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695345A - 一种建筑物的结构构筑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建筑物的结构构筑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695345A
CN109695345A CN201710982636.4A CN201710982636A CN109695345A CN 109695345 A CN109695345 A CN 109695345A CN 201710982636 A CN201710982636 A CN 201710982636A CN 109695345 A CN109695345 A CN 10969534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cast
precast pole
pole
adjacent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98263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695345B (zh
Inventor
尹衍樑
徐坤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uentex Engineering and Construc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uentex Engineering and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uentex Engineering and Construc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Ruentex Engineering and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982636.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695345B/zh
Publication of CN1096953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953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6953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9534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1/00Preparing, conveying, or working-up building materials or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Other devices or measures for constructional work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建筑物的结构构筑方法,其步骤包含:将具有至少一层的高度的多个预铸柱在建筑现场吊装并定位于预定面积的至少一部分上,并形成在第一方向上具有至少两个跨距且在大致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具有一或多个跨距的预铸柱阵列;从所述预铸柱阵列的最低高度的一层开始施工完成预组立梁带钢筋组合及吊装预铸地板的作业,并完成梁带钢筋笼的结构及浇注混凝土的作业而完成单层的结构;由低层到高层逐层完成所述预铸柱阵列的各单层的结构;以及沿所述第一方向重复构建如上述预铸柱阵列的结构体,直到完成所述预定面积上的建筑物结构体。

Description

一种建筑物的结构构筑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物的结构构筑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可以在建筑现场对欲构筑的建筑物进行快速的施工的结构构筑方法。
背景技术
一般常规的建筑物的结构构筑方式,通常是在建筑现场按照建筑物预定的占地面积及预订楼层数或高度,由低层向高层依照逐层完成构建预定占地面积的单层结构的方式构筑建筑物。此常规的构建方式的缺点在于,由于一次必须完成整个预定占地面积的一层楼层结构(包含完成所有梁、柱及楼层板等结构),因此在建筑现场的作业动线安排(包括吊装结构、运送物料及人员进出等工作)必定较为复杂,且随着建筑结构体楼层开始往上逐层施工,在高度逐渐增加的状况下,更不利于现场作业人员、吊车、运载车辆、物料运送等等的顺畅动线安排。因此,受此种常规建筑物构建方式限制,无法有效缩短完成一建筑物的工期。
特别是关于高科技厂房的建造,由于投资金额庞大且高科技产品替代周期快速,因此在构建新厂房时,都要求能快速完成厂房以希望能尽速开始完成内部无尘室或洁净室的构建,从而机器设备能快速进驻安装,以尽早开始生产例如芯片等高科技产品。因此,上述的常规建筑物构建方式显然不能满足快速施工、缩短工期的要求。
有鉴于上述常规技术的缺点,如何能够改变常规的建筑物施工方式,以希望能够有效缩短工期完成高科技厂房的建置,实为产业界所长久企盼。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物结构构筑方法,其能在建筑现场达成如吊车、车辆进出、人员、及物料运载等的动线在建筑物构建过程中顺畅不受阻碍的目的。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物结构构筑方法,其能在建筑现场达成快速施工完成建筑物的目的。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建筑物的结构构筑方法,所述方法包含以下步骤:(a)将具有至少一层的高度的多个预铸柱在建筑现场吊装并定位于预定面积的至少一部分上,并形成在第一方向上具有至少两个跨距且在大致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具有一或多个跨距的预铸柱阵列;(b)从所述多个预铸柱的最低的一层的高度处开始施工,将多个预组立梁带钢筋组合分别吊装定位到所述预铸柱于所述层的高度处的每一预定相邻两预铸柱之间,及将多个预铸地板分别吊装定位到所述预铸柱于所述层的高度处的每一预定相邻四个预铸柱之间上,以完成所述每一预定相邻两预铸柱之间的梁带钢筋笼的结构;(c)以混凝土浇注所述每一预定相邻两预铸柱之间的梁带钢筋笼;(d)对位于所述层上方的另一层进行步骤(b)到步骤(c),直到完成所述多个预铸柱的最高的一层处的步骤(b)到步骤(c)的作业后,进入步骤(e);(e)以所述预铸柱阵列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工作末端的沿所述第二方向上定位的预铸柱,作为沿所述第一方向的跨距的起点,重复步骤(a)到(d)直到完成所述预定面积上的所有预定的预铸柱及预定的预铸地板的安装。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再提供一种建筑物的结构构筑方法,其在完成上述步骤(d)之后,进一步执行步骤(f):以另一多个预铸柱分别接续到所述多个预铸柱中的每一个上,以形成经接续的所述预铸柱阵列,且用于接续的所述另一预铸柱中的每一个可具有单层或多个层的高度,随后依序重复步骤(b)到步骤(f)直到达到预定建筑物施工层数的高度后,再进入步骤(e)。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又提供一种建筑物的结构构筑方法,包含以下步骤:(a)将多个具有单层高度的第一预铸柱在建筑现场吊装并定位于预定面积的至少一部分上,并形成在第一方向上具有至少两个跨距且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具有一或多个跨距的第一预铸柱阵列;(b)将多个预组立梁带钢筋组合分别吊装定位到每一预定相邻两个第一预铸柱之间,及将多个预铸地板分别吊装定位到每一预定相邻四个第一预铸柱之间处,以完成每一预定相邻两个第一预铸柱之间的梁带钢筋笼的结构;(c)以混凝土浇注所述每一预定相邻两预铸柱之间的梁带钢筋笼;(d)除了所述第一预铸柱阵列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工作末端的沿所述第二方向上的每一第一预铸柱外,将多个具有至少一层的预定层数的高度的第二预铸柱分别吊装接续到所述第一预铸柱阵列的其余第一预铸柱中的每一个上,以形成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具有少于所述第一预铸柱阵列一个跨距,且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具有所述一或多个跨距的第二预铸柱阵列;(e)由低层到高层逐层对具有至少一层的预定层数的高度的所述多个第二预铸柱进行以下步骤:(i)将多个预组立梁带钢筋组合分别吊装定位到每一预定相邻两个第二预铸柱之间,及将多个预铸地板分别吊装定位到每一预定相邻四个第二预铸柱之间处,以完成多个所述每一预定相邻两个第二预铸柱之间的梁带钢筋笼的结构;(ii)以混凝土浇注所述每一预定相邻两个第二预铸柱之间的梁带钢筋笼;(iii)重复步骤(i)及步骤(ii)直到完成所述多个第二预铸柱的所述预定层数的结构;(f)以所述第二预铸柱阵列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工作末端作为沿所述第一方向的跨距计算的起点,重复步骤(a)到(e)直到完成所述预定面积上的所有预定的预铸柱及预定的预铸地板的安装。