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583250A - 射频识别系统及信息处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射频识别系统及信息处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583250A
CN109583250A CN201810597447.XA CN201810597447A CN109583250A CN 109583250 A CN109583250 A CN 109583250A CN 201810597447 A CN201810597447 A CN 201810597447A CN 109583250 A CN109583250 A CN 1095832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ries data
time series
reader
communication device
ch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59744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583250B (zh
Inventor
中野善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mr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Omr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mron Corp filed Critical Omr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95832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5832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5832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58325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 G06K7/10009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 G06K7/10366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the interrogation device being adapted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 G06K7/10009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 G06K7/10297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protocols designed for non-contact record carriers such as RFIDs NFCs, e.g. ISO/IEC 14443 and 18092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9/00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 G06K19/06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the digital marking, e.g. shape, nature, code
    • G06K19/067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 G06K19/07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with integrated circuit chips
    • G06K19/0723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with integrated circuit chips the record carrier comprising an arrangement for non-contact communication, e.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ircuits on transponder cards, non-contact smart cards or RFI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 G06K7/10009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 G06K7/10118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the sensing being preceded by at least one preliminary step
    • G06K7/10128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the sensing being preceded by at least one preliminary step the step consisting of detection of the presence of one or more record carriers in the vicinity of the interrogation devic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 G06K7/10009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 G06K7/10316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using at least one antenna particularly designed for interrogating the wireless record carri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1/002D [Two Dimensional] image generation
    • G06T11/20Drawing from basic elements, e.g. lines or circles
    • G06T11/206Drawing of charts or graph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0082Monitoring; Testing using service channels; using auxiliary channels
    • H04B17/0085Monitoring; Testing using service channels; using auxiliary channels using test signal generato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04B17/318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 H04B5/7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射频识别系统及信息处理方法。RFID系统在测定期间中,存储表示第一通信装置中的信号的接收水平的第一时序数据及表示第二通信装置中的信号的接收水平的第二时序数据。此系统在第一时序数据及第二时序数据中,在从测定期间的开始时刻起的各经过时间,确定从开始时刻起的经过时间所对应的第一通信装置中的接收水平与第二通信装置中的接收水平中较高的接收水平,且生成表示所确定的接收水平的第三时序数据。系统使基于第一时序数据的图像(391)、基于第二时序数据的图像(392)及基于第三时序数据的图像(393)中的至少一个选择性地显示,或者使图像(391)、图像(392)及图像(393)同时显示。

Description

射频识别系统及信息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系统及RFID系统的信息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以前,通过将射频(Radio Frequency,RF)标签贴附在货物上并使RF标签与读写器(reader/writer)(通信装置)以非接触方式进行通信(无线通讯)而进行货物管理。例如若在货物仓进出口设置读写器,则能从所搬运的货物上附着的RF标签中自动读取识别(Identification,ID)等的数据。根据此种构成,能实现物流业务的效率化。
例如日本专利特开2009-37327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与RF标签等无线标签进行通讯的无线通讯装置。此无线通讯装置具备多根天线。无线通讯装置选择多根天线中的任一根作为发送用天线,且从所述天线以外的天线中选择接收用天线。无线通讯装置从发送用天线发射通过物的检测用电波,并对接收用天线所接收的检测用电波的接收水平进行测定。无线通讯装置根据所测定的接收水平来判断有无通过物。当判断为有通过物时,无线通讯装置选择收发用天线而发射无线标签的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IC)中所记录的数据的读取用电波,并接收来自无线标签的应答电波。
日本专利特开2008-219503号公报(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与其他读写器协作而与RF标签进行无线通讯的读写器。此读写器测定接收水平,并且侦测有无从相向站点的其他读写器发送的电波。另外,读写器若侦测到从其他读写器发送电波,则输出电波并且测定此时的接收水平。读写器根据此所接收的电波的接收水平的强弱而取得与其他读写器之间的同步。
