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959491A - 一种适合中原地区的甘薯育苗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适合中原地区的甘薯育苗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959491A
CN110959491A CN201911117356.2A CN201911117356A CN110959491A CN 110959491 A CN110959491 A CN 110959491A CN 201911117356 A CN201911117356 A CN 201911117356A CN 110959491 A CN110959491 A CN 11095949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ed potatoes
potato
potatoes
sweet potato
seedling rai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11735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利鹏
黄松波
建明鹏
刘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nan Yifengnian Bio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nan Yifengnian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nan Yifengnian Bio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nan Yifengnian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117356.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959491A/zh
Publication of CN1109594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5949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2/00Cultivation of specific crops or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A01G22/25Root crops, e.g. potatoes, yams, beet or wasabi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BSOIL WORKING IN AGRICULTURE OR FORESTRY;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AGRICULTURAL MACHINES OR IMPLEMENTS, IN GENERAL
    • A01B79/00Methods for working soil
    • A01B79/02Methods for working soil combined with other agricultural processing, e.g. fertilising, planting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oil Sciences (AREA)
  • Botany (AREA)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 Pretreatment Of Seeds And Pla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合中原地区的甘薯育苗方法,其步骤包括建设育苗棚,平整土地,分割面积建畦,种薯排薯,种薯除草,萌芽及中后期管理,其中在种薯排薯中,采用在所开沟内头尾相连依次平放,呈一字形排开,且行间距为22‑25厘米。本发明通过改进苗床的形式,开沟宽度和薯块的摆放方式进行甘薯育苗,具有种薯投入量少、明显提高单块种薯的发芽率,薯苗间通风和透光良好,薯苗粗壮,移栽后打蔫时间短,成活率高,且能够节省人工,减轻劳动强度,提高育苗工作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适合中原地区的甘薯育苗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甘薯育苗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适合中原地区的甘薯育苗方法。
