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03209B - 一种按键组件及具有该按键组件的智能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按键组件及具有该按键组件的智能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403209B
CN111403209B CN202010391008.0A CN202010391008A CN111403209B CN 111403209 B CN111403209 B CN 111403209B CN 202010391008 A CN202010391008 A CN 202010391008A CN 111403209 B CN111403209 B CN 11140320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astic
unlocking
locking
sliding block
slide b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39100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403209A (zh
Inventor
程兴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Myg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chang Black Shar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chang Black Shark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chang Black Shar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391008.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403209B/zh
Publication of CN1114032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032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4032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0320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02Details
    • H01H13/12Movable parts; Contacts mounted thereon
    • H01H13/14Operating parts, e.g. push-butt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02Details
    • H01H13/12Movable parts; Contacts mounted there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00Mechanisms for operating contacts
    • H01H3/02Operating parts, i.e. for operating driving mechanism by a mechanical force external to the switch
    • H01H3/20Operating parts, i.e. for operating driving mechanism by a mechanical force external to the switch wherein an auxiliary movement thereof, or of an attachment thereto, is necessary before the main movement is possible or effective, e.g. for unlatching, for coupl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9/00Details of switching device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01H1/00 - H01H7/00
    • H01H9/20Interlocking, locking, or latching mechanism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按键组件及具有该按键组件的智能终端,按键组件上键帽元件,上键帽元件包括帽冠及底座,帽冠的中部开设有通槽,还包括:解锁滑块,其上突出的拨动条在通槽内沿拨动方向移动;第一弹性元件,与帽冠的内侧接触,向解锁滑块施加反向于拨动方向的第一弹力;锁止滑块,解锁滑块与锁止滑块部分卡合以联动;限位弹性元件,固定于锁止滑块沿拨动方向的一端,其弹性端延伸至解锁滑块与锁止滑块的卡合部分,抵顶锁止滑块;当解锁滑块沿拨动方向移动时,解锁滑块滑入限位弹性元件内以撑开弹性端,形成供锁止滑块移动的开口,锁止滑块受解锁滑块联动项拨动方向移动。通过采用纯机械方案,可明显节约按键成本,节省按键本体占用的空间。

Description

