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618997A - 牡蛎养殖的生态净化方法 - Google Patents

牡蛎养殖的生态净化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618997A
CN109618997A CN201811591535.5A CN201811591535A CN109618997A CN 109618997 A CN109618997 A CN 109618997A CN 201811591535 A CN201811591535 A CN 201811591535A CN 109618997 A CN109618997 A CN 10961899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biotics
oyster
culture
purification method
tempera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59153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618997B (zh
Inventor
景斐
胡利腾
张建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 ZJOU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 ZJO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 ZJOU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 ZJOU
Priority to CN201811591535.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618997B/zh
Publication of CN1096189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189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6189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1899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1/00Culture of aquatic animals
    • A01K61/50Culture of aquatic animals of shellfish
    • A01K61/54Culture of aquatic animals of shellfish of bivalves, e.g. oysters or musse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34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characterised by the microorganisms use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103/00Nature of the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to be treated
    • C02F2103/20Nature of the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to be treated from animal husbandr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 Y02A40/81Aquaculture, e.g. of fish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arine Sciences & Fisheries (AREA)
  • Zoology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Farming Of Fish And Shellfish (AREA)
  • Fodder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牡蛎养殖的生态净化方法,属于水产养殖领域,该方法具体是通过用分散有对羟基苯甲醛和邻硝基苯酚钠的培养基于极端环境下培养得益生菌,然后将上述益生菌和微藻固定在碳化秸秆载体上,制成微生态制剂,再将牡蛎养殖于投放有上述微生态制剂的环境中,直至收获。本发明所提供的牡蛎养殖的生态净化方法能降低牡蛎体内重金属含量,提升牡蛎品质,增肥明显,提高溶氧,净化效果好,能显著降低养殖和净化成本,实现废物利用、生态平衡和健康养殖的目的;该方法所用固定化微生态制剂抗应激能力强,固载量大且固定化程度高,稳定性高,使用寿命和保存时间长,适应范围广。

Description

