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浇盖板涵模板体系及应用现浇盖板涵模板体系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公路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现浇盖板涵模板体系及应用现浇盖板涵模板体系的施工方法,适用于现浇盖板涵台身施工,尤其适用于大截面现浇盖板涵台身滑模施工工程。
背景技术
滑模法出现于二十世纪初,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滑模法已经在国外得到了广泛应用,且施工工艺也得到了改进。我国引进滑模法的时间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推广应用的时间为七十年代;目前,我国的滑模技术已经相对完善,并成功在涵洞边墙施工工作当中得以推广运用,旨在使涵洞边墙的施工技术得以提高。
但现有的滑模技术在局部处理方面稍显不足,例如,台身高大模板脱模过程中,由于模板较大难以控制,容易对已完成的台身混凝土面造成破坏;同时,在大型盖板涵台身浇筑过程中,两侧台身混凝土浇筑的同步性及振捣作业也是一大难题,进一步地,分段浇筑时滑模体系的转移效率也存在不足。另一方面,在台身与台帽混凝土的同步施工作业中,两者的连接强度及施工效率还具有较大的优化空间。
有鉴于此,目前亟需发明一种施工安全高效,同时经济技术效益突出的现浇盖板涵模板体系及施工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施工安全高效,同时经济技术效益突出的现浇盖板涵模板体系及应用现浇盖板涵模板体系的施工方法,具体而言,在现有滑模施工技术的基础上,从装配式构件的深化设计、吊装、模板细部节点处理及工艺要点等方面,综合了现浇盖板涵模板施工的关键技术,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现浇盖板涵模板的施工方法,并在实践中不断修正技术措施,用以大幅提升盖板涵分段浇筑施工效率及有效改善盖板涵施工质量,具有较好的经济技术效益。
为了实现以上任一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一1.应用现浇盖板涵模板体系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测量放样;
步骤2:基础开挖;
步骤3:基础模板及混凝土浇筑施工:采用盖板涵现浇基础模板体系进行基础模板的施工:支设基础侧模,在所述基础侧模的两侧增设加强三角架,并用土钉固定;吊放基础钢筋笼于所述基础侧模内,所述基础钢筋笼在绑扎的同时结合移动式支架的运动轨迹预埋带丝套筒;随后拼装移动式支架及横梁架,拼装后在所述横梁架左右对称的位置装配混凝土浇筑串筒和人工操作平台,各构件检验合格后,进行基础混凝土整体浇筑施工,形成盖板涵基础;
步骤4:盖板涵台身模板及混凝土浇筑施工:采用现浇盖板涵台身模板体系进行台身的施工:所述盖板涵基础养护完成后,将移动式支架上的滑轮安装于后置可拆式槽钢导轨内,并利用移动式支架上的横向调节油泵顶升台身钢模侧耳板,以保证台身钢模的稳定性,各构件检验合格后,分段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形成台身;
步骤5:台帽与台身整体浇筑施工:当台身混凝土浇筑至台帽标高时,利用盖板涵现浇台帽模板体系进行台帽的浇筑:在所述台身上吊放台帽钢筋骨架,并利用钢筋定位框板将所述台帽钢筋骨架与台身预留筋快速连接,随后吊装台帽外侧模,同步利用卷扬机将台帽Z形内侧模拉升至指定位置,接着转动旋转式限位板进行初步固定,所述台帽Z形内侧模和所述台帽外侧模之间安装对拉螺杆锁定,各构件检验合格后分段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形成台帽;
