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565507B - 一种数据路由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路由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565507B
CN109565507B CN201780047623.6A CN201780047623A CN109565507B CN 109565507 B CN109565507 B CN 109565507B CN 201780047623 A CN201780047623 A CN 201780047623A CN 109565507 B CN109565507 B CN 10956550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attribute
protocol
output port
cpri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4762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565507A (zh
Inventor
张军
吴兴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95655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5655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5655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56550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18Multiprotocol handlers, e.g. single devices capable of handling multiple protoc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52Multiprotocol rou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60Router architectur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9/00Packet switching elements
    • H04L49/30Peripheral units, e.g. input or output por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9/00Packet switching elements
    • H04L49/30Peripheral units, e.g. input or output ports
    • H04L49/3054Auto-negotiation, e.g. access control between switch gigabit interface connector [GBIC] and lin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9/00Packet switching elements
    • H04L49/30Peripheral units, e.g. input or output ports
    • H04L49/3072Packet split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5Access point devices with remote compon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数据路由方法及装置,用以实现融合了采用不同数据承载协议的多种网络的通信系统中的数据路由。方法包括:路由装置通过输入端口接收数据,并确定输入端口的数据承载协议属性;路由装置根据输入端口的数据承载协议属性确定数据的属性,输入端口的数据承载协议属性为CPRI协议时数据的属性为IP或IQ,输入端口的数据承载协议属性为以太网协议时数据的属性为IP;路由装置根据数据的属性确定用于输出数据的输出端口的数据承载协议属性;路由装置根据输出端口的数据承载协议属性确定用于输出数据的输出端口,并通过确定的输出端口输出数据。

Description

一种数据路由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路由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多种网络逐渐走向融合,在未来的通信系统中同一个硬件设备上可以融合传输以下多种网络的数据,比如第五代移动通信(5th-Generationmobile communication,5G)低频技术、第四代移动通信(the 4th Generation mobilecommunication,4G)技术、第三代移动通信(3rd-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3G)技术、第二代手机通信技术规格(2-Generation wireless telephone technology,2G)技术、5G高频技术、长期演进和无线局域网融合(LTE and WLAN Aggregation,LWA)技术、授权频谱辅助接入(Licensed-Assisted Access,LAA)技术、无线保真(WIreless-FIdelity,WIFI)技术等网络的数据。不同网络的数据在传输时所采用的数据承载协议不同,数据承载协议可以分为通用公共无线电接口(Common Public Radio Interface,CPRI)协议和以太网(Ethernet,EHT)协议。CPRI协议可以用于承载5G低频、4G、3G、2G等网络数据,统称同相正交(In-phase Quadrature,IQ)数据;以太网协议可以用于承载5G高频、LWA、LAA、WIFI等网络数据,统称互联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数据。
在现有的通信系统中,IQ数据只能通过专用于传输该IQ数据的网络设备进行传输,IP数据只能通过专用于传输该IP数据的网络设备进行传输。因此延续现有的通信系统中的数据传输方案,如果未来一个通信系统融合了采用不同数据承载协议的多种网络,则需要采用分离传输、独立路由的模式对该通信系统中的采用不同数据承载协议的数据分别进行传输,此传输过程包括对采用不同数据承载协议的数据分别进行路由的过程,在此传输过程中由于需要针对采用不同数据承载协议的数据部署专用于传输该数据的网络设备,因此导致融合多种网络的通信系统存在网络设备的部署成本高、网络架构复杂的问题,并且这种分离传输、独立路由模式无法满足未来融合多网络的通信系统对于灵活组网的需求。
因此,亟需设计一种数据路由方案,以实现未来融合多种网络的通信系统中的数据路由。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路由方法及装置,用以实现融合了采用不同数据承载协议的多种网络的通信系统中的数据路由。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路由方法,包括:
路由装置通过输入端口接收数据,并确定输入端口的数据承载协议属性;
路由装置根据输入端口的数据承载协议属性确定数据的属性,输入端口的数据承载协议属性为通用公共无线电接口CPRI协议时数据的属性为互联网协议IP或同相正交IQ,输入端口的数据承载协议属性为以太网协议时数据的属性为IP;
路由装置根据数据的属性确定用于输出数据的输出端口的数据承载协议属性,数据的属性为IP时输出端口的数据承载协议属性为CPRI协议或以太网协议,数据的属性为IQ时输出端口的数据承载协议属性为CPRI协议;
路由装置根据输出端口的数据承载协议属性确定用于输出数据的输出端口,并通过确定的输出端口输出数据。
其中,输入端口可以是一个或多个,输出端口可以是一个或多个。输出端口和输入端口也可以是同一个端口,该端口的模式可以是双工模式。一种属性的数据可以是一种网络中的数据也可以是多种网络中的数据,多种属性的数据是多种网络中的数据。多种网络可以是采用同一种数据承载协议属性的网络,也可以是采用不同数据承载协议属性的网络。当多种网络中的数据为同一种属性的数据时该多种网络所采用的数据承载协议是同一种数据承载协议,当多种网络中的数据为多种属性的数据时该多种网络所采用的数据承载协议为多种数据承载协议。
上述方法中,通过路由装置可以对一种或多种属性的数据进行路由,进而通过该路由装置可以实现一种或多种网络的通信系统中的数据路由,尤其是通过该路由装置可以实现未来融合了采用不同数据承载协议的多种网络的通信系统中的数据路由,适应了未来融合多种网络的通信系统中灵活组网的要求,简化了网络架构,降低了网络设备部署成本。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路由装置通过输入端口接收数据,包括:
路由装置通过输入端口接收包括数据的第一数据包;
确定输入端口的数据承载协议属性之后,还包括:
路由装置采用输入端口的数据承载协议属性对应的分离方式对第一数据包进行分离得到数据。
这样,路由装置便可以得到与输入端口的数据承载协议属性对应的属性的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数据承载协议属性为CPRI协议的输入端口的通信频带包括第一频带和/或第二频带,第一频带用于接收属性为IP的数据,第二频带用于接收属性为IQ的数据。
