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48872B - 电子设备及其按键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及其按键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648872B
CN110648872B CN201910935385.3A CN201910935385A CN110648872B CN 110648872 B CN110648872 B CN 110648872B CN 201910935385 A CN201910935385 A CN 201910935385A CN 110648872 B CN110648872 B CN 11064887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key
shell
groove
electronic device
brack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93538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648872A (zh
Inventor
杜显赫
刘帆
周万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935385.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648872B/zh
Publication of CN1106488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48872A/zh
Priority to PCT/CN2020/107069 priority patent/WO2021057271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6488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4887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02Details
    • H01H13/12Movable parts; Contacts mounted thereon
    • H01H13/14Operating parts, e.g. push-butt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02Details
    • H01H13/10Bases; Stationary contacts mounted there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9/00Details of switching device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01H1/00 - H01H7/00
    • H01H9/16Indicators for switching condition, e.g. "on" or "off"
    • H01H9/161Indicators for switching condition, e.g. "on" or "off" comprising light emitting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9/00Details of switching device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01H1/00 - H01H7/00
    • H01H9/52Cooling of switch par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18Telephone se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ships, mines, or other places exposed to adverse environment
    • H04M1/185Improving the rigidity of the casing or resistance to shoc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23Construction or mounting of dials or of equivalent devices;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use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9/00Details of switching device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01H1/00 - H01H7/00
    • H01H9/52Cooling of switch parts
    • H01H2009/523Cooling of switch parts by using heat pip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23Construction or mounting of dials or of equivalent devices;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use thereof
    • H04M1/236Construction or mounting of dials or of equivalent devices;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use thereof including keys on side or rear face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开设有穿孔,所述壳体内安装有主板;按键组件,所述按键组件包括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支架和固定在所述支架上的按键,所述按键与所述主板连接;驱动件,所述驱动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且与所述主板连接,所述驱动件与所述支架连接,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支架移动,使所述按键从所述穿孔穿出至凸出于所述壳体或收回至所述壳体内。本发明公开的电子设备由于按键位置较为明显,进而能够使得用户在使用按键时,减少按偏操作的可能性。当不使用按键时,按键可以收回并隐藏于壳体内,不影响电子设备的外观及正常使用。本发明还公开一种电子设备的按键控制方法。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及其按键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手机硬件性能的提升和手机游戏的大量开发,越来越多的用户倾向于闲暇之余玩手机游戏。目前,在游戏过程中,主要通过屏幕的虚拟按键来进行操作。但是,虚拟按键存在较多问题,如:不方便操作,容易按偏;没有触感反馈,互动感不强。