步骤6:盖板吊装安砌:当涵台帽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以上,且盖板养护强度达85%以上时进行盖板吊装作业;
步骤7:八字墙模板及混凝土浇筑施工:采用盖板涵现浇八字墙模板进行八字墙施工:在所述移动式支架上对称安装千斤顶及横向调节油泵,随后在基础预留槽内吊放八字墙钢模,并在所述八字墙钢模底部灌注膨胀胶防止烂根,所述八字墙钢模的外模板通过加强型钢架固定,内模由横向调节油泵顶升固定,同步地,在八字墙钢模顶部安装水平拉结板,关闭启闭式端模后分段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形成八字墙;
步骤8:防水层施工;
步骤9:回填土施工。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现浇盖板涵模板体系,所述现浇盖板涵模板体系包括现浇盖板涵台身模板体系、盖板涵现浇八字墙模板体系、盖板涵现浇基础模板体系及盖板涵现浇台帽模板体系。
本发明相较现有技术,具有以下的特点和有益效果:
1、本发明在盖板涵台身基础内预埋带丝套筒,通过带丝套筒安装移动式支架钢槽导轨,模板可由移动式支架通过导轨纵横向移动(横向外移脱模后纵向滑移至下一工作面),实现滑模支模作业的精准遥控,保证台身混凝土浇筑质量。
2、本发明涉及的横梁架上部设有可移动式混凝土浇筑串筒,实现混凝土浇筑、振捣作业的精准遥控,有效保证两侧台身混凝土同步浇筑;同时利用吊杆安装人工操作平台及振捣刮平架,大幅提升基础混凝土施工的工作效率及质量。
3、本发明利用铰接式台帽模板将盖板涵台身与台帽集成为一体,混凝土浇筑至台帽后将预先制作好的钢筋骨架放入模内,即可实现台身与台帽一次成型浇筑,大幅提高施工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现浇盖板涵台身模板体系的剖面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现浇盖板涵台身模板体系的俯视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盖板涵现浇八字墙模板体系的剖面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中盖板涵现浇八字墙模板体系的俯视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盖板涵现浇基础模板体系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盖板涵现浇台帽模板体系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现浇盖板涵模板体系的施工方法的施工流程图。
图中:1-横梁架;2-竖向提拉油泵;3-油泵搁置平台;4-台身钢模侧耳板;5-台身钢模;6-滑轮;7-横向调节油泵;8-带丝套筒连板;9-嵌合槽;10-横梁扣件;11-中部格构架;12-悬挂单元架;13-斜撑杆;14-锚固螺栓;15-台身钢模顶耳板;16-移动式支架;17-台身;18-油泵底座;19-后置可拆式槽钢导轨;20-带丝套筒;21-盖板涵基础;22-导轨锚固螺栓;23-限位卡;24-水平拉结板;25-八字墙钢模;26-八字墙;27-加强型钢架;28-固定螺杆;29-膨胀胶;30-千斤顶;31-基础预留槽;32-端模铰轴;33-启闭式端模;34-八字墙预留筋;35-混凝土浇筑串筒;36-吊杆;37-人工操作平台;38-伸缩杆件;39-振捣刮平架;40-基础侧模耳板;41-侧模撑拉杆;42-基础侧模;43-侧模水平固定底板;44-钢筋笼垫块;45-基础钢筋笼;46-土钉;47-侧模加强三角架;48-土体;49-台帽外侧模;50-转轴;51-旋转式限位板;52-牵引绳;53-台帽侧模上耳板;54-台帽侧模铰轴;55-钢筋定位框板;56-台帽钢筋骨架;57-台帽Z形内侧模;58