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更提供一种建筑物的结构构筑方法,其中在完成上述步骤(e)之后,进一步执行步骤(g):以另一多个预铸柱分别接续到所述多个第二预铸柱中的每一个上,以形成经接续的所述第二预铸柱阵列,且用于接续的所述另一预铸柱中的每一个可具有单层或多个层的高度,随后重复步骤(e)及步骤(g)直到达到预定建筑物施工层数的高度后,再进入步骤(f)。
附图说明
以下所描述的附图仅是出于例示性目的,并非欲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公开的范围。
图1a到1q是绘示依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建筑物的结构体构筑方式;
图2a是绘示预铸柱的承托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b是绘示预铸柱的横向主筋与预组立梁带钢筋组合结合的示意图;
图2c是绘示预铸柱的横向主筋与预组立梁带钢筋组合及预铸地板的出筋结合的示意图;
图2d是绘示预铸柱之间的梁带钢筋笼的结构示意图;
图2e是绘示预铸柱承托预铸地板的一部分的示意图;
图3是绘示呈角托架样式的承托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a到4f是绘示依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具有接续预铸柱的建筑物结构体构筑方式;
图5a到5p是绘示依据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实施例的建筑物的结构体构筑方式;
图6a是绘示在图5i中的结构体的预铸柱上方接续预铸柱并完成接续预铸柱的结构体的示意图;
图6b是绘示在图5m中的结构体的预铸柱上方接续预铸柱并完成接续预铸柱的结构体的示意图;
图6c是绘示在图5n中的结构体的预铸柱上方接续预铸柱并完成接续预铸柱的结构体的示意图;
图7a到7c是分别绘示依据本发明的方法应用多个吊车同时进行建筑物的构建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特征、内容与优点及其所能达成的效果,现将本发明配合附图,并以实施例的表达形式详细说明如下,而其中所使用的图式,其主旨仅为用以示意及辅助说明书,因此不应就所附的图式的比例与布置关系解读、局限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
图1a到1q是绘示依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建筑物的结构构筑方法的步骤。众所周知,当欲在一建筑现场构建一建筑物时,都会依照施工图面开始进行放样的工作。在本发明的图1a中,即是在建筑现场A开始进行此放样的工作,以标定出所欲构筑的建筑物结构的各柱体的预定位置。当放样的作业结束后,如图1b所示,吊车C开始将多个预铸柱1在所述建筑现场A依据已放样的预定位置,进行吊装并定位于所述建筑现场A的欲构筑的建筑物的预定面积B的至少一部分上,并形成在第一方向D1上具有至少两个跨距S1且在大致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D1的第二方向D2上具有一或多个跨距S2的预铸柱阵列。在图1b的实施例中则有4个跨距S2。所述预铸柱阵列的各个预铸柱1,依据实际需要可具有一层或多个层的高度。在图1b的实施例中,各预铸柱1具有三层的高度。另外,虽然此预铸柱阵列在沿第一方向D1上的跨距S1不必然等同于其沿第二方向D2上的跨距,但通常为考虑预铸工法的快速施工方便性,跨距S1的距离可等同于跨距S2。
当完成图1b中的预铸柱阵列的吊装后,就开始进入预铸地板2及预组立梁带钢筋组合3的吊装作业。例如在本实施例图1c中,是从具有多个层高度的预铸柱1的最低高度的一层开始施工,而由吊车C的吊臂将多个预组立梁带钢筋组合3开始分别吊装定位到进行施工的所述层的高度处的每一预定两个相邻预铸柱1之间,由此每一预定两个相邻预铸柱1之间皆吊装定位有预组立梁带钢筋组合3,如图1d所示。
具体地说,进一步参阅图1c、2a及2b,可知每一预铸柱1的周围表面12上具有多个孔121,且在周围表面12上的多个孔121经布置为上排及下排的多个孔121。由图2a中可见下排的多个孔121与预铸柱的用以承托预组立钢筋组合及预铸地板的承托部分13的上表面131具有一距离g。如图2a及2b所示,上排及下排的多个孔121是用以穿设横向主筋,而在预定的相邻两预铸柱1之间吊装预组立钢筋组合3之前,需先将多个横向主筋31中的每一个,穿设到相邻的两预铸柱1的相对周围表面12的下排的孔121中的每一个中,并如图2b所示使从相邻的两预铸柱1的相对应的下排的孔121所延伸出一段距离的横向主筋31彼此部分交叠。预组立梁带钢筋组合3将由吊车C由横向主筋31的下方往上吊装到承托部分13的上方,例如以一倾斜角度将预组立梁带钢筋组合3的一端斜插入横向主筋与承托部分13的表面131的距离g中,以先将预组立梁带钢筋组合3的一端吊装到所对应的预铸柱1的承托部分13的表面131的上方,随后再继续调整预组立梁带钢筋组合3的另一端的吊装作业,以使其插入所对应的另一预铸柱1的承托部分13的上表面131与横向主筋31之间的距离g中,而使所述另一端也位于所对应的另一预铸柱1的承托部分13的表面131的上方。继而,预组立梁带钢筋组合3将与相邻两预铸柱1之间的横向主筋31组合,形成梁带钢筋笼3'的一部分,而预组立梁带钢筋组合3的两端将仍与相邻两预铸柱1的承托部分13中的每一个的上表面131留具有用于钢筋保护层的间隙。所述距离g的大小,视所预设的钢筋保护层的厚度而定。
综上所述,通过上述预组立钢筋组合3的吊装方式,完成如图1d所示的每一预定两个相邻预铸柱1之间皆吊装定位有预组立梁带钢筋组合3的作业后,将由吊车C开始将多个预铸地板2,分别吊装定位到多个预铸柱1于所述层的高度处的每一预定相邻四个预铸柱1之间。换句话说,在预定吊装有预铸地板2的位置的四个拐角处,具有彼此相邻的四个预铸柱1,以供预铸地板2吊装定位于所述彼此相邻的预铸柱1上。预铸地板2于所述多个预铸柱1于所述层的高度处的吊装作业结束后的结构如图1e所示。
具体地说,进一步参阅图2c可知,每一预铸地板2的每一侧表面皆具有多个出筋21,当预铸地板2吊装定位到四个相邻预铸柱1之间,并由所述预铸柱1中的每一个的承托部分13的表面131承托时,预铸地板2的侧表面的出筋21将穿过对应侧的预组立梁带钢筋组合3的间隙,并且与对应侧的相邻两预铸柱1之间的横向主筋31结合,以进一步形成梁带钢筋笼3'的一部分。
图1e中所示多个预铸地板2皆被吊装定位到预定相邻的多个预铸柱1上之后,将进一步完成多个预铸柱1于施工的所述层处的完成梁带钢筋笼结构3'。参阅图1f及2d,在吊装有预组立梁带钢筋组合3及预铸地板2的相邻的两预铸柱1上,将进一步将多个横向主筋31分别穿设到所述相邻两预铸柱1的相对周围表面12上的位于上排的多个孔121上,并使且从相邻的两预铸柱1的相对应的上排的孔121所延伸出一段距离的横向主筋31彼此部分交叠。所述位于上排的横向主筋31,将与预组立梁带钢筋组合3结合,或也可与预组立梁带钢筋组合3及预铸地板2的出筋21结合。随后,可对上排的横向主筋31上方再赋予上层箍筋并结合其而形成相邻两预铸柱1之间的梁带钢筋笼3'的结构。应注意,在图2b到2d所示的例示性实施例中,两相邻预铸柱1的相对周围12中的每一个上,其梁柱接头部位11的上排及下排分别设有两个孔121及两条横向主筋31,然而上排及下排的孔121及横向主筋31的数量并不限于此,而可分别具有多于两个的孔121及横向主筋31。因此,预组立钢筋组合3可能与彼此交叠的横向主筋31的其中一些或全部结合形成梁带钢筋笼3'的结构的一部分(例如,以图2b所示的U型预组立钢筋组合3的结构,如果梁柱接头部位11的上排处具有多于三个的孔121及主筋31,那么预组立钢筋组合3的上方将不与位于中间处的主筋31结合)。同样地,预铸地板2的出筋21也可能与彼此交叠的横向主筋31的其中一些或全部结合形成梁带钢筋笼3'的结构的一部分(例如,如果预铸地板2的出筋21的样式为ㄈ型出筋,那么将可能与所有彼此交叠的横向主筋31结合)。
