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490623U - 移动终端保护壳 - Google Patents

移动终端保护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490623U
CN216490623U CN202122688933.2U CN202122688933U CN216490623U CN 216490623 U CN216490623 U CN 216490623U CN 202122688933 U CN202122688933 U CN 202122688933U CN 216490623 U CN216490623 U CN 2164906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ing
elastic
piece
key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68893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立人
于定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Torra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Torra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Torra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Torra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688933.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4906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4906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49062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一种移动终端保护壳,包括壳体和支架结构,支架结构包括固定件、支撑件、滑动扣、按键和弹性件,固定件连接于壳体的背面,支撑件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固定件,支撑件的另一端设有定位孔,滑动扣可活动地连接在固定件上,滑动扣包括与定位孔配合的定位部以及第一推动部,按键覆盖滑动扣设置,按键设有与第一推动部配合的第二推动部,弹性件连接于按键与固定件之间,弹性件弹性抵靠于滑动扣;当按压按键时,第二推动部与第一推动部配合驱动滑动扣朝远离支撑件的方向移动,使得定位部从定位孔中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移动终端保护壳操作方法简单有效。

Description

移动终端保护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保护套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移动终端保护壳。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随着社会的进步现在越来越多的能提升人们日常生活工作的用具现在已经越来越普遍的出现在了人们的生活中,平板电脑、手机类产品,是一种小型、方便携带的个人数码产品,其以触摸屏作为基本的输入设备。在具体使用这类产品的时候由于其本身并没有额外附带的保护装置,所以在使用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产品表面被磨损刮伤的情况,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现在使用者多会为其配置一个保护外壳以达到保护的作用,且为了满足人们观看视频文件的需求,保护外壳的背面会安装支撑结构,现有的支撑结构,一般都是通过转动部分的阻尼结构使得支架能够支撑及收纳,但是,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加,阻尼结构效果会变差,使得支架不能够很好的处于收纳位置,在重力等作用下,支架会脱离收纳位置,影响用户正常使用手机。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保护壳,操作方法简单有效,能满足用户需求。
一种移动终端保护壳,包括容纳移动终端的壳体和支架结构,支架结构包括固定件、支撑件、滑动扣、按键和弹性件,固定件连接于壳体的背面,支撑件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固定件,支撑件的另一端设有定位孔,滑动扣可活动地连接在固定件上,滑动扣包括与定位孔配合的定位部以及第一推动部,按键覆盖滑动扣设置,按键设有与第一推动部配合的第二推动部,弹性件连接于按键与固定件之间,弹性件弹性抵靠于滑动扣;
