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769054B - 壳体组件及具有该壳体组件的智能终端 - Google Patents

壳体组件及具有该壳体组件的智能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769054B
CN109769054B CN201910181922.XA CN201910181922A CN109769054B CN 109769054 B CN109769054 B CN 109769054B CN 201910181922 A CN201910181922 A CN 201910181922A CN 109769054 B CN109769054 B CN 10976905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iving
limiting
driving rod
inclined plane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18192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769054A (zh
Inventor
段海涛
董大海
刘学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Myg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chang Black Shar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chang Black Shark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chang Black Shar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181922.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769054B/zh
Publication of CN1097690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69054A/zh
Priority to PCT/CN2020/077716 priority patent/WO2020182029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7690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6905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18Telephone se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ships, mines, or other places exposed to adverse environ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23Construction or mounting of dials or of equivalent devices;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use thereof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壳体组件及具有该壳体组件的智能终端,壳体组件,包括壳体及伸缩元件,伸缩元件包括伸缩本体及托台,伸缩本体可活动式地沿垂直于壳体的侧边方向伸缩,托台与伸缩本体连接;壳体组件还包括:限位元件,设于壳体内且围设在托台外;驱动元件,包括驱动杆、驱动单元及处理单元,处理单元接收驱动指令,驱动杆穿入限位元件,且与托台的一端面呈斜面接触,处理单元向驱动单元发送位移指令,使得驱动单元驱动驱动杆向端面施加与驱动杆活动方向垂直的支持力,以控制伸缩元件伸缩。通过新型结构设计可扩大伸缩元件的伸缩行程,如伸缩元件为实体按键时,大行程给予用户的按压手指时足够的运动空间,减缓用户高频次按压实体按键的疲劳感。

Description

壳体组件及具有该壳体组件的智能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壳体组件及具有该壳体组件的智能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终端设备,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表等技术的不断发展,此类设备已走入人们生活中的各种使用环境中。通常在这类设备上,设有可活动式的器件,通过控制可部分伸出智能终端或回缩到智能终端的内部。一些智能终端上的摄像头部分,为了提高智能终端的屏占比而设计为拍摄时将摄像头伸出,不拍摄时将摄像头缩入的设计;再一部分智能终端或其配件上设有可弹出式按键,在用户不需要使用时,弹回到智能终端或配件的内部。
通常上述可活动式的设计采用弹性元件,如弹簧、弹片等的弹力实现如摄像头、按键等伸缩元件的移动。由于弹性元件通过形变而产生的弹力将在多次形变后出现弹力衰弱、施力方向不可控等问题。因此此类当此类伸缩元件的伸缩次数超过一定范围时,将引起用户的不满,造成用户对智能终端的使用体验失去兴趣。
