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703322A - 一种汽车车内环境调节方法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车内环境调节方法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703322A
CN109703322A CN201811456233.7A CN201811456233A CN109703322A CN 109703322 A CN109703322 A CN 109703322A CN 201811456233 A CN201811456233 A CN 201811456233A CN 109703322 A CN109703322 A CN 10970332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interior
compensation
temperature difference
c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45623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703322B (zh
Inventor
万学飞
张春秋
马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feng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feng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feng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feng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456233.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703322B/zh
Publication of CN1097033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033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7033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0332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汽车车内环境调节方法及电子设备,方法包括:获取车内人脸温度;根据所述车内人脸温度,对用户设定温度进行补偿,得到补偿目标温度;控制车内空调调节至所述补偿目标温度。本发明通过对人脸温度进行检测,根据所述车内人脸温度,对用户设定温度进行补偿,从而控制车内空调。最终将车内环境控制在人体的舒适范围内,提高车内乘员的人体舒适度。

Description

一种汽车车内环境调节方法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相关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汽车车内环境调节方法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汽车车内环境,例如车内温度,主要通过车内空调调节。车内空调会将车内温度调节至用户设定温度。然而,考虑到车外温度会对车内的体感温度造成影响,现有的空调调节方式增加了车外温度补偿。
现有的空调调节补偿方式为:
获取车内温度、车外温度和用户设定温度;
通过车外温度对用户设定温度进行补偿,得到补偿目标温度;
控制空调出风温度为补偿目标温度,根据车内温度与补充目标温度的差值,控制空调功率,使得车内温度尽快达到补偿目标温度。
然而,现有的空调调节方式,由于只是考虑到车外温度的补偿,对于车内温度,采用的是整车的温度。其一般采用中控台空调面板中间位置单点红外温度传感器采集,该采集温度较为单一,只能采集到单点温度。
然而,通过空调调节的车内温度,其整车温度并不均衡,在出风位置附近的温度与远离出风位置的温度不同。同时,乘员的自身温度也会根据乘员在进入车辆前所进行的活动而有所不同,例如乘员在进入车辆之前进行过跑步或者其他运动,则其进入车辆时的体感温度会比未进行运动的乘员的体感温度要高。
因此,现有技术仅通过对车外温度补偿,人体舒适度较低。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的汽车车内环境调节技术,人体舒适度较低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汽车车内环境调节方法及电子设备。
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车内环境调节方法,包括:
获取车内人脸温度;
根据所述车内人脸温度,对用户设定温度进行补偿,得到补偿目标温度;
控制车内空调调节至所述补偿目标温度。
进一步的,所述获取车内人脸温度,具体包括:
获取设置在车内的阵列式温度传感器采集的温度阵列,从所述温度阵列中提取出人脸区域,根据所述人脸区域内的温度,计算车内人脸温度。
进一步的,所述根据所述车内人脸温度,对用户设定温度进行补偿,得到补偿目标温度,具体包括:
获取车外温度;
获取关于所述车内人脸温度的车内人脸温度补偿值、以及关于所述车外温度的外温补偿值;
计算补偿目标温度=用户设定温度+外温补偿值+车内人脸温度补偿值。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车内空调调节至所述补偿目标温度,具体包括:
获取车内实际温度;
计算车内实际温差=补偿目标温度-车内实际温度;