日本专利特开2011-1132号公报(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一种使用无线ID标签的无线ID标签系统。此无线ID标签系统根据接收电力的时序变化而判定不需要的无线标签。另外,无线ID标签系统进行过滤(filtering),即从所接收的无线ID标签的ID信息中删除不需要的无线ID标签的ID信息。进而,无线ID标签系统根据对在各闸门(gate)通过闸门的多个无线ID标签的接收信号强度值的时序变化,来判定在各闸门通过闸门的无线ID标签的顺序。
日本专利特开2014-183437号公报(专利文献4)中公开了如下系统,此系统具备作为主控器(master)发挥功能的读写器及作为从属器(slave)发挥功能的读写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9-3732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08-219503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特开2011-1132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专利特开2014-18343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在特高频(Ultra High Frequency,UHF)波段的RFID(Radio FrequencyIdentification)系统中,通常在统一读取多个RF标签的应用(application)中采用使被称为闸门的多个读写器连结的构成。例如,有时在进出货检验或库存管理业务中,统一读取贴附在运货板(托板)上的多个捆包箱上的UHF波段RF标签。
在如此这样设置多个读写器的情况下,事先研究读写器彼此的隔开距离、读写器的设置高度等。进而,重要的是设计各读写器可读取的范围(通信区域),并事先进行测试。此测试中,测定哪根天线读取哪几个RF标签、从RF标签的接收水平或读取率(精度)等,而调整读写器的设置位置。关于调整此种读写器的设置位置,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4中均未公开。
本公开提供一种RFID系统及信息处理方法,所述RFID系统能对利用来自RF标签的接收水平将多个通信装置设置于合适位置给予技术支持(support)。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根据本公开的某个方式,RFID系统包括显示装置、以非接触方式与移动的第一RF(Radio Frequency)标签通信的第一通信装置、及以非接触方式与第一RF标签通信的第二通信装置。第一通信装置及第二通信装置反复输出通信用的信号,且对根据通信用的信号从第一RF标签所发送的第一信号的接收水平进行测定。RFID系统包括:存储机构,存储第一时序数据及第二时序数据,所述第一时序数据表示在预定的测定期间中由第一通信装置所接收的第一信号的接收水平,所述第二时序数据表示在测定期间中由第二通信装置所接收的第一信号的接收水平;生成机构,在第一时序数据及第二时序数据中,在从测定期间的开始时刻起的各经过时间,确定从开始时刻起的经过时间所对应的第一通信装置中的第一信号的接收水平与第二通信装置中的第一信号的接收水平中较高的接收水平,且生成表示所确定的接收水平的第三时序数据;以及显示控制机构,使基于第一时序数据的第一图像、基于第二时序数据的第二图像及基于第三时序数据的第三图像中的至少一个选择性地显示在显示装置中,或者使第一图像、第二图像及第三图像同时显示在显示装置中。
根据所述构成,RFID系统的用户能通过观看第一图像及第二图像而分别得知第一通信装置及第二通信装置各自的接收水平的值及推移。进而,用户也能通过观看第三图像而得知利用两个通信装置侦测第一RF标签时的接收水平的值及推移。
对于用户来说,此种三个图像能成为变更第一通信装置及第二通信装置的设置位置时的指针。因此,用户能通过反复进行第一通信装置及第二通信装置的设置位置的变更、与接收水平的测定,而找出第一通信装置及第二通信装置的合适设置位置。
优选第一图像为包含第一时序数据作为图表元素的第一图表,第二图像为包含第二时序数据作为图表元素的第二图表,第三图像为包含第三时序数据作为图表元素的第三图表。
根据所述构成,能通过图表显示而容易地得知第一通信装置及第二通信装置各自的接收水平的推移。进而,用户也能通过观看第三图像而容易地得知利用两个通信装置侦测第一RF标签时的接收水平的推移。
优选显示控制机构在显示装置中显示用户接口,所述用户接口接受用于使第一图表、第二图表及第三图表中的至少一个选择性地显示的用户操作。
根据所述构成中,能从多个图表中使用户所需的图表显示。
优选第一通信装置及第二通信装置以非接触方式与和第一RF标签同时移动的第二RF标签通信。第一通信装置及第二通信装置通过通信用的信号的反复输出,而进一步测定从第二RF标签所发送的第二信号的接收水平。存储机构还存储第四时序数据及第五时序数据,所述第四时序数据表示在测定期间中由第一通信装置所接收的第二信号的接收水平,所述第五时序数据表示在测定期间中由第二通信装置所接收的第二信号的接收水平。显示控制机构显示包含第一时序数据及第四时序数据各自作为图表元素的图表作为第一图像,且显示包含第二时序数据及第五时序数据各自作为图表元素的图表作为第二图像。
根据所述构成,RFID系统的用户能通过观看第一图像及第二图像,而分别得知与两个RF标签的通信中第一通信装置及第二通信装置各自的接收水平的值及推移。
因此,与使用一个RF标签调整设定位置相比,能找出第一通信装置及第二通信装置的合适设置位置。
优选生成机构在第四时序数据及第五时序数据中,在从测定期间的开始时刻起的各经过时间,确定从开始时刻起的经过时间所对应的第一通信装置中的第二信号的接收水平与第二通信装置中的第二信号的接收水平中较高的接收水平,且进一步生成表示所确定的接收水平的第六时序数据。显示控制机构显示包含第三时序数据及第六时序数据各自作为图表元素的图表作为第三图像。
根据所述构成,用户也能通过观看第三图像而得知利用两个通信装置侦测两个RF标签时的接收水平的值及推移。
因此,与使用一个RF标签调整设定位置时相比,能找出第一通信装置及第二通信装置的合适设置位置。
优选显示控制机构使第一柱状图表与第二柱状图表中的至少一个选择性地显示在显示装置中,或者使第一柱状图表与第二柱状图表同时显示在显示装置中,所述第一柱状图表是表示包含第一RF标签的多个RF标签中在测定期间中由第一通信装置所读取的RF标签的个数的时间推移,所述第二柱状图表是表示多个RF标签中在测定期间中由第二通信装置所读取的RF标签的个数的时间推移。
根据所述构成,用户能通过参考第一柱状图表及第二柱状图表,而找出第一通信装置及第二通信装置的合适设置位置。
优选显示控制机构使第三柱状图表进一步显示在显示装置中,所述第三柱状图表是表示多个RF标签中在测定期间中由第一通信装置与第二通信装置两者读取的RF标签的个数的时间推移。
根据所述构成,用户能通过进一步参考第三柱状图表,而找出第一通信装置及第二通信装置的合适设置位置。
优选若在测定期间中第一通信装置与第二通信装置两者与第一RF标签通信,则显示控制机构使此通信时的接收水平的最大值进一步显示在显示装置中。
根据所述构成,用户能通过参考接收水平的最大值,而找出第一通信装置及第二通信装置的合适设置位置。
优选显示控制机构使第一柱状图表与第二柱状图表中的至少一个选择性地显示在显示装置中,或者使第一柱状图表与第二柱状图表同时显示在显示装置中,所述第一柱状图表是表示测定期间中第一通信装置与第一RF标签之间的通信次数的时间推移,所述第二柱状图表是表示测定期间中第二通信装置与第一RF标签之间的通信次数的时间推移。
根据所述构成,用户能通过参考第一柱状图表及第二柱状图表,而找出第一通信装置及第二通信装置的合适设置位置。
根据本公开的其他方式,信息处理方法是由如下RFID系统所执行,所述RFID系统包括以非接触方式与移动的RF(Radio Frequency)标签通信的第一通信装置、及以非接触方式与RF标签通信的第二通信装置。信息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存储第一时序数据及第二时序数据,所述第一时序数据表示在预定的测定期间中由第一通信装置所接收的信号的接收水平,所述第二时序数据表示在测定期间中由第二通信装置所接收的信号的接收水平;在第一时序数据及第二时序数据中,在从测定期间的开始时刻起的各经过时间,确定从开始时刻起的经过时间所对应的第一通信装置中的信号的接收水平与第二通信装置中的信号的接收水平中较高的接收水平,且生成表示所确定的接收水平的第三时序数据;以及使基于第一时序数据的第一图像、基于第二时序数据的第二图像及基于第三时序数据的第三图像中的至少一个选择性地显示在显示装置中,或者使第一图像、第二图像及第三图像同时显示在显示装置中。
根据所述方法,RFID系统的用户能通过观看第一图像及第二图像,而分别得知第一通信装置及第二通信装置各自的接收水平的值及推移。进而,用户也能通过观看第三图像,而得知利用两个通信装置侦测第一RF标签时的接收水平的值及推移。
对于用户而言,此种三个图像能成为变更第一通信装置及第二通信装置的设置位置时的指针。因此,用户能通过反复进行第一通信装置及第二通信装置的设置位置的变更、与接收水平的测定,而找出第一通信装置及第二通信装置的合适设置位置。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用户能找出第一通信装置及第二通信装置的合适设置位置。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RFID系统的系统构成例的图。
图2为表示两个读写器的位置关系的图。
图3的(A)及(B)为用以说明PC所执行的数据处理的图。
图4表示PC的显示器中显示的画面例。
图5为表示利用RFID系统的形态的例子的图。
图6为表示RFID系统的系统构成例的图。
图7为表示四个读写器的位置关系的图。
图8为表示PC的显示器中显示的画面例的图。
图9为表示测定结果的第一个显示例的图。
图10为表示测定结果的第二个显示例的图。
图11为表示测定结果的第三个显示例的图。
图12为表示测定结果的第四个显示例的图。
图13(A)~图13(C)为用于对相向地配置的读写器彼此的位置调整进行说明的图。
图14(A)及图14(B)为用于对沿着RF标签的移动方向而配置的读写器彼此的位置调整进行说明的图。
图15为表示构成RFID系统的读写器的硬件构成的一例的示意图。
图16为表示PC的硬件构成的示意图。
图17为用于说明读写器与PC的功能构成的方块图。
图18为表示RFID系统的处理的一例的序列图。
图19为表示测试两个读写器的情况下的RFID系统的处理的一例的序列图。
图20为表示PC的处理流程的流程图。
图21为表示图20的步骤S100的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22为表示图20的步骤S200的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23为表示包含表示读取个数的图表的画面例的图。
[符号的说明]
1、1A:RFID系统
100A、100B、100C、100D:读写器
102:控制部
104:通讯接口
106、313:存储部
110、316:显示部
130:天线