因此,需要一种新型的壳体组件及智能终端,摒弃了常见的弹性推拉的实现方式,保证伸缩元件的每一次伸出或回缩的行程都如第一次实现那般顺畅,提高用户体验。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壳体组件及具有该壳体组件的智能终端,通过新型结构设计可扩大伸缩元件的伸缩行程,如伸缩元件为实体按键时,大行程给予用户的按压手指时足够的运动空间,减缓用户高频次按压实体按键的疲劳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智能终端的壳体组件,包括壳体及设于所述壳体内的伸缩元件,所述伸缩元件受控自所述壳体内伸出或自所述壳体外缩入,
所述伸缩元件包括伸缩本体及托台,所述伸缩本体可活动式地沿垂直于所述壳体的侧边方向伸缩,所述托台与所述伸缩本体连接,设于所述壳体内部;
所述壳体组件还包括:
限位元件,设于所述壳体内且围设在所述托台外,用于限制所述托台的位移;
驱动元件,设于所述限位元件的旁侧,包括驱动杆、驱动单元及处理单元,所述处理单元与一控制单元连接,接收驱动指令,所述驱动杆穿入所述限位元件,且与所述托台的一端面呈斜面接触,所述处理单元根据所述驱动指令向所述驱动单元发送位移指令,使得所述驱动单元驱动所述驱动杆向所述端面施加与所述驱动杆活动方向垂直的支持力,以控制所述伸缩元件伸缩。
优选地,所述驱动元件的外壳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驱动杆自所述通孔穿出所述驱动元件;
所述限位元件开设有对应于所述驱动杆的导向孔,所述驱动杆贯穿所述导向孔以穿入所述限位元件。
优选地,所述通孔和导向孔形状与所述驱动杆的外轮廓形状一致,所述驱动杆沿所述通孔及导向孔的贯通方向往复运动;
所述托台包括面向所述驱动杆的导向斜面及限位斜面;
所述驱动杆包括面向所述托台的驱动头,所述驱动头夹设在所述导向斜面与限位斜面间,所述驱动杆受控分别与所述导向斜面和限位斜面接触,以推拉所述托台沿所述伸缩本体的伸缩方向往复运动。
优选地,所述驱动头包括面向所述导向斜面的第一驱动斜面和面向所述限位斜面的第二驱动斜面;
所述导向斜面、限位斜面、第一驱动斜面和第二驱动斜面与所述壳体的内壁以相同的倾斜方向相夹一预设角度;
当所述驱动杆向所述托台施加背向所述驱动元件的推力时,所述第一驱动斜面与所述导向斜面贴合并相对滑动,使得所述托台带动所述伸缩本体伸出所述壳体;
当所述驱动杆向所述托台施加朝向所述驱动元件的推力时,所述第二驱动斜面与所述限位斜面贴合并相对滑动,使得所述托台带动所述伸缩本体缩入所述壳体。
优选地,所述托台面向所述驱动杆的端面向外突起形成沿所述导向斜面的长度方向延伸的L型限位筋,且所述L型限位筋的自由端向所述驱动杆的端面的中轴收拢;
所述限位斜面由所述L型限位筋的内壁成型;
所述驱动头卡入所述L型限位筋所形成的空间内。
优选地,所述L型限位筋为2条;
所述驱动杆的杆部卡接在2条L型限位筋的收拢槽内。
优选地,所述限位元件的侧边内壁突起形成有至少一根限位柱;
所述托台的底部外侧开设有至少一个凹槽;
当所述托台向远离于所述壳体的外部方向移动时,所述限位柱卡入所述凹槽内以限制所述托台的移动。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智能终端,所述智能终端包括如上所述的壳体组件及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设于所述壳体组件内;
所述控制单元为所述控制组件内的处理器,或为与所述智能终端通信连接的控制器。
优选地,所述伸缩本体为按键、摄像头、屏幕、磁性充电端中的任意一种。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无弹性元件的设置,智能终端长期使用后仍可保持伸缩元件顺畅的伸缩行程;
2.驱动元件和限位元件的结构简单,不会破坏智能终端的内部结构和紧凑空间;
3.限位元件内允许对伸缩元件作大行程反馈配置,且行程距离可开放至用户定制,提高用户体验;
4.扩大伸缩元件的适用范围,为智能终端制造差异化及消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符合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中壳体组件的限位元件截面图;
图2为符合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中壳体组件的按键元件截面图;
图3为符合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中壳体组件的按键元件和驱动元件截面图;
图4为符合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中壳体组件的托台结构示意图;
图5为符合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中壳体组件的托台和驱动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符合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中壳体组件的托台和驱动杆受力配合示意图;
图7为符合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中壳体组件驱动杆推动托台向上移动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符合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中壳体组件中驱动头和L型限位筋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9为符合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中具有壳体组件的智能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壳体组件;
