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578163B - 内燃机 - Google Patents

内燃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578163B
CN109578163B CN201811140681.6A CN201811140681A CN109578163B CN 109578163 B CN109578163 B CN 109578163B CN 201811140681 A CN201811140681 A CN 201811140681A CN 109578163 B CN109578163 B CN 10957816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partition wall
crankcase
crank
internal combus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14068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578163A (zh
Inventor
堀井宣孝
松下耕一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95781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5781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5781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57816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FCYLINDERS, PISTONS OR CASINGS, FOR COMBUSTION ENGINES; ARRANGEMENTS OF SEALINGS IN COMBUSTION ENGINES
    • F02F7/00Casings, e.g. crankcases or fram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MLUBRICAT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LUBRICATING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CRANKCASE VENTILATING
    • F01M13/00Crankcase ventilating or breath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FCYLINDERS, PISTONS OR CASINGS, FOR COMBUSTION ENGINES; ARRANGEMENTS OF SEALINGS IN COMBUSTION ENGINES
    • F02F7/00Casings, e.g. crankcases or frames
    • F02F7/0065Shape of casings for other machine parts and purposes, e.g. utilisation purposes, safety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内燃机,其能够实现比以往更平稳的预热。内燃机(23)具有:曲轴箱(24),其在收纳曲轴的曲柄及变速器的传动齿轮的曲柄室(39)的底部具有油底壳(106);隔壁(109),其形成于曲柄室(39)的内壁,针对在重力方向从曲柄至油底壳(106)的第一油路(107),至少部分地隔开在重力方向从传动齿轮至油底壳(106)的第二油路(108);油泵,其在油底壳(106)上在与第二油路(108)隔开的存积区域(111)具有吸入口(89)。

Description

内燃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内燃机,其包括:在收纳曲轴的曲柄及变速器的传动齿轮的曲柄室的底部具有油底壳的曲轴箱、以及在油底壳上的存积区域具有吸入口的油泵。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公开一种内燃机的曲轴箱结构。在曲轴箱的底部形成有油底壳。油泵从油底壳抽吸机油。从油泵经由机油冷却器及机油滤清器,向曲轴的轴承及缸盖、变速器的主轴、变速器的副轴供给机油。
