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圆钢的智能修复检测仪及其检测修复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钢材检测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用于圆钢的智能修复检测仪及其检测修复方法。
背景技术
圆钢是指截面为圆形的实心长条钢材,圆钢是汽车生产制造的主要材料之一,汽车制造中使用的圆钢必须经过严格的检测,从而保证汽车的质量。
圆钢在输送与搬运的过程中发生变形,使用前需要进行修复,修复后的圆钢需要按照规定进行检测,但是圆钢在检测修复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a、需要人工手持检测工具测量圆钢的直径,且检测与修复不能同时进行,工序复杂、浪费时间;
b、人工修复圆钢不能实时精确的掌握圆钢修复的情况,需要重复交替的进行修复与检测作业。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相关行业对于圆钢的检测与修复做出了技术创新,给出了对应的技术方案,比如专利号为2017218638798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圆钢直线度检验台主要是通过垫块和检测块的配合检测圆钢直线度,此外专利号为2017204327134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一种钢管表面凹陷矫正修复器通过液压千斤顶与修复模具的配合对钢管表面进行矫正。
综合以上情况,目前关于圆钢的修复与检测同时进行作业依然是当下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圆钢的智能修复检测仪及其检测修复方法,本发明可以解决现有圆钢在检测修复过程中存在的以下问题:a、需要人工手持检测工具测量圆钢的直径,且检测与修复不能同时进行,工序复杂、浪费时间;b、人工修复圆钢不能实时精确的掌握圆钢修复的情况,需要重复交替的进行修复与检测作业等难题;本发明可以实现圆钢智能化实时检测与修复的功能,能够及时掌握圆钢修复的情况,可以保证圆钢检测与修复作业能够同时进行。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用于圆钢的智能修复检测仪,包括测量管,测量管的外壁上设置有显示板,测量管的上沿其周向方向均匀设置有测量孔,测量孔内设置有从动装置,从动装置内设置有修复装置,从动装置外侧设置有锁紧装置。
所述从动装置包括通过滑动配合方式设置在测量孔内的从动杆,从动杆的一端与显示板之间连接有从动伸缩杆,从动伸缩杆上设置有从动弹簧,从动杆的另一端安装有从动框,从动杆上设置有指示针,指示针位于滑动槽内,测量管的前后两侧对称的设置有辅助孔,从动框的前后两侧对称的设置有限位柱,限位柱上均匀设置有限位孔,限位柱位于辅助孔内。
所述修复装置包括从前往后等间距设置在从动框上的修复孔,修复孔内设置有修复块,从动框的内壁上通过电机座安装有修复电机,修复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修复辊的一端相连,修复辊的另一端通过轴承安装在从动框的内壁上;修复辊为空心结构,且修复辊上设置有修复槽,修复槽内通过轴承设置有转轴,转轴上从前往后等间距的设置有作业块,修复辊的内壁上设置有驱动块,驱动块与作业块之间相互配合运动。
所述锁紧装置包括通过销轴对称安装在从动框上下两侧的锁紧杆,锁紧杆与从动框之间通过销轴设置有锁紧气缸,位于从动框上侧的锁紧杆侧壁上均匀设置有锁紧卡块,位于从动框下侧的锁紧杆上均匀设置有锁紧卡槽,锁紧卡块与锁紧卡槽之间相互配合运动。
所述显示板上沿其周向方向设置有滑动槽,且位于滑动槽左右两侧的显示板上设置有刻度值。
所述修复块包括通过滑动配合方式设置在修复孔内的执行杆,执行杆的上端通过轴承设置有从动辊,执行杆与从动框的内壁之间设置有执行弹簧。
所述作业块包括通过轴承设置在转轴上的作业架,作业架呈V字型结构,且作业架的两端均为圆弧状弯曲结构,且作业架位于修复槽内侧的一端通过轴承设置有作业辊,作业架与修复辊的内壁之间连接有作业弹簧。
所述驱动块包括安装在修复辊内壁上的电动滑块,电动滑块上设置有移动架,移动架上通过销轴设置有驱动架,驱动架与移动架之间通过销轴设置有驱动气缸。
所述测量管的内壁上安装有限位气缸,限位气缸的顶端通过法兰安装在限位环上,限位环的内壁上设置有限位块,限位块与限位孔之间相互配合运动。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圆钢的智能修复检测仪的检测修复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工作准备,将经过高温的烘烤后的圆钢放置到测量管内,通过现有的圆钢推送设备控制圆钢从后往前匀速移动。
步骤二、测量作业,圆钢进入到测量管内在从动伸缩杆与从动弹簧的辅助下控制指示针在滑动槽内移动,工作人员通过观察指示针指示的刻度值读取圆钢的直径。
步骤三、锁紧作业,限位气缸控制限位块插入到限位孔内确定从动框的位置,锁紧气缸工作控制锁紧杆与调节,从而使相邻两个从动框上的锁紧卡块镶嵌到锁紧卡槽内。
