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661833B - 用于副链路数据复制的方法和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用于副链路数据复制的方法和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661833B
CN109661833B CN201880002926.0A CN201880002926A CN109661833B CN 109661833 B CN109661833 B CN 109661833B CN 201880002926 A CN201880002926 A CN 201880002926A CN 109661833 B CN109661833 B CN 10966183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link
secondary link
terminal device
information
radio bear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0292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661833A (zh
Inventor
张璋
S·A·阿什拉夫
胡亮
M·贝莱施
R·布拉斯科塞拉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Original Assignee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filed Critical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Publication of CN1096618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618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6618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6183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5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per individual bearer or channe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8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repeating transmission, e.g. Verdan syste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4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allocation of payloa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6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priority criteria
    • H04W72/566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priority criteria of the information or information source or recipient
    • H04W72/569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priority criteria of the information or information source or recipient of the traffic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8Allocation criteri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4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relaying to or from another terminal or us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16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 H04W92/18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between terminal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副链路数据复制的方法和设备。所述方法包括:基于将要发送副链路数据分组的副链路无线承载,确定是否将要复制所述副链路数据分组;当基于所述副链路无线承载确定将要复制所述副链路数据分组时,执行所述副链路数据分组的副链路数据复制。因此,提出了一种正确配置副链路的数据复制的解决方案。

Description

用于副链路数据复制的方法和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的实施例一般涉及通信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副链路数据复制的方法和设备。
背景技术
本节介绍可以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本公开的各方面。因此,本节的陈述将以这种方式阅读,并且不应被理解为承认何者是现有技术中或何者不是现有技术。
在长期演进(LTE)的版本14中,用于设备到设备(D2D)的多个扩展(或者可能被称为ProSe或副链路)支持V2X(车到外界)通信。特别地,副链路可以指用于副链路通信、V2X副链路通信和副链路发现的UE 到UE接口。副链路对应于3GPP TS 23.303中定义的PC5接口。
V2X可以包括车辆、行人和基础设施之间的直接通信的任何组合。V2X 可以利用网络(NW)基础设施(当其可用时),但即使在没有覆盖的情况下,也应该至少可以实现基本的V2X连接性。
V2X可以携带非安全信息和安全信息两者,其中,每个应用和服务(或称为业务)可以与例如在等待时间、可靠性和容量方面的特定要求相关联。为V2X定义了几种不同的用例,例如V2V(车辆到车辆)、V2P(车辆到行人)、V2N(车辆到网络)以及V2I(车辆到基础设施)。
另一方面,对于副链路上的V2X存在两种不同的资源分配(RA)过程,即集中式RA(可以称为“模式3”)和分布式RA(可以称为“模式 4”)。从由网络设备预定义或配置的一个或多个资源池中选择一个或多个传输资源。
利用集中式RA,用于传输的一个或多个副链路资源可以由网络设备调度,并使用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例如以DCI格式5A)被信令发送到终端设备。这是物理副链路控制信道(PSCCH)和物理副链路共享信道(PSSCH)的情况。
利用分布式RA,每个终端设备可以独立地为每个传输决定一个或多个副链路资源,例如用于PSCCH和PSSCH。终端设备使用广播信令(例如系统信息块(SIB))从网络设备所配置的一个或多个资源池中选择副链路资源。
另外,当执行新传输时,应用逻辑信道优先级排序过程。每个副链路逻辑信道可以具有相关联的优先级,其可以被称为每分组优先级ProSe (PPPP)。多个副链路逻辑信道可以具有相同的关联优先级。
终端设备的应用层可以在将消息发送到低层以进行传输时为每个 V2X消息设置PPPP。可以从PPPP确定协议数据单元(PDU)的分组延迟预算(PDB)。低PDB可以映射到PPPP的高优先级值。终端设备可以向网络设备指示用于副链路通信的业务优先级(例如PPPP)。
发明内容
已经发现,数据复制对于需要高可靠性和/或低延迟的服务可能更有用。因此,应该可以为承载该类服务的副链路配置数据复制。但是,目前没有为副链路定义服务质量(QoS)。因此,需要一种解决方案来正确配置副链路的数据复制。
为了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在本公开中提供了一些方法、装置、设备和计算机程序。可以理解,本公开的实施例不限于在新无线(NR)网络中操作的无线系统,而是可以更广泛地应用于存在类似问题的任何应用场景。
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主要旨在提供用于副链路数据传输的方法、设备和计算机程序。当结合附图阅读时,从以下具体实施例的描述中还将理解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附图作为示例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原理。
总体上,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副链路数据复制的解决方案。在本公开中,由终端设备基于将要发送副链路数据分组的副链路无线承载 (SLRB)来确定是否将要复制副链路数据分组。
在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在终端设备中的用于副链路数据复制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基于将要发送副链路数据分组的副链路无线承载,确定是否将要复制所述副链路数据分组;以及当基于所述副链路无线承载确定将要复制所述副链路数据分组时,执行所述副链路数据分组的副链路数据复制。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副链路无线承载可以由以下信息中的一者或多者来标识:副链路无线承载标识符、关于分组优先级的信息、一个或多个逻辑信道标识符、逻辑信道组标识符、以及业务流标识符。
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或多个副链路无线承载可以被预定义或配置为允许将要在所述一个或多个副链路无线承载上发送的副链路数据分组的副链路数据复制。
