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576833A - 一种混纺纱生产装置和生产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混纺纱生产装置和生产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576833A CN109576833A CN201910109620.1A CN201910109620A CN109576833A CN 109576833 A CN109576833 A CN 109576833A CN 201910109620 A CN201910109620 A CN 201910109620A CN 109576833 A CN109576833 A CN 10957683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oller
- gather
- drafting
- yarn
- gather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5/00—Drafting machines or arrangements ; Threading of roving into drafting machine
- D01H5/18—Drafting machines or arrangements without fallers or like pinned bars
- D01H5/22—Drafting machines or arrangements without fallers or like pinned bars in which fibres are controlled by rollers only
-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5/00—Drafting machines or arrangements ; Threading of roving into drafting machine
- D01H5/18—Drafting machines or arrangements without fallers or like pinned bars
- D01H5/46—Loading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Spinning Or Twisting Of Yar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给出一种混纺纱生产装置和生产方法,在中、前牵伸罗拉对之间设置后聚拢罗拉对、在前牵伸罗拉对前部设置前聚拢罗拉对,后、聚拢罗拉对的下罗拉采用大直径的中间轴,沿着中间轴上的外圆周开有聚拢凹槽,后、前聚拢罗拉对的上胶辊的长度等于聚拢凹槽的长度,喂入牵伸区的双粗纱经由后牵伸区牵伸后进入到后聚拢罗拉对的聚拢凹槽内,受到后聚拢罗拉对的下罗拉和上胶辊之间的按压作用实现后聚拢汇合作用,而后经前牵伸区牵伸后进入到前聚拢罗拉对的聚拢凹槽内,受到前聚拢罗拉对的下罗拉和上胶辊之间的按压作用实现前聚拢汇合作用,输出的混合须条在捻度作用下被加捻成纱,从而制得混合效果好的混纺细纱。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环锭纺纱新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混纺纱生产装置和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牵伸系统是细纱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直接影响到成纱质量。目前通用的细纱机均采用三罗拉牵伸形式,其中包括普通的三罗拉双皮圈结构与可实现80~100倍大牵伸的三罗拉四皮圈结构。普通的三罗拉双皮圈结构共分两个牵伸区:前牵伸区和后牵伸区,而后区由于仅采用简单罗拉牵伸,使得中部的摩擦力界较弱,牵伸倍数一般小于1.4倍,这对提高细纱机的总的牵伸倍数不利,因而其总牵伸倍数在20~50之间。为了解决后区牵伸能力低的问题,在中国专利“用于高支精纺机的牵涉装置”(号码:96107383)与“细纱机四皮圈牵伸机构”(号码:012439010)中分别公开了一种三罗拉三皮圈与三罗拉四皮圈牵伸机构,较好的解决了三罗拉形式牵伸机构的后区牵伸能力弱的问题,使得总牵伸倍数可提高到100。但是,由于其采用三罗拉形式,也即只有两个连续的牵伸区,因此牵伸倍数提高有限。
针对此,本发明给出一种混纺纱生产装置和生产方法,通过后聚拢罗拉对实现喂入的双粗纱在牵伸过程中的后按压聚拢作用、通过前聚拢罗拉对实现喂入的双粗纱在牵伸后加捻前的前按压聚拢作用,从而实现喂入的双粗纱内的两种纤维优异的混合效果,继而实现具有优异混合效果的混纺纱的生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给出一种混纺纱生产装置和生产方法,通过采用后聚拢罗拉对实现喂入的双粗纱在牵伸过程中的后按压聚拢作用、采用前聚拢罗拉对实现喂入的双粗纱在牵伸后加捻前的前按压聚拢作用,从而实现喂入的双粗纱内的两种纤维优异的混合效果,继而实现具有优异混合效果的混纺纱的生产。