150:通信控制部
151:转接部
152:数据生成部
311:通信指令发送部
312:通信结果接收部
314:生成部
315:显示控制部
330、331、332、333、339、391、392、393:图表
357:显示器
361、363、365:柱状图表
371:测定开始按钮
372:保存按钮
373、376、381、382、385:勾选框
377、378、379:波形
400:集线器
500、500A、500B、500C:RF标签
700:货物
810A、810B、810Z:数据
900:叉车
3571、3572、3573、3574、3575、3576、3579:画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以下的说明中,对相同零件标注相同符号。这些零件的名称及功能也相同。因此,不对这些零件重复进行详细说明。
§1应用例
本例用于调整读写器的设置位置。此外,当读写器是由本体和天线分别构成时,本例用于调整天线的设置位置。以下,根据图1~图4对应用本发明的场景的一例进行说明。
图1为表示RFID系统1的系统构成例的图。
参照图1,RFID系统1具备读写器100A、读写器100B、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PLC)200、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PC)300及集线器(hub)400。
读写器100A及读写器100B经由集线器400而与PLC 200可通讯地连接。典型而言,读写器100A、读写器100B与PLC 200是通过用于控制自动化技术的以太网(Ethernet forControl Automation Technology,EtherCAT)(注册商标)而连接。
读写器100A、读写器100B以非接触方式与RF(Radio Frequency)标签通信。本例中,读写器100A、读写器100B内置有用于与RF标签通信的天线。读写器100A、读写器100B反复输出通信用的信号,且对根据通信用的信号从RF标签发送的信号的接收水平进行测定。
读写器100A、读写器100B存储RF标签的检测成功与否、成功检测时的ID码及从RF标签发送的信号的接收水平的数据等作为与RF标签的通信结果。读写器100A、读写器100B经由PLC 200将通信结果依次发送给PC 300。
此外,下文中将读写器100A也记作“R/W#0”,将读写器100B也记作“R/W#1”。
图2为表示读写器100A与读写器100B的位置关系的图。
参照图2,读写器100A与读写器100B在RF标签500的移动方向(箭头方向)上相隔而设置。此情况下,读写器100A检测RF标签500后,读写器100B检测RF标签500。此外,本例中RF标签500是贴附在货物上,依此货物的移动而移动。
PC 300存储表示在预定的测定期间T中由读写器100A所接收的信号的接收水平的时序数据(以下也称为“时序数据DA”)、及表示在此测定期间T中由读写器100B所接收的信号的接收水平的时序数据(以下也称为“时序数据DB”)。
此外,测定期间T是根据RF标签500的移动速度而预先决定。作为一例,能将测定期间T设为60秒。
图3的(A)及(B)为用于说明PC 300中执行的数据处理的图。
参照图3的(A)及(B),数据810A为时序数据DA的图表记载。数据810B为时序数据DB的图表记载。此外,时序数据DA、时序数据DB为离散数据的集合,但进行插补处理等而使用线段来表示。
PC 300在时序数据DA及时序数据DB中,在从测定期间T的开始时刻(t=0)起的各经过时间,确定从开始时刻起的经过时间所对应的读写器100A中的信号的接收水平与读写器100B中的信号的接收水平中较高的接收水平,且生成表示所确定的接收水平的时序数据。即,PC 300从成为比较对象的两个接收水平中选择较高的值,生成包含所选择的值的时序数据。此外,下文中将通过此种处理所生成的时序数据也称为“时序数据DZ”。
时序数据DZ可在测定期间T结束后生成,或也可将时序数据DA、时序数据DB两者经更新作为触发而生成最新的时序数据DZ。即,也可为随着时间经过而依次更新时序数据DZ的构成。
例如,在经过时间t1,PC 300选择读写器100A中的信号的接收水平。即,PC 300选择时序数据DA(数据810A)所含的值。同样地,在经过时间t2,PC300也选择读写器100A中的信号的接收水平。
在经过时间t3,由于接收水平相同,所以PC 300选择读写器100A中的信号的接收水平或读写器100B中的信号的接收水平。选择哪一个是在PC 300中预先规定。
在经过时间t4,PC 300选择读写器100B中的信号的接收水平。即,PC 300选择时序数据DB(数据810B)所含的值。同样地,在经过时间t5,PC 300也选择读写器100B中的信号的接收水平。
此种选择(确定)处理是不仅对经过时间t1、经过时间t2、经过时间t3、经过时间t4、经过时间t5的数据实施,而且对测定期间T所含的所有数据实施。
数据810Z为通过此种接收水平的选择处理而制作的时序数据DZ的图表记载。数据810Z表示与数据810A相同的值直到经过时间t3为止,且在经过时间t3以后表示与数据810B相同的值。
图4表示PC 300的显示器357中显示的画面例。
PC 300将画面3579显示在显示器357中,所述画面3579包含基于时序数据DA的第一图像、基于时序数据DB的第二图像、及基于时序数据DZ的第三图像。
典型而言,如图4所示那样,PC 300同时显示基于时序数据DA的图表391(R/W#0的图表)、基于时序数据DB的图表392(R/W#1的图表)、及基于时序数据DZ的图表393(结合的图表)。
另外,不限定于此种显示,也能以能选择性地显示第一图像、第二图像及第三图像中的至少一个的方式构成PC 300。
根据此种显示,RFID系统1的用户能通过观看第一图像(典型而言为R/W#0的图表391)及第二图像(典型而言为R/W#1的图表392),而分别得知读写器100A及读写器100B各自的接收水平的值及推移。进而,用户也能通过观看第三图像(典型而言为结合的图表393),而得知使用两个读写器100A、读写器100B侦测RF标签500时的接收水平的值及推移。
对于用户来说,此种三个图像能成为变更读写器100A、读写器100B的设置位置时的指针。因此,用户能通过反复进行读写器100A、读写器100B的设置位置的变更与接收水平的测定,而找出读写器100A、读写器100B的合适设置位置。
此外,图1中举出读写器100A、读写器100B经由PLC 200等而可通讯地连接于PC300的构成例,但不限定于此。也可为不经由PLC 200而将读写器100A、读写器100B与PC 300连接的构成。即,也可为PC 300直接连接于集线器400的构成。
另外,第一图像、第二图像、第三图像不限定于图表391~图表393,也可为列举各时序数据所含的数值本身的图像。
§2构成例
<A.系统构成>
图5为表示利用RFID系统1A的形态的例子的图。
参照图5,RFID系统1A包含多个读写器100和RF标签500。各读写器100是设置在彼此相向的两个墙面各自上。典型而言,各读写器100是在各墙面上沿上下左右空开间隔而设置。
叉车(forklift)900在两墙面之间通过。具备多个读写器100的两墙面作为闸门发挥功能。
叉车900一面搬运分别贴有RF标签的多个货物700一面通过此闸门。此时,执行各读写器100与RF标签500的通信。
图6为表示RFID系统1A的系统构成例的图。
参照图6,RFID系统1A具备多个读写器100A、读写器100B、读写器100C、读写器100D、...、PLC 200、PC 300以及集线器400。此外,下文中在不区分读写器的情况下,仅记载为“读写器100”。
多个读写器100各自经由集线器400而可通讯地与PLC 200连接。典型而言,多个读写器100各自与PLC 200通过EtherCAT而连接。各读写器100以非接触方式与RF标签通信。各读写器100内置有用于与RF标签通信的天线。
读写器100A在RFID系统1A中作为主控读写器发挥功能。其他读写器100B、读写器100C、读写器100D、...在RFID系统1A中作为从属读写器发挥功能。
PC 300以预定顺序对各读写器100反复发送通信指令。各通信指令中包含识别信息,此识别信息用于识别所述通信指令为对哪个读写器100的通信指令。
在着眼于读写器100A~读写器100D的情况下,作为一例,PC 300以“读写器100A”→“读写器100B”→“读写器100C”→“读写器100D”→“读写器100A”→“读写器100B”→“读写器100C”→“读写器100D”→“读写器100A”...的顺序发送通信指令。
详细而言,PC 300对作为主控器的读写器100A发送这些通信指令。读写器100A在从PC 300接收到对从属读写器100的通信指令的情况下,将此通信指令传送给由识别信息所确定的读写器100。
各读写器100若接收通信指令则输出通信用的信号,由此尝试与RF标签通信。各读写器100将与RF标签的通信结果告知PC 300。详细而言,从属读写器100将通信结果发送给主控读写器100A。读写器100A将所接收的通信结果传送给PC 300。通信结果中包含RF标签的检测是否成功、成功检测时的ID码及从RF标签发送的信号的接收水平。
通过以上处理,PC 300从各读写器100周期性地反复接收预定的测定期间T(测试期间)中的通信结果。PC 300将表示预定的测定期间T中由各读写器100所接收的信号的接收水平的时序数据存储在各读写器100中。另外,PC 300以取得了通信结果作为触发,将PC300的显示器357中显示的图表的波形依次更新。
此外,下文中将读写器100A也记载为“R/W#0”,将读写器100B也记载为“R/W#1”。进而,将读写器100C也记载为“R/W#2”,将读写器100D也记载为“R/W#3”。
另外,下文中为了便于说明,着眼于多个读写器100中的四个读写器100A、读写器100B、读写器100C、读写器100D来进行说明。
图7为表示读写器100A、读写器100B、读写器100C、读写器100D的位置关系的图。
参照图7,读写器100A、读写器100B是在RF标签500A、RF标签500B、RF标签500C的移动方向(箭头方向)上相离而设置。同样地,读写器100C、读写器100D是在RF标签500A、RF标签500B、RF标签500C的移动方向(箭头方向)上相离而设置。另外,读写器100A、读写器100C是彼此相向地设置。同样地,读写器100B、读写器100D是彼此相向地设置。此外,RF标签500A、RF标签500B、RF标签500C为贴在图5所示的货物700上的标签。
PC 300存储表示在预定的测定期间T中由读写器100A所接收的信号的接收水平的时序数据DA。另外,PC 300存储表示读写器100B中所接收的信号的接收水平的时序数据DB。进而,PC 300存储表示在测定期间T中由读写器100C所接收的信号的接收水平的时序数据DC。PC 300存储表示在测定期间T中由读写器100D所接收的信号的接收水平的时序数据DD。
