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745274B - 一种撕拉型中药美白面膜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撕拉型中药美白面膜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745274B
CN109745274B CN201910060069.6A CN201910060069A CN109745274B CN 109745274 B CN109745274 B CN 109745274B CN 201910060069 A CN201910060069 A CN 201910060069A CN 109745274 B CN109745274 B CN 10974527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ditional chinese
chinese medicine
rhizoma bletillae
weight
te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06006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745274A (zh
Inventor
杨艳芳
熊唯琛
吴和珍
尤朋涛
陆毅
刘博�
孙媛
郝鹏飞
付英杰
李�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bei runkang Medical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Hubei College of Chinese Medicin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bei College of Chinese Medicine filed Critical Hubei College of Chinese Medicine
Priority to CN201910060069.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745274B/zh
Publication of CN1097452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452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7452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4527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smetic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撕拉型中药美白面膜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撕拉型中药美白面膜由下述组分按重量百分比组成:白及醇沉液1‑4%,红花水提液1‑4%,美白增强剂0.05‑0.3%,透明质酸钠0.01‑0.05%,羧甲基纤维素钠0.1‑0.5%,尿囊素0.05‑0.5%,聚乙烯醇10‑30%,甘油5‑20%,丁二醇5‑20%,尼泊金甲酯0.1‑0.6%,余量为去离子水。本发明制备的撕拉型中药美白面膜中白及醇沉液和红花水提液能有效抑制酪氨酸酶活性,减轻黄褐斑及痤疮引起的黑斑;美白增强剂乙二胺四乙酸锌钠、桑色素‑锌配合物能抑制酪氨酸酶活性并阻断黑色素的生成,可提高白及醇沉液和红花水提液对酪氨酸酶抑制活性,具有协同增效的功能;壳聚糖和桑色素能除去面部Pb2+、Hg2+、Ni2+等重金属离子,降低重金属导致皮肤老化和皱纹的危害。

Description

一种撕拉型中药美白面膜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面膜及其制备方法,具体涉及一种撕拉型中药美白面膜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品质的提高,人们对美的追求越来越迫切,使得化妆品的种类越来越繁多,面膜便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成员。目前,面膜的种类繁多,分为贴式面膜,撕拉面膜,凝胶面膜等。其中撕拉面膜为较粘稠状膏体,均匀涂抹在面部15-25分钟后,随着水分的挥发,会在面部形成一层薄膜,通过撕拉的方式可以将该薄膜与面部分离,在此过程中,面部皮肤上的污垢、皮屑等也会黏附在薄膜上一同被清除,起到清洁面部的效果。同时由于撕拉面膜良好的物理性质,使其可以成为良好的药物载体,将不同的药物添加其中,能达到清洁和美容的多重效果。