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涉及一种混纺纱生产装置,包括牵伸系统,牵伸系统包括后牵伸罗拉对、中牵伸罗拉对、前牵伸罗拉对,后罗拉对包括后下罗拉和后上胶辊,中罗拉对包括中下罗拉和中上胶辊,前罗拉对包括前下罗拉和前上胶辊,后下罗拉、中下罗拉、前下罗拉的结构完全相同,后下罗拉、中下罗拉、前下罗拉包括牵伸罗拉轴,牵伸罗拉轴为实心的圆柱形结构,在每个锭位的后下罗拉、中下罗拉、前下罗拉的牵伸罗拉轴的外部圆周上固定紧套有牵伸罗拉套,牵伸罗拉套和牵伸罗拉轴的材质相同且均为铁质或钢质,牵伸罗拉套与牵伸罗拉轴一体化固定连接,在中牵伸罗拉对和前牵伸罗拉对之间设置有后聚拢罗拉对,在前牵伸罗拉对的前部设置有前聚拢罗拉对,后聚拢罗拉对包括后下聚拢罗拉和后上按压胶辊,前聚拢罗拉对包括前下聚拢罗拉和前上按压胶辊,后下聚拢罗拉和前下聚拢罗拉的结构相同,后下聚拢罗拉、前下聚拢罗拉包括聚拢罗拉轴,聚拢罗拉轴为空心的圆柱形结构,在每个锭位的后下聚拢罗拉、前下聚拢罗拉的聚拢罗拉轴的外圆周上开有聚拢凹槽,一台细纱机的前车台面的所有锭位的后下罗拉的牵伸罗拉轴一体化固定连接、所有锭位的中下罗拉的牵伸罗拉轴一体化固定连接、所有锭位的前下罗拉的牵伸罗拉轴一体化固定连接、后下聚拢罗拉的聚拢罗拉轴一体化固定连接、前下聚拢罗拉的聚拢罗拉轴一体化固定连接,一台细纱机的后车台面的所有锭位的后下罗拉的牵伸罗拉轴一体化固定连接、所有锭位的中下罗拉的牵伸罗拉轴一体化固定连接、所有锭位的前下罗拉的牵伸罗拉轴一体化固定连接、后下聚拢罗拉的聚拢罗拉轴一体化固定连接、前下聚拢罗拉的聚拢罗拉轴一体化固定连接,前车台面、后车台面的前下罗拉的罗拉轴的左端共同由第一电机带动转动,前车台面、后车台面的中下罗拉的牵伸罗拉轴的左端分别通过完全相同的第一齿轮组与前车台面、后车台面的前下罗拉的牵伸罗拉轴的左端传动连接,前车台面、后车台面的后下罗拉的牵伸罗拉轴的左端分别通过完全相同的第二齿轮组与前车台面、后车台面的中下罗拉的牵伸罗拉轴的左端传动连接,前车台面、后车台面的后下聚拢罗拉的聚拢罗拉轴的左端分别通过完全相同的第一同齿齿轮组与前车台面、后车台面的中下罗拉的牵伸罗拉轴的左端传动连接,前车台面、后车台面的前下聚拢罗拉的聚拢罗拉轴的左端分别通过完全相同的第二同齿齿轮组与前车台面、后车台面的前下罗拉的牵伸罗拉轴的左端传动连接,后上胶辊、中上胶辊、前上胶辊的结构相同,后上胶辊、中上胶辊、前上胶辊包括牵伸胶辊轴,牵伸胶辊轴为铁质材质,牵伸胶辊轴为实心的圆柱形结构,后上按压胶辊和前上按压胶辊的结构相同,后上按压胶辊、前上按压胶辊包括聚拢胶辊轴,聚拢胶辊轴为铁质材质,聚拢胶辊轴为实心的圆柱形结构,一台细纱机的后车台面、前车台面一个锭位和右侧相邻的一个锭位构成一个锭位组,一个锭位组的两个锭位上的后上胶辊的牵伸胶辊轴一体化连接、中上胶辊的牵伸胶辊轴一体化连接、前上胶辊的牵伸胶辊轴一体化连接,在每个锭位的后上胶辊、中上胶辊、前上胶辊的牵伸胶辊轴的外部圆周上紧套有牵伸胶辊套,牵伸胶辊套为橡胶材质,牵伸胶辊套的长度与牵伸罗拉套的长度保持一致,牵伸胶辊套通过各自的中间轴承与牵伸胶辊轴连接,牵伸胶辊套可绕着牵伸胶辊轴自由转动,且一个锭位组的两个锭位上的牵伸胶辊套之间保持一定的间距,一个锭位组的左侧锭位的牵伸胶辊套的左端与牵伸胶辊轴的左端对齐,左侧锭位的牵伸胶辊套的左端与牵伸罗拉套的左端对齐,一个锭位组的右侧锭位的牵伸胶辊套的右端与牵伸胶辊轴的右端对齐,右侧锭位的牵伸胶辊套的右端与牵伸罗拉套的右端对齐,在每个锭位的后上按压胶辊、前上胶辊的聚拢胶辊轴的外部圆周上紧套有聚拢胶辊套,聚拢胶辊套为橡胶材质,聚拢胶辊套的长度与聚拢凹槽的长度保持一致,聚拢胶辊套通过各自的中间轴承与聚拢胶辊轴连接,聚拢胶辊套可绕着牵伸胶辊轴自由转动,且一个锭位组的两个锭位上的聚拢胶辊套之间保持一定的间距,一个锭位组的左侧锭位的聚拢胶辊套的左端与聚拢凹槽的左端对齐,一个锭位组的右侧锭位的聚拢胶辊套的右端与聚拢凹槽的右端对齐,且位于聚拢凹槽内的聚拢罗拉轴的直径与牵伸罗拉套的之间保持一致,一个锭位组的两个锭位的后上胶辊的牵伸胶辊套之间的牵伸胶辊轴、中上胶辊的牵伸胶辊套之间的牵伸胶辊轴、后上按压胶辊的聚拢胶辊套之间的聚拢胶辊轴、前上胶辊的牵伸胶辊套之间的牵伸胶辊轴、前上按压胶辊的聚拢胶辊套之间的聚拢胶辊轴依次从后往前的嵌入在加压组件的后嵌入抓、中嵌入抓、中前嵌入抓、第一前嵌入抓、第二前嵌入抓内,从而实现后上胶辊、中上胶辊、后按压上胶辊、前上胶辊、前按压上胶辊在加压组件上的安装,加压组件的后部通过固定轴固定在细纱机的车台面上,且加压组件可沿着固定轴进行转动,从而在转动过程中实现后上胶辊、中上胶辊、后按压上胶辊、前上胶辊、前按压上胶辊的在一定压力下的下压。
使用时,加压组件在力的作用下沿着固定轴转动,从而实现加压组件的下压,从而使得后下罗拉的牵伸罗拉套和后上胶辊的牵伸胶辊套之间紧密按压接触、中下罗拉的牵伸罗拉套和中上胶辊的牵伸胶辊套之间紧密按压接触、后上按压胶辊的聚拢胶辊套与后下聚拢罗拉的聚拢凹槽内的聚拢罗拉轴之间紧密按压接触、前下罗拉的牵伸罗拉套和前上胶辊的牵伸胶辊套之间紧密按压接触、前上按压胶辊的聚拢胶辊套与前下聚拢罗拉的聚拢凹槽内的聚拢罗拉轴之间紧密按压接触,此时,第一电机带动前下罗拉的牵伸罗拉轴转动,继而直接带动与前下罗拉的牵伸罗拉轴一体化连接的前下罗拉的牵伸罗拉套同步转动,继而带动与前下罗拉的牵伸罗拉套紧密按压接触的前上胶辊的牵伸胶辊套同步转动,前下罗拉的罗拉轴通过第一齿轮组带动中下罗拉的罗拉轴转动,继而直接带动与中下罗拉的牵伸罗拉轴一体化连接的中下罗拉的牵伸罗拉套同步转动,继而带动与中下罗拉的牵伸罗拉套紧密按压接触的中上胶辊的牵伸胶辊套同步转动,中下罗拉的罗拉轴通过第二齿轮组带动后下罗拉的罗拉轴转动,继而直接带动与后下罗拉的牵伸罗拉轴一体化连接的后下罗拉的牵伸罗拉套同步转动,继而带动与后下罗拉的牵伸罗拉套紧密按压接触的后上胶辊的牵伸胶辊套同步转动,中下罗拉的罗拉轴通过第一同齿齿轮组带动后下聚拢罗拉的聚拢罗拉轴转动,继而带动与后下聚拢罗拉的位于聚拢凹槽内的聚拢罗拉轴紧密按压接触的后上按压胶辊的聚拢胶辊套同步转动,此时后下聚拢罗拉的位于聚拢凹槽左侧或者右侧的聚拢罗拉轴与后上按压胶辊的聚拢胶辊轴之间保持一定的间隙,且此时后下聚拢罗拉的位于聚拢凹槽内的聚拢罗拉轴的转速与中下罗拉的牵伸罗拉套的转速相同,前下罗拉的罗拉轴通过第二同齿齿轮组带动前下聚拢罗拉的聚拢罗拉轴转动,继而带