背景技术
甘薯营养丰富,富含淀粉、糖类、蛋白质、维生素、纤维素以及各种氨基酸,是非常好的营养食品。我国的种植甘薯种植面积占全世界的60%左右,产量占全世界的80%以上,其中,甘薯在淮海平原、长江流域和东南沿海各省最多,种植面积较大的有四川、河南、山东、重庆、广东、安徽等省(直辖市)。
甘薯为异花授粉作物,自交不孕,用种子繁殖的后代性状很不一致,产量低。因此,除杂交育种外,在生产上都很少采用有性繁殖。由于甘薯块根、茎蔓等营养器官的再生能力较强,并能保持良种性状,故在生产上采用块根、茎蔓、薯尖等无性繁殖。
其中,利用薯块育苗繁殖为甘薯生产中普遍应用的繁殖方法,利用薯块周皮下潜伏的不定芽原基萌发长苗,然后剪苗栽插于大田。这种方法是将薯块密集的排列在苗床上,进行育苗。
比如公开号为CN103650865A的中国专利于2014年3月26日公开了一种甘薯育苗方法,通过(1)选地、建温室大棚、修置凹槽畦;(2)酿热物温床制备;(3)种薯集中处理;(4)选种排薯;(5)苗床管理等步骤完成;本发明具有出苗多、苗质好、防病效果好,能减轻管理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种薯的出苗量、节能高效等优点。
公开号为CN109729949A的中国专利于2019年5月10日公开了一种大棚内甘薯的育苗方法,该方法包括搭建大棚,准备苗床覆盖小麦秸秆和酿热物后覆盖第一层大棚膜,将种薯排种、细粪土覆盖、浇水后,覆盖第二、三层拱棚膜,出苗期前进行大棚内温度控制,炼苗后用高位剪苗方法采苗,成品苗用药剂处理后,进行成品苗假植,采用拔苗方法出圃后用于生产,本发明采用三层棚膜覆盖的方式,增加了蓄热保温层,并在苗床内的最底层覆盖小麦秸秆,提升了大棚的双能利用率,甘薯育苗时间缩短,甘薯产苗量提高,将假植技术用于甘薯苗繁育中,方法简单有效、易于推广,较好的解决了甘薯成品苗的存放问题,延长了成品苗货架期,将无法利用的无效苗变为可利用的有效苗,提升了大棚甘薯育苗的整体效益。
上述专利的都是将薯块密集排列在苗床上进行育苗,但是这种方式存在种薯投入量大、成本高、苗床种薯出苗量大,苗间通风透光不良,容易滋生病害,且苗细弱,抵抗力不强,在移栽大田时造成打蔫时间长、成活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适合中原地区的甘薯育苗方法,具有种薯投入量少、明显提高单块种薯的发芽率,薯苗间通风和透光良好,薯苗粗壮,移栽后打蔫时间短,成活率高,且能够节省人工,减轻劳动强度,提高育苗工作效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适合中原地区的甘薯育苗方法,其育苗的步骤如下:
步骤1:建设育苗棚,选适合的地块建设育苗棚。
步骤2:平整土地,根据土地的肥力施加适合的化肥和有机肥,适量使用复合肥,然后深翻旋耕,达到地平土碎。
步骤3:根据苗棚长短,分割面积建畦,长度依据苗棚的长度建设,按照行距22-25厘米进行开沟,沟宽8-10厘米,深度20-25厘米,所开沟地块为苗床,相邻两沟之间为畦。
步骤4:种薯排薯,种薯在所开沟内头尾相连依次平放,呈一字形排开,然后覆土2-3厘米,均匀浇水,浇透。浇水过程中,如有种薯漏出土面,再进行覆土。
步骤5:苗床除草,然后采用苗床专用封闭除草剂,全棚均匀喷施进行防草处理。
步骤6:催芽及中后期管理,保持苗苗床温度度35-38℃,进行催芽,在80%的种薯开始萌芽,苗床温度降到29-32℃,土壤相对湿度在保持80%左右,保证充足空气。中后期叶面喷洒1-2次中微量元素叶面肥,对于小种薯区域应多喷洒一次微量元素叶面肥,保证薯苗的健康生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的一种适合中原地区的甘薯育苗方法,通过改进苗床的形式,开沟宽度和薯块的摆放方式,改善了种薯之间的间距、明显提高单块种薯的发芽率。
2、本发明的一种适合中原地区的甘薯育苗方法,通过改进苗床的形式,开沟宽度和薯块的摆放方式,种薯出苗后,明显改善了薯苗间的采光,通风条件,提高了薯苗的抗病能力,待移栽时薯苗明显粗壮,移栽大田后,打蔫时间短,成活率高。
3、本发明的一种适合中原地区的甘薯育苗方法,通过改进苗床的形式,开沟宽度和薯块的摆放方式,极大的节约了种薯的投放量,同时,单位面积的出苗率并不降低,从而节省了成本。
