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668457A - 热交换器 - Google Patents

热交换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668457A
CN109668457A CN201811196115.7A CN201811196115A CN109668457A CN 109668457 A CN109668457 A CN 109668457A CN 201811196115 A CN201811196115 A CN 201811196115A CN 109668457 A CN109668457 A CN 1096684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r
runner
compartment
peripheral wall
flu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19611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668457B (zh
Inventor
古贺祥啓
村田登志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96684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684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6684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6845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21/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any of the groups F28D1/00 - F28D20/00
    • F28D21/0001Recuperative heat exchangers
    • F28D21/0003Recuperative heat exchangers the heat being recuperated from exhaust gas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7/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tubular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 F28D7/0008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tubular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the conduits for one medium being in heat conductive contact with the conduits for the other medium
    • F28D7/0025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tubular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the conduits for one medium being in heat conductive contact with the conduits for the other medium the conduits for one medium or the conduits for both media being flat tubes or arrays of tubes
    • F28D7/0033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tubular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the conduits for one medium being in heat conductive contact with the conduits for the other medium the conduits for one medium or the conduits for both media being flat tubes or arrays of tubes the conduits for one medium or the conduits for both media being ben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9/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N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F01N5/00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combined or associated with devices profiting by exhaust energy
    • F01N5/02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combined or associated with devices profiting by exhaust energy the devices using hea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7/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tubular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 F28D7/0066Multi-circuit heat-exchangers, e.g. integrating different heat exchange sections in the same unit or heat-exchangers for more than two flui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21/00Constructions of heat-exchange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the selection of particular materials
    • F28F21/04Constructions of heat-exchange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the selection of particular materials of ceramic; of concrete; of natural ston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7/00Elements not covered by group F28F1/00, F28F3/00 or F28F5/00
    • F28F7/02Blocks traversed by passages for heat-exchange medi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2220/00Closure means, e.g. end caps on header boxes or plugs on condu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2250/00Arrangements for modifying the flow of the heat exchange media, e.g. flow guiding means; Particular flow patterns
    • F28F2250/10Particular pattern of flow of the heat exchange media
    • F28F2250/102Particular pattern of flow of the heat exchange media with change of flow dir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热交换器。热交换器具备:周壁,其为多边筒状;多个分隔壁,其将所述周壁的内部划分为分别在所述周壁的轴向上延伸的多个第一隔室以及多个第二隔室。通过使各所述第一隔室的所述轴向上的两端部被封闭,并且使邻接的所述第一隔室彼此连通,从而使所述多个第一隔室构成第一流道,所述第一流道的与所述轴向垂直的截面具有U字状。所述第一流道具有在所述周壁的同一个面上开口的流入口以及流出口。各所述第二隔室构成第二流道,所述第二流道在所述轴向上的两端部处分别具有流入口以及流出口。

Description

热交换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交换器。
背景技术
如图16A、图16B以及图16C所示,日本特开2015-140972号公报所公开的热交换器40具备截面呈矩形并在轴向上延伸的周壁41、将周壁41的内部划分为在轴向上延伸的多个第一隔室43a以及多个第二隔室43b的多个分隔壁42。通过使第一隔室43a的轴向上的两端部被封闭并且使上下邻接的第一隔室43a彼此被连通,从而多个第一隔室43a形成了第一流道44,第一流道44具有开口于周壁41上的流入口44a以及流出口44b。各第二隔室43b形成在轴向上的两端部处具有流入口以及流出口的第二流道45。该热交换器在流通于第一流道44中的第一流体和流通于第二流道45中的第二流体之间进行热交换。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可是,上述公报的热交换器如图16B所示,第一流道44的流入口44a开口于周壁41的上表面上,第一流道44的流出口44b开口于周壁41的下表面上。在该情况下,在热交换器的上表面以及下表面上,将会分别安装有用于供给以及排出第一流体的的配管等的流道部件。因此,在设置热交换器时,需要预先确保考虑到会被上下安装的流道部件的设置空间。但是,热交换器在很多情况下被设置于车辆的内部等的有限空间内,从而期望获得所需的设置空间较小的热交换器。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所需的设置空间较小的的热交换器。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本发明的热交换器具备:周壁,其为多边筒状;多个分隔壁,其将所述周壁的内部划分为分别在所述周壁的轴向上延伸的多个第一隔室以及多个第二隔室。通过使各所述第一隔室的所述轴向上的两端部被封闭并且使邻接的所述第一隔室彼此连通,从而使多个所述第一隔室构成第一流道,所述第一流道的与所述轴向垂直的截面具有U字状。所述第一流道具有在所述周壁的同一个面上开口的流入口以及流出口。各所述第二隔室构成第二流道,所述第二流道在所述轴向上的两端部处分别具有流入口以及流出口。在流通于所述第一流道中的第一流体与流通于多个所述第二流道中的第二流体之间实施热交换。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热交换器的立体图。
