CN109778727B - 一种陡崖下游路防范落石的隐式多层网板结构走廊技术 - Google Patents

一种陡崖下游路防范落石的隐式多层网板结构走廊技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778727B
CN109778727B CN201910171156.9A CN201910171156A CN109778727B CN 109778727 B CN109778727 B CN 109778727B CN 201910171156 A CN201910171156 A CN 201910171156A CN 109778727 B CN109778727 B CN 10977872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rridor
net
columns
stone
stone bloc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17115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778727A (zh
Inventor
孙亚丽
杨志法
李丽慧
方建平
廖小辉
黄北秀
崔志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stitute of Geology and Geophysics of CAS
Quzhou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Institute of Geology and Geophysics of CAS
Quzhou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stitute of Geology and Geophysics of CAS, Quzhou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Institute of Geology and Geophysics of CAS
Priority to CN201910171156.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778727B/zh
Publication of CN1097787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787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7787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7872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vices Affording Protection Of Roads Or Walls For Sound Insu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陡崖下游路防范落石的隐式多层网板结构走廊技术,涉及建筑廊道结构技术领域,包括一条由若干纵梁、八字形横梁和立柱组成的按照景区的景观特点设计的游路廊道、一组隐藏于该廊道的屋架中的隐式多层挡石网,以及一组可在廊道屋顶架上方便地进行安装和拆下的屋面。借助于各种连接螺栓,按照设计将上述各种零部件组成一条具有一定观赏价值的廊道,并在不损坏旅游景观条件下达到利用隐藏在廊道屋架中的多层挡石网结构,以达到防上方陡崖落石可能造成的落石地质灾害的目的。本发明具有可确保陡崖下方游路的旅游安全,而走廊本身还具有一定旅游观赏价值,以及维修方便等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陡崖下游路防范落石的隐式多层网板结构走廊技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廊道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陡崖下游路防范落石的隐式多层网板结构走廊技术。
背景技术
在国家层面上看,旅游业越来越重要。例如2015年旅游总收入突破了4万亿元(比2014年增长了12%)。根据世界旅游理事会(WTTC)的测算,中国旅游产业对GDP综合贡献达到10.1%,超过了教育、银行、汽车等产业。令人振奋!另外,我国80%的世界自然遗产、70%以上的自然保护区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都集中在山区。
而对于山区旅游来说,除必须研究滑坡、泥石流、洪水、地震等严重地质灾害及其防治措施外,还应关注落石地质灾害问题。另外,据申请者对重要的山区旅游景区的调查,发现大多数重要景区通过旅游规划等工作而避开了滑坡、泥石流、洪水易发地和地震高烈度区,使相关风险大幅度降低,但对于因落石引发的地质灾害问题却关注不足。实际上,据申请者的调查,落石地质灾害对山区旅游的安全威胁很大,风险很高。例如2015年发生在广西桂林叠彩景区的落石造成了游客7死25伤的严重落石地质灾害。