4、本发明的一种适合中原地区的甘薯育苗方法,通过改进苗床的形式,开沟宽度和薯块的摆放方式,使育苗时,节省了人工,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育苗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当前甘薯育苗种薯排薯方式俯视图。
图2为当前甘薯育苗种薯排薯方式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甘薯育苗种薯排薯方式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甘薯育苗种薯排薯方式剖视图。
图中:1-苗床,2-种薯,3-畦。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为当前甘薯育苗的种薯排薯方式,根据苗棚长短,分割面积建畦,长度依据苗棚长度建设,宽度1.2-1.5米,深20厘米。建畦后,采用上平下不平的方式摆放种薯,种薯在苗床平铺(一个挨一个),或者采用头压尾方式摆放种薯,然后覆土2-3公分,这种育苗方式,种薯的投入量在800-1200斤/亩。
实施例一:
如图3和图4所示,一种适合中原地区的甘薯育苗方法,在郑州市的黄河边上,土地属于沙土地,建设长度100米,宽7米的育苗棚,大棚内部有效利用面积约1亩。
在4月20号前平整育苗棚内的土地,由于是沙土地,土地相对贫瘠,每个大棚内施加尿素200公斤,沤制的有机肥7立方米,复合肥50kg,然后深翻旋耕,达到地平土碎。
育苗棚内平整土地后,直接以育苗棚的宽度为行长,按照行距25厘米的尺寸进行开沟,开沟的深度为25厘米,沟底宽10厘米,所开沟地块为苗床1,相邻两沟之间为畦3。
在4月25日前在育苗棚内进行种薯排薯,种薯2的品种为烟薯25、济薯26和商薯19等,种薯2的选择,选择具有本薯特征、无病变、无伤痕,外表光滑,薯块的形状端正,薯形长、匀、直和无棱沟,且未受冻害和热害的薯块做种薯2。种薯2选择后应将种薯分为大种薯,中等种薯和小种薯,其中,中等种薯2的直径在6-9厘米,重量在250-400克(5-8两重),大种薯2其直径在9-15厘米之间,重量大于等于500克(1斤),小种薯2其直径在3-6厘米,重量在150-250克(3-5两重)。将种薯2在所开沟内头尾相连依次平放,呈一字形排开,种薯的排布要求为,在同一行内,尽可能排布同一种规格的种薯,或者一端排布一种规格的种薯,另一端排布其相邻规格的种薯,切不可将大种薯、中等种薯和小种薯混合排薯。种薯2排薯完毕后,表面覆土2-3厘米,然后均匀浇水,浇透。浇水过程中,如有种薯2漏出土面,再进行覆土。
然后采用苗床专用封闭除草剂,如红薯草净,含有50%异丙草胺,按照每个大棚用100毫升,兑水30升,全棚均匀喷施地面进行防草处理。
然后保持苗床温度35-38℃,进行催芽,在80%的种薯2开始萌芽,苗床温度降到29-32℃,土壤相对湿度在保持80%左右,保证充足空气。中后期叶面喷洒1-2次中微量元素叶面肥,对于小种薯2区域应多喷洒一次微量元素叶面肥,保证薯苗的健康生长。保证6月10日前麦收结束后让薯苗移栽到大田中。
实施例二:
一种适合中原地区的甘薯育苗方法,在洛阳市汝阳县,土地属于山间丘陵梯台田地,土层较薄,土层厚度一般在1米左右,为褐土,土质有机质和矿物质较多,属于相对肥沃田地,建设长度60米,宽12米的育苗棚,大棚内部有效利用面积约1.05亩。
在3月4号前平整育苗棚内的土地,由于是山间丘陵梯台田地,属于相对肥沃田地,每个大棚内施加尿素150公斤,沤制的有机肥2立方米,复合肥20kg,然后深翻旋耕,达到地平土碎。
育苗棚内平整土地后,直接以育苗棚的宽度为行长,按照行距24厘米的尺寸进行开沟,开沟的深度为20厘米,沟底宽10厘米,所开沟地块为苗床1,相邻两沟之间为畦3。
在3月10日前在育苗棚内进行种薯2排薯,种薯2的品种为洛薯13等,种薯2的选择,选择具有本薯特征、无病变、无伤痕,外表光滑,薯块的形状端正,薯形长、匀、直和无棱沟,且未受冻害和热害的薯块做种薯2。种薯2选择后应将种薯分为大种薯,中等种薯和小种薯,其中,中等种薯2的直径在6-9厘米,重量在250-400克(5-8两重),大种薯2其直径在9-15厘米之间,重量大于等于500克(1斤),小种薯2其直径在3-6厘米,重量在150-250克(3-5两重)。将种薯2在所开沟内头尾相连依次平放,呈一字形排开,种薯的排布要求为,在同一行内,尽可能排布同一种规格的种薯,或者一端排布一种规格的种薯,另一端排布其相邻规格的种薯,切不可将大种薯、中等种薯和小种薯混合排薯。本实施例优选中等种薯2用来育苗,种薯2排薯完毕后,表面覆土2-3厘米,然后均匀浇水,所浇水的水温为40℃左右的温水,浇透。浇水过程中,如有种薯2漏出土面,再进行覆土。