当支撑件收纳于固定件上时,弹性件依靠弹力抵持滑动扣,使定位部插入定位孔中;当按压按键时,第二推动部与第一推动部配合驱动滑动扣朝远离支撑件的方向移动,使得定位部从定位孔中脱离。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上述弹性件包括第一螺旋弹性部、第二螺旋弹性部和异形弹条,所述第一螺旋弹性部与所述第二螺旋弹性部间隔设置,所述异形弹条连接于所述第一螺旋弹性部与所述第二螺旋弹性部之间,所述第一螺旋弹性部和所述第二螺旋弹性部均连接于所述按键与所述固定件之间,所述异形弹条抵靠于所述滑动扣。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上述固定件上连接有第一固定部、第二固定部和连接件,所述第一螺旋弹性部套设于所述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二螺旋弹性部套设于所述第二固定部,所述连接件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按键,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可活动地连接于所述固定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上述固定件设有容置所述支撑件的第一容置槽以及容置所述按键和所述弹性件的第二容置槽,所述第一容置槽与所述第二容置槽之间形成有间隔板,所述间隔板上设有活动孔,所述活动孔贯穿所述间隔板并连通所述第一容置槽与所述第二容置槽,所述定位部穿过所述活动孔与所述定位孔配合,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连接在所述第二容置槽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上述滑动扣还包括限位部,所述限位部靠近所述定位部设置,所述异形弹条依靠弹力使所述限位部抵靠于所述间隔板实现对所述滑动扣限位。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一推动部设有第一斜面,所述滑动扣靠近所述按键的顶部设有通孔,所述第二推动部固定于所述通孔中,所述第二推动部设有第二斜面,所述第一推动部设置于所述通孔中,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第二斜面接触。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上述移动终端保护壳还包括扭簧,所述扭簧连接于所述固定件与所述支撑件之间,所述扭簧依靠弹力可驱动所述支撑件向着远离所述固定件的方向移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上述固定件设有穿孔,所述穿孔贯穿所述固定件,所述支撑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定位孔设置于所述第一端部,所述第二端部对应所述穿孔设置,所述支架结构还包括干涉卡扣,所述干涉卡扣固定连接于所述固定件,所述干涉卡扣设有凸出部,所述凸出部倾斜延伸至所述穿孔中,当所述支撑件覆盖在所述固定件上时,所述凸出部与所述第二端部间隔设置,当所述支撑件向着远离所述固定件的方向张开时,所述第二端部可抵靠于所述凸出部使所述支撑件保持张开状态。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上述凸出部包括弧形导向面以及与所述弧形导向面连接的限位面,所述扭簧依靠弹力可使所述第二端部抵靠于所述弧形导向面,当向着远离所述固定件的方向拉动或推动所述支撑件时,所述第二端部从所述弧形导向面移动至与所述限位面接触。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上述壳体包括底板和边框,所述边框固定连接于所述底板,所述边框与所述底板之间形成容置所述移动终端的容置腔,所述底板包括位于所述容置腔内的正面以及与所述正面相对设置的背面,所述背面设有安装槽,所述固定件连接于所述安装槽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上述安装槽的相对两槽壁上分别设有第一卡块和第二卡块,所述固定件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或者安装槽的相对两槽壁上分别设有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固定件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卡块和第二卡块,所述第一卡块设置于所述第一卡槽中,所述第二卡块设置于所述第二卡槽中。
本实用新型的移动终端保护壳通过按键结构来实现支撑结构在收纳位置时的锁定,使得在不使用支架时,支撑结构能够通过按键结构稳定的收纳在壳体背面,且随着使用次数增加,按键结构依然能够将支撑结构锁住,解决了现有支架使用过久,阻尼结构磨损退化,支架结构易脱离壳体背面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移动终端保护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移动终端保护壳处于竖立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壳体与支架结构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的移动终端保护壳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的移动终端保护壳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固定件、支撑件以及按键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弹性件连接于固定件时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支架结构沿第一方向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支架结构沿第二方向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移动终端保护壳的支撑件通过扭簧打开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0所示的移动终端保护壳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移动终端保护壳的支撑件保持打开状态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2所示的移动终端保护壳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保护壳。