牡蛎养殖的生态净化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产养殖领域,具体涉及牡蛎养殖的生态净化方法。
背景技术
近几十年来我国海水贝类养殖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然而随着我国沿海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沿海水域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贝类受污染的问题越来越严重。这一问题不仅制约了我国贝类养殖业的健康发展,使我国贝类养殖业遭受到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也带来了一系列的公众食品安全问题。
一般而言,污染贝类物质的来源可以分为3类:来源于工业污染物的重金属、农药、石油烃等;来源于生活污水的微生物污染物;来源于赤潮的生物性毒素污染物。其中,来源于工业污染物的重金属不仅具有生物富集、放大性、持久性等特点,而且特别容易积累在牡蛎和贻贝等滤食性动物中。随着城市污水排放的增加,我国沿海贝类受来源于生活污水的微生物污染情况也不断加重。除了重金属污染之外,近年来随着近岸海水富营养化程度的不断加重以及越来越频繁赤潮的发生,生物性毒素污染也日益威胁到贝类的食品安全。当贝类滤食有毒微藻时,微藻产生的毒素便会累积在贝类体内。
水产养殖的水体污染还有一大污染源:高密度养殖时投放过量的饵料,生物在饵料充足的环境下生理活动旺盛,促使水体中氨氮升高;投入而未被食用的饲料、养殖物的排泄物长时间悬浮,降低水体透明度,抑制了藻类的生长及其对水体中氨氮的吸收,加剧了水体溶解氧过低的问题,使水体逐渐恶化,恶化的主要表现为水体缺氧和有害物质在水中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养殖物发病,甚至死亡,造成巨大损失。
对养殖水体的净化方法,已有技术是向水体中添加化学释氧剂、有益微生物、消毒剂、抗病剂等,虽然取得一定进展,但也存在不足,主要为:添加的有化学作用的物质释放完有效成份后使结束了其使命,只能对水体起到短时间的有限的作用,需要不断添加,且有时对养殖物产生副作用;添加的有益微生物在水体底部不能长期有存活,且环境条件的改变会影响它们的消长,有时会产生二次污染;一般的消毒杀菌剂又往往把原有有益的微生物杀灭,原有有益生态遭到破坏。
现有技术如授权公告号为CN1309666C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控制鱼虾塘亚硝酸盐的生态学方法,使用芽孢杆菌类菌剂进行生态净化,但使用的菌剂比较单一,不能完成或只能微弱地进行净化,在实际生产中实用性不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降低牡蛎体内重金属含量、提升牡蛎品质、净化效果好、增肥明显、养殖成本和净化成本低的牡蛎养殖的生态净化方法,该方法所用固定化微生态制剂应激能力强,固载量大且固定化程度高,使用寿命和保存时间长,适应范围广。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本发明中所用光合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购自南京渔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牡蛎养殖的生态净化方法,包括,用分散有对羟基苯甲醛和邻硝基苯酚钠的培养基于极端环境下培养得益生菌;将所述益生菌固定在载体上,制成微生态制剂;将牡蛎养殖于投放有所述微生态制剂的环境中,直至收获。在益生菌培养时,介入外在极端环境的刺激,能加益生菌在低温、高温、高渗、过氧化等外在环境下的适应能力,提高其抗应激能力,延长其使用寿命,以此增加益生菌对养殖水体的净化效能,加强净化效果,同时降低生态净化的成本。
作为优选,益生菌包含光合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益生菌在养殖水体中能将其中的亚硝酸盐、氨氮、有机物等分解和净化,减小养殖水体中的污染源,同时益生菌细胞本身也可作为牡蛎的单细胞蛋白来源,减少饲料投放和养殖成本。
作为优选,极端环境包括极端温度、极端氧化或极端渗透压环境,具体包括以下:温度5±2℃、Cl-浓度1.5±0.5%、H2O2浓度0.3±0.2mmol/L和40±2℃、Cl-浓度1±0.5%、H2O2浓度0.5±0.2mmol/L;上述极端环境在培养期间每10~15d交替出现一次,每次5~12h,共培养40~70d。益生菌在极端环境下生长和代谢,能够增加其在低温、高温、高渗、过氧化等外在环境下的适应能力,保持机体的新陈代谢和生产性能,增加抗应激能力。
作为优选,对羟基苯甲醛和邻硝基苯酚钠在培养基中的浓度占比分别为0.55~1.05%和0.3~0.7%。两者作为生物促进剂添加进培养基中,可以在极端环境下保持益生菌的高活性和延长其对数生长期,从而减少极端环境对益生菌的抑制作用,更重要的作用是在进行极端环境刺激益生菌的应激反应时,快速调节细胞膜上离子梯度的变化,加快细胞膜上的膨压平衡,阻止细胞中水分的过度流失或进入,以此增加和延长细胞的生存能力,同时能使老化的细胞破碎,将胞内应激因子和生物酶充分释放,进而使应激代谢产物产率得到提升,以获取更多的益生菌及其代谢产物。
进一步优选,益生菌培养用培养基配制按照MS培养基配方配制,以消毒海水替代蒸馏水作为基质,同时添加对羟基苯甲醛和邻硝基苯酚钠为生物促进剂。
