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708191B - 脚架组件及取暖器 - Google Patents

脚架组件及取暖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708191B
CN109708191B CN201910137108.8A CN201910137108A CN109708191B CN 109708191 B CN109708191 B CN 109708191B CN 201910137108 A CN201910137108 A CN 201910137108A CN 109708191 B CN109708191 B CN 10970819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unting hole
mounting
connector
clamping
supporting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13710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708191A (zh
Inventor
王超
廖泓斌
张毅
白相星
周小兵
唐爱红
余伯成
徐荣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1910137108.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708191B/zh
Publication of CN1097081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081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7081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0819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hermotherapy And Cooling Therapy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脚架组件及取暖器,该脚架组件包括第一安装座,第一安装座开设有第一收纳腔;连接件,连接件的一端固设于第一收纳腔的内壁;及第一支撑件,第一支撑件与连接件的另一端连接,且第一支撑件能够相对第一收纳腔的深度方向移动并相对第一安装座转动;当第一支撑件移动至第一预设位置时,第一支撑件设置于第一收纳腔外,第一支撑件能够相对第一安装座转动至第二预设位置,使第一支撑件与第一安装座呈夹角设置,第一支撑件与第一安装座配合形成支撑结构;当第一支撑件相对第一安装座转动至第三预设位置时,第一支撑件能够移动至第四预设位置,使第一支撑件收纳于第一收纳腔。

Description

脚架组件及取暖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取暖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脚架组件及取暖器。
背景技术
电暖器,尤其是快热炉取暖器,因其具有环保、加热快,无噪音的特点而备受消费者喜爱,在取暖器市场上占有较大份额。
快热炉取暖器一般由快热蒸发器组装而成的散热体和安装在散热体一端的电控组件构成,为方便用户移动机体,往往会在散热体底部设置两组脚架,然而,传统的快热炉取暖器携带的脚架占据空间大,致使包装快热炉取暖器的包装箱体积大,影响快热炉取暖器的批量运输。
发明内容
基于此,针对传统的快热炉取暖器的脚架占据空间大,致使包装快热炉取暖器的包装箱体积大,影响快热炉取暖器的批量运输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脚架组件及取暖器,该脚架组件中的第一支撑件可以在不使用时收纳于第一收纳腔内,占据空间小,便于运输;该取暖器包括上述脚架,因此,该取暖器具备体积小,便于运输的优点。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本申请涉及一种脚架组件,包括:第一安装座,所述第一安装座开设有第一收纳腔;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一端固设于所述第一收纳腔的内壁;及第一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连接,且所述第一支撑件能够相对所述第一收纳腔的深度方向移动并相对所述第一安装座转动;当所述第一支撑件移动至第一预设位置时,所述第一支撑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收纳腔外,所述第一支撑件能够相对所述第一安装座转动至第二预设位置,使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第一安装座呈夹角设置,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第一安装座配合形成支撑结构;当所述第一支撑件相对所述第一安装座转动至第三预设位置时,所述第一支撑件能够移动至第四预设位置,使所述第一支撑件收纳于所述第一收纳腔。
上述脚架组件在使用时,在运输或者不需要支撑第一取暖器本体时,将所述第一支撑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收纳腔内,如此,可以减少所述第一支撑件的占据空间,进而减少取暖器的包装体积;若需要第一支撑件支撑所述第一取暖器本体时,将所述第一支撑件沿所述第一收纳腔的深度方向移动至第一预设位置,并转动所述第一支撑件,使所述第一支撑件转动至第二预设位置,使所述第一支撑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收纳腔外,且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一安装座呈夹角设置,第一支撑件和第一安装座配合形成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可以起到支撑第一取暖器本体的作用。
