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649449B - 车载atp与lkj控制权不停车自动切换的应答器布置方法 - Google Patents

车载atp与lkj控制权不停车自动切换的应答器布置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649449B
CN109649449B CN201811601333.4A CN201811601333A CN109649449B CN 109649449 B CN109649449 B CN 109649449B CN 201811601333 A CN201811601333 A CN 201811601333A CN 109649449 B CN109649449 B CN 10964944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witching
vehicle
mounted atp
lkj
control r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60133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649449A (zh
Inventor
王伟
张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raffic Control Technology TC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raffic Control Technology TC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raffic Control Technology TCT Co Ltd filed Critical Traffic Control Technology TC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601333.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649449B/zh
Publication of CN1096494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494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6494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4944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LGUIDING RAILWAY TRAFFIC; ENSURING THE SAFETY OF RAILWAY TRAFFIC
    • B61L27/00Central railway traffic control systems; Trackside control; Communicat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61L27/20Trackside control of safe travel of vehicle or train, e.g. braking curve calcul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LGUIDING RAILWAY TRAFFIC; ENSURING THE SAFETY OF RAILWAY TRAFFIC
    • B61L1/00Devices along the route controlled by interaction with the vehicle or trai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LGUIDING RAILWAY TRAFFIC; ENSURING THE SAFETY OF RAILWAY TRAFFIC
    • B61L25/00Recording or indicating positions or identities of vehicles or trains or setting of track apparatus
    • B61L25/02Indicating or recording positions or identities of vehicles or trains
    • B61L25/025Absolute localisation, e.g. providing geodetic coordinat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Train Traffic Observation, Control, And Security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载ATP与LKJ控制权不停车自动切换的应答器布置方法,包括:在LKJ设备向车载ATP切换控制权的第一切换区域布置若干应答器,用于在第一切换点之前使得车载ATP实现对列车的定位以保证LKJ设备向车载ATP切换控制权;在车载ATP向LKJ设备切换控制权的第二切换区域布置若干应答器,用于协助车载ATP识别第二切换点,使得车载ATP在第二切换点进行向LKJ设备的控制权切换操作;其中,所述第一切换点为LKJ设备向车载ATP切换控制权的切换点,所述第二切换点为车载ATP向LKJ设备切换控制权的切换点。本发明使得列车在通过自动闭塞和移动闭塞制式切换区域线路时,车载ATP和LKJ之间能够提前进行不停车切换,保证列车行车安全。

