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668264A - 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和空气调节设备 - Google Patents

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和空气调节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668264A
CN109668264A CN201811593826.8A CN201811593826A CN109668264A CN 109668264 A CN109668264 A CN 109668264A CN 201811593826 A CN201811593826 A CN 201811593826A CN 109668264 A CN109668264 A CN 1096682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ld
air conditioning
inductance value
hot inductance
corr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59382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668264B (zh
Inventor
郑伟锐
梁文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593826.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668264B/zh
Publication of CN1096682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682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6682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6826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5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 F24F11/61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using tim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24F11/74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24F11/79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the direction of the supplied ai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8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10Temperatu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和空气调节设备,其中,方法包括:根据当前环境的环境参数检测结果,确定热源的冷热感值,根据空气调节设备的已运行时长,对检测得到的冷热感值进行校正,根据校正后的冷热感值,降低空气调节设备的制冷量或制热量,通过空气调节设备的已运行时长对检测得到的冷热感值进行校正,提高了冷热感值的准确度,避免了环境中存在的其他热源时,导致空气调节设备持续地将环境参数调整为一个不适宜于人体的数值范围,提高了空气调节设备自动调节的准确性。

Description

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和空气调节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家电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和空气调节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空气调节设备(例如,空调)的普及率越来越高,而可以对空气进行智能调节的产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相关技术中,冷热感值的大小反映热源的冷热程度,通常采用根据冷热感值对空气调节设备进行控制,但是,实际应用场景中,家居环境一般较复杂,例如可能存在人体之外的其他热源,这样会导致基于冷热感值确定的空调的运行参数不适宜于人体本身,无法将环境调节到人体感觉舒适的状态,从而极大影响了用户体验。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方法,通过空气调节设备的已运行时长,对检测到的冷热感值进行校正,提高了冷热感值的准确定,避免了环境中存在的其他热源时,导致空气调节设备持续地将环境参数调整为一个不适宜于人体的数值范围,提高了空气调节设备自动调节的准确性。
本发明提出一种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装置。
本发明提出一种空气调节设备。
本发明提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本发明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方法,包括:
根据当前环境的环境参数检测结果,确定热源的冷热感值;
根据空气调节设备的已运行时长,对检测得到的冷热感值进行校正;
根据校正后的冷热感值,降低空气调节设备的制冷量或制热量。
本发明又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装置,包括:
检测模块,用于根据当前环境的环境参数检测结果,确定热源的冷热感值;
校正模块,用于根据空气调节设备的已运行时长,对检测得到的冷热感值进行校正;
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校正后的冷热感值,降低空气调节设备的制冷量或制热量。
本发明又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空气调节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前述一方面所述的控制方法。