随着中药现代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中药被发现具有美容的功效而被运用到护肤品中。中药白及为兰科植物白及Bletilla striata(Thunb.)Reichb.f.的干燥块茎。具有收敛止血,消肿生肌的功效,常用于咯血,吐血,外伤出血,疮痈肿毒,皮肤皲裂等症状,因而常被用于具有止血、消除疤痕、美白等作用的护肤品中。中药红花为菊科植物红花Carthamustinctorius L.的干燥花。具有活血通经功效,因而可以加速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抑制黑色素的形成或使色素分解而排出体外,从而美容祛斑。如中国专利CN107823083A公开了一种祛除黄褐斑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所述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白术10-30份、白芍10-30份、白芷10-30份、白及20-40份、白蔹5-20份、白茯苓6-20份、珍珠粉6-12份、玫瑰花3-10份、红花2-9份、柿子树叶3-10份、刺蒺藜9-25份、蜂蜜5-10份。白术等中药分别微波加热10-20min,自然冷却后再分别粉碎并过200目筛,按照料液比1:5加入水中,先在60-80℃下加热30min,然后在100℃下搅拌50min,过滤,滤渣再与蜂蜜搅拌混合,得到膏状物。中国专利CN107823083A主要不足之处在于以中药经热水提取后的药渣为美白的有效组分,其中药包括白及和红花,该制备方法会导致水溶性有效成分的损失,制备方法的不合理导致中药组合物的配伍失去意义。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撕拉型中药美白面膜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撕拉型中药美白面膜,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白及醇沉液1-4%,红花水提液1-4%,美白增强剂0.05-0.3%,透明质酸钠0.01-0.05%,羧甲基纤维素钠0.1-0.5%,尿囊素0.05-0.5%,聚乙烯醇10-30%,甘油5-20%,丁二醇5-20%,尼泊金甲酯0.1-0.6%,余量为去离子水;白及醇沉液每毫升含生药量0.1g,白及醇沉液的制备方法为:白及粉末加入10-50倍量的去离子水,回流提取1-3h,滤液浓缩后加入乙醇,使乙醇含量为10-25%(V/V),离心取上清液,上清液浓缩后加入乙醇,使乙醇含量为70-80%(V/V),静置,取上清液减压浓缩至每毫升含生药量0.1g;红花水提液每毫升含生药量0.1g,红花水提液的制备方法为:红花粉末加入20-50倍量的去离子水,30-50℃热水浸提1-3h,离心,取上清液减压浓缩至每毫升含生药量0.1g;美白增强剂为乙二胺四乙酸锌钠、桑色素-锌配合物中的一种或二种。
酪氨酸酶又称为多酚氧化酶,是生物体内黑色素生物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限速酶。在黑色素形成的过程中,酪氨酸酶可催化L-酪氨酸生成L-多巴,L-多巴逐步氧化成多巴醌,进而形成色素颗粒,其过高的活性会引发色素沉积、黄褐斑、雀斑、老年斑等症状。因而酪氨酸酶抑制活性常被用于评价美白化妆品的祛斑美白功效,如曲酸、熊果苷、维生素C及其衍生物等酪氨酸酶抑制剂已作为美白剂在化妆品、护肤品中得到广泛应用。
白及为兰科植物白及Bletilla striata(Thunb.)Reichb.f.的干燥块茎。夏、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置沸水中煮或蒸至无白心,晒至半干,除去外皮,晒干。其主要功能是收敛止血,消肿生肌。用于咯血,吐血,外伤出血,疮疡肿毒,皮肤皲裂。红花为菊科植物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 L.的干燥花。具有活血通经的功效,因而可以加速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抑制黑色素的形成或使色素分解而排出体外,从而美容祛斑。
本发明研究表明,白及醇沉液和红花水提液均具有显著的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能有效减轻黄褐斑及痤疮引起的黑斑,具有祛斑美白、保湿的作用。本发明研究同时表明,当白及醇沉液和红花水提液以一定比例混合后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比单独使用白及醇沉液或红花水提液高,说明两者复配具有协同作用,能增强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
本发明面膜中含有尿囊素,尿囊素能增强皮肤角质生成细胞的能力,能有效改善撕拉面膜对皮肤的损伤,解决撕拉面膜的不利因素;同时尿囊素也直接作用于角质层的蛋白,加强其结合水的能力,具有保湿作用。