当所述车内实际温差处在预设作用范围之内时,对所述车内实际温差进行增益补偿,得到补偿后温差,控制车内空调使用所述补偿后温差作为当前温差将车内温度调节至所述补偿目标温度;
当所述车内实际温差处在预设作用范围之外时,控制车内空调使用所述车内实际温差作为当前温差将车内温度调节至所述补偿目标温度。
更进一步的,所述当所述车内实际温差处在预设作用范围之内时,对所述车内实际温差进行增益补偿,得到补偿后温差,具体包括:
获取车外温度;
当车外温度大于等于第一预设外温值,且所述车内实际温差绝对值大于等于第一预设温差值,则获取关于增益补偿与车内实际温差的第一关系,根据所述第一关系,确定关于所述车内实际温差的第一增益补偿,计算所述补偿后温差为第一增益补偿乘以所述车内实际温差;
当车外温度小于等于第二预设外温值,且所述车内实际温差绝对值大于等于第二预设温差值,则获取关于增益补偿与车内实际温差的第二关系,根据所述第二关系,确定关于所述车内实际温差的第二增益补偿,计算所述补偿后温差为第二增益补偿乘以所述车内实际温差;
其中,所述第一预设外温值大于所述第二预设外温值。
进一步的,还包括:
获取车内当前温度;
获取人体温湿度舒适度区间中,在所述车内当前温度下对应的舒适湿度范围;
调节车内湿度直到车内湿度在所述舒适湿度范围内。
更进一步的,所述人体温湿度舒适度区间包括冬季人体温湿度舒适度区间以及夏季人体温湿度舒适度区间,所述获取人体温湿度舒适度区间中,在所述车内当前温度下对应的舒适湿度范围,具体包括:
获取当前日期及当前地理位置,根据所述当前日期和当前地理位置确定当前季节;
根据所述当前季节选择冬季人体温湿度舒适度区间或夏季人体温湿度舒适度区间作为当前人体温湿度舒适度区间;
获取当前人体温湿度舒适度区间中,在所述车内当前温度下对应的舒适湿度范围。
更进一步的,所述人体温湿度舒适度区间通过如下方式获得:
在容置有测试汽车的环模箱内,测定在不同工况下,人体在汽车空间内的温湿度舒适区间作为所述人体温湿度舒适度区间。
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车内环境调节的电子设备,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
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
获取车内人脸温度;
根据所述车内人脸温度,对用户设定温度进行补偿,得到补偿目标温度;
控制车内空调调节至所述补偿目标温度。
进一步的,所述获取车内人脸温度,具体包括:
获取设置在车内的阵列式温度传感器采集的温度阵列,从所述温度阵列中提取出人脸区域,根据所述人脸区域内的温度,计算车内人脸温度。
进一步的,所述根据所述车内人脸温度,对用户设定温度进行补偿,得到补偿目标温度,具体包括:
获取车外温度;
获取关于所述车内人脸温度的车内人脸温度补偿值、以及关于所述车外温度的外温补偿值;
计算补偿目标温度=用户设定温度+外温补偿值+车内人脸温度补偿值。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车内空调调节至所述补偿目标温度,具体包括:
获取车内实际温度;
计算车内实际温差=补偿目标温度-车内实际温度;
当所述车内实际温差处在预设作用范围之内时,对所述车内实际温差进行增益补偿,得到补偿后温差,控制车内空调使用所述补偿后温差作为当前温差将车内温度调节至所述补偿目标温度;
当所述车内实际温差处在预设作用范围之外时,控制车内空调使用所述车内实际温差作为当前温差将车内温度调节至所述补偿目标温度。
更进一步的,所述当所述车内实际温差处在预设作用范围之内时,对所述车内实际温差进行增益补偿,得到补偿后温差,具体包括:
获取车外温度;
当车外温度大于等于第一预设外温值,且所述车内实际温差绝对值大于等于第一预设温差值,则获取关于增益补偿与车内实际温差的第一关系,根据所述第一关系,确定关于所述车内实际温差的第一增益补偿,计算所述补偿后温差为第一增益补偿乘以所述车内实际温差;
当车外温度小于等于第二预设外温值,且所述车内实际温差绝对值大于等于第二预设温差值,则获取关于增益补偿与车内实际温差的第二关系,根据所述第二关系,确定关于所述车内实际温差的第二增益补偿,计算所述补偿后温差为第二增益补偿乘以所述车内实际温差;
其中,所述第一预设外温值大于所述第二预设外温值。
进一步的,所述处理器还能够:
获取车内当前温度;
获取人体温湿度舒适度区间中,在所述车内当前温度下对应的舒适湿度范围;
调节车内湿度直到车内湿度在所述舒适湿度范围内。
更进一步的,所述人体温湿度舒适度区间包括冬季人体温湿度舒适度区间以及夏季人体温湿度舒适度区间,所述获取人体温湿度舒适度区间中,在所述车内当前温度下对应的舒适湿度范围,具体包括:
获取当前日期及当前地理位置,根据所述当前日期和当前地理位置确定当前季节;
根据所述当前季节选择冬季人体温湿度舒适度区间或夏季人体温湿度舒适度区间作为当前人体温湿度舒适度区间;
获取当前人体温湿度舒适度区间中,在所述车内当前温度下对应的舒适湿度范围。
更进一步的,所述人体温湿度舒适度区间通过如下方式获得:
在容置有测试汽车的环模箱内,测定在不同工况下,人体在汽车空间内的温湿度舒适区间作为所述人体温湿度舒适度区间。
本发明通过对人脸温度进行检测,根据所述车内人脸温度,对用户设定温度进行补偿,从而控制车内空调。最终将车内环境控制在人体的舒适范围内,提高车内乘员的人体舒适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汽车车内环境调节方法的工作流程图;
图2为阵列式温度传感器温度检测示意图;
图3为阵列式温度传感器的设置示意图;
图4为人脸区域识别示意图;
图5为夏季人体温湿度舒适度区间示意图;
图6为冬季人体温湿度舒适度区间示意图;
图7为人体温湿度舒适度区间测定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一种汽车车内环境调节的电子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最佳实施例一种汽车车内环境调节方法的工作流程图;
