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627721B - 聚氨酯/聚乳酸共混物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聚氨酯/聚乳酸共混物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627721B
CN109627721B CN201811563914.3A CN201811563914A CN109627721B CN 109627721 B CN109627721 B CN 109627721B CN 201811563914 A CN201811563914 A CN 201811563914A CN 109627721 B CN109627721 B CN 10962772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ylactic acid
polyurethane
tpu
type thermoplastic
polyester ty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56391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627721A (zh
Inventor
陈志平
冯羽风
黄孙息
钟立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ilin Electrical Equipment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ilin Electrical Equipment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ilin Electrical Equipment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ilin Electrical Equipment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563914.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627721B/zh
Publication of CN1096277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277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6277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2772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67/00Compositions of polyest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67/04Polyesters derived from hydroxycarboxylic acids, e.g. lacton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7/00Properties characterising the ingredient of the composition
    • C08L2207/04Thermoplastic elastomer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olyurethanes Or Polyureas (AREA)
  • Biological Depolymerization Polymers (AREA)
  • Manufacture Of Macromolecular Shaped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氨酯/聚乳酸共混物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的聚氨酯/聚乳酸共混物按质量百分比计,含有5‑20%的聚酯型热塑性聚氨酯和余量的聚乳酸;其中:所述的聚酯型热塑性聚氨酯为无定型结构的聚酯型热塑性聚氨酯,该聚酯型热塑性聚氨酯由软段和硬段构成,在聚酯型热塑性聚氨酯的组成中,按质量百分比计,软段占聚酯型热塑性聚氨酯质量的75‑90%,余量为硬段;其中,软段为数均分子量为1000‑2500的聚己二酸乙二醇酯,硬段由异氰酸酯和扩链剂构成。本发明所述的聚氨酯/聚乳酸共混物在显著提高所得改性材料断裂伸长率的同时,又不明显降低其拉伸强度和玻璃化转变温度。

Description

聚氨酯/聚乳酸共混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聚乳酸改性材料,具体涉及一种聚氨酯/聚乳酸共混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白色垃圾”以及传统塑料对石油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带来的问题日益严重,可生物降解塑料的需求日益增加。聚乳酸(PLA)因其良好的加工性、机械性能、透明性、原材料来源充足可再生等突出特点而被视为最具有发展前景的生物可降解塑料。然而聚乳酸表现出的高脆性成为限制其广泛应用的最大阻碍。为了改善聚乳酸的脆性、提高其韧性,许多企业及科研院所对聚乳酸进行了大量的改性研究。
