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586478A - 汇流条单元和马达 - Google Patents

汇流条单元和马达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586478A
CN109586478A CN201811144662.0A CN201811144662A CN109586478A CN 109586478 A CN109586478 A CN 109586478A CN 201811144662 A CN201811144662 A CN 201811144662A CN 109586478 A CN109586478 A CN 10958647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sbar
hole
bus bar
retainer component
bar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14466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586478B (zh
Inventor
小川幸祐
吉田雄策
瀬口敬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d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ec Corp filed Critical Nide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95864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5864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5864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58647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46Fastening of windings on the stator or rotor structure
    • H02K3/50Fastening of winding heads, equalising 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Insulation, Fastening Of Motor, Generator Windings (AREA)
  • Windings For Motors And Genera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汇流条单元和马达,汇流条单元设置于定子的上侧,该定子绕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中心轴线呈环状配置。汇流条单元具有:第一保持架部件;第二保持架部件,其位于第一保持架部件的上侧;以及汇流条,其在轴向上被夹在第一保持架部件与第二保持架部件之间,与从定子延伸的线圈线连接。第一保持架部件和第二保持架部件中的任意一方具有沿着轴向朝向另一侧突出的突起部。在汇流条上设置有供突起部插入的贯通孔。

Description

汇流条单元和马达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汇流条单元和马达。
背景技术
在日本特开2010-154701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马达,该马达具有设置有槽部的配置部件,该槽部用于配置从线圈引出的线圈线。在这样的构造中,存在如下问题:由于花费用于配置线圈线的工时,因此成本变高。
因此,本发明者们正在推进采用如下汇流条单元,在该汇流条单元中,将连接马达的线圈线和外部连接端子的多个汇流条保持于树脂从而实现单元化。汇流条单元具有多个汇流条和对多个汇流条进行保持的树脂制的汇流条保持架。多个汇流条例如通过热压接而分别固定于汇流条保持架。在该情况下,存在如下问题:由于热压接按照每个汇流条而设置,因此汇流条的数量增加并且热压接的数量也增加,从而制造成本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能够廉价地制造的汇流条单元。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汇流条单元设置于定子的上侧,该定子绕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中心轴线呈环状配置。汇流条单元具有:第一保持架部件;第二保持架部件,其位于所述第一保持架部件的上侧;以及汇流条,其在轴向上被夹在所述第一保持架部件与所述第二保持架部件之间。汇流条与从所述定子延伸的线圈线连接。所述第一保持架部件和所述第二保持架部件中的任意一方具有沿着轴向朝向另一侧突出的突起部。在所述汇流条上设置有供所述突起部插入的贯通孔。并且,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马达具有所述汇流条单元。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供能够廉价地在制造工序中进行制造的汇流条单元。并且,由于马达具有上述汇流条单元,因此提供了能够廉价地在制造工序中进行制造的马达。
由以下的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参照附图,可以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及其他特征、要素、步骤、特点和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一个实施方式的马达的剖视图。
图2是一个实施方式的汇流条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一个实施方式的固定销(突起部)的立体图。
图4是一个实施方式的固定销(突起部)和汇流条的剖视图。
图5是示出一个实施方式的弯折部的汇流条单元的局部剖视图。
图6是示出一个实施方式的弯折部的汇流条单元的局部剖视图。