进一步优选,益生菌培养的具体步骤如下:将益生菌活化以后,按5~10%的接种量接入上述配制的培养基中,在25~35℃下振荡培养10~15d,然后将培养体系置于其中一种极端环境下培养5~12h,然后移取至正常培养环境,在25~35℃下振荡培养10~15d,再将培养体系置于另一种极端环境下培养5~12h,然后移取至正常培养环境,重复交替培养40~70d,即可完成。
作为优选,微生态制剂载体为碳化秸秆;微生态制剂是将益生菌与碳化秸秆通过造粒完成固定化。秸秆中含有残余的糖分等无氮浸出物和纤维素等,可作为微生物生长繁殖的碳源和载体,微生态制剂经固定后,可更长时间存活于养殖水体中,可去除对动物有害的亚硝酸盐和氨氮,降低水体污染,改善水质,同时微生物也可作为饲料供动物食用,减少饲料的投放,实现废物利用、生态平衡和健康养殖的目的。
进一步优选,碳化秸秆通过以下步骤制备:将植物秸秆粉碎至80~100目后,进行分段高温碳化,然后用酸性液体漂洗5~10min后,再用去离子水漂洗至中性,最后在温度为100~120℃的条件下干燥1~2h即得。对秸秆进行高温碳化,能从其中里分离出水、一些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和半纤维素,留下纤维素和木质素生产出碳化残留物,具有更高、更均匀的化学和物理性能,碳化秸秆表面随着烃类化合物的裂解生成含有羧基、羟基等亲水基团,尤其对金属离子和有机污染物具有吸附能力,可用于处理水体中污染物,同时秸秆碳化后,能增加孔道容量,增大对微生态制剂的固载量,提高固定化微生态制剂的稳定性。
再进一步优选,分段高温碳化的反应条件为:以5~10℃/min的速率升温至150℃后,保温1~2h;然后以5~10℃/min的速率升温至300℃,保温1~2h;最后以5~10℃/min的速率升温至450℃,保温1~2h。通过分段高温碳化,可以在不同温度段使秸秆中的化合物充分熔解或裂解,脂肪等烃类化合物裂解,秸秆表面逐渐生成-COOH、R-C=O等具有吸附性能的亲水基团,保温可以促进完全反应,使反应达到最佳稳定状态,降低系统能耗,避免反应不充分进而造成资源浪费,且能降低温度波动造成的运行损耗。
进一步优选,微生态制剂中还固定有微藻;微藻选自亚心形扁藻、小球藻、金藻和角毛藻中的至少一种,微藻数量为80~95万藻细胞/mL。
再进一步优选,微生态制剂固定步骤如下:向完成培养的益生菌及培养液中加入微藻混匀,然后分别加入重量占比为30~50%的碳化秸秆、0.5~1.5%的海藻酸钠和0.3~1%的甘油,混匀后离心,抽提过量消毒海水,即得固定化微生态制剂。将秸秆生物碳的吸附性能好、可重复使用的特点与微生态制剂的高效富集氮、磷、重金属的特性结合起来,生物碳快速吸附水中污染物的同时,通过微藻和益生菌的生长代谢消耗废水中的氮、磷等富营养物质,可达到深入净化水体的作用。
作为优选,牡蛎养殖步骤为:将牡蛎吊养在养殖池中,按200~500mg/m2的比例向池中投入固定化微生态制剂,直至牡蛎收获,期间每个月补充初始投入量20~30%的固定化微生态制剂。在养殖期间使用微生态制剂净化养殖水体,能降低水体中的氨氮、亚硝氮、化学需氧量等有害物质含量,同时增加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促进水质改善,也有利于牡蛎生长增肥。
进一步优选,吊养的牡蛎为1年龄的牡蛎,平均壳长为5~10cm。从1年龄的牡蛎开始生态净化方法的养殖,可以将养殖水体中的金属离子含量降低,降低其在贝类中的累积,既可以提升贝类的肉质和口感,还可以降低其对人体的损害,贝类产品质量得到提升。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中介入外在极端环境刺激培养益生菌,加速老化细胞的破碎,增强细胞生存能力,提高其抗应激能力,能在高温、低温、高渗等不同环境下使用,延长使用寿命,以此增加益生菌对养殖水体的净化效能,加强净化效果,同时降低养殖净化的成本;
2)本发明中利用碳化秸秆作为微生物生长繁殖的碳源和载体,将微生态制剂固定其上,固载量大且固定化程度高,增强固定化微生态制剂的稳定性和保存时间,达到深入净化水体、提高溶氧的作用,同时微生物也可作为饲料供动物食用,减少饲料的投放,实现废物利用、生态平衡和健康养殖的目的;
3)本发明中的牡蛎养殖生态净化方法,采用微藻和益生菌协同净化养殖水体水质,同时降低牡蛎体内重金属含量,提升牡蛎产品的品质,净化效果和增肥率明显,降低养殖成本和净化成本,提升经济效益。
本发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牡蛎养殖的生态净化方法,弥补了现有技术的不足,设计合理,操作方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中所用小球藻和角毛藻购自无棣绿奇生物工程有限公司,金藻购自昆明迈多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实施例1:
牡蛎养殖的生态净化方法,包括,用分散有对羟基苯甲醛和邻硝基苯酚钠的培养基于极端环境下培养得益生菌;将所述益生菌固定在载体上,制成微生态制剂;将牡蛎养殖于投放有所述微生态制剂的环境中,直至收获。在益生菌培养时,介入外在极端环境的刺激,能加益生菌在低温、高温、高渗、过氧化等外在环境下的适应能力,提高其抗应激能力,延长其使用寿命,以此增加益生菌对养殖水体的净化效能,加强净化效果,同时降低生态净化的成本。