一种按键组件及具有该按键组件的智能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终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按键组件及具有该按键组件的智能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终端的快速普及,人们对于智能终端内的技术发展尤为重视。由于人们对智能终端的使用主要聚焦在社交、通信、流媒体观看、游戏,因此,衍生出专用于游戏使用,或许多设计专用于游戏使用的游戏手机。
对于用户而言,使用游戏手机在进行游戏时,追求极致的游戏体验,例如精致画面、声临其境的音效、花里胡哨的操作、游戏反馈等。由于现有的智能终端以大幅度减少了实体按键的存在,因此,当用户希望接收实体按键般的游戏操作输入与反馈时,这样的期望很难被满足。
因此,为解决上述问题,一般采用两种方式,第一种为为游戏手机增加具有实体按键的配件,另一种为在游戏手机内增加实体按键,且实体按键在不进行游戏时可缩回,实现游戏手机外壳的一体化与标准化。
现有的弹出式实体按键主要是依靠电机驱动螺杆机构实现游戏按键的弹出和收回。采用的电机和螺杆机构的成本较高,并且电机和螺杆机构占用空间较大,同时驱动电机需要专门的驱动芯片,也提升了成本,并且驱动电机需要消耗电能。因此现有的这种方式存在以下弊端:成本高,空间占用大,消耗电能。
基于上述问题,需要一种摒弃电机的弹出式按键的设计,利用机械结构代替电气设计,减少电能消耗。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按键组件及具有该按键组件的智能终端,通过采用纯机械方案,可明显节约按键成本,节省按键本体占用的空间。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按键组件,包括接收按压力的上键帽元件,上键帽元件包括互相连接的帽冠及底座,帽冠的中部开设有通槽;
上键帽元件还包括:
解锁滑块,设于帽冠与底座间,且解锁滑块上突出的拨动条伸入通槽,并在通槽内沿一拨动方向移动;
第一弹性元件,设于解锁滑块沿拨动方向的一端,并与帽冠的内侧接触,以向解锁滑块施加反向于拨动方向的第一弹力;
锁止滑块,设于解锁滑块与底座间,且解锁滑块与锁止滑块部分卡合以联动;
限位弹性元件,固定于锁止滑块沿拨动方向的一端,且限位弹性元件的弹性端延伸至解锁滑块与锁止滑块的卡合部分,并抵顶锁止滑块;
当解锁滑块沿拨动方向移动时,解锁滑块滑入限位弹性元件内以撑开弹性端,形成供锁止滑块移动的开口,锁止滑块受解锁滑块联动项拨动方向移动。
优选地,解锁滑块包括:
滑块本体,形成解锁滑块的轮廓,其上凸起形成有拨动条;
驱动块,相对于拨动条凸起于滑块本体的另一侧;
锁止滑块包括:
凹槽,相对于驱动块而设,当解锁滑块与锁止滑块配合时,驱动块伸入凹槽内,其中
凹槽在拨动方向上的宽度大于驱动块在拨动方向上的宽度,使得驱动块与凹槽延迟联动。
优选地,凹槽内远离于第一弹性元件的端面设有凹陷部;
驱动块远离于第一弹性元件的端面设有凸起部;
凸起部伸入凹陷部内限制解锁滑块在垂直于拨动方向上的移动。
优选地,限位弹性元件包括:
固定部,自底部突出并伸入底座上的安装槽内;
第一弹片及第二弹片,第一弹片及第二弹片自限位弹性元件的底部向上延伸至两侧,第一弹片及第二弹片间形成容纳锁止滑块的移动空间,且第一弹片及第二弹片上远离于第一弹性元件的端部形成弹性端。
优选地,凸起部自固定端向自由端的方向上宽度逐渐增大,直至大于或等于锁止滑块的宽度;
限位弹性元件沿靠近于第一弹性元件的端部至弹性端的方向上宽度逐渐减小,直至弹性端的宽度小于凸起部的自由端的宽度;
当凸起部卡合在凹陷部内时,第一弹片及第二弹片抵顶凹槽的侧壁。
优选地,弹性端具有第一倒角,凸起部具有第二倒角;
第一倒角与第二倒角配合以减少凸起部撑开弹性端的阻力。
优选地,按键组件还包括第二弹性元件及下键帽元件;
第二弹性元件设于上键帽元件及下键帽元件间,向上键帽元件施加弹力;
下键帽元件包括:
第一壳体,形成下键帽元件的前壳;
第二壳体,与第二壳体拼接,形成下键帽元件的后壳,其中
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靠近上键帽元件的内壁设有引导筋;
锁止滑块的侧边设有限位筋;
当锁止滑块滑动时,配合弹力,限位筋沿引导筋的轮廓向远离于下键帽元件的方向移动。
优选地,引导筋呈阶梯状,阶梯状引导筋的阶梯下层设于远离于第一弹性元件的侧部,阶梯状引导筋的阶梯上层设于靠近于第一弹性元件的侧部;
限位筋沿锁止滑块的径向向外延伸。
优选地,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的中部向上键帽元件延伸形成延伸壳,引导筋开设于延伸壳的内壁;
与延伸壳的两侧,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的内部分别设有连接槽,以容纳第二弹性元件;
下键帽元件的内部设有安装空间,以容纳电信号元件,当上键帽元件接收按压力时,接触并触发电信号元件;
当上键帽元件与下键帽元件配合安装时,引导筋限制限位筋以稳固上键帽元件于下键帽元件内的位置。上所述权利要求1-9任一项的按键组件,按键组件固定于外框内;
外框上设有开槽,上键帽元件设于开槽处。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纯机械方案的设计,,取消使用芯片和电机,节省电能消耗及硬件成本;
2.由于不存在电机和螺杆等驱动元件,可显节约按键本体占用的空间;
3.操作按键弹出时各部件紧密配合,使用时操作顺畅,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4.智能终端意外掉落时,按键组件不易自动弹出,保证按键组件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符合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中按键组件的上键帽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符合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中按键组件的上键帽元件内的解锁滑块与锁止滑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符合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中按键组件的上键帽元件内限位弹性元件与锁止滑块的配合示意图;
