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734839A - 一种高抗凝型聚苯乙烯微球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抗凝型聚苯乙烯微球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734839A
CN109734839A CN201910007533.5A CN201910007533A CN109734839A CN 109734839 A CN109734839 A CN 109734839A CN 201910007533 A CN201910007533 A CN 201910007533A CN 109734839 A CN109734839 A CN 1097348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ystyrene microsphere
heparan
high anti
monomer
ac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00753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734839B (zh
Inventor
林海波
刘富
韩秋
柳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Institute of Material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of CAS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Institute of Material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Institute of Material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of CAS filed Critical Ningbo Institute of Material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of CAS
Priority to CN201910007533.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734839B/zh
Publication of CN1097348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348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7348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3483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aterials For Medical Uses (AREA)
  • Addition Polymer Or Copolymer, Post-Treatments, Or Chemical Modific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抗凝型聚苯乙烯微球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高抗凝型聚苯乙烯微球包括聚苯乙烯微球本体,以及形成于所述聚苯乙烯微球本体表面的抗凝改性层,所述抗凝改性层包括类肝素功能层,所述类肝素功能层包括由烯酸类单体、磺酸钠类单体及交联剂单体聚合交联而成的活性类肝素聚合物。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使烯酸类单体、磺酸钠类单体、交联剂单体、引发剂聚合交联反应得到活性类肝素水溶液,使聚苯乙烯微球本体与所述活性类肝素水溶液接触,再在酸性条件下自聚交联,获得高抗凝型聚苯乙烯微球。本发明所制备的高抗凝型聚苯乙烯微球具有优异的血液相容性,同时制备方法工艺步骤简单、易于操作和实现,易于产业化生产推广。

Description

一种高抗凝型聚苯乙烯微球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血液净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血液毒素吸附剂的抗凝改性方法,尤其涉及一种高抗凝型聚苯乙烯微球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其在血液净化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血液净化是目前肾病(尤其是尿毒症)患者得以维持生命的核心治疗方法,也是中毒急救、肝病及危重病领域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现阶段,血液净化的手段主要为膜分离和吸附分离。其中,膜分离可以高效去除血液中的小分子毒素,然而对于血液中的中分子微球蛋白(如β-微球蛋白)、致病因子、白介素等的去除能力却非常有限,因此在血液净化中必须同步配合使用吸附分离技术。聚苯乙烯微球树脂因其较宽的吸附谱,对各类疾病的多种致病物质能达到迅速高效的吸附作用,在血液净化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中国专利CN 104587979A通过在聚苯乙烯树脂表面接枝特异性的超支化聚合物,所制备的聚苯乙烯微球可以实现对细胞因子、蛋白质及中小分子等致病物质的吸附。