动与前下聚拢罗拉的位于聚拢凹槽内的聚拢罗拉轴紧密按压接触的前上按压胶辊的聚拢胶辊套同步转动,此时前下聚拢罗拉的位于聚拢凹槽左侧或者右侧的聚拢罗拉轴与前上按压胶辊的聚拢胶辊轴之间保持一定的间隙,且此时前下聚拢罗拉的位于聚拢凹槽内的聚拢罗拉轴的转速与前下罗拉的牵伸罗拉套的转速相同,在后牵伸罗拉对和中牵伸罗拉对之间组成后牵伸区,后牵伸区的牵伸倍数等于第一齿轮组的齿数比,在中牵伸罗拉对和后聚拢罗拉对之间组成后聚拢区,后聚拢区无牵伸作用,在后聚拢罗拉对和前牵伸罗拉对之间组成前牵伸区,前牵伸区的牵伸倍数等于第二齿轮组的齿数比,在前牵伸罗拉对和前聚拢罗拉对之间组成前聚拢区,前聚拢区无牵伸作用,在后牵伸罗拉对的后部加装有喇叭口喂入装置,喇叭口喂入装置包括左喇叭口和右喇叭口,左喇叭口和右喇叭口之间保持一定的间距,左喇叭口和右喇叭口之间通过连接横杆固定连接,第一粗纱和第二粗纱分别由喇叭口喂入装置的左喇叭口和右喇叭口喂入,且第一粗纱和第二粗纱为原料不同、其他相同的短纤粗纱,喂入的第一粗纱和第二粗纱被后牵伸罗拉对的后下罗拉的牵伸罗拉套和后上胶辊的牵伸胶辊套之间紧密按压喂入,而后被中牵伸罗拉对的中下罗拉的牵伸罗拉套和中上胶辊的牵伸胶辊套之间紧密按压输出,期间分别受到相同的后牵伸区的牵伸作用,从而分别制得第一须条和第二须条,在后牵伸区的牵伸作用下,一方面喂入的第一粗纱和第二粗纱被牵伸拉细,从而使得制得的第一须条的线密度相对第一粗纱减小、第二须条的线密度相对第二粗纱减小,且减小比例等于后牵伸区的牵伸倍数,另一方面使得喂入的第一粗纱和第二粗纱在牵伸拉细过程中发生纤维的弹性扭转作用,从而使得制得的第一须条的捻度相对第一粗纱减小、第二须条的捻度相对第二粗纱减小,且减小比例与后牵伸区的牵伸倍数成正比,输出的第一须条和第二须条而后同时被后聚拢罗拉对的后下聚拢罗拉的聚拢凹槽内的聚拢罗拉轴和后上按压胶辊的聚拢胶辊套之间紧密按压输出,期间受到后聚拢区的后聚拢随机混合作用,制得第一混合须条,在后下聚拢罗拉的聚拢凹槽内,设置聚拢凹槽的宽度小于第一须条和第二须条的宽度之和,从而使得进入到后下聚拢罗拉的聚拢凹槽内第一须条和第二须条呈上下叠合状态,此时在后下聚拢罗拉的聚拢凹槽内的聚拢罗拉轴和后上按压胶辊的聚拢胶辊套之间产生的机械按压作用力下,位于上部的第二须条或第一须条内的短纤维嵌入到位于下部的第一须条或第二须条的短纤维之间的间隙内,从而实现第一粗纱和第二粗纱内的两种不同的短纤维在牵伸过程中的后聚拢随机混合作用,从而实现两种短纤维的第一次随机混合作用,由于后聚拢区无牵伸作用,从而使得第一混合须条的线密度等于第一须条的线密度和第二须条的线密度之和,同时由于后聚拢区对本身具有一定捻度的第一须条和第二须条内的两种不同短纤维的按压嵌入混合作用,从而使得第一混合须条的捻度大于第一须条的捻度和第二须条中的捻度、但小于第一须条的捻度与第二须条中的捻度之和,从而对第一混合须条起到捻度增强作用,从而为第一混合须条在前牵伸区内进行的主牵伸作用提供较强的内摩擦力场,第一混合须条而后被前牵伸罗拉对的前下罗拉的牵伸罗拉套和前上胶辊的牵伸胶辊套之间紧密按压输出,期间受到前牵伸区的牵伸作用,从而分别制得第二混合须条,在前牵伸区的牵伸作用下,一方面喂入的第一混合须条在在第一混合须条由于自身捻度形成的内摩擦力场、后下聚拢罗拉的聚拢凹槽内的聚拢罗拉轴和后上按压胶辊的聚拢胶辊套之间的按压产生的第一后外摩擦力场、后下聚拢罗拉的聚拢凹槽左侧和右侧的聚拢罗拉轴与纤维相互摩擦产生的第二后外摩擦力场、前下罗拉的牵伸罗拉套和前上胶辊的牵伸胶辊套之间的按压产生的前外摩擦力场的综合控制作用下被牵伸拉细,从而使得制得的第二混合须条的线密度相对第一混合须条减小,且减小比例等于前牵伸区的牵伸倍数,另一方面使得喂入的第一混合须条在牵伸拉细过程中发生纤维的弹性扭转作用,从而使得制得的第二混合须条的捻度相对第一混合须条的捻度减小,且减小比例与前牵伸区的牵伸倍数成正比,设置前牵伸区的牵伸倍数远大于后牵伸区的牵伸倍数,从而使得第二混合须条的捻度大幅减小、甚至无捻,从而使得第二混合须条内的短纤维处于比较自由松散的状态,输出的第二混合须条而后同时被前聚拢罗拉对的前下聚拢罗拉的聚拢凹槽内的聚拢罗拉轴和前上按压胶辊的聚拢胶辊套之间紧密按压输出,期间受到前聚拢区的前聚拢随机混合作用,制得第三混合须条,在前下聚拢罗拉的聚拢凹槽内,设置聚拢凹槽的宽度小于第二混合须条,从而使得进入到前下聚拢罗拉的聚拢凹槽内第二混合须条在前下聚拢罗拉的聚拢凹槽的左侧和右侧的聚拢罗拉轴的机械作用力下实现对第二混合须条的聚拢作用,从而实现的第二混合须条宽度减小,这种宽度减小作用一方面使得第二混合须条内的处于比较自由松散的状态的短纤维发生平行转移,继而实现短纤维之间的间隙减小,从而使得第二混合须条变得更加紧实,另一方面使得第二混合须条内的部分短纤维在平行转移过程中发生向上的凸起,且这些凸起的短纤维在前下聚拢罗拉的聚拢凹槽内的聚拢罗拉轴和前上按压胶辊的聚拢胶辊套之间产生的机械按压作用力下,又立即被按压进入到第二混合须条的短纤维之间的间隙内,从而实现第一粗纱和第二粗纱内的两种不同的短纤维在牵伸过程中的前聚拢随机混合作用,从而实现两种短纤维的第二次随机混合作用,由于前聚拢区无牵伸作用,从而使得第三混合须条的线密度等于第二混合须条的线密度,输出的第三混合须条在加捻捻度的作用下不断的被加捻成所需的混纺纱且不断的卷绕在纱管上。