图4为符合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中按键组件的上键帽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符合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中按键组件的上键帽元件内的限位弹性元件的安装示意图;
图6为符合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中按键组件的上键帽元件的安装示意图;
图7为符合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中解锁滑块未滑动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符合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中解锁滑块滑动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符合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中按键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符合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中按键组件内的引导筋与限位筋配合示意图;
图11为符合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中具有电信号元件的按键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符合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中按键组件内上键帽元件未弹出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符合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中按键组件内上键帽元件弹出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符合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中智能终端内按键组件中上键帽元件未弹出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符合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中智能终端内按键组件中上键帽元件弹出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按键组件;
110-上键帽元件、111-帽冠、112-底座、113-通槽;
120-解锁滑块、121-拨动条、122-滑块本体、123-驱动块、124-凸起部;
130-第一弹性元件;
140-锁止滑块、141-凹槽、142-凹陷部、143-限位筋;
150-限位弹性元件、151-弹性端、152-固定部、153-第一弹片、154-第二弹片;
160-下键帽元件;
170-第一壳体、171-延伸壳;
180-第二壳体、181-连接槽;
190-引导筋;
200-电信号元件;
210-第二弹性元件;
300-智能终端、310-外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的优点。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公开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公开。在本公开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公开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公开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在后续的描述中,使用用于表示元件的诸如“模块”、“部件”或“单元”的后缀仅为了有利于本发明的说明,其本身并没有特定的意义。因此,“模块”与“部件”可以混合地使用。
参阅图1-4,示出了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中的按键组件100,在该实施例中,按键组件100包括接收按压力的上键帽元件110,上键帽元件110面向用户,当用户需要向具有按键组件100的设备输入操作指令时,便可向按键组件100施加按压力,且按键组件100可向用户反馈对应于按压力的弹性反馈,除告知用户按压力所对应的操作指令已被设备接收外,还可向用户反向施加按压的实体反馈,提高用户使用设备的体验。具体地,上键帽元件110包括互相连接的帽冠111及底座112,帽冠111上盖在底座112上并拼接,可形成整个上键帽元件110。
为实现机械式的操作便可实现帽冠111或上键帽元件110从按键组件100的弹出或缩入,首先帽冠111的中部开设有一通槽113,供帽冠111及底座112间的元件从通槽113内伸出,用户的手指便可操作所伸出的部分。此外,上键帽元件110包括有:
-解锁滑块120
在帽冠111与底座112间的空间内,设置有一解锁滑块120,解锁滑块120上具有一拨动条121,拨动条121突出在解锁滑块120面向通槽113的端面,拨动条121逐渐延伸,直至伸入到通槽113内部,且可与通槽113的顶面齐平或稍稍高于通槽113的顶面,则用户可在按键组件100外,在通槽113内操作拨动条121,如将拨动条121在通槽113内沿通槽113的长度方向拨动(如左右拨动),则将拨动条121从初始位置向通槽113内的其他空间移动时的方向为受用户操作后的拨动方向。