在一个实施例中,与所述一个或多个副链路无线承载相关的一个或多个条件可以被进一步预定义或配置为允许副链路数据复制。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可以包括:获得用于所述副链路数据复制的一个或多个参数。所述参数可以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者:副链路的拥塞忙比(CBR)、副链路的信道状态信息(CSI)、所述副链路的反馈信息;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反馈、无线链路控制(RLC)状态报告、传输控制协议确认、应用层确认;所述终端设备的速度信息、所述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所述终端设备的电池信息、以及所述终端设备的分类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预定义或配置与所述副链路无线承载关联的副链路数据分组被允许复制并且所述一个或多个参数满足一个或多个预定义条件时,确定将要复制所述副链路数据分组。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副链路数据分组的所述副链路数据复制可以在所述终端设备的媒体访问控制(MAC)层执行。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 层和/或无线链路控制(RLC)层可以向所述MAC层通知逻辑信道与所述副链路无线承载的映射。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副链路数据分组的所述副链路数据复制可以在所述终端设备的PDCP层执行。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副链路数据分组的所述副链路数据复制可以在所述终端设备的应用层执行。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一个或多个副链路无线承载可以由所述终端设备的应用层或复制功能用与被允许用于所述副链路数据复制的所述副链路无线承载的映射来确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副链路数据分组将要在第一副链路无线承载上发送;以及从所述副链路数据复制获得的所复制的副链路数据分组将要在第二副链路无线承载上发送。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副链路无线承载被映射到具有最低优先级的副链路无线承载。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副链路无线承载被映射到具有等于所述第一副链路无线承载的标识符被调整了预定义或配置值后的标识符的副链路无线承载。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可以包括:从网络设备接收用于所述副链路数据复制的配置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配置信息可以经由广播信令和/或专用信令发送。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可以包括: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用于所述副链路数据复制的辅助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辅助信息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者:所述终端设备的能力信息、关于在哪个层上执行所述副链路数据复制的信息、以及关于期望进行副链路数据复制的所述副链路无线承载的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可以包括:基于来自网络设备的配置信息和/或由所述终端设备获得的一个或多个参数,确定用于所述副链路数据复制的载体。
在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在网络设备中的用于副链路数据复制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将用于所述副链路数据复制的配置信息发送到终端设备。所述配置信息由所述终端设备用于基于将要发送副链路数据分组的副链路无线承载来确定是否将要复制所述副链路数据分组。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配置信息可以经由广播信令和/或专用信令发送。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可以包括:从所述终端设备接收用于所述副链路数据复制的辅助信息;以及从所述辅助信息中确定所述配置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辅助信息可以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者:所述终端设备的能力信息、关于在哪个层上执行所述副链路数据复制的信息、以及关于期望进行副链路数据复制的所述副链路无线承载的信息。
在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包含能够由所述处理器执行的指令,由此所述终端设备可操作以执行根据第一方面的方法。
在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包含能够由所述处理器执行的指令,由此所述网络设备可操作以执行根据第二方面的方法。
根据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终端设备基于将要发送副链路数据分组的副链路无线承载来确定是否将要复制副链路数据分组。因此,提出了一种正确配置副链路的数据复制的解决方案。
此外,能够基于现有框架来启用针对特定类型的业务的副链路分组复制。因此,能够改进副链路的性能,并且对现有框架的影响很小。
另外,利用副链路分组复制,能够为需要高可靠性的副链路业务提供具有差异化QoS的框架。此外,基于终端设备的不断变化的行为和无线条件,能够进行动态配置。
附图说明
通过示例,从以下参考附图的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的以上和其他方面、特征和益处将变得更加明显,其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或字母用于指定相同或等同的元素。所示附图便于更好地理解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且不一定按比例绘制,其中:
图1是示出无线通信网络的示意图;
图2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用于副链路数据复制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用于副链路数据复制的方法的另一流程图;
图4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在MAC层执行副链路数据复制的示意图;
图5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在PDCP层执行副链路数据复制的示意图;
图6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在应用层执行副链路数据复制的示意图;
图7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用于副链路数据复制的方法的另一流程图;
图8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用于副链路数据复制的装置的框图;
图9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用于副链路数据复制的装置的另一框图;
图10是适合于实现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设备的简化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若干示例实施例讨论本公开。应当理解,仅出于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更好地理解并因此实现本公开的目的而讨论这些实施例,而不是暗示对本公开的范围的任何限制。
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无线通信网络”指遵循任何合适的通信标准 (例如NR、高级LTE(LTE-A)、LTE、宽带码分多址(WCDMA)、高速分组接入(HSPA)等)的网络。此外,可以根据任何合适世代的通信协议来执行终端设备和无线通信网络中的网络设备之间的通信,所述通信协议包括但不限于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通用移动电信系统 (UMTS)、长期演进(LTE)和/或其他合适的和/或其他适合的第一代(1G)、第二代(2G)、2.5G、2.75G、第三代(3G)、第四代(4G)、4.5G、未来的第五代(5G)通信协议、无线局域网(WLAN)标准(例如IEEE802.11 标准),和/或任何其他适当的无线通信标准,例如全球微波接入互操作性(WiMax)、蓝牙和/或ZigBee标准、和/或当前已知或将来开发的任何其他协议。
术语“网络设备”指无线通信网络中的设备,终端设备经由该设备接入该网络并从其接收服务。网络设备可以指无线通信网络中的基站(BS)、接入点(AP)或任何其他合适的设备。BS可以是例如节点B(NodeB或 NB)、演进型NodeB(eNodeB或eNB)、或gNB、远程无线单元(RRU)、无线头端(RH)、远程无线头端(RRH)、中继器、低功率节点(例如毫微微、微微)等。网络设备的又一些示例可以包括诸如MSR BS的多标准无线(MSR)设备、诸如无线网络控制器(RNC)或基站控制器(BSC) 的网络控制器、基站收发信台(BTS)、传输点、传输节点。然而,更一般地,网络设备可以表示能够、被配置为、被布置为和/或可操作以启用和 /或提供终端设备对无线通信网络的接入或者向已接入无线通信网络的终端设备提供一些服务的任何合适的设备(或设备组)。
术语“终端设备”指可以接入无线通信网络并从其接收服务的任何终端设备、用户设备(UE)或其他合适的设备。作为示例而非限制,终端设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移动终端、订户站(SS)、便携式订户站、移动站(MS)、接入终端(AT),特别是例如便携式计算机,图像捕获终端设备(例如数码相机)、游戏终端设备、音乐存储和回放设备、移动电话、蜂窝电话、智能电话、IP语音(VoIP)电话、无线本地环路电话、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个人数字助理(PDA)、便携式计算机、台式计算机、诸如数码相机的图像捕获终端设备、游戏终端设备、音乐存储和回放设备、可穿戴终端设备、车载无线终端设备、无线端点、移动台、笔记本电脑嵌入式设备 (LEE)、笔记本电脑安装设备(LME)、USB加密狗、智能设备、无线客户端设备(CPE)等。在以下描述中,术语“终端设备”、“终端”、“用户设备”和“UE”可以互换使用。
作为一个示例,终端设备可以表示被配置用于根据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发布的一个或多个通信标准进行通信的UE,所述通信标准例如3GPP的GSM、UMTS、LTE和/或5G标准。如本文所使用的,“用户设备”或“UE”在拥有和/或操作相关设备的人类用户的意义上可能不一定具有“用户”。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以被配置为在没有直接人工交互的情况下发送和/或接收信息。例如,终端设备可以被设计为当由内部或外部事件触发时或者响应于来自无线通信网络的请求以预定调度向网络发送信息。相反,UE可以表示旨在向人类用户销售或由其操作但最初可能不与特定人类用户相关联的设备。
终端设备可以支持副链路通信和V2X副链路通信。
作为又一示例,在物联网(IOT)场景中,终端设备可以表示执行监视和/或测量并且将这种监视和/或测量的结果发送到另一终端设备和/或网络设备的机器或其他设备。在这种情况下,终端设备可以是机器到机器 (M2M)设备,其在3GPP上下文中可以被称为机器型通信(MTC)设备。