中国专利CN107876031A则通过聚苯乙烯树脂于碳纳米管或纳米二氧化硅等纳米材料的复合,制备了一种高吸附强度、强吸附性能和高吸附效率的聚苯乙烯微球吸附剂,该吸附剂尤其适用于尿毒症的血液灌流。中国专利CN 108371945A先将聚苯乙烯树脂经氯甲基化活化,在接枝乙烯胺配基制备了一种可高效清除尿毒素患者血液中各类中、大分子毒素的聚苯乙烯微球吸附剂。然而,目前市面临床在用或研究人员新开发的各类聚苯乙烯微球吸附剂,均存在一个共同的不足,使用中易产生凝血不良,从而导致患者在多次血液透析后,出现贫血,甚至败血等各种诱发性疾病。而针对血液净化用聚苯乙烯微球的抗凝改性,目前有效的技术手段尚鲜有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抗凝型聚苯乙烯微球及其制备方法,从而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所述高抗凝型聚苯乙烯微球在血液净化领域的用途。
为实现前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高抗凝型聚苯乙烯微球,其包括聚苯乙烯微球本体,以及形成于所述聚苯乙烯微球本体表面的抗凝改性层,所述抗凝改性层包括类肝素功能层,所述类肝素功能层包括由烯酸类单体、磺酸钠类单体及交联剂单体聚合交联而成的活性类肝素聚合物。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高抗凝型聚苯乙烯微球的制备方法,其包括:
在保护性气氛中,使包含烯酸类单体、磺酸钠类单体、交联剂单体、引发剂和水的均匀混合反应体系于50~100℃聚合交联反应4~24h,获得活性类肝素水溶液;
使聚苯乙烯微球本体与所述活性类肝素水溶液接触,之后将所获聚苯乙烯微球置于酸性条件,并于45~80℃加热6~24h,经自聚交联获得高抗凝型聚苯乙烯微球。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由前述方法制备的高抗凝型聚苯乙烯微球。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前述的高抗凝型聚苯乙烯微球于制备血液净化产品中的用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至少在于:
1)本发明提供的高抗凝型聚苯乙烯微球的制备方法通过合成含有肝素官能团(磺酸基与羧基)的活性类肝素聚合物,再通过活性类肝素聚合物在聚苯乙烯微球表面的吸附和其在酸性条件下的自聚交联作用,实现活性类肝素聚合物在聚苯乙烯微球表面的稳定固载,从而赋予聚苯乙烯微球极强的抗凝血性能,所制备的高抗凝型聚苯乙烯微球具有优异的血液相容性;
2)本发明采用水基体系,在整个改性过程中,不会使聚苯乙烯微球发生溶胀不良,从而很好的保持了聚苯乙烯微球原有的介孔结构,不影响其固有的吸附性能。进一步的,本发明采用水基体系,在整个改性过程中仅仅引入了所必须的类肝素物质和水,因此其后处理工艺简单;
3)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工艺步骤简单、易于操作和实现,易于产业化生产推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所制备的高抗凝型聚苯乙烯微球的热失重曲线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所制备的高抗凝型聚苯乙烯微球和对比例1所述聚苯乙烯微球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对比结果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1所制备的高抗凝型聚苯乙烯微球和对比例1所述聚苯乙烯微球的凝血酶时间(TT)对比结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前所述,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案发明人经长期研究和大量实践,提出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将对该技术方案、其实施过程及原理等作进一步的解释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高抗凝型聚苯乙烯微球,其包括聚苯乙烯微球本体,以及形成于所述聚苯乙烯微球本体表面的抗凝改性层,所述抗凝改性层包括类肝素功能层,所述类肝素功能层包括由烯酸类单体、磺酸钠类单体及交联剂单体聚合交联而成的活性类肝素聚合物。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抗凝改性层与聚苯乙烯微球本体的质量比为3~12:100。
进一步地,所述抗凝改性层是通过聚苯乙烯微球本体吸附所合成的活性类肝素溶液,再通过类肝素物质的自交联作用,在聚苯乙烯微球本体表面及介孔表面形成一层类肝素自交联层。
进一步地,所述抗凝改性层的厚度在纳米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烯酸类单体包括丙烯酸、甲基丙烯酸、苯基丙烯酸和山梨酸等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但不限于此。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磺酸钠类单体包括对苯乙烯磺酸钠、丙烯磺酸钠和乙烯基磺酸钠等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但不限于此。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交联剂单体包括N-羟甲基丙烯酰胺、N-羟乙基丙烯酰胺等,但不限于此。
