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564068B - 用于管体型热交换器的管道组件及包括此的管体型热交换器 - Google Patents

用于管体型热交换器的管道组件及包括此的管体型热交换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564068B
CN109564068B CN201780044918.8A CN201780044918A CN109564068B CN 109564068 B CN109564068 B CN 109564068B CN 201780044918 A CN201780044918 A CN 201780044918A CN 109564068 B CN109564068 B CN 10956406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uct
spoiler
tube
heat exchanger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4491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564068A (zh
Inventor
朴德植
朴焌圭
安盛骏
金荣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yungdong Navi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yungdong Navi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6011636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1946629B1/ko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6013783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20180044126A/ko
Application filed by Kyungdong Navi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Kyungdong Navien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95640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5640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5640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56406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HFLUID HEATERS, e.g. WATER OR AIR HEATERS, HAVING HEAT-GENERATING MEANS, e.g. HEAT PUMPS, IN GENERAL
    • F24H9/00Detai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HFLUID HEATERS, e.g. WATER OR AIR HEATERS, HAVING HEAT-GENERATING MEANS, e.g. HEAT PUMPS, IN GENERAL
    • F24H9/00Details
    • F24H9/0005Details for water heaters
    • F24H9/001Guiding means
    • F24H9/0026Guiding means in combustion gas channe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HFLUID HEATERS, e.g. WATER OR AIR HEATERS, HAVING HEAT-GENERATING MEANS, e.g. HEAT PUMPS, IN GENERAL
    • F24H1/00Water heaters, e.g. boilers, continuous-flow heaters or water-storage heaters
    • F24H1/22Water heaters other than continuous-flow or water-storage heaters, e.g. water heaters for central heating
    • F24H1/24Water heaters other than continuous-flow or water-storage heaters, e.g. water heaters for central heating with water mantle surrounding the combustion chamber or chambers
    • F24H1/26Water heaters other than continuous-flow or water-storage heaters, e.g. water heaters for central heating with water mantle surrounding the combustion chamber or chambers the water mantle forming an integral body
    • F24H1/28Water heaters other than continuous-flow or water-storage heaters, e.g. water heaters for central heating with water mantle surrounding the combustion chamber or chambers the water mantle forming an integral body including one or more furnace or fire tubes