然后采用苗床专用封闭除草剂,如红薯草净,含有50%异丙草胺,按照每个大棚用100毫升,兑水20升,全棚均匀喷施地面进行防草处理。
然后保持苗床1温度35-38℃,进行催芽,在80%的种薯2开始萌芽,苗床1温度降到29-32℃,土壤相对湿度在保持80%左右,保证充足空气。中后期叶面喷洒1-2次中微量元素叶面肥,保证薯苗的健康生长。保证4月20日前第一批薯苗可以移栽到大田中。
实施例三:
一种适合中原地区的甘薯育苗方法,在信阳市平桥区,土地属于丘陵梯台田地,土层厚实,土质有机质和矿物质较多,属于肥沃田地,建设长度35米,宽8米的育苗棚,大棚内部有效利用面积约0.4亩。
在2月10号前平整育苗棚内的土地,由于是山间丘陵梯台田地,属于相对肥沃田地,每个大棚内施加尿素30公斤,沤制的有机肥1立方米,复合肥5kg,然后深翻旋耕,达到地平土碎。
育苗棚内平整土地后,直接以育苗棚的宽度为行长,按照行距22厘米的尺寸进行开沟,开沟的深度为23厘米,沟底宽10厘米,所开沟地块为苗床1,相邻两沟之间为畦3。
在2月15日前在育苗棚内进行种薯2排薯,种薯2的品种为鲁薯19等,种薯2的选择,选择具有本薯特征、无病变、无伤痕,外表光滑,薯块的形状端正,薯形长、匀、直和无棱沟,且未受冻害和热害的薯块做种薯2。种薯2选择后应将种薯分为大种薯,中等种薯和小种薯,其中,中等种薯2的直径在6-9厘米,重量在250-400克(5-8两重),大种薯2其直径在9-15厘米之间,重量大于等于500克(1斤),小种薯2其直径在3-6厘米,重量在150-250克(3-5两重)。将种薯2在所开沟内头尾相连依次平放,呈一字形排开,种薯的排布要求为,在同一行内,尽可能排布同一种规格的种薯,或者一端排布一种规格的种薯,另一端排布其相邻规格的种薯,切不可将大种薯、中等种薯和小种薯混合排薯。本实施例优选中等种薯2和小种薯2用于育苗,种薯2排薯完毕后,表面覆土2-3厘米,然后均匀浇水,浇透。浇水过程中,如有种薯2漏出土面,再进行覆土。
然后采用苗床专用封闭除草剂,如红薯草净,含有50%异丙草胺,按照每个大棚用50毫升,兑水12升,全棚均匀喷施地面进行防草处理。
然后保持苗床1温度35-38℃,进行催芽,在80%的种薯2开始萌芽,苗床1温度降到29-32℃,土壤相对湿度在保持80%左右,保证充足空气。中后期叶面喷洒1-2次中微量元素叶面肥,对于小种薯2区域应多喷洒一次微量元素叶面肥,保证薯苗的健康生长。保证4月1日前第一批薯苗可以移栽到大田中。
在上述实施例中,种薯的用量为500-600斤/亩,直接节约投资6000-10000元/亩,并且可节省人工量,提高了育苗效率。按照当前的甘薯育苗方法,每斤种薯大约能够采收30-40棵薯苗,而按照本发明的甘薯育苗方法,每斤种薯大约能够采收70-87棵薯苗,且薯苗粗壮,移栽后易于成活,比现有方式育苗的成活率高。
本发明的一种适合中原地区的甘薯育苗方法,能够取得上述成功,主要在于:甘薯是根茎作物,甘薯块内存储了大量的养分,当前的甘薯育苗方式是认为,甘薯块内的养分已经能够满足甘薯育苗的需要,在育苗的过程中,只需要补充水分和少量的养分即可,但是,实际上,甘薯块自身的养分只能够让甘薯萌发出芽,而出芽后生长成茁壮的薯苗需要甘薯块生长的毛细根须从苗床上汲取大量的养分才能满足,当前的甘薯育苗,由于种薯排薯紧密,每个甘薯块获得的养分都不足,从而导致甘薯出芽后,薯苗密集,生长缓慢,由于密不透风,造成薯苗细长、羸弱,抗病能力差,容易失去水分,移栽后打蔫时间长,成活率低。而本发明的甘薯育苗方法,克服了上述缺点,甘薯排薯采用一字形排薯,行与行之间的间隔为22-25厘米,每个甘薯的下部及两侧有足够的空间和养分供甘薯生根和吸取,在甘薯出芽后,每个甘薯能够吸收的养分多,且甘薯出芽后,薯芽有极大的生长空间,透风透光,薯芽能够得到养分多,薯芽生长成薯苗的过程中能够获得丰富的营养,到移栽时,薯苗壮实,不易失水,移栽后打蔫时间短,成活率高,再者,由于每个甘薯能够吸收的养分多,单个甘薯的萌芽数量也成倍增加,达到了当前育苗方式相同的出苗量。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他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7)

1.一种适合中原地区的甘薯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育苗的步骤如下:
步骤1:建设育苗棚,选适合的地块建设育苗棚;
步骤2:平整土地,根据土地的肥力施加适合的化肥和有机肥,适量使用复合肥,然后深翻旋耕,达到地平土碎;
步骤3:根据苗棚长短,分割面积建畦,长度依据苗棚的长度建设,按照行距22-25厘米进行开沟,沟宽8-10厘米,深度20-25厘米,所开沟地块为苗床(1),相邻两沟之间为畦(3);