图2为图1的热交换器的主视图。
图3为沿着图1的3-3线的剖视图。
图4为沿着图3的4-4线的剖视图。
图5为沿着图3的5-5线的剖视图。
图6A为在成形工序中被成形的成形体的立体图。
图6B为图6A的成形体的原料的说明图。
图7为图6A的成形体的剖视图。
图8为加工工序的说明图,其表示向成形体插入了第一加工的加工治具的状态。
图9为加工工序中的成形体的剖视图。
图10为加工工序中的第二加工的说明图。
图11A为经过脱脂工序而获得的脱脂体的立体图。
图11B为图11A的脱脂体的说明图。
图12A为经过了浸渍工序后的脱脂体的立体图。
图12B为图12A的脱脂体的说明图。
图13为第一改变例的热交换器的立体图。
图14为第二改变例的热交换器的剖视图。
图15为第三改变例的热交换器的局部剖视图。
图16A为现有的热交换器的立体图。
图16B为沿着图16A的16B-16B线的剖视图。
图16C为沿着图16A的16C-16C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热交换器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以及图2所示,热交换器10具备矩形筒状的周壁11和多个分隔壁12。周壁11以截面形成多边形的方式具有三面以上的平坦的外表面,并在轴向上延伸。轴向为周壁11延伸的方向,即与周壁11的全部外表面平行的方向。多个分隔壁12将周壁11的内部划分为在周壁11的轴向上延伸的多个第一隔室13和多个第二隔室14。周壁11例如具有相互对置的两个纵侧壁11a和相互对置的两个横侧壁11b。在与周壁11的轴向垂直的剖视观察时,纵侧壁11a的长度短于横侧壁11b的长度。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在与周壁11的轴向垂直的剖视观察时纵侧壁11a延伸的方向称为纵向,将横侧壁11b延伸的方向称为横向。与周壁11的轴向垂直的截面的形状为横长的长方形。在以后的说明中,在未另行明示的情况下,“截面”是指与周壁11的轴向垂直的截面。
如图2以及图3所示,多个分隔壁12在与周壁11的轴向垂直的截面中包括与纵侧壁11a平行的多个分隔壁12和与横侧壁11b平行的多个分隔壁12。这些分隔壁12被一体化,从而形成了格子状的隔室结构。被一体化的分隔壁12所构成的隔室结构并未被特别限定,但是,例如能够设为如下的隔室结构,即,各分隔壁12的壁厚为0.1~0.5mm,隔室密度为与周壁11的轴向垂直的截面上的每1cm2具有15~93隔室的隔室结构。
如图3~5所示,多个第一隔室13为使第一流体流通的隔室。各第一隔室13的轴向上的两端部分别被封闭部22封闭。多个第二隔室14为使第二流体流通的隔室。各第二隔室14的轴向上的两端部分别被开放。
作为第一流体并未被特别限定,例如,能够使用公知的热介质。作为公知的热介质,例如,可以举出冷却水(Long Life Coolant:LLC,长效冷却剂)、或乙二醇等的有机溶剂。作为第二流体并未被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举出内燃机的废气。
如图2所示,多个第一隔室13包括多个横隔室13a和多个纵隔室13b。各横隔室13a在剖视观察时具有横长的四边形形状,两个长边与横侧壁11b平行。多个横隔室13a位于与作为两个横侧壁11b中的一方的第一横侧壁11b分离的位置。将两个横侧壁11b中的另一方称为第二横侧壁11b。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第一横侧壁11b的外表面称为上表面,将第二横侧壁11b的外表面称为下表面。在本实施方式中所称的上、下、横以及纵是为了对热交换器10的结构进行说明而使用的用语,并非对热交换器10的使用时的姿态进行定义的用语。
各纵隔室13b在剖视观察时具有四边形形状(例如,正方形形状)。在各横隔室13a的横向上的两端与第一横侧壁11b之间,分别配置有在纵向上排列的多个纵隔室13b。
具体而言,多个第一隔室13包括在两个横侧壁11b之间排列的三个横隔室13a。三个横隔室13a的横向长度相互不同,越靠近第二横侧壁11b则横向长度越长。三个横隔室13a相互隔开间隔而被平行地配置。
一个横隔室13a、和在该横隔室13a的横向上的两端与第一横侧壁11b之间排列的多个纵隔室13b构成第一隔室列。第一隔室列具有U字状的截面。多个第一隔室13包括以嵌套方式而被配置的三个第一隔室列。
另外,在邻接的两个第一隔室列之间,沿着第一隔室列而排列有多个第二隔室14,并构成截面呈U字状的一个以上的第二隔室列。配置于邻接的两个第一隔室列之间的第二隔室列的数量并未被特别限定,但是,例如在第二流体为内燃机的废气等的气体的情况下,优选为两列以上,更加优选为三列或四列。
如图3所示,各第一隔室列通过设置有两个连通部15a、15b从而构成第一流道16。各连通部15a、15b贯穿位于纵向排列的纵隔室13b的上下的分隔壁12,并使这些纵隔室13b相互连通。而且,连通部15a使横隔室13a的横向上的一端与纵隔室13b连通,连通部15b使横隔室13a的横向上的另一端与纵隔室13b连通。三个第一隔室列的连通部15a、15b全部开口于周壁11的同一个面(第一横侧壁11b的外表面)上。各开口的轴向上的长度与具有该开口的各连通部15a、15b的轴向上的长度相等。这些连通部15a、15b也可以跨及第一隔室13的轴向上的大致整体的长度而被形成。