    • F24H1/287Water heaters other than continuous-flow or water-storage heaters, e.g. water heaters for central heating with water mantle surrounding the combustion chamber or chambers the water mantle forming an integral body including one or more furnace or fire tubes with the fire tubes arranged in line with the combustion chamb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21/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any of the groups F28D1/00 - F28D20/00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21/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any of the groups F28D1/00 - F28D20/00
    • F28D21/0015Heat and mass exchangers, e.g. with permeable wal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7/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tubular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 F28D7/16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tubular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the conduits being arranged in parallel spaced rel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7/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tubular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 F28D7/16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tubular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the conduits being arranged in parallel spaced relation
    • F28D7/1684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tubular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the conduits being arranged in parallel spaced relation the conduits having a non-circular cross-sec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1/00Tubular elements; Assemblies of tubular elements
    • F28F1/02Tubular elements of cross-section which is non-circula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1/00Tubular elements; Assemblies of tubular elements
    • F28F1/02Tubular elements of cross-section which is non-circular
    • F28F1/04Tubular elements of cross-section which is non-circular polygonal, e.g. rectangula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1/00Tubular elements; Assemblies of tubular elements
    • F28F1/10Tubular elements and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projections, with recesses
    • F28F1/40Tubular elements and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projections, with recesses the means being only inside the tubular elemen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13/00Arrangements for modifying heat-transfer, e.g. increasing, decreasing
