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737815A - 一种包缠式柔性防刺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包缠式柔性防刺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737815A
CN109737815A CN201910109674.8A CN201910109674A CN109737815A CN 109737815 A CN109737815 A CN 109737815A CN 201910109674 A CN201910109674 A CN 201910109674A CN 109737815 A CN109737815 A CN 1097378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oth
flexible
protection module
flexibility
longitudinal dir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10967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737815B (zh
Inventor
权震震
夏民民
王学利
刘丽芳
俞建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hua University
National Dong Hwa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Do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hua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Do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910109674.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737815B/zh
Publication of CN1097378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378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7378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3781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包缠式柔性防刺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的包缠式柔性防刺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柔性基布、柔性布条和防护模块,所述的防护模块包缠在柔性布条中,柔性布条的两端固定连接柔性基布。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包缠式柔性防刺材料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包缠式柔性防刺材料可以在各类防刺服或防护用品中得到应用,在防刺性能得到保证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提高了防刺材料的柔软、透气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包缠式柔性防刺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个体防护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是将防护小模块以包缠的方式间隔 固定设置于柔性布条两侧的包缠式柔性防刺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个体防护材料分为硬质、半硬质和软质三类,其中硬质太刚硬,重量大,软 质在透气性方面存在很大缺陷,并且穿着臃肿,半硬质拥有很好的防刺性能,透 气性也十分的优良,但由于防护模块之间留有一定的空隙,从而留下的很大的安 全隐患。
个体防护材料分为硬质、半硬质和软质三类,其中硬质太刚硬,重量大,软 质在透气性方面存在很大缺陷,并且穿着臃肿,半硬质拥有很好的防刺性能,透 气性也十分的优良,但由于防护模块之间留有一定的空隙,从而留下的很大的安 全隐患。
