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777310A - 贴附方法 - Google Patents

贴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777310A
CN109777310A CN201711122809.1A CN201711122809A CN109777310A CN 109777310 A CN109777310 A CN 109777310A CN 201711122809 A CN201711122809 A CN 201711122809A CN 109777310 A CN109777310 A CN 1097773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strate
adhesive tape
adhesive
attaching method
base mater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12280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学进
马开俊
王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sa SE
Original Assignee
Tesa S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sa SE filed Critical Tesa SE
Priority to CN201711122809.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777310A/zh
Publication of CN1097773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7731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Adhesives Or Adhesive Processes (AREA)
  • Adhesive Tap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贴附方法,将第一基材通过胶带贴附在第二基材上,所述贴附方法包括步骤:提供所述第一基材,其中,在所述第一基材的表面上设有所述胶带;向所述第二基材的粘结面和/或所述胶带表面提供浸润剂;和将所述第二基材贴附在所述胶带上。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贴附方法,在将第一基材通过胶带贴附在第二基材上过程中,通过使用浸润剂,能够避免所述胶带与所述第二基材之间产生气泡,甚至胶带在使用一段时间,经不同环境条件老化后,气泡的含量仍能够保证不超过20%。本发明实施例的贴附方法在汽车领域和建筑领域均可广泛应用。

Description

贴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贴附方法。
背景技术
利用胶带对两个基材进行贴附时,胶带与基材之间会产生气泡,气泡不仅影响外观效果,还会降低胶带的粘接性能。
以汽车领域为例,用胶带将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卡贴附在汽车前挡风玻璃内侧时,由于挡风玻璃具有一定弯曲弧度,RFID卡的粘结面与汽车前挡风玻璃的粘结面不平行,且RFID卡多由陶瓷等刚性材料制造,前挡风玻璃也是刚性材料,因此,将RFID卡通过胶带与前挡风玻璃进行贴附时,胶带与挡风玻璃之间更容易产生气泡。这些气泡能够很明显的从挡风玻璃一侧被观察到,严重影响汽车的外观效果。再者,过多的气泡也会影响胶带的粘接性能,甚至造成RFID卡从挡风玻璃上脱落。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简单方便,可操作性强,能够避免气泡产生,甚至胶带在使用一段时间,经不同环境条件老化后,气泡含量仍在不超过20%的范围内的贴附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贴附方法,将第一基材通过胶带贴附在第二基材上,所述贴附方法包括步骤:
S1.提供所述第一基材,其中,在所述第一基材的表面上设有所述胶带;
S2.向所述第二基材的粘结面和/或所述胶带表面提供浸润剂;和
S3.将所述第二基材贴附在所述胶带上。
根据现有方法,胶带与第二基材贴附时,难免因空气没被排挤干净而产生气泡。当第二基材为透明或半透明材质时,如玻璃等透明树脂,气泡很容易透过第二基材的外部被观察到,影响美观度。为此,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通过在所述第二基材的粘结面和/或所述胶带表面提供浸润剂,也就是说在胶带和第二基材之间的接触面(一方或双方)上提供浸润剂,提高胶带与第二基材之间的浸润性能能够避免在接触面上产生气泡,甚至胶带在使用一段时间,经不同环境条件老化后,气泡含量仍能够被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如气泡的含量不超过20%。优选地,步骤S3中,在所述浸润剂挥发完全之前将所述第二基材贴附在所述胶带上。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基材的粘接面为曲面。其中,曲面包括凹面和凸面。特别地,当所述第二基材的粘接面为凹面一侧时,由于所述胶带的四周先于所述胶带的中部与所述第二基材相贴附,因而所述胶带与所述第二基材之间的空气更不容易被排除,所以此种情况更容易产生气泡,而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贴附方法也能够避免这种情况下在粘接界面产生气泡,甚至胶带在使用一段时间,经不同环境条件老化后,气泡含量仍不超过20%。