机油与曲轴及传动齿轮的旋转相应地进行扩散。由活塞及缸部加热的机油、以及在传动齿轮中流动的比较低温的机油通过曲轴及传动齿轮进行扩散并混合,因此会妨碍内燃机预热。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196681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实际情况而提出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燃机,其能够实现比以往更平稳的预热。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内燃机,具有:曲轴箱,其在收纳曲轴的曲柄及变速器的传动齿轮的曲柄室的底部具有油底壳;隔壁,其形成于所述曲柄室的内壁,针对在重力方向从所述曲柄至所述油底壳的第一油路,至少部分地隔开在重力方向从所述传动齿轮至所述油底壳的第二油路;油泵,在所述油底壳之上且在与所述第二油路隔开的存积区域具有吸入口。
根据第二方面,除了第一方面的结构以外,所述隔壁具有:第一隔壁,其从曲轴箱的所述油底壳向所述曲轴的曲柄臂延伸;第二隔壁,其从所述曲轴箱的上壁向所述曲柄臂延伸。
根据第三方面,除了第二方面的结构以外,内燃机具有与所述第一隔壁的上端连接并沿所述曲柄臂的外周延伸的第三隔壁。
根据第四方面,除了第一~第三方面的任一结构以外,在内燃机中,区划有辅助存积区域,该辅助存积区域在所述油底壳之上利用所述隔壁而与所述存积区域隔开,并在存积的机油内容许机油从形成于所述隔壁的间隙流入。
根据第五方面,除了第四方面的结构以外,所述曲轴箱具有:第一箱半体、以及在配合面与所述第一箱半体结合的第二箱半体,在所述第一箱半体形成有:第一肋部,其对第一流路进行区划,该第一流路与所述存积区域隔开,在配合面开放,并在与所述配合面分离的位置配置有所述吸入口;第二肋部,在其与所述配合面之间形成有所述间隙,构成所述隔壁的一部分,在所述第二箱半体形成有:第三肋部,其对第二流路进行区划,该第二流路在所述配合面与所述第一流路连接,并且与所述存积区域连接;第四肋部,其在所述配合面与所述第二肋部相对,构成所述隔壁的一部分。
根据第一方面,在曲柄室内机油与曲轴及传动齿轮的旋转相应地进行扩散。抑制由活塞及缸部加热的高温的返回机油、以及在传动齿轮流动的比较低温的返回机油分别通过曲轴及传动齿轮进行扩散并混合。这样,被加热的机油从吸入口被吸入油泵。被加热的机油在内燃机内循环。能够在内燃机内实现平稳的预热。
根据第二方面,因为曲柄臂与油底壳之间的空间由第一隔壁阻隔,曲柄臂与曲轴箱的上壁之间的空间由第二隔壁阻隔,所以,能够抑制传动齿轮侧的低温的机油通过上述空间而进入曲轴侧的第一油路。假如即使曲柄臂在第一隔壁及第二隔壁之间一部分暴露于第二油路,也能够抑制传动齿轮侧的低温的机油与曲柄臂的旋转相应地进入曲轴侧的第一油路。这样,能够防止加热的机油与比较低温的机油混合。促进内燃机预热。
根据第三方面,从曲柄臂落下的机油通过第三隔壁可靠地落下。加热的机油被有效率地引导至吸入口。这样,能够促进内燃机预热。
根据第四方面,在预热动作时加热的机油流入存积区域。比较低温的机油流入辅助存积区域。当机油从吸入口向油泵流出时,机油通过间隙从辅助存积区域流入存积区域。在温热的机油中有限地混合低温的机油。这样,机油能够沿第二油路循环。能够实现传动齿轮的润滑。
根据第五方面,存积区域的机油从第二箱半体的第二流路,通过第一箱半体的第一流路而流入吸入口。比较低温的机油通过第一箱半体侧的间隙流入存积区域,所以,比较低温的机油能够在流入第二流路之前,在存积区域充分地与温热的机油混合。能够抑制流入吸入口的机油的温度降低。能够促进内燃机预热。
附图说明
图1是概括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机动二轮车的整体图的侧视图。
图2是沿图1的2-2线的剖视放大图。
图3是概括表示曲轴箱的第一箱半体的外表面的内燃机的侧视放大图。
图4是对应于图3而概括表示第一箱罩的内表面的部分俯视放大图。
图5是对应于图3而概括表示第一箱半体的内表面的俯视放大图。
图6是对应于图3而概括表示第二箱半体的内表面的俯视放大图。
图7是概括表示第一流路的结构的第一箱半体的部分立体放大图。
图8是概括表示第二流路的结构的第二箱半体的部分立体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23内燃机;24曲轴箱;24a第一箱半体;24b第二箱半体;39曲柄室;43曲轴;47曲柄;48曲柄臂;61变速器;66传动齿轮;83油泵;89吸入口;106油底壳;107第一油路;108第二油路;109隔壁;109a第一隔壁;109b第二隔壁;111存积区域(主存积区域);112辅助存积区域;113第一流路;114第一肋部;116第二肋部;117第二流路;118第三肋部;119第四肋部,ML配合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在此,车体的上下、前后、左右方向是基于乘坐机动二轮车的乘员的视线而规定的。
