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689988A - 用于固定电梯组件的壁固定结构 - Google Patents

用于固定电梯组件的壁固定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689988A
CN109689988A CN201780056133.2A CN201780056133A CN109689988A CN 109689988 A CN109689988 A CN 109689988A CN 201780056133 A CN201780056133 A CN 201780056133A CN 109689988 A CN109689988 A CN 10968998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concrete
shaped profile
profile
reg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5613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埃里希·布特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ventio AG
Original Assignee
Inventio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ventio AG filed Critical Inventio AG
Publication of CN1096899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8998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1/00Main component part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66B11/0005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hoistway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9/00Mining-hoist operation
    • B66B19/002Mining-hoist operation installing or exchanging guide rai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7/00Other common features of elevators
    • B66B7/02Guideways; Guides
    • B66B7/023Mounting means therefor
    • B66B7/024Lateral suppor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1/00Constructions in general; Structures which are not restricted either to walls, e.g. partitions, or floors or ceilings or roofs
    • E04B1/38Connections for building structures in general
    • E04B1/41Connec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mbedding in concrete or masonry
    • E04B1/4107Longitudinal elements having an open profile, with the opening parallel to the concrete or masonry surface, i.e. anchoring rai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ift-Guide Devices, And Elevator Ropes And Cables (AREA)
  • Bridges Or Land Bridges (AREA)

Abstract

提出一种建筑结构的壁(3)特别是电梯竖井壁,该壁带有内置于其中的壁固定结构(24),该壁固定结构用于将电梯组件特别是引导轨固定在所述壁(3)上。所述壁(3)具有用加固件(35)进行加固的第一混凝土区域(37)和覆盖所述第一混凝土区域(37)的、未用加固件(35)进行加固的第二混凝土区域(39),该第二混凝土区域带有朝向环境裸露的表面(40)。所述壁固定结构(24)具有细长的、横截面为C形的型材(25),该型材仅仅埋入在所述第二混凝土区域(39)中,且朝向所述建筑结构的竖直方向。已发现,特别是在电梯竖井中作用到引导轨上的拉力很小,因此可以允许将引导轨固定在C形型材上,该型材仅仅浇注到所述第二混凝土区域(39)的覆盖加固件(35)的层中。无锚定部件的所述C形型材(25)能以简单的方式竖直地布置在所述壁(3)中,从而能在任意的高度将对引导轨予以保持的保持支架固定于该壁上。

Description

用于固定电梯组件的壁固定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壁固定结构,借助壁固定结构能够将电梯组件(例如引导轨)固定在电梯竖井壁上。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制造这种壁固定结构的方法以及一种横截面为C形的型材作为壁固定结构的组成部分的用途。
背景技术
在建造建筑结构和建筑物时,如今在很多情况下都借助混凝土制造壁。在本文中,术语“壁”应广义地理解,例如涵盖在建筑结构上设有裸露表面的各种承重结构。
为了在混凝土化后使得壁特别是即使在拉力负荷下也能实现必需的稳固性,在混凝土中埋入加固件,部分地也称为钢筋。作为加固件,往往将撑杆、织物或其它由能承受大拉力的材料比如钢构成的结构嵌入到以后要浇注液态混凝土的空间中。加固件的造型、布置和尺寸在此通常在考虑到以后预计作用到壁上的负荷情况下选取。
通常应以后能够在制好的壁上固定其它组件。例如,应能够将加装组件固定地保持在壁上,从而使得作用到这些加装组件上的力导入到壁中。
在此作为壁的示例,下面大多介绍电梯竖井的壁,该壁限定了电梯竖井空间。在电梯竖井空间内部,应能够使得可移位的电梯组件比如电梯轿厢或对重移位。在此,可移位的电梯组件应例如利用固定在电梯竖井壁上的固定的电梯组件比如引导轨予以引导。固定的电梯组件在此应适当地固定在电梯竖井壁上,从而特别是比如在引导可移位的电梯组件时施加到固定的电梯组件上的压力和推力能够通过这种固定而导入到电梯竖井壁中。用于固定引导轨的示例在EP 0 585 684 A1中介绍过。