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基材的粘接面还可以是平面。具体地,例如,本发明实施例的贴附方法中所用到的第一基材和第二基材的粘接面包括以下几种组合:①第一基材是平面,第二基材是曲面;②第一基材是平面,第二基材是平面;③第一基材是曲面,第二基材是曲面。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基材和所述第二基材均由刚性材质制造而成。用胶带对刚性材质的所述第一基材和所述第二基材进行贴附时,胶带与第二基材之间的空气不容易被赶出,更容易产生大量气泡。本发明的贴附方法也能够避此种情况下产生的气泡,甚至胶带在使用一段时间,经不同环境条件老化后,气泡含量仍不超过20%。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基材为RFID卡,所述第二基材为玻璃。本发明尤其适用于将RFID卡贴附在玻璃上。
在此情况下,可选地,所述胶带表面为压敏胶粘结剂层,所述压敏胶粘结剂层贴合在所述第二基材上。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压敏胶粘结剂层材料选自:丙烯酸树脂类粘结剂层、天然橡胶粘结剂层、合成橡胶粘结剂层、有机硅胶粘结剂层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优选地,所述胶带为具有一定厚度的胶带,所述胶带的厚度不小于200μm。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胶带选自透明亚克力胶带,再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胶带为透明亚克力泡棉胶带。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浸润剂为有机溶剂或其水溶液。由此,所述胶带的表面层材料,即上述压敏胶粘结剂层材料,能够被所述有机溶剂或其水溶液部分溶解,从而胶带的表面层的流动性得到了改善,使所述表面层材料接近“胶水”,即接近流动态(胶带的表面层材料被软化),如此以达到消除气泡,或者胶带在使用一段时间,经不同环境条件老化后,气泡含量仍不超过20%的目的。
进一步地,所述有机溶剂或其水溶液通过喷涂法、旋涂法、刷涂法、或浸渍法涂覆在所述第二基材的粘接面和/或所述胶带表面。此外,还可以通过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其他方法向所述第二基材的粘结面和/或所述胶带表面提供浸润剂,这些方法的工艺步骤简单方便,可操作性强。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根据所使用的压敏粘结剂层材料所述有机溶剂选自醇类溶剂、酮类溶剂、苯类溶剂中的一种或其混合物。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有机溶剂选自醇类溶剂。这类有机溶剂不仅能够改善所述胶带的表面层材料与第二基材之间的浸润性,还具有很好的挥发作用,因此在进行贴附的过程中,溢出的有机溶剂能够很好地挥发,不会影响所述胶带的粘接性能。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所述有机溶剂选自甲醇、乙醇、丁醇、异丁醇、丙酮、甲苯中的一种或其混合物。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有机溶剂为乙醇,乙醇简单易得,无毒,安全性高,不会在进行贴附时对操作人员带来危害等。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在所述有机溶剂的水溶液中,所述有机溶剂的含量为50wt%以上。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有机溶剂的含量为70wt%以上,再一步优选地,所述有机溶剂的含量为90wt%以上。所述有机溶剂的含量过少时,所述贴附方法不能达到消除气泡的作用,也不能实现胶带经不同环境条件老化后,气泡含量仍不超过20%的目的。
本发明上述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之一: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贴附方法,在将第一基材通过胶带贴附在第二基材上过程中,通过使用浸润剂,能够避免所述胶带与所述第二基材之间产生气泡,甚至在经过使用后,气泡含量也能够不超过20%。本发明实施例的贴附方法在汽车领域和建筑领域均可广泛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试样至实施例3试样的外观评价结果图,其中,7054表示实施例1(Ex.1)试样,3V50表示实施例2(Ex.2)试样,L-T00表示实施例3(Ex.3)试样;
图2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试样至实施例3试样在不同环境下老化后的动态拉拔力测试的结果,单位为N,其中,“原始(initial)”即指未老化(贴附完成后,在室温下静置约20分钟后)的测试结果;“自然状态”指在自然老化状态下的测试结果(室温环境下放置3天);“PV1200”指在循环老化下的测试结果(参考大众汽车的标准PV1200条件);“高湿老化”指在高湿度条件下老化的测试结果(参考大众汽车的TL52018条件);“盐雾老化”指在喷盐雾的老化条件下的测试结果(参考ISO9227的条件);