图1概括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机动二轮车的整体结构。机动二轮车11具有车身框架12。在车身框架12的前端,前叉14能够转向地支承于头管13。前轮WF围绕车轴15旋转自如地支承于前叉14。在头管13的上侧,车把16与前叉14结合。在车身框架12的后侧,摆动臂18围绕在车宽方向上水平延伸的支轴19而摆动自如地支承在枢轴框架17。后轮WR围绕车轴21而旋转自如地支承在摆动臂18的后端。
在前轮WF与后轮WR之间,内燃机23搭载在车身框架12。内燃机23具有:曲轴箱24;缸体25,其与曲轴箱24结合,从曲轴箱24向上方延伸,具有前倾的缸轴线;缸盖26,其与缸体25结合;缸盖罩27,其与缸盖26结合。在曲轴箱24中,支承有围绕与后轮WR的车轴21平行延伸的旋转轴线28旋转的(后面叙述的)曲轴。曲轴的旋转运动经由传动装置(未图示),向后轮WR传递。在曲轴箱24形成有前方两个、后方两个发动机吊架29。在前方及后方分别上下排列发动机吊架29。曲轴箱24利用发动机吊架29而与车身框架12连结并固定。
在内燃机23的上方,燃料箱31搭载于车身框架12。在燃料箱31的后方,乘员座席32搭载于车身框架12。从燃料箱31向内燃机23的燃料喷射装置供给燃料。在驾驶机动二轮车11时,乘员跨坐于乘员座席32。
如图2所示,缸套33插入缸体25中。在缸套33的内侧安装有活塞34。缸套33对引导活塞34的轴向运动的缸35进行区划。在此,在缸体25形成有容纳单一活塞34的单缸35。在活塞34与缸盖26之间区划有燃烧室36。在缸盖26安装有面临燃烧室36的火花塞37。
曲轴箱24分割为第一箱半体24a及第二箱半体24b。第一箱半体24a及第二箱半体24b的内表面彼此相向。第一箱半体24a及第二箱半体24b在配合面液密性地相互结合并协同工作,来区划曲柄室39。第一箱罩41与第一箱半体24a的外表面结合。第二箱罩42与第二箱半体24b的外表面结合。
曲轴43具有:与分别嵌入第二箱半体24b及第一箱半体24a的滚珠轴承44、45连结的轴颈46a、46b、以及配置于轴颈46a、46b之间并收纳于曲柄室39的曲柄47。曲柄47具有:与轴颈46a、46b一体化的曲柄臂48、以及相互连结曲柄臂48的曲柄销49。轴颈37a、37b的轴心与旋转轴线28一致。在曲柄销49旋转自如地连结有从活塞34延伸的连杆51的一端。连杆51将活塞34的轴向运动转换为曲轴43的旋转运动。
在曲柄销49区划有:沿曲柄销49的轴心延伸的储液室52、以及从储液室52开始在曲柄销49的径向延伸且在连杆51与曲柄销49的接触区域开口的供给路53。形成于曲轴43且从曲轴43的一端(右端)沿曲轴43的轴心延伸的油路54与储液室52连接。机油从曲轴43的一端导入,向连杆51与曲柄销49的接触区域供给。
在从曲轴箱24向外侧一方向突出的曲轴43的一端连接有ACG(交流发电机)55。ACG55具有转子56及定子57。转子56与从曲轴箱24突出的曲轴43的一端不可相对旋转地结合。转子56具有在周向上排列的多个磁体58。转子56围在定子57的外周。在定子57上卷绕有排列于周向的多个线圈59。线圈59在转子56旋转时,沿着与磁体58的轨道相对的轨道。
在内燃机23安装有犬牙离合器式变速器61。变速器61收纳在曲轴箱24内。变速器61配备具有与曲轴43的轴心平行的轴心的主轴62及副轴63。主轴62及副轴63利用滚动轴承64a、64b、65a、65b旋转自如地支承在曲轴箱24。
在主轴62及副轴63支承有多个传动齿轮。传动齿轮配置在轴承彼此之间,并收纳在曲柄室39。传动齿轮包括:旋转齿轮66a,其与主轴62或副轴63同轴地相对旋转自如地被支承;固定齿轮66b,其不可相对旋转地固定于主轴62,与对应的旋转齿轮66a啮合;换档齿轮66c,其不可相对旋转且轴向移动自如地支承于主轴62或副轴63,与对应的旋转齿轮66a啮合。旋转齿轮66a及固定齿轮66b的轴向位移被限制。当换档齿轮66c通过轴向位移而与旋转齿轮66a连结时,旋转齿轮66a与主轴62或副轴63的相对旋转被限制。当换档齿轮66c与其它的旋转齿轮66a啮合时,旋转动力在主轴62与副轴63之间传递。当换档齿轮66c连结在与其它的固定齿轮66b啮合的旋转齿轮66a上时,旋转动力在主轴62与副轴63之间传递。这样,通过在主轴62与副轴63之间特定的传动齿轮66相啮合,能够以规定的减速比,从主轴62向副轴63传递旋转动力。
在主轴62区划有:沿主轴62的轴心延伸的油路67、以及从油路67在主轴62的径向上延伸且在主轴62与旋转齿轮66a的接触区域开口的供给路68。在油路67上连接有在第二箱半体24b的内表面与滚动轴承64b之间进行区划的储液室69。机油从储液室69导入主轴62的油路67,向主轴62与旋转齿轮66a的接触区域供给。