目前,聚乳酸脆性改性的方法主要有添加小分子增塑剂、与柔性材料共混等,但报道的很多方法都存在对聚乳酸进行增韧改性的同时大大降低材料的拉伸强度和玻璃化转变温度的不足。如文献《几种增塑剂对聚乳酸的性能研究》中,分别使用聚乙二醇(PEG)、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柠檬酸三丁酯(TBC)、亚磷酸三苯酯(TPPi)、癸二酸二丁酯(DBS)对聚乳酸进行了增塑,实验结果显示这几种增塑剂在明显提高聚乳酸的断裂伸长率同时,也明显降低了聚乳酸的拉伸强度和玻璃化转变温度(张永伟等,现代塑料加工应用,2007年第19卷第6期,p38-40)。另一方面,小分子增塑剂同时还存在迁移析出等问题,而小分子增塑剂的析出会进一步导致材料的力学性能的下降。如文献《增塑剂对P(3HB-co-4HB)力学性能影响研究》中使用环氧大豆油、乙酸柠檬酸三丁酯等小分子增塑剂对P(3HB-co-4HB)进行增塑,放置一个月后样品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均有所降低(蓝小平等,塑料工业,2010年第38卷增刊S0,p124-127)。
使用大分子增塑剂则不存在小分子增塑剂析出的问题,但大部分大分子增塑剂还是同样存在导致材料拉伸强度等性能明显下降的问题。如文献《双向拉伸聚乳酸薄膜的制备》中使用聚碳酸丁二酯对聚乳酸进行增韧改性,当聚碳酸丁酯的含量为20%时,聚乳酸的拉伸强度下降了43%(罗焯欣,硕士学位论文,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具体见文献p34,表4-6)。又如,文献《聚乳酸/聚氨酯共混物的力学行为与形态研究》中采用双螺杆挤出机制备了一系列聚乳酸(PLA)/热塑性聚氨酯(TPU)共混物,通过万能试验机、悬臂梁冲击试验机和动态力学分析仪对PLA/TPU共混物进行力学性能测试,并对不同拉伸状态下的试样和冲击断面分别进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随着TPU含量的增加,PLA/TPU共混物的断裂伸长率和冲击强度显著增大,且储能模量降低,损耗模量升高,其拉伸断面呈现出液滴态—粗纤态—细纤态的演变;当TPU含量达到40%(质量分数,下同)时,PLA/TPU共混物的断裂伸长率和冲击强度分别比纯PLA增加了300%和13.5倍(贾仕奎等,中国塑料,2017年03期)。但是,在聚氨酯的含量为20%时,聚乳酸的断裂伸长率仅增加了3.3倍,而拉伸强度却降低了33%(具体请见文献的第2.1节),其增韧结果显然不够理想。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显著提高断裂伸长率的同时,又不明显降低其拉伸强度和玻璃化转变温度的聚乳酸改性材料。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显著提高所得改性材料断裂伸长率的同时,又不明显降低其拉伸强度和玻璃化转变温度的聚氨酯/聚乳酸共混物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所述的聚氨酯/聚乳酸共混物,按质量百分比计,该聚氨酯/聚乳酸共混物中含有5-20%的聚酯型热塑性聚氨酯和余量的聚乳酸;其中:
所述的聚酯型热塑性聚氨酯为无定型结构的聚酯型热塑性聚氨酯,该聚酯型热塑性聚氨酯由软段和硬段构成,在聚酯型热塑性聚氨酯的组成中,按质量百分比计,软段占聚酯型热塑性聚氨酯质量的75-90%,余量为硬段;其中,软段为数均分子量为1000-2500的聚酯多元醇,硬段由异氰酸酯和扩链剂构成。
本发明所述的聚氨酯/聚乳酸共混物具有的性能同时满足下述(a)-(c)三个条件:
(a)其断裂伸长率相对于纯聚乳酸提高1倍以上;
(b)其拉伸强度相对于纯聚乳酸下降的比例≤15%;
(c)其玻璃化转变温度相对于纯聚乳酸下降的比例≤6%。
本发明所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聚酯型热塑性聚氨酯在190℃/2.16kg的测试条件下的熔融指数为4-25g/10min。所述的聚乳酸为现有技术中常规的聚乳酸,具体参数为:玻璃化转变温度为58.9-63.1℃,在190℃/2.16kg的测试条件下的熔融指数为2-10g/10min。
本发明所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聚酯多元醇优选为选自聚己二酸乙二醇酯(PEGA)、聚己二酸-1,2-丙二醇酯(PPA)和聚己二酸-1,4-丁二醇酯(PBA)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所述的异氰酸酯优选为选自二苯基甲烷-4,4’-二异氰酸酯(MDI)、1,6-己二异氰酸酯(HDI)和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所述的扩链剂优选为乙二醇(EG)、1,6-己二醇(HD)、1,4-丁二醇(BD)中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本发明所述技术方案中,当聚酯型热塑性聚氨酯的含量为15%-20%时,在保证所得聚氨酯/聚乳酸共混物的拉伸强度和玻璃化转变温度相对于纯聚乳酸不明显下降的条件下能够进一步提高其断裂伸长率。申请人的试验结果表明,当聚酯型热塑性聚氨酯的含量为15%-20%时,聚氨酯/聚乳酸共混物的断裂伸长率相对于纯聚乳酸可提高10-14倍,拉伸强度下降≤15%,玻璃化转变温度下降≤6%。
本发明还提供上述聚氨酯/聚乳酸共混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配方称取各原料,制备聚酯型热塑性聚氨酯;
2)将干燥后的聚酯型热塑性聚氨酯和聚乳酸按配方混合均匀,所得混合物经熔融挤出,即得到所述的聚氨酯/聚乳酸共混物。
上述制备方法的步骤1)中,按现有常规方法制备聚酯型热塑性聚氨酯,具体可以按下述方法进行:
在干燥的氮气保护下,将真空脱水(-0.01MPa至-0.1MPa,100-120℃脱水1-3h)后的作为软段的原料及异氰酸酯置于反应釜中,混合均匀后,使体系保持在80-90℃,保温反应1-3h;之后将体系降温至≤60℃,搅拌条件下加入干燥并计量好的扩链剂,混合均匀后,升温至70-90℃保温反应3-6h,将反应所得物料取出,于100-120℃条件下熟化4-6h,即得到所述的聚酯型热塑性聚氨酯。其中,聚酯二元醇及扩链剂的总摩尔数与异氰酸酯的摩尔数相当,而作为软段的原料的加入量为控制其在聚酯型热塑性聚氨酯中所占的质量比为75-90%,所述异氰酸酯和扩链剂的总用量则为控制异氰酸酯和扩链剂反应生成的硬段在所得聚酯型热塑性聚氨酯中所占的质量比为10-25%。
上述制备方法的步骤2)中,所得混合料通常是在双螺杆挤出机中熔融共混,然后根据需要进行造粒压片,进而得到颗粒料或片材形式的聚氨酯/聚乳酸共混物。当需要挤出得到片材时,优选控制挤出温度为180-200℃,冷却铸片时的温度为35-5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特点在于:
1、本发明通过选用特定参数的原料合成得到软段和硬段按特殊比例构成聚酯型热塑性聚氨酯,将其与聚乳酸按5-20%:80-95%且总量为100%的配比方式制备得到的聚氨酯/聚乳酸共混物,既能够显著提高所得改性材料的断裂伸长率,又不明显降低其拉伸强度和玻璃化转变温度,有效改善现有技术改性聚乳酸时存在的高断裂伸长率需要明显牺牲材料的拉伸强度和玻璃化转变温度的不足。
2、本发明采用大分子增塑剂,不存在小分子增塑剂迁移和析出导致增韧后材料性能下降的问题。
3、本发明中涉及的原料易得,方法简单易操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述,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内容,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以下实施例。
以下各实施例中涉及的TPU、PLA、各种异氰酸酯(MDI、HDI、IPDI)和各种扩链剂(EG、BD或HD)均是经过真空脱水(-0.1MPa,120℃脱水1-3h)操作(所得物料含水量低于200ppm),在实施例中不再详述。
实施例1
1)取8kg数均分子量为1800的PEGA和1.824kg异氰酸酯(MDI)置于反应釜中,混合均匀后,使体系保持在85℃,保温反应2h;之后将体系降温至60℃,搅拌条件下加入0.176kg扩链剂(EG),混合均匀后,升温至70℃保温反应5h,将反应所得物料取出,并于120℃的烘箱中熟化4h,即得到TPU;所得TPU中硬段在TPU中所占的质量比为20%,软段在TPU中所占的质量比为80%,所得TPU的熔融指数为8g/10min(190℃/2.16kg的测试条件下,下同);
2)取2.0kg步骤1)制得的TPU和8.0kg熔融指数为2g/10min的PLA混合均匀,所得混合物置于双螺杆挤出机中熔融共混,挤出(200℃),经40℃的冷却辊冷却,得到聚氨酯/聚乳酸片材。
对本实施例所得聚氨酯/聚乳酸片材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和玻璃化转变温度进行检测,结果为:拉伸强度为40.1MPa,断裂伸长率为140.98%,玻璃化转变温度为59.5℃。
对比例1
将熔融指数为2g/10min的PLA置于双螺杆挤出机中熔融共混,挤出(200℃),经40℃的冷却辊冷却,得到聚乳酸片材。
对本对比例所得聚乳酸片材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和玻璃化转变温度进行检测,结果为:拉伸强度为47.0MPa,断裂伸长率为10.07%,玻璃化转变温度为63.1℃。
实施例1与对比例1相比,实施例1所得片材相对于对比例1所得片材的断裂伸长率提高了13.0倍,拉伸强度下降了14.68%,玻璃化转变温度下降了5.71%。
实施例2
1)取9kg数均分子量为2500的PEGA和0.974kg异氰酸酯(MDI)置于反应釜中,混合均匀后,使体系保持在85℃,保温反应2h;之后将体系降温至60℃,搅拌条件下加入0.026kg扩链剂(BD),混合均匀后,升温至70℃保温反应5h,将反应所得物料取出,并于120℃的烘箱中熟化4h,即得到TPU,所得TPU中硬段在TPU中所占的质量比为10%,软段在TPU中所占的质量比为90%,所得TPU的熔融指数为11g/10min;
2)取2.0kg步骤1)制得的TPU和8.0kg熔融指数为6g/10min的PLA混合均匀,所得混合物置于双螺杆挤出机中熔融共混,挤出(200℃),经40℃的冷却辊冷却,得到聚氨酯/聚乳酸片材。
对本实施例所得聚氨酯/聚乳酸片材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和玻璃化转变温度进行检测,结果为:拉伸强度为39.2MPa,断裂伸长率为142.94%,玻璃化转变温度为56.7℃。
对比例2-1
将熔融指数为6g/10min的PLA置于双螺杆挤出机中熔融共混,挤出(200℃),经40℃的冷却辊冷却,得到聚乳酸片材。
对本对比例所得聚乳酸片材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和玻璃化转变温度进行检测,结果为:拉伸强度为46.1MPa,断裂伸长率为10.21%,玻璃化转变温度为60.3℃。
实施例2与对比例2-1相比,实施例2所得片材相对于对比例2-1所得片材的断裂伸长率提高了13.0倍,拉伸强度下降了14.97%,玻璃化转变温度下降了5.97%。
对比例2-2
取2kg亚磷酸三苯酯与8kg熔融指数为6g/10min的PLA置于双螺杆挤出机中熔融共混,挤出(200℃),经40℃的冷却辊冷却,得到亚磷酸三苯酯/聚乳酸片材。