图3为根据对比例5试样至对比例7试样在不同环境下动态拉拔力测试的结果,单位为N,其中,“原始(initial)”指未老化(贴附完成后,在室温下静置约20分钟后)的测试结果,3天老化即指自然老化(室温环境下放置3天)后的测试结果;
图4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试样至实施例3试样在不同环境下老化后剥离力测试的结果,单位为N/cm,其中,“原始(initial)”即指未老化(贴附完成后,在室温下静置约20分钟后)的测试结果,3天老化即指自然老化(室温环境下放置3天)后的测试结果;
图5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试样至实施例3试样在不同环境下老化后动态剪切力测试的结果,单位为N,其中,“原始(initial)”即指未老化(贴附完成后,在室温下静置约20分钟后)的测试结果,3天老化即指自然老化(室温环境下放置3天)后的测试结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中,“气泡含量”的测试条件参考标准GB/25978,气泡含量或气泡率指的是气泡所占面积与整个粘接面的面积的比值,具体比值可以通过图形测量软件得出。
本公开中的“水”包括但不限于蒸馏水、纯净水、去离子水或自来水,其中自来水中不包含能够改变所述胶带的表面材料层或粘结剂层化学组成的其他组分。
本公开中若无特殊说明,“室温环境”指:一个大气压,温度23±1℃,相对湿度50±5%。
若无特殊说明,本发明中“有机溶剂”指化学纯级或分析纯级有机溶剂。
本公开中若无特殊说明,“及其混合物”指所提及的多种化合物中的任意几种形成的混合物。
首先,说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贴附方法。
根据本本发明实施例的贴附方法,将第一基材通过胶带贴附在第二基材上,该贴附方法包括步骤:
S1.提供第一基材,其中,在第一基材的表面上设有胶带。
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关于如何在第一基材上设置胶带,可以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方式将胶带与第一基材贴附,如直接人工贴附、采用机械设备进行贴附或者采用辅助工具,如滚轮进行贴附等均可。此外,还可以根据所使用的第一基材、胶带的情况不同进行适当调整。
例如,在第一基材与第二基材为相同材料的情况下,同样地,可以参考下述对胶带与第二基材的处理方法来将胶带设置在第一基材之上,也就是说,通过在第一基材的粘结面和/或胶带表面提供浸润剂,然后将胶带设置在第一基材上即可。
此外,在第一基材为不透明材料、或者对于气泡的要求没有特别限制的情况下,也可以简单地将胶带通过常规方式设置在第一基材之上即可。
S2.向第二基材的粘结面和/或胶带表面提供浸润剂。
在步骤S2中,浸润剂可以施加在第二基材的粘接面,也可以施加在胶带的表面,或者两者皆有,只要使得浸润剂与胶带表面在贴附过程中能够对胶带的表面层材料进行软化即可。
S3.将第二基材贴附在胶带上。
在步骤S3中,如何将胶带与第二基材进行贴附的具体方式,没有特殊限定,可以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方法将胶带与第一基材贴附,在此省略其详细说明。贴附过程中可以对胶带施加适当的机械压力,以便更好的使胶带与第二基材的粘结面贴合。胶带与第二基材贴附时最好在浸润剂挥发完全之前,即在“湿表面”的情况下将胶带与第二基材贴附。
本发明实施例的贴附方法所适用的第一基材:第一基材作为贴附对象之一,可以是汽车领域或建筑领域中的板件,如RFID卡,第一基材的材质可以是刚性材质,也可以是弹性材质,或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其他材质。
本发明实施例的贴附方法所适用的第二基材:第二基材包括但不限于透明或半透明的玻璃或亚克力板,如刚性的汽车玻璃。第二基材可以是平面的,也可以是曲面的,本发明尤其适用于具有一定弯曲弧度的玻璃,例如汽车前档风玻璃。
本发明实施例的贴附方法所适用的胶带:胶带包括与第二基材接触的表面层材料,该表面层材料选自丙烯酸树脂类粘结剂层、天然橡胶粘结剂层、合成橡胶粘结剂层、有机硅胶粘结剂层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
在一些特别优选的实施例中,例如,在第一基材为RFID卡,第二基材为玻璃的情况下,胶带表面为压敏胶粘结剂层,该压敏胶粘结剂层贴合在第二基材上。
压敏胶粘结剂层材料可以选自:丙烯酸树脂类粘结剂层、天然橡胶粘结剂层、合成橡胶粘结剂层、有机硅胶粘结剂层。
粘结剂层其中,丙烯酸树脂类粘结剂层指至少以丙烯酸酯或/和甲基丙烯酸酯类为单体制备而成的聚合物层,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这些单体包括但不限于丙烯酸正丁基酯、丙烯酸正戊基酯、丙烯酸正己基酯、丙烯酸正庚基酯、丙烯酸正辛基酯、丙烯酸正壬基酯、丙烯酸月桂基酯、丙烯酸硬脂基酯、甲基丙烯酸硬脂基酯、其支化异构体,例如丙烯酸2-乙基己酯和丙烯酸异辛基酯,以及环状单体。
本发明实施例贴附方法中所涉及的胶带可以商购。下述实施例中,以德莎(TESA)胶带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的透明的 ACXplus系列产品中的型号为 CXplus7054的产品为例进行说明,但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限于这种胶带,对于其他胶带,例如表面为天然橡胶粘结剂层的情况下,同样地,通过提供浸润剂,使得天然橡胶部分溶解,也能够实现控制粘结面产生气泡的目的。
