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565366A - 通信系统 - Google Patents

通信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565366A
CN109565366A CN201780048777.7A CN201780048777A CN109565366A CN 109565366 A CN109565366 A CN 109565366A CN 201780048777 A CN201780048777 A CN 201780048777A CN 109565366 A CN109565366 A CN 10956536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frame
data
ack
mtc device
na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4877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565366B (zh
Inventor
亚辛·亚丁·阿瓦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C Corp filed Critical NEC Corp
Priority to CN202210193028.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679709A/zh
Publication of CN1095653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5653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5653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56536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70Services for machine-to-machine communication [M2M] or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MT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4Error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04L1/1614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using bitmap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04L1/1621Group acknowledgement, i.e. the acknowledgement message defining a range of identifiers, e.g. of sequence numb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04L1/1628List acknowledgements, i.e. the acknowledgement message consisting of a list of identifiers, e.g. of sequence numb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04L1/1635Cumulative acknowledgement, i.e. the acknowledgement message applying to all previous messag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H04L1/1819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with re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or different redundanc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5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ACK/NAC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2Indication of how the channel is divid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4Indication of how sub-channels of the path are allocat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通信系统,其中,基站通过将所述基站的小区带宽划分为(非重叠的)窄带以及各窄带中的子帧来与机器类型通信(MTC)装置进行通信。所述基站生成并发送用于为MTC装置分配多个子帧中的一组物理资源块(PRB)的控制信息(DCI)。在所述基站发送数据之后,所述MTC装置生成并发送HARQ反馈,其中该HARQ反馈指示i)已经在所述多个子帧的各个子帧中成功接收到所述数据(例如,单个“ACK”)、或者ii)在所述多个子帧的至少一个子帧中尚未接收到所述数据(例如,单个“NACK”)。

Description

通信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装置和网络,特别是但不排他地涉及根据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标准或其等同项或衍生项而工作的移动通信装置和网络。特别地但不排他地,本发明与机器类型通信装置的高数据速率发送相关。
背景技术
在移动(蜂窝)通信网络中,(用户)通信装置(也称为用户设备(UE),例如移动电话)经由基站与远程服务器或者与其它通信装置进行通信。在它们彼此的通信中,通信装置和基站使用经许可的射频,其中经许可的射频通常划分为频带和/或时间块。
3GPP标准的最新发展被称为演进型分组核心(EPC)网络和演进型UMTS陆地无线电接入网络(E-UTRAN)的长期演进(LTE)(包括LTE-Advanced)。在3GPP标准下,NodeB(或LTE中的eNB)是通信装置连接至核心网络并且与其它通信装置或远程服务器进行通信所经由的基站。为了简单起见,本申请将使用术语“基站”来指代任何这类基站。通信装置可以例如是移动通信装置,诸如移动电话、智能电话、用户设备、个人数字助理、膝上型/平板计算机、web浏览器、以及/或者电子书阅读器等。这类移动(或者甚至一般是静止的)装置通常由用户操作。
3GPP标准还使得可以将所谓的“物联网”(IoT)装置(例如,窄带IoT(NB-IoT)装置)连接至网络,其通常包括自动化设备,诸如各种测量设备、遥测设备、监视系统、跟踪与追踪装置、车载安全系统、车辆维护系统、道路传感器、数字广告牌、销售点(POS)终端、以及远程控制系统等。IoT装置可被实现为诸如自动售货机、路边传感器、POS终端等的(一般)静止设备的一部分,但是一些IoT装置可以嵌入在非静止设备(例如,车辆)中或者附着至要监视/跟踪的动物或人。有效地,物联网是配备有适当的电子器件、软件、传感器和/或网络连接等的装置(或“事物”)的网络,其使得这些装置能够收集数据并与彼此以及其它通信装置交换数据。应当理解,IoT装置有时也称为机器类型通信(MTC)通信装置或机器对机器(M2M)通信装置。
为了简单起见,在说明书中,本申请是指MTC装置,但是应当理解,所描述的技术可以在如下的(移动的和/或一般静止的)任意通信装置上实现,其中与这类通信装置是由人工输入控制还是由存储器中所存储的软件指令控制无关地,这类通信装置可以连接至通信网络用于发送/接收数据。
MTC装置连接至网络以向远程“机器”(例如,服务器)或用户发送数据或从其接收数据。MTC装置使用针对移动电话或类似的用户设备而言优化的通信协议和标准。然而,MTC装置一旦部署,通常在不需要人工监督或交互的情况下工作,并且遵循内部存储器中存储的软件指令。MTC装置还可以在长时间段内保持静止和/或不活动。支持MTC(IoT)装置的特定网络要求已在3GPP技术报告(TR)36.888V12.0.0和3GPP TR 23.720V13.0.0中规定。与MTC装置相关的其它网络要求在3GPP技术规范(TS)22.368V13.1.0中公开。这些3GPP文献的内容通过引用而并入于此。
经由蜂窝网络提供IoT和其它机器类型通信装置被证明是移动运营商的重要机会。在3GPP标准的发布版本13(Rel-13)版本中,规定了两类具有增强覆盖和长电池寿命的低成本IoT装置:分别支持6个PRB和1个PRB的UE带宽的增强型MTC(eMTC)装置和窄带IoT(NB-IoT)装置(1个PRB=180kHz物理资源块)。因此,一些MTC装置(可被称为“减小带宽的MTC装置”)将仅支持相比总LTE带宽而言有限的带宽(在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中通常为1.4MHz或180kHz)。这使得这类减小带宽的MTC装置相比支持更大带宽和/或具有更复杂组件的MTC装置和其它通信装置而言更为经济(具有较少/简化的组件)。
由于LTE系统带宽通常大于1.4MHz(即,高达20MHz),因此系统带宽被划分为多个“窄带”(或“子带”),各窄带最多包括六个物理资源块(PRB),这是1.4MHz带宽有限的MTC装置在LTE中可使用的PRB的最大数量。
为了减轻MTC装置(例如,由于(例如,当部署在室内时的)网络覆盖的缺乏结合MTC装置的通常有限的功能因而)接收不到一些发送的风险,还提出了增大MTC装置的某些LTE发送(信道)的覆盖。用于增强MTC装置的覆盖的一种方法是跨多个(例如,两个、三个、四个或更多个)子帧重复相同的信息。换句话说,对于覆盖增强的MTC装置,基站在时域中重复所发送的信息(基站在首次发送该信息的子帧之后的一个或多个子帧中再发送相同的信息)。覆盖增强的MTC装置可被配置为组合多个子帧中所接收到的(相同)信息的多个副本,并且在组合所接收到的信息之后,覆盖增强的MTC装置相比基于信息的单个副本而言更可能能够成功地解码所发送的数据。3GPP针对MTC装置指定了两种覆盖增强(CE)模式:CE模式A,其采用相对少量的重复(或者根本不重复);以及CE模式B,其采用大量重复(并且还可以采用更高的发送功率)。
Rel-13标准(包括窄带的引入)主要解决诸如传感器、仪表和智能读取器等的MTC装置的复杂度降低、延长的电池寿命以及覆盖增强。NB-IoT型UE类别的引入解决了低数据速率用例(例如,要求小于200kbps),而eMTC型UE类别的引入可以在采用半双工频分双工(HD-FDD)发送的情况下解决约300kbps的数据速率、或者在采用全双工频分双工(FD-FDD)发送的情况下解决约800kpbs的数据速率。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除了主要关注的MTC装置/用例之外,Rel-13标准还满足其它类型的MTC装置/用例的要求,例如具有语音能力的可穿戴式装置和健康监测装置的要求等。然而,仍然存在Rel-13改进未完全覆盖和/或支持的MTC装置/用例的子集,例如需要更高数据速率(例如,高于1Mbps)和移动性的MTC装置/用例、以及支持/使用延迟敏感服务的MTC装置。因此,重要的是通过(在不牺牲通过现有Rel-13eMTC解决方案实现的功耗和复杂度降低以及链路预算增强特征的情况下)提供(相比当前可能的MTC数据速率而言)更高的数据速率以及相比Rel-13MTC/eMTC规范中所考虑的MTC装置而言改进的移动性支持来解决其它用例并支持附加类型的MTC装置。
因此,本发明试图提供用于至少部分地解决这些问题中的一个或多个问题的系统、装置和方法。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在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所用的基站,其中,所述基站包括:控制器,其可操作地生成用于向机器类型通信装置指派用于发送数据的通信资源的控制信息;以及收发器,其可操作地向所述机器类型通信装置发送所生成的控制信息;使用所指派的通信资源来向所述机器类型通信装置发送数据;以及从所述机器类型通信装置接收针对发送至所述机器类型通信装置的数据的ACK/NACK反馈;其中,在多个数据捆绑(例如,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捆绑即“PDSCH”捆绑)中按序发送所述数据,各数据捆绑在下行链路子帧的序列中发送;其中所述ACK/NACK反馈包括针对各捆绑的相应ACK/NACK反馈;其中所述控制器可操作地基于发送最后一个数据捆绑的最后一个子帧、数据捆绑的数量、以及数据捆绑的发送是否重复,来确定预期针对第一PDSCH捆绑的相应ACK/NACK反馈的起始子帧。
在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所用的机器类型通信装置,其中所述机器类型通信装置包括:收发器,其可操作地:接收用于向所述机器类型通信装置指派用于发送数据的通信资源的控制信息;以及使用所指派的通信资源接收数据,其中所述数据在多个数据捆绑(例如,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捆绑即“PDSCH”捆绑)中按序发送,各数据捆绑在下行链路子帧的序列中发送;以及控制器,其可操作地生成针对所述机器类型通信装置所接收到的数据的ACK/NACK反馈,其中所述ACK/NACK反馈包括针对各捆绑的相应ACK/NACK反馈;其中,所述控制器可操作地基于发送最后一个数据捆绑的最后一个子帧、数据捆绑的数量、以及数据捆绑的发送是否重复,来确定预期针对第一PDSCH捆绑的相应ACK/NACK反馈的起始子帧;以及其中,所述收发器可操作地基于所确定的起始子帧来向所述基站发送所生成的反馈。