本发明又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前述一方面所述的控制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含如下的有益效果:
根据当前环境的环境参数检测结果,确定热源的冷热感值,根据空气调节设备的已运行时长,对检测得到的冷热感值进行校正,根据校正后的冷热感值,降低空气调节设备的制冷量或制热量,通过空气调节设备的已运行时长对检测得到的冷热感值进行校正,提高了冷热感值的准确度,从而避免了环境中存在的其他热源时,导致空气调节设备持续地将环境参数调整为一个不适宜于人体的数值范围,提高了空气调节设备自动调节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本发明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另一种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校正前的环境温度分布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校正后的环境温度分布示意图;以及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和空气调节设备。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根据当前环境的环境参数检测结果,确定热源的冷热感值。
其中,热源是当前环境中的物体,例如人体、茶壶等,进行环境参数检测得到的,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通过空气调节设备自身检测得到的参数,例如,通过空气调节设备的阵列式红外热电堆传感器检测得到的环境温度分布,根据环境温度分布以及空气调节设备的运行模式,确定热源的冷热感值;作为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还可以根据空气调节设备自身检测到的参数,结合其他空气设备,例如,加湿器或除湿机检测到的湿度等参数,确定热源的冷热感值。其中,冷热感值的大小反映热源的冷热程度,也就是说,冷热感值越大代表热源的温度越高,即越热,冷热感值越小代表热源的温度越低,即越冷。
可选的,若检测到的热源为多个,则将多个热源的冷热感值中的最大冷热感值作为检测得到的冷热感值,或者是将多个热源的冷热感值取平均值,将平均的冷热感值作为检测得到的冷热感值。
在一种场景下,当热源即为用户时,用户的冷热感值与用户的个人体质和运动激烈程度有关,在实际操作时,可以根据用户的个人情况进行实时采集标注等,也可以根据大数据建立用户体表参考温度和用户冷热感值的模型(在本示例中,采集大量用户冷热感值、用户体表温度和空气调节设备的导风板的面积、电机的性能等硬件参数,根据采集的大量实验数据建立用户体表参考温度和用户冷热感值的模型,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冷热感模型还可结合多种用户生理参数设置等,其中,该冷热感模型的表达公式可以为M=F(H),其中,M为冷热感模型,H=R+C+K+Esk+Eres+Cres,其中,R为人体辐射产生的热量,单位为W/m2,C为人体与环境中的气流对流产生的热量单位为W/m2,K为传导产生的散热量,单位为W/m2,Esk为因皮肤的水份蒸发而产生的散热量,单位为W/m2,Eres为因为呼气水份蒸发而产生的散热量,单位为W/m2Cres为呼气对流产生的散热流量,单位为W/m2),根据该模型用于计算与用户体表参考温度对应的用户冷热感值。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介绍的冷热感模型的表达公式仅仅是一个示例,本领域所属的技术人员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冷热感模型,例如通过增加或者减少上述冷热感模型的表达公式中的参数,以满足实际情况的需要,在此就不再赘述了。
步骤102,根据空气调节设备的已运行时长,对检测得到的冷热感值进行校正。
具体地,根据空气调节设备在当前运行模式下的已运行时长,确定空气调节设备在运行模式下对应的补偿系数或补偿值,将补偿系数与检测得到的冷热感值相乘,以得到校正后的冷热感值,或者,将补偿值与检测得到的冷热感值相加,以得到校正后的冷热感值,通过补偿信息对冷热感值进行补偿,提高了冷热感值的准确度。
其中,当前运行模式下的已运行时长对应的补偿系数或补偿值可以是预先确定好的,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可以是根据空调的运行模式,预先通过大量的实验数据确定的,本实施例中对此不作限定。
步骤103,根据校正后的冷热感值,降低空气调节设备的制冷量或制热量。
具体地,根据校正后的冷热感值,减小空气调节设备的导风条摆动速度,或者,根据校正后的冷热感值,减小空气调节设备的送风风速,或者,根据校正后的冷热感值,在制热的运行模式下调低空气调节设备的设定温度,在制冷的运行模式下调高空气调节设备的设定温度,提高了空气调节设备自动控制的准确度,给用户带来舒适体验。
本申请实施例中,制冷量或制热量具体可以是通过送风量调整的。
举例而言,当空气调节设备为空调时,空气调节设备的制冷量或者制热量可以通过下式确定:
Q0=(iC-iD)·G(kJ/h); (1)
其中,Q0表示制冷量或制热量,iC和iD分别表示蒸发器前后的空气焓值,G表示送风量。iC和iD可以通过增加或者减少压缩机的功率进行调整。
因此,当根据环境温度分布,确定空气调节设备在对应送风角度的制冷量或制热量需要增加时,可以通过在(iC-iD)值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增加送风量G,来增加空气调节设备的制冷量或者制热量。而当根据环境温度分布,确定空气调节设备在对应送风角度的制冷量或制热量需减小时,可以通过在(iC-iD)值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减小送风量G,来减小空气调节设备的制冷量或者制热量。
为了实现对送风量进行调整,可以具体采用调整风速、调整导风条摆动速度和暂停摆动时长等多种控制手段,而且还可以将几种控制手段结合,提高制冷量或制热量的调整效率。下面将对几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分别进行说明。