这样,当数据承载协议属性为CPRI协议的输入端口的通信频带仅包括第一频带时,路由装置便可以通过第一频带接收到属性为IP的数据;当数据承载协议属性为CPRI协议的输入端口的通信频带仅包括第二频带时,路由装置便可以通过第二频带接收到属性为IQ的数据;当数据承载协议属性为CPRI协议的输入端口的通信频带包括第一频带和第二频带时,路由装置便可以通过第一频带接收到属性为IP的数据,通过第二频带接收到属性为IQ的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路由装置根据输入端口的数据承载协议属性确定数据的属性,包括:
路由装置通过第一频带接收数据时,将数据的属性确定为IP;或者,路由装置通过第二频带接收数据时,将数据的属性确定为IQ。
这样,路由装置便可以根据用于接收数据的通信频带确定通过该数据的属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数据承载协议属性为CPRI协议的输出端口的通信频带包括第三频带和/或第四频带,第三频带用于输出属性为IP的数据,第四频带用于输出属性为IQ的数据。
这样,当数据承载协议属性为CPRI协议的输入端口的通信频带仅包括第三频带时,路由装置便可以通过第三频带输出到属性为IP的数据;当数据承载协议属性为CPRI协议的输入端口的通信频带仅包括第四频带时,路由装置便可以通过第四频带输出到属性为IQ的数据;当数据承载协议属性为CPRI协议的输入端口的通信频带包括第三频带和第四频带时,路由装置便可以通过第三频带输出到属性为IP的数据,通过第四频带输出到属性为IQ的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数据的属性为IP时输出端口的数据承载协议属性为CPRI协议或以太网协议,具体为:
当仅存在数据承载协议属性为CPRI协议的输出端口,并且该输出端口的通信频带包括第三频带时,属性为IP的数据对应的输出端口的数据承载协议属性为CPRI协议;
当存在数据承载协议属性为CPRI协议的输出端口和数据承载协议属性为以太网协议的输出端口,并且数据承载协议属性为CPRI协议的输出端口的通信频带不包括第三频带时,属性为IP的数据对应的输出端口的数据承载协议属性为以太网协议;
当存在数据承载协议属性为CPRI协议的输出端口和数据承载协议属性为以太网协议的输出端口,并且数据承载协议属性为CPRI协议的输出端口的通信频带包括第三频带时,属性为IP的数据对应的输出端口的数据承载协议属性为以太网协议或CPRI协议。
这样,路由装置便可以根据该路由装置的输出端口的通信频带和数据承载协议属性,确定属性为IP的数据的输出端口的数据承载协议属性,进而根据属性为IP的数据的输出端口的数据承载协议属性确定用于输出该属性为IP的数据的输出端口。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路由装置根据输出端口的数据承载协议属性确定用于输出数据的输出端口,具体包括:
当属性为IP的数据对应的数据承载协议属性的输出端口为多个时,路由装置根据属性为IP的数据的目的地址,在多个输出端口中确定用于输出属性为IP的数据的输出端口;
当属性为IQ的数据对应的数据承载协议属性的输出端口为多个时,路由装置根据预先配置的用于接收属性为IQ的数据的输入端口与输出端口的对应关系,在多个输出端口中确定用于输出属性为IQ的数据的输出端口。
这样,当数据对应的数据承载协议属性的输出端口为多个时,路由装置便可以根据在多个数据对应的数据承载协议属性的输出端口中确定的用于输出该数据的输出端口输出该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路由装置通过确定的输出端口输出数据,具体包括:
路由装置采用数据对应的数据承载协议属性对应的组包方式对数据进行组包,得到包括数据的第二数据包;
路由装置输出第二数据包。
这样,路由装置便可以得到并输出与输出端口的数据承载协议属性对应的数据包,进而实现输出一种或多种数据承载协议属性的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数据承载协议属性为CPRI协议的输入端口优先用于接收属性为IQ的数据;
数据承载协议属性为CPRI协议的输出端口优先用于发送属性为IQ的数据。
这样,路由装置便可以优先满足通信系统对IQ数据的传输需求。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路由装置,该装置包括输入端口、处理单元和输出端口;其中,
输入端口,用于接收数据;
处理单元,用于确定输入端口的数据承载协议属性;根据输入端口的数据承载协议属性确定输入端口接收的数据的属性,输入端口的数据承载协议属性为通用公共无线电接口CPRI协议时数据的属性为互联网协议IP或同相正交IQ,输入端口的数据承载协议属性为以太网协议时数据的属性为IP;根据数据的属性确定用于输出数据的输出端口的数据承载协议属性,数据的属性为IP时输出端口的数据承载协议属性为CPRI协议或以太网协议,数据的属性为IQ时输出端口的数据承载协议属性为CPRI协议;根据输出端口的数据承载协议属性确定用于输出数据的输出端口;以及将从所述输入端口接收到的数据发送到确定的输出端口;
输出端口,用于输出处理单元发送的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输入端口具体用于:接收包括数据的第一数据包;
处理单元还用于:在确定输入端口的数据承载协议属性之后、在将从输入端口接收到的数据发送到确定的输出端口之前,采用输入端口的数据承载协议属性对应的分离方式对第一数据包进行分离得到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数据承载协议属性为CPRI协议的输入端口的通信频带包括第一频带和/或第二频带,第一频带用于接收属性为IP的数据,第二频带用于接收属性为IQ的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处理单元在根据输入端口的数据承载协议属性确定数据的属性时,具体可以用于通过第一频带接收数据时,将数据的属性确定为IP;或者,通过第二频带接收数据时,将数据的属性确定为IQ。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数据承载协议属性为CPRI协议的输出端口的通信频带包括第三频带和/或第四频带,第三频带用于输出属性为IP的数据,第四频带用于输出属性为IQ的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数据的属性为IP时输出端口的数据承载协议属性为CPRI协议或以太网协议,具体为:
当仅存在数据承载协议属性为CPRI协议的输出端口,并且该输出端口的通信频带包括第三频带时,属性为IP的数据对应的输出端口的数据承载协议属性为CPRI协议;
当存在数据承载协议属性为CPRI协议的输出端口和数据承载协议属性为以太网协议的输出端口,并且数据承载协议属性为CPRI协议的输出端口的通信频带不包括第三频带时,属性为IP的数据对应的输出端口的数据承载协议属性为以太网协议;
当存在数据承载协议属性为CPRI协议的输出端口和数据承载协议属性为以太网协议的输出端口,并且数据承载协议属性为CPRI协议的输出端口的通信频带包括第三频带时,属性为IP的数据对应的输出端口的数据承载协议属性为以太网协议或CPRI协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处理单元在根据输出端口的数据承载协议属性确定用于输出数据的输出端口时,具体用于:
当属性为IP的数据对应的数据承载协议属性的输出端口为多个时,根据属性为IP的数据的目的地址,在多个输出端口中确定用于输出属性为IP的数据的输出端口;
当属性为IQ的数据对应的数据承载协议属性的输出端口为多个时,根据预先配置的用于接收属性为IQ的数据的输入端口与输出端口的对应关系,在多个输出端口中确定用于输出属性为IQ的数据的输出端口。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处理单元还用于:
采用数据对应的数据承载协议属性对应的组包方式对数据进行组包,得到包括数据的第二数据包;相应地,输出端口具体用于:输出处理单元发送的第二数据包。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数据承载协议属性为CPRI协议的输入端口优先用于接收属性为IQ的数据;数据承载协议属性为CPRI协议的输出端口优先用于发送属性为IQ的数据。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路由装置,包括:处理器、存储器、输入端口、输出端口和总线;
所述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接口通过所述总线相互的通信;所述收发机,用于接收和发送数据;
所述存储器存储有程序指令;
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执行所述存储器中的所述程序指令,执行第一方面及第一方面中任一可能的设计中提供的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调用执行时能够执行上述第一方面中及第一方面中任一可能的设计中的方法。
附图说明
图1A为未来一种融合了WiFi网络和3GPP网络的通信系统在分离传输、独立路由的模式下传输数据的网络架构的架构示意图;
图1B为未来一种融合了LWA网络和3GPP网络的通信系统在分离传输、独立路由的模式下传输数据的网络架构的架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路由系统的架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路由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路由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处理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路由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未来的通信系统中,通信系统可以仅包括一种网络,也可以融合多种网络,这多种网络可以采用一种数据承载协议或多种数据承载协议,比如通信系统包括5G低频、4G、3G、2G、5G高频、LWA、LAA、WIFI等网络中的一种或多种网络。