图7是变形例的汇流条单元的局部立体图。
图8是变形例的汇流条单元的局部剖视图。
图9是一个实施方式的电动助力转向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马达进行说明。另外,本发明的范围不限于以下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可以任意地变更。另外,在以下的附图中,为了易于理解各结构,有时使实际的构造与各构造中的比例尺和数量等不同。
在各附图中,适当示出Z轴。各附图的Z轴方向为与图1所示的中心轴线J的轴向平行的方向。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Z轴方向的正侧(+Z侧)称为“上侧”,将Z轴方向的负侧(-Z侧)称为“下侧”。另外,上侧和下侧仅是用于说明的方向,并未对实际的位置关系和方向进行限定。另外,只要没有特别的说明,将与中心轴线J平行的方向(Z轴方向)简称为“轴向”或者“上下方向”,将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径向简称为“径向”,将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周向、即绕着中心轴线J的方向简称为“周向”。并且,在以下的说明中,所谓“俯视”是指从轴向观察的状态。
<马达>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马达10的剖视图。本实施方式的马达10具有转子30、定子40、外壳20、轴承保持架50、上侧轴承6A、下侧轴承6B以及汇流条单元60。
转子30绕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中心轴线J旋转。转子30具有轴31、转子铁芯32以及转子磁铁33。轴31以在上下方向(轴向)上延伸的中心轴线J为中心,沿着中心轴线J配置。轴31被上侧轴承6A和下侧轴承6B支承为能够绕中心轴线J旋转。转子铁芯32固定于轴31的外周面。转子磁铁33固定于转子铁芯32的外周面。
定子40绕中心轴线J呈环状配置。定子40包围转子30的径向外侧。定子40与转子30在径向上隔着间隙对置。定子40具有环状的定子铁芯41、安装于定子铁芯41的绝缘件42、以及隔着绝缘件42而安装于定子铁芯41的线圈43。定子铁芯41具有省略了图示的齿部。线圈43是线圈线43a卷绕而构成的。线圈线43a隔着绝缘件42而卷绕于定子铁芯41的齿部。线圈线43a的端部向上侧引出,与汇流条单元60连接。
外壳20为在上侧(+Z侧)开口的筒状。外壳20收纳转子30、定子40、轴承保持架50以及汇流条单元60。外壳20具有筒状部25和底部29。
筒状部25从径向外侧包围定子40。在本实施方式中,筒状部25为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圆筒状。底部29位于筒状部25的下端。在底部29的俯视中央设置有下侧轴承保持部28。外壳20在下侧轴承保持部28保持下侧轴承6B。
轴承保持架50位于定子40的上侧(+Z侧)。另外,轴承保持架50位于汇流条单元60的下侧。即,轴承保持架50在轴向上位于定子40与汇流条单元60之间。轴承保持架50的俯视(XY面视)形状例如为与中心轴线J同心的圆形。轴承保持架50在外缘部处被保持在外壳20的筒状部25。在轴承保持架50的俯视中央设置有上侧轴承保持部58。轴承保持架50在上侧轴承保持部58保持上侧轴承6A。
在轴承保持架50上设置有沿轴向贯通的第一线圈线通过孔51。从定子40引出的线圈线43a通过第一线圈线通过孔51而向上侧引出。
<汇流条单元>
汇流条单元60的俯视形状为沿径向扩展的大致圆形。汇流条单元60配置于定子40和轴承保持架50的上侧。汇流条单元60例如固定于轴承保持架50的上表面。
图2是汇流条单元60的分解立体图。
汇流条单元60具有五个汇流条70(第一汇流条71、第二汇流条72、第三汇流条73、第四汇流条74、第五汇流条75)、汇流条保持架(第一保持架部件)61以及罩部件(第二保持架部件)62。
(汇流条保持架(第一保持架部件))
汇流条保持架61对五个汇流条70进行保持。汇流条保持架61沿着与轴向垂直的方向呈板状延伸。汇流条保持架61的下表面与轴承保持架50的上表面接触。汇流条保持架61例如由树脂等绝缘性的材料构成。
汇流条保持架61具有朝向上侧的上表面61a。汇流条保持架61在上表面61a上从下侧支承五个汇流条70。在上表面61a上设置有多个槽部61d。在槽部61d中收纳有各自不同的汇流条70。由此,抑制了在与轴向垂直的方向上,汇流条70相对于汇流条保持架61的位置偏移。
在汇流条保持架61的上表面61a上设置有多个固定销(突起部)67。即,汇流条保持架61具有多个固定销67。固定销67在从轴向观察时位于槽部61d的内部。固定销67从汇流条保持架61沿轴向朝向罩部件62侧(即上侧)突出。另一方面,在五个汇流条70上分别设置有沿上下方向贯通的多个贯通孔70h。固定销67插入于各个汇流条70的贯通孔70h中。
图3是固定销67的立体图。固定销67具有柱状部67a和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四个)肋67c。另外,在固定销67的周围,在汇流条保持架61的上表面61a上设置有向下侧凹陷的凹部61c。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凹部61c设置于槽部61d的底面,该槽部61d设置于上表面61a。固定销67在从轴向观察时位于凹部61c的内部。
柱状部67a沿着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柱状部轴O1在上下方向上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柱状部67a为以柱状部轴O1为中心的圆柱状。柱状部67a通过贯通孔70h。柱状部67a的前端在固定销67插入于汇流条70的贯通孔70h中的状态下位于汇流条70的上侧。
肋67c设置于柱状部67a的外周面。肋67c向远离柱状部轴O1的方向突出。肋67c在上下方向上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肋67c为在上下方向上细长的棱柱状。肋67c从凹部61c的底面延伸至柱状部67a的前端附近。多个肋67c绕柱状部轴O1(即,柱状部67a的轴)等间隔地配置。以柱状部轴O1为中心的、连结多个肋67c的径向前端的圆的直径比汇流条70的贯通孔70h的直径大。