优选的,乙二胺四乙酸锌钠的重量百分比为0.03-0.05%,桑色素-锌配合物的重量百分比为0.1-0.3%。本发明研究表明美白增强剂乙二胺四乙酸锌钠、桑色素-锌配合物能提高白及醇沉液、红花水提液对酪氨酸酶抑制活性,有利于本申请制备的撕拉型中药美白面膜的美白功效。尤其是当乙二胺四乙酸锌钠和桑色素-锌配合物联合使用时,白及醇沉液、红花水提液对酪氨酸酶抑制活性大幅提高,具有协同增效的功能。乙二胺四乙酸锌钠和桑色素-锌配合物中的锌离子能够通过不与底物结合的方式抑制酪氨酸酶活性,从而干扰黑色素的生物合成。桑色素-锌配合物含有酚羟基,能有效消除氧自由基,使自由基失去攻击体内细胞的能力,改善皮肤状态,保持肌肤细致美白。
优选的,撕拉型中药美白面膜还包括络合剂,络合剂为桑色素或壳聚糖中的一种或二种,桑色素的重量百分比为0.03-0.06%,壳聚糖的重量百分比为1-4%。目前市场上部分化妆品中含有重金属成分,如铅、汞等有害化合物,长期使用会对皮肤产生损伤,导致皮肤老化和皱纹的产生。壳聚糖和桑色素通过分子中的氨基、羟基能配合面部的Pb2+、Hg2+、Ni2 +等重金属离子,除去面部的重金属离子,降低重金属的危害。此外壳聚糖具有很好的成膜性,可与聚乙烯醇形成复合膜,所形成的膜具有强度大韧性高,成膜后透气不紧绷,剥离时无撕拉疼痛感、无残留,有效降低面膜造成皮肤微创损伤的风险,可实现完美剥离。乙醇的加入也可缩短中药美白面膜成膜时间。
优选的,透明质酸钠为低分子透明质酸钠,低分子透明质酸钠的分子量为35-45万。透明质酸钠本身是人体皮肤的构成之一,存在于结缔组织中,由于透明质酸钠含有大量的羧基和羟基,在水溶液中形成分子内和分子间的氢键,具有良好的保湿作用。本发明使用低分子量透明质酸钠能够快速渗透入真皮层,水合软化皮肤角质层,使得白及醇沉液、红花水提液中的美白活性成分能够透过表皮达到真皮层而更好发挥功效。
优选的,撕拉型中药美白面膜还含有乙醇,乙醇的重量百分比为0.1-0.5%。乙醇可以缩短面膜的成膜时间。
优选的,撕拉型中药美白面膜组分为白及醇沉液1%,红花水提液4%,乙二胺四乙酸锌钠0.03%,桑色素-锌配合物0.2%,透明质酸钠0.03%,羧甲基纤维素钠0.1%,尿囊素0.2%,聚乙烯醇15%,甘油10%,丁二醇5%,尼泊金甲酯0.5%,桑色素0.03%,壳聚糖3%,乙醇0.5%,余量为去离子水。
本发明提供了撕拉型中药美白面膜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1)取尿囊素、透明质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聚乙烯醇,加入适量去离子水,于70-90℃加热使其充分溶解,得膏体A;
(2)取甘油、丁二醇、尼泊金甲酯、白及醇沉液、红花水提液、美白增强剂,加入适量去离子水,于40-50℃搅拌均匀,得液体B;
(3)将膏体A与液体B置于真空搅拌机内,加入去离子水补足余量,真空搅拌均匀,包装即得。步骤(1)中适量去离子水为去离子水总量的60-70%,步骤(2)中适量去离子水为去离子水总量10-20%。
优选的,撕拉型中药美白面膜的制备方法步骤(1)中还加入络合剂。
优选的,撕拉型中药美白面膜的制备方法步骤(2)中还加入乙醇。
本发明提供了撕拉型中药美白面膜的用途,撕拉型中药美白面膜用于减轻黄褐斑及痤疮引起的黑斑。
本发明与现有美白面膜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中使用的白及醇沉液、红花水提液能有效抑制酪氨酸酶活性,有效减轻黄褐斑及痤疮引起的黑斑。白及醇沉液及红花水提液作为美白活性成分功效确切,且两者复配使用具有协同作用,增强美白能力;同时所用的白及醇沉液、红花水提液是从天然植物中提取而得,来源丰富,且属于可再生资源,绿色环保。
2.本发明中使用的乙二胺四乙酸锌钠、桑色素-锌配合物能抑制酪氨酸酶活性而阻断黑色素的生成,可提高白及醇沉液、红花水提液对酪氨酸酶抑制活性,提高面膜的美白效果,具有协同增效的功能。
3、羧甲基纤维素钠可以提高面膜的粘度,保持面膜具有适宜的流动性;羧甲基纤维素钠可使面膜成膜后湿润具有弹性,降低剥离时对皮肤的伤害。
4、本发明中使用的壳聚糖和桑色素能除去面部Pb2+、Hg2+、Ni2+等重金属离子,降低重金属导致皮肤老化和皱纹的危害。
5、本发明中使用的壳聚糖具有很好的成膜性,可与聚乙烯醇形成复合膜,所形成的膜具有强度大韧性高,成膜后透气不紧绷,剥离时无撕拉疼痛感、无残留,有效降低面膜造成皮肤微创损伤的风险,可实现完美剥离。
6、本发明中使用的低分子透明质酸钠能深入真皮层,水合软化皮肤角质层,能有效改善使用完撕拉型面膜后的皮肤干燥不适感;同时具有促进新陈代谢,改善皮肤营养吸收的作用,促进白及醇沉液、红花水提液的吸收。
7、本发明使用撕拉型面膜,通过撕拉的方式可以将该薄膜与面部分离,在此过程中,面部皮肤上的污垢、皮屑等也会黏附在薄膜上一同被清除,在美白的同时能起到清洁面部的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发明撕拉型中药美白面膜,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此。下列各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百分比除非另有说明,均是以重量百分比计算。