-第一弹性元件130
在帽冠111与底座112间,还包括有一第一弹性元件130,其一端设置在解锁滑块120沿拨动方向的一端部上,另一端向帽冠111的内侧延伸,直至与帽冠111的内侧接触。且第一弹性元件130设置在帽冠111内部时,解锁滑块120的长度配置为,第一弹性元件130始终处于压缩状态,则第一弹性元件130基于本身的弹性势能,向解锁滑块120施加反向于拨动方向的第一弹力。则不论解锁滑块120是否已被拨动,第一弹性元件130均将具有反向于拨动方向推动解锁滑块120的趋势。
-锁止滑块140
在解锁滑块120与底座112间,还设有一锁止滑块140。锁止滑块140与解锁滑块120配合,当解锁滑块120被用户拨动,从而在拨动方向上移动到通槽113的另一侧时,随着解锁滑块120的移动,而驱动锁止滑块140一并移动。因此,锁止滑块140的结构设计上,且部分与解锁滑块120卡合,从而使得解锁滑块120与锁止滑块140联动。
-限位弹性元件150
在帽冠111与底座112间,还设有一限位弹性元件150,限位弹性元件150固定在锁止滑块140沿拨动方向上的一侧,当解锁滑块120与锁止滑块140在底座112上滑动时,限位弹性元件150相对固定,则在解锁滑块120与锁止滑块140的滑动过程中,将与限位弹性元件150接触互相作用。
具体地,限位弹性元件150靠近于锁止滑块140及解锁滑块120的端部为弹性端151,弹性端151具有弹性,在受到外力时,可形变,如撑开、收缩、位移等。弹性端151位置配置为,其延伸至解锁滑块120与锁止滑块140的卡合部分,并抵顶锁止滑块140,也就是说,由于限位弹性元件150固定在底座112上,则经弹性端151的抵顶,在弹性端151未发生形变下,将限制锁止滑块140的移动,锁止滑块140也将被相对地固定在底座112上。而在解锁滑块120沿拨动方向移动时,将从弹性端151内滑入限位弹性元件150的内部,则滑入过程中,将与弹性端151接触并撑开弹性端151。弹性端151发生形变过程中,释放原抵顶锁止滑块140的部分,锁止滑块140所受的止位限制消除后,便可随解锁滑块120一并移动。换句话说,解锁滑块120未被拨动时,锁止滑块140被限位弹性元件150限制固定;解锁滑块120被拨动时,限位弹性元件150形变出现开口(或原有开口被扩大)不再限制锁止滑块140,锁止滑块140可随解锁滑块120联动,一并移动到限位弹性元件150内部移动。
通过上述配置,用户对于按键组件100内的解锁滑块120的操作,锁止滑块140可随解锁滑块120联动,从而与锁止滑块140配合其他元件可被激活,从而实现纯机械式的操作启动按键组件100内与锁止滑块140配合的其他元件。
继续参阅图2-4,一优选实施例中,解锁滑块120具体包括:
-滑块本体122
滑块本体122为解锁滑块120的主要部分,形成解锁滑块120的轮廓,且从解锁滑块120上突出的拨动条121为从滑块本体122上凸起形成,如滑块本体122面向通槽113的端面上一体成型凸出而成。
-驱动块123
在滑块本体122上相对于拨动条121的另一侧,同样凸起形成有一凸块为驱动块123,驱动块123向锁止滑块140延伸,并与锁止滑块140接触以配合。
在锁止滑块140侧,其具体包括:
-凹槽141
凹槽141为锁止滑块140面向解锁滑块120的端面上,向内挖去部分所形成的部分。也即,其相对于驱动块123而设,当解锁滑块120与锁止滑块140配合时,驱动块123将伸入凹槽141内,则解锁滑块120与锁止滑块140的联动,由驱动块123与凹槽141的配合实现。具体地,凹槽141在拨动方向上的宽度大于驱动块123在拨动方向上的宽度,使得驱动块123与凹槽141间具有一预留间隙,该预留间隙作为驱动块123与凹槽141的联动延迟而设。具体地,在解锁滑块120未被拨动时,驱动块123位于凹槽141内远离于第一弹性元件130的一端,更优选地,可与凹槽141内远离于第一弹性元件130的端面贴合,在解锁滑块120被拨动时,驱动块123沿拨动方向移动,由于预留间隙的设置,驱动块123将首先移动至凹槽141内的另一端(此时锁止滑块140还未移动)直至与凹槽141的另一端接触,可以理解的是,当驱动块123在凹槽141内移动(但未驱动锁止滑块140时),仅解锁滑块120移动,但锁止滑块140未移动,从而实现解锁滑块120与锁止滑块140在联动前的相对移动(即延迟联动)。当驱动块123贴合凹槽141的另一端,并继续被拨动时,由于凹槽141位于驱动块123的移动方向上,则驱动块123将带动锁止滑块140一并滑动,从而实现锁止滑块140与解锁滑块120的联动。
参阅图5,又一优选实施例中,凹槽141内远离于第一弹性元件130的端面内设有凹陷部142,凹陷部142的凹陷方向可反向于拨动方向(优选地如平行于底座112或帽冠111的方向)。而在解锁滑块120侧,驱动块123远离于第一弹性元件130的端面设有凸起部124,凸起部124的凸起方向与凹陷部142的凹陷方向相同,即反向于拨动方向。在解锁滑块120与锁止滑块140配合时,凸起部124向伸入凹陷部142内。由于凸起部124与凹陷部142的形成方向为分别沿解锁滑块120和锁止滑块140的径向,因此在安装解锁滑块120时,需将解锁滑块120从锁止滑块140侧边滑入,避免凸起部124阻碍安装。具有上述凸起部124及凹陷部142内时,由于如上文所述的,安装解锁滑块120时,仅可从侧部滑入安装,而在帽冠111与底座112的轴向方向,即便出现晃动、摆动等,解锁滑块120与锁止滑块140也不会出现不期望的位移,保证了除用户手动拨动拨动条121外的情况下解锁滑块120均会保持稳固。
参阅图6-8,具体示出了一优选实施例中限位弹性元件150的具体结构,在该实施例中,限位弹性元件150包括:
-固定部152
限位弹性元件150的底部,向外突出形成有固定部152。对应于固定部152,在底座112面向限位弹性元件150的端面上,开设有一安装槽,当限位弹性元件150与底座112相对固定时,固定部152插入安装槽内,并与安装槽间隙配合或过盈配合,在底座112固定的情况下,保持限位弹性元件150的位置不变。