Description

车载ATP与LKJ控制权不停车自动切换的应答器布置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交通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载ATP与LKJ控制权不停车自动切换的应答器布置方法。
背景技术
既有重载铁路线路区间信号采用三显示自动闭塞或四显示自动闭塞,车载控车系统为LKJ系统。重载移动闭塞改造过程中,改造线路存在一部分线路为原有三显示或四显示自动闭塞,一部分线路为移动闭塞,被改造机车仍需保留既有LKJ系统。移动闭塞系统车载ATP与既有LKJ系统在不同的时机会对机车进行控制,双系统将面对控制权切换等问题。然而,目前的线路设备条件无法满足双系统控制权顺利切换的要求。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载ATP与LKJ控制权不停车自动切换的应答器布置方法。
具体地,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重载移动闭塞车载ATP与LKJ控制权不停车自动切换的应答器布置方法,包括:
在LKJ设备向车载ATP切换控制权的第一切换区域布置若干应答器,用于在第一切换点之前使得车载ATP实现对列车的定位以保证LKJ设备向车载ATP切换控制权;
在车载ATP向LKJ设备切换控制权的第二切换区域布置若干应答器,用于协助车载ATP识别第二切换点,使得车载ATP在第二切换点进行向LKJ设备的控制权切换操作;其中,所述第一切换点为LKJ设备向车载ATP切换控制权的切换点,所述第二切换点为车载ATP向LKJ设备切换控制权的切换点。
进一步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车载ATP向LKJ设备切换控制权的第二切换区域布置若干应答器,用于协助车载ATP识别移动闭塞终点,使得车载ATP在靠近移动闭塞终点尚未完成向LKJ设备的控制权切换操作时控制列车在移动闭塞终点前安全停车。
进一步地,所述在LKJ设备向车载ATP切换控制权的第一切换区域布置若干应答器,用于在第一切换点之前使得车载ATP实现对列车的定位,包括:
在LKJ设备向车载ATP切换控制权的第一切换区域,在未到达第一切换点且距离第一切换点第一预设距离的位置处设置第一地面应答器组,所述第一地面应答器组用于协助车载ATP对列车进行定位。
进一步地,所述在车载ATP向LKJ设备切换控制权的第二切换区域布置若干应答器,用于协助车载ATP识别第二切换点,使得车载ATP在第二切换点进行向LKJ设备的控制权切换操作,包括:
在车载ATP向LKJ设备切换控制权的第二切换区域,在已经过第二切换点起点且距离第二切换点起点第二预设距离的位置处设置第二地面应答器,所述第二地面应答器中存储有用于车载ATP识别第二切换点起点的信息,当车载ATP通过第二地面应答器时,车载ATP开始向LKJ设备进行控制权切换操作;
在车载ATP向LKJ设备切换控制权的第二切换区域,在未到达第二切换点终点且距离第二切换点终点第三预设距离的位置处设置第三地面应答器,所述第三地面应答器中存储有用于车载ATP识别第二切换点终点的信息,当车载ATP通过第三地面应答器时,车载ATP检查是否完成向LKJ的控制权切换并在发现未完成向LKJ的控制权切换时尽快完成相应的切换操作。
进一步地,所述在车载ATP向LKJ设备切换控制权的第二切换区域布置若干应答器,用于协助车载ATP识别移动闭塞终点,使得车载ATP在靠近移动闭塞终点尚未完成向LKJ设备的控制权切换操作时控制列车在移动闭塞终点前安全停车,包括:
在车载ATP向LKJ设备切换控制权的第二切换区域,在未到达移动闭塞终点且距离移动闭塞终点第四预设距离的位置处设置第四地面应答器,所述第四地面应答器中存储有用于车载ATP识别移动闭塞终点的信息,其中,第四预设距离为重载列车制动停车距离;若车载ATP通过第四地面应答器时发现还未完成向LKJ的控制权切换,则车载ATP根据当前与移动闭塞终点之间的距离计算至移动闭塞终点的列车运行限速曲线,并根据所述列车运行限速曲线进行列车运行控制。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地面应答器组包括三个连续布置的地面应答器;三个地面应答器中每两个相邻应答器之间的布置距离与线路限速和车载设备周期有关。
进一步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LKJ设备向车载ATP切换控制权的第一切换区域,在经过第一切换点之后按照第五预设距离间隔布置多个地面应答器,用于对列车运行位置进行校准。
进一步地,所述第五预设距离为两个股道之间的距离或两个股道之间的距离的两倍。
进一步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车载ATP向LKJ设备切换控制权的第二切换区域,在第二地面应答器和第三地面应答器之间布置一个或多个地面应答器,用于对列车运行位置进行校准。
