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764463B - 产生负离子的雾化式设备 - Google Patents

产生负离子的雾化式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764463B
CN109764463B CN201910168420.3A CN201910168420A CN109764463B CN 109764463 B CN109764463 B CN 109764463B CN 201910168420 A CN201910168420 A CN 201910168420A CN 109764463 B CN109764463 B CN 10976446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tomizing
container
mist
mist outlet
sp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16842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764463A (zh
Inventor
谢攀
梁羽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Nanhai Keri Electron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Nanhai Keri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Nanhai Keri Electron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Nanhai Keri Electron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97644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644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7644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6446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6/00Air-humidification, e.g.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 F24F6/12Air-humidification, e.g.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forming water dispersions in the ai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L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IN GENERAL;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CHEMICAL ASPECTS OF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MATERIALS FOR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 A61L9/00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 A61L9/16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using physical phenomena
    • A61L9/22Ionis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Air Humidification (AREA)
  • Special Spraying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产生负离子的超声雾化设备,包括雾化专用容器,雾化专用容器用于盛装被雾化液体并为被雾化液体提供超声雾化空间,在雾化专用容器的底部设置有用于雾化液体的超声雾化发生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呈扁平状并连通超声雾化空间的外延出雾通道,外延出雾通道位于雾化专用容器的外面并以倾斜向上的方向延伸,从外延出雾通道的出雾方向看,外延出雾通道的宽度:高度至少为3:1;还包括形成外延出雾通道的上壁体和下壁体,从上下方向上看,位于外延出雾通道出雾口处的上壁体边缘的投影位于外延出雾通道内。这样能够缩短雾化汽的流程,减少了负离子损耗,又能向比较宽的空间范围提供雾化汽,加大雾化汽的扩散空间。

Description

产生负离子的雾化式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产生负离子的超声雾化设备,特别涉及一种能够减少设备外表积水的雾化式设备。
背景技术
超声雾化是利用超声高频震荡产生空化气泡的基本原理将被雾化的液体例如水予以炸碎,从而产生能够漂移的雾状。超声雾化设备已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它可以应用于空气加湿、室外景观或制取负离子形成氧吧。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对超声雾化设备的制雾量要求是不同的。对于需要雾量比较大的应用场景来说,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设备本身的外表出现凝露以及在设备所在附近的地面出现积水。为此现有技术中出现了大量的相关专利技术解决此类问题。
例如申请日为2010年4月29日,申请号为201010162828.9,名称为“加湿风扇”的发明专利,披露了一种加湿风扇,包括风扇头、风扇头的支撑柱和基座,所述支撑柱支撑在所述基座上;所述基座中设置有左右分布的雾化腔和储水腔,所述雾化腔和储水腔通过间隔壁予以分隔,所述雾化腔内设置有超声雾化器,所述基座上还设置有向所述雾化腔内增加气压的加压风机和可以将所述储水腔内的水补充到所述雾化腔内的补水泵,所述雾化腔的雾化腔顶盖上具有出雾口,输送管的一端口连通所述出雾口,另一端口伸到所述风扇头的前面位置。该发明的要点在于通过风扇将雾化汽再次吹出,不仅扩大了雾化汽的扩散范围而且也能大大减少在设备本身的外表和地面积水的问题,该设备可以非常好的用于室内环境加湿但采用如此方案却大大破坏了雾化汽中所富含的负氧离子。