益生菌包含光合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益生菌在养殖水体中能将其中的亚硝酸盐、氨氮、有机物等分解和净化,减小养殖水体中的污染源,同时益生菌细胞本身也可作为牡蛎的单细胞蛋白来源,减少饲料投放和养殖成本。
极端环境包括极端温度、极端氧化或极端渗透压环境,具体包括以下:温度5℃、Cl-浓度1.0%、H2O2浓度0.3mmol/L和40℃、Cl-浓度0.5%、H2O2浓度0.5mmol/L;上述极端环境在培养期间每10d交替出现一次,每次5h,共培养40d。益生菌在极端环境下生长和代谢,能够增加其在低温、高温、高渗、过氧化等外在环境下的适应能力,保持机体的新陈代谢和生产性能,增加抗应激能力。
对羟基苯甲醛和邻硝基苯酚钠在培养基中的浓度占比分别为0.55%和0.3%。两者作为生物促进剂添加进培养基中,可以在极端环境下保持益生菌的高活性和延长其对数生长期,从而减少极端环境对益生菌的抑制作用,更重要的作用是在进行极端环境刺激益生菌的应激反应时,快速调节细胞膜上离子梯度的变化,加快细胞膜上的膨压平衡,阻止细胞中水分的过度流失或进入,以此增加和延长细胞的生存能力,同时能使老化的细胞破碎,将胞内应激因子和生物酶充分释放,进而使应激代谢产物产率得到提升,以获取更多的益生菌及其代谢产物。
益生菌培养用培养基配制按照MS培养基配方配制,以消毒海水替代蒸馏水作为基质,同时添加对羟基苯甲醛和邻硝基苯酚钠为生物促进剂。
益生菌培养的具体步骤如下:将益生菌活化以后,按5%的接种量接入上述配制的培养基中,在25℃下振荡培养10d,然后将培养体系置于其中一种极端环境下培养5h,然后移取至正常培养环境,在25℃下振荡培养10d,再将培养体系置于另一种极端环境下培养5h,然后移取至正常培养环境,重复交替培养40d,即可完成。
微生态制剂载体为碳化秸秆;微生态制剂是将益生菌与碳化秸秆通过造粒完成固定化。秸秆中含有残余的糖分等无氮浸出物和纤维素等,可作为微生物生长繁殖的碳源和载体,微生态制剂经固定后,可更长时间存活于养殖水体中,可去除对动物有害的亚硝酸盐和氨氮,降低水体污染,改善水质,同时微生物也可作为饲料供动物食用,减少饲料的投放,实现废物利用、生态平衡和健康养殖的目的。
碳化秸秆通过以下步骤制备:将植物秸秆粉碎至80目后,进行分段高温碳化,然后用酸性液体漂洗5min后,再用去离子水漂洗至中性,最后在温度为100℃的条件下干燥2h即得。对秸秆进行高温碳化,能从其中里分离出水、一些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和半纤维素,留下纤维素和木质素生产出碳化残留物,具有更高、更均匀的化学和物理性能,碳化秸秆表面随着烃类化合物的裂解生成含有羧基、羟基等亲水基团,尤其对金属离子和有机污染物具有吸附能力,可用于处理水体中污染物,同时秸秆碳化后,能增加孔道容量,增大对微生态制剂的固载量,提高固定化微生态制剂的稳定性。
分段高温碳化的反应条件为:以5℃/min的速率升温至150℃后,保温2h;然后以5℃/min的速率升温至300℃,保温1h;最后以5℃/min的速率升温至450℃,保温2h。通过分段高温碳化,可以在不同温度段使秸秆中的化合物充分熔解或裂解,脂肪等烃类化合物裂解,秸秆表面逐渐生成-COOH、R-C=O等具有吸附性能的亲水基团,保温可以促进完全反应,使反应达到最佳稳定状态,降低系统能耗,避免反应不充分进而造成资源浪费,且能降低温度波动造成的运行损耗。
微生态制剂中还固定有微藻;上述微藻为小球藻和角毛藻等比例混合,微藻数量为80万藻细胞/mL。
微生态制剂固定步骤如下:向完成培养的益生菌及培养液中加入微藻混匀,然后分别加入重量占比为30%的碳化秸秆、0.5%的海藻酸钠和0.3%的甘油,混匀后离心,抽提过量消毒海水,即得固定化微生态制剂。将秸秆生物碳的吸附性能好、可重复使用的特点与微生态制剂的高效富集氮、磷、重金属的特性结合起来,生物碳快速吸附水中污染物的同时,通过微藻和益生菌的生长代谢消耗废水中的氮、磷等富营养物质,可达到深入净化水体的作用。
牡蛎养殖步骤为:将牡蛎吊养在养殖池中,按200mg/m2的比例向池中投入固定化微生态制剂,直至牡蛎收获,期间每个月补充初始投入量20%的固定化微生态制剂。在养殖期间使用微生态制剂净化养殖水体,能降低水体中的氨氮、亚硝氮、化学需氧量等有害物质含量,同时增加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促进水质改善,也有利于牡蛎生长增肥。
吊养的牡蛎为1年龄的牡蛎,平均壳长为5~10cm。从1年龄的牡蛎开始生态净化方法的养殖,可以将养殖水体中的金属离子含量降低,降低其在贝类中的累积,既可以提升贝类的肉质和口感,还可以降低其对人体的损害,贝类产品质量得到提升。
实施例2:
牡蛎养殖的生态净化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按照MS培养基配方配制培养基,以消毒海水替代蒸馏水作为基质,同时添加浓度占比分别为1%和0.7%的对羟基苯甲醛和邻硝基苯酚钠为生物促进剂,将益生菌活化以后,按10%的接种量接入上述配制的培养基中,在35℃下振荡培养15d,然后将培养体系置于其中一种极端环境下培养12h,然后移取至正常培养环境,在35℃下振荡培养15d,再将培养体系置于另一种极端环境下培养12h,然后移取至正常培养环境,重复交替培养65d,即可完成,上述极端环境具体包括以下:温度7℃、Cl-浓度1.5%、H2O2浓度0.5mmol/L和38℃、Cl-浓度1%、H2O2浓度0.3mmol/L,上述益生菌包含光合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