进一步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车载ATP向LKJ设备切换控制权的第二切换区域,在经过第二切换点之后按照第六预设距离间隔布置多个地面应答器,用于对列车运行位置进行校准。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提供的重载移动闭塞车载ATP与LKJ控制权不停车自动切换的应答器布置方法,包括:在LKJ设备向车载ATP切换控制权的第一切换区域布置若干应答器,用于在第一切换点之前使得车载ATP实现对列车的定位以保证LKJ设备向车载ATP切换控制权;在车载ATP向LKJ设备切换控制权的第二切换区域布置若干应答器,用于协助车载ATP识别第二切换点,使得车载ATP在第二切换点进行向LKJ设备的控制权切换操作;其中,所述第一切换点为LKJ设备向车载ATP切换控制权的切换点,所述第二切换点为车载ATP向LKJ设备切换控制权的切换点。可见,本发明通过在LKJ设备向车载ATP切换控制权的第一切换区域以及在车载ATP向LKJ设备切换控制权的第二切换区域布置应答器的方式,使得列车在通过自动闭塞和移动闭塞制式切换区域线路时,车载ATP和LKJ之间能够提前进行不停车切换,保证列车行车安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重载移动闭塞车载ATP与LKJ控制权不停车自动切换的应答器布置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LKJ设备向车载ATP进行控制权切换时切换区域地面应答器的布置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车载ATP向LKJ设备进行控制权切换时切换区域地面应答器的布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提供的重载移动闭塞车载ATP与列车运行监控记录装置LKJ控制权不停车自动切换的应答器布置方法,通过在LKJ设备向车载ATP切换控制权的第一切换区域以及在车载ATP向LKJ设备切换控制权的第二切换区域布置应答器的方式,使得列车在通过自动闭塞和移动闭塞制式切换区域线路时,车载ATP和LKJ之间能够提前进行不停车切换,保证列车行车安全。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重载移动闭塞车载下ATP与LKJ控制权不停车自动切换的应答器布置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图1示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重载移动闭塞车载ATP与LKJ控制权不停车自动切换的应答器布置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重载移动闭塞车载下ATP与LKJ控制权不停车自动切换的应答器布置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01:在LKJ设备向车载ATP切换控制权的第一切换区域布置若干应答器,用于在第一切换点之前使得车载ATP实现对列车的定位以保证LKJ设备向车载ATP切换控制权。
步骤102:在车载ATP向LKJ设备切换控制权的第二切换区域布置若干应答器,用于协助车载ATP识别第二切换点,使得车载ATP在第二切换点进行向LKJ设备的控制权切换操作;其中,所述第一切换点为LKJ设备向车载ATP切换控制权的切换点,所述第二切换点为车载ATP向LKJ设备切换控制权的切换点。
需要说明的是,重载移动闭塞车载ATP与LKJ设备控制权切换分为车载ATP向LKJ设备的切换和LKJ设备向车载ATP的切换。本实施例提供的重载移动闭塞车载ATP与列车运行监控记录装置LKJ控制权不停车自动切换的应答器布置方法,通过在LKJ设备向车载ATP切换控制权的第一切换区域布置应答器的方式,使得在第一切换点之前车载ATP实现对列车的定位以保证在不停车的情况下LKJ设备向车载ATP顺利切换控制权。这是因为移动闭塞车载ATP可通过布设的地面应答器获得列车位置和运行方向,而获知列车位置或运行方向是接收地面发送行车许可并计算列车运行限制速度的前提条件,LKJ设备在向车载ATP切换控制权时,车载ATP首先需要完成列车定位。此外,本实施例通过在车载ATP向LKJ设备切换控制权的第二切换区域布置应答器的方式,协助车载ATP在不停车的情况下自动识别第二切换点,从而使得车载ATP能够及时在第二切换点进行向LKJ设备的控制权切换操作,从而保证列车在通过自动闭塞和移动闭塞制式切换区域线路时,车载ATP和LKJ之间能够提前进行不停车切换,保证列车行车安全。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施例提供的重载移动闭塞车载ATP与LKJ控制权不停车自动切换的应答器布置方法,包括:在LKJ设备向车载ATP切换控制权的第一切换区域布置若干应答器,用于在第一切换点之前使得车载ATP实现对列车的定位以保证LKJ设备向车载ATP切换控制权;在车载ATP向LKJ设备切换控制权的第二切换区域布置若干应答器,用于协助车载ATP识别第二切换点,使得车载ATP在第二切换点进行向LKJ设备的控制权切换操作;其中,所述第一切换点为LKJ设备向车载ATP切换控制权的切换点,所述第二切换点为车载ATP向LKJ设备切换控制权的切换点。可见,本实施例通过在LKJ设备向车载ATP切换控制权的第一切换区域以及在车载ATP向LKJ设备切换控制权的第二切换区域布置应答器的方式,使得列车在通过自动闭塞和移动闭塞制式切换区域线路时,车载ATP和LKJ之间能够提前进行不停车切换,保证列车行车安全。