再例如申请日为2011年02月16日,申请号为201120040658.7,名称为“防积水加湿器”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防积水加湿器,包括底座、水箱、水雾散发管,所述底座内设有超声水雾生成机构、送风机构和控制机构,所述超声水雾生成机构包括水槽,所述水雾散发管内设有挡雾板,所述挡雾板与水雾散发管之间形成回环曲折的水雾流通的通道。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加湿器超声雾化产生许多粒径较大的水雾粒子,被吹出加湿器后易凝聚滴落在物体上形成“水膜”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屏蔽掉粒径较大的水雾粒子,只将粒径细小的水雾粒子吹出来解决了“积水”问题的防积水加湿器。该专利虽然能够减少大颗粒的水雾粒子飘落出来,但出雾主通道中的挡雾板却大大降低了成雾效率而且增加了出雾的助力。
为此如何在尽量不影响成雾效率,又能减少结露而且尽量不要破坏雾化汽中的负氧离子,需要进一步的改进。
发明内容
根据现有技术的不足,就如何尽量不影响成雾效率,又能减少结露而且尽量不要破坏雾化汽中的负氧离子,本发明提出一种产生负离子的雾化式设备,包括雾化专用容器,所述雾化专用容器用于盛装被雾化液体并为被雾化液体提供超声雾化空间,在所述雾化专用容器的底部设置有用于雾化液体的超声雾化发生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呈扁平状并连通所述超声雾化空间的外延出雾通道,所述外延出雾通道位于所述雾化专用容器的外面并以倾斜向上的方向延伸,从所述外延出雾通道的出雾方向看,所述外延出雾通道的宽度:高度至少为3:1;还包括形成所述外延出雾通道的上壁体和下壁体,从上下方向上看,位于所述外延出雾通道出雾口处的所述上壁体边缘的投影位于所述外延出雾通道内。
其中,所述扁平状,是指从所述外延出雾通道的出雾方向看,其通道的宽度远远大于高度例如可以将宽度:高度的比例设置为20:1、10:1、5:1或至少3:1等,这样让所述外延出雾通道可以在一个比较宽的宽度范围内连通所述超声雾化空间,所述外延出雾通道为所述超声雾化空间内的雾化汽的排放提供了宽大的通道,所述超声雾化空间内的雾化汽不会仅集中在一个比较小的部位(例如左边、右边或中间位置)集中排出。其次所述外延出雾通道亦能向比较宽的外部空间范围提供雾化汽。
其中,所述外延出雾通道位于所述雾化专用容器的外面,是指所述外延出雾通道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其它中间过渡管段间接连接所述雾化专用容器,即所述外延出雾通道的周壁体可以固连在所述雾化专用容器上也可以固连在其它部件上例如下文将要提及的外壳体上。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现对于现有技术方案,其有益的技术效果在于:
1、由于本发明的所述外延出雾通道呈扁平状,让所述超声雾化空间内的雾化汽不用集中到一个固定点(例如左边、右边或中间的)通道排出从而能够缩短了雾化汽的流程,减少了雾化汽在出雾过程中由于集中而形成的相互干扰进而导致的负离子损耗,其次又能向比较宽的空间范围提供雾化汽,加大雾化汽的扩散空间,从而进一步减少负氧离子的损耗相反有利于短时间内向周围空间扩散负离子,又能相对地减少所述外延出雾通道的出雾口部位及之后附近空间的雾化汽浓度,从而让设备本身的外表及附近地面不易凝结水汽。
2、由于本发明的所述外延出雾通道以倾斜向上的方向延伸,与现有技术常用的垂直往上喷出的方案对比能够大大减少喷出的雾化汽直接落到设备的外表面特别是设备顶面从而能够大大减少设备外表结露;与现有技术的直接从雾化器壁体上的水平方向喷出方案相比,由于本发明的所述外延出雾通道具有凸出延伸的结构,不仅能够让所述雾化腔中的雾化汽顺利排出不用转弯,也可以让所述外延出雾通道的出雾口远离设备本体,而且可以让雾化汽能够以抛物线方向喷出从而有利于雾化汽在空中的扩散,也能在所述出雾口周围边缘部位特别是所述下壁体边缘位置大大减少积露进而避免形成滴露。
3、本发明由于采用了从上下方向上看,位于所述外延出雾通道出雾口处的所述上壁体边缘的投影位于所述外延出雾通道内,这样积累在所述上壁体边缘的滴露能够直接借助于所述外延出雾通道回流到所述雾化专用容器内。
上述改进方案,不仅能够让所述超声雾化空间内的雾化汽能够顺利排出而且扩散范围广,不易在设备的外表、出雾口下边缘部位结露,而且能够有利于在排出过程中保存雾化汽中所含的负离子也有利于负离子在外部空间中快速扩散。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形成所述外延出雾通道的周壁体连接到所述雾化专用容器的外侧壁体上。其中,所述周壁体至少包括形成所述外延出雾通道的上壁体和下壁体,甚至还包括形成所述外延出雾通道的左、右壁体。这样,在所述雾化专用容器外侧壁体的一个相对比较长的范围内设置有与所述外延出雾通道连通的排雾口,所述超声雾化空间内的雾化汽通过所述排雾口能够快速并分散地进入到所述外延出雾通道,而不用集中到一个固定点(例如左边、右边或中间的)通道排出。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雾化专用容器中设置有横向布置的第一挡板,所述第一挡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过风窗口,所述第一挡板用于让位于其外侧的空间形成进风风道而让所述超声雾化空间位于所述第一挡板的内侧。这样,让外部进入的空气能够借助于所述进风通道穿过所述过风窗口进入到所述超声雾化空间内,强制带出所述超声雾化空间中存在的雾化汽并能够通过所述外延出雾通道中排出到室外。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雾化专用容器中还设置有横向布置的第二挡板,所述第二挡板和第一挡板在纵向方向上前后相对布置,所述第二挡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过雾窗口,所述第二挡板用于让位于其外侧的空间形成出雾主通道,位于所述第二挡板和第一挡板之间的空间形成所述超声雾化空间,所述外延出雾通道连通所述出雾主通道,所述出雾主通道连通所述超声雾化空间。