如图3所示,在热交换器10的内部,形成有三个截面呈U字状的第一流道16。各第一流道16通过由多个第一隔室13(包括横隔室13a以及纵隔室13b)组成的一个第一隔室列、和设置于该第一隔室列上的连通部15a、15b而构成。各第一流道16具有在周壁11的同一个面上形成的两个开口、即流入口以及流出口。换言之,一个第一流道16为,由使第一流体向纵向流动的部分、和使第一流体向横向流动的部分组合而成的截面呈U字状的流道。第一流体向纵向流动的部分通过纵向贯穿多个纵隔室13b的连通部15a、15b而构成。第一流体向横向流动的部分由横隔室13a构成。三个第一流道16相互独立。
另外,如图4以及图5所示,在热交换器10的内部形成有多个第二流道17。一个第二流道17由一个第二隔室14构成。各第二隔室14的轴向上的两端部10a、10b分别作为流入口以及流出口而发挥功能。上述结构的热交换器10能够在流动于第一流道16中的第一流体和流动于第二流道17中的第二流体之间经由分隔壁12而进行热交换。
如果进行详细叙述,则如图3所示,在热交换器10的使用时,用于针对第一流道16而进排第一流体的流道部件18(在图3中用双点划线表示)被配置于,周壁11中的设置有全部的第一流道16的流入口以及流出口的面(第一横侧壁11b的外表面)上。流道部件18在周壁11中的设置有全部的第一流道16的流入口以及流出口的面的外侧具备分隔部18a。分隔部18a对与全部的第一流道16的流入口连通的流入空间S1、和与全部的第一流道16的流出口连通的流出空间S2进行划分。在分隔部18a上,连接有导入通道18b以及排出通道18c。导入通道18b以及排出通道18c分别与流入空间S1以及流出空间S2连通。第一流体经过导入通道18b而被供给到流入空间S1。第一流体经过排出通道18c而被从流出空间S2中排出。
当第一流体经过流道部件18的导入通道18b而向流入空间S1供给时,第一流体从三个流入口流入第一流道16内。而且,第一流体从截面呈U字状的第一流道16内穿过,并从三个流出口向流出空间S2流出,且经过排出通道18c而被排出。并且,流动于三个第一流道16中的第一流体的流通方向相同。
如此,在热交换器10中,第一流体在与轴向几乎垂直的方向上从第一流道16内流过,第二流体在轴向上从第二流道17内流过。而且,在沿相互交叉的方向而流过热交换器10的内部的第一流体与第二流体之间,经由分隔壁12而实施了热交换。即,第一流体的流动方向与第二流体的流动方向并非相互平行,第一流道16和第二流道17位于扭转的位置上。
并且,构成热交换器10的周壁11以及分隔壁12的材料并未被特别限定,能够使用公知的被用于热交换器中的材料。例如,作为这样的材料的示例,可以举出碳化硅、碳化钽、碳化钨等的碳化物,以及氮化硅、氮化硼等的氮化物。在这些材料之中,包含碳化硅以作为主要成分的材料由于与其他的陶瓷材料相比导热系数较高从而能够提高热交换效率,故为优选。在此,“主要成分”是指质量百分比50%以上。作为包含碳化硅以作为主要成分的材料,例如可以列举出包含碳化硅的颗粒和金属硅的材料。
接下来,根据图6A~13,对本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的一个制造方法进行说明。热交换器通过依次经由以下所记载的成形工序、加工工序、脱脂工序、浸渍工序而被制造出。
(成形工序)
作为在热交换器的成形中所使用的原料,对含有碳化硅的颗粒、有机粘合剂和分散介质的粘土状的混合物(参照图6B)进行制备。使用该粘土状的混合物而使图6A以及图7所示的成形体20成形。成形体20具备矩形筒状的周壁11、和多个分隔壁12,多个分隔壁12将周壁11的内部划分为在周壁11的轴向上延伸的多个隔室C。多个分隔壁12与周壁11一体成形。对于该成形体20所包含的全部的隔室C,轴向上的两端均被开放。另外,多个隔室C包括成为横隔室13a的一个以上的(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三个)隔室C1、和除此以外的大量的通常隔室C。各通常隔室C具有正方形的截面。各隔室C1具有与横向排列的多个通常隔室C相应的横向长度。即,各隔室C1具有横长的截面。这样的成形体20例如能够通过挤压成形而进行成形。对所得到的成形体20施加使成形体20干燥的干燥处理。
(加工工序)
在加工工序中,实施在成形体上形成连通部的第一加工、以及将成形体中的一部分隔室的两端部封闭的第二加工。
如图8所示,在第一加工中,例如使用使所加热的加工件21与成形体20接触的方法,来去除成形体20中的周壁11以及多个分隔壁12中的一部分,从而形成连通部15a、15b。
具体而言,如图8以及图9所示,准备具有与连通部15a、15b相对应的外形的板状的一个以上的加工件21。如果将加工件21的数量设为与连通部15a、15b的数量相同,则能够通过一次的第一加工来同时实施全部的连通部15a、15b的形成。加工件21由耐热性的金属(例如,不锈钢)而形成,其厚度被设定为,不超过通常隔室C的宽度(横向长度)的厚度。接下来,对加工件21进行加热,以达到将成形体20所含的有机粘合剂烧除的温度。例如,在有机粘合剂为甲基纤维素的情况下,将加工件21加热至400℃以上。
然后,如图9所示,将被加热后的一个以上的加工件21与纵侧壁11a平行地配置,并从成形体20的外表面(上表面)朝向隔室C1的横向的两端插入。在将加工件21插入至到达隔室C1的位置之后,拔出加工件21。当被加热的加工件21与成形体20接触时,在该接触部分处成形体20中所含的有机粘合剂将燃烧并被烧除。因此,针对成形体20的加工件21的插入阻力非常小,在加工件21的插入时,在所插入的部分的周边部分处难以产生变形或破坏。另外,通过将有机粘合剂烧除,从而减少了所产生的加工屑的量。而且,通过拔出所插入的加工件21,从而形成了连通部15a、15b。