图10为本发明最佳实施例控制车内空调调节至所述补偿目标温度的工作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一种汽车车内环境调节方法的工作流程图,包括:
步骤S101,获取车内人脸温度;
步骤S102,根据所述车内人脸温度,对用户设定温度进行补偿,得到补偿目标温度;
步骤S103,控制车内空调调节至所述补偿目标温度。
具体来说,将步骤S101所获取的车内人脸温度,在步骤S102中用于对用户设定温度进行补偿。具体补偿方法,可以是在现有的用户设定温度补偿方法的基础上,增加关于车内人脸温度对应的补偿值。然后,步骤S103控制车内空调调节至所述补偿目标温度。
本发明通过对人脸温度进行检测,根据所述车内人脸温度,对用户设定温度进行补偿,从而控制车内空调。最终将车内环境控制在人体的舒适范围内,提高车内乘员的人体舒适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获取车内人脸温度,具体包括:
获取设置在车内的阵列式温度传感器采集的温度阵列,从所述温度阵列中提取出人脸区域,根据所述人脸区域内的温度,计算车内人脸温度。
本实施例采用阵列式温度传感器。如图2所示,阵列式温度传感器获取一整个平面21的温度。从该平面21中,提取出人脸区域22。具体来说,如图3所示,可以将阵列式温度传感器31设置在汽车A柱中上方位置,对准乘员面部。对准方式可以是固定对准座椅33的头枕部331。如图4所示,由于人脸温度与其周围环境的温度具有明显区别,因此,可以根据温度差值,从一个预设的区域41中,找出人脸区域42。该预设区域可以是阵列式温度传感器固定对准座椅32的头枕部321的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区域,可以通过对不同车型,不同座椅的测量确定该预设区域。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车内人脸温度,对用户设定温度进行补偿,得到补偿目标温度,具体包括:
获取车外温度;
获取关于所述车内人脸温度的车内人脸温度补偿值、以及关于所述车外温度的外温补偿值;
计算补偿目标温度=用户设定温度+外温补偿值+车内人脸温度补偿值。
具体来说,补偿目标温度TSTC=用户设定温度TST+外温补偿值TOut补+车内人脸温度补偿值TIR补
可以预先对外温补偿值和车内人脸温度补偿值进行标定,得到不同的车外温度与外温补偿值的对应关系、以及不同的车内人脸温度与车内人脸温度补偿值的对应关系。然后将其作为函数公式或者表格方式存储,并在计算补偿目标温度时调取与当前车外温度对应的外温补偿值以及与当前车内人脸温度对应的车内人脸温度补偿值,并代入补偿目标温度的计算公式中对用户设定温度进行补偿。
本实施例考虑到车外温度以及车内人脸温度对人体实际体感的影响,从而对用户设定温度进行修正,提高车内乘员的人体舒适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车内空调调节至所述补偿目标温度,具体包括:
获取车内实际温度;
计算车内实际温差=补偿目标温度-车内实际温度;
当所述车内实际温差处在预设作用范围之内时,对所述车内实际温差进行增益补偿,得到补偿后温差,控制车内空调使用所述补偿后温差作为当前温差将车内温度调节至所述补偿目标温度;
当所述车内实际温差处在预设作用范围之外时,控制车内空调使用所述车内实际温差作为当前温差将车内温度调节至所述补偿目标温度。
具体来说,计算车内实际温差TINTD=补偿目标温度TSTC-车内实际温度TINT
然后判断车内实际温差是否在预设作用范围之内,如果在预设作用范围之内,则进行增益补偿,具体来说,补偿后温差TINTD补=Gain*TINTD。其中,Gain为增益,该增益根据车内实际温差得到。然后,将补偿后温差作为当前温差,将车内温度调节至所述补偿目标温度。车内温度的调节方式可以使用现有的调节逻辑。现有的车内温度的调节逻辑,当温差大时,则提高空调功率,使得车内温度尽快达到补偿目标温度,当温差小时,则降低空调功率,以便更为精准地达到补偿目标温度。本实施例将补充后温差作为当前温差进入现有的温度调节逻辑中,从而对处于预设作用范围之内的温差进行增益补偿。
本实施例的增益补偿,通过获取乘员面部温度并结合外温对车内温差进行适当的放大,此时的制冷/制热需求会更大,可以更快的将车内制冷/加热到目标舒适温度区域。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当所述车内实际温差处在预设作用范围之内时,对所述车内实际温差进行增益补偿,得到补偿后温差,具体包括:
获取车外温度;
当车外温度大于等于第一预设外温值,且所述车内实际温差绝对值大于等于第一预设温差值,则获取关于增益补偿与车内实际温差的第一关系,根据所述第一关系,确定关于所述车内实际温差的第一增益补偿,计算所述补偿后温差为第一增益补偿乘以所述车内实际温差;
当车外温度小于等于第二预设外温值,且所述车内实际温差绝对值大于等于第二预设温差值,则获取关于增益补偿与车内实际温差的第二关系,根据所述第二关系,确定关于所述车内实际温差的第二增益补偿,计算所述补偿后温差为第二增益补偿乘以所述车内实际温差;
其中,所述第一预设外温值大于所述第二预设外温值。
优选地,第一预设外温值为25℃,第一预设温差值为5℃,第二预设外温值为5℃,第二预设温差值为20℃。
本实施例根据不同的温差情况,通过增益补偿,使得能够快速提高温度或者快速降低温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
获取车内当前温度;
获取人体温湿度舒适度区间中,在所述车内当前温度下对应的舒适湿度范围;
调节车内湿度直到车内湿度在所述舒适湿度范围内。
如图3所示,可以在车内设置湿度传感器32,湿度传感器32除了控制车内湿度防起雾外,还将人体舒适湿度作为控制目标,确保人体体感舒适性。
本实施例根据车内当前温度调节车内湿度。其中,人体温湿度舒适度区间可以通过预先测试确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人体温湿度舒适度区间包括冬季人体温湿度舒适度区间以及夏季人体温湿度舒适度区间,所述获取人体温湿度舒适度区间中,在所述车内当前温度下对应的舒适湿度范围,具体包括:
获取当前日期及当前地理位置,根据所述当前日期和当前地理位置确定当前季节;
根据所述当前季节选择冬季人体温湿度舒适度区间或夏季人体温湿度舒适度区间作为当前人体温湿度舒适度区间;
获取当前人体温湿度舒适度区间中,在所述车内当前温度下对应的舒适湿度范围。
如图5和图6所示分别为处于温度T1至T2、湿度H1至H2的夏季人体温湿度舒适度区间51和处于温度T3至T4、湿度H3至H4的冬季人体温湿度舒适度区间61。
本实施例将人体温湿度舒适度区间根据季节进行区分,并根据当前日期及当前地理位置确定当前季节,使得所调节的湿度更加符合处于当前日期及当前地理位置的人体的舒适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人体温湿度舒适度区间通过如下方式获得:
在容置有测试汽车的环模箱内,测定在不同工况下,人体在汽车空间内的温湿度舒适区间作为所述人体温湿度舒适度区间。
如图7所示,可以由专业评价人员在环模箱71不同工况下,测定人体在汽车空间72内的温湿度舒适区间,测定的人体温湿度舒适度区间更具参考价值。
如图8所示为本发明一种汽车车内环境调节的电子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801;以及,
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801通信连接的存储器802;其中,
所述存储器802存储有可被所述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
获取车内人脸温度;
根据所述车内人脸温度,对用户设定温度进行补偿,得到补偿目标温度;
控制车内空调调节至所述补偿目标温度。
进一步的,所述获取车内人脸温度,具体包括:
获取设置在车内的阵列式温度传感器采集的温度阵列,从所述温度阵列中提取出人脸区域,根据所述人脸区域内的温度,计算车内人脸温度。
电子设备优选为电子控制器单元(Electronic Control Unit,ECU)。图8中以一个处理器802为例。
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输入装置803和输出装置804。
处理器801、存储器802、输入装置803及显示装置804可以通过总线或者其他方式连接,图中以通过总线连接为例。
存储器802作为一种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非易失性软件程序、非易失性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以及模块,如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汽车车内环境调节方法对应的程序指令/模块,例如,图1所示的方法流程。处理器801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802中的非易失性软件程序、指令以及模块,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汽车车内环境调节方法。
存储器802可以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要的应用程序;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汽车车内环境调节方法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等。此外,存储器802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在一些实施例中,存储器802可选包括相对于处理器801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执行汽车车内环境调节方法的温控器。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输入装置803可接收输入的用户点击,以及产生与汽车车内环境调节方法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信号输入。显示装置804可包括显示屏等显示设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车内人脸温度,对用户设定温度进行补偿,得到补偿目标温度,具体包括:
获取车外温度;
获取关于所述车内人脸温度的车内人脸温度补偿值、以及关于所述车外温度的外温补偿值;
计算补偿目标温度=用户设定温度+外温补偿值+车内人脸温度补偿值。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车内空调调节至所述补偿目标温度,具体包括:
获取车内实际温度;
计算车内实际温差=补偿目标温度-车内实际温度;
当所述车内实际温差处在预设作用范围之内时,对所述车内实际温差进行增益补偿,得到补偿后温差,控制车内空调使用所述补偿后温差作为当前温差将车内温度调节至所述补偿目标温度;
当所述车内实际温差处在预设作用范围之外时,控制车内空调使用所述车内实际温差作为当前温差将车内温度调节至所述补偿目标温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当所述车内实际温差处在预设作用范围之内时,对所述车内实际温差进行增益补偿,得到补偿后温差,具体包括:
获取车外温度;
当车外温度大于等于第一预设外温值,且所述车内实际温差绝对值大于等于第一预设温差值,则获取关于增益补偿与车内实际温差的第一关系,根据所述第一关系,确定关于所述车内实际温差的第一增益补偿,计算所述补偿后温差为第一增益补偿乘以所述车内实际温差;