至于山区景区形成落石地质灾害的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首先是由于山区中陡峭的山峰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对游客有较大的吸引力,而往往把景点游路和洗手间等场所布置在陡崖下方。其次由于地质方面的原因(包括结构面切割和长期风化等),而在这些相关的陡崖上形成潜在落石,并在一定条件下落下,也即发生落石地质现象。如果不幸落石砸中位于陡崖下景区活动的游客,落石地质灾害不幸事故也就发生了。显然,在旅游业逐步形成对我国GDP贡献越来越大的产业,而山区旅游又占旅游业很高比例的今天必须对山区旅游的安全问题有足够的关注,其中包括落石地质灾害的防治。按照工程地质力学观点,为了防止上述不幸的落石地质灾害的发生,通常可采取“能避则避”和“不能避时则采取工程防治措施”等措施。对于前者(即“能避则避”措施),是根据预先对落石的分布区所作的概率分析,并进行落石灾害的工程地质风险分析,再据此预测和修改景点、洗手间等场所及相应游路规划和布置,让可能发生的任何落石砸不到游客的任何活动区,从而达到确保旅游安全的目的;但问题是,由于种种原因有些有些游路无法通过规划或重新规划来避开这些落石危险区,也即无法采取“能避则避”的措施。在这种情况下,只能采取上述的第二个措施(即“不能避时,则采取工程措施防治”)。
这里还应特别指出,在山区旅游领域中,重要风景区的管理者,乃至于某些旅游规划的研究者通常对该景区是否发生滑坡、泥石流和洪水等地质灾害以及防治方法都较为重视,但对发生更加频繁的落石、滚石,甚至岩崩等现象及其引发的相应地质灾害却重视不够,当然对它们的防治方法的研究也很少。据申请者在一些山区旅游景区的考察和对各种文字资料的查阅,发现在山区旅游中有时将遇到陡崖落石的现象。虽然由于陡崖落石所引发的伤人毁物的地质灾害的概率较少,但仍不乏发生落石地质灾害的惨痛案例,其中有些还发生在著名的景区,例如上述所发生的广西桂林叠彩景区的伤人的落石案例。显然,为了确保山区旅游的安全,使它得到可持续发展,景区管理者必需认真解决上述陡崖落石地质灾害问题,而非对之视而不见、靠运气搞旅游。
对于上述因陡崖落石而存在潜在落石地质灾害但又无法通过旅游规划避可能灾害区的游路的防治问题来说,需要通过工程防治技术加以解决。国内、外现有的有关落石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技术及其优缺点进行分析:
1、锚喷结构
对于可能产生对行进在游路上的游客安全构成威胁的落石的陡崖的工程防治问题,有人采取了局部锚喷结构。其优点是防治落石的效果好,且较经济,但如果被加固的陡崖本身属于文物保护单位,那么采用锚喷结构进行加固的方法,将有害于文物保护,并彻底破坏了该处的景观。所以锚喷结构对于山区旅游来说,往往不是理想的选择。
2、对陡崖潜在落石分布区加紧贴式不锈钢网的方法
其优点是防落石的效果较好、不生锈,但问题也有三个:第一,成本较高;第二,加网后仍影响旅游区的景观;第三,若该陡崖属于文物保护单位,那么该法也还存在着有害于文物保护问题。
3、对陡崖潜在落石分布区加紧贴式塑料网的方法
对于位于游路、景点等很近的陡崖来说,为了防治它可能产生的潜在落石灾害,也有人采取借助于锚杆对陡崖潜在落石分布区加塑料网的防治工程。其优点是在塑料网老化之前它防治落石的效果较好,且成本较低,但问题有三个:第一,由于所加的是防落石塑料网,容易因塑料老化而遭受破坏,使它失去挡石的功能。这是不允许的。为了在塑料网发生老化并失去挡石功能之前,另外投入及时换网,则将因此而提高了成本;第二,加网影响旅游区的景观;第三,如果这一陡崖本身属于文物保护单位,那么采用上述方法也存在有损文物保护原则。
4、对陡崖潜在落石分布区加紧贴式铁丝网的方法
在铁丝网被锈蚀之前的防治功能较好,且成本较低,但也存在两大问题:第一,由于铁丝网易锈,而发生较严重锈蚀后的铁丝网,容易发生破坏,也即失去防治落石的作用。这也是不允许的。但如在失去挡石功能之前更换网,则将提高成本;第二,加网后影响旅游区的景观;第三,如果所涉及的陡崖是文物保护单位的一部分,那么上述加铁丝网的方法还存在着有害于文物保护的问题。
5、以塑料挡石网架设的游路廊道
若用这种廊道来防治陡崖落石,则仅当它满足下列条件时才起到防落石作用:第一,所用的塑料材料未老化;第二,当落石的块体大于挡石网的网眼,且挡石网及廊道的柱、架等都具有足够强度承受这类落石落下时所形成的冲力。上述网式廊道的优点是在上述条件下能起到防陡崖落石伤人,且所用的成本较低;其缺点有四:第一,制作挡石网的塑料易老化,而发生严重老化的塑料挡石网极易损坏和失效;第二,一般而言,塑料网的强度较低,所以如果体积较大或位于较高陡崖的潜在落石落下则它们的较大冲量有可能破网而下,使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仍然存在;第三,如果尺寸小于网眼的落石从较高处落下,那么这类可以产生较大冲量且通过网眼的小块石也可能砸着网下行人并造成伤亡;第四,该种网式廊道也很可能破坏景观。
6、以铁丝挡石网架设的游路廊道
若以上述这种廊道防治陡崖落石,则仅当它满足以下条件时才能起到所预期的作用:第一,所用的铁丝材料未被严重锈蚀;第二,当落石的块体大于该挡石网的网眼,且挡石网及相关廊道的柱、架等都具有足够强度承受这类落石落下时所形成的冲力。上述网式廊道的优点是在上述条件下能起到防陡崖落石伤人,且所用的成本也较低;其缺点有四:第一,制作挡石网的铁丝极易锈蚀,而发生严重锈蚀的铁丝挡石网极易损坏和失效;第二,铁丝网的强度通常较低,所以如果体积较大或陡崖上潜在落石的位置较高,则因落石具有较大的冲力而破网落下,使落石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仍然存在;第三,如果尺寸小于网眼的落石从较高处落下,那么这类可以产生较大冲量且通过网眼的小块石也可能砸着网下行人并造成伤亡;第四,该种网式廊道也很可能破坏景观。
7、以不锈钢挡石网架设的游路廊道