详细而言,各时序数据DA、时序数据DB、时序数据DC、时序数据DD包含各RF标签的时序数据。例如,时序数据DA包含RF标签500A的时序数据DA_1、RF标签500B的时序数据DA_2及RF标签500C的时序数据DA_3。时序数据DB包含RF标签500A的时序数据DB_1、RF标签500B的时序数据DB_2及RF标签500C的时序数据DB_3。各时序数据DA、时序数据DB、时序数据DC、时序数据DD中,与RF标签的识别信息相关地记录有与各RF标签通信时的接收水平。
用户能使用PC300来选择使四个读写器100A~读写器100D中的哪一个动作而进行测定(测试)。例如,可使四个读写器100A~读写器100D全部动作而进行测试,或也可使三个读写器100动作而进行测试。测试时动作的读写器的个数及组合并无特别限定。
关于时序数据DZ的生成,例如在使四个读写器100A~读写器100D全部动作而进行测试的情况下,PC 300执行以下处理。
PC 300在时序数据DA、时序数据DB、时序数据DC、时序数据DD中,在从测定期间T的开始时刻(t=0)起的各经过时间,对各RF标签确定从开始时刻起的经过时间所对应的各读写器100A~读写器100D中的信号的接收水平中最高的接收水平,且生成表示所确定的接收水平的时序数据DZ。即,PC 300对各RF标签在对应时刻(例如相同时刻)选择最大值,生成包含所选择的值的时序数据。
详细而言,PC 300根据四个读写器100A~读写器100D的通信结果而生成时序数据DZ,此时序数据DZ包含与RF标签500A有关的时序数据DZ_1、与RF标签500B有关的时序数据DZ_2、及与RF标签500C有关的时序数据DZ_3。
此外,时序数据DZ可在测定期间T结束后生成,或也可将时序数据DA、时序数据DB、时序数据DC、时序数据DD全部经更新作为触发而生成最新的时序数据DZ。即,如上所述那样,可为随着时间经过而更新时序数据DZ的构成。
例如,在使三个读写器100A、读写器100B、读写器100C全部动作而进行测试的情况下,PC 300执行以下处理。
PC 300在时序数据DA、时序数据DB、时序数据DC中,在从测定期间T的开始时刻(t=0)起的各经过时间,对各RF标签确定从开始时刻起的经过时间所对应的各读写器100A~读写器100C中的信号的接收水平中最高的接收水平,且生成表示所确定的接收水平的时序数据DZ。即,PC 300对各RF标签在对应时刻(例如相同时刻)选择最大值,生成包含所选择的值的时序数据。
详细而言,PC 300根据三个读写器100A~读写器100C的通信结果而生成时序数据DZ,此时序数据DZ包含与RF标签500A有关的时序数据DZ_1、与RF标签500B有关的时序数据DZ_2、及与RF标签500C有关的时序数据DZ_3。
此情况下,时序数据DZ也是可在测定期间T结束后生成,或也可将时序数据DA、时序数据DB、时序数据DC全部经更新作为触发而生成最新的时序数据DZ。
<B.用户接口>
图8为表示PC 300的显示器357中显示的画面例的图。
参照图8,PC 300将画面3571显示在显示器357中。画面3571至少包含测定开始按钮371、保存按钮372及多个勾选框(check box)373~勾选框376。
用户使用多个勾选框373~勾选框376来选择动作的读写器100。此选择后,若用户按下测定开始按钮371,则使用所选择的读写器100开始通信。测定结束后,若用户按下保存按钮372,则将通信结果保存在PC 300中。
PC 300若接受预定的用户操作,则将表示测定结果的画面显示在显示器357中。以下,对使四个读写器100A~读写器100D动作时的测定结果的显示例进行说明。即,对按下保存按钮372后的显示处理进行说明。
图9为表示测定结果的第一个显示例的图。
参照图9,PC 300在某个方式中,将表示主控读写器100A的测定结果的画面3572显示在显示器357中。典型而言,测定结果是以将横轴设为从测定开始起的经过时间、且将纵轴设为信号的接收水平的图表330的形式显示。
画面3572包含多个勾选框381~勾选框385。此外,由于为表示读写器100A的测定结果的状态,因此在与读写器100A对应的勾选框382中打勾。
读写器100A与三个RF标签500A、RF标签500B、RF标签500C进行通信,获得三个波形。图表330的左端的波形(图表元素)与RF标签500A(图7)对应。另外,右上的波形与RF标签500B对应,右下的波形与RF标签500C对应。关于各波形,典型而言使各RF标签呈不同配色。另外,画面中显示能识别哪个波形与哪个RF标签对应的范例(未图示)。
图10为表示测定结果的第二个显示例的图。详细而言,图10为表示在四个勾选框382~勾选框385中打勾时所显示的画面3573的图。
参照图10,PC 300将主控读写器100A的测定结果及三个从属读写器100B、从属读写器100C、从属读写器100D各自的测定结果显示在显示器357中。
各读写器100与三个RF标签500A、RF标签500B、RF标签500C进行通信,因此各自分别获得三个波形。四个图表330~图表333各自中,左端的波形与RF标签500A对应。上侧的两个图表330、图表331(读写器100A、读写器100B的测定结果)各自中,右上的波形与RF标签500B对应,右下的波形与RF标签500C对应。下侧的两个图表332、图表333(读写器100C、读写器100D的测定结果)各自中,右上的波形与RF标签500C对应,右下的波形与RF标签500B对应。
图11为表示测定结果的第三个显示例的图。详细而言,图11为表示在勾选框381中打勾时所显示的画面3574的图。
参照图11,PC 300以图表来显示使用时序数据DA、时序数据DB、时序数据DC、时序数据DD所生成的时序数据DZ。此外,如上文所述那样,所述时序数据DZ包含与RF标签500A有关的时序数据DZ_1、与RF标签500B有关的时序数据DZ_2、及与RF标签500C有关的时序数据DZ_3。
因此,PC 300显示包含以下波形的图表:基于与RF标签500A有关的时序数据DZ_1的波形377、基于与RF标签500B有关的时序数据DZ_2的波形378、及基于与RF标签500C有关的时序数据DZ_3的波形379。即,PC显示包含三个波形(图表元素)的图表339。
图12为表示测定结果的第四个显示例的图。详细而言,图12为表示在所有勾选框381~勾选框385中打勾时所显示的画面3574的图。参照图12,PC 300将图10所示的四个图表及图11所示的图表汇总显示在一个画面中。
如以上那样,PC 300能选择性地显示多个图表330~图表333、图表339各自,并且能同时显示所有图表330~图表333、图表339。
根据此种显示,RFID系统1的用户能通过观看四个图表330~图表333,而分别得知各读写器100各自的接收水平的值及推移。进而,用户也能通过观看结合的图表339,而得知使用四个读写器100侦测RF标签500A~RF标签500C时的接收水平的值及推移。
因此,对于用户来说,此种五个图表330~图表333、图表339能成为变更各读写器100的设置位置时的指针。因此,用户能通过反复进行各读写器100的设置位置的变更、与接收水平的测定,而找出各读写器100的合适设置位置。
<C.设置调整>
图13(A)~图13(C)为用于对相向地配置的读写器100彼此的位置调整进行说明的图。
有时因周围环境而发生反射电波的互相抵消。此种情况下会产生无法读取RF标签的点(无效(null)点)。因此,通过使多个读写器的读取范围重叠而补充无效点。由此,能提高对成为无效点的场所的读取精度。
参照图13(A)~图13(C),图13(A)所示的设置图案表示使RF标签500两侧的读写器(R/W)的读取范围完全重叠的情况。图13(B)所示的设置图案表示使RF标签500两侧的读写器的读取范围的一部分重叠的情况。图13(C)所示的设置图案表示RF标签500两侧的读写器的读取范围不重叠的情况。此外,各设置图案中,RF标签500的移动方向为图的箭头方向。
读取精度以图13(C)所示的设置图案、图13(B)所示的设置图案、图13(A)所示的设置图案的顺序而变高。因此,用户以在可实现范围内使两侧的读写器的读取范围尽量重叠的方式,调整相向地设置的读写器的隔开距离。例如在图7的情况下,调整读写器100A与读写器100C的隔开距离、及读写器100B与读写器100D的隔开距离。
图14(A)及图14(B)为用于对沿着RF标签500的移动方向而配置的读写器100彼此的位置调整进行说明的图。
若RF标签500的移动速度快,则RF标签500滞留在可读取范围内的时间变短。因此,RF标签500与读写器100之间的通信机会变少,读取精度降低。因此,通过在RF标签500的移动方向上扩大读取范围,而延长RF标签500在可读取范围内滞留的时间。
参照图14(A)及图14(B),图14(A)所示的设置图案表示使读写器的读取范围的一部分重叠的情况。图14(B)所示的设置图案表示读写器的读取范围不重叠的情况。此外,各设置图案中,RF标签500的移动方向为图的箭头方向。
与图14(A)所示的设置图案相比,图14(B)所示的设置图案的情况下RF标签在可读取范围内滞留得更长。因此,与图14(A)所示的设置图案相比,图14(B)所示的设置图案的情况下读取精度更高。
因此,用户以在可实现范围内沿着RF标签500的移动方向而配置的读写器的读取范围尽量不重叠的方式,调整RF标签500的移动方向的读写器的隔开距离。例如在图7的情况下,调整读写器100A与读写器100B的隔开距离、及读写器100C与读写器100D的隔开距离。
<D.装置构成>
图15为表示构成按照本实施方式的RFID系统1A的读写器100的硬件构成的一例的示意图。参照图15,读写器100包含含有控制部102的通信控制部150及天线130。此外,图15表示天线130成为与通信控制部150不同的个体的构成例,但也可使这些构件一体化。
通信控制部150除了控制部102以外,还包含通讯接口(Interface,I/F)104、存储部106、计时部108、显示部110及振荡器112。
控制部102为控制读写器100中的各种处理的运算处理部,典型而言是通过使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等处理器执行程序而实现。或者,也可使用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等硬件来实现其全部或一部分。
通讯接口104相当于在与上级设备(PLC 200或PC 300)之间交换数据的通讯部。RFID系统1A中,只要至少能从读写器100向上级设备应答数据即可。通讯接口104能采用以太网(Ethernet,注册商标)、串行通讯、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通讯、并行通讯、各种现场总线(field bus)等任意的通讯机构。
存储部106存储由控制部102所执行的各种程序或从RF标签500收集的测量数据等。RFID系统1A中,对与读写器100进行交换的RF标签500预先设定识别信息,因此将用于确定此种识别信息的识别信息列表存储在存储部106中。参照识别信息列表而生成后述那样的各种命令信号。
计时部108为时钟或计时器,对控制部102提供定时信号(timing signal)。显示部110根据来自控制部102的指示而显示各种信息。
振荡器112产生用于使控制部102动作的同步信号。