进一步地,所述烯酸类单体与磺酸钠类单体的质量比为(0.3:0.7)~(0.6:0.4)。
进一步地,所述交联剂单体与烯酸类单体和磺酸钠类单体的组合的质量比为0.3~1.5:1。
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高抗凝型聚苯乙烯微球的制备方法,其包括:
在保护性气氛中,使包含烯酸类单体、磺酸钠类单体、交联剂单体、引发剂和水的均匀混合反应体系于50~100℃聚合交联反应4~24h,获得活性类肝素水溶液;
使聚苯乙烯微球本体与所述活性类肝素水溶液接触,之后将所获聚苯乙烯微球置于酸性条件,并于45~80℃加热6~24h,经自聚交联获得高抗凝型聚苯乙烯微球。
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向去离子水中加入烯酸类单体、磺酸钠类单体、交联剂单体,再于保护性气氛中搅拌30min以上;
之后加入引发剂,并保持保护性气氛搅拌,并升温至50~100℃反应4~24h,获得活性类肝素水溶液。
其中,作为本发明一更为优选的实施案例,所述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在100质量份的去离子水中加入定量的烯酸类单体、磺酸钠类单体、交联剂单体,再经氮气或氩气氛围搅拌不少于30min以排除反应液中的氧气;
S2:加入定量的引发剂,保持氮气或氩气氛围搅拌,并升温至50~100℃,经反应4~24h,得到一种活性类肝素水溶液;
S3:待所得活性类肝素水溶液降温至室温后,将定量的聚苯乙烯微球加入到溶液中,浸泡0.15~2h;
S4,将聚苯乙烯微球转移到pH值为0~4的酸性水溶液中,于45~80℃加热6~24h,随后再用去离子清洗后烘干,得到所述的高抗凝型聚苯乙烯微球。
进一步地,在步骤S1中,所述去离子水与烯酸类单体、磺酸钠类单体和交联剂单体的组合的质量比为100:3~12,亦即,所述每100质量份的去离子水中加入烯酸类单体、磺酸钠类单体和交联剂单体的总量为3~12质量份。
进一步地,所述保护性气氛包括氮气气氛、氩气等惰性气体气氛等,但不限于此。
进一步地,所述的烯酸类单体包括但不限于丙烯酸、甲基丙烯酸、苯基丙烯酸、山梨酸等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
进一步地,所述磺酸钠类单体包括但不限于对苯乙烯磺酸钠、丙烯磺酸钠、乙烯基磺酸钠等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
进一步地,所述的交联剂单体包括但不限于N-羟甲基丙烯酰胺、N-羟乙基丙烯酰胺等中的一种或两种的混合物。
进一步地,所述烯酸类单体与磺酸钠类单体的质量比为(0.3:0.7)~(0.6:0.4)。
进一步地,所述交联剂单体与烯酸类单体和磺酸钠类单体的组合的质量比为0.3~1.5:1。
进一步地,所述保护性气氛的作用是在反应启动前,先去除反应体系中的溶解氧,优选的搅拌时间为30min~1h,搅拌速度为200~500转/min,当然更长的搅拌时间和更高速的搅拌速率是有效的,但于生产效率和能耗来说必要性并不高。
进一步地,在步骤S2中,所述引发剂为水溶性引发剂,包括但不限于偶氮二异丁脒盐酸盐、偶氮二异丁咪唑啉盐酸盐、偶氮二氰基戊酸、偶氮二异丙基咪唑啉等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
进一步地,所述引发剂与烯酸类单体、磺酸钠类单体和交联剂单体的组合的质量比为0.01~0.03:1,亦即,所述引发剂的质量用量为烯酸类单体、磺酸钠类单体和交联剂单体总量的0.01~0.03倍。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S3中,将聚苯乙烯微球本体浸置于所述活性类肝素水溶液中,使活性类肝素吸附于聚苯乙烯微球本体表面。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完成聚苯乙烯微球对活性类肝素物质的初始吸附,其在水溶液中的浸泡时间为0.15~2h,优选为0.3~1.5h,当然较短或更长的浸泡时间也是可行的,较短的浸泡时间可能会致使聚苯乙烯微球对活性类肝素物质的吸附量偏少,聚苯乙烯微球的抗凝血效果有所打折;而更长的浸泡时间可进一步提高聚苯乙烯微球的抗凝效果,但就临床应用来说,我们优选推荐的浸泡时间所制备的聚苯乙烯微球的抗凝效果是充足的,同时对生产工艺的时效性也是比较合适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S4中,将浸置后的聚苯乙烯微球转移到pH值为0~4的酸性水溶液中,并升温至45~80℃进行水浴反应6~24h,使自聚交联所获活性类肝素聚合物稳定固载于聚苯乙烯微球本体表面。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活性类肝素物质在聚苯乙烯微球表面的稳定固载,优选的水浴反应温度为50~70℃,优选的水浴反应的时间为10~18小时,优选的水浴反应的pH值为0~3。当然,在较高的水浴pH时,升高水浴温度和延长水浴时间,也可以实现活性类肝素物质在聚苯乙烯微球表面的稳定固载。
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由前述方法制备的高抗凝型聚苯乙烯微球。
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前述的高抗凝型聚苯乙烯微球于制备血液净化产品中的用途。
进一步地,所述产品包括血液毒素吸附剂,但不限于此。