图4是固定销67和汇流条70的剖视图。固定销67被压入于贯通孔70h中。在图4中,双点划线所示的外形是压入于贯通孔70h中之前的固定销67的肋67c的外形。如图4中实线所示,在固定销67压入于贯通孔70h中的状态下,各肋67c处于以柱状部轴O1为中心的向径向内侧弹性变形的状态。以从贯通孔70h的内周面朝向柱状部67a的方向对肋67c施加力。在柱状部67a的外周面中的未设置肋67c的部分与贯通孔70h的内周面的径向之间设置有间隙。
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多个汇流条70上设置有供设置于汇流条保持架61的固定销67插入的贯通孔70h。由此,能够容易地将多个汇流条70定位在汇流条保持架61上。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设置于固定销67的多个肋67c与贯通孔70h的内周面分别接触。因此,汇流条70不会相对于汇流条保持架61晃动,从而能够提高汇流条70的定位精度。
若将固定销67压入于贯通孔70h中,则有时弹性变形的肋67c的一部分被削掉而落到汇流条保持架61的上表面61a。若被削掉的肋67c的一部分被夹在汇流条保持架61与汇流条70之间,则汇流条70可能会上浮。针对于此,由于在本实施方式的汇流条保持架61的上表面61a上,在固定销67的周围设置有凹部61c,因此被削掉的肋67c的一部分落到凹部61c内。由此,能够抑制由于被削掉的肋67c的一部分而导致汇流条70上浮。
如图2所示,在汇流条保持架61的上表面61a上设置有向上侧突出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三个)端子保持部68。即,汇流条保持架61具有端子保持部68。端子保持部68对汇流条70的外部连接端子77进行支承。
在汇流条保持架61上设置有沿上下方向贯通汇流条保持架61的第一轴通过孔61h和多个第二线圈线通过孔61i。第一轴通过孔61h位于汇流条保持架61的俯视中央。第一轴通过孔61h的俯视形状为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圆形。如图1所示,轴31穿过第一轴通过孔61h。第二线圈线通过孔61i沿周向设置有多个。第二线圈线通过孔61i的俯视形状为圆形。从线圈43引出的线圈线43a穿过第二线圈线通过孔61i。
(汇流条)
五个汇流条70为板状。五个汇流条70与从定子40延伸的线圈线43a连接。如图1所示,线圈线43a穿过轴承保持架50的第一线圈线通过孔51和汇流条保持架61的第二线圈线通过孔61i中,被引出到比汇流条保持架61靠上侧的位置。
如图2所示,五个汇流条70被分类成三个相用汇流条(第一汇流条71、第二汇流条72以及第三汇流条73)和两个中性点汇流条(第四汇流条74、第五汇流条75)。在马达10中,多个线圈43通过这些汇流条70而以星形接线的方式连接从而构成三相电路。另外,多个线圈43也可以构成多个连接系统。由此,即使在任意一个连接系统中产生不良情况的情况下,也能够向马达10提供电流。多个连接系统由各自所包含的线圈43通过星形接线连接而成的三相电路构成。
第一汇流条71具有汇流条主体部71a、两个线圈连接部76、外部连接端子77以及弯折部79。同样地,第二汇流条72具有汇流条主体部72a、两个线圈连接部76、外部连接端子77以及弯折部79。另外,第三汇流条73具有汇流条主体部73a、两个线圈连接部76、外部连接端子77以及弯折部79。
第一汇流条71、第二汇流条72以及第三汇流条73的汇流条主体部71a、72a、73a在与上下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延伸。汇流条主体部71a、72a、73a的板面与上下方向垂直。即,第一汇流条71、第二汇流条72以及第三汇流条73是平置型的汇流条。第一汇流条71、第二汇流条72以及第三汇流条73以使汇流条主体部71a、72a、73a的板厚方向为轴向的方式进行配置。汇流条主体部71a、72a、73b收纳于汇流条保持架61的槽部61d中。汇流条保持架61的供固定销67插入的贯通孔70h设置于汇流条主体部71a。汇流条主体部71a、72a、73a在轴向上被夹在汇流条保持架61和罩部件62之间。即,第一汇流条71、第二汇流条72以及第三汇流条73在汇流条主体部71a、72a、73a中被夹在汇流条保持架61与罩部件62之间。
第一汇流条71的汇流条主体部71a具有第一部分71b和第二部分71c。第一部分71b沿着周向直线地延伸。第一部分71b具有位于周向的两端的第一端部71ba和第二端部71bb。第一部分71b的第一端部71ba与外部连接端子77连接。第二部分71c从第一部分71b的第二端部71bb朝向径向内侧延伸。在第一汇流条71中,第二部分71c随着朝向径向内侧而分支成两股,在分支目的地的前端分别与线圈连接部76连接。即,在第二部分71c连接有两个线圈连接部76。
第二汇流条72的汇流条主体部72a具有第一部分72b和第二部分72c。第一部分72b沿着周向直线延伸。第一部分72b具有位于周向的两端的第一端部72ba和第二端部72bb。第一部分72b的第一端部72ba与外部连接端子77连接。第二部分72c从第一部分72b的第二端部72bb朝向径向内侧延伸。在第二部分72c连接有两个线圈连接部76。
第三汇流条73的汇流条主体部73a具有第一部分73b和第二部分73c。第一部分73b沿着周向直线延伸。第一部分73b具有位于周向的两端的第一端部73ba和第二端部73bb。第一部分73b的第一端部73ba与外部连接端子77连接。第二部分73c从第一部分73b的第二端部73bb朝向径向内侧延伸。在第二部分73c连接有两个线圈连接部76。在第二部分73c设置有横跨第一汇流条71和第二汇流条72的桥部78。桥部78具有:立起部78a,其从汇流条保持架61的上表面61a向上方向延伸;中间部78b,其从立起部78a的上端向沿着上表面61a的方向延伸;以及垂下部78c,其从中间部78b的端部向下方向延伸。第三汇流条73在桥部78的中间部78b处与第一汇流条71和第二汇流条72在轴向上重叠。
在第一汇流条71、第二汇流条72以及第三汇流条73中,分别在第一部分71b、72b、73b与第二部分71c、72c、73c的边界部的附近连接有弯折部79。另外,在位于弯折部79的根处的第一部分71b、72b、73b与第二部分71c、72c、73c的边界部设置有供固定销67插入的贯通孔70h。即,贯通孔70h设置于汇流条主体部71a、72a、73a的弯折部79所延伸的根处。