如图10所示,在第二加工中,在形成于成形体20上的多个隔室C中,针对构成第一隔室13的全部的隔室C的轴向上的两端部,填充在成形工序中使用的粘土状的混合物。由此,形成了封闭部22,该封闭部22将包括截面为横长形状的隔室C1在内的构成第一隔室13的多个隔室C的两端部封闭。此后,针对成形体20,实施使封闭部22干燥的干燥处理。
通过经由包括上述的第一加工以及第二加工的加工工序,从而获得了加工成形体。第一加工和第二加工的顺序并未被特别限定,也可以在实施第二加工之后实施第一加工。
(脱脂工序)
在脱脂工序中,通过对加工成形体进行加热,从而将加工成形体所含的有机粘合剂烧除。通过脱脂工序,从而获得了从加工成形体中去除了有机粘合剂的脱脂体30(参照参照图11A)。如图11B所示,从加工成形体中去除了有机粘合剂的脱脂体30具有以碳化硅的颗粒彼此接触的状态而配置的骨架部分。
(浸渍工序)
在浸渍工序中,使构成脱脂体的壁部分的内部浸渍金属硅素。在浸渍工序中,在使金属硅的块与脱脂体接触的状态下,加热至金属硅的熔点以上(例如,1450℃以上)。由此,如图12B所示,熔融的金属硅通过毛细管现象而进入构成脱脂体的骨架部分的颗粒间的间隙,从而金属硅被浸渍在该间隙中。
浸渍工序的加热处理也可以从脱脂工序的加热处理起而连续地进行。例如,作为使金属硅的块与加工成形体接触的状态,也可以通过在低于金属硅的熔点的温度下进行加热,从而去除有机粘合剂以设为脱脂体。此后,也可以使加热温度上升至金属硅的熔点以上,以使熔融的金属硅浸渍在脱脂体中。
通过经由上述的浸渍工序,从而获得了图12A所示的热交换器10。
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脱脂工序以后的工序中,实施了特殊的温度管理。即,脱脂工序以后的工序在低于成形工序中所使用的混合物所含的碳化硅的烧结温度的温度下被实施,以使加工成形体以及脱脂体不会暴露在上述烧结温度以上的温度下。因此,在脱脂工序中,在能够烧除有机粘合剂的温度以上、且低于上述烧结温度的温度下进行加热。同样,在浸渍工序中,在金属硅的熔点以上、且低于上述烧结温度的温度下进行加热。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以及效果进行记载。
(1)热交换器具备:周壁,其为多边筒状;多个分隔壁,其将所述周壁的内部划分为分别在所述周壁的轴向上延伸的多个第一隔室以及多个第二隔室。通过使各所述第一隔室的所述轴向上的两端部被封闭并且使邻接的所述第一隔室彼此连通,从而使所述多个第一隔室构成一个以上的第一流道,一个以上的所述第一流道的与所述轴向垂直的截面具有U字状。所述一个以上的第一流道均具有在所述周壁的同一个面上开口的流入口以及流出口。各所述第二隔室构成第二流道,所述第二流道在所述轴向上的两端部处分别具有流入口以及流出口。在流通于所述一个以上的第一流道中的第一流体、与流通于多个所述第二流道中的第二流体之间实施热交换。
根据上述结构,一个以上的第一流道所含的全部的流入口以及全部的流出口开口于周壁的同一个平坦的外表面上。因此,能够将用于进排第一流体的流道部件安装在周壁的相同的面上。由此,能够实现包含了流道部件的热交换器的设置空间的减少。
另外,由于第一流道在与轴向垂直的截面上具有U字形状,因此,第一流体的温度易于被反映在热交换器整体上。例如,在第一流体为冷却水的情况下,能够有效地对热交换器整体进行冷却。由此,提高了热交换器的热交换效率。
(2)多个第一流道在与轴向垂直的截面上以嵌套方式而被配置,在邻接的两个第一流道之间配置有多个第二流道。
根据上述结构,提高了第一流体的温度易于被反映在热交换器整体上的这一效果。
(3)在邻接的两个第一流道中,第一流体的流通方向相同。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将邻接的两个第一流道的流入口配置在周壁的同一个平坦的外表面上的靠近的位置处。关于邻接的两个第一流道的流出口,也为同样的结构。由此,易于使用共通的流道部件来针对多个第一流道而进排第一流体。
(4)第二流体为内燃机的废气等的气体,在邻接的两个第一流道之间配置的多个第二隔室所排列的列数在两列以上。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使第二隔室在热交换器的截面上所占的的比例变多,从而增大了第二流道的总流道截面积。由此,穿过第二流道的第二流体的流速降低,且第二流体与分隔壁接触的接触时间变长。另外,第二流道中的与第二流体接触的面积也变大。这些设置的结果为,第二流体的热量易于被传递到分隔壁上,从而提高了热交换器的热交换效率。
(5)分隔壁包含碳化硅以作为主要成分。由于碳化硅在陶瓷材料中也是导热系数较高的材料,因此,能够提高、分隔壁的导热系数。因此,能够提高热交换器的热交换效率。
(6)本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通过在如上所述的温度管理下进行制造,从而碳化硅的颗粒以彼此接触的状态而被配置,并形成骨架部分,在骨架部分的间隙中填充有金属硅从而保持了形状。即,碳化硅的颗粒成为彼此不具有通过烧结而产生的结合部(颈部)的状态。由此,在热交换器的使用过程中,即使因内部的温度差而在分隔壁的内部产生应变,也能够抑制在碳化硅的颗粒间的颈部处产生龟裂的情况。另外,能够抑制经由颈部而使龟裂扩展的情况。
本实施方式还能够以如下方式进行改变并实施。另外,还能够将上述实施方式的各结构和以下的改变例所示的各结构进行适当的组合而实施。