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件能够相对所述连接件的周向转动并相对所述连接件的轴向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为第一卡接部,所述第三连接部为与所述第一卡接部卡接配合的第二卡接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件套设于所述连接件,且所述第一支撑件能够相对所述连接件的周向转动并能够相对所述连接件的轴向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为弹性件,所述第一安装座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一支撑件连接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设置于所述第一收纳腔外,当所述第一支撑件相对所述第一安装座转动至第二预设位置时,所述安装部与所述第一支撑件连接,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第一安装座配合形成所述支撑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收纳腔的内壁设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支撑件设有第三连接部,当所述第一支撑件相对所述连接件移动至第四预设位置时,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三连接部可拆卸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为第一卡接部,所述第三连接部为与所述第一卡接部卡接配合的第二卡接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座包括第一连接体,所述第一连接体设置于所述第一收纳腔,所述第一连接体设有所述第一卡接部,所述第一支撑件设有第二连接体及贯穿所述第一支撑件的侧壁的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连接体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连接体设有所述第二卡接部,当所述第一支撑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收纳腔时,所述第一卡接部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与所述第二卡接部卡接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座设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支撑件设有第四连接部;当所述第一支撑件相对所述连接件转动至第二预设位置时,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四连接部可拆卸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座的端面,且所述第二连接部设置于所述第一收纳腔外。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部为第三卡接部,所述第四连接部为与所述第三卡接部卡接配合的第四卡接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座的端面开设有第二安装孔及第三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三安装孔的面积,且所述第二安装孔与所述第三安装孔连通形成所述第三卡接部,所述第一支撑件包括连接面、第三连接体及第四连接体,所述第三连接体的横截面的面积小于所述第四连接体的横截面的面积,所述第三连接体与所述第二安装孔匹配,所述第四连接体与所述第三安装孔匹配,所述第三连接体的一端与所述连接面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四连接体连接形成所述第四卡接部,所述第三连接体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孔内,当所述第三连接体移动至第五预设位置时,所述第四连接体与第二安装孔限位配合;当所述第三连接体移动至第六预设位置时,所述第四连接体与第二安装孔分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卡接部和所述第四卡接部的数量均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第三卡接部间隔设置,至少两个所述第四卡接部间隔设置,一个所述第三卡接部对应一个所述第四卡接部,所述第二安装孔为条形孔,所述第二安装孔沿所述第一收纳腔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一收纳腔设置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三卡接部之间,且沿相邻两个所述第三卡接部中的两个所述第二安装孔的朝向相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座的端面还设有第四安装孔,所述第四安装孔与所述第二连接部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支撑件设有与所述第四安装孔卡接配合的安装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体的一端设有与所述第四安装孔卡接配合的第五卡接部,另一端设有提拉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件还包括第五连接体,所述第五连接体设有与所述连接件滑动配合的第五安装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五安装孔的内壁设有限位凸起,所述连接件设有与所述限位凸起限位配合的限位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凸起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限位槽内,所述限位槽包括第一段限位槽和第二段限位槽,所述第一段限位槽沿所述连接件的轴向设置,所述第二段限位槽沿所述连接件的周向设置,且所述第二段限位槽与所述第一段限位槽连通,所述连接件设有阻挡体,所述阻挡体设置于所述第一段限位槽内、并靠近所述第二段限位槽的进口设置,用于阻挡所述限位凸起,使所述限位凸起能够沿所述第一段限位槽变向移动至第二段限位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五连接体包括开设有贯穿所述第五安装孔的侧壁的第六安装孔及弹性体,所述弹性体的一端设置于所述第六安装孔,所述弹性体的另一端为自由端,且所述弹性体的另一端设有所述限位凸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收纳腔的侧壁设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与所述第一连接部间隔设置。