与上述以铁丝挡石网架设的游路廊道相比,它的网通常不会生锈,但其价格却贵得多。前者是优点,但后者是问题。另外,它也存在以下两种不足:第一,如果落石的块体较大或位于陡崖上的位置较高,那么这类落石落下时所形成的冲量也有可能破网而下,使落石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仍然存在;第二,如果尺寸小于网眼的落石从较高处落下,那么这类可以产生较大冲量且通过网眼的小块石也也可能砸着网下行人并造成伤亡;第四,该种网式廊道也很可能破坏景观。
8、网格式挡石钢架廊道
有些接近游客活动区的陡崖所产生的落石因其体积较大,且所在位置较高而导致它不幸砸在人或物上的冲力很大,危害性也较大。对于存在这类问题的有些景区也采用了所谓网格式挡石钢架廊道技术来防止这类落石造成的地质灾害。优点是在一般情况下,它具有足够强度来防治具有较大冲量的落石的冲击,除非有超大的落石落下(需作特殊设计);但它的缺点至少有三点:第一,当块石的尺寸小于格式钢架的格子尺寸时,部分仍有可能穿过它砸向行路或挡石钢架廊道中的游客,不幸形成地质灾害,或使得这种廊道只能防止较大落石而无法杜绝较小落石所造成的伤亡;第二,制作成本较高;第三,对景观有所破坏。
从安全第一层面出发分析可知,上述8种可用于防治陡崖落石砸向崖下邻近游路并由此而引发的地质灾害的各种现有方法基本上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以下两大问题:第一,对于上述第2~8种网式或格式防石方法来说,即使暂不考虑其中第5、6种所存在的塑料老化和铁丝锈蚀问题,并假定上述6种方法防落石强度都足够,它们也都存在着一个落石大小与它们所用的网眼或格子尺寸相配的问题。它们只能挡住比它们网眼或格子大的落石,但仍有可能漏挡了部分比网眼或格子小的落石,即存在防治功能不全面的问题。然而,从地质成因角度来看,一次落石中多种尺寸的落石都有可能出现。在这种情况下无法保证游客的百分之百的安全,何况还存在着上述塑料老化、铁丝锈蚀和整体强度的问题;第二,与当地景观不协调的问题,是上述7种现有挡石技术都存在的共同问题。至于采用锚喷结构防落石的方法虽然有效,但问题更加严重;由于它不是“可逆的”,所以它对景观或文物(如陡崖本身是文物的话)都是一种严重的不可挽回的破坏,如果陡崖上落石分布区很广的话,更是如此。
发明内容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陡崖下游路防范落石的隐式多层网板结构走廊技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有可能因漏挡落石而存在的防治功能不全面等问题,避免破坏当地景观,避免局部被落石砸坏,方便维修,并阻止游客走出安全区域进入危险的落石分布区,达到旅游安全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陡崖下游路防范落石的隐式多层网板结构走廊技术,包括呈两列设置的柱,同一列所述柱的顶部之间设置有纵梁,两列所述柱之间且位于所述纵梁顶部设置有横梁,两列所述柱之间且位于所述纵梁上设置有挡石细网,相邻所述横梁之间设置有挡石中网。
可选的,所述挡石中网上方还设置有挡石粗网。
可选的,还包括防雨顶,所述防雨顶设置于所述挡石粗网上方。
可选的,还包括屋面,所述屋面设置于所述防雨顶与所述挡石粗网之间。
可选的,所述屋面为模仿各类建筑风格的装饰构件。
可选的,所述横梁为梯形结构梁,所述挡石中网设置于所述梯形结构梁的下部或底部,所述挡石粗网设置于所述梯形结构梁的上部或顶部。
可选的,所述挡石细网设置于所述纵梁的底部,进一步的,所述纵梁底部设置有固定棒,所述挡石细网设置于所述固定棒上。
可选的,还包括图案板,所述图案板设置于两列所述柱之间或同一列所述柱之间,且所述图案板位于所述柱的上部。
可选的,所述图案板包括廊顶图案板和侧壁图案板,所述廊顶图案板设置于两列所述柱之间,所述侧壁图案板设置于同一列所述柱之间。
可选的,还包括柱间挡板,所述柱间挡板设置于同一列所述柱之间。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第一,本发明中的方案可有效地防治位于邻近陡崖下游路所存在的潜在落石地质灾害的安全隐患,尤其是由于该方法可根据由工程地质现场调查分析落石的大小所作出的分析,从实际需要出发选择具有不同尺寸的网眼和格子的多层挡石网,并按一定方式作多层布置(即隐式布置的多层挡石网廊道),只要根据现场的实际条件做精心设计就能很好地解决了上述现有的落石防治方法所存在的可能漏挡落石并因此可能引发的落石地质灾害问题,使旅游安全问题得到保证。
第二,针对现有的各种落石防治方法基本上都存在以下两大问题:第一,与景区景观不协调,甚至破坏景观的问题,本申请发明通过以下思路和方案较好地解决了上述这一重要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陡崖下游路防范落石的隐式多层网板结构走廊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陡崖下游路防范落石的隐式多层网板结构走廊技术的C向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仿古飞檐屋面;2、纵梁;3、安装螺栓;4、螺栓盖;5、防雨顶;6、上层挡石粗网;7、横梁;8、廊顶图案板;9、中层挡石中网;10、下层挡石细网;11、焊缝;12、固定钢棒;13、侧壁图案板;14、固定螺栓;15、钢筋混凝土柱;16、走廊底板;17、柱间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陡崖下游路防范落石的隐式多层网板结构走廊技术,包括呈两列设置的柱,同一列柱的顶部之间设置有纵梁2,两列柱之间且位于纵梁2顶部设置有横梁7,两列柱之间且位于纵梁2上设置有挡石细网,相邻横梁7之间设置有挡石中网。