基于上述实施例的内容,在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步骤103:在车载ATP向LKJ设备切换控制权的第二切换区域布置若干应答器,用于协助车载ATP识别移动闭塞终点,使得车载ATP在靠近移动闭塞终点尚未完成向LKJ设备的控制权切换操作时控制列车在移动闭塞终点前安全停车。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步骤101、102和103并非为了限定步骤执行顺序而设定,而是为了表述清楚方便而设定,因此,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上述步骤101、102和103的内容并不受步骤顺序的约束。
基于上述实施例的内容,在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101可通过如下方式实现:
在LKJ设备向车载ATP切换控制权的第一切换区域,在未到达第一切换点且距离第一切换点第一预设距离的位置处设置第一地面应答器组,所述第一地面应答器组用于协助车载ATP对列车进行定位。
在本实施方式中,图2示出了LKJ设备向车载ATP进行控制权切换时切换区域地面应答器的布置示意图。由图2可知,在LKJ设备向车载ATP切换控制权的第一切换区域,在未到达第一切换点且距离第一切换点第一预设距离的位置处设置第一地面应答器组,图2中的第一地面应答器组包括三个连续布置的地面应答器(3G处的3个连续的地面应答器),三个地面应答器中每两个相邻应答器之间的布置距离与线路限速和车载设备周期有关。例如,当重载线路最高限速为v,车载设备周期为T时,每两个相邻应答器之间的布置距离应大于v*2T。假设重载线路最高限速为22.22m/s,车载设备周期为200ms,则两个应答器间布置距离应大于22.22*(0.2*2)=8.8米,如果应答器间布置距离过近,车载ATP设备可能会无法在通过应答器时无延时地处理应答器信息,导致处理信息延后,定位不准。这里的第一预设距离可根据需要进行设定(如设定为一个股道的长度),本发明对此不做限定。
此外,在列车控制权切换过程中,为了能够保证列车运行位置不发生偏离,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LKJ设备向车载ATP切换控制权的第一切换区域,在经过第一切换点之后按照第五预设距离间隔布置多个地面应答器,用于对列车运行位置进行校准。其中,所述第五预设距离可以为两个股道之间的距离,也可以为两个股道之间的距离的两倍。例如参见图2,在5G、7G、9G、11G、13G各布置一个应答器,应答器布置在每个股道的中间位置,用于校准列车位置,保证列车控制权切换过程中的安全性。作为另一种替换方案,也可以间隔一个区段布置一个应答器,例如,仅在7G、11G各需布置一个应答器。
基于上述实施例的内容,在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102可通过如下方式实现:
在车载ATP向LKJ设备切换控制权的第二切换区域,在已经过第二切换点起点且距离第二切换点起点第二预设距离的位置处设置第二地面应答器,所述第二地面应答器中存储有用于车载ATP识别第二切换点起点的信息,当车载ATP通过第二地面应答器时,车载ATP开始向LKJ设备进行控制权切换操作;
在车载ATP向LKJ设备切换控制权的第二切换区域,在未到达第二切换点终点且距离第二切换点终点第三预设距离的位置处设置第三地面应答器,所述第三地面应答器中存储有用于车载ATP识别第二切换点终点的信息,当车载ATP通过第三地面应答器时,车载ATP检查是否完成向LKJ的控制权切换并在发现未完成向LKJ的控制权切换时尽快完成相应的切换操作。
在本实施方式中,图3示出了车载ATP向LKJ设备进行控制权切换时切换区域地面应答器的布置示意图。车载ATP向LKJ设备切换控制权时,车载ATP设备之前已经完成定位。如图3所示,在车载ATP向LKJ设备切换控制权的第二切换区域,2G应答器为第二地面应答器,2G应答器中存有用于车载ATP识别第二切换点起点的信息。当车载ATP通过2G所布置的应答器时,车载ATP开始向LKJ设备进行控制权切换操作。6G应答器为第三地面应答器,6G应答器存有用于车载ATP识别第二切换点终点的信息。当车载ATP通过6G所布置应答器时,车载ATP会尽快完成切换操作。如果因为设备通信故障、列车状态等原因导致切换未完成,车载ATP计算的列车运行限速则开始下降。需要说明的是,可以将第二切换点起点、第二切换点终点以及两点之间的点综合理解为第二切换点。此外,这里的第二预设距离和第三预设距离的长度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定,本发明对此不做限定。
基于上述实施例的内容,在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103可通过如下方式实现:
在车载ATP向LKJ设备切换控制权的第二切换区域,在未到达移动闭塞终点且距离移动闭塞终点第四预设距离的位置处设置第四地面应答器,所述第四地面应答器中存储有用于车载ATP识别移动闭塞终点的信息,其中,第四预设距离为重载列车制动停车距离;若车载ATP通过第四地面应答器时发现还未完成向LKJ的控制权切换,则车载ATP根据当前与移动闭塞终点之间的距离计算至移动闭塞终点的列车运行限速曲线,并根据所述列车运行限速曲线进行列车运行控制。