至此,将完成所述预铸柱阵列在最低高度的层的预铸地板与预组立梁带钢筋组合的吊装定位,并完成每一预定相邻两预铸柱1之间的梁带钢筋笼3'的结构,如图1f所示。
应注意,如图1d所示,于吊装定位多个预组立梁带钢筋组合3的步骤中,并不在位于所述预铸柱阵列的沿第一方向D1的工作末端的沿第二方向D2上定位的每一相邻两预铸柱1之间吊装定位预组立梁带钢筋组合3。换句话说,在图1e的预铸柱阵列的沿第一方向D1的工作末端的沿第二方向D2上定位的每一相邻两预铸柱1之间并不具有预组立梁带钢筋组合3,也不具有梁带钢筋笼3'。然而,在图1d中如果于上述位置的每一相邻两预铸柱1之间吊装定位预组立梁带钢筋组合3,因为预铸柱1尚未涵盖预定面积B的原因,上述位置的每一相邻两预铸柱1之间所吊装定位的预组立梁带钢筋组合3,并不会形成完整的梁带钢筋笼的结构。
随后如图1g所示,以混凝土浇注施工的所述层的预定相邻两预铸柱之间的已完成的梁带钢筋笼3',以将各梁带钢筋笼3'形成梁带4,并由此完成所述预铸柱阵列在所述层的完整结构体。应注意,由于预铸柱1尚未涵盖预定面积B的原因,位于所述预铸柱阵列的沿第一方向D1的工作末端的沿第二方向D2上定位的每一相邻两预铸柱1之间,并不浇注混凝土。
此外,视施工方便的需求,吊装定位多个预组立梁带钢筋组合3及多个预铸地板2的步骤或顺序可对调,即于施工时先吊装定位多个预铸地板2,再吊装定位多个预组立梁带钢筋组合3,甚至可将吊装定位预铸地板2及吊装定位预组立梁带钢筋组合3的作业交错进行,以便于施工人员加速例如将预组立梁带钢筋组合3与相邻的预铸地板2的侧表面的出筋21及从相邻的预铸柱1的周围表面延伸出的主筋31的结合作业,而完成相邻两预铸柱1之间的梁带钢筋笼3'。
上述内容是为描述完成图1c到1g中的所示的预铸柱阵列的最低高度的单层结构的步骤。由于预铸柱阵列中的每一预铸柱1具有所需要的多于至少一层的高度,因此在完成较低高度的单层结构后,施工作业将从位于完成施工的楼层的上方一层(即往上推移一层)开始作业,并重复如上所述的完成所述上方的单层结构的所有工序。例如在图1h中,开始在预铸柱阵列的第二层高度处,由吊车C开始进行将多个预组立梁带钢筋组合3分别吊装定位到多个预铸柱1于所述层的高度处的每一预定相邻两个预铸柱1之间,而完成如图1i所示的完成预组立梁带钢筋组合3的吊装定位作业。又如图1i所示,当多个预组立梁带钢筋组合3皆被吊装定位到所述层的预定相邻的多个预铸柱1之间后,吊车C就将继续进行预铸地板2'的吊装定位作业。参考图1i到1j,吊车C的吊臂将多个预组立预铸地板2'开始分别吊装定位到进行施工的所述层的高度处的每一预定四个相邻预铸柱1之间,由此每一预定四个相邻预铸柱1之间皆吊装定位有预铸地板2'。当然,每一预组立梁带钢筋组合3与从相邻的预铸柱1的周围表面延伸出的主筋31及从相邻的预铸地板2'的侧表面的出筋21'结合,以完成梁带钢筋笼3'的结构。至此如图1j所示,完成所述预铸柱阵列在施工之的所述层的预铸地板2'与预组立梁带钢筋3组合的吊装定位,并完成每一预定相邻两预铸柱1之间的梁带钢筋笼3'的施工作业。
同样地,由于预铸柱1尚未涵盖预定面积B的原因,在图1j的预铸柱阵列的沿第一方向D1的工作末端的沿第二方向D2上定位的每一相邻两预铸柱1之间,并不具有梁带钢筋笼3'的结构。因此,如图1k所示,随后除了在预铸柱阵列的沿第一方向D1的工作末端的沿第二方向D2上定位的每一相邻两预铸柱1之间以外,进行以混凝土浇注施工的所述层的预定相邻两预铸柱之间的梁带钢筋笼3'的作业,以将各梁带钢筋笼3'形成梁带4,并由此完成所述预铸柱阵列在所述层的完整结构体。
如上所述的完成预铸柱阵列的单层结构的施工步骤,可由预铸柱阵列的低层到高层逐层重复所述施工步骤,以完成预铸柱阵列各层的结构,例如在本实施例中预铸柱阵列的每一预铸柱具有3层的高度,而在图1k中所示的单层结构完成后,可再向上推移一层重复同样的施工步骤,以完成如图1l的结构。
在完成预铸柱阵列的各层的结构后,吊车C就可朝第一方向D1位移,准备开始进行下一阶段的构建作业。如图1m所示,吊车C将以原预铸柱阵列在第一方向D1上的工作末端的沿第二方向D2上定位的每一预铸柱1的位置为基准,作为沿第一方向D1的跨距的计算起点,而开始将额外多个预铸柱1进行吊装并定位于所述建筑现场A的欲构筑的建筑物的预定面积B的至少一部分上,并从原预铸柱阵列在第一方向D1上的工作末端的沿第二方向D2上定位的每一预铸柱1的位置,在第一方向D1上延伸形成具有至少两个跨距S1且在大致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D1的第二方向D2上具有一或多个跨距S2的下一预铸柱阵列。在图1m中的实施例包含4个跨距S2。所述下一预铸柱阵列的各个预铸柱1,依据实际需要可具有与先前的预铸柱阵列相同或不同的多个层高度。在图1m的实施例中,各预铸柱1具有与先前的原预铸柱阵列相同的三层的高度。
在完成如图1m中的预铸柱吊装定位后,就开始由所述下一预铸柱阵列的低层到高层逐层完成各层的结构。其构建方式如同前述原预铸柱阵列的各层的构建步骤。如图1n到1p分别绘示由低层到高层逐层完成所述下一预铸柱阵列各层的构建步骤的方面。即,在预定相邻两个预铸柱1之间完成多个预组立梁带钢筋组合3的吊装定位,及在预定相邻四个预铸柱1之间完成多个预铸地板2的吊装定位,并且每一预组立梁带钢筋组合3将可与例如从相邻的预铸柱1的周围表面延伸出的主筋及从相邻的预铸地板2的侧表面延伸出的出筋结合,以完成梁带钢筋笼3'的结构。随后以混凝土浇注施工的所述层的预定相邻两预铸柱之间的梁带钢筋笼3',如此形成所述下一预铸柱阵列的施工单层的完整结构。
综上所述,为完成在建筑现场的占有预定面积的建筑物结构,依照上述方式构建方法,吊车C将继续朝第一方向D1位移一距离,且接续的施工将以现有预铸柱阵列在第一方向D1上的工作末端的沿第二方向D2上定位的每一预铸柱1的位置为基准,作为沿第一方向D1的跨距的起点,继续将额外多个预铸柱1进行吊装并定位于所述建筑现场A的欲构筑的建筑物的预定面积的至少一部分上,而在第一方向D1上延伸形成具有至少两个跨距S1且在大致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D1的第二方向D2上具有一或多个跨距S2的下一预铸柱阵列。此外,所述下一预铸柱阵列的各个预铸柱1,依据实际需要可具有与现有的预铸柱阵列相同或不同的多个层的高度。当所述下一预铸柱阵列的各预铸柱1吊装定位完毕后,接续的施工将依照前述的方式,由低层到高层逐层完成各层的预组立梁带钢筋组合吊装作业、预铸地板吊装作业、及浇注钢筋笼作业等。换句话说,本实施例所公开的构建方式的精神在于沿着第一方向D1,重复如上述方式一次进行两个或多于两个的跨距的建筑物结构体的各层结构的构建步骤,直到完成在建筑现场的占有预定面积的建筑物整体结构为止。例如图1q绘示依照上述方式完成在第一方向上D1预定具有六个跨距的建筑物的结构体。
当然,在即将完成占有预定面积的建筑物的最后一次预铸柱阵列的结构构建步骤中,预铸柱阵列的由低层到高层的各层结构的预组立梁带钢筋组合的吊装定位作业,及完成钢筋笼与随后的梁带钢筋笼浇注作业,包括在沿着第一方向D1的工作末端的沿第二方向D2上定位的每一相邻两预铸柱1之间完成所述作业。换句话说,在最后一次预铸柱阵列的结构构建步骤中,由于建筑物结构体已涵盖所述预定面积B,因此在各层结构的构建步骤中,沿着第一方向D1的工作末端的沿第二方向D2上定位的每一相邻两预铸柱1之间,也将一起完成预组立梁带钢筋组合的吊装定位,并完成钢筋笼的结构与随后的混凝土浇注作业,由此完成整栋建筑物的结构体(如图1q所示)。
在上述建筑物结构体的构筑方法中所使用的预铸柱1,依需要而具有一层或多个层的高度,预铸柱1的部分结构如图2a所示,其截面例如可为常用的四边形,预铸柱1于其最低层的高度处的梁柱接头部位11的下部处,设有在平面方向上延伸突出于预铸柱1的周围表面12长度d1的承托部分13,所述承托部分13在第一方向D1上的外周长具有长度d2,且在第二方向D2上的外周长具有长度d3。又,预铸柱1的每一周围表面12的多个孔121设在梁柱接头部位11的区域,形成上排及下排的多个孔121,以供穿设横向主筋。
如图2b所示,预铸柱1的承托部分13在平面方向延伸的距离d1,足以使相邻于预铸柱1的周围的多个预组立梁带钢筋组合3中的每一个的一部分或一端部可暂时抵靠或放置于其表面131上,以便于预组立梁带钢筋组合3由下方朝上方吊装以与横向主筋31的结合作业。此外,如图2e所示,预铸柱1的承托部分13在平面方向延伸的长度d1、第一方向D1上的长度d2及第二方向D2上的长度d3,使其足以承载相邻于预铸柱1的周围的多个预铸地板2或预铸地板2'中的每一个的一部分,例如其拐角部分。换句话说,预铸地板2或预铸地板2'经吊装定位使其四个拐角部分分别被相邻的四个预铸柱1的承托部分13的表面所承托。
图2a到2e中所示的预铸柱阵列的各预铸柱1的最低层的高度处的承托部分13的结构为例如已预铸成型的RC构形,但并不限于此种型态。如图3所示,承托部分13包括分别预形成或预安装到多个预铸柱1中的每一个于最低层处的梁柱接头部位11的下部处的拐角的多个角托架131,所述角托架131例如由钢材制成并且锁固安装到预铸柱1的预定拐角位置上。另外,所述角托架131中的每一个是在其所分别安装的多个预铸柱1中的每一个的拐角处,从所对应拐角的预铸柱1的两相邻周围表面12于平面方向上分别延伸长度d1,且在第一方向D1上及第二方向D2上的外周长分别具有第一长度L1及第二长度L2。所述长度使角托架131不管在第一方向D1上或第二方向D2上,皆足以承载其位置所对应的预铸地板2或预铸地板2'的一部分,及/或足以暂时放置其位置所对应的预组立梁带钢筋组合3的一部分或一端部。