    • F28F13/06Arrangements for modifying heat-transfer, e.g. increasing, decreasing by affecting the pattern of flow of the heat-exchange medi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13/00Arrangements for modifying heat-transfer, e.g. increasing, decreasing
    • F28F13/06Arrangements for modifying heat-transfer, e.g. increasing, decreasing by affecting the pattern of flow of the heat-exchange media
    • F28F13/12Arrangements for modifying heat-transfer, e.g. increasing, decreasing by affecting the pattern of flow of the heat-exchange media by creating turbulence, e.g. by stirring, by increasing the force of circul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9/00Casings; Header boxes; Auxiliary supports for elements; Auxiliary members within casings
    • F28F9/24Arrangements for promoting turbulent flow of heat-exchange media, e.g. by plat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omet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的用于管体型热交换器的管道组件及包括此的管体型热交换器:提高热介质与燃烧气体之间的热交换效率,同时防止燃烧气体的燃烧热引起的扰流器的高温氧化及烧损,并且能够防止在高水压环境下可能产生的管道的变形及破损,从而可以提高耐久性。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本发明的用于管体型热交换器的管道组件包括:管道,形成为扁平的形状,使在燃烧室产生的燃烧气体沿着内部流动并与在外部流动的热介质进行热交换;扰流器,结合于所述管道的内侧而在所述燃烧气体的流动中引导湍流的产生。

Description

用于管体型热交换器的管道组件及包括此的管体型热交换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管体型热交换器的管道组件及包括此的管体型热交换器,尤其涉及一种如下的用于管体型热交换器的管道组件及包括此的管体型热交换器:能够提高热交换效率并且在水压高的环境下也能够防止变形及破损。
背景技术
通常,供暖装置配备有用于实现由燃料的燃烧产生的燃烧气体与热介质之间的热交换的热交换器,从而能够利用被加热的热介质进行供暖或供应热水。
热交换器中的管体型热交换器形成为如下结构:配备有使通过燃烧器的燃烧而产生的燃烧气体流动于内部的多个管道,并且使热介质在管道的外侧流动而实现燃烧气体与热介质之间的热交换。
作为关于如上所述的管体型热交换器的现有技术,图1和图2表示在欧洲公开专利公报EP2508834号中公开的热交换器,图3和图4表示在欧洲公开专利公报EP2437022号中公开的热交换器。
对于图1和图2中示出的热交换器而言,外部护套的形态以上部盖10为基准而具有向下的圆锥形状,并且在外部护套的内部构成有燃烧室4、上板2、上板下部的多个连管、连管下侧的下板3。在上板2和下板3之间设置有三种隔膜5、6、7,其中,上部隔膜5形成为圆锥形状(角度90°<β<180°),并且在中央部具有开口部。中间隔膜6是直径小于或相近于外筒的直径的平板,下部隔膜7具有与外筒相近的直径,并且形成为在中央具有开口部的结构。在所述隔膜有规律地追加形成有分配孔,上述分配孔为单个圆或同心圆排列数个的结构。
通过结合于上部盖10的燃烧器的燃烧而产生的燃烧气体在燃烧室4进行一次热交换,燃烧气体的显热及潜热通过多个连管而传递至热交换器内部的流体。热交换器内部的流体通过流体入口11流入,进而经过下部隔膜7的中央开口部而流向中间隔膜6的直径外部,并流向上部隔膜5的中央开口部,并且向流体出口12排出。
对于图3和图4中示出的热交换器而言,与上述的图1和图2中示出的结构类似,但是是上板2和下板3形成为圆锥形状的结构。
对于所述图1至图4中示出的现有热交换器中应用的扁平的形态及应用凸起的连管而言,可以应用于低压用锅炉,但是对于热水器及商业用产品、大容量锅炉等使用环境的压力较高的设备而言,连管变形及破损发生的可能性较高,从而存在无法应用的缺点。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增加应用材料的厚度,这会导致材料成本大幅上升。
并且,作为每单位质量的体积较大的高温燃烧气体所流动的通道的连管上部与热交换后成为低温的燃烧气体所流动的连管下部的连管结构相同,因此在为了提高热交换效率而增加凸起的应用数量的情况下,在连管的上部产生较大的流动阻力,并且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而减少凸起的应用数量的情况下,存在着产生冷凝效果的潜热部的热交换效率大幅降低的缺点。
对在潜热部增加凸起数量的方案而言,由于凸起的形状及尺寸而导致无法制造成预定数量以上,并且即使得到应用,也会因制造工艺变复杂而导致制造成本上升。
对于内部隔膜而言,由于圆锥形的外筒导致三种的形态不同,从而存在部件数量增加的缺点,尤其对于上部隔膜而言,存在如下的缺点:由于形成为圆锥形状而导致加工成本上升,并且热交换器的组装工序较难。
