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729949A - 一种大棚内甘薯的育苗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大棚内甘薯的育苗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729949A
CN109729949A CN201910195925.9A CN201910195925A CN109729949A CN 109729949 A CN109729949 A CN 109729949A CN 201910195925 A CN201910195925 A CN 201910195925A CN 109729949 A CN109729949 A CN 1097299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edling
seedbed
potato
finished product
gard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19592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钊
高文川
刘明慧
程海刚
文定军
杨武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oj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Original Assignee
Baoj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oj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filed Critical Baoj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Priority to CN201910195925.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729949A/zh
Publication of CN1097299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2994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1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agriculture
    • Y02A40/25Greenhouse technology, e.g. cooling systems therefor

Landscapes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 Pretreatment Of Seeds And Pla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大棚内甘薯的育苗方法,该方法包括搭建大棚,准备苗床覆盖小麦秸秆和酿热物后覆盖第一层大棚膜,将种薯排种、细粪土覆盖、浇水后,覆盖第二、三层拱棚膜,出苗期前进行大棚内温度控制,炼苗后用高位剪苗方法采苗,成品苗用药剂处理后,进行成品苗假植,采用拔苗方法出圃后用于生产,本发明采用三层棚膜覆盖的方式,增加了蓄热保温层,并在苗床内的最底层覆盖小麦秸秆,提升了大棚的双能利用率,甘薯育苗时间缩短,甘薯产苗量提高,将假植技术用于甘薯苗繁育中,方法简单有效、易于推广,较好的解决了甘薯成品苗的存放问题,延长了成品苗货架期,将无法利用的无效苗变为可利用的有效苗,提升了大棚甘薯育苗的整体效益。

Description

一种大棚内甘薯的育苗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甘薯育苗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棚内甘薯的育苗方法。
背景技术
陕西关中地区为西北五省主要食用鲜薯生产区,甘薯常年种植面积在60万亩左右,春栽面积占到95%以上,每年栽植适期需薯苗20亿株左右。甘薯苗繁育主要有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两种模式,塑料大棚繁育模式由于性价比高(钢构建造成本:日光温室260元/m2,塑料大棚35元/m2),成为专业育苗大户的首选育苗模式,在陕西关中地区占居主导地位。塑料大棚繁育模式主要有酿热温床双膜覆盖、冷床双膜覆盖两种育苗方法。从栽植适期有效产苗量看,塑料大棚育苗模式不及日光温室育苗模式,但投入产出率远高于日光温室育苗模式,前者的主要缺陷在于蓄热保温能力不及后者。塑料大棚双膜覆盖较单膜覆盖育苗方法,蓄热保温能力有了较大提升,育苗时间也相对提前,但与日光温室育苗模式相比有效产苗量仍然存在不小的差距,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提高。