作为一个特定示例,终端设备可以是实现3GPP窄带物联网(NB-IoT) 标准的UE。这种机器或设备的具体示例是传感器、例如功率计的计量设备、工业机械、或家用或个人电器(例如冰箱、电视、诸如手表的个人可穿戴设备)等。在其他场景中,终端设备可以表示能够监视和/或报告其运行状态或与其运行相关联的其他功能的车辆或其他设备。
如本文所使用的,下行链路(DL)传输指从网络设备到终端设备的传输,而上行链路(UL)传输指在相反方向上的传输。
说明书中对“一个实施例”、“实施例”、“示例实施例”等的引用表明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包括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但是并不是每个实施例都包括该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而且,这些短语不一定指同一实施例。此外,当结合实施例描述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时,认为结合明确描述或未明确描述的其他实施例实现这样的特征、结构或特性是在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知识范围内。
应当理解,尽管本文可以使用术语“第一”和“第二”等来描述各种元件,但是这些元件不应受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区分一个元件与另一个元件。例如,第一元件可以被称为第二元件,并且类似地,第二元件可以被称为第一元件,而不脱离示例实施例的范围。如本文所用,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关联所列术语的任何和所有组合。
本文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并不旨在限制示例实施例。如本文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和“该”也旨在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另有明确说明。进一步要理解,术语“包括”、“包含”、“具有”、“具备”、“含有”和/或“涵盖”,当在本文中使用时,指定所述特征、元件和/或组件等的存在,但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元件、组件和/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在以下描述和权利要求中,除非另外定义,否则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公开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的含义。
为了将LTE扩展到汽车工业,完成了支持V2V服务的初始标准。针对利用LTE蜂窝基础设施的额外V2X操作场景的进一步增强被计划用于 LTE版本15。然后预期NR也将在5G的环境中支持V2X服务。
当前,3GPP SA1工作组已经完成了对未来V2X服务的新服务要求。 SA1已经确定了25个用于高级V2X服务的用例,这些用例也将在5G中使用。这些用例可以分为四个用例组:车辆队列、扩展传感器、高级驾驶和远程驾驶。对于这些高级应用,满足所需数据速率、可靠性、延迟、通信范围和速度的预期要求更为严格。
为了支持LTE中的这些高级V2X服务中的至少一些,已经开始3GPP V2X阶段2上的新工作项。该工作项将指定一些PC5功能的解决方案,这些功能可以与版本14功能共存于相同的资源池中并使用相同的调度分配格式,该格式可以由版本14的UE解码,而不会导致版本14PC5操作与版本14的UE相比显著降级。
PC5功能可以包括:载体聚合(CA),其可以是多达8个PC5载体;高阶调制,即64QAM(正交幅度调制);减少数据分组到达第1层与用于传输的资源选择之间的最大时间;使用模式3的UE与使用模式4的UE 之间的无线资源池共享。
分组复制可以增加对一些副链路服务至关重要的可靠性,例如当跨越不同载体复制相同分组以便增加传输分集时。实际上,副链路传输更容易受到损失,例如对于终端设备的自主传输,其可能遭受更高的干扰以及半双工和带内发射问题。
在RAN1#89中,一致认为分组复制(即,同一分组的复制副本的并行传输(例如“并行”意味着在相同或不同的传输时间但在不同的载体上)) 可以被认为是PC5载体聚合的用例之一。因此,存在基于载体聚合实现分组复制的不同选项/方法。
例如,分组复制在MAC层执行并且还可以包括两个选项。一个选项是MAC PDU的复制传输。在这种情况下,相同大小的多个传输块由MAC 实体创建,并用相同的复制MAC PDU填充。该选项使得可以在接收器处执行联合解码(软合并)。然而,不同载体之间的重传(可以称为HARQ) 被耦合,即需要相同的传输块大小(TBS),考虑到载体带宽和业务负载这可能不总是可行的。
另一选项是MAC SDU(服务数据单元)的复制传输。在这种情况下, MAC实体经由不同的载体发送复制的MAC SDU。载体之间的HARQ传输和所需的频谱将是完全独立的。现有的无线链路控制(RLC)复制-丢弃功能将处理副本。
对于另一示例,通过在CA框架中重用PDCP分离承载机制,在PDCP 层执行分组复制。在这种情况下,RLC实体(即分离PDCP下面的逻辑信道)与相同的MAC实体相关联。复制功能以及复制-丢弃功能将位于 PDCP中。因此,复制的数据将被映射到不同的逻辑信道。这种情况的优点是复制操作对MAC层是透明的,并且可以重用现有的MAC功能。在这种情况下,载体之间的HARQ传输也是独立的。
如发明内容中所述,数据复制对于需要高可靠性和/或低延迟的服务可能更有用。因此,希望为承载这种服务的副链路配置数据复制。但是,目前没有为副链路定义服务质量(QoS)。因此,需要一种正确配置副链路的数据复制的解决方案。
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配置用于副链路的数据复制的解决方案。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在下面描述本公开的一些示例性实施例。
图1示出了在其中可以实现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网络100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无线通信网络10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网络设备,例如网络设备101。
应当理解,网络设备101还可以是gNB、节点B、eNB、BTS(基站收发信台)和/或BSS(基站子系统)、接入点(AP)等形式。网络设备 101可以向其覆盖范围内的一组终端设备或UE 102-1、102-2、...、102-N (统称为“终端设备102”)提供无线连接,其中N是自然数。
网络设备101可以包括处理电路、设备可读介质、接口、用户接口设备、辅助设备、电源、电力输送电路和天线等。
实际上,网络设备101可以包括构成单个所示组件的多个不同物理组件(例如接口包括用于耦合有线连接的线路的端口/终端和用于无线连接的无线电前端电路)。作为另一示例,网络设备101可以是虚拟网络节点。类似地,网络节点可以包括多个物理上分离的组件(例如NodeB组件),每个组件可以具有其自己的相应组件。
在网络设备可以包括多个单独组件(例如BTS和BSC组件)的某些场景中,可以在若干网络节点之间共享一个或多个单独组件。
尽管示例性无线通信网络中示出的网络设备101可以表示包括硬件组件的特定组合的设备,但是其他实施例可以包括具有不同组件组合的网络设备。应理解,网络设备可包括执行本文公开的任务、特征、功能和方法所需的硬件和/或软件的任何合适组合。
应理解,图1的配置仅出于说明的目的而描述,而不暗示对本公开的范围的任何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无线通信网络100可以包括任何合适数量的终端设备和/或网络设备,并且可以具有其他合适的配置。
实施例的第一方面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用于副链路数据复制的方法。该方法作为示例在终端设备上实现。
图2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用于副链路数据复制的方法200的流程图,并且示出了用于副链路数据复制的方法作为示例。方法200在终端设备处执行。
如图2所示,方法200包括:在框201由终端设备基于将要发送副链路数据分组的副链路无线承载(SLRB),确定是否将要复制副链路数据分组;以及在框202当基于副链路无线承载确定将要复制副链路数据分组时,由终端设备执行副链路数据分组的副链路数据复制。
在一个实施例中,副链路无线承载可以由以下信息中的一者或多者来标识:副链路无线承载标识符(SLRB ID)、关于分组优先级的信息(诸如PPPP)、一个或多个逻辑信道标识符(LCID)、逻辑信道组(LCG) 标识符、以及业务流标识符。
应当理解,该信息可以是本公开的示例,但是不限于此。例如,可以根据实际场景采用其他业务流标识符。
为简单起见,还认为在一个实施例中单个分组被复制一次。然而,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容易地扩展为多次复制单个分组。
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或多个副链路无线承载可以被预定义或配置为允许将要在一个或多个副链路无线承载上发送的副链路数据分组的副链路数据复制。
例如,每副链路无线承载确定对副链路数据复制的需求。更具体地,配置的/预配置的信息或定义的/预定义的信息可以指示是否允许复制与某个副链路无线承载相关联(或属于某个副链路无线承载)的副链路数据分组。对“与副链路无线承载相关联的副链路数据分组/属于副链路无线承载的副链路数据分组”或类似描述的引用可至少指将在该副链路无线承载上发送的副链路数据分组。
作为一个示例,由LCID 1和LCID 2标识的SLRB 1可以预先配置,诸如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半静态地配置,以允许副链路数据复制,并且允许复制属于SLRB 1的所有副链路数据分组。
作为另一示例,可以配置(例如通过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动态地配置)由LCID3和LCID 4标识的SLRB 2,以允许副链路数据复制,并且允许复制属于SLRB 2的所有副链路数据分组。
作为另一示例,可以例如通过标准规范来定义由优先级1和2标识的 SLRB 1,以允许副链路数据复制,并且允许复制属于SLRB 1的所有副链路数据分组。
为简单起见,术语“配置的/预配置的”或“定义的/预定义的”可以被简化为配置的或定义的,而配置的/预配置的信息或定义的/预定义的信息可以在本公开中称为“配置”或“定义”。然而,其不限于此,还可以采用其他方式以便在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达成约定。
作为一个示例,当副链路数据分组属于具有更严格的PDB要求或分组错误丢失率要求的副链路无线承载时,配置或定义可以指示允许复制副链路数据分组。
作为另一示例,配置或定义可以指示副链路无线承载标识符(例如 SLRB ID、或PPPP、或LCID、或LCG、或任何其他业务流标识符)的列表,从而允许复制与所指示的那些副链路无线承载相关联的所有分组。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可以预定义或配置与一个或多个副链路无线承载相关的一个或多个条件;当满足一个或多个条件时,允许复制与一个或多个副链路无线承载相关联的副链路数据分组。