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涉及另一种脚架组件,包括:第二安装座,所述第二安装座开设有收纳槽,所述收纳槽包括开口;及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二支撑件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收纳槽,所述第二支撑件包括支撑部,当所述第二支撑件转动至第七预设位置时,所述支撑部穿过所述开口设置于所述收纳槽外,所述支撑部与所述第二安装座配合形成支撑结构。
上述脚架组件在使用时,在运输或者不需要支撑第二取暖器本体时,将所述第二支撑件设置于所述收纳槽内,如此,可以减少所述第二支撑件的占据空间,进而减少取暖器的包装体积;若需要第二支撑件支撑所述第二取暖器本体时,将所述第二支撑件转动至第七预设位置,使所述支撑部穿过所述开口,通过所述支撑部与所述第二安装座配合形成的支撑结构支撑第二取暖器本体。
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开口包括相对间隔设置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支撑部包括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件的一端,所述第二支撑部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件的另一端;当所述第二支撑件转动至第七预设位置时,所述第一支撑部穿过沿所述第一开口设置于所述收纳槽外,所述第二支撑部穿过所述第二开口设置于所述收纳槽外,所述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二支撑部及所述第二安装座配合形成支撑结构。
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涉及一种取暖器,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脚架组件,还包括第一取暖器本体,所述第一安装座与所述第一取暖器本体连接;或包括上述所述的脚架组件,还包括第二取暖器本体,所述第二安装座与所述第二取暖器本体连接。
上述暖器在使用时,当需要运输或者不需要支撑第一取暖器本体时,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三连接部可拆卸连接,将所述第一支撑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收纳腔内,如此,可以减少所述第一支撑件的占据空间;若需要第一支撑件支撑所述第一取暖器本体时,将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四连接部可拆卸连接,使所述第一支撑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收纳腔外,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第一安装座配合形成支撑结构。进而,所述支撑结构可以起到支撑第一取暖器本体的作用。或在运输或者不需要支撑第二取暖器本体时,将所述第二支撑件设置于所述收纳槽内,如此,可以减少所述第二支撑件的占据空间,进而减少取暖器的包装体积;若需要第二支撑件支撑所述第二取暖器本体时,将所述第二支撑件转动至第七预设位置,使所述支撑部穿过所述开口,通过所述支撑部与所述第二安装座配合形成的支撑结构支撑第二取暖器本体。
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取暖器本体开设有第二收纳腔,所述第一安装座的另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二收纳腔内。
附图说明
图1为第一支撑件的其中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第一支撑件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第一支撑件设置于第一收纳腔外的示意图;
图4为第一支撑件收纳于第一收纳腔内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取暖器的剖视图;
图6为图5中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7为取暖器的分解示意图;
图8为图7中B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9为第一支撑件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第一支撑件与第一安装座的装配示意图;
图11为图10中C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2为第一取暖器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取暖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取暖器,100、第一支撑件,110、第二连接体,112、第二卡接部,120、第一安装孔,130、第四卡接部,132、第三连接体,134、第四连接体,136、连接面,140、第五连接体,142、第五安装孔,1422、第六安装孔,1424、弹性体,1426、限位凸起,150、安装体,152、第五卡接部,154、提拉部,200、第一安装座,210、第一收纳腔,212、连接件,214、第一段限位槽,216、第二段限位槽,218、阻挡体,220、第一连接体,222、第一卡接部,230、第一安装座的端面,232、第三卡接部,2322、第二安装孔,2324、第三安装孔,234、第四安装孔,240、进气口,300、第一取暖器本体,310、第二收纳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有必要指出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元件时,两个元件可以是一体的,也可以是两个元件之间可拆卸连接。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地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此外,还需要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术语“下”、“上”、“前”、“后”、“左”、“右”、“内”、“外”、“顶”、“底”、“一侧”、“另一侧”、“一端”、“另一端”、等所指示的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位置关系;“第一”、“第二”等术语,是为了区分不同的结构部件。这些术语仅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如图1至图4所示,一方面,本申请涉及一种脚架组件,一实施例中的脚架组件包括:第一安装座200,第一安装座200开设有第一收纳腔210,连接件212,连接件212的一端固设于第一收纳腔210的内壁;及第一支撑件100,第一支撑件100与连接件212的另一端连接,且第一支撑件100能够相对第一收纳腔210的深度方向移动并相对第一安装座200转动;当第一支撑件100移动至第一预设位置时,第一支撑件100设置于第一收纳腔210外,第一支撑件100能够相对第一安装座200转动至第二预设位置,使第一支撑件100与第一安装座200呈夹角设置,第一支撑件100与第一安装座200配合形成支撑结构;当第一支撑件100相对第一安装座200转动至第三预设位置时,第一支撑件100能够移动至第四预设位置,使第一支撑件100收纳于第一收纳腔210。