目前甘薯苗繁育,成品苗只能随产随用,由于货架期短、供需之间的不确定性等因素每年造成大量浪费,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发明的甘薯种苗微营养钵假植技术,微容器苗货架期可达15d左右,但高度工厂化的微容器苗假植生产技术难以适用陕西关中地区以专业育苗户为主体的塑料大棚育苗模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大棚内甘薯的育苗方法,该育苗方法采用三层棚膜覆盖的方式,增加了蓄热保温层,并在苗床内的最底层覆盖厚度为25cm~30cm的小麦秸秆,提升了大棚的双能利用率,甘薯育苗时间缩短,甘薯产苗量提高,将假植技术用于甘薯苗繁育中,方法简单有效、易于推广,较好的解决了甘薯成品苗的存放问题,延长了成品苗货架期,将无法利用的无效苗变为可利用的有效苗,提升了大棚甘薯育苗的整体效益。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大棚内甘薯的育苗方法,该方法为:
S1、苗床选择:选择背风向阳,地势平坦,靠近水源、电源且三年以上未种植甘薯的地块作为苗床;
S2:大棚建造:用钢管搭建大棚,大棚的宽度为6m~7m,高度为2.5m~2.8m,长度为20m~30m,沿大棚的长度方向设置2个苗床,两床中间有0.7m~0.8m的走道,苗床深度为0.6m~0.8m,床面挖成龟背形;
S3、苗床准备:苗床内的最底层覆盖厚度为25cm~30cm的小麦秸秆,然后在小麦秸秆上覆盖厚度为20cm~25cm的酿热物,然后在S2中搭建的大棚的外侧覆盖厚度为8mm~10mm的第一层大棚膜,再用5%辛硫磷颗粒剂撒施苗床防治苗床地下病虫;
S4、种薯选择:选择单块重量为150g~250g,薯皮鲜艳光滑,生长健壮的夏繁种薯作为种薯;
S5、种薯处理:将S4中选取的种薯浸泡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的500倍液稀释液中5min~10min;
S6、排种:于排种期,平均气温为7℃~8℃的2月下旬,采用平排法将S5中浸种后的种薯在苗床上进行排种,种薯量为20kgm2~25kg/m2,种薯的排种方向一致、相邻种薯的头尾相接,相邻两块种薯的间距为1cm~1.5cm,种薯全部排在苗床上后用细粪土覆盖,然后对苗床进行浇水2h~3h,在S3所述的第一层大棚膜的内部,立即用竹竿搭在苗床上搭建小拱棚并覆盖两层厚度均为4mm的拱棚膜,第二层拱棚膜的顶点距离苗床床面的距离为60cm~70cm,第三层拱棚膜的顶点距离苗床床面的距离为20cm~30cm;
S7、大棚管理:种薯排种后到出苗期,床温的温度控制在在30℃~35℃,当床温的温度超过35℃时进行通风降温,当苗床上1/3的甘薯薯苗顶尖露出床面后,撤去第三层拱棚膜,在晴天时第二层拱棚膜早上9点钟~10点钟揭开,傍晚16点钟~17点钟盖上,阴天及下雨时第二层拱棚膜不需揭开,齐苗后,棚内温度控制在30℃~35℃,及时浇水使床面保持湿润;
S8、剪苗与管理:当甘薯薯苗的苗龄为35d~40d,苗高25cm~30cm时,将大棚内的温度控制在20℃~25℃炼苗2d~3d后采苗,采苗时采用高位剪苗方法,在距离苗床床面4cm~6cm的高度处剪取薯苗,得到成品苗;采苗后的管理为:棚内温度控制在35℃~38℃,采苗后1d,结合浇水向苗床施入尿素量为50g/m2;当苗高长至25cm~30cm时再次采苗,采苗后的管理与第一次采苗后的管理相同;所述成品苗的百株苗重为600g~700g,苗高为20cm~30cm,节间数为4个~6个,茎粗,顶三叶齐平,叶片肥厚、色深,无气生根和无病虫害;成品苗每百株扎成一捆便于运输和存放;
S9、成品苗药剂处理:将S8得到的成品苗的基部10cm的苗段浸泡在30%辛硫磷微胶囊悬浮剂的500倍稀释液中10min后,再将成品苗基部10cm苗段浸泡在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或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的500倍稀释液中10min;
S10、假植圃建造:选择背风向阳、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和便于灌溉的地块建造假植圃,假植圃的长度为20m,宽度为1.2m~1.5m,深度为15cm~20cm,土质为沙壤土;