步骤4:种薯(2)排薯,种薯(2)在所开沟内头尾相连依次平放,呈一字形排开,然后覆土2-3厘米,均匀浇水,浇透,浇水过程中,如有种薯(2)漏出土面,再进行覆土;
步骤5:苗床(1)除草,然后采用苗床专用封闭除草剂,全棚均匀喷施进行防草处理;
步骤6:催芽及中后期管理,保持苗床(1)温度35-38℃,进行催芽,在80%的种薯(2)开始萌芽,苗床(1)温度降到29-32℃,土壤相对湿度在保持80%左右,中后期叶面喷洒1-2次中微量元素叶面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合中原地区的甘薯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种薯(2)的选择,选择具有本薯特征、无病变、无伤痕,外表光滑,薯块的形状端正,薯形长、匀、直和无棱沟,且未受冻害和热害的薯块做种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适合中原地区的甘薯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种薯(2)选择后应将种薯分为大种薯,中等种薯和小种薯,其中,中等种薯(2)的直径在6-9厘米,重量在250-400克(5-8两重),大种薯(2)其直径在9-15厘米之间,重量大于等于500克(1斤),小种薯(2)其直径在3-6厘米,重量在150-250克(3-5两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合中原地区的甘薯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种薯(2)的排布要求为,在同一行内,尽可能排布同一种规格的种薯(2),或者一端排布一种规格的种薯(2),另一端排布其相邻规格的种薯(2),切不可将大种薯(2)、中等种薯(2)和小种薯(2)混合排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合中原地区的甘薯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所述苗床专用封闭除草剂为红薯草净,含有50%异丙草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适合中原地区的甘薯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红薯草净每100毫升兑水20-30升使用,喷洒面积为1亩。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合中原地区的甘薯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6中,对于小种薯(2)区域中后期应多喷洒一次微量元素叶面肥。
CN201911117356.2A 2019-11-15 2019-11-15 一种适合中原地区的甘薯育苗方法 Pending CN11095949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17356.2A CN110959491A (zh) 2019-11-15 2019-11-15 一种适合中原地区的甘薯育苗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17356.2A CN110959491A (zh) 2019-11-15 2019-11-15 一种适合中原地区的甘薯育苗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59491A true CN110959491A (zh) 2020-04-07

Family

ID=700306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117356.2A Pending CN110959491A (zh) 2019-11-15 2019-11-15 一种适合中原地区的甘薯育苗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959491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19851A (zh) * 2020-09-29 2020-12-25 紫云自治县紫香源农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甘薯的育苗方法