此外,胶带还可以包括但不限于载体层和离型膜层,原则上可以使用所有层状的聚合物作为载体层,如载体层包括但不限于聚酯、聚乙烯、聚丙烯、聚酰胺、聚酰亚胺、聚醚酰亚胺、聚碳酸酯、聚氨酯、聚丙酸酯、聚甲基丙烯酸酯、聚丁缩醛、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等。在本发明一些特别优选的实施例中,载体膜层是透明或半透明的载体膜层。离型膜层也可以选用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离型膜层。特别地,对于胶带总厚度不小于200μm的情况下,尤其适用本发明的贴附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的贴附方法中,达到无气泡或气泡的含量不超过20%效果所使用的浸润剂为有机溶剂或其水溶液,其通过喷涂法、旋涂法、刷涂法、或浸渍法等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方法涂覆在第二基材的粘接面和/或胶带表面。对于具体的使用量没有特殊限制,只要能够使得胶带表层的成分溶解或部分溶解即可,根据具体的气泡要求可以通过实验适当设定。
这类浸润剂通过将胶带软化,具体地,将胶带表面的粘结剂层部分溶解,改善其浸润性,使粘结剂层在接近“胶水”状态下进行贴附以实现胶带与第二基材之间无气泡或者气泡含量不超过20%的目的。
本发明实施例的贴附方法中所涉及的这类有机溶剂选自醇类溶剂、酮类溶剂、苯类溶剂中的一种或其混合物。在一些实施例中,有机溶剂选自甲醇、乙醇、正丁醇、异丁醇、甲苯、二甲苯、丙酮、甲基丁酮、甲基异丁酮中的一种或其混合物,其中,所述有机溶剂优选选自甲醇、乙醇、丁醇、异丁醇、甲苯中的一种或其混合物。
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使用上述有机溶剂的水溶液。对于有机溶剂的水溶液的浓度没有特别限制,优选有机溶剂的含量为50wt%以上,进一步优选为70%以上,最好是90%以上。由以上的原理可知,该类浸润剂能够将胶带的表面层材料或粘结剂层部分溶解,所以,原则上能够被该类浸润剂部分溶解的所有表面层材料或粘结剂层均可适用于本发明。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的贴附方法,需要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下述具体实施例。
首先介绍对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贴付方法的性能进行评价的方法。
在贴付完成后,对外观进行了评价。另外,为了评价其耐候性,还进行了不同环境下老化后的外观评价以及粘结性能评价。具体如下:
1)外观评价:
对于粘结后的试样,通过肉眼确认有无气泡产生。
2)耐候性评价
2.1)不同环境下老化后的外观评价
老化实验条件具体如下所示:
自然老化(用normal state表示):室温环境下放置3天,引用了标准GB/25978的条件。
循环老化(用PV1200表示):先在室温环境下放置3天,然后引用大众汽车(Volkswagen)的标准PV1200的条件,进行10个PV1200的循环(在条件A和条件B之间循环,其中条件A为:温度85℃,相对湿度85%的环境下进行4小时;条件B为:-40℃温度下进行4小时)。
高湿老化(用high damp表示):使用Weiss设备。先在室温环境下放置3天,然后在温度40℃,相对湿度95%的环境下放置7天,最后在室温环境下放置一天,引用大众汽车(Volkswagen)的标准TL52018的条件。
盐雾老化(用salt spray表示):先室温下环境放置3天,然后盐喷雾7天,最后室温环境下放置一天。引用中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SAC)的标准ISO9227的条件。
UV老化:先在室温环境下放置3天,然后在UV设备中放置141小时,最后在室温环境下放置一天,其中UV设备为耐候实验仪(Weatherometer)CI4000,UV设备参数为:辐照量:75W/m2,波长:300-400nm,烘箱温度:40℃。引用大众汽车(Volkswagen)的标准PV3929的条件。
2.2)粘结性能测试
粘结性能测试包括:动态拉拔力测试(Dynamic T-block,单位N)、剥离力测试(Peel adhesion,单位:N/cm)和动态剪切力测试(Dynamic shear,单位:N),引用标准GB/25978的条件。所使用的设备为Zwick拉力设备。
a)其中,动态拉拔力测试(Dynamic T-block,单位N):
测试材料:RFID卡VS.玻璃
粘结面积:20mm×30mm
测试速度:50mm/min
测试环境:室内环境
测试设备:ZWICK拉力设备
b)剥离力测试(Peel adhesion,单位:N/cm):
测试材料:RFID卡VS.玻璃
胶带宽度:25mm
压力:2kg,300mm/min,1个来回
测试速度:300mm/min
测试环境:室内环境
测试设备:ZWICK拉力设备
c)动态剪切力测试(Dynamic shear,单位:N)
测试材料:RFID卡VS.玻璃
胶带面积:25x25mm
压力:2kg,300mm/min,1个来回
测试速度:50mm/min
测试环境:室内环境
测试设备:ZWICK拉力设备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发明。
实施例1
以陶瓷材质的RFID卡做为第一基材,汽车的前挡风玻璃做为第二基材。
首先,将德莎(TESA)胶带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 ACXplus7054胶带(丙烯酸树脂类粘结剂)使用橡胶滚轮压附在RFID卡上,以得到表面上设有胶带的RFID卡。