在现有的通信系统中,数据承载协议可以分为CPRI协议和以太网协议。5G低频、4G、3G、2G等网络中传输数据时所采用的数据承载协议为CPRI协议,这些网络传输的数据的属性为IQ,为了方便描述,下文将属性为IQ的数据统称IQ数据。5G高频、LWA、LAA、WIFI等网络中传输数据时所采用的数据承载协议为以太网协议,这些网络中传输的数据的属性为IP,为了方便描述,下文将属性为IP的数据统称IP数据。而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通信系统中,用于承载IP数据的数据承载协议可以为以太网协议,也可以为CPRI协议。
在现有的通信系统中,IQ数据只能通过专用于传输该IQ数据的网络设备进行传输,IP数据只能通过专用于传输该IP数据的网络设备进行传输。因此延续现有的通信系统中的数据传输方案,如果未来一个通信系统融合了采用不同数据承载协议的多种网络,则需要采用分离传输、独立路由的模式对采用不同数据承载协议的数据分别进行传输,为了实现此传输过程需要针对采用不同数据承载协议的数据部署专用于传输该数据的网络设备,因此导致融合多种网络的通信系统存在网络设备的部署成本高、网络架构复杂的问题。采用分离传输、独立路由模式进行组网会造成网络架构复杂,这种分离传输、独立路由模式也无法满足未来融合多种网络的通信系统对于灵活组网的需求。
以融合WiFi网络和3GPP网络的通信系统为例,如图1A所示为融合WiFi网络和3GPP网络的通信系统采用分离传输、独立路由的模式下传输数据的网络架构。在融合WiFi网络和3GPP网络的通信系统中,WiFi网络中通过无线接入点(Access Point,AP)、接入控制器(Access Controller,AC)、以太网路由器(Limit Switch,LSW)对IP数据进行传输,3GPP网络中通过室内基带处理单元(Building Base band Unit,BBU)、射频拉远单元(Pico RadioRemote Unit,PicoRRU)、射频拉远单元集线器(Radio Remote Unit Hub,RHUB)对IQ数据进行传输。
以融合LWA网络和3GPP网络的通信系统为例,图1B所示为融合LWA网络和3GPP网络的通信系统采用分离传输、独立路由的模式下传输数据的网络架构。在融合LWA网络和3GPP网络的通信系统中,LWA网络中通过AP、BBU、LSW对IP数据进行传输,3GPP网络中通过BBU、PicoRRU、RHUB对IQ数据进行传输。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路由方法及装置,用以实现未来融合了采用不同数据承载协议的多种网络的通信系统中的数据路由,有助于适应未来融合多种网络的通信系统中对于灵活组网的要求,有助于简化网络架构、降低网络设备的部署成本。其中,方法和装置是基于同一申请构思的,由于方法和装置解决问题的原理相似,因此装置和方法的实施可以相互参见,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适用的通信系统可以仅包括一种网络,也可以融合多种网络,这多种网络可以采用一种数据承载协议或多种数据承载协议,比如通信系统包括5G低频、4G、3G、2G、5G高频、LWA、LAA、WIFI等网络中的一种或多种网络。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适用于融合了多种网络的通信系统时,例如该通信系统可以融合WiFi网络和3GPP网络,该通信系统还可以融合LAA网络和5G低频网络。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适用于通信系统中的数据路由场景,尤其适用于融合了采用不同数据承载协议的多种网络的通信系统中的数据路由场景。以融合WiFi网络和3GPP网络的通信系统为例,如图2所示为融合WiFi网络和3GPP网络的通信系统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下的网络架构,该网络架构中RHUB分别与AP、AC、LSW等WiFi网络中的网络设备,以及与BBU、PicoRRU等3GPP网络中的网络设备相连。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路由装置,可以对一种网络的数据进行路由,也可以对多种网络的数据进行路由,这多种网络的数据可以相同属性的数据也可以是不同属相的数据,例如IP数据、IQ数据中的一种或两种数据。该路由装置可以包括路由单元(Route)、分离单元(Demux,DeMUX)、组包单元(Mux,MUX)、以及至少一个端口,例如该路由装置可以是RHUB。当路由装置只有一个端口时,该端口既是路由装置的输入端口,也是路由装置的输出端口。路由装置可以通过数据承载协议属性为以太网协议的端口(包括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与AC、网关(Gateway,GW)、LSW、AP等网络设备中的一个或多个网络设备相连,也可以通过数据承载协议属性为CPRI协议的端口(包括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与BBU、PicoRRU、AC、GW、LSW、AP等网络设备中的一个或多个网络设备相连。
下面介绍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路由方法,如图3所示,该方法包括:
S301、路由装置通过输入端口接收数据,并确定输入端口的数据承载协议属性。
为了实现一种或多种网络的数据的路由,S301中路由装置通过输入端口接收数据,并确定用于接收该数据的输入端口的数据承载协议属性,以便路由装置根据输入端口的数据承载协议属性确定该数据的属性。
其中,路由装置可以通过数据承载协议属性为以太网协议的输入端口接收IP数据。路由装置可以通过数据承载协议属性为CPRI协议的输入端口接收IP数据和/或IQ数据。
在S301之前,路由装置可以对输入端口的个数、输入端口的数据承载协议属性、输入端口的通信频带等输入端口的参数中的一种或多种进行配置。路由装置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对输出端口的参数进行配置。例如,路由装置根据通信系统下发的静态配置命令对输入端口的参数进行配置。
在路由装置对输入端口进行配置时,为了避免由于路由装置配置给用于传输IQ数据的端口资源过少而造成的IQ数据传输缓慢或IQ数据传输中断的问题,数据承载协议属性为CPRI协议的输入端口优先用于接收IQ数据,以保证该路由装置可以满足通信系统中对IQ数据的传输需求。
当数据承载协议属性为CPRI协议的输入端口的通信频带的总带宽大于该路由装置需要用于接收IQ数据的通信频带的带宽时,可以将该输入端口的通信频带的总带宽中空闲带宽配置为用于接收IP数据的通信频带的带宽,减少由于单网络数据的传输而造成的带宽浪费,提升带宽的利用率。
需要说明的是,输入端口的个数、输入端口的数据承载协议属性、输入端口的通信频带等输入端口的参数的具体情况均由实际应用需求决定,本申请实施例中不作限定。
本实施例中,路由装置的输入端口的配置情况如下:
情况一、当路由装置的输入端口的个数为一个或多个,并且这一个或多个输入端口的数据承载协议属性均为CPRI协议时,路由装置通过数据承载协议属性为CPRI协议的输入端口可以接收IP数据和/或IQ数据。
情况一中数据承载协议属性为CPRI协议的一个或多个输入端口中的任意一个输入端口可以分为以下三种子情况:
子情况一:当路由装置将输入端口的通信频带配置为第一频带时,路由装置通过该输入端口的第一频带接收IP数据。
子情况二:当路由装置将输入端口的通信频带配置为第二频带时,路由装置通过该输入端口的第二频带接收IQ数据。
子情况三:当路由装置将输入端口的通信频带配置为第一频带和第二频带时,路由装置通过该输入端口的第一频带接收IP数据,并通过该输入端口的第二频带接收IQ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路由装置的多个数据承载协议属性为CPRI协议的输入端口,这多个输入端口中每个输入端口的通信频带配置情况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基于情况一,若路由装置的一个或多个数据承载协议属性为CPRI协议的输入端口的通信频带均仅包括第一频带,则路由装置通过输入端口仅可以接收IP数据,此时路由装置适用于包括数据承载协议为以太网协议的网络的通信系统。基于情况一,若路由装置的一个或多个数据承载协议属性为CPRI协议的输入端口的通信频带均仅包括第二频带,则路由装置通过输入端口仅可以接收IQ数据,此时路由装置适用于包括数据承载协议为CPRI协议的网络的通信系统。基于情况一,若路由装置的一个或多个数据承载协议属性为CPRI协议的输入端口的通信频带包括第一频带和第二频带,则路由装置通过输入端口可以接收IP数据和IQ数据,此时路由装置适用于融合采用不同数据承载协议的多种网络的通信系统,该不同数据承载协议包括以太网协议和CPRI协议。因此,在路由装置的输入端口的数据承载协议属性均为CPRI协议的情况下,为实现路由装置通过输入端口可以接收IP数据和IQ数据,需要路由装置存在至少一个输入端口的通信频带包括第一频带和第二频带。
例如,假设路由装置有三个输入端口,分别为端口A、端口B、端口C。端口A的通信频带包括第一频带和第二频带,端口B的通信频带仅包括第二频带,端口C的通信频带仅包括第一频带。此时,该路由装置通过输入端口可以接收IP数据和IQ数据,可以适用于融合采用不同数据承载协议的多种网络的通信系统,也可以适用于包括采用以太网协议的一种或多种网络的通信系统,还可以适用于包括采用CPRI协议的一种或多种网络的通信系统。
情况二、当路由装置的输入端口的个数为一个或多个,并且这一个或多个输入端口的数据承载协议属性均为以太网协议时,路由装置通过数据承载协议属性为以太网协议的输入端口可以接收IP数据,此时路由装置适用于包括数据承载协议为以太网协议的网络的通信系统。