对本对比例所得亚磷酸三苯酯/聚乳酸片材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和玻璃化转变温度进行检测,结果为:拉伸强度为20.1MPa,断裂伸长率为573.4%,玻璃化转变温度为33.4℃。
对比例2-2与对比例2-1相比,对比例2-2所得片材相对于对比例2-1所得片材的断裂伸长率提高了55.16倍,拉伸强度下降了56.40%,玻璃化转变温度下降了44.61%。
对比例2-3
取2kg聚碳酸丁二酯与8kg熔融指数为6g/10min的PLA置于双螺杆挤出机中熔融共混,挤出(200℃),经40℃的冷却辊冷却,得到聚碳酸丁二酯/聚乳酸片材。
对本对比例所得聚碳酸丁二酯/聚乳酸片材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和玻璃化转变温度进行检测,结果为:拉伸强度为23.1MPa,断裂伸长率为16.89%,玻璃化转变温度为42.1℃。
对比例2-3与对比例2-1相比,对比例2-3所得片材相对于对比例2-1所得片材的断裂伸长率提高了0.65倍,拉伸强度下降了49.89%,玻璃化转变温度下降了30.18%。
实施例3
1)取8kg数均分子量为1000的PEGA和1.824kg异氰酸酯(HDI)置于反应釜中,混合均匀后,使体系保持在90℃,保温反应1h;之后将体系降温至60℃,搅拌条件下加入0.176kg扩链剂(EG),混合均匀后,升温至70℃保温反应4h,将反应所得物料取出,并于120℃的烘箱中熟化4h,即得到TPU;所得TPU中硬段在TPU中所占的质量比为20%,软段在TPU中所占的质量比为80%,所得TPU的熔融指数为6g/10min;
2)取2.0kg步骤1)制得的TPU和8.0kg熔融指数为6g/10min的PLA混合均匀,所得混合物置于双螺杆挤出机中熔融共混,挤出(200℃),经40℃的冷却辊冷却,得到聚氨酯/聚乳酸片材。
对本实施例所得聚氨酯/聚乳酸片材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和玻璃化转变温度进行检测,结果为:拉伸强度为41.7MPa,断裂伸长率为120.72%,玻璃化转变温度为57.6℃。
实施例4
1)取8.5kg数均分子量为2500的PEGA和1.371kg异氰酸酯(MDI)置于反应釜中,混合均匀后,使体系保持在90℃,保温反应2h;之后将体系降温至60℃,搅拌条件下加入0.129kg扩链剂(EG),混合均匀后,升温至70℃保温反应4h,将反应所得物料取出,并于120℃的烘箱中熟化4h,即得到TPU;所得TPU中硬段在TPU中所占的质量比为15%,软段在TPU中所占的质量比为85%,所得TPU的熔融指数为18g/10min;
2)取2.0kg步骤1)制得的TPU和8.0kg熔融指数为10g/10min的PLA混合均匀,所得混合物置于双螺杆挤出机中熔融共混,挤出(180℃),经35℃的冷却辊冷却,得到聚氨酯/聚乳酸片材。
对本实施例所得聚氨酯/聚乳酸片材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和玻璃化转变温度进行检测,结果为:拉伸强度为38.9MPa,断裂伸长率为145.04%,玻璃化转变温度为57.1℃。
对比例4
将熔融指数为10g/10min的PEGA置于双螺杆挤出机中熔融共混,挤出(200℃),经40℃的冷却辊冷却,得到聚乳酸片材。
对本对比例所得聚乳酸片材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和玻璃化转变温度进行检测,结果为:拉伸强度为45.7MPa,断裂伸长率为10.36%,玻璃化转变温度为58.9℃。
实施例4与对比例4相比,实施例4所得片材相对于对比例4所得片材的断裂伸长率提高了13倍,拉伸强度下降了14.88%,玻璃化转变温度下降了3.05%。
实施例5
1)取7.5kg数均分子量为1000的PPA和2.260kg异氰酸酯(IPDI)置于反应釜中,混合均匀后,使体系保持在90℃,保温反应1h;之后将体系降温至60℃,搅拌条件下加入0.240kg扩链剂(BD),混合均匀后,升温至70℃保温反应6h,将反应所得物料取出,并于120℃的烘箱中熟化4h,即得到TPU;所得TPU中硬段在TPU中所占的质量比为25%,软段在TPU中所占的质量比为75%,所得TPU的熔融指数为4g/10min;
2)取1.5kg步骤1)制得的TPU和8.5kg熔融指数为2g/10min的PLA混合均匀,所得混合物置于双螺杆挤出机中熔融共混,挤出(210℃),经50℃的冷却辊冷却,得到聚氨酯/聚乳酸片材。
对本实施例所得聚氨酯/聚乳酸片材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和玻璃化转变温度进行检测,结果为:拉伸强度为43.4MPa,断裂伸长率为127.33%,玻璃化转变温度为62.1℃。
实施例6
1)取8.5kg数均分子量为2500的PEGA和1.242kg异氰酸酯(IPDI)置于反应釜中,混合均匀后,使体系保持在90℃,保温反应1h;之后将体系降温至60℃,搅拌条件下加入0.258kg扩链剂(HD),混合均匀后,升温至70℃保温反应3h,将反应所得物料取出,并于120℃的烘箱中熟化4h,即得到TPU;所得TPU中硬段在TPU中所占的质量比为15%,软段在TPU中所占的质量比为85%,所得TPU的熔融指数为25g/10min;
2)取1.5kg步骤1)制得的TPU和8.5kg熔融指数为10g/10min的PLA混合均匀,所得混合物置于双螺杆挤出机中熔融共混,挤出(180℃),经35℃的冷却辊冷却,得到聚氨酯/聚乳酸片材。
对本实施例所得聚氨酯/聚乳酸片材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和玻璃化转变温度进行检测,结果为:拉伸强度为40.3MPa,断裂伸长率为108.72%,玻璃化转变温度为55.4℃。
实施例7