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具体实现过程进行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移动终端保护壳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移动终端保护壳处于竖立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壳体与支架结构的拆分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所示的移动终端保护壳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所示的移动终端保护壳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1至图5,移动终端保护壳包括容纳移动终端的壳体10和支架结构20,支架结构20包括固定件21、支撑件22、滑动扣23、按键24和弹性件26,固定件21连接于壳体10的背面,支撑件22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固定件21,支撑件22的另一端设有定位孔301,滑动扣23可活动地连接在固定件21上,滑动扣23包括与定位孔301配合的定位部231以及第一推动部232,按键24覆盖滑动扣23设置,按键24设有与第一推动部232配合的第二推动部241,弹性件26连接于按键24与固定件21之间,弹性件26弹性抵靠于滑动扣23;
当支撑件22收纳于固定件21上时,弹性件26依靠弹力抵持滑动扣23,使定位部231插入定位孔301中;当按压按键24时,第二推动部241与第一推动部232配合驱动滑动扣23朝远离支撑件22的方向移动,使得定位部231从定位孔301中脱离。
本实用新型的移动终端保护壳通过按键结构来实现支撑结构在收纳位置时的锁定,使得在不使用支架时,支撑结构能够通过按键结构稳定的收纳在壳体10背面,且随着使用次数增加,按键结构依然能够将支撑结构锁住,解决了现有支架使用过久,阻尼结构磨损退化,支架结构易脱离壳体背面的问题。而且只需按压按键24即可解锁支撑件22,不用翻转到保护壳的背面找扣手位,盲操作即可打开支架结构20,操作方法简单有效,更能满足用户需求。
进一步地,移动终端保护壳还包括扭簧25,扭簧25连接于固定件21与支撑件22之间,扭簧25依靠弹力可驱动支撑件22向着远离固定件21的方向移动。
进一步地,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固定件、支撑件以及按键的拆分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弹性件连接于固定件时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支架结构沿第一方向的拆分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支架结构沿第二方向的拆分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6至图9,弹性件26包括第一螺旋弹性部261、第二螺旋弹性部262和异形弹条263,第一螺旋弹性部261与第二螺旋弹性部262间隔设置,异形弹条263连接于第一螺旋弹性部261与第二螺旋弹性部262之间,第一螺旋弹性部261和第二螺旋弹性部262均连接于按键24与固定件21之间,异形弹条263抵靠于滑动扣2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螺旋弹性部261和第二螺旋弹性部262均由弹条螺旋弯曲形成,其具有伸缩弹性,且弹条的一端连接或抵靠于按键24,弹条的另一端连接于异形弹条263。
进一步地,异形弹条263呈V字型,异形弹条263的中部抵靠于滑动扣23。当未按压按键24时,异形弹条263依靠弹力推动滑动扣23,使定位部231插入定位孔301中;当按压按键24时,按键24挤压第一螺旋弹性部261和第二螺旋弹性部262,同时按键24的第二推动部241推动第一推动部232,使定位部231从定位孔301中移出,同时滑动扣23推动异形弹条263发生弹性形变;当松开按键24时,第一螺旋弹性部261和第二螺旋弹性部262依靠弹力推动按键24移动回位,同时异形弹条263依靠弹力推动滑动扣23移动回位。
进一步地,如图7和图9所示,固定件21上连接有第一固定部211、第二固定部212和连接件213,第一螺旋弹性部261套设于第一固定部211,第二螺旋弹性部262套设于第二固定部212,连接件213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按键24,连接件213的另一端可活动地连接于固定件21。
进一步地,如图8和图9所示,第一固定部211内设有第一导向通道207,第二固定部212内设有第二导向通道208,按键24靠近固定件21的一侧固定有第一导向柱242和第二导向柱243,第一导向柱242设置于第一导向通道207内,第二导向柱243设置于第二导向通道208内,固定件21上连接有两个连接件213,一个连接件213穿过第一导向通道207连接于第一导向柱242,另一个连接件213穿过第二导向通道208连接于第二导向柱243。