110-壳体;
120-伸缩元件、121-伸缩本体、122-托台、123-导向斜面、124-限位斜面、125-L型限位筋、126-凹槽;
130-限位元件、131-导向孔、132-限位柱;
140-驱动元件、141-驱动杆、142-驱动单元、143-驱动头、144-第一驱动斜面、145-第二驱动斜面;
200-智能终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的优点。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公开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公开。在本公开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公开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公开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在后续的描述中,使用用于表示元件的诸如“模块”、“部件”或“单元”的后缀仅为了有利于本发明的说明,其本身并没有特定的意义。因此,“模块”与“部件”可以混合地使用。
参阅图1-3,为符合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中壳体组件内的各元器件结构示意图。在该实施例中,壳体组件包括:
-壳体110
壳体110为壳体组件100内包覆其他元器件的最外部结构体,其可以采用如常用智能终端200相同的外部框体作为壳体组件100的壳体110。同时,壳体组件100内的其他部件均设置在壳体110内,受壳体110保护。
-伸缩元件120
伸缩元件120设置在壳体110内,可部分露出于壳体110的表面。例如当伸缩元件120为实体按键时,其从壳体110内伸出,露出部分将接收用户施加的按压力,用户对实体按键施加的按压力,代表了用户期望通过对实体按键的按压,执行实体按键被触发后的操作;又如当伸缩元件120为摄像头时,其从壳体110内伸出,对其伸出后朝向方向上的景物进行拍摄,拍摄完毕后再缩回到壳体110内;又如当伸缩元件120为用作显示的屏幕(智能终端的副屏或侧屏)时,其从壳体110内伸出,将显示部分露出后显示画面,并在显示完毕后再缩回到壳体110内。
为实现本发明中伸缩元件120可在需要时露出智能终端200及在不需要时缩回智能终端200的技术效果,壳体110上开设有镂空处,伸缩元件120容置在镂空处内,并在需要时从镂空处伸出。可以理解的是,在伸缩元件120未从壳体110内伸出时,即伸缩元件120回退至壳体110内部时,伸缩元件120的表面与镂空处的侧壁齐平,从而壳体110的表面在镂空处被伸缩元件120的表面填满,壳体110表面呈连续结构,无断点或凹凸感。
由于伸缩元件120呈非固定式位置的设计,即伸缩元件120本身受驱使将选择性地露出或隐藏在壳体110内。也就是说,当用户需要使用伸缩元件120时,其将沿活动方向(垂直于壳体110的侧边的方向)从壳体110内伸出;而当用户不需要使用伸缩元件120时,其仍将沿活动方向缩回到壳体110内部,保持壳体110表面的连续性。因此,为实现上述方案,伸缩元件120包括有伸缩本体121及托台122。伸缩本体121面向外部方向设置,伸缩元件120受控伸缩时露出或隐藏于壳体110内外的部分,即为伸缩本体121。托台122与伸缩本体121连接,隐藏在壳体110的内部,并作为带动伸缩本体121活动的部分应用,当托台122受外力驱动沿壳体110外方向滑动时,也将带动伸缩本体121伸出壳体110;反之,当托台122受外力驱动沿壳体110内方向滑动时,也将带动伸缩本体121缩入壳体110。
除上述基本器件外,为实现按键元件120可活动式地大行程位移,壳体组件100还包括:
-限位元件130
限位元件130设置在壳体110内部,并围绕托台122的外部设置。例如可如“牢笼式”将托台122围住,当托台122位于最低处(或限位元件130内的最深处)时,限位元件130的底部与托台122接触,将其继续向下或向深处的移动截止于限位元件130围成的空间内。
可以理解的是,限位元件130所围成的空间可以是封闭式或半封闭式的,例如,限位元件130呈边缘连续的框体,框体的两侧边与壳体110内壁连接,框体的底部分别与侧边连接,形成具有仅具有一个开口的长方体,该开口恰与伸缩元件120伸出壳体110的镂空处对应,即伸缩元件120受托台122带动从开口和镂空处伸出或缩入;限位元件130也可呈边缘不连续的框体,如框体的两侧边同样与壳体110内壁连接,框体的底部呈断开状,即两边各有一短边分别与侧边连接,形成断开型底部,从而限位元件130的底部与托台122接触时,只需托台122底部的一部分与限位元件130接触,限位元件130向托台122施加有反向的弹力即可。也就是说,限位元件130的结构并非限制于常规形状,任何形状或结构下的限位元件130只需满足可抵挡并限制托台122的位移即可。
-驱动元件140