在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所用的基站,其中,所述基站包括:控制器,其可操作地生成用于向机器类型通信装置指派用于发送数据的通信资源的控制信息;以及收发器,其可操作地向所述机器类型通信装置发送所生成的控制信息;使用所指派的通信资源来向所述机器类型通信装置发送数据;以及从所述机器类型通信装置接收针对发送至所述机器类型通信装置的数据的ACK/NACK反馈;其中,所述ACK/NACK反馈包括用于确认在多个子帧中发送的数据的一个ACK/NACK指示。
在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所用的基站,其中,所述基站包括:控制器,其可操作地生成用于向机器类型通信装置指派用于发送数据的通信资源的控制信息,其中所述控制信息包括用于指派以下各项至少之一的一个下行链路控制指示:(i)多个子帧的各子帧中的通信资源;以及(ii)同一子帧中的多个窄带的各窄带中的通信资源;以及收发器,其可操作地向所述机器类型通信装置发送所生成的控制信息,以使用所指派的通信资源来向所述机器类型通信装置发送数据。
在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所用的机器类型通信装置,所述机器类型通信装置包括:收发器,其可操作地:接收用于向所述机器类型通信装置指派用于发送数据的通信资源的控制信息;以及使用所指派的通信资源接收数据;以及控制器,其可操作地生成针对所述机器类型通信装置所接收到的数据的ACK/NACK反馈,其中所述ACK/NACK反馈包括用于确认在多个子帧中发送的数据的一个ACK/NACK指示;以及其中,所述收发器能够操作以向所述基站发送所生成的反馈。
在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所用的机器类型通信装置,其中所述机器类型通信装置包括:收发器,其可操作地从基站:接收用于向所述机器类型通信装置指派用于发送数据的通信资源的控制信息,其中所述控制信息包括用于指派以下各项至少之一的一个下行链路控制指示:(i)多个子帧的各子帧中的通信资源;以及(ii)同一子帧中的多个窄带的各窄带中的通信资源;以及使用所指派的通信资源接收数据。
本发明的方面延伸至相应的系统、方法以及诸如其上存储指令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等的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可操作地对可编程处理器进行编程以执行如以上阐述的或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方面和可能性中所描述的方法、以及/或者对适当适配的计算机进行编程以提供权利要求书中任一项所记载的设备。
本说明书(该术语包括权利要求书)中所公开的和/或附图中所示的各特征可以单独地(或者与任意公开的和/或所示的其它特征相结合地)包含在本发明中。特定地但非限制性地,根据从属于特定独立权利要求的任何权利要求所述的特征可以相结合地或单独地引入至独立权利要求中。
应当理解,如这里参考方法和/或设备所使用的术语“传统”涉及熟悉在本申请的优先权日熟悉相关标准的技术人员已知的方法和/或设备,特别地但不排他地涉及在优先权日标准化(例如但不限于在相关3GPP标准的发布版本13或更早发布版本中标准化)的方法和/或设备。
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现将参考附图仅通过示例的方式来描述,在附图中:
附图说明
图1示意性地示出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可以应用的电信系统;
图2是示出图1所示的通信装置的主要组件的框图;
图3是示出图1所示的基站的主要组件的框图;
图4示出针对图1所示的系统中的MTC装置可以实现高数据速率的典型方式;
图5示出针对图1所示的系统中的MTC装置可以实现高数据速率的典型方式;
图6示出针对图1所示的系统中的MTC装置可以实现高数据速率的典型方式;
图7示出针对图1所示的系统中的MTC装置可以实现高数据速率的典型方式;
图8示出针对图1所示的系统中的MTC装置可以实现高数据速率的典型方式;以及
图9示出在图1所示的系统中可以提供MTC装置可兼容的窄带的典型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
概述
图1示意性地示出通信装置3(诸如移动电话3-1和MTC装置3-2等)可以经由E-UTRAN基站5(表示为“eNB”)和核心网络7而与彼此和/或与其它通信节点进行通信的移动(蜂窝)电信系统1。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的,虽然图1中出于图示目的而示出一个移动电话3-1、一个MTC装置3-2以及一个基站5,但该系统在实现时将通常包括其它基站和通信装置。
基站5经由S1接口连接至核心网络7。尽管为了简单起见从图1中省略,但是核心网络7包括:用于连接至诸如因特网等其它网络和/或连接至在核心网络7之外托管的服务器的网关;用于保持跟踪通信装置3(例如,移动电话和MTC装置)在通信网络1内的位置的移动管理实体(MME);以及用于存储预订相关的信息(例如,用于识别哪个通信装置3被配置为机器类型通信装置的信息)以及用于存储针对各通信装置3特定的控制参数的家庭订户服务器(HSS);等。
基站5被配置为提供多个控制信道(包括例如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以及多个数据信道(包括例如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和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基站5使用PDCCH(或MTC特定的PDCCH即“MPDCCH”)(通常通过向当前调度轮中已调度的各通信装置3发送相应的UE特定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来向通信装置3分配资源。通信装置3使用PUCCH来向基站5发送UE特定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例如,发送上行链路数据的调度请求、以及与使用通过DCI分配的资源而接收到的下行链路数据相对应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反馈)。PDSCH是承载下行链路用户数据(诸如经由关联DCI信令而调度的特定通信装置3的下行链路数据等)的主要数据承载信道。PDSCH还承载与基站5的小区相关的系统信息。PUSCH使用由基站5(基于经由PUCCH而接收到的适当调度请求UCI)分配的资源来承载来自通信装置3的上行链路用户数据。
为了在小区中支持减小带宽的MTC装置,图1的基站5的系统带宽被划分为多个非重叠的窄带(例如,针对各窄带最多六个PRB)。系统带宽内的这些窄带被分配为使得能够针对Rel-13低复杂度MTC UE所用的窄带维持高效的资源分配信令。
各通信装置3可以属于一个或多个类别的UE。第一类别的UE包括诸如移动电话等的能够在基站5的小区中可用的整个带宽上进行通信的传统(即,非MTC)通信装置。第二类别的UE包括仅能够使用180kHz带宽(1个PRB)的NB-IoT装置(等)。第三类别的UE包括能够使用高达1.4MHz带宽的Rel-13MTC/eMTC装置。第四类别的UE包括“进一步增强的”MTC(“FeMTC”)装置,其可能具有相比传统MTC/eMTC装置而言更复杂的电路并且能够使用多于1.4MHz的带宽。因此,在该示例中,第二至第四类别的UE包括各种减少带宽的UE(诸如MTC装置以及配置有MTC功能时的可选的移动电话),其可能不能够或者不被配置为在基站5的小区中可用的整个带宽上进行通信(但是各类别中的装置可以支持不同的相应带宽)。
在该示例中,移动电话3-1属于第一类别的UE,并且其还可以属于一个或多个其它类别(例如,在运行MTC应用时)。因此,移动电话3-1能够使用整个系统带宽。另一方面,MTC装置3-2属于第四类别的UE,并且其能够使用多于1.4MHz的带宽(但是并非整个系统带宽)。应当理解,当MTC装置3-2分别作为NB-IoT装置或eMTC装置工作时,该MTC装置3-2可以属于第二或第三UE类别。
有益地,相比使用当前(e)MTC标准(使用1.4MHz带宽/六个PRB)可实现的数据速率而言,该系统被配置为支持针对可兼容通信装置(例如,至少第一和第四类别的UE)的更高/更灵活数据速率。
具体地,这种对更高数据速率的支持可以通过基站5将其针对可兼容通信装置3的下行链路发送调度到多个(连续)下行链路子帧来实现,其中在多个(连续)下行链路子帧期间,被调度通信装置3未被调度/要求在上行链路中发送数据(包括确认)。使用这样的子帧序列有益地使得通信装置3能够基本上连续地(如果适当的话,以相比针对eMTC装置当前可能的数据速率而言可能更高的数据速率)接收数据。以这种方式调度的通信装置3还可以避免重调至上行链路信道,以在下行链路子帧序列期间发送上行链路数据和/或反馈。具体地,在这种情况下,被调度为在子帧序列上接收下行链路发送的各通信装置3被配置为捆绑与子帧序列相关的(多个)HARQ确认,并将捆绑的HARQ反馈在针对该通信装置3调度的多个下行链路子帧的各序列的最后一个子帧之后(例如,定期地,在HARQ发送机会中)进行发送。
有效地,在HARQ捆绑的情况下,通信装置3被配置为通过对多个下行链路子帧的多个相应ACK/NACK进行逻辑“与”操作来获得单个确认反馈(其中各子帧中的数据发送导致针对该子帧的单个“ACK”或“NACK”,其中“ACK”或“NACK”取决于发送是否成功)。通信装置3被配置为在所有关联下行链路发送成功的情况下向基站5发送“ACK”,否则在一个或多个关联下行链路发送失败的情况下发送“NACK”。以下参考图4来提供HARQ捆绑的更多详情。
当使用HARQ确认捆绑时,基站5对于调度针对可兼容通信装置3的下行链路数据具有两个选项。在第一选项中,基站5可以使用一种DCI格式来调度单个子帧中的发送(针对各子帧使用一个DCI)。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使用一系列适当配置的DCI格式来向被调度通信装置3指示针对下行链路数据分配的子帧序列,其中根据该DCI格式,通信装置能够确定其需要使用哪个子帧来发送相应的(捆绑的)HARQ反馈。
在第二选项中,基站5可以使用一种DCI格式来调度多个子帧中的发送(针对多个子帧使用一个DCI)。在这种情况下,通信装置3被配置为在经由DCI调度的多个子帧的最后一个子帧之后发送相应的(捆绑的)HARQ反馈(在适当的发送机会中)。
有利地,使用适当DCI格式和捆绑的HARQ反馈,基站5能够以高效且灵活的方式调度特定通信装置3所用的相对大量资源,并且仍然能够判断是否需要重新发送任何数据。
有益地,在该系统中,还可以通过将基站5配置为至少针对在没有任何覆盖增强或者仅具有较小覆盖增强的情况下工作(称为“CE模式A”操作)的MTC装置(和其它可兼容用户设备)的HD-FDD发送、以增加的带宽(即,高于1.4MHz的带宽)操作PDSCH/PUSCH来实现对更高数据速率的支持。应当理解,在适当的情况下,可以将使用增加的PDSCH/PUSCH带宽的选项与捆绑的HARQ反馈方法进行组合。
基站5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提供高于1.4MHz的PDSCH/PUSCH带宽。例如,基站可被配置为也针对其窄带重用1.4MHz、3MHz和5MHz的传统(即Rel-13之前的)系统带宽。然而,在这种情况下,(例如,第二和第三UE类别中的)一些MTC装置可能与该基站5的一些窄带配置(即,超过6个PRB/1.4MHz的这类“扩展”窄带)不可兼容。因此,基站5可被配置为仅在不超过1.4MHz的窄带中调度第二和第三UE类别中的MTC装置,并且在任意窄带中(如果要求更高数据速率,则优选在3MHz和/或5MHz窄带中)调度更多的(例如,第四UE类别中的)增强型MTC装置和(第一类别中的)传统UE。
在另一示例中,基站5可被配置为针对(例如,第四UE类别中的)更多增强型MTC装置和(第一类别中的)相关UE聚合多个6RB(1.4MHz)的窄带。在这种情况下,(例如,第二和第三UE类别中的)其它MTC装置的发送仍然可以被调度用于单个窄带(即,没有任何窄带聚合)。有益地,各个可兼容UE/MTC装置可被配置为每当需要高数据速率时就使用更大的发送或接收带宽(例如,可以聚合两个或更多个连续的窄带以满足特定通信装置的数据速率需求)。
总之,通过调度可兼容的MTC装置和其它用户设备以i)使用(时域中的)多个子帧的序列和/或ii)使用扩展/聚合的窄带来进行通信,除了使用目前的(Rel-13)eMTC标准的当前可以的MTC装置和用例以外还可以支持广泛的各种MTC装置和用例并且以灵活的方式进行。有益地,上述的技术还符合并且甚至可以改进Rel-13eMTC指定的现有功耗和复杂度降低特征。
通信装置
图2是示出图1所示的通信装置3的主要组件的框图。通信装置3可以是MTC装置、或者被配置为机器类型通信装置的移动(或“蜂窝”)电话。通信装置3包括收发器电路31,该收发器电路31可操作地经由至少一个天线33向基站5发送信号以及从基站5接收信号。通常,通信装置3还包括使得用户能够与通信装置3进行交互的用户接口35。然而,该用户接口35对于一些MTC装置可以省略。
收发器电路31的操作由控制器37根据存储器39中存储的软件来控制。软件包括操作系统41、通信控制模块42和MTC模块45等。
通信控制模块42控制通信装置3与基站5和/或(经由基站5)与其它通信节点之间的通信。如图2所示,通信控制模块42包括窄带模块43和HARQ模块44等。窄带模块43负责识别并使用系统带宽内的窄带。HARQ模块44负责生成并向服务基站5发送针对从服务基站5的下行链路发送的适当确认(ACK/NACK)。在适当的情况下,HARQ模块44可被配置为捆绑确认并发送针对多个下行链路发送的(单个)“捆绑的”ACK/NACK。
MTC模块45可操作地执行机器类型通信任务。例如,MTC模块45可以(例如,定期地)通过基站5分配给MTC装置3的资源(经由收发器电路31)接收来自远程服务器的数据。另外,MTC模块45还可以收集用于(例如,定期地和/或在检测到触发时)(经由收发器电路31)发送至远程服务器的数据。MTC模块45可被配置为(至少在一些MTC应用中)支持高数据速率发送。