中国专利CN 201610146905公开了一种无间隙排列防刺服,柔性面料和固 定设置于柔性面料两侧的数个防护小模块,所述数个防护小模块按一定方式无间 隙排列设置,这极大地降低了防刺服的柔软性。中国专利CN 201410451972公 开了一种双面成型网格防刺材料,将多层网格材料铺层使之遮盖间隙,但这忽略 了防刺材料的柔顺性。中国专利CN201710427713公开了一种基于摩擦自锁原 理的防刺服,其忽略了边缘较薄,容易穿透,并且依靠两块模块间的夹合,很难 阻碍刀尖的穿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阶段个体防护材料存在的缺陷问题,提出了一种 包缠式柔性防刺服,通过防护模块与柔性布条之间的包缠,并粘合至柔性基布上, 从而达到防刺又柔顺的目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包缠式柔性防刺材料,其特征在于, 包括柔性基布、柔性布条和防护模块,所述的防护模块包缠在柔性布条中,柔性 布条的两端固定连接柔性基布。
优选地,所述的防护模块呈矩阵式排列。
优选地,所述的柔性布条包括第一纵向柔性布条、第二纵向柔性布条、第一 横向柔性布条和第二横向柔性布条,其中,第一纵向柔性布条和第二纵向柔性布 条相互平行,相邻两个第一纵向柔性布条之间设置一个第二纵向柔性布条,相邻 两个第二纵向柔性布条之间设置一个第一纵向柔性布条,第一横向柔性布条和第 二横向柔性布条平行设置,相邻两个第一横向柔性布条之间设置一个第二横向柔 性布条,相邻两个第二横向柔性布条之间设置一个第一横向柔性布条,第一纵向 柔性布条设于第一横向柔性布条上侧,第二横向柔性布条下侧,第二纵向柔性布 条设于第一横向柔性布条下侧,第二横向柔性布条上侧,第一纵向柔性布条与第 一横向柔性布条之间、第一纵向柔性布条与第二横向柔性布条之间,第二纵向柔 性布条与第一横向柔性布条之间、第二纵向柔性布条与第二横向柔性布条之间均 设有防护模块。
优选地,所述的防护模块交替固定于柔性布条的两侧。
优选地,所述防护模块规律间隙排列,间隔固定设置于柔性布条的两侧;所 述柔性布条包括纵向柔性布条与横向柔性布条,彼此上下沉浮,形成类似平纹结 构的形状,将防护模块包缠在其中,包缠好的柔性布条粘合至柔性基布上,且柔 性布条的两端通过高强高模量缝纫线与柔性基布紧密连接。
优选地,所述防护模块为长方体,防护模块之间的间隙不小于柔性布条的厚 度。
优选地,所述柔性布条的宽度大于防护模块的宽度。
优选地,所述横向柔性布条和纵向柔性布条共同将防护小模块包缠。
优选地,所述柔性布条与柔性基布紧密粘合在一起。
优选地,所述柔性布条的两端通过高强高模量缝纫线与柔性基布紧密连接。
优选地,所述防护模块之间的间隙为0.28mm~2mm,更优选为1mm。
优选地,所述防护模块由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制成。
更优选地,所述热塑性增强复合材料是由高强高模量纤维与热塑性高分子材 料复合而成,其中高强高模量纤维为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芳纶、PBO、陶瓷纤维、 碳纤维、蜘蛛丝、玻璃纤维中的一种或几种,热塑性高分子材料为酚醛树脂、环 氧树脂、聚氨酯、聚乙烯树脂、聚苯乙烯树脂、聚丙烯树脂、聚氯乙烯树脂中的 一种或几种。
进一步地,所述增强复合材料中的热塑性高分子材料与高强高模量纤维之间 的配比范围是8:1~1:1。
优选地,所述高强高模量缝纫线为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芳纶、PBO、陶瓷纤 维、碳纤维、蜘蛛丝、玻璃纤维中的一种或几种。
优选地,所述柔性布条、柔性基布为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芳纶、PBO、陶瓷 纤维、碳纤维、蜘蛛丝、玻璃纤维中的至少一种纤维编织而成。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的包缠式柔性防刺材料制备方法,其中包括以下步骤:
S1:制备防护模块;
S2:将防护模块包缠在柔性布条中,将防护模块与柔性布条粘合固定;
S3:将S2步骤中的包缠防护模块的柔性布条粘合至柔性基布上,柔性布条 两端用高强高模量缝纫线连接;
S4:将柔性布条、柔性基布和防护模块烘干,得到包缠式柔性防刺材料。
优选地,所述S1步骤中防护模块通过注塑技术制备而成,所述注塑技术为 将熔融的高分子复合材料利用压力注进模具中,然后经过冷却得到防护模块。
优选的,所述S1步骤中防护模块也可通3D打印技术制备而成,通过设置 好需要的参数,在3D打印机上制备出需要的防护模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由于横向柔性布条与纵向柔性布条将防护模块包缠在其中,使得每一 个防护模块在刀尖刺入时,共同受力,大大提高了防刺性能。
(2)防护模块顶面粘结的柔性布条也具备防滑的功效,阻碍刀尖滑向间隙 处。
(3)相邻防护模块上下层通过柔性布条连接固定,当刀尖刺向间隙处,也 有助于防护模块的倾斜闭合。
(4)防护模块之间留有的间隙能够大大的提高防刺材料的柔顺性和透气 性。