本发明通过后聚拢罗拉对实现喂入的双粗纱在牵伸过程中的后按压聚拢作用、通过前聚拢罗拉对实现喂入的双粗纱在牵伸后加捻前的前按压聚拢作用,从而实现喂入的双粗纱内的两种纤维优异的混合效果,继而实现具有优异混合效果的混纺纱的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混纺纱生产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由图1所示,一种混纺纱生产装置,包括牵伸系统,牵伸系统包括后牵伸罗拉对、中牵伸罗拉对、前牵伸罗拉对,后罗拉对包括后下罗拉1和后上胶辊2,中罗拉对包括中下罗拉3和中上胶辊4,前罗拉对包括前下罗拉5和前上胶辊6,后下罗拉、中下罗拉、前下罗拉的结构完全相同,后下罗拉、中下罗拉、前下罗拉包括牵伸罗拉轴11,牵伸罗拉轴为实心的圆柱形结构,在每个锭位的后下罗拉、中下罗拉、前下罗拉的牵伸罗拉轴的外部圆周上固定紧套有牵伸罗拉套12,牵伸罗拉套和牵伸罗拉轴的材质相同且均为铁质或钢质,牵伸罗拉套与牵伸罗拉轴一体化固定连接,在中牵伸罗拉对和前牵伸罗拉对之间设置有后聚拢罗拉对,在前牵伸罗拉对的前部设置有前聚拢罗拉对,后聚拢罗拉对包括后下聚拢罗拉7和后上按压胶辊8,前聚拢罗拉对包括前下聚拢罗拉9和前上按压胶辊10,后下聚拢罗拉和前下聚拢罗拉的结构相同,后下聚拢罗拉、前下聚拢罗拉包括聚拢罗拉轴19,聚拢罗拉轴为空心的圆柱形结构,在每个锭位的后下聚拢罗拉、前下聚拢罗拉的聚拢罗拉轴的外圆周上开有聚拢凹槽20,一台细纱机的前车台面的所有锭位的后下罗拉的牵伸罗拉轴一体化固定连接、所有锭位的中下罗拉的牵伸罗拉轴一体化固定连接、所有锭位的前下罗拉的牵伸罗拉轴一体化固定连接、后下聚拢罗拉的聚拢罗拉轴一体化固定连接、前下聚拢罗拉的聚拢罗拉轴一体化固定连接,一台细纱机的后车台面的所有锭位的后下罗拉的牵伸罗拉轴一体化固定连接、所有锭位的中下罗拉的牵伸罗拉轴一体化固定连接、所有锭位的前下罗拉的牵伸罗拉轴一体化固定连接、后下聚拢罗拉的聚拢罗拉轴一体化固定连接、前下聚拢罗拉的聚拢罗拉轴一体化固定连接,前车台面、后车台面的前下罗拉的罗拉轴的左端共同由第一电机15带动转动,前车台面、后车台面的中下罗拉的牵伸罗拉轴的左端分别通过完全相同的第一齿轮组16与前车台面、后车台面的前下罗拉的牵伸罗拉轴的左端传动连接,前车台面、后车台面的后下罗拉的牵伸罗拉轴的左端分别通过完全相同的第二齿轮组17与前车台面、后车台面的中下罗拉的牵伸罗拉轴的左端传动连接,前车台面、后车台面的后下聚拢罗拉的聚拢罗拉轴的左端分别通过完全相同的第一同齿齿轮组18与前车台面、后车台面的中下罗拉的牵伸罗拉轴的左端传动连接,前车台面、后车台面的前下聚拢罗拉的聚拢罗拉轴的左端分别通过完全相同的第二同齿齿轮组23与前车台面、后车台面的前下罗拉的牵伸罗拉轴的左端传动连接,后上胶辊、中上胶辊、前上胶辊的结构相同,后上胶辊、中上胶辊、前上胶辊包括牵伸胶辊轴13,牵伸胶辊轴为铁质材质,牵伸胶辊轴为实心的圆柱形结构,后上按压胶辊和前上按压胶辊的结构相同,后上按压胶辊、前上按压胶辊包括聚拢胶辊轴21,聚拢胶辊轴为铁质材质,聚拢胶辊轴为实心的圆柱形结构,一台细纱机的后车台面、前车台面一个锭位和右侧相邻的一个锭位构成一个锭位组,一个锭位组的两个锭位上的后上胶辊的牵伸胶辊轴一体化连接、中上胶辊的牵伸胶辊轴一体化连接、前上胶辊的牵伸胶辊轴一体化连接,在每个锭位的后上胶辊、中上胶辊、前上胶辊的牵伸胶辊轴的外部圆周上紧套有牵伸胶辊套14,牵伸胶辊套为橡胶材质,牵伸胶辊套的长度与牵伸罗拉套的长度保持一致,牵伸胶辊套通过各自的中间轴承与牵伸胶辊轴连接,牵伸胶辊套可绕着牵伸胶辊轴自由转动,且一个锭位组的两个锭位上的牵伸胶辊套之间保持一定的间距,一个锭位组的左侧锭位的牵伸胶辊套的左端与牵伸胶辊轴的左端对齐,左侧锭位的牵伸胶辊套的左端与牵伸罗拉套的左端对齐,一个锭位组的右侧锭位的牵伸胶辊套的右端与牵伸胶辊轴的右端对齐,右侧锭位的牵伸胶辊套的右端与牵伸罗拉套的右端对齐,在每个锭位的后上按压胶辊、前上胶辊的聚拢胶辊轴的外部圆周上紧套有聚拢胶辊套22,聚拢胶辊套为橡胶材质,聚拢胶辊套的长度与聚拢凹槽的长度保持一致,聚拢胶辊套通过各自的中间轴承与聚拢胶辊轴连接,聚拢胶辊套可绕着牵伸胶辊轴自由转动,且一个锭位组的两个锭位上的聚拢胶辊套之间保持一定的间距,一个锭位组的左侧锭位的聚拢胶辊套的左端与聚拢凹槽的左端对齐,一个锭位组的右侧锭位的聚拢胶辊套的右端与聚拢凹槽的右端对齐,且位于聚拢凹槽内的聚拢罗拉轴的直径与牵伸罗拉套的之间保持一致,一个锭位组的两个锭位的后上胶辊的牵伸胶辊套之间的牵伸胶辊轴、中上胶辊的牵伸胶辊套之间的牵伸胶辊轴、后上按压胶辊的聚拢胶辊套之间的聚拢胶辊轴、前上胶辊的牵伸胶辊套之间的牵伸胶辊轴、前上按压胶辊的聚拢胶辊套之间的聚拢胶辊轴依次从后往前的嵌入在加压组件的后嵌入抓、中嵌入抓、中前嵌入抓、第一前嵌入抓、第二前嵌入抓内,从而实现后上胶辊、中上胶辊、后按压上胶辊、前上胶辊、前按压上胶辊在加压组件上的安装,加压组件的后部通过固定轴固定在细纱机的车台面上,且加压组件可沿着固定轴进行转动,从而在转动过程中实现后上胶辊、中上胶辊、后按压上胶辊、前上胶辊、前按压上胶辊的在一定压力下的下压。
使用时,加压组件在力的作用下沿着固定轴转动,从而实现加压组件的下压,从而使得后下罗拉1的牵伸罗拉套和后上胶辊2的牵伸胶辊套之间紧密按压接触、中下罗拉3的牵伸罗拉套和中上胶辊4的牵伸胶辊套之间紧密按压接触、后上按压胶辊8的聚拢胶辊套与后下聚拢罗拉7的聚拢凹槽内的聚拢罗拉轴之间紧密按压接触、前下罗拉5的牵伸罗拉套和前上胶辊6的牵伸胶辊套之间紧密按压接触、前上按压胶辊10的聚拢胶辊套与前下聚拢罗拉9的聚拢凹槽内的聚拢罗拉轴之间紧密按压接触,此时,第一电机15带动前下罗拉的牵伸罗拉轴转动,继而直接带动与前下罗拉的牵伸罗拉轴一体化连接的前下罗拉的牵伸罗拉套同步转动,继而带动与前下罗拉的牵伸罗拉套紧密按压接触的前上胶辊的牵伸胶辊套同步转动,前下罗拉的罗拉轴通过第一齿轮组16带动中下罗拉的罗拉轴转动,继而直接带动与中下罗拉的牵伸罗拉轴一体化连接的中下罗拉的牵伸罗拉套同步转动,继而带动与中下罗拉的牵伸罗拉套紧密按压接触的中上胶辊的牵伸胶辊套同步转动,中下罗拉的罗拉轴通过第二齿轮组17带动后下罗拉的罗拉轴转动,继而直接带动与后下罗拉的牵伸罗拉轴一体化连接的后下罗拉的牵伸罗拉套同步转动,继而带动与后下罗拉的牵伸罗拉套紧密按压接触的后上胶辊的牵伸胶辊套同步转动,中下罗拉的罗拉轴通过第一同齿齿轮组18带动后下聚拢罗拉的聚拢罗拉轴转动,继而带动与后下聚拢罗拉的位于聚拢凹槽内的聚拢罗拉轴紧密按压接触的后上按压胶辊的聚拢胶辊套同步转动,此时后下聚拢罗拉