在限位元件130的旁侧,更具体地在内壁的同一侧即限位元件130旁,壳体组件100还设有一驱动元件140,驱动元件140和限位元件130的排布方向沿与壳体110内壁平行或近似平行的方向配置。驱动元件140与伸缩元件120连接,用于控制伸缩元件120的位移,从而实现伸缩本体121可活动式地伸出或缩入壳体110,即需要使用时伸缩本体121弹出向用户提供实体按键的按压反馈,不需要使用时伸缩本体121缩回保持壳体110的边缘连续性。上述伸缩本体121的弹出与缩回均由驱动元件140的驱动实现。具体地,驱动元件140包括驱动杆141、驱动单元142及处理单元。驱动杆141与驱动单元142连接,且与伸缩元件120的伸缩本体121或托台122机械连接,同时驱动单元142与处理单元电连接,接收处理单元的指令。处理单元与智能终端200的内部或外部一控制单元连接,控制单元经用户手动、系统自动生成等方式形成控制指令,并转发一驱动指令至处理单元,作为期望对伸缩元件120进行位移的表示。处理单元根据该驱动指令,命令驱动单元142对驱动杆141驱动,驱动杆141移动时,将利用驱动杆141与伸缩元件120的机械连接并互相挤压后形成的支持力,带动伸缩元件120产生位移,伸缩本体121作为伸缩元件120的一部分,自然也将实现与伸缩元件120相同的移动。例如,托台122面向驱动元件140的端面呈斜面,驱动杆141面向托122台的端面也呈斜面,托台122与驱动杆141的斜面接触使得当驱动杆141受控沿与壳体110的内壁平行方向移动时,驱动杆141将向托台122的上述端面施加与驱动杆141活动方向垂直的支持力,从而带动伸缩本体121在限位元件130内以垂直于驱动杆141活动方向移动,即驱动杆141控制伸缩本体121从壳体110内伸出,或从壳体110外缩入。
当伸缩本体121伸出直至一截止位置时,托台122与壳体110内壁相接触,壳体110内壁向托台122施加一反向于伸缩本体121伸出方向的支持力,从而限制伸缩本体121进一步伸出,即在该截止位置时,伸缩本体121为可伸出的最大距离;当伸缩本体121缩回直至初始位置时,托台122与限位元件130相接触,限位元件130向托台122施加一反向于伸缩本体121缩回方向的支持力,限制托台122进一步缩回。在初始位置与截止位置间为伸缩本体121的可活动行程,因此,可对限位元件130的结构作调整以控制可活动行程的大小,例如某些实施例中可活动行程可达1.6mm至2mm,甚至可与伸缩本体121的宽度相当,以满足伸缩本体121完全地从壳体110内伸出。
通过上述配置,实现自控制单元、处理单元、驱动单元142、驱动杆141、托台122的整套对于伸缩本体121位移的控制,且通过驱动杆141与托台122间的斜面配合,去除了常见的使用弹性元件控制弹性伸缩的固定设计思维,延长伸缩元件120的使用寿命及伸缩体验,即便是在伸缩元件120已长时间使用下,仍可保持良好的伸缩行程且无偏移感。
在一优选或可选实施例中,驱动元件140整体放置在限位元件130外,以避免驱动元件140的微振动对伸缩元件120造成不稳固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为实现驱动元件140的驱动杆141与托台122的机械连接,在驱动元件140的外壳上开设有通孔,对应地,限位元件130的外壳上也开设有导向孔131,导向孔131的位置可与通孔对应。在设置驱动杆141的位置时,驱动杆141的一端与驱动元件140的外壳内部的驱动单元142连接,另一端从通孔穿出驱动元件140,再从导向孔131穿入并与托台122斜面接触。由于驱动元件140与伸缩元件120的连接可仅在于驱动杆141与托台122间,因此,将驱动元件140外设于限位元件130,仍可实现本发明技术方案中驱动元件140对于伸缩元件120的驱动。
参阅图4-图8,一优选或可选实施例中,通孔和导向孔131的形状,即两部分上的镂空部分的形状与驱动杆141的外轮廓形状一致,驱动杆141沿通孔和导向孔131的贯通方向往复运动,以实现驱动杆141的运动方向与伸缩元件120的期望移动方向垂直。具体地,参阅图4-图8,为该实施例中驱动杆141与托台122的结构示意图,托台122面向驱动杆141的端面设有导向斜面123及限位斜面124,导向斜面123与限位斜面124的斜度可相同或不同,不同斜度下的导向斜面123和限位斜面124可实现伸缩本体121伸出和缩回的速度不一致,从而实现用户可调的效果。导向斜面123与限位斜面124相隔间形成的空间,用于容置驱动杆141的部分结构。同时,在该实施例中,导向斜面123为更靠近托台122内部的斜面,而限位斜面124则为更远离托台122内部的斜面。在驱动杆141侧,驱动杆141包括有面向托台122的驱动头143,驱动头143的直径略大于驱动杆141的杆部,驱动杆141与托台122连接时,驱动头143夹设在导向斜面123与限位斜面124间,在驱动单元142推动或拉回驱动杆141时,驱动杆141的移动方向为平行或近似平行于壳体110内壁,即与伸缩本体121的期望移动方向垂直或近似于垂直。驱动头143夹设后,将与导向斜面123和限位斜面124接触,利用导向斜面123和限位斜面124的斜面效应,将驱动杆141的移动方向转化为其法线方向,即驱动杆141的平行于壳体110内壁方向上的移动,在驱动头143与导向斜面123和限位斜面124接触后,导向斜面123和限位斜面124受到驱动杆141的推力将转化为伸缩本体121在其活动方向上往复运动。由于智能终端200内的冗余空间较小,通过该结构设计,可充分利用靠近于壳体110内壁处的空间,以紧凑的方式提高壳体110内部的空间使用率。
继续参阅图4-图8,驱动头143的结构设计为其包括有面向导向斜面123的第一驱动斜面144和面向限位斜面124的第二驱动斜面145,且上述斜面,即导向斜面123、限位斜面124、第一驱动斜面144和第二驱动斜面145的斜率和倾斜方向均相同,与壳体110的内壁相夹有一预设角度。例如,导向斜面123和限位斜面124朝向壳体110内壁方向倾斜,使得托台122的底部的宽度沿托台122底部向上部的方向逐渐增大,同样地,驱动头143的第一驱动斜面144和第二驱动斜面145的倾斜方向对应一致。
