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831288A - 一种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831288A
CN108831288A CN201810638953.9A CN201810638953A CN108831288A CN 108831288 A CN108831288 A CN 108831288A CN 201810638953 A CN201810638953 A CN 201810638953A CN 108831288 A CN108831288 A CN 10883128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apter
backboard
display device
slide opening
rear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63895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忠羽
王豪杰
孙耀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isense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isense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isense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isense Electronic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88312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31288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申请提供一种显示装置,通过至少两条平行且呈长条状的转接组件实现背板与后壳的连接,该转接组件包括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插舌以及滑孔,其中,在该转接件上位于多个插舌的一侧边设置有导向筋,该显示装置的背板上设置有与所述滑孔相配合的限位件,后壳上设置有卡槽,所述卡槽沿着所述导向筋滑行以使得所述插舌插接至对应的卡槽内。本申请提供的显示装置通过与背板滑动相连的转接组件实现后壳与背板的连接,减少后壳与螺钉连接所需螺钉数目,极大地增加整机装配效率,降低整机装配工作量,节约人工成本的同时,并提升显示装置的外观表现。

Description

一种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在目前显示装置的装配结构中,为保证后壳与背板之间具有一定的连接强度,通常采用背锁螺钉的方式将显示装置的后壳与背板进行固定连接,在实际装配过程中,由于采用该连接方式时涉及大量的螺钉的安装或拆卸,会大大的增加装配的工作量,降低产线的装配效率,耗费较高的人工成本,并且,外露于后壳的螺钉还会影响显示装置的美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将显示装置的后壳与背板通过转接件相连,减少后壳与背板连接所需螺钉的数量,降低显示装置的装配工作量,提高整机装配的效率的同时,有效提升显示装置整机外观。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用于呈现图像;用于支撑所述显示面板的背板,所述背板连接在所述显示面板的背面,所述背板上至少连接有两条平行且呈长条状的转接件,每个所述转接件上配置有多个在其长度方向分布的插舌,每个所述插舌沿所述转接件的所述长度方向延伸,所述转接件上位于所述多个插舌的一侧形成有沿所述转接件的所述长度方向延伸的导向筋;
在组装所述后壳时,多个所述卡槽在所述导向筋的限制下,使得多个所述插舌分别插接至多个对应的卡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卡槽与所述后壳一体成型,所述卡槽包括第一卡接部、第二卡接部和第三卡接部,所述第一卡接部和所述第二卡接部凸出于所述后壳表面设置,所述第三卡接部与所述背板表面相对设置,所述插舌卡接于由所述第一卡接部、第二卡接部和第三卡接部所围设形成的容纳腔内。
进一步地,所述转接件上设置有第一定位部,所述背板上设置用于与所述第一定位部卡接的第一固定部,当所述限位件与所述滑孔的末端相抵接时,所述第一定位部与所述第一固定部相卡接,所述末端对应于所述滑孔靠近所述显示装置的底部的一端。
进一步地,所述转接件上还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第一固定部相卡接的第二定位部,当所述限位件与所述滑孔的首端相抵接时,所述第二定位部与所述第一固定部相卡接,所述首端对应于所述滑孔远离所述显示装置的底部的一端。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定位部、第二定位部为凹孔,所述第一固定部为凸块;或,所述第一定位部、第二定位部为凸块,所述第一固定部为凹孔,所述凸块与所述凹孔相卡接。
进一步地,所述转接件的端部设置朝向于所述背板表面弯折的折边,所述折边上设置有通孔,所述转接件通过螺钉经所述通孔与所述背板固定连接。
本申请第二方面还提供另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用于呈现图像;用于支撑所述显示面板的背板,连接在所述显示面板的背面,所述背板上至少配置有两列平行且沿竖直方向排布的多个限位件;