S11、成品苗假植:按12cm~15cm的行距将S9中药剂处理后的成品苗直立埋入S10建造的假植圃内,成品苗入土深度为10cm~15cm,假植密度为1300株/m2~1600株/m2,假植量为50000株/圃~55000株/圃,成品苗假植完成后立即浇水使土壤含水量为75%~85%,并在假植圃搭建倾斜度为50°~70°的拱棚,在拱棚外覆盖4mm的拱棚膜,在成品苗假植5d内的缓苗生根期,晴天拱棚外的拱棚膜上加盖2针的遮阳网遮阳,拱棚内温度控制在25℃~28℃,成品苗假植5d后去掉拱棚外的遮阳网,通风降温,将棚内温度控制在20℃~22℃,湿度控制在65%~75%,成品苗假植7d~10d后,假植苗恢复正常生长达到出圃标准;
S12、假植苗出圃:假植苗出圃前1d,查看假植圃的土壤墒情,假植圃上层15cm~20cm处的土壤含水量为50%~60%,假植圃上层15cm~20cm处的土壤含水量不足时应及时补水,假植苗出圃采用拔苗方法,将苗高为20cm~30cm,节间数为4个~6个的假植苗出圃,用于生产。
优选地,S3中所述酿热物为牛粪和麦糠的按质量比为1:1组成的混合物。
优选地,S3中所述5%辛硫磷颗粒剂的制剂用药量为1600克/亩~2400克/亩。
优选地,S6中所述细粪土的厚度为3cm~5cm。
优选地,S6中对苗床进行浇水的流速为2L/h~3L/h。
优选地,S10中所述假植圃的方向为南北方向。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优化了双膜覆盖塑料大棚育苗方法,用三层棚膜覆盖的方式,增加了蓄热保温层,在苗床内的最底层覆盖厚度为25cm~30cm的小麦秸秆,不但能将白天的太阳能有效的贮存起来,同时又是很好的隔热层,阻止了太阳能和酿热物产生的生物能向深层土壤传导,提升了大棚的双能利用率,甘薯育苗时间缩短,甘薯产苗量提高;同时将假植技术用于甘薯苗繁育中,方法简单有效、易于推广,较好的解决了甘薯成品苗的存放问题,延长了成品苗货架期,将无法利用的无效苗变为可利用的有效苗,提升了大棚甘薯育苗的整体效益。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大棚内甘薯的育苗方法,该方法为:
S1、苗床选择:选择背风向阳,地势平坦,靠近水源、电源且三年以上未种植甘薯的地块作为苗床;
S2:大棚建造:用钢管搭建大棚,大棚的宽度为6m,高度为2.5m,长度为20m,沿大棚的长度方向设置2个苗床,两床中间有0.7m的走道,苗床深度为0.6m,床面挖成龟背形;
S3、苗床准备:苗床内的最底层覆盖厚度为30cm的小麦秸秆,然后在小麦秸秆上覆盖厚度为25cm牛粪和麦糠的按质量比为1:1混合而成的酿热物,然后在S2中搭建的大棚的外侧覆盖厚度为10mm的第一层大棚膜,再用制剂用药量1600克/亩的5%辛硫磷颗粒剂撒施苗床防治苗床地下病虫;
S4、种薯选择:选择单块重量为150g~250g,薯皮鲜艳光滑,生长健壮的夏繁种薯作为种薯;种薯的品种为秦薯5号;
S5、种薯处理:将S4中选取的种薯浸泡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的500倍液稀释液中5min;
S6、排种:于排种期,温度为7℃的2月25日,采用平排法将S5中浸种后的种薯在苗床上进行排种,种薯量为20kgm2,种薯的排种方向一致、相邻种薯的头尾相接,相邻两块种薯间距为1cm,种薯全部排种在苗床上后用厚度为3cm的细粪土覆盖,然后按流速为2L/h对苗床进行浇水3h,在S3所述的第一层大棚膜的内部,立即用竹竿搭在苗床上搭建小拱棚并覆盖两层厚度均为4mm的拱棚膜,第二层拱棚膜的顶点距离苗床床面的距离为70cm,第三层拱棚膜的顶点距离苗床床面的距离为30cm;
三层棚膜覆盖提高了大棚的保温性,在排种后的15d内,早晨7点~8点苗床15cm处的床温较双膜覆盖提高了2℃~3℃;
S7、大棚管理:种薯排种后到出苗期,床温的温度控制在在30℃,当苗床上1/3的甘薯薯苗顶尖露出床面后,撤去第三层拱棚膜,在晴天时第二层拱棚膜早上9点钟钟揭开,傍晚16点钟钟盖上,阴天及下雨时第二层拱棚膜不需揭开,齐苗后,棚内温度控制在35℃,及时浇水使床面保持湿润;
S8、剪苗与管理:当甘薯薯苗的苗龄为35d,苗高25cm~30cm时,将大棚内的温度控制在25℃炼苗2d后采苗,采苗时采用高位剪苗方法,在距离苗床床面4cm~6cm的高度处剪取薯苗,得到成品苗;采苗后的管理为:棚内温度控制在35℃,采苗后1d,结合浇水向苗床施入尿素量为50g/m2;当苗高长至25cm~30cm时再次采苗,采苗后的管理与第一次菜苗后的管理相同;所述成品苗的百株苗重为600g~700g,苗高为20cm~30cm,节间数为4个~6个,茎粗,顶三叶齐平,叶片肥厚、色深,无气生根和无病虫害;成品苗每百株扎成一捆便于运输和存放;
S9、成品苗药剂处理:将S8得到的成品苗的基部10cm的苗段浸泡在30%辛硫磷微胶囊悬浮剂的500倍稀释液中10min,用于预防甘薯茎线虫病,再将成品苗基部10cm苗段浸泡在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的500倍稀释液中10min,用于预防甘薯黑斑病;