进一步地,如图8和图9所示,固定件21上设有第一过孔303和第二过孔304,第一过孔303和第二过孔304贯穿固定件21,第一过孔303与第一导向通道207连通,第二过孔304与第二导向通道208连通,连接件213包括连接柱和限位块,连接柱的一端连接于第一导向柱242或第二导向柱243,连接柱的另一端穿过第一过孔303或第二过孔304固定连接于限位块,当第一螺旋弹性部261和第二螺旋弹性部262推动按键24向着远离固定件21的方向移动时,限位块可抵靠在固定件21的底面上实现对按键24进行限位。
进一步地,如图6、图7和图9所示,固定件21设有容置支撑件22的第一容置槽201以及容置按键24和弹性件26的第二容置槽202,第一容置槽201与第二容置槽202之间形成有间隔板214,滑动扣23可活动地连接于间隔板214,第一固定部211和第二固定部212设于第二容置槽202内。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容置槽201和第二容置槽202是由固定件21的表面凹陷形成,第一容置槽201的容积大于第二容置槽202的容积。
进一步地,间隔板214上设有活动孔209,活动孔209贯穿间隔板214并连通第一容置槽201与第二容置槽202,滑动扣23的定位部231穿过活动孔209与支撑件22的定位孔301配合。
进一步地,第一容置槽201的槽底凹陷形成有凹槽203,凹槽203靠近间隔板214设置,支撑件22靠近所述固定件21的一侧设有凸棱223,当支撑件22设置于第一容置槽201中时,凸棱223位于凹槽203中。在本实施例中,定位孔301设置在凸棱223上。
进一步地,滑动扣23还包括限位部233,限位部233靠近定位部231设置,异形弹条263依靠弹力使限位部233抵靠于间隔板214实现对滑动扣23限位。在本实施例中,滑动扣23包括两个限位部233,两个限位部233分别位于滑动扣23的相对两侧。
进一步地,第一推动部232设有第一斜面2321,滑动扣23靠近按键24的顶部设有通孔302,第二推动部241固定于通孔302中,第二推动部241设有第二斜面2411,第一推动部232设置于通孔302中,第一斜面2321与第二斜面2411接触。
进一步地,如图7所示,定位部231远离固定件21的一侧设有导向面2311,导向面2311与固定件21之间的夹角大于或等于30°,当按压支撑件22入第一容置槽201时,支撑件22的端面挤压定位部231的导向面2311,进而推动滑动扣23向着第二容置槽202的方向移动,直至定位孔301与定位部231对应时,异形弹条263依靠弹力推动滑动扣23移动回位,使定位部231插入定位孔301中。
进一步地,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移动终端保护壳的支撑件通过扭簧打开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11是图10所示的移动终端保护壳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移动终端保护壳的支撑件保持打开状态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13是图12所示的移动终端保护壳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8至图12,固定件21设有穿孔204,穿孔204贯穿固定件21,支撑件22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部221和第二端部222,定位孔301设置于第一端部221,第二端部222对应穿孔204设置,支架结构20还包括干涉卡扣27,干涉卡扣27固定连接于固定件21,干涉卡扣27设有凸出部271,凸出部271倾斜延伸至穿孔204中,当支撑件22覆盖在固定件21上时,凸出部271与第二端部222间隔设置,当支撑件22向着远离固定件21的方向张开时,第二端部222可抵靠于凸出部271使支撑件22保持张开状态。在本实施例中,固定件21包括相对设置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固定件21的下表面靠近壳体10设置,穿孔204贯穿固定件21的下表面并与第一容置槽201连通,穿孔204位于第一容置槽201远离间隔板214的一端,干涉卡扣27固定连接于下表面,凸出部271向着靠近上表面的方向倾斜延伸至穿孔204中。
进一步地,凸出部271包括弧形导向面2711以及与弧形导向面2711连接的限位面2712,扭簧25依靠弹力可使第二端部222抵靠于弧形导向面2711,如图10和图11所示;当向着远离固定件21的方向拉动或推动支撑件22时,第二端部222从弧形导向面2711移动至与限位面2712接触,此时凸出部271对支撑件22进行限位,使支撑件22保持张开状态,此时可翻转移动终端保护壳实现多个方向的站立,如图12和图1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限位面2712从固定件21的下表面沿着靠近上表面的方向倾斜设置,例如限位面2712与下表面之间的夹角大于45°,且小于90°,弧形导向面2711位于限位面2712的上方,且限位面2712远离下表面的一侧与弧形导向面2711连接。
值得一提的是,当支撑件22的第二端部222从弧形导向面2711移动至限位面2712的过程中,第二端部222逐渐挤压凸出部271使之发生形变,直至第二端部222移动至限位面2712时,凸出部271恢复形变并锁定支撑件22。