综上所述,本发明参考肝素抗凝的机理,通过合成含有肝素官能团(磺酸基与羧基)的活性类肝素聚合物,再通过活性类肝素聚合物在聚苯乙烯微球表面的吸附和其在酸性条件下的自聚交联作用,实现活性类肝素聚合物在聚苯乙烯微球表面的稳定固载,从而赋予聚苯乙烯微球极强的抗凝血性能。同时,本发明采用水基体系,在整个改性过程中,不会使聚苯乙烯微球发生溶胀不良,从而很好的保持了聚苯乙烯微球原有的介孔结构,不影响其固有的吸附性能。进一步的,本发明采用水基体系,在整个改性过程中仅仅引入了所必须的类肝素物质和水,因此其后处理工艺简单。再者,本发明制备方法工艺步骤简单、易于操作和实现,易于产业化生产推广。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若干较佳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详细解释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但其中的实验条件和设定参数不应视为对本发明基本技术方案的局限。并且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为了更好的说明本发明所提供的聚苯乙烯微球抗凝改性技术及其所制备的聚苯乙烯微球的高抗凝特性,首先选取一市场购买的聚苯乙烯微球产品作为对比例1。
实施例1
步骤(1)在三口烧瓶中加入100g的去离子水,随后加入3g的丙烯酸、4g的对苯乙烯磺酸钠和5g的N-羟甲基丙烯酰胺,再经氮气氛围250转/分钟搅拌40min,以排除反应液中的氧气;
步骤(2)加入0.2g的偶氮二异丁脒盐酸盐,保持氮气氛围搅拌,并升温至80℃,经反应10h,得到一种活性类肝素水溶液;
步骤(3)称取20g的聚苯乙烯微球(对比例1所述市场购买的产品),先用20%的乙醇/去离子溶液超声清洗20分钟。然后待步骤(2)所得的类肝素水溶液降温至室温后,将清洗后的聚苯乙烯微球加入到该溶液中,浸泡1h;
步骤(4)将聚苯乙烯微球转移到pH值为2的酸性水溶液中,于60℃加热放置18h,随后再用去离子清洗后烘干,即获得一种高抗凝型聚苯乙烯微球。
对所得到的高抗凝型聚苯乙烯微球进行热失重检测分析,结果显示其接枝的类肝素抗凝物质的量达到约10%,结果见图1。
通过凝血试验测试,如图2可见,本实施例所制备的高抗凝型聚苯乙烯微球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高达600秒,而对比例1所述的聚苯乙烯微球的APTT时间只有100秒左右;如图3可见,所制备的高抗凝型聚苯乙烯微球的凝血酶时间(TT)为34秒,而对比例1所述的聚苯乙烯微球的TT时间只有22秒。
实施例2
步骤(1)在三口烧瓶中加入100g的去离子水,随后加入1g的甲基丙烯酸、1g的丙烯磺酸钠和1g的N-羟乙基丙烯酰胺,再经氩气氛围200转/分钟搅拌30min,以排除反应液中的氩气;
步骤(2)加入0.03g的偶氮二异丁咪唑啉盐酸盐,保持氩气氛围搅拌,并升温至100℃,经反应4h,得到一种活性类肝素水溶液;
步骤(3)称取10g的聚苯乙烯微球,先用20%的乙醇/去离子溶液超声清洗20分钟。然后待步骤(2)所得的类肝素水溶液降温至室温后,将清洗后的聚苯乙烯微球加入到该溶液中,浸泡0.3h;
步骤(4)将聚苯乙烯微球转移到pH值为0的酸性水溶液中,于45℃加热放置6小时,随后再用去离子清洗后烘干,即获得一种高抗凝型聚苯乙烯微球。
对所得到的高抗凝型聚苯乙烯微球进行热失重检测分析,结果显示其接枝的类肝素抗凝物质的量达到约3%。
通过凝血试验测试,本实施例所制备的高抗凝型聚苯乙烯微球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高达230秒,凝血酶时间(TT)为26秒。
实施例3
步骤(1)在三口烧瓶中加入100g的去离子水,随后加入1g的苯基丙烯酸和1g山梨酸、3g的乙烯基磺酸钠和1.5g的N-羟甲基丙烯酰胺,再经氮气氛围300转/分钟搅拌350min,以排除反应液中的氧气;
步骤(2)加入0.15g的偶氮二异丙基咪唑啉,保持氮气氛围搅拌,并升温至50℃,经反应24h,得到一种活性类肝素水溶液;
步骤(3)称取15g的聚苯乙烯微球,先用20%的乙醇/去离子溶液超声清洗20分钟。然后待步骤(2)所得的类肝素水溶液降温至室温后,将清洗后的聚苯乙烯微球加入到该溶液中,浸泡2h;
步骤(4)将聚苯乙烯微球转移到pH值为1的酸性水溶液中,于70℃加热放置24小时,随后再用去离子清洗后烘干,即获得一种高抗凝型聚苯乙烯微球。
对所得到的高抗凝型聚苯乙烯微球进行热失重检测分析,结果显示其接枝的类肝素抗凝物质的量达到约12%。
通过凝血试验测试,本实施例所制备的高抗凝型聚苯乙烯微球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高达730秒凝血酶时间(TT)为35秒。
实施例4
步骤(1)在三口烧瓶中加入100g的去离子水,随后加入3.5g的丙烯酸、1g的乙烯基磺酸钠和1.5g的对苯乙烯磺酸钠和5克的N-羟甲基丙烯酰胺,再经氩气氛围350转/分钟搅拌45min,以排除反应液中的氧气;
步骤(2)加入0.15g的偶氮二异丁脒盐酸盐和0.1g的偶氮二氰基戊酸,保持氩气氛围搅拌,并升温至75℃,经反应16h,得到一种活性类肝素水溶液;
步骤(3)称取30g的聚苯乙烯微球,先用20%的乙醇/去离子溶液超声清洗20分钟。然后待步骤(2)所得的类肝素水溶液降温至室温后,将清洗后的聚苯乙烯微球加入到该溶液中,浸泡1h;
步骤(4)将聚苯乙烯微球转移到pH值为3的酸性水溶液中,于70℃加热放置15小时,随后再用去离子清洗后烘干,即获得一种高抗凝型聚苯乙烯微球。
对所得到的高抗凝型聚苯乙烯微球进行热失重检测分析,结果显示其接枝的类肝素抗凝物质的量达到约8%。
