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763560A - 梯田式生态景观湖及其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梯田式生态景观湖及其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763560A
CN109763560A CN201910183860.6A CN201910183860A CN109763560A CN 109763560 A CN109763560 A CN 109763560A CN 201910183860 A CN201910183860 A CN 201910183860A CN 109763560 A CN109763560 A CN 10976356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ke
water
landscape
box dam
arou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18386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763560B (zh
Inventor
罗鹏
朱长城
余海洪
申凌云
吴俊�
邹海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Railway Sichuan Eco City Invest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Railway Sichuan Eco City Invest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Railway Sichuan Eco City Invest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Railway Sichuan Eco City Invest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183860.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763560B/zh
Publication of CN1097635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635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7635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6356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vetment (AREA)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梯田式生态景观湖及其施工方法,所述景观湖的湖底从湖心到湖边呈整体的逐渐升高趋势,并在湖底从湖心到湖边间隔的若干阶等高线处设置有相应的底围堰,所述每圈底围坝环绕景观湖一周,所有底围坝共同将景观湖分割为若干环绕湖区,每个环绕湖区的湖底均栽种有沉水景观植物。景观湖设置了阶梯式的底围坝,将湖底分割为若干环绕湖区,并结合径向的分隔墙,又将每个环绕湖区分割为若干围坝区块。这样在进行景观湖的整体建设过程中,可以进行分段土建,分次种植,分次注水,使得施工的进度更加紧凑,有效提高了施工进度。而且可以对沉水植物在较浅的初期养护水位下进行前期养护和更换,避免了水生植物大范围死亡,后续补种工作繁重等问题。

Description

梯田式生态景观湖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生态工程、环保工程及园林景观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梯田式生态景观湖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针对水生态修复过程中的沉水植物种植技术都采用自下而上,采用逐步蓄水由水位最低处一层层往上种植沉水植物的方式,如整体水域满种沉水植物需要整体水域全域蓄满水,该方式需水量大,特别是面对大型水体时要求短期内大量补水,以确保栽植的沉水植物存活率,但实际操作中基于补水条件的千差万别很难有充足的水源迅速补给所需水量,而且传统的种植方式中,工人的种植活动会不断的搅起水中底泥,并且贯穿整个施工过程,由于水中污染物具有扩散性,其种植方式对面积大的水域会造成长时间的水体浑浊,水体得不到静止并沉淀,影响整个沉水植物的光合作用,对强阳性沉水植物伤害严重,甚至大量死亡,使得整个工程花费人力物力反而还事倍功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梯田式生态景观湖及其施工方法,可有效提高施工效率,并提高沉水景观植物的成活率。