(5)本发明包缠式柔性防刺材料可以在各类防刺服或防护用品中得到应 用,在防刺性能得到保证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提高了防刺材料的柔软、透气性 能。
附图说明
图1为防护模块1的三维立体图。
图2为纵向柔性布条与横向柔性布条彼此上下沉浮的主视图。
图3为图2的三维立体图。
图4为纵向柔性布条与横向柔性布条包缠防护模块的主视图。
图5为图4的三维立体图。
图6为本发明采用柔性布条包缠防护模块,并用高强高模量缝纫线紧密连接于柔性基布的包缠式柔性防刺材料的三维立体图。
附图标记:图中1为防护模块,2为柔性布条,21为第一纵向柔性布条,22为 第一横向柔性布条,23为第二纵向柔性布条,24为第二横向柔性布条,3为柔 性基布,4为高性能缝纫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 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讲授的内容之 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 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包缠式柔性防刺材料,包括柔性基布3、 柔性布条2和防护模块1,所述的防护模块1包缠在柔性布条2中,所述柔性布 条包括纵向柔性布条与横向柔性布条,所述的包缠方式为:所述的纵向柔性布条 与横向柔性布条彼此上下沉浮,形成类似平纹结构的形状,纵向柔性布条与横向 柔性布条共同将防护模块1包缠在其中,包缠好的柔性布条2粘合至柔性基布3 上,柔性布条2的两端通过高强高模量缝纫线4与柔性基布3紧密固定连接。所 述的防护模块1呈矩阵式规律间隙排列,间隔固定设置于柔性布条2的两侧。
所述的类似平纹结构的形状具体为:所述的柔性布条2包括第一纵向柔性布 条21、第二纵向柔性布条23、第一横向柔性布条22和第二横向柔性布条24, 其中,第一纵向柔性布条21和第二纵向柔性布条23相互平行,相邻两个第一纵 向柔性布条21之间设置一个第二纵向柔性布条23,相邻两个第二纵向柔性布条 23之间设置一个第一纵向柔性布条21,第一横向柔性布条22和第二横向柔性布 条24平行设置,相邻两个第一横向柔性布条22之间设置一个第二横向柔性布条 24,相邻两个第二横向柔性布条24之间设置一个第一横向柔性布条22,第一纵 向柔性布条21设于第一横向柔性布条22上侧,第二横向柔性布条24下侧,第 二纵向柔性布条23设于第一横向柔性布条22下侧,第二横向柔性布条24上侧, 防护模块1设于第一纵向柔性布条21与第一横向柔性布条22之间、第一纵向柔 性布条21与第二横向柔性布条24之间,第二纵向柔性布条23与第一横向柔性 布条22之间、第二纵向柔性布条23与第二横向柔性布条24之间。
其中,防护模块1采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短纤维与热塑性聚氨酯复合而成, 其中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短纤维(东莞市盛芯特殊绳带有限公司)与热塑性聚氨酯 (东莞市卡达尔塑胶原料有限公司)的质量分数比为1:3,将防护模块1制成边 长为25mm,高2mm的长方体,所述防护模块1规律间隙排列,间隙为0.5mm, 通过铁锚牌聚氨酯胶粘剂(上海新光化工有限公司)分别间隔黏合至柔性布条2 的上下两侧。使用的柔性布条2、柔性基布3为芳纶平纹布,面密度为130g/m2, 厚度为0.28mm。柔性布条2的宽度大于防护模块1的宽度。
所述包缠式柔性防刺材料的具体制备步骤如下:
S1:将热塑性聚氨酯190℃熔融,再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短纤维分散在熔融 的热塑性聚氨酯中,得到熔融的高分子复合材料,将熔融的高分子复合材料利用 压力注进模具中,然后经过冷却得到防护模块;其中,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短纤维 与热塑性聚氨酯的质量分数比为1:3,将防护模块1制成边长为25mm,高2mm 的长方体;
S2:将第一纵向柔性布条21、第二纵向柔性布条23、第一横向柔性布条22 和第二横向柔性布条24按照上述方式设置成形成类似平纹结构,将防护模块包 缠在第一纵向柔性布条21与第一横向柔性布条22之间、第一纵向柔性布条21 与第二横向柔性布条24之间,第二纵向柔性布条23与第一横向柔性布条22之 间、第二纵向柔性布条23与第二横向柔性布条24之间,并通过铁锚牌聚氨酯胶 粘剂(上海新光化工有限公司)将防护模块与柔性布条粘合固定,防护模块1 呈矩阵式规律间隙排列,防护模块1之间的间隙为0.5mm;
S3:将S2步骤中的包缠防护模块的柔性布条铁锚牌聚氨酯胶粘剂(上海新 光化工有限公司)粘合至柔性基布上,柔性布条两端用高强高模量芳纶缝纫线(广 西万维新材料有限公司)连接;
S4:将柔性布条、柔性基布和防护模块60℃烘2h,得到包缠式柔性防刺材 料。