通过凝血试验测试,本实施例所制备的高抗凝型聚苯乙烯微球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高达550秒,凝血酶时间(TT)为32秒。
实施例5
步骤(1)在三口烧瓶中加入100g的去离子水,随后加入2g的丙烯酸、3g的对苯乙烯磺酸钠和2g的N-羟甲基丙烯酰胺和2g的N-羟乙基丙烯酰胺,再经氮气氛围500转/分钟搅拌50min,以排除反应液中的氧气;
步骤(2)加入0.15g的偶氮二异丁脒盐酸盐,保持氮气氛围搅拌,并升温至65℃,经反应12h,得到一种活性类肝素水溶液;
步骤(3)称取40g的聚苯乙烯微球,先用20%的乙醇/去离子溶液超声清洗20分钟。然后待步骤(2)所得的类肝素水溶液降温至室温后,将清洗后的聚苯乙烯微球加入到该溶液中,浸泡0.5h;
步骤(4)将聚苯乙烯微球转移到pH值为2.5的酸性水溶液中,于55℃加热放置14小时,随后再用去离子清洗后烘干,即获得一种高抗凝型聚苯乙烯微球。
对所得到的高抗凝型聚苯乙烯微球进行热失重检测分析,结果显示其接枝的类肝素抗凝物质的量达到约6%。
通过凝血试验测试,本实施例所制备的高抗凝型聚苯乙烯微球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高达510秒,凝血酶时间(TT)为30秒。
实施例6
步骤(1)在三口烧瓶中加入100g的去离子水,随后加入3g的山梨酸、7g的乙烯基磺酸钠和1g的N-羟甲基丙烯酰胺,再经氮气氛围500转/分钟搅拌60min,以排除反应液中的氧气;
步骤(2)加入0.15g的偶氮二异丁脒盐酸盐,保持氮气氛围搅拌,并升温至60℃,经反应10h,得到一种活性类肝素水溶液;
步骤(3)称取40g的聚苯乙烯微球,先用20%的乙醇/去离子溶液超声清洗20分钟。然后待步骤(2)所得的类肝素水溶液降温至室温后,将清洗后的聚苯乙烯微球加入到该溶液中,浸泡0.15h;
步骤(4)将聚苯乙烯微球转移到pH值为4的酸性水溶液中,于80℃加热放置10小时,随后再用去离子清洗后烘干,即获得一种高抗凝型聚苯乙烯微球。
对所得到的高抗凝型聚苯乙烯微球进行热失重检测分析,结果显示其接枝的类肝素抗凝物质的量达到约7%。
通过凝血试验测试,本实施例所制备的高抗凝型聚苯乙烯微球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高达520秒,凝血酶时间(TT)为31秒。
此外,本案发明人还利用前文所列出的其它原料以及其它工艺条件等替代实施例1-6中的各种原料及相应工艺条件进行了相应试验,所获高抗凝型聚苯乙烯微球均具有抗凝血性能和优异的血液相容性,基本与实施例1-6产品相似。
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高抗凝型聚苯乙烯微球,其特征在于包括聚苯乙烯微球本体,以及形成于所述聚苯乙烯微球本体表面的抗凝改性层,所述抗凝改性层包括类肝素功能层,所述类肝素功能层包括由烯酸类单体、磺酸钠类单体及交联剂单体聚合交联而成的活性类肝素聚合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抗凝型聚苯乙烯微球,其特征在于:所述抗凝改性层与聚苯乙烯微球本体的质量比为3~12:100;和/或,所述抗凝改性层的厚度在纳米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抗凝型聚苯乙烯微球,其特征在于:所述烯酸类单体包括丙烯酸、甲基丙烯酸、苯基丙烯酸和山梨酸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和/或,所述磺酸钠类单体包括对苯乙烯磺酸钠、丙烯磺酸钠和乙烯基磺酸钠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和/或,所述交联剂单体包括N-羟甲基丙烯酰胺和/或N-羟乙基丙烯酰胺;
和/或,所述烯酸类单体与磺酸钠类单体的质量比为(0.3:0.7)~(0.6:0.4);
和/或,所述交联剂单体与烯酸类单体和磺酸钠类单体的组合的质量比为0.3~1.5:1。
4.一种高抗凝型聚苯乙烯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保护性气氛中,使包含烯酸类单体、磺酸钠类单体、交联剂单体、引发剂和水的均匀混合反应体系于50~100℃聚合交联反应4~24h,获得活性类肝素水溶液;
使聚苯乙烯微球本体与所述活性类肝素水溶液接触,之后将所获聚苯乙烯微球置于酸性条件,并于45~80℃加热6~24h,经自聚交联获得高抗凝型聚苯乙烯微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向去离子水中加入烯酸类单体、磺酸钠类单体、交联剂单体,再于保护性气氛中搅拌30min以上;
之后加入引发剂,并保持保护性气氛搅拌,并升温至50~100℃反应4~24h,获得活性类肝素水溶液;
优选的,所述去离子水与烯酸类单体、磺酸钠类单体和交联剂单体的组合的质量比为100:3~12;优选的,所述保护性气氛包括氮气气氛和/或惰性气体气氛;优选的,所述搅拌的时间为30min~1h,搅拌速度为200~500转/min。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烯酸类单体包括丙烯酸、甲基丙烯酸、苯基丙烯酸和山梨酸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和/或,所述磺酸钠类单体包括对苯乙烯磺酸钠、丙烯磺酸钠和乙烯基磺酸钠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和/或,所述交联剂单体包括N-羟甲基丙烯酰胺和/或N-羟乙基丙烯酰胺。