弯折部79分别设置于第一汇流条71、第二汇流条72以及第三汇流条73。即,在本实施方式的汇流条单元60中设置有三个弯折部79。在汇流条单元60中,三个弯折部79沿着周向等间隔地配置。三个弯折部79分别从汇流条主体部71a、72a、73a向上侧延伸。
在弯折部79的前端(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上端)设置有被分成两股并向上侧延伸的一对固定片79a。如后所述,如图5所示,一对固定片79a构成压接部7,将第一汇流条71、第二汇流条72以及第三汇流条73固定于罩部件62。另外,如上所述,第一汇流条71、第二汇流条72以及第三汇流条73通过固定销67而被固定于汇流条保持架61。因此,罩部件62经由第一汇流条71、第二汇流条72以及第三汇流条73而固定于汇流条保持架61。
外部连接端子77分别设置于第一汇流条71、第二汇流条72以及第三汇流条73。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外部连接端子77设置有三个。三个外部连接端子77分别从汇流条主体部71a、72a、73a向上侧延伸。外部连接端子77的板面与周向垂直。外部连接端子77的上端与省略图示的控制装置电连接。三个外部连接端子77沿着周向等间隔地配置。
第四汇流条74具有汇流条主体部74a和三个线圈连接部76。同样地,第五汇流条75具有汇流条主体部75a和三个线圈连接部76。第四汇流条74和第五汇流条75夹着中心轴线J配置在径向的相反侧。在本实施方式中,第四汇流条74的形状与第五汇流条75的形状相同。第四汇流条74和第五汇流条75在俯视时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而点对称地配置。
第四汇流条74和第五汇流条75的汇流条主体部74a、75a为沿着与上下方向垂直的平面延伸的细长的板状。即,第四汇流条74和第五汇流条75是平置型的汇流条。第四汇流条74和第五汇流条75以使汇流条主体部74a、75a的板厚方向为轴向的方式进行配置。汇流条主体部74a、75a的板面与上下方向垂直。第四汇流条74和第五汇流条75以将板面朝向上下方向的方式支承于汇流条保持架61。在汇流条主体部74a、75a上设置有供固定销67插入的贯通孔70h。第四汇流条74和第五汇流条75在汇流条主体部74a、75a中被夹在汇流条保持架61与罩部件62之间。
第四汇流条74和第五汇流条75的汇流条主体部74a、75a在比第二线圈线通过孔61i靠径向内侧的位置沿着周向呈大致圆弧状延伸。汇流条主体部74a、75a从周向的两端部和周向的中央部向三方分支,延伸至三个第二线圈线通过孔61i的正上方。
分别设置于第一汇流条71~第五汇流条75的线圈连接部76是对线圈线43a进行把持并且与线圈线43a连接的部分。在本实施方式的汇流条单元60中设置有12个线圈连接部76。12个线圈连接部76分别位于设置于汇流条保持架61的第二线圈线通过孔61i的正上方。即,线圈连接部76在俯视时配置在与第二线圈线通过孔61i重叠的位置。
(罩部件(第二保持架部))
罩部件62的俯视形状为沿径向扩展的大致圆形。罩部件62位于汇流条保持架61的上侧(轴向一侧)。罩部件62例如由树脂等绝缘性的材料构成。罩部件62具有罩主体部62a、内筒部62b以及外缘部62c。
罩主体部62a在俯视时为圆形,在与轴向垂直的方向上呈板状延伸。罩主体部62a在从轴向观察时与汇流条保持架61重叠。
如图1所示,内筒部62b从设置于罩主体部62a的第二轴通过孔62h的内缘向下侧延伸。内筒部62b是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圆筒。内筒部62b从径向外侧包围轴31。内筒部62b嵌入于汇流条保持架61的第一轴通过孔61h中。由此,罩部件62相对于汇流条保持架61在径向上被定位。
外缘部62c从罩主体部62a的外缘向下侧延伸。外缘部62c为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大致圆筒形状。外缘部62c从径向外侧包围汇流条70和汇流条保持架61。
如图2所示,在罩主体部62a上设置有第二轴通过孔62h、三个端子通过孔62i、三个弯折部通过孔64、三个第二凹部66以及三个第一凹部(把持凹部)63。即,在罩部件62上设置有第二轴通过孔62h、三个端子通过孔62i、三个弯折部通过孔64、第二凹部66以及第一凹部63。第二轴通过孔62h、端子通过孔62i以及弯折部通过孔64沿轴向贯通罩主体部62a。第二凹部66和第一凹部63在罩主体部62a的上表面上向下侧凹陷。
第二轴通过孔62h位于罩主体部62a的俯视中央。第二轴通过孔62h的俯视形状为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圆形。如图1所示,轴31穿过第二轴通过孔62h。
三个端子通过孔62i沿着周向设置有多个。三个端子通过孔62i沿着周向等间隔地配置。三个端子通过孔62i的俯视形状为以在与径向垂直的方向上延伸的边为短边的大致矩形。三个端子通过孔62i分别供汇流条70的外部连接端子77和汇流条保持架61的端子保持部68通过。
第一凹部63在罩主体部62a上设置有三个。三个第一凹部63在周向上等间隔地并列。第一凹部63到达罩主体部62a的外缘。因此,第一凹部63在上侧和径向外侧开口。换言之,在罩部件62的外周缘设置有朝向径向内侧凹陷的三个第一凹部63。
在组装工序中,在第一凹部63中插入有对罩部件62进行把持的组装装置(或者组装夹具)的卡盘部5的前端。组装装置将三个卡盘部5分别插入于第一凹部63中。然后,使卡盘部5向接近中心轴线J的方向移动,从而使卡盘部5与第一凹部63的朝向径向外侧的内壁面接触。通过使卡盘部5与第一凹部63的内壁面接触,对罩部件62进行把持。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在罩部件62设置第一凹部63,从而在组装工序中,组装装置能够容易地把持罩部件62。另外,通过三个卡盘部5绕中心轴线J旋转,能够容易地进行罩部件62的周向的位置对准。
在本实施方式中,三个第一凹部63中的一个第一凹部63的俯视形状与其他两个第一凹部63的俯视形状不同。更具体而言,三个第一凹部63中的一个第一凹部63的俯视形状为以与径向垂直的方向为一边的矩形。另外,三个第一凹部63中的其他两个第一凹部63的俯视形状为向径向内侧凹陷的半圆形状。俯视时为矩形状的第一凹部63作为进行罩部件62的周向的位置对准时的标记而发挥功能。另外,通过使三个卡盘部5的形状为与各个第一凹部63各自的形状一致的形状,能够防止在由组装装置对罩部件62进行把持时,在周向上,在错开120°的位置上进行把持。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了设置有三个第一凹部63的罩部件62。然而,第一凹部63只要在罩部件62上设置有多个,则其数量并未限定。另外,上文对三个第一凹部63中的一个第一凹部63的俯视形状与其他两个第一凹部63的俯视形状不同的情况进行了叙述,但三个第一凹部63的俯视形状也可以完全相同。在该情况下,也可以将进行罩部件62的周向的位置对准时的标记设置在任意一个第一凹部63的附近。