作为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可以在空气调节设备的导风条摆动至各送风角度时,根据对应控制参数,调整送风的风速。其中,送风位置的温度差值中的最大值越大,在空气调节设备的导风条摆动至对应的送风角度时,相应的送风的风速越大,从而送风角度对应的制冷量或制热量越大,而送风位置的温度差值中的最大值越小,在空气调节设备的导风条摆动至对应的送风角度时,相应的送风的风速越小,从而送风角度对应的制冷量或制热量越小。
作为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空气调节设备的导风条摆动至各送风角度时,根据对应控制参数,调整导风条的摆动速度。其中,送风位置的温度差值中的最大值越大,在空气调节设备的导风条摆动至对应的送风角度时,导风条的摆动速度越小,从而该送风角度对应的制冷量或制热量越大,而送风位置的温度差值中的最大值越小,在空气调节设备的导风条摆动至对应的送风角度时,导风条的摆动速度越大,从而该送风角度对应的制冷量或制热量越小。
作为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空气调节设备的导风条摆动至各送风角度时,根据对应控制参数,调整导风条的暂停摆动时长。其中,送风位置的温度差值中的最大值越大,在空气调节设备的导风条摆动至对应的送风角度时,导风条的暂停摆动时长越大,从而该送风角度对应的制冷量或制热量越大,而送风位置的温度差值中的最大值越小,在空气调节设备的导风条摆动至对应的送风角度时,导风条的暂停摆动时长越小,从而该送风角度对应的制冷量或制热量越小。
作为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空气调节设备的导风条摆动至各送风角度时,根据对应控制参数,调整送风的风速和导风条的摆动速度。其中,送风位置的温度差值中的最大值越大,在空气调节设备的导风条摆动至对应的送风角度时,相应的送风的风速越大,且导风条的摆动速度越小,从而该送风角度对应的制冷量或制热量越大,而送风位置的温度差值中的最大值越小,在空气调节设备的导风条摆动至对应的送风角度时,相应的送风的风速越小,且导风条的摆动速度越大,从而该送风角度对应的制冷量或制热量越小。
作为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空气调节设备的导风条摆动至各送风角度时,根据对应控制参数,调整送风的风速和导风条的暂停摆动时长。其中,送风位置的温度差值中的最大值越大,在空气调节设备的导风条摆动至对应的送风角度时,相应的送风的风速越大,且导风条的暂停摆动时长越大,从而该送风角度对应的制冷量或制热量越大,而送风位置的温度差值中的最大值越小,在空气调节设备的导风条摆动至对应的送风角度时,相应的送风的风速越小,且导风条的暂停摆动时长越小,从而该送风角度对应的制冷量或制热量越小。
本实施例的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方法中,根据当前环境的环境参数检测结果,确定热源的冷热感值,根据空气调节设备的已运行时长,对检测得到的冷热感值进行校正,根据校正后的冷热感值,降低空气调节设备的制冷量或制热量,通过空气调节设备的已运行时长对检测得到的冷热感值进行校正,提高了冷热感值的准确度,一方面避免了环境中存在的其他热源时,导致空气调节设备持续地将环境参数调整为一个不适宜于人体的数值范围,提高了空气调节设备自动调节的准确性;另一方面,即使环境中没有人体之外的其他热源时,根据冷热感值确定的空气调节参数进行补偿,也能够避免空气调节设备持续以较高的调节效率运行,在保证了对环境的调节效果同时又不影响用户体验的情况下,降低了能耗。
基于上一实施例,本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方法,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另一种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如图2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根据当前环境的环境参数检测结果,确定热源的冷热感值。
本实施例中,以空气调节设备为空调,空调运行模式为制冷模式为例进行说明,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校正前的环境温度分布示意图,由于物体一直向外辐射红外能量,在空调处于制冷模式下时,通过阵列式红外热电堆传感器对环境进行检测,检测得到环境温度分布图中对应的不同的温度分布,如图3所示。将温度分布图中温度最高的区域识别为热源区域,即图3中,箭头指示的虚线的矩形框对应的A区域,根据热源区域确定热源的温度,本实施例中可将热源区域中最高的温度值作为热源的温度值,或者,是将热源区域中的温度值求取平均值作为热源的温度值,根据预先设定的热源的温度值与冷热感值的对应关系,确定热源的冷热感值。
可选地,若环境中的热源为多个,按照步骤201中描述的方法,还可以确定其它多个热源,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可将将多个热源的冷热感值中的最大冷热感值作为检测得到的冷热感值;作为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将多个热源的冷热感值取平均值,将计算得到的平均的冷热感值作为检测得到的冷热感值。
步骤202,确定空气调节设备的已运行时长处于设定的时长范围内,进而确定已运行时长对应的补偿值或补偿系数。
具体地,可以根据空气调节设备中的计时单元统计空气调节设备的已运行时长,判断获取的已运行时长处于设定的时长范围,其中,时长范围是预先设定的,时长范围划分为不同的区间,指示了当前设备的已运行时长与补偿系数或补偿值之间的对应关系,运行时长不同,所属的时长范围的区间不同,进而对应的补偿系数或补偿值不同。
在一种场景下,根据确定的已运行时长,确定对应的补偿系数。表1为制冷模式下,已运行时长X对应的时长范围的区间与对应的冷热感值的补偿系数的关系。
表1-1
表1-1示出了,根据空气调节设备在制冷的运行模式下的已运行时长,可以确定已运行时长所对应的的时长范围,进而根据时长范围与补偿系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确定对应的补偿系数,例如,运行时长为17分钟时,可确定对应的补偿系数为0.8,而当设备运行时长为30分钟时,可确定对应的补偿系数降低为0.7。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制冷的运行模式下,补偿系数与已运行时长之间为反向关系,也就是说运行时长增加,对应的补偿系数是降低的,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补偿系数的降低可以是以固定比例的反向关系随已运行时长的增加而降低,例如,运行时长为15分钟时,补偿系数为0.8,而运行时长为40分钟时,补偿系数为0.7,而当运行时长为60分钟时,补偿系数为0.62,即补偿系数是以固定比例7/8随运行时长的增加而降低的。作为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补偿系数的降低也可以是以不固定比例的反向关系随已运行时长的增加而降低,例如,运行时长为15分钟时,补偿系数为0.8,而运行时长为40分钟时,补偿系数为0.7,而当运行时长为60分钟时,运行时长为0.6,即补偿系数是以不固定比例随运行时长的增加而降低的。