7.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烯酸类单体与磺酸钠类单体的质量比为(0.3:0.7)~(0.6:0.4);和/或,所述交联剂单体与烯酸类单体和磺酸钠类单体的组合的质量比为0.3~1.5:1;和/或,所述引发剂与烯酸类单体、磺酸钠类单体和交联剂单体的组合的质量比为0.01~0.03:1;
和/或,所述引发剂包括水溶性引发剂;优选的,所述引发剂包括偶氮二异丁脒盐酸盐、偶氮二异丁咪唑啉盐酸盐、偶氮二氰基戊酸、偶氮二异丙基咪唑啉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将聚苯乙烯微球本体浸置于所述活性类肝素水溶液中,使活性类肝素吸附于聚苯乙烯微球本体表面;优选的,所述浸置的时间为0.15~2h,尤其优选为0.3~1.5h;
和/或,所述制备方法具体包括:将浸置后的聚苯乙烯微球转移到pH值为0~4的酸性水溶液中,并升温至45~80℃进行水浴反应6~24h,使自聚交联所获活性类肝素聚合物稳定固载于聚苯乙烯微球本体表面;优选的,所述水浴反应的温度为50~70℃;优选的,所述水浴反应的时间为10~18h;优选的,所述水浴反应的pH值为0~3。
9.由权利要求4-8中任一项所述方法制备的高抗凝型聚苯乙烯微球。
10.权利要求1-3、9中任一项所述的高抗凝型聚苯乙烯微球于制备血液净化产品中的用途;优选的,所述产品包括血液毒素吸附剂。
CN201910007533.5A 2019-01-04 2019-01-04 一种高抗凝型聚苯乙烯微球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Active CN10973483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07533.5A CN109734839B (zh) 2019-01-04 2019-01-04 一种高抗凝型聚苯乙烯微球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07533.5A CN109734839B (zh) 2019-01-04 2019-01-04 一种高抗凝型聚苯乙烯微球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34839A true CN109734839A (zh) 2019-05-10
CN109734839B CN109734839B (zh) 2021-06-08

Family

ID=663615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007533.5A Active CN109734839B (zh) 2019-01-04 2019-01-04 一种高抗凝型聚苯乙烯微球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734839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30090A (zh) * 2020-03-02 2020-06-26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一种血液透析器的表面抗凝修饰方法及其应用
CN114288997A (zh) * 2021-12-16 2022-04-08 健帆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自抗凝性的吸附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5607750A (zh) * 2021-07-16 2023-01-17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一种原位抗凝改性医用pvc材料、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12543A (zh) * 2008-06-25 2009-12-30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用于血液净化的聚苯乙烯-二乙烯苯微球的制备
CN102212177A (zh) * 2011-04-07 2011-10-12 天津南开和成科技有限公司 表面亲水性的多孔树脂
CN104341548A (zh) * 2013-08-07 2015-02-11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一种微米级共聚物微球及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12543A (zh) * 2008-06-25 2009-12-30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用于血液净化的聚苯乙烯-二乙烯苯微球的制备
CN102212177A (zh) * 2011-04-07 2011-10-12 天津南开和成科技有限公司 表面亲水性的多孔树脂
CN104341548A (zh) * 2013-08-07 2015-02-11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一种微米级共聚物微球及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HUI WANG ET AL: "Preparation and evaluation of a self-anticlotting dialyzer via an interface crosslinking approach", 《JOURNAL OF MEMBRANE SCIENCE》 *