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一种侧按键手机,将按键设置在手机的侧面,外露于手机。但是,侧按键不容易定位,容易出现定位不准确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公开一种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的按键控制方法,以解决目前的电子设备其侧按键不容易定位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开设有穿孔,所述壳体内安装有主板;
按键组件,所述按键组件包括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支架和固定在所述支架上的按键,所述按键与所述主板连接;
驱动件,所述驱动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且与所述主板连接,所述驱动件与所述支架连接,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支架移动,使所述按键从所述穿孔穿出至凸出于所述壳体或收回至所述壳体内。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的按键控制方法,应用于上文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按键控制方法包括:
接收第一指令,响应于所述第一指令,驱动所述按键移动至所述壳体外;
接收第二指令,响应于所述第二指令,驱动所述按键移动至所述壳体内。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公开的电子设备中,按键可移动地设置在支架上,并由驱动件驱动,因此在用户操作的过程中,驱动件可以驱动按键通过穿孔移动到壳体之外,最终使得按键的位置较为显眼,因此用户即使凭感觉按压,也较为容易操控按键,降低按偏按键的可能性。当不使用按键时,驱动件可驱动按键通过穿孔移动到壳体之内,最终使得按键隐藏于壳体内,不影响电子设备的外观及正常使用。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按键处于壳体之内时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按键处于壳体之外时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按键处于壳体之外时电子设备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散热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壳体-1;按键组件-2;驱动件-3;散热件-4;穿孔-11;支架-21;按键-22;信息提示件-23;光效灯-231;振动马达-232;驱动马达-31;拉伸弹簧-32;固定部-41;移动部-42;直线状-411;弯折状-41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各个实施例公开的技术方案。
请参考图1-图5,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一种电子设备,所公开的电子设备可以为平板电脑、游戏机、学习机、电子书阅读器等设备。
如图1-图3所示,电子设备包括壳体1、按键组件2、驱动件3和主板。壳体1开设有穿孔11,主板安装在壳体内。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壳体1可以包括盖板和环绕连接盖板的中框,穿孔11可以开设在中框上。穿孔11开设在中框上对电子设备的外观影响较小,当然,穿孔11还可以开设在壳体1的其它位置,本发明实施例不限制穿孔11的具体位置。
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盖板可以是背板(例如电池盖),背板位于壳体1的背面,中框环绕背板设置。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按键组件2包括支架21和按键22,支架21可移动地设置在壳体1内,按键22固定在支架21上,按键22能够跟随支架21一起移动。按键22与主板连接,进而能够使得按键22被触控的状态下发挥相应的功能。
驱动件3设置在壳体1内,驱动件3与主板连接,进而可以由主板供电及控制。主板与驱动件3和按键22连接,以控制驱动件3和按键22。驱动件3与支架21连接,驱动件3在主板的控制下驱动支架21移动,使按键22从穿孔11穿出至壳体1之外或从穿孔11收回至壳体1之内。
在现有技术中,侧按键设置在电子设备的中框上,基本与中框外表面平齐。由于侧按键的宽度基本为一个手指宽度,仅占中框的一小部分区域,而且在使用过程中,用户不能直接观察到侧按键而是凭感觉按压,因此用户不容易定位侧按键,容易按偏。而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电子设备中,当需要使用按键22时,按键22从穿孔11穿出至壳体1之外。由于按键22在使用时凸出于壳体1,因此按键22的位置较为显眼,在操控的过程中,用户即使凭感觉按压,也较为容易定位到按键22,减少按偏的可能性。当不使用按键22时,按键22可以收回并隐藏于壳体1内,不影响电子设备的外观及正常使用。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按键22可主要作为游戏按键使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各部分可以以多种方式设置,以下以手机为例,详细介绍各部分的构造。
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背板呈板状,中框与背板围成安装腔,安装腔中安装按键组件2、主板和驱动件3。手机的正面设置显示模组和透光盖板,与背板相背设置。中框的长边上设有穿孔11,在中框的同一长边上可以设有两个穿孔11,两个穿孔11分别靠近手机的两端。穿孔11可以与手机的电源键和音量键位于中框的同一长边,也可以位于中框的不同长边。
在较为优选的方案中,按键22可以设置在支架21的外侧面。在按键22收回至壳体1之内的情况下,按键22的外侧面与邻近按键22的中框的外周面齐平,即按键22的外侧面与中框的外周面共面。此种结构能够使得电子设备的外形美观,手感平滑,不易导致按键22受损。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按键组件2可以设有多个,多个按键组件2可以位于中框的同一侧,每个按键组件2的按键22由对应连接的驱动件驱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按键组件2可以为两个,在中框的两个穿孔11中分别设置一个按键组件2,方便左右手同时操作。两个按键组件2的构造相同,各按键组件2的支架21均可以为板状结构件。