1)取8kg数均分子量为1500的PBA和1.703kg异氰酸酯(HDI)置于反应釜中,混合均匀后,使体系保持在80℃,保温反应2h;之后将体系降温至60℃,搅拌条件下加入0.297kg扩链剂(EG),混合均匀后,升温至70℃保温反应6h,将反应所得物料取出,并于120℃的烘箱中熟化4h,即得到TPU;所得TPU中硬段在TPU中所占的质量比为20%,软段在TPU中所占的质量比为80%,所得TPU的熔融指数为15g/10min;
2)取1.5kg步骤1)制得的TPU和8.5kg熔融指数为6g/10min的PLA混合均匀,所得混合物置于双螺杆挤出机中熔融共混,挤出(185℃),经42℃的冷却辊冷却,得到聚氨酯/聚乳酸片材。
对本实施例所得聚氨酯/聚乳酸片材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和玻璃化转变温度进行检测,结果为:拉伸强度为44.5MPa,断裂伸长率为119.51%,玻璃化转变温度为59.8℃。
实施例8
1)取8.5kg数均分子量为2000的PEGA和1.413kg异氰酸酯(MDI)置于反应釜中,混合均匀后,使体系保持在80℃,保温反应2h;之后将体系降温至60℃,搅拌条件下加入0.087kg扩链剂(EG),混合均匀后,升温至70℃保温反应6h,将反应所得物料取出,并于120℃的烘箱中熟化4h,即得到TPU;所得TPU中硬段在TPU中所占的质量比为15%,软段在TPU中所占的质量比为85%,所得TPU的熔融指数为2g/10min;
2)取1.5kg步骤1)制得的TPU和8.5kg熔融指数为2g/10min的PLA混合均匀,所得混合物置于双螺杆挤出机中熔融共混,挤出(185℃),经45℃的冷却辊冷却,得到聚氨酯/聚乳酸片材。
对本实施例所得聚氨酯/聚乳酸片材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和玻璃化转变温度进行检测,结果为:拉伸强度为45.6MPa,断裂伸长率为100.73%,玻璃化转变温度为62.3℃。
实施例9
1)取8kg数均分子量为2200的PBA和1.656kg异氰酸酯(IPDI)置于反应釜中,混合均匀后,使体系保持在80℃,保温反应2h;之后将体系降温至60℃,搅拌条件下加入0.344kg扩链剂(BD),混合均匀后,升温至90℃保温反应3h,将反应所得物料取出,并于120℃的烘箱中熟化4h,即得到TPU;所得TPU中硬段在TPU中所占的质量比为20%,软段在TPU中所占的质量比为80%,所得TPU的熔融指数为13g/10min;
2)取1.0kg步骤1)制得的TPU和9.0kg熔融指数为6g/10min的PLA混合均匀,所得混合物置于双螺杆挤出机中熔融共混,挤出(185℃),经40℃的冷却辊冷却,得到聚氨酯/聚乳酸片材。
对本实施例所得聚氨酯/聚乳酸片材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和玻璃化转变温度进行检测,结果为:拉伸强度为42.3MPa,断裂伸长率为80.36%,玻璃化转变温度为58.1℃。
实施例10
1)取7.5kg数均分子量为1000的PEGA和2.335kg异氰酸酯(MDI)置于反应釜中,混合均匀后,使体系保持在80℃,保温反应2h;之后将体系降温至60℃,搅拌条件下加入0.165kg扩链剂(BD),混合均匀后,升温至70℃保温反应6h,将反应所得物料取出,并于120℃的烘箱中熟化4h,即得到TPU;所得TPU中硬段在TPU中所占的质量比为25%,软段在TPU中所占的质量比为75%,所得TPU的熔融指数为17g/10min;
2)取1.0kg步骤1)制得的TPU和9.0kg熔融指数为2g/10min的PLA混合均匀,所得混合物置于双螺杆挤出机中熔融共混,挤出(190℃),经45℃的冷却辊冷却,得到聚氨酯/聚乳酸片材。
对本实施例所得聚氨酯/聚乳酸片材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和玻璃化转变温度进行检测,结果为:拉伸强度为43.8MPa,断裂伸长率为90.37%,玻璃化转变温度为59.8℃。
实施例11
1)取8kg数均分子量为1300的PPA和1.818kg异氰酸酯(IPDI)置于反应釜中,混合均匀后,使体系保持在80℃,保温反应2h;之后将体系降温至60℃,搅拌条件下加入0.182kg扩链剂(BD),混合均匀后,升温至70℃保温反应6h,将反应所得物料取出,并于120℃的烘箱中熟化4h,即得到TPU;所得TPU中硬段在TPU中所占的质量比为20%,软段在TPU中所占的质量比为80%,所得TPU的熔融指数为10g/10min;
2)取1.0kg步骤1)制得的TPU和9.0kg熔融指数为10g/10min的PLA混合均匀,所得混合物置于双螺杆挤出机中熔融共混,挤出(190℃),经45℃的冷却辊冷却,得到聚氨酯/聚乳酸片材。
对本实施例所得聚氨酯/聚乳酸片材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和玻璃化转变温度进行检测,结果为:拉伸强度为40.0MPa,断裂伸长率为50.51%,玻璃化转变温度为55.9℃。
实施例12
1)取8kg数均分子量为1500的PEGA和1.868kg异氰酸酯(MDI)置于反应釜中,混合均匀后,使体系保持在85℃,保温反应2h;之后将体系降温至60℃,搅拌条件下加入0.132kg扩链剂(EG),混合均匀后,升温至70℃保温反应6h,将反应所得物料取出,并于120℃的烘箱中熟化4h,即得到TPU;所得TPU中硬段在TPU中所占的质量比为20%,软段在TPU中所占的质量比为80%,所得TPU的熔融指数为12g/10min;
2)取1.0kg步骤1)制得的TPU和9.0kg熔融指数为2g/10min的PLA混合均匀,所得混合物置于双螺杆挤出机中熔融共混,挤出(200℃),经50℃的冷却辊冷却,得到聚氨酯/聚乳酸片材。
对本实施例所得聚氨酯/聚乳酸片材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和玻璃化转变温度进行检测,结果为:拉伸强度为41.6MPa,断裂伸长率为60.94%,玻璃化转变温度为59.7℃。
