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707595B - 压缩机及使用了该压缩机的设备 - Google Patents

压缩机及使用了该压缩机的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707595B
CN109707595B CN201811030320.6A CN201811030320A CN109707595B CN 109707595 B CN109707595 B CN 109707595B CN 201811030320 A CN201811030320 A CN 201811030320A CN 109707595 B CN109707595 B CN 10970759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ction pipe
inlet opening
gas
compressor
inflow pass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03032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707595A (zh
Inventor
永田修平
铃木启爱
川村勇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eizhi Weiling application parts (Thailand)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Global Life Solution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Global Life Solutions Inc filed Critical Hitachi Global Life Solution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97075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075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7075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0759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mpress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有效地向缸筒吸入流入到密闭容器内的制冷剂气体的压缩机。该压缩机具有:密闭容器;向密闭容器内供给制冷剂的吸入管;与吸入管对置的入口开口部;朝向缸筒吸入制冷剂的气体流入通路前室;从气体流入通路前室向吸入管或密闭容器内壁延伸的吸入管侧延伸部;以及形成于比吸入侧延伸部靠入口开口部侧,且形成入口开口部的外缘的一部分或全部的入口开口形成部。

Description

压缩机及使用了该压缩机的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压缩机及使用了该压缩机的设备。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公开了具备具有与吸入管11的横截面大致相同的横截面的吸入口10d的制冷剂罐10c的吸入消声器10(图4等)。吸入管11的出口与吸入口10d分离。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20516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接受制冷剂的吸入口10d的横截面越大,越能够有效地获取来自吸入管11的制冷剂。但是,在密闭容器内存在高温的制冷剂,当吸入口10d的横截面较大时,存在该高温气体的吸引量增大、从吸入管11获取到的低温制冷剂从制冷剂罐10c漏出而效率降低的问题。另外,当吸入管11和吸入口10d过近时,存在由于伴随压缩机的驱动的振动,两者接触而破损的问题。
在此,图5表示从吸入管向密闭容器内供给的制冷剂气体量A与吸入消声器吸入的制冷剂气体量B的质量流量的经时变化的示意图。例如,在连接于冷冻循环的压缩机正在驱动的情况下,从吸入管向密闭容器内大致始终流入气体,但是,在吸入消声器朝向缸筒吸入气体的期间,大致限定于活塞从上死点移动至下死点的吸入工序,间歇性进行。