用于连接后壳与所述背板的呈长条状的转接件,所述转接件上在沿其长度方向布设有多个滑孔,每个所述滑孔沿所述转接件的所述长度方向上延伸开设,所述转接件经所述滑孔与所述限位件配合,以使所述转接件固定连接于所述背板上,以及所述滑孔的一端设置容纳孔,所述容纳孔的尺寸大于所述限位件的尺寸,以使所述限位件穿过所述容纳孔与所述滑孔连接;后壳,所述后壳与所述转接件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件包括凸出于所述背板设置的连接部,在所述连接部上方设置有限位部,所述连接部容纳于所述滑孔内,所述限位部抵接于所述转接件的表面,由所述限位部限制所述转接件沿指向所述背板表面的方向所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转接件上设置有第一定位部,所述背板上设置用于与所述第一定位部卡接的第一固定部,当所述限位件与所述滑孔的末端相抵接时,所述第一定位部与所述第一固定部相卡接,所述末端对应于所述滑孔靠近所述显示装置的底部的一端。
进一步地,所述转接件上还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第一固定部相卡接的第二定位部,当所述限位件与所述滑孔的首端相抵接时,所述第二定位部与所述第一固定部相卡接,所述首端对应于所述滑孔远离所述显示装置的底部的一端。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定位部、第二定位部为凹孔,所述第一固定部为凸块;或,所述第一定位部、第二定位部为凸块,所述第一固定部为凹孔,所述凸块与所述凹孔相卡接。
进一步地,所述转接件的端部设置朝向于所述背板表面弯折的折边,所述折边上设置有通孔,所述转接件通过螺钉经所述通孔与所述背板固定连接。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见,本发明申请提供显示装置,通过转接件实现背板与后壳的连接,其中,转接件上设置有滑孔和插舌,设置在背板上的限位件与转接件通过滑孔相连,以使转接件沿滑孔所移动,由限位件限制转接件沿指向背板表面的方向所移动,设置在后壳上的卡槽沿导向筋移动使得插舌插接至上述卡槽中,由卡接相连的插舌和卡槽共同限制后壳沿指向背板和平行于背板表面的方向所移动,由此通过与背板滑动相连的转接件实现后壳与背板的连接,减少后壳与螺钉连接所需螺钉数目,极大地提高整机装配效率,降低整机装配工作量,有效的节约人力成本的同时,提升显示装置的外观表现,满足用户的外观需求。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发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爆炸示意图;
图2A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转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B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背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A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背板与转接件相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3B为图3A在M处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3C为图3B在H-H处截面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D为图3A在Q处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3E为图3A在S处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4A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背板与转接件预装配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B为图4A在G处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4C为图4B在I-I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D为图4A在T处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5A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的装配示意图;
图5B为图5A在N-N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6A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后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6B为图6A在P处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段分实施例,而不是全段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现有技术中显示装置的背板与后壳采用螺钉的连接方式,在增添显示装置生产过程的装配工作量的同时,严重影响整机装配效率,且因螺钉外露而影响产品的美观,无法满足用户对显示装置的外观需求。
针对于此,本发明申请提供一种显示装置,通过转接件实现背板与后壳的连接,其中,转接件上设置有滑孔和插舌,设置在背板上的限位件与转接件通过滑孔相连,以使转接件沿滑孔所移动,由限位件限制转接件沿指向背板表面的方向所移动,设置在后壳上的卡槽沿导向筋移动使得插舌插接至上述卡槽中,由卡接相连的插舌和卡槽共同限制后壳沿指向背板和平行于背板表面的方向所移动,由此通过与背板滑动相连的转接件实现后壳与背板的连接,减少后壳与螺钉连接所需螺钉数目,极大地提高整机装配效率,降低整机装配工作量,有效的节约人力成本的同时,提升显示装置的外观表现,满足用户的外观需求。