沈一丁: "《皮化材料生产的理论与实践》", 30 June 1994, 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
郭贤权等: "大孔吸附树脂对尿毒症和烧伤毒血症血浆中分子物质体外吸附的研究",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30090A (zh) * 2020-03-02 2020-06-26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一种血液透析器的表面抗凝修饰方法及其应用
CN115607750A (zh) * 2021-07-16 2023-01-17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一种原位抗凝改性医用pvc材料、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15607750B (zh) * 2021-07-16 2024-02-23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一种原位抗凝改性医用pvc材料、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14288997A (zh) * 2021-12-16 2022-04-08 健帆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自抗凝性的吸附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34839B (zh) 2021-06-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734839A (zh) 一种高抗凝型聚苯乙烯微球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Wu et al. A surface molecularly imprinted electrospun polyethersulfone (PES) fiber mat for selective removal of bilirubin
CN108187641B (zh) 一种海藻酸钠/聚乙烯醇@聚丙烯酰胺核壳结构凝胶球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1058058B (zh) 一种表面固定牛磺酸配基的多孔膜材料、制备方法及其在血脂吸附分离中的应用
CN104356308B (zh) 一种牛血清白蛋白分子表面印迹聚合物微球的制备方法
CN107552008A (zh) 一种玉米芯纤维素基水凝胶吸附重金属离子的方法
CN104923161A (zh) 一种磁性氧化石墨烯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9675134A (zh) 一种血液透析器的抗凝改性方法及其应用
CN105413664B (zh) 一种改性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4358106B (zh) 一种温敏性固态胺纤维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4923176B (zh) 一种树枝状高密度固态胺纤维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421536A (zh) 一种埃洛石纳米管/聚吡咯复合吸附剂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11250055B (zh) 基于壳聚糖的血液灌流吸附剂及其在制备用于脓毒血症血液净化的血液灌流器中的应用
CN107398258A (zh) 一种表面有机改性修饰蛭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用途
CN112871139B (zh) 一种全血灌流吸附剂、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5107474A (zh) 一种用于血液净化的螯合型吸附剂及制备方法
CN107262057B (zh) 一种胆红素阴离子树脂吸附剂的制备方法
CN114133583A (zh) 一种三嵌段聚合物接枝还原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5582902B (zh) 一种用于重金属污水处理的复合凝胶材料
CN113122938B (zh) 含MOFs的壳聚糖/聚乙烯醇纳米纤维膜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11701581B (zh)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甘油三酯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4437394B (zh) 一种双层高氨基密度植物纤维基吸附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3464222B (zh) 一种吸附肝素钠专用阴离子交换树脂的制备方法
CN108722360A (zh) 一种复合壳聚糖的制备方法
CN110256624A (zh) 一种超高交联树脂及其在吸附分离5-羟甲基糠醛中的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