主轴62在曲轴箱24的外侧通过收纳于曲轴箱24与第二箱罩42之间的一次减速机构71,与曲轴43连接。一次减速机构71具有:动力传递齿轮72、以及相对旋转自如地支承于主轴62上的被动齿轮73。动力传递齿轮72固定在从曲轴箱24向外侧突出的曲轴43的另一端。被动齿轮73与动力传递齿轮72啮合。
在主轴62连结有在曲轴箱24与第二箱罩42之间收纳的摩擦离合器74。摩擦离合器74具有离合器外部74a、以及离合器毂74b。一次减速机构71的被动齿轮73与离合器外部74a连结。与离合器杆的操作相应地,在摩擦离合器74中对离合器外部74a与离合器毂74b之间的连结与切断进行切换。
在曲轴箱24的外侧配置的传动装置的驱动链轮75与副轴63结合。在驱动链轮75卷绕有驱动链76。驱动链76将驱动链轮75的旋转动力向后轮WR传递。
在副轴63区划有:沿副轴63的轴心延伸的油路77、以及从油路77在副轴63的径向上延伸且在副轴63与旋转齿轮66a的接触区域开口的供给路78。在油路77上连接有在第一箱半体24a的内表面与滚动轴承65b之间被区划的储液室79。机油从储液室79导入副轴63的油路77,向副轴63与旋转齿轮66a的接触区域供给。
在缸套33的下方,喷油器81固定在曲轴箱24的第一箱半体24a上。喷油器81具有向活塞34开口的喷嘴81a。在喷油器81连接有被第一箱半体24a与第一箱罩41的配合面区划的储液室82。从喷油器81的喷嘴81a向活塞33供给机油。
如图3所示,在第一箱半体24a的外表面设置有油泵83。油泵83例如由摆线泵(トロコイドポンプ)(注册商标)构成。油泵83具有:外转子85,其在与平行于曲轴43的旋转轴线28的轴线同轴的圆筒面,旋转自如地支承于壳体84;内转子86,其具有相对于外转子85偏心而配置并与外转子85的内齿轮啮合的外齿轮。与内转子86的旋转相应地,外齿轮与外转子85的内齿轮之间的容积发生变化,与该容积的变化相应地,吸入、排出机油。
在第一箱半体24a的外表面,将机油滤清器室87区划在油泵83的下方。在机油滤清器室87连接有与油泵83的吸入口连接的吸入路88。吸入路88在机油滤清器室87的顶面开口。沿机油滤清器室87的底面区划有从第一箱半体24a的内表面向外表面贯通的吸入口89。机油滤清器室87利用滤芯91而分离为吸入路88侧的空间与吸入口89侧的空间。机油从吸入口89吸入,在由滤芯91过滤后,从吸入路88流入油泵83。
如图3所示,连接路92在第一箱半体24a的外表面开口。在连接路92连接有从油泵83的排出口开始在第一箱半体24a内延伸的油路93。如图4所示,在第一箱罩41形成有与连接路92重合的插口94。在插口94连接有油路96,该油路96在第一箱罩41内从插口94延伸至位于上方的连接路95。连接路95与被第一箱半体24a的外表面区划的分岐口97重合。与连接路95相邻而在第一箱罩41形成有与曲轴43的油路54连接的油路98。机油从连接路95经由第一箱半体24a的分岐口97,再次流入第一箱罩41的油路98,直至曲轴43的油路54。
如图3所示,与分岐口97相邻而在第一箱半体24a区划有向副轴63延伸的油路99。油路99在前端与副轴63的储液室79连接。机油从分岐口97,经由第一箱罩41的连接路95,流入油路99,直至副轴63的储液室79。
如图5所示,直至副轴63的轴承65b的油路99利用连接孔101与第一箱半体24a内表面的第一横断路102连接。如图6所示,第一横断路102与被第二箱半体24b区划的第二横断路103重合。第二横断路103在第二箱半体24b内与向储液室69延伸的油路104连接。机油经由第一及第二横断路102、103,从第一箱半体24a向第二箱半体24b流通,从油路104直至主轴62的储液室69。
曲轴箱24在底部具有油底壳106。例如在油底壳106将机油充满至油位OL。在曲柄室39的内壁,针对在重力方向从曲柄47至油底壳106的第一油路107,形成有隔壁109,该隔壁109至少部分地隔开在重力方向从传动齿轮66至油底壳106的第二油路108。隔壁109包括:从曲轴箱24的油底壳106向曲轴43的曲柄臂48的外周延伸的第一隔壁109a、从曲轴箱24的上壁向曲柄臂48延伸的第二隔壁109b、以及沿曲柄臂48的外周向前下方地从第一隔壁109a的上端向第一油路107延伸的第三隔壁109c。在第二隔壁109b与第三隔壁109c之间,曲柄臂48的外周与第二油路108相对。
第一隔壁109a在油位OL的下方在第一油路107将主存积区域111区划,在油位OL的下方在第二油路108将辅助存积区域112区划。辅助存积区域112在油底壳106之上利用隔壁109与主存积区域111隔开。吸入口89在油底壳106之上配置在与第二油路108隔开的主存积区域111中。