本发明提供的显示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如上技术问题。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中不再赘述。
请参见图1所示,本发明申请实施例中所提供的显示装置包括:背板100和后壳200,其中,背板100上装配有电路板、驱动板及其他电子元件,为显示装置的影像显示提供电气信号和控制信号,背板100设置在显示面板(图中未给出)的背面,起到支撑显示面板的作用。后壳200设置于背板100上,由后壳200为背板100及设置在背板100上的电路板、驱动板等其他部件提供保护和遮蔽,目前通常采用将螺钉锁固的方式实现后壳与背板的连接,如背景技术中所述,装配螺钉会增加显示装置整机的装配工作量,再者,后壳200作为外观件(即,显示装置的背面)展现于外,暴露于后壳外观面上的螺钉将直接影响后壳200及显示装置的外观效果。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至少两条平行且呈长条状的转接件300实现背板100与后壳200的连接,其中,如图2A所示,每个转接件300包括设置在其上的沿其长度方向所布设的多个滑孔310和多个插舌320,每个滑孔310沿着转接件300的长度方向延伸开设,为实现转接件300在背板100上的装配固定,如图2B、3A、3B所示,图3A为背板100与转接件300完成装配后的结构示意图,图3B为图3A中在M处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背板100上沿竖直方向设置有限位件110,其中,为了更清楚的解释本申请中各组件之间的结构关系,上述竖直方向、转接件300的长度方向的指向可以一致,具体可参照图2A中的B向,滑孔310与限位件110相配合,转接件300与限位件110经滑孔310相连,由限位件110限制转接件300沿指向于背板100表面的方向所移动,其中,指向背板100表面的方向是指垂直于背板100表面的方向,具体请参见图3A中的A向,也就是说,限位件110限制转接件300沿朝向于与背板100相对连接的后壳200的方向所移动。
具体的,转接件300的长度方向可参见图2A中的B向,也就是说,每个滑孔310的开设方向与转接件300的长度方向指向一致,转接件300在滑孔310的限制下沿其长度方向所移动。限位件110穿设于滑孔310内,限位件110实现对转接件300沿指向背板100表面的方向上的位移限制,由相连接的限位件110和滑孔310确定转接件300在背板100上的移动方向,限位件110从滑孔310的首端移动到滑孔310的末端,以使得转接件300在限位件110的限制下沿转接件300的长度方向移动
可选地,滑孔310的首端对应于滑孔310远离显示装置底部的一端,滑孔310的末端为与该首端相对应的一端,即滑孔310上靠近显示装置的底部的一端。
具体的,限位件110包括凸出于背板100表面设置的连接部111,连接部111上设置限位部112,连接部111容纳于滑孔310内,由相互连接的连接部111和滑孔310使得转接件300沿滑孔310的长度方向所移动,限位部112设置在连接部111的端部,限位部112抵接于转接件300的表面,由限位部112限制转接件300沿指向于背板100表面的方向所移动。其中,在沿转接件300的宽度方向上(具体请参见图2A中C向),限位部112的尺寸大于滑孔310的尺寸,以使限位部112在宽度方向上超出于滑孔310的部分可抵接于转接件300的表面,进而使得限位件110限制转接件300沿指向于背板100表面的方向(参见图3A中的A向)所移动。示例的,限位件110为设置在背板100上的凸包,参见附图3C,图3C为图3B在H-H处的装配结构的一种截图示意图,附图3C中的H-H截面与附图3A中的E方向与A方向所在平面相平行;只要满足限制转接件300在指向背板100表面的方向上移动,本申请实施例对限位件110的形态不做限定,例如,限位件可以为铆接在背板上的铆钉等。
需要说明的是,转接件300是通过滑孔310与限位件110的装配,沿滑孔310的长度方向滑动装配至背板110上,优选的,为了避免转接件300与背板100之间在装配完成后存在相对位移的情形,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为:转接件300是自背板100的底部向上部滑动装配(具体请参见图3A中D向),在转接件300的滑动装配过程中,限位件110在滑孔310内产生相对移动,当限位件110抵接于滑孔310的端部时,由限位件110对转接件300的滑动装配起限位作用,完成转接件300在背板100上的装配工作。其中,背板100的底部是指背板100朝向于用于支撑显示装置的底座一侧,将转接件300沿背板100自下而上的方向进行装配,提高装配工作效率,本发明实施例在此仅示例性地说明转接件300在背板100上的装配方式和装配方向。
为提高转接件300在背板100上的装配效率,参见图3B、4A,附图4A为转接件300与背板100预装配的结构示意图,图4B为图4A在G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示例地,当限位件110为凸包时,附图4B在I-I处的截面示意图如附图4C所示,I-I方向与图4A中E向相平行。在沿转接件300的长度方向上(参照附图2A中的B向),在滑孔310的端部设置容纳孔311。在沿转接件300的宽度方向上,容纳孔311的尺寸大于滑孔310的尺寸,将转接件300沿滑孔310的开设方向装配转接件300时,限位件110的限位部112经容纳孔311进入至滑孔310内,连接部111容纳于滑孔310内且限位部112抵接于滑孔本体300的表面。
因此,在滑孔310端部设置有宽度方尺寸大于滑孔310尺寸的容纳孔311,以使限位件110的连接部111和限位部112经容纳孔311进入至滑孔310内,由限位件110对转接件300起限位作用,方便转接件300在背板100上的装配,提高装配效率。