在本实施方式中,图3示出了车载ATP向LKJ设备进行控制权切换时切换区域地面应答器的布置示意图。如图3所示,在车载ATP向LKJ设备切换控制权的第二切换区域,12G应答器为第四地面应答器,12G应答器存有用于车载ATP识别移动闭塞终点的信息,重载列车制动停车距离作为12G应答器布置距离移动闭塞制式线路终点的距离,如果当车载ATP收到12G应答器时还未完成向LKJ的切换,则车载ATP将根据当前距离计算至移动闭塞终点的列车运行限速曲线,从而保证列车能够在移动闭塞终点前停车。
此外,在列车控制权切换过程中,为了能够保证列车运行位置不发生偏离,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车载ATP向LKJ设备切换控制权的第二切换区域,在第二地面应答器和第三地面应答器之间布置一个或多个地面应答器,用于对列车运行位置进行校准。
如图3所示,在第二地面应答器(2G应答器)和第三地面应答器(6G应答器)之间布置一个地面应答器(4G应答器),4G应答器用于列车位置校正,保证列车切换过程中位置的准确性。
此外,如图3所示,在第三地面应答器(6G应答器)和第四地面应答器(12G应答器)之间布置有两个地面应答器(8G应答器和10G应答器),8G应答器和10G应答器用于列车位置校正,保证列车切换过程中位置的准确性。也即优选地,在车载ATP向LKJ设备切换控制权的第二切换区域,在经过第二切换点之后按照第六预设距离间隔布置多个地面应答器,用于对列车运行位置进行校准。其中,所述第六预设距离可以为两个股道之间的距离,也可以为两个股道之间的距离的两倍。
由上面描述可知,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满足重载移动闭塞车载ATP与LKJ设备控制权不停车自动切换要求的地面应答器布置方法,在乘务员驾驶列车通过三显示或四显示自动闭塞和移动闭塞制式切换区域线路时,车载ATP和LKJ之间能够提前进行不停车切换,保证列车行车安全。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8)

1.一种重载移动闭塞车载ATP与LKJ控制权不停车自动切换的应答器布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LKJ设备向车载ATP切换控制权的第一切换区域布置若干应答器,用于在第一切换点之前使得车载ATP实现对列车的定位以保证LKJ设备向车载ATP切换控制权;
在车载ATP向LKJ设备切换控制权的第二切换区域布置若干应答器,用于协助车载ATP识别第二切换点,使得车载ATP在第二切换点进行向LKJ设备的控制权切换操作;其中,所述第一切换点为LKJ设备向车载ATP切换控制权的切换点,所述第二切换点为车载ATP向LKJ设备切换控制权的切换点;
其中,在车载ATP向LKJ设备切换控制权的第二切换区域布置若干应答器,用于协助车载ATP识别移动闭塞终点,使得车载ATP在靠近移动闭塞终点尚未完成向LKJ设备的控制权切换操作时控制列车在移动闭塞终点前安全停车;
其中,所述在车载ATP向LKJ设备切换控制权的第二切换区域布置若干应答器,用于协助车载ATP识别移动闭塞终点,使得车载ATP在靠近移动闭塞终点尚未完成向LKJ设备的控制权切换操作时控制列车在移动闭塞终点前安全停车,包括:
在车载ATP向LKJ设备切换控制权的第二切换区域,在未到达移动闭塞终点且距离移动闭塞终点第四预设距离的位置处设置第四地面应答器,所述第四地面应答器中存储有用于车载ATP识别移动闭塞终点的信息,其中,第四预设距离为重载列车制动停车距离;若车载ATP通过第四地面应答器时发现还未完成向LKJ的控制权切换,则车载ATP根据当前与移动闭塞终点之间的距离计算至移动闭塞终点的列车运行限速曲线,并根据所述列车运行限速曲线进行列车运行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LKJ设备向车载ATP切换控制权的第一切换区域布置若干应答器,用于在第一切换点之前使得车载ATP实现对列车的定位,包括:
在LKJ设备向车载ATP切换控制权的第一切换区域,在未到达第一切换点且距离第一切换点第一预设距离的位置处设置第一地面应答器组,所述第一地面应答器组用于协助车载ATP对列车进行定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车载ATP向LKJ设备切换控制权的第二切换区域布置若干应答器,用于协助车载ATP识别第二切换点,使得车载ATP在第二切换点进行向LKJ设备的控制权切换操作,包括:
在车载ATP向LKJ设备切换控制权的第二切换区域,在已经过第二切换点起点且距离第二切换点起点第二预设距离的位置处设置第二地面应答器,所述第二地面应答器中存储有用于车载ATP识别第二切换点起点的信息,当车载ATP通过第二地面应答器时,车载ATP开始向LKJ设备进行控制权切换操作;