在第一箱半体24a形成有:第一肋部114,其对第一流路113进行区划,该第一流路113与主存积区域111隔开,在配合面开放,并在与配合面ML分离的位置配置有吸入口89;第二肋部116,如图7所示,其在与配合面ML之间形成间隙115,构成第一隔壁109a的一部分。如图8所示,在第二箱半体24b形成有:第三肋部118,其对第二流路117进行区划,该第二流路117在配合面ML与第一流路113连接,并且与主存积区域111连接;第四肋部119,其在配合面ML与第二肋部116相对,构成第一隔壁109a的一部分。这样,第二肋部116与第四肋部119构成第一隔壁109a。在第一隔壁109a,在存积的机油内区划有容许机油从主存积区域111向辅助存积区域112流入的间隙115。
在内燃机23中,例如在油底壳106将机油充满至油位OL。存积的机油由第一隔壁109a分割为第一油路107侧的主存积区域111与第二油路108侧的辅助存积区域112。但是,利用第一隔壁109a的间隙115的作用,机油能够在主存积区域111与辅助存积区域112之间来回移动。
当内燃机23启动时,油泵83工作。油泵83从吸入口89将存积于油底壳106的机油吸上来。从油泵83排出的机油向缸35、曲柄销49、主轴62及副轴63供给。由缸35加热的机油与曲轴43的旋转相应地,在曲柄室39内扩散,经由第一油路107流入油底壳106。从主轴62或副轴63流下的机油与传动齿轮66的旋转相应地,在曲柄室39内扩散,经由第二油路108流入油底壳106。在油底壳106将机油存积至油位OL。
存积的机油由第一隔壁109a分割为第一油路107侧的主存积区域111与第二油路108侧的辅助存积区域112。因此,能够抑制由曲轴43扩散的机油与由传动齿轮66扩散的机油的混合。这样,被加热的机油从吸入口89吸入油泵83。被加热的机油在内燃机23内循环。在内燃机23能够实现平稳的预热。当主存积区域111的机油减少时,辅助存积区域112的机油通过第一隔壁109a的间隙115流入主存积区域111。流入的机油被主存积区域111内的机油加热,流入吸入口89。
在本实施方式中,隔壁109具有:从曲轴箱24的油底壳106向曲轴43的曲柄臂48的外周延伸的第一隔壁109a、以及从曲轴箱24的上壁向曲柄臂48延伸的第二隔壁109b。这样,曲柄臂48与油底壳106之间的空间由第一隔壁109a阻隔,曲柄臂48与曲轴箱24上壁之间的空间由第二隔壁109b阻隔,所以能够抑制传动齿轮66侧的比较低温的机油通过上述空间而进入曲轴43侧的第一油路107。假如即使曲柄臂48在第一隔壁109a与第二隔壁109b之间部分地暴露于第二油路108,也能够抑制与曲柄臂48的旋转相应地传动齿轮66侧的低温的机油进入曲轴43侧的第一油路107。这样,能够防止加热的机油与比较低温的机油混合。能够促进内燃机23预热。
隔壁109还具有第三隔壁109c,该第三隔壁109c与第一隔壁109a的上端连接,沿着曲柄臂48的外周向前下方地从第一隔壁109a的上端向第一油路107延伸。从曲柄臂48落下的机油通过第三隔壁109c,可靠地落至第一油路107。加热的机油被有效率地引导至吸入口89。这样,能够促进内燃机23预热。
如上所述,在内燃机23中,区划有辅助存积区域112,该辅助存积区域112在油底壳106上利用隔壁109而与主存积区域111隔开,在存积的机油内容许机油从形成于隔壁109的间隙115流入。在预热动作时,加热的机油流入主存积区域111。比较低温的机油流入辅助存积区域112。当机油从吸入口89向油泵83流出时,机油通过间隙115而从辅助存积区域112流入存积区域111。在温热的机油中有限地混合低温的机油。这样,机油能够沿第二油路108循环。能够实现传动齿轮66的润滑。
在隔壁109的形成中,在曲轴箱24的第一箱半体24a形成有:第一肋部114,其对第一流路113进行区划,该第一流路113与主存积区域111隔开,在配合面ML开放,并在与配合面ML分离的位置配置有吸入口89;第二肋部116,在其与配合面ML之间形成有间隙115,构成隔壁109的一部分。在曲轴箱24的第二箱半体24b形成有:第三肋部118,其对第二流路117进行区划,该第二流路117在配合面ML与第一流路113连接,并且与主存积区域111连接;第四肋部119,其在配合面ML与第二肋部116相对,构成隔壁109的一部分。主存积区域111的机油从第二箱半体24b的第二流路117,通过第一箱半体24a的第一流路113,流入吸入口89。因为比较低温的机油通过第一箱半体24a侧的间隙115而流入主存积区域111,所以比较低温的机油能够在流入第二流路117之前,在主存积区域111中充分地与温热的机油混合。能够抑制流入吸入口89的机油温度的降低。能够促进内燃机23预热。

Claims (3)

1.一种内燃机,其特征在于,具有:
曲轴箱(24),其在收纳曲轴(43)的曲柄(47)及变速器(61)的传动齿轮(66)的曲柄室(39)的底部具有油底壳(106);