本发明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梯田式生态景观湖,景观湖的湖底从湖心到湖边呈整体的逐渐升高趋势,并在湖底从湖心到湖边间隔的若干阶等高线处设置有相应的底围坝,所述每圈底围坝环绕景观湖一周,所有底围坝共同将景观湖分割为若干环绕湖区,每个环绕湖区的湖底均栽种有沉水景观植物。
本发明所述的梯田式生态景观湖,所述每圈底围坝设置有若干径向的分隔墙,分隔墙将环绕湖区又分割为若干独立的围坝区块。
本发明所述的梯田式生态景观湖,所述每圈底围坝均设置有一个以上的能将本底围坝拦截湖区的尾水排泄彻底的泄水口,所述泄水口均设置有可自由开启和闭合的可调式闸门。
本发明所述的梯田式生态景观湖,两相邻的低处底围坝的顶面高度低于高处底围坝的顶部高度,且高于高处底围坝的底部高度。
本发明所述的梯田式生态景观湖,景观湖的低区环绕湖区栽种喜光程度较低的沉水景观植物,高区环绕湖区栽种喜光程度较高的沉水景观植物。
一种梯田式生态景观湖的施工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挖掘或者结合自然地形以形成坡底式的景观湖雏形;
S2:环绕景观湖的湖底选定若干间隔的湖底等高线夯实成环绕景观湖的底围坝基础;
S3:在夯实的底围坝基础上砌筑或者浇筑成型底围坝,若干底围坝共同将景观湖分割成若干环绕湖区;
S4:在每个环绕湖区均种植上沉水景观植物,
S5:往湖内每个环绕湖区注水,首先确保每个环绕湖区内的水面达到刚好与本环绕湖区的低处底围坝顶面齐平的初期养护水位,即停止继续升高本环绕湖区的水位,直到所有环绕湖区的水位都达到初期养护水位,立即停止向湖内注水。
S6:当所有环绕湖区内的沉水景观植物达到养护的成活率标准后,向湖内再次注水直到整体达到标准常水位。
本发明所述的梯田式生态景观湖的施工方法,当所述所有的底围坝建造完毕,并且每个环绕湖区内均完成沉水景观植物的种植后,从景观湖的最外层向湖内注水,并且确保水从高处环绕湖区的底围坝层层溢流向低处的环绕湖区。
本发明所述的梯田式生态景观湖的施工方法,当所述所有的底围坝建造完毕,并且每个环绕湖区内均完成沉水景观植物的种植后,从景观湖的最内层向湖内注水,并且确保水从湖底的最低处逐渐向高处的环绕湖区渐次注水。
本发明所述的梯田式生态景观湖的施工方法,当每完成一个环绕湖区的土建施工后,并在进入下一个环绕湖区的土建施工时,立即开始上一个完成土建的环绕湖区的植物种植工序,并在完成每一个环绕湖区的植物种植后,立即向其内注水,直到达到本环绕湖区的初期养护水位。
本发明所述的梯田式生态景观湖的施工方法,在建设每个环绕湖区时,当完成一个围坝区块的底围坝段落和前后的径向分隔墙建设后,即可立即对该围坝区块进行植物种植,并同时进行下一个围坝区块的土建施工,并且完成一个围坝区块的植物种植,就立即注水到初期养护水位。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景观湖设置了阶梯式的底围坝,将湖底分割为若干环绕湖区,并结合径向的分隔墙,又将每个环绕湖区分割为若干围坝区块。这样在进行景观湖的整体建设过程中,可以进行分段土建,分次种植,分次注水,使得施工的进度更加紧凑,有效提高了施工进度。而且可以对沉水植物在较浅的初期养护水位下进行前期养护,避免了一次充满湖水后,因透明度等原因而使得植物难以适应新的生长环境,并造成大范围的死亡,后续补种工作繁重并困难等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景观湖断面图;
图2为本发明的景观湖俯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
如图所示,梯田式生态景观湖,景观湖1的湖底从湖心到湖边呈整体的逐渐升高趋势,并在湖底从湖心到湖边间隔的若干阶等高线处设置有相应的底围坝2,所述每圈底围坝2环绕景观湖1一周,所有底围坝2共同将景观湖1分割为若干环绕湖区11,每个环绕湖区11的湖底均栽种有沉水景观植物3。
所述每圈底围坝2设置有若干径向的分隔墙4,分隔墙4将环绕湖区11又分割为若干独立的围坝区块111。
所述每圈底围坝2均设置有一个以上的能将本底围坝2拦截湖区的尾水排泄彻底的泄水口21,所述泄水口21均设置有可自由开启和闭合的可调式闸门(图中未示出)。在每段分隔墙4上也可设置可开启和闭合的闸口(图中未示出),都可以以方便景观湖1后期清洗的时候有利于污泥的向湖中心排泥,并从湖中心抽走。
两相邻的低处底围坝2的顶面高度低于高处底围坝2的顶部高度,且高于高处底围坝2的底部高度。这样使得每个环绕湖区内的沉水植物在初期养护期内可以保证最浅的位置也能有足够水深保证其正常的生长。
景观湖1的低区环绕湖区11栽种喜光程度较低的沉水景观植物,高区环绕湖区11栽种喜光程度较高的沉水景观植物。这样可以在景观湖1最终注满水后,能有效保证各层级的植物得到相应的生长光线条件。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施例公开了上述梯田式生态景观湖的施工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挖掘或者结合自然地形以形成坡底式的景观湖1雏形;