通信控制部150相当于以非接触方式与RF标签500通信的通信部。通信控制部150为了从RF标签500读取测定数据而生成电磁波,将来自RF标签500的响应信号解码并输出其解码结果。电磁波能使用具有UHF(Ultra High Frequency)波段的频率的电磁波,也可使用其他频带。
更具体而言,通信控制部150包含数模转换器(Digital to Analog Converter,DAC)121、锁相环(Phase Locked Loop,PLL)122、混频器(mixer)123、混频器144、隔着功率放大器(Power Amplifier,PA)125的一对Z转换电路124、126、分离电路127、带通滤波器(Band Pass Filter,BPF)141、低噪声放大器(Low Noise Amplifier,LNA)142、低通滤波器(Low Pass Filter,LPF)143及模数转换器(Analog to Digital Converter,ADC)145作为主要构成要素。
以下,对用于实现读写器100与RF标签500之间的通信处理的各部动作进行说明。
首先,PLL 122受到来自控制部102的激活指令,输出成为载波的本源的高频脉冲(以下也称为“载波信号”)。来自PLL 122的载波信号被用于调制及解调。即,来自PLL 122的载波信号被赋予至混频器123及混频器144。
控制部102若满足规定条件,则输出规定位(bit)数的命令信号。命令信号为对RF标签500的指示,叠加到载波信号上而向RF标签500供给。来自控制部102的命令信号由DAC121转换成模拟信号后,在混频器123中根据来自PLL 122的载波信号而频率转换(升频)为无线信号的频带。
经混频器123进行了频率转换的命令信号经过Z转换电路124、Z转换电路126的阻抗匹配处理及PA 125的放大处理,经由分离电路127而被供给于天线130,由此以对RF标签500的电磁波的形式而被送出。如此这样,读写器100具有对一个或多个RF标签500送出命令信号的送出功能。
处于从读写器100送出的电磁波的可接收范围内的RF标签500利用所接收的电磁波而在内部产生感应电动势,利用此感应电动势将内部的各种电路(详细情况将于后述)激活。此状态下,若接收叠加到载波上的命令信号,则RF标签500的控制部将此接收到的命令信号解码,按照通过解码所取得的命令的内容而执行处理,生成包含其处理结果的响应信号,最终对读写器100作出应答。
来自RF标签500的响应信号是由天线130接收,并由分离电路127向BPF 141输入。所接收到的响应信号是利用BPF 141将其中所含的噪声除去之后,由LNA 142放大。进而,经LNA142放大的响应信号是由LPF 143除去高频成分后,输入至混频器144中。在混频器144中,根据来自PLL 122的载波信号将响应信号频率转换(降频)为生成带(birth band)信号的频带。进而,频率转换后的响应信号是由ADC 145转换成数字信号后,向控制部102输入。即,控制部102中,输入包含将来自RF标签500的响应信号解码所得的测定数据的通信结果。进而,控制部102也可将包含进行解码所取得的测定数据的通信结果向通讯接口104输出。
通讯接口104将来自控制部102的通信结果应答给上级设备。
图16为表示PC 300的硬件构成的示意图。参照图16,PC 300典型而言是由通用的计算机所构成。
PC 300包含:执行包含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OS)的各种程序的CPU 351、存储基本输入输出系统(Basic Input Output System,BIOS)或各种数据的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352、提供用于存储CPU 351执行程序所需要的数据的作业区域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353、非易失性地存储CPU 351所执行的程序等的闪速存储器(flash memory)354以及硬盘(Hard Disk Drive,HDD)355。
PC 300进而包含接受来自用户的操作的操作键358及鼠标359、以及用于向用户提示各种信息的显示器357。进而,PC 300包含用于与PLC 200等通讯的通讯接口(IF)356。
PC 300中安装有进行所述数据处理及画面显示的应用(软件)。PC 300通过执行此应用的程序,能显示所述各种的包含图表的画面等。
此外,如上文所述那样,PC 300是使用通用的计算机而实现,因此不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图17为用于说明读写器100A与PC 300的功能构成的方块图。
参照图17,读写器100A具备转接部151。PC 300具备通信指令发送部311、通信结果接收部312、存储部313、生成部314、显示控制部315及显示部316。
如上文所述那样,通信指令发送部311对各读写器100反复发送通信指令。关于对读写器100B、读写器100C、读写器100D的通信指令,通过读写器100A的转接部151而传送给相应的读写器100。
通信结果接收部312从各读写器100接收通信结果。详细而言,通信结果接收部312经由读写器100A的转接部151而接收从属读写器100B~从属读写器100D的各通信结果。
如上文所述那样,通信结果包含RF标签的检测成功与否、成功检测时的ID码及从RF标签发送的信号的接收水平的数据。通信结果是与读写器的识别信息(ID)相关地依次存储在存储部313中。
数据生成部152根据存储部106中存储的时序数据DA、时序数据DB、时序数据DC、时序数据DD而生成时序数据DZ。此外,如上文所述那样,时序数据DZ是通过选择接收水平的最大值而制作。
若经过测定期间T,则在存储部313中存储预定的测定期间T中的时序数据DA、时序数据DB、时序数据DC、时序数据DD。另外,若经过测定期间T,则生成预定的测定期间T中的时序数据DZ。
作为一例,显示控制部315在测定期间T中以从各读写器100取得了通信结果作为触发,在图8所示的画面3571中更新图表的波形。或者,显示控制部315在测定期间T中,以根据从各读写器100取得的通信结果更新了时序数据DZ作为触发,更新图表的波形。以哪一时机更新波形能适当设定。
另外,显示控制部315在经过测定期间T后,根据用户操作而显示图9~图12所示的各画面3572~画面3575。
<E.控制构造>
图18为表示RFID系统1的处理的一例的序列图。
参照图18,若PC 300接受开始测定(测试)的用户操作,则在序列SQ1中,PC 300对读写器100A发送用于使读写器100A执行通信的通信指令(NO.0指定)。由此,读写器100A尝试与RF标签500通信。
序列SQ2中,读写器100A将读写器100A的通信结果作为对通信指令的应答信号而发送至PC 300。序列SQ3中,PC 300将通信结果与读写器100A的识别信息相关联地存储。由此,开始生成时序数据DA。
序列SQ4中,PC 300对读写器100A发送用于使读写器100B执行通信的通信指令(NO.1指定)。序列SQ5中,读写器100A将通信指令传送至读写器100B。由此,读写器100B尝试与RF标签500通信。
序列SQ6中,读写器100B将读写器100B的通信结果作为对通信指令的应答信号而发送至读写器100A。序列SQ7中,读写器100A将从读写器100B所接收的通信结果传送至PC300。序列SQ8中,PC 300将通信结果与读写器100B的识别信息相关联地存储。由此开始生成时序数据DB。
序列SQ9中,PC 300对读写器100A发送用于使读写器100C执行通信的通信指令(NO.2指定)。列序SQ10中,读写器100A将通信指令传送至读写器100C。由此,读写器100C尝试与RF标签500通信。
序列SQ11中,读写器100C将读写器100C的通信结果作为对通信指令的应答信号而发送至读写器100A。序列SQ12中,读写器100A将从读写器100C所接收的通信结果传送至PC300。序列SQ13中,PC 300将通信结果与读写器100C的识别信息相关联地存储。由此开始生成时序数据DC。
序列SQ14中,PC 300对读写器100A发送用于使读写器100D执行通信的通信指令(NO.3指定)。序列SQ15中,读写器100A将通信指令传送至读写器100D。由此,读写器100D尝试与RF标签500通信。
序列SQ16中,读写器100D将读写器100D的通信结果作为对通信指令的应答信号而发送至读写器100A。序列SQ17中,读写器100A将从读写器100D接收的通信结果传送至PC300。序列SQ18中,PC 300将通信结果与读写器100D的识别信息相关联地存储。由此开始生成时序数据DD。
序列SQ19中,PC 300以图表来显示从各读写器100接收的通信结果。以下,执行序列SQ1~序列SQ19的处理直至经过测定期间T。
关于序列SQ19,若加以详细说明则如以下那样。在将序列SQ1~序列SQ19设为一个处理周期的情况下,在序列SQ19中,使用在相同处理周期中取得的四个通信结果来更新图表。
另外,在PC 300每次生成时序数据DZ的构成的情况下,在序列SQ19中,参照在相同处理周期中取得的四个通信结果而确定接收水平的最大值,在时序数据DZ中包含此最大值。此情况下,PC 300在各处理周期中更新基于时序数据DZ的图表。
在进行此种数据处理的构成的情况,所谓“从测定期间T的开始时刻(t=0)起的经过时间所对应的各读写器100中的信号的接收水平”,表示相同处理周期中所含的各通信结果(各读写器100中的接收水平)。
图19为表示测试读写器100B及读写器100D的情况下的RFID系统1的处理的一例的序列图。
参照图19,若PC 300接受开始测定(测试)的用户操作,则在序列SQ51中,PC 300对读写器100A发送用于使读写器100B执行通信的通信指令(NO.1指定)。序列SQ52中,读写器100A将通信指令传送至读写器100B。由此,读写器100B尝试与RF标签500通信。
序列SQ53中,读写器100B将读写器100B的通信结果作为对通信指令的应答信号而发送至读写器100A。序列SQ54中,读写器100A将从读写器100B所接收的通信结果传送至PC300。序列SQ55中,PC 300将通信结果与读写器100B的识别信息相关联地存储。由此开始生成时序数据DB。
序列SQ56中,PC 300对读写器100A发送用于使读写器100D执行通信的通信指令(NO.3指定)。序列SQ57中,读写器100A将通信指令传送至读写器100D。由此,读写器100D尝试与RF标签500通信。
序列SQ58中,读写器100D将读写器100D的通信结果作为对通信指令的应答信号而发送至读写器100A。序列SQ59中,读写器100A将从读写器100D所接收的通信结果传送至PC300。序列SQ60中,PC 300将通信结果与读写器100D的识别信息相关联地存储。由此开始生成时序数据DD。
序列SQ61中,PC 300以图表来显示从读写器100B、读写器100D所接收的通信结果。
以下,在序列SQ62~序列SQ71中执行与序列SQ51~序列SQ60相同的处理。此外,在序列SQ66中更新时序数据DB。另外,在序列SQ71中更新时序数据DD。
序列SQ72中,PC 300利用序列SQ66、序列SQ71中记录的通信结果而更新图表。