2)将植物秸秆粉碎至100目后,进行分段高温碳化,然后用酸性液体漂洗10min后,再用去离子水漂洗至中性,最后在温度为120℃的条件下干燥1h即得碳化秸秆,上述分段高温碳化的反应条件为:以10℃/min的速率升温至150℃后,保温1h;然后以10℃/min的速率升温至300℃,保温2h;最后以10℃/min的速率升温至450℃,保温1h;
3)向完成培养的益生菌及培养液中加入微藻混匀,然后分别加入重量占比为50%的碳化秸秆、1.5%的海藻酸钠和1%的甘油,混匀后离心,抽提过量消毒海水,即得固定化微生态制剂,上述微藻为金藻、小球藻等比例混合,微藻数量为95万藻细胞/mL;
4)选择1年龄、平均壳长为5~10cm的牡蛎吊养在养殖池中,按500mg/m2的比例向池中投入固定化微生态制剂,直至牡蛎收获,期间每个月补充初始投入量30%的固定化微生态制剂。
实施例3:
牡蛎养殖的生态净化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按照MS培养基配方配制培养基,以消毒海水替代蒸馏水作为基质,同时添加浓度占比分别为0.75%和0.55%的对羟基苯甲醛和邻硝基苯酚钠为生物促进剂,将益生菌活化以后,按8.5%的接种量接入上述配制的培养基中,在33℃下振荡培养12d,然后将培养体系置于其中一种极端环境下培养8h,然后移取至正常培养环境,在33℃下振荡培养12d,再将培养体系置于另一种极端环境下培养8h,然后移取至正常培养环境,重复交替培养60d,即可完成,上述极端环境具体包括以下:温度7℃、Cl-浓度1%、H2O2浓度0.1mmol/L和38℃、Cl-浓度1.5%、H2O2浓度0.7mmol/L,上述益生菌包含光合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
2)将植物秸秆粉碎至80目后,进行分段高温碳化,然后用酸性液体漂洗5min后,再用去离子水漂洗至中性,最后在温度为110℃的条件下干燥1.5h即得碳化秸秆,上述分段高温碳化的反应条件为:以10℃/min的速率升温至150℃后,保温1.5h;然后以10℃/min的速率升温至300℃,保温2h;最后以10℃/min的速率升温至450℃,保温1.5h;
3)向完成培养的益生菌及培养液中加入微藻混匀,然后分别加入重量占比为45%的碳化秸秆、1.2%的海藻酸钠和0.8%的甘油,混匀后离心,抽提过量消毒海水,即得固定化微生态制剂,上述微藻为金藻、小球藻和角毛藻等比例混合,微藻数量为85万藻细胞/mL;
4)选择1年龄、平均壳长为5~10cm的牡蛎吊养在养殖池中,按450mg/m2的比例向池中投入固定化微生态制剂,直至牡蛎收获,期间每个月补充初始投入量25%的固定化微生态制剂。
实施例4:
牡蛎养殖的生态净化方法,对微生态制剂固定步骤进行如下优化:向完成培养的益生菌及培养液中加入微藻混匀,然后分别加入重量占比为45%的碳化秸秆、1.2%的海藻酸钠、0.15~0.3%的L-甘露醇、0.2~0.8%的甲基丙酮和0.8%的甘油,混匀后离心,抽提过量消毒海水,即得固定化微生态制剂,上述微藻为金藻、小球藻和角毛藻等比例混合,微藻数量为85万藻细胞/mL;海藻酸钠的作用在于促进碳化秸秆对微藻和益生菌的固定化,使其形成藻菌凝胶体,L-甘露醇和甲基丙酮的作用是降低体系粘度,渗透进碳化秸秆表面微孔中,利用羧基、硫酸根、羟基、羰基及与羰基相邻接的活泼氢等官能团之间相互作用,打破秸秆表面羟基有序排列形成的附加电层,降低秸秆表面势能,使得带负电荷的细菌和微藻更紧密地与秸秆结合成整体,以此增加秸秆与微藻、益生菌之间固定位点的数量,增加了微生态制剂的固载量和固定化程度,同时也将易发生歧变的官能团以配位的方式钝化,使得形成的藻菌凝胶体不易破碎,阻止了微藻和益生菌在保存中的流失,延长了固定化微生态制剂的保存时间。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进行优化试验,其他步骤与实施例3中一致,进行牡蛎养殖的生态净化。
实施例5:
牡蛎养殖的生态净化方法,其中益生菌培养基配制中未添加作为生物促进剂的对羟基苯甲醛和邻硝基苯酚钠。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进行对比试验,其他步骤与实施例3中一致,进行牡蛎养殖的生态净化。
实施例6:
牡蛎养殖的生态净化试验
在某水产养殖基地,随机选择4个塘口为试验塘,将实施例3~5分别设为试验组1~3,将不投放益生菌和微藻的组别设为对照组,每个塘口放养相同数量的1年龄、平均壳长为5~10cm的牡蛎,在相同条件下养殖6个月,试验结束后,对试验组和对照组的牡蛎进行增肥率和重金属检测,结果如下表1,对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养殖水体进行检测,结果如下表2。
表1生态净化养殖对牡蛎生长的影响
实验前 试验组1 试验组2 试验组3 对照组
镉mg/Kg 1.24 1.19 1.11 1.32 1.75
铅mg/Kg 0.87 0.63 0.61 0.71 0.75
铜mg/Kg 172 104 95 159 284
砷mg/Kg 0.15 0.12 0.11 0.10 0.11
平均重量g 84 231 242 215 196
增重率% - 175 188 156 133
成活率% - 84 83 80 77
