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633969B - 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633969B CN109633969B CN201910086841.1A CN201910086841A CN109633969B CN 109633969 B CN109633969 B CN 109633969B CN 201910086841 A CN201910086841 A CN 201910086841A CN 109633969 B CN109633969 B CN 10963396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ght
- substrate assembly
- shading
- display device
- area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09—Filters, e.g. light shielding masks
- G02F1/133512—Light shielding layers, e.g. black matrix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28—Polariser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8—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particular frames or supporting mean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及其显示面板模组,显示面板模组包括基板组件;基板组件的出光面包括出光区和位于出光区外围的第一遮光区,第一遮光区用于与显示装置的第一遮光带贴合连接;第一遮光区内设置有至少一个凹槽。第一遮光带会部分地嵌入第一遮光区的凹槽内,从而大大地增加了第一遮光带与基板组件之间的贴附力,使得显示面板模组的基板组件与第一遮光带之间不易产生缝隙。在包括了该显示面板模组的显示装置的工作过程中,可以有效地避免背光源模组的光通过基板组件的边缘射出,从而避免发生漏光现象,提升了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同时还可以阻隔水汽渗入基板组件与第一遮光带之间,提高显示装置可靠性,延长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器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本申请涉及显示装置及其显示面板模组。
背景技术
具有背光源的显示装置(例如LCD)一般包括显示面板模组和背光源模组。显示面板模组和背光源模组通过与遮光带贴合连接实现固定,同时,遮光带盖住显示面板模组中基板组件的出光面靠近边缘的区域,一方面是为了将基板组件上的电荷引导至背光源模组中的背板,另一方面是为了避免背光源模组的光通过基板组件的边缘射出,以及避免水汽等杂质进入显示面板模组等。
然而,在现有技术中,由于受到遮光带贴附技术水平的限制,遮光带在基板组件上的贴附处容易发生漏光,严重地影响了显示装置的品质。
发明内容
本申请针对现有方式的缺点,提出一种显示装置及其显示面板模组,用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遮光带在基板组件上易发生贴附不平整或不严实等贴附不良的状况而影响显示装置的品质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的显示面板模组,包括基板组件;基板组件的出光面包括出光区和位于出光区外围的第一遮光区,第一遮光区用于与显示装置的第一遮光带贴合连接;第一遮光区内设置有至少一个凹槽。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背光源模组、第一遮光带、背板以及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的显示面板模组;显示面板模组、背光源模组和背板依次层叠设置,且背光源模组位于远离显示面板模组的基板组件的出光面的一侧;第一遮光带的第一部分,与基板组件的出光面的第一遮光区贴合连接,且部分地嵌入第一遮光区的预设数量的凹槽内;第一遮光带的第二部分与背光源模组的背板贴合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技术效果是:
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模组中,由于基板组件上出光面的第一遮光区设置有至少一个凹槽,一方面相当于将该第一遮光区的粗糙化,增加了摩擦系数,另一方面相当于增加了第一遮光区与第一遮光带的接触面积。当第一遮光带与基板组件上的第一遮光区贴合连接时,第一遮光带会部分地嵌入第一遮光区的凹槽内,从而大大地增加了第一遮光带与基板组件之间的贴附力。即使第一遮光带的局部出现不平整或者翘曲,由于第一遮光带的其他区域嵌入在凹槽中,也就可以避免第一遮光带与基板组件之间出现贯通的缝隙,降低了第一遮光带的平整度的要求,降低了工作人员贴附第一遮光带的工作难度。
由于显示面板模组的基板组件与第一遮光带之间不易产生缝隙,因此在包括了该显示面板模组的显示装置的工作过程中,可以有效地避免背光源模组的光通过基板组件的边缘射出,进而避免基板组件的边缘发生漏光现象,从而提升了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同时还可以阻隔水汽渗入基板组件与第一遮光带之间,提高显示装置可靠性,延长使用寿命,使得显示装置的具有较高的品质。
本申请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这些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1中基板组件的俯视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3中基板组件的仰视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板组件的加工状态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6中A处的放大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遮光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9中B处的放大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遮光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00-显示面板模组;1-基板组件;11-彩膜基板;111-出光面;