情况三、当路由装置的输入端口的个数为多个,并且这多个输入端口包括数据承载协议属性为CPRI协议的输入端口和数据承载协议属性为以太网协议的输入端口时,路由装置通过输入端口可以接收IP数据和IQ数据,此时路由装置适用于包括数据承载协议为以太网协议的网络和数据承载协议为CPRI协议的网络的通信系统。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情况三中,数据承载协议属性为CPRI协议的输入端口的配置情况可以参见上述情况一中的三种子情况中描述的数据承载协议属性为CPRI协议的输入端口的配置情况,此处不再赘述。
S301中路由装置接收数据的方法包括:该路由装置通过输入端口接收包括数据的第一数据包。路由装置在确定输入端口的数据承载协议属性之后,采用输入端口的数据承载协议属性对应的分离方式对第一数据包进行分离得到数据。当输入端口的数据承载协议属性为CPRI协议时,CPRI协议对应的分离方式为采用CPRI协议承载的IP数据的方式(IPover CPRI)或采用CPRI协议承载的IQ数据的方式(IQ over CPRI)。当输入端口的数据承载协议属性为以太网协议时,以太网协议对应的分离方式为采用以太网协议承载的IP数据的方式(IP over EHT)。
其中,IP over CPRI的分离方式用于实现基于CPRI协议对第一数据包进行分离得到IP数据,IQ over CPRI的分离方式用于实现基于CPRI协议对第一数据包进行分离得到IQ数据,IP over EHT的分离方式用于实现基于以太网协议对第一数据包进行分离得到IP数据。
这样,路由装置便可以实现一种网络中的数据接收,也可以实现融合多种网络的通信系统中的数据接收。
S301中路由装置确定输入端口的数据承载属性的方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两种方法:
方法一、路由装置预先保存配置输入端口时各个输入端口对应的数据承载协议属性,根据该预先保存的对应关系确定接收数据的输入端口的数据承载协议属性。
方法二、路由装置通过输入端口接收数据后,通过检测该输入端口携带的用于指示该输入端口的数据承载协议属性的信息,确定该输入端口的数据承载协议属性。
S302、路由装置根据输入端口的数据承载协议属性确定数据的属性,输入端口的数据承载协议属性为CPRI协议时数据的属性为IP或IQ,输入端口的数据承载协议属性为以太网协议时数据的属性为IP。
S302中路由装置可以根据用于接收数据的输入端口的数据承载协议属性确定该数据的属性,以便后续步骤中根据该数据的属性确定输出该数据的输出端口的数据承载协议属性。
当输入端口的数据承载协议属性为以太网协议时,路由装置可以将通过数据承载协议属性为以太网协议的输入端口接收的数据的属性确定为IP。当数据承载协议属性为CPRI协议的输入端口时,根据输入端口的数据承载协议属性确定该数据的属性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情况一:当输入端口的通信频带仅包括第一频带时,路由装置可以将通过第一频带接收的数据的属性确定为IP。
情况二:当输入端口的通信频带仅包括第二频带时,路由装置可以将通过第二频带接收的数据的属性确定为IQ。
情况三:当输入端口的通信频带包括第一频带和第二频带时,路由装置可以将通过第一频带接收的数据的属性确定为IP,将通过第二频带接收的数据的属性确定为IQ。
需要说明的是,除了上述根据输入端口的数据承载协议属性确定数据的属性的方法之外,路由装置还可以通过其他方法确定数据的属性。例如,路由装置获取数据的数据报文中记载的数据的属性的信息,当该数据的数据报文中的信息记载有该数据的属性为IP时路由装置确定该数据的属性为IP,或者当该数据的数据报文中的信息记载有该数据的属性为IQ时路由装置确定该数据的属性为IQ。
S303、路由装置根据数据的属性确定用于输出数据的输出端口的数据承载协议属性,数据的属性为IP时输出端口的数据承载协议属性为CPRI协议或以太网协议,数据的属性为IQ时输出端口的数据承载协议属性为CPRI协议。
其中,输出端口和输入端口可以为不同端口,也可以为同一个端口。当输出端口和输入端口为同一个端口时,该端口为双工模式的端口。路由装置通过输出端口输出数据的具体情况与S301中路由装置通过输入端口接收数据的具体情况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S303中数据承载协议属性为CPRI协议的输出端口的通信频带包括第三频带和/或第四频带,第三频带用于输出IP数据,第四频带用于输出IQ数据。路由装置的输出端口的通信频带配置情况与上文中输入端口的通信频带配置情况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这样,当数据承载协议属性为CPRI协议的输入端口的通信频带仅包括第三频带时,路由装置便可以通过第三频带输出到属性为IP的数据;当数据承载协议属性为CPRI协议的输入端口的通信频带仅包括第四频带时,路由装置便可以通过第四频带输出到属性为IQ的数据;当数据承载协议属性为CPRI协议的输入端口的通信频带包括第三频带和第四频带时,路由装置便可以通过第三频带输出到属性为IP的数据,通过第四频带输出到属性为IQ的数据。
路由装置可以仅包括数据承载协议属性为CPRI协议的一个或多个输出端口,也可以仅包括数据承载协议属性为以太网协议的一个或多个输出端口,还可以包括数据承载协议属性为以太网协议的输出端口和数据承载协议属性为CPRI协议的输出端口。路由装置的输出端口的配置情况与上文中输入端口的配置情况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输出端口的个数、输出端口的数据承载协议属性、输出端口的通信频带等输出端口的参数的具体情况均由实际应用需求决定,本申请实施例中不作限定。
S303中路由装置根据数据的属性确定用于输出该数据的输出端口的数据承载协议属性,以便后续步骤中路由装置根据输出端口的数据承载协议属性确定用于输出该数据的输出端口。
S303中由于IQ数据只能通过数据承载协议属性为CPRI协议的输出端口输出,因此当数据的属性为IQ时路由装置将输出端口的数据承载协议属性为CPRI协议。
S303中由于IQ数据可以通过数据承载协议属性为CPRI协议的输出端口输出,也可以通过数据承载协议属性为以太网协议的输出端口输出,因此当数据的属性为IP时路由装置确定用于输出该数据的输出端口的数据承载协议属性分为下列几种情况:
情况一:当仅存在数据承载协议属性为CPRI协议的输出端口,并且该输出端口的通信频带包括第三频带时,IP数据对应的输出端口的数据承载协议属性为CPRI协议。
情况二:当存在数据承载协议属性为CPRI协议的输出端口和数据承载协议属性为以太网协议的输出端口,并且数据承载协议属性为CPRI协议的输出端口的通信频带不包括第三频带时,IP数据对应的输出端口的数据承载协议属性为以太网协议。
情况三:当存在数据承载协议属性为CPRI协议的输出端口和数据承载协议属性为以太网协议的输出端口,并且数据承载协议属性为CPRI协议的输出端口的通信频带包括第三频带时,IP数据对应的输出端口的数据承载协议属性为以太网协议或CPRI协议。
S304、路由装置根据输出端口的数据承载协议属性确定用于输出数据的输出端口,并通过确定的输出端口输出数据。
S304中路由装置根据输出端口的数据承载协议属性,将数据承载协议与该输出端口的数据承载协议属性一致的输出端口确定为用于输出数据的输出端口,并通过确定的输出端口输出数据,以实现对一种或多种属性的数据的输出,从而可以通过该路由装置实现融合了采用不同数据承载协议的多种网络的通信系统中的数据路由。
S304中路由装置通过确定的输出端口输出数据的方法包括:路由装置采用数据对应的数据承载协议属性对应的组包方式对数据进行组包,得到包括该数据的第二数据包,通过确定的输出端口输出第二数据包,以实现一种或多种网络中的数据,尤其是可以输出未来融合采用不同数据承载协议的多种网络的通信系统中的数据。
当输出端口的数据承载协议属性为CPRI协议时,CPRI协议对应的组包方式为IPover CPRI或IQ over CPRI。当输出端口的数据承载协议属性为以太网协议时,以太网协议对应的组包方式为IP over EHT。
其中,IP over CPRI的组包方式用于实现基于CPRI协议对IP数据进行组包得到第二数据包,IQ over CPRI的组包方式用于实现基于CPRI协议对IQ数据得到第二数据包,IPover EHT的组包方式用于实现基于以太网协议对IP数据进行组包得到第二数据包。
这样,路由装置可以实现一种网络中的数据输出,也可以实现融合多种网络的通信系统中的数据输出。
S304中当数据对应的数据承载协议属性的输出端口的个数为一个时,路由装置将该输出端口确定为用于输出该数据的输出端口。
S304中当数据对应的数据承载协议属性的输出端口为多个时,路由装置确定用于输出该数据的输出端口的方法包括以下两种情况:
情况一、S304中当IQ数据对应的数据承载协议属性的输出端口为多个时,路由装置根据预先配置的用于接收IQ数据的输入端口与输出端口的对应关系,在多个输出端口中确定用于输出IQ数据的输出端口。
在S304之前,由于每次传输IQ数据时所需要使用的通信频带的带宽大小较容易估计,并且每次传输IQ数据时所需要使用的通信频带的带宽大小较为固定,路由装置预先配置用于接收IQ数据的输入端口与输出端口的对应关系。例如,路由装置可以根据通信系统下发的IQ数据的配置信息,配置用于接收IQ数据的输入端口与输出端口的对应关系。
情况二、S304中当IP数据对应的数据承载协议属性的输出端口为多个时,路由装置根据IP数据的目的地址,在多个输出端口中确定用于输出IP数据的输出端口。
上述情况二中,IP数据对应的数据承载协议属性的输出端口为多个,这多个输出端口分为以下三种情况:第一种是多个数据承载协议属性为CPRI协议的输出端口,第二种是多个数据承载协议属性为以太网协议的输出端口,第三种是数据承载协议属性为以太网协议的输出端口和数据承载协议属性为CPRI协议的输出端口。
路由装置根据IP数据的目的地址确定用于输出IP数据的输出端口的方法可以有多种。例如,路由装置可以根据通信系统下发的地址解析协议(Address ResolutionProtocol,ARP)信息的目的地址确定用于输出IP数据的输出端口。又例如,路由装置可以根据每次接收到的IP数据的目的地址确定用于输出IP数据的输出端口。
以路由装置根据通信系统下发的ARP信息的目的地址在多个输出端口中确定用于输出IP数据的输出端口的方法为例,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路由装置通过输入端口接收通信系统下发的ARP信息。