隔壁(109),其形成于所述曲柄室(39)的内壁,针对在重力方向从所述曲柄(47)至所述油底壳(106)的第一油路(107),至少部分地隔开在重力方向从所述传动齿轮(66)至所述油底壳(106)的第二油路(108);
油泵(83),在所述油底壳(106)之上且在与所述第二油路(108)隔开的存积区域(111)具有吸入口(89);
区划有辅助存积区域(112),该辅助存积区域(112)在所述油底壳(106)之上利用所述隔壁(109)而与所述存积区域(111)隔开,并在存积的机油内容许机油从形成于所述隔壁(109)的间隙(115)流入,
所述曲轴箱(24)具有:第一箱半体(24a)、以及在配合面(ML)与所述第一箱半体(24a)结合的第二箱半体(24b),
在所述第一箱半体(24a)形成有:第一肋部(114),其对第一流路(113)进行区划,该第一流路(113)与所述存积区域(111)隔开,在配合面(ML)开放,并在与所述配合面(ML)分离的位置配置有所述吸入口(89);第二肋部(116),在其与所述配合面(ML)之间形成有所述间隙(115),构成所述隔壁(109)的一部分,
在所述第二箱半体(24b)形成有:第三肋部(118),其对第二流路(117)进行区划,该第二流路(117)在所述配合面(ML)与所述第一流路(113)连接,并且与所述存积区域(111)连接;第四肋部(119),其在所述配合面(ML)与所述第二肋部(116)相对,构成所述隔壁(109)的一部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壁(109)具有:
第一隔壁(109a),其从曲轴箱(24)的所述油底壳(106)向所述曲轴(43)的曲柄臂(48)延伸;
第二隔壁(109b),其从所述曲轴箱(24)的上壁向所述曲柄臂(48)延伸。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燃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壁(109)还具有与所述第一隔壁(109a)的上端连接并沿所述曲柄臂(48)的外周延伸的第三隔壁(109c)。
CN201811140681.6A 2017-09-29 2018-09-28 内燃机 Active CN10957816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89741A JP6640809B2 (ja) 2017-09-29 2017-09-29 内燃機関
JP2017-189741 2017-09-2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578163A CN109578163A (zh) 2019-04-05
CN109578163B true CN109578163B (zh) 2021-03-16

Family

ID=659199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140681.6A Active CN109578163B (zh) 2017-09-29 2018-09-28 内燃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640809B2 (zh)
CN (1) CN109578163B (zh)
BR (1) BR102018070034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61808B (zh) * 2020-12-31 2022-05-17 宁波裕隆汽车制泵有限公司 齿轮室总成及其加工定位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215411A (ja) * 1985-03-19 1986-09-25 Honda Motor Co Ltd 内燃機関のオイル収納構造
CN101133234A (zh) * 2005-03-02 2008-02-27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润滑装置
JP2009052421A (ja) * 2007-08-23 2009-03-12 Toyota Motor Corp エンジンの潤滑装置
CN101389832A (zh) * 2006-02-21 2009-03-18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内燃机的油底壳结构