当需要将伸缩元件120自壳体110弹出时,驱动杆141受驱动单元142驱动向托台122方向移动,即朝向背向驱动元件140方向移动时,第一驱动斜面144与导向斜面123贴合,继而在驱动杆141进一步移动时,由于驱动杆141的移动方向已限定在与壳体110的内壁平行的方向,因此第一驱动斜面144与导向斜面123接触后产生的弹力可被分解为第一驱动斜面144向导向斜面123施加的两个互相垂直的分力——第一分力和第二分力,第一分力朝向壳体110外部方向,第二分力朝向与壳体110的内壁平行的方向,其中导向斜面123受到的第一分力将其同样向壳体110的外部方向推动,从而使得伸缩元件120弹出,导向斜面123受到的第二分力将其同样沿与壳体110的内壁平行的方向推动,但由于限位元件130的设置,抵挡了托台122在该方向上的移动。因此,最终实现驱动杆141利用第一驱动斜面144和导向斜面123的斜向配合,将伸缩元件120按驱动杆141移动的法线方向自壳体110内部弹出。
当需要将伸缩元件120自壳体110外缩回时,驱动杆141受驱动单元142驱动向朝着远离于托台122的方向移动,即朝向驱动元件140方向移动时,第二驱动斜面145与限位斜面124贴合,继而在驱动杆141进一步移动时,由于驱动杆141的移动方向已限定在与壳体110的内壁平行的方向,因此第二驱动斜面145与限位斜面124接触后产生的弹力可被分解为第二驱动斜面145向限位斜面124施加的两个互相垂直的分力——第三分力和第四分力,第三分力朝向壳体110内部方向,第四分力朝向与壳体110的内壁平行的方向,其中限位斜面124受到的第三分力将其同样向壳体110的内部方向拉动,从而使得伸缩元件120缩回,导向斜面123受到的第四分力将其同样沿与壳体110的内壁平行的方向推动,但由于限位元件130的设置,抵挡了托台122在该方向上的移动。因此,最终实现驱动杆141利用第二驱动斜面145和限位斜面124的斜向配合,将伸缩元件120按驱动杆141移动的法线方向自壳体110外缩入壳体110内。
若导向斜面123、限位斜面124、第一驱动斜面144和第二驱动斜面145的倾斜方向相反,即导向斜面123、限位斜面124、第一驱动斜面144和第二驱动斜面145以向外的方式朝向壳体110内壁方向倾斜,使得托台122的底部的宽度沿托台122底部向上部的方向逐渐较小时,导向斜面123与第一驱动斜面144的配合及限位斜面124与第二驱动斜面145的配合原理仍不变,差异仅在于驱动杆141向托台122施加背向驱动元件140的推力时,托台122带动伸缩本体121回缩;驱动杆141向托台122施加朝向驱动元件140的推力时,托台122带动伸缩本体121弹出。
一进一步优选或可选实施例中,导向斜面123和限位斜面124的成型可采用以下设计,如托台122原面向驱动杆141的端面为导向斜面123,在该端面的部分位置上突起形成有沿导向斜面123的长度方向延伸的L型限位筋125,该导向斜面123的长度方向也即壳体110内壁处朝向壳体110内部的方向。同时L型限位筋125的延伸长度可占满整个导向斜面123,也可仅占用导向斜面123的部分。该L型限位筋125上远离于导向斜面123的自由端向着驱动杆141的端面的中轴方向,也即其自由端向着导向斜面123的中间方向收拢,以形成沟槽。在该结构下,L型限位筋125的内壁作为限位斜面124使用,驱动头143则卡入L型限位筋125所形成的沟槽空间内。可以理解的是,驱动头143在该沟槽空间内,可与导向斜面123和/或限位斜面124间隙配合。
更进一步地,L型限位筋125有2条,分别设置在导向斜面123的长度方向中轴两侧,两L型限位筋125的自由端相互靠拢形成一收拢槽,驱动杆141的杆部便卡接在该收拢槽内,杆部的外径相比于收拢槽的槽口相当或略大,两者呈间隙配合。不同实施方式中,L型限位筋125也可只有一条,驱动头143呈往两侧凸出状,一侧的凸出插入L型限位筋125与导向斜面123间,受L型限位筋125的限位效果,驱动头143仅可在导向斜面123与限位斜面124间移动,不可出现位移或脱出的情况。
又一优选或可选实施例中,在限位元件130的侧边内壁处,向另一侧突起形成有限位柱132,限位柱132的位置固定在限位元件130内,对应地,在托台122的底部外侧,开设有与限位柱132的外表面轮廓相同或相似的凹槽126,当托台122连同伸缩本体121向壳体110内部回缩,并回缩至某一位置时,限位柱132完全卡入或进入凹槽126内,直至限位柱132的外表面与凹槽126的槽底接触。由于限位柱132的固定位置设计,使得托台122无法再继续沿该方向移动,从而限制了托台122,乃至伸缩元件120的进一步回缩,也就是说该位置便为伸缩元件120可缩回的初始位置。同时,凹槽126的侧边与限位柱132的外表面接触,限制了托台122在其他方向的移动,防止伸缩元件120在壳体110内的非期望位移,达到稳固伸缩元件120的作用。在配置各部分尺寸时,托台122沿垂直于壳体110内壁的方向上的长度可与限位元件130的深度相当,限位柱132至壳体110内壁的距离决定了伸缩元件120的行程,因此可与根据应用场景调整,使得托台122被限位柱132抵挡时,伸缩本体121表面恰与壳体110外壁平行或略微低些等。
参阅图9,具有上述任意实施例中的壳体组件100后,可将其应用至智能终端200中,同时智能终端200的控制组件可设置在壳体组件100内,又例如将驱动元件140安装在智能终端200的主板上等,方便驱动元件140与控制组件内的处理器通信连接,接收相应的驱动指令。或该驱动指令由与智能终端200通信连接的外部控制器连接,如智能手表等。在不同应用场景中,驱动指令的形成也可由系统自动生成及用户手动生成。例如,在一实施例中,伸缩元件120为可在智能终端上伸缩的实体按键,伸缩元件120、驱动元件140和限位元件130共2组,分别设置在智能终端200的壳体110同一侧上的两边,当智能终端200检测到某些特定或指定应用程序的运行时,如需要额外增设伸缩本体121的游戏应用时,智能终端200的处理器将自动生成驱动指令,使得伸缩本体121弹出,供用户按压输入操作指令。或当用户需要主动输入操作指令时,在智能终端200的交互界面内增加伸缩本体121弹出交互单元,用户对该交互单元的操作将传达至智能终端200的处理器,从而实现对驱动指令生成。