-第一弹片153、第二弹片154
限位弹性元件150的主要本体由第一弹片153及第二弹片154组成的一对弹片组形成,第一弹片153及第二弹片154分别设于底部的两侧,并向上延伸,则在第一弹片153和第二弹片154间留出的空间为用于锁止滑块140的移动的移动空间,也就是说,移动空间呈平行于底座112长度方向的空间。且第一弹片153及第二弹片154远离于第一弹性元件130的端部为弹性,以形成弹性端151。
其余可选的实施例中,限位弹性元件150可采用如簧片、弹片、弹簧等各类弹性元件,且可选地,也可配置为仅端部为弹性形成弹性端151。
进一步优选地,第一弹片153及第二弹片154可与底部一体成型,且第一弹片153与第二弹片154呈L型,L型的缺口较固定部152更为远离第一弹性元件130。该缺口的设计,在锁止滑块140沿移动空间移动时,锁止滑块140的部分主体可伸入到缺口内,使得锁止滑块140的可滑动距离更大,与外部的其余部件的配合路径也更大。
进一步优选地,参阅图3、4,解锁滑块120的凸起部124沿自身的固定端至自由端的方向,即沿越来越远离第一弹性元件130的方向上,宽度逐渐增大,且固定端,或靠近固定端的某处的宽度大于或等于锁止滑块140的宽度,也就是说,凸起部124的最宽处与凹陷部142的槽口齐平、露出槽口或射影方向上在槽口的外部。对应地,对于限位弹性元件150而言,其沿靠近于第一弹性元件130的端部至弹性端151的方向上的宽度逐渐减小,其弹性端151,或靠近弹性端151的某处的宽度小于凸起部124的自由端,或是凸起部124的最宽处的宽度。在上述配置下,当凸起部124卡合在凹陷部142内时,第一弹片153及第二弹片154在反向于拨动方向上的延伸长度,恰可抵顶在凹槽141的侧壁,从而使得凸起部124未随解锁滑块120移动时,其卡合在凹陷部142,且宽度较宽的部分未伸入限位弹性元件150内,弹性端151未被撑开,弹性端151伸缩时的宽度小于凹槽141的宽度,则可抵顶锁止滑块140对其固定;而在凸起部124随解锁滑块120移动时,其不再卡合在凹陷部142内,宽度较宽的部分从弹性端151伸入限位弹性元件150内,由于宽度大于弹性端151的宽度,则将弹性端151撑开,直至弹性端151的宽度大于凹槽141的宽度,使得在驱动块123带动凹槽141一并移动时,锁止滑块140也可滑入移动空间内。
最为优选地,弹性端151具有第一倒角,凸起部124具有第二倒角,在凸起部124与弹性端151接触时,第一倒角和第二倒角的配合一方面可减少凸起部124与限位弹性元件150的阻力,使得解锁滑块120更易撑开弹性端151,另一方面通过减少摩擦,提高限位弹性元件150与解锁滑块120的使用寿命。
具有上述按键组件100后可在底座112的两侧设置安装孔,安装孔延伸至帽冠111两侧的安装孔,安装孔内穿设有螺钉、铆钉等固定元件,使得帽冠111安装在底座112上,并将锁止滑块140、解锁滑块120、第一弹性元件130包覆于内。
参阅图9-11,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按键组件100后,按键组件100内还包括有第二弹性元件210及下键帽元件160,与上键帽元件110配合,第二弹性元件210设于上键帽元件110及下键帽元件160间,从而向上键帽元件110施加弹力,将上键帽元件110相对于下键帽元件160弹出于按键组件100。为配合上键帽元件110,下键帽元件160具体包括:
-第一壳体170
第一壳体170形成下键帽元件160的前壳。
-第二壳体180
第二壳体180形成下键帽元件160的后壳,并与第一壳体170拼接,两者间具有安装空间,可用于容纳上键帽元件110的部分,具体为底座112及锁止滑块140。
第一壳体170和第二壳体180可完全相同构型,安装时,第一壳体170和第二壳体180上开设有通孔,对应地,使用螺钉或铆钉穿过通孔后,可将第一壳体170和第二壳体180扣合。
在第一壳体170和第二壳体180靠近于上键帽元件110内壁设有引导筋190,引导筋190形成向内凹陷的引导路径,对应地,锁止滑块140的侧边设有限位筋143,限位筋143向着锁止滑块140的径向延伸,则在锁止滑块140随上键帽元件110放入下键帽元件160内时,锁止滑块140的限位筋143伸入到引导筋190内,或与引导筋190接触并相抵,从而限位筋143的可移动方向由引导筋190限定,或仅可沿引导筋190的边缘而移动。由于引导筋190在上键帽元件110、下键帽元件160的轴向方向上具有高度差,锁止滑块140在滑动时,限位筋143在较低的引导筋190受限时,由于引导筋190的抵触,限位筋143无法上移,锁止滑块140及解锁滑块120也无法上移,则上键帽元件110无法弹出;当锁止滑块140继续滑动,且滑动至限位筋143位于较高的引导筋190处时,限位筋143上移,从而锁止滑块140与解锁滑块120一并上移,随第二弹性元件210向上键帽元件110施加的弹力,限位筋143沿引导筋190的轮廓向远离于下键帽元件160的方向移动,从而上键帽元件110从下键帽元件160内弹出。也就是说,在用户侧,只需拨动拨动条121,按键组件100内部的锁止滑块140受驱动平移,并移动至引导筋190的高处,具有可上移的位置后,上键帽元件110便可弹出。通过纯机械式的设计及操作,取消了电机和驱动杆的使用,节省按键组件100的占用空间。
继续参阅图9-11,一优选实施例中,引导筋190呈阶梯状,如具有一级台阶的阶梯状,阶梯状引导筋190的阶梯下层位于远离于第一弹性元件130的侧部,阶梯上层设于靠近于第一弹性元件130的侧部,也就是说,沿拨动方向上,引导筋190的高度越高,或是阶梯式的增高,使得解锁滑块120、锁止滑块140在拨动方向上移动时,限位筋143可沿引导筋190的轮廓向上移动。可以理解的是,引导筋190可以是多阶梯式的,给予用户更多的上键帽元件110弹出高度的选择。