在车载ATP向LKJ设备切换控制权的第二切换区域,在未到达第二切换点终点且距离第二切换点终点第三预设距离的位置处设置第三地面应答器,所述第三地面应答器中存储有用于车载ATP识别第二切换点终点的信息,当车载ATP通过第三地面应答器时,车载ATP检查是否完成向LKJ的控制权切换并在发现未完成向LKJ的控制权切换时尽快完成相应的切换操作。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地面应答器组包括三个连续布置的地面应答器;三个地面应答器中每两个相邻应答器之间的布置距离与线路限速和车载设备周期有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LKJ设备向车载ATP切换控制权的第一切换区域,在经过第一切换点之后按照第五预设距离间隔布置多个地面应答器,用于对列车运行位置进行校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预设距离为两个股道之间的距离或两个股道之间的距离的两倍。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车载ATP向LKJ设备切换控制权的第二切换区域,在第二地面应答器和第三地面应答器之间布置一个或多个地面应答器,用于对列车运行位置进行校准。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车载ATP向LKJ设备切换控制权的第二切换区域,在经过第二切换点之后按照第六预设距离间隔布置多个地面应答器,用于对列车运行位置进行校准。
CN201811601333.4A 2018-12-26 2018-12-26 车载atp与lkj控制权不停车自动切换的应答器布置方法 Active CN10964944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601333.4A CN109649449B (zh) 2018-12-26 2018-12-26 车载atp与lkj控制权不停车自动切换的应答器布置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601333.4A CN109649449B (zh) 2018-12-26 2018-12-26 车载atp与lkj控制权不停车自动切换的应答器布置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49449A CN109649449A (zh) 2019-04-19
CN109649449B true CN109649449B (zh) 2021-01-26

Family

ID=661168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601333.4A Active CN109649449B (zh) 2018-12-26 2018-12-26 车载atp与lkj控制权不停车自动切换的应答器布置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64944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94201B (zh) * 2019-06-20 2021-06-04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列控等级转换系统及其方法
CN110779546B (zh) * 2019-09-25 2022-03-08 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列车定位误差的校正方法和装置
CN110775105B (zh) * 2019-11-07 2021-11-12 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uwb在地铁车辆段进行列车监控的方法及系统
CN110920667B (zh) * 2019-11-14 2021-09-10 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列车自动轮径校正方法及装置
CN113548087A (zh) * 2021-07-22 2021-10-26 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车载atp子系统、列车发车联合控制系统及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200380B2 (en) * 2009-05-19 2012-06-12 Siemens Industry,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ybrid train control device
CN101934804B (zh) * 2010-07-29 2012-02-01 北京交大资产经营有限公司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车地无线通信的切换方法
CN101941452B (zh) * 2010-09-03 2012-08-29 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列车运行控制方法、装置、车载设备及列控系统
WO2012149761A1 (zh) * 2011-09-22 2012-11-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列车控制系统切换方法及装置
JP6228882B2 (ja) * 2014-03-31 2017-11-08 日本信号株式会社 列車制御方法及び列車制御システム