当车外温度小于等于第二预设外温值,且所述车内实际温差绝对值大于等于第二预设温差值,则获取关于增益补偿与车内实际温差的第二关系,根据所述第二关系,确定关于所述车内实际温差的第二增益补偿,计算所述补偿后温差为第二增益补偿乘以所述车内实际温差;
其中,所述第一预设外温值大于所述第二预设外温值。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还能够:
获取车内当前温度;
获取人体温湿度舒适度区间中,在所述车内当前温度下对应的舒适湿度范围;
调节车内湿度直到车内湿度在所述舒适湿度范围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人体温湿度舒适度区间包括冬季人体温湿度舒适度区间以及夏季人体温湿度舒适度区间,所述获取人体温湿度舒适度区间中,在所述车内当前温度下对应的舒适湿度范围,具体包括:
获取当前日期及当前地理位置,根据所述当前日期和当前地理位置确定当前季节;
根据所述当前季节选择冬季人体温湿度舒适度区间或夏季人体温湿度舒适度区间作为当前人体温湿度舒适度区间;
获取当前人体温湿度舒适度区间中,在所述车内当前温度下对应的舒适湿度范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人体温湿度舒适度区间通过如下方式获得:
在容置有测试汽车的环模箱内,测定在不同工况下,人体在汽车空间内的温湿度舒适区间作为所述人体温湿度舒适度区间。
作为本发明最佳实施例,如图9所示为一种汽车车内环境调节方法的工作流程图,包括:
步骤S901,获取车外温度、以及关于所述车外温度的外温补偿值;
步骤S902,判断设置在车内的阵列式温度传感器是否有效,如果有效执行步骤S903,否则执行步骤S906;
步骤S903,获取设置在车内的阵列式温度传感器采集的温度阵列,从所述温度阵列中提取出人脸区域,根据所述人脸区域内的温度,计算车内人脸温度;
步骤S904,获取关于所述车内人脸温度的车内人脸温度补偿值;
步骤S905,计算补偿目标温度=用户设定温度+外温补偿值+车内人脸温度补偿值,执行步骤S907;
步骤S906,计算补充目标温度=用户设定温度+外温补偿值;
步骤S907,控制车内空调调节至所述补偿目标温度。
如图10所示为本发明最佳实施例控制车内空调调节至所述补偿目标温度的工作流程图,包括:
步骤S1001,获取车内实际温度;
步骤S1002,计算车内实际温差=补偿目标温度-车内实际温度;
步骤S1003,判断阵列式温度传感器是否有效,如果有效执行步骤S1004,否则执行步骤S1009;
其中,如果阵列式红外温度传感器无效,红外温度传感器的作用将消失,外温对温差的补偿和温差增益将无意义,采用常规算法进行计算即可。在正常的自动空调控制逻辑中外温已经对出风温度有相关补偿,如红外温度失效,此时无需再重复计算。
步骤S1004,获取车外温度;
步骤S1005,如果车外温度大于等于25℃,执行步骤S1006,如果车外温度小于等于5℃,执行步骤S1007,否则执行步骤S1009,
步骤S1006,如果车内实际温差绝对值大于等于5℃,则获取关于增益补偿与车内实际温差的第一关系,根据所述第一关系,确定关于所述车内实际温差的第一增益补偿,计算所述补偿后温差为第一增益补偿乘以所述车内实际温差,执行步骤S1008,否则执行步骤S1009;
步骤S1007,如果所述车内实际温差绝对值大于等于20℃,则获取关于增益补偿与车内实际温差的第二关系,根据所述第二关系,确定关于所述车内实际温差的第二增益补偿,计算所述补偿后温差为第二增益补偿乘以所述车内实际温差,执行步骤S1008,否则执行步骤S1009;
步骤S1008,以补偿后温差作为当前温差,执行步骤S1010;
步骤S1009,以车内实际温差作为当前温差,执行步骤S1010;
步骤S1010,控制车内空调使用当前温差将车内温度调节至所述补偿目标温度。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6)

1.一种汽车车内环境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车内人脸温度;
根据所述车内人脸温度,对用户设定温度进行补偿,得到补偿目标温度;
控制车内空调调节至所述补偿目标温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车内环境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车内人脸温度,具体包括:
获取设置在车内的阵列式温度传感器采集的温度阵列,从所述温度阵列中提取出人脸区域,根据所述人脸区域内的温度,计算车内人脸温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车内环境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车内人脸温度,对用户设定温度进行补偿,得到补偿目标温度,具体包括:
获取车外温度;
获取关于所述车内人脸温度的车内人脸温度补偿值、以及关于所述车外温度的外温补偿值;
计算补偿目标温度=用户设定温度+外温补偿值+车内人脸温度补偿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车内环境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车内空调调节至所述补偿目标温度,具体包括:
获取车内实际温度;
计算车内实际温差=补偿目标温度-车内实际温度;
当所述车内实际温差处在预设作用范围之内时,对所述车内实际温差进行增益补偿,得到补偿后温差,控制车内空调使用所述补偿后温差作为当前温差将车内温度调节至所述补偿目标温度;
当所述车内实际温差处在预设作用范围之外时,控制车内空调使用所述车内实际温差作为当前温差将车内温度调节至所述补偿目标温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车内环境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所述车内实际温差处在预设作用范围之内时,对所述车内实际温差进行增益补偿,得到补偿后温差,具体包括:
获取车外温度;
当车外温度大于等于第一预设外温值,且所述车内实际温差绝对值大于等于第一预设温差值,则获取关于增益补偿与车内实际温差的第一关系,根据所述第一关系,确定关于所述车内实际温差的第一增益补偿,计算所述补偿后温差为第一增益补偿乘以所述车内实际温差;
当车外温度小于等于第二预设外温值,且所述车内实际温差绝对值大于等于第二预设温差值,则获取关于增益补偿与车内实际温差的第二关系,根据所述第二关系,确定关于所述车内实际温差的第二增益补偿,计算所述补偿后温差为第二增益补偿乘以所述车内实际温差;
其中,所述第一预设外温值大于所述第二预设外温值。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车内环境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获取车内当前温度;
获取人体温湿度舒适度区间中,在所述车内当前温度下对应的舒适湿度范围;
调节车内湿度直到车内湿度在所述舒适湿度范围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车内环境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人体温湿度舒适度区间包括冬季人体温湿度舒适度区间以及夏季人体温湿度舒适度区间,所述获取人体温湿度舒适度区间中,在所述车内当前温度下对应的舒适湿度范围,具体包括:
获取当前日期及当前地理位置,根据所述当前日期和当前地理位置确定当前季节;
根据所述当前季节选择冬季人体温湿度舒适度区间或夏季人体温湿度舒适度区间作为当前人体温湿度舒适度区间;
获取当前人体温湿度舒适度区间中,在所述车内当前温度下对应的舒适湿度范围。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车内环境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人体温湿度舒适度区间通过如下方式获得:
在容置有测试汽车的环模箱内,测定在不同工况下,人体在汽车空间内的温湿度舒适区间作为所述人体温湿度舒适度区间。
9.一种汽车车内环境调节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
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
获取车内人脸温度;
根据所述车内人脸温度,对用户设定温度进行补偿,得到补偿目标温度;
控制车内空调调节至所述补偿目标温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车内人脸温度,具体包括:
获取设置在车内的阵列式温度传感器采集的温度阵列,从所述温度阵列中提取出人脸区域,根据所述人脸区域内的温度,计算车内人脸温度。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车内人脸温度,对用户设定温度进行补偿,得到补偿目标温度,具体包括:
获取车外温度;
获取关于所述车内人脸温度的车内人脸温度补偿值、以及关于所述车外温度的外温补偿值;
计算补偿目标温度=用户设定温度+外温补偿值+车内人脸温度补偿值。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车内空调调节至所述补偿目标温度,具体包括:
获取车内实际温度;
计算车内实际温差=补偿目标温度-车内实际温度;
当所述车内实际温差处在预设作用范围之内时,对所述车内实际温差进行增益补偿,得到补偿后温差,控制车内空调使用所述补偿后温差作为当前温差将车内温度调节至所述补偿目标温度;
当所述车内实际温差处在预设作用范围之外时,控制车内空调使用所述车内实际温差作为当前温差将车内温度调节至所述补偿目标温度。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当所述车内实际温差处在预设作用范围之内时,对所述车内实际温差进行增益补偿,得到补偿后温差,具体包括:
获取车外温度;
当车外温度大于等于第一预设外温值,且所述车内实际温差绝对值大于等于第一预设温差值,则获取关于增益补偿与车内实际温差的第一关系,根据所述第一关系,确定关于所述车内实际温差的第一增益补偿,计算所述补偿后温差为第一增益补偿乘以所述车内实际温差;
当车外温度小于等于第二预设外温值,且所述车内实际温差绝对值大于等于第二预设温差值,则获取关于增益补偿与车内实际温差的第二关系,根据所述第二关系,确定关于所述车内实际温差的第二增益补偿,计算所述补偿后温差为第二增益补偿乘以所述车内实际温差;
其中,所述第一预设外温值大于所述第二预设外温值。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能够:
获取车内当前温度;
获取人体温湿度舒适度区间中,在所述车内当前温度下对应的舒适湿度范围;
调节车内湿度直到车内湿度在所述舒适湿度范围内。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人体温湿度舒适度区间包括冬季人体温湿度舒适度区间以及夏季人体温湿度舒适度区间,所述获取人体温湿度舒适度区间中,在所述车内当前温度下对应的舒适湿度范围,具体包括:
获取当前日期及当前地理位置,根据所述当前日期和当前地理位置确定当前季节;
根据所述当前季节选择冬季人体温湿度舒适度区间或夏季人体温湿度舒适度区间作为当前人体温湿度舒适度区间;
获取当前人体温湿度舒适度区间中,在所述车内当前温度下对应的舒适湿度范围。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人体温湿度舒适度区间通过如下方式获得:
在容置有测试汽车的环模箱内,测定在不同工况下,人体在汽车空间内的温湿度舒适区间作为所述人体温湿度舒适度区间。