参阅图12、13,又一优选或可选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70及第二壳体180的中部向上键帽元件110延伸形成延伸壳171,而引导筋190则开设在延伸壳171的内壁,使得引导筋190更为靠近于限位筋143,减少按键组件100在轴向上的整体长度。在延伸壳171的两侧,第一壳体170及第二壳体180内的部分分别设有连接槽181,连接槽181沿第一壳体170和第二壳体180的轴向延伸,槽底封闭于第一壳体170及第二壳体180的内部,槽口开放,用于容纳第二弹性元件210。在下键帽元件160的内部,设有安装空间,安装空间内设有电信号元件200,且该电信号元件200置于上键帽元件110的下方,当上键帽元件110接收按压力时,帽冠111将下移并接触电信号元件200,通过点按触发电信号元件200。可以理解的是,由于按压力的方向与第二弹性元件210的弹力相反,因此在上键帽元件110弹出后,第二弹性元件210所具有的弹力仍远大于一般按压力,使得上键帽元件110弹出后的位置稳固(除非用户有意下压将上键帽元件110缩回按键组件100)。
当用户需要收回上键帽元件110时(即将上键帽元件110再次处于缩入状态),用户向下(即向下键帽元件160方向)按压帽冠111时,锁止滑块140将回退到引导筋190的较低位置,借助于第一弹性130元件所施加的反向于拨动方向的弹力,将推动锁止滑块140在反向于拨动方向的方向上回复至被拨动前的位置,从而带动解锁滑块120也回到被拨动前的位置,以及帽冠111缩回至低于安装有按键组件100的电子设备的表面。换句话说,本发明中所谓上键帽元件110或帽冠111弹出,由第二弹性元件210的反向于下键帽元件160的弹力及锁止滑块140与引导筋190的较高位置配合实现,而所谓上键帽元件110或帽冠111缩回(朝向下键帽元件160移动),由用户的按压力、锁止滑块140与引导筋190的较低位置及第一弹性元件130配合实现。
上述实施例中,电信号元件200设于一基座上,基座开设有通孔,而第一壳体170及第二壳体180也开设有对应的通孔,使用螺钉或铆钉穿入通孔后,可将基座与电信号元件200固定安装在下键帽元件160内。
参阅图14、15,具有上述按键组件100后,可将其应用至智能终端300,智能终端300包括外框310,按键组件100则固定在外框310内,且外框310上具有开槽,上键帽元件110设于开槽处,并可从开槽处弹出或伸入。
智能终端可以以各种形式来实施。例如,本发明中描述的终端可以包括诸如移动电话、智能电话、笔记本电脑、PDA(个人数字助理)、PAD(平板电脑)、PMP(便携式多媒体播放器)、导航装置等等的智能终端以及诸如数字TV、台式计算机等等的固定终端。下面,假设终端是智能终端。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的是,除了特别用于移动目的的元件之外,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构造也能够应用于固定类型的终端。
应当注意的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有较佳的实施性,且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该领域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变更或修饰为等同的有效实施例,但凡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或等同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按键组件,包括接收按压力的上键帽元件,所述上键帽元件包括互相连接的帽冠及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帽冠的中部开设有通槽;
所述上键帽元件还包括:
解锁滑块,设于所述帽冠与底座间,且所述解锁滑块上突出的拨动条伸入所述通槽,并在所述通槽内沿一拨动方向移动;
第一弹性元件,设于所述解锁滑块沿所述拨动方向的一端,并与所述帽冠的内侧接触,以向所述解锁滑块施加反向于所述拨动方向的第一弹力;
锁止滑块,设于所述解锁滑块与所述底座间,且所述解锁滑块与所述锁止滑块部分卡合以联动;
限位弹性元件,固定于所述锁止滑块沿所述拨动方向的一端,且所述限位弹性元件的弹性端延伸至所述解锁滑块与所述锁止滑块的卡合部分,并抵顶所述锁止滑块;
所述按键组件还包括第二弹性元件及下键帽元件;
所述第二弹性元件设于所述上键帽元件及下键帽元件间,向所述上键帽元件施加弹力;所述下键帽元件包括:
第一壳体,形成所述下键帽元件的前壳;
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拼接,形成所述下键帽元件的后壳,其中
所述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靠近所述上键帽元件的内壁设有引导筋;
所述锁止滑块的侧边设有限位筋;
当所述锁止滑块滑动时,配合所述弹力,所述限位筋沿所述引导筋的轮廓向远离于所述下键帽元件的方向移动;
当所述解锁滑块沿所述拨动方向移动时,所述解锁滑块滑入所述限位弹性元件内以撑开所述弹性端,形成供所述锁止滑块移动的开口,所述锁止滑块受所述解锁滑块联动向所述拨动方向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解锁滑块包括:
滑块本体,形成所述解锁滑块的轮廓,其上凸起形成有所述拨动条;
驱动块,相对于所述拨动条凸起于所述滑块本体的另一侧;
所述锁止滑块包括:
凹槽,相对于所述驱动块而设,当所述解锁滑块与所述锁止滑块配合时,所述驱动块伸入所述凹槽内,其中
所述凹槽在所述拨动方向上的宽度大于所述驱动块在所述拨动方向上的宽度,使得所述驱动块与所述凹槽延迟联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按键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槽内远离于所述第一弹性元件的端面设有凹陷部;
所述驱动块远离于所述第一弹性元件的端面设有凸起部;