虽然预铸柱阵列的具有多个层的高度的预铸柱1中的每一个的最低层的高度处的梁柱接头部位11下方,可预安装或预铸有承托部分13,然而在最低层以外的上方各层的梁柱接头部位11的下方处,却不可具有预先安装或预铸的承托部分13。这是由于如果预铸柱1的上方各层中的至少一个以上如果预设有承托部分13,那么将阻挡位于其下方层的预铸地板2的吊装作业。因此,预铸柱阵列的预铸柱1中的每一个除了在最低层的高度外,其余各层的承托部分13的安装作业至少必须在其相对应的下方层的预铸地板2的吊装定位作业结束后才能进行。例如在图1h中,呈现角托架样式的承托部分131是在预铸柱阵列最低层高度的结构完成后,才安装到预铸柱阵列1的各预铸柱1的第二层高度上。同理,在图1k中,呈现角托架样式的承托部分113是在预铸柱阵列第二层高度的结构完成后,才安装到预铸柱阵列1的各预铸柱1的第三层高度上。
此外,在本发明中,可对预铸柱阵列的每一预铸柱1进行接续,即以另一多个预铸柱分别接续到每一预铸柱上,而形成经接续的预铸柱阵列,由此方式可构建具有较高的预定高度的建筑物结构体。图4a到4e绘示依据本发明的例示性的具有接续预铸柱的建筑物结构体的构筑方式。如图4a所示,在原预铸柱阵列的各层结构完成后,将于各预铸柱1上方皆接续另一预铸柱1',所述另一预铸柱1'可具有一层或多个层的高度。所述预铸柱1经接续预铸柱1'后即形成经接续预铸柱阵列。而随后将依据如同预铸柱1的各层结构体的构建方式及顺序,将经接续预铸柱阵列的各预铸柱1'的各层结构体的构建完成,其详细步骤在此不再赘述。经接续预铸柱阵列构建完成的结构体如图4b所示。当然,如果有必要,也可继续在已完成的经接续的预铸柱阵列的预铸柱1'各层的结构体后,在预铸柱1'中的每一个上继续接续额外的具有特定层高度的预铸柱,并逐层完成接续后的所述额外预铸柱的各层的结构体。另外,此接续预铸柱阵列及构建其各层的结构体的步骤可重复进行,以达到建筑物的预定高度为止。
经接续预铸柱阵列的各层的结构体完成后,吊车C将朝第一方向D1位移,准备开始进行下一阶段的构建作业。如图4c所示,吊车C将以原预铸柱阵列在第一方向D1上的工作末端的沿第二方向D2上定位的每一预铸柱1的位置为基准,作为沿第一方向D1的跨距的起点,而开始将额外多个预铸柱1进行吊装并定位,形成从原预铸柱阵列在第一方向D1上的工作末端的沿第二方向D2上定位的每一预铸柱1的位置,在第一方向D1上延伸形成具有至少两个跨距S1且在大致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D1的第二方向D2上具有一或多个跨距S2的下一预铸柱阵列。之后依据前述下一预铸柱阵列的结构体的构建步骤及顺序,逐层完成下一预铸柱阵列的各层的结构体。待下一预铸柱阵列的各层的结构体完成之后,再于所述下一预铸柱阵列的各预铸柱1的上方,皆接续另一预铸柱1'。用于接续的预铸柱1'同样可具有一层或多个层的高度(甚至为不同于先前经接续的预铸柱阵列的接续预铸柱1'的层数或高度)。经接续后,即形成经接续的所述下一预铸柱阵列,如图4d所示。而随后将依据如同所述下一预铸柱阵列的各层结构体的构建方式及顺序,将经接续的下一预铸柱阵列的各预铸柱1'的各层结构体的构建完成,而形成如图4e所示的结构。同样地,如果有必要,也可继续在已完成的经接续的下一预铸柱阵列的预铸柱1'各层的结构体后,在预铸柱1'中的每一个上继续接续额外的具有特定层高度的预铸柱,并逐层完成所述额外预铸柱的各层的结构体。另外,此接续预铸柱阵列及构建其各层的结构体的步骤可重复进行,以达到建筑物的预定高度为止。
而依据上述步骤,吊车C随后将继续朝第一方向D1位移,并以下一经接续预铸柱阵列在第一方向D1上的工作末端的沿第二方向D2上定位的每一预铸柱1的位置,吊装定位额外预铸柱1以在第一方向D1上延伸形成具有至少两个跨距S1且在大致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D1的第二方向D2上具有一或多个跨距S2的另一预铸柱阵列,并重复上述步骤及顺序以完成另一预铸柱阵列的各层的结构体,随后以额外预铸柱1'接续到另一预铸柱阵列的各预铸柱1上,形成经接续的另一预铸柱阵列,并完成经接续的另一预铸柱阵列的各层的结构体。如果有必要,此接续预铸柱阵列及构建其各层的结构体的步骤可重复进行,以达到建筑物的预定高度为止。
由上述内容可知,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实施例的精神在于完成一预铸柱阵列的各层结构后,在其上方重复进行接续预铸柱及完成各层结构的步骤,直到达到建筑物的预定高度后,才沿第一方向D1推移进行构建下一预铸柱阵列及各层的结构,以及在下一预铸柱阵列上方重复进行接续预铸柱及完成各层结构的步骤。依此方式沿第一方向D1重复进行上述构建步骤,直到涵盖预定占地面积B以完成建筑物的整体结构体,如图4f所例示。
图5a到5p绘示依据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实施例的建筑物的结构构筑方法的步骤。在建筑物开始构建之前,同图1a所示,首先必须在建筑现场A开始进行放样的工作,以标定出所欲构筑的建筑物结构的各柱体的预定位置。当放样的作业结束后,如图5a所示,吊车C开始将多个预铸柱5在所述建筑现场A依据已放样的预定位置,进行吊装并定位于所述建筑现场A的欲构筑的建筑物的预定面积B的至少一部分上,并形成在第一方向D1上具有至少两个跨距S1且在大致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D1的第二方向D2上具有一或多个跨距S2的第一预铸柱阵列。在图5a的实施例中为4个跨距S2。所述第一预铸柱阵列的各个预铸柱5为单层高度。另外,虽然此第一预铸柱阵列在沿第一方向D1上的跨距S1不必然等同于其沿第二方向D2上的跨距,但通常为考虑预铸工法的快速施工方便性,跨距S1的距离可等同于跨距S2。
当完成图5a中的第一预铸柱阵列的吊装后,就开始进入如同前述图1中的实施例的预组立梁带钢筋组合及预铸地板的吊装作业。如在图5b中,是由吊车C将多个预组立梁带钢筋组合7开始分别吊装定位到多个预铸柱5的每一预定两个相邻预铸柱5之间。而当多个预组立梁带钢筋组合7皆被吊装定位到预定相邻的两个预铸柱5上之后,吊车C随后将多个预铸地板6分别吊装定位到多个预铸柱5的每一预定相邻四个预铸柱5之间,而完成如图5b所示的结构。
当然,如同图2c所示的预组立梁带钢筋组合及预铸地板的吊装结合作业,图5b所示的结构中每一预组立梁带钢筋组合7将可与例如从相邻的预铸柱5的周围表面延伸出的主筋71及相邻的预铸地板6的侧表面的出筋61结合,以完成梁带钢筋笼结构7'的部分结构。完成单层的所述第一预铸柱阵列的预组立梁带钢筋组合及预铸地板的吊装定位后,将完成每一预定相邻两预铸柱5之间的梁带钢筋笼7'的结构,如图5c所示。完成组立梁带钢筋笼7'的结构的方式,与前述图2d中所述完成组立梁带钢筋笼3'的结构的方式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应注意,由于预铸柱5尚未涵盖预定面积B的原因,在图5c中的第一预铸柱阵列的沿第一方向D1的工作末端的沿第二方向D2上定位的每一相邻两预铸柱5之间同样不会具有梁带钢筋笼7'的结构。随后,如图5d所示,以混凝土浇注施工的所述层的预定相邻两预铸柱之间的梁带钢筋笼7',以将各梁带钢筋笼7'形成梁带8,并由此完成所述第一预铸柱阵列在所述层的完整结构体。
此外,视施工方便的需求,吊装定位多个预组立梁带钢筋组合7及预铸地板6的步骤或顺序可对调,即于施工时先吊装定位多个预铸地板6,再吊装定位多个预组立梁带钢筋组合7,甚至可将吊装定位预铸地板6及吊装定位预组立梁带钢筋组合7的作业交错进行,以便于施工人员加速例如将预组立梁带钢筋组合7与相邻的预铸地板6的侧表面的出筋及从相邻的预铸柱5的周围表面延伸出的主筋的结合作业,而完成相邻两预铸柱5之间的梁带钢筋笼7'。
随后,如图5e所示,吊车C将在第一预铸柱阵列上吊装定位多个预铸柱9以形成第二预铸柱阵列。具体地说,除了第一预铸柱阵列在所述第一方向上D1的工作末端的沿所述第二方向D2上的每一预铸柱5之外,吊车C将多个具有至少一层的预定层数的高度的预铸柱9分别吊装接续到所述第一预铸柱阵列的其余预铸柱5中的每一个上,以形成在所述第一方向D1上具有少于第一预铸柱阵列一个跨距S1,且在所述第二方向D2上具有一或多个跨距S2的第二预铸柱阵列。在图5e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二预铸柱阵列在第二方向D2上与第一预铸柱阵列具有相同的跨距数。