S2:环绕景观湖1的湖底选定若干间隔的湖底等高线夯实成环绕景观湖的底围坝2的基础;
S3:在夯实的底围坝2基础上砌筑或者浇筑成型底围坝2,若干底围坝2共同将景观湖1分割成若干环绕湖区11;
S4:在每个环绕湖区11均种植上沉水景观植物3,
S5:往湖内每个环绕湖区11注水,首先确保每个环绕湖区11内的水面达到刚好与本环绕湖区11的低处底围坝2顶面齐平的初期养护水位,即停止继续升高本环绕湖区11的水位,直到所有环绕湖区11的水位都达到初期养护水位,立即停止向湖内注水。
S6:当所有环绕湖区内的沉水景观植物达到养护的成活率标准后,向湖内再次注水直到整体达到标准常水位。
在具体的土建、种植和注水程序上可选择如下几种方案:
方案A:当所述所有的底围坝2建造完毕,并且每个环绕湖区11内均完成沉水景观植物的种植后,从景观湖1的最外层向湖内注水,并且确保水从高处环绕湖区11的底围坝2层层溢流向低处的环绕湖区11。
方案B:当所述所有的底围坝2建造完毕,并且每个环绕湖区11内均完成沉水景观植物3的种植后,从景观湖1的最内层向湖内注水,并且确保水从湖底的最低处逐渐向高处的环绕湖区11渐次注水。
方案C:当每完成一个环绕湖区11的土建施工后,并在进入下一个环绕湖区11的土建施工时,立即开始上一个完成土建的环绕湖区11的植物种植工序,并在完成每一个环绕湖区11的植物种植后,立即向其内注水,直到达到本环绕湖区11的初期养护水位。
在方案B的基础上:在建设每个环绕湖区11时,当完成一个围坝区块11的底围坝2段落和前后的径向分隔墙4的建设后,即可立即对该围坝区块11进行植物种植,并同时进行下一个围坝区块111的土建施工,并且完成一个围坝区块11的植物种植,就立即注水到初期养护水位,直到本环绕湖区11的所有围坝区块111完成注水。
本发明将在景观湖1的湖底地形中沿等高线增加阶梯式的底围坝2,每条底围坝2设计成闭合形式,将水域底部地形处理成阶梯状,每块环绕湖区11均可以独立蓄水,底围坝2宽度以挡住所处部位蓄水的侧推力为标准,高度以所处位置种植的沉水植物所需最佳水深为标准,采用该设计后的景观湖1可以采用自上而下的溢流式逐步蓄水并种植,也可以根据需要先蓄水底部区域然后自下而上种植沉水植物或者根据所需选取适合的环绕湖区11或者围坝区块111先后种植,所需人力灵活可变,不像传统沉水植物种植时为了配合湖水一次蓄积到常规水位而大规模使用人工集中施工,具有很强的灵活性。
由于底围坝2的存在,每块环绕湖区11甚至围坝区块111都可以成为独立水域,施工部位搅动的悬浮物不会影响其余区域的水质,且该种植技术可以不用对水域进行全部蓄水,对补水较弱的地区具有非常好的适配性,且底围坝2高度可控,初期种植的沉水植物易管理且受光率高,可以迅速提高存活率,各地块植物检查和补种也非常方便,不用潜水或者抛种(沉水植物根部包裹泥土球,抛入水下种植方式,该方法中土球易散开,植物易漂浮起来,存活率低),后期雨季到来时可以依靠自然降雨逐步补充整体水域水量,达到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的效果。最终留下水下的底围坝2可以起到分割不同沉水物种的作用,防止优势种迅速扩张而侵略长势较缓物种。底围坝2本身也具有水下景观的作用。
本发明中梯田式生态景观湖,搅动水体面积小,不影响非操作区域。水位浅,种植方便,维护方便。前期水位浅,底部区域也可受到良好的光照条件,利于整体受光,提高初期整体存活率。分割物在后期仍然可以起到控制物种生长范围的作用。生物修复,无污染,无二次残留。节水,节约资源,可充分利用气象资源和水资源,对水资源调度也有良好的适配性。
对原生地形破坏小,充分保护水下原生态系统。特别适用于丘陵梯田区改制的水库,节省人力物力,避免大开大挖,避免产生大量土石方。蓄水方式可变,可从湖底慢慢蓄水,也可从上到下逐步蓄水,灵活性强。
补水通过层层“梯田”消能和沉降,水质优于传统无“田埂”蓄水方式。整体可营造水下梯田景观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梯田式生态景观湖,其特征在于:景观湖的湖底从湖心到湖边呈整体的逐渐升高趋势,并在湖底从湖心到湖边间隔的若干阶等高线处设置有相应的底围坝,所述每圈底围坝环绕景观湖一周,所有底围坝共同将景观湖分割为若干环绕湖区,每个环绕湖区的湖底均栽种有沉水景观植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梯田式生态景观湖,其特征在于:所述每圈底围坝设置有若干径向的分隔墙,分隔墙将环绕湖区又分割为若干独立的围坝区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梯田式生态景观湖,其特征在于:所述每圈底围坝均设置有一个以上的能将本底围坝拦截湖区的尾水排泄彻底的泄水口,所述泄水口均设置有可自由开启和闭合的可调式闸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梯田式生态景观湖,其特征在于:两相邻的低处底围坝的顶面高度低于高处底围坝的顶部高度,且高于高处底围坝的底部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梯田式生态景观湖,其特征在于:景观湖的低区环绕湖区栽种喜光程度较低的沉水景观植物,高区环绕湖区栽种喜光程度较高的沉水景观植物。