在另一种场景下,根据确定的已运行时长,确定对应的补偿值。表1-2中示出了在制冷模式下,已运行时长X所属的时长范围对应的冷热感值的补偿值。
表1-2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制冷的运行模式下,补偿值与已运行时长之间为反向关系,即补偿值随已运行时长的增加而增小,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补偿值的增加可以是以固定比例或固定值的增加方式随已运行时长的增加而减小;作为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补偿值的增加也可以是以不固定比例或不固定值的增加方式随已运行时长的增加而减小,本实施例中不作限定。
需要理解的是,而当运行时长仅为5分钟至10分钟时,因运行时长较短,可以不对冷热感值进行补偿。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可能会出现空气调节设备短时间关机的情况,例如,用户的操作(可能是误操作)、电压不稳导致跳电或短暂停电等等。针对此类情况,可以在每次开机时检测断电时间,若断电时间较短,则本次运行时长会在上一次运行时长基础上乘以一个校正系数进行校正,例如,断电时间为5分钟,则可以将上一次运行时长乘以校正系数0.9结合到本次运行时长中,若断电时间为15分钟,则可以将上一次运行时长乘以校正系数0.8结合到本次运行时长中,若断电时间较长,如超过30分钟,因断电时间较久,则不进行本次运行时长的校正,通过将上一次运行时长乘以校正系数实现了当空气调节设备有短暂的停止运行时,可以对恢复运行后的本次运行时长进行校正,以提高本次运行时长统计的准确性,从而提高对冷热感值补偿的准确性。
同理,表1-3中示出了在制热模式下,已运行时长X所属的时长范围对应的冷热感值的补偿系数,或对应的冷热感值的补偿值,其中,同一运行时间区间对应的补偿系数或补偿值,对冷热感值的调节效果是一样的。
表1-3
在制热的运行模式下,补偿值和补偿系数,与已运行时长之间均为正向关系,该正向关系,也可以为固定比例的正向关系,也可以为不固定比例的正向关系,同时,其原理同上述制冷模式下根据运行时长对冷热感值进行校正的原理类似,此处不再赘述。步骤203,根据空气调节设备的已运行时长对应的补偿值或补偿系数,对检测得到的冷热感值进行校正。本发明实施例中,当前检测得到的冷热感值记为M,例如,M值为2。
具体地,将空气调节设备的已运行时长对应的补偿系数与检测得到的冷热感值相乘得到校正后的冷热感值,例如,当前设备的运行时长为20分钟,对应的补偿系数为0.8,则将补偿系数与检测得到的冷热感值相乘,即2*0.8=1.6,即校正后的冷热感值为1.6。
或者,空气调节设备的已运行时长为20分钟,对应的补偿值与检测得到的冷热感值相加得到校正后的冷热感值,例如,当前设备的已运行时长对应的补偿值为-0.2,则将补偿值与检测得到的冷热感值相加,即2+(-0.2)=1.8,即校正后的冷热感值为1.8。
步骤205,根据校正后的冷热感值,降低空气调节设备的制冷量或制热量。
本实施例中,以制冷模式下,根据校正后的冷热感值,对空调的送风风速调整为例进行说明,其中,校正后的冷热感值范围为[-3,3],将冷热感值的范围划分为不同的区间,不同的区间对应不同的送风风速调节系数,表2为校正后的冷热感值的区间与送风风速的调节关系对应表。
校正后的冷热感值M的区间 送风风速调节系数
0.5≤M<1 0.6
1≤M<1.5 0.8
1.5≤M<2 1
2≤M<2.5 1.4
2.5≤M 1.5
表2
例如,在制冷模式下,校正后的冷热感值为2,对应的送风风速的调节系数则为1.4,若原始风速为V,则当前风速为1.4V,若运行一定时间后,环境温度有所降低,例如为30分钟,则冷热感值降低,为2*0.7=1.4,则对应的风速调节系数则降低,则将风速调整为1.4V*0.8=1.12V,即降低了送风风速,这是因为,随着设备的运行时长的增加,设备已经在较大的风速下对环境进行了一定的调节,温度已经有所降低,而随着运行时长的增加,可以降低风速,从而使得设备在较小的风速下运行,实现了设备的自动调节,使得环境达到舒适状态,同时降低了能耗,再次测量获取当前的环境温度分布,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校正后的环境温度分布示意图,箭头指示的虚线的矩形框对应的B区域即为调整后的热源区域,热源区域以外的部分则为背景区域,对比图3和图4可以看出,根据校正后的冷热感值进行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后,获取得到的温度分布趋向于平稳,即达到了对空气自动调节的目的,使得环境温度更加舒适。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校正后的冷热感值,控制空气调节设备的导风条摆动速度,和控制空气调节设备的设定温度,实现原理相同,本实施例中不再赘述。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上述表中的数值部分仅仅是举例,本领域所属的技术人员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对数值进行调整,例如,进行增大或者减小,范围区间分布也不一定采用本实施例介绍的划分情况。
本发明实施例的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方法中,根据空气调节设备的运行信息确定运行时长对应的时间范围,根据预先确定的时间范围与补偿系数或补偿值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运行时长对应的补偿系数或补偿值,根据确定的补偿系数或补偿值对检测得到的冷热感值进行校正,提高了校正后的冷热感值的准确度,进而提高了空气调节设备自动调节的准确度,带来舒适体验。
为了实现上述实施例,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装置。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5所示,该装置包括:检测模块51、校正模块52和控制模块53。
检测模块51,用于根据当前环境的环境参数检测结果,确定热源的冷热感值。