并且,对于应用了现有的热交换器的扁平形态的管道而言,可以应用于低压用锅炉(使用压力:6kg/cm2以下),但是对于热水器、商用产品、大容量锅炉等使用环境的压力较高的设备而言,管道变形及破损产生的可能性较高,因此存在无法应用的缺点。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需要增加应用的材料的厚度,因此导致热交换性能降低,并且由于加工难度的上升而导致可制造性降低,并导致成本上升。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的用于管体型热交换器的管道组件及包括此的管体型热交换器:提高热介质与燃烧气体之间的热交换效率,同时防止由燃烧气体的燃烧热引起的扰流器的高温氧化及烧损,并且能够防止在高水压环境下可能产生的管道的变形及破损,从而可以提高耐久性。
技术方案
用于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用于管体型热交换器的管道组件包括:管道,形成为扁平的形状,使在燃烧室产生的燃烧气体沿着内部流动并与在外部流动的热介质进行热交换;扰流器,结合于所述管道的内侧而在所述燃烧气体的流动中引导湍流的产生。
所述扰流器可以包括:上部扰流器,在靠近所述燃烧室的所述管道的上部内侧以与所述管道面接触的方式结合而增加导热系数,并且在所述燃烧气体的流动中引导湍流的产生;下部扰流器,在所述上部扰流器的下侧结合于所述管道的内侧而在所述燃烧气体的流动中引导湍流的产生。
所述上部扰流器可以包括:第一部分,包括第一管道接触面,所述第一管道接触面形成为与所述管道的一侧部对应的形状,并与所述管道的一侧部的内侧面面接触;第二部分,包括第二管道接触面,所述第二管道接触面形成为与所述管道的另一侧部对应的形状,并与所述管道的另一侧部的内侧面面接触。
所述上部扰流器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可以通过将一个母材板以所述母材板的中心线为基准弯曲而得到加工。
在所述上部扰流器可以形成有:第一压力支撑部,将所述第一管道接触面的一部分切开之后弯曲成使外侧端与所述第二管道接触面的外侧面位于相同线上,从而支撑所述管道的另一侧部;第二压力支撑部,将所述第二管道接触面的一部分切开之后弯曲成使与所述第一管道接触面的外侧面位于相同线上,从而支撑所述管道的一侧部。
在所述上部扰流器可以形成有:第一引导部,将所述第一管道接触面的一部分切开之后弯曲成朝向所述管道的内侧空间;第二引导部,将所述第二管道接触面的一部分切开之后弯曲成朝向所述管道的内侧空间的方式弯曲,所述第一引导部和第二引导部上下相隔且交替地形成,从而引导燃烧气体的流动方向发生变更。
在所述上部扰流器可以形成有:第一压力支撑部,由在所述第一管道接触面被切开的第一切开部中的一部分弯曲而朝向所述第二管道接触面突出;第二压力支撑部,由在所述第二管道接触面被切开的第二切开部中的一部分弯曲而朝向所述第一管道接触面突出,所述第一压力支撑部的突出的端部接触于所述第二管道接触面,所述第二压力支撑部的突出的端部贯通所述第一切开部而接触于所述管道的内侧面。
所述第一压力支撑部和所述第二压力支撑部可以沿前后方向及上下方向相隔而配备为多个,并且位于上侧的第一压力支撑部和位于下侧的第一压力支撑部配备于在上下方向上不重叠的位置,位于上侧的第二压力支撑部和位于下侧的第二压力支撑部配备于在上下方向上不重叠的位置。
所述第一压力支撑部和所述第二压力支撑部可以形成为板形状且面积较大的两侧面布置为与燃烧气体的流动方向平行,
所述扰流器可以包括:平面部,将所述管道的内部空间向两侧分割且沿着所述管道的长度方向布置;第一引导片和第二引导片,在所述平面部的两侧面沿着长度方向相隔而交替地倾斜突出。
所述第一引导片可以在所述平面部的一侧面向一侧倾斜地布置,所述第二引导片在所述平面部的另一侧面向另一侧倾斜地布置,并且流入所述第一引导片和第二引导片的热介质分别被依次转移到在所述平面部的相反侧面相邻地布置的第二引导片和第一引导片,从而在所述平面部的两侧空间交替流动。
所述第一引导片的热介质流入端可以借助第一连接片而连接于所述平面部的一侧端,与此同时,在所述平面部的一侧端与第一连接片及第一引导片之间配备有用于使流体向所述平面部的两侧空间疏通的第一疏通口,所述第二引导片的热介质流入端借助第二连接片而连接于所述平面部的另一侧端,与此同时,在所述平面部的另一侧端与第二连接片及第二引导片之间配备有用于使流体向所述平面部的两侧空间疏通的第二疏通口。
所述第一引导片和第二引导片可以由所述平面部的一部分被切开而分别向所述平面部的两侧弯曲,流体通过所述第一引导片和第二引导片的被切开的部分而向所述平面部的两侧空间进行疏通。
所述扰流器可以由配备于燃烧气体的流入侧的上部扰流器和配备于燃烧气体的排出侧的下部扰流器构成,形成于所述下部扰流器的多个第一引导片和第二引导片上下相隔的间距小于形成于上部扰流器的多个第一引导片与第二引导片上下相隔的间距。
所述扰流器可以由配备于燃烧气体的流入侧的上部扰流器和配备于燃烧气体的排出侧的下部扰流器构成,所述下部扰流器和所述管道的内侧面之间的流路面积形成为小于所述上部扰流器和所述管道的内侧面之间的流路面积。
所述下部扰流器可以在所述管道的内侧与热介质接触的面积大于所述上部扰流器在所述管道的内侧与热介质接触的面积。
在位于所述燃烧气体的排出侧的管道的内侧面可以形成有多个突出部。
在所述下部扰流器的上端部和下端部可以分别形成有:支撑部,以与所述管道的两个侧面抵接的方式上下相隔而向前方和后方突出,且在上下方向相隔而布置。
在所述下部扰流器的上端部和下端部可以分别形成有:支撑片,以与所述管道的前表面和后表面抵接的方式上下相隔而向前方和后方突出,且在上下方向相隔而布置。
还可以包括:压力支撑部,形成于所述管道的内侧,且用于支撑作用到所述管道的相向的两侧面的外部压力。
所述压力支撑部可以由在所述管道的两侧面分别向所述管道的内侧空间突出而相向的一对凹陷部沿上下相隔而形成为多个。
所述凹陷部可以通过在所述管道的内侧插入所述扰流器之后对所述管道的外侧面向所述管道的内侧面加压而形成。
在所述扰流器可以形成有能够使所述一对凹陷部被贯通而抵接的多个孔。
所述压力支撑部可以包括:支撑台,从所述扰流器的两侧面分别向外侧方向突出而抵接于所述管道的相向的内侧面。
所述支撑台可以由所述扰流器的面的一部分被切开而分别向两侧弯曲而形成。
还可以包括:支撑件,结合于所述扰流器,并用于支撑作用于所述管道的外部压力。
在所述支撑件的中央部形成有上端被堵住且下端开口的形状的缝隙,所述扰流器和支撑件可以通过使所述扰流器沿长方向插入到形成于所述支撑件的缝隙的内侧而得到组装。