上述脚架组件在使用时,在运输或者不需要支撑第一取暖器本体300时,将第一支撑件100设置于第一收纳腔210内,如此,可以减少第一支撑件100的占据空间,进而减少取暖器10的包装体积;若需要第一支撑件100支撑第一取暖器本体300时,将第一支撑件100沿第一收纳腔210的深度方向移动至第一预设位置,并转动第一支撑件100至第二预设位置,使第一支撑件100设置于第一收纳腔210外,且第一支撑件100和第一安装座200呈夹角设置,第一支撑件100和第一安装座200配合形成支撑结构,支撑结构可以起到支撑第一取暖器本体300的作用。
有必要指出的是,第一预设位置可以是满足使第一支撑件100完全移出第一收纳腔210的任一位置,第二预设位置可以是使第一支撑件100与第一安装座200呈夹角设置,使第一支撑件100能够支撑第一取暖器本体300的任一位置,第三预设位置可以是第一支撑件100转动至第一收纳腔210的上方,并可以沿第一收纳腔210的深度方向进入第一收纳腔210内的任一位置,第四预设位置可以是第一支撑件100收纳于第一收纳腔210内的任一位置。且第一支撑件100与第一安装座200呈夹角设置不包括第一支撑件100与第一安装座200为0°或者180°的情形。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第一支撑件100能够相对连接件212的周向转动并相对连接件212的轴向移动。如此,通过将第一支撑件100可转动地设置于连接件212上实现第一支撑件100相对第一安装座200转动;且将第一支撑件100可移动地设置于连接件212上,实现第一支撑件100相对第一收纳腔210的深度方向移动。
具体到本次实施例中,第一支撑件100套设于连接件212,且第一支撑件100能够相对连接件212的周向转动并能够相对连接件212的轴向移动。如此,通过将第一支撑件100套设于连接件212来实现第一支撑件100相对连接件212的周向转动并相对连接件212的轴向移动,
当然了,在别的实施例中,连接件212为弹性件,第一安装座200设有用于与第一支撑件100连接的安装部,安装部设置于第一收纳腔210外,当第一支撑件100相对第一安装座200转动至第二预设位置时,安装部与第一支撑件100连接,第一支撑件100与第一安装座200配合形成支撑结构。如此,在使用时,通过利用弹性件的变形能力,转动弹性件,使第一支撑件100能够与安装部连接;并通过弹性件的变形能力和恢复变形能力使第一支撑件100能够沿第一收纳腔210的深度方向移动,进而实现收纳于第一收纳腔210或移出第一收纳腔210。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第一收纳腔210的内壁设有第一连接部,第一支撑件100设有第三连接部,当第一支撑件100相对连接件212移动至第四预设位置时,第一连接部与第三连接部可拆卸连接。如此,通过第一连接部与第三连接部的连接,将第一支撑件100更加稳定的固设于第一收纳腔210内,使第一支撑件100不会脱离第一收纳腔210。
如图5和图6所示,具体到本次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为第一卡接部222,第三连接部为与第一卡接部222卡接配合的第二卡接部112。如此,通过第一卡接部222和第二卡接部112的卡接配合实现第一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可拆卸连接。具体地,第一卡接部222是卡部,第二卡接部112是扣部,或者第一卡接部222是扣部,第二卡接部112是卡部。
如图6所示,进一步,在本次实施例中,第一安装座200包括第一连接体220,第一连接体220设置于第一收纳腔210,第一连接体220设有第一卡接部222,第一支撑件100设有第二连接体110及贯穿第一支撑件100的侧壁的第一安装孔120,第二连接体110设置于第一安装孔120,第二连接体110设有第二卡接部112,当第一支撑件100设置于第一收纳腔210时,第一卡接部222穿过第一安装孔120与第二卡接部112卡接配合。如此,通过将第一卡接部222穿过第一安装孔120,使第一支撑件100穿设于第一连接体220,再通过第一卡接部222与第二卡接部112卡接配合,使第一支撑件100更加稳定地收纳于第一收纳腔210内,避免在搬运时,第一支撑件100因为重力从第一安装座200脱落。在本次实施例中,第一支撑件100包括连接面136及与连接面136相对设置的安装面,第一安装孔120贯穿安装面及连接面136,第二连接体110设置于安装面。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第一安装座200设有第二连接部,第一支撑件100设有第四连接部;当第一支撑件100相对连接件212转动至第二预设位置时,第二连接部与第四连接部可拆卸连接。如此,通过第二连接部与第四连接部的连接,使第一支撑件100更加稳固的设置于第一安装座200上,进而使第一支撑件100更加稳固的支撑第一取暖器本体300。
进一步,具体到本次实施例中,第二连接部设置于第一安装座200的端面,且第二连接部设置于第一收纳腔210外。如此,将第二连接部设置于第一收纳腔210外,便于第一支撑件100与第一安装座200安装。
如图5和图6所示,在本次实施例中,第二连接部为第三卡接部232,第四连接部为与第三卡接部232卡接配合的第四卡接部130。如此,通过第三卡接部232和第四卡接部130的卡接配合实现第二连接部和第四连接部可拆卸连接;具体地,第三卡接部232是卡部,第四卡接部130是扣部,或者第三卡接部232是扣部,第四卡接部130是卡部。