使用包缠式防刺材料制成防护面积为0.3m2的防刺服,防护服重量为 1.23Kg,厚度为2.84mm。该防刺服可以有效抵挡来自刀具的刺割伤害,能满足 GA68-2008标准的安全测试。
实施例2
如图1-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包缠式柔性防刺材料,包括柔性基布3、 柔性布条2和防护模块1,所述的防护模块1包缠在柔性布条2中,所述柔性布 条包括纵向柔性布条与横向柔性布条,所述的包缠方式为:所述的纵向柔性布条 与横向柔性布条彼此上下沉浮,形成类似平纹结构的形状,纵向柔性布条与横向 柔性布条共同将防护模块1包缠在其中,包缠好的柔性布条2粘合至柔性基布3 上,柔性布条2的两端通过高强高模量缝纫线4与柔性基布3紧密固定连接。所 述的防护模块1呈矩阵式规律间隙排列,间隔固定设置于柔性布条2的两侧。
所述的类似平纹结构的形状具体为:所述的柔性布条2包括第一纵向柔性布 条21、第二纵向柔性布条23、第一横向柔性布条22和第二横向柔性布条24, 其中,第一纵向柔性布条21和第二纵向柔性布条23相互平行,相邻两个第一纵 向柔性布条21之间设置一个第二纵向柔性布条23,相邻两个第二纵向柔性布条 23之间设置一个第一纵向柔性布条21,第一横向柔性布条22和第二横向柔性布 条24平行设置,相邻两个第一横向柔性布条22之间设置一个第二横向柔性布条 24,相邻两个第二横向柔性布条24之间设置一个第一横向柔性布条22,第一纵 向柔性布条21设于第一横向柔性布条22上侧,第二横向柔性布条24下侧,第 二纵向柔性布条23设于第一横向柔性布条22下侧,第二横向柔性布条24上侧, 防护模块1设于第一纵向柔性布条21与第一横向柔性布条22之间、第一纵向柔 性布条21与第二横向柔性布条24之间,第二纵向柔性布条23与第一横向柔性 布条22之间、第二纵向柔性布条23与第二横向柔性布条24之间。
其中,防护模块1采用芳纶短纤维(广西万维新材料有限公司)与热塑性聚 氨酯(东莞市卡达尔塑胶原料有限公司)复合而成,其中芳纶短纤维与热塑性聚 氨酯的质量分数比为1:3,将防护模块1制成边长为25mm,高2mm的长方体, 所述防护模块1规律间隙排列,间隙为0.5mm,通过铁锚牌聚氨酯胶粘剂(上海 新光化工有限公司)分别间隔黏合至柔性布条2的上下两侧,使用的柔性布条2、 柔性基布3为芳纶平纹布,面密度为130g/m2,厚度为0.28mm。柔性布条2的 宽度大于防护模块1的宽度。
所述包缠式柔性防刺材料的具体制备步骤如下:
S1:将热塑性聚氨酯190℃熔融,再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短纤维分散在熔融 的热塑性聚氨酯中,得到熔融的高分子复合材料,将熔融的高分子复合材料利用 压力注进模具中,然后经过冷却得到防护模块,其中芳纶短纤维与热塑性聚氨酯 的质量分数比为1:3,将防护模块1制成边长为25mm,高2mm的长方体;
S2:将第一纵向柔性布条21、第二纵向柔性布条23、第一横向柔性布条22 和第二横向柔性布条24按照上述方式设置成形成类似平纹结构,将防护模块包 缠在第一纵向柔性布条21与第一横向柔性布条22之间、第一纵向柔性布条21 与第二横向柔性布条24之间,第二纵向柔性布条23与第一横向柔性布条22之 间、第二纵向柔性布条23与第二横向柔性布条24之间,并通过铁锚牌聚氨酯胶 粘剂(上海新光化工有限公司)将防护模块与柔性布条粘合固定,防护模块1 呈矩阵式规律间隙排列,防护模块之间的间隙为0.5mm;
S3:将S2步骤中的包缠防护模块的柔性布条铁锚牌聚氨酯胶粘剂(上海新 光化工有限公司)粘合至柔性基布上,柔性布条两端用高强高模量芳纶缝纫线(广 西万维新材料有限公司)连接;
S4:将柔性布条、柔性基布和防护模块60℃烘干2h,得到包缠式柔性防刺 材料。
使用包缠式防刺材料制成防护面积为0.3m2的防刺服,防护服重量为 1.25Kg,厚度为2.84mm。该防刺服可以有效抵挡来自刀具的刺割伤害,能满足 GA68-2008标准的安全测试。
实施例3
如图1-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包缠式柔性防刺材料,包括柔性基布3、 柔性布条2和防护模块1,所述的防护模块1包缠在柔性布条2中,所述柔性布 条包括纵向柔性布条与横向柔性布条,所述的包缠方式为:所述的纵向柔性布条 与横向柔性布条彼此上下沉浮,形成类似平纹结构的形状,纵向柔性布条与横向 柔性布条共同将防护模块1包缠在其中,包缠好的柔性布条2粘合至柔性基布3 上,柔性布条2的两端通过高强高模量缝纫线4与柔性基布3紧密固定连接。所 述的防护模块1呈矩阵式规律间隙排列,间隔固定设置于柔性布条2的两侧。