·如图13的第一改变例所示,也可以将一个第一流道的流入口分割为多个。另外,也可以将一个第一流道的流出口分割为多个。即,也可以将在各连通部15a、15b的周壁11上形成的开口分割为多个。另外,也可以将流入口或流出口中的仅一方分割为多个。
在全部的流入口以及全部的流出口开口于周壁的同一个平坦的外表面(开口面)上的情况下,该开口面的强度易于变低。因此,通过将流入口以及流出口分割为多个而设置,从而能够抑制周壁的强度的降低。
·第一流道的数量并未被限定为3,也可以为1、2或4以上。
·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嵌套方式而配置了多个第一流道,但多个第一流道的配置并未被限定于此。例如,如图14的第二改变例所示,多个第一流道16也可以被并列配置。
·在多个第一流道中,也可以使所流通的第一流体的流量(每单位时间的流量)不同。即,可以对于至少两个第一流道,而使所流通的第一流体的流量互不相同。通过根据第一流道的位置或形状等而对第一流体的流量进行调节,从而能够提高热交换器的热交换效率。
例如,在多个第一流道以嵌套方式被配置的情况下,具有如下的趋势,即,与位于外侧的第一流道的流道长度长于位于内侧的第一流道的流道长度的量相对应地,随着靠近流出口而热交换效率降低。因此,如果使流道长度较长的第一流道中的第一流体的流量多于流道长较短的第一流道中的第一流体的流量,则能够抑制流道长度较长的第一流道中的热交换效率的降低。并且,作为对第一流体的流量进行调节的方法,例如,也可以采用使第一流道的流道截面不同的方法、或者、针对第一流道或流道部件而设置开度不同的缩颈部分或流量控制阀的方法。
·在热交换器具备多个第一流道的情况下,也可以在多个第一流道之间使第一流体的流通方向不同。即,也可以对于至少两个第一流道而使第一流体的流通方向互不相同。
·构成第二流道的第二隔室的截面形状并未被限定于四边形形状。例如,如图15的第三改变例所示,也可以将第二隔室14的截面设为六边形。在该情况下,也能够将第一流道16的与轴向垂直的截面的形状设为U字状。另外,这样的第一流道16的流入口以及流出口能够以开口于周壁的一个平坦的外表面的方式而构成。
·在邻接的两个第一流道之间配置的第二隔室列的数量既可以为固定,也可以不同。例如,在三个第一流道16A、第一流道16B、第一流道16C依次排列的情况下,在第一流道16A与第一流道16B之间配置的第二隔室列的数量、和在第一流道16B与第一流道16C之间配置的第二隔室列的数量既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周壁的截面形状并未被限定于矩形,只要为多边形即可。例如,周壁的截面形状也可以为三边形、五边形或六边形等。即,周壁也可以具有三面或五面以上的平坦的外表面。
·流道部件的结构并未被特别限定,只要为能够针对一个以上的第一流道而进排第一流体的结构即可。例如,流道部件也可以为分别具备供给第一流体的部分、和排出第一流体的部分的结构。另外,在热交换器具备多个第一流道的情况下,也可以为分别具备向一个第一流道供给第一流体的部分、和向另外的第一流道供给第一流体的部分的结构。
·热交换器也可以具备流道部件以作为其结构要素。在该情况下,流道部件既可以针对具备周壁以及分隔壁的主体部分而分体设置,也可以与上述主体部分的周壁一体设置。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周壁和分隔壁由包含碳化硅以作为主要成分的材料构成,但并未被限定于该方式。例如,既可以仅使分隔壁由包含碳化硅以作为主要成分的材料构成,也可以使周壁和分隔壁由包含碳化硅以作为主要成分的材料以外的材料构成。另外,作为热交换器的结构要素的流道部件既可以由与周壁以及分隔壁相同的材料构成,也可以由不同的材料构成。

Claims (9)

1.一种热交换器,具备:
周壁,其为多边筒状;
多个分隔壁,其将所述周壁的内部划分为分别在所述周壁的轴向上延伸的多个第一隔室以及多个第二隔室,
通过使各所述第一隔室的所述轴向上的两端部被封闭并且使邻接的所述第一隔室彼此连通,从而使多个所述第一隔室构成第一流道,所述第一流道的与所述轴向垂直的截面具有U字状,所述第一流道具有在所述周壁的同一个面上开口的流入口以及流出口,
各所述第二隔室构成第二流道,所述第二流道在所述轴向上的两端部处分别具有流入口以及流出口,
在流通于所述第一流道中的第一流体与流通于多个所述第二流道中的第二流体之间实施热交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
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流道在与所述轴向垂直的截面上以嵌套方式而被配置,
在邻接的两个所述第一流道之间配置有至少两个所述第二流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
在邻接的两个所述第一流道中,所述第一流体的流通方向相同。
4.如权利要求2或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
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流道被构成为,流通的所述第一流体的流量互不相同。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
在各所述第一流道中,所述流入口以及所述流出口中的至少一方被分割为多个。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
具备流道部件,所述流道部件用于针对所述第一流道而进排所述第一流体。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