参见图2A与图3D,为提高转接件300在背板100上的装配稳定性,转接件300的底部与背板100的底部通过螺钉相连,其中,转接件300的端部设置朝向于背板100表面弯折的折边330,其上设有通孔331,螺钉穿设于折边330的通孔331内并与背板100相连,以使得转接件300的底端与背板100的底端相连,提高转接件300在背板100上的装配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为保证显示装置的整机外观,减少背锁于后壳上的螺钉数目,将转接件300与背板100的底部通过螺钉相连,其中,背板100的底部是指背板100上连接前面与背面的连接部分,背板100底部朝向于显示装置的底座一侧,以使得转接件300与背板100通过螺钉连接的部分不作为外观面进行显示和展示,保证显示装置的外观性能。
转接件300作为背板100与后壳200进行连接装配的连接件,本实施例将继续对转接件300与后壳200的连接进行解释说明。
请参照图5A、图5B所示,图5A为后壳200与背板100装配的结构示意图,图5B为图5A中N-N处局部放大剖面图,图5A中N-N方向与显示装置的底面相平行,且N-N截面处为后壳200与转接件300相配合处,在转接件300上设置有多个沿其长度方向分布的插舌320,每个插舌320沿转接件300的长度方向延伸,在后壳200朝向背板100的内侧面上设置有多个沿竖直方向分布且与上述插舌320相配合的卡槽210,卡槽210与插舌320卡接相连,由卡接相连的插舌320和卡槽210实现对后壳200沿指向于背板100表面和平行于背板100表面的方向所移动,以实现将后壳200装配至背板100上。
具体的,参照5B、6A、6B所示,卡槽210设置在后壳200朝向于背板100的表面上,即后壳200的非外观表面,其中,卡槽210包括第一卡接部211、第二卡接部212和第三卡接部213,第一卡接部211和第二卡接部212凸出于后壳200的表面所设置,第三卡接部213与背板100的表面呈相对设置,由此,第一卡接部211、第二卡接部212和第三卡接部213围设形成容纳腔210a,设置在转接件300上的插舌320卡接于容纳腔210a内,由相互卡接的插舌320、第一卡接部211和第二卡接部212限制后壳200沿平行于背板100表面的方向所移动,由相互卡接的插舌320和第三卡接部213限制后壳200沿指向于背板100表面的方向所移动。
需要说明的是,为清楚说明后壳200与背板100之间的相对移动的方向,请参照图3A所示, E向为显示装置的宽度方向, F向为显示装置的高度方向,E向和F向均为平行于显示装置或背板100表面的方向。
可选地,在限位件110从滑孔310的首端移动到滑孔310的末端过程中,为保证转接件300沿其长度方向上移动时,设置在其上的多个插舌320能顺利插接到与其对应的多个卡槽210中,在转接件300上位于多个插舌320的一侧形成有沿着转接件300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导向筋360,在装配后壳200时,设置在后壳200上的多个卡槽210在导向筋360的限制下,多个卡槽210沿着导向筋360滑行,以使得多个插舌320顺利的插接到与其对应的对个卡槽210内。
可选地,为避免转接件300与后壳200之间在装配完成后存在相对位移的情形,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为:第一卡接部211沿F向所设置,以使得插舌320抵接于第一卡接部211的表面,进而由相互抵接的插舌320和设置在后壳200上的第一卡接部211限制后壳200沿E向移动;第二卡接部212沿E向所设置,以使得插舌320抵接于第二卡接部212的表面,进而由相互抵接的插舌320和设置在后壳200上的第二卡接部212限制后壳200沿F向移动。
因此,由凸出设置在后壳200表面第一卡接部211和第二卡接部212分别从两个方向与插舌320相抵接,以限制设置后壳200沿E向和F向(即沿平行于背板100表面的方向)所移动。
可选的,第一卡接部211与第二卡接部212的端部相接,一体成型地设置在后壳200表面。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卡接部211与第二卡接部212是沿朝向于背板100表面的方向凸出设置于后壳100上。
进一步地,第三卡接部213相对于后壳200的表面所设置,第三卡接部213与后壳200表面之间形成容纳间隙,与第一卡接部211、第二卡接部212和后壳200之间共同围设形成容纳腔210a,置于容纳腔210a内的插舌320与第三卡接部213相抵接,限制后壳200沿指向于背板100的方向所移动。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卡接部211、第二卡接部212和第三卡接部213围设形成的容纳腔210a为非封闭空间,也就是说,在容纳腔210a内形成有缺口210b,且该缺口由第一卡接部211、第二卡接部212和第三卡接部213所围设形成,插舌320经缺口装配于容纳腔210a内。其中,所形成的缺口210b用于实现插舌320进入至容纳腔210a内,由第一卡接部211和第二卡接部212实现对后壳200的限位作用,缺口210b的朝向是根据后壳200的装配方向所确定。示例的,后壳200自显示装置的顶部向底部进行装配,位于后壳200上的缺口210b是朝向于显示装置的底部所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转接件300上的插舌320与后壳200上的卡槽210的具体结构形态可以互换或相同,只要满足:实现转接件300与后壳200之间的卡接的同时,能限制指向背板100表面的方向以及转接件300与后壳200之间装配后再沿装配方向相对移动的作用即可,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可根据实际需要作出相应选择,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参照图2A、图2B与图3E、图4D,为提高转接件300在背板100上的装配稳定性,降低转接件300因装配公差或尺寸公差在背板100上所产生的晃动,在转接件300上设置第一定位部340,在背板100上设置与第一定位部340相卡接的第一固定部120,当限位件110与滑孔310的末端相抵接时,参照图3E,第一定位部340与第一固定部120相卡接。