例如,配置或预配置可以指示副链路无线承载标识符的列表和标识符的阈值,使得仅允许复制与副链路无线承载标识符大于(或者小于)阈值的副链路无线承载相关联的副链路数据分组。
作为一个示例,可以配置由LCID 1-4标识的SLRB 1,并且可以进一步配置LCID应该大于2的条件,使得仅允许复制与LCID 3和LCID 4 相关联的副链路数据分组。
作为另一示例,可以定义由优先级1-8标识的SLRB 1(例如优先级1 高于优先级8),并且可以进一步定义优先级应该大于4的条件,使得仅允许复制与SLRB 1相关联且优先级为1-3的副链路数据分组。
在一个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以获得用于副链路数据复制的一个或多个参数。当预定义或配置与副链路无线承载关联的副链路数据分组被允许复制并且一个或多个参数满足一个或多个预定义条件时,终端设备可以确定将要复制副链路数据分组。
例如,可以基于一些外部条件来确定对副链路数据复制的需求。此外,参数和/或条件可以由网络设备动态地或半静态地配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数可以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个:副链路的拥塞忙比(CBR)、副链路的信道状态信息(CSI)、以及副链路的反馈信息;它们的一部分或全部可以称为低层信息。
附加地或备选地,参数可以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个: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反馈、无线链路控制(RLC)状态报告、传输控制协议(TCP) 确认和应用层确认;它们的一部分或全部可以称为高层信息。
附加地或者备选地,参数可以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个:终端设备的速度信息、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终端设备的电池信息、以及终端设备的分类信息。
应了解,所述信息可以是本公开的示例,但不限于此。例如,可以根据实际场景采用其他信息或参数。
在本实施例中,配置或定义可以通过提供任何上述参数的不同值来允许/不允许副链路数据复制,并且这些值用于确定是否允许副链路数据复制。
作为示例,配置或定义可以指示仅当经历的副链路干扰对应于某个值或高于某个干扰阈值时,才允许副链路数据复制。
作为另一示例,仅当终端设备的速度对应于某个值或高于某个速度阈值时,才允许副链路分组复制。
作为另一示例,仅当终端设备位于某个区域(例如在隧道中或在地下室中)时,才允许副链路数据复制。
作为另一示例,仅当CBR对应于某个值或低于某个CBR阈值时,才允许副链路数据复制以避免该信道的进一步拥塞。
作为另一示例,仅当终端设备的剩余电池对应于某个值或高于某个阈值时,才允许副链路数据复制。
作为另一示例,仅当终端设备属于特定类别,例如终端设备与公共安全相关时,才允许副链路数据复制。
另外,配置或定义可以基于终端设备接收的确认来指示是否执行副链路数据复制。
例如,配置或定义可以根据所接收的针对对应的副链路无线承载的确认来指示是否需要复制一个或多个副链路数据分组。确认可以是多个无线层确认(例如HARQ反馈),或更高层确认(例如TCP确认或应用层确认)。
另外,配置或定义可以例如基于在某个时间窗口(其可以是依赖于应用的)上接收的确认来指示是否需要复制一个或多个副链路数据分组。
配置或定义可以例如指示错误(或成功)接收的分组(诸如NACK或 ACK)的数量与针对一个或多个副链路无线承载发送的数据分组的总数之间的比率,以使得仅在该比率高于(或低于)配置的或预配置的值时才可以允许副链路数据复制。
应当理解,上述外部条件可以是本公开的示例,但是不限于此。例如,可以根据实际场景组合上述示例中的一个或多个。
例如,在出现多于一个上述条件的情况下,配置或定义可以确定终端设备的行为。例如,如果出现上述条件中的至少一个,或者仅在出现这些条件的组合时,或者仅在具有较高优先级的一些条件发生时,可以允许副链路数据复制;在这种情况下,配置或定义可以将优先级与上述每个可能条件相关联。
应当理解,对上述外部条件的控制可以驻留在不同层上,因此可以假设终端设备的实现可以提供跨层信令以启用/禁用副链路数据复制。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在终端设备的媒体访问控制(MAC)层执行副链路数据分组的副链路数据复制。备选地,可以在终端设备的PDCP层执行副链路数据分组的副链路数据复制。备选地,可以在终端设备的应用层执行副链路数据分组的副链路数据复制。可以在实施例的第二方面中描述副链路数据复制的细节。
在一个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以从网络设备接收用于副链路数据复制的配置信息。备选地,终端设备可以将用于副链路数据复制的辅助信息发送到网络设备。
图3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用于副链路数据复制的方法300的另一流程图,并且示出了用于副链路数据复制的方法作为示例。
如图3所示,方法300可以包括在301处由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用于副链路数据复制的辅助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辅助信息可以包括以下中的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的能力信息、关于在哪个层上执行副链路数据复制的信息、以及关于期望进行副链路数据复制的副链路无线承载的信息。然而,它不限于此。
例如,终端设备可以报告其是否支持副链路数据复制的能力,并且可选地,还可以报告在哪个层执行副链路数据复制(例如在MAC层或PDCP 层)。可以经由专用信令(例如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报告该信息。
作为一个示例,网络设备可以配置副链路数据复制并且仅在终端设备支持副链路数据复制时将信令发送到处于连接模式的终端设备。支持的层信息(例如在哪一层执行副链路数据复制)能够帮助网络设备确定在实际激活副链路数据复制时应如何执行调度。
例如,当在MAC层执行副链路数据复制时应采用相同的调制和编码方案(MCS),而在较高层执行副链路数据复制时应采用每载体的独立调度。
作为另一示例,终端设备还可以指示对其期望进行副链路数据复制的副链路无线承载标识符。这可能取决于由网络设备或终端设备的应用层针对不同的无线承载标识符确定的优先级。
作为另一示例,当从处于连接模式的终端设备接收到副链路无线承载标识符并且终端设备支持副链路复制时,网络设备可以确定针对所指示的副链路无线承载标识符是否允许副链路数据复制并经由广播信令或专用信令将此通知给终端设备。
如图3所示,方法300还可以包括:在302,由网络设备基于辅助信息确定用于副链路数据复制的配置信息;以及在303,由网络设备将用于副链路数据复制的配置信息发送给终端设备。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以不同方式发送配置信息。在一个示例中,网络设备可以配置针对其允许副链路无线承载标识符的副链路数据复制,以及当终端设备处于空闲模式和/或连接模式时使用广播信令(例如SIB)通知此信息。
作为一个示例,网络设备可以配置针对其允许副链路无线承载标识符的副链路数据复制,以及当终端设备处于连接模式并支持副链路数据复制时经由专用信令(例如RRC信令)通知此信息。
应当理解,副链路数据复制的动态配置也是可能的。例如,专用信令 (例如MAC控制单元(CE))可用于通知当终端设备在模式3下操作(即网络控制的)时应如何采用副链路数据复制。在这种情况下,网络设备不必将所有配置发送到终端设备。
例如,网络设备可以仅向终端设备通知部分配置,而终端设备可以对如上所述的参数执行测量,并将测量结果报告给网络设备。
备选地,终端设备可以基于配置在其自身上采用副链路数据复制。这对于模式3和模式4中的终端设备都是可行的,而对于模式4中的终端设备可能是更优选的。
如图3所示,方法300还可以包括:在304由终端设备基于将要发送副链路数据分组的副链路无线承载来确定是否要复制副链路数据分组;以及在305当基于副链路无线承载确定将要复制副链路数据分组时,由终端设备执行副链路数据分组的副链路数据复制。
如图3所示,方法300还可以包括:在框306处由终端设备基于来自网络设备的配置信息和/或终端设备获得的一个或多个参数,确定用于副链路数据复制的载体。
例如,可以根据某一标准对不同的副链路载体进行优先级排序,并且终端设备可以在具有较高优先级的载体上发送副链路数据复制。
例如,终端设备可以在副链路上执行感测,然后按照CBR的升序对可以在其上找到可用资源的载体进行排序。此后,终端设备可以标识具有最高优先级、对其允许副链路数据复制、并具有等待传输的数据的副链路无线承载标识符。然后,终端设备可以确定具有可用资源的哪个载体可以/ 应该用于副链路无线承载标识符的复制传输。可以从具有最低CBR的载体开始确定,直到确定可以用于执行所标识的副链路无线承载标识符的复制传输的所有载体。
应当理解,图3是本公开的示例,但是不限于此。例如,可以调整块 (或步骤)处的操作顺序和/或可以省略一些块(或步骤)。此外,可以添加图3中未示出的一些块(或步骤)。
从以上实施例可以看出,是否将要复制副链路数据分组由终端设备基于将要发送副链路数据分组的副链路无线承载来确定。因此,提出了一种正确配置副链路的数据复制的解决方案。
此外,能够基于现有框架来启用针对特定种类的业务的副链路分组复制。因此,能够改进副链路的性能,并且对现有框架的影响很小。
另外,利用副链路分组复制,能够为需要高可靠性的副链路业务提供具有差异化QoS的框架。此外,基于终端设备的不断变化的行为和无线条件,能够进行动态配置。
实施例的第二方面
基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将在实施例的第二方面中示出如何执行副链路数据复制。应当理解,第二方面的实施例可以独立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在终端设备的媒体访问控制(MAC)层执行副链路数据分组的副链路数据复制。可以通过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 层和/或无线链路控制(RLC)层向MAC层通知逻辑信道与副链路无线承载的映射。
图4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在MAC层执行副链路数据复制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MAC层负责跨多个载体复用/解复用数据,因此不管执行实际分组复制的层为何。MAC层应知道包含复制内容的逻辑信道,以便在适当的载体中传送复制内容。
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或多个副链路无线承载可以由终端设备的应用层或复制功能用与被允许用于副链路数据复制的副链路无线承载的映射来预定义或配置或确定。
例如,在MAC层执行副链路数据复制的情况下,终端设备可以将一个LCID映射到副链路无线承载之一(其可以由副链路无线承载标识符之一来标识),其中,取决于配置或定义,允许执行副链路数据复制。可以通知MAC实体配置了用于副链路分组复制的LCID。
当在这些逻辑信道中的至少一个上从上层接收数据时,MAC实体将在不同的副链路载体之间执行MAC PDU或MAC SDU的复制传输。要将哪个LCID用于MAC层处的复制传输可以由终端设备的实现决定,或者可以由配置或定义给出。