所述第一流道具备在与所述轴向垂直的截面上被平行地配置的多个平行的第一流道,
多个所述第二流道中的至少两个被配置于所述多个平行的第一流道中的至少两个之间。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
所述周壁具有四边形形状的截面形状。
9.如权利要求1至8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
各所述第二隔室具有六边形形状的截面形状。
CN201811196115.7A 2017-10-17 2018-10-15 热交换器 Active CN10966845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201111 2017-10-17
JP2017201111A JP6700231B2 (ja) 2017-10-17 2017-10-17 熱交換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68457A true CN109668457A (zh) 2019-04-23
CN109668457B CN109668457B (zh) 2020-08-21

Family

ID=638577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196115.7A Active CN109668457B (zh) 2017-10-17 2018-10-15 热交换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690419B2 (zh)
EP (1) EP3473962B1 (zh)
JP (1) JP6700231B2 (zh)
KR (1) KR102131296B1 (zh)
CN (1) CN10966845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955200B2 (en) * 2018-07-13 2021-03-23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Heat exchangers having a three-dimensional lattice structure with baffle cells and methods of forming baffles in a three-dimensional lattice structure of a heat exchanger
EP3954435A4 (en) 2019-04-09 2022-11-23 International Space Medical Co., Ltd. THERAPEUTIC AGENT FOR FIBROSIS, INFLAMMATION AND/OR DISEASE ASSOCIATED WITH AGING
KR102429267B1 (ko) * 2021-02-04 2022-08-03 하민호 폐수용 열교환장치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240454A (ja) * 2002-02-13 2003-08-27 Ebara Corp プレート熱交換器とそれを用いた吸収冷凍機
CN2903883Y (zh) * 2006-03-08 2007-05-23 高力热处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板式热交换器的流体通道结构改良
CN102227255A (zh) * 2008-11-30 2011-10-26 康宁股份有限公司 蜂窝体微型反应器系统以及方法
JP2013178018A (ja) * 2012-02-28 2013-09-09 Sumitomo Precision Prod Co Ltd 熱交換器
CN104203516A (zh) * 2011-11-29 2014-12-10 康宁股份有限公司 包含片材孔遮掩的挤压本体设备
CN104641196A (zh) * 2012-09-17 2015-05-20 马勒国际公司 热交换器
JP2015140273A (ja) * 2014-01-28 2015-08-03 イビデン株式会社 ハニカム構造体
CN106152836A (zh) * 2016-05-11 2016-11-23 洛阳明远石化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u形流道板式换热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739553A (en) * 1971-06-14 1973-06-19 H Aine Exhaust emission control means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apparatus
US4546827A (en) * 1976-08-27 1985-10-15 Wachendorfer Sr Paul L Monolithic refractory recuperator
US5416057A (en) * 1993-09-14 1995-05-16 Corning Incorporated Coated alternating-flow heat exchanges and method of making
JP2015140972A (ja) 2014-01-29 2015-08-03 イビデン株式会社 熱交換器