校正模块52,用于根据空气调节设备的已运行时长,对检测得到的冷热感值进行校正。
控制模块53,用于根据校正后的冷热感值,降低空气调节设备的制冷量或制热量。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装置还包括:第一确定模块和第二确定模块。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已运行时长处于设定的时长范围内。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若所述热源为多个,将多个热源的冷热感值中的最大冷热感值作为检测得到的冷热感值。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上述校正模块52,具体用于:
根据空气调节设备在当前运行模式下的已运行时长,确定所述空气调节设备在所述运行模式下对应的补偿系数或补偿值;将所述补偿系数与检测得到的冷热感值相乘,以得到所述校正后的冷热感值,或者,将所述补偿值与检测得到的冷热感值相加,以得到所述校正后的冷热感值。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制冷的运行模式下,所述补偿系数与所述已运行时长之间为反向关系;在制热的运行模式下,所述补偿系数与所述已运行时长之间为正向关系;
在制冷的运行模式下,所述补偿值与所述已运行时长之间为反向关系;在制热的运行模式下,所述补偿值与所述已运行时长之间为正向关系。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上述检测模块51,具体用于:
通过阵列式红外热电堆传感器检测得到环境温度分布;根据所述环境温度分布以及所述空气调节设备的运行模式,确定热源的冷热感值。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上述控制模块53,具体用于:
根据校正后的冷热感值,减小所述空气调节设备的导风条摆动速度;
或者,根据校正后的冷热感值,减小所述空气调节设备的送风风速;
或者,根据校正后的冷热感值,在制热的运行模式下调低所述空气调节设备的设定温度,在制冷的运行模式下调高所述空气调节设备的设定温度。需要说明的是,前述对方法实施例的解释说明也适用于该实施例的装置,此处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的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装置中,根据空气调节设备的运行信息确定运行时长对应的时间范围,根据预先确定的时间范围与补偿系数或补偿值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运行时长对应的补偿系数或补偿值,根据确定的补偿系数或补偿值对检测得到的冷热感值进行校正,提高了校正后的冷热感值的准确度,避免了环境中存在的其他热源时,导致空气调节设备持续地将环境参数调整为一个不适宜于人体的数值范围,提高了空气调节设备自动调节的准确性。
为了实现上述实施例,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空气调节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前述方法实施例所述的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实施例,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前述方法实施例所述的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方法。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流程图中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任何过程或方法描述可以被理解为,表示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用于实现定制逻辑功能或过程的步骤的可执行指令的代码的模块、片段或部分,并且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范围包括另外的实现,其中可以不按所示出或讨论的顺序,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这应被本发明的实施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在流程图中表示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逻辑和/或步骤,例如,可以被认为是用于实现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的定序列表,可以具体实现在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中,以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如基于计算机的系统、包括处理器的系统或其他可以从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取指令并执行指令的系统)使用,或结合这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而使用。就本说明书而言,"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任何可以包含、存储、通信、传播或传输程序以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或结合这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而使用的装置。计算机可读介质的更具体的示例(非穷尽性列表)包括以下:具有一个或多个布线的电连接部(电子装置),便携式计算机盘盒(磁装置),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除可编辑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速存储器),光纤装置,以及便携式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另外,计算机可读介质甚至可以是可在其上打印所述程序的纸或其他合适的介质,因为可以例如通过对纸或其他介质进行光学扫描,接着进行编辑、解译或必要时以其他合适方式进行处理来以电子方式获得所述程序,然后将其存储在计算机存储器中。