步骤二:路由装置解析该信息,获取该信息包括的目的介质访问控制(MediaAccess Control,MAC)地址,并将该解析后的该ARP信息发送给Route。
步骤三:路由装置根据ARP信息的目的MAC地址,判断该路由装置中是否存在与该目的MAC地址对应的输出端口的标识,其中与该目的MAC地址对应的输出端口是指将该ARP信息输出到该目的MAC地址对应的对端设备时所使用的输出端口。如果否,则执行步骤四。如果是,则执行步骤五。
步骤四:路由装置根据ARP信息的目的MAC地址进行网络寻址,确定并记录用于输出IP数据的输出端口。
步骤五:路由装置将该输出端口的标识对应的输出端口确定为用于输出IP数据的输出端口。
以路由装置根据每次接收到的IP数据包括的目的地址在多个输出端口中确定用于输出IP数据的输出端口的方法为例,该方法包括:路由装置根据每次接收到的IP数据包括的目的地址,判断该路由装置中是否存在与该目的地址对应的输出端口的标识。如果否,则路由装置根据每次接收到的IP数据包括的目的地址进行网络寻址,确定并记录用于输出IP数据的输出端口。如果是,路由装置将该输出端口的标识对应的输出端口确定为用于输出IP数据的输出端口。其中与该目的地址对应的输出端口是指将该IP数据输出到该目的MAC地址对应的对端设备时所使用的输出端口。
需要说明的是,若IP数据对应的数据承载协议属性的输出端口为多个,除了路由装置根据通信系统下发的ARP信息的目的地址或者根据每次接收到的IP数据的目的地址在多个输出端口中确定用于输出数据的输出端口,还可以通过其他方法来实现在多个输出端口中确定用于输出数据的输出端口。例如,路由装置在多个输出端口中将所包括的通信频带的带宽最大的输出端口确定用于输出数据的输出端口。
在现有的通信系统中,不同网络的网络架构不兼容。假设未来一个融合两种网络的通信系统包括网络A和网络B,如果未来融合多种网络的通信系统中的网络A需要演进为不包括在本通信系统中的网络C,则需要对网络A的网络架构进行改造以克服网络A和网络C的网络架构不兼容的问题,对原有的网络架构进行改造会导致网络演进时网络架构的改造难度大、成本高。而如果该通信系统中的网络A和网络B通过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路由装置进行数据路由,则当未来融合多种网络的通信系统中的网络A需要演进为不包括在本通信系统中的网络C时,由于该路由装置可以路由网络A和网络C的数据,因此无需改造网络A的网络架构中的路由装置,降低了网络演进时网络架构的改造难度和成本。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路由方法,路由装置通过输入端口接收数据,并确定输入端口的数据承载协议属性,根据输入端口的数据承载协议属性确定数据的属性,输入端口的数据承载协议属性为CPRI协议时数据的属性为IP或IQ,输入端口的数据承载协议属性为以太网协议时数据的属性为IP,根据数据的属性确定用于输出数据的输出端口的数据承载协议属性,数据的属性为IP时输出端口的数据承载协议属性为CPRI协议或以太网协议,数据的属性为IQ时输出端口的数据承载协议属性为CPRI协议,根据输出端口的数据承载协议属性确定用于输出数据的输出端口,并通过确定的输出端口输出数据,实现了通过该路由装置对一种或多种属性的数据进行路由,使得通过该路由装置可以实现一种或多种网络的通信系统中的数据路由,这多种网络可以是采用同一种数据承载协议属性的网络,也可以是采用不同数据承载协议属性的网络。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通过该路由装置可以实现一种或多种网络的通信系统中的数据路由,尤其是可以实现未来融合了采用不同数据承载协议的多种网络的通信系统中的数据路由,适应了未来融合多种网络的通信系统中灵活组网的要求,简化了网络架构,降低了网络设备部署成本。
基于同一申请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路由装置,该路由装置可以采用图3对应的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参阅图4所示,路由装置400包括:输入端口401、处理单元402和输出端口403。其中,
输入端口401,用于接收数据;
处理单元402,用于确定输入端口401的数据承载协议属性;根据输入端口401的数据承载协议属性确定输入端口401接收的数据的属性,输入端口401的数据承载协议属性为通用公共无线电接口CPRI协议时数据的属性为互联网协议IP或同相正交IQ,输入端口401的数据承载协议属性为以太网协议时数据的属性为IP;根据数据的属性确定用于输出数据的输出端口403的数据承载协议属性,数据的属性为IP时输出端口403的数据承载协议属性为CPRI协议或以太网协议,数据的属性为IQ时输出端口403的数据承载协议属性为CPRI协议;根据输出端口403的数据承载协议属性确定用于输出数据的输出端口403;以及将从输入端口401接收到的数据发送到确定的输出端口403;
输出端口403,用于输出处理单元402发送的数据。
上述装置中,输入端口401和输出端口403可以是同一个端口,也可以是不同端口。输入端口401的个数可以为一个或多个,输出端口403的个数可以为一个或多个。
上述装置中,处理单元402根据逻辑功能可以划分为路由单元(Route)、分离单元(DeMUX)、组包单元(MUX),参见图5所示。
一种可能的实施例,输入端口401具体可以用于接收包括数据的第一数据包;相应地,处理单元402还可以用于在确定输入端口401的数据承载协议属性之后、在将从输入端口401接收到的数据发送到确定的输出端口403之前,采用输入端口401的数据承载协议属性对应的分离方式对第一数据包进行分离得到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处理单元402可以通过分离单元实现对第一数据包进行分离得到数据的功能,处理单元402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实现上述功能,本申请实施例中不作限定。
一种可能的实施例,数据承载协议属性为CPRI协议的输入端口401的通信频带可以仅包括第一频带,也可以仅包括第二频带,还可以包括第一频带和第二频带。其中第一频带可以用于接收属性为IP的数据,第二频带可以用于接收属性为IQ的数据。
相应地,处理单元402在根据输入端口401的数据承载协议属性确定数据的属性时,具体可以用于通过第一频带接收数据时,将数据的属性确定为IP;或者,通过第二频带接收数据时,将数据的属性确定为IQ。
需要说明的是,处理单元402可以通过分离单元实现根据输入端口401的数据承载协议属性确定数据的属性的功能,处理单元402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实现上述功能,本申请实施例中不作限定。
一种可能的实施例,数据承载协议属性为CPRI协议的输出端口403的通信频带可以仅包括第三频带,也可以仅第四频带,还可以包括第三频带和第四频带。其中第三频带可以用于输出属性为IP的数据,第四频带可以用于输出属性为IQ的数据。
相应地,数据的属性为IP时输出端口403的数据承载协议属性为CPRI协议或以太网协议,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情况一、当仅存在数据承载协议属性为CPRI协议的输出端口403,并且该输出端口403的通信频带包括第三频带时,属性为IP的数据对应的输出端口403的数据承载协议属性为CPRI协议;
情况二、当存在数据承载协议属性为CPRI协议的输出端口403和数据承载协议属性为以太网协议的输出端口403,并且数据承载协议属性为CPRI协议的输出端口403的通信频带不包括第三频带时,属性为IP的数据对应的输出端口403的数据承载协议属性为以太网协议;
情况三、当存在数据承载协议属性为CPRI协议的输出端口403和数据承载协议属性为以太网协议的输出端口403,并且数据承载协议属性为CPRI协议的输出端口403的通信频带包括第三频带时,属性为IP的数据对应的输出端口403的数据承载协议属性为以太网协议或CPRI协议。
一种可能的实施例,处理单元402在根据输出端口403的数据承载协议属性确定用于输出数据的输出端口403时,具体可以用于以下两种情况:
情况一、当属性为IP的数据对应的数据承载协议属性的输出端口403为多个时,可以根据属性为IP的数据的目的地址,在多个输出端口403中确定用于输出属性为IP的数据的输出端口403;
情况二、当属性为IQ的数据对应的数据承载协议属性的输出端口403为多个时,可以根据预先配置的用于接收属性为IQ的数据的输入端口401与输出端口403的对应关系,在多个输出端口403中确定用于输出属性为IQ的数据的输出端口403。
需要说明的是,处理单元402可以通过组包单元实现根据输出端口403的数据承载协议属性确定用于输出数据的输出端口403的功能,处理单元402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实现上述功能,本申请实施例中不作限定。
一种可能的实施例,处理单元402还可以用于采用数据对应的数据承载协议属性对应的组包方式对数据进行组包,得到包括数据的第二数据包;相应地,输出端口403具体可以用于输出第二数据包。
处理单元402可以通过组包单元实现采用数据对应的数据承载协议属性对应的组包方式对数据进行组包,得到包括数据的第二数据包3的功能,处理单元402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实现上述功能,本申请实施例中不作限定。
一种可能的实施例,数据承载协议属性为CPRI协议的输入端口401可以优先用于接收属性为IQ的数据;数据承载协议属性为CPRI协议的输出端口403可以优先用于发送属性为IQ的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对单元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基于同一申请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路由装置,该路由装置可以采用图3对应的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可以是与图4所示的路由装置相同的装置。参阅图6所示,该路由装置600包括:处理器601、输入端口602、总线603、存储器604以及输出端口605,其中:
处理器601,用于读取存储器604中的程序,执行下列过程:
处理器601,用于控制输入端口602接收数据;
处理器601,还用于确定输入端口602的数据承载协议属性;根据输入端口602的数据承载协议属性确定输入端口602接收的数据的属性,输入端口602的数据承载协议属性为通用公共无线电接口CPRI协议时数据的属性为互联网协议IP或同相正交IQ,输入端口602的数据承载协议属性为以太网协议时数据的属性为IP;根据数据的属性确定用于输出数据的输出端口605的数据承载协议属性,数据的属性为IP时输出端口605的数据承载协议属性为CPRI协议或以太网协议,数据的属性为IQ时输出端口605的数据承载协议属性为CPRI协议;根据输出端口605的数据承载协议属性确定用于输出数据的输出端口605;以及将从输入端口602接收到的数据发送到确定的输出端口605;
处理器601,还用于控制输出端口605输出数据。
其中,输入端口602和输出端口605可以是同一个端口,也可以是不同端口。输入端口602的个数可以为一个或多个,输出端口605的个数可以为一个或多个。
一种可能的实施例,处理器601在控制输入端口602接收数据时具体可以用于控制输入端口602接收包括数据的第一数据包;相应地,处理器601还可以用于在确定输入端口602的数据承载协议属性之后、在将从输入端口602接收到的数据发送到确定的输出端口605之前,采用输入端口602的数据承载协议属性对应的分离方式对第一数据包进行分离得到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数据承载协议属性为CPRI协议的输入端口602的通信频带包括第一频带和/或第二频带,第一频带用于接收属性为IP的数据,第二频带用于接收属性为IQ的数据。
相应地,处理器601在根据输入端口602的数据承载协议属性确定数据的属性时,具体可以用于通过第一频带接收数据时,将数据的属性确定为IP;或者,通过第二频带接收数据时,将数据的属性确定为IQ。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数据承载协议属性为CPRI协议的输出端口605的通信频带包括第三频带和/或第四频带,第三频带用于输出属性为IP的数据,第四频带用于输出属性为IQ的数据。
相应地,数据的属性为IP时输出端口605的数据承载协议属性为CPRI协议或以太网协议,可以具体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情况一、当仅存在数据承载协议属性为CPRI协议的输出端口605,并且该输出端口605的通信频带包括第三频带时,属性为IP的数据对应的输出端口605的数据承载协议属性为CPRI协议;
情况二、当存在数据承载协议属性为CPRI协议的输出端口605和数据承载协议属性为以太网协议的输出端口605,并且数据承载协议属性为CPRI协议的输出端口605的通信频带不包括第三频带时,属性为IP的数据对应的输出端口605的数据承载协议属性为以太网协议;
情况三、当存在数据承载协议属性为CPRI协议的输出端口605和数据承载协议属性为以太网协议的输出端口605,并且数据承载协议属性为CPRI协议的输出端口605的通信频带包括第三频带时,属性为IP的数据对应的输出端口605的数据承载协议属性为以太网协议或CPRI协议。
一种可能的实施例,处理器601在根据输出端口605的数据承载协议属性确定用于输出数据的输出端口605时,具体可以用于以下两种情况:
情况一、当属性为IP的数据对应的数据承载协议属性的输出端口605为多个时,根据属性为IP的数据的目的地址,在多个输出端口605中确定用于输出属性为IP的数据的输出端口605;
情况二、当属性为IQ的数据对应的数据承载协议属性的输出端口605为多个时,根据预先配置的用于接收属性为IQ的数据的输入端口602与输出端口605的对应关系,在多个输出端口605中确定用于输出属性为IQ的数据的输出端口605。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处理器601还可以用于采用数据对应的数据承载协议属性对应的组包方式对数据进行组包,得到包括数据的第二数据包;相应地,处理器601在控制输出端口605时可以具体用于:控制输出端口605输出第二数据包。
一种可能的实施例,数据承载协议属性为CPRI协议的输入端口602可以优先用于接收属性为IQ的数据;数据承载协议属性为CPRI协议的输出端口605可以优先用于发送属性为IQ的数据。
输入端口602可以用于在处理器601的控制下接收数据。输出端口605可以用于在处理器601的控制下发送数据。
处理器601、输入端口602、存储器604以及输出端口605通过总线603相互连接;总线603可以是外设部件互连标准(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结构(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EISA)总线等。所述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
其中,在图6中,总线架构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具体由处理器601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604代表的存储器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总线架构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链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提供接口。输入端口602和输出端口605可以是多个元件,即包括发送机和收发机,提供用于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他装置通信的单元。处理器601负责管理总线架构和通常的处理,存储器604可以存储处理器601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可选的,处理器601可以是中央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omplex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CPLD)。
本申请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储存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调用时可以执行上述实施例中路由装置执行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路由装置,通过该路由装置实现了对一种或多种属性的数据进行路由,使得通过该路由装置可以实现一种或多种网络的通信系统中的数据路由,尤其是可以实现未来融合了采用不同数据承载协议的多种网络的通信系统中的数据路由,适应了未来融合多种网络的通信系统中灵活组网的要求,简化了网络架构,降低了网络设备部署成本。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实施例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实施例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实施例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实施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8)

1.一种数据路由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路由装置通过输入端口接收数据,并确定所述输入端口的数据承载协议属性;
所述路由装置根据所述输入端口的数据承载协议属性确定所述数据的属性,所述输入端口的数据承载协议属性为通用公共无线电接口CPRI协议时所述数据的属性为互联网协议IP或同相正交IQ,所述输入端口的数据承载协议属性为以太网协议时所述数据的属性为IP;
所述路由装置根据所述数据的属性确定用于输出所述数据的输出端口的数据承载协议属性,所述数据的属性为IP时所述输出端口的数据承载协议属性为CPRI协议或以太网协议,所述数据的属性为IQ时所述输出端口的数据承载协议属性为CPRI协议;
所述路由装置根据所述输出端口的数据承载协议属性确定用于输出所述数据的输出端口,并通过确定的所述输出端口输出所述数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路由装置通过输入端口接收数据,包括:
所述路由装置通过所述输入端口接收包括所述数据的第一数据包;
确定所述输入端口的数据承载协议属性之后,还包括:
所述路由装置采用所述输入端口的数据承载协议属性对应的分离方式对所述第一数据包进行分离得到所述数据。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数据承载协议属性为CPRI协议的输入端口的通信频带包括第一频带和/或第二频带,所述第一频带用于接收属性为IP的数据,所述第二频带用于接收属性为IQ的数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路由装置根据所述输入端口的数据承载协议属性确定所述数据的属性,包括:
所述路由装置通过所述第一频带接收所述数据时,将所述数据的属性确定为IP;或者,所述路由装置通过所述第二频带接收所述数据时,将所述数据的属性确定为IQ。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数据承载协议属性为CPRI协议的输出端口的通信频带包括第三频带和/或第四频带,所述第三频带用于输出属性为IP的数据,所述第四频带用于输出属性为IQ的数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的属性为IP时所述输出端口的数据承载协议属性为CPRI协议或以太网协议,具体为:
当仅存在数据承载协议属性为CPRI协议的输出端口,并且该输出端口的通信频带包括所述第三频带时,所述属性为IP的数据对应的输出端口的数据承载协议属性为CPRI协议;
当存在数据承载协议属性为CPRI协议的输出端口和数据承载协议属性为以太网协议的输出端口,并且数据承载协议属性为CPRI协议的输出端口的通信频带不包括所述第三频带时,所述属性为IP的数据对应的输出端口的数据承载协议属性为以太网协议;
当存在数据承载协议属性为CPRI协议的输出端口和数据承载协议属性为以太网协议的输出端口,并且数据承载协议属性为CPRI协议的输出端口的通信频带包括所述第三频带时,所述属性为IP的数据对应的输出端口的数据承载协议属性为以太网协议或CPRI协议。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路由装置根据所述输出端口的数据承载协议属性确定用于输出所述数据的输出端口,包括:
当属性为IP的数据对应的数据承载协议属性的输出端口为多个时,所述路由装置根据所述属性为IP的数据的目的地址,在多个输出端口中确定用于输出所述属性为IP的数据的输出端口;
当属性为IQ的数据对应的数据承载协议属性的输出端口为多个时,所述路由装置根据预先配置的用于接收所述属性为IQ的数据的输入端口与输出端口的对应关系,在多个输出端口中确定用于输出所述属性为IQ的数据的输出端口。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路由装置通过确定的所述输出端口输出所述数据,包括:
所述路由装置采用所述数据对应的数据承载协议属性对应的组包方式对所述数据进行组包,得到包括所述数据的第二数据包;
所述路由装置输出所述第二数据包。
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数据承载协议属性为CPRI协议的输入端口优先用于接收属性为IQ的数据;
数据承载协议属性为CPRI协议的输出端口优先用于发送属性为IQ的数据。
10.一种路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输入端口、处理单元和输出端口;其中,
所述输入端口,用于接收数据;
所述处理单元,用于确定所述输入端口的数据承载协议属性;根据所述输入端口的数据承载协议属性确定所述输入端口接收的数据的属性,所述输入端口的数据承载协议属性为通用公共无线电接口CPRI协议时所述数据的属性为互联网协议IP或同相正交IQ,所述输入端口的数据承载协议属性为以太网协议时所述数据的属性为IP;根据所述数据的属性确定用于输出所述数据的输出端口的数据承载协议属性,所述数据的属性为IP时所述输出端口的数据承载协议属性为CPRI协议或以太网协议,所述数据的属性为IQ时所述输出端口的数据承载协议属性为CPRI协议;根据所述输出端口的数据承载协议属性确定用于输出所述数据的输出端口;以及将从所述输入端口接收到的数据发送到确定的输出端口;
所述输出端口,用于输出所述处理单元发送的所述数据。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端口具体用于:接收包括所述数据的第一数据包;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在确定所述输入端口的数据承载协议属性之后、在将从所述输入端口接收到的数据发送到确定的输出端口之前,采用所述输入端口的数据承载协议属性对应的分离方式对所述第一数据包进行分离得到所述数据。
12.如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数据承载协议属性为CPRI协议的输入端口的通信频带包括第一频带和/或第二频带,所述第一频带用于接收属性为IP的数据,所述第二频带用于接收属性为IQ的数据。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在根据所述输入端口的数据承载协议属性确定所述数据的属性时,具体用于:
通过所述第一频带接收所述数据时,将所述数据的属性确定为IP;或者,通过所述第二频带接收所述数据时,将所述数据的属性确定为IQ。
14.如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数据承载协议属性为CPRI协议的输出端口的通信频带包括第三频带和/或第四频带,所述第三频带用于输出属性为IP的数据,所述第四频带用于输出属性为IQ的数据。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的属性为IP时所述输出端口的数据承载协议属性为CPRI协议或以太网协议,具体为:
当仅存在数据承载协议属性为CPRI协议的输出端口,并且该输出端口的通信频带包括所述第三频带时,所述属性为IP的数据对应的输出端口的数据承载协议属性为CPRI协议;
当存在数据承载协议属性为CPRI协议的输出端口和数据承载协议属性为以太网协议的输出端口,并且数据承载协议属性为CPRI协议的输出端口的通信频带不包括所述第三频带时,所述属性为IP的数据对应的输出端口的数据承载协议属性为以太网协议;
当存在数据承载协议属性为CPRI协议的输出端口和数据承载协议属性为以太网协议的输出端口,并且数据承载协议属性为CPRI协议的输出端口的通信频带包括所述第三频带时,所述属性为IP的数据对应的输出端口的数据承载协议属性为以太网协议或CPRI协议。
16.如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在根据所述输出端口的数据承载协议属性确定用于输出所述数据的输出端口时,具体用于:
当属性为IP的数据对应的数据承载协议属性的输出端口为多个时,根据所述属性为IP的数据的目的地址,在多个输出端口中确定用于输出所述属性为IP的数据的输出端口;
当属性为IQ的数据对应的数据承载协议属性的输出端口为多个时,根据预先配置的用于接收所述属性为IQ的数据的输入端口与输出端口的对应关系,在多个输出端口中确定用于输出所述属性为IQ的数据的输出端口。
17.如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
采用所述数据对应的数据承载协议属性对应的组包方式对所述数据进行组包,得到包括所述数据的第二数据包;
所述输出端口具体用于:输出所述处理单元发送的所述第二数据包。
18.如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数据承载协议属性为CPRI协议的输入端口优先用于接收属性为IQ的数据;
数据承载协议属性为CPRI协议的输出端口优先用于发送属性为IQ的数据。
CN201780047623.6A 2017-03-31 2017-03-31 一种数据路由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956550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7/079128 WO2018176424A1 (zh) 2017-03-31 2017-03-31 一种数据路由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565507A CN109565507A (zh) 2019-04-02
CN109565507B true CN109565507B (zh) 2020-07-14

Family

ID=636740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47623.6A Active CN109565507B (zh) 2017-03-31 2017-03-31 一种数据路由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11218573B2 (zh)
EP (1) EP3588891B1 (zh)
JP (1) JP6911144B2 (zh)
KR (1) KR102308987B1 (zh)
CN (1) CN109565507B (zh)
CA (1) CA3056828C (zh)
WO (1) WO201817642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153023B2 (en) 2019-04-05 2021-10-19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Reducing interference by combining signals at different strengths and transmitting the combined signal from an antenna
CN114846766B (zh) * 2019-12-31 2023-09-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基带射频接口、通信系统和信号接收方法
CN115835232B (zh) * 2022-11-16 2024-04-16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系统、数据传输方法、介质及产品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51333A (zh) * 2010-09-17 2011-01-19 中山大学 一种数字家庭智能终端控制系统
CN102612166A (zh) * 2011-01-21 2012-07-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基站系统以及相关设备