S10、假植圃建造:选择背风向阳、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和便于灌溉的地块建造方向为南北的假植圃,假植圃的长度为20m,宽度为1.2m,深度为15cm,土质为沙壤土;
S11、成品苗假植:按12cm的行距将S9中药剂处理后的成品苗直立埋入S10建造的假植圃内,成品苗入土深度为10cm~15cm,假植密度为1300株/m2,假植量为50000株/圃,成品苗假植完成后立即浇水使土壤含水量为75%,并在假植圃搭建倾斜度为50°的拱棚,在拱棚外覆盖4mm的拱棚膜,在成品苗假植5d内的缓苗生根期,晴天拱棚外的拱棚膜上加盖2针的遮阳网遮阳,拱棚内温度控制在25℃,成品苗假植5d后去掉拱棚外的遮阳网,通风降温,将棚内温度控制在20℃,湿度控制在75%,成品苗假植7d~10d后,假植苗恢复正常生长达到出圃标准;
S12、假植苗出圃:假植苗出圃前1d,查看假植圃的土壤墒情,假植圃上层15cm~20cm处的土壤含水量为50%,假植圃上层15cm~20cm处的土壤含水量不足时应及时补水,假植苗出圃采用拔苗方法,将苗高为20cm~30cm,节间数为4个~6个的假植苗出圃,用于生产;
本实施例薯苗育苗时,采用了覆盖三层棚膜(三膜覆盖)的方式,S6中甘薯排种期提前到温度为7℃的2月25日,甘薯的出苗期提前了10d,S8中采苗的的第一、二茬苗为无法利用的无效苗,利用成品苗假植的方法,延长了成品苗货架期,将无效苗变为可利用的有效苗。
本实施例的第一茬成品苗在4月2日出棚,第二茬成品苗在4月8日出棚,第三茬成品苗在4月12日出棚,截止5月20日春薯栽植末期单棚出苗量达到18万个,相比常规的甘薯两层膜育苗方法多出两茬成品苗,且多出的两茬成品苗通过成品苗假植的方法变为可利用的有效苗,延长了成品苗货架期,单棚出苗量新增3万个,单棚栽植适期有效产苗量增加25%,单棚新增效益2400元左右。
本实施例优化了双膜覆盖塑料大棚育苗方法,用三层棚膜覆盖的方式,增加了蓄热保温层,在苗床内的最底层覆盖厚度为30cm的小麦秸秆,不但能将白天的太阳能有效的贮存起来,同时又是很好的隔热层,阻止了太阳能和酿热物产生的生物能向深层土壤传导,提升了大棚的双能利用率,甘薯育苗时间缩短,甘薯产苗量提高,将假植技术用于甘薯苗繁育中,方法简单有效、易于推广,较好的解决了甘薯成品苗的存放问题,延长了成品苗货架期,将无法利用的无效苗变为可利用的有效苗,提升了大棚甘薯育苗的整体效益。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大棚内甘薯的育苗方法,该方法为:
S1、苗床选择:选择背风向阳,地势平坦,靠近水源、电源且三年以上未种植甘薯的地块作为苗床;
S2:大棚建造:用钢管搭建大棚,大棚的宽度为7m,高度为2.8m,长度为30m,沿大棚的长度方向设置2个苗床,两床中间有0.8m的走道,苗床深度为0.8m,床面挖成龟背形;
S3、苗床准备:苗床内的最底层覆盖厚度为25cm的小麦秸秆,然后在小麦秸秆上覆盖厚度为20cm的牛粪和麦糠的按质量比为1:1混合而成的酿热物,然后在S2中搭建的大棚的外侧覆盖厚度为8mm的第一层大棚膜,再用制剂用药量为2400克/亩的5%辛硫磷颗粒剂撒施苗床防治苗床地下病虫;
S4、种薯选择:选择单块重量为150g~250g,薯皮鲜艳光滑,生长健壮的夏繁种薯作为种薯;种薯的品种为秦薯5号;
S5、种薯处理:将S4中选取的种薯浸泡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的500倍液稀释液中10min;
S6、排种:于排种期,温度为8℃的2月20日,采用平排法将S5中浸种后的种薯在苗床上进行排种,种薯量为25kg/m2,种薯的排种方向一致、相邻种薯的头尾相接,相邻两块的种薯间距为1.5cm,种薯全部排种在苗床上后用厚度为5cm的细粪土覆盖,然后按流速为3L/h对苗床进行浇水2h,在S3所述的第一层大棚膜的内部,立即用竹竿搭在苗床上搭建小拱棚并覆盖两层厚度均为4mm的拱棚膜,第二层拱棚膜的顶点距离苗床床面的距离为60cm,第三层拱棚膜的顶点距离苗床床面的距离为20cm;
S7、大棚管理:种薯排种后到出苗期,床温的温度控制在在35℃,当床温的温度超过35℃时进行通风降温,当苗床上1/3的甘薯薯苗顶尖露出床面后,撤去第三层拱棚膜,在晴天时第二层拱棚膜早上10点钟揭开,傍晚17点钟盖上,阴天及下雨时第二层拱棚膜不需揭开,齐苗后,棚内温度控制在35℃,及时浇水使床面保持湿润;
S8、剪苗与管理:当甘薯薯苗的苗龄为40d,苗高25cm~30cm时,将大棚内的温度控制在25℃炼苗3d后采苗,采苗时采用高位剪苗方法,在距离苗床床面4cm~6cm的高度处剪取薯苗,得到成品苗;采苗后的管理为:棚内温度控制在38℃,采苗后1d,结合浇水向苗床施入尿素量为50g/m2;当苗高长至25cm~30cm时再次采苗,采苗后的管理与第一次菜苗后的管理相同;所述成品苗的百株苗重为600g~700g,苗高为20cm~30cm,节间数为4个~6个,茎粗,顶三叶齐平,叶片肥厚、色深,无气生根和无病虫害;成品苗每百株扎成一捆便于运输和存放;