1111-出光区;1112-第一遮光区;112-凹槽;
12-阵列基板;121-入光面;1211-入光区;1212-第二遮光区;
2-第一偏光片;3-第二偏光片;
200-第一遮光带;300-第二遮光带;
201-遮光带的基板层;202-遮光带的胶粘层;203-遮光带的离膜层;
4-光学模组;5-导光板;6-反射片;
7-背板;71-底面板;72-侧面板;
400-支撑件;401-第一支撑部;402-第二支撑部;
500-刀轮;501-齿形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本申请的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部件。此外,如果已知技术的详细描述对于示出的本申请的特征是不必要的,则将其省略。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解释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 (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还应该理解的是,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的上下文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除非像这里一样被特定定义,否则不会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特意声明,这里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所述”和“该”也可包括复数形式。应该进一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中使用的措辞“包括”是指存在所述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这里使用的措辞“和/或”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的全部或任一单元和全部组合。
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以及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如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进行详细说明。
本申请的发明人发现,在现有技术中,一般是采用人工的方式将遮光带贴附在显示面板模组的基板组件上,由于人工作业的局限性,在贴附遮光带时往往会出现不良的状况,例如遮光带贴附不平整或者出现局部的翘曲,这会导致遮光带和基板组件之间出现缝隙。包括了该显示面板模组的显示装置在使用过程中,背光源模组的光会在基板组件的边缘,透过遮光带和基板组件之间的缝隙漏出,影响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另外,显示装置的信赖性试验表明,水汽会进入遮光带和基板组件之间的缝隙,导致遮光带的粘着力降低,严重时甚至会导致遮光带和基板组件分离,这会导致产品的可靠性降低,使用寿命缩短。
基于上述发现,本申请的发明人考虑到,遮光带和基板组件之间容易出现缝隙原因之一在于,基板组件的表面过于平整,这就要求遮光带具有较高的平整度才能够避免出现缝隙,而人工较难达到遮光带的较高的平整度的要求。基于上述原因,可以考虑适当改变基板组件的表面结构,降低对遮光带的平整度的要求,同时提高遮光带与基板组件之间贴附力。
基于上述原因,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的显示面板模组 100,如图1所示,包括基板组件1。基板组件1的出光面111包括出光区1111和位于出光区1111外围的第一遮光区1112,第一遮光区1112用于与显示装置的第一遮光带200贴合连接。第一遮光区1112内设置有至少一个凹槽112。
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模组100中,由于基板组件1上出光面111的第一遮光区1112设置有至少一个凹槽112,一方面相当于将该第一遮光区1112的粗糙化,增加了摩擦系数,另一方面相当于增加了第一遮光区1112与第一遮光带200的接触面积。当第一遮光带200与基板组件1上的第一遮光区1112贴合连接时,第一遮光带200会部分地嵌入第一遮光区1112的凹槽112内,从而大大地增加了第一遮光带200与基板组件1之间的贴附力。即使第一遮光带200的局部出现不平整或者翘曲,由于第一遮光带200的其他区域嵌入在凹槽112中,也就可以避免第一遮光带200与基板组件1之间出现贯通的缝隙,降低了第一遮光带200的平整度的要求,降低了工作人员贴附第一遮光带200的工作难度。
由于显示面板模组100的基板组件1与第一遮光带200之间不易产生缝隙,因此在包括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模组100的显示装置的工作过程中,可以有效地避免背光源模组的光透过基板组件1的边缘射出,进而避免基板组件1的边缘发生漏光现象,从而提升了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同时还可以阻隔水汽渗入基板组件1与第一遮光带200之间,提高显示装置可靠性,延长使用寿命,使得显示装置具有较高的品质。
应当说明的是,在基板组件1的出光面111上,出光区1111和第一遮光区1112的位置关系、尺寸和形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而定。以图2为例,出光区1111可以是基板组件1的出光面111的中间部分的矩形区域,第一遮光区1112是出光区1111两侧的矩形区域。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模组100中,如图3所示,基板组件1的入光面121包括入光区1211和位于入光区1211外围的第二遮光区1212。第二遮光区1212用于与显示装置的第二遮光带300贴合连接。第二遮光区1212内设置有至少一个凹槽112。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当第二遮光带300与基板组件1上的第二遮光区1212贴合连接时,第二遮光带300会部分地嵌入第二遮光区1212 的凹槽112内,从而地增加第二遮光带300与基板组件1之间的贴附力。在基板组件1的入光面121设置带有凹槽112的第二遮光区1212,当第二遮光带300与第二遮光区1212贴合连接时,可以在基板组件1的入光侧预先阻隔背光源模组的光传导至基板组件1的边缘的路径,进一步降低基板组件1的边缘发生漏光的风险。
应当说明的是,如图4所示,在基板组件1的入光面121上的入光区 1211、第二遮光区1212,分别与出光面111上的出光区1111、第一遮光区1112对应。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模组100中,凹槽112是沿基板组件1表面的上的预设路径去除部分材料后形成的。