实施例1
白及醇沉液1%,红花水提液4%,乙二胺四乙酸锌钠0.03%,桑色素-锌配合物0.2%,透明质酸钠0.03%,羧甲基纤维素钠0.1%,尿囊素0.2%,聚乙烯醇15%,甘油10%,丁二醇5%,尼泊金甲酯0.5%,桑色素0.03%,壳聚糖3%,乙醇0.5%,余量为去离子水。
制备方法:
(1)将0.2重量份尿囊素、0.03重量份桑色素、3重量份壳聚糖、0.03重量份透明质酸钠、0.1重量份羧甲基纤维素钠、15重量份聚乙烯醇加入适量去离子水中,于90℃水浴加热使其充分溶解,得膏体A;
(2)将10重量份甘油、5重量份丁二醇、0.5重量份尼泊金甲酯、0.5重量份乙醇、1重量份白及醇沉液、4重量份红花水提液、0.03重量份的乙二胺四乙酸锌钠、0.2重量份桑色素-锌配合物加入适量去离子水中,于45℃搅拌均匀,得液体B;
(3)将膏体A与液体B置于真空搅拌机内,加入去离子水补足余量,真空搅拌均匀,包装即得。
实施例2
白及醇沉液2%,红花水提液3%,乙二胺四乙酸锌钠0.03%,桑色素-锌配合物0.1%,透明质酸钠0.05%,羧甲基纤维素钠0.3%,尿囊素0.1%,聚乙烯醇20%,甘油10%,丁二醇15%,尼泊金甲酯0.1%,桑色素0.05%,壳聚糖2%,余量为去离子水。
制备方法:
(1)将0.1重量份尿囊素、0.05重量份透明质酸钠、0.3重量份羧甲基纤维素钠、20重量份聚乙烯醇、0.05重量份桑色素、2重量份壳聚糖加入适量去离子水中,于90℃水浴加热使其充分溶解,得膏体A;
(2)将10重量份甘油、15重量份丁二醇、0.1重量份尼泊金甲酯、2重量份白及醇沉液、3重量份红花水提液、0.03重量份乙二胺四乙酸锌钠、0.1重量份桑色素-锌配合物加入适量去离子水中,于45℃搅拌均匀,得液体B;
(3)将膏体A与液体B置于真空搅拌机内,加入去离子水补足余量,真空搅拌均匀,包装即得。
实施例3
白及醇沉液1%,红花水提液4%,桑色素-锌配合物0.15%,透明质酸钠0.03%,羧甲基纤维素钠0.1%,尿囊素0.3%,聚乙烯醇25%,甘油15%,丁二醇10%,尼泊金甲酯0.3%,桑色素0.06%,余量为去离子水。
制备方法:
(1)将0.3重量份尿囊素、0.03重量份透明质酸钠、0.1重量份羧甲基纤维素钠、25重量份聚乙烯醇、0.06重量份桑色素加入适量去离子水中,于90℃水浴加热使其充分溶解,得膏体A;
(2)将15重量份甘油、10重量份丁二醇、0.3重量份尼泊金甲酯、1重量份白及醇沉液、4重量份红花水提液、0.15重量份桑色素-锌配合物加入适量去离子水中,于45℃搅拌均匀,得液体B;
(3)将膏体A与液体B置于真空搅拌机内,加入去离子水补足余量,真空搅拌均匀,包装即得。
实施例4
白及醇沉液4%,红花水提液1%,桑色素-锌配合物0.3%,透明质酸钠0.01%,羧甲基纤维素钠0.3%,尿囊素0.05%,聚乙烯醇30%,甘油5%,丁二醇20%,尼泊金甲酯0.6%,壳聚糖4%,乙醇0.1%,余量为去离子水。
制备方法:
(1)将0.05重量份尿囊素、0.01重量份透明质酸钠、0.3重量份羧甲基纤维素钠、30重量份聚乙烯醇、4重量份壳聚糖加入适量去离子水中,于90℃水浴加热使其充分溶解,得膏体A;
(2)将5重量份甘油、20重量份丁二醇、0.6重量份尼泊金甲酯、0.1重量份乙醇、4重量份白及醇沉液、1重量份红花水提液、0.3重量份桑色素-锌配合物加入适量去离子水中,于45℃搅拌均匀,得液体B;
(3)将膏体A与液体B置于真空搅拌机内,加入去离子水补足余量,真空搅拌均匀,包装即得。
实施例5
白及醇沉液3%,红花水提液2%,乙二胺四乙酸锌钠0.05,透明质酸钠0.04%,羧甲基纤维素钠0.5%,尿囊素0.5%,聚乙烯醇10%,甘油20%,丁二醇5%,尼泊金甲酯0.4%,桑色素0.04%,壳聚糖1%,余量为去离子水。
制备方法:
(1)将0.5重量份尿囊素、0.04重量份透明质酸钠、0.5重量份羧甲基纤维素钠、10重量份聚乙烯醇、0.04重量份桑色素、1重量份壳聚糖加入适量去离子水中,于90℃水浴加热使其充分溶解,得膏体A;
(2)将20重量份甘油、5重量份丁二醇、0.4重量份尼泊金甲酯、3重量份白及醇沉液、2重量份红花水提液加入适量去离子水中,于45℃搅拌均匀,得液体B;
(3)将膏体A与液体B置于真空搅拌机内,加入去离子水补足余量,真空搅拌均匀,包装即得。
实施例6
白及醇沉液2%,红花水提液3%,乙二胺四乙酸锌钠0.04%,桑色素-锌配合物0.2%,透明质酸钠0.03%,羧甲基纤维素钠0.1%,尿囊素0.2%,聚乙烯醇15%,甘油10%,丁二醇5%,尼泊金甲酯0.5%,乙醇0.4%,余量为去离子水。
制备方法:
(1)将0.2重量份尿囊素、0.03重量份透明质酸钠、0.1重量份羧甲基纤维素钠、15重量份聚乙烯醇加入适量去离子水中,于90℃水浴加热使其充分溶解,得膏体A;
(2)将10重量份甘油、5重量份丁二醇、0.5重量份尼泊金甲酯、0.4重量份乙醇、2重量份白及醇沉液、3重量份红花水提液、0.04重量份乙二胺四乙酸锌钠,0.2重量份桑色素-锌配合物加入适量去离子水中,于45℃搅拌均匀,得液体B;
(3)将膏体A与液体B置于真空搅拌机内,加入去离子水补足余量,真空搅拌均匀,包装即得。
实验例