图20为表示PC 300的处理流程的流程图。参照图20,步骤S100中,PC 300执行与RF标签500的通信处理。步骤S200中,PC 300记录通信结果。
步骤S300中,PC 300判断测定(测试)是否结束。具体而言,PC 300判断是否经过测定期间T。若PC 300判断为测试未结束(步骤S300中为否),则使处理进入步骤S100。若PC300判断为测试结束(步骤S300中为是),则结束一系列处理。
图21为表示图20的步骤S100的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
参照图21,步骤S101中,PC 300判断R/W#0(具体而言为读写器100A)是否为测试对象。PC 300若判断R/W#0为测试对象(步骤S101中为是),则在步骤S102中发送通信指令(No.0指定)。步骤S103中,PC 300记录通信结果。PC 300若判断R/W#0并非测试对象(步骤S101中为否),则使处理进入步骤S104。
步骤S104中,PC 300判断R/W#1(具体而言为读写器100B)是否为测试对象。若PC300判断R/W#1为测试对象(步骤S104中为是),则在步骤S105中发送通信指令(No.1指定)。步骤S106中,PC 300记录通信结果。若PC 300判断R/W#1并非测试对象(步骤S104中为否),则使处理进入步骤S107。
步骤S107中,PC 300判断R/W#2(具体而言为读写器100C)是否为测试对象。若PC300判断R/W#2为测试对象(步骤S107中为是),则在步骤S108中发送通信指令(No.2指定)。步骤S109中,PC 300记录通信结果。若PC 300判断R/W#2并非测试对象(步骤S107中为否),则使处理进入步骤S110。
步骤S110中,PC 300判断R/W#3(具体而言为读写器100D)是否为测试对象。若PC300判断R/W#3为测试对象(步骤S110中为是),则在步骤S111中发送通信指令(No.3指定)。步骤S112中,PC 300记录通信结果。若PC 300判断R/W#3并非测试对象(步骤S110中为否),则结束一系列处理。具体而言,PC 300使处理进入图20的步骤S200。
图22为表示图20的步骤S200的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
参照图22,步骤S201中,PC 300判断通信结果的显示方式是读写器100分别显示方式还是结合显示方式。此外,作为分别显示方式的例子,可举出图9所示的画面3572、图10所示的画面3573。作为结合显示方式的例子,可举出图11的画面3574。此外,也能设为能选择将分别显示与结合显示组合的显示方式的构成(参照图12的画面3575)。
在分别显示方式的情况下,PC 300在步骤S202中,将R/W#N(N为0或1以上的自然数)中读取的多个RF标签500的ID码的一览显示更新。步骤S203中,PC 300以R/W#N中读取的RF标签500的接收水平的值进行绘图,由此更新图表显示。
在结合显示方式的情况下,PC 300在步骤S204中,将多个R/W#N中读取的多个RF标签500的ID码的一览显示更新。步骤S205中,PC 300以多个R/W#N中读取的RF标签500的接收水平的最大值进行绘图,由此更新图表显示。
<F变形例>
(1)上文中,举出作为上级设备的PC 300作为服务器(server)发挥功能且各读写器100作为客户机(client)发挥功能的构成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不限定于此。
例如,也可使作为主控器发挥功能的读写器100A在RFID系统1、RFID系统1A中作为服务器发挥功能,且PC 300作为客户机发挥功能。
此情况下,读写器100A进行时序数据DZ的生成等。另外,读写器100A只要生成用于使所述各画面显示在PC 300中的网页(webpage)等即可。PC 300例如只要使用浏览器(browser)将各画面显示在显示器357中即可。即,只要使读写器100A执行通信指令发送部311、通信结果接收部312、存储部313及生成部314各部的功能即可。
(2)RFID系统1、RFID系统1A也可与PC300无关而另具备服务器装置。只要使服务器装置执行通信指令发送部311、通信结果接收部312、存储部313及生成部314各部的功能即可。此情况下,PC 300只要作为客户机发挥功能,利用浏览器等将所述各种画面显示在显示器357中即可。
(3)关于各读写器100,列举每当通信时将通信结果发送至PC 300的构成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不限定于此。各读写器100也可构成为保持通信结果并以规定时机(例如经过测定期间T后)发送至PC 300。此构成在读写器100作为服务器发挥功能的情况也相同。
(4)也可对各时序数据DA、时序数据DB、时序数据DC、时序数据DD的各数据要素赋予时刻信息(时间标记(time stamp))。根据此种构成,能在生成时序数据DZ时容易地确定对应的数据。
(5)也可利用可编程显示器代替PC 300。
(6)PC 300中,也能对各读写器、或读取范围的各重叠区域以图表来显示已读取哪几个RF标签500。
图23为表示包含表示读取个数的图表的画面例的图。参照图23,PC 300根据接受预定操作而显示画面3576。
画面3576包含以时序表示读写器100A所读取的RF标签500的个数的柱状图表361、及读写器100A从RF标签500接收的信号的接收水平的表362。另外,画面3576包含以时序表示读写器100B所读取的RF标签500的个数的柱状图表363、及读写器100B从RF标签500接收的信号的接收水平的表364。
详细而言,PC 300的显示控制部315使柱状图表361与柱状图表363同时显示在显示器357中,所述柱状图表361表示多个标签500中在测定期间T中由读写器100A所读取的RF标签500的个数的时间推移,所述柱状图表363表示多个标签500中在测定期间T中由读写器100B所读取的RF标签的个数的时间推移。另外,也能以使柱状图表361与柱状图表363中的至少一个选择性地显示在显示器357中的方式构成PC 300。
进而,画面3576包含以时序表示重叠区域中读取的RF标签500的个数的柱状图表365、及此区域中读写器100A或读写器100B从RF标签500接收的信号的接收水平的表366。
详细而言,PC 300的显示控制部315使柱状图表365显示在显示器357中,所述柱状图表365表示多个RF标签500中在测定期间T中由读写器100A与读写器100B两者所读取的RF标签500的个数的时间推移。典型而言,也如图23所示那样,显示控制部315使柱状图表361、柱状图表363及柱状图表365同时显示在显示器357中。
此外,重合区域中所读取的RF标签500的个数也可为读写器100A与读写器100B两者所读取的个数的总和,或也可为其中一个读写器所读取的个数(即平均值)。
典型而言,表362的接收水平为3个RF标签500(表362中的EPC栏的A、B及C的各RF标签)各自的接收水平,且为在测定期间T中读写器100A所接收的信号的接收水平的最大值。但是,不限定于此,表362的接收水平也可为测定期间T中的接收水平的平均值。同样地,典型而言,表364的接收水平为两个RF标签500(表364中的EPC栏的C及D的各RF标签)各自的接收水平,且为在测定期间T中读写器100B所接收的信号的接收水平的最大值。但是,不限定于此,表364的接收水平也可为测定期间T中的接收水平的平均值。
另外,典型而言,表366的接收水平为在测定期间T中,读写器100A与读写器100B两者与存在于重叠区域中的RF标签500(表366中的EPC栏的C的RF标签)通信时的接收水平的最大值。即,为由读写器100A及读写器100B的任一个所测定的接收水平。此外,如上文所述那样,也可为接收水平的平均值而非最大值。
用户能通过参考此种画面3576而找出读写器100的合适设置位置。
(7)PC 300的显示控制部315也可使表示测定期间T中读写器100A与RF标签500之间的通信次数的时间推移的柱状图表、与表示测定期间T中读写器100B与RF标签500之间的通信次数的时间推移的柱状图表同时显示在显示器357中。此情况下,也能以使两个柱状图表中的至少一个选择性地显示在显示器357中的方式构成PC 300。
若在从测定期间T的开始时刻起的经过时间所对应的时间,读写器100A与读写器100B两者与RF标签500通信,则PC 300的显示控制部315也可使表示所述通信的次数的时间推移的柱状图表显示在显示器357中。显示控制部315也可使这些三个表示时间推移的柱状图表同时显示在显示器357中。
<G.附记>
如以上那样,本实施方式包含以下那样的公开。
[1]RFID系统1、1A具备显示装置357、316、以非接触方式与移动的第一RF(RadioFrequency)标签500A通信的第一通信装置100A、及以非接触方式与第一RF标签500A通信的第二通信装置100B。第一通信装置100A及第二通信装置100B、100C、100D反复输出通信用的信号,且对根据通信用的信号从第一RF标签500A发送的第一信号的接收水平进行测定。
RFID系统1,1A具备:
存储机构313,存储第一时序数据DA_1及第二时序数据DB_1,所述第一时序数据DA_1表示在预定的测定期间T中由第一通信装置100A所接收的第一信号的接收水平,所述第二时序数据DB_1表示在测定期间T中由第二通信装置100B所接收的第一信号的接收水平;
生成机构314,在第一时序数据DA_1及第二时序数据DB_1中,在从测定期间T的开始时刻起的各经过时间,确定从开始时刻起的经过时间所对应的第一通信装置100A中的第一信号的接收水平与第二通信装置100B中的第一信号的接收水平中较高的接收水平,且生成表示所确定的接收水平的第三时序数据DZ_1;以及
显示控制机构315,使基于第一时序数据DA_1的第一图像、基于第二时序数据DB_1的第二图像及基于第三时序数据DZ_1的第三图像中的至少一个选择性地显示在显示装置357、316中,或者使第一图像、第二图像及第三图像同时显示在显示装置357、316中。
[2]第一图像为包含第一时序数据DA_1作为图表元素的第一图表391、380。第二图像为包含第二时序数据DB_1作为图表元素的第二图表392、381。第三图像为包含第三时序数据DZ_1作为图表元素的第三图表393、389。
[3]显示控制机构315在显示装置357、316中显示用户接口381、382、383,所述用户接口381、382、383接受用于使第一图表380、第二图表381及第三图表389中的至少一个选择性地显示的用户操作。
[4]第一通信装置100A及第二通信装置100B以非接触方式与和第一RF标签500A同时移动的第二RF标签500B通信。第一通信装置100A与第二通信装置100B通过通信用的信号的反复输出,而进一步测定从第二RF标签500B发送的第二信号的接收水平。
存储机构313还存储第四时序数据DA_2及第五时序数据DB_2,所述第四时序数据DA_2表示在测定期间T中由第一通信装置100A所接收的第二信号的接收水平,所述第五时序数据DB_2表示在测定期间T中由第二通信装置100B所接收的第二信号的接收水平。