的位于聚拢凹槽左侧或者右侧的聚拢罗拉轴与后上按压胶辊的聚拢胶辊轴之间保持一定的间隙,且此时后下聚拢罗拉的位于聚拢凹槽内的聚拢罗拉轴的转速与中下罗拉的牵伸罗拉套的转速相同,前下罗拉的罗拉轴通过第二同齿齿轮组23带动前下聚拢罗拉的聚拢罗拉轴转动,继而带动与前下聚拢罗拉的位于聚拢凹槽内的聚拢罗拉轴紧密按压接触的前上按压胶辊的聚拢胶辊套同步转动,此时前下聚拢罗拉的位于聚拢凹槽左侧或者右侧的聚拢罗拉轴与前上按压胶辊的聚拢胶辊轴之间保持一定的间隙,且此时前下聚拢罗拉的位于聚拢凹槽内的聚拢罗拉轴的转速与前下罗拉的牵伸罗拉套的转速相同,在后牵伸罗拉对和中牵伸罗拉对之间组成后牵伸区,后牵伸区的牵伸倍数等于第一齿轮组的齿数比,在中牵伸罗拉对和后聚拢罗拉对之间组成后聚拢区,后聚拢区无牵伸作用,在后聚拢罗拉对和前牵伸罗拉对之间组成前牵伸区,前牵伸区的牵伸倍数等于第二齿轮组的齿数比,在前牵伸罗拉对和前聚拢罗拉对之间组成前聚拢区,前聚拢区无牵伸作用,在后牵伸罗拉对的后部加装有喇叭口喂入装置,喇叭口喂入装置包括左喇叭口和右喇叭口,左喇叭口和右喇叭口之间保持一定的间距,左喇叭口和右喇叭口之间通过连接横杆固定连接,第一粗纱24和第二粗纱25分别由喇叭口喂入装置的左喇叭口和右喇叭口喂入,且第一粗纱和第二粗纱为原料不同、其他相同的短纤粗纱,喂入的第一粗纱和第二粗纱被后牵伸罗拉对的后下罗拉1的牵伸罗拉套和后上胶辊2的牵伸胶辊套之间紧密按压喂入,而后被中牵伸罗拉对的中下罗拉3的牵伸罗拉套和中上胶辊4的牵伸胶辊套之间紧密按压输出,期间分别受到相同的后牵伸区的牵伸作用,从而分别制得第一须条和第二须条,在后牵伸区的牵伸作用下,一方面喂入的第一粗纱和第二粗纱被牵伸拉细,从而使得制得的第一须条的线密度相对第一粗纱减小、第二须条的线密度相对第二粗纱减小,且减小比例等于后牵伸区的牵伸倍数,另一方面使得喂入的第一粗纱和第二粗纱在牵伸拉细过程中发生纤维的弹性扭转作用,从而使得制得的第一须条的捻度相对第一粗纱减小、第二须条的捻度相对第二粗纱减小,且减小比例与后牵伸区的牵伸倍数成正比,输出的第一须条和第二须条而后同时被后聚拢罗拉对的后下聚拢罗拉7的聚拢凹槽内的聚拢罗拉轴和后上按压胶辊8的聚拢胶辊套之间紧密按压输出,期间受到后聚拢区的后聚拢随机混合作用,制得第一混合须条,在后下聚拢罗拉的聚拢凹槽内,设置聚拢凹槽的宽度小于第一须条和第二须条的宽度之和,从而使得进入到后下聚拢罗拉的聚拢凹槽内第一须条和第二须条呈上下叠合状态,此时在后下聚拢罗拉的聚拢凹槽内的聚拢罗拉轴和后上按压胶辊的聚拢胶辊套之间产生的机械按压作用力下,位于上部的第二须条或第一须条内的短纤维嵌入到位于下部的第一须条或第二须条的短纤维之间的间隙内,从而实现第一粗纱和第二粗纱内的两种不同的短纤维在牵伸过程中的后聚拢随机混合作用,从而实现两种短纤维的第一次随机混合作用,由于后聚拢区无牵伸作用,从而使得第一混合须条的线密度等于第一须条的线密度和第二须条的线密度之和,同时由于后聚拢区对本身具有一定捻度的第一须条和第二须条内的两种不同短纤维的按压嵌入混合作用,从而使得第一混合须条的捻度大于第一须条的捻度和第二须条中的捻度、但小于第一须条的捻度与第二须条中的捻度之和,从而对第一混合须条起到捻度增强作用,从而为第一混合须条在前牵伸区内进行的主牵伸作用提供较强的内摩擦力场,第一混合须条而后被前牵伸罗拉对的前下罗拉5的牵伸罗拉套和前上胶辊6的牵伸胶辊套之间紧密按压输出,期间受到前牵伸区的牵伸作用,从而分别制得第二混合须条,在前牵伸区的牵伸作用下,一方面喂入的第一混合须条在在第一混合须条由于自身捻度形成的内摩擦力场、后下聚拢罗拉的聚拢凹槽内的聚拢罗拉轴和后上按压胶辊的聚拢胶辊套之间的按压产生的第一后外摩擦力场、后下聚拢罗拉的聚拢凹槽左侧和右侧的聚拢罗拉轴与纤维相互摩擦产生的第二后外摩擦力场、前下罗拉的牵伸罗拉套和前上胶辊的牵伸胶辊套之间的按压产生的前外摩擦力场的综合控制作用下被牵伸拉细,从而使得制得的第二混合须条的线密度相对第一混合须条减小,且减小比例等于前牵伸区的牵伸倍数,另一方面使得喂入的第一混合须条在牵伸拉细过程中发生纤维的弹性扭转作用,从而使得制得的第二混合须条的捻度相对第一混合须条的捻度减小,且减小比例与前牵伸区的牵伸倍数成正比,设置前牵伸区的牵伸倍数远大于后牵伸区的牵伸倍数,从而使得第二混合须条的捻度大幅减小、甚至无捻,从而使得第二混合须条内的短纤维处于比较自由松散的状态,输出的第二混合须条而后同时被前聚拢罗拉对的前下聚拢罗拉9的聚拢凹槽内的聚拢罗拉轴和前上按压胶辊10的聚拢胶辊套之间紧密按压输出,期间受到前聚拢区的前聚拢随机混合作用,制得第三混合须条,在前下聚拢罗拉的聚拢凹槽内,设置聚拢凹槽的宽度小于第二混合须条,从而使得进入到前下聚拢罗拉的聚拢凹槽内第二混合须条在前下聚拢罗拉的聚拢凹槽的左侧和右侧的聚拢罗拉轴的机械作用力下实现对第二混合须条的聚拢作用,从而实现的第二混合须条宽度减小,这种宽度减小作用一方面使得第二混合须条内的处于比较自由松散的状态的短纤维发生平行转移,继而实现短纤维之间的间隙减小,从而使得第二混合须条变得更加紧实,另一方面使得第二混合须条内的部分短纤维在平行转移过程中发生向上的凸起,且这些凸起的短纤维在前下聚拢罗拉的聚拢凹槽内的聚拢罗拉轴和前上按压胶辊的聚拢胶辊套之间产生的机械按压作用力下,又立即被按压进入到第二混合须条的短纤维之间的间隙内,从而实现第一粗纱和第二粗纱内的两种不同的短纤维在牵伸过程中的前聚拢随机混合作用,从而实现两种短纤维的第二次随机混合作用,由于前聚拢区无牵伸作用,从而使得第三混合须条的线密度等于第二混合须条的线密度,输出的第三混合须条在加捻捻度的作用下不断的被加捻成所需的混纺纱且不断的卷绕在纱管上。
Claims (2)