其中,滑孔310的末端是指滑孔310沿滑孔长度方向上的两端中靠近于显示装置底部的一端。因此,相互卡接装配的第一定位部340和第一固定部120提增大转接件300与背板100的接触面积,提高装配稳定性。示例的,第一定位部340为凸块或凸包,第一固定部120为凹孔,或者,第一定位部340为凹孔,第一固定部120为凸块或凸包,实现第一定位部340和第一固定部120的相卡接的结构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进行选择,本实施例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进一步地,参照图2A与图2B,在转接件300上还可以设置第二定位部350,当限位件110与滑孔310的首端相抵接时,参照图4D,第二定位部350与第一固定部120相卡接。其中,滑孔310的首端是指滑孔310沿滑孔长度方向上的两端中远离显示装置底部的一端,也就是指与滑孔310的底端相对的一端。示例的,第二定位部350为凸块或凸包,第一固定部120为凹孔,或者,第二定位部350为凹孔,第一固定部120为凸块或凸包,实现第二定位部350与第一固定部120的相卡接的结构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进行选择,本实施例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参照图3E与图4D,沿转接件300在背板100的装配方向(请参见图3A中的D向)上,在转接件300上分别设置第一定位部340和第二定位部350,其中,第一定位部340和第二定位部350分别对应于滑孔310的首端和末端所设置,在背板100上设置与第一定位部340或第二定位部350相卡接的第一固定部120。由卡接分别配合第一定位部340或第二定位部350的第一固定部120、提高转接件300在背板100上的装配稳定性。
进一步地,当限位件110与滑孔310的首端相抵接时,第二定位部350与第一固定部120相卡接,以便转接件300与背板100装配时,方便转接件300与背板100、限位件110的位置确定,提高装配效率。转接件300在背板100上沿滑孔310完成滑动装配后,限位件110抵接于滑孔310的末端,此时第一定位部340与第一固定部120相卡接,以提高转接件300在背板100上的装配稳定性。
本实施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施中所提供的显示装置的背板与后壳的装配作出解释说明。将转接件上滑孔套设于限位件上,推动转接件使其沿滑孔的开设方向所移动,由限位件对滑孔在背板上的移动进行限位,将后壳扣装于背板上,推动转接件沿滑孔所移动,当转接件与背板装配完成后,第一定位部与第一固定部相卡接,此时设置在转接件上的插舌和设置在后壳上的卡槽相卡接,进而限制后壳沿背板表面的方向和指向于背板表面的方向所移动,转接件的端部与显示装置底部通过螺钉固定连接。
综上所述,本发明申请提供一种显示装置,通过转接件实现背板与后壳的连接,其中,转接件包括转接件和设置在转接件上的滑孔和插舌,设置在背板上的限位件与转接件通过滑孔相连,以使转接件沿滑孔所移动,由限位件限制转接件沿指向背板表面的方向所移动,转接件沿滑孔移动使得插舌与设置在后壳上的卡槽相卡接,由卡接相连的插舌和卡槽共同限制后壳沿指向背板和平行于背板表面的方向所移动,由此通过与背板滑动相连的转接件实现后壳与背板的连接,减少后壳与螺钉连接所需螺钉数目,降低显示装置的整机装配工作量并提升显示装置的外观表现,满足用户的外观需求。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发明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发明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发明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发明未发明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发明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发明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2)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面板,用于呈现图像;
用于支撑所述显示面板的背板,所述背板连接在所述显示面板的背面,所述背板上至少连接有两条平行且呈长条状的转接件,每个所述转接件上配置有多个在其长度方向分布的插舌,每个所述插舌沿所述转接件的所述长度方向延伸,所述转接件上位于所述多个插舌的一侧形成有沿所述转接件的所述长度方向延伸的导向筋;
后壳,在所述后壳上朝向所述背板的内侧面上,配置有多个沿竖直方向分布且与所述插舌相配合的卡槽;
在组装所述后壳时,多个所述卡槽在所述导向筋的限制下,使得多个所述插舌分别插接至多个对应的卡槽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与所述后壳一体成型,所述卡槽包括第一卡接部、第二卡接部和第三卡接部,所述第一卡接部和所述第二卡接部凸出于所述后壳表面设置,所述第三卡接部与所述背板表面相对设置,所述插舌插入于由所述第一卡接部、第二卡接部和第三卡接部所围设形成的容纳腔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件上设置有第一定位部,所述背板上设置用于与所述第一定位部卡接的第一固定部,当所述限位件与所述滑孔的末端相抵接时,所述第一定位部与所述第一固定部相卡接,所述末端对应于所述滑孔靠近所述显示装置的底部的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件上还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第一固定部相卡接的第二定位部,当所述限位件与所述滑孔的首端相抵接时,所述第二定位部与所述第一固定部相卡接,所述首端对应于所述滑孔远离所述显示装置的底部的一端。