CN201811456233.7A 2018-11-30 2018-11-30 一种汽车车内环境调节方法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0970332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456233.7A CN109703322B (zh) 2018-11-30 2018-11-30 一种汽车车内环境调节方法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456233.7A CN109703322B (zh) 2018-11-30 2018-11-30 一种汽车车内环境调节方法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03322A true CN109703322A (zh) 2019-05-03
CN109703322B CN109703322B (zh) 2021-05-11

Family

ID=662539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456233.7A Active CN109703322B (zh) 2018-11-30 2018-11-30 一种汽车车内环境调节方法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703322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16571A (zh) * 2019-11-29 2020-04-17 惠州市德赛西威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脸部温度的车内温度及出风模式自动调节方法
CN112918210A (zh) * 2021-01-28 2021-06-08 浙江合众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传感器数据处理方法
CN113147325A (zh) * 2021-06-02 2021-07-23 常州市佳乐车辆配件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自动控制进风量功能的汽车空调控制系统
CN113895203A (zh) * 2021-09-30 2022-01-07 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系统调节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468851A1 (en) * 2003-04-18 2004-10-20 Calsonic Kansei Corporation Vehicle air-conditioner comprising a noncontact detector detecting skin temperatures
JP2005297903A (ja) * 2004-04-15 2005-10-27 Denso Corp 車両用温度検出装置および車両用空調装置
CN201897297U (zh) * 2010-11-19 2011-07-13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空调控制系统
CN102353127A (zh) * 2011-09-23 2012-02-15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空调智能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3879262A (zh) * 2014-03-21 2014-06-25 江苏罗思韦尔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温度智能控制器以及温控方法
CN106926664A (zh) * 2017-03-07 2017-07-07 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一种车用空调的调节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及汽车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468851A1 (en) * 2003-04-18 2004-10-20 Calsonic Kansei Corporation Vehicle air-conditioner comprising a noncontact detector detecting skin temperatures
JP2005297903A (ja) * 2004-04-15 2005-10-27 Denso Corp 車両用温度検出装置および車両用空調装置
CN201897297U (zh) * 2010-11-19 2011-07-13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空调控制系统
CN102353127A (zh) * 2011-09-23 2012-02-15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空调智能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3879262A (zh) * 2014-03-21 2014-06-25 江苏罗思韦尔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温度智能控制器以及温控方法