当完成第二预铸柱阵列的各预铸柱5的接续后,即开始由低层到高层完成第二预铸柱阵列的预定层数的各层的结构体。图5f到5i例示性地绘示第二预铸柱阵列的各层结构体的构建,基本上其构建方式及顺序如同图1b到1l中所述的由低层到高层的各层结构体的构建方式,即在欲施工的第二预铸柱阵列的楼层高度处,将多个预组立梁带钢筋组合7分别吊装定位到每一预定相邻两个预铸柱9之间处,及将多个预铸地板6'或预铸地板6分别吊装定位到每一预定相邻四个预铸柱9之间处。当然,每一预组立梁带钢筋组合7可与例如从相邻的预铸柱9的周围表面延伸出的主筋及从相邻的预铸地板6'的侧表面的出筋61'结合,以完成梁带钢筋笼7'的部分结构。由此完成第二预铸柱阵列在施工的所述楼层的预铸地板6'与预组立梁带钢筋7组合的吊装定位,并随后完成每一预定相邻两预铸柱9之间的梁带钢筋笼7'的结构的施工作业。继而,以混凝土浇注施工的所述层的预定相邻两预铸柱9之间的梁带钢筋笼7',以将各梁带钢筋笼7'形成梁带10,并由此完成第二预铸柱阵列在施工层的完整结构体。之后,向上逐层重复以上步骤,以完成第二预铸柱阵列的结构体,如图5i所示。
同样地,由于预铸柱5尚未涵盖预定面积B的原因,由图5i中可知的第二预铸柱阵列的沿第一方向D1的工作末端的沿第二方向D2上定位的每一相邻两预铸柱9之间不会具有梁带钢筋笼7'的完整结构。
在完成第二预铸柱阵列的各层的结构后,吊车C就可朝第一方向D1位移,准备开始进行下一阶段的构建作业。如图5j所示,吊车C将以第二预铸柱阵列在第一方向D1上的工作末端的沿第二方向D2上定位的第一预铸柱阵列的预铸柱5的位置为基准,作为沿第一方向D1的计算跨距的起点,而开始将额外多个单层预铸柱5进行吊装并定位于所述建筑现场A的欲构筑的建筑物的预定面积B的至少一部分上,而形成在第一方向D1上延伸形成具有至少两个跨距S1且在第二方向D2上具有一或多个跨距S2的下一第一预铸柱阵列。
在完成如图5j中的预铸柱5吊装定位后,就开始构建下一第一预铸柱阵列的结构。其构建方式如同图5b到5d所述的原第一预铸柱阵列的构建步骤,而完成如图5k的结构。随后,如图5l所示,吊车C将在下一第一预铸柱阵列上进一步吊装定位多个预铸柱9以形成下一第二预铸柱阵列。具体地说,除了下一第一预铸柱阵列在所述第一方向D1上的工作末端的沿所述第二方向D2上的每一预铸柱5之外,吊车C将多个具有至少一层的预定层数的高度的预铸柱9分别吊装接续到下一第一预铸柱阵列的其余未接续有预铸柱9的预铸柱5中的每一个上,以形成在所述第一方向D1上具有少于下一第一预铸柱阵列一个跨距S1,且在所述第二方向D2上具有一或多个跨距S2的下一第二预铸柱阵列。
如5m所示,当完成下一第二预铸柱阵列的接续作业后,将依照图5f到5i的构建方式,由低层到高层完成下一第二预铸柱阵列的各层结构体的构建。随后,如图5n所示,吊车将沿第一方向D1移动,并依据前述吊装定位下一第一预铸柱阵列的方式,以下一第二预铸柱阵列在第一方向D1上的工作末端的沿第二方向D2上定位的第一预铸柱阵列的预铸柱5的位置为基准,作为沿第一方向D1的计算跨距的起点,而开始将额外多个单层预铸柱5进行吊装并定位于所述建筑现场A的欲构筑的建筑物的预定面积B的至少一部分上,而形成在第一方向D1上延伸形成具有至少两个跨距S1且在第二方向D2上具有一或多个跨距S2的下一第一预铸柱阵列,并且依据前述图5b到5d所述的原第一预铸柱阵列的构建步骤,而完成如图5n的结构。应注意,如图5n所示,由于在此例示性实施例中所述下一第一预铸柱阵列已涵盖建筑物的预定面积B,因此在第一方向D1的末端的沿第二方向D2上所定位的各相邻预铸柱5之间,将在构建过程中也同步进行吊装预组立钢筋组合7及/或完成梁带钢筋笼7'的完整结构,以及浇注混凝土形成梁带8的作业。
随后,如图5o所示,由于下一第一预铸柱阵列已涵盖建筑物的预定面积B,吊车C将在下一第一预铸柱阵列上对未接续有预铸柱9的剩余所有预铸柱5中的每一个上,吊装定位预铸柱9以形成最终的第二预铸柱阵列。当完成最终的第二预铸柱阵列的各预铸柱5的接续后,即开始依照图5f到5i所公开的第二预铸柱阵列的各层结构体的构建方式,由低层到高层完成最终的第二预铸柱阵列的预定层数的各层的结构体,并且在各层的构建过程中,由于下一第一预铸柱阵列已涵盖建筑物的预定面积B,因此在第一方向D1的末端的沿第二方向D2上所定位的各相邻预铸柱9之间,将在各层构建过程中同步进行吊装预组立钢筋组合7及/或完成梁带钢筋笼7'的完成结构,以及浇注混凝土形成梁带10的作业,最终完成预定建筑物的结构体,如图5p所示。
综上所述,可知图5a到5p公开的实施例的精神在于沿第一方向D1逐步构建建筑物的结构体,且在预铸柱5未涵盖建筑物的预定面积B时,将重复图5j到5m的构建过程,以使建筑物的占地面积沿着第一方向D1推进,直到预铸柱5涵盖建筑物的预定面积B后,才进入图5n到5p的完成建筑物结构体的最后构建过程。
另外,依据图4a到4e所示的建筑物构建方式的精神,图5a到5n所公开的实施例,可加以变化以在各步骤中往上提升建筑物的高度,如在图5i中已完成第二预铸柱阵列的各层的结构体后,可于第二预铸柱阵列的各预铸柱9之上,进一步接续具有一层或多个层的高度的另一预铸柱9'而形成在第二预铸柱阵列上的另一预铸柱阵列,并且对所述另一预铸柱阵列由低层到高层依照前述构建方式逐层完成各层的结构,而形成如图6a的结构体,至此才进入图5j的构建作业。如果有必要,可于图6a中的第二预铸柱阵列上方重复上述预铸柱接续作业及各楼层的构建作业,以达到建筑物的预定高度后,才进入图5j的构建作业。
同样地,在图5m中已完成下一第二预铸柱阵列的各层的结构体后,可于下一第二预铸柱阵列的各预铸柱9之上,进一步接续具有一层或多个层的高度的另一预铸柱9'而形成在下一第二预铸柱阵列上的另一预铸柱阵列,并且对所述另一预铸柱阵列由低层到高层依照前述构建方式逐层完成各层的结构,而形成如图6b的结构,至此才进入图5n的构建作业。如果有必要,可于图6b中的第二预铸柱阵列上方重复上述预铸柱接续作业及各楼层的构建作业,以达到建筑物的预定高度后,才进入图5n的构建作业。当然,在预铸柱5未涵盖建筑物的预定面积B,而需重复图5j到5m的构建过程以继续沿第一方向D1推进建筑物的占地面积时,也可在每次重复图5j到5m的构建过程后,加入如上述在沿第一方向D1上的最末的第二预铸柱阵列的各预铸柱9之上,进一步接续具有一层或多个层的高度的另一预铸柱9'而形成在最末的第二预铸柱阵列上的另一预铸柱阵列,并由低层到高层逐层完成所述另一预铸柱阵列的结构体的作业。直到最后预铸柱5涵盖建筑物的预定面积B时,才进入图5n到5p的完成建筑物结构体的最后构建过程。另外,完成如图5p的建筑物结构体后,仍可在图5p的剩余未经接续的预铸柱9中的每一个上,进一步接续具有一层或多个层的高度的另一预铸柱9'而形成在最末的第二预铸柱阵列上的另一预铸柱阵列,并由低层到高层逐层完成所述另一预铸柱阵列的结构体的作业,以完成如图6c的结构。
由上述图6a到6c内容可知,本发明的又一优选实施例的精神在于完成第二预铸柱阵列的各层结构后,在其上方重复进行接续预铸柱及完成各层结构的步骤,直到达到建筑物的预定高度后,才沿第一方向D1推移进行构建下一第一预铸柱阵列及第二预铸柱阵列的各层的结构,以及在下一第二预铸柱阵列上方重复进行接续预铸柱及完成各层结构的步骤。依此方式沿第一方向D1重复进行上述构建步骤,直到完成建筑物的预定占地面积B以完成建筑物的整体结构体,如图6c所例示。
在上述公开的图5a到5p及图6a到6c的建筑物结构体的构筑方法中所使用的第一预铸柱阵列的预铸柱5,具有单层的结构,而其如同预铸柱1同样具有梁柱接头部位,并且在梁柱接头部位的下部处设有在平面方向上突出于预铸柱5的周围表面的承托部分,且预铸柱5的梁柱接头部位处的每一周围表面视需要还具有分布为上排及下排的多个孔,以供穿设横向主筋。预铸柱5的承托部分的尺寸及功用如同预铸柱1的承托部分的尺寸及功用,且从预铸柱5的梁柱接头部位延伸出的横向主筋与预铸地板6(或预铸地板6')及预组立钢筋组合7结合为钢筋笼7'的方式,也与图2d公开的预铸柱1的钢筋笼3'结合方式相同,在此不再赘述。此外,由于预铸柱5只具有单层高度,其承托部分可预铸或预安装于其梁柱接头部位的下部处,且其型态可如同但不限于图2a或3所示的预铸RC结构型态或角托架的型态。
另外,用于接续在预铸柱5上的具有一层或多个层的高度的第二预铸柱阵列的预铸柱9及用于接续到预铸柱9的上方的预铸柱9',其各层的承托部分及梁柱接头部位的结构,也如同预铸柱1的对应承托部分及梁柱接头部位的结构,在此不再赘述。当然,如同预铸柱1的承托部分的限制,预铸柱9及预铸柱9'中的每一个的最低层的高度处的承托部分13的结构可预安装或预铸有承托部分,然而在预铸柱9及预铸柱9'中的每一个的最低层以外的上方各层的梁柱接头部位的下方处,不可具有预安装或预铸的承托部分,以免阻挡位于其下方层的预铸地板的吊装作业。因此,预铸柱9及预铸柱9'中的每一个除了在最低层的高度外,其余各层的承托部分的安装作业至少必须在其相对应的下方层的预铸地板的吊装定位作业结束后才能进行。同样地,预铸柱9及预铸柱9'的承托部分其型态可如同但不限于图2a或图3所示的结构型态或角托架的型态。
应注意,上述各实施例已提及预铸柱1、接续用预铸柱1'、预铸柱9及接续用预铸柱9'可具有多个层的高度。在上述所公开的各实施例方面中,预铸柱1中的每一个具有相同的高度,而接续用预铸柱1'中的每一个、预铸柱9中的每一个及预铸柱9'中的每一个也具有相同的高度,因此使得上述所公开的各实施例方面所完成的建筑物为规则立方体结构。但在实际应用上,依照所需要的建筑物的结构形式、空间形式或是外观构形,预铸柱1中的每一个、接续用预铸柱1'中的每一个、预铸柱9中的每一个或是预铸柱9'中的每一个可能具有不同的高度,以满足建筑物的设计需求。例如,如果预定建筑物的量体较大,或例如高科技厂房等设备载重较大的状况下,于建筑物的多个特定位置上可能需要用于强化结构支撑能力的中央大柱,因此在这些位置上的预铸柱(或具有经接续的预铸柱)相较于建筑物的其它预定位置上的预铸柱具有较高的高度及较大的截面积尺寸以满足所需的承载力。又例如建筑物设计并非规则立方体结构,而在某些特定部分上具有突出或凹入的空间结构,也可透过改变上述预铸柱中的每一个的高度来达成。