1.一种混纺纱生产装置,包括牵伸系统,牵伸系统包括后牵伸罗拉对、中牵伸罗拉对、前牵伸罗拉对,后罗拉对包括后下罗拉和后上胶辊,中罗拉对包括中下罗拉和中上胶辊,前罗拉对包括前下罗拉和前上胶辊,后下罗拉、中下罗拉、前下罗拉的结构完全相同,后下罗拉、中下罗拉、前下罗拉包括牵伸罗拉轴,牵伸罗拉轴为实心的圆柱形结构,在每个锭位的后下罗拉、中下罗拉、前下罗拉的牵伸罗拉轴的外部圆周上固定紧套有牵伸罗拉套,牵伸罗拉套和牵伸罗拉轴的材质相同且均为铁质或钢质,牵伸罗拉套与牵伸罗拉轴一体化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在中牵伸罗拉对和前牵伸罗拉对之间设置有后聚拢罗拉对,在前牵伸罗拉对的前部设置有前聚拢罗拉对,后聚拢罗拉对包括后下聚拢罗拉和后上按压胶辊,前聚拢罗拉对包括前下聚拢罗拉和前上按压胶辊,后下聚拢罗拉和前下聚拢罗拉的结构相同,后下聚拢罗拉、前下聚拢罗拉包括聚拢罗拉轴,聚拢罗拉轴为空心的圆柱形结构,在每个锭位的后下聚拢罗拉、前下聚拢罗拉的聚拢罗拉轴的外圆周上开有聚拢凹槽,一台细纱机的前车台面的所有锭位的后下罗拉的牵伸罗拉轴一体化固定连接、所有锭位的中下罗拉的牵伸罗拉轴一体化固定连接、所有锭位的前下罗拉的牵伸罗拉轴一体化固定连接、后下聚拢罗拉的聚拢罗拉轴一体化固定连接、前下聚拢罗拉的聚拢罗拉轴一体化固定连接,一台细纱机的后车台面的所有锭位的后下罗拉的牵伸罗拉轴一体化固定连接、所有锭位的中下罗拉的牵伸罗拉轴一体化固定连接、所有锭位的前下罗拉的牵伸罗拉轴一体化固定连接、后下聚拢罗拉的聚拢罗拉轴一体化固定连接、前下聚拢罗拉的聚拢罗拉轴一体化固定连接,前车台面、后车台面的前下罗拉的罗拉轴的左端共同由第一电机带动转动,前车台面、后车台面的中下罗拉的牵伸罗拉轴的左端分别通过完全相同的第一齿轮组与前车台面、后车台面的前下罗拉的牵伸罗拉轴的左端传动连接,前车台面、后车台面的后下罗拉的牵伸罗拉轴的左端分别通过完全相同的第二齿轮组与前车台面、后车台面的中下罗拉的牵伸罗拉轴的左端传动连接,前车台面、后车台面的后下聚拢罗拉的聚拢罗拉轴的左端分别通过完全相同的第一同齿齿轮组与前车台面、后车台面的中下罗拉的牵伸罗拉轴的左端传动连接,前车台面、后车台面的前下聚拢罗拉的聚拢罗拉轴的左端分别通过完全相同的第二同齿齿轮组与前车台面、后车台面的前下罗拉的牵伸罗拉轴的左端传动连接,后上胶辊、中上胶辊、前上胶辊的结构相同,后上胶辊、中上胶辊、前上胶辊包括牵伸胶辊轴,牵伸胶辊轴为铁质材质,牵伸胶辊轴为实心的圆柱形结构,后上按压胶辊和前上按压胶辊的结构相同,后上按压胶辊、前上按压胶辊包括聚拢胶辊轴,聚拢胶辊轴为铁质材质,聚拢胶辊轴为实心的圆柱形结构,一台细纱机的后车台面、前车台面一个锭位和右侧相邻的一个锭位构成一个锭位组,一个锭位组的两个锭位上的后上胶辊的牵伸胶辊轴一体化连接、中上胶辊的牵伸胶辊轴一体化连接、前上胶辊的牵伸胶辊轴一体化连接,在每个锭位的后上胶辊、中上胶辊、前上胶辊的牵伸胶辊轴的外部圆周上紧套有牵伸胶辊套,牵伸胶辊套为橡胶材质,牵伸胶辊套的长度与牵伸罗拉套的长度保持一致,牵伸胶辊套通过各自的中间轴承与牵伸胶辊轴连接,牵伸胶辊套可绕着牵伸胶辊轴自由转动,且一个锭位组的两个锭位上的牵伸胶辊套之间保持一定的间距,一个锭位组的左侧锭位的牵伸胶辊套的左端与牵伸胶辊轴的左端对齐,左侧锭位的牵伸胶辊套的左端与牵伸罗拉套的左端对齐,一个锭位组的右侧锭位的牵伸胶辊套的右端与牵伸胶辊轴的右端对齐,右侧锭位的牵伸胶辊套的右端与牵伸罗拉套的右端对齐,在每个锭位的后上按压胶辊、前上胶辊的聚拢胶辊轴的外部圆周上紧套有聚拢胶辊套,聚拢胶辊套为橡胶材质,聚拢胶辊套的长度与聚拢凹槽的长度保持一致,聚拢胶辊套通过各自的中间轴承与聚拢胶辊轴连接,聚拢胶辊套可绕着牵伸胶辊轴自由转动,且一个锭位组的两个锭位上的聚拢胶辊套之间保持一定的间距,一个锭位组的左侧锭位的聚拢胶辊套的左端与聚拢凹槽的左端对齐,一个锭位组的右侧锭位的聚拢胶辊套的右端与聚拢凹槽的右端对齐,且位于聚拢凹槽内的聚拢罗拉轴的直径与牵伸罗拉套的之间保持一致,一个锭位组的两个锭位的后上胶辊的牵伸胶辊套之间的牵伸胶辊轴、中上胶辊的牵伸胶辊套之间的牵伸胶辊轴、后上按压胶辊的聚拢胶辊套之间的聚拢胶辊轴、前上胶辊的牵伸胶辊套之间的牵伸胶辊轴、前上按压胶辊的聚拢胶辊套之间的聚拢胶辊轴依次从后往前的嵌入在加压组件的后嵌入抓、中嵌入抓、中前嵌入抓、第一前嵌入抓、第二前嵌入抓内,从而实现后上胶辊、中上胶辊、后按压上胶辊、前上胶辊、前按压上胶辊在加压组件上的安装,加压组件的后部通过固定轴固定在细纱机的车台面上,且加压组件可沿着固定轴进行转动,从而在转动过程中实现后上胶辊、中上胶辊、后按压上胶辊、前上胶辊、前按压上胶辊的在一定压力下的下压。
2.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纺纱生产装置的混纺纱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时,加压组件在力的作用下沿着固定轴转动,从而实现加压组件的下压,从而使得后下罗拉的牵伸罗拉套和后上胶辊的牵伸胶辊套之间紧密按压接触、中下罗拉的牵伸罗拉套和中上胶辊的牵伸胶辊套之间紧密按压接触、后上按压胶辊的聚拢胶辊套与后下聚拢罗拉的聚拢凹槽内的聚拢罗拉轴之间紧密按压接触、前下罗拉的牵伸罗拉套和前上胶辊的牵伸胶辊套之间紧密按压接触、前上按压胶辊的聚拢胶辊套与前下聚拢罗拉的聚拢凹槽内的聚拢罗拉轴之间紧密按压接触,此时,第一电机带动前下罗拉的牵伸罗拉轴转动,继而直接带动与前下罗拉的牵伸罗拉轴一体化连接的前下罗拉的牵伸罗拉套同步转动,继而带动与前下罗拉的牵伸罗拉套紧密按压接触的前上胶辊的牵伸胶辊套同步转动,前下罗拉的罗拉轴通过第一齿轮组带动中下罗拉的罗拉轴转动,继而直接带动与中下罗拉的牵伸罗拉轴一体化连接的中下罗拉的牵伸罗拉套同步转动,继而带动与中下罗拉的牵伸罗拉套紧密按压接触的中上胶辊的牵伸胶辊套同步转动,中下罗拉的罗拉轴通过第二齿轮组带动后下罗拉的罗拉轴转动,继而直接带动与后下罗拉的牵伸罗拉轴一体化连接的后下罗拉的牵伸罗拉套同步转动,继而带动与后下罗拉的牵伸罗拉套紧密按压接触的后上胶辊的牵伸胶辊套同步转动,中下罗拉的罗拉轴通过第一同齿齿轮组带动后下聚拢罗拉的聚拢罗拉轴转动,继而带动与后下聚拢罗拉的位于聚拢凹槽内的聚拢