于本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呈两列设置的柱可以采用钢筋混凝土柱,横梁7为梯形结构梁,该梯形结构梁采用较宽的底梁和较短的顶梁,在顶梁的端部与底梁的端部之间设置有斜梁,底梁、顶梁与斜梁共同组成一个梯形框架的梯形结构梁;底梁位于下方且位于纵梁2顶部,顶梁位于上方;纵梁2底部设置有固定钢棒12,挡石细网焊接于固定钢棒12上;挡石中网设置于底梁的顶部,挡石粗网设置于顶梁的顶部。挡石粗网上部依次为仿古飞檐屋面1和防雨顶5。通过一安装螺栓3依次贯穿防雨顶5、仿古飞檐屋面1和挡石粗网,将防雨顶5、仿古飞檐屋面1和挡石粗网固定于横梁7上。
屋面为模仿各类建筑风格的装饰构件,可以是仿制的中国古典建筑风格构件。
图案板包括廊顶图案板8和侧壁图案板13,廊顶图案板8设置于两列柱之间,侧壁图案板13设置于同一列柱之间,用于装饰廊道,增加廊道的美观,使廊道不会破坏景区的风景。
还包括柱间挡板17,柱间挡板17设置于同一列柱之间,以防止游客从廊道的侧面走出廊道进入危险区。
本说明书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2)

1.一种陡崖下游路防范落石的隐式多层网板结构走廊技术,其特征在于,包括呈两列设置的柱,同一列所述柱的顶部之间设置有纵梁,两列所述柱之间且位于所述纵梁顶部设置有横梁,两列所述柱之间且位于所述纵梁上设置有挡石细网,相邻所述横梁之间设置有挡石中网;
所述挡石中网上方还设置有挡石粗网;
还包括防雨顶,所述防雨顶设置于所述挡石粗网上方;
还包括屋面,所述屋面设置于所述防雨顶与所述挡石粗网之间;
所述屋面为模仿各类建筑风格的装饰构件;
还包括图案板,所述图案板设置于两列所述柱之间或同一列所述柱之间,且所述图案板位于所述柱的上部;
所述图案板包括廊顶图案板和侧壁图案板,所述廊顶图案板设置于两列所述柱之间,所述侧壁图案板设置于同一列所述柱之间;
所述横梁为梯形结构梁,所述挡石中网设置于所述梯形结构梁的下部或底部,所述挡石粗网设置于所述梯形结构梁的上部或顶部;
所述挡石细网设置于所述纵梁的底部,进一步的,所述纵梁底部设置有固定棒,所述挡石细网设置于所述固定棒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陡崖下游路防范落石的隐式多层网板结构走廊技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柱间挡板,所述柱间挡板设置于同一列所述柱之间。
CN201910171156.9A 2019-03-07 2019-03-07 一种陡崖下游路防范落石的隐式多层网板结构走廊技术 Active CN10977872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71156.9A CN109778727B (zh) 2019-03-07 2019-03-07 一种陡崖下游路防范落石的隐式多层网板结构走廊技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71156.9A CN109778727B (zh) 2019-03-07 2019-03-07 一种陡崖下游路防范落石的隐式多层网板结构走廊技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78727A CN109778727A (zh) 2019-05-21
CN109778727B true CN109778727B (zh) 2024-02-20

Family

ID=664861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71156.9A Active CN109778727B (zh) 2019-03-07 2019-03-07 一种陡崖下游路防范落石的隐式多层网板结构走廊技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77872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34174B (zh) * 2020-07-02 2022-01-28 西安科技大学 防范山区旅游景区落石的可拆装仿古景观走廊及拆装方法

Citation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74215A (ja) * 1994-09-08 1996-03-19 Nippon Samikon Kk 保護構造物
JP2001064918A (ja) * 1999-08-26 2001-03-13 Koiwa Kanaami Co Ltd 覆道構造物及び衝撃吸収方法
JP2003056182A (ja) * 2001-08-20 2003-02-26 Shinji Kobayashi 安全ネット取り付け装置
WO2005045138A1 (en) * 2003-11-05 2005-05-19 C Gear Australia Pty Ltd Mat for reducing the disturbance of particulate matter and liquids by wind
CN201165638Y (zh) * 2008-03-05 2008-12-17 陈莉 边坡防护装置