显示控制机构315显示包含第一时序数据DA_1及第四时序数据DA_2各自作为图表元素的图表380作为第一图像,且显示包含第二时序数据DB_1及第五时序数据DB_2各自作为图表元素的图表381作为第二图像。
[5]生成机构314在第四时序数据DA_2及第五时序数据DB_2中,在从测定期间T的开始时刻起的各经过时间,确定从开始时刻起的经过时间所对应的第一通信装置100A中的第二信号的接收水平与第二通信装置100B中的第二信号的接收水平中较高的接收水平,且进一步生成表示所确定的接收水平的第六时序数据DZ_2。显示控制机构315将第三时序数据DZ_1及第六时序数据DZ_2各自作为图表元素377、378而显示图表389作为第三图像。
[6]显示控制机构315使第一柱状图表361与第二柱状图表363中的至少一个选择性地显示在显示装置357、316中,或者使第一柱状图表361与第二柱状图表363同时显示在显示装置357、316中,所述第一柱状图表361表示包含第一RF标签500A的多个RF标签500中在测定期间中由第一通信装置100A所读取的RF标签的个数的时间推移,所述第二柱状图表363表示多个RF标签500中在测定期间中由第二通信装置100B所读取的RF标签500的个数的时间推移。
[7]显示控制机构315使第三柱状图表365进一步显示在显示装置357、316中,所述第三柱状图表365表示多个RF标签500中在测定期间T中由第一通信装置100A与第二通信装置100B两者所读取的RF标签500的个数的时间推移。
[8]在测定期间T中第一通信装置100A与第二通信装置100B两者与第一RF标签500A通信的情况下,显示控制机构315使此通信时的接收水平的最大值进一步显示在显示装置357、316中。
[9]显示控制机构315使第一柱状图表与第二柱状图表中的至少一个选择性地显示在显示装置357、316中,或者使第一柱状图表与第二柱状图表同时显示在显示装置357、316中,所述第一柱状图表是表示测定期间T中第一通信装置100A与第一RF标签500A之间的通信次数的时间推移,所述第二柱状图表是表示测定期间T中第二通信装置100B与第一RF标签500A之间的通信次数的时间推移。
[10]一种RFID系统1、1A的信息处理方法,所述RFID系统1、1A具备以非接触方式与移动的RF(Radio Frequency)标签500通信的第一通信装置100A、及以非接触方式与所述RF标签500通信的第二通信装置100B,且所述信息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存储第一时序数据DA及第二时序数据DB,所述第一时序数据DA表示在预定的测定期间T中由所述第一通信装置100A所接收的信号的接收水平,所述第二时序数据DB表示在所述测定期间T中由所述第二通信装置100B所接收的信号的接收水平;
在所述第一时序数据DA及所述第二时序数据DB中,在从所述测定期间T的开始时刻起的各经过时间,确定从所述开始时刻起的经过时间所对应的所述第一通信装置100A中的信号的接收水平与所述第二通信装置100B的信号的接收水平中较高的接收水平,且生成表示所确定的所述接收水平的第三时序数据DZ;以及
使基于所述第一时序数据DA的第一图像、基于所述第二时序数据DB的第二图像及基于所述第三时序数据DZ的第三图像中的至少一个选择性地显示在显示装置357、316中,或者使所述第一图像、所述第二图像及所述第三图像同时显示在显示装置357、316中。
应认为本次公开的实施方式在所有方面为例示而非限制性。本发明的范围是由权利要求而非所述实施方式的说明所表示,是指包含与权利要求均等的含意及范围内的所有变更。

Claims (10)

1.一种射频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装置;
第一通信装置,以非接触方式与移动的第一射频标签通信;及
第二通信装置,以非接触方式与所述第一射频标签通信,
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及所述第二通信装置反复输出通信用的信号,且对根据所述通信用的信号从所述第一射频标签发送的第一信号的接收水平进行测定,并且
所述射频识别系统包括:
存储机构,存储第一时序数据及第二时序数据,所述第一时序数据表示在预定的测定期间中由所述第一通信装置所接收的所述第一信号的接收水平,所述第二时序数据表示在所述测定期间中由所述第二通信装置所接收的所述第一信号的接收水平;
生成机构,在所述第一时序数据及所述第二时序数据中,在从所述测定期间的开始时刻起的各经过时间,确定从所述开始时刻起的经过时间所对应的所述第一通信装置中的所述第一信号的接收水平与所述第二通信装置中的所述第一信号的接收水平中较高的接收水平,且生成表示所确定的所述接收水平的第三时序数据;以及
显示控制机构,使基于所述第一时序数据的第一图像、基于所述第二时序数据的第二图像及基于所述第三时序数据的第三图像中的至少一个选择性地显示在所述显示装置中,或者使所述第一图像、所述第二图像及所述第三图像同时显示在所述显示装置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频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图像为包含所述第一时序数据作为图表元素的第一图表,
所述第二图像为包含所述第二时序数据作为图表元素的第二图表,
所述第三图像为包含所述第三时序数据作为图表元素的第三图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射频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控制机构在所述显示装置中显示用户接口,所述用户接口接受用于使所述第一图表、所述第二图表及所述第三图表中的至少一个选择性地显示的用户操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频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及所述第二通信装置以非接触方式与和所述第一射频标签同时移动的第二射频标签通信,
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及所述第二通信装置通过所述通信用的信号的反复输出,而进一步测定从所述第二射频标签发送的第二信号的接收水平,
所述存储机构还存储第四时序数据及第五时序数据,所述第四时序数据表示在所述测定期间中由所述第一通信装置所接收的所述第二信号的接收水平,所述第五时序数据表示在所述测定期间中由所述第二通信装置所接收的所述第二信号的接收水平,
所述显示控制机构显示包含所述第一时序数据及所述第四时序数据各自作为图表元素的图表作为所述第一图像,且
所述显示控制机构显示包含所述第二时序数据及所述第五时序数据各自作为图表元素的图表作为所述第二图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射频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成机构在所述第四时序数据及所述第五时序数据中,在从所述测定期间的开始时刻起的各经过时间,确定从所述开始时刻的经过时间所对应的所述第一通信装置中的所述第二信号的接收水平与所述第二通信装置中的所述第二信号的接收水平中较高的接收水平,且进一步生成表示所确定的所述接收水平的第六时序数据,
所述显示控制机构显示包含所述第三时序数据及所述第六时序数据各自作为图表元素的图表作为所述第三图像。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射频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控制机构使第一柱状图表与第二柱状图表中的至少一个选择性地显示在所述显示装置中,或者使所述第一柱状图表与所述第二柱状图表同时显示在所述显示装置中,所述第一柱状图表是表示包含所述第一射频标签的多个射频标签中在所述测定期间中由所述第一通信装置所读取的射频标签的个数的时间推移,所述第二柱状图表是表示所述多个射频标签中在所述测定期间中由所述第二通信装置所读取的射频标签的个数的时间推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射频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控制机构使第三柱状图表进一步显示在所述显示装置中,所述第三柱状图表是表示所述多个射频标签中在所述测定期间中由所述第一通信装置与所述第二通信装置两者所读取的射频标签的个数的时间推移。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射频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测定期间中所述第一通信装置与所述第二通信装置两者与所述第一射频标签通信的情况下,所述显示控制机构使所述通信时的接收水平的最大值进一步显示在所述显示装置中。
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射频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控制机构使第一柱状图表与第二柱状图表中的至少一个选择性地显示在所述显示装置中,或者使所述第一柱状图表与所述第二柱状图表同时显示在所述显示装置中,所述第一柱状图表是表示所述测定期间中所述第一通信装置与所述第一射频标签之间的通信次数的时间推移,所述第二柱状图表是表示所述测定期间中所述第二通信装置与所述第一射频标签之间的通信次数的时间推移。
10.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其为射频识别系统的信息处理方法,所述射频识别系统包括以非接触方式与移动的射频标签通信的第一通信装置、及以非接触方式与所述射频标签通信的第二通信装置,且所述信息处理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存储第一时序数据及第二时序数据,所述第一时序数据表示在预定的测定期间中由所述第一通信装置所接收的信号的接收水平,所述第二时序数据表示在所述测定期间中由所述第二通信装置所接收的信号的接收水平;
在所述第一时序数据及所述第二时序数据中,在从所述测定期间的开始时刻起的各经过时间,确定从所述开始时刻起的经过时间所对应的所述第一通信装置中的信号的接收水平与所述第二通信装置中的信号的接收水平中较高的接收水平,且生成表示所确定的所述接收水平的第三时序数据;以及
使基于所述第一时序数据的第一图像、基于所述第二时序数据的第二图像及基于所述第三时序数据的第三图像中的至少一个选择性地显示在显示装置中,或者使所述第一图像、所述第二图像及所述第三图像同时显示在显示装置中。