在支撑件的面形成有上端和下端被堵住的形状的缝隙,所述扰流器和支撑件可以通过使所述扰流器沿短方向插入到形成于所述支撑件的缝隙的内侧而得到组装。
在所述扰流器的面形成有上下相隔的多个缝隙,所述扰流器和支撑件可以通过使所述支撑件的一部分沿垂直方向插入到形成于所述扰流器的缝隙的内侧而得到组装。
所述缝隙可以构成为第一切开部和第二切开部沿上下方向连接且交替地形成,所述第一切开部形成为以与所述扰流器的两侧面抵接的宽度形成,所述第二切开部形成为宽度比所述第一切开部宽。
在所述扰流器的两侧面,一对第一支撑片和第二支撑片可以上下相隔地形成为多个,一对第一支撑片和第二支撑片以支撑所述支撑件的两侧面的方式突出形成。
在所述支撑件的外侧端,以与所述管道的内侧面抵接的方式突出形成的多个突出部上下相隔而配备
在所述扰流器的上端部和下端部可以形成有以支撑所述支撑件的两侧面的方式突出形成的卡接片和卡接突起。
所述缝隙可以由第一切开部和第二切开部沿上下方向连接且交替地形成,所述第一切开部以与所述扰流器的两侧面抵接的宽度形成,所述第二切开部形成为宽度比所述第一切开部宽。
在所述扰流器中相邻地布置的所述缝隙之间形成有阻挡部,在所述支撑件形成有被所述阻挡部卡接的多个支撑槽。
在所述支撑件的外侧端,以与所述管道的内侧面抵接的方式突出形成的多个突出部可以上下相隔而配备。
本发明的管体型热交换器可以包括:外部护套,使热介质流入及排出;燃烧室,结合于所述外部护套的内侧,以在与所述外部护套之间的空间形成热介质的流路;上述的用于管体型热交换器的管道组件。
所述多个管道可以沿垂直方向设置,以使产生于所述燃烧室的燃烧气体向下方流动,所述多个管道沿着圆周方向相隔且布置成放射状。
在布置成放射状的多个管道之间的中央部可以追加布置有多个管道。
在所述外部护套的内部,多阶隔膜可以以上下相隔的方式形成,以引导热介质的流动而使热介质的流动方向交替地转换为半径方向的内侧和外侧。
所述多个管道可以插入于所述多阶隔膜而得到支撑。
所述多阶隔膜可以由板形状的上部隔膜、中间部隔膜及下部隔膜形成,所述上部隔膜和下部隔膜在中央部形成有用于使热介质流动的开口部,且所述上部隔膜和下部隔膜的边缘位置部以与所述外部护套的内侧面相接的方式配备,所述中间部隔膜形成为中央部被堵住的形状,且所述中间部隔膜的边缘位置部与所述外部护套的内侧面相隔,从而使热介质在所述中间部隔膜的边缘位置部与所述外部护套的内侧面之间流动。
在所述燃烧室的下端可以结合有上部管道板,所述上部管道板使所述多个管道的上端部插入,在所述外部护套的下端结合有下部管道板,所述下部管道板使所述多个管道的下端部插入。
所述外部护套可以形成为圆筒形状。
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管道的内侧配备扰流器,从而可以在燃烧气体的流动中促进湍流而提高热交换效率。
并且,在靠近燃烧室而布置的管道的上部配备紧贴于管道而增加导热系数的上部扰流器,从而可以防止燃烧热引起的高温氧化及烧损,并且在上部扰流器的下侧配备在燃烧气体的流动中引导产生湍流的下部扰流器,从而可以提高燃烧气体与热介质之间的热交换效率。
并且,在上部扰流器配备压力支撑部,且在下部扰流器配备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第一支撑片及第二支撑片,从而在水压高的环境下也可以防止管道的变形及破损,从而除了锅炉以外还可以扩大应用于热水器(使用压力:10kg/cm2以上)和商用(大容量)产品等。
并且,使上部扰流器由对称的形态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构成,并使上部扰流器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通过将一个母材板以其中心线为基准弯曲而进行加工,从而可以简化上部板的制造工序。
并且,构成为配备于潜热热交换部的扰流器和管道之间的燃烧气体流路的面积小于配备于显热热交换部的扰流器与管道之间的燃烧气体流路的面积,从而可以在流入燃烧气体的显热热交换部减少燃烧气体的流动阻力,并在潜热热交换部提高潜热的回收效率,从而可以提高热交换效率。
并且,通过将显热热交换部和潜热热交换部形成为一体型结构,可以简化热交换器的结构,并且可以减少部件之间的焊接部位,并且可以将管道形成为扁平的形态,从而可以实现小型化的高效率的热交换器。
并且,扰流器和支撑件沿长方向、短方向或垂直方向夹入后插入于管道的内侧而得到组装,因此可以简化管道组件的组装结构。
并且,在支撑件的外侧面形成凹凸形状的突出部,从而减少支撑件和管道之间的接触面积,据此可以防止在支撑件与管道之间的接触面积较大的情况下由于热介质停滞而可能导致的缝隙腐蚀的产生,因此可以提高管道组件的耐久性。
并且,在热介质的流路上布置多阶结构的隔膜而转换热介质的流动反向,从而可以使热介质的流动路径变长而提高热交换效率,并增加热介质的流速,从而可以防止热介质停滞时可能产生的局部过热、由此引起的被包含于热介质内的异物被固化及沉积而导致的沸腾噪音的产生及热效率的降低。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现有的管体型热交换器的一实施例的剖面立体图。
图2是图1的剖面图。
图3是示出现有的管体型热交换器的另一实施例的剖面立体图。
图4是图3的剖面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管体型热交换器的外观立体图。
图6及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管体型热交换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8是图5的平面图。
图9是沿着图8的A-A线的剖面立体图。
图10是沿着图8的A-A线的剖面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用于管体型热交换器的管道组件的透视立体图。
图12是图11的平面图。
图1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用于管体型热交换器的管道组件的组装过程的分解立体图。