如图1和图4所示,具体到本次实施例中,第一安装座的端面230开设有第二安装孔2322及第三安装孔2324,第二安装孔2322的面积小于第三安装孔2324的面积,且第二安装孔2322与第三安装孔2324连通形成第三卡接部232,第一支撑件100包括连接面136、第三连接体132及第四连接体134,第三连接体132的横截面的面积小于第四连接体134的横截面的面积,第三连接体132与第二安装孔2322匹配,第四连接体134与第三安装孔2324匹配,第三连接体132的一端与连接面136连接,另一端与第四连接体134连接形成第四卡接部130,第三连接体132可移动地设置于第二安装孔2322内,当第三连接体132移动至第五预设位置时,第四连接体134与第二安装孔2322限位配合;当第三连接体132移动至第六预设位置时,第四连接体134与第二安装孔2322分离。如此,通过第三连接体132在第二安装孔2322内移动实现第三卡接部232和第四卡接部130的卡接配合,便于第一支撑件100和第一安装座200的拆卸;在本次实施例中,当第三连接体132移动至第五预设位置时,第四连接体134与第二安装孔2322限位配合,此时第四连接体134与第二安装孔2322相对间隔设置,由于第四连接体134的横截面的面积大于第二安装孔2322的面积,进而,第四连接体134与第二安装孔2322实现限位配合。如图1和4所示,在本次实施例中,第三卡接部232和第四卡接部130的数量均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第三卡接部232间隔设置,至少两个第四卡接部130间隔设置,一个第三卡接部232对应一个第四卡接部130,第二安装孔2322为条形孔,第二安装孔2322沿第一收纳腔210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第一收纳腔210设置于相邻的两个第三卡接部232之间,且沿相邻两个第三卡接部232中的两个第二安装孔2322的朝向相反。如此,在使用时,只要旋转第一支撑件100,使相邻两个第三连接体132分别沿相邻两个第二安装孔2322移动,使第四连接体134与第二安装孔2322实现限位配合,实现“旋转扣接”的功能,如此,便于第一支撑件100与第一安装座200的拆装。
有必要指出的是,第五预设位置可以是能够使第四连接体134与第二安装孔2322限位配合的任一位置;第六预设位置可以是能使第四连接体134与第二安装孔2322分离的任一位置。
如图3、图10及图11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第一安装座的端面230还设有第四安装孔234,第四安装孔234与第二连接部间隔设置,第一支撑件100设有与第四安装孔234卡接配合的安装体150,如此,通过安装体150与第四安装孔234的卡接配合,提升第一支撑件100固定在第一安装座200上的稳固性;在本次实施例的基础上,安装体150的一端设有与第四安装孔234卡接配合的第五卡接部152,另一端设有提拉部154,当需要临时将第一支撑件100隐藏时,首先将提拉部154向上提起,使第五卡接部152与第四安装孔234分离,使第一支撑件100能够与第一安装座200分离。在本次实施例中,第五卡接部152为卡凸,通过卡凸与第四安装孔234实现卡接,提拉部154为弯折的提拉勾手;当然了,在别的实施例中,提拉部154还可以是提拉凸起等。
如图8和图9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第一支撑件100还包括第五连接体140,第五连接体140设有与连接件212滑动配合的第五安装孔142,如此,通过连接件212与第五安装孔142的滑动配合,实现第一支撑件100相对第一收纳腔210的深度方向移动。如图8和图9所示,在该实施例的基础上,第五安装孔142的内壁设有限位凸起1426,连接件212设有与限位凸起1426限位配合的限位槽。如此,通过限位槽与限位凸起1426的配合实现连接件212与第五安装孔142的限位配合,实现第一支撑件100相对第一收纳腔210的深度方向移动。
如图8和图9所示,具体到本次实施例中,限位凸起1426可移动地设置于限位槽内,限位槽包括第一段限位槽214和第二段限位槽216,第一段限位槽214沿连接件212的轴向设置,第二段限位槽216沿连接件212的周向设置,且第二段限位槽216与第一段限位槽214连通,连接件212设有阻挡体218,阻挡体218设置于第一段限位槽214内、并靠近第二段限位槽216的进口设置,用于阻挡限位凸起1426,使限位凸起1426能够沿第一段限位槽214变向移动至第二段限位槽216。如此,当将第一支撑件100设置于第一收纳腔210时,限位凸起1426沿第一段限位槽214向下移动,当需要取出第一支撑件100时,驱动限位凸起1426沿第一段限位槽214向上移动,当限位凸起1426与阻挡体218抵接时,限位凸起1426变向移动至第二段限位槽216,由于第二段限位槽216沿连接件212的周向设置,此时可以旋转第一支撑件100,使第二连接部能够与第四连接部连接,实现将第一支撑件100设置于第一收纳腔210外。具体地,阻挡体218可以是阻挡块或者是阻挡凸起。进一步,由于阻挡体218设置于第一段限位槽214内,因此,在搬运取暖器10时,因为阻挡体218阻挡限位凸起1426的移动,使第一支撑件100不会因为重力从第一安装座200上掉落下来。
如图8和图9所示,进一步,在本次实施例中,第五连接体140包括开设有贯穿第五安装孔142的侧壁的第六安装孔1422及弹性体1424,弹性体1424的一端设置于第六安装孔1422,弹性体1424的另一端为自由端,且弹性体1424的另一端设有限位凸起1426。如此,在安装时,当第五连接体140通过第五安装孔142与连接件212配合时,由于阻挡体218的阻挡作用,弹性体1424发生变形,当限位凸起1426移动至限位槽时,限位凸起1426与限位槽限位配合,如此便于第一支撑件100与第一安装座200的拆装。在本次实施例中,弹性体1424沿第五安装孔142的轴向设置,当然了,在别的实施例中,弹性体1424还可以沿第五安装孔142的周向设置,只要实现当第五连接体140通过第五安装孔142与连接件212配合时,由于阻挡体218的阻挡作用,弹性体1424发生变形,当限位凸起1426移动至限位槽时,限位凸起1426与限位槽限位配合即可。具体地,弹性体1424可以由弹性材质制成的杆件或者是弹片。
如图7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第一收纳腔210的侧壁设有进气口,进气口240与第一连接部间隔设置。如此,通过进气口240引进冷空气,扩大气流的流通量。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第一收纳腔210的深度大于或等于第一支撑件100的高度。如此,确保第一支撑件100能够完全收纳于第一收纳腔210内。
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涉及另一种脚架组件,一实施例中的脚架组件包括:第二安装座,第二安装座开设有收纳槽,收纳槽包括开口;及第二支撑件,第二支撑件可转动地设置于收纳槽,第二支撑件包括支撑部,当第二支撑件转动至第七预设位置时,支撑部穿过开口设置于收纳槽外,支撑部与第二安装座配合形成支撑结构。