为此通常有多种方法可供采用。例如,可以事后在电梯竖井的制好的混凝土壁上钻出孔眼,然后可以将带有或不带有膨胀螺钉的锚定组件比如螺钉或螺栓锚定在这些孔眼中。但为此必须事后在很硬的混凝土中钻出多个孔眼,这牵涉到显著的耗费。此外,在钻出孔眼时会出现问题,如果此时遇到了容纳在混凝土中的加固件。此外,在钻出孔眼时会产生大量灰尘,这些灰尘既会对人有害,又会对设备有害。
替代地,可以在浇注混凝土壁之前就已经将合适的机构-在此将其在下面称为壁固定结构-在所希望的位置设置在待浇注的空间内部,从而这些机构随后一同被浇注到混凝土中,并且以后将合适的固定机构固定在这些壁固定结构上。例如,作为壁固定结构,可以将一些型材浇注到混凝土壁中,并且以后将固定机构锚定在这些型材内。这种型材也称为锚定型材。在建造电梯时,为此通常将大多沿水平方向伸展的型材在浇注混凝土之前固定在待容纳于混凝土中的加固件上,然后被一同浇注。由此无需事后在混凝土中钻孔,而是可以将加装组件快速地且简便地在水平方向上固定在型材上,只要这些型材事先正确定位地浇注在壁中。在型材处于水平方向时,作用到锚定在型材上的固定机构上的拉力被更好地导入到混凝土壁中。然而已表明,位置精确地浇注型材实际上通常很难。此外,有时必须在建造建筑物之前就已经准确地确定好在其电梯竖井中的位置,在这些位置应将壁固定结构内置地布置在电梯竖井壁中,这会带来庞大的计划和协调耗费。对于所浇注的型材未正确地定位的情况,会产生明显的事后处理耗费。
也可以将用作壁固定结构的金属板用混凝土浇固,然后将固定机构安设例如焊接在浇注的金属板上。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省去事后在硬化的混凝土中钻出孔眼。然而在这种情况下,类似于前面介绍的浇注的型材一样,也很难在制好的硬化的混凝土中再找到浇注的金属板。另外,要进行的焊接工作很麻烦,并且只能由专业人士进行。由于还必须在建造电梯竖井之前就已经提供金属板并且准确地确定金属板的位置,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也需要庞大的计划和协调耗费。
发明内容
主要对如下建筑结构壁特别是电梯竖井壁存在需求:在其制造时,至少能部分地避免上述缺点。尤其是对如下壁及其制造方法存在需求,其中,加装组件(比如固定的电梯组件)可以简便地、足够稳固地和/或以较小的工作和/或成本耗费固定在该壁上,和/或该壁可以简便地、足够稳固地和/或以较小的工作和/或成本耗费制造。
这种需求可以通过根据独立权利要求的壁或方法得到满足。在从属权利要求以及后续说明中限定出有利的实施方式。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出一种用于将电梯组件特别是引导轨固定在电梯竖井壁上的壁固定结构。该壁固定结构具有电梯竖井壁的用加固件进行加固的第一混凝土区域以及电梯竖井壁的覆盖该第一混凝土区域的、未用加固件进行加固的第二混凝土区域,其带有朝向环境裸露的表面。此外,壁固定结构具有细长的、横截面为C形的型材。该型材在此仅仅埋入在第二混凝土区域中,且朝向电梯竖井的主要延伸方向。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出一种用于制造壁固定结构的方法,该壁固定结构用于将电梯组件特别是引导轨固定在电梯竖井壁上。该方法至少具有如下步骤,这些步骤可以按给定的顺序,但并非强制如此:首先,在电梯竖井壁的第一混凝土区域中构造加固件。用模具结构限定或覆盖该第一混凝土区域,从而在加固件与该模具结构之间留出第二混凝土区域,在该第二混凝土区域中不具有加固件,其中,第二混凝土区域也是电梯竖井壁的一部分。仅仅在第二混凝土区域内部沿电梯竖井的主要延伸方向设置细长的、横截面为C形的型材。最后,用混凝土浇注第一和第二混凝土区域。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出截面为C形型材作为在壁中的根据上述第一方面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壁固定结构的用途。
本发明的可能的特征和优点可以特别地且在不限制本发明的情况下视为基于下述构思和认识。
如开篇简短地介绍,特别是在电梯建造中有各种不同的方案,以便将加装组件固定在电梯竖井的壁上。但这些方案要么比如在将加装组件拧入到混凝土壁中的事先钻好的孔眼内的情况下非常耗工。要么,这些方案需要单独地与具体建筑工程相适应的提前规划,以便例如将锚定型材或钢板在制造混凝土壁时就已经在合适的位置浇注到该混凝土壁中。
主要为了克服所述问题,提出,代替在电梯竖井壁中安设多个单独的锚定型材(这些型材在电梯竖井的主要延伸方向通常竖直地布置情况下水平地伸展)将唯一的或者至少仅仅少数的扁平的C形型材沿电梯竖井的主要延伸方向作为壁固定结构的一部分内置到混凝土壁中。电梯竖井的主要延伸方向相应于可移位地布置在电梯竖井中的电梯轿厢的运行方向,特别是相应于在电梯竖井中对齐的各引导轨的方向。优选地,电梯竖井的该主要延伸方向竖直地伸展。
“C形型材”相关地是指一种具有C形横截面的细长体。C形型材部分地也称为C形轨。C形型材包围内部容腔,并在一侧封闭,而在相对侧通过通常连贯的狭缝或连贯的开口而敞开。但与U形型材相反,C形型材也在设有开口的一侧至少部分地遮盖内部容腔。通过开口可以例如将固定部件插入到型材的内部容腔中,并锚定在那里。在此,该固定部件例如倒钩住侧边,这些侧边与开口邻接地部分地遮盖内部容腔。对于这里提出的壁,开口可以与该壁的裸露表面邻接地布置。
这里提出的壁固定结构至少在如下两个特征方面不同于具有通常的锚定型材的壁固定结构:
第一,这个或这些C形型材仅仅布置在第二混凝土区域中,即布置在电梯竖井壁的其中未设置加固件的区域中。
这使得这里提出的C形型材不同于通常的锚定型材,这些锚定型材通常始终都延伸到设有加固件的第一混凝土区域中。对于通常的锚定型材,在此大多在背侧构造锚定前伸部,这些锚定前伸部要伸到各加固件之间,并且必要时应倒钩住这些加固件,以便使得锚定型材也可承受明显的拉力负荷地锚定在混凝土壁中。与此相反,这里介绍的C形型材不应延伸到第一混凝土区域中,而是仅仅位于第二混凝土区域中。
这主要基于如下认识:通常的锚定型材大多是针对如下应用开发的,在这些应用中,要将大的拉力负荷导入到壁中。由于混凝土公知地虽然能毫无问题地承受住通常大于2kN/cm2的很大的压力,但大多只能承受这种力的大约十分之一的拉力负荷,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考虑到要引入的拉力能传递到混凝土的加固件上。为此,至少使得锚定型材的锚定前伸部相对深地伸入到壁中。
然而,并无大的拉力作用到电梯竖井壁上。在将电梯设备的引导轨固定在电梯竖井壁上时,虽然会出现明显的压力或推力作用到壁或安设在壁上的加装组件上。但这里出现的拉力大多较小,也就是说,大多低于10kN,通常低于2kN。因此,对于这种具体的应用情况来说被视为足够的是,C形型材作为壁固定结构的组成部分仅仅容纳在无加固件的第二混凝土区域中。该第二混凝土区域仅仅靠近表面地-其厚度通常仅为数厘米-覆盖用加固件加固的第一混凝土区域,并且尤其要防止加固件与水或其它腐蚀性介质接触。