第二凹部66在罩主体部62a上设置有三个。三个第二凹部66在周向上等间隔地并列。第二凹部66到达罩主体部62a的外缘。因此,第二凹部66在上侧和径向外侧开口。第二凹部66具有朝向上侧的底面66a。底面66a是罩部件62的上表面的一部分。
弯折部通过孔64沿周向设置有三个。各个弯折部通过孔64位于三个第二凹部66中的不同的第二凹部66的底面66a。三个端子通过孔62i沿着周向等间隔地配置。弯折部通过孔64的俯视形状为矩形。弯折部通过孔64供汇流条70的弯折部79通过。
另外,在弯折部通过孔64的周围设置有保持部65。即,罩部件62具有保持部65。保持部65具有一对保持突起65a。保持突起65a从第二凹部66的底面66a向上侧突出。保持突起65a在俯视下为矩形。俯视下的保持突起65a的一边与矩形的弯折部通过孔64的一边一致。一对保持突起65a在从轴向观察时以夹着弯折部通过孔64的方式进行配置。另外,一对保持突起65a在与轴向垂直的一个方向上以夹着通过弯折部通过孔64的弯折部79的方式进行配置。保持突起65a具有随着朝向上侧而远离弯折部通过孔64的倾斜面65b。即,在罩部件62上设置有一对倾斜面65b。倾斜面65b是罩部件62的上表面的一部分。
图5是示出插入于弯折部通过孔64中的弯折部79的汇流条单元60的剖视图。图5是沿着与弯折部79的板面平行的剖面线的剖视图。如图5所示,弯折部79的前端位于比罩部件62的上表面靠上侧的位置。设置于弯折部79的前端的一对固定片79a在罩部件62搭载于汇流条保持架61的上侧之后进行压接。更具体而言,准备具有V字状的前端部4a的压接夹具4,使前端部4a从弯折部79的上侧靠近而插入于一对固定片79a之间,进而向下侧移动,由此在与倾斜面65b接触为止使一对固定片79a向彼此分离的方向倾倒。由此,在弯折部79的前端成型有压接部7。即,在弯折部79的前端设置有压接部7。另外,压接部7具有一对固定片79a。
固定片79a的前端以比弯折部通过孔64的宽度大的方式打开。即,在从轴向观察时,压接部7的至少一部分到达弯折部通过孔64的外侧。压接部7的到达比弯折部通过孔64靠外侧的位置的部分抑制了罩部件62相对于汇流条70向上侧移动。
另外,压接部7在从轴向观察时在位于比弯折部通过孔64靠外侧的位置的部分处与作为罩部件62的上表面的一部分的倾斜面65b接触。另外,如后所述,汇流条70具有与罩部件62的朝向下侧的面接触的部分。因此,汇流条70以夹持罩部件62的朝向上侧的面和朝向下侧的面的方式与它们接触。由此,抑制了罩部件62相对于汇流条70晃动。
根据本实施方式,与压接部7接触的倾斜面65b沿着固定片79a的倾斜方向延伸而与固定片79a接触。由此,能够较大地确保压接部7与罩部件62的接触面积,从而能够提高汇流条70与罩部件62的固定的可靠性。
根据本实施方式,压接部7由位于弯折部79的前端并被分成两股的一对固定片79a构成。另外,一对固定片79a随着朝向弯折部79的前端而向彼此分离的方向倾斜。这样的压接部7能够通过具有V字状的前端部4a的压接夹具4而容易地成型。即,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简化压接工序,从而压缩组装工序所需的成本。
图6是示出插入于弯折部通过孔64中的弯折部79的汇流条单元60的剖视图。图6是沿着与弯折部79的板面垂直的剖面线的剖视图。如图6所示,在汇流条主体部71a、72a、73a的弯折部79所延伸的根处设置有贯通孔70h。汇流条70通过在贯通孔70h中插入固定销67而固定于汇流条保持架61。通过贯通孔70h设置于弯折部79的根部,能够使弯折部79相对于汇流条保持架61稳定。其结果是,能够抑制罩部件62相对于汇流条保持架61晃动。
在罩部件62的朝向下侧的面上设置有收纳固定销67的收纳凹部69。收纳凹部69包围固定销67。罩部件62在收纳凹部69的周围与汇流条70接触。因此,罩部件62在贯通孔70h的周围与汇流条70接触。同样地,汇流条保持架61在贯通孔70h的周围与汇流条70接触。即,汇流条保持架61和罩部件62在贯通孔70h的周围从上下方向与汇流条70接触而夹持汇流条70。因此,抑制了汇流条70在贯通孔70h的周围在轴向和径向上发生晃动。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汇流条保持架61和罩部件62在弯折部79的根处从上下方向夹持汇流条70。因此,弯折部79稳定,提高了位于弯折部79的前端的压接部7的汇流条70与罩部件62的固定的稳定性。
根据本实施方式,多个汇流条70通过被汇流条保持架61和罩部件62夹持而被固定。因此,不需要利用热压接等构造来单独地固定多个汇流条70。因此,与单独地固定多个汇流条70的情况相比,能够简化组装工序。
另外,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在汇流条保持架61上设置有固定销67的情况。然而,也可以在罩部件62上设置有固定销67。即,只要汇流条保持架61和罩部件62中的任意一方具有沿着轴向朝向另一侧突出的固定销67即可。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在罩部件62上设置有弯折部通过孔64,弯折部79向上侧延伸而通过弯折部通过孔64的情况。然而,也可以在汇流条保持架61上设置有弯折部通过孔64,弯折部79向下侧延伸而通过弯折部通过孔64。即,只要汇流条70具有向轴向一侧延伸的弯折部79,在汇流条保持架61和罩部件62中的任意一方设置有供弯折部79通过的弯折部通过孔64即可。另外,倾斜面65b只要设置于汇流条保持架61和罩部件62中的设置有弯折部通过孔64的一方即可。另外,在该情况下,优选在罩部件62上设置有固定销67,通过固定销67来固定罩部件62和汇流条70。
【变形例】
图7和图8是示出变形例的汇流条单元160的图。图7是示出本变形例的汇流条单元160中的固定汇流条保持架(第一保持架部件)161和罩部件(第二保持架部件)162的卡扣配合部190的立体图。另外,图8是本变形例的汇流条单元160中的卡扣配合部190的剖视图。