6.一种梯田式生态景观湖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挖掘或者结合自然地形以形成坡底式的景观湖雏形;
S2:环绕景观湖的湖底选定若干间隔的湖底等高线夯实成环绕景观湖的底围坝基础;
S3:在夯实的底围坝基础上砌筑或者浇筑成型底围坝,若干底围坝共同将景观湖分割成若干环绕湖区;
S4:在每个环绕湖区均种植上沉水景观植物;
S5:往湖内每个环绕湖区注水,首先确保每个环绕湖区内的水面达到刚好与本环绕湖区的低处底围坝顶面齐平的初期养护水位,即停止继续升高本环绕湖区的水位,直到所有环绕湖区的水位都达到初期养护水位,立即停止向湖内注水。
S6:当所有环绕湖区内的沉水景观植物达到养护的成活率标准后,向湖内再次注水直到整体达到标准常水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梯田式生态景观湖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所有的底围坝建造完毕,并且每个环绕湖区内均完成沉水景观植物的种植后,从景观湖的最外层向湖内注水,并且确保水从高处环绕湖区的底围坝层层溢流向低处的环绕湖区。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梯田式生态景观湖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所有的底围坝建造完毕,并且每个环绕湖区内均完成沉水景观植物的种植后,从景观湖的最内层向湖内注水,并且确保水从湖底的最低处逐渐向高处的环绕湖区渐次注水。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梯田式生态景观湖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每完成一个环绕湖区的土建施工后,并在进入下一个环绕湖区的土建施工时,立即开始上一个完成土建的环绕湖区的植物种植工序,并在完成每一个环绕湖区的植物种植后,立即向其内注水,直到达到本环绕湖区的初期养护水位。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梯田式生态景观湖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建设每个环绕湖区时,当完成一个围坝区块的底围坝段落和前后的径向分隔墙建设后,即可立即对该围坝区块进行植物种植,并同时进行下一个围坝区块的土建施工,并且完成一个围坝区块的植物种植,就立即注水到初期养护水位。
CN201910183860.6A 2019-03-12 2019-03-12 梯田式生态景观湖及其施工方法 Active CN10976356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83860.6A CN109763560B (zh) 2019-03-12 2019-03-12 梯田式生态景观湖及其施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83860.6A CN109763560B (zh) 2019-03-12 2019-03-12 梯田式生态景观湖及其施工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63560A true CN109763560A (zh) 2019-05-17
CN109763560B CN109763560B (zh) 2023-12-08

Family

ID=664582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83860.6A Active CN109763560B (zh) 2019-03-12 2019-03-12 梯田式生态景观湖及其施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763560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58449A (zh) * 2019-06-25 2019-09-20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城市水环境景观用缓坡挡水结构
CN112963973A (zh) * 2021-03-22 2021-06-15 蒙映峰 一种光热电站建设方法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221819A (ja) * 2002-01-29 2003-08-08 Central Res Inst Of Electric Power Ind 水没する湖岸法面の緑化のためのブロック並びに護岸構築物