以基板组件1的出光面111为例,预设路径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而定,预设路径决定了每个凹槽112在出光面111的第一遮光区1112内的走向。以图2为例,凹槽112的走向可以是直线,第一遮光区1112内每个凹槽 112的走向平行于基板组件1左侧的边线,且多个凹槽112沿垂直于该边线的方向间隔设置。当然,凹槽112的走向也可以与基板组件1左侧的边线成一定的角度。或者,凹槽112的走向也可以是折线或曲线,第一遮光区1112内多个凹槽112的分布方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又或者,凹槽112的长度较小,第一遮光区1112内多个凹槽112呈散点状分布。
凹槽112垂直其走向的截面形状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而定,例如,凹槽112的截面形状可以是半圆形、三角形、矩形等等。如图5所示,凹槽 112可以由刀轮500加工而成,刀轮500的周面上设置有齿形凸起501,刀轮500转动使得齿形凸起501研磨基板组件1的出光面111以形成凹槽 112,凹槽112具体为齿形槽。
利用刀轮500在基板组件1上加工凹槽112的过程中,刀轮500还可以去除基板组件1边缘上的毛刺等切割异常造成的缺陷进行研磨处理,有助于提升基板组件1边缘的强度。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模组100中,凹槽112的深度范围在10微米至50微米之间。上述深度范围的凹槽112一方面保证遮光带能够部分地嵌入其内部,另一方面也不会较大程度破坏基板组件1的结构,保证了基板组件1达到预定的强度要求。以图5为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凹槽112深度可以取决于刀轮500上齿形凸起501的高度。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模组100中,如图1和图3 所示,基板组件1包括层叠设置的彩膜基板11和阵列基板12。彩膜基板 11的底面与阵列基板12的顶面相贴合。基板组件1的出光面111为彩膜基板11的顶面,基板组件1的入光面121为阵列基板12的底面。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阵列基板12具体可以为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应当说明的是,顶面和底面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而定,以彩膜基板11为例,图中彩膜基板11位于上方的板面为顶面,位于下方的板面为底面。
可选地,如图1和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模组100 还包括第一偏光片2和第二偏光片3。第一偏光片2与在基板组件1的出光面111贴合,且位于出光面111的出光区1111内。也就是说,第一偏光片2不覆盖基板组件1的出光面111的第一遮光区1112。第二偏光片3 与在基板组件1的入光面121贴合,且位于入光面121的入光区1211内。也就是说,第二偏光片3不覆盖基板组件1的入光面121的第二遮光区 1212。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如图6所示,包括背光源模组、第一遮光带200、背板7以及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模组100。
显示面板模组100、背光源模组和背板7依次层叠设置,且背光源模组位于远离显示面板模组100的基板组件1的出光面111的一侧。第一遮光带200的第一部分,与基板组件1的出光面111的第一遮光区1112贴合连接,且部分地嵌入第一遮光区1112的预设数量的凹槽112内。第一遮光带200的第二部分与背光源模组的背板7贴合连接。
以图6为例,显示面板模组100中的第一偏光片2、彩膜基板11、阵列基板12和第二偏光片3由上至下依次层叠。背板7包括底面板71和侧面板72,背光源模组中的光学模组4、导光板5、反射片6,以及背板7 的底面板71由上至下依次层叠。光学模组4的顶面与第二偏光片3正对,背板7的侧面板72的一端与底面板71连接,另一端与彩膜基板11的顶面平齐。第一遮光带200覆盖彩膜基板11的第一遮光区1112、背板7的侧面板72的外侧表面、背板7的底面板71的下表面的一部分。
可选地,如图8所示,第一遮光带200包括层叠的基板层201和胶粘层202。基板层201的材料可以是铝材基板、铜材基板或PET(Polyethylene Glycol Terephthalat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基板。胶粘层202包括胶体,胶体中掺杂黑色粒子,使得胶体具有不透光性;胶体中还掺杂导电粒子,使得胶体具备导通电荷的能力。第一遮光带200的胶粘层202与彩膜基板11和背板7贴合连接,胶粘层202的胶体可以渗入彩膜基板11的第一遮光区1112的凹槽112内。应当说明的是,第一遮光带200在未使用状态时还包括离膜层203,离膜层203贴在胶粘层202的远离基板层201 的一面,用于胶粘层202。当需要使用第一遮光带200时,直接将离膜层 203从胶粘层202上去除即可。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还包括支撑件400。支撑件400 设置在背板7的内侧,且分别与背板7和基板组件1的入光面121的抵接。支撑件400用于将显示面板模组100支撑在背光源模组的上方,使得二者的位置相对固定。
可选地,如图9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还包括第二遮光带300。第二遮光带300的第一部分,与基板组件1的入光面121的第二遮光区1212贴合连接,且部分地嵌入第二遮光区1212的预设数量的凹槽 112内。第二遮光带300的第二部分与背光源模组的光学模组4的顶面贴合连接。第二遮光带300可以在基板组件1的入光侧预先阻隔背光源模组的光传导至基板组件1的边缘的路径,进一步降低基板组件1的边缘发生漏光的风险。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中,支撑件400包括固定连接的第一支撑部401和第二支撑部402。第一支撑部401的一端与背板7 抵接。第二支撑部402正对基板组件1的入光面121的第二遮光区1212,并通过第二遮光带300的第一部分与基板组件1的入光面121的抵接。
以图9为例,第二支撑部402连接在第一支撑部401的中部,使得二者形成T形结构,第一支撑部401的一端与背板7的底面板71抵接,第一支撑部401的另一端与基板组件1中彩膜基板11的顶面平齐。在图6 中,支撑件400的第二支撑部402直接与基板组件1中阵列基板12的第二遮光区1212抵接;在图9中,支撑件400的第二支撑部402通过第二遮光带300的第一部分与基板组件1的入光面121的抵接。