上述脚架组件在使用时,在运输或者不需要支撑第二取暖器本体时,将第二支撑件设置于收纳槽内,如此,可以减少第二支撑件的占据空间,进而减少取暖器的包装体积;若需要第二支撑件支撑第二取暖器本体时,将第二支撑件转动至第七预设位置,使支撑部穿过开口,通过支撑部与第二安装座配合形成的支撑结构支撑第二取暖器本体。有必要指出的是,第七预设位置可以是支撑部能够穿过开口设置于收纳槽外的任一位置。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开口包括相对间隔设置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支撑部包括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第一支撑部设置于第二支撑件的一端,第二支撑部设置于第二支撑件的另一端;当第二支撑件转动至第七预设位置时,第一支撑部穿过沿第一开口设置于收纳槽外,第二支撑部穿过第二开口设置于收纳槽外,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及第二安装座配合形成支撑结构。如此,通过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与第二安装座配合形成的支撑结构,支撑更加稳固。
图12和图13所示,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涉及一种取暖器10,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的脚架组件,还包括第一取暖器本体300,第一安装座200与第一取暖器本体300连接;或包括上述的脚架组件,还包括第二取暖器本体,第二安装座与第二取暖器本体连接。
上述暖器在使用时,当需要运输或者不需要支撑第一取暖器本体300时,通过第一连接部与第三连接部连接,将第一支撑件100设置于第一收纳腔210内,如此,可以减少第一支撑件100的占据空间;若需要第一支撑件100支撑第一取暖器本体300时,将第二连接部与第四连接部连接,使第一支撑件100设置于第一收纳腔210外,第一支撑件100与第一安装座200配合形成支撑结构,进而,支撑结构可以起到支撑第一取暖器本体300的作用。或在运输或者不需要支撑第二取暖器本体时,将第二支撑件设置于收纳槽内,如此,可以减少第二支撑件的占据空间,进而减少取暖器10的包装体积;若需要第二支撑件支撑第二取暖器本体时,将第二支撑件转动至第七预设位置,使支撑部穿过开口,通过支撑部与第二安装座配合形成的支撑结构支撑第二取暖器本体。
如图12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第一取暖器本体300开设有第二收纳腔310,第一安装座200的另一端设置于第二收纳腔310内。如此,进一步缩小脚架组件的占据空间,进而,便于后期的包装运输。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6)

1.一种脚架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安装座,所述第一安装座开设有第一收纳腔;
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一端固设于所述第一收纳腔的内壁;及
第一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连接,且所述第一支撑件能够相对所述第一收纳腔的深度方向移动并相对所述第一安装座转动,第一收纳腔的深度大于或等于第一支撑件的高度;
当所述第一支撑件移动至第一预设位置时,所述第一支撑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收纳腔外,所述第一支撑件能够相对所述第一安装座转动至第二预设位置,使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第一安装座呈夹角设置,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第一安装座配合形成支撑结构;当所述第一支撑件相对所述第一安装座转动至第三预设位置时,所述第一支撑件能够移动至第四预设位置,使所述第一支撑件收纳于所述第一收纳腔;
其中,所述第一安装座的端面开设有第二安装孔及第三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和所述第三安装孔相连通,所述第一支撑件包括连接面、第三连接体及第四连接体,所述第三连接体与所述第二安装孔匹配,所述第四连接体与所述第三安装孔匹配,所述第三连接体的一端与所述连接面连接,所述第三连接体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孔内,当所述第三连接体移动至第五预设位置时,所述第四连接体与第二安装孔限位配合;当所述第三连接体移动至第六预设位置时,所述第四连接体与第二安装孔分离;
所述第一收纳腔的内壁设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支撑件设有第三连接部,当所述第一支撑件相对所述连接件移动至第四预设位置时,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三连接部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为第一卡接部,所述第三连接部为与所述第一卡接部卡接配合的第二卡接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脚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件能够相对所述连接件的周向转动并相对所述连接件的轴向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脚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件套设于所述连接件,且所述第一支撑件能够相对所述连接件的周向转动并能够相对所述连接件的轴向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脚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为弹性件,所述第一安装座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一支撑件连接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设置于所述第一收纳腔外,当所述第一支撑件相对所述第一安装座转动至第二预设位置时,所述安装部与所述第一支撑件连接,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第一安装座配合形成所述支撑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脚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