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支架21的外侧面可以设有槽口背向中框的第一凹槽、槽口朝向壳体1的正面的第二凹槽和槽口朝向壳体1的背面的第三凹槽。当支架21处于伸出状态时,三个凹槽均位于壳体1外侧,当支架21处于收回状态时,三个凹槽位于壳体1内。支架21的内部为中空结构,中空结构的开口朝向支架21的内侧面,且中空结构与三个凹槽连通。
按键22可以固定在第一凹槽中,且通过穿设在支架21的中空结构的排线与主板电连接,由主板控制按键22。例如,当按键22伸出壳体1后,主板可以控制按键22开启,当按键22缩回壳体1内后,主板控制按键22关闭;或者主板控制按键22为常打开状态等。
按键22可以伸出壳体1一定距离,以便于用户更好的定位和操作。按键22收回至壳体1中时,按键22的外侧面与中框的外周面齐平。按键22具体可以为实体的压感按键,压感按键主要由电容传感器和压感传感器构成。如此设置,按键22的感知性和可操作性更强,用户体验较好。
按键组件2还可以包括设置在支架21前端的上的信息提示件23,信息提示件与主板连接,信息提示件23经支架21从穿孔穿出壳体1之外或收回至壳体1内。信息提示件用于提示按键22的按压力大小、按压持续时间、按压频率和电子设备的内部温度中的至少一种信息。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信息提示件23可以以多种方式设置,在一个实施例中,信息提示件23可以包括光效灯231和振动马达232中的至少一个,如此设计可具备触感反馈功能、灯光渲染效果,可极大增强用户的游戏体验和触感、视觉感受体验,并可在机身内部温度过高时,起到高温告警的作用。当然,信息提示件23也可以包括光效灯231和振动马达232中的一个。
光效灯231可以为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灯,具体的,光效灯231可以固定在第二凹槽中,可以通过穿设在支架21的中空结构的排线与主板电连接。光效灯231在使用过程中朝向用户,以方便用户直接观察到光效。光效灯231可以根据颜色提示按键22的按压力大小、根据闪光频率提示按键22的按压持续时间和按压频率、根据闪烁告警颜色提示电子设备的内部温度。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振动马达232可以为微型扁平结构,振动马达232固定在第三凹槽中,通过穿设在支架21的中空结构的排线与主板电连接,且振动马达232在使用过程中可以背向用户。振动马达232可以根据振动量提示按键22的按压力大小、根据振动频率提示按键22的按压持续时间和按压频率。
振动马达232和光效灯231的设置方式有多种。为了方便布设,在较为优选的方案中,振动马达可以设置在支架的第一表面,光效灯可以设置在支架的第二表面,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相背设置。
如上文所述,驱动件3设有两个,分别与其中一个按键组件2连接。驱动件3可以以多种方式设置,在一个例子中,各驱动件3均包括与支架21连接的驱动马达31和与支架21连接的拉伸弹簧32。驱动马达31与主板连接,当需要弹出按键22时,驱动马达31的输出轴伸出以弹出支架21,从而弹出按键22于壳体1之外,当需要收回按键22时,驱动马达31的输出轴回缩,进而与支架21分离,此时支架21在拉伸弹簧32的拉力下缩回至壳体1内。如此设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设置在壳体1内部的散热件4,具体的,散热件4可以根据机身的热源部分进行布局和位置调整,进而保证热量高效的传导,例如对主板进行散热等。
散热件4的结构可以有多种,如图4所示,散热件4可以为伸缩式结构,具体的,散热件4可以包括固定部41和移动部42,固定部41固定在壳体1内,移动部42的一端可以与支架21连接,具体的,移动部42的一端可以固定在支架21的中空结构中,移动部42的部分能够随支架21从穿孔11穿出至壳体1之外或收回至壳体1内,移动部42的另一端与固定部41常接触(即始终接触),进而将固定部41的热量传导至壳体1外。如此,可加大散热面积和散热空间,改善游戏时的温升体验。具体的,移动部42的另一端可以与固定部41滑动连接。
固定部41和移动部42可以以多种方式设置,在一个实施例中,固定部41和移动部42可以均为金属片,移动部42搭接在固定部41上,实现散热。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固定部41和散热部均可以为管状的热管,移动部42可以套设在固定部41内侧(也可为外侧)且两者之间密封连接,固定部41和移动部42内部连通且填充有散热介质。固定部41和移动部42可以以多种方式实现常密封,以下以移动部42套设在固定部41内侧为例,详细说明固定部41和移动部42实现常密封的一种构造。
移动部42的外侧可以套设有外密封圈,固定部41的内侧可以套设有内密封圈,外密封圈和内密封圈常接触,以实现密封。为减少外密封圈和内密封圈因移动磨损而产生漏液漏气情况发生,外密封圈的外侧设有沿其周向环绕的一圈外凸沿,内密封圈的内侧设有沿其周向环绕且沿轴向间隔设置的两圈内凸沿。当移动部42收回至壳体1内后,外凸沿与其中一个内凸沿的侧面抵接,当移动部42穿出至壳体1后,外凸沿与另一个内凸沿的侧面抵接,进而提高移动部42和固定部41在相对静止时的密封性。而移动部42和固定部41相对运动时,运动时间短,在该段时间内,外凸沿与内密封圈接触基本可防止漏液漏气情况发生。如此设置,结构简单,便于加工及组装。
散热介质可以为导热液,在固定部41和移动部42内部可以填充有铜粉,由铜粉形成多孔介质层。导热液在固定部41内受热气化,运动至移动部42内,在移动部42受冷液化后再返回至固定部41内,气液两态在多孔介质层形成良好的循环流动,达到较好的散热效果。此种散热结构类似于均热板原理,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5所示,移动部42可以为直线状,固定部41在与移动部42接触的部位呈直线状411,在其他的部位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成所需形状,例如设置成弧形或与直线部位呈夹角设置的弯折状412等,以满足散热要求。
基于本年发明实施例公开的电子设备,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一种电子设备的按键控制方法,所公开的按键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S1,接收第一指令,响应于第一指令,驱动按键22移动至壳体1之外;
步骤S2,接收第二指令,响应于第二指令,驱动按键22移动至壳体1之内。
在按键22为游戏按键的前提下,上述指令可以在主板接收到打开游戏app或关闭游戏app(关闭游戏app可以为直接关闭app或app退至后台)的信号时生成。待主板接收到电子设备进入游戏的指令后,主板发送指令给驱动件3,使驱动件3弹出按键22,直至按键22从穿孔11穿出。待主板接收到电子设备退出游戏的指令后,主板发送指令给驱动件3,驱动件3驱动按键22从穿孔11收回到壳体1之内。