在考虑了常规的运转的情况下,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从吸入管向密闭容器内流入的气体的时间平均质量流量和吸入消声器吸入的气体的时间平均质量流量相等。因此,在吸入消声器内产生气体流的瞬间,该瞬时质量流量比从吸入管向密闭容器内流入的气体流的瞬时质量流量大。因此,原理上,吸入消声器必须吸入从吸入管流出的气体和滞留于密闭容器内的高温气体这双方,但是,通过尽可能地获取吸入管的低温气体,从而能够使吸入消声器吸入的制冷剂温度降低。
因此,期望能够尽可能降低密闭容器内的高温气体的吸入,并且高效率地获取来自吸入管的低温气体的构造。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鉴于上述情况而做成的本发明是一种压缩机,其具有:密闭容器;向该密闭容器内供给制冷剂的吸入管;与该吸入管对置的入口开口部;朝向缸筒吸入上述制冷剂的气体流入通路前室;从该气体流入通路前室向上述吸入管或上述密闭容器内壁延伸的吸入管侧延伸部;以及形成于比该吸入侧延伸部靠上述入口开口部侧,且形成上述入口开口部的外缘的一部分或全部的入口开口形成部。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压缩机的纵剖视图。
图2是实施例1的压缩机的横剖视图。
图3是实施例1的压缩机的立体图。
图4是实施例1的吸入管及气体流入通路的截面示意图。
图5是说明吸入管及吸入消声器内的气体流的质量流量的时间经历的图。
图6是说明实施例1的活塞从下死点移动至上死点的期间(压缩工序)的气体的流动的图。
图7是说明实施例1的活塞从上死点移动至下死点的期间(吸入工序)的气体的流动的图。
图8是实施例2的吸入管及气体流入通路的截面示意图。
图9是实施例3的气体流入通路的立体图。
图中:
1—缸筒,2—连杆,3—密闭容器,4—活塞,5—定子,6—转子,7—曲轴,7a—曲柄销,8—机架,17—顶罩,20—压缩单元,23—气体流入通路,24—气体流入通路前室,241—入口开口部,242—入口开口形成部,243—吸入管侧延伸部,244—吸入管对置壁,30—电动单元,35—润滑油,35a—润滑油的流向,43—活塞销,50—密闭型压缩机,51—吸入管。52—吐出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对同样的结构单元标注相同的符号,并不反复进行同样的说明。
本发明的各种结构单元不必一定是分别独立的存在,允许一个结构单元由多个部件构成、多个结构单元由一个部件构成、某结构单元是其它结构单元的一部分、某结构单元的一部分和其它结构单元的一部分重复等。
【实施例1】
[压缩机50的整体结构]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压缩机50的纵剖视图,图2是实施例1的压缩机50的横剖视图。压缩机50采取在密闭容器3内收纳有由定子5及转子6构成的电动单元30和由缸筒1、活塞4、连杆2、曲轴7构成的压缩单元20的形式。压缩单元20构成为位于电动单元30的上方。
在密闭容器3接合有供在压缩机50包含的冷冻循环流动的气体流入的吸入管51、和吐出在活塞4及缸筒1形成的压缩室被压缩了的气体的吐出管52。气体通过吸入管51从压缩机50外导入密闭容器3内,一部分放出至密闭容器3内的空间,剩余部分朝向气体流入通路23被获取至压缩室进行压缩,从吐出管52排出至压缩机50外。
曲轴7随着转子6的旋转而旋转。曲轴7在偏离旋转轴中心的位置具有曲柄销7a,连杆2的一端连接于曲柄销7a,另一端经由活塞销43与活塞4连接。通过这样的构造,随着曲轴7的旋转,活塞4在缸筒1内往复运动。
在缸筒1端部安装有缸盖10,在缸盖10设有与气体流入通路23连通的吸入孔及与吐出管52连通的吐出孔。本实施例的气体流入通路23由热传导率低的工程塑料构成,抑制向缸筒1内流入的气体受到来自压缩单元20的热。在气体流入通路23内也可以设置用于消除随着气体吸入而产生的声音的构造,设有支管。
[气体流入通路23]
图3是透视实施例1的压缩机50的密闭容器3的立体图,图4是吸入管51及气体流入通路23的截面示意图,图6是定性地表示活塞4的压缩工序的气体流的图。供吸入管51供给的气体的剩余部分流动的气体流入通路23具备具有与吸入管51对置的入口开口部241的气体流入通路前室24。气体流入通路前室24具有入口开口部241、入口开口形成部242、吸入管侧延伸部243、吸入管对置壁244。
入口开口部241是成为气体流入通路前室24的入口的空间,与吸入管51对置。气体流入通路前室24具有可贮存气体的袋子状的空间,本实施例中,特别地为向下侧鼓出的形状。另外,气体流入通路前室24与连通于缸筒1的气体流入通路23的一端连通,在本实施例中,在与鼓出侧相反的一侧设有气体流入通路23。