座包括第一连接体,所述第一连接体设置于所述第一收纳腔,所述第一连接体设有所述第一卡接部,所述第一支撑件设有第二连接体及贯穿所述第一支撑件的侧壁的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连接体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连接体设有所述第二卡接部,当所述第一支撑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收纳腔时,所述第一卡接部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与所述第二卡接部卡接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脚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孔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三安装孔的面积,且所述第二安装孔与所述第三安装孔连通形成第三卡接部,所述第三连接体的横截面的面积小于所述第四连接体的横截面的面积,所述第三连接体与所述第二安装孔匹配,所述第四连接体与所述第三安装孔匹配,所述第三连接体的一端与所述连接面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四连接体连接形成第四卡接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脚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卡接部和所述第四卡接部的数量均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第三卡接部间隔设置,至少两个所述第四卡接部间隔设置,一个所述第三卡接部对应一个所述第四卡接部,所述第二安装孔为条形孔,所述第二安装孔沿所述第一收纳腔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一收纳腔设置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三卡接部之间,且位于同一个所述第一收纳腔两侧的相邻两个所述第三卡接部中的两个所述第二安装孔的朝向相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脚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座还设有第四安装孔,所述第四安装孔与所述第一安装座的第二连接部间隔设置,所述第二连接部为所述第一支撑件相对于所述第一安装座转动至所述第二预设位置时,所述第一安装座和第一支撑件的连接处,所述第一支撑件设有与所述第四安装孔卡接配合的安装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脚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体的一端设有与所述第四安装孔卡接配合的第五卡接部,另一端设有提拉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脚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件还包括第五连接体,所述第五连接体设有与所述连接件滑动配合的第五安装孔。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脚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安装孔的内壁设有限位凸起,所述连接件设有与所述限位凸起限位配合的限位槽。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脚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凸起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限位槽内,所述限位槽包括第一段限位槽和第二段限位槽,所述第一段限位槽沿所述连接件的轴向设置,所述第二段限位槽沿所述连接件的周向设置,且所述第二段限位槽与所述第一段限位槽连通,所述连接件设有阻挡体,所述阻挡体设置于所述第一段限位槽内、并靠近所述第二段限位槽的进口设置,用于阻挡所述限位凸起,使所述限位凸起能够沿所述第一段限位槽变向移动至第二段限位槽。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脚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连接体包括开设有贯穿所述第五安装孔的侧壁的第六安装孔及弹性体,所述弹性体的一端设置于所述第六安装孔,所述弹性体的另一端为自由端,且所述弹性体的另一端设有所述限位凸起。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任一项所述的脚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收纳腔的侧壁设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与所述第一连接部间隔设置。
15.一种取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4任一项所述的脚架组件,还包括第一取暖器本体,所述第一安装座与所述第一取暖器本体连接。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取暖器本体开设有第二收纳腔,所述第一安装座的另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二收纳腔内。
CN201910137108.8A 2019-02-25 2019-02-25 脚架组件及取暖器 Active CN10970819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37108.8A CN109708191B (zh) 2019-02-25 2019-02-25 脚架组件及取暖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37108.8A CN109708191B (zh) 2019-02-25 2019-02-25 脚架组件及取暖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08191A CN109708191A (zh) 2019-05-03
CN109708191B true CN109708191B (zh) 2024-04-05