实施例13
1)取8.5kg数均分子量为1500的PBA和1.309kg异氰酸酯(HDI)置于反应釜中,混合均匀后,使体系保持在90℃,保温反应3h;之后将体系降温至55℃,搅拌条件下加入0.191kg扩链剂(BD),混合均匀后,升温至70℃保温反应5h,将胶液取出,并于120℃的烘箱中熟化4h,即得到TPU;所得TPU中硬段在TPU中所占的质量比为15%,软段在TPU中所占的质量比为85%,所得TPU的熔融指数为10g/10min;
2)取0.5kg步骤1)制得的TPU和9.5kg熔融指数为2g/10min的PLA混合均匀,所得混合物置于双螺杆挤出机中熔融共混,挤出(195℃),经40℃的冷却辊冷却,得到聚氨酯/聚乳酸片材。
对本实施例所得聚氨酯/聚乳酸片材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和玻璃化转变温度进行检测,结果为:拉伸强度为44.8MPa,断裂伸长率为20.14%,玻璃化转变温度为62.7℃。
实施例14
1)取8.5kg数均分子量为1800的PEGA和1.370kg异氰酸酯(IPDI)置于反应釜中,混合均匀后,使体系保持在80℃,保温反应3h;之后将体系降温至50℃,搅拌条件下加入0.130kg扩链剂(BD),混合均匀后,升温至80℃保温反应4h,将反应所得物料取出,并于120℃的烘箱中熟化4h,即得到TPU;所得TPU中硬段在TPU中所占的质量比为15%,软段在TPU中所占的质量比为85%,所得TPU的熔融指数为12g/10min;
2)取0.5kg步骤1)制得的TPU和9.5kg熔融指数为6g/10min的PLA混合均匀,所得混合物置于双螺杆挤出机中熔融共混,挤出(185℃),经45℃的冷却辊冷却,得到聚氨酯/聚乳酸片材。
对本实施例所得聚氨酯/聚乳酸片材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和玻璃化转变温度进行检测,结果为:拉伸强度为43.6MPa,断裂伸长率为20.42%,玻璃化转变温度为57.6℃。
实施例15
1)取8kg数均分子量为2100的PEGA和1.723kg异氰酸酯(MDI)置于反应中,混合均匀后,使体系保持在80℃,保温反应2h;之后将体系降温至60℃,搅拌条件下加入0.277kg扩链剂(BD),混合均匀后,升温至70℃保温反应6h,将反应所得物料取出,并于120℃的烘箱中熟化4h,即得到TPU;所得TPU中硬段在TPU中所占的质量比为20%,软段在TPU中所占的质量比为80%,所得TPU的熔融指数为14g/10min;
2)取0.5kg步骤1)制得的TPU和9.5kg熔融指数为10g/10min的PLA混合均匀,所得混合物置于双螺杆挤出机中熔融共混,挤出(190℃),经45℃的冷却辊冷却,得到聚氨酯/聚乳酸片材。
对本实施例所得聚氨酯/聚乳酸片材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和玻璃化转变温度进行检测,结果为:拉伸强度为43.6MPa,断裂伸长率为20.72%,玻璃化转变温度为58.3℃。
实施例16
1)取7.5kg数均分子量为1800的PEGA和1.872kg异氰酸酯(HDI)置于反应釜中,混合均匀后,使体系保持在80℃,保温反应2h;之后将体系降温至60℃,搅拌条件下加入0.628kg扩链剂(BD),混合均匀后,升温至90℃保温反应3h,将反应所得物料取出,并于120℃的烘箱中熟化4h,即得到TPU;所得TPU中硬段在TPU中所占的质量比为25%,软段在TPU中所占的质量比为75%,所得TPU的熔融指数为14g/10min;
2)取0.5kg步骤1)制得的TPU和9.5kg熔融指数为6g/10min的PLA混合均匀,所得混合物置于双螺杆挤出机中熔融共混,挤出(190℃),经45℃的冷却辊冷却,得到聚氨酯/聚乳酸片材。
对本实施例所得聚氨酯/聚乳酸片材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和玻璃化转变温度进行检测,结果为:拉伸强度为42.8MPa,断裂伸长率为32.69%,玻璃化转变温度为60.1℃。
实施例17
1)取7.5kg数均分子量为1800的PEGA和0.830kg异氰酸酯(HDI)和1.236kg的异氰酸酯(MDI)置于反应釜中,混合均匀后,使体系保持在80℃,保温反应2h;之后将体系降温至60℃,搅拌条件下加入0.035kg扩链剂(BD)和0.024kg扩链剂(EG),混合均匀后,升温至90℃保温反应3h,将反应所得物料取出,并于120℃的烘箱中熟化4h,即得到TPU;所得TPU中硬段在TPU中所占的质量比为25%,软段在TPU中所占的质量比为75%,所得TPU的熔融指数为15g/10min;
2)取0.5kg步骤1)制得的TPU和9.5kg熔融指数为6g/10min的PLA混合均匀,所得混合物置于双螺杆挤出机中熔融共混,挤出(190℃),经45℃的冷却辊冷却,得到聚氨酯/聚乳酸片材。
对本实施例所得聚氨酯/聚乳酸片材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和玻璃化转变温度进行检测,结果为:拉伸强度为42.8MPa,断裂伸长率为35.31%,玻璃化转变温度为60.2℃。
实施例18
1)取7.5kg数均分子量为1800的PEGA和0.312kg异氰酸酯(HDI)和0.696kg的异氰酸酯(MDI)和1.031kg的异氰酸酯(IPDI)置于反应釜中,混合均匀后,使体系保持在80℃,保温反应2h;之后将体系降温至60℃,搅拌条件下加入0.460kg扩链剂(BD),混合均匀后,升温至90℃保温反应3h,将反应所得物料取出,并于120℃的烘箱中熟化4h,即得到TPU;所得TPU中硬段在TPU中所占的质量比为25%,软段在TPU中所占的质量比为75%,所得TPU的熔融指数为16g/10min;