应注意,如上述图式中所公开的各实施例方面可知所选用吊装的预铸地板2及预铸地板6呈现预铸楼层板样式,而预铸地板2'及预铸地板6'则呈现具有多个通风孔的预铸格子板样式。但在建筑物的预定部位处或特定区域处选用预铸楼层板样式或预铸格子板样式,视建筑物的要求而定。例如,建筑物如果是用于高科技厂房如晶片厂等,预铸地板的一部分或全部可选用预铸格子板。
此外,上述公开的各实施例的方面,为在建筑现场以一台吊车C进行构建建筑物的例示性的应用。实际上,本发明公开的方法并不仅限于上述公开的实施例的方面。具体地说,在较大的建筑现场的预定面积上,可将所述预定面积切割分为多个施工现场,并由相对应数量的吊车分别在多个施工现场中的每一个开始构建建筑物,以加快构建速度。例如在图7a中,建筑现场的预定面积B可在第二方向D2上切割分为施工现场B1及B2,并由两台吊车C1及C2分别在施工现场B1及B2同时沿第一方向D1进行建筑物的构建,以进一步加快构建速度。又如图7b中,建筑现场的预定面积B在第一方向D1上切割分为施工现场B1及B2,并由两台吊车C1及C2在施工现场B1及B2的交界处,分别朝第一方向D1及相反于第一方向D1的方向进行建筑物的构建,以进一步加快构建速度。如果预定面积B具有极大的面积,也可增加吊车的数量,例如在图7c中,将预定面积B切割分为施工现场B1、B2及B3,并且利用吊车C1在施工现场B1沿第一方向D1进行部分建筑物的构建,吊车C2在施工现场B1及B2的交界处沿第二方向D2进行部分建筑物的构建,而吊车C3在施工现场B1及B3的交界处沿第二方向D2进行部分建筑物的构建,由此加快建筑物的构建速度。
简单地说,本发明提出的建筑物的构筑方法,是使吊车在建筑现场以吊装定位预铸的建筑物构件的方式,构筑预定建筑物的部分结构体后,沿建筑现场的特定方向移动以逐步完成整体的建筑物结构体。因此,相较于常规的在整个建筑物的预定面积上向上逐层完成建筑物的结构体的方式,本发明可有效改进吊车、运载车辆、物料运送及人员等动线安排,而达到提高效率并缩短工期的效果。另外,如果以本发明的建筑物构筑方式构建高科技厂房(如晶片厂等),那么当完成厂房的部分结构体时(例如一个预铸柱阵列的结构体),即可开始将已完成的结构体交由例如无尘室或洁净室等协力厂商,进行其后续的作业,以加速厂房的基本环境设备的完成速度,因此可满足高科技厂房的快速建厂的要求。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思想及特点,其目的在使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了解本创作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当不能用其限定本发明的专利范围时,依本发明所公开的精神所作的均等变化或修饰,仍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内。
符号说明
1 预铸柱
1' 预铸柱
2 预铸地板
2' 预铸地板
3 预组立梁带钢筋组合
3' 钢筋笼
4 梁带
5 预铸柱
6 预铸地板
6' 预铸地板
7 预组立梁带钢筋组合
7' 钢筋笼
8 梁带
9 预铸柱
9' 预铸柱
10 梁带
12 周围表面
13 承托部分
21 出筋
31 主筋
61 出筋
61' 出筋
71 主筋
121 孔
131 角托架
A 建筑现场
B 预定面积
B1 施工现场
B2 施工现场
B3 施工现场
C 吊车
C1 吊车
C2 吊车
C3 吊车
D1 第一方向
D2 第二方向
d1 长度
d2 长度
d3 长度
g 距离
L1 第一长度
L2 第二长度

Claims (25)

1.一种建筑物的结构构筑方法,所述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a)将具有至少一层的高度的多个预铸柱在建筑现场吊装并定位于预定面积的至少一部分上,并形成在第一方向上具有至少两个跨距且在大致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具有一或多个跨距的预铸柱阵列;
(b)从所述多个预铸柱的最低的一层的高度处开始施工,将多个预组立梁带钢筋组合分别吊装定位到所述预铸柱于所述层的高度处的每一预定相邻两预铸柱之间,及将多个预铸地板分别吊装定位到所述预铸柱于所述层的高度处的每一预定相邻四个预铸柱之间上,以完成所述每一预定相邻两预铸柱之间的梁带钢筋笼的结构;
(c)以混凝土浇注所述每一预定相邻两预铸柱之间的梁带钢筋笼;
(d)对位于所述层上方的另一层进行步骤(b)到步骤(c),直到完成所述多个预铸柱的最高的一层处的步骤(b)到步骤(c)的作业后,进入步骤(e);
(e)以所述预铸柱阵列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工作末端的沿所述第二方向上定位的预铸柱,作为沿所述第一方向的跨距的起点,重复步骤(a)到(d)直到完成所述预定面积上的所有预定的预铸柱及预定的预铸地板的安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筑方法,其中在完成所述预定面积上的所有预定的预铸柱的吊装之前,于步骤(b)中在沿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工作末端的沿所述第二方向上定位的所述预铸柱之间,不具有所述预组立梁带钢筋组合或不具有所述梁带钢筋笼的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构筑方法,其中所述预铸柱的截面是四边形,且其中所述预铸柱中的每一个于所述至少一层的最低的一层的高度处的梁柱接头部位的下部处,设有在平面方向上延伸突出于所述预铸柱中的所述每一个的周围表面一定距离的承托部分,用以承载相邻于所述预铸柱中的每一个的周围的预铸地板中的每一个的一部分,或用以放置相邻于所述预铸柱中的每一个的周围的预组立梁带钢筋组合中的每一个的一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构筑方法,其中所述承托部分包括分别预形成或预安装到所述多个预铸柱中的每一个于所述多个层的最低的一层的高度处的所述梁柱接头部位的下部处的多个拐角的多个角托架,所述角托架中的每一个在其所分别对应的所述多个预铸柱中的所述每一个的拐角处,从所述多个预铸柱中的所述每一个的两相邻周围表面在平面方向分别延伸所述距离,以承载所述角托架中的每一个的位置所对应的预铸地板的一部分,或放置所述角托架中的每一个的位置所对应的预组立梁带钢筋组合的一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筑方法,其中在步骤(b)及步骤(c)之间,或在步骤(c)及步骤(d)之间,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于所述层上方的另一层的高度处的所述预铸柱中的每一个的梁柱接头部位的下部处,增设安装在平面方向上延伸突出于所述预铸柱中的所述每一个的周围表面一定距离的承托部分,以在对所述另一层进行步骤(b)的施工时,所述承托部分承载相邻于所述预铸柱中的每一个于所述另一层处的周围的预铸地板中的每一个的一部分,或放置相邻于所述预铸柱中的每一个于所述另一层处的周围的预组立梁带钢筋组合中的每一个的一部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构筑方法,其中所述承托部分包括分别先行增设安装到所述多个预铸柱中的所述每一个于所述另一层的高度处的梁柱接头部位的下部处的多个拐角的多个角托架,所述角托架中的每一个是在其所分别对应的所述多个预铸柱中的所述每一个于所述另一层处的各拐角处,从所述多个预铸柱中的所述每一个于所述另一层处的两相邻周围表面在平面方向分别延伸所述距离,以承载与所述角托架中的每一个的位置对应的预铸地板的一部分,或放置与所述角托架中的每一个的位置对应的预组立梁带钢筋组合的一部分。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筑方法,其中步骤(b)中的所述每一预定两相邻预铸柱中的每一个,在相对的周围表面上的梁柱接头部位处分别具有位置彼此对应的多个穿孔,所述穿孔中的每一个穿设有一条水平延伸的主筋,且从所述每一预定两相邻预铸柱中的每一个的位置对应的多个穿孔所延伸出的主筋,是在所述每一预定两相邻预铸柱之间彼此交叠。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构筑方法,其中步骤(b)中的所述多个预组立钢筋梁带钢筋组合,分别与从所述每一预定的所述两相邻预铸柱中的每一个的多个穿孔延伸出的彼此交叠的主筋中的一些或全部结合,以形成所述每一预定相邻两预铸柱之间的所述梁带钢筋笼的一部分。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构筑方法,其中所述多个预铸地板中的每一个的每一侧表面具有多个出筋,且在步骤(b)中,与所述每一预定相邻两预铸柱之间对应的预铸地板的侧表面的所述多个出筋,进一步与从预定的所述每一预定相邻两预铸柱中的每一个的多个穿孔延伸出的彼此交叠的主筋中的其中一些或全部结合,以形成所述每一预定相邻两预铸柱之间的所述梁带钢筋笼的一部分。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筑方法,其中所述多个预铸地板的一部分或全部具有多个通风孔的格子板。