JP6555876B2 (ja) 2014-11-26 2019-08-07 イビデン株式会社 複合部品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240454A (ja) * 2002-02-13 2003-08-27 Ebara Corp プレート熱交換器とそれを用いた吸収冷凍機
CN2903883Y (zh) * 2006-03-08 2007-05-23 高力热处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板式热交换器的流体通道结构改良
CN102227255A (zh) * 2008-11-30 2011-10-26 康宁股份有限公司 蜂窝体微型反应器系统以及方法
CN104203516A (zh) * 2011-11-29 2014-12-10 康宁股份有限公司 包含片材孔遮掩的挤压本体设备
JP2013178018A (ja) * 2012-02-28 2013-09-09 Sumitomo Precision Prod Co Ltd 熱交換器
CN104641196A (zh) * 2012-09-17 2015-05-20 马勒国际公司 热交换器
JP2015140273A (ja) * 2014-01-28 2015-08-03 イビデン株式会社 ハニカム構造体
CN106152836A (zh) * 2016-05-11 2016-11-23 洛阳明远石化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u形流道板式换热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2131296B1 (ko) 2020-07-07
US20190113283A1 (en) 2019-04-18
US10690419B2 (en) 2020-06-23
JP6700231B2 (ja) 2020-05-27
EP3473962A3 (en) 2019-05-01
KR20190043092A (ko) 2019-04-25
EP3473962A2 (en) 2019-04-24
CN109668457B (zh) 2020-08-21
JP2019074263A (ja) 2019-05-16
EP3473962B1 (en) 2020-04-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668457A (zh) 热交换器
US20090162929A1 (en)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apparatus and thermal cycler
KR101202664B1 (ko) 차량용 열교환기
DE19730539C1 (de) Drehmeißel
DE112007000796T5 (de)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Wärmetauschers basierend auf metallischem Schaum
DE102014001575A1 (de) Luft-Luft-Wärmetauscher
DE102010017001A1 (de) Wärmesenke und Verfahren zu deren Herstellung
EP2835435B1 (en) Aluminum alloy for microporous hollow material which has excellent extrudability and grain boundary corrosion resistanc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same
DE102007019206A1 (de) Wärmeübertragungsvorrichtung
DE102017125365A1 (de) Innengekühltes Ventil für einen Verbrennungsmotor
EP3106824B1 (en) Mini-channel heat exchanger tube sleeve
JP7418960B2 (ja) 切削インサートおよび切削工具
JP6826969B2 (ja) 熱交換器
US10486225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article injection moulding
JP2008249193A (ja) 熱交換器
JP4592709B2 (ja) 燃料被覆管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燃料棒
JP2019074268A (ja) 熱交換器
JP2021124269A (ja) 熱交換器
TWI684486B (zh) 模具及模具之製造方法
JP2019074265A (ja) 熱交換器
JP2019074036A (ja) 熱交換器
CN217110617U (zh) 一种软水换热系统
EP2352962B1 (de) Luft-sand-wärmeübertrager
DE102021114637A1 (de) Batterie mit gleichmäßig immersionstemperierten Batteriezellen und Kraftfahrzeug
KR20110020035A (ko) 냉각수가 상하층으로 구분되어 흐르는 급속열처리장치의 히터블록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