S9、成品苗药剂处理:将S8得到的成品苗的基部10cm的苗段浸泡在30%辛硫磷微胶囊悬浮剂的500倍稀释液中10min,用于预防甘薯茎线虫病,再将成品苗基部10cm苗段浸泡在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的500倍稀释液中10min,用于预防甘薯黑斑病;
S10、假植圃建造:选择背风向阳、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和便于灌溉的地块建造方向为南北的假植圃,假植圃的长度为20m,宽度为1.5m,深度为20cm,土质为沙壤土;
S11、成品苗假植:按15cm的行距将S9中药剂处理后的成品苗直立埋入S10建造的假植圃内,成品苗入土深度为10cm~15cm,假植密度为1600株/m2,假植量为55000株/圃,成品苗假植完成后立即浇水使土壤含水量为85%,并在假植圃搭建倾斜度为70°的拱棚,在拱棚外覆盖4mm的拱棚膜,在成品苗假植5d内的缓苗生根期,晴天拱棚外的拱棚膜上加盖2针的遮阳网遮阳,拱棚内温度控制在30℃,成品苗假植5d后去掉拱棚外的遮阳网,通风降温,将棚内温度控制在22℃,湿度控制在65%,成品苗假植7d~10d后,假植苗恢复正常生长达到出圃标准;
S12、假植苗出圃:假植苗出圃前1d,查看假植圃的土壤墒情,假植圃上层15cm~20cm处的土壤含水量为60%,假植圃上层15cm~20cm处的土壤含水量不足时应及时补水,假植苗出圃采用拔苗方法,将苗高为20cm~30cm,节间数为4个~6个的假植苗出圃,用于生产;
本实施例薯苗育苗时,采用了覆盖三层棚膜(三膜覆盖)的方式,S6中甘薯排种期提前到温度为8℃的2月20日,甘薯的出苗期提前了15d,S8中采苗的的第一、二茬苗为无法利用的无效苗,利用成品苗假植的方法,延长了成品苗货架期,将无效苗变为可利用的有效苗。
本实施例的第一茬成品苗在4月1日出棚,而常规的双膜覆盖的方法第一茬成品苗在4月15日出棚,截止5月20日春薯栽植末期,本实施例的育苗方法甘薯出苗共7茬成品苗,比常规的双膜覆盖的方法多出苗两茬成品苗,在适宜甘薯大田栽植的时期(4月15日~5月20日),本实施例的育苗方法亩产量增加20%,本实施例早期出苗的2茬苗成品苗是无法利用的,通过将其种植在假植圃中,变成可利用的有效苗,延长了成品苗货架期。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发明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变化,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大棚内甘薯的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为:
S1、苗床选择:选择背风向阳,地势平坦,靠近水源、电源且三年以上未种植甘薯的地块作为苗床;
S2:大棚建造:用钢管搭建大棚,大棚的宽度为6m~7m,高度为2.5m~2.8m,长度为20m~30m,沿大棚的长度方向设置2个苗床,两床中间有0.7m~0.8m的走道,苗床深度为0.6m~0.8m,床面挖成龟背形;
S3、苗床准备:苗床内的最底层覆盖厚度为25cm~30cm的小麦秸秆,然后在小麦秸秆上覆盖厚度为20cm~25cm的酿热物,然后在S2中搭建的大棚的外侧覆盖厚度为8mm~10mm的第一层大棚膜,再用5%辛硫磷颗粒剂撒施苗床防治苗床地下病虫;
S4、种薯选择:选择单块重量为150g~250g,薯皮鲜艳光滑,生长健壮的夏繁种薯作为种薯;
S5、种薯处理:将S4中选取的种薯浸泡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的500倍液稀释液中5min~10min;
S6、排种:于排种期,平均气温为7℃~8℃的2月下旬,采用平排法将S5中浸种后的种薯在苗床上进行排种,种薯量为20kgm2~25kg/m2,种薯的排种方向一致、相邻种薯的头尾相接,相邻两块种薯的间距为1cm~1.5cm,种薯全部排在苗床上后用细粪土覆盖,然后对苗床进行浇水2h~3h,在S3所述的第一层大棚膜的内部,立即用竹竿搭在苗床上搭建小拱棚并覆盖两层厚度均为4mm的拱棚膜,第二层拱棚膜的顶点距离苗床床面的距离为60cm~70cm,第三层拱棚膜的顶点距离苗床床面的距离为20cm~30cm;
S7、大棚管理:种薯排种后到出苗期,床温的温度控制在在30℃~35℃,当床温的温度超过35℃时进行通风降温,当苗床上1/3的甘薯薯苗顶尖露出床面后,撤去第三层拱棚膜,在晴天时第二层拱棚膜早上9点钟~10点钟揭开,傍晚16点钟~17点钟盖上,阴天及下雨时第二层拱棚膜不需揭开,齐苗后,棚内温度控制在30℃~35℃,及时浇水使床面保持湿润;