根据上述技术特征,其首先定义了出雾通道不仅包括外延出雾通道而且包括所述出雾主通道。其次,利用所述第二挡板和第一挡板将所述雾化专用容器所包含的空间分隔出左、中、右排列的所述出雾主通道、超声雾化空间和进风风道,从而让外部进入的空气能够借助于所述进风通道穿过所述过风窗口进入到所述超声雾化空间内,强制带出所述超声雾化空间中存在的雾化汽并能够通过所述过雾窗口进入到所述出雾主通道进而从所述外延出雾通道中排出到室外。另外,借助所述第二挡板还可以遮挡雾化过程中产生的大颗粒的水雾粒子,减少大颗粒的水雾粒子直接从所述外延出雾通道飘落出来而溅湿到设置于所述雾化式设备之下的置物台面。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雾化专用容器由下底容器及设置在所述下底容器上的顶盖组合构成,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连接在所述顶盖上或所述下底容器上;还包括鼓风机,所述鼓风机安装在所述顶盖上或所述下底容器的侧壁上,所述鼓风机的出风口连通所述进风风道。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雾化专用容器呈横向延伸的长方体型,在所述超声雾化空间中还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分隔板,所述第一分隔板将所述超声雾化空间分界为至少两个在横向上左右布置并相对独立的子雾化空间,在所述出雾主通道中还设置有对应于所述第一分隔板的第二分隔板,所述第二分隔板将所述出雾主通道分隔为至少两个在横向上左右布置并对应于所述子雾化空间的子出雾主通道,对应每一个所述子雾化空间分别设置一组所述雾化超声发生器。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分隔板、第二分隔板与所述第二挡板和第一挡板成一定的角度布置例如90°的相互垂直的方向布置从而让每一个所述子雾化空间相对独立工作(雾化、排出雾化汽),也减少多个所述子雾化空间中的雾化汽相互串流而形成干扰,也能让雾化汽就近直接排出,减少负氧离子的损耗,提高雾化效能。其次,所述第二分隔板不仅分隔所述出雾主通道而且也能够进一步延伸分隔所述外延出雾通道。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一个所述过雾窗口与一个所述过风窗口前后对应设置,所述第一分隔板位于对应设置的所述过雾窗口与过风窗口的窗口部位的中间位置。这样让从其中一个进风风道中进入的空气能够流入到相邻的两个所述子雾化空间中,特别是当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在所述进风风道中还设置有对应于所述第一分隔板的第三分隔板,所述第三分隔板将所述进风风道分隔为至少两个在横向上左右布置并对应于所述子雾化空间的子进风风道。即在存在多个风机及其子进风风道的情况下,不仅能够均匀分置所述风机的功率大小,不用将所有的功率集中在一台风机上从而反而增加风机定位和防震的难度,又能根据出雾量的大小而灵活地设置工作风机的数量,还能让不同所述子进风风道中的空气能够相互平衡。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雾化专用容器由下底容器及设置在所述下底容器上的顶盖组合构成,还包括鼓风机,所述鼓风机安装在所述顶盖上或所述下底容器的侧壁上,所述鼓风机的出风口连通所述进风风道,对应每一个所述子进风风道分别设置一组所述鼓风机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在所述雾化专用容器的用于盛装被雾化液体的底部空间中还设置有对应于所述第一分隔板的第四分隔板,所述第四分隔板将所述底部空间分隔为至少两个在横向上左右布置并对应于所述子雾化空间的子底部空间。在该方案中可以让所述对应每一个所述子雾化空间所设置的一组雾化超声发生器分别设置在所对应的子底部空间的底部。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还包括连通所述雾化专用容器的进液管、溢流管、液位传感器和排液管,所述进液管和排液管上分别设置有电磁阀,所述进液管的出口设置有缓流网,所述溢流管的出液口连通到所述排液管上的电磁阀的出口端。其中,所述缓流网呈网状能够减少液体流入到所述雾化专用容器中时的噪音。所述溢流管用于排出高于设定液位的液体,所述溢流管的排液过程不受所述电磁阀的控制,进入到所述溢流管内的液体可以越过所述电磁阀而排放出来。根据该方案能够实现自动加入被雾化的液体也能定期排出剩余的被雾化液体,防止液体长时间存储在所述雾化专用容器中而不用时滋生细菌,也能减少对本设备的损害。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还包括外壳体,所述雾化专用容器收容在所述外壳体内,在所述外壳体的竖立侧壁上设置有避让孔,所述避让孔呈适配于所述外延出雾通道的长条状,所述外延出雾通道延伸出所述避让孔。
其中,所述外壳体的竖立侧壁,是指不仅面向使用者的活动空间而且是与水平面相垂直的方向所在的外侧壁体。所述避让孔呈长条状,也即其宽度远远大于高度。
其中,为了实现所述外延出雾通道延伸出所述避让孔,具体的结构可以是所述外延出雾通道的上壁体边缘结合在所述外壳体的内侧壁上或搭接到所述避让孔所在的孔口周壁或进一步延伸超出所述避让孔的孔口周壁,而所述外延出雾通道的下壁体边缘凸出于避让孔所在的外壳体壁体。这样可以保证从所述外延出雾通道中排出的雾化汽可靠地释放到外部空间中而不会从所述上壁体边缘、下壁体边缘与外壳体之间的间隙倒灌到所述外壳体内。另外,由于所述外延出雾通道以倾斜向上的方向延伸,能够借助于雾化汽本身的倾斜运动力,让喷出的雾化汽也不会容易接触到位于所述上壁体上方的所述外壳体而产生结露问题;特别是当所述上壁体的边缘与所述外壳体平齐设置时即使位于所述上壁体上方的所述外壳体上出现少量的结露液滴,也能让这些液滴自然地流回到所述外延出雾通道中而不会滴落到地面;又由于所述下壁体边缘突出于所述避让孔所在的外壳体壁体,为此从所述外延出雾通道中喷出的雾化汽不会容易接触位于所述外延出雾通道下方的外壳体进而结露。该方案比较好地解决了喷雾口周围容易结露并形成滴露的问题。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外壳体在左右方向上横向延伸呈枕型,所述避让孔及所述外延出雾通道也沿横向延伸设置。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还包括落地式的支撑架,所述外壳体安装在所述支撑架上。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还包括有环境检测模块和控制电路,所述环境检测模块设置在所述外壳体上,所述环境检测模块用于获取应用环境的环境参数并把环境参数信息发送所述控制电路。其中,所述环境参数信息可以为负氧离子浓度、PM2.5、湿度等参数值。所述控制电路能够根据所述环境参数信息控制所述雾化式设备的下一步操作,例如当湿度值低于设定值时,启动所述超声雾化发生器工作,否则让所述超声雾化发生器停止工作。