所述的类似平纹结构的形状具体为:所述的柔性布条2包括第一纵向柔性布 条21、第二纵向柔性布条23、第一横向柔性布条22和第二横向柔性布条24, 其中,第一纵向柔性布条21和第二纵向柔性布条23相互平行,相邻两个第一纵 向柔性布条21之间设置一个第二纵向柔性布条23,相邻两个第二纵向柔性布条 23之间设置一个第一纵向柔性布条21,第一横向柔性布条22和第二横向柔性布 条24平行设置,相邻两个第一横向柔性布条22之间设置一个第二横向柔性布条 24,相邻两个第二横向柔性布条24之间设置一个第一横向柔性布条22,第一纵 向柔性布条21设于第一横向柔性布条22上侧,第二横向柔性布条24下侧,第 二纵向柔性布条23设于第一横向柔性布条22下侧,第二横向柔性布条24上侧, 防护模块1设于第一纵向柔性布条21与第一横向柔性布条22之间、第一纵向柔 性布条21与第二横向柔性布条24之间,第二纵向柔性布条23与第一横向柔性 布条22之间、第二纵向柔性布条23与第二横向柔性布条24之间。
其中,防护模块1采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短纤维(东莞市盛芯特殊绳带有限 公司)、芳纶短纤维(广西万维新材料有限公司)与热塑性聚氨酯(东莞市卡达 尔塑胶原料有限公司)复合而成,其中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短纤维、芳纶短纤维 1:1混合,且短纤维与热塑性聚氨酯的质量分数比为1:3,将防护模块1制成边长 为25mm,高2mm的长方体,所述防护模块1规律间隙排列,间隙为0.5mm, 通过铁锚牌聚氨酯胶粘剂(上海新光化工有限公司)分别间隔黏合至柔性布条2 的上下两侧。使用的柔性布条2、柔性基布3为芳纶平纹布,面密度为130g/m2, 厚度为0.28mm。柔性布条2的宽度大于防护模块1的宽度。
所述包缠式柔性防刺材料的具体制备步骤如下:
S1:将热塑性聚氨酯190℃熔融,再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短纤维分散在熔融 的热塑性聚氨酯中,得到熔融的高分子复合材料,将熔融的高分子复合材料利用 压力注进模具中,然后经过冷却得到防护模块,,其中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短纤维、 芳纶短纤维与热塑性聚氨酯的质量分数比为1:3,将防护模块1制成边长为 25mm,高2mm的长方体;
S2:将第一纵向柔性布条21、第二纵向柔性布条23、第一横向柔性布条22 和第二横向柔性布条24按照上述方式设置成形成类似平纹结构,将防护模块包 缠在第一纵向柔性布条21与第一横向柔性布条22之间、第一纵向柔性布条21 与第二横向柔性布条24之间,第二纵向柔性布条23与第一横向柔性布条22之 间、第二纵向柔性布条23与第二横向柔性布条24之间,并通过铁锚牌聚氨酯胶 粘剂(上海新光化工有限公司)将防护模块与柔性布条粘合固定,防护模块1 呈矩阵式规律间隙排列,防护模块之间的间隙为0.5mm;
S3:将S2步骤中的包缠防护模块的柔性布条铁锚牌聚氨酯胶粘剂(上海新 光化工有限公司)粘合至柔性基布上,柔性布条两端用高强高模量芳纶缝纫线(广 西万维新材料有限公司)连接;
S4:将柔性布条、柔性基布和防护模块60℃烘干2h,得到包缠式柔性防刺 材料。
使用包缠式防刺材料制成防护面积为0.3m2的防刺服,防护服重量为 1.24Kg,厚度为2.84mm。该防刺服可以有效抵挡来自刀具的刺割伤害,能满足 GA68-2008标准的安全测试。
实施例4
如图1-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包缠式柔性防刺材料,包括柔性基布3、 柔性布条2和防护模块1,所述的防护模块1包缠在柔性布条2中,所述柔性布 条包括纵向柔性布条与横向柔性布条,所述的包缠方式为:所述的纵向柔性布条 与横向柔性布条彼此上下沉浮,形成类似平纹结构的形状,纵向柔性布条与横向 柔性布条共同将防护模块1包缠在其中,包缠好的柔性布条2粘合至柔性基布3 上,柔性布条2的两端通过高强高模量缝纫线4与柔性基布3紧密固定连接。所 述的防护模块1呈矩阵式规律间隙排列,间隔固定设置于柔性布条2的两侧。
所述的类似平纹结构的形状具体为:所述的柔性布条2包括第一纵向柔性布 条21、第二纵向柔性布条23、第一横向柔性布条22和第二横向柔性布条24, 其中,第一纵向柔性布条21和第二纵向柔性布条23相互平行,相邻两个第一纵 向柔性布条21之间设置一个第二纵向柔性布条23,相邻两个第二纵向柔性布条 23之间设置一个第一纵向柔性布条21,第一横向柔性布条22和第二横向柔性布 条24平行设置,相邻两个第一横向柔性布条22之间设置一个第二横向柔性布条 24,相邻两个第二横向柔性布条24之间设置一个第一横向柔性布条22,第一纵 向柔性布条21设于第一横向柔性布条22上侧,第二横向柔性布条24下侧,第 二纵向柔性布条23设于第一横向柔性布条22下侧,第二横向柔性布条24上侧, 防护模块1设于第一纵向柔性布条21与第一横向柔性布条22之间、第一纵向柔 性布条21与第二横向柔性布条24之间,第二纵向柔性布条23与第一横向柔性 布条22之间、第二纵向柔性布条23与第二横向柔性布条24之间。