罗拉轴紧密按压接触的后上按压胶辊的聚拢胶辊套同步转动,此时后下聚拢罗拉的位于聚拢凹槽左侧或者右侧的聚拢罗拉轴与后上按压胶辊的聚拢胶辊轴之间保持一定的间隙,且此时后下聚拢罗拉的位于聚拢凹槽内的聚拢罗拉轴的转速与中下罗拉的牵伸罗拉套的转速相同,前下罗拉的罗拉轴通过第二同齿齿轮组带动前下聚拢罗拉的聚拢罗拉轴转动,继而带动与前下聚拢罗拉的位于聚拢凹槽内的聚拢罗拉轴紧密按压接触的前上按压胶辊的聚拢胶辊套同步转动,此时前下聚拢罗拉的位于聚拢凹槽左侧或者右侧的聚拢罗拉轴与前上按压胶辊的聚拢胶辊轴之间保持一定的间隙,且此时前下聚拢罗拉的位于聚拢凹槽内的聚拢罗拉轴的转速与前下罗拉的牵伸罗拉套的转速相同,在后牵伸罗拉对和中牵伸罗拉对之间组成后牵伸区,后牵伸区的牵伸倍数等于第一齿轮组的齿数比,在中牵伸罗拉对和后聚拢罗拉对之间组成后聚拢区,后聚拢区无牵伸作用,在后聚拢罗拉对和前牵伸罗拉对之间组成前牵伸区,前牵伸区的牵伸倍数等于第二齿轮组的齿数比,在前牵伸罗拉对和前聚拢罗拉对之间组成前聚拢区,前聚拢区无牵伸作用,在后牵伸罗拉对的后部加装有喇叭口喂入装置,喇叭口喂入装置包括左喇叭口和右喇叭口,左喇叭口和右喇叭口之间保持一定的间距,左喇叭口和右喇叭口之间通过连接横杆固定连接,第一粗纱和第二粗纱分别由喇叭口喂入装置的左喇叭口和右喇叭口喂入,且第一粗纱和第二粗纱为原料不同、其他相同的短纤粗纱,喂入的第一粗纱和第二粗纱被后牵伸罗拉对的后下罗拉的牵伸罗拉套和后上胶辊的牵伸胶辊套之间紧密按压喂入,而后被中牵伸罗拉对的中下罗拉的牵伸罗拉套和中上胶辊的牵伸胶辊套之间紧密按压输出,期间分别受到相同的后牵伸区的牵伸作用,从而分别制得第一须条和第二须条,在后牵伸区的牵伸作用下,一方面喂入的第一粗纱和第二粗纱被牵伸拉细,从而使得制得的第一须条的线密度相对第一粗纱减小、第二须条的线密度相对第二粗纱减小,且减小比例等于后牵伸区的牵伸倍数,另一方面使得喂入的第一粗纱和第二粗纱在牵伸拉细过程中发生纤维的弹性扭转作用,从而使得制得的第一须条的捻度相对第一粗纱减小、第二须条的捻度相对第二粗纱减小,且减小比例与后牵伸区的牵伸倍数成正比,输出的第一须条和第二须条而后同时被后聚拢罗拉对的后下聚拢罗拉的聚拢凹槽内的聚拢罗拉轴和后上按压胶辊的聚拢胶辊套之间紧密按压输出,期间受到后聚拢区的后聚拢随机混合作用,制得第一混合须条,在后下聚拢罗拉的聚拢凹槽内,设置聚拢凹槽的宽度小于第一须条和第二须条的宽度之和,从而使得进入到后下聚拢罗拉的聚拢凹槽内第一须条和第二须条呈上下叠合状态,此时在后下聚拢罗拉的聚拢凹槽内的聚拢罗拉轴和后上按压胶辊的聚拢胶辊套之间产生的机械按压作用力下,位于上部的第二须条或第一须条内的短纤维嵌入到位于下部的第一须条或第二须条的短纤维之间的间隙内,从而实现第一粗纱和第二粗纱内的两种不同的短纤维在牵伸过程中的后聚拢随机混合作用,从而实现两种短纤维的第一次随机混合作用,由于后聚拢区无牵伸作用,从而使得第一混合须条的线密度等于第一须条的线密度和第二须条的线密度之和,同时由于后聚拢区对本身具有一定捻度的第一须条和第二须条内的两种不同短纤维的按压嵌入混合作用,从而使得第一混合须条的捻度大于第一须条的捻度和第二须条中的捻度、但小于第一须条的捻度与第二须条中的捻度之和,从而对第一混合须条起到捻度增强作用,从而为第一混合须条在前牵伸区内进行的主牵伸作用提供较强的内摩擦力场,第一混合须条而后被前牵伸罗拉对的前下罗拉的牵伸罗拉套和前上胶辊的牵伸胶辊套之间紧密按压输出,期间受到前牵伸区的牵伸作用,从而分别制得第二混合须条,在前牵伸区的牵伸作用下,一方面喂入的第一混合须条在在第一混合须条由于自身捻度形成的内摩擦力场、后下聚拢罗拉的聚拢凹槽内的聚拢罗拉轴和后上按压胶辊的聚拢胶辊套之间的按压产生的第一后外摩擦力场、后下聚拢罗拉的聚拢凹槽左侧和右侧的聚拢罗拉轴与纤维相互摩擦产生的第二后外摩擦力场、前下罗拉的牵伸罗拉套和前上胶辊的牵伸胶辊套之间的按压产生的前外摩擦力场的综合控制作用下被牵伸拉细,从而使得制得的第二混合须条的线密度相对第一混合须条减小,且减小比例等于前牵伸区的牵伸倍数,另一方面使得喂入的第一混合须条在牵伸拉细过程中发生纤维的弹性扭转作用,从而使得制得的第二混合须条的捻度相对第一混合须条的捻度减小,且减小比例与前牵伸区的牵伸倍数成正比,设置前牵伸区的牵伸倍数远大于后牵伸区的牵伸倍数,从而使得第二混合须条的捻度大幅减小、甚至无捻,从而使得第二混合须条内的短纤维处于比较自由松散的状态,输出的第二混合须条而后同时被前聚拢罗拉对的前下聚拢罗拉的聚拢凹槽内的聚拢罗拉轴和前上按压胶辊的聚拢胶辊套之间紧密按压输出,期间受到前聚拢区的前聚拢随机混合作用,制得第三混合须条,在前下聚拢罗拉的聚拢凹槽内,设置聚拢凹槽的宽度小于第二混合须条,从而使得进入到前下聚拢罗拉的聚拢凹槽内第二混合须条在前下聚拢罗拉的聚拢凹槽的左侧和右侧的聚拢罗拉轴的机械作用力下实现对第二混合须条的聚拢作用,从而实现的第二混合须条宽度减小,这种宽度减小作用一方面使得第二混合须条内的处于比较自由松散的状态的短纤维发生平行转移,继而实现短纤维之间的间隙减小,从而使得第二混合须条变得更加紧实,另一方面使得第二混合须条内的部分短纤维在平行转移过程中发生向上的凸起,且这些凸起的短纤维在前下聚拢罗拉的聚拢凹槽内的聚拢罗拉轴和前上按压胶辊的聚拢胶辊套之间产生的机械按压作用力下,又立即被按压进入到第二混合须条的短纤维之间的间隙内,从而实现第一粗纱和第二粗纱内的两种不同的短纤维在牵伸过程中的前聚拢随机混合作用,从而实现两种短纤维的第二次随机混合作用,由于前聚拢区无牵伸作用,从而使得第三混合须条的线密度等于第二混合须条的线密度,输出的第三混合须条在加捻捻度的作用下不断的被加捻成所需的混纺纱且不断的卷绕在纱管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109620.1A CN109576833A (zh) | 2019-02-11 | 2019-02-11 | 一种混纺纱生产装置和生产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109620.1A CN109576833A (zh) | 2019-02-11 | 2019-02-11 | 一种混纺纱生产装置和生产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576833A true CN109576833A (zh) | 2019-04-05 |