由于本发明具有上述特点和优点,为此可以应用到雾化设备中。
附图说明
图1 是应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产生负离子的雾化式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 是所述产生负离子的雾化式设备的俯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3 是图2中的A-A方向(纵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 是所述雾化专用容器100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为了清楚显示内部结构切除了部分壁体;
图5 是所述下底容器2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省略了形成所述外延出雾通道31的上壁体311;
图6 是图5中的B-B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中为了清楚显示出所述分隔板(26、27、28、29)的形状,分别用线条填充表示;
图7 是从所述外延出雾通道的出雾方向(即图3所示的F方向)看所述雾化式设备所得的结构示意图;
图8 是所述顶盖1与所述第二挡板11、第一挡板12等构成的盖体联合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 是图8所示的盖体联合件在另一个视图方向上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 是图8所示的盖体联合件的主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11 是所述产生负离子的雾化式设备去除外壳体4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所述产生负离子的雾化式设备去除外壳体4后的另一个视图方向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和图7所示,一种产生负离子的雾化式设备,包括雾化专用容器100,所述雾化专用容器100用于盛装被雾化液体并为被雾化液体提供超声雾化空间10,在所述雾化专用容器100的底部设置有用于雾化液体的超声雾化发生器7;还包括呈扁平状并连通所述超声雾化空间10的外延出雾通道31,所述外延出雾通道31位于所述雾化专用容器100的外面并以倾斜向上的方向延伸;从所述外延出雾通道的出雾方向看,所述外延出雾通道31的宽度W:高度H至少为3:1;还包括形成所述外延出雾通道31的上壁体311和下壁体312,在上下方向上看,位于所述外延出雾通道31出雾口处的所述上壁体边缘3110的投影位于所述外延出雾通道31内。
下面结合附图对应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产生负离子的雾化式设备的结构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所述雾化式设备包括雾化专用容器100,所述雾化专用容器100呈横向延伸的长方体型。所述雾化专用容器100用于盛装被雾化液体并为被雾化液体提供超声雾化空间10。所述雾化专用容器100由下底容器2及设置在所述下底容器上的顶盖1组合构成。
如图4、图5、图6、图8、图9和图10所示,所述下底容器2包括前、后横向侧壁体(21、22),左、右纵向侧壁体(23、24)和连接在所述横向侧壁体(21、22)和纵向侧壁体(23、24)上的底壁体25,所述底壁体25上设置有用于雾化液体的超声雾化发生器7。在所述前、后横向侧壁体(21、22),左、右纵向侧壁体(23、24)的顶部设置有延伸边200,所述顶盖1的外边缘搭接在所述延伸边200上。在所述顶盖1的外边缘与所述延伸边200之间设置有密封件,防止雾气从它们之间的间隙泄漏出来。在所述顶盖1上设置两个在纵向方向上前后相对布置并沿横向延伸的第一挡板12和第二挡板11。当然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挡板11和第一挡板12还可以连接在所述下底容器2上。所述第二挡板11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比较宽的过雾窗口,所述第一挡板12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比较宽的过风窗口。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设置两个过雾窗口(110、110a)和两个所述过风窗口(120、120a)的方案对应于下面将要提及的三个子雾化空间(10a、10b、10c)。
从如图3所示的纵向截面看,所述第一挡板12、第二挡板11沿从上往下方向延伸到所述下底容器2中。在所述第二挡板11的外侧形成有出雾主通道32,实际上就是利用所述第二挡板11伸入到所述下底容器2中的结构,让所述第二挡板11与位于其外侧的前横向侧壁体21及顶盖1等共同形成所述出雾主通道32;在所述前横向侧壁体21的上部设置有连通所述出雾主通道32的排雾口320,所述排雾口320呈长条状并横向布置。当然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排雾口320还可以设置在所述顶盖1上。在所述第一挡板12的外侧形成有进风风道5,实际上就是利用所述第一挡板12伸入到所述下底容器2中的结构,让所述第一挡板12与位于其外侧的后横向侧壁体22及顶盖1等共同形成所述进风风道5,位于所述第二挡板11和第一挡板12之间的空间形成所述超声雾化空间10。所述出雾主通道32连通所述超声雾化空间10。在所述顶盖1上设置有鼓风机6,所述鼓风机6的出风口连通所述进风风道5,当然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鼓风机6还可以设置在所述后横向侧壁体22的上部。这样从所述进风风道5进入的风穿过所述过风窗口(120、120a)进入到所述超声雾化空间10,带着雾化汽从所述过雾窗口(110、110a)出来进入到所述出雾主通道32,再经过所述排雾口320排出。根据上述技术结构可以发现,由于在所述第二挡板11的外侧形成有出雾主通道32,在所述第一挡板12的外侧形成有进风风道5,从而大大简化了所述雾化专用容器100的内部结构;其次由于所述排雾口320呈长条状并横向布置,为此能够就近直接排出所述雾化汽,缩短雾化汽的排出流程,从而在大雾量雾化的环境中不仅提高了雾化的成雾效率,而且大大减少了负氧离子的损耗。其次,借助所述第二挡板11可以遮挡雾化过程中产生的大颗粒水滴,减少大颗粒水滴直接从所述排雾口320排出到所述雾化专用容器100外而溅落到设置于所述雾化式设备之下的置物台面。