Family

ID=662648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37108.8A Active CN109708191B (zh) 2019-02-25 2019-02-25 脚架组件及取暖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708191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206915A (ja) * 2002-01-11 2003-07-25 Ricoh Co Ltd 回転体取付構造及び該回転体構造を用いた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CN103093698A (zh) * 2011-11-02 2013-05-08 瀚宇彩晶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可收纳底座的平面显示器
CN203533674U (zh) * 2013-08-19 2014-04-09 艾美特电器(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带支撑脚的电暖器
CN204578005U (zh) * 2015-03-20 2015-08-19 合肥美的洗衣机有限公司 家用电器线缆的固定结构以及波轮洗衣机
WO2015192626A1 (zh) * 2014-06-18 2015-12-23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用于空调导风板安装的连接件、空调导风板组件、空调室内机和空调系统
CN105697950A (zh) * 2016-03-09 2016-06-22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电视机
CN108831288A (zh) * 2017-11-28 2018-11-16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
CN209801616U (zh) * 2019-02-25 2019-12-1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脚架组件及取暖器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206915A (ja) * 2002-01-11 2003-07-25 Ricoh Co Ltd 回転体取付構造及び該回転体構造を用いた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CN103093698A (zh) * 2011-11-02 2013-05-08 瀚宇彩晶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可收纳底座的平面显示器
CN203533674U (zh) * 2013-08-19 2014-04-09 艾美特电器(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带支撑脚的电暖器
WO2015192626A1 (zh) * 2014-06-18 2015-12-23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用于空调导风板安装的连接件、空调导风板组件、空调室内机和空调系统
CN204578005U (zh) * 2015-03-20 2015-08-19 合肥美的洗衣机有限公司 家用电器线缆的固定结构以及波轮洗衣机
CN105697950A (zh) * 2016-03-09 2016-06-22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电视机
CN108831288A (zh) * 2017-11-28 2018-11-16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
CN209801616U (zh) * 2019-02-25 2019-12-1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脚架组件及取暖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08191A (zh) 2019-05-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315651B1 (ko) 냉장고 및 냉동고용 슬라이딩 선반
KR101584808B1 (ko) 높이조절 수납부재가 구비된 냉장고
US9664439B2 (en) Adjustable shelf for a cooling device
US7712621B2 (en) Housing with hidden ventilation holes
US10743662B2 (en) Storage device and refrigerator having the same
US9408462B1 (en) Support rack locking apparatus
CN205338177U (zh) 存放装置
USD978836S1 (en) Indoor wall with built-in home appliances
CN109708191B (zh) 脚架组件及取暖器
CN104146536B (zh) 可旋转置物架
CN107401882B (zh) 抽屉组件及冰箱
CN209801616U (zh) 脚架组件及取暖器
WO2008052977A2 (en) A cooling device
US9243840B1 (en) Refrigerator drawer with swivel support for removable bins
KR102526717B1 (ko) 저장 선반 베이스 및 가구의 제품 또는 가정용 기기
KR200482979Y1 (ko) 축산용 대형 선풍기
CN109668203B (zh) 支撑组件、支撑结构及取暖器
CN211346030U (zh) 搁架组件及包括其的冰箱
CN112471771A (zh) 智能鞋柜
CN107062782B (zh) 抽屉组件及具有其的冰箱
CN218093537U (zh) 折叠风扇
JP2003294357A (ja) 冷蔵庫
CN212438332U (zh) 煎烤机
BR112015032050B1 (pt) Dispositivo de espelho para veículo
KR101673718B1 (ko) 회전탁자를 구비한 싱크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