由上表1可知,经过试验组的生态净化养殖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砷含量没有显著性的变化,各项数值间差异不明显;试验组镉、铅、铜含量在养殖期间均有不同程度的显著性下降,其中试验组3下降幅度最小,而对照组金属含量除铅以外,均显著性增加,说明生态净化方法的养殖能够有效移除牡蛎体内的重金属,对牡蛎的品质和安全性有增益作用。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养殖,试验组的成活率能达到80%以上,而对照组仅为77%,并且试验组的增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该生态净化养殖方法对牡蛎的增重能产生有益影响。
表2牡蛎养殖前后水体指标对比
总氮mg/L 总磷mg/L 氨氮mg/L CODmg/L
试验组1 177.2 7.3 24.6 297.6
试验组2 176.4 7.5 25.8 299.5
试验组3 189.4 7.1 26.6 301.9
对照组 227.6 9.8 85.1 389.5
由表2可知,试验组水体在养殖完成后,各种污染物的含量之间差异不明显,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养殖水体,说明采用试验组的养殖方法,有净化养殖水质的作用,对养殖水体的污染减轻,可以降低养殖污水净化的成本,有显著地经济效益。
上述实施例中的常规技术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晓的现有技术,故在此不再详细赘述。
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和变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属于本发明的范畴,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应由权利要求限定。

Claims (10)

1.牡蛎养殖的生态净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用分散有对羟基苯甲醛和邻硝基苯酚钠的培养基于极端环境下培养得益生菌;将所述益生菌固定在载体上,制成微生态制剂;将牡蛎养殖于投放有所述微生态制剂的环境中,直至收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牡蛎养殖的生态净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益生菌包含光合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牡蛎养殖的生态净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极端环境包括极端温度、极端氧化或极端渗透压环境,具体包括以下:温度5±2℃、Cl-浓度1.5±0.5%、H2O2浓度0.3±0.2mmol/L和40±2℃、Cl-浓度1±0.5%、H2O2浓度0.5±0.2mmol/L;所述极端环境在培养期间每10~15d交替出现一次,每次5~12h,共培养40~70d。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牡蛎养殖的生态净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羟基苯甲醛和邻硝基苯酚钠在培养基中的浓度占比分别为0.55~1.05%和0.3~0.7%。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牡蛎养殖的生态净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态制剂载体为碳化秸秆;所述微生态制剂是将益生菌与碳化秸秆通过造粒完成固定化。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牡蛎养殖的生态净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碳化秸秆通过以下步骤制备:将植物秸秆粉碎后,进行分段高温碳化,然后用酸性液体漂洗5~10min后,再用去离子水漂洗至中性,最后在温度为100~120℃的条件下干燥1~2h即得。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牡蛎养殖的生态净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段高温碳化的反应条件为:以5~10℃/min的速率升温至150℃后,保温1~2h;然后以5~10℃/min的速率升温至300℃,保温1~2h;最后以5~10℃/min的速率升温至450℃,保温1~2h。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牡蛎养殖的生态净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态制剂中还固定有微藻;所述微藻选自亚心形扁藻、小球藻、金藻和角毛藻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微藻数量为80~95万藻细胞/mL。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牡蛎养殖的生态净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牡蛎养殖步骤为:将牡蛎吊养在养殖池中,按200~500mg/m2的比例向池中投入固定化微生态制剂,直至牡蛎收获,期间每个月补充初始投入量20~30%的固定化微生态制剂。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牡蛎养殖的生态净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吊养的牡蛎为1年龄的牡蛎,平均壳长为5~10cm。