然后,在前挡风玻璃的粘结面,即挡风玻璃的凹面一侧喷涂纯的乙醇溶剂。
最后,在乙醇挥发完全之前,将贴附有RFID卡的胶带直接贴在挡风玻璃上的喷涂有乙醇溶剂的区域,并用手施压,以得到实施例1试样。以下用7054代表实施例1试样。
实施例2
除了作为胶带,使用明尼苏达矿业制造公司(Minnesota Mining andManufacturing Company)生产的型号为3M4950的胶带代替实施例1方法中的ACXplus7054胶带,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得到实施例2试样。以下用3V50代表实施例2试样。
实施例3
除了作为胶带,使用罗曼(Lohmann)胶带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型号为CPT500的胶带代替实施例1方法中的 ACXplus7054胶带,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得到实施例3试样。以下用L-T00代表实施例3试样。
另外,除了实施例1至3的试样之外,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的贴附方法的有益效果,还同时准备了如下对比试样。
对比例1
与实施例1同样地,取RFID卡做为第一基材,取玻璃板做为第二基材,同样选用 ACXplus7054胶带。
然而,贴附方法中,使用肥皂水代替实施例1中的乙醇,其余均与实施例1试样相同。其中,肥皂水指脂肪酸金属盐的水溶液。由此得到对比例1试样。
对比例2
与实施例1同样地,取RFID卡做为第一基材,取玻璃板做为第二基材,同样选用 ACXplus7054胶带。
然而,贴附方法中,使用蒸馏水代替实施例1中的乙醇,其余均与实施例1试样相同。由此得到对比例2试样。
对比例3
与实施例1同样地,取RFID卡做为第一基材,取玻璃板做为第二基材,同样选用 ACXplus7054胶带。
作为贴附方法,先将上述胶带贴附在RFID卡上,胶带表面与贴附在RFID卡一侧的相反侧上还形成有长度至少是RFID卡长度两倍的、柔软但是韧性比较好的离型纸。然后,边剥离上述离型纸边将胶带贴附在玻璃板的凹面一侧,同时保证RFID卡与玻璃板的接触顺序是:先是RFID卡的一端与玻璃板接触,然后过渡到RFID卡的中部与玻璃板接触,最后RFID卡的另一端与玻璃板接触,如此便可以在贴附过程中尽可能排除胶带与玻璃板之间的气泡。由此,得到对比例3试样。
对比例4
与实施例1同样地,取RFID卡做为第一基材,取玻璃板做为第二基材,同样选用 ACXplus7054胶带。
贴附方法中,用设备(该设备可以是根据玻璃板的曲面弧度设计的压力工装设备,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具体情形能够适当制造)将附有胶带的RFID卡弯曲,使其弯曲的弧度比需要粘接的玻璃板的弧度更大,这样可以保证RFID卡是中间先贴到玻璃板上,然后往两边贴附,以尽可能排除胶带与玻璃板之间的气泡。由此,得到对比例4试样。
对比例5
与实施例1同样地,取RFID卡做为第一基材,取玻璃板做为第二基材,同样选用 ACXplus7054胶带。贴附方法中,除了不喷涂乙醇,其余贴附过程均与实施例1相同。得对比例5试样。
对比例6
使用明尼苏达矿业制造公司(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生产的型号为3M4950的胶带代替实施例1方法中的 ACXplus7054胶带。贴附方法中,除了不喷涂乙醇,其余贴附过程均与实施例1相同。得对比例6试样。
对比例7
使用罗曼(Lohmann)胶带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型号为CPT500的胶带代替实施例1方法中的 ACXplus7054胶带。贴附方法中,除了不喷涂乙醇,其余贴附过程均与实施例1相同。得对比例7试样。
对于上述实施例1至3的试样以及对比例1至7的试样,进行了外观评价,此外,对于实施例1至3试样以及对比例4至7试样,还进行了耐候性评价。
一)外观评价结果:
对于粘结后的试样,通过肉眼确认有无气泡产生。贴附完成后,在室温下静置约20分钟后对实施例1至实施例3以及对比例1至对比例7的试样通过肉眼进行外观检测。
实施例1至实施例3的任一试样中均没有气泡产生,胶带与玻璃板的透明度高,外观效果好。相对于此,对比例1试样中有大量气泡产生,且由于肥皂水无法溶解在胶带中,所以肥皂水残留在有弧度的挡风玻璃板与RFID卡中间,导致肥皂水无法被完全去除,从而将影响其后期的老化性能等。对比例2试样中也产生有大量气泡。对比例3试样至对比例7试样也同样地产生有大量气泡产生。
由以上外观检测结果可知,本发明实施例的贴附方法简单方便,可操作性强,且在胶带和第二基材之间无气泡产生,能够满足汽车领域的需求。而对比例1至对比例3中所述的贴附方法会产生较多气泡,特别是对比例3试样,其贴附方法的操作也及其复杂。而对比例4试样需要特殊的设备,从而提高其生产成本。
二)耐候性评价结果
1.不同环境下老化后的外观评价结果
图1示出了实施例1至实施例3的试样在不同环境下老化后的外观检测的结果。
如图1所示,未老化的实施例1至实施例3的试样,均未确认到明显的气泡。
在循环老化后,实施例1试样有15%的气泡,实施例2试样有22%气泡,实施例3试样有18%气泡。
在高湿老化后,实施例1试样有1%的气泡,实施例2试样有5%气泡,实施例3试样有2%气泡。
盐雾老化后,实施例1试样仅发现2%的气泡,实施例2试样和实施例3试样均未产生气泡。
UV老化后,产生了少量气泡,但气泡量均小于15%。经UV老化后,实施例1至实施例3的试样,均有不同程度的黄变现象。
以上气泡含量除循环老化后的实施例2试样气泡含量略大于20%,其他均低于20%,且气泡大多位于粘结面中部,只有小部分位于粘结面边缘。