例如,配置或定义可以指示被允许复制的副链路无线承载标识符。每个副链路无线承载标识符可以与一组LCID(终端设备可以使用该组LCID 用于复制的传输)相关联。
在一个实施例中,将在第一副链路无线承载上发送副链路数据分组;将在第二副链路无线承载上发送从副链路数据复制中获得的复制的副链路数据分组。第二副链路无线承载的标识符可以与第一副链路无线承载的标识符相同,备选地,可以与第一副链路无线承载的标识符不同。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副链路无线承载可以被映射到具有最低优先级的副链路无线承载。备选地,第二副链路无线承载可以被映射到具有等于第一副链路无线承载的标识符被调整了预定义或配置值后的标识符的副链路无线承载。
例如,可以使用一些配置的或定义的规则,例如使用最低LCID(即 LCID 8)来标识复制的副链路数据分组,或者复制的传输的LCID应等于原始传输的调整了(例如加上)某个值(例如1)后的LCID。例如,原始传输的LCID是3,复制传输的LCID是4。然而,不限于此。
备选地,配置或定义还可以指示(例如动态地或半静态地)应当在其中发送复制的副链路数据分组的载体(例如服务小区索引或频率)。备选地,终端设备可以根据无线条件(例如干扰等级和/或CBR)和/或块误码率(BLER),自主地确定应在哪个载体中发送复制的副链路数据分组。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在终端设备的PDCP层执行副链路数据分组的数据复制。
图5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在PDCP层执行副链路数据复制的示意图。
例如,在PDCP层处执行副链路数据复制的情况下,终端设备可以将多个LCID映射到其中允许副链路数据复制的相同的副链路无线承载(其可以由副链路无线承载标识符之一标识),并且这些LCID将被映射到相同的分离PDCP实体。
例如,如果副链路数据复制发生在PDCP层,则PDCP实体可以将原始数据分组和所复制的数据分组提交给两个不同的RLC实体。两个RLC 实体可以通过两个不同的逻辑信道(具有LCID)将RLC PDU依次提交给MAC层。哪个LCID将用于MAC层处的复制传输可以由终端设备的实现决定,或者可以由配置或定义给出。
例如,配置或定义可以指示允许被复制的副链路无线承载标识符。每个副链路无线承载标识符可以与一组LCID相关联,终端设备可以将它们用于复制传输。
例如,可以使用一些配置的或定义的规则,例如使用最低LCID(即 LCID 8)来标识所复制的副链路数据分组,或者所复制的传输的LCID应等于原始传输的LCID加上某个值(例如1)。例如,原始传输的LCID 是3,复制传输的LCID是4。然而,不限于此。
备选地,配置或定义还可以指示(例如动态地或半静态地)应当在其中发送所复制的副链路数据分组的载体(例如服务小区索引或频率)。备选地,终端设备可以根据无线条件(例如干扰等级和/或CBR和/或BLER) 自主地确定应在哪个载体中发送所复制的副链路数据分组。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在终端设备的应用层处执行副链路数据分组的数据复制。
图6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在应用层处执行副链路数据复制的示意图。
例如,可以使用专用副链路无线承载标识符(而不是分离PDCP实体) 来传递由驻留在无线接入网络(RAN)层之外的复制功能生成的复制副链路数据分组。在这种情况下使用哪个副链路无线承载标识符可以取决于配置或定义或应用层。
例如,配置/应用层可以向较低层指示应该使用一组副链路无线承载标识符来向较低层指示复制传输。
例如,可以使用一些配置的或定义的规则,例如使用并保留最低副链路无线承载标识符(即LCID 8)以标识所复制的副链路数据分组,或者复制传输的副链路无线承载标识符应等于原始传输的副链路无线承载标识符加上某个值(例如1)。例如,原始传输的副链路无线承载标识符为3,复制传输的副链路无线承载标识符为4。但是,不限于此。
备选地,承载所复制的副链路数据分组的副链路无线承载标识符还可以与某些载体上的传输相关联并且被传送到终端设备中的较低层。载体可以取决于配置,或者可以由终端设备基于无线条件(例如干扰等级和/或 CBR和/或BLER)自主地确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或多个副链路无线承载可以由终端设备的应用层或复制功能预定义或配置或确定,以指示与副链路无线承载相关联的副链路数据分组被允许用于副链路数据复制。
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或多个副链路无线承载可以由终端设备的应用层或复制功能预定义或配置或确定,以指示被复制的副链路数据分组的一个或多个副链路无线承载。
应当理解,无论使用哪种分离承载机制,MAC实体可以仅从较高层发送数据,而不管是否已经执行了副链路数据复制。
实施例的第三方面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用于副链路数据复制的方法。作为示例该方法在网络设备上实现,并且省略了与实施例的第一和第二方面相同的内容。
图7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用于副链路数据复制的方法700的流程图,并且示出了用于副链路数据复制的方法作为示例。
如图7所示,方法700包括:在框703由网络设备将用于副链路数据复制的配置信息发送到终端设备;终端设备使用配置信息基于将要发送副链路数据分组的副链路无线承载来确定是否将要复制副链路数据分组。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经由广播信令和/或专用信令来发送配置信息。
如图7所示,方法700还可以包括:在框701,由网络设备从终端设备接收用于副链路数据复制的辅助信息;在框702,由网络设备基于辅助信息确定配置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辅助信息可以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者:终端设备的能力信息、关于在哪个层上执行副链路数据复制的信息、以及关于期望进行副链路数据复制的副链路无线承载的信息。
从以上实施例可以看出,是否要复制副链路数据分组由终端设备基于将要发送副链路数据分组的副链路无线承载来确定。因此,提出了一种正确配置用于副链路的数据复制的解决方案。
实施例的第四方面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用于副链路数据复制的装置。该装置可以是终端设备102,或者可以配置在终端设备102中,并且省略与实施例的第一至第三方面中的内容相同的内容。
图8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用于副链路数据复制的装置800的框图。
如图8所示,装置800包括:确定单元801,被配置为基于将要发送副链路数据分组的副链路无线承载,确定是否将要复制副链路数据分组;以及复制单元802,被配置为在基于副链路无线承载确定将要复制副链路数据分组时,执行副链路数据分组的副链路数据复制。
如图8所示,装置800还可以包括:获得单元803,被配置为获得用于副链路数据复制的一个或多个参数;所述参数可以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者:副链路的拥塞忙比(CBR)、副链路的信道状态信息(CSI)、副链路的反馈信息、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反馈、无线链路控制(RLC) 状态报告、传输控制协议确认、应用层确认、终端设备的速度信息、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终端设备的电池信息、以及终端设备的分类信息。
如图8所示,装置800还可以包括:接收单元804,被配置为从网络设备接收用于副链路数据复制的配置信息。
如图8所示,装置800还可以包括:发送单元805,被配置为将用于副链路数据复制的辅助信息发送到网络设备。
应当理解,装置800中包括的组件对应于方法200的操作。因此,上面参考图2描述的所有操作和特征同样适用于装置800中包括的组件并且具有类似的效果。出于简化的目的,将省略细节。
应当理解,装置800中包括的组件可以以各种方式实现,包括软件、硬件、固件或它们的任何组合。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使用软件和/或固件(例如存储在存储介质上的机器可执行指令)来实现一个或多个单元。除了机器可执行指令之外或代替机器可执行指令,装置800中包括的部分或全部组件可以至少部分地由一个或多个硬件逻辑组件实现。
例如并且不限于,可以使用的说明性类型的硬件逻辑组件包括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专用集成电路(ASIC)、专用标准产品(ASSP)、片上系统(SOC)、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等。
装置800可以是设备的一部分。但是不限于此,例如,装置800可以是终端设备102,图8中省略了终端设备102的其他部分,例如发送机和接收机。
从以上实施例可以看出,是否要复制副链路数据分组由终端设备基于将要发送副链路数据分组的副链路无线承载来确定。因此,提出了一种正确配置副链路的数据复制的解决方案。
实施例的第五方面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用于副链路数据复制的装置。该装置可以是网络设备101,或者可以配置在网络设备101中,并且省略与实施例的第一至第三方面中相同的内容。
图9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用于副链路数据复制的装置900的框图。
如图9所示,装置900包括:发送单元901,被配置为将用于副链路数据复制的配置信息发送到终端设备;终端设备使用配置信息基于将要发送副链路数据分组的副链路无线承载来确定是否复制副链路数据分组。
如图9所示,装置900还可以包括:接收单元902,被配置为从终端设备接收用于副链路数据复制的辅助信息;以及确定单元903,被配置为根据辅助信息确定配置信息。
应当理解,装置900中包括的组件对应于方法700的操作。因此,上面参考图7描述的所有操作和特征同样适用于装置900中包括的组件并且具有类似的效果。出于简化的目的,将省略细节。
应当理解,装置900中包括的组件可以以各种方式实现,包括软件、硬件、固件或它们的任何组合。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使用软件和/或固件(例如存储在存储介质上的机器可执行指令)来实现一个或多个单元。除了机器可执行指令之外或代替机器可执行指令,装置900中包括的部分或全部组件可以至少部分地由一个或多个硬件逻辑组件实现。
例如并且不限于,可以使用的说明性类型的硬件逻辑组件包括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专用集成电路(ASIC)、专用标准产品(ASSP)、片上系统(SOC)、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等。
装置900可以是设备的一部分。但是不限于此,例如装置900可以是网络设备101,在图9中省略了网络设备101的其他部分,例如发送机和接收机。
从以上实施例可以看出,是否要复制副链路数据分组由终端设备基于将要发送副链路数据分组的副链路无线承载来确定。因此,提出了一种正确配置副链路的数据复制的解决方案。
实施例的第六方面