CN103477701A (zh) * 2011-04-12 2013-12-25 阿尔卡特朗讯 用于无线接入网络中的负载均衡的概念
CN103473459A (zh) * 2013-09-17 2013-12-25 恒东信息科技无锡有限公司 一种多系统大数据的处理及融合方法
CN103875206A (zh) * 2013-12-31 2014-06-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数据转发设备及系统
US9538505B2 (en) * 2011-11-25 2017-01-03 Nec Corporation Radio station and method of processing user data with radio stat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53267B (zh) * 2007-12-05 2013-06-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光接入网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及设备
US9072120B2 (en) * 2008-07-21 2015-06-30 Go Net Systems Ltd. Methods circuits and systems for providing cellular base station functionality at one or more nodes of a data network
JP5296009B2 (ja) 2010-05-14 2013-09-25 株式会社東芝 基地局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US8649388B2 (en) * 2010-09-02 2014-02-11 Integrated Device Technology, Inc. Transmission of multiprotocol data in a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
CN103220193B (zh) * 2012-01-18 2016-08-10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直放站中的以太网接入传输装置及方法
WO2013189553A1 (en) * 2012-06-20 2013-12-27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Encapsulating cpri frames
SE1200578A1 (sv) * 2012-09-26 2014-03-27 Deltanode Solutions Ab Distributionsnät för ett distribuerat antennsystem
CN103281599B (zh) * 2013-04-28 2015-10-28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cpri帧的wdm-pon移固综合接入系统
EP3000256B1 (en) * 2013-05-22 2017-02-22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a signal path of a radio communication
US9774458B2 (en) * 2015-01-14 2017-09-26 Alcatel-Lucent Usa Inc. Method for transporting Ethernet and non-Ethernet traffic over the same medium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51333A (zh) * 2010-09-17 2011-01-19 中山大学 一种数字家庭智能终端控制系统
CN102612166A (zh) * 2011-01-21 2012-07-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基站系统以及相关设备
CN103477701A (zh) * 2011-04-12 2013-12-25 阿尔卡特朗讯 用于无线接入网络中的负载均衡的概念
US9538505B2 (en) * 2011-11-25 2017-01-03 Nec Corporation Radio station and method of processing user data with radio station
CN103473459A (zh) * 2013-09-17 2013-12-25 恒东信息科技无锡有限公司 一种多系统大数据的处理及融合方法
CN103875206A (zh) * 2013-12-31 2014-06-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数据转发设备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218573B2 (en) 2022-01-04
KR20190125438A (ko) 2019-11-06
JP2020516166A (ja) 2020-05-28
KR102308987B1 (ko) 2021-10-05
EP3588891A1 (en) 2020-01-01
WO2018176424A1 (zh) 2018-10-04
CN109565507A (zh) 2019-04-02
CA3056828C (en) 2023-01-24
EP3588891A4 (en) 2020-02-12
CA3056828A1 (en) 2018-10-04
JP6911144B2 (ja) 2021-07-28
US20200028944A1 (en) 2020-01-23
EP3588891B1 (en) 2021-05-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476547B (zh) 传送通信装置、接收通信装置以及由此在网络切片的上下文中执行的方法
EP3301966B1 (en) Radio access network device, data processing method and ip packet processing method
WO2014201160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ordinated remote control of network radio nodes and core network elements
CN109565507B (zh) 一种数据路由方法及装置
EP4228304A1 (en) Quality of service implementations for separating user plane
CN111988212B (zh) 一种报文传输方法以及相关装置
CN107079524B (zh) 一种数据转发的方法和控制器
WO2021062803A1 (zh) 一种数据包传输方法及装置
US20190349936A1 (en) Service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First Communications Node, and Base Station
KR20170050361A (ko) 클라우드 무선 액세스 네트워크의 동적 구성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CN109315001B (zh) 一种传输数据的方法、设备和网络系统
CN107333295B (zh) 一种数据分流方法和网关
KR101889200B1 (ko) 무선 액세스 방법, 장치 및 시스템
US20220217549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CN105897820A (zh) 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无线路由器和车联网系统
CN112135329B (zh) 参数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WO2016090869A1 (zh) 数据发送、接收方法和装置
CN114424621A (zh) 一种缓冲区状态报告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3709015A (zh) 数据传输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141284B (zh) 一种接入网设备及数据传输方法
EP3649815B1 (en) Improving the performance of a wireless time division duplex, tdd, system
KR20240030905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분산 유닛이 통신을 수행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CN116389607A (zh) 无线局域网的数据传输方法、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JP2004228702A (ja)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移動通信制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40001215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