其中,防护模块1采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短纤维(东莞市盛芯特殊绳带有限 公司)、芳纶短纤维(广西万维新材料有限公司)与热塑性聚氨酯(东莞市卡达 尔塑胶原料有限公司)复合而成,其中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短纤维、芳纶短纤维 1:1混合,且短纤维与热塑性聚氨酯的质量分数比为1:3,将防护模块1制成边长 为25mm,高2mm的长方体,所述防护模块1规律间隙排列,间隙为1mm,通 过铁锚牌聚氨酯胶粘剂(上海新光化工有限公司)分别间隔黏合至柔性布条2 的上下两侧。使用的柔性布条2、柔性基布3为芳纶平纹布,面密度为130g/m2, 厚度为0.28mm。柔性布条2的宽度大于防护模块1的宽度。
所述包缠式柔性防刺材料的具体制备步骤如下:
S1:将热塑性聚氨酯190℃熔融,再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短纤维分散在熔融 的热塑性聚氨酯中,得到熔融的高分子复合材料,将熔融的高分子复合材料利用 压力注进模具中,然后经过冷却得到防护模块,,其中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短纤维、 芳纶短纤维与热塑性聚氨酯的质量分数比为1:3,将防护模块1制成边长为 25mm,高2mm的长方体;
S2:将第一纵向柔性布条21、第二纵向柔性布条23、第一横向柔性布条22 和第二横向柔性布条24按照上述方式设置成形成类似平纹结构,将防护模块包 缠在第一纵向柔性布条21与第一横向柔性布条22之间、第一纵向柔性布条21 与第二横向柔性布条24之间,第二纵向柔性布条23与第一横向柔性布条22之 间、第二纵向柔性布条23与第二横向柔性布条24之间,并通过铁锚牌聚氨酯胶 粘剂(上海新光化工有限公司)将防护模块与柔性布条粘合固定,防护模块1 呈矩阵式规律间隙排列,防护模块之间的间隙为1mm;
S3:将S2步骤中的包缠防护模块的柔性布条铁锚牌聚氨酯胶粘剂(上海新 光化工有限公司)粘合至柔性基布上,柔性布条两端用高强高模量芳纶缝纫线(广 西万维新材料有限公司)连接;
S4:将柔性布条、柔性基布和防护模块60℃烘干2h,得到包缠式柔性防刺 材料。
使用包缠式防刺材料制成防护面积为0.3m2的防刺服,防护服重量为 1.22Kg,厚度为2.84mm。该防刺服可以有效抵挡来自刀具的刺割伤害,能满足 GA68-2008标准的安全测试。

Claims (10)

1.一种包缠式柔性防刺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柔性基布、柔性布条和防护模块,所述的防护模块包缠在柔性布条中,柔性布条的两端固定连接柔性基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包缠式柔性防刺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护模块呈矩阵式排列;所述的柔性布条包括第一纵向柔性布条、第二纵向柔性布条、第一横向柔性布条和第二横向柔性布条,其中,第一纵向柔性布条和第二纵向柔性布条相互平行,相邻两个第一纵向柔性布条之间设置一个第二纵向柔性布条,相邻两个第二纵向柔性布条之间设置一个第一纵向柔性布条,第一横向柔性布条和第二横向柔性布条平行设置,相邻两个第一横向柔性布条之间设置一个第二横向柔性布条,相邻两个第二横向柔性布条之间设置一个第一横向柔性布条,第一纵向柔性布条设于第一横向柔性布条上侧,第二横向柔性布条下侧,第二纵向柔性布条设于第一横向柔性布条下侧,第二横向柔性布条上侧,第一纵向柔性布条与第一横向柔性布条之间、第一纵向柔性布条与第二横向柔性布条之间,第二纵向柔性布条与第一横向柔性布条之间、第二纵向柔性布条与第二横向柔性布条之间均设有防护模块。
3.如权利要求1所述包缠式柔性防刺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模块规律间隙排列,间隔固定设置于柔性布条的两侧;所述柔性布条包括纵向柔性布条与横向柔性布条,彼此上下沉浮,形成类似平纹结构的形状,将防护模块包缠在其中,包缠好的柔性布条粘合至柔性基布上,且柔性布条的两端通过高强高模量缝纫线与柔性基布紧密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包缠式柔性防刺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模块为长方体,防护模块之间的间隙不小于柔性布条的厚度,所述柔性布条的宽度大于防护模块的宽度,所述柔性布条与柔性基布紧密粘合在一起,所述柔性布条的两端通过高强高模量缝纫线与柔性基布紧密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包缠式柔性防刺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强高模量缝纫线为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芳纶、PBO、陶瓷纤维、碳纤维、蜘蛛丝、玻璃纤维中的一种或几种。