总的来说,实施例1试样的稳定性最为突出,且气泡率在任一老化后,均低于20%。
2.不同环境下老化后的粘结性能评价结果
图2示出了实施例1至实施例3的试样在不同环境下老化后的动态拉拔力测试结果。作为对比,图3示出了对比例5试样至对比例7试样在不同条件下(未老化/未老化和自然老化/3days)老化后的动态拉拔力测试结果。
如图2所示,实施例1至实施例3的试样,在未老化、自然老化、循环老化这三种情况下,均呈现了大致接近的动态拉拔力值,且变化率在容许范围内。在高湿老化和盐雾老化情况下,实施例1至实施例3的试样的动态拉拔力值均有显著降低。
而相比于此,由图3可知,未使用本发明贴附方法进行贴附的对比例5试样至对比例7试样,其动态拉拔力值明显降低。
表1示出了相对于未老化的试样(即原始试样),经过不同环境老化处理后的胶带的动态拉拔力的变化率(Loss rate of T-block),单位%。如表1所示,在循环老化后,其动态拉拔力均有所提高,而经盐雾老化后后,实施例1试样、实施例2试样和实施例3试样的动态拉拔力均有所下降,其中,实施例2的试样的动态拉拔力的下降尤为明显。其中,实施例1的试样,在自然老化、循环老化、高湿老化以及盐雾老化下的结果均明显优于实施例2及实施例3的试样。
表1经过不同环境老化处理后的胶带的动态拉拔力的变化率
实施例1 实施例2 实施例3
自然老化 1.4% -1.8% -18.6%
循环老化 27.9% 12.1% 8.1%
高湿老化 -25.3% -41.7% -25.4%
盐雾老化 -1.7% -18.8% 3.6%
对于压敏胶来说,粘结强度测试结果的波动通常在10%~20%,也就是说,在测试结果相差20%范围内,则认为其没有实质的差。
另外,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至实施例3试样在不同环境下老化后剥离力测试的结果,单位为N/cm,其中,“initial”即指未老化(贴附完成后,在室温下静置约20分钟后)的测试结果,3天自然老化即指自然老化(室温环境下放置3天)后的测试结果;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至实施例3试样在不同环境下老化后动态剪切力测试的结果,单位为N,其中,“initial”即指未老化(贴附完成后,在室温下静置约20分钟后)的测试结果,3天自然老化即指自然老化(室温环境下放置3天)后的测试结果。
如图4所示,在未老化(initial)和自然老化(放置三天后的环境下,3days)下,实施例1试样、实施例2试样和实施例3试样具有相似的剥离力。
如图5所示,在未老化(initial)和自然老化(室温下放置三天,3days)下,实施例1试样、实施例2试样和实施例3试样具有相似的动态剪切力。
由粘结性能测试的结果可知,使用浸润剂处理后的胶带仍能够得到比较高的粘接力,且经不同环境处理后,胶带的粘接力虽然有所下降,但基本上仍能得到保持。
此外,本公开还给出了使用下述其他浸润剂的下述实施例,并进行了外观评价。
实施例4
提供陶瓷材质的RFID卡做为第一基材,汽车的前挡风玻璃做为第二基材,先将德莎(TESA)胶带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 ACXplus7054胶带贴在RFID卡上。然后在前挡风玻璃的粘结面,即挡风玻璃的凹面一侧喷涂异丙醇。最后,在异丙醇挥发完全之前将上述胶带的另一面贴在前挡风玻璃上,胶带在前挡风玻璃贴附的部位为喷涂异丙醇的区域。
贴附完成后,在室温下静置约20分钟后对其外观进行检测,该测试引用GB/25978标准的条件,外观测试结果为:从汽车前挡风玻璃一侧并未看到有明显气泡。
实施例5
选择RFID卡做为第一基材,汽车的前挡风玻璃做为第二基材。
先将德莎(TESA)胶带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 ACXplus7054胶带通过橡胶滚轮压附在RFID卡上
然后在上述胶带的另一面上喷涂一层甲醇。
最后,在甲醇挥发完全之前将上述胶带贴在汽车前挡风玻璃的内侧表面上,贴附过程可通过指压对胶带施加适当的压力,以帮助更好的赶走气泡。
贴附完成后,在室温下静置约20分钟后对其外观进行检测,该测试引用GB/25978标准的条件,外观测试结果为:从汽车前挡风玻璃一侧并未看到有明显气泡。
实施例6
选择RFID卡做为第一基材,汽车的前挡风玻璃做为第二基材。
先将德莎(TESA)胶带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 ACXplus7054胶带通过橡胶滚轮压附在RFID卡上
然后在上述胶带的另一面上喷涂一层丁醇。
最后,在丁醇挥发完全之前将上述胶带贴在汽车前挡风玻璃的内侧表面上,贴附过程可通过指压对胶带施加适当的压力,以帮助更好的赶走气泡。
贴附完成后,在室温下静置约20分钟后对其外观进行检测,该测试引用GB/25978标准的条件,外观测试结果为:从汽车前挡风玻璃一侧并未看到有明显气泡。
实施例7
选择RFID卡做为第一基材,汽车的前挡风玻璃做为第二基材。
先将德莎(TESA)胶带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 ACXplus7054胶带通过橡胶滚轮压附在RFID卡上
然后在上述胶带的另一面上喷涂一层甲苯。
最后,在甲苯挥发完全之前将上述胶带贴在汽车前挡风玻璃的内侧表面上,贴附过程可通过指压对胶带施加适当的压力,以帮助更好的赶走气泡。
贴附完成后,在室温下静置约20分钟后对其外观进行检测,该测试引用GB/25978标准的条件,外观测试结果为:从汽车前挡风玻璃一侧并未看到有明显气泡。
实施例8
选择RFID卡做为第一基材,汽车的前挡风玻璃做为第二基材。
首先,将明尼苏达矿业制造公司(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Company)生产的型号为3M4950的胶带通过橡胶滚轮压附在RFID卡上。