进一步地,固定件21上设有第一安装块215和第二安装块216,第一安装块215与第二安装块216间隔设置,第一安装块215和第二安装块216的一端固定于第一容置槽201的底部,第一安装块215和第二安装块216的另一端延伸至穿孔204中,支撑件22的第二端部222通过转轴217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一安装块215和第二安装块216。在本实施例中,扭簧25套设在转轴217上,且扭簧25位于第一安装块215与第二安装块216之间,扭簧25的一弹性支脚连接或抵靠于第一容置槽201的底部,扭簧25的另一弹性支脚连接或抵靠于支撑件22,当支撑件22设置在第一容置槽201中时,扭簧25发生弹性形变。
进一步地,壳体10包括底板11和边框12,边框12固定连接于底板11,边框12与底板11之间形成容置移动终端的容置腔101,底板11包括位于容置腔101内的正面以及与正面相对设置的背面,背面设有安装槽102,固定件21连接于安装槽102中。在本实施例中,安装槽102贯穿底板11的正面和背面,能减小支架结构20相对固定件21的厚度。
在另一较佳的实施例中,安装槽102为设置在底板11背面的盲槽,即安装槽102是由底板11的背面局部凹陷形成。
进一步地,安装槽102的相对两槽壁上分别设有第一卡块和第二卡块(图未示),固定件21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卡槽205和第二卡槽,第一卡块设置于第一卡槽205中,第二卡块设置于第二卡槽中,或者安装槽102的相对两槽壁上分别设有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固定件21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卡块和第二卡块,第一卡块设置于第一卡槽205中,第二卡块设置于第二卡槽中。
进一步地,底板11与边框12通过注塑一体形成壳体10,底板11与边框12的材料可相同,或者采用不同材料制作,例如底板11采用硬质材料制作,边框12采用弹性或柔性材料制作,根据实际需要可自由选择。
进一步地,底板11上还设贯穿正面和背面的摄像孔103,底板11上还固定连接有保护框115,保护框115围绕摄像孔103设置,保护框115凸出于背面。
进一步地,边框12上设有多个按压块121、多个出音孔和插接孔,具体结构和设置位置请参照现有技术。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Claims (10)

1.一种移动终端保护壳,其特征在于,包括容纳移动终端的壳体和支架结构,所述支架结构包括固定件、支撑件、滑动扣、按键和弹性件,所述固定件连接于所述壳体的背面,所述支撑件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固定件,所述支撑件的另一端设有定位孔,所述滑动扣可活动地连接在所述固定件上,所述滑动扣包括与所述定位孔配合的定位部以及第一推动部,所述按键覆盖所述滑动扣设置,所述按键设有与所述第一推动部配合的第二推动部,所述弹性件连接于所述按键与所述固定件之间,所述弹性件弹性抵靠于所述滑动扣;
当所述支撑件收纳于所述固定件上时,所述弹性件依靠弹力抵持所述滑动扣,使所述定位部插入所述定位孔中;当按压所述按键时,所述第二推动部与所述第一推动部配合驱动所述滑动扣朝远离所述支撑件的方向移动,使得所述定位部从所述定位孔中脱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包括第一螺旋弹性部、第二螺旋弹性部和异形弹条,所述第一螺旋弹性部与所述第二螺旋弹性部间隔设置,所述异形弹条连接于所述第一螺旋弹性部与所述第二螺旋弹性部之间,所述第一螺旋弹性部和所述第二螺旋弹性部均连接于所述按键与所述固定件之间,所述异形弹条抵靠于所述滑动扣。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上连接有第一固定部、第二固定部和连接件,所述第一螺旋弹性部套设于所述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二螺旋弹性部套设于所述第二固定部,所述连接件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按键,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可活动地连接于所述固定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终端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设有容置所述支撑件的第一容置槽以及容置所述按键和所述弹性件的第二容置槽,所述第一容置槽与所述第二容置槽之间形成有间隔板,所述间隔板上设有活动孔,所述活动孔贯穿所述间隔板并连通所述第一容置槽与所述第二容置槽,所述定位部穿过所述活动孔与所述定位孔配合,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设于所述第二容置槽内。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终端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扣还包括限位部,所述限位部靠近所述定位部设置,所述异形弹条依靠弹力使所述限位部抵靠于所述间隔板实现对所述滑动扣限位。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推动部设有第一斜面,所述滑动扣靠近所述按键的顶部设有通孔,所述第二推动部固定于所述通孔中,所述第二推动部设有第二斜面,所述第一推动部设置于所述通孔中,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第二斜面接触。