图14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上部扰流器和下部扰流器的正视图。
图15是沿着图14的B-B线的(a)剖面图及(b)剖面立体图。
图16是用于说明用于实现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上部扰流器的形状的加工过程的侧视图。
图17是用于说明用于实现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上部扰流器的形状的加工过程的正视图。
图18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用于管体型热交换器的管道组件的上部扰流器的立体图。
图19是图18的平面图。
图20是沿着图19的D-D线的(a)剖面图及(b)剖面立体图。
图21是图18的左视图。
图22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用于管体型热交换器的管道组件的外观立体图。
图23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用于管体型热交换器的管道组件的透视立体图。
图2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用于管体型热交换器的管道组件的组装及加工过程的分解立体图。
图25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扰流器的正视图。
图26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用于管体型热交换器的管道组件的(a)正视图以及(b)沿着E-E线的剖面图。
图27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用于管体型热交换器的管道组件的透视立体图。
图28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用于管体型热交换器的管道组件的组装过程的分解立体图。
图29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扰流器的正视图。
图30是图27的平面图。
图3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用于管体型热交换器的管道组件的组装过程的分解立体图。
图32是示出图示于图31的扰流器的(a)正视图和(b)燃烧气体的流动的立体图。
图3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用于管体型热交换器的管道组件的燃烧气体的排出口侧的管道形状的剖面图。
图34是示出管道的支撑结构的多种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35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的用于管体型热交换器的管道组件的透视立体图。
图36是图35的平面图。
图3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的用于管体型热交换器的管道组件的组装过程的分解立体图。
图38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的(a)扰流器的正视图以及(b)支撑件的侧视图。
图39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的用于管体型热交换器的管道组件的透视立体图。
图40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的用于管体型热交换器的管道组件的组装过程的分解立体图。
图4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的(a)扰流器的正视图以及(b)支撑件的侧视图。
图42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八实施例的用于管体型热交换器的管道组件的透视立体图。
图4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八实施例的用于管体型热交换器的管道组件的组装过程的分解立体图。
图44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八实施例的(a)扰流器的正视图以及(b)支撑件的侧视图。
符号说明
1000:管体型热交换器 1000a:显热热交换部
1000b:潜热热交换部 1100:外部护套
1110:热介质流入口 1120:热介质排出口
1200:燃烧室 1300:上部管道板
1600:上部隔膜 1700:中间部隔膜
1800:下部隔膜 1900:下部管道板
100:管道组件 110:管道
120:扰流器 120-1:上部扰流器
130-1:下部扰流器 122-1、125-1:压力支撑部
123-1:引导部 1301-1-1~130-1-4:支撑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构成及作用进行详细说明。
参照图5至图10,根据本发明的管体型热交换器1000包括:外部护套1100,使热介质流入及排出;燃烧室1200,结合于所述外部护套1100的内侧以在与所述外部护套1100之间的空间形成热介质的流路,并实现燃烧器的燃烧;管道组件100,包括多个管道及扰流器,所述多个管道形成为扁平的形状,使在所述燃烧室1200产生的燃烧气体沿着内部流动并与所述热介质进行热交换,所述扰流器结合于所述管道的内侧而在所述燃烧气体的流动中引导湍流的产生且支撑管道。在下文中对具有所述管道和扰流器的管道组件100的多种实施例100-1~100-8的构成及作用进行说明。
并且,在所述燃烧室1200的下端结合有供所述多个管道的上端部插入的上部管道板1300,在所述管道1400的外侧面以上下隔开的方式形成有多阶隔膜160、170、180,所述多阶隔膜160、170、180用于引导热介质的流动以使热介质的流动方向交替地转换为半径方向的内侧和外侧,在所述外部护套1100的下端结合有供所述多个管道的下端部插入的下部管道板190。