进一步的,如图5和图7所示,所述雾化专用容器100还包括有一段从所述雾化专用容器100上凸出延伸出来并连通所述排雾口320的外延出雾通道31,所述外延出雾通道31和所述出雾主通道32相互连通形成出雾通道3。所述外延出雾通道31呈扁平状,所述外延出雾通道31位于所述雾化专用容器100的外面沿所述雾化专用容器100的横向侧壁体21横向延伸设置并以倾斜向上的方向延伸。从所述外延出雾通道31的出雾方向(即图3所示的方向F)看,所述外延出雾通道31的宽度W:高度H至少为3:1,例如20:1、10:1、5:1等。这样,所述外延出雾通道31的宽度远远大于高度,让所述外延出雾通道31可以在所述雾化专用容器100的横向侧壁体21上的一个比较宽的宽度范围内连通所述超声雾化空间10。其中,由于本发明的所述外延出雾通道31呈扁平状,让所述超声雾化空间10内的雾化汽不用集中到一个固定点(例如左边、右边或中间的)通道排出从而能够缩短了雾化汽的流程,减少了雾化汽在出雾过程中由于集中而形成的相互干扰进而导致的负离子损耗,其次又能向比较宽的空间范围提供雾化汽,加大雾化汽的扩散空间,从而进一步减少负氧离子的损耗相反有利于短时间内向周围空间扩散负离子,又能相对地减少所述外延出雾通道31的出雾口部位及之后附近空间的雾化汽浓度,从而让设备本身的外表及附近地面不易凝结水汽。其次由于本发明的所述外延出雾通道31以倾斜向上的方向延伸,与现有技术常用的垂直往上喷出的方案对比能够大大减少喷出的雾化汽直接落到设备的外表面特别是设备顶面从而能够大大减少设备外表结露;与现有技术的直接从雾化器壁体上的水平方向喷出方案相比,由于本发明的所述外延出雾通道31具有凸出延伸的结构,不仅能够让所述雾化腔中的雾化汽顺利排出不用转弯,也可以让出雾口远离设备本体,而且可以让雾化汽能够以抛物线方向喷出从而有利于雾化汽在空中的扩散,也能在出雾口周围边缘部位特别是所述下壁体312边缘位置大大减少积露进而避免形成滴露。
还包括形成所述外延出雾通道31的周壁体,即上壁体311、下壁体312和左右两侧壁体。所述外延出雾通道31的周壁体直接连接和固定在所述雾化专用容器100的横向侧壁体21上。从上下方向上看,位于所述外延出雾通道31出雾口处的所述上壁体边缘3110的投影位于所述外延出雾通道31内,这样积累在所述上壁体边缘3110的滴露能够直接借助于所述外延出雾通道31回流到所述雾化专用容器100内。当然作为另一种实施例,所述外延出雾通道31也可以固连在下面将要论述到的外壳体4上而直接或间接连通所述排雾口320及所述出雾主通道32,只要保证所述外延出雾通道31和所述出雾主通道32相互连通形成所述出雾通道3即可。
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雾化式设备还包括有外壳体4和落地式的支撑架(图中未画出),所述外壳体4安装在所述支撑架上。所述外壳体4在左右方向上横向延伸呈枕型。所述雾化专用容器100收容在所述外壳体4内,在所述外壳体4的竖立侧壁40上设置有避让孔401,所述避让孔401呈适配于所述外延出雾通道31的长条状,所述避让孔401及所述外延出雾通道31也沿横向延伸设置。所述外延出雾通道31延伸出所述避让孔401。具体结构为所述外延出雾通道31的左右两侧壁体边缘(3130、3140)是延伸超出所述避让孔401的孔口周壁,所述外延出雾通道31的上壁体边缘3110搭接到所述避让孔401所在的孔口周壁。当然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还可以是,所述外延出雾通道31的左右两侧壁体边缘(3130、3140)结合在所述外壳体4的内侧壁上或搭接到所述避让孔401所在的孔口周壁,在结合或搭接位置还可以采用密封胶予以密封;所述外延出雾通道31的上壁体边缘3110结合在所述外壳体4的内侧壁上或进一步延伸超出所述避让孔401的孔口周壁。这样可以保证从所述外延出雾通道31中排出的雾化汽可靠地释放到外部空间中而不会从左右两侧壁体边缘(3130、3140)及上壁体边缘3110与外壳体4之间的间隙倒灌到所述外壳体4内;特别是当所述外延出雾通道31的左右两侧壁体边缘(3130、3140)、上壁体边缘3110设置为结合在所述外壳体4的内侧壁上或搭接到所述避让孔401所在的孔口周壁时,由于所述外延出雾通道31呈扁平状几乎涵盖了整个雾化汽排出的宽度范围,其左右两侧壁体边缘(3130、3140)、上壁体边缘3110的凸出高度没有超过所述避让孔401所在的外壳体4的外表面而且位于所述外壳体4的竖立侧壁40上,为此能够让位于所述左右两侧壁体边缘(3130、3140)、上壁体边缘3110之上的外壳体4的外表面上所形成的凝结水直接回流到所述外延出雾通道31内。根据上述方案,由于所述外延出雾通道31以倾斜向上的方向延伸,能够借助于雾化汽本身的倾斜运动力,让喷出的雾化汽也不会容易接触到位于所述上壁体311上方的所述外壳体4而产生结露问题;特别是当所述上壁体311的边缘与所述外壳体4平齐设置时即使位于所述上壁体311上方的所述外壳体4上出现少量的结露液滴,也能让这些液滴自然地流回到所述外延出雾通道31中而不会滴落到地面;又由于所述下壁体边缘3120突出于所述避让孔401所在的外壳体4壁体,为此从所述外延出雾通道31中倾斜喷出的雾化汽不会容易接触位于所述外延出雾通道31下方的外壳体4进而结露。该方案比较好地解决了喷雾口周围容易结露并形成滴露的问题。