可选地,第二遮光带300可以是与第一遮光带200相同的三层结构,当然,第一遮光带200和第二遮光带300也可以是相同的五层结构。以第二遮光带300为例,如图11所示,五层结构的第二遮光带300包括两层胶粘层202,且两层胶粘层202分别设置在基板层201的两侧。第二遮光带300的一层胶粘层202与阵列基板12贴合连接,且该胶粘层202的胶体部分地渗入彩膜基板11的第二遮光区1212的凹槽112内;第二遮光带 300的另一层胶粘层202与支撑件400的第二支撑部202以及背光源模组的光学模组4贴合连接。第二遮光带300在未使用状态时还包括离膜层 203,离膜层203贴在胶粘层202的远离基板层201的一面,用于保护胶粘层202。当需要使用第二遮光带300时,直接将离膜层203从胶粘层202 上去除即可。
应用本申请实施例,至少能够实现如下有益效果:
1、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模组中,由于基板组件上出光面的第一遮光区设置有至少一个凹槽,一方面相当于将该第一遮光区的粗糙化,增加了摩擦系数,另一方面相当于增加了第一遮光区与第一遮光带的接触面积。当第一遮光带与基板组件上的第一遮光区贴合连接时,第一遮光带会部分地嵌入第一遮光区的凹槽内,从而大大地增加了第一遮光带与基板组件之间的贴附力。即使第一遮光带的局部出现不平整或者翘曲,由于第一遮光带的其他区域嵌入在凹槽中,也就可以避免第一遮光带与基板组件之间出现贯通的缝隙,降低了第一遮光带的平整度的要求,降低了工作人员贴附第一遮光带的工作难度。
由于显示面板模组的基板组件与第一遮光带之间不易产生缝隙,因此在包括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模组的显示装置的工作过程中,可以有效地避免背光源模组的光通过基板组件的边缘射出,进而避免基板组件的边缘发生漏光现象,从而提升了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同时还可以避免水汽渗入基板组件与第一遮光带之间,提高显示装置可靠性,延长使用寿命,使得显示装置具有较高的品质。
2、在基板组件的入光面设置带有凹槽的第二遮光区,当第二遮光带与第二遮光区贴合连接时,可以在基板组件的入光侧预先阻隔背光源模组的光传导至基板组件的边缘的路径,进一步降低基板组件的边缘发生漏光的风险。
3、利用刀轮在基板组件上加工凹槽的过程中,刀轮还可以去除基板组件边缘上的毛刺等切割异常造成的缺陷进行研磨处理,有助于提升基板组件边缘的强度。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及以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附图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其可以以其他的顺序执行。而且,附图的流程图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子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其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他步骤或者其他步骤的子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部分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背光源模组、第一遮光带、背板以及显示面板模组;
所述显示面板模组包括基板组件;所述基板组件的出光面包括出光区和位于所述出光区外围的第一遮光区;
所述第一遮光区用于与所述显示装置的第一遮光带贴合连接;所述第一遮光区内设置有至少一个凹槽;所述凹槽是沿所述基板组件表面的上的预设路径去除部分材料后形成的;
所述显示面板模组层、所述背光源模组和所述背板依次层叠设置,且所述背光源模组位于远离所述显示面板模组的基板组件的出光面的一侧;
所述第一遮光带的第一部分,与所述基板组件的所述出光面的第一遮光区贴合连接,且部分地嵌入所述第一遮光区的预设数量的凹槽内;所述第一遮光带的第二部分与所述背板贴合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组件的入光面包括入光区和位于所述入光区外围的第二遮光区;
所述遮光区用于与所述显示装置的第二遮光带贴合连接;所述第二遮光区内设置有至少一个凹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深度范围在10微米至50微米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组件包括层叠设置的彩膜基板和阵列基板;
所述彩膜基板的底面与所述阵列基板的顶面相贴合;所述基板组件的所述出光面为所述彩膜基板的顶面,所述基板组件的所述入光面为所述阵列基板的底面。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偏光片和第二偏光片;
所述第一偏光片与在所述基板组件的所述出光面贴合,且位于所述出光面的所述出光区内;
所述第二偏光片与在所述基板组件的所述入光面贴合,且位于所述入光面的所述入光区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件;
所述支撑件设置在所述背板的内侧,且分别与所述背板和所述基板组件的入光面的抵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遮光带;
所述第二遮光带的第一部分,与所述基板组件的所述入光面的第二遮光区贴合连接,且部分地嵌入所述第二遮光区的预设数量的凹槽内;所述第二遮光带的第二部分与所述背光源模组的光学模组的顶面贴合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包括固定连接的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
所述第一支撑部的一端与所述背板抵接;所述第二支撑部正对所述基板组件的所述入光面的所述第二遮光区,并通过所述第二遮光带的第一部分与所述基板组件的所述入光面的抵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086841.1A CN109633969B (zh) | 2019-01-29 | 2019-01-29 | 显示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086841.1A CN109633969B (zh) | 2019-01-29 | 2019-01-29 | 显示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633969A CN109633969A (zh) | 2019-04-16 |
CN109633969B true CN109633969B (zh) | 2022-01-11 |