第二,这个或这些C形型材不像通常的锚定型材那样应水平朝向地浇注到混凝土壁中。替代地,这些C形型材应在电梯竖井的主要延伸方向上,即优选在竖直方向上,也就是从上向下地容纳在电梯竖井壁中。
在此,通常的锚定型材目前水平地朝向,因为否则其锚定前伸部就会由于与很多通常复杂地布置的加固件冲突或碰撞而在第一混凝土区域中在很多情况下妨碍准确的定位。
针对这里介绍的壁,有针对性地放弃将C形型材嵌入到第一混凝土区域中,由此可以实现的是,这些型材也能在优选竖直的方向上布置在电梯竖井壁中。例如,可以将扁平的C形型材与先前布置的加固件邻接地推移到任意位置,并固定在那里。特别地,在例如与加固件邻接地已经安设了应随后用混凝土予以浇固的模具结构之后,这种扁平的型材也可以事后再布置。在此,扁平的型材可以在中间推移到在加固件与同其间隔开地布置的模具结构之间的稍后形成第二混凝土区域的间隙中。
相关地被视为有利的是,根据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型材具有在垂直于第二混凝土区域的裸露表面的方向上测得的最多30mm、优选最多25mm的深度。由此考虑到如下事实:在混凝土建筑中,表面覆盖的第二混凝土层-其覆盖位于其下面的用加固件加固的第一混凝土层-通常设有不到25mm、大多不到30mm的层厚度。通过给C形型材设有相应地扁平的厚度较小的结构,该型材可以毫无问题地容纳在覆盖的混凝土层中,而不会一方面伸入到被加固的第一混凝土层中或者另一方面超出第二混凝土层的裸露表面。
该型材的由此实现的竖直的或者朝向电梯竖井的主要延伸方向的方向允许有一些显著的优点。
例如,加装组件可以借助朝向电梯竖井的延伸方向的型材在任意高度安设在建筑结构内部。与此相反,对于通常的基本上水平地布置的锚定型材,应布置加装组件的所在位置特别是高度必须非常准确地并且在浇注混凝土壁之前就已经确定好。特别是在电梯建造中,这会有问题,因为各个锚定型材例如不能简单地相对于在电梯竖井中例如在相邻的壁中的预定的、位于附近的结构布置和定向,而是往往仅仅相对于其它锚定型材布置和定向。例如可能规定,沿着竖直方向在电梯竖井内部以规律性的间隔设置水平伸展的锚定型材,但由于与其它组件存在位置重叠,或者由于建筑所致的误差,在对各锚定型材进行所述定位时会出现偏差。这尤其会导致加装组件最终不能或者只能在付出额外耗费的情况下安装在所希望的高度位置。
此外,目前会发生的是,水平地布置的锚定组件在混凝土浇注期间会被混凝土或混凝土水覆盖,于是鉴于并不准确地知道其在硬化的混凝土中的位置,很难找到这些锚定组件,必要时必须将其凿开。与此相反,竖直地布置的C形型材可以相对于在电梯竖井内部的位于附近的结构例如以保持相等的和/或要准确地规定的间距,例如平行于在两个相互邻接的侧壁之间的边缘布置。由于这种预知的准确的定位,这种型材即使对于其在浇注期间应被混凝土覆盖的情况也能简便地又被找到。
根据一种实施方式,C形型材不具有在离开型材的背侧表面的方向上突伸的、刚性的锚定部件。
换句话说,在通常的锚定型材相反,在要容纳到第二混凝土区域中的型材上,不应设置刚性的锚定前伸部,这些锚定前伸部向后朝向位于其下面的第一混凝土区域突伸。替代地,C形型材可以在其背侧例如基本上平滑,特别是基本上是平面的。在这种情况下,刚性的锚定部件可以是指突伸的前伸部,该前伸部不能明显地弹性弯曲,即例如为坚硬的金属前伸部,其形式为螺栓、钩子等。如上所述,缺少这种刚性的锚定部件能实现与壁的裸露表面邻接地将C形型材定位在任意的位置,而不会与位于内部较深处的加固件出现位置重叠。
根据一种实施方式,该型材形状配合地倒钩式地容纳在第二混凝土区域中。
“形状配合地倒钩式地”在这种情况下是指,至少C形型材的一些部分被混凝土覆盖,C形型材因而不能朝向混凝土壁的裸露表面在并不局部地损坏覆盖的混凝土层情况下从该混凝土壁中拉出。
特别地,C形型材应经过构造,从而相比于在裸露的表面附近,它在内部更深处,即远离裸露的表面,进而远离其开口,具有较大的宽度。因此,混凝土可以在该C形型材的靠近表面的较窄的区域中局部地覆盖该型材,并由此实现所希望的倒钩。C形型材的在内部更深处的宽度和C形型材的靠近裸露表面的宽度,可以例如相差至少10%,优选至少30%,或者甚至至少50%。例如,C形型材的横截面可以远离裸露表面呈锥形地或者逐级地扩宽。
特别地,根据一种实施方式,型材的至少一个朝向第二混凝土区域的裸露表面指向的侧边相对于该裸露表面倾斜地布置。
换句话说,可以有利的是,C形型材的向外朝向的、即朝向壁的裸露表面的表面,并不平行于该裸露表面伸展,而是相对于它倾斜地延伸。特别地可以有利的是,C形型材的表面直接与其开口邻接地斜向后地朝向第一混凝土区域伸展,即并不平行于壁的裸露表面伸展,C形型材的横截面因而向后锥形地扩宽。在这种造型设计中可以实现的是,垂直地离开裸露表面作用到C形型材上的拉力,由于C形型材的倾斜地伸展的表面,至少部分地被转变为在覆盖的混凝土内部作为压力起作用的力。相比于拉力,混凝土可以明显更好地承受住这种压力。
根据一种实施方式,该型材构造成金属板型材。
换句话说,C形型材可以由金属特别是钢构成。这种型材可以例如由金属板冲压而成,和/或弯曲成合适的形状。替代地,该型材也可以挤拉。在此,材料厚度可以根据要吸收的力予以调整,例如介于0.5mm和5mm之间。型材表面可以设有涂层,例如作为腐蚀防护。该涂层可以例如电镀地涂覆。金属型材能够承受住大负荷,以及能够简便地且成本低廉地制得和/或处理。替代地,该型材也可以被辊压。在这种辊压时,相应材料的连续条带通过纵向地布置的多个辊子而形成其最终形状。
根据另一种实施方式,该型材构造成合成材料型材。
换句话说,C形型材可以制成塑料件。例如,该型材可以挤出或注塑。可能的材料尤其是可承受负荷的塑料和/或易于加工的塑料,比如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材料型材可以毫无问题地承受住比如特别是在有些电梯应用中出现的负荷,以及可以特别简单地且成本低廉地制造和/或处理。
根据一种实施方式,型材的前面的部分与第二混凝土区域的裸露表面邻接,该型材的相反的后面的部分与容纳在第一混凝土区域中的加固件邻接。
换句话说,型材可以沿着第二混凝土区域的整个深度伸展,即从裸露表面延伸到用加固件加固的第一混凝土区域中。
根据这里提出的制造方法的一种实施方式,特别是当在用混凝土浇注之前将C形型材作为间隔保持件居间置于加固件与模具结构的部分区域之间时,产生该型材的这种设计和布置。
换句话说,C形型材可以用于在浇注混凝土时使得限定壁的模具结构相对于在第一混凝土区域中的加固件保持所希望的间隔,以便在它们之间形成第二混凝土区域。在通常的混凝土建筑中,大多采用特殊尺寸的间隔保持件,用来使得模具结构相距加固件保持例如约3cm的最下距离,以便确保混凝土以足够的厚度遮盖加固件,并可靠地保护该加固件免遭腐蚀。在制造这里提出的壁的一个实施方式时,可以用具有相应的深度尺寸的C形型材来至少代替一些这种通常使用的间隔保持件,该型材于是在制好的壁中可以用作壁固定结构。
根据一种实施方式,在C形型材上安设纺织区域和/或由可弯曲的金属线材构成的织物,这些金属线材在埋入到第二混凝土区域中之前是柔性易弯的。