实验例1白及醇沉液、红花水提液酪氨酸酶抑制活性研究
PBS缓冲液的配置:分别称取磷酸二氢钠、磷酸氢二钠于100mL容量瓶中,加水溶解,定容至100mL,将磷酸氢二钠和磷酸二氢钠分别配成0.2mol/L的溶液,以51:49的比例混合均匀,用pH计测定并调整pH至6.8。
L-多巴溶液的配置:精密称取L-多巴0.0246g,加入50mL PBS缓冲液溶解,即得2.5mM的L-多巴溶液。
酪氨酸酶溶液的配置:精密称取酪氨酸酶,用PBS缓冲液配成200U/mL的酶液,-20℃冷冻保存,用前4℃解冻。
样品溶液的配置:将白及醇沉液和红花水提液按照0:5、1:4、2:3、3:2、4:1、5:0比例混合,配制成不同比例的白及红花复合液。白及醇沉液和红花水提液的浓度均为100mg/mL(按生药量计算)。
测定方法:按表1中各反应组,精密移取测试样分别加入96孔板中,混合均匀,恒温箱(25℃)反应10min,迅速加入100μL L-多巴溶液,混合均匀,再恒温(25℃)反应10min,立即于酶标仪测定在475nm处吸光度值,得到各反应组的吸光度AC1、AC2、AT1、AT2。平行试验3次。按以下公式计算样品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
酪氨酸酶活性抑制率=[1-(AT1-AT2)/(AC1-AC2)]×100%
C1:未加样品加酪氨酸酶。
C2:未加样品且未加酪氨酸酶。
T1:加样品且加酪氨酸酶。
T2:加样品而未加酪氨酸酶
表1反应液组成(n=3)
Figure BDA0001953853740000081
注:“-”为不加溶液。
结果见表2。
表2白及醇沉液、红花水提液酪氨酸酶活性抑制率
Figure BDA0001953853740000082
实验结果表明,白及醇沉液、红花水提液均具有明显的酪氨酸酶活性抑制效果。并且白及醇沉液和红花水提液的复合液抑制活性比单独使用白及醇沉液或红花水提液时要高,当白及醇沉液和红花水提液的质量比为1:4时,具有最大的酪氨酸酶抑制率。说明本发明能有效减轻黄褐斑及痤疮引起的黑斑,具有祛斑美白、保湿的作用。
实验例2白及多糖、白及水提液酪氨酸酶抑制活性研究
采用与实验例1相同的方法,对不同浓度白及多糖、白及水提液对酪氨酸酶抑制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见表3、4。
表3白及多糖酪氨酸酶活性抑制率
Figure BDA0001953853740000083
表4白及水提液酪氨酸酶活性抑制率
Figure BDA0001953853740000091
实验结果表明,与白及醇沉液相比,白及水提液酪氨酸酶活性抑制率较低,且各浓度的白及多糖对酪氨酸酶均无明显抑制作用,说明白及多糖、白及水提液并非白及美白的有效成分。
实验例3
按本发明实施例中白及醇沉液、红花水提液以及美白增强剂的比例配制复合液,按照实施例1配制的复合液标记为复合液1,按照实施例3配制的复合液标记为复合液3。按本发明实施例1中白及醇沉液和红花水提液的比例配制复合液标记为对照复合液。复合液1、复合液3与对照复合液采用与实验例1相同的方法测定对酪氨酸酶的抑制活性,白及醇沉液和红花水提液浓度均为100mg/mL(按生药量计算),结果见表5。
表5各样品酪氨酸酶活性抑制率
Figure BDA0001953853740000092
通过对比复合液1、复合液3和对照复合液的实验结果,表明在白及醇沉液和红花水提液浓度及比例相同的情况下,乙二胺四乙酸锌钠、桑色素-锌配合物能提高白及醇沉液、红花水提液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可以增强本发明中药美白面膜的美白效果。
实验例4面膜成膜时间与剥离性能
将本发明实施例1-6所制备的样品进行成膜时间和剥离性能考察,结果见表6。
表6各实施例样品成膜时间和剥离性能结果
Figure BDA0001953853740000093
Figure BDA0001953853740000101

Claims (8)

1.一种撕拉型中药美白面膜,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白及醇沉液1-4%,红花水提液1-4%,美白增强剂0.05-0.3%,透明质酸钠0.01-0.05%,羧甲基纤维素钠0.1-0.5%,尿囊素0.05-0.5%,聚乙烯醇10-30%,甘油5-20%,丁二醇5-20%,尼泊金甲酯0.1-0.6%,余量为去离子水;
所述白及醇沉液每毫升含生药量0.1g,所述白及醇沉液的制备方法为:白及粉末加入10-50倍量的去离子水,回流提取1-3h,滤液浓缩后加入乙醇,使乙醇含量为10-25%(V/V),离心取上清液,上清液浓缩后加入乙醇,使乙醇含量为70-80%(V/V),静置,取上清液减压浓缩至每毫升含生药量0.1g;
所述红花水提液每毫升含生药量0.1g,所述红花水提液的制备方法为:红花粉末加入20-50倍量的去离子水,30-50℃热水浸提1-3h,离心,取上清液减压浓缩至每毫升含生药量0.1g;
所述美白增强剂为乙二胺四乙酸锌钠、桑色素-锌配合物中的一种或二种;