Family
ID=660627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086841.1A Active CN109633969B (zh) | 2019-01-29 | 2019-01-29 | 显示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9633969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0690977B1 (en) * | 2019-04-23 | 2020-06-23 | Himax Display, Inc. | Display panel |
CN113311612B (zh) * | 2021-04-30 | 2022-09-27 |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CN114415405B (zh) * | 2021-12-21 | 2024-01-30 |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164863A (ja) * | 1997-08-22 | 1999-03-05 | Nec Corp | 液晶表示パネ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CN106773293A (zh) * | 2016-12-21 | 2017-05-31 |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模组及其贴合方法 |
CN107247364A (zh) * | 2017-07-27 | 2017-10-13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
CN207992649U (zh) * | 2018-04-18 | 2018-10-19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背光源、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
-
2019
- 2019-01-29 CN CN201910086841.1A patent/CN109633969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164863A (ja) * | 1997-08-22 | 1999-03-05 | Nec Corp | 液晶表示パネ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CN106773293A (zh) * | 2016-12-21 | 2017-05-31 |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模组及其贴合方法 |
CN107247364A (zh) * | 2017-07-27 | 2017-10-13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
CN207992649U (zh) * | 2018-04-18 | 2018-10-19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背光源、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633969A (zh) | 2019-04-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633969B (zh) | 显示装置 | |
US20200088919A1 (en) | Diffusion sheet, laminated prism sheet, and laminated optical sheet | |
EP3255486B1 (en) | Display device | |
CN105785498B (zh) | 背光模组、液晶显示装置 | |
JP5174781B2 (ja) | 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
US20110310488A1 (en) |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ame | |
US20130070180A1 (en) |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 |
JP2008527460A (ja) | 事前積層光学フィルムを備える光学サブアセンブリ、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る光学ディスプレイ | |
WO2015007063A1 (zh) | 显示装置 | |
US20230004035A1 (en) | Display device | |
KR20080084352A (ko) | 차광잉크가 도포된 편광판을 포함하는 액정표시장치 | |
US10823895B2 (en) | Light-emitting module | |
US9234997B2 (en)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assembly method thereof | |
US8681288B2 (en) | Backlight unit and display device provided therewith | |
EP2840434A1 (en) | Display device | |
CN103941474A (zh) | 一种遮光胶带的制造方法及其背光模块 | |
WO2023202600A1 (zh) | 显示装置 | |
CN105204224A (zh) | 一种3d显示器件 | |
JP4493884B2 (ja) | 積層導光板 | |
CN110908192B (zh) |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 |
US20160062097A1 (en) | Reflection imaging device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reflection imaging device | |
TW202030537A (zh) | 顯示裝置 | |
CN215729206U (zh) | 一种电致变色器件 | |
KR20110055018A (ko) | 통합형 광학 시트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광학장치 | |
CN212379693U (zh)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