然后在前挡风玻璃的粘结面,即挡风玻璃的凹面一侧喷涂70%乙醇溶液。
最后,在乙醇溶液挥发完全之前将上述胶带的另一面贴在前挡风玻璃上,胶带在前挡风玻璃贴附的部位为喷涂乙醇溶液的区域。
贴附完成后,在室温下静置约20min后对其外观进行检测,该测试引用GB/25978的条件,外观测试结果为:从汽车前挡风玻璃一侧并未看到有明显气泡。
实施例9
选择RFID卡做为第一基材,汽车的前挡风玻璃做为第二基材。
作为胶带,使用粘接剂为三叶橡胶的胶带,胶带总厚度约为300μm。
先将上述胶带通过滚轮贴在RFID卡上。
然后在前挡风玻璃内侧的粘结面喷涂一层乙醇溶剂。
最后,在乙醇溶液挥发完全之前将上述胶带的另一面贴在前挡风玻璃的粘结面。
贴附完成后,在室温下静置约20分钟后对其外观进行检测,该测试引用GB/25978标准的条件,外观测试结果为:从汽车前挡风玻璃一侧并未看到有明显气泡。
实施例10
选择RFID卡做为第一基材,汽车的前挡风玻璃做为第二基材。
作为胶带,使用粘接剂为古塔胶的胶带,胶带总厚度约为260μm。
先将上述胶带通过滚轮贴在RFID卡上。
然后在前挡风玻璃内侧的粘结面喷涂一层丙酮溶剂。
最后,在丙酮溶液挥发完全之前将上述胶带的另一面贴在前挡风玻璃的粘结面。
贴附完成后,在室温下静置约20分钟后对其外观进行检测,该测试引用GB/25978标准的条件,外观测试结果为:从汽车前挡风玻璃一侧并未看到有明显气泡。
通过上述实施例可知,本发明的贴付方法可以广泛应用于将第一基材贴付于第二基材上,气泡含量得到的显著控制,且本发明的贴付方法简单、易于操作,能够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领域和建筑领域。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1)

1.一种贴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第一基材通过胶带贴附在第二基材上,所述贴附方法包括步骤:
S1.提供所述第一基材,其中,在所述第一基材的表面上设有所述胶带;
S2.向所述第二基材的粘结面和/或所述胶带表面提供浸润剂;和
S3.将所述第二基材贴附在所述胶带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贴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材的粘接面为曲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贴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材和所述第二基材均为刚性材质制造而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贴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材为RFID卡,所述第二基材为玻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贴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带表面为压敏胶粘结剂层,所述压敏胶粘结剂层贴合在所述第二基材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贴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敏胶粘结剂层材料选自:丙烯酸树脂类粘结剂层、天然橡胶粘结剂层、合成橡胶粘结剂层、有机硅胶粘结剂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贴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浸润剂为有机溶剂或其水溶液。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贴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溶剂或其水溶液通过喷涂法、旋涂法、刷涂法、或浸渍法涂覆在所述第二基材的粘接面和/或所述胶带表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贴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溶剂选自醇类溶剂、酮类溶剂、苯类溶剂、及其混合物。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贴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溶剂选自甲醇、乙醇、丁醇、异丁醇、丙酮、甲苯、及其混合物。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贴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有机溶剂的水溶液中,所述有机溶剂的含量为50wt%以上。
CN201711122809.1A 2017-11-14 2017-11-14 贴附方法 Pending CN10977731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122809.1A CN109777310A (zh) 2017-11-14 2017-11-14 贴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122809.1A CN109777310A (zh) 2017-11-14 2017-11-14 贴附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77310A true CN109777310A (zh) 2019-05-21