CN112840986A (zh) * 2020-12-31 2021-05-28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一种甘薯育苗方法及育苗取苗一体设备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05012A (zh) * 2013-12-12 2015-06-17 青岛鑫润土苗木专业合作社 一种高效增产地瓜种植方法
JP2016067346A (ja) * 2014-09-29 2016-05-09 健吾 馬越 ケンケンの雉子君から学んださつま芋の収穫方法
JP2018143188A (ja) * 2017-03-07 2018-09-20 国立大学法人 鹿児島大学 サツマイモの苗及びその作成方法、並びにサツマイモの栽培方法
CN109729949A (zh) * 2019-03-15 2019-05-10 宝鸡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一种大棚内甘薯的育苗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05012A (zh) * 2013-12-12 2015-06-17 青岛鑫润土苗木专业合作社 一种高效增产地瓜种植方法
JP2016067346A (ja) * 2014-09-29 2016-05-09 健吾 馬越 ケンケンの雉子君から学んださつま芋の収穫方法
JP2018143188A (ja) * 2017-03-07 2018-09-20 国立大学法人 鹿児島大学 サツマイモの苗及びその作成方法、並びにサツマイモの栽培方法
CN109729949A (zh) * 2019-03-15 2019-05-10 宝鸡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一种大棚内甘薯的育苗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19851A (zh) * 2020-09-29 2020-12-25 紫云自治县紫香源农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甘薯的育苗方法
CN112840986A (zh) * 2020-12-31 2021-05-28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一种甘薯育苗方法及育苗取苗一体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99265B (zh) 一种提高水稻光能利用率的栽培方法
CN102783388A (zh) 一种水稻直播栽培方法
CN105028110A (zh) 一种大樱桃控根矮化高密植栽培方法
CN103477858A (zh) 樱桃番茄种植方法
CN104521464A (zh) 一种马铃薯的滴灌种植方法
CN103598051A (zh) 水稻固定厢沟三围立体强化栽培方法
CN102870580A (zh) 花生高产栽培方法
CN109997642A (zh) 一种起垄竖栽的黄芪移栽种植方法
CN102919011A (zh) 一种草莓种苗繁育母株营养供应法
CN107821059A (zh) 一种机械穴直播水稻轻型栽培方法
CN104996124A (zh) 一种刺五加的栽培方法
CN104429785A (zh) 一种优质高效的黄花风铃木育苗方法
CN110178690B (zh) 碳纳米溶胶在培育草莓中的应用、一种草莓苗培育培养基、基质以及草莓苗培育方法
CN107980500A (zh) 一种玉米与辣椒间作的栽培方法
CN108094099A (zh) 莲藕高产栽培方法
CN105815099B (zh) 黄芪与牧草型苇状羊茅套种立体栽培方法
CN105052518A (zh) 毛黄堇的人工种植方法
CN110959491A (zh) 一种适合中原地区的甘薯育苗方法
CN114258828A (zh) 一种用于高产量富硒水稻种植方法
CN106922348A (zh) 一种高产紫薯的种植方法
CN107821050A (zh) 一种红薯叶的种植方法
CN105359777B (zh) 一种高原地区丝瓜周年生产的栽培方法
CN108353746B (zh) 一种水稻与洋葱同一机械旱田一体化轮作方法
CN114158446B (zh) 一种湖北贝母鳞茎分瓣繁殖的方法
CN109874617A (zh) 一种芦笋的种植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