所述多个管道沿着垂直方向设置,以使产生于所述燃烧室1200的燃烧气体向下方流动,并且多个管道沿着圆周方向隔开而布置成放射状,布置成放射状的所述多个管道之间的中央部可以追加布置有多个管道。
所述外部护套1100形成为上部和下部开放的圆筒形,在下部一侧连接有热介质流入口1110,在上部一侧连接有热介质排出口1120。由于外部护套1100构成为圆筒形,因此可以提高耐压性能。
所述燃烧室1200包括上部和下部开放的圆筒形的燃烧室主体1210以及形成于所述燃烧室主体1210的上端而置于外部护套1100的上端的法兰部1220。所述燃烧室主体1210以从外部护套1100的内侧面向内侧隔开的方式布置,从而在燃烧室主体1210和外部护套1100之间配备有使热介质流动的水泡结构的空间S4。
参照图7,所述上部管道板1300封闭燃烧室1200的下部,并且形成有使管道1400的上端部插入结合的多个管道插入口1310、1320。
所述多阶隔膜1600、1700、1800上下隔开地结合于管道1400的外侧面,从而转换热介质的流路并支撑管道。
所述多阶隔膜1600、1700、1800可以由板形状的上部隔膜1600、中间部隔膜1700及下部隔膜1800构成。
在所述上部隔膜1600以放射状形成有管道插入口1610,并且在上部隔膜1600的中央部形成有用于使管道1400贯通并使热介质流动的开口部1620,上部隔膜1600的边缘部以与所述外部护套1100的内侧面相接的方式配备。
在所述中间部隔膜1700形成有多个管道插入口1710、1720,没有形成所述管道插入口1710、1720的区域形成为被封堵的形状,并且中间部隔膜1700的边缘位置部从所述外部护套1100的内侧面隔开,从而在它们之间的空间G配备有热介质的流动通路。
所述下部隔膜1800形成为与所述上部隔膜1600相同的结构,由于管道插入口1810形成为放射状,并且在下部隔膜1800的中央部形成有用于使管道贯通并使热介质流动的开口部1820,并且下部隔膜1800的边缘位置部以与所述外部护套1100的内侧面相接的方式配备。
所述下部管道板1900封闭外部护套1100的下部,并且形成有供管道的下端部插入的多个管道插入口1910、1920。
参照图9和图10,在本发明的管体型热交换器1000中,一体地构成有显热热交换部1000a和潜热热交换部1000b,其中,显热热交换部100a实现产生于燃烧室1200的燃烧显热与热介质之间的热交换,潜热热交换部1000b实现通过所述显热热交换部1000a的燃烧气体的潜热与热介质之间的热交换。
从所述燃烧室1200产生的燃烧气体沿着管道的内部空间向下方流动。
如图10中的箭头所示,通过热介质流入口1110而流入外部护套1100内部的第一空间S1的热介质经过多个管道之间之后,通过形成于下部隔膜1800的开口部1820而向配备于其上侧的第二空间S2的中央部流动。在第二空间S2向外侧方向流动的热介质通过中间部隔膜1700与外部护套1100之间的相隔的空间G而向配备于其上侧的第三空间S3流动。在第三空间S3向内侧方向流动的热介质通过形成于上部隔膜1600的中央的开口部1620,并经过配备于燃烧室主体1210与外部护套1100之间的第四空间S4之后,通过热介质排出口1120排出。
如上所述,随着热介质的流动方向交替地转换为半径方向的内侧和外侧,热介质的流动路径变长,从而热交换效率得到提高,并且能够增加热介质的流速而防止热介质停滞时可能引起的局部过热所导致的沸腾现象。
以下,对根据本发明的用于管体型热交换器的管道组件100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例>
参照图11至图17,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用于管体型热交换器的管道组件100-1包括:管道110-1,形成为扁平的形状,使在所述燃烧室产生的燃烧气体沿着内部流动并与在外部流动的热介质进行热交换;上部扰流器120-1,在靠近所述燃烧室的所述管道110-1的上部内侧以与所述管道110-1面接触的方式结合而增加导热系数,并且能够在所述燃烧气体的流动中引导湍流的产生;下部扰流器130-1,在所述上部扰流器120-1的下侧结合于所述管道110-1的内侧而在所述燃烧气体的流动中引导湍流的产生。
上部扰流器120-1包括:管道接触面121a-1、121b-1、121-1,紧贴于管道110-1的内侧面;压力支撑部122a-1、122b-1、122-1及引导部123a-1、123b-1、123-1,使在所述管道接触面121a-1、121b-1、121-1切开的部分弯曲而形成。
所述管道接触面121-1中,面接触于管道110-1的一侧部的内侧面的第一管道接触面121a-1与面接触于管道110-1的另一侧部的内侧面的第二管道接触面121b-1以对称的结构构成。
所述压力支撑部122-1是用于防止热介质的水压引起的管道110-1的变形及破损的构成,并包括:第一压力支撑部122a-1,将所述第一管道接触面121a-1的一部分切开之后弯曲成使外侧端与所述第二管道接触面121b-1的外侧面位于相同线上,从而支撑管道110-1的另一侧部;第二压力支撑部122b-1,将所述第二管道接触面121b-1的一部分切开之后弯曲成与所述第一管道接触面121a-1的外侧面位于相同线上,从而支撑所述管道110-1的一侧部。
所述引导部123-1是用于改变通过上部扰流器120-1的内部的燃烧气体的流动方向而提高热交换效率的构成,并包括:第一引导部123a-1,将所述第一管道接触面121a-1的一部分切开之后弯曲成朝向所述管道100-1的内侧空间;第二引导部123b-1,将所述第二管道接触面121b-1的一部分切开之后弯曲成朝向所述管道100-1的内侧空间。
所述第一引导部123a-1和第二引导部123b-1彼此上下相隔且交替地形成。因此,如图15的(a)中的箭头所示,燃烧气体将以垂直方向为基准向左右变更地流动。
参照图16和图17,所述上部扰流器120-1通过将一个母材板以其中心线C为基准而弯曲位于一侧的第一部分120a-1和位于另一侧的第二部分120b-1而加工。