基站
图3是示出图1所示的基站5的主要组件的框图。基站5包括E-UTRAN基站(eNB),该E-UTRAN基站包括可操作地经由一个或多个天线53向通信装置3发送信号以及从通信装置3接收信号的收发器电路51。基站5还可操作地经由(诸如S1接口等的)适当核心网络接口55向核心网络7发送信号以及从核心网络7接收信号。
收发器电路51的操作由控制器57根据存储器59中存储的软件来控制。软件包括操作系统61和通信控制模块62等。
通信控制模块62控制与通信装置3(包括任意MTC装置)的通信。通信控制模块62还负责调度基站5所服务的通信装置3要使用的资源。如图3所示,通信控制模块62包括窄带模块63和调度模块64等。
窄带模块63负责将系统带宽划分为窄带,以用于与(MTC)通信装置3进行通信。调度模块64负责通过生成并发送适当格式化的控制数据(例如,DCI)、以及接收并处理关联的确认(在适当的情况下包括针对多个下行链路发送的“捆绑的”ACK/NACK),来调度通信装置3在基站的小区中的发送。
在以上描述中,为便于理解,通信装置3和基站5被描述为具有多个分立模块。虽然例如在已经修改了现有系统以实施本发明的情况下,针对某些应用可以以这种方式提供这些模块,但在其它应用中,例如在从一开始就考虑到本发明的特征而设计的系统中,可以将这些模块内置到整个操作系统或代码中,并且因此这些模块可能无法作为分立实体来辨别。
以下是对MTC装置可以在LTE系统中进行高数据速率发送的各种方式的描述。具体地,如上所述,可以通过(针对CE模式A下的HD-FDD的)HARQ-ACK捆绑和/或通过在连接模式中(至少在CE模式A下)采用更大的最大PDSCH/PUSCH信道带宽来实现更高/更灵活的数据速率。
操作-HARQ-ACK捆绑
在LTE中,对于HD-FDD UE,即对于在半双工FDD(HD-FDD)模式下工作的通信装置3,在频率和时间这两者上使发送和接收分离。然而,基站5支持全双工FDD(FD-FDD)工作模式。因此,即使基站5能够同时发送和接收,各HD-FDD UE也需要在一个子帧中监听控制信道(即,MPDCCH)(即,仅作为接收器而工作),以判断其是否是被调度以在后续的一个子帧(或多个子帧)中在上行链路/下行链路方向进行发送/接收。如果(经由MPDCCH上的适当格式化的控制信息)特定HD-FDD UE被调度用于发送,则该特定HD-FDD UE需要在其可以在通过所接收到的控制信息而识别的子帧中发送上行链路数据之前将其HD-FDD操作改变为发送模式。一旦发送了被调度数据,通信装置3就变回接收器模式,以监视进一步的调度指派。
使用这种HD-FDD类型的操作(以及HD-FDD收发器电路)的主要益处是通信装置3的降低的复杂度(无需双工滤波器)以及关联的较低成本。这在至少一些MTC装置的情况下可能是重要因素。
在现有LTE FDD系统中,下行链路(单播)数据的发送要求接收通信装置3生成并在上行链路中发送适当的HARQ反馈(Ack/Nack)。因此,各HD-FDD UE(例如,MTC装置)即使在接收下行链路数据的情况下也被要求频繁地从下行链路子帧切换到上行链路子帧,并且反之亦然(即,在接收器工作模式和收发器工作模式之间来回切换)。为了允许HD-FDD UE有足够的时间来进行必要的下行链路-上行链路切换操作(即,从接收器模式到发送器模式的切换操作),不期望HD-FDD UE在紧挨在(要发送HARQ反馈所经由的)上行链路子帧之前的其被分配的下行链路子帧的最后的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上接收其下行链路数据。这是因为HD-FDD UE使用其被调度的下行链路发送的最后的OFDM符号来将其收发器(在下一上行链路子帧开始之前的时间)切换到发送器模式。尽管这导致由于丢失的OFDM符号(以及其中包括的任何数据)而引起的错误接收,但是HARQ过程可以有益地在稍后的重新发送中恢复任何这样的丢失数据(尽管稍微延长了发送)。
在LTE系统中,可以通过向特定通信装置3(例如,HD-FDD UE)指派大量PRB来在单个子帧(即,在一个调度实例中)中调度尽可能多的数据。这减少了对后续上行链路子帧中的相关数据发送(例如,HARQ反馈)的需要,由此还减少了对下行链路子帧和上行链路子帧之间(接收器工作模式和发送器工作模式之间)的频繁切换的需要。但是,由于各窄带的PRB的数量被限制为6个RB(在1.4MHz窄带带宽的情况下),因此这种方法在MTC装置的情况下仅具有有限的潜力。
然而,有益地,可以使用捆绑的HARQ反馈来避免对从下行链路到上行链路的频繁切换(以及HD-FDD操作中的关联切换)的需要,这转而也改进了带宽有限的HD-FDD UE的整体数据速率。
图4示出典型HARQ捆绑技术的详情。有效地,在HARQ捆绑的情况下,通信装置3被配置为通过对多个下行链路子帧的多个相应ACK/NACK进行逻辑“与”操作来获得单个确认反馈(其中各子帧中的数据发送导致针对该子帧的单个“ACK”或“NACK”,这取决于发送是否成功)。通信装置3被配置为在所有关联下行链路发送成功的情况下向基站5发送“ACK”,否则在一个或多个关联下行链路发送失败的情况下发送“NACK”。
在该示例中,通过在MPDCCH 70上发送适当格式化的DCI格式来向通信装置3分配通信资源。例如,该DCI可以用于“交叉调度”在发送DCI格式的子帧之后的第二子帧中的PDSCH 71的下行链路数据。然而,在该示例中,经由PDSCH 71之后的子帧中的MPDCCH 70(经由另一DCI)来向通信装置3调度其它下行链路数据(该其它下行链路数据是在发送该另一DCI格式的子帧之后的第二子帧中发送的)。通过进行HARQ捆绑,通信装置3可以有益地避免必须切换到HD-FDD发送器模式直到两个下行链路发送完成为止,并且仍然能够(在针对两个子帧进行捆绑时)针对两个下行链路发送提供足够的反馈。如在图4中可见,经由(最后调度的下行链路PDSCH 71之后的上行链路子帧中的)PUCCH 72来发送捆绑的HARQ反馈(Ack/Nack)。应当理解,可以在最后调度的下行链路PDSCH 71之后的第一“UL”子帧中发送捆绑的HARQ反馈(如果该子帧携载PUCCH 72的话),但是在图4中,在稍后的子帧中发送捆绑的HARQ反馈。
以下是可以针对图1所示的系统1中的通信装置3调度多个下行链路子帧的一些可能方式的详细描述。在以下示例中,通信装置3属于第四类别的UE(FeMTC装置),并且其配备有能够进行HD-FDD操作的收发器31。然而,通信装置3也可以属于第一类别的UE(例如移动电话3-1),并且在一些示例中,属于第二类或第三类别的UE(例如,NB-IoT装置/(e)MTC装置)。应当理解,通信装置3可以在没有任何覆盖增强或者仅具有较小覆盖增强的情况下工作(称为“CE模式A”操作)。
<针对各子帧使用一个DCI>
在第一选项中,基站5(使用其调度模块64)被配置为针对特定通信装置3使用一个DCI格式来调度特定(单个)下行链路子帧中的下行链路发送(即,针对每个被调度子帧使用一个DCI)。因此,当调度用于承载至该通信装置3的下行链路数据的子帧序列时,基站5(调度模块64)生成并通过MPDCCH 70(或在非MTC UE的情况下通过PDCCH)发送多个适当配置的DCI格式,各DCI格式指示被调度的子帧序列中的一个相应子帧(还指示在该子帧内分配的下行链路资源,即PRB)。通信装置3(使用其处于HD-FDD接收模式的收发器31)通过监听MPDCCH 70来接收DCI格式,并且(使用其通信控制模块42)通过处理所接收到的DCI格式来确定下行链路分配(哪些子帧/PRB)。虽然仍处于HD-FDD接收模式,但是通信装置3经由PDSCH 71在关联DCI格式所指示的各下行链路子帧中接收下行链路数据。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使用HARQ捆绑,因此通信装置3(使用其HARQ模块44)在所有调度的下行链路发送被成功接收的情况下生成并(经由PUCCH72)发送“ACK”,并且在一个或多个被调度的下行链路发送未能正确接收的情况下生成并发送“NACK”。具体地,例如如图5所示,如果移动装置3需要在索引为“n”的上行链路子帧中经由PUCCH 72来发送捆绑的HARQ反馈,则向该特定通信装置3的最后调度的下行链路发送被调度用于索引为“n-4”的下行链路子帧。因此,如果通信装置3在下行链路子帧“n-4”之后没有接收到任何DCI格式,则其具有足够的时间在子帧“n”之前切换到发送模式。
应当理解,所谓的下行链路指派索引(DAI)也可以包括在各DCI格式中,以指示在该通信装置需要提供HARQ反馈之前调度给该通信装置的子帧的数量(总数量或剩余数量)。有益地,DAI使得通信装置3即使在一个DCI格式被漏检的情况下也能够在适当的上行链路子帧“n”中提供适当的HARQ反馈(例如NACK),这是因为通信装置3仍然能够确定用于发送HARQ反馈的(相对于最后调度的下行链路子帧的)正确子帧。
如果使用DAI,则其可以使用以下任何可能性来实现:
-捆绑对固定的预定义子帧集(例如子帧集[2,5,8]、[3,6,9]和[1,4,7])的指派,其中特定集合中的PDSCH的最后一个指派用作子帧“n-4”,并且HARQ反馈在上行链路子帧“n”上发送。
-使用诸如以下的等式
[式1]
其中nf是系统帧号(SFN),并且向下取整(nf/2)是子帧号。在这种情况下,捆绑每四个连续子帧所产生的HARQ反馈。
-DCI格式可被配置为以信号形式通知(例如,从起始指派开始)捆绑了多少连续调度指派。例如,使用两位,值“00”可以指示一个指派,值“01”可以指示两个指派,值“10”可以指示三个指派,以及值“11”可以指示四个指派。另外,可以使用额外的位来识别起始指派(例如,值“1”=开启;值“0”=关闭)。
-DCI格式可被配置为以信号形式通知随着每个指派而递减的计数器。例如,在四个指派的情况下,可以使用两位,其值可以如下递减:11-->10-->01-->00(“00”表示最后一个指派)。同样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使用额外的位来识别起始指派(例如,“1”=开启;“0”=关闭)。
-DCI格式可被配置为以信号形式通知计数器指示(组合)总指派数和当前指派在序列中的位置。例如,在四个指派的情况下,可以使用三位,其值可以解释如下:000-->一个指派;001-->两个指派的序列中的第一个指派;010-->两个指派的序列中的第二个指派;011-->四个指派的序列中的第一个指派;100-->四个指派的序列中的第二个指派;101-->四个指派的序列中的第三个指派;以及110-->四个指派的序列中的第四个指派。表1中捕捉到了这种可能性。
[表1]
表1-典型DAI信令
-DCI格式可被配置为以信号形式通知表示如下各项的位模式:起始指派;中间指派;或结束指派。例如,如果使用一位(MSB位)来指示起始指派、并且还使用一位(LSB位)来指示结束指派,则值“10”指示起始指派,值“00”指示任何中间指派,以及值“01”(或“11”)指示结束指派(在指派序列中)。因此,在这种情况下,“11”表示单个调度指派(一个指派“序列”的开始和结束)。
<针对多个子帧使用一个DCI>
在第二选项中,基站5(使用其调度模块64)被配置为使用一个DCI格式来针对特定通信装置3调度多个下行链路子帧中的下行链路发送(即,针对各被调度子帧序列使用一个DCI)。因此,当调度用于携载至该通信装置3的下行链路数据的子帧序列时,基站5(调度模块64)生成并通过MPDCCH 70(或在非MTC UE的情况下通过PDCCH)发送用于识别被调度子帧序列的适当配置DCI格式(还指示在序列的各子帧内分配的下行链路资源,即PRB)。通信装置3(使用其处于HD-FDD接收模式的收发器31)通过监听MPDCCH 70来接收DCI格式,并且(使用其通信控制模块42)通过处理所接收到的DCI格式来确定下行链路分配(哪些子帧/PRB)。虽然仍处于HD-FDD接收模式,但是通信装置3经由PDSCH 71在接收的DCI格式所指示的各下行链路子帧中接收下行链路数据。
出于说明目的,图6中示出典型实现。在该示例中,通信装置3经由下行链路子帧中的MPDCCH 70来接收DCI格式,并且该DCI格式在四个连续下行链路子帧中向通信装置3分配资源。因此,在该示例中,通信装置3(其收发器31处于HD-FDD接收模式)尝试通过在由DCI格式识别出的四个子帧中的指派PDSCH 71资源来接收下行链路数据。
然后,使用HARQ捆绑,通信装置3(使用其HARQ模块44)在所有调度的下行链路发送被成功接收的情况下生成并(经由PUCCH 72)发送“ACK”,并且在一个或多个调度的下行链路发送未能正确接收的情况下生成并发送“NACK”。具体地,在图6所示的示例中,如果通信装置3需要在索引为“n”的上行链路子帧中经由PUCCH 72来发送捆绑的HARQ反馈,则向该特定通信装置3的最后调度的下行链路发送被调度用于索引为“n-4”的下行链路子帧。因此,如果通信装置3在下行链路子帧“n-4”之后没有接收到任何DCI格式,则其仍然具有足够的时间在子帧“n”之前切换到发送模式。
应当理解,经由单个DCI格式调度多个子帧使得可以避免从下行链路子帧向上行链路子帧的频繁切换,并且相比经由单独的DCI格式调度每个子帧而言还提高(有效地加倍)了下行链路数据速率。
在这种情况下,DCI格式可被配置为指示被调度至该特定通信装置3的子帧的数量。应当理解,可以在DCI格式中包括适当的信令信息,以指示被调度用于特定通信装置3的子帧的数量(例如,用于指示多达四个子帧的2位信令)。在这种情况下,在使用2位作为示例的情况下,根据表2,以信号形式通知的值可以指示所分配的子帧的数量。
DCI格式值 被调度子帧的数量
00 1
01 2
10 3
11 4
表2-典型的DCI格式信令(使用2位)
应当理解,被调度用于特定通信装置3的子帧的数量可以取决于例如该通信装置3的信道条件、总体系统负载、所请求的服务质量、以及/或者通信装置的能力等。
当经由单个DCI格式调度多个子帧时,基站5可被配置为实现以下可能性之一(对于不同的UE可能不同):
-在每个子帧上发送相对小的传输块(TB)(例如,不大于给定窄带中的单个子帧的容量的TB)。在这种情况下,由于MPDCCH和PDSCH对于各TB而言是分开的,因此通信装置可能能够受益于TB中所包括的数据的早期解码。
-在多个子帧上发送相对大的TB(例如,大于给定窄带中的单个子帧的容量的TB)。在这种情况下,有益地,存在由于大的TB大小而产生的信道编码增益。
有利地,使用上述DCI格式之一结合捆绑的HARQ反馈,基站5能够以高效且灵活的方式针对特定通信装置3调度相对大量资源,并且仍然能够判断是否需要向该通信装置3重新发送任何数据。