所述透明质酸钠为低分子透明质酸钠,所述低分子透明质酸钠的分子量为35-45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撕拉型中药美白面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乙二胺四乙酸锌钠的重量百分比为0.03-0.05%,所述桑色素-锌配合物的重量百分比为0.1-0.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撕拉型中药美白面膜,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络合剂,所述络合剂为桑色素或壳聚糖中的一种或二种,所述桑色素的重量百分比为0.03-0.06%,所述壳聚糖的重量百分比为1-4%。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撕拉型中药美白面膜,其特征在于,还含有乙醇,所述乙醇的重量百分比为0.1-0.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撕拉型中药美白面膜,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白及醇沉液1%,红花水提液4%,乙二胺四乙酸锌钠0.03%,桑色素-锌配合物0.2%,透明质酸钠0.03%,羧甲基纤维素钠0.1%,尿囊素0.2%,聚乙烯醇15%,甘油10%,丁二醇5%,尼泊金甲酯0.5%,桑色素0.03%,壳聚糖3%,乙醇0.5%,余量为去离子水。
6.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撕拉型中药美白面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取尿囊素、透明质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聚乙烯醇,加入适量去离子水,于70-90℃加热使其充分溶解,得膏体A;
(2)取甘油、丁二醇、尼泊金甲酯、白及醇沉液、红花水提液、美白增强剂,加入适量去离子水,于40-50℃搅拌均匀,得液体B;
(3)将膏体A与液体B置于真空搅拌机内,加入去离子水补足余量,真空搅拌均匀,包装即得。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撕拉型中药美白面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还加入络合剂。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撕拉型中药美白面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还加入乙醇。
CN201910060069.6A 2019-01-22 2019-01-22 一种撕拉型中药美白面膜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0974527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60069.6A CN109745274B (zh) 2019-01-22 2019-01-22 一种撕拉型中药美白面膜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60069.6A CN109745274B (zh) 2019-01-22 2019-01-22 一种撕拉型中药美白面膜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45274A CN109745274A (zh) 2019-05-14
CN109745274B true CN109745274B (zh) 2020-08-07

Family

ID=664060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060069.6A Active CN109745274B (zh) 2019-01-22 2019-01-22 一种撕拉型中药美白面膜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74527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04068A (zh) * 2021-05-12 2021-08-27 上海极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琥珀酰聚糖撕拉面膜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国内黄酮金属配合物的研究进展;赵兵等;《化学试剂》;20061231;第28卷(第3期);141-143 *
白芨水提物对黑素瘤与角质形成细胞共培养模型黑素合成的影响;韩莹等;《贵阳医学院学报》;20140228;第39卷(第1期);77-79 *