如图4~图10所示,为了能够进一步减少负氧离子的损耗,在所述超声雾化空间10中还设置有两个纵向布置的第一分隔板(13、13a)。所述第一分隔板(13、13a)与所述第二挡板11和第一挡板12之间基本呈90°角度布置。所述第一分隔板(13、13a)连接于所述顶盖1以及所述第二挡板11和第一挡板12之间将所述超声雾化空间10分界为三个在横向上左右布置并相对独立的子雾化空间(10a、10b、10c)。在所述出雾主通道32中还设置有对应于所述第一分隔板(13、13a)的第二分隔板(27、27a)。所述第二分隔板(27、27a)连接于所述下底容器2的前横向侧壁体21与所述第二挡板11之间将所述出雾主通道32分隔为三个在横向上左右布置并对应于所述子雾化空间(10a、10b、10c)的子出雾主通道(图中未画出)。另外,在所述外延出雾通道31中还设置有所述第二分隔板(27、27a)的延伸部即第二子分隔板(28、28a),所述第二子分隔板(28、28a)连接于所述上壁体311和下壁体312之间将所述外延出雾通道31分隔为三个在横向上左右布置并对应于所述子雾化空间(10a、10b、10c)的子外延出雾通道(31a、31b、31c)。三个所述子出雾主通道和三个子外延出雾通道(31a、31b、31c)分别对应连通形成三个子出雾通道。所述第二分隔板(27、27a)与所述第二子分隔板(28、28a)之间可以为分体结构但前后顶靠衔接,还可以为一体成形结构。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还可以省略所述第二子分隔板(28、28a)的设置,这对负氧离子的损耗影响不大。对应每一个所述子雾化空间(10a、10b、10c)分别设置一组雾化超声发生器(7、7a、7b)。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分隔板(13、13a)、第二分隔板(27、27a)、所述第二子分隔板(28、28a)与所述第二挡板11和第一挡板12成一定的角度布置例如90°的相互垂直的方向布置从而让每一个所述子雾化空间(10a、10b、10c)相对独立工作(雾化、排出雾化汽),也不让多个所述子雾化空间(10a、10b、10c)中的雾化汽相互串流而形成干扰,也能让雾化汽就近直接排出,减少负氧离子的损耗,提高雾化效能。
如图6~图10所示,所述过雾窗口110与所述过风窗口120前后对应设置,所述过雾窗口110a与所述过风窗口120a前后对应设置,所述第一分隔板(13、13a)分别位于对应设置的所述过雾窗口110 与过风窗口120、所述过雾窗口110a与过风窗口120a的窗口部位的中间位置。在所述进风风道5中还设置有对应于所述第一分隔板13的第三分隔板(14、26),对应于所述第一分隔板13a的第三分隔板(14a、26a)。其中,所述第三分隔板(14、14a)连接于所述顶盖1和所述第一挡板12之间,所述第三分隔板(26、26a)连接于所述下底容器2的后横向侧壁体22上并分别连接下面将要论述到的第四分隔板(29、29a)。所述第三分隔板(14、26,14a、26a)将所述进风风道5分隔为三个在横向上左右布置并对应于所述子雾化空间(10a、10b、10c)的子进风风道(5a、5b、5c),对应每一个所述子进风风道(5a、5b、5c)分别设置一组鼓风机(6、6a、6b)。即在存在多个鼓风机(6、6a、6b)及其子进风风道(5a、5b、5c)的情况下,不仅能够均匀分置所述鼓风机(6、6a、6b)的功率大小,不用将所有的功率集中在一台风机上从而反而增加风机定位和防震的难度,又能根据出雾量的大小而灵活地设置工作风机的数量,还能让不同所述子进风风道(5a、5b、5c)中的空气能够相互平衡。
如图4、图5和图6所示,在所述下底容器2的用于盛装被雾化液体的底部空间中还设置有对应于所述第一分隔板(13、13a)的第四分隔板(29、29a),所述第四分隔板(29、29a)分别设置在所述下底容器2上并与所述第二分隔板(27、27a)和第三分隔板 (26、26a)连接。所述第四分隔板(29、29a)将所述底部空间分隔为三个在横向上左右布置并对应于所述子雾化空间(10a、10b、10c)的子底部空间(20、20a、20b)。所述对应每一个所述子雾化空间(10a、10b、10c)所设置的雾化超声发生器(7、7a、7b)分别设置在所对应的子底部空间(20、20a、20b)的底部。
在实际的设置中,可以按照所述雾化专用容器100的横向长度设置第一分隔板(13、13a)、所述第二分隔板(27、27a)、第二分隔板(28、28a)、第三分隔板(14、14a、26、26a)和所述第四分隔板(29、29a)的数量,为一个、两个或更多个也是可以行的,相应将分别形成至少两个的所述子雾化空间、所述子出雾通道、所述子进风风道和所述子底部空间。所述第一分隔板(13、13a)、第二分隔板(27、27a、28、28a)、第三分隔板(14、14a、26、26a)和所述第四分隔板(29、29a)可以为一体成形板体,亦可以为分体设置的板体。
如图11和图12所示,所述产生负离子的雾化式设备还包括连通所述雾化专用容器100的进液管73、溢流管71、液位传感器(图中未画出)和排液管72,所述进液管73和排液管72上分别设置有电磁阀(图中未画出),所述进液管73的出口设置有缓流网(图中未画出)。所述溢流管71用于排出高于设定液位的液体,根据一般方法,可以让所述溢流管71的出液口连通到所述排液管72上的电磁阀的出口端,所述溢流管71的排液过程不受所述电磁阀的控制,进入到所述溢流管内的液体可以越过所述电磁阀而排放出来。根据该方案能够实现自动加入被雾化的液体也能定期排出剩余的被雾化液体,防止液体长时间存储在所述雾化专用容器100中而不用时滋生细菌,也能减少对本设备的损害。
为了优化所述雾化式设备的智能化管理,还包括有环境检测模块(图中未画出)和控制电路(图中未画出),所述环境检测模块设置在所述外壳体4上,所述环境检测模块用于获取应用环境的环境参数并把环境参数信息发送所述控制电路。其中,所述环境参数信息可以为负氧离子浓度、PM2.5、湿度等参数值。所述控制电路能够根据所述环境参数信息控制所述雾化式设备的下一步操作,例如当湿度值低于设定值时,启动所述超声雾化发生器工作,否则让所述超声雾化发生器停止工作。

Claims (9)

1.产生负离子的雾化式设备,包括雾化专用容器,所述雾化专用容器用于盛装被雾化液体并为被雾化液体提供超声雾化空间,在所述雾化专用容器的底部设置有用于雾化液体的超声雾化发生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呈扁平状并连通所述超声雾化空间的外延出雾通道,所述外延出雾通道位于所述雾化专用容器的外面并以倾斜向上的方向延伸,从所述外延出雾通道的出雾方向看,所述外延出雾通道的宽度:高度至少为3:1;还包括形成所述外延出雾通道的上壁体和下壁体,从上下方向上看,位于所述外延出雾通道出雾口处的所述上壁体边缘的投影位于所述外延出雾通道内;
所述雾化专用容器中设置有横向布置的第一挡板,所述第一挡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过风窗口,所述第一挡板用于让位于其外侧的空间形成进风风道而让所述超声雾化空间位于所述第一挡板的内侧;
所述雾化专用容器中还设置有横向布置的第二挡板,所述第二挡板和第一挡板在纵向方向上前后相对布置,所述第二挡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过雾窗口,所述第二挡板用于让位于其外侧的空间形成出雾主通道,位于所述第二挡板和第一挡板之间的空间形成所述超声雾化空间,所述外延出雾通道连通所述出雾主通道,所述出雾主通道连通所述超声雾化空间;