S8、剪苗与管理:当甘薯薯苗的苗龄为35d~40d,苗高25cm~30cm时,将大棚内的温度控制在20℃~25℃炼苗2d~3d后采苗,采苗时采用高位剪苗方法,在距离苗床床面4cm~6cm的高度处剪取薯苗,得到成品苗;采苗后的管理为:棚内温度控制在35℃~38℃,采苗后1d,结合浇水向苗床施入尿素量为50g/m2;当苗高长至25cm~30cm时再次采苗,采苗后的管理与第一次采苗后的管理相同;所述成品苗的百株苗重为600g~700g,苗高为20cm~30cm,节间数为4个~6个,茎粗,顶三叶齐平,叶片肥厚、色深,无气生根和无病虫害;
S9、成品苗药剂处理:将S8得到的成品苗的基部10cm的苗段浸泡在30%辛硫磷微胶囊悬浮剂的500倍稀释液中10min后,再将成品苗基部10cm苗段浸泡在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或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的500倍稀释液中10min;
S10、假植圃建造:选择背风向阳、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和便于灌溉的地块建造假植圃,假植圃的长度为20m,宽度为1.2m~1.5m,深度为15cm~20cm,土质为沙壤土;
S11、成品苗假植:按12cm~15cm的行距将S9中药剂处理后的成品苗直立埋入S10建造的假植圃内,成品苗入土深度为10cm~15cm,假植密度为1300株/m2~1600株/m2,假植量为50000株/圃~55000株/圃,成品苗假植完成后立即浇水使土壤含水量为75%~85%,并在假植圃搭建倾斜度为50°~70°的拱棚,在拱棚外覆盖4mm的拱棚膜,在成品苗假植5d内的缓苗生根期,晴天拱棚外的拱棚膜上加盖2针的遮阳网遮阳,拱棚内温度控制在25℃~28℃,成品苗假植5d后去掉拱棚外的遮阳网,通风降温,将棚内温度控制在20℃~22℃,湿度控制在65%~75%,成品苗假植7d~10d后,假植苗恢复正常生长达到出圃标准;
S12、假植苗出圃:假植苗出圃前1d,查看假植圃的土壤墒情,假植圃上层15cm~20cm处的土壤含水量为50%~60%,假植圃上层15cm~20cm处的土壤含水量不足时应及时补水,假植苗出圃采用拔苗方法,将苗高为20cm~30cm,节间数为4个~6个的假植苗出圃,用于生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棚内甘薯的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S3中所述酿热物为牛粪和麦糠的按质量比为1:1组成的混合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棚内甘薯的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S3中所述5%辛硫磷颗粒剂的制剂用药量为1600克/亩~2400克/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棚内甘薯的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S6中所述细粪土的厚度为3cm~5c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棚内甘薯的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S6中对苗床进行浇水的流速为2L/h~3L/h。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棚内甘薯的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S10中所述假植圃的方向为南北方向。
CN201910195925.9A 2019-03-15 2019-03-15 一种大棚内甘薯的育苗方法 Pending CN10972994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95925.9A CN109729949A (zh) 2019-03-15 2019-03-15 一种大棚内甘薯的育苗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95925.9A CN109729949A (zh) 2019-03-15 2019-03-15 一种大棚内甘薯的育苗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29949A true CN109729949A (zh) 2019-05-10