Family
ID=659187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109620.1A Withdrawn CN109576833A (zh) | 2019-02-11 | 2019-02-11 | 一种混纺纱生产装置和生产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9576833A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067057A (zh) * | 2019-04-22 | 2019-07-30 | 江南大学 | 环保混纺纱的生产方法 |
CN110331477A (zh) * | 2019-07-08 | 2019-10-15 | 合肥经新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生态色纺纱生产装置和生产方法 |
CN113403718A (zh) * | 2021-07-19 | 2021-09-17 | 宜城市天舒纺织有限公司 | 一种混合成纱机及混纺纱的生产方法 |
-
2019
- 2019-02-11 CN CN201910109620.1A patent/CN109576833A/zh not_active Withdrawn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067057A (zh) * | 2019-04-22 | 2019-07-30 | 江南大学 | 环保混纺纱的生产方法 |
CN110067057B (zh) * | 2019-04-22 | 2021-10-29 | 安徽翰联色纺股份有限公司 | 环保混纺纱的生产方法 |
CN110331477A (zh) * | 2019-07-08 | 2019-10-15 | 合肥经新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生态色纺纱生产装置和生产方法 |
CN113403718A (zh) * | 2021-07-19 | 2021-09-17 | 宜城市天舒纺织有限公司 | 一种混合成纱机及混纺纱的生产方法 |
CN113403718B (zh) * | 2021-07-19 | 2023-02-03 | 宜城市天舒纺织有限公司 | 一种混合成纱机及混纺纱的生产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956266A (zh) | 一种天丝纤维纺纱工艺 | |
CN101709522A (zh) | 超细羊毛纱线及其生产方法 | |
CN106337229A (zh) | 纳米静电纺丝与短纤维环锭纺纱一体化成纱的方法 | |
CN109576833A (zh) | 一种混纺纱生产装置和生产方法 | |
CN204825198U (zh) | 一种双向包缠纱 | |
CN108893822B (zh) | 一种混纺纱生产装置和生产方法 | |
CN106801283A (zh) | 一种两次假捻空心锭花式纱生产装置及生产方法 | |
CN100543207C (zh) | 短纤维包缠复合纱生产方法 | |
CN109097882A (zh) | 一种高弹复合纱的生产方法 | |
CN106637564A (zh) | 一种木棉/细绒棉环锭纺混纺纱及其生产方法和应用 | |
CN103643364A (zh) | 一种高支低配棉/棉紧密纺包芯纱及其纺纱方法 | |
CN105019082B (zh) | 一种竹纤维与腈纶纤维混纺涡流纺纱品及其纺织方法 | |
CN103668620A (zh) | 一种多组分色纺钩毛纱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2031607A (zh) | 一种交捻色纺弹力竹节纱的生产方法 | |
CN101949074A (zh) | 阳离子涤纶、粘胶短纤维紧密纺高支纱及其生产方法 | |
CN112877829A (zh) | 环锭细纱机上纺制股线结构单纱的纺纱方法及装置和纱线 | |
CN1904168B (zh) | 一种交捻竹节纱的生产方法 | |
CN1329571C (zh) | 一种纤维须条预加捻集聚方法与装置 | |
CN105525403B (zh) | 纺制粘胶紧密赛络纺纱线生产方法 | |
CN108547033A (zh) | 一种保健织物的生产方法 | |
CN101831736B (zh) | 一种环锭纺生产超柔赛络纺纱线的专用装置 | |
CN108265362B (zh) | 一种赛络混纺纱的生产方法 | |
CN101139765A (zh) | 一种甲壳素纱线及其生产方法 | |
CN109722747A (zh) | 一种四罗拉双区牵伸纺纱装置和纺纱方法 | |
CN102936773A (zh) | 光电子涤纶精梳棉紧密纱的生产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W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405 |
|
WW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