CN201810597447.XA 2017-09-29 2018-06-11 射频识别系统及信息处理方法 Active CN10958325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89624A JP7097164B2 (ja) 2017-09-29 2017-09-29 Rfidシステムおよび情報処理方法
JP2017-189624 2017-09-2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583250A true CN109583250A (zh) 2019-04-05
CN109583250B CN109583250B (zh) 2022-10-11

Family

ID=657278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597447.XA Active CN109583250B (zh) 2017-09-29 2018-06-11 射频识别系统及信息处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552652B2 (zh)
JP (1) JP7097164B2 (zh)
CN (1) CN109583250B (zh)
DE (1) DE102018114012B4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275940B2 (ja) * 2019-07-08 2023-05-18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制御プログラムおよび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001132A (ja) * 2009-06-16 2011-01-06 Nec Corp 無線idタグシステム
CN103310246A (zh) * 2012-03-15 2013-09-18 欧姆龙株式会社 Rfid标签系统及rfid读写器
CN106529885A (zh) * 2016-11-30 2017-03-22 长威信息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rfid扫描车的仓库物资全生命周期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06779538A (zh) * 2016-11-30 2017-05-31 长威信息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rfid扫描车的仓库管理系统及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4000921A1 (en) 1992-06-25 1994-01-06 Nippondenso Co., Ltd. Mobile object identification device
JP4337619B2 (ja) 2004-04-28 2009-09-30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ウェーブ サポートシステム
US7439862B2 (en) * 2004-05-18 2008-10-21 Assa Abloy Ab Antenna array for an RFID reader compatible with transponders operating at different carrier frequencies
US7733218B2 (en) * 2006-03-31 2010-06-08 Symbol Technologies, Inc. RFID tag receive signal strength indicator
US8570172B2 (en) * 2006-09-08 2013-10-29 Intelleflex Corporation RFID system with distributed transmitters
JP4352414B2 (ja) 2007-03-05 2009-10-28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タグ通信装置及びタグ通信システム
JP2009037327A (ja) 2007-07-31 2009-02-19 Toshiba Tec Corp 無線通信装置
US20120161930A1 (en) * 2010-12-28 2012-06-28 Symbol Technologies, Inc. Cross-read resolution method for use in a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system
JP5665695B2 (ja) * 2011-07-12 2015-02-04 マイティカード株式会社 Rfidタグ移動識別方法及びrfidタグ移動識別プログラム
JP6098260B2 (ja) 2013-03-19 2017-03-22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Rfidシステム、交信装置および交信プログラム
US9733335B2 (en) * 2014-11-13 2017-08-15 Symbol Technologies, Llc RFID tag locationing using dynamic beacon tag association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001132A (ja) * 2009-06-16 2011-01-06 Nec Corp 無線idタグシステム
CN103310246A (zh) * 2012-03-15 2013-09-18 欧姆龙株式会社 Rfid标签系统及rfid读写器
CN106529885A (zh) * 2016-11-30 2017-03-22 长威信息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rfid扫描车的仓库物资全生命周期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06779538A (zh) * 2016-11-30 2017-05-31 长威信息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rfid扫描车的仓库管理系统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90102583A1 (en) 2019-04-04
CN109583250B (zh) 2022-10-11
DE102018114012B4 (de) 2024-01-25
JP7097164B2 (ja) 2022-07-07
JP2019066994A (ja) 2019-04-25
DE102018114012A1 (de) 2019-04-04
US10552652B2 (en) 2020-02-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746981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ultiple object detection on a digitizer system
JP2007122600A (ja) 集積回路チップ及びrfidシステム
US20170076118A1 (en) Encoded information reading terminal with item locate functionality
EP2782045B1 (en) RFID system,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program
US20140197991A1 (en) Spatial recognition of rfid tag placement using antenna multiplexing
CN101799880A (zh) 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方法、程序和信息处理系统
JP4747622B2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制御プログラム、制御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および情報処理システム
CN106056191A (zh) 多频应答器
US9400900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pertaining to RFID tag-based user assertions
CN109583250A (zh) 射频识别系统及信息处理方法
CN204303001U (zh) 一种rfid珠宝试戴记录装置
Arnaud et al. Ultra low-cost sensors using RFID standards for data collection, for IoT systems in food production and logistics
CN102116551A (zh) 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冰箱管理系统
EP3239888A1 (en) Interrogation device, system including interrogation device, and program
CN104200315A (zh) 智能餐具以及基于该餐具的个性化用餐信息管理系统与方法
JP2005200126A (ja) 携帯型の在庫管理ケース
JP4938094B2 (ja) 情報処理装置、データキャリア、無線通信機構、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201417477Y (zh) 一种无线射频识别现场打印装置
CN109478245A (zh) 无线射频装置及其检测射频标签的方法
KR200375987Y1 (ko) Rf id 멀티 프로토콜 리더 장치
CN108875860A (zh) 一种药箱控制方法及药箱
US20230307827A1 (e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US20220343266A1 (en) Terminal device and inventory management system
CN204707717U (zh) 牲畜进食频率检测器
CN207115452U (zh) 手机内置读写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