11.根据权利要求1到10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构筑方法,其中在完成步骤(d)之后,进一步执行步骤(f):以另一多个预铸柱分别接续到所述多个预铸柱中的每一个上,以形成经接续的所述预铸柱阵列,且用于接续的所述另一预铸柱中的每一个可具有单层或多个层的高度,随后依序重复步骤(b)到步骤(f)直到达到预定建筑物施工层数的高度后,进入步骤(e)。
12.一种建筑物的结构的构筑方法,所述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a)将多个具有单层高度的第一预铸柱在建筑现场吊装并定位于预定面积的至少一部分上,并形成在第一方向上具有至少两个跨距且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具有一或多个跨距的第一预铸柱阵列;
(b)将多个预组立梁带钢筋组合分别吊装定位到每一预定相邻两个第一预铸柱之间,及将多个预铸地板分别吊装定位到每一预定相邻四个第一预铸柱之间处,以完成每一预定相邻两个第一预铸柱之间的梁带钢筋笼的结构;(c)以混凝土浇注所述每一预定相邻两预铸柱之间的梁带钢筋笼;
(d)除了所述第一预铸柱阵列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工作末端的沿所述第二方向上的每一第一预铸柱外,将多个具有至少一层的预定层数的高度的第二预铸柱分别吊装接续到所述第一预铸柱阵列的其余第一预铸柱中的每一个上,以形成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具有少于所述第一预铸柱阵列一个跨距,且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具有所述一或多个跨距的第二预铸柱阵列;
(e)由低层到高层逐层对具有至少一层的预定层数的高度的所述多个第二预铸柱进行以下步骤:
(i)将多个预组立梁带钢筋组合分别吊装定位到每一预定相邻两个第二预铸柱之间,及将多个预铸地板分别吊装定位到每一预定相邻四个第二预铸柱之间处,以完成多个所述每一预定相邻两个第二预铸柱之间的梁带钢筋笼的结构;
(ii)以混凝土浇注所述每一预定相邻两个第二预铸柱之间的梁带钢筋笼;
(iii)重复步骤(i)及步骤(ii)直到完成所述多个第二预铸柱的所述预定层数的结构;
(f)以所述第二预铸柱阵列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工作末端作为沿所述第一方向的跨距计算的起点,重复步骤(a)到(e)直到完成所述预定面积上的所有预定的预铸柱及预定的预铸地板的安装。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构筑方法,其中在完成所述预定面积上的所有预定的第一预铸柱的吊装之前,于步骤(b)中所述第一预铸柱阵列在沿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工作末端的沿所述第二方向上定位的所述第一预铸柱之间,不具有所述预组立梁带钢筋组合或不具有所述钢筋笼的结构。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构筑方法,其中在完成所述预定面积上的所有预定的第二预铸柱的吊装之前,于步骤(i)中所述第二预铸柱阵列在沿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工作末端的沿所述第二方向上定位的所述第二预铸柱之间,不具有所述预组立梁带钢筋组合或不具有所述钢筋笼的结构。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构筑方法,其中当所述第一预铸柱阵列已完成在所述建筑现场的预定占地面积的定位时,步骤(d)进一步包括将多个具有至少一层的预定层数的高度的第二预铸柱在所述建筑现场分别吊装接续到所述第一预铸柱阵列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末端的沿所述第二方向上定位的每一第一预铸柱上。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构筑方法,其中所述第一预铸柱及所述第二预铸柱的截面是四边形,且其中所述第一预铸柱中的每一个的梁柱接头部位的下部处,及具有至少一层的预定层数的高度的所述第二预铸柱中的每一个的最低层的梁柱接头部位的下部处,分别设有在平面方向上延伸突出于所述多个第一预铸柱中的所述每一个的周围表面一定距离,及在平面方向延伸突出于所述第二预铸柱中的每一个的周围表面一定距离的承托部分,所述承托部分用以承载相邻于所述第一预铸柱中的每一个的周围的预铸地板中的每一个的一部分或相邻于所述第二预铸柱中的每一个的最低层的周围的预铸地板中的每一个的一部分,或用以放置相邻于所述第一预铸柱中的每一个的周围的预组立梁带钢筋组合中的每一个的一部分或放置于所述第二预铸柱中的每一个的最低层的周围的预组立梁带钢筋组合中的每一个的一部分。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构筑方法,其中所述承托部分包括分别预形成或预安装到所述第一预铸柱中的每一个的梁柱接头部位的下部处所述第二预铸柱中的每一个的最低层的梁柱接头部位的下部处的多个拐角的多个角托架,所述角托架中的每一个在其所分别对应的所述第一预铸柱中的每一个的拐角处或所述第二预铸柱中的每一个的拐角处,从所述第一预铸柱中的每一个的两相邻周围表面或从所述第二预铸柱中的每一个的两相邻周围表面在平面方向分别延伸所述距离,以承载所述角托架中的每一个的位置所对应的预铸地板的一部分,或放置所述角托架中的每一个的位置所对应的预组立梁带钢筋组合的一部分。
18.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构筑方法,其中所述第一预铸柱及第二预铸柱的截面是四边形,且其中在步骤(i)及步骤(ii)之间,或步骤(ii)及步骤(iii)之间,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在施工层上方的另一层的高度处的所述第二预铸柱中的每一个的梁柱接头部位的下部处,增设安装在平面方向上延伸突出于所述第二预铸柱中的每一个的周围表面一定距离的承托部分,以在对施工层上方的所述另一层进行步骤(iii)的施工时,所述承托部分承载相邻于所述第二预铸柱中的每一个于所述另一层处的周围的预铸地板中的每一个的一部分,或放置相邻于所述第二预铸柱中的每一个于所述另一层处的周围的预组立梁带钢筋组合中的每一个的一部分。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构筑方法,其中所述承托部分是分别先行增设安装到所述第二预铸柱中的所述每一个于所述另一层的高度处的梁柱接头部位的下部处的多个拐角的多个角托架,所述角托架中的每一个是在其所分别对应的所述第二预铸柱中的所述每一个于所述另一层处的各拐角处,从所述多个预铸柱中的所述每一个的两相邻表面在平面方向分别延伸所述距离,以承载与所述角托架中的每一个的位置对应的预铸地板的一部分,或放置与所述角托架中的每一个的位置对应的梁带钢筋笼的一部分。
20.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构筑方法,其中每一预定两相邻第一预铸柱中的每一个的相对周围表面的梁柱接头部位处,分别具有位置彼此对应的多个穿孔,所述多个穿孔中的每一个穿设有一条水平延伸的主筋,且位置彼此对应的所述多个穿孔延伸出的主筋,在所述每一预定两相邻第一预铸柱之间彼此交叠;
其中每一预定两相邻第二预铸柱中的每一个的至少一相同层的相对周围表面的梁柱接头部位处,分别具有位置彼此对应的多个穿孔,所述多个穿孔中的每一个穿设有一条水平延伸的主筋,且从位置彼此对应的所述多个穿孔所延伸出的主筋,在所述每一预定两相邻第一预铸柱之间彼此交叠。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构筑方法,其中所述多个预组立钢筋梁带钢筋组合,分别与从所述每一预定的两相邻第一预铸柱中的每一个的所述多个穿孔延伸出的彼此交叠的主筋的一部分或全部结合,以形成所述每一预定相邻两第一预铸柱之间的所述梁带钢筋笼;