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如图1所示,通信系统100包括:网络设备101,被配置为执行根据实施例的第三方面的用于副链路数据复制的方法;以及终端设备102,被配置为执行根据实施例的第一方面的用于副链路数据复制的方法。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设备(诸如网络设备101或终端设备102),并且省略了与实施例的第一至第四方面中的内容相同的内容。
图10示出了适于实现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设备1000的简化框图。应当理解,设备1000可以被实现为例如网络设备101或终端设备102的至少一部分。
如图所示,设备1000包括通信装置1030和处理装置1050。处理装置 1050包括数据处理器(DP)1010、耦合到DP 1010的存储器(MEM)1020。通信装置1030耦合到处理装置1050中的DP 1010。MEM 1020存储程序 (PROG)1040。通信装置1030用于与其他设备通信,其他设备可以实现为用于发送/接收信号的收发机。
在一些实施例中,设备1000用作终端设备。例如,存储器1020存储多个指令。数据处理器1010耦合到存储器1020,并且被配置为执行指令以:基于将要发送副链路数据分组的副链路无线承载,确定是否将要复制副链路数据分组;以及当基于副链路无线承载确定将要复制副链路数据分组时,执行副链路数据分组的副链路数据复制。
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设备1000充当网络设备。例如,存储器1020 存储多个指令。数据 处理器1010耦合到存储器1020,并且被配置为执行指令以将用于副链路数据复制的配置信息发送到终端设备。终端设备使用配置信息基于将要发送副链路数据分组的副链路无线承载来确定是否将要复制副链路数据分组。
假设PROG 1040包括程序指令,程序指令当由关联的DP 1010执行时使得设备1000能够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进行操作,如本文中所讨论的方法200-700那样。本文的实施例可以由设备1000的DP 1010可执行的计算机软件实现,或者由硬件实现,或者由软件和硬件的组合实现。数据处理器1010和MEM 1020的组合可以形成适于实现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的处理装置1050。
MEM 1020可以是适合于本地技术环境的任何类型,并且可以使用任何合适的数据存储技术来实现,诸如基于半导体的存储设备、磁存储设备和系统、光学存储设备和系统、固定存储器和可移动存储器,作为非限制性示例。虽然在设备1000中仅示出了一个MEM,但是在设备1000中可以存在若干物理上不同的存储模块。DP 1010可以是适合于本地技术环境的任何类型,并且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和基于多核处理器架构的处理器,作为非限制性示例。设备1000可以具有多个处理器,例如专用集成电路芯片,其在时间上从属于同步主处理器的时钟。
通常,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可以以硬件或专用电路、软件、逻辑或它们的任何组合来实现。一些方面可以用硬件实现,而其他方面可以用可以由控制器、微处理器或其他计算设备执行的固件或软件实现。虽然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各个方面被示出并描述为框图、流程图或使用一些其他图形表示,应当理解,本文描述的框、装置、系统、技术或方法可以作为非限制性示例以硬件、软件、固件、专用电路或逻辑、通用硬件或控制器或其他计算设备或它们的某种组合实现。
作为示例,可以在机器可执行指令的一般上下文中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机器可执行指令诸如包括在程序模块中在目标真实或虚拟处理器上在设备中执行的那些指令。通常,程序模块包括执行特定任务或实现特定抽象数据类型的例程、程序、库、对象、类、组件、数据结构等。在各种实施例中,可以根据需要在程序模块之间组合或分割程序模块的功能。用于程序模块的机器可执行指令可以在本地或分布式设备内执行。在分布式设备中,程序模块可以位于本地和远程存储介质中。
用于执行本公开的方法的程序代码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编程语言的任何组合来编写。这些程序代码可以提供给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的处理器或控制器,使得程序代码在由处理器或控制器执行时导致实现在流程图和/或框图中指定的功能/操作。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在机器上执行、部分在机器上执行、作为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机器上部分在远程机器上执行或完全在远程机器或服务器上执行。
上述程序代码可以体现在机器可读介质上,该机器可读介质可以是任何有形介质,其可以包含或存储程序以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使用或与其结合使用。机器可读介质可以是机器可读信号介质或机器可读存储介质。机器可读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或半导体系统、装置或设备、或者前述的任何合适的组合。
机器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示例将包括具有一条或多条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设备、磁存储设备或前述的任何合适组合。
在本公开的上下文中,可以在由计算机系统执行的计算机系统可执行指令(例如程序模块)的一般上下文中实现该设备。通常,程序模块可以包括执行特定任务或实现特定抽象数据类型的例程、程序、对象、组件、逻辑、数据结构等。该设备可以在分布式云计算环境中实施,其中任务由通过通信网络链接的远程处理设备执行。在分布式云计算环境中,程序模块可以位于包括存储设备的本地和远程计算机系统存储介质中。
此外,尽管以特定顺序描绘了操作,但是这不应该被理解为要求以所示的特定顺序或按顺序执行这些操作或者应该执行所有示出的操作以实现期望的结果。在某些情况下,多任务处理和并行处理可能是有利的。同样地,虽然在上面的讨论中包含若干具体实现细节,但是这些不应被解释为对本公开的范围的限制,而是作为特定于特定实施例的特征的描述。在单独实施例的上下文中描述的某些特征也可以在单个实施例中组合实现。相反,在单个实施例的上下文中描述的各种特征也可以单独地或以任何合适的子组合在多个实施例中实现。
尽管已经用结构特征和/或方法动作专用的语言描述了本公开,但是应该理解,所附权利要求中限定的本公开不必限于上述具体特征或动作。而是,公开了上述具体特征和动作作为实现权利要求的示例形式。

Claims (27)

1.一种在终端设备(102)中的用于副链路数据复制的方法(200、300),包括:
基于将要发送副链路数据分组的副链路无线承载,确定(201、304)是否将要复制所述副链路数据分组;以及
当基于所述副链路无线承载确定将要复制所述副链路数据分组时,执行(202、305)所述副链路数据分组的副链路数据复制;
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得用于所述副链路数据复制的一个或多个参数;其中所述参数包括:副链路的拥塞忙比CBR;当所述CBR低于CBR阈值时,确定将要复制所述副链路数据分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副链路无线承载由以下信息中的一者或多者来标识:副链路无线承载标识符、关于分组优先级的信息、一个或多个逻辑信道标识符、逻辑信道组标识符、以及业务流标识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一个或多个副链路无线承载被预定义或配置为允许将要在所述一个或多个副链路无线承载上发送的副链路数据分组的副链路数据复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与所述一个或多个副链路无线承载相关的一个或多个条件被进一步预定义或配置为允许副链路数据复制。
5.根据权利要求1至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参数还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者:副链路的信道状态信息CSI、所述副链路的反馈信息;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反馈、无线链路控制RLC状态报告、传输控制协议确认、应用层确认;所述终端设备的速度信息、所述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所述终端设备的电池信息、以及所述终端设备的分类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当预定义或配置将要在所述副链路无线承载上发送的副链路数据分组被允许复制并且所述一个或多个参数满足一个或多个预定义条件时,确定将要复制所述副链路数据分组。
7.根据权利要求1至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副链路数据分组的所述副链路数据复制在所述终端设备的媒体访问控制MAC层执行。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层和/或无线链路控制RLC层向所述MAC层通知逻辑信道与所述副链路无线承载的映射。
9.根据权利要求1至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副链路数据分组的所述副链路数据复制在所述终端设备的PDCP层执行。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副链路数据分组的所述副链路数据复制在所述终端设备的应用层执行。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一个或多个副链路无线承载由所述终端设备的应用层或复制功能用与被允许用于所述副链路数据复制的所述副链路无线承载的映射来确定。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副链路数据分组将要在第一副链路无线承载上发送;以及
从所述副链路数据复制获得的所复制的副链路数据分组将要在第二副链路无线承载上发送。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副链路无线承载被映射到具有最低优先级的副链路无线承载。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副链路无线承载被映射到具有等于所述第一副链路无线承载的标识符被调整了预定义或配置值后的标识符的副链路无线承载。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副链路无线承载被映射到具有被保留用于所复制的副链路数据分组的标识符的副链路无线承载。