所述凸起部伸入所述凹陷部内限制所述解锁滑块在垂直于所述拨动方向上的移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按键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位弹性元件包括:
固定部,自底部突出并伸入所述底座上的安装槽内;
第一弹片及第二弹片,所述第一弹片及第二弹片自所述限位弹性元件的底部向上延伸至两侧,所述第一弹片及第二弹片间形成容纳所述锁止滑块的移动空间,且所述第一弹片及第二弹片上远离于所述第一弹性元件的端部形成所述弹性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按键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起部自固定端向自由端的方向上宽度逐渐增大,直至大于或等于所述锁止滑块的宽度;
所述限位弹性元件沿靠近于所述第一弹性元件的端部至所述弹性端的方向上宽度逐渐减小,直至所述弹性端的宽度小于所述凸起部的自由端的宽度;
当所述凸起部卡合在所述凹陷部内时,所述第一弹片及第二弹片抵顶所述凹槽的侧壁。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按键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端具有第一倒角,所述凸起部具有第二倒角;
所述第一倒角与第二倒角配合以减少所述凸起部撑开所述弹性端的阻力。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导筋呈阶梯状,阶梯状引导筋的阶梯下层设于远离于所述第一弹性元件的侧部,阶梯状引导筋的阶梯上层设于靠近于所述第一弹性元件的侧部;
所述限位筋沿所述锁止滑块的径向向外延伸。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按键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的中部向所述上键帽元件延伸形成延伸壳,所述引导筋开设于所述延伸壳的内壁;
与所述延伸壳的两侧,所述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的内部分别设有连接槽,以容纳所述第二弹性元件;
所述下键帽元件的内部设有安装空间,以容纳电信号元件,当所述上键帽元件接收按压力时,接触并触发所述电信号元件;
当所述上键帽元件与所述下键帽元件配合安装时,所述引导筋限制所述限位筋以稳固所述上键帽元件于所述下键帽元件内的位置。
9.一种智能终端,包括外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按键组件,所述按键组件固定于外框内;
所述外框上设有开槽,所述上键帽元件设于所述开槽处。
CN202010391008.0A 2020-05-11 2020-05-11 一种按键组件及具有该按键组件的智能终端 Active CN11140320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91008.0A CN111403209B (zh) 2020-05-11 2020-05-11 一种按键组件及具有该按键组件的智能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91008.0A CN111403209B (zh) 2020-05-11 2020-05-11 一种按键组件及具有该按键组件的智能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03209A CN111403209A (zh) 2020-07-10
CN111403209B true CN111403209B (zh) 2022-02-25

Family

ID=714141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391008.0A Active CN111403209B (zh) 2020-05-11 2020-05-11 一种按键组件及具有该按键组件的智能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40320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88292B (zh) * 2020-10-22 2024-04-05 深圳市万普拉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的按键结构及电子设备
CN113555249B (zh) * 2021-07-15 2024-06-1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按键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4464483B (zh) * 2022-03-24 2024-05-2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按键模组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75381U (zh) * 1990-06-02 1991-04-17 志协工业有限公司 电脑按钮装置
CN205249308U (zh) * 2015-11-27 2016-05-18 硕诺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弹出式按键装置及具有该按键装置的手机
CN110085458A (zh) * 2019-05-31 2019-08-02 东莞市名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键盘自动伸缩折叠方法及升降按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75381U (zh) * 1990-06-02 1991-04-17 志协工业有限公司 电脑按钮装置