CN106926664A (zh) * 2017-03-07 2017-07-07 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一种车用空调的调节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及汽车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16571A (zh) * 2019-11-29 2020-04-17 惠州市德赛西威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脸部温度的车内温度及出风模式自动调节方法
CN112918210A (zh) * 2021-01-28 2021-06-08 浙江合众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传感器数据处理方法
CN112918210B (zh) * 2021-01-28 2022-06-03 浙江合众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传感器数据处理方法
CN113147325A (zh) * 2021-06-02 2021-07-23 常州市佳乐车辆配件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自动控制进风量功能的汽车空调控制系统
CN113147325B (zh) * 2021-06-02 2022-02-08 常州市佳乐车辆配件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自动控制进风量功能的汽车空调控制系统
CN113895203A (zh) * 2021-09-30 2022-01-07 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系统调节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3895203B (zh) * 2021-09-30 2023-08-08 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系统调节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03322B (zh) 2021-05-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703322A (zh) 一种汽车车内环境调节方法及电子设备
US11718146B2 (en) Vehicle microclimate system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same
GB2551999B (en) Climate control method and system
WO2017173222A1 (en) Occupant thermal state detection and comfort adjustment system and method
US20150025738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automatic climate control in a vehicle based on clothing insulative factor
WO2016166938A1 (ja) 空調制御装置
CN109927653A (zh) 车内环境舒适控制方法和系统及车辆、控制器和存储介质
US20080178620A1 (en) Fan control limitation logic in auto defog system
CN106765861A (zh) 空调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7571713B (zh) 基于内置温度检测单元的汽车自动空调控制方法及控制器
CN111376676A (zh) 一种车辆空调控制方法及系统
US8011597B2 (en) Auto A/C solar compensation control
CN112793377A (zh) 车辆用空调系统以及空调装置控制方法
CN113492641A (zh) 用于控制机动车的空调装置的方法、空调装置和机动车
US20200189353A1 (en) Air-conditioning control system for vehicle, air-conditioning control method for vehicle, and recording medium
JP2007185239A (ja) 発汗判定装置および発汗判定方法
CN110239304A (zh) 车载空调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KR100735661B1 (ko) 차량의 온도 제어 시스템
US20210291615A1 (en) Radiation information calculating device and temperature information calculating device
GB2552045B (en) Climate control method and system
JP2000062433A (ja) 自動車用空気調和装置
US7668686B2 (en) External temperature display control algorithm
JP6891557B2 (ja) 自動駐車支援装置および自動駐車支援方法
CN111959232A (zh) 一种汽车空调出风口控制方法、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JPH0781369A (ja) 空気調和装置の制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