5.根据权利要求3和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部、第二定位部为凹孔,所述第一固定部为凸块;或,所述第一定位部、第二定位部为凸块,所述第一固定部为凹孔,所述凸块与所述凹孔相卡接。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件的端部设置朝向于所述背板表面弯折的折边,所述折边上设置有通孔,所述转接件通过螺钉经所述通孔与所述背板固定连接。
7.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面板,用于呈现图像;
用于支撑所述显示面板的背板,连接在所述显示面板的背面,所述背板上至少配置有两列平行且沿竖直方向排布的多个限位件;
用于连接后壳与所述背板的呈长条状的转接件,所述转接件上在沿其长度方向布设有多个滑孔,每个所述滑孔沿所述转接件的所述长度方向上延伸开设,所述转接件经所述滑孔与所述限位件配合,以使所述转接件固定连接于所述背板上,以及所述滑孔的一端设置容纳孔,所述容纳孔的尺寸大于所述限位件的尺寸,以使所述限位件穿过所述容纳孔与所述滑孔连接;
后壳,所述后壳与所述转接件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包括凸出于所述背板设置的连接部,在所述连接部上方设置有限位部,所述连接部容纳于所述滑孔内,所述限位部抵接于所述转接件的表面,由所述限位部限制所述转接件沿指向所述背板表面的方向所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件上设置有第一定位部,所述背板上设置用于与所述第一定位部卡接的第一固定部,当所述限位件与所述滑孔的末端相抵接时,所述第一定位部与所述第一固定部相卡接,所述末端对应于所述滑孔靠近所述显示装置的底部的一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件上还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第一固定部相卡接的第二定位部,当所述限位件与所述滑孔的首端相抵接时,所述第二定位部与所述第一固定部相卡接,所述首端对应于所述滑孔远离所述显示装置的底部的一端。
11.根据权利要求9和10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部、第二定位部为凹孔,所述第一固定部为凸块;或,所述第一定位部、第二定位部为凸块,所述第一固定部为凹孔,所述凸块与所述凹孔相卡接。
12.根据权要求7-11任一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件的端部设置朝向于所述背板表面弯折的折边,所述折边上设置有通孔,所述转接件通过螺钉经所述通孔与所述背板固定连接。
CN201810638953.9A 2017-11-28 2018-06-20 一种显示装置 Withdrawn CN10883128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218031.4A CN107862989A (zh) 2017-11-28 2017-11-28 一种显示装置
CN2017112180314 2017-11-2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31288A true CN108831288A (zh) 2018-11-16

Family

ID=61703735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218031.4A Pending CN107862989A (zh) 2017-11-28 2017-11-28 一种显示装置
CN201810638953.9A Withdrawn CN108831288A (zh) 2017-11-28 2018-06-20 一种显示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218031.4A Pending CN107862989A (zh) 2017-11-28 2017-11-28 一种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107862989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08191A (zh) * 2019-02-25 2019-05-0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脚架组件及取暖器
CN110113549A (zh) * 2019-06-11 2019-08-09 江苏毅昌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安装结构
CN110198606A (zh) * 2019-06-24 2019-09-03 西安易朴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连接件、终端设备及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01391A (zh) * 2018-05-08 2018-08-14 合肥惠科金扬科技有限公司 背板结构、显示装置以及电子产品
CN110632778B (zh) * 2018-06-22 2022-05-17 海信视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后壳无螺钉固定结构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8831292A (zh) * 2018-07-27 2018-11-16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119867A (ja) * 1991-10-29 1993-05-18 Nec Eng Ltd 液晶デイスプレイ型パーソナルコンピユータ