JP2009092043A (ja) * 2007-10-11 2009-04-30 Yamaha Motor Co Ltd ドライサンプ式4サイクルエンジン及び鞍乗型車両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668460B2 (ja) * 2002-02-18 2005-07-06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ドライサンプ式4サイクルエンジン
JP5480675B2 (ja) * 2010-03-10 2014-04-2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のケースカバー構造
JP5904408B2 (ja) * 2012-06-14 2016-04-1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パワーユニットの潤滑装置
JP6029514B2 (ja) * 2013-03-29 2016-11-2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のクランクケース構造
JP6223163B2 (ja) * 2013-12-12 2017-11-01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車輌用エンジン及び該エンジンを備えた自動二輪車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215411A (ja) * 1985-03-19 1986-09-25 Honda Motor Co Ltd 内燃機関のオイル収納構造
CN101133234A (zh) * 2005-03-02 2008-02-27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润滑装置
CN101389832A (zh) * 2006-02-21 2009-03-18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内燃机的油底壳结构
JP2009052421A (ja) * 2007-08-23 2009-03-12 Toyota Motor Corp エンジンの潤滑装置
JP2009092043A (ja) * 2007-10-11 2009-04-30 Yamaha Motor Co Ltd ドライサンプ式4サイクルエンジン及び鞍乗型車両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9065733A (ja) 2019-04-25
JP6640809B2 (ja) 2020-02-05
CN109578163A (zh) 2019-04-05
BR102018070034A2 (pt) 2019-09-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571309B1 (en) Power unit for saddle-ride type vehicle
JP3971082B2 (ja) 内燃機関用潤滑装置
JP4712644B2 (ja) 内燃機関の潤滑装置
JP4688769B2 (ja) 内燃機関のオイルポンプユニット
US20110076165A1 (en) Drive device
CN101294606B (zh) 二轮机动车用动力单元
EP1770005A2 (en) Scooter type vehicle
CA2584308C (en) Transmission structure of power unit for vehicle
CN1746466B (zh) 发动机
CN109578163B (zh) 内燃机
JP6818121B2 (ja) 内燃機関
JP6223163B2 (ja) 車輌用エンジン及び該エンジンを備えた自動二輪車
JP3052002B2 (ja) ドライサンプ潤滑式内燃機関のオイルタンク構造
CN1746464B (zh) 摩托车发动机
JP5286976B2 (ja) エンジンのオイル供給構造
JP4437726B2 (ja) エンジン
JP2010196638A (ja) パワーユニット
JP5210206B2 (ja) パワーユニットにおける油路構造
TW472013B (en) Power unit for motorcycle
JP2006077651A (ja) エンジン
JP4031683B2 (ja) ドライサンプ式4サイクルエンジン
JP2010196637A (ja) 車両用パワーユニット
CN111749750B (zh) 内燃机
CN203783674U (zh) 油泵
JP4535911B2 (ja) 内燃機関の潤滑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