CN101666070A (zh) * 2009-09-16 2010-03-10 布鲁克(成都)工程有限公司 用于隔离防护飞石或落石的柔性棚洞
CN201686943U (zh) * 2010-02-09 2010-12-29 四川奥特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双层柔性棚洞
CN102966052A (zh) * 2012-12-04 2013-03-13 中国水电顾问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 山区公路高陡边坡落石掉块危害防护的方法及结构
CN204898537U (zh) * 2015-07-31 2015-12-23 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半柔半刚性棚洞防护结构
JP2017071922A (ja) * 2015-10-06 2017-04-13 株式会社ライテク シェッド
CN206396653U (zh) * 2017-01-12 2017-08-11 梁勇 高速公路隔离带的隔光板
CN206431483U (zh) * 2017-01-19 2017-08-22 衢州学院 一种泵站排水监控系统
CN107274937A (zh) * 2017-06-07 2017-10-20 四川行之智汇知识产权运营有限公司 用于核反应堆压力容器安装调试的防坠结构
CN206941431U (zh) * 2017-04-06 2018-01-30 中铁七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跨铁路线的防护防电棚架
CN108265994A (zh) * 2018-01-11 2018-07-10 三箭建设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建筑用安全防护棚
CN207933908U (zh) * 2018-03-02 2018-10-02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降噪型危岩落石柔性防护结构
CN208455505U (zh) * 2018-03-14 2019-02-01 中国水利水电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一种山岭行车通道防护结构
CN209722780U (zh) * 2019-03-07 2019-12-03 衢州学院 一种陡崖下游路防范落石的隐式多层网板结构走廊技术

Patent Citation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74215A (ja) * 1994-09-08 1996-03-19 Nippon Samikon Kk 保護構造物
JP2001064918A (ja) * 1999-08-26 2001-03-13 Koiwa Kanaami Co Ltd 覆道構造物及び衝撃吸収方法
JP2003056182A (ja) * 2001-08-20 2003-02-26 Shinji Kobayashi 安全ネット取り付け装置
WO2005045138A1 (en) * 2003-11-05 2005-05-19 C Gear Australia Pty Ltd Mat for reducing the disturbance of particulate matter and liquids by wind
CN201165638Y (zh) * 2008-03-05 2008-12-17 陈莉 边坡防护装置
CN101666070A (zh) * 2009-09-16 2010-03-10 布鲁克(成都)工程有限公司 用于隔离防护飞石或落石的柔性棚洞
CN201686943U (zh) * 2010-02-09 2010-12-29 四川奥特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双层柔性棚洞
CN102966052A (zh) * 2012-12-04 2013-03-13 中国水电顾问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 山区公路高陡边坡落石掉块危害防护的方法及结构
CN204898537U (zh) * 2015-07-31 2015-12-23 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半柔半刚性棚洞防护结构
JP2017071922A (ja) * 2015-10-06 2017-04-13 株式会社ライテク シェッド
CN206396653U (zh) * 2017-01-12 2017-08-11 梁勇 高速公路隔离带的隔光板
CN206431483U (zh) * 2017-01-19 2017-08-22 衢州学院 一种泵站排水监控系统
CN206941431U (zh) * 2017-04-06 2018-01-30 中铁七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跨铁路线的防护防电棚架
CN107274937A (zh) * 2017-06-07 2017-10-20 四川行之智汇知识产权运营有限公司 用于核反应堆压力容器安装调试的防坠结构
CN108265994A (zh) * 2018-01-11 2018-07-10 三箭建设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建筑用安全防护棚