应当理解,本发明的各部分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组合来实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多个步骤或方法可以用存储在存储器中且由合适的指令执行系统执行的软件或固件来实现。如,如果用硬件来实现和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一样,可用本领域公知的下列技术中的任一项或他们的组合来实现:具有用于对数据信号实现逻辑功能的逻辑门电路的离散逻辑电路,具有合适的组合逻辑门电路的专用集成电路,可编程门阵列(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等。
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携带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包括方法实施例的步骤之一或其组合。
此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所述集成的模块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
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当前环境的环境参数检测结果,确定热源的冷热感值;
根据空气调节设备的已运行时长,对检测得到的冷热感值进行校正;
根据校正后的冷热感值,降低空气调节设备的制冷量或制热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空气调节设备的已运行时长,对检测得到的冷热感值进行校正,包括:
根据空气调节设备在当前运行模式下的已运行时长,确定所述空气调节设备在所述运行模式下对应的补偿系数或补偿值;
将所述补偿系数与检测得到的冷热感值相乘,以得到所述校正后的冷热感值;或者,将所述补偿值与检测得到的冷热感值相加,以得到所述校正后的冷热感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制冷的运行模式下,所述补偿系数与所述已运行时长之间为反向关系;在制热的运行模式下,所述补偿系数与所述已运行时长之间为正向关系;
在制冷的运行模式下,所述补偿值与所述已运行时长之间为反向关系;在制热的运行模式下,所述补偿值与所述已运行时长之间为正向关系。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空气调节设备的已运行时长,对检测得到的冷热感值进行校正之前,还包括:
确定所述已运行时长处于设定的时长范围内。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当前环境的环境参数检测结果,确定热源的冷热感值,包括:
通过阵列式红外热电堆传感器检测得到环境温度分布;
根据所述环境温度分布,确定热源的冷热感值。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热源为多个,所述根据所述环境温度分布,确定热源的冷热感值之后,还包括:
将多个热源的冷热感值中的最大冷热感值作为检测得到的冷热感值。
7.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校正后的冷热感值,降低空气调节设备的制冷量或制热量,包括:
根据校正后的冷热感值,减小所述空气调节设备的导风条摆动速度;
或者,根据校正后的冷热感值,减小所述空气调节设备的送风风速;
或者,根据校正后的冷热感值,在制热的运行模式下调低所述空气调节设备的设定温度,在制冷的运行模式下调高所述空气调节设备的设定温度。
8.一种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检测模块,用于根据当前环境的环境参数检测结果,确定热源的冷热感值;
校正模块,用于根据空气调节设备的已运行时长,对检测得到的冷热感值进行校正;
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校正后的冷热感值,降低空气调节设备的制冷量或制热量。
9.一种空气调节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所述的控制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所述的控制方法。
CN201811593826.8A 2018-12-25 2018-12-25 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和空气调节设备 Active CN10966826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593826.8A CN109668264B (zh) 2018-12-25 2018-12-25 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和空气调节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593826.8A CN109668264B (zh) 2018-12-25 2018-12-25 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和空气调节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68264A true CN109668264A (zh) 2019-04-23
CN109668264B CN109668264B (zh) 2021-06-18

Family

ID=661469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593826.8A Active CN109668264B (zh) 2018-12-25 2018-12-25 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和空气调节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668264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134125A1 (zh) * 2018-12-25 2020-07-02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和空气调节设备