-台身预留筋;59-对拉螺杆;60-台帽侧模下耳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本发明的揭露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术语“一”应理解为“至少一”或“一个或多个”,即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元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该元件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术语“一”不能理解为对数量的限制。本实施方式中钢模板的生产工艺要求,吊装施工技术要求,混凝土浇筑施工要求等不再赘述,重点阐述本发明涉及的现浇盖板涵模板体系的实施方式。
如图1到6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现浇盖板涵模板体系的结构被展示,所述现浇盖板涵模板体系包括现浇盖板涵台身模板体系、盖板涵现浇八字墙模板体系、盖板涵现浇基础模板体系及盖板涵现浇台帽模板体系,对应应用现浇盖板涵模板体系的施工方法如图7所示。
应用现浇盖板涵模板体系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测量放样:
施工前,组织测量放样,复测中线、高程,准确放出基础位置,并在施工中及时复核。按照设计图纸测量涵洞的位置、方向、长度、孔径以及出口八字墙等的位置和高程。
2)基础开挖:
土质基坑开挖放坡1:0.5,采用推土机、挖掘机开挖,人工配合,预留20cm厚人工清基石质基坑采用小型松动爆破,挖掘机配合人工开挖。基础基坑开挖时严格控制平面位置、断面尺寸和标高,严禁扰动基底。
3)基础模板及混凝土浇筑施工:
采用盖板涵现浇基础模板体系进行基础模板的施工:
根据设计图纸支设基础侧模(42),在所述基础侧模(42)的两侧增设侧模加强三角架(47),并用土钉(46)固定与土体(48)固定;并吊放基础钢筋笼(45)于所述基础侧模(42)内,所述基础钢筋笼(45)在绑扎的同时结合移动式支架(16)的运动轨迹预埋带丝套筒(20);
随后拼装移动式支架(16)及横梁架(1),拼装后在横梁架(1)左右对称的位置装配混凝土浇筑串筒(35)和人工操作平台(37),各构件检验合格后,进行基础混凝土整体浇筑施工,形成盖板涵基础(21)
具体而言,每4m设置一道沉降缝,缝内填塞物采用2cm厚泡沫板,为保证沉降缝两端竖直、平整,上下贯通,以沉降缝为分段分仓施工,浇筑基础顶面时,应控制好流水面高程和大面平整度,基础顶面与墙身结合段为凹凸嵌合槽并对其表面凿毛处理,与八字墙结合段预留钢模槽。
4)盖板涵台身模板及混凝土浇筑施工:
采用现浇盖板涵台身模板体系进行台身的施工:
盖板涵基础养护完成后,将移动式支架(16)上的滑轮(6)安装于后置可拆式槽钢导轨(19)内,并利用移动式支架(16)上的横向调节油泵(7)顶升台身钢模侧耳板(4),以保证台身钢模(5)的稳定性,各构件检验合格后分段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
具体而言,安装后置可拆式槽钢导轨(19),然后由下往上逐节拼装移动式支架(16)的立柱标节,最底部为滑轮(6),滑轮(6)嵌在所述后置可拆式槽钢导轨(19)内,再拼装边支腿及位于顶部的横梁架(1),所述横梁架(1)连接所述移动式支架(16),之后吊车配合拼装台身钢模(5),台身钢模(5)上安装平板振捣器并利用移动式支架(16)上的横向调节油泵(7)初步固定,最后进行调试,手动操作遥控器微调模块紧密、垂直度,使之与洞身结构尺寸相符,最后固定各模块模板。
值得一提的是,顶部横梁架(1)长4.5m,每次完全可浇筑整体4m一个断缝的台身、台帽混凝土。即在浇筑第一段台身前,进行角度微调,检查合格后及时加固,进行台身混凝土浇筑作业,浇筑完上一段台身后先将两边侧模分别向外水平移动进行脱模处理,然后再纵向滑移至下一工作面,滑移至指定位置后,进行角度微调,满足要求后及时加固,再进行下一段台身混凝土浇筑作业。