本变形例的汇流条单元160与上述实施方式的汇流条单元60相比,主要在具有将汇流条保持架161和罩部件162彼此固定的卡扣配合部190这方面不同。另外,对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方式的结构要素标注相同的标号而省略其说明。
卡扣配合部190在汇流条单元160上设置有多个(在本变形例中为三个)。多个卡扣配合部190沿周向等间隔地配置。在本变形例中,卡扣配合部190配置在汇流条70的外部连接端子77的附近。
卡扣配合部190由设置于汇流条保持架161的爪部191和设置于罩部件162的爪部通过孔196构成。
如图8所示,汇流条保持架161具有向上侧延伸的爪部191。爪部191具有向上侧延伸的爪主体部191a和在爪主体部191a的上端向径向外侧延伸的爪突起部191b。在爪突起部191b的上表面上设置有随着朝向径向外侧而向下侧倾斜的爪倾斜面191c。
在罩部件162的上表面上设置有第三凹部162d。第三凹部162d从罩部件162的上表面向下侧凹陷。第三凹部162d到达罩部件162的外缘。因此,第三凹部162d在上侧和径向外侧开口。在第三凹部162d的底面162da上设置有爪部通过孔196。另外,在第三凹部162d的底面162da上设置有台阶部162db。台阶部162db在底面162da向上侧突出。台阶部162db与爪部通过孔196的开口相邻。
爪部通过孔196沿轴向贯通罩部件162。爪部通过孔196在从轴向观察时位于设置于罩部件162的第三凹部162d的内部。在爪部通过孔196的内周面设置有锥形面196a。锥形面196a随着朝向上侧而朝向径向内侧倾斜。锥形面196a在从轴向观察时与爪倾斜面191c重叠。锥形面196a的倾斜角度与爪倾斜面191c的倾斜角度大致相等。
爪主体部191a通过爪部通过孔196。爪主体部191a的上端位于比第三凹部162d的底面162da靠上侧的位置。爪突起部191b在爪部通过孔196的上侧与台阶部162db接触。
在组装工序中,当作业者(或者组装装置)使罩部件162沿着轴向靠近汇流条保持架161时,首先爪倾斜面191c与爪部通过孔196的锥形面196a接触。并且,当使罩部件162移动时,爪倾斜面191c相对于锥形面196a滑动,使爪主体部191a向径向内侧弹性变形。在爪突起部191b到达比台阶部162db靠上侧的位置的时刻,爪主体部191a的弹性变形被解除,爪突起部191b越到台阶部162db的上侧。由此,卡扣配合部190将汇流条保持架161和罩部件162彼此固定。
根据本变形例,汇流条保持架161和罩部件162通过卡扣配合部190而彼此固定。另外,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地,汇流条70被汇流条保持架161和罩部件162从上下方向夹持。因此,不必单独地固定多个汇流条70,就能够将多个汇流条70固定在汇流条保持架161上。
另外,在本变形例中,汇流条70和罩部件162也可以未通过汇流条70的压接部7(参照图5)而固定。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汇流条保持架61和罩部件62借助汇流条70而固定。针对于此,在本变形例中,汇流条保持架161和罩部件162在卡扣配合部190中直接固定。另外,汇流条70通过被夹在汇流条保持架161与罩部件162之间而被固定。因此,汇流条70也可以不直接固定在汇流条保持架161上。另外,汇流条70也可以不直接固定在罩部件162上。
<电动助力转向装置>
接下来,对搭载一个实施方式的马达10的装置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9是搭载本实施方式的马达10的电动助力转向装置2的示意图。电动助力转向装置2搭载于汽车的车轮212的转向机构。电动助力转向装置2是通过液压来减轻转向力的装置。电动助力转向装置2具有马达10、转向轴214、油泵216以及控制阀217。
转向轴214将来自转向装置211的输入传递到具有车轮212的车轴213。油泵216使向车轴213传递基于液压的驱动力的动力缸215产生液压。控制阀217对油泵216的油进行控制。在电动助力转向装置2中,马达10作为油泵216的驱动源而搭载。另外,本实施方式的马达10不限于电动助力转向装置2,也可以搭载于任何装置。
以上,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进行了说明,但一个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中的各结构和它们的组合等是一例,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结构的附加、省略、置换以及其他变更。另外,本发明不会受实施方式限定。
例如,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汇流条70是以轴向作为板厚方向进行配置的平置型的汇流条的情况进行了说明。然而,汇流条70也可以是以与轴向垂直的方向作为板厚方向进行配置的纵置型的汇流条。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汇流条单元60配置于轴承保持架50的上侧的情况进行了说明。然而,汇流条单元60也可以在轴向上配置于轴承保持架50与定子40之间。
并且,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在固定销67上设置有多个肋67c的情况进行了说明。然而,也可以在固定销67上不设置多个肋67c。

Claims (10)

1.一种汇流条单元,其设置于定子的上侧,该定子绕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中心轴线呈环状配置,
该汇流条单元的特征在于,其具有:
第一保持架部件;
第二保持架部件,其位于所述第一保持架部件的上侧;以及
汇流条,其在轴向上被夹在所述第一保持架部件与所述第二保持架部件之间,与从所述定子延伸的线圈线连接,
所述第一保持架部件和所述第二保持架部件中的任意一方具有沿着轴向朝向另一侧突出的突起部,
在所述汇流条上设置有供所述突起部插入的贯通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汇流条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保持架部件和所述第二保持架部件在所述贯通孔的周围从上下方向与所述汇流条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汇流条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起部具有:
柱状部,其在上下方向上延伸并通过所述贯通孔;以及
多个肋,它们从所述柱状部的外周面突出,绕所述柱状部的轴以彼此隔开间隔的方式配置,
多个所述肋与所述贯通孔的内周面分别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汇流条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汇流条具有:
汇流条主体部,其沿与轴向垂直的方向延伸,被所述第一保持架部件和所述第二保持架部件夹持;
线圈连接部,其与所述线圈线连接;以及
弯折部,其从所述汇流条主体部向轴向一侧延伸,
在所述第一保持架部件和所述第二保持架部件中的任意一方上设置有沿轴向贯通而供所述弯折部通过的弯折部通过孔,
在所述弯折部的前端设置有在从轴向观察时至少一部分到达所述弯折部通过孔的外侧的压接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汇流条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贯通孔设置于所述汇流条主体部的所述弯折部所延伸的根处。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汇流条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接部具有一对固定片,该一对固定片位于所述弯折部的前端并被分成两股,
一对所述固定片随着朝向所述弯折部的前端而朝向彼此分离的方向倾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汇流条单元,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保持架部件和所述第二保持架部件中的设置有所述弯折部通过孔的一方上设置有分别与所述固定片接触的一对倾斜面,
所述一对倾斜面沿着一对所述固定片的倾斜方向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汇流条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保持架部件和所述第二保持架部件通过卡扣配合部而彼此固定。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汇流条单元,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保持架部件和所述第二保持架部件中的至少一方的外周缘设置有朝向径向内侧凹陷的多个把持凹部。
10.一种马达,其具有权利要求1至9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汇流条单元,其特征在于,
该马达具有:
所述定子;以及
转子,其与所述定子隔着间隙在径向上对置。
CN201811144662.0A 2017-09-29 2018-09-29 汇流条单元和马达 Active CN10958647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90054 2017-09-29
JP2017190054A JP7000780B2 (ja) 2017-09-29 2017-09-29 バスバーユニット、モー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586478A true CN109586478A (zh) 2019-04-05
CN109586478B CN109586478B (zh) 2021-07-20

Family

ID=659201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144662.0A Active CN109586478B (zh) 2017-09-29 2018-09-29 汇流条单元和马达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7000780B2 (zh)
CN (1) CN109586478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41076A (zh) * 2020-01-19 2021-07-20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马达、电气产品和将汇流条插入树脂保持部件的方法
CN114008896A (zh) * 2019-06-27 2022-02-01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动驱动装置以及电动助力转向装置
CN114342224A (zh) * 2019-09-05 2022-04-12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用于测量机动车辆的电机中的温度的传感器紧固件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30318387A1 (en) * 2020-08-17 2023-10-0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Electric rotating machine apparatus and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apparatus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52442A (zh) * 2008-04-03 2009-10-07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汇流条安装组件
US20140015359A1 (en) * 2012-07-11 2014-01-16 Remy Technologies, Llc Buss bar assembly having printed buss bar plates
JP2016059209A (ja) * 2014-09-11 2016-04-21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電動流体ポンプ