所述雾化专用容器呈横向延伸的长方体型,在所述超声雾化空间中还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分隔板,所述第一分隔板将所述超声雾化空间分界为至少两个在横向上左右布置并相对独立的子雾化空间,在所述出雾主通道中还设置有对应于所述第一分隔板的第二分隔板,所述第二分隔板将所述出雾主通道分隔为至少两个在横向上左右布置并对应于所述子雾化空间的子出雾主通道,对应每一个所述子雾化空间分别设置一组雾化超声发生器;
一个所述过雾窗口与一个所述过风窗口前后对应设置,所述第一分隔板位于对应设置的所述过雾窗口与过风窗口的窗口部位的中间位置;
在所述进风风道中还设置有对应于所述第一分隔板的第三分隔板,所述第三分隔板将所述进风风道分隔为至少两个在横向上左右布置并对应于所述子雾化空间的子进风风道;
在所述雾化专用容器的用于盛装被雾化液体的底部空间中还设置有对应于所述第一分隔板的第四分隔板,所述第四分隔板将所述底部空间分隔为至少两个在横向上左右布置并对应于所述子雾化空间的子底部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式设备,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外延出雾通道的周壁体连接到所述雾化专用容器的外侧壁体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专用容器由下底容器及设置在所述下底容器上的顶盖组合构成,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连接在所述顶盖上或所述下底容器上;还包括鼓风机,所述鼓风机安装在所述顶盖上或所述下底容器的侧壁上,所述鼓风机的出风口连通所述进风风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专用容器由下底容器及设置在所述下底容器上的顶盖组合构成,还包括鼓风机,所述鼓风机安装在所述顶盖上或所述下底容器的侧壁上,所述鼓风机的出风口连通所述进风风道,对应每一个所述子进风风道分别设置一组所述鼓风机。
5.根据权利要求1到4任一所述的雾化式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通所述雾化专用容器的进液管、溢流管、液位传感器和排液管,所述进液管和排液管上分别设置有电磁阀,所述进液管的出口设置有缓流网,所述溢流管的出液口连通到所述排液管上的电磁阀的出口端。
6.根据权利要求1到4任一所述的雾化式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外壳体,所述雾化专用容器收容在所述外壳体内,在所述外壳体的竖立侧壁上设置有避让孔,所述避让孔呈适配于所述外延出雾通道的长条状,所述外延出雾通道延伸出所述避让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雾化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在左右方向上横向延伸呈枕型,所述避让孔及所述外延出雾通道也沿横向延伸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雾化式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落地式的支撑架,所述外壳体安装在所述支撑架上。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雾化式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环境检测模块和控制电路,所述环境检测模块设置在所述外壳体上,所述环境检测模块用于获取应用环境的环境参数并把环境参数信息发送所述控制电路。
CN201910168420.3A 2018-09-14 2019-03-06 产生负离子的雾化式设备 Active CN10976446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072635.7A CN109099543A (zh) 2018-09-14 2018-09-14 产生负离子的雾化式设备
CN2018110726357 2018-09-1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64463A CN109764463A (zh) 2019-05-17
CN109764463B true CN109764463B (zh) 2024-03-26

Family

ID=64866322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072635.7A Pending CN109099543A (zh) 2018-09-14 2018-09-14 产生负离子的雾化式设备
CN201910168420.3A Active CN109764463B (zh) 2018-09-14 2019-03-06 产生负离子的雾化式设备
CN201920283001.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179822U (zh) 2018-09-14 2019-03-06 产生负离子的雾化式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072635.7A Pending CN109099543A (zh) 2018-09-14 2018-09-14 产生负离子的雾化式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283001.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179822U (zh) 2018-09-14 2019-03-06 产生负离子的雾化式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3) CN109099543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99543A (zh) * 2018-09-14 2018-12-28 广东贺尔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产生负离子的雾化式设备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67549A (en) * 1973-05-11 1976-07-06 Electroprint, Inc. Ink supply system for an ink mist printer