5)台帽与台身整体浇筑施工:
当台身混凝土浇筑至台帽标高时,利用盖板涵现浇台帽模板体系进行台帽的浇筑:
吊放台帽钢筋骨架(56),并利用钢筋定位框板(55)将所述台帽钢筋骨架(56)与台身预留筋(58)快速连接,随后吊装台帽外侧模(49),同步利用卷扬机将台帽Z形内侧模(57)拉升至指定位置,接着转动旋转式限位板(51)进行初步固定,所述台帽Z形内侧模(57)和所述台帽外侧模(49)之间安装对拉螺杆(59)锁定,各构件检验合格后分段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即可实现台身与台帽一次成型浇筑,保证盖板涵均一性。
6)盖板吊装安砌:
当涵台帽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以上,且盖板养护强度达85%以上时进行盖板吊装作业,
安装过程中由信号工指挥盖板的下落,当盖板离台帽1.5m左右时,降低落板的速度,使盖板缓缓下落,并调整盖板的位置,至离盖板50cm左右时人工进行微调,微调完成后,安装人员固定准确的位置,确保盖板准确落在指定位置以避免对台帽造成损伤。
7)八字墙模板及混凝土浇筑施工:
采用盖板涵现浇八字墙模板体系进行八字墙施工:
按要求在后置可拆式槽钢导轨(19)内架设移动式支架(16),并在移动式支架(16)上对称安装千斤顶(30)及横向调节油泵(7),随后在基础预留槽(31)内吊放八字墙钢模(25),并在所述八字墙钢模(25)底部灌注膨胀胶(29)防止烂根,所述八字墙钢模(25)的外模板通过加强型钢架(27)固定,内模由横向调节油泵(7)顶升固定,同步地,在八字墙钢模(25)顶部安装水平拉结板(24),关闭启闭式端模(33)后分段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
8)防水层施工:
洞顶回填前,在混凝土盖板的顶板或侧板外表面上,涂刷沥青胶结材料和其它材料,作好防水层的处理。
9)回填土施工:
墙背回填严格按照三背回填的要求进行施工。
如图1到图2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现浇盖板涵台身模板体系的结构被展示。
现浇盖板涵台身模板体系设置在盖板涵基础(21)上,主要由移动式支架(16)、横向调节油泵(7)、台身钢模(5)以及后置可拆式槽钢导轨(19)组成,所述盖板涵基础(21)内预埋带丝套筒(20),并通过所述带丝套筒(20)安装有所述后置可拆式槽钢导轨(19),其中所述后置可拆式槽钢导轨(19)间隔平行设置,并平行于所述盖板涵基础(21)的顶平面设置。
所述台身钢模(5)置于所述盖板涵基础(21)上,并位于相邻的两后置可拆式槽钢导轨(19)之间,在所述台身钢模(5)的两侧的可拆式槽钢导轨(19)上安装所述移动式支架(16),其中所述移动式支架(16)可移动地置于所述可拆式槽钢导轨(19)上,并垂直于所述盖板涵基础(21)设置,所述移动式支架(16)顶部通过横梁架(1)连成整体,底部设有滑轮(6)并嵌在可拆式槽钢导轨(19)内,所述横梁架(1)穿过并连接多个移动式支架(16)。
所述台身钢模(5)内浇筑形成台身(17),所述台身钢模(5)的顶部形成至少一台身钢模顶耳板(15),侧边形成至少一台身钢模侧耳板(4)。
所述移动支架(16)上设有至少一油泵搁置平台(3),所述油泵搁置平台(3)上设有横向调节油泵(7),所述横向调节油泵(7)与所述台身钢模侧耳板(4)相连,其中所述油泵搁置平台(3)垂直于所述移动支架(16)设置,油泵底座(18)设置在所述油泵搁置平台(3)上,所述横向调节油泵(7)设置在所述油泵底座(18)上。
所述盖板涵基础(21)上处于同一轨道线上的带丝套筒(20)通过预置的带丝套筒连板(8)连成整体,所述后置可拆式槽钢导轨(19)通过导轨锚固螺栓(22)固定于所述带丝套筒(20),且所述后置可拆式槽钢导轨(19)上设置至少一限位卡(23)。