对于与气体的流入方向大致垂直的截面,相比入口开口部241的横截面,气体流入通路前室24的横截面更大。吸入管侧延伸部243在气体流入通路前室24与吸入管51之间沿与气体的流入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向和/或朝向密闭容器3的内壁的方向延伸,使密闭容器3的高温气体的流通阻力上升。由此,抑制密闭容器3的高温气体侵入气体流入通路前室24。
吸入管侧延伸部243也可以设于入口开口部241的整周,也可以设于上侧、右侧、左侧、以及下侧的某一个以上。考虑到高温气体容易分布于比较靠上方,因此,优选的是,仅设于上侧或包含上侧而设置。相比设于整周(四方),从能够降低吸入管侧延伸部243接触密闭容器3内壁、吸入管51的问题的观点出发,优选仅设于其中的一部分的方向。同样地,在将吸入管侧延伸部243设于三方以下的情况下,吸入管51优选位于靠未设置吸入管侧延伸部243的一侧。
以使气体向气体流入通路前室24内的流通阻力上升的方式从吸入管侧延伸部243向内侧设置形成入口开口部241的外缘的入口开口形成部242。如图6所示,在吸入工序以外的情况下,从吸入管51侵入到气体流入通路前室24的低温气体碰撞吸入管对置壁244而改变朝向,有时要从入口开口部241向外泄漏。如果利用入口开口形成部242,则能够抑制该泄漏。
气体流入通路前室24具有能够贮存在吸入工序结束后从吸入管51流动的气体的程度的内容积和入口的构造。即,以具有不会在吸入工序结束后密闭容器3内的高温气体直接流入而充满的某程度的流通阻力且吸入管51的低温气体能够侵入的方式设定入口开口部241的横截面、与吸入管51的位置关系。
具体而言,入口开口部241的横截面优选为吸入管51出口的流路横截面的1.5倍至15倍之间。另外,为了气体流入通路前室24内的气体不会因气体流的惯性力流出至外部,优选入口开口形成部242的入口开口部241侧端部与吸入管51出口形成的角度θ在入口开口形成部242的至少某一部位大于30度、45度、或60度。特别是在以成为90度附近的方式配置的情况下,气体流入通路前室24内的气体流成为旋涡状的圆环流,因此成为气体难以流出到入口开口部241外部的构造。
而且,在本实施例中,构成为使来自吸入管51的低温气体利用气体自身的惯性力滞留于气体流入通路前室24,因此,入口开口部241越尽量靠近吸入管51出口越优选。但是,若过于接近,则存在以下问题:由于压缩机运转时的压缩单元20的振动,气体流入通路23碰撞密闭容器3壁面、吸入管51出口部而破损。本实施例中,在垂直观察吸入管侧延伸部243的外壁的方向上,设定为吸入管侧延伸部243的吸入管51侧的端部与吸入管51不重叠。
图7是定性地表示活塞的吸入工序的气体流的图。滞留于气体流入通路23或气体流入通路前室24的气体流向缸筒1,但是,进一步地,有时来自吸入管51的低温气体、滞留于密闭容器3内的高温气体也经由入口开口部241流入。
如上所述,本实施例中,吸入管侧延伸部243从入口开口部241的缘向密闭容器3内壁侧延伸,例如,形成于整周。因此,吸入管侧延伸部243与密闭容器3内壁的间隙成为隘路,滞留于密闭容器3内的高温气体难以到达入口开口部241。
如本实施例所示地,通过将朝向吸入管51延伸的入口开口形成部242形成于比吸入管侧延伸部243的吸入管51侧端部远离吸入管51出口的位置,能够构成为抑制高温气体的流入及贮存的气体的泄漏,并且降低了吸入管51接触的问题。
入口开口形成部242和/或吸入管侧延伸部243也可以与气体流入通路前室24一体形成,从组装、设计自由度的观点出发,也可以分体地形成。
根据以上那样的本实施例,能够提供将吸入缸筒的制冷剂气体的温度设置成低温,并且静音,且降低破损的危险的密闭型压缩机。本实施例的压缩机能够应用于冰箱外的其它设备。
【实施例2】
图8是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吸入管51及气体流入通路23的截面示意图。本实施例的结构除了以下的点以外,其它与实施例1相同。本实施例中,吸入管侧延伸部243由与气体流入通路前室24不同的部件构成,例如,能够由比气体流入通路前室24柔软的材料形成。该情况下,能够降低因与吸入管51的接触而引起的破损的危险,因此,吸入管侧延伸部243也可以配置为随着向密闭容器3侧靠近而向吸入管51侧靠近。
【实施例3】
图9是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气体流入通路23的立体图。本实施例的结构除了以下的点外,其它与实施例1相同地构成。吸入管侧延伸部243不形成于入口开口部241的外侧整周,而仅形成于其一部分。在密闭容器3内壁与构成气体流入通路23的部件的间隙狭小的区域选择性地不形成吸入管侧延伸部243。该情况下,也能够在密闭容器3内壁与构成气体流入通路23的部件的间隙宽广的区域中,通过吸入管侧延伸部243抑制滞留于密闭容器3内的高温气体流入到气体流入通路23。