操作-PDSCH/PUSCH信道带宽
还可以通过将基站5配置为至少针对在没有任何覆盖增强或者仅具有较小覆盖增强的情况下工作(称为“CE模式A”操作)的MTC装置(和其它可兼容用户设备)的HD-FDD发送、以增加的带宽(即,高于1.4MHz的带宽)操作PDSCH/PUSCH来实现对更高数据速率的支持。应当理解,在适当的情况下,可以将使用增加的PDSCH/PUSCH带宽的选项与捆绑HARQ反馈方法进行组合。
应当理解,基于3GPP会议中的最近讨论,对于DL/UL,单播流量的目标峰值数据速率分别不应小于3Mbps/2Mbps(对于FD-FDD)。然而,这样的峰值数据速率将需要使用当前eMTC指定的1.4MHz的UE带宽能够提供的数据速率的至少两倍。
应当理解,服务基站5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这种更宽带宽/高数据速率操作:
-半静态地(例如经由RRC):在服务基站5(例如,基于来自MTC装置的信令)判断为通信装置3(MTC装置或其它UE)能够使用该特征的情况下,基站5可以(例如,经由适当的RRC信令)将通信装置3配置为使用更宽的带宽(比1.4MHz宽)来进行接收和/或发送。例如,带宽可被设置为1.4MHz的倍数。然而,在这种情况下,应当理解,一旦通信装置3被配置用于使用特定带宽,则即使在给定调度轮次中(或在给定的时间段内)仅为通信装置3调度了少量RB(例如,少于或等于6个PRB),该通信装置3也将维持该带宽(可以比1.4MHz/6个PRB宽)用于接收。应当理解,通信装置3可以维持其所配置的带宽,至少直到从基站5接收到其它RRC消息(配置了不同带宽)为止或者直到MTC装置移动至不同小区为止(MTC装置可能切换回默认的1.4MHz配置时)。虽然从通信装置的功耗观点来看这可能不是理想的,但是该方法避免了服务基站5和通信装置3中所保持的配置之间的差异。
-动态地(例如经由DCI格式):在服务基站判断为通信装置3(MTC装置或其它UE)能够使用该特征的情况下,基站5可被配置为动态地指派1.4MHz的常规窄带(最多6个PRB)或更宽的窄带(具有多于6个PRB)。基站可以例如通过使用适当配置的DCI格式信令(识别在该调度轮次中针对该通信装置3的“窄带”中包括的PRB的数量)来生成并以信号形式通知向通信装置3的资源分配。有益地,与常规(1.4MHz)窄带所需的盲解码量相比,这种动态(基于DCI)的信令不要求通信装置3增加MPDCCH的盲解码的数量。由于在这种情况下带宽是动态改变的,因此通信装置3还可以受益于功率节省/功率优化,因为在向该通信装置3指派了少量PRB(不多于6个PRB)的情况下,该通信装置3能够回到常规窄带操作。
以下是通过(半静态地或动态地)增加最大PDSCH/PUSCH信道带宽来为可兼容MTC装置(和其它用户设备)实现更高数据速率的一些可能方式的描述。应当理解,这些选项也适用于时分双工(TDD)、HD-FDD和FD-FDD发送。
<使用传统系统带宽来定义窄带>
在一个选项中,基站5可被配置为还针对其窄带重用1.4MHz、3MHz和5MHz的传统(即,Rel-13之前的)系统带宽。然而,在这种情况下,(例如,第二和第三UE类别中的)一些MTC装置可能与该基站5的一些窄带配置(即,超过6个PRB/1.4MHz的这类“扩展”窄带)不可兼容。因此,基站5可被配置为仅在不超过1.4MHz的窄带中调度第二和第三UE类别中的MTC装置,并且在任意窄带中(如果要求更高数据速率,则优选在3MHz和/或5MHz窄带中)调度更多的(例如,第四UE类别中的)增强型MTC装置和(第一类别中的)传统UE。
<聚合窄带>
在另一选项中,基站5可被配置为针对(例如,第四UE类别中的)更多增强型MTC装置以及(第一类别中的)传统UE聚合多个窄带(各自为6个RB/1.4MHz)。在这种情况下,(例如,第二和第三UE类别中的)其它MTC装置的发送仍然可以被调度用于单个窄带(即,没有任何窄带聚合)。有益地,各个可兼容UE/MTC装置可被配置为每当需要高数据速率时就使用更大的发送或接收带宽(例如,可以聚合两个或更多个连续的窄带以满足特定通信装置的数据速率需求)。在这种情况下,根据各通信装置的数据速率需求,可以半静态地或动态地调度各通信装置以使用特定射频和特定基带带宽(例如,高于1.4MHz但是不超过该装置所支持的最大带宽)。
如果遵循该选项,则基站5(使用其窄带模块63)可以使用无线电资源控制(RRC)信令以半静态的方式针对特定通信装置3聚合多个窄带。在适当的情况下,基站5还可以通过改变聚合的窄带的数量来改变通信装置3的UE带宽。在这种情况下,(调度模块64的)资源分配可以基于利用RRC信令配置的窄带的数量。资源分配指示可以由例如公式log2(NRB(NRB+1)/2)等给出。与该方法相关联的益处是该方法可以降低通信装置3的功耗。
作为该选项的变形,代替1.4MHz窄带,基站5可被配置为针对可兼容装置(例如,第四UE类别中的增强型MTC装置以及还针对第一类别中的传统UE)聚合多个子带(各自为5MHz)。在这种情况下,系统带宽可被分成多个5MHz子带,其中各子带具有其自己单独的资源分配。在这种情况下,基站5可被配置为动态地指示针对正被调度的通信装置指派的子带的索引和该子带内的RB。
作为替代,如图7中一般所示,基站5(使用其调度模块64)可以使用经由MPDCCH 70的动态信令(基于DCI格式的变形)来指示在该调度实例中分配给特定通信装置3(在图7中表示为“UE1”)的带宽(即窄带聚合的水平)。在图7中,列表示连续的子帧,并且行表示系统带宽中的窄带(各窄带具有“0”~“7”之间的相应的相关索引)。在该示例中,各窄带的带宽(以及因此MPDCCH 70的带宽)是6个RB(1.4MHz),即与为Rel-13eMTC定义的窄带带宽相同。
在这种情况下,DCI格式包括指示用该DCI格式分配的窄带的数量的信息。例如,2位的信息可以指示所分配的窄带的数量(多达四个窄带,即4x6=24RB),如表3所示。
[表3]
DCI格式值 所分配的窄带的数量
00 1
01 2
10 3
11 4
表3-典型DCI格式信令(使用2位)
因此,(例如,由公式log2(NRB(NRB+1)/2)给出的)资源分配指示可以基于在DCI格式中以信号形式通知的窄带的数量。
图8中示出这种动态信令的变形。在这种情况下,DCI格式包括指示起始窄带以及在该调度实例中被分配给特定通信装置3的连续PRB的数量的信息。有益地,该方法允许更渐进的资源分配,这是因为(部分)窄带聚合可以利用(相比如上的6个PRB的)1个PRB梯级来进行。在这种情况下,(例如,由公式log2(NRB(NRB+1)/2)给出的)资源分配指示指示起始PRB以及所分配的连续PRB的数量。应当理解,起始PRB可以分配在(从起始窄带的第一个PRB开始计算的)支持的最大UE带宽中的任何位置。如果需要,基站5可被配置为动态地以信号形式通知起始窄带,例如,以启用频率选择性调度。因此,起始窄带可以是包括给定资源分配的起始PRB的窄带。
更详细地,PDSCH/PUSCH的资源分配可以包括起始窄带的索引以及针对给定通信装置3分配的连续RB的数量。例如,可以通过重用传统eMTC资源分配方法(诸如在3GPP TS36.212 V13.2.0的第5.3.3.1.10节中定义的“DCI格式6-0A”等)来实现资源分配。这种重用的资源分配基于下式:
[式2]
应当理解,在不考虑起始RB(由起始窄带的索引自动给出)的情况下,5位可以表示多于25个RB(5MHz)。然而,在这种情况下,资源分配公式的+5位由用于分配5MHz(25个RB)的最大带宽的下式给出
[式3]
因此,有益地,这种修改后的资源分配方法对传统Rel-13eMTC资源分配(诸如DCI格式6-0A等)的大小没有影响。
因此,当应用以上资源分配方法时,Rel-13eMTC和FeMTC资源分配所用的DCI大小将是相同的。有益地,可以使用以下技术来确定服务基站5正在使用哪种DCI格式,以使得通信装置3能够区分两种DCI格式。
在第一选项中,基站5(和通信装置3)可被配置为使用(传统)字段“跳频标志-1位”来区分两种类型的DCI格式。这是可能的,因为支持相比1.4MHz而言更大带宽的PDSCH/PUSCH的通信装置3可能不需要跳频,或者如果需要跳频,则可以仅使用更高层(RRC信令)而不是动态地使用DCI格式来启用或禁用跳频。因此,在通信装置3(MTC装置/UE)向基站5报告其支持相比1.4MHz而言更大带宽的PDSCH/PUSCH的情况下,基站5(和通信装置3)可被配置为使用字段“跳频标志-1位”来区分两种类型的DCI格式(而不是指示是否采用跳频)。例如,在“跳频标志-1位”被设置为特定值(例如,“1”)的情况下,可以将其解释为指示正在使用上述的修改后DCI格式,以及在标志被设置为不同值(例如,“0”)的情况下,可以将其解释为指示正在使用传统DCI格式(或者反之亦然)。
在第二选项中,基站5(和通信装置3)可被配置为使用字段“跳频标志-1位”和“重复数-2位”来区分两种类型的DCI格式(传统格式和修改后格式)。这是可能的,因为(经由“重复数-2位”字段配置的)重复可以与跳频一起实现更多的分集增益。因此,在该选项中,字段“跳频标志-1位”仅在还为特定通信装置3配置重复的情况下指示跳频。然而,只要PDSCH/PUSCH不在时域中重复(当适当格式化的“重复数-2位”字段指示不重复时),字段“跳频标志-1位”可以用于(例如,以上面针对第一选项所述的方式)区分两种DCI格式。第二选项的结果是PDSCH/PUSCH的较大带宽仅在时域中没有重复的情况下使用。例如,跳频标志(1位)=“1”可被解释为表示传统Rel-13DCI格式,并且标志=“0”可被解释为表示具有更大带宽的新Rel-14(修改后的)DCI格式,条件是重复数被设置为“1”(即值“00”)。与字段“重复数”有关的更多详情可以在3GPP TS 36.213 V13.2.0的第8.0节中找到。
在另一示例中,基站5可被配置为对窄带通信装置3使用传统资源指派,但是将特定通信装置3的总指派限制为最多25个RB(5MHz)。有益地,在这种情况下,PDSCH/PUSCH资源分配可以基于基站的系统带宽(而不是窄带带宽)。因此,这允许重用诸如下行链路资源分配“类型2”和上行链路资源分配“类型0”等的传统资源分配方案(针对各UE的总指派不超过25个RB)。
确定PUCCH发送的开始
在特别有利的示例中,采用以下方法来确定针对HARQ-ACK捆绑(例如,在CE模式A中,在HD-FDD的情况下)的PUCCH发送开始的适当子帧。该示例可以适用于PUCCH发送的所有情况(有和没有重复)。
在该示例中,基站5在下行链路子帧的序列中向通信装置3发送多个数据捆绑(例如,PDSCH捆绑)。通信装置3被配置为针对各数据捆绑提供相应的捆绑的ACK/NACK反馈。有益地,通信装置3和基站5能够基于适用于该特定通信装置3的捆绑配置(例如,基于发送最后一个数据捆绑的最后一个子帧、数据捆绑的数量、以及数据捆绑的发送是否重复)来确定适当起始子帧(其中,预期针对第一PDSCH捆绑的相应ACK/NACK反馈)。因此,通过确定第一捆绑的ACK/NACK发送的适当起始子帧,通信装置3和基站5共同地理解在哪个子帧中发送哪个ACK/NACK。因此,在发送(在适当的情况下,利用重复来发送)针对第一PDSCH捆绑的ACK/NACK反馈之后,通信装置3可以继续在正确的子帧中发送针对任何其它PDSCH捆绑的ACK/NACK反馈。
更详细地,通信装置3(例如,MTC UE 3—2)被配置为从针对所接收到的第一个PDSCH捆绑的HARQ-ACK开始,依次针对各PDSCH捆绑在PUCCH上发送适当的HARQ-ACK响应。应当理解,在这种情况下,PUCCH发送跨越
[式4]
个连续子帧,包括通信装置3推迟PUCCH发送的任何非BL/CE UL子帧
[式5]
(在该示例中,在的情况下)。
例如,如果索引为n-4的子帧是通信装置3接收到最后捆绑的PDSCH的最后一个子帧,则第一PUCCH发送在具有由以下公式给出的索引的子帧处开始:
[式6]
n-2如果且Nbundle>1;以及
n+1—Nbundle否则。
Nbundle是通信装置3接收到的捆绑的数量(即,需要提供HARQ反馈的捆绑的数量);
[式7]
是单个捆绑的PUCCH重复数(适用于各捆绑);以及
[式8]
是所有PUCCH发送跨越的绝对连续子帧(包括任何非BL/CE UL子帧)的总数。
窄带
图9示出可以在图1所示的系统中提供MTC装置可兼容窄带的典型方式。
作为“增强型”MTC(eMTC)框架的一部分,3GPP将MTC特定窄带定义为如下:
-各窄带的大小为6个PRB;
-系统带宽中的下行链路(DL)窄带的总数(NBwhole)被定义为
[式9]
-系统带宽中的上行链路(UL)窄带的总数(NBwhole)被定义为
[式10]
-(没有形成任意窄带的一部分的)剩余资源块被均匀地划分在系统带宽的两端(即,由于系统带宽的最低频率和最高频率附近的RB的数量相等),其中(例如,在3、5和15MHz系统带宽的情况下)系统带宽的任何额外的奇数PRB位于系统带宽的中央;以及
-按PRB号增大的顺序对窄带进行编号。
注意:
[式11]
代表(分别用于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的)系统带宽中的PRB的数量。
如图9所示,各窄带包括六个资源块,并且存在均匀分布在频率带宽的边缘处的一些剩余资源块(少于六个的资源块)。系统带宽总共包括
[式12]
个PRB,
各PRB具有在以下范围内的相应关联资源块索引
[式13]
“0”~
在该示例中,总共存在八个窄带,每个窄带具有按PRB号增大的顺序进行编号的“0”~“7”之间的相应关联索引。
具体地,使用下式来定义系统带宽中的窄带的总数:
[式14]
其中NB whole是系统带宽中的1.4MHz窄带的总数(各窄带包括6个PRB);
[式15]
是系统带宽中的下行链路(DL)资源块的总数;以及
[式16]
是向下取整函数(即,不大于“x”的最大整数)。
在该示例中,基站5的小区中的(下行链路)系统带宽是
[式17]
五十个PRB
其与约10MHz的频率带宽相对应。各窄带包括六个PRB(即,带宽有限的MTC装置能够使用的最大PRB数)。由此断定,可以最多提供总共八个窄带(即NBwhole=8),这八个窄带总共占据系统带宽的48个PRB。另外,剩余资源块被划分为两个“部分窄带”,其各自包括一个PRB(在系统带宽的边缘处)。应当理解,如果适当的话,这些剩余资源块还可被分配至可兼容的MTC裝置(或其它用户设备)。作为替代,剩余资源块可被分配以供其它UE使用(例如,供非MTC使用)以及/或者用于发送控制数据。