CN207933908U (zh) * 2018-03-02 2018-10-02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降噪型危岩落石柔性防护结构
CN208455505U (zh) * 2018-03-14 2019-02-01 中国水利水电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一种山岭行车通道防护结构
CN209722780U (zh) * 2019-03-07 2019-12-03 衢州学院 一种陡崖下游路防范落石的隐式多层网板结构走廊技术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汽车发动机异响故障分析法;赵志刚;钟德刚;周明安;;农机化研究;20060620(06);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78727A (zh) 2019-05-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Formisano et al. Numerical calibration of an easy method for seismic behaviour assessment on large scale of masonry building aggregates
Shakya et al. Reconnaissance based damage survey of buildings in Kathmandu valley: An aftermath of 7.8 Mw, 25 April 2015 Gorkha (Nepal) earthquake
CN108360560B (zh) 一种适用于抢险救灾的装配式钢箱棚洞及施工方法
CN207498808U (zh) 一种用于深基坑工程土方外运的钢便桥
US20090001335A1 (en) Redeployable barrier fence system
CN109778727B (zh) 一种陡崖下游路防范落石的隐式多层网板结构走廊技术
CN108951441A (zh) 一种用于防护高陡边坡下公路的生态棚洞结构
KR20100071377A (ko) 피암터널의 기능을 가진 하이브리드형 사면붕괴 안전구조물
Senaldi et al. The seismic performance of unreinforced stone masonry buildings during the 2010-2011 Canterbury earthquake sequence
CN209722780U (zh) 一种陡崖下游路防范落石的隐式多层网板结构走廊技术
KR102143454B1 (ko) 사면 보강용 와이어넷 조립체
CN109577351B (zh) 土石方开挖安全防护结构及土石方开挖安全防护方法
KR102232982B1 (ko) 트러스 구조를 갖는 내풍향상형 장지간 케이블 보도 현수교
JP5688040B2 (ja) 仕切り構造体
CN111140259A (zh) 大跨度框架棚洞结构及其顶板结构
CZ2016477A3 (cs) Městská protihluková clona
US9909272B2 (en) Crash guard
KR200387013Y1 (ko) 낙석방지책
Hulimka et al. Failure and overhaul of a historic brick tower
Dhapekar et al. 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 of Historical Monuments by Rapid Visual Screening: Case Study of Bhand Deval Temple, Arang, Chhatisgarh, India
CN110273385B (zh) 一种跨线孔跨混凝土箱梁拆除方法
RU175278U1 (ru) Стоечный барьер дорожного ограждения
JP5688039B2 (ja) 仕切り構造体
Loh et al. Reconnaissance report on the 31 March 2002 earthquake on the east coast of Taiwan
KR200435404Y1 (ko) 피암터널의 기능을 가진 한쪽 측면이 개방된 사면붕괴안전구조물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619

Address after: 324000 North China Road No. 78, Quzhou, Quzhou, Zhejiang

Applicant after: QUZHOU University

Applicant after: INSTITUTE OF GEOLOGY AND GEO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Address before: 324000 North China Road No. 78, Quzhou, Quzhou, Zhejiang

Applicant before: Quzhou University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