CN106026433A (zh) * 2015-03-31 2016-10-12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马达
CN106972669A (zh) * 2013-01-17 2017-07-21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马达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111500A (ja) * 2006-10-31 2008-05-15 Akebono Brake Ind Co Ltd ディスクブレーキ装置のガイドピン取り付け方法、およびディスクブレーキ装置
JP6207950B2 (ja) * 2013-09-25 2017-10-04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角形二次電池および組電池
JP2015133772A (ja) * 2014-01-09 2015-07-23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バスバーモジュールおよび回転電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52442A (zh) * 2008-04-03 2009-10-07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汇流条安装组件
US20140015359A1 (en) * 2012-07-11 2014-01-16 Remy Technologies, Llc Buss bar assembly having printed buss bar plates
CN106972669A (zh) * 2013-01-17 2017-07-21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马达
JP2016059209A (ja) * 2014-09-11 2016-04-21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電動流体ポンプ
CN106026433A (zh) * 2015-03-31 2016-10-12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马达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08896A (zh) * 2019-06-27 2022-02-01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动驱动装置以及电动助力转向装置
CN114008896B (zh) * 2019-06-27 2023-10-10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动驱动装置以及电动助力转向装置
CN114342224A (zh) * 2019-09-05 2022-04-12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用于测量机动车辆的电机中的温度的传感器紧固件
CN113141076A (zh) * 2020-01-19 2021-07-20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马达、电气产品和将汇流条插入树脂保持部件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586478B (zh) 2021-07-20
JP2019068555A (ja) 2019-04-25
JP7000780B2 (ja) 2022-01-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586478A (zh) 汇流条单元和马达
CN106026476B (zh) 马达以及车载装置
CN106026433B (zh) 马达
CN102088219A (zh) 车辆用集中绕组型驱动电机
US20200059126A1 (en) Bus bar unit and motor
CN110476328B (zh) 汇流条单元和马达
CN110495076A (zh) 汇流条单元和马达
US11228220B2 (en) Bus-bar unit and motor
US20110219589A1 (en) Clip Device
CN110383641A (zh) 汇流条单元、马达以及电动助力转向装置
CN110299782A (zh) 马达和电动助力转向装置
CN108141113A (zh) 马达
US8755908B2 (en) Conductive coil arrangement and electrode catheter arrangement, in particular for cardiac therapy
CN110299790A (zh) 马达、电动助力转向装置以及马达的制造方法
CN110506381A (zh) 汇流条单元和马达
CN104518577B (zh) 具有被分段的定子的电动机
CN105008154B (zh) 杯状件和将杯状件保持在螺旋弹簧上的保持件
US7495372B2 (en) Method for mounting a contact pin for a piezoelectric element, sleeve, and actuator unit
CN111033957B (zh) 汇流条单元和马达
CN112242762A (zh) 马达
CN103688414A (zh) 具有能中断的电路的电连接模块
US11316398B2 (en) Terminal device for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CN112514214A (zh) 马达以及马达与被连接部件的连接构造
CN105449915B (zh) 电动机及通电压接方法
US20230047376A1 (en) Improved electrical connection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