有益地,窄带索引号有助于将窄带高效地指派给MTC装置,在该示例中,按PRB号增大的顺序布置索引。尽管图9中未示出,但是应当理解,还可以向部分窄带提供其自己相应的索引号(例如,以供分配给NB-IoT装置)。
修改和替代
以上已经描述了详细的示例性实施例。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的,可以对以上示例性实施例进行多种修改和替代,同时仍受益于其中实现的发明。
应当理解,尽管以基站作为E-UTRAN基站(eNB)而工作的方式来描述通信系统,但相同的原理可以适用于作为宏基站或微微基站而工作的基站、毫微微基站、提供具有基站功能的元件的中继节点、家庭基站(HeNB)或其它这类通信节点。
在以上示例性实施例中,描述了LTE电信系统。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的,本申请中描述的技术可以用于其它通信系统,包括早期的3GPP类型系统。其它通信节点或装置可以包括诸如个人数字助理、膝上型计算机、web浏览器等的用户装置。
在上述示例性实施例中,基站和通信装置各自包括收发器电路。通常,该电路将通过专用硬件电路形成。然而,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收发器电路的一部分可以实现为通过相应控制器运行的软件。
在以上示例性实施例中,描述了多个软件模块。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的,软件模块可以以编译或未编译的形式提供,并且可以作为信号通过计算机网络提供给基站或通信装置或者在记录介质上。此外,由该软件的部分或全部执行的功能可以使用一个或多个专用硬件电路来执行。
例如,这里所述的功能和/或模块可以使用一个或多个计算机处理设备来实现,其中一个或多个计算机处理设备具有使用适当的软件指令进行编程以提供所需的功能的一个或多个硬件计算机处理器(例如,形成参考图2或3所述的控制器的一部分的一个或多个计算机处理器)。还应当理解,可以例如使用诸如特定用途集成电路(ASIC)等的一个或多个专用集成电路来在硬件中实现这些功能的全部或部分作为专用电路。
应当理解,(即,参考图2和3)对UE和基站的描述中所涉及的控制器可以包括诸如模拟控制器或数字控制器等的任何合适控制器。各控制器可以包括任何合适形式的处理电路,包括(但不限于)例如:一个或多个硬件实现的计算机处理器;微处理器;中央处理单元(CPU);算术逻辑单元(ALU);输入/输出(IO)电路;内部存储器/高速缓存(程序和/或数据);处理寄存器;通信总线(例如,控制、数据和/或地址总线);直接存储器存取(DMA)功能;以及/或者硬件或软件实现的计数器、指针和/或定时器等。
在以上示例性实施例中,描述了机器类型通信装置和移动电话。然而,应当理解,移动电话(和类似的用户设备)还可以被配置成作为机器类型通信装置而工作。例如,移动电话3-1可以包括MTC模块45(和/或提供MTC模块45的功能)。
<MTC应用的示例>
应当理解,各通信装置可以支持一个或多个MTC应用。MTC应用的一些示例在以下列表(来源:3GPP TS 22.368V13.1.0,附录B)中列出。该列表不是详尽的并且意在指示出机器类型通信应用的范围。
[表4]
在已经成功接收到在多个子帧的每个子帧中被发送至机器类型通信装置的数据的情况下,ACK/NACK指示可以包括确认(ACK),并且在尚未成功接收到在多个子帧的一个子帧中被发送至机器类型通信装置的数据的情况下,ACK/NACK指示可以包括否定确认(NACK)。
控制信息可以包括用于指派多个子帧的各子帧中的通信资源的单个下行链路控制指示。在这种情况下,多个子帧可以包括单个窄带内的多个连续子帧。
对于多个子帧中的各子帧,控制信息可以包括用于分配该子帧中的一组PRB的相应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格式。在这种情况下,对于各子帧,控制信息可以包括指示在通信装置被要求提供反馈之前为该通信装置分配通信资源的子帧的总数量或剩余数量的信息(例如,下行链路指派索引DAI)。
控制信息可以包括用于识别以下各项至少之一的信息:多个子帧的起始子帧;多个子帧的结束子帧;多个子帧中的子帧数。
发送反馈的子帧可以是在多个子帧中的最后一个子帧之后的预定数量的子帧(例如,4个)。反馈可以包括捆绑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反馈即HARQ反馈。
基站的收发器可以可操作地使用机器类型通信(MTC)特定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MPDCCH)来发送(并且机器类型通信装置的收发器可以可操作地使用MPDCCH来接收)所生成的控制信息。
基站可以包括长期演进(LTE)无线电接入网络的基站。机器类型通信装置的收发器可以可操作地使用相比小区带宽而言减小的带宽来进行通信。
在一种可能性中,控制信息可以包括用于指派多个子帧的各子帧中的通信资源的一个下行链路控制指示;收发器可以可操作地从机器类型通信装置接收针对发送至该机器类型通信装置的数据的ACK/NACK反馈;并且ACK/NACK反馈可以包括用于确认在多个子帧中发送的数据的单个ACK/NACK指示。
控制信息可以包括用于指派同一子帧中的多个窄带的各窄带中的通信资源的一个下行链路控制指示;以及多个窄带可以包括多个连续窄带。
通信资源可以包括物理资源块(PRB),并且控制信息可以识别起始PRB、以及从起始PRB起指派给通信装置的连续PRB的总数。
下行链路控制指示可以重用传统DCI格式(例如,修改后的DCI格式6-0A),以用于指派同一子帧中的多个窄带的各窄带中的通信资源。重用的传统DCI格式使用下式
[式18]
来分配最多“n”个连续的PRB。控制器可以可操作地通过使用(传统)跳频参数和(传统)重复数参数至少之一的不同相应设置,来区分使用传统DCI格式以用于指派同一子帧中的多个窄带的各窄带中的通信资源和使用传统DCI格式以用于传统目的。
各窄带可以覆盖包括预定数量的(优选为6个或25个)物理资源块(PRB)的不同相应频率范围。
可以在多个数据捆绑(例如,PDSCH捆绑)中按序发送数据,各数据捆绑在下行链路子帧的序列中发送。在这种情况下,机器类型通信装置可以可操作地向基站发送ACK/NACK反馈,包括针对各个捆绑的相应ACK/NACK反馈。机器类型通信装置和基站可以可操作地基于发送最后一个数据捆绑的最后一个子帧、数据捆绑的数量、以及数据捆绑的发送是否重复,来确定预期针对第一PDSCH捆绑的相应ACK/NACK反馈的起始子帧。
可以基于下式来确定起始子帧:
[式19]
n-2如果且Nbundle>1;以及
n+1-Nbundle否则;
其中“n”是发送最后一个数据捆绑的最后一个子帧之后的第四个子帧;Nbundle是数据捆绑的数量;以及
[式20]
是发送数据捆绑的次数。
各种其它修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是明显的,并且将不在此处进一步详细描述。
以上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可被描述为但不限于以下的补充说明。
(补充说明1)一种通信系统所用的基站,其中,所述基站包括:
控制器,其可操作地生成用于向机器类型通信装置指派用于发送数据的通信资源的控制信息;以及
收发器,其可操作地向所述机器类型通信装置发送所生成的控制信息;使用所指派的通信资源来向所述机器类型通信装置发送数据;以及从所述机器类型通信装置接收针对发送至所述机器类型通信装置的数据的ACK/NACK反馈;
其中,在多个数据捆绑(例如,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捆绑即“PDSCH”捆绑)中按序发送所述数据,各数据捆绑在下行链路子帧的序列中发送;
其中所述ACK/NACK反馈包括针对各捆绑的相应ACK/NACK反馈;
其中所述控制器可操作地基于发送最后一个数据捆绑的最后一个子帧、数据捆绑的数量、以及数据捆绑的发送是否重复,来确定预期针对第一PDSCH捆绑的相应ACK/NACK反馈的起始子帧。
(补充说明2)根据补充说明1所述的基站,其中,所述控制器可操作地基于下式来确定所述起始子帧:
[式21]
n-2如果且Nbundle>1;以及
n+1—Nbundle否则;
其中“n”是发送所述最后一个数据捆绑的最后一个子帧之后的第四个子帧;Nbundle是数据捆绑的数量;以及
[式22]
是发送数据捆绑的次数。
(补充说明3)一种通信系统所用的基站,其中,所述基站包括:
控制器,其可操作地生成用于向机器类型通信装置指派用于发送数据的通信资源的控制信息;以及
收发器,其可操作地向所述机器类型通信装置发送所生成的控制信息;使用所指派的通信资源来向所述机器类型通信装置发送数据;以及从所述机器类型通信装置接收针对发送至所述机器类型通信装置的数据的ACK/NACK反馈;
其中,所述ACK/NACK反馈包括用于确认在多个子帧中发送的数据的一个ACK/NACK指示。
(补充说明4)根据补充说明3所述的基站,其中,在已经成功接收到在所述多个子帧的每个子帧中发送至所述机器类型通信装置的数据的情况下,所述ACK/NACK指示包括确认(ACK),以及在尚未成功接收到在所述多个子帧的一个子帧中发送至所述机器类型通信装置的数据的情况下,所述ACK/NACK指示包括否定确认(NACK)。
(补充说明5)根据补充说明3或4所述的基站,其中,所述控制信息包括用于指派所述多个子帧的各子帧中的通信资源的单个下行链路控制指示。
(补充说明6)根据补充说明5所述的基站,其中,所述多个子帧包括单个窄带内的多个连续子帧。
(补充说明7)根据补充说明3或4所述的基站,其中,针对所述多个子帧中的各子帧,所述控制信息包括用于分配该子帧中的一组物理资源块即PRB的相应下行链路控制信息格式即DCI格式。
(补充说明8)根据补充说明7所述的基站,其中,针对各子帧,所述控制信息包括指示在所述通信装置被要求提供反馈之前为该通信装置分配通信资源的子帧的总数量或剩余数量的信息(例如,下行链路指派索引即DAI)。
(补充说明9)根据补充说明3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基站,其中,所述控制信息包括用于识别以下各项至少之一的信息:所述多个子帧的起始子帧;所述多个子帧的结束子帧;所述多个子帧中的子帧的数量。
(补充说明10)根据补充说明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基站,其中,所述收发器可操作地使用机器类型通信(即MTC)特定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即MPDCCH来发送所生成的控制信息。
(补充说明11)根据补充说明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基站,其中,发送反馈的子帧可以是在所述多个子帧的最后一个子帧之后的预定数量(例如,4个)的子帧。
(补充说明12)根据补充说明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基站,其中,所述反馈包括捆绑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反馈即HARQ反馈。
(补充说明13)根据补充说明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基站,还包括长期演进无线电接入网络即LTE无线电接入网络的基站。
(补充说明14)一种通信系统所用的基站,其中,所述基站包括:
控制器,其可操作地生成用于向机器类型通信装置指派用于发送数据的通信资源的控制信息,其中所述控制信息包括用于指派以下各项至少之一的一个下行链路控制指示:(i)多个子帧的各子帧中的通信资源;以及(ii)同一子帧中的多个窄带的各窄带中的通信资源;以及
收发器,其可操作地向所述机器类型通信装置发送所生成的控制信息,以使用所指派的通信资源来向所述机器类型通信装置发送数据。
(补充说明15)根据补充说明14所述的基站,其中,所述控制信息包括用于指派多个子帧的各子帧中的通信资源的一个下行链路控制指示;其中所述收发器可操作地从所述机器类型通信装置接收针对发送至所述机器类型通信装置的数据的ACK/NACK反馈;以及其中所述ACK/NACK反馈包括用于确认在多个子帧中发送的数据的单个ACK/NACK指示。
(补充说明16)根据补充说明14或15所述的基站,其中,所述控制信息包括用于指派同一子帧中的多个窄带的各窄带中的通信资源的一个下行链路控制指示;以及其中所述多个窄带包括多个连续窄带。
(补充说明17)根据补充说明16所述的基站,其中,所述通信资源包括物理资源块即PRB,以及其中所述控制信息识别起始PRB以及从所述起始PRB起指派给所述通信装置的连续PRB的总数。
(补充说明18)根据补充说明15所述的基站,其中,所述下行链路控制指示重用传统DCI格式(例如修改后的DCI格式6-0A)以指派同一子帧中的多个窄带的各窄带中的通信资源。
(补充说明19)根据补充说明18所述的基站,其中,重用的传统DCI格式使用下式
[式23]
来分配最多“n”个连续的PRB。
(补充说明20)根据补充说明18或19所述的基站,其中,所述控制器可操作地通过使用(传统)跳频参数和(传统)重复数参数至少之一的不同相应设置,来区分使用所述传统DCI格式以用于指派所述同一子帧中的多个窄带的各窄带中的通信资源和使用所述传统DCI格式以用于传统目的。
(补充说明21)根据补充说明16或17所述的基站,其中,各窄带覆盖包括预定数量的(优选为6个或25个)物理资源块即PRB的不同的相应频率范围。
(补充说明22)根据补充说明16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基站,其中,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操作具有小区带宽的小区,以及其中所述小区带宽包括由下式给出的窄带的总数:
[式24]
其中NBwhole是所述小区带宽中的窄带的数量,NRB是所述小区带宽中的资源块的数量,n是各窄带中的资源块的数量;以及
[式25]
是向下取整函数(即,不大于“x”的最大整数)。