CN111928441A (zh) * 2020-07-23 2020-11-1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空调器
CN112268352A (zh) * 2020-10-15 2021-01-26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空调的调节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存储介质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216382A1 (en) * 2008-02-26 2009-08-27 Howard Ng Direct Load Control System and Method with Comfort Temperature Setting
CN101562339A (zh) * 2009-05-08 2009-10-21 东南大学 基于成功流的配电系统可靠性指标计算方法
CN106196484A (zh) * 2016-07-29 2016-12-07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CN106225162A (zh) * 2016-07-29 2016-12-14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基于冷热感值的风速调节方法及装置
CN106225164A (zh) * 2016-07-29 2016-12-14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运行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6288176A (zh) * 2016-08-12 2017-01-0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制热控制装置及方法
CN106288149A (zh) * 2016-07-29 2017-01-04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6524398A (zh) * 2016-10-31 2017-03-22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室内环境温湿度补偿方法
CN106931587A (zh) * 2015-12-31 2017-07-07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的控制方法及空调
CN107514752A (zh) * 2017-08-22 2017-12-26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空调器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8006906A (zh) * 2017-11-03 2018-05-08 特灵空调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空调温度控制方法、温度控制装置及空调
CN108195032A (zh) * 2017-12-28 2018-06-22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控制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20180202686A1 (en) * 2017-01-17 2018-07-19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Regulating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within an event venue
CN108917120A (zh) * 2018-06-29 2018-11-30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216382A1 (en) * 2008-02-26 2009-08-27 Howard Ng Direct Load Control System and Method with Comfort Temperature Setting
CN101562339A (zh) * 2009-05-08 2009-10-21 东南大学 基于成功流的配电系统可靠性指标计算方法
CN106931587A (zh) * 2015-12-31 2017-07-07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的控制方法及空调
CN106288149A (zh) * 2016-07-29 2017-01-04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6225164A (zh) * 2016-07-29 2016-12-14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运行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6225162A (zh) * 2016-07-29 2016-12-14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基于冷热感值的风速调节方法及装置
CN106196484A (zh) * 2016-07-29 2016-12-07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CN106288176A (zh) * 2016-08-12 2017-01-0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制热控制装置及方法
CN106524398A (zh) * 2016-10-31 2017-03-22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室内环境温湿度补偿方法
US20180202686A1 (en) * 2017-01-17 2018-07-19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Regulating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within an event venue