红花中酪氨酸酶抑制成分的快速筛选和分析;李红艳等;《现代药物与临床》;20130330;第28卷(第2期);170-174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45274A (zh) 2019-05-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1994006402A2 (fr) Composition cosmetique ou dermatologique contenant au moins une saponine de type ginsenoside, et ses applications, notamment pour le soin des cheveux
CN110507582A (zh) 一种含复合植物提取物的抗衰修复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9528615B (zh) 一种凝胶型白及美白面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9998937A (zh) 含有甘油葡糖苷(αGG)的系列化妆品及其制备方法
CN108524406A (zh) 一种金花葵面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2168767A (zh) 一种眼膜精华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099393B (zh) 一种具有紧致与抗衰功效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9846720B (zh) 一种撕拉型白及美白面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7737061A (zh) 一种化妆品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9745274B (zh) 一种撕拉型中药美白面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9846762B (zh) 一种具有美白功效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CN108324667A (zh) 含有淡黑巨海藻提取物的组合物及抗衰老美白护肤品
CN111437243A (zh) 一种祛皱抗衰老的组合物、抗衰老化妆品的配方及其制备方法
CN109568234B (zh) 一种凝胶型红花美白面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8079276A (zh) 一种祛疤外敷药剂的制备方法
CN111297780A (zh) 一种备长炭净透水润面膜
WO2020062388A1 (zh) 一种新会柑花萃取液制作面膜的配方及工艺
FR2735982A1 (fr) Composition cosmetique ou pharmaceutique contenant un extrait de plantes du genre filicium
CN114009794A (zh) 具有延缓皮肤衰老功能的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10302064B (zh) 一种美白保湿精华液及采用其制备的美白保湿面膜
CN113143788A (zh) 一种具有保湿修复舒缓的多效组合物及面霜
CN112294687A (zh) 一种红茶菌发酵面膜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10013458A (zh) 一种白芨面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4376960B (zh) 一种珍珠膏及其制备方法
KR102168418B1 (ko) 황칠나무, 황기 및, 두릅나무 복합 추출물을 포함하는 여성 청결제 조성물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203

Address after: 437400 No.8, Minzhu North Road, junshui Town, Tongcheng County, Xianning City, Hube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ubei runkang Medic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430065 Hubei Province, Wuhan city Hongshan District HUANGJIAHU Road No. 1

Patentee before: HUBE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