Family

ID=663705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95925.9A Pending CN109729949A (zh) 2019-03-15 2019-03-15 一种大棚内甘薯的育苗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729949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59491A (zh) * 2019-11-15 2020-04-07 河南亿丰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适合中原地区的甘薯育苗方法
CN112534988A (zh) * 2020-12-28 2021-03-23 湖南省棉花科学研究所 一种提高发芽率的玉米育种方法
CN112840986A (zh) * 2020-12-31 2021-05-28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一种甘薯育苗方法及育苗取苗一体设备
CN113141998A (zh) * 2021-01-21 2021-07-23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 一种甘薯种质资源保存方法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31071A (zh) * 2008-11-24 2010-06-16 万本安 七彩地瓜育苗技术
CN102845213A (zh) * 2012-09-29 2013-01-02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 一种甘薯育苗方法
CN103098646A (zh) * 2013-03-12 2013-05-15 重庆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谷类作物与薯类作物共生育苗的方法
CN105359784A (zh) * 2015-11-05 2016-03-02 和县利民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 一种红薯的高产种植方法
CN106688555A (zh) * 2016-12-08 2017-05-24 曾琼 一种番薯的种植方法
CN106866189A (zh) * 2017-01-20 2017-06-20 姚逍逸 一种红薯的种植方法
CN107371746A (zh) * 2017-08-25 2017-11-24 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 脱毒甘薯三膜覆盖育苗方法
CN107455110A (zh) * 2017-07-07 2017-12-12 武汉金水绿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茎叶菜用甘薯三膜保苗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31071A (zh) * 2008-11-24 2010-06-16 万本安 七彩地瓜育苗技术
CN102845213A (zh) * 2012-09-29 2013-01-02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 一种甘薯育苗方法
CN103098646A (zh) * 2013-03-12 2013-05-15 重庆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谷类作物与薯类作物共生育苗的方法
CN105359784A (zh) * 2015-11-05 2016-03-02 和县利民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 一种红薯的高产种植方法
CN106688555A (zh) * 2016-12-08 2017-05-24 曾琼 一种番薯的种植方法
CN106866189A (zh) * 2017-01-20 2017-06-20 姚逍逸 一种红薯的种植方法
CN107455110A (zh) * 2017-07-07 2017-12-12 武汉金水绿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茎叶菜用甘薯三膜保苗的方法