CN107514752A (zh) * 2017-08-22 2017-12-26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空调器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8006906A (zh) * 2017-11-03 2018-05-08 特灵空调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空调温度控制方法、温度控制装置及空调
CN108195032A (zh) * 2017-12-28 2018-06-22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控制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8917120A (zh) * 2018-06-29 2018-11-30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134125A1 (zh) * 2018-12-25 2020-07-02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和空气调节设备
CN111928441A (zh) * 2020-07-23 2020-11-1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空调器
CN111928441B (zh) * 2020-07-23 2022-04-2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空调器
CN112268352A (zh) * 2020-10-15 2021-01-26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空调的调节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68264B (zh) 2021-06-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715415B (zh) 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和空气调节设备
CN109668266A (zh) 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和空气调节设备
CN109724220A (zh) 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和空气调节设备
CN109668265A (zh) 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和空气调节设备
US10627130B2 (en)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indoor unit of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CN105650821B (zh) 空调除霜方法
CN109668264A (zh) 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和空气调节设备
CN108731224A (zh) 定频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定频空调系统
CN109668267A (zh) 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和空气调节设备
CA3089968C (en) Peak demand response operation of hvac systems
EP2806223A1 (en) Air-conditioning system that adjusts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CN109556251A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
US10962249B2 (en) Air conditioning apparatus and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method
CN108800428A (zh) 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和空气调节设备
CN108954709A (zh) 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和空气调节设备
CN109059224A (zh) 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和空气调节设备
CN108800471A (zh) 空气调节设备及其控制方法和装置
US20210048211A1 (en) Peak demand response operation with improved sensible capacity
WO2020000839A1 (zh) 空气调节设备及其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8800470A (zh) 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和空气调节设备
CN108954723A (zh) 空气调节设备及其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10736246B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9724221A (zh) 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和空气调节设备
CN109114768A (zh) 空气调节设备及其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9028470A (zh) 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和空气调节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