步骤四、执行调节,根据圆钢的尺寸与具体变形的位置,电动滑块与驱动气缸之间相互配合带动驱动架控制对应位置的作业架进行转动适当的角度旋转,作业弹簧对作业架起到了复位的作用。
步骤五、执行修复,修复电机控制修复辊转动,从而通过作业架对执行杆进行挤压,执行杆的下端受到挤压收快速的对圆钢变形位置处进行击打修复,执行弹簧对执行杆起到了复位的作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可以解决现有圆钢在检测修复过程中存在的以下问题:
a、需要人工手持检测工具测量圆钢的直径,且检测与修复不能同时进行,工序复杂、浪费时间;
b、人工修复圆钢不能实时精确的掌握圆钢修复的情况,需要重复交替的进行修复与检测作业等难题;
本发明可以实现圆钢智能化实时检测与修复的功能,能够及时掌握圆钢修复的情况,可以保证圆钢检测与修复作业能够同时进行。
2、本发明设计的从动装置与修复装置相互配合对圆钢进行修复的同时能够实时的检测修复的情况,节约了时间。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修复装置与锁紧装置之间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测量管与从动装置(局部零件)之间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如图1到图4所示,一种用于圆钢的智能修复检测仪,包括测量管1,测量管1的外壁上设置有显示板2,测量管1的上沿其周向方向均匀设置有测量孔,测量孔内设置有从动装置3,从动装置3内设置有修复装置4,从动装置3外侧设置有锁紧装置5。
所述从动装置3包括通过滑动配合方式设置在测量孔内的从动杆31,从动杆31的一端与显示板2之间连接有从动伸缩杆32,从动伸缩杆32上设置有从动弹簧33,从动杆31的另一端安装有从动框34,从动杆31上设置有指示针35,指示针35位于滑动槽内,测量管1的前后两侧对称的设置有辅助孔,从动框34的前后两侧对称的设置有限位柱36,限位柱36上均匀设置有限位孔,限位柱36位于辅助孔内。
所述修复装置4包括从前往后等间距设置在从动框34上的修复孔,修复孔内设置有修复块41,从动框34的内壁上通过电机座安装有修复电机42,修复电机42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修复辊43的一端相连,修复辊43的另一端通过轴承安装在从动框34的内壁上;修复辊43为空心结构,且修复辊43上设置有修复槽,修复槽内通过轴承设置有转轴44,转轴44上从前往后等间距的设置有作业块45,修复辊43的内壁上设置有驱动块46,驱动块46与作业块45之间相互配合运动。
所述锁紧装置5包括通过销轴对称安装在从动框34上下两侧的锁紧杆51,锁紧杆51与从动框34之间通过销轴设置有锁紧气缸52,位于从动框34上侧的锁紧杆51侧壁上均匀设置有锁紧卡块53,位于从动框34下侧的锁紧杆51上均匀设置有锁紧卡槽,锁紧卡块53与锁紧卡槽之间相互配合运动。
所述显示板2上沿其周向方向设置有滑动槽,且位于滑动槽左右两侧的显示板2上设置有刻度值。
所述修复块41包括通过滑动配合方式设置在修复孔内的执行杆411,执行杆411的上端通过轴承设置有从动辊412,执行杆411与从动框34的内壁之间设置有执行弹簧413。
所述作业块45包括通过轴承设置在转轴44上的作业架451,作业架451呈V字型结构,且作业架451的两端均为圆弧状弯曲结构,且作业架451位于修复槽内侧的一端通过轴承设置有作业辊452,作业架451与修复辊43的内壁之间连接有作业弹簧453。
所述驱动块46包括安装在修复辊43内壁上的电动滑块461,电动滑块461上设置有移动架462,移动架462上通过销轴设置有驱动架463,驱动架463与移动架462之间通过销轴设置有驱动气缸464。
所述测量管1的内壁上安装有限位气缸37,限位气缸37的顶端通过法兰安装在限位环38上,限位环38的内壁上设置有限位块39,限位块39与限位孔之间相互配合运动。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圆钢的智能修复检测仪的检测修复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工作准备,将经过高温的烘烤后的圆钢放置到测量管1内,通过现有的圆钢推送设备控制圆钢从后往前匀速移动。
步骤二、测量作业,圆钢进入到测量管1内在从动伸缩杆32与从动弹簧33的辅助下控制指示针35在滑动槽内移动,工作人员通过观察指示针35指示的刻度值读取圆钢的直径。
步骤三、锁紧作业,限位气缸37控制限位块39插入到限位孔内确定从动框34的位置,锁紧气缸52工作控制锁紧杆51与调节,从而使相邻两个从动框34上的锁紧卡块53镶嵌到锁紧卡槽内。
步骤四、执行调节,根据圆钢的尺寸与具体变形的位置,电动滑块461与驱动气缸464之间相互配合带动驱动架463控制对应位置的作业架451进行转动适当的角度旋转,作业弹簧453对作业架451起到了复位的作用。
步骤五、执行修复,修复电机42控制修复辊43转动,从而通过作业架451对执行杆411进行挤压,执行杆411的下端受到挤压收快速的对圆钢变形位置处进行击打修复,执行弹簧413对执行杆411起到了复位的作用。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的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