由于按键22始终凸出于壳体1,位置较为显眼,因此用户即使凭感觉按压,也较为容易定位按键22,减少按偏的可能性。当不使用按键22时,按键22可以收回并隐藏于壳体1内,不影响电子设备的外观及正常使用。
在更为优选的方案中,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按键控制方法还可以包括接收按压信号,响应于按压信号发出提示信息。按压信号包括按压力大小、按压持续时长、按压频率和所述电子设备的内部温度中的至少一者。
具体的,当按键22为压感按键22时,感应压感按键22的传感器会识别用户按压的时间长短、按压力大小等信息,传感器将按压的时间长短、按压力大小等信息发送至主板进行处理。主板可以根据上述信息发送指令控制信息提示件23发出提示信息。提示信息可为触觉反馈,并同时伴随光效。例如,信息提示件23可以包括光效灯231和振动马达232。如此设计可极大增强用户的操控体验和触感、视觉感受。
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光效灯231可以根据颜色提示按键22的按压力大小(如将按压力分为多个等级,每个等级显示不同颜色)、根据闪光频率提示按键22的按压持续时间和按压频率(如将按压持续时间和按压频率分为多个等级,每个等级显示不同闪光频率)、根据闪烁告警颜色提示电子设备的内部温度(如电子设备的内部温度超过阈值后,红灯闪烁)。
振动马达232为微型扁平结构,振动马达232固定在第三凹槽中,振动马达232通过穿设在支架21的中空结构内的排线与主板电连接。振动马达232根据按键22的按压力大小、按压持续时间、按压频率进行振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而已,并不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开设有穿孔,所述壳体内安装有主板;所述壳体包括盖板和环绕连接所述盖板的中框,所述穿孔开设于所述中框;
按键组件,所述按键组件包括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支架、固定在所述支架上的按键和设置在所述支架上且与所述主板连接的信息提示件,所述按键与所述主板连接;
驱动件,所述驱动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且与所述主板连接,所述驱动件与所述支架连接,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支架移动,使所述按键从所述穿孔穿出至凸出于所述壳体或收回至所述壳体内;
所述支架的外侧面设置有槽口背向所述中框的第一凹槽、槽口朝向所述壳体的正面的第二凹槽和槽口朝向所述壳体的背面的第三凹槽;
所述支架的内部为中空结构,所述中空结构的开口朝向所述支架的内侧面,且所述中空结构与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和所述第三凹槽均相连通;
所述按键固定在所述第一凹槽内且通过穿设在所述中空结构的排线与所述主板连接;
所述信息提示件固定在所述第二凹槽和所述第三凹槽中且通过穿设在所述支架的中空结构的排线与所述主板电连接;
当所述支架处于伸出状态时,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和所述第三凹槽均位于壳体外侧;当所述支架处于收回状态时,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和所述第三凹槽均位于所述壳体内;
所述信息提示件经所述支架从所述穿孔穿出至凸出于所述壳体或收回至所述壳体内,所述信息提示件用于提示所述按键的按压力度大小、按压持续时间、按压频率和所述电子设备的内部温度中的至少一种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设置在所述支架的外侧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按键收回至所述壳体内时,所述按键的外侧面与邻近所述按键的所述中框的外周面齐平。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组件为多个,多个所述按键组件位于所述中框的同一侧,每个所述按键组件由对应连接的所述驱动件驱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提示件包括光效灯和振动马达中的至少一个。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马达设置在所述支架的第一表面,所述光效灯设置在所述支架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相背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散热件,所述散热件包括固定在所述壳体内的固定部和一端与所述固定部常接触的移动部,所述移动部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架连接,以从所述穿孔穿出或收回。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和所述移动部内部连通且填充有散热介质,所述移动部套设在所述固定部上且两者之间密封连接。
9.一种电子设备的按键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按键控制方法包括:
接收第一指令,响应于所述第一指令,驱动所述按键移动至所述壳体外;
接收第二指令,响应于所述第二指令,驱动所述按键移动至所述壳体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按键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接收按压信号,响应于所述按压信号发出提示信息,所述按压信号包括所述按键的按压力大小、按压持续时长、按压频率和所述电子设备的内部温度中的至少一者。
CN201910935385.3A 2019-09-29 2019-09-29 电子设备及其按键控制方法 Active CN11064887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35385.3A CN110648872B (zh) 2019-09-29 2019-09-29 电子设备及其按键控制方法
PCT/CN2020/107069 WO2021057271A1 (zh) 2019-09-29 2020-08-05 电子设备及其按键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35385.3A CN110648872B (zh) 2019-09-29 2019-09-29 电子设备及其按键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48872A CN110648872A (zh) 2020-01-03
CN110648872B true CN110648872B (zh) 2021-06-15

Family