除上文所述的伸缩元件120中的伸缩本体121可以是实体按键外,伸缩本体121还可以是如智能终端200的摄像头,更具体地为智能终端200的前置摄像头,当智能终端需要200对前置摄像头进行调用时,将利用处理器向驱动单元发送驱动指令,进而将前置摄像头弹出;还可以是如设置在智能终端200的顶边或侧边的屏幕,作为副屏使用,当需要在两个屏幕上显示不同的界面时,将屏幕弹出,需求消失时,再将屏幕浸回智能终端200内部;又如伸缩本体121还可以是磁性充电端,磁性充电端的一端与智能终端200的主板连接,向智能终端200的电池供电,另一端为磁吸端,可与外部电源通过磁吸导线连接,接收电能,当需要利用磁性充电端对电池充电时,其受控将弹出,磁吸端露出于智能终端200外,与外部的磁吸导线磁吸以电连接,充电完毕后,拔去磁吸导线并将磁吸端收回到智能终端200内。可以理解的是,在不同的使用场景中,可对智能终端200内任意硬件作伸缩形的结构配置,以期满足用户的需求。
智能终端可以以各种形式来实施。例如,本发明中描述的终端可以包括诸如移动电话、智能电话、笔记本电脑、PDA(个人数字助理)、PAD(平板电脑)、PMP(便携式多媒体播放器)、导航装置等等的智能终端以及诸如数字TV、台式计算机等等的固定终端。下面,假设终端是智能终端。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的是,除了特别用于移动目的的元件之外,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构造也能够应用于固定类型的终端。
应当注意的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有较佳的实施性,且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该领域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变更或修饰为等同的有效实施例,但凡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或等同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用于智能终端的壳体组件,包括壳体及设于所述壳体内的伸缩元件,所述伸缩元件受控自所述壳体内伸出或自所述壳体外缩入,其特征在于,
所述伸缩元件包括伸缩本体及托台,所述伸缩本体可活动式地沿垂直于所述壳体的侧边方向伸缩,所述托台与所述伸缩本体连接,设于所述壳体内部;
所述壳体组件还包括:
限位元件,设于所述壳体内且围设在所述托台外,用于限制所述托台的位移;
驱动元件,设于所述限位元件的旁侧,包括驱动杆、驱动单元及处理单元,所述处理单元与一控制单元连接,接收驱动指令,所述驱动杆穿入所述限位元件,且与所述托台的一端面呈斜面接触,所述处理单元根据所述驱动指令向所述驱动单元发送位移指令,使得所述驱动单元驱动所述驱动杆向所述端面施加与所述驱动杆活动方向垂直的支持力,以控制所述伸缩元件伸缩;
所述托台包括面向所述驱动杆的导向斜面及限位斜面;
所述驱动杆包括面向所述托台的驱动头,所述驱动头夹设在所述导向斜面与限位斜面间,所述驱动杆受控分别与所述导向斜面和限位斜面接触,以推拉所述托台沿所述伸缩本体的伸缩方向往复运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元件的外壳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驱动杆自所述通孔穿出所述驱动元件;
所述限位元件开设有对应于所述驱动杆的导向孔,所述驱动杆贯穿所述导向孔以穿入所述限位元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孔和导向孔形状与所述驱动杆的外轮廓形状一致,所述驱动杆沿所述通孔及导向孔的贯通方向往复运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头包括面向所述导向斜面的第一驱动斜面和面向所述限位斜面的第二驱动斜面;
所述导向斜面、限位斜面、第一驱动斜面和第二驱动斜面与所述壳体的内壁以相同的倾斜方向相夹一预设角度;
当所述驱动杆向所述托台施加背向所述驱动元件的推力时,所述第一驱动斜面与所述导向斜面贴合并相对滑动,使得所述托台带动所述伸缩本体伸出所述壳体;
当所述驱动杆向所述托台施加朝向所述驱动元件的推力时,所述第二驱动斜面与所述限位斜面贴合并相对滑动,使得所述托台带动所述伸缩本体缩入所述壳体。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托台面向所述驱动杆的端面向外突起形成沿所述导向斜面的长度方向延伸的L型限位筋,且所述L型限位筋的自由端向所述驱动杆的端面的中轴收拢;
所述限位斜面由所述L型限位筋的内壁成型;
所述驱动头卡入所述L型限位筋所形成的空间内。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L型限位筋为2条;
所述驱动杆的杆部卡接在2条L型限位筋的收拢槽内。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位元件的侧边内壁突起形成有至少一根限位柱;
所述托台的底部外侧开设有至少一个凹槽;