换句话说,虽然在C形型材上不应设置向后突伸的、刚性的锚定区域,以便C形型材能毫无问题地插入到第二混凝土区域中,而不与第一混凝土区域中的加固件抵触。但可以在C形型材上设置柔性的锚定区域,其形式为可柔性弯曲的纺织区域。这种纺织区域可以例如由纺织纤维构成。这些纺织纤维可以例如是碳纤维、玻璃纤维、芳纶纤维、金属纤维等。这些纺织纤维可以单独地或者成束地或者作为织造织物或非织造织物相互连接,从C形型材突伸出来。只要它们未埋入到混凝土中,这些纺织纤维就可灵活地移动,从而它们例如当应将C形型材推入到第一混凝土区域和模具结构之间时,在与加固件碰撞情况下能够弹性挠曲地向旁侧弯曲,而不妨碍C形型材相对于加固件移动。然而当它们埋入到混凝土中并且该混凝土凝固时,纺织纤维或者由可弯曲的金属线材构成的织物可以负责附加地锚定C形型材。
根据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壁被构造成电梯竖井的壁,并且型材沿着电梯竖井的基本上整个高度优选竖直地伸展。
如上所述,这里提出的壁是特别有利的,如果该壁被构造成电梯竖井壁,且被构造用于能以有利的方式将电梯设备的加装组件固定在电梯竖井中。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有利的是,C形型材沿着电梯竖井的整个高度或至少该高度的主要部分伸展,以便附加部件能够沿着电梯竖井的高度在任意位置固定在该电梯竖井上。相关地,“基本上整个高度”可以是指电梯竖井的至少如下区域:电梯轿厢和/或对重可以沿着这些区域移动,即例如从最下面的楼层的下边缘移动至最上面的楼层的上边缘。C形型材在此可以完全连续地构造。替代地,C形型材可以由多个区段组成,这些区段可以直接相互邻接地相互连接,或者在它们之间带有中间件的情况下相互连接。
根据一种实施方式,用来保持用于可移位的电梯组件的引导轨的、能够沿着由壁限定的运行路径移位的保持支架借助嵌入到C形型材中的固定机构固定在壁固定结构上。
换句话说,在这种具体设计中,壁固定结构特别地应被设计用于能够将引导轨固定在电梯竖井壁上,例如电梯轿厢或对重可以沿着所述引导轨引导。引导轨在此应借助保持支架固定在壁固定结构上。
保持支架可以类似于通常在电梯竖井中被用于固定引导轨的保持支架(有时也称为“托架”)设计。该保持支架可以例如是稳固的金属板部件,该金属板部件一方面被设计用来与引导轨配合作用,另一方面用来与壁固定结构的其余部件配合作用。
保持支架可以借助于固定机构固定在C形型材上。该固定机构可以例如形状配合地插入到C形型材中。特别地,固定机构可以例如具有螺栓或螺钉,它们的一端可以作用在保持支架上,它们的相对端可以拧入到容纳在C形型材中的配合件内。该配合件可以形状配合地容纳在C形型材中。
引导轨可以是带有例如T形横截面的细长轨。“T”的水平的边腿可以保持在保持支架上,“T”的优选竖直的边腿可以朝向可移位的电梯组件突伸。在该可移位的电梯组件上可以设置例如带有滚轮的引导靴,借助于该引导靴,电梯组件可以沿着“T”的边腿滚动,因而可以支撑在引导轨上。这种T形轨的特别之处主要是,作用到基本上竖直地伸展的边腿上的力始终都可以仅作为压力起作用,即平行于该边腿朝向水平的边腿;或者作为弯曲力起作用,即横向于该边腿;但并不作为拉力,即平行于该边腿离开水平的边腿。该轨因而通常只承受压力负荷,但充其量承受微小的拉力负荷。因此,通过该轨充其量有微小的拉力施加到壁固定结构的容纳在壁中的C形型材上。
根据一种实施方式,对于这里提出的制造方法,在给第一和第二混凝土区域浇注混凝土期间,临时封闭C形型材的开口,以防混凝土进入。
换句话说,在C形型材浇注到混凝土中期间,开口封闭至少一定程度,使得没有混凝土能够流入到内部容腔中,C形型材的内部容腔经由该开口与环境连通,并且,例如固定部件能够经由该开口插入到C形型材中。由此可以防止硬化的混凝土堵塞内部容腔,妨碍插入固定部件,进而必须麻烦地将混凝土去除。在此,开口的封闭应临时性地进行,从而在混凝土硬化之后,开口能够毫无问题地打开,并且优选无需工具或者只需轻便的工具。例如,可以用粘接带暂时遮盖住开口。替代地,可以首先制得例如挤出或注塑由塑料构成的C形型材,从而开口最初尚未形成,而是利用特别薄的材料仅仅设置成一种“给定断裂部位”,然后,在混凝土硬化之后,才能局部地或者沿着C形型材的整个长度将其打开即例如切开。
需要指出,本发明的有些可能的特征和优点在此部分地参照设有壁固定结构的壁予以介绍,部分地参照用于制造这种壁的方法予以介绍。本领域技术人员知道,这些特征能以合适的方式转用、组合、调整或替换,以便得到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介绍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其中,无论附图还是说明书,都不得理解成对本发明的限制。
图1示出电梯竖井的水平的剖视图,其带有固定于其中的引导轨;
图2示出通常的待水平地设置在壁中的锚定型材的立体图,其带有固定的锚定前伸部;
图3示出壁的水平的剖视图,其带有锚定于其中的通常的锚定型材;
图4示出带有壁的电梯竖井的立体图,所述壁带有内置于其中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壁固定结构;
图5示出图4中标出的局部的放大图;
图6示出用于电梯设备的引导轨的立体图;
图7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C形型材形式的壁固定结构的水平的剖视图;
图8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示出用于壁的C形型材的示范性的尺寸。
这些附图只是示意性的,并不尺寸精准。相同的标号在不同的附图中表示相同的或相同作用的特征。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所示为电梯竖井1的水平的剖视图。该电梯竖井1在旁侧用壁3限定。在前面的壁3中设置了用于电梯竖井门(未示出)的竖井开口5。
在电梯竖井1内部,电梯轿厢7和对重9可以沿竖直方向运行。为了防止电梯轿厢7或对重9在此也沿水平方向移动,即例如不受控地在电梯竖井1内部来回晃动,使得这些可移位的组件7、9沿着固定地设置在电梯竖井1内部的引导轨11、13在竖直方向上受到引导。
在此,引导轨11、13的横截面为T形。在DE 299 03 407 U1中记载了引导轨的一个示例。T形引导轨的“T”的水平的边腿也称为轨底脚15,在中间从该轨底脚突伸出来的边腿也称为引导边腿17。引导靴(未示出)安设在电梯轿厢7以及配置9上。引导靴的一个示例及其在引导轨上的引导在EP 1 897 834 A1中有所记载。在引导靴上可以设置滚轮或滑动轴承,它们可以沿着引导边腿17的相反的侧面以及端面滚动或滑动,从而在竖直方向上对引导靴和安设于其上的可移位的组件5、7予以引导。