JP2003328337A (ja) * 2002-05-14 2003-11-19 Tankatsu:Kk 緑化基盤材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緑化工法
JP2007023501A (ja) * 2005-07-12 2007-02-01 Tenryu Ind Co Ltd 乾湿法面の緑化工法、これに使用する植生資材
JP2008271989A (ja) * 2008-08-22 2008-11-13 Fujita Corp 沈水植物用人工浮島を用いた沈水植物群の形成方法
CN102432108A (zh) * 2011-10-27 2012-05-02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一种超富营养化湖泊水体的立体生态修复方法
CN102531182A (zh) * 2011-12-30 2012-07-04 南京大学 微污染入库(入湖)河流的水质净化及生态湿地修复系统
CN103215920A (zh) * 2013-01-08 2013-07-24 天津大学 扇形多阶梯式生态缓冲型护岸系统
CN103993576A (zh) * 2014-05-22 2014-08-20 常州大学 富营养化河水净化和非点源污染拦截系统
CN105110474A (zh) * 2015-08-07 2015-12-02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景观式村落污水收集与处理系统
JP2016068068A (ja) * 2014-09-30 2016-05-09 利和 下平 湖沼など閉鎖性水域における水深調整法による水環境の改善方法
CN205266347U (zh) * 2015-11-11 2016-06-01 昆明市园林科学研究所 一种综合构建并管理水生植物群落的装置
CN205973985U (zh) * 2016-08-08 2017-02-22 广东太和水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微污染水体生态修复系统
CN108184558A (zh) * 2017-12-27 2018-06-22 上海太和水环境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山区性河流的沉水植物固着种植方法
CN109231472A (zh) * 2018-11-02 2019-01-18 中国矿业大学 城市及周边高潜水位采煤沉陷区景观水体调控及生态净化方法
CN109368796A (zh) * 2018-10-22 2019-02-22 中建水务环保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河道水质治理的生态景观护岸
CN209742048U (zh) * 2019-03-12 2019-12-06 中铁四川生态城投资有限公司 一种阶梯式景观湖

Patent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221819A (ja) * 2002-01-29 2003-08-08 Central Res Inst Of Electric Power Ind 水没する湖岸法面の緑化のためのブロック並びに護岸構築物
JP2003328337A (ja) * 2002-05-14 2003-11-19 Tankatsu:Kk 緑化基盤材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緑化工法
JP2007023501A (ja) * 2005-07-12 2007-02-01 Tenryu Ind Co Ltd 乾湿法面の緑化工法、これに使用する植生資材
JP2008271989A (ja) * 2008-08-22 2008-11-13 Fujita Corp 沈水植物用人工浮島を用いた沈水植物群の形成方法
CN102432108A (zh) * 2011-10-27 2012-05-02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一种超富营养化湖泊水体的立体生态修复方法
CN102531182A (zh) * 2011-12-30 2012-07-04 南京大学 微污染入库(入湖)河流的水质净化及生态湿地修复系统
CN103215920A (zh) * 2013-01-08 2013-07-24 天津大学 扇形多阶梯式生态缓冲型护岸系统
CN103993576A (zh) * 2014-05-22 2014-08-20 常州大学 富营养化河水净化和非点源污染拦截系统
JP2016068068A (ja) * 2014-09-30 2016-05-09 利和 下平 湖沼など閉鎖性水域における水深調整法による水環境の改善方法
CN105110474A (zh) * 2015-08-07 2015-12-02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景观式村落污水收集与处理系统