ID=689933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935385.3A Active CN110648872B (zh) 2019-09-29 2019-09-29 电子设备及其按键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0648872B (zh)
WO (1) WO202105727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04121B (zh) * 2019-08-23 2021-09-1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0648872B (zh) * 2019-09-29 2021-06-1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其按键控制方法
CN111447761B (zh) * 2020-03-27 2021-09-1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1949074A (zh) * 2020-08-07 2020-11-17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电子设备的按键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13382579B (zh) * 2021-05-24 2022-11-1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5869663U (zh) * 2016-07-27 2017-01-11 广州市金象工业生产有限公司 抗干扰的逆变电焊机
CN106657456A (zh) * 2016-10-24 2017-05-1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
CN108848226A (zh) * 2018-08-24 2018-11-20 南昌黑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CN109769053A (zh) * 2019-03-11 2019-05-17 南昌黑鲨科技有限公司 壳体组件及具有该壳体组件的智能终端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013134B1 (ko) * 2008-06-10 2011-02-1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슬라이딩 개폐 가능한 모듈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휴대 단말기
US20140333591A1 (en) * 2013-05-09 2014-11-13 Cynthia Sue Bell Salient control element and mobile device with salient control element
US10152100B2 (en) * 2016-07-01 2018-12-11 Intel Corporation Retractable heat exchanger
CN208890857U (zh) * 2018-11-12 2019-05-21 杨留新 智能终端壳体及智能终端
CN109769054B (zh) * 2019-03-11 2020-07-03 南昌黑鲨科技有限公司 壳体组件及具有该壳体组件的智能终端
CN110351406B (zh) * 2019-08-06 2021-05-1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CN110648872B (zh) * 2019-09-29 2021-06-1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其按键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5869663U (zh) * 2016-07-27 2017-01-11 广州市金象工业生产有限公司 抗干扰的逆变电焊机
CN106657456A (zh) * 2016-10-24 2017-05-1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
CN108848226A (zh) * 2018-08-24 2018-11-20 南昌黑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CN109769053A (zh) * 2019-03-11 2019-05-17 南昌黑鲨科技有限公司 壳体组件及具有该壳体组件的智能终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057271A1 (zh) 2021-04-01
CN110648872A (zh) 2020-01-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648872B (zh) 电子设备及其按键控制方法
TWI532067B (zh) 鍵盤
TWI501277B (zh) 發光鍵盤
US8102081B2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JP2007504610A (ja) 照明構造付きキーパッド
JP2011238579A (ja) 発光キーボード
CN205211633U (zh) 侧键、侧键组件及电子设备
KR20130051369A (ko) 터치스크린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03632878B (zh) 按键机构与其可携式电子装置
KR20130032360A (ko) 키보드, 이를 사용한 전자 장치 및 입력 방법
US9941077B2 (en) Computer thin film switch keyboard
JP5040819B2 (ja) 電子機器及び電子部品
CN110300226B (zh) 电子设备及其手电筒的控制方法
JP2013041797A (ja) シートキーとこれ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CN110308852B (zh) 电子设备及发光器件的控制方法
CN207587595U (zh) 一种新型键盘开关结构
CN101566876A (zh) 键盘
TWI709845B (zh) 電子裝置
CN210630064U (zh) 电子设备
TWI755103B (zh) 外接式鍵盤與可攜式電子裝置
WO2023173501A1 (zh) 按键结构和穿戴设备
CN112817372B (zh) 电子装置
CN207851519U (zh) 一种目标倒计时器
CN110166608B (zh) 电子设备及摄像头的调节方法
JP2009295357A (ja) 電子機器及び電子部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