(补充说明23)根据补充说明3或14所述的基站,其中,在多个数据捆绑(例如,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捆绑即“PDSCH”捆绑)中按序发送所述数据,各数据捆绑在下行链路子帧的序列中发送;其中所述收发器可操作地接收ACK/NACK反馈,包括针对各捆绑的相应ACK/NACK反馈;以及其中所述控制器可操作地基于发送最后一个数据捆绑的最后一个子帧、数据捆绑的数量、以及数据捆绑的发送是否重复,来确定预期针对第一PDSCH捆绑的相应ACK/NACK反馈的起始子帧。
(补充说明24)根据补充说明14至23中任一项所述的基站,其中,所述收发器可操作地使用机器类型通信(即MTC)特定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即MPDCCH来发送所生成的控制信息。
(补充说明25)一种通信系统所用的机器类型通信装置,其中所述机器类型通信装置包括:
收发器,其可操作地:
接收用于向所述机器类型通信装置指派用于发送数据的通信资源的控制信息;以及
使用所指派的通信资源接收数据,其中所述数据在多个数据捆绑(例如,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捆绑即“PDSCH”捆绑)中按序发送,各数据捆绑在下行链路子帧的序列中发送;以及
控制器,其可操作地生成针对所述机器类型通信装置所接收到的数据的ACK/NACK反馈,其中所述ACK/NACK反馈包括针对各捆绑的相应ACK/NACK反馈;
其中,所述控制器可操作地基于发送最后一个数据捆绑的最后一个子帧、数据捆绑的数量、以及数据捆绑的发送是否重复,来确定预期针对第一PDSCH捆绑的相应ACK/NACK反馈的起始子帧;以及
其中,所述收发器可操作地基于所确定的起始子帧来向所述基站发送所生成的反馈。
(补充说明26)根据补充说明25所述的机器类型通信装置,其中,所述控制器可操作地基于下式来确定所述起始子帧:
n-2如果且Nbundle>1;以及
n+1-Nbundle否则;
其中“n”是发送所述最后一个数据捆绑的最后一个子帧之后的第四个子帧;Nbundle是数据捆绑的数量;以及
[式27]
是发送数据捆绑的次数。
(补充说明27)一种通信系统所用的机器类型通信装置,所述机器类型通信装置包括:
收发器,其可操作地:
接收用于向所述机器类型通信装置指派用于发送数据的通信资源的控制信息;以及
使用所指派的通信资源接收数据;以及
控制器,其可操作地生成针对所述机器类型通信装置所接收到的数据的ACK/NACK反馈,其中所述ACK/NACK反馈包括用于确认在多个子帧中发送的数据的一个ACK/NACK指示;以及
其中,所述收发器能够操作以向所述基站发送所生成的反馈。
(补充说明28)根据补充说明27所述的机器类型通信装置,其中,在已经成功接收到在所述多个子帧的每个子帧中发送至所述机器类型通信装置的数据的情况下,所述ACK/NACK指示包括确认(ACK),以及在尚未成功接收到在所述多个子帧的一个子帧中发送至所述机器类型通信装置的数据的情况下,所述ACK/NACK指示包括否定确认(NACK)。
(补充说明29)根据补充说明27或28所述的机器类型通信装置,其中,所述控制信息包括用于指派所述多个子帧的各子帧中的通信资源的单个下行链路控制指示。
(补充说明30)根据补充说明29所述的机器类型通信装置,其中,所述多个子帧包括单个窄带内的多个连续子帧。
(补充说明31)根据补充说明27或28所述的机器类型通信装置,其中,针对所述多个子帧中的各子帧,所述控制信息包括用于分配该子帧中的一组物理资源块即PRB的相应下行链路控制信息格式即DCI格式。
(补充说明32)根据补充说明31所述的机器类型通信装置,其中,针对各子帧,所述控制信息包括指示在所述通信装置被要求提供反馈之前为该通信装置分配通信资源的子帧的总数量或剩余数量的信息(例如,下行链路指派索引即DAI)。
(补充说明33)根据补充说明27至32中任一项所述的机器类型通信装置,其中,所述控制信息包括用于识别以下各项至少之一的信息:所述多个子帧的起始子帧;所述多个子帧的结束子帧;所述多个子帧中的子帧的数量。
(补充说明34)根据补充说明27至33中任一项所述的机器类型通信装置,其中,所述收发器可操作地使用机器类型通信(即MTC)特定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即MPDCCH来接收所述控制信息。
(补充说明35)根据补充说明27至34中任一项所述的机器类型通信装置,其中,发送反馈的子帧可以是在所述多个子帧中的最后一个子帧之后的预定数量(例如,4个)的子帧。
(补充说明36)根据补充说明27至35中任一项所述的机器类型通信装置,其中,所述ACK/NACK反馈包括捆绑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反馈即HARQ反馈。
(补充说明37)根据补充说明27至36中任一项所述的机器类型通信装置,其中,所述收发器可操作地使用相比小区带宽而言减小的带宽来进行通信。
(补充说明38)一种通信系统所用的机器类型通信装置,其中所述机器类型通信装置包括:
收发器,其可操作地从基站:
接收用于向所述机器类型通信装置指派用于发送数据的通信资源的控制信息,其中所述控制信息包括用于指派以下各项至少之一的一个下行链路控制指示:(i)多个子帧的各子帧中的通信资源;以及(ii)同一子帧中的多个窄带的各窄带中的通信资源;以及
使用所指派的通信资源接收数据。
(补充说明39)根据补充说明38所述的机器类型通信装置,其中,所述控制信息包括用于指派多个子帧的各子帧中的通信资源的一个下行链路控制指示;其中所述收发器可操作地向所述基站发送针对由该基站发送至所述机器类型通信装置的数据的ACK/NACK反馈;以及其中所述ACK/NACK反馈包括用于确认在多个子帧中发送的数据的单个ACK/NACK指示。
(补充说明40)根据补充说明38或39所述的机器类型通信装置,其中,所述控制信息包括用于指派所述同一子帧中的多个窄带的各窄带中的通信资源的一个下行链路控制指示;以及其中所述多个窄带包括多个连续窄带。
(补充说明41)根据补充说明40所述的机器类型通信装置,其中,所述通信资源包括物理资源块即PRB,以及其中所述控制信息识别起始PRB以及从所述起始PRB起指派给所述通信装置的连续PRB的总数。
(补充说明42)根据补充说明38、40或41所述的机器类型通信装置,其中,各窄带覆盖包括预定数量(优选为6个或25个)的物理资源块即PRB的不同的相应频率范围。
(补充说明43)根据补充说明27或38所述的机器类型通信装置,其中,由所述基站在多个数据捆绑(例如,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捆绑即“PDSCH”捆绑)中按序发送所述数据,各数据捆绑在下行链路子帧的序列中发送;其中所述收发器可操作地发送ACK/NACK反馈,所述ACK/NACK反馈包括针对各捆绑的相应ACK/NACK反馈;以及其中所述控制器可操作地基于发送最后一个数据捆绑的最后一个子帧、数据捆绑的数量、以及数据捆绑的发送是否重复,来确定预期针对第一PDSCH捆绑的相应ACK/NACK反馈的起始子帧。
(补充说明44)根据补充说明38至43中任一项所述的机器类型通信装置,其中,所述收发器可操作地使用机器类型通信(即MTC)特定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即MPDCCH来接收所述控制信息。
(补充说明45)一种系统,其包括:根据补充说明1至24中任一项所述的基站;以及根据补充说明25至44中任一项所述的机器类型通信装置。
(补充说明46)一种通信系统的基站所进行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生成用于向机器类型通信装置指派用于发送数据的通信资源的控制信息;
向所述机器类型通信装置发送所生成的控制信息;
使用所指派的通信资源来向所述机器类型通信装置发送数据;以及
从所述机器类型通信装置接收针对发送至所述机器类型通信装置的数据的ACK/NACK反馈;
其中在多个数据捆绑(例如,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捆绑即“PDSCH”捆绑)中按序发送所述数据,各数据捆绑在下行链路子帧的序列中发送;
其中所述ACK/NACK反馈包括针对各捆绑的相应ACK/NACK反馈;以及
其中所述方法包括基于发送最后一个数据捆绑的最后一个子帧、数据捆绑的数量、以及数据捆绑的发送是否重复,来确定预期针对第一PDSCH捆绑的相应ACK/NACK反馈的起始子帧。
(补充说明47)一种通信系统的通信装置所进行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用于向所述机器类型通信装置指派用于发送数据的通信资源的控制信息;以及
使用所指派的通信资源接收数据,其中在多个数据捆绑中(例如,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捆绑即“PDSCH”捆绑)中按序发送所述数据,各数据捆绑在下行链路子帧的序列中发送;
生成针对所述机器类型通信装置所接收到的数据的ACK/NACK反馈,其中所述ACK/NACK反馈包括针对各捆绑的相应ACK/NACK反馈;
基于发送最后一个数据捆绑的最后一个子帧、数据捆绑的数量、以及数据捆绑的发送是否重复,来确定预期针对第一PDSCH捆绑的相应ACK/NACK反馈的起始子帧;以及
基于所确定的起始子帧来向所述基站发送所生成的反馈。
(补充说明48)一种通信系统的基站所进行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生成用于向机器类型通信装置指派用于发送数据的通信资源的控制信息;
向所述机器类型通信装置发送所生成的控制信息;
使用所指派的通信资源来向所述机器类型通信装置发送数据,以及
从所述机器类型通信装置接收针对发送至所述机器类型通信装置的数据的ACK/NACK反馈;
其中,所述ACK/NACK反馈包括用于确认在多个子帧中发送的数据的一个ACK/NACK指示。
(补充说明49)一种通信系统的基站所进行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生成用于向机器类型通信装置指派用于发送数据的通信资源的控制信息,其中所述控制信息包括用于指派以下各项至少之一的一个下行链路控制指示:(i)多个子帧的各子帧中的通信资源;以及(ii)同一子帧中的多个窄带的各窄带中的通信资源;以及
向所述机器类型通信装置发送所生成的控制信息,以使用所指派的通信资源来向所述机器类型通信装置发送数据。
(补充说明50)一种通信系统的通信装置所进行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用于向机器类型通信装置指派用于发送数据的通信资源的控制信息;以及
使用所指派的通信资源接收数据;
生成针对所述机器类型通信装置所接收到的数据的ACK/NACK反馈,其中所述ACK/NACK反馈包括用于确认在多个子帧中发送的数据的一个ACK/NACK指示;以及
向所述基站发送所生成的反馈。
(补充说明51)一种通信系统的通信装置所进行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从基站:
接收用于向所述机器类型通信装置指派用于发送数据的通信资源的控制信息,其中所述控制信息包括用于指派以下各项至少之一的一个下行链路控制指示:(i)多个子帧的各子帧中的通信资源;以及(ii)同一子帧中的多个窄带的各窄带中的通信资源;以及
使用所指派的通信资源接收数据。
(补充说明52)一种计算机可实现指令产品,其包括用于使可编程通信装置进行根据补充说明46至5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计算机可实现指令。
该申请基于并且要求以下专利申请的优先权的权益:提交于2016年8月9日的英国专利申请1613710.1;提交于2016年9月28日的英国专利申请1616492.3;以及提交于2017年2月3日的英国专利申请1701845.8,上述文献的公开内容通过引用而全文并入于此。

Claims (24)

1.一种基站所进行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生成用于向机器类型通信装置指派用于发送数据的通信资源的控制信息;
向所述机器类型通信装置发送所生成的控制信息;
使用所指派的通信资源来向所述机器类型通信装置发送数据;以及
从所述机器类型通信装置接收针对发送至所述机器类型通信装置的数据的ACK/NACK反馈,
其中,所述ACK/NACK反馈包括用于确认在多个子帧中发送的数据的一个ACK/NACK指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已经成功接收到在所述多个子帧的每个子帧中发送至所述机器类型通信装置的数据的情况下,所述ACK/NACK指示包括确认即ACK,以及在尚未成功接收到在所述多个子帧的一个子帧中发送至所述机器类型通信装置的数据的情况下,所述ACK/NACK指示包括否定确认即NACK。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控制信息包括用于指派所述多个子帧的各子帧中的通信资源的一个下行链路控制指示,其中所述下行链路控制指示重用传统DCI格式以指派同一子帧中的多个窄带的各窄带中的通信资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通过使用不同的各设置或标志来区分使用所述传统DCI格式以用于指派所述同一子帧中的多个窄带的各窄带中的通信资源和使用所述传统DCI格式以用于传统目的。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针对所述多个子帧中的各子帧,所述控制信息包括用于分配该子帧中的一组物理资源块即PRB的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格式即DCI格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针对各子帧,所述控制信息包括指示在所述通信装置被要求提供反馈之前为该通信装置分配通信资源的子帧的总数量或剩余数量的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控制信息包括用于识别以下各项至少之一的信息:所述多个子帧的起始子帧;所述多个子帧的结束子帧;所述多个子帧中的子帧的数量。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发送反馈的子帧是在所述多个子帧中的最后一个子帧之后的预定数量的子帧。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反馈包括捆绑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反馈即HARQ反馈。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信息是下行链路指派索引即DAI。