2)取0.5kg步骤1)制得的TPU和9.5kg熔融指数为6g/10min的PLA混合均匀,所得混合物置于双螺杆挤出机中熔融共混,挤出(190℃),经45℃的冷却辊冷却,得到聚氨酯/聚乳酸片材。
对本实施例所得聚氨酯/聚乳酸片材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和玻璃化转变温度进行检测,结果为:拉伸强度为42.8MPa,断裂伸长率为34.29%,玻璃化转变温度为60.4℃。
实施例19
1)取1.141kg数均分子量为1000的PEGA、3.081kg数均分子量为1800的PBA、4.279kg数均分子量为1500的PPA、1.480kg异氰酸酯(MDI)置于反应釜中,混合均匀后,使体系保持在80℃,保温反应2h;之后将体系降温至60℃,搅拌条件下加入0.003kg扩链剂(EG)、0.006kg的扩链剂(BD)和0.012kg的扩链剂(HD),混合均匀后,升温至90℃保温反应3h,将反应所得物料取出,并于120℃的烘箱中熟化4h,即得到TPU;所得TPU中硬段在TPU中所占的质量比为25%,软段在TPU中所占的质量比为75%,所得TPU的熔融指数为17g/10min;
2)取0.5kg步骤1)制得的TPU和9.5kg熔融指数为6g/10min的PLA混合均匀,所得混合物置于双螺杆挤出机中熔融共混,挤出(190℃),经45℃的冷却辊冷却,得到聚氨酯/聚乳酸片材。
对本实施例所得聚氨酯/聚乳酸片材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和玻璃化转变温度进行检测,结果为:拉伸强度为46.9MPa,断裂伸长率为124.83%,玻璃化转变温度为60.8℃。

Claims (7)

1.一种聚氨酯/聚乳酸共混物,其特征在于:按质量百分比计,该聚氨酯/聚乳酸共混物中含有5-20%的聚酯型热塑性聚氨酯和余量的聚乳酸;其中:
所述的聚酯型热塑性聚氨酯为无定型结构的聚酯型热塑性聚氨酯,该聚酯型热塑性聚氨酯由软段和硬段构成,在聚酯型热塑性聚氨酯的组成中,按质量百分比计,软段占聚酯型热塑性聚氨酯质量的75-90%,余量为硬段;其中,软段为数均分子量为1000-2500的聚酯多元醇,硬段由异氰酸酯和扩链剂构成;
该聚氨酯/聚乳酸共混物具有的性能同时满足下述(a)-(c)三个条件:
(a)其断裂伸长率相对于纯聚乳酸提高1倍以上;
(b)其拉伸强度相对于纯聚乳酸下降的比例≤15%;
(c)其玻璃化转变温度相对于纯聚乳酸下降的比例≤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氨酯/聚乳酸共混物,其特征在于:在条件(a)中,聚氨酯/聚乳酸共混物的断裂伸长率相对于纯聚乳酸提高2-13倍。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聚氨酯/聚乳酸共混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酯型热塑性聚氨酯在190℃/2.16kg的测试条件下的熔融指数为4-25g/10min。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聚氨酯/聚乳酸共混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酯多元醇为选自聚己二酸乙二醇酯、聚己二酸丙二醇酯和聚己二酸丁二醇酯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聚氨酯/聚乳酸共混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异氰酸酯为选自二苯基甲烷-4,4’-二异氰酸酯、1,6-己二异氰酸酯和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聚氨酯/聚乳酸共混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扩链剂为选自乙二醇、1,6-己二醇和1,4-丁二醇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7.权利要求1所述聚氨酯/聚乳酸共混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配方称取各原料,制备聚酯型热塑性聚氨酯;
2)按配方将干燥后的聚酯型热塑性聚氨酯和聚乳酸混合均匀,所得混合物经熔融挤出,即得到所述的聚氨酯/聚乳酸共混物。
CN201811563914.3A 2018-12-20 2018-12-20 聚氨酯/聚乳酸共混物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0962772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563914.3A CN109627721B (zh) 2018-12-20 2018-12-20 聚氨酯/聚乳酸共混物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563914.3A CN109627721B (zh) 2018-12-20 2018-12-20 聚氨酯/聚乳酸共混物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27721A CN109627721A (zh) 2019-04-16
CN109627721B true CN109627721B (zh) 2021-01-26

Family