通常,引导轨11、13借助于专门的保持支架19、21固定在电梯竖井1的壁3上。保持支架19、21通常经过设计,从而它们能够负责使得引导轨11、13可靠地机械地连接到相应的壁3上以及负责将作用到引导轨11、13上的力传递到壁3上。保持支架19、21本身借助合适的C形型材(图1中未示出)固定在壁3上。
作为壁固定结构,通常大多要么在合适的位置在壁3上钻出孔眼,然后将螺钉或螺栓锚定于其中,以便能够于是借助它们将保持支架19、21固定。要么在浇注混凝土壁3时就已经将合适的锚定型材放置在事先找好的位置,并随之浇注到混凝土中,从而于是借助这些锚定型材又可以将保持支架19、21固定。
图2示出水平的锚定型材123的一个示例。图3示出这种锚定型材123怎样才能锚定地浇注在壁3中的。
锚定型材123通常具有C形型材125。该C形型材125在一侧具有连贯的狭缝127。在C形型材125的内部容腔中可以插入例如固定螺栓141形式的固定部件131,因而可承受拉力负荷地锚定在其中,该固定螺栓带有固定板143,该固定板在内部倒钩住C形型材125。
为了能够将锚定型材123固定地以及可承受拉力负荷地锚定在壁3内部,在锚定型材123上设置了刚性的锚定部件133。这些锚定部件133大多如同C形型材125那样由金属构成,例如作为实心的螺栓,并且从C形型材125特别是其背侧表面,在离开该背侧表面的方向上突伸出来。在此,锚定部件133的长度大多类同于或大于C形型材125的深度。锚定型材123由此能够以其锚定部件133延伸到混凝土壁3的内部,并在那里特别是插入到浇注在混凝土壁3中的加固件135之间或者甚至倒钩住这些加固件。
由此,将锚定型材123一方面稳定地且可承受大拉力负荷地固定在混凝土壁3中。另一方面,往往难以或者牵涉到巨大耗费地将锚定型材123在预定的位置安设在加固件135上,特别是如果加固件135构造成复杂的结构,该结构带有局部交叉的、竖直的和水平的撑杆或类似组件。通常,锚定型材123在此沿水平方向内置到混凝土壁3中。
图4示出带壁3的电梯竖井1,扁平的C形型材25作为壁固定结构24的一部分靠近顶面地内置到这些壁中。C形型材25在此沿竖直方向设置在电梯竖井1内部,并且基本上沿着电梯竖井1的整个长度伸展。必要时,C形型材25的各个部分可以借助于耦接单元26相互连接。
每个C形型材25在此都已在建造壁3上,即在浇注形成壁3的混凝土时,一同浇注到覆盖加固件35的混凝土层中。每个C形型材25都可以在浇注之前例如与壁3的边缘相距预定的间隔x地布置,或者布置在过渡至相邻的壁3的过渡部中。由于预定的间隔x在这种情况下相对短小,例如只有数米,C形型材25可以简单地以高的精确度在所希望的位置设置在电梯竖井1内部。
如图5中放大地示出,随后可以在浇注的C形型材25上固定保持支架21。例如,这种保持支架21可以利用插入到C形型材25中的固定部件31予以固定。保持支架21在此可以构造成稳定的金属构件,例如构造成在形状上被冲压和弯曲的金属板,类似于通常在电梯建造中使用的保持支架或托架。
然后可以在这种保持支架21上固定引导轨11,这些引导轨比如示范性地在图6中示出。轨底脚15在此固定在保持支架21上,从而引导边腿17横向于壁3朝向待引导的可移位的组件7、9固定。由待引导的可移位的组件7、9通过其引导靴施加到引导轨11上的力FF1、FF2、FF3象征性地示出。在此可看到,两个压力FF1朝向轨底脚15地作用到引导轨11上,以及推力FF2分别横向于这些压力FF1地作用到该引导轨上。此外,还会平行于引导轨11的伸展方向出现纵向力FF3,如果例如设有引导轨11的建筑结构随着时间而下沉。然而,通常情况下不会有明显的拉力施加到引导轨11的引导边腿17上。
由引导轨11并不或者充其量略微地将由可能的推力FF2间接地引起的拉力施加到壁3中的固定部上,这种事实可以有利地用于按这里提出的方式来设计壁固定结构24。
图7中所示为壁3中的壁固定结构24的剖视图。该壁固定结构24具有第一混凝土区域37和第二混凝土区域39。在第一混凝土区域37中容纳了多个加固件35。这些加固件35在此可以沿不同的方向例如纵向地和/或横向地在第一混凝土区域37内部伸展。在第二混凝土区域39中未设置任何加固件。替代地,该第二混凝土区域39仅仅设置成第一混凝土区域37的相对薄的遮盖部,以便保护其加固件35例如免遭腐蚀。
壁固定结构24在这种情况下构造有C形型材25,该型材仅仅嵌入到第二混凝土区域39中,但并不伸展到第一混凝土区域37中。特别地,C形型材不具有突伸出来的刚性的锚定部件133,比如图2的通常的锚定型材就是这种情况。
在图8中放大地示出了壁固定结构24的C形型材25。C形型材25可以构造成金属板构件,例如构造成挤压构件或弯曲板。替代地,C形型材25可以是塑料构件,其例如可以被挤出或注塑或辊压。材料厚度D在此可以适当地针对所需要的机械稳固性来选取,例如介于1和5mm之间,优选约为2mm。
C形型材25可以具有前面的凸缘49’、49”,该型材能够以所述凸缘例如与壁3的裸露表面40齐平地终止。在两个凸缘部分49’、49”之间的中间,狭缝式的开口27朝向内部容腔29伸展。C形型材的倾斜的侧边45分别与凸缘部分49’、49”邻接地伸展。每个所述侧边45在此都与壁3的裸露表面40间隔开地伸展,并且朝向该表面,且相对于它倾斜地布置。C形型材25因此从布置在裸露表面40处的凸缘49,朝向相对侧47向后锥形扩宽地构造。在C形型材的背侧表面47处的最大宽度b1通常可以介于30和100mm之间,例如约为60mm。在两个凸缘部分49’、49”之间的开口27区域的较窄的宽度b2可以约为最大宽度b1的一半大,通常可以介于15和50mm之间,例如约为30mm。C形型材25的深度t最大应与覆盖的第二混凝土层39的深度等同,例如应小于30mm,优选小于25mm。
这种锥形的设计可以带来至少两个优点:一方面,C形型材25可以在第二混凝土区域39中形状配合地倒钩式地被接纳,也就是说,第二混凝土区域39的部分区域可以覆盖C形型材25,因而防止C形型材45会从壁中拉出来。另一方面,C形型材25的锥形造型可以有助于C形型材25尽管它未锚定在加固件35上仍能承受住比较大的例如高达6kN的拉力,但至少在通常的电梯应用中在固定引导轨时能承受住大多只是比较小的不到2kN的拉力。在此有利地利用如下情况:作用到C形型材25上的拉力,即垂直于裸露表面40作用的力,由于侧边45的例如α=135°的斜度,至少部分地作为在第二混凝土区域39的混凝土内部用作压力的力而转向,混凝土能很好地承受住这种压力。
在C形型材25的内部容腔29中,接纳了固定部件31的固定板43。该固定板43的横截面按照与C形型材的锥形横截面互补的方式同样锥形地设计,从而固定板43的侧边能够贴靠在C形型材25的倾斜的侧边45上,且能够支撑在这些侧边上。固定部件31还包括固定螺栓41,该固定螺栓与固定板43配合作用,即例如拧入到该固定板中,并且可以借助该固定螺栓将例如保持支架21固定。
已发现,特别是在电梯竖井1中作用到引导轨11上的拉力很小,因此可以允许将引导轨11固定在C形型材25上,该型材仅仅浇注到第二混凝土区域39的覆盖加固件35的层中。无锚定部件的C形型材25能以简单的方式竖直地布置在壁3中,从而能在任意的高度将对引导轨11予以保持的保持支架21固定于该壁上。
补充于保持支架21和安设于其上的引导轨11,也可以借助C形型材25固定其它加装组件,比如待固定在电梯竖井1中的灯具、电池、转换器等。