11.一种机器类型通信装置中所进行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用于向所述机器类型通信装置指派用于发送数据的通信资源的控制信息;
接收由基站使用所指派的通信资源发送的数据;
生成针对所述机器类型通信装置所接收到的数据的ACK/NACK反馈,其中所述ACK/NACK反馈包括用于确认由所述基站在多个子帧中发送的数据的一个ACK/NACK指示;以及
向所述基站发送所生成的ACK/NACK反馈。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已经成功接收到在所述多个子帧的每个子帧中发送至所述机器类型通信装置的数据的情况下,所述ACK/NACK指示包括确认即ACK,以及在尚未成功接收到在所述多个子帧的一个子帧中发送至所述机器类型通信装置的数据的情况下,所述ACK/NACK指示包括否定确认即NACK。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控制信息包括用于指派所述多个子帧的各子帧中的通信资源的单个下行链路控制指示。
14.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控制信息包括用于指派所述多个子帧的各子帧中的通信资源的一个下行链路控制指示,其中,所述下行链路控制指示重用传统DCI格式以用于指派同一子帧中的多个窄带的各窄带中的通信资源。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通过使用不同的各设置或标志来区分使用所述传统DCI格式以用于指派所述同一子帧中的多个窄带的各窄带中的通信资源和使用所述传统DCI格式以用于传统目的。
16.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方法,其中,针对所述多个子帧中的各子帧,所述控制信息包括用于分配该子帧中的一组物理资源块即PRB的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格式即DCI格式。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中,针对各子帧,所述控制信息包括指示在所述通信装置被要求提供反馈之前为该通信装置分配通信资源的子帧的总数量或剩余数量的信息。
18.根据权利要求1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控制信息包括用于识别以下各项至少之一的信息:所述多个子帧的起始子帧;所述多个子帧的结束子帧;所述多个子帧中的子帧的数量。
19.根据权利要求11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发送反馈的子帧是在所述多个子帧中的最后一个子帧之后的预定数量(例如,4个)的子帧。
20.根据权利要求11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ACK/NACK反馈包括捆绑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反馈即HARQ反馈。
21.根据权利要求11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机器类型通信装置能够操作以使用相比小区带宽而言减小的带宽来进行通信。
22.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信息是下行链路指派索引即DAI。
23.一种通信系统所用的基站,其中,所述基站包括:
控制器,其被配置为生成用于向机器类型通信装置指派用于发送数据的通信资源的控制信息;以及
收发器,其被配置为向所述机器类型通信装置发送所生成的控制信息,使用所指派的通信资源来向所述机器类型通信装置发送数据,以及从所述机器类型通信装置接收针对发送至所述机器类型通信装置的数据的ACK/NACK反馈,
其中,所述ACK/NACK反馈包括用于确认在多个子帧中发送的数据的一个ACK/NACK指示。
24.一种通信系统所用的机器类型通信装置,所述机器类型通信装置包括:
收发器,其被配置为:
接收用于向所述机器类型通信装置指派用于发送数据的通信资源的控制信息,以及
使用所指派的通信资源接收数据;以及
控制器,其被配置为生成针对所述机器类型通信装置所接收到的数据的ACK/NACK反馈,其中所述ACK/NACK反馈包括用于确认在多个子帧中发送的数据的一个ACK/NACK指示,
其中,所述收发器能够操作以向基站发送所生成的ACK/NACK反馈。
CN201780048777.7A 2016-08-09 2017-08-08 通信系统 Active CN10956536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93028.6A CN114679709A (zh) 2016-08-09 2017-08-08 通信装置、基站及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GB1613710.1A GB2552947A (en) 2016-08-09 2016-08-09 Communication System
GB1613710.1 2016-08-09
GB1616492.3 2016-09-28
GB1616492.3A GB2553007A (en) 2016-08-09 2016-09-28 Communication system
GB1701845.8 2017-02-03
GB1701845.8A GB2553011A (en) 2016-08-09 2017-02-03 Communication system
PCT/JP2017/028702 WO2018030379A1 (en) 2016-08-09 2017-08-08 Communication system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193028.6A Division CN114679709A (zh) 2016-08-09 2017-08-08 通信装置、基站及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565366A true CN109565366A (zh) 2019-04-02
CN109565366B CN109565366B (zh) 2022-03-11

Family

ID=57539785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48777.7A Active CN109565366B (zh) 2016-08-09 2017-08-08 通信系统
CN202210193028.6A Pending CN114679709A (zh) 2016-08-09 2017-08-08 通信装置、基站及其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193028.6A Pending CN114679709A (zh) 2016-08-09 2017-08-08 通信装置、基站及其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2) US11284235B2 (zh)
EP (2) EP3497842B1 (zh)
JP (4) JP6702503B2 (zh)
CN (2) CN109565366B (zh)
GB (3) GB2552947A (zh)
WO (1) WO2018030379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65506A (zh) * 2019-04-30 2020-10-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半静态码本生成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WO2021170136A1 (zh) * 2020-02-28 2021-09-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22239A (zh) * 2016-02-05 2016-06-29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调度指令的检测方法和终端
JP6559355B2 (ja) * 2016-08-10 2019-08-14 京セラ株式会社 移動通信方法、基地局、プロセッサ及びユーザ装置
CN107733576A (zh) 2016-08-11 2018-02-23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发送混合自动重复请求反馈信息的方法和用户设备
CN107733622B (zh) * 2016-08-12 2022-01-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资源分配和确定的方法及装置
CN112866959B (zh) * 2016-09-27 2022-07-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资源分配方法及装置
US10484147B2 (en) * 2017-02-03 2019-11-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enhanced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acknowledgment bundling
WO2019047171A1 (zh) * 2017-09-08 2019-03-1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信道跳频的确定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
SG11202001883VA (en) 2017-09-08 2020-04-29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frequency hopping of channel, and computer storage medium
JP6636587B2 (ja) 2017-09-08 2020-01-29 華碩電腦股▲ふん▼有限公司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ビームフォーミング送信を考慮したアンライセンススペクトルにおけるチャネル利用のための方法及び装置
US10707915B2 (en) * 2017-12-04 2020-07-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Narrowband frequency hopping mechanisms to overcome bandwidth restrictions in the unlicensed frequency spectrum
CN110324126B (zh) * 2018-03-30 2020-12-04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EP3836443A4 (en) * 2018-08-08 2021-08-18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HYBRID REPETITION AUTOMATIC REQUEST FEEDBACK (HARQ) METHOD AND APPARATUS
WO2020029130A1 (zh) 2018-08-08 2020-02-13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反馈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67775A (zh) * 2008-04-25 2009-10-28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传输上行数据的方法、发送端设备和接收端设备
CN101675697A (zh) * 2007-05-04 2010-03-17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上行链路ack分配的方法和装置
WO2013141603A1 (en) * 2012-03-23 2013-09-26 Pantech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figuring control channels for narrowband user equipment
US20150208415A1 (en) * 2014-01-23 2015-07-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verage enhancements with carrier aggregation