6.如权利要求1所述包缠式柔性防刺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模块由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制成,所述热塑性增强复合材料是由高强高模量纤维与热塑性高分子材料复合而成,其中高强高模量纤维为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芳纶、PBO、陶瓷纤维、碳纤维、蜘蛛丝、玻璃纤维中的一种或几种,热塑性高分子材料为酚醛树脂、环氧树脂、聚氨酯、聚乙烯树脂、聚苯乙烯树脂、聚丙烯树脂、聚氯乙烯树脂中的一种或几种。
7.如权利要求6所述包缠式柔性防刺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强复合材料中的热塑性高分子材料与高强高模量纤维之间的配比范围是8:1~1:1。
8.如权利要求1所述包缠式柔性防刺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布条、柔性基布为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芳纶、PBO、陶瓷纤维、碳纤维、蜘蛛丝、玻璃纤维中的至少一种纤维编织而成。
9.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包缠式柔性防刺材料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制备防护模块;
S2:将防护模块包缠在柔性布条中,将防护模块与柔性布条粘合固定;
S3:将S2步骤中的包缠防护模块的柔性布条粘合至柔性基布上,柔性布条两端用高强高模量缝纫线连接;
S4:将柔性布条、柔性基布和防护模块烘干,得到包缠式柔性防刺材料。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包缠式柔性防刺材料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步骤中防护模块通过注塑技术制备而成,所述注塑技术为将熔融的高分子复合材料利用压力注进模具中,然后经过冷却得到防护模块。
CN201910109674.8A 2019-02-11 2019-02-11 一种包缠式柔性防刺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0973781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09674.8A CN109737815B (zh) 2019-02-11 2019-02-11 一种包缠式柔性防刺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09674.8A CN109737815B (zh) 2019-02-11 2019-02-11 一种包缠式柔性防刺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37815A true CN109737815A (zh) 2019-05-10
CN109737815B CN109737815B (zh) 2021-09-07

Family

ID=663673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09674.8A Active CN109737815B (zh) 2019-02-11 2019-02-11 一种包缠式柔性防刺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737815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30877A (zh) * 2019-05-15 2019-07-19 杭州圣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性能防弹衣
CN112941698A (zh) * 2021-01-22 2021-06-11 北京复维新材科技有限公司 高性能纤维长短丝复合织物及含有该复合织物的复合材料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142096A (ja) * 1997-11-10 1999-05-28 Torekonbi Kk 防護服用防弾防刃材
JP2000017539A (ja) * 1998-06-26 2000-01-18 Meidai Kk 防弾防刃衣用袋織物及びこれを用いた防弾防刃衣