最后要指出,术语比如“具有”、“包括”等并不排除其它部件或步骤,术语比如“一个”不排除多个。此外要指出,参照上述实施例之一介绍过的特征或步骤也可以结合以上述其它实施例的其它特征或步骤使用。权利要求书中的标号不得视为限制。
附图标记列表
1 电梯竖井
3 壁
5 竖井开口
7 电梯轿厢
9 对重
11 引导轨
13 引导轨
15 轨底脚
17 引导边腿
19 保持支架
21 保持支架
24 壁固定结构
25 C形型材
26 耦接单元
27 开口
29 内部容腔
31 固定部件
35 加固件
37 第一混凝土区域
39 第二混凝土区域
40 裸露的表面
41 固定螺栓
43 固定板
45 C形型材的倾斜的侧边
47 C形型材的背侧
49 凸缘
123 锚定型材
125 C形型材
127 开口
129 内部容腔
131 固定部件
133 锚定部件
135 加固件
141 固定螺栓
143 固定板

Claims (14)

1.一种用于将特别是构造成引导轨(11)的电梯组件固定在电梯竖井壁(3)上的壁固定结构(24),所述壁固定结构(24)具有:
电梯竖井壁(3)的用加固件(35)进行加固的第一混凝土区域(37);
电梯竖井壁(3)的覆盖第一混凝土区域(37)的、未用加固件(35)进行加固的第二混凝土区域(39),所述第二混凝土区域带有朝向环境裸露的表面(40);
细长的、横截面为C形的型材(25);
其中,型材(25)仅仅埋入在第二混凝土区域(39)中,并且在电梯竖井的主要延伸方向上,优选在竖直方向上取向,C形型材(25)在电梯竖井(1)的基本上整个高度上沿竖向在壁(3)中延伸。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壁固定结构(24),其中,C形型材(25)不具有在离开C形型材(25)的背侧表面的方向上突伸的、刚性的锚定部件(133)。
3.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壁固定结构(24),其中,C形型材(25)形状配合地倒钩式地容纳在第二混凝土区域(39)中。
4.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壁固定结构(24),其中,C形型材(25)的至少一个朝向第二混凝土区域(39)的裸露的表面(40)指向的侧边(45)相对于裸露的表面(40)倾斜地布置。
5.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壁固定结构(24),其中,C形型材(25)具有在垂直于第二混凝土区域(39)的裸露的表面(40)的方向上测得的最多30mm、优选最多25mm的深度(t)。
6.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壁固定结构(24),其中,C形型材(25)构造成金属板型材。
7.如前述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壁固定结构(24),其中,C形型材(25)构造成合成材料型材。
8.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壁固定结构(24),其中,C形型材(25)的前面的部分与第二混凝土区域(39)的裸露的表面(40)邻接,其中,C形型材(25)的相反的后面的部分与容纳在第一混凝土区域(37)中的加固件(35)邻接。
9.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壁固定结构(24),其中,在C形型材(25)上安设纺织区域和/或由可弯曲的金属线材构成的织物,这些金属线材在埋入到第二混凝土区域(39)中之前是柔性易弯的。
10.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壁固定结构(24),其中,用来保持用于可移位的电梯组件(5、7)的引导轨(11)的保持支架(21)借助嵌入到C形型材(25)中的固定机构(31)固定在壁固定结构(24)上,所述电梯组件能够沿着由壁(3)限定的运行路径移位。
11.一种用于制造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的壁固定结构(24)的方法,所述壁固定结构用于将电梯组件、特别是引导轨(11)固定在电梯竖井壁(3)上,
其中,所述方法包括:
在电梯竖井壁(3)的第一混凝土区域(37)中构造加固件(35);
用模具结构限定第一混凝土区域(37),从而在加固件(35)与模具结构之间留出电梯竖井壁(3)的第二混凝土区域(39),在所述第二混凝土区域中没有加固件(35);
将细长的、横截面为C形的型材(25)仅在第二混凝土区域(39)内部沿建筑结构的竖直方向布置;
用混凝土浇注第一和第二混凝土区域(37、39)。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将C形型材(25)作为间隔保持件居间置于加固件(35)与模具结构的部分区域之间。
13.如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方法,其中,在给第一和第二混凝土区域(37、39)浇注混凝土期间,临时封闭C形型材(25)的开口(27),以防混凝土进入。
14.一种将横截面为C形的型材(25)作为在壁(3)中的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的壁固定结构(24)的用途。
CN201780056133.2A 2016-09-13 2017-09-04 用于固定电梯组件的壁固定结构 Pending CN10968998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16188561 2016-09-13
EP16188561.1 2016-09-13
PCT/EP2017/072100 WO2018050469A1 (de) 2016-09-13 2017-09-04 Wandbefestigungsanordnung zur befestigung einer aufzugkomponente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89988A true CN109689988A (zh) 2019-04-26

Family

ID=569793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56133.2A Pending CN109689988A (zh) 2016-09-13 2017-09-04 用于固定电梯组件的壁固定结构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1027945B2 (zh)
EP (1) EP3513010A1 (zh)
CN (1) CN109689988A (zh)