Family

ID=664941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122809.1A Pending CN109777310A (zh) 2017-11-14 2017-11-14 贴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777310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93368A (zh) * 2020-06-15 2020-09-22 苏州高泰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晶圆切割胶带微观表征性能的测试方法
CN112662322A (zh) * 2020-12-17 2021-04-16 四川大学 利用溶剂促进胶带或粘接剂在水下进行粘接的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059129A (ja) * 2001-08-16 2003-02-28 Ricoh Co Ltd 貼合型光メディア貼合方法、貼合型光メディア貼合装置及び貼合型光メディア
TW562742B (en) * 2000-06-03 2003-11-21 Chin-Yung Chil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adhering film to plastic product
CN105754501A (zh) * 2016-05-12 2016-07-13 厦门精码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硅胶表面处理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562742B (en) * 2000-06-03 2003-11-21 Chin-Yung Chil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adhering film to plastic product
JP2003059129A (ja) * 2001-08-16 2003-02-28 Ricoh Co Ltd 貼合型光メディア貼合方法、貼合型光メディア貼合装置及び貼合型光メディア
CN105754501A (zh) * 2016-05-12 2016-07-13 厦门精码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硅胶表面处理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93368A (zh) * 2020-06-15 2020-09-22 苏州高泰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晶圆切割胶带微观表征性能的测试方法
CN112662322A (zh) * 2020-12-17 2021-04-16 四川大学 利用溶剂促进胶带或粘接剂在水下进行粘接的方法
CN112662322B (zh) * 2020-12-17 2023-03-21 四川大学 利用溶剂促进胶带或粘接剂在水下进行粘接的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57742B (zh) 一种保护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2643618B (zh) 光学压敏胶粘片
CN104053736B (zh) 图像显示装置用透明双面粘合片及使用该双面粘合片的图像显示装置
CN102453445B (zh) 光学压敏胶粘片、光学膜和显示装置
CN101812272B (zh) 压敏胶粘片和压敏胶粘功能膜
CN107001871A (zh) 粘合片
CN103102815A (zh) 粘合片
CN108230900A (zh) 图像显示装置
TWI532813B (zh) 具經改善之重工性之雙面膠帶
CN101517438A (zh) 表面保护膜以及带表面保护膜的光学膜
CN103102818A (zh) 粘合片
CN107107548A (zh) 使用潜在反应性胶粘剂膜粘结两个基底
CN103992754B (zh) 光学用粘合剂层、粘合片、光学构件以及触控面板
CN109777310A (zh) 贴附方法
CN108884368A (zh) 粘着剂组合物及粘着片
CN104893604B (zh) 透明隔热窗膜
CN103649255A (zh) 具有微通孔的层合窗膜
CN103102847A (zh) 粘合剂组合物和粘合片
CN105524562A (zh) 一种无基材抗静电ab胶膜及其制备方法
TW201700694A (zh) 黏著劑層及黏著薄膜
CN103707565B (zh) 基板结构及其柔性衬底的贴附和剥离方法
CN107238877B (zh) 光学膜片、显示面板模块及其制造方法
KR102044248B1 (ko) 다층 구조의 광학용 점착 시트, 다층 구조의 광학용 점착 시트의 제조 방법 및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KR101240622B1 (ko) 이중 경화 방식을 이용한 무기재 양면 점착테이프의 제조방법
CN213060733U (zh) 一种适用于曲面屏的保护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