CN201811591535.5A 2018-12-25 2018-12-25 牡蛎养殖的生态净化方法 Active CN10961899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591535.5A CN109618997B (zh) 2018-12-25 2018-12-25 牡蛎养殖的生态净化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591535.5A CN109618997B (zh) 2018-12-25 2018-12-25 牡蛎养殖的生态净化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18997A true CN109618997A (zh) 2019-04-16
CN109618997B CN109618997B (zh) 2021-05-11

Family

ID=660773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591535.5A Active CN109618997B (zh) 2018-12-25 2018-12-25 牡蛎养殖的生态净化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618997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34966A (zh) * 2018-06-22 2018-11-20 厦门大学 一种低铜福建牡蛎选育系的制种方法
CN114731975A (zh) * 2022-04-08 2022-07-12 江苏海洋大学 一种低成本提升净化牡蛎成活率的方法
CN115152674A (zh) * 2022-08-16 2022-10-11 黄晓菊 一种可生食牡蛎的养殖方法
CN115226662A (zh) * 2022-08-01 2022-10-25 广东南洋海洋产业投资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牡蛎苗种培育速度的微生态系统构建的方法
CN116724933A (zh) * 2023-05-24 2023-09-12 天津大学 船载羟基自由基杀灭海水网箱养殖鱼寄生虫的装置系统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76877A (zh) * 2007-08-31 2009-03-04 天津中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净化养殖水体的复合微生态制剂、剂型及其制备工艺
KR20090007465U (ko) * 2008-01-20 2009-07-23 심종현 굴껍질을 이용한 환경인공어초 및 제조방법
KR20130134476A (ko) * 2012-05-31 2013-12-10 김해용 바나듐 강화 양식방법
CN103833458A (zh) * 2012-11-25 2014-06-04 山东科技职业学院 一种高效有机液态复合酶菌肥的制备方法
CN104145863A (zh) * 2014-08-06 2014-11-19 姚茹 牡蛎养殖的生态净化方法
CN106380004A (zh) * 2016-10-28 2017-02-08 李玉平 水产养殖水域生态修复剂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76877A (zh) * 2007-08-31 2009-03-04 天津中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净化养殖水体的复合微生态制剂、剂型及其制备工艺
KR20090007465U (ko) * 2008-01-20 2009-07-23 심종현 굴껍질을 이용한 환경인공어초 및 제조방법
KR20130134476A (ko) * 2012-05-31 2013-12-10 김해용 바나듐 강화 양식방법
CN103833458A (zh) * 2012-11-25 2014-06-04 山东科技职业学院 一种高效有机液态复合酶菌肥的制备方法
CN104145863A (zh) * 2014-08-06 2014-11-19 姚茹 牡蛎养殖的生态净化方法