16.根据权利要求1至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从网络设备(101)接收(303)用于所述副链路数据复制的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配置信息经由广播信令和/或专用信令发送。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网络设备(101)发送(301)用于所述副链路数据复制的辅助信息。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辅助信息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者:所述终端设备的能力信息、关于在哪个层上执行所述副链路数据复制的信息、以及关于期望进行副链路数据复制的所述副链路无线承载的信息。
19.根据权利要求1至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来自网络设备的配置信息和/或由所述终端设备(102)获得的一个或多个参数,确定(306)用于所述副链路数据复制的载体。
20.一种在网络设备(101)中的用于副链路数据复制的方法(700、300),包括:
将用于所述副链路数据复制的配置信息发送(703、303)到终端设备(102);
其中,所述配置信息由所述终端设备(102)用于基于将要发送副链路数据分组的副链路无线承载来确定是否将要复制所述副链路数据分组;其中,所述配置信息包括用于所述副链路数据复制的一个或多个参数;其中所述参数包括:副链路的拥塞忙比CBR;当所述CBR低于CBR阈值时,所述终端设备 确定将要复制所述副链路数据分组。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配置信息经由广播信令和/或专用信令发送。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从所述终端设备接收(701、301)用于所述副链路数据复制的辅助信息;以及
从所述辅助信息中确定(702、302)所述配置信息。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辅助信息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者:所述终端设备的能力信息、关于在哪个层上执行所述副链路数据复制的信息、以及关于期望进行副链路数据复制的所述副链路无线承载的信息。
24.一种终端设备(102),包括处理器(1010)和存储器(1020),其中,所述存储器(1020)包含能够由所述处理器(1010)执行的指令,由此所述终端设备(102)可操作以执行根据权利要求1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5.一种网络设备(101),包括处理器(1010)和存储器(1020),其中,所述存储器(1020)包含能够由所述处理器(1010)执行的指令,由此所述网络设备(101)可操作以执行根据权利要求20至2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6.一种存储指令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指令在终端设备(102)的处理器(1010)上执行时使得所述终端设备(102)执行根据权利要求1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7.一种存储指令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指令当在网络设备(101)的处理器(1010)上执行时使得所述网络设备(101)执行根据权利要求20至2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880002926.0A 2017-08-10 2018-07-26 用于副链路数据复制的方法和设备 Active CN10966183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PCT/CN2017/096765 2017-08-10
CN2017096765 2017-08-10
PCT/CN2018/097198 WO2019029375A1 (en) 2017-08-10 2018-07-26 METHOD AND DEVICE FOR DUPLICATING LATERAL BINDING DATA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61833A CN109661833A (zh) 2019-04-19
CN109661833B true CN109661833B (zh) 2021-07-27

Family

ID=652732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02926.0A Active CN109661833B (zh) 2017-08-10 2018-07-26 用于副链路数据复制的方法和设备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11012194B2 (zh)
EP (1) EP3466151B1 (zh)
JP (1) JP2020526946A (zh)
KR (1) KR102224214B1 (zh)
CN (1) CN109661833B (zh)
BR (1) BR112019022569A2 (zh)
WO (1) WO201902937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47168B (zh) * 2017-09-21 2021-07-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11418243B (zh) 2017-09-28 2023-02-2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在直通链路通信中执行载波聚合的系统和方法
JP2021503740A (ja) * 2017-11-02 2021-02-12 オッポ広東移動通信有限公司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車両用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データ送信方法及び端末
US10827380B2 (en) * 2018-01-30 2020-11-03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supporting URLLC in advanced V2X communications
US11405895B2 (en) * 2018-02-11 2022-08-02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figuring feedback signal for sidelink communic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0958090B (zh) * 2018-09-27 2021-09-1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PDCP duplication的配置方法和终端设备
US11082892B2 (en) * 2018-10-30 2021-08-03 Apple Inc. Method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ata in 5G NR device based on data/service tagging from application processor
US20220132491A1 (en) * 2019-01-23 2022-04-28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performed by a user equipment for handling communic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ication network
CN111294980B (zh) * 2019-03-28 2022-02-15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无线承载建立方法及装置
CN111757341A (zh) 2019-03-28 2020-10-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承载的配置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4041272A (zh) * 2019-03-28 2022-02-11 联想(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 多无线电接入技术通信
WO2020215323A1 (zh) * 2019-04-26 2020-10-2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用于完整性保护的方法或设备
CN111865483B (zh) * 2019-04-30 2021-09-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发送、接收csi、配置资源的方法及设备
CN113993106B (zh) 2019-05-14 2024-03-01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节点中的方法和装置
US11324017B2 (en) 2019-06-17 2022-05-03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sidelink feedback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0460973B (zh) 2019-07-15 2020-11-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v2x通信方法、装置以及存储介质
KR20210010320A (ko) 2019-07-19 2021-01-27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사이드링크 통신을 위한 자원 할당 및 예약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CN111800798B (zh) * 2019-07-24 2022-02-1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副链路数据复制功能控制、信息配置方法和设备
CN117544919A (zh) * 2019-08-07 2024-02-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建立slrb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2399641A (zh) * 2019-08-13 2021-02-23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直接通信接口重复传输的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US20220287115A1 (en) * 2019-08-13 2022-09-08 Lenovo (Beijing) Limited Method and device of slrb configuration for nr v2x sidelink ue