CN203147652U (zh) * 2013-04-07 2013-08-21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卡装结构、背光模组及显示设备
CN203982035U (zh) * 2014-07-30 2014-12-03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器用外壳及液晶显示器
CN105719569A (zh) * 2016-04-11 2016-06-29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
CN106652794A (zh) * 2017-02-15 2017-05-10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其后壳
CN107272243A (zh) * 2017-07-27 2017-10-20 深圳Tcl新技术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设备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119867A (ja) * 1991-10-29 1993-05-18 Nec Eng Ltd 液晶デイスプレイ型パーソナルコンピユータ
CN203147652U (zh) * 2013-04-07 2013-08-21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卡装结构、背光模组及显示设备
CN203982035U (zh) * 2014-07-30 2014-12-03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器用外壳及液晶显示器
CN105719569A (zh) * 2016-04-11 2016-06-29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
CN106652794A (zh) * 2017-02-15 2017-05-10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其后壳
CN107272243A (zh) * 2017-07-27 2017-10-20 深圳Tcl新技术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设备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08191A (zh) * 2019-02-25 2019-05-0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脚架组件及取暖器
CN109708191B (zh) * 2019-02-25 2024-04-0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脚架组件及取暖器
CN110113549A (zh) * 2019-06-11 2019-08-09 江苏毅昌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安装结构
CN110113549B (zh) * 2019-06-11 2024-03-19 江苏毅昌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安装结构
CN110198606A (zh) * 2019-06-24 2019-09-03 西安易朴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连接件、终端设备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62989A (zh) 2018-03-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831288A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103002700B (zh) 电路板装置及其与电子卡的组合结构
JP6513509B2 (ja) 基板対基板コネクタおよびコネクタ
US9967989B2 (en) Display device
TWI703783B (zh) 端子台
CN100356631C (zh) 可动型连接器用加强引板及使用其的可动型连接器
JP2015011804A (ja) コネクタ
CN110299066B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108457054A (zh) 衣物处理装置的箱体组件、固定件和衣物处理装置
CN209267700U (zh) 主板支架的固定结构及显示装置
CN208256939U (zh) 一种fpc与pcb的连接结构
KR101411358B1 (ko) 컴퓨터 본체장치
CN108831292A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204271295U (zh) 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CN205548359U (zh) 烹饪装置
CN208859890U (zh) 一种热水器的安装结构
CN216647262U (zh) 服务器机箱
CN219938683U (zh) 终端机构及储能设备
CN219037048U (zh) 用于空调室内机的机壳组件及空调室内机
KR20090000298U (ko) 파티션 연결장치
KR101452446B1 (ko) 와이어 투 보드 커넥터용 다중 접속형 접속헤더
CN215379507U (zh) 电气设备及其面板
CN209250975U (zh) 电子设备
CN210298290U (zh) 电控盒、空调及电器
CN208127474U (zh) 一种紧凑型母座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