所述横梁架(1)通过横梁扣件(10)连接成一体,另外,所述横梁架(1)上设有悬挂单元架(12)及竖向提拉油泵(2),至少一悬挂单元架(12)的端部与所述移动式支架(16)间设有斜撑杆(13),值得一提的是,并不是所有的悬挂单元架(12)的端部均设置有斜撑杆(13),其中所述竖向提拉油泵(2)悬挂在所述悬挂单元架(12)上并沿竖向设置,所述斜撑杆(13)通过锚固螺栓(14)固定于所述移动式支架(16)。
所述盖板涵基础(21)的顶部在台身浇筑区域内设有凹凸式嵌合槽(9),中轴线上设有中部格构柱(11),所述移动式支架(16)沿盖板涵基础(21)的中轴线对称分布,即,沿着所述中部格构柱(11)对称,在所述中部格构柱(11)的两侧设置两道移动式支架(16),并且所述中部格构柱(11)与两侧靠近的移动式支架(16)相连。
如图3到图4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盖板涵现浇八字墙模板体系的结构被展示。
盖板涵现浇八字墙模板体系设置在盖板涵基础(21)上,包括移动式支架(16)、八字墙钢模(25)及加强型钢架(27),在所述盖板涵基础(21)上设有基础预留槽(31),在所述基础预留槽(31)内安装所述八字墙钢模(25),其中所述基础预留槽(31)和所述八字墙钢模(25)呈八字结构设置,所述八字墙钢模(25)由内模和外模组成,内模和外模之间形成空间,往该空间内浇筑形成八字墙(26),在所述八字墙钢模(25)外模设有所述加强型钢架(27),内模间设有所述移动式支架(16),所述八字墙钢模(25)顶部设有水平拉结板(24),端部设有启闭式端模(35),其中所述水平拉结板(24)连接所述八字墙钢模(25)的外模和内模。
在所述盖板涵基础(21)中轴线上设有中部格构柱(11),在所述中部格构柱(11)的两端侧设置所述移动式支架(16),所述移动式支架(16)底部设有滑轮(6)并嵌在可拆式槽钢导轨(19)内,其中所述后置可拆式槽钢导轨(19)安装在所述盖板涵基础(21)上,分置于所述中部格构柱(11)两侧的移动式支架(16)通过横梁架(1)连接,所述横梁架(1)通过锚固螺杆(14)与所述移动式支架(16)连接。
所述移动式支架(16)上设有千斤顶(30)及横向调节油泵(7),所述横向调节油泵(7)与所述八字墙钢模的侧耳板相连,并设置在所述油泵底座(18)上,所述千斤顶(30)设在所述横向调节油泵(7)且布设于八字墙钢模(25)的内模的耳板下。
所述基础预留槽(31)内设有膨胀胶(29),所述膨胀胶(29)包围嵌入所述基础预留槽(31)内的八字墙钢模(25)。
所述加强型钢架(27)与所述盖板涵基础(21)通过固定螺杆(28)连接,其中所述加强型钢架(27)呈三角形结构并依靠所述八字墙钢模(25)设置。
所述启闭式端模(33)呈凸状并与所述八字墙钢模(25)通过端模铰轴(32)连接,启闭式端模(33)上设有八字墙钢筋留置孔,所述八字模钢模(25)内浇筑形成八字墙(26),所述八字墙(26)的八字墙预留筋(34)从所述八字墙钢筋预留孔伸出。
如图5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盖板涵现浇基础模板体系的结构被展示。
盖板涵现浇基础模板体系包括基础侧模(42)、横梁架(1)及人工操作平台(37),在所述基础侧模(42)外侧设有侧模水平固定底板(43),在所述侧模水平固定底板(43)上安装侧模加强三角架(47),其中所述侧模加强三角架(47)为三角结构依靠所述基础侧模(42)。
所述侧模加强三角架(47)外侧安装有移动式支架(16),所述移动式支架(16)设在所述侧模水平固定底板(43)上,此时,所述基础侧模(42)的两侧都设有移动式支架(16),两侧移动式支架(16)顶部通过横梁架(1)相连,所述横梁架(1)位于所述基础侧模(42)顶侧部的位置。