CN205249308U (zh) * 2015-11-27 2016-05-18 硕诺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弹出式按键装置及具有该按键装置的手机
CN110085458A (zh) * 2019-05-31 2019-08-02 东莞市名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键盘自动伸缩折叠方法及升降按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03209A (zh) 2020-07-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403209B (zh) 一种按键组件及具有该按键组件的智能终端
JP4006408B2 (ja) カード用複合コネクタ
JP4842223B2 (ja) 電子機器及びスライドモジュール
US7442086B1 (en) Chip card retaining mechanism
US7795534B2 (en) Sliding cover faceplat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US20010031571A1 (en) Card connector with eject device
CN113452823B (zh) 电子设备
CN111540631B (zh) 一种按键组件及具有该按键组件的智能终端
US8390601B2 (en) Stylus retaining mechanism for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7837487B2 (en) Card socket assembly
CN111262601B (zh) 电子设备
JP4937710B2 (ja) カード装着装置
JP2001326028A (ja) ロック装置付き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CN108540156B (zh) 卡座组件及电子装置
US10062985B2 (en) Connector module and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20140054142A1 (en) Switch mechanism for activating different switches and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therewith
WO2002003503A1 (fr) Connecteur pour carte memoire
EP2146489B1 (en) Portable terminal with keypad lifting mechanism
CN216490623U (zh) 移动终端保护壳
JP2006127809A (ja) カード用コネクタ装置
CN111540632B (zh) 一种按键组件及具有该按键组件的智能终端
JP2006127810A (ja) カード用コネクタ装置
TWI476566B (zh) 按鍵及應用該按鍵之可攜式電子裝置
CN214675555U (zh) 一种喇叭安装结构
KR20060132385A (ko) 이동통신 단말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509

Address after: 518055 1501, Building 1, Chongwen Park, Nanshan Zhiyuan, No. 3370, Liuxian Avenue, Fuguang Community, Taoyuan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Grey Shark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815-1, Floor 8, Block A, Huajiang Building, No. 1, Tsinghua Science Park (Jiangxi), No. 299, Yuping East Street, Nancha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Jiangxi Province, 330013

Patentee before: BLACKSHARK TECHNOLOGIES (NANCHANG)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107

Address after: Building 3, Tongfu Industrial Zone, Shajing Street Office,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8000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MYGT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55 1501, Building 1, Chongwen Park, Nanshan Zhiyuan, No. 3370, Liuxian Avenue, Fuguang Community, Taoyuan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Grey Shark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