ID=660758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563914.3A Active CN109627721B (zh) 2018-12-20 2018-12-20 聚氨酯/聚乳酸共混物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62772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19103A (zh) * 2019-11-01 2020-02-21 李昌龙 一种tpu声学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1233145B (zh) * 2020-01-16 2022-04-08 桂林理工大学 一种无机-有机材料协同速分生化球及其制备方法
CN111572983B (zh) * 2020-04-26 2022-04-05 浙江天益塑业有限公司 一种高强可降解型纸塑复合袋的制备方法
CN114773809A (zh) * 2022-05-27 2022-07-22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一种体型聚氨酯增塑聚乳酸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02659A (zh) * 2011-11-10 2013-05-15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聚乳酸/聚氨酯共混物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27721A (zh) 2019-04-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627721B (zh) 聚氨酯/聚乳酸共混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9608843B (zh) 一种增强增韧聚乳酸改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WO2017121242A1 (zh) 一种增塑可生物降解聚酯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2940471A (zh) 可降解塑料及其制备方法、一次性用品
EP2918633A1 (en) Thermoplastic resin composition for use as vehicle interior material, and formed product for use as vehicle interior material
EP3126446B1 (de) Polyestermischung
KR102179075B1 (ko) 에폭시화 대두유로 개질된 리그닌의 제조 방법 및 개질된 리그닌을 포함하는 생분해성 고분자 복합재
CN114573965B (zh) 一种高阻隔生物可降解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1607205A (zh) 一种聚乳酸可降解垃圾袋及其制备方法
CN106280325A (zh) 一种聚丙交酯型聚氨酯改性聚乳酸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Quintana et al. Compatibilization of co-plasticized cellulose acetate/water soluble polymers blends by reactive extrusion
CN109575546B (zh) 一种聚乳酸改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9575545B (zh) 一种纤维/聚氨酯/聚乳酸共混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2961472B (zh) 一种改性聚呋喃二甲酸乙二醇酯及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12980161B (zh) 一种高透明pbat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1675854A (zh) 一种聚氨酯增韧聚丙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与检测方法
WO2015021138A1 (en) Cellulose acetate table tennis balls and processes for making
CN114149559B (zh) 一种高强度、高延伸率热塑性聚氨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US20230303829A1 (en) Biodegradable material, preparation method and application thereof
CN108587118B (zh) 一种具有高尺寸稳定性的工装零部件用tpu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KR101688765B1 (ko) 자동차 내장재용 열가소성 수지 조성물 및 자동차 내장재 성형품
KR102361738B1 (ko) 폴리락트산을 포함하는 블로운 필름용 생분해성 조성물 및 블로운 필름
CN106947118A (zh) 一种生物可降解热塑性材料及其加工方法与应用
CN102942773A (zh) 一种韧性资源可再生、生物可降解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7793714A (zh) 热塑性薄膜及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