所述横梁架(1)上左右对称的位置设置混凝土浇筑串筒(35)及吊杆(36),其中所述吊杆(36)在两侧混凝土浇筑串筒(35)之间,所述吊杆(36)下端连接有所述人工操作平台(37),所述人工操作平台(37)底部通过伸缩杆件(38)与振捣刮平架(39)相连。
(施工时是动态的,不一定在上方侧也可在下方侧,建议不做描述)
所述侧模加强三角架(47)通过土钉(46)与土体(48)固定。
所述移动式支架(16)底部设有滑轮(6),所述横梁架(1)上设有悬挂单元架(12),至少一悬挂单元架(12)的端部与所述移动式支架(16)间设有斜撑杆(13),所述斜撑杆(13)通过锚固螺栓(14)固定于所述移动式支架(16)。所述混凝土浇筑串筒(45)可通过悬挂单元架(12)左右滑移,且标高可调。
所述基础侧模(42)顶部的耳板间设有侧模撑拉杆(41),所述侧模撑拉杆(41)连接两侧的基础侧模(42)顶部的耳板。
所述基础侧模(42)内安装有基础钢筋笼(45),所述基础钢筋笼(45)上部焊有带丝套筒预埋件,底部设有钢筋笼垫块(44),所述振捣刮平架(39)与盖板涵基础(21)等宽。
如图6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盖板涵现浇台帽模板体系的结构被展示。
盖板涵现浇台帽模板体系作用在盖板涵基础(21)上,所述盖板涵基础(21)上设置台身钢模(5)以及移动式支架(16),其中所述台身钢模(5)位于两侧的移动式支架(16)之间,所述移动式支架(16)之间通过横梁架(1)连接,所述盖板涵现浇台帽模板体系包括台帽外侧模(49)、台帽Z形内侧模(57)、对拉螺杆(59)及牵引绳(52),所述台帽外侧模(49)与台帽Z形内侧模(57)均与台身钢模(5)连接,其中所述台帽外侧模(49)连接于所述台身钢模(5)的外模顶部,所述台帽Z形内侧模(57)连接所述台身钢模(5)的内模顶部,所述台帽Z形内侧模(57)和所述台帽外侧模(49)之间通过对拉螺杆(59)相连,其中所述台帽Z形内侧模(57)与所述台身钢模(5)设有铰轴,并通过牵引绳(52)与所述横梁架(1)连接。
所述台帽外侧模(49)与台帽Z形内侧模(57)间设有台帽钢筋骨架(56),所述台帽钢筋骨架(56)底部通过钢筋定位框板(55)与台身预留筋(58)连接,其中所述台身预留筋(58)设置在所述台身(17)的顶部,所述台身(17)浇筑在所述台身钢模(5)内。
所述台帽外侧模(49)与台帽Z形内侧模(57)外侧均设有旋转式限位板(51),所述旋转式限位板(51)与台身钢模(5)采用转轴(50)连接。
所述牵引绳(52)的一端与台帽Z形内侧模上耳板(53)相连,另一端绕过悬挂单元架(12)与卷扬机相连,其中所述悬挂单元架(12)设置在所述横梁架(1)上。
所述台帽外侧模(49)的下部的台帽侧模下耳板(60)与所述台身钢模(5)相连。
具体而言,所述盖板涵基础(21)内预埋带丝套筒(20),并通过所述带丝套筒(20)安装有所述后置可拆式槽钢导轨(19),其中所述后置可拆式槽钢导轨(19)平行于所述盖板涵基础(21)的顶平面设置,所述台身钢模(5)置于所述涵盖涵基础(21)上,并位于相邻的两后置可拆式槽钢导轨(19)之间,在所述台身钢模(5)的两侧的可拆式槽钢导轨(19)上安装所述移动式支架(16),其中所述移动式支架(16)可移动地置于所述可拆式槽钢导轨(19)上,并垂直于所述盖板涵基础(21)设置,所述移动式支架(16)顶部通过横梁架(1)连成整体,底部设有滑轮(6)并嵌在可拆式槽钢导轨(19)内。
所述盖板涵基础(21)上处于同一轨道线上的带丝套筒(20)通过预置的带丝套筒连板(8)连成整体,至少一悬挂单元架(12)的端部与所述移动式支架(16)间设有斜撑杆(13),其中所述斜撑杆(13)通过锚固螺栓(14)固定于所述移动式支架(16)。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发明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具有与本申请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