CN105258567A (zh) * 2015-09-07 2016-01-20 苏州高甲防护科技有限公司 柔性防刺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207643835U (zh) * 2017-12-19 2018-07-24 龚建叶 一种新型碳纤维布料结构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142096A (ja) * 1997-11-10 1999-05-28 Torekonbi Kk 防護服用防弾防刃材
JP2000017539A (ja) * 1998-06-26 2000-01-18 Meidai Kk 防弾防刃衣用袋織物及びこれを用いた防弾防刃衣
CN105258567A (zh) * 2015-09-07 2016-01-20 苏州高甲防护科技有限公司 柔性防刺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207643835U (zh) * 2017-12-19 2018-07-24 龚建叶 一种新型碳纤维布料结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30877A (zh) * 2019-05-15 2019-07-19 杭州圣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性能防弹衣
CN112941698A (zh) * 2021-01-22 2021-06-11 北京复维新材科技有限公司 高性能纤维长短丝复合织物及含有该复合织物的复合材料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37815B (zh) 2021-09-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760808B2 (en) Composite reinforcing fiber base material, preform and production method for fiber reinforced plastic
CN1902462B (zh) 防弹制品
CN101213074B (zh) 防弹制品
CN101443623A (zh) 受约束的胸板、交通工具装甲板和头盔
CN109737815A (zh) 一种包缠式柔性防刺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KR102096298B1 (ko) 다층 섬유 충전층을 포함하는 인조잔디 구조체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06965516A (zh) 一种防弹复合布及其制备方法
US9397392B2 (en) Geodesic radome
CN109737816A (zh) 一种嵌合式柔性防刺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WO2015187826A2 (en) Cementitious composite
CN109708526A (zh) 一种无间隙排列透气柔性防刺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TW201022621A (en) Penetration-inhibiting material
CN110500918B (zh) 微米尺度无机粉末逐层复合阶梯防刺树脂片及其制备方法与用途
CN101922893A (zh) 一种防刺材料及其制造方法
CN205890018U (zh) 一种单侧无间隙排列的柔性防弹防刺材料
CN202648533U (zh) 一种防刺防弹材料及应用该材料的服饰
CN110553546B (zh) 无机颗粒与废弃织物的分层铺垫熔铸制备复合防刺片的方法及用途
CN109780935A (zh) 一种对称式柔性防刺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9764753A (zh) 一种微间隙透气柔性防刺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654079B (zh) 无机颗粒与热塑性树脂粉末间隔铺层热熔压铸复合树脂片及其制备方法及用途
CN109724470A (zh) 一种凹凸式柔性防刺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TW201938983A (zh) 防彈之彎曲成形物件
CN111497362B (zh) 一种柔性防刺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9737817A (zh) 一种倾斜式柔性防刺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EP3284597A1 (en) Stacked material for forming composite material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