或其中所述多个预组立钢筋梁带钢筋组合,分别与从所述每一预定的两相邻第二预铸柱中的每一个的所述多个穿孔延伸出的彼此交叠的主筋的一部分或全部结合,以形成所述每一预定相邻两第二预铸柱之间的所述梁带钢筋笼。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构筑方法,其中所述多个预铸地板中的每一个的每一侧表面具有多个出筋,且与所述每一预定相邻两第一预铸柱之间对应的预铸地板的侧表面的所述多个出筋,进一步与从预定的所述每一预定相邻两第一预铸柱中的每一个的多个穿孔延伸出的彼此交叠的主筋的其中一些或全部结合,以形成所述每一预定相邻两第一预铸柱之间的所述梁带钢筋笼的一部分。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构筑方法,其中所述多个预铸地板中的每一个的每一侧表面具有多个出筋,且与所述每一预定相邻两第二预铸柱之间对应的预铸地板的侧表面的所述多个出筋,进一步与从预定的所述每一预定相邻两第二预铸柱中的每一个的多个穿孔延伸出的彼此交叠的主筋的其中一些或全部结合,以形成所述每一预定相邻两第二预铸柱之间的所述梁带钢筋笼的一部分。
2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构筑方法,其中所述多个预铸地板的一部分或全部为具有多个通风孔的格子板。
25.根据权利要求12到24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构筑方法,其中在完成步骤(e)之后,进一步执行步骤(g):以另一多个预铸柱分别接续到所述多个第二预铸柱中的每一个上,以形成经接续的所述第二预铸柱阵列,且用于接续的所述另一预铸柱中的每一个可具有单层或多个层的高度,随后重复步骤(e)及步骤(g)直到达到预定建筑物施工层数的高度后,进入步骤(f)。
CN201710982636.4A 2017-10-20 2017-10-20 一种建筑物的结构构筑方法 Active CN10969534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982636.4A CN109695345B (zh) 2017-10-20 2017-10-20 一种建筑物的结构构筑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982636.4A CN109695345B (zh) 2017-10-20 2017-10-20 一种建筑物的结构构筑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95345A true CN109695345A (zh) 2019-04-30
CN109695345B CN109695345B (zh) 2021-08-06

Family

ID=662263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982636.4A Active CN109695345B (zh) 2017-10-20 2017-10-20 一种建筑物的结构构筑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695345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113981A (ja) * 1994-10-14 1996-05-07 Kumagai Gumi Co Ltd コンクリート建造物の構築方法
CN2447439Y (zh) * 2000-10-13 2001-09-12 润弘精密工程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晶圆厂格子板层预铸装置
CN103061410A (zh) * 2013-01-15 2013-04-24 中南大学 一种预制空间框架子结构拼装成的房屋建筑及其建造方法
CN104612246A (zh) * 2015-01-30 2015-05-13 柳忠东 一种装配整体式混凝土大跨度框架结构体系及其装配方法
CN106351374A (zh) * 2016-07-15 2017-01-25 刘祥锦 装配式整厚预制楼板单元的连接节点及其楼板单元
CN106677339A (zh) * 2017-03-10 2017-05-17 东南大学 节点干湿混合连接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结构及施工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113981A (ja) * 1994-10-14 1996-05-07 Kumagai Gumi Co Ltd コンクリート建造物の構築方法
CN2447439Y (zh) * 2000-10-13 2001-09-12 润弘精密工程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晶圆厂格子板层预铸装置
CN103061410A (zh) * 2013-01-15 2013-04-24 中南大学 一种预制空间框架子结构拼装成的房屋建筑及其建造方法
CN104612246A (zh) * 2015-01-30 2015-05-13 柳忠东 一种装配整体式混凝土大跨度框架结构体系及其装配方法
CN106351374A (zh) * 2016-07-15 2017-01-25 刘祥锦 装配式整厚预制楼板单元的连接节点及其楼板单元
CN106677339A (zh) * 2017-03-10 2017-05-17 东南大学 节点干湿混合连接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结构及施工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尹衍樑等: "台湾地区润泰预制结构施工体系介绍", 《预制混凝土》 *
尹衍樑等: "台湾地区预制装配式建筑发展解析", 《住宅产业》 *
詹耀裕等: "预制装配式工法建筑工程显优势", 《中国建材报》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95345B (zh) 2021-08-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97197B (zh) 预铸整体式墙与楼板的建筑结构
US4136492A (en) Industrialized building construction
CN104520521B (zh) 高层建筑物抬高概念
KR100694493B1 (ko) 브라켓 지지되는 가설구조체를 작업대로 활용할 수 있는역타설 공법
JPH10504360A (ja) 多セル型壁構造物
WO2017219063A1 (en) Method for constructing a concrete floor in a multistorey building
CN106854941A (zh) 一种大截面看台斜梁及斜柱的施工方法
CN110512800A (zh) 一种钢与砼组合结构体系及施工方法
CN106284653A (zh) 一种阳台构造柱顶预留空隙的施工方法
CN109695345A (zh) 一种建筑物的结构构筑方法
GB2085502A (en) Building units for forming permanent formwork
US2964143A (en) Method of erecting buildings
US5012627A (en) Construction process for multiple-story concrete building
CN106555474A (zh) 凹字型建筑物模板组施工方法
JP2002089043A (ja) 鉄筋コンクリート構造物及び鉄骨鉄筋コンクリート構造物の構築工法
CN208543605U (zh) 预制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梁生产模具和生产设备
CN106555472A (zh) 凹字型楼层成型装置的胶覆式缩放结构
CN109680852B (zh) 一种叠合楼板及其施工方法和拼接方法
JP2594239B2 (ja) プレキャストコンクリート部材を用いた橋脚の構築工法
JP2020125633A (ja) 建築物の施工方法
JPH08193422A (ja) 建築物の構築方法
JPH0893137A (ja) 型枠兼用のプレキャスト柱及びその施工方法
CN116623552A (zh) 一种大跨拱桥外包混凝土的施工方法
WO2021116779A1 (en) Flat two-stage heeled waffle ceiling
US4030257A (en) Folded slab floor construction and metho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