AU (1) AU2017327416B2 (zh)
BR (1) BR112019003234B1 (zh)
WO (1) WO201805046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124711A1 (de) * 2015-07-29 2017-02-01 HILTI Aktiengesellschaft Herstellungsverfahren für eine ankerschiene sowie ankerschiene
WO2018050469A1 (de) * 2016-09-13 2018-03-22 Inventio Ag Wandbefestigungsanordnung zur befestigung einer aufzugkomponente
CN115279681A (zh) * 2020-03-12 2022-11-01 因温特奥股份公司 在升降机竖井中形成引导升降机轿厢的引导结构的方法
RU2747091C1 (ru) * 2020-10-22 2021-04-26 Общество с ограниченной ответственностью «Комбинат Инновационных Технологий-МонАрх» Способ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лифтового узла
CN113307123B (zh) * 2021-06-23 2024-01-30 江苏创力电梯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维护的电梯导轨支架组件
WO2023099001A1 (en) * 2021-12-02 2023-06-08 Kone Corporation Fastening insert, use of a fastening insert and method of installing a guide rail of an elevator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463215A (en) * 1946-02-12 1949-03-01 Adam D Strachan Elevator construction
US3991528A (en) * 1971-05-12 1976-11-16 Fce-Dillon, Inc. Module elevator system for installation in a multi-story building
DE2651566A1 (de) * 1976-11-12 1978-05-24 Thyssen Aufzuege Gmbh Verfahren zum montieren der in aufzugschaechten lotrecht anzuordnenden fuehrungsschienen fuer den fahrkorb und das gegengewicht von aufzuganlagen sowie einrichtungen zur durchfuehrung des verfahrens
EP0436165A2 (en) * 1990-01-05 1991-07-10 Sergio Zambelli Profiled anchor element structure for prefabricated concrete componets
CN2773211Y (zh) * 2005-01-13 2006-04-19 亚洲研制有限公司 混凝土用热轧钢制预埋连接件
CN202017262U (zh) * 2011-03-23 2011-10-26 霸州市兴安钢结构有限公司 新型卡轨
CN102859089A (zh) * 2010-04-29 2013-01-02 喜利得股份公司 安装导槽
CN104340813A (zh) * 2014-10-30 2015-02-11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安装施工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31702A (en) 1924-06-04 1925-04-09 Patent Ankerschienen Ges M B H Improvements in and relating to channel-shaped anchor-rails for ferro-concrete beams and girders
CH618779A5 (en) 1976-11-19 1980-08-15 Inventio Ag Sound-damping and vibration-damping fastening element, in particular for building construction
US4365744A (en) * 1980-09-19 1982-12-28 Moehren Hans Heiner Anchor lock fastening assembly
US5316108A (en) 1992-09-04 1994-05-31 Inventio Ag Apparatus for attaching elevator guide rails to elevator shaft walls
CA2209664C (en) * 1995-01-06 2005-06-07 The Burke Group Concrete structure having load transferring insert and method for making same
DE29903407U1 (de) 1998-03-03 1999-07-22 Inventio Ag Führungsschiene für eine exzentrisch geführte Aufzugskabine
US7237368B2 (en) * 2002-05-24 2007-07-03 Richard B. Richardson Adjustable anchoring system for a wall
US7654057B2 (en) * 2005-08-08 2010-02-02 Sergio Zambelli Anchoring insert for embedding in a concrete component and concrete component provided therewith
EP1897834B1 (de) 2006-09-06 2010-03-24 Inventio Ag Führungseinrichtung für einen Aufzug
IT1396701B1 (it) * 2009-10-22 2012-12-14 Gasperi Sistema di connessione per il collegamento di manufatti atti ad essere utilizzati nella realizzazione di edifici