Claims (9)

1.一种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具有:
密闭容器;
向该密闭容器内供给制冷剂的吸入管;
与该吸入管对置的入口开口部;
朝向缸筒吸入上述制冷剂的气体流入通路前室;
从该气体流入通路前室向上述吸入管或上述密闭容器内壁延伸的吸入管侧延伸部,上述吸入管侧延伸部与上述密闭容器的内壁的间隙为隘路;以及
以使气体向上述气体流入通路前室内的流通阻力上升的方式形成于比该吸入管侧延伸部靠上述入口开口部侧,且形成上述入口开口部的外缘的一部分或全部的入口开口形成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入口开口形成部设于上述吸入管侧延伸部中比上述吸入管侧的端部更远离上述吸入管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在从大致垂直于上述吸入管侧延伸部的方向观察的情况下,上述吸入管侧延伸部中,上述吸入管侧的端部与上述吸入管不重叠。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在从大致垂直于上述吸入管侧延伸部的方向观察的情况下,上述吸入管侧延伸部中,上述吸入管侧的端部与上述吸入管不重叠。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入口开口部的横截面是上述吸入管的横截面的1.5~15倍。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入口开口形成部的上述入口开口部侧端部与上述吸入管出口形成的角度(θ),在上述入口开口形成部的至少某一部位大于30度。
7.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吸入管侧延伸部相对于上述吸入管设于包含上侧的范围,而且没有设置在下侧、左侧或右侧的任何一个以上的方向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吸入管位于靠上述吸入管侧延伸部中未设置该吸入管侧延伸部的一侧。
9.一种冰箱,其特征在于,具备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
CN201811030320.6A 2017-10-26 2018-09-05 压缩机及使用了该压缩机的设备 Active CN10970759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206770A JP2019078238A (ja) 2017-10-26 2017-10-26 圧縮機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機器
JP2017-206770 2017-10-2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07595A CN109707595A (zh) 2019-05-03
CN109707595B true CN109707595B (zh) 2020-06-12

Family

ID=662538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030320.6A Active CN109707595B (zh) 2017-10-26 2018-09-05 压缩机及使用了该压缩机的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9078238A (zh)
CN (1) CN109707595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318147A (ja) * 1997-05-16 1998-12-02 Matsushita Refrig Co Ltd 密閉型電動圧縮機
JP4747478B2 (ja) * 2001-09-26 2011-08-17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密閉型圧縮機
JP5234619B2 (ja) * 2008-10-31 2013-07-10 三輪精機株式会社 エアコンプレッサ
JP5945845B2 (ja) * 2011-04-11 2016-07-05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密閉型圧縮機
JP2013050074A (ja) * 2011-08-31 2013-03-14 Panasonic Corp 密閉型圧縮機
JP6028211B2 (ja) * 2011-10-12 2016-11-16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密閉型圧縮機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冷凍装置
JP2014114720A (ja) * 2012-12-07 2014-06-26 Panasonic Corp 密閉型圧縮機
JP6553393B2 (ja) * 2015-04-17 2019-07-31 日立グローバルライフ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密閉型圧縮機
CN104989620A (zh) * 2015-06-09 2015-10-21 安庆卡尔特压缩机有限公司 一种改进型压缩机
CN204984776U (zh) * 2015-06-15 2016-01-20 安徽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吸气消音器和具有其的压缩机
KR102257493B1 (ko) * 2016-05-03 2021-05-3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리니어 압축기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07595A (zh) 2019-05-03
JP2019078238A (ja) 2019-05-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RE47930E1 (en) Muffler for compressor and compressor having the same
US6692238B2 (en) Muffler of compressor
JP4883179B2 (ja) 密閉型圧縮機
JP4701789B2 (ja) 密閉型圧縮機
JP6164427B2 (ja) ロータリ圧縮機
KR101560696B1 (ko) 압축기 및 토출 머플러
JP4752255B2 (ja) 密閉型圧縮機
US9695825B2 (en) Rotary compressor
CN109707595B (zh) 压缩机及使用了该压缩机的设备
CN104819130A (zh) 压缩机
KR101543660B1 (ko) 압축기 및 맥동저감 밸브조립체
JP2006144729A (ja) 密閉型圧縮機
CN103807144B (zh) 压缩机
CN210484057U (zh) 卧式压缩机
JP4682745B2 (ja) 密閉型圧縮機
JP6138625B2 (ja) 密閉型圧縮機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冷蔵庫
KR101996488B1 (ko) 밀폐형 압축기용 흡입 머플러
KR20080011231A (ko) 밀폐형 압축기
KR101492342B1 (ko) 압축기
CN204627932U (zh) 压缩机
KR0130213Y1 (ko) 밀폐형 전동압축기의 냉매가스 흡입구조
KR100833378B1 (ko) 왕복동식 압축기의 전단층 확산 토출포트
JP7470956B2 (ja) コンプレッサ
US11703042B2 (en) Suction muffler for reciprocating compressor
JP4946602B2 (ja) 圧縮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Applicant after: Hitachi Global Living Program Co., 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Applicant before: Hitachi Household Electric Appliance Co.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916

Address after: Thailand Ayutthaya

Patentee after: Meizhi Weiling application parts (Thailand)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Hitachi Global Living Program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