WO2021062708A1 (zh) * 2019-09-30 2021-04-0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方法和终端设备
US20210100046A1 (en) * 2019-10-01 2021-04-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Feedback for sidelink transmission
US11595160B2 (en) 2020-04-08 2023-02-28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idelink communication based on feedback
WO2023056631A1 (en) * 2021-10-09 2023-04-13 Lenovo (Beijing)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acket duplicaiton
EP4216640A1 (en) * 2022-01-19 2023-07-26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Allocating resources for communication and sensing services
WO2023220961A1 (zh) * 2022-05-18 2023-11-2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第一设备、第二设备
WO2024030658A1 (en) * 2022-08-04 2024-02-08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s for pdu duplication in multicarrier sidelink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122761A1 (en) 2009-11-23 2011-05-26 Sundar Sriram KPI Driven High Availabilit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MTS radio access networks
GB2507546B (en) * 2012-11-02 2015-06-10 Broadcom Corp Mobile communications networks
US9357460B2 (en) 2013-03-22 2016-05-31 Sharp Kabushiki Kaisha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establishing multiple radio connections
US10664297B2 (en) 2014-02-24 2020-05-26 Hewlett Packard Enterprise Development Lp Activating pre-created VNFCs when a monitored performance level of a VNF exceeds a maximum value attainable by the combined VNFCs that form a VNF
US10716165B2 (en) 2014-04-24 2020-07-14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releasing a sidelink radio bearer for D2D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5163625A1 (en) 2014-04-24 2015-10-29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establishing layer-2 entities for d2d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therefor
EP3911048A1 (en) 2015-07-08 2021-11-17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sync signal of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6470384A (zh) 2015-08-18 2017-03-01 北京信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d2d通信中的承载配置方法
KR102056197B1 (ko) * 2017-02-02 2019-12-1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데이터 유닛을 전송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CN110463126B (zh) 2017-03-24 2022-08-16 苹果公司 车辆对车辆(v2v)侧链路通信中的载波聚合和高阶调制
US11212701B2 (en) * 2017-05-14 2021-12-28 FG Innovation Company Limited Systems,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ultra-reliable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 quality-of-service guarantee
KR102129207B1 (ko) * 2018-06-29 2020-07-02 아서스테크 컴퓨터 인코포레이션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사이드링크 수신을 핸들링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ES2945808T3 (es) * 2018-08-03 2023-07-07 Asustek Comp Inc Procedimiento y aparato para manejar la transmisión de enlace lateral en un sistema de comunicación inalámbrica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PDCP operation for packet duplication;Huawei, HiSilicon;《3GPP TSG-RAN WG2 NR Ad Hoc R2-1706483》;20170629;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61833A (zh) 2019-04-19
BR112019022569A2 (pt) 2020-05-19
US20200403731A1 (en) 2020-12-24
KR20190137890A (ko) 2019-12-11
JP2020526946A (ja) 2020-08-31
WO2019029375A1 (en) 2019-02-14
EP3466151A4 (en) 2020-04-01
US11012194B2 (en) 2021-05-18
EP3466151B1 (en) 2022-09-14
EP3466151A1 (en) 2019-04-10
KR102224214B1 (ko) 2021-03-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661833B (zh) 用于副链路数据复制的方法和设备
EP3602875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de block grouping and for providing feedback information
US9867146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ual-connectivity operation
EP3695683B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 information triggering in wireless networks
CN105429736B (zh) 一种发送和接收反馈的方法及设备
US20220174683A1 (en) Logical Channel Prioritization for Pre-Emption
US20220132556A1 (en) Multiple Grant Handling in Mixed Services Scenarios
WO2020222267A1 (ja)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CN111418176B (zh) Mac层与phy层之间用于传输的通信的装置和方法
CN115442911A (zh) 提供用于d2d通信和相关通信设备的资源选择的方法
JP2020533863A (ja) 信号送信方法、関連する装置及びシステム
WO2022253150A1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JP2024519220A (ja) ユーザ機器、スケジューリングノード、ユーザ機器のための方法、スケジューリングノードのための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OA19953A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sidelink data duplication.
WO2023184428A1 (zh) Csi处理方式的切换方法、装置、介质、产品及芯片
WO2022227825A1 (en) Relay operation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WO2023000239A1 (en) Multiplexing of Uplink Transmissions
WO2023041033A1 (en) Terminal device, network node, and methods therein
WO2023024684A1 (zh) 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JP2023110023A (ja) 通信のための方法、端末デバイス、及びコンピュータ読み取り可能な媒体
WO2021029017A1 (ja) 端末及び通信方法
WO2020097775A1 (en) Communications with preconfigured uplink resourc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