CN105122932A (zh) * 2013-03-15 2015-12-02 摩托罗拉移动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设备到设备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294744B1 (en) * 2008-04-28 2018-01-10 Optis Wireless Technology, LLC Method and arrangement in a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signalling of assigned data packets in a bundling window
JP2011142532A (ja) * 2010-01-08 2011-07-21 Sharp Corp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装置、移動局装置、無線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US9083520B2 (en) * 2010-09-15 2015-07-14 Lg Electronics Inc.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control inform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thereof
CN103210694B (zh) * 2010-11-16 2016-05-25 松下电器(美国)知识产权公司 通信装置和探测参考信号发送控制方法
KR101611326B1 (ko) 2011-07-26 2016-04-1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상향링크 신호 전송방법 및 사용자기기, 상향링크 신호 수신방법 및 기지국
JP5847525B2 (ja) 2011-10-11 2016-01-27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無線通信端末、基地局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KR20130049573A (ko) * 2011-11-04 2013-05-1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제어 신호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WO2014069946A1 (en) * 2012-11-01 2014-05-08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scheduling groups of devices characteristic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4919772B (zh) * 2013-01-11 2018-10-12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用于适应性调制的系统和方法
CN103929266B (zh) * 2013-01-15 2019-08-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控制信道传输、传输处理方法及装置、网络侧设备、终端
US9924376B2 (en) * 2013-06-21 2018-03-20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enhancing coverage of user equipment and an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EP2897318B1 (en) 2014-01-21 2017-09-06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TDD uplink/downlink configuration enhancements
EP2919534B1 (en) * 2014-03-12 2019-03-06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Power headroom reporting for MTC devices in enhanced coverage mode
WO2016121911A1 (ja) * 2015-01-29 2016-08-04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無線基地局、ユーザ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US11218254B2 (en) * 2015-01-29 2022-01-0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HARQ-ACK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supporting carrier aggregation
GB2540628A (en) * 2015-07-24 2017-01-25 Fujitsu Ltd Control message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JP6092347B1 (ja) * 2015-11-05 2017-03-08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CN106714320B (zh) * 2015-11-16 2019-07-05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下行控制信息dci传输方法及装置
US10447459B2 (en) * 2016-03-10 2019-10-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HD-FDD communication having improved peak data rates
EP3226456B1 (en) * 2016-04-01 2020-06-03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Asynchronous retransmission protocol
US10687319B2 (en) * 2016-08-08 2020-06-16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Group power control for a secondary cell
US20200196281A1 (en) * 2016-11-14 2020-06-18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bandwidth limited operation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75697A (zh) * 2007-05-04 2010-03-17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上行链路ack分配的方法和装置
CN101567775A (zh) * 2008-04-25 2009-10-28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传输上行数据的方法、发送端设备和接收端设备
WO2013141603A1 (en) * 2012-03-23 2013-09-26 Pantech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figuring control channels for narrowband user equipment
CN105122932A (zh) * 2013-03-15 2015-12-02 摩托罗拉移动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设备到设备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US20150208415A1 (en) * 2014-01-23 2015-07-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verage enhancements with carrier aggregation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65506A (zh) * 2019-04-30 2020-10-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半静态码本生成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WO2020221303A1 (zh) * 2019-04-30 2020-11-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半静态码本生成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1865506B (zh) * 2019-04-30 2023-12-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半静态码本生成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WO2021170136A1 (zh) * 2020-02-28 2021-09-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702503B2 (ja) 2020-06-03
JP7006721B2 (ja) 2022-01-24
JP2019523619A (ja) 2019-08-22
EP3497842A1 (en) 2019-06-19
JP2022043270A (ja) 2022-03-15
JP2023106535A (ja) 2023-08-01
GB2553007A (en) 2018-02-21
EP4037217A2 (en) 2022-08-03
US20220159435A1 (en) 2022-05-19
CN114679709A (zh) 2022-06-28
EP4037217A3 (en) 2022-10-19
JP2020120412A (ja) 2020-08-06
WO2018030379A1 (en) 2018-02-15
GB2553011A (en) 2018-02-21
EP3497842B1 (en) 2022-03-02
CN109565366B (zh) 2022-03-11
US20190174283A1 (en) 2019-06-06
GB2552947A (en) 2018-02-21
GB201616492D0 (en) 2016-11-09
US11284235B2 (en) 2022-03-22
GB201701845D0 (en) 2017-03-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565366A (zh) 通信系统
US20220279502A1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7852309B (zh) 支持单交织模式和多交织模式的时分双工(tdd)子帧结构
CN105122925B (zh) 针对覆盖受限的机器类型通信的无控制操作
CN104349459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进行动态上行配置的方法、基站和终端
CN111758222B (zh) 用于新无线电(nr)通信的设备系统和方法
CN103988455B (zh) 移动通信系统中用于发送反向控制信号的方法和设备
CN109565678A (zh) 信道中基于授权的上行传输和免授权上行传输的共存
CN102983955B (zh) 一种小带宽业务的调度方法及装置
CN107113077B (zh) 用于未授权频带中的上行链路传输方法及使用该方法的设备
CN105359603B (zh) 用于选择上行链路小区的方法和设备
CN107113649A (zh) 用于eDCS的缓存器状态报告
CN106416117A (zh) 针对未授权长期演进网络的组载波调度
CN107439022A (zh) 用于广播传输的跨子帧调度
CN107317662A (zh) 用于发送和接收上行数据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08370589A (zh) 用于分布式非调度传输的网络辅助
CN110099408A (zh) 用于自适应发送时间间隔(tti)结构的系统和方法
CN107438970A (zh) 用于关键任务应用的事件触发式多链路信道质量测量和报告
CN105356984A (zh) 在支持载波聚合的无线通信系统中进行测量的方法和装置
CN109155698A (zh) 信道质量反馈与确收/否定确收反馈的解耦传输
CN106465272A (zh) 用于基于网络参数进行功率优化的技术
EP2534764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tra-cell frequency reuse in a relay network
CN103024905A (zh) 一种子帧配比方法与装置
CN114008954A (zh) 用于跨载波调度的下行链路控制指示符分发
CN110178435A (zh) 用于发送数据单元的方法和用户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