DE102010029046A1 (de) * 2010-05-18 2011-11-24 Hilti Aktiengesellschaft Montageschiene
DE102010029213A1 (de) * 2010-05-21 2011-11-24 Hilti Aktiengesellschaft Montageschiene
US20120167517A1 (en) * 2010-12-31 2012-07-05 Antonio Reyes Ruiz Thinshell composite connector
JP2014521852A (ja) * 2011-08-10 2014-08-28 パク・サム・ヤオ 複合式の事前埋込み型アンカースロット装置
EP3081708B1 (de) * 2015-04-18 2020-09-02 HALFEN GmbH Ankerschiene zur verankerung im beton
WO2018050469A1 (de) * 2016-09-13 2018-03-22 Inventio Ag Wandbefestigungsanordnung zur befestigung einer aufzugkomponente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463215A (en) * 1946-02-12 1949-03-01 Adam D Strachan Elevator construction
US3991528A (en) * 1971-05-12 1976-11-16 Fce-Dillon, Inc. Module elevator system for installation in a multi-story building
DE2651566A1 (de) * 1976-11-12 1978-05-24 Thyssen Aufzuege Gmbh Verfahren zum montieren der in aufzugschaechten lotrecht anzuordnenden fuehrungsschienen fuer den fahrkorb und das gegengewicht von aufzuganlagen sowie einrichtungen zur durchfuehrung des verfahrens
EP0436165A2 (en) * 1990-01-05 1991-07-10 Sergio Zambelli Profiled anchor element structure for prefabricated concrete componets
CN2773211Y (zh) * 2005-01-13 2006-04-19 亚洲研制有限公司 混凝土用热轧钢制预埋连接件
CN102859089A (zh) * 2010-04-29 2013-01-02 喜利得股份公司 安装导槽
CN202017262U (zh) * 2011-03-23 2011-10-26 霸州市兴安钢结构有限公司 新型卡轨
CN104340813A (zh) * 2014-10-30 2015-02-11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安装施工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513010A1 (de) 2019-07-24
WO2018050469A1 (de) 2018-03-22
BR112019003234B1 (pt) 2023-02-23
US11027945B2 (en) 2021-06-08
AU2017327416B2 (en) 2020-11-26
BR112019003234A2 (pt) 2019-06-18
US20190210839A1 (en) 2019-07-11
AU2017327416A1 (en) 2019-04-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689988A (zh) 用于固定电梯组件的壁固定结构
RU2658423C1 (ru) Способ конструирования волокнистого армирующего материала ленточного типа для подпорной стены из армированного грунта
KR102034144B1 (ko) 보강토 옹벽 축조용 패널
KR100912231B1 (ko) 콘크리트 옹벽용 가변형 거푸집 지지장치
CN101457572A (zh) 一种卡条及卡网骨架
US9273443B2 (en) Building with reinforced ground
CN105986666A (zh) 一种组合式建筑模板
KR20090033207A (ko) 거푸집 이동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거푸집 이동방법
US8850773B2 (en) Pool liner retaining system
KR100758504B1 (ko) 지하 연속벽 시공방법 및 톱니형 합벽 지하 연속벽 구조
JP4302707B2 (ja) 管渠の布設方法
US20090194754A1 (en) Gate Post Stiffener
KR20150049025A (ko) 콘크리트 슬래브용 상부철근 고임대
KR200439943Y1 (ko) 점자 보도블록
KR100664965B1 (ko) 카본-유리섬유 복합 거푸집 및 이를 이용한 건축물 시공방법
JP2009243237A (ja) 橋梁の壁高欄、残存型枠、及び橋梁の壁高欄の構築方法
KR20130113509A (ko) 막에 의해 덮여 있는 컨테이너를 위한 컨테이너의 벽
KR101693743B1 (ko) T형 데크플레이트의 중공폼 설치구조
CN217924406U (zh) 一种便于组装的装配式建筑外墙板
DE20310263U1 (de) Formkörper
KR20110011894U (ko) 프리캐스트 암거 조립체
KR200431373Y1 (ko) 철근 받침대
CN208486470U (zh) 一种楼梯穿孔造型板
CN205584659U (zh) 九折型材网络机柜侧板
KR200306741Y1 (ko) 콘크리트 조립식 거푸집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40001959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426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