CN106380004A (zh) * 2016-10-28 2017-02-08 李玉平 水产养殖水域生态修复剂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李卓佳等: "水生动物微生态制剂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 *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34966A (zh) * 2018-06-22 2018-11-20 厦门大学 一种低铜福建牡蛎选育系的制种方法
CN114731975A (zh) * 2022-04-08 2022-07-12 江苏海洋大学 一种低成本提升净化牡蛎成活率的方法
CN115226662A (zh) * 2022-08-01 2022-10-25 广东南洋海洋产业投资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牡蛎苗种培育速度的微生态系统构建的方法
CN115152674A (zh) * 2022-08-16 2022-10-11 黄晓菊 一种可生食牡蛎的养殖方法
CN116724933A (zh) * 2023-05-24 2023-09-12 天津大学 船载羟基自由基杀灭海水网箱养殖鱼寄生虫的装置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18997B (zh) 2021-05-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l‐Sayed Use of biofloc technology in shrimp aquaculture: a comprehensive review, with emphasis on the last decade
CN109618997A (zh) 牡蛎养殖的生态净化方法
Zhou et al. Role and functions of beneficial microorganisms in sustainable aquaculture
CN107324504B (zh) 一种用于养殖池塘水质改良的复合藻类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Lezama-Cervantes et al. Effects of constructed microbial mats on water quality and performance of Litopenaeus vannamei post-larvae
CN106754551A (zh) 一种高菌量乳酸菌制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5016488A (zh) 一种治理蓝藻的方法
CN105274029B (zh) 一种维氏硝化杆菌及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复合菌剂及生产方法和应用
CN111394272A (zh) 一株侧孢短芽孢杆菌及其应用
Portillo‐Clark et al. Growth and survival of the juvenile yellowleg shrimp F arfantepenaeus californiensis cohabiting with the green feather alga C aulerpa sertularioides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CN113308377A (zh) 一种微藻培养基及其培养方法和养殖水体的净化方法
CN104651282B (zh) 一种复合光合细菌制剂的制备方法
CN1330711A (zh) 含有高叶绿素的耐盐性小球藻
CN107673481A (zh) 一种水产养殖水体净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8423838B (zh) 一种用于生态安全水系的微生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JP3942938B2 (ja) ミジンコの培養方法
CN106465695B (zh) 一种强化型生态基及其制备方法
CN117165445A (zh) 一种真菌-硅藻协同增效池塘养殖水质改良剂及制备方法
CN110250047A (zh) 一种工厂化养殖四指马鲅的方法
CN104030459A (zh) 一种半咸水养殖用微生物制剂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6010969B (zh) 一种吞噬微囊藻的棕鞭毛虫的大规模培养方法
CN106745821A (zh) 海水养殖专用微生物净水剂及其制备方法与使用方法
Dewi et al. Water quality in the maintenance of oreochromis niloticus through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biofloc technology
CN107361010A (zh) 基于滨海盐碱地的黄河口大闸蟹养殖池塘水质调控方法
CN109292984A (zh) 水产养殖用水质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