US4612777A (en) * 1983-07-08 1986-09-23 Sanyo Electric Co., Ltd. Humidifier unit for refrigerated display cabinets
JP2004216221A (ja) * 2003-01-10 2004-08-05 Omc:Kk 霧化装置
JP2012143684A (ja) * 2011-01-08 2012-08-02 Honda Electronic Co Ltd 超音波霧化装置
JP2012239524A (ja) * 2011-05-16 2012-12-10 Honda Electronic Co Ltd 超音波空気清浄装置
CN202835637U (zh) * 2012-09-07 2013-03-27 赵信军 超声波仿真火焰装置
CN202868864U (zh) * 2012-09-17 2013-04-10 杜梅达 带加湿功能的柜式空调
CN210179822U (zh) * 2018-09-14 2020-03-24 广东贺尔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产生负离子的雾化式设备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67549A (en) * 1973-05-11 1976-07-06 Electroprint, Inc. Ink supply system for an ink mist printer
US4612777A (en) * 1983-07-08 1986-09-23 Sanyo Electric Co., Ltd. Humidifier unit for refrigerated display cabinets
JP2004216221A (ja) * 2003-01-10 2004-08-05 Omc:Kk 霧化装置
JP2012143684A (ja) * 2011-01-08 2012-08-02 Honda Electronic Co Ltd 超音波霧化装置
JP2012239524A (ja) * 2011-05-16 2012-12-10 Honda Electronic Co Ltd 超音波空気清浄装置
CN202835637U (zh) * 2012-09-07 2013-03-27 赵信军 超声波仿真火焰装置
CN202868864U (zh) * 2012-09-17 2013-04-10 杜梅达 带加湿功能的柜式空调
CN210179822U (zh) * 2018-09-14 2020-03-24 广东贺尔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产生负离子的雾化式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099543A (zh) 2018-12-28
CN109764463A (zh) 2019-05-17
CN210179822U (zh) 2020-03-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759269B (zh) 雾化专用容器
CN208679595U (zh) 一种持续供水水雾机
CN104633821B (zh) 加湿器
CN109764463B (zh) 产生负离子的雾化式设备
CN107152741B (zh) 超声波雾化组件和空调器
CN217161079U (zh) 雾化顶座、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101816993B (zh) 超声雾化装置的雾化腔结构
CN217876259U (zh) 加湿装置
CN111760696A (zh) 一种雾化装置、加湿空调、园艺喷雾器及空间雾化设备
CN106123189B (zh) 具有双风道结构的雾化风扇
CN215809028U (zh) 一种无噪声的自补水加湿器
CN216459532U (zh) 一种药液雾化器
CN211876254U (zh) 上加水加湿器
CN219177880U (zh) 一种雾化加湿器
CN112119839A (zh) 一种用于食用菌出菇房的加湿装置
CN217827706U (zh) 清洁组件及清洁机器人
CN210492046U (zh) 增氧节水基质栽培容器
JP2005003304A (ja) 加湿機
CN220936779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102840637B (zh) 一种空气消毒清新器
CN220524260U (zh) 一种雾化装置及水冷塔扇
CN216409185U (zh) 一种加湿器
CN218672494U (zh) 一种双吹风口出雾结构及加湿器
CN221204148U (zh) 一种雾化器和电子雾化装置
CN210921652U (zh) 一种贸易货物存储区的空气循环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318

Address after: 528225 No.13 Keyun North Road, B District, Shish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ial Park, Shishan town, Nanhai District, Fosh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roduction workshop 1, production workshop 2)

Applicant after: FOSHAN NANHAI KERI ELECTRONIC Co.,Ltd.

Address before: No.1, Lehui Pavilion, Jiale garden, No.54, Huanghai Road, Dali Town, Nanhai District, Fosh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28200

Applicant before: GUANGDONG HEER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