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保护壳还包括扭簧,所述扭簧连接于所述固定件与所述支撑件之间,所述扭簧依靠弹力可驱动所述支撑件向着远离所述固定件的方向移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动终端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设有穿孔,所述穿孔贯穿所述固定件,所述支撑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定位孔设置于所述第一端部,所述第二端部对应所述穿孔设置,所述支架结构还包括干涉卡扣,所述干涉卡扣固定连接于所述固定件,所述干涉卡扣设有凸出部,所述凸出部倾斜延伸至所述穿孔中,当所述支撑件覆盖在所述固定件上时,所述凸出部与所述第二端部间隔设置,当所述支撑件向着远离所述固定件的方向张开时,所述第二端部可抵靠于所述凸出部使所述支撑件保持张开状态。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移动终端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部包括弧形导向面以及与所述弧形导向面连接的限位面,所述扭簧依靠弹力可使所述第二端部抵靠于所述弧形导向面,当向着远离所述固定件的方向拉动或推动所述支撑件时,所述第二端部从所述弧形导向面移动至与所述限位面接触。
10.如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底板和边框,所述边框固定连接于所述底板,所述边框与所述底板之间形成容置所述移动终端的容置腔,所述底板包括位于所述容置腔内的正面以及与所述正面相对设置的背面,所述背面设有安装槽,所述固定件连接于所述安装槽中。
CN202122688933.2U 2021-11-04 2021-11-04 移动终端保护壳 Active CN2164906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688933.2U CN216490623U (zh) 2021-11-04 2021-11-04 移动终端保护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688933.2U CN216490623U (zh) 2021-11-04 2021-11-04 移动终端保护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490623U true CN216490623U (zh) 2022-05-10

Family

ID=814473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688933.2U Active CN216490623U (zh) 2021-11-04 2021-11-04 移动终端保护壳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49062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323040B2 (en) Docking station with moveable connector for hand-held electronic device
US7925310B2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with stickup structure
US5270702A (en) Battery door for a selective call receiver
CN110086490B (zh) 电子设备的卡托结构及电子设备
TW201444746A (zh) 電子裝置防水盒
CN103427224A (zh) 移动终端
CN111403209B (zh) 一种按键组件及具有该按键组件的智能终端
US20100134962A1 (en) Slide mechanism and slide-type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111540631B (zh) 一种按键组件及具有该按键组件的智能终端
CN216490623U (zh) 移动终端保护壳
US7573460B2 (en) Personalised phone structure
JP2008130461A (ja) カード装着装置
US6452787B1 (en) Engaging and ejecting device for expansion module/cell of portable computer
CN216734938U (zh) 通用贴膜器
CN108809346A (zh) 一种卡托控制机构和终端
CN111536373B (zh) 一种支撑结构及游戏手柄
KR20070026924A (ko) 회동가능한 슬라이드형 이동통신 단말기, 슬라이딩 및회동가능한 힌지모듈
CN210135392U (zh) 夹持装置及移动终端支架
CN109273879B (zh) 手机壳体
CN108879203B (zh) 一种接口及电子设备
US8068344B2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CN220020927U (zh) 一种按键组件和移动设备
CN113891600B (zh) 电子设备
CN215773226U (zh) 一种带支架的多功能保护壳
CN212537195U (zh) 移动终端支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