当所述托台向远离于所述壳体的外部方向移动时,所述限位柱卡入所述凹槽内以限制所述托台的移动。
8.一种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终端包括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壳体组件及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设于所述壳体组件内;
所述控制单元为所述控制组件内的处理器,或为与所述智能终端通信连接的控制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伸缩本体为按键、摄像头、屏幕、磁性充电端中的任意一种。
CN201910181922.XA 2019-03-11 2019-03-11 壳体组件及具有该壳体组件的智能终端 Active CN10976905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81922.XA CN109769054B (zh) 2019-03-11 2019-03-11 壳体组件及具有该壳体组件的智能终端
PCT/CN2020/077716 WO2020182029A1 (zh) 2019-03-11 2020-03-04 壳体组件及具有该壳体组件的智能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81922.XA CN109769054B (zh) 2019-03-11 2019-03-11 壳体组件及具有该壳体组件的智能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69054A CN109769054A (zh) 2019-05-17
CN109769054B true CN109769054B (zh) 2020-07-03

Family

ID=664589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81922.XA Active CN109769054B (zh) 2019-03-11 2019-03-11 壳体组件及具有该壳体组件的智能终端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9769054B (zh)
WO (1) WO202018202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69054B (zh) * 2019-03-11 2020-07-03 南昌黑鲨科技有限公司 壳体组件及具有该壳体组件的智能终端
CN110392147A (zh) * 2019-07-22 2019-10-29 维沃移动通信(杭州)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
CN110648872B (zh) * 2019-09-29 2021-06-1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其按键控制方法
CN111540632B (zh) * 2020-05-11 2022-05-24 南昌黑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按键组件及具有该按键组件的智能终端
CN112071687B (zh) * 2020-09-29 2022-10-18 南昌黑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弹出式按键及设有该弹出式按键的智能终端
CN112185737B (zh) * 2020-09-29 2022-10-14 南昌黑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伸缩按键组件及设有该伸缩按键组件的智能终端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145572A1 (en) * 2003-01-29 2004-07-29 Arima Communication Corporation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apparatus having hidden screen
CN1893449A (zh) * 2006-04-03 2007-01-10 侯庆生 滑动隐藏屏幕型移动终端
CN202551129U (zh) * 2012-02-02 2012-11-21 夏靖禹 便于充电的手机
US20140333591A1 (en) * 2013-05-09 2014-11-13 Cynthia Sue Bell Salient control element and mobile device with salient control element
CN108513046A (zh) * 2017-12-06 2018-09-07 深圳市兆威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摄像头伸缩装置及手机
CN208128304U (zh) * 2018-03-14 2018-11-2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
CN208401984U (zh) * 2018-07-02 2019-01-1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摄像头组件及电子装置