CN105438224B (zh) * 2015-12-02 2017-05-03 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列车运行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6741013B (zh) * 2016-11-15 2019-02-26 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车载系统、cbtc控制系统与ctcs控制系统切换的控制方法
CN106672018B (zh) * 2016-12-09 2018-09-04 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两类列车控制系统的跨线运行方法
CN107380212A (zh) * 2017-05-19 2017-11-24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移动闭塞降级运行系统以及方法
CN108189869B (zh) * 2017-12-22 2020-02-14 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Ctcs-2与cbtc的共管区域设置及在共管区域内切换的方法
CN109263686B (zh) * 2018-10-25 2020-08-28 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atp与lkj不停车自动切换控制权的方法、列车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49449A (zh) 2019-04-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649449B (zh) 车载atp与lkj控制权不停车自动切换的应答器布置方法
CN109263686B (zh) 一种atp与lkj不停车自动切换控制权的方法、列车
US10518790B2 (en) Wireless train management system
US8967553B2 (en) Train operation control system
EP3251917B1 (en) Train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and train information management method
US10773739B2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railroad vehicle, in particular rail vehicle, for signal recognition in railroad traffic, in particular rail traffic
US10293842B2 (en) On-board device, signaling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of moving vehicle
WO2014103102A1 (ja) 列車制御システムおよび列車制御方法
CN107531261B (zh) 对在cbtc(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系统)列车控制和列车安全系统中行驶的有轨车辆进行定位的方法和设备
CN103826962A (zh) 列车控制系统
CN109421769B (zh) 控制车辆在网络中的通行的方法
CN106232453A (zh) 列车控制方法和列车控制系统
JP2019216512A (ja) 鉄道車両の定位置停止制御システムおよび車上装置
CN104554299A (zh) 基于atp/td环线制式的列车自动驾驶方法
US10449983B2 (en) Method for commanding a railway level crossing protection system
EP3778289B1 (en) Train control system and train control method
JP7219047B2 (ja) 列車自動運転システム
CN110901701B (zh) 轨道列车进路办理方法及办理系统
CN109625036B (zh) 一种非通信车车次窗的推算处理方法
JP4564214B2 (ja) 無線による自律分散型列車制御システム
CN115743256A (zh) 轨道交通测试系统
US11572090B2 (en) Headway control device
JPWO2018207480A1 (ja) 自動列車保安装置及び車上装置
KR100877531B1 (ko) 이동폐색방식의 열차진로제어시스템 및 이를 이용한열차진로제어방법 및 열차운행관리방법
JP2015033177A (ja) 鉄道車両および鉄道車両制御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Li Kai

Inventor after: Wang Wei

Inventor after: Zhang Qiang

Inventor before: Wang Wei

Inventor before: Zhang Q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