CN107371746A (zh) * 2017-08-25 2017-11-24 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 脱毒甘薯三膜覆盖育苗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STD360: "甘薯育苗技术规程", 《道客巴巴,HTTP://WWW.DOC88.COM/P-0039741412704.HTML》 *
傅中雄等: "《良种红薯种植与加工技术专家谈》", 30 April 2008,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
姚秋菊等: "开封市沙区红薯双季高产栽培技术", 《长江蔬菜》 *
寿光市蔬菜协会: "《大棚番茄》", 30 April 2011,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
张超凡等: "《甘薯 马铃薯高产栽培新技术》", 30 January 2015,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
张雪清等: "《萝卜新品种周年丰产技术》", 30 December 1992, 天津教育出版社 *
徐照本等: "《农业实用技术百问百答》", 30 November 2015,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
王其织等: "福薯604 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安徽农学通报》 *
科大农业服务平台: "甘薯育苗技术之红薯地床小拱棚育苗技术", 《腾讯网,HTTPS://NEW.QQ.COM/OMN/20180317/20180317B0S8T9.HTML》 *
谷业理: "《保健蔬菜栽培实用技术》", 30 January 2014,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59491A (zh) * 2019-11-15 2020-04-07 河南亿丰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适合中原地区的甘薯育苗方法
CN112534988A (zh) * 2020-12-28 2021-03-23 湖南省棉花科学研究所 一种提高发芽率的玉米育种方法
CN112840986A (zh) * 2020-12-31 2021-05-28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一种甘薯育苗方法及育苗取苗一体设备
CN113141998A (zh) * 2021-01-21 2021-07-23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 一种甘薯种质资源保存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48857B (zh) 一种高海拔区域的三七种植方法
CN102369829B (zh) 一种紫甘薯育苗方法
CN102577816B (zh) 农作物斜坡育苗方法
CN103891503B (zh) 一种北方棚室叶用型甘薯栽培方法
CN106376343B (zh) 中稻再生稻紫云英高效生态周年种植方法
CN103597996B (zh) 一种大黄快速育苗方法
CN109729949A (zh) 一种大棚内甘薯的育苗方法
CN101675728B (zh) 一种杂交大白菜制种栽培方法
CN103355150B (zh) 烤烟漂浮育苗栽培方法
CN103039262B (zh) 一种大棚营养块人参栽培方法
CN106688848B (zh) 一种白及组培苗的高效炼苗技术
CN105993783A (zh) 一种冬枣种植方法
CN105052468A (zh) 一种魔芋的栽培方法
CN204653194U (zh) 可降解无灌溉的沙漠植物防护装置
CN103355027A (zh) 一种南方红豆杉的幼苗繁育方法
CN104541873B (zh) 甘薯苗圃一次种植多年繁苗采苗的方法
CN102893786B (zh) 一种草莓菱角水旱轮作栽培方法
CN104756732A (zh) 一种莼菜精准高产优质栽培方法
CN104472178A (zh) 一种红薯高产的方法及育苗的苗床
CN101238777A (zh) 温室有机基质韭菜盘盆式栽培方法
CN103210754B (zh) 一种秦艽低海拔壮苗繁育方法
CN104604610A (zh) 可降解无灌溉梭梭防护装置
CN105900662A (zh) 一种有机韭菜无土半水培的种植方法
CN105248082B (zh) 一种快速培育蛇鞭菊种球的方法
CN105900654A (zh) 适合湖南地区种植紫玉淮山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