CN205266347U (zh) * 2015-11-11 2016-06-01 昆明市园林科学研究所 一种综合构建并管理水生植物群落的装置
CN205973985U (zh) * 2016-08-08 2017-02-22 广东太和水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微污染水体生态修复系统
CN108184558A (zh) * 2017-12-27 2018-06-22 上海太和水环境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山区性河流的沉水植物固着种植方法
CN109368796A (zh) * 2018-10-22 2019-02-22 中建水务环保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河道水质治理的生态景观护岸
CN109231472A (zh) * 2018-11-02 2019-01-18 中国矿业大学 城市及周边高潜水位采煤沉陷区景观水体调控及生态净化方法
CN209742048U (zh) * 2019-03-12 2019-12-06 中铁四川生态城投资有限公司 一种阶梯式景观湖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张琳;李飞鹏;张海平;: "基于数值模拟的城市景观水体生态设计研究――以广西苍海湖为例", 中国园林, no. 10 *
金晶;张饮江;董悦;李岩;曹世伟;刘晓培;翟斯凡;: "湖滨带直立式硬质驳岸特征与生态景观构建模式探析",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no. 02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58449A (zh) * 2019-06-25 2019-09-20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城市水环境景观用缓坡挡水结构
CN110258449B (zh) * 2019-06-25 2024-05-24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城市水环境景观用缓坡挡水结构
CN112963973A (zh) * 2021-03-22 2021-06-15 蒙映峰 一种光热电站建设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63560B (zh) 2023-12-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635720U (zh) 一种多功能反滤植生生态混凝土护坡结构
CN101288386B (zh) 淤泥海底海参养殖箱及养殖方法
CN109763560A (zh) 梯田式生态景观湖及其施工方法
CN103960113A (zh) 全自动工厂化池塘多层分级养殖
CN105000748A (zh) 典型农田面源污染物“点-线-面”综合截控系统
CN104542236A (zh) 一种野生海带人工增殖方法
CN104365206A (zh) 一种节水型滨海盐土局部土壤改良与植被种植方法
Folkard Biophysical interactions in fragmented marine canopies: Fundamental processes, consequences, and upscaling
CN208777253U (zh) 沙洲景观湖湖底水景构建结构
CN105800792B (zh) 水体修复方法
CN209742048U (zh) 一种阶梯式景观湖
CN114772666B (zh) 一种湖泊藻类原位调控方法
CN103609386B (zh) 一种泥质海岸带植槽或植穴造林方法
CN111742834A (zh) 一种硬质水底水生植物快速定植方法
KR101920011B1 (ko) 인공 갯벌 체험장
CN204737850U (zh) 一种典型农田面源污染物“点-线-面”综合截控系统
CN209105732U (zh) 一种硬质护岸型河岸生态构建结构
CN104823916B (zh) 一种水下光照调控装置
CN210261352U (zh) 新型庭院式污水处理设备
CN208509809U (zh) 一种半湾海域大型海藻挂养筏架
CN107821289B (zh) 适用于篮子鱼的清除大型藻类的对虾养殖池以及应用方法
JP2022050023A (ja) アマモ場の造成方法及びアマモ場
CN109740791A (zh) 一种化工用地改造为滨江游乐场涉水区域的方法
CN106006977B (zh) 水体修复方法
CN109197238A (zh) 一种硬质护岸型河岸生态构建结构及构建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