CN108924310B (zh) * 2018-07-25 2021-01-0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
CN109067948B (zh) * 2018-09-27 2020-10-16 维沃移动通信(杭州)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
CN109218477B (zh) * 2018-10-29 2020-08-07 维沃移动通信(杭州)有限公司 一种摄像头装置及终端
CN109769054B (zh) * 2019-03-11 2020-07-03 南昌黑鲨科技有限公司 壳体组件及具有该壳体组件的智能终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0182029A1 (zh) 2020-09-17
CN109769054A (zh) 2019-05-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769054B (zh) 壳体组件及具有该壳体组件的智能终端
CN109769053B (zh) 壳体组件及具有该壳体组件的智能终端
CN109756599B (zh) 摄像头模组及终端设备
CN109348009B (zh) 终端设备
CN210536743U (zh) 一种具有升降式可翻转摄像头的电子设备
EP4117255A1 (en) Electronic device
CN113452823B (zh) 电子设备
CN111405407B (zh) 充电盒及无线耳机组件
US20220418120A1 (en) Electronic device
CN109992045B (zh) 功能组件、电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JP2001257029A (ja) 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CN111403209B (zh) 一种按键组件及具有该按键组件的智能终端
CN109976447B (zh) 功能组件、电子装置及电子装置的控制方法
EP2141896B1 (en) Portable terminal with keypad lifting mechanism
CN111614813A (zh) 电子设备
CN110650223B (zh) 一种伸缩机构、摄像装置和终端
TWI507115B (zh) 支撐結構及應用其之擴充底座
EP2146489B1 (en) Portable terminal with keypad lifting mechanism
US9607791B2 (en) Operating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EP4325817A1 (en) Electronic device
CN212569611U (zh) 一种具有操作外设的智能终端
CN209767593U (zh) 智能终端全面屏结构
CN109865287B (zh) 一种终端设备
CN111355825B (zh) 终端
CN111614811A (zh) 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425

Address after: 518055 1501, Building 1, Chongwen Park, Nanshan Zhiyuan, No. 3370, Liuxian Avenue, Fuguang Community, Taoyuan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Grey Shark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330013 room 815, block a, Huajiang building, Tsinghua Science Park, 299 Yuping East Street, Nancha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Jiangx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BLACKSHARK TECHNOLOGIES (NANCHANG)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122

Address after: Building 3, Tongfu Industrial Zone, Shajing Street Office,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8000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MYGT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55 1501, Building 1, Chongwen Park, Nanshan Zhiyuan, No. 3370, Liuxian Avenue, Fuguang Community, Taoyuan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Grey Shark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