首先,在所述母材板的第一部分120a-1加工所述第一管道接触面121a-1、第一压力支撑部122a-1以及第一引导部123a-1,在所述母材板的第二部分120b-1加工第二管道接触面121b-1、第二压力支撑部122b-1以及第二引导部123b-1。并且,以所述中心线C为基准,将第一部分120a-1和第二部分120b-1向图16的(b)中的箭头方向弯曲而制作上部扰流器120-1。根据这种构成,通过对以对称的形态形成的第一部分120a-1和第二部分120b-1以中心线C为基准进行弯曲,从而可以简化用于实现上部扰流器120-1的制造工序。
根据所述上部扰流器120-1的构成,上部扰流器120-1的管道接触面121-1与管道110-1的内侧面紧贴,因此可以在上部扰流器120-1和管道110-1之间增加导热系数。因此,即使燃烧气体直接接触于上部扰流器120-1,传递到上部扰流器120-1的燃烧气体的燃烧热也可以借助导热而顺利地传递至管道110-1侧,因此可以防止上部扰流器120-1的过热,从而可以有效地防止上部扰流器120-1的高温氧化及烧坏。
以下,对下部扰流器130-1的构成及作用进行说明。
所述下部扰流器130-1可以包括:平面部131-1,将管道110-1的内部空间向两侧分割且沿着所述管道110-1的长度方向布置;第一引导片132-1和第二引导片133-1,在所述平面部131-1的两侧面沿着长度方向相隔而交替地倾斜突出。
所述第一引导片132-1在所述平面部131-1的一侧面向一侧倾斜地布置,所述第二引导片133-1在所述平面部131-1的另一侧面向另一侧倾斜地布置。因此,流入所述第一引导片132-1和所述第二引导片133-1的热介质分别被依次转移至在所述平面部131-1的相反侧面相邻地布置的第二引导片133-1和第一引导片132-1,从而在所述平面部131-1的两侧空间交替地流动。
所述第一引导片132-1的热介质流入端借助第一连接片132a-1而连接于所述平面部131-1的一侧端,与此同时,在所述平面部131-1的一侧端和第一连接片132a-1以及第一引导片132-1之间配备有用于使流体向平面部131-1的两侧空间疏通的第一疏通口132b-1。
所述第二引导片133-1的热介质流入端借助第二连接片133a-1而连接于所述平面部131-1的另一侧端,与此同时,在所述平面部131-1的另一侧端和第二连接片133a-1及第二引导片133-1之间配备有用于使流体向平面部131-1的两侧空间疏通的第二疏通口133b-1。
所述第一引导片132-1和第二引导片133-1可以构成为,所述平面部131-1的一部分被切开而分别向所述平面部131-1的两侧弯曲,并且使流体能够通过所述平面部131-1的被切开的部分而向所述平面部131-1的两侧空间进行疏通。
并且,在下部扰流器130-1的上端部和下端部分别形成有:第一支撑部134-1及第二支撑部135-1,以与所述管道110-1的两侧面抵接的方式沿上下相隔而向前方和后方突出,且上下相隔而布置。
并且,在下部扰流器130-1的上端部和下端部分别形成有第一支撑片136a-1、136b-1、136-1以及第二支撑片137a-1、137b-1、137-1,以与所述管道110-1的前表面和后表面抵接的方式沿上下相隔而向前方和后方突出,且上下相隔而布置。
通过在下部扰流器130-1配备所述第一支撑部134-1、第二支撑部135-1、第一支撑片136-1及第二支撑片137-1,可以在水压高的环境下防止管道的变形及破损,因此除了锅炉以外,还可以扩大应用于热水器(使用压力:10kg/cm2以上)和商用(大容量)产品等。
<第二实施例>
参照图18至图21,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用于管体型热交换器的管道组件100-2中改变了根据上述的第一实施例的用于管体型热交换器的管道组件100-1的构成中的上部扰流器的构成,并且对于管道110-1和下部扰流器130-1而言,可以由相同结构构成。
根据本实施例的上部扰流器120-1-1包括:管道接触面124a-1、124b-1、124-1,紧贴于管道110-1的内侧面;压力支撑部125a-1、125b-1、125-1,在所述管道接触面124a-1、124b-1、124-1的被切开的部分126a-1、126b-1、126-1弯曲而形成。
所述管道接触面124-1中,面接触于管道110的一侧部的内侧面的第一管道接触面124a-1与面接触于管道110-1的另一侧部的内侧面的第二管道接触面124b-1以对称的结构构成。
所述压力支撑部125-1是用于防止热介质的水压引起的管道110-1的变形及破损的构成,并包括:第一压力支撑部125a-1,第一管道接触面124-1的第一切开部126a-1中的一部分弯曲而朝向第二管道接触面124b-1突出;第二压力支撑部125b-1,第二管道接触面124b-1的第二切开部126b-1中的一部分弯曲而朝向第一管道接触面124a-1突出。
所述第一切开部126a-1的被切开的面积形成为大于第二切开部126b-1的被切开的面积,所述第一压力支撑部125a-1的突出的端部接触于第二管道接触面124b-1,并且如果将压力支撑部125-1插入于管道110-1的内侧,则所述第二压力支撑部125b-1的突出的端部贯通所述第一切开部126a-1而接触于管道110-1的内侧面。
通过上述构成,所述第一压力支撑部125a-1在水压作用时进行支撑而牢固地维持第一管道接触面124a-1和第二管道接触面124b-1的形态,所述第二压力支撑部125b-1将更牢固地支撑被第一管道接触面124a-1和第二管道接触面124b-1支撑的管道110-1。
并且,如图21所示,所述第一压力支撑部125a-1和第二压力支撑部125b-1沿前后方向及上下方向相隔而配备为多个,并且位于上侧的第一压力支撑部125a'-1和位于下侧的第一压力支撑部125a”-1配备于在上下方向上不重叠的位置,位于上侧的第二压力支撑部125b'-1和位于下侧的第二压力支撑部125b”-1也配备于在上下方向上不重叠的位置。通过这种构成,可以使作用于管道110-1的水压由于在上部扰流器120-1-1的整个面积沿前后及上下方向形成之字形态而配备的第一压力支撑部125a-1和第二支撑部125b-1而均匀地分散,从而可以有效地防止管道110-1的变形及破损。
并且,所述第一压力支撑部125a-1和第二压力支撑部125b-1形成为如下结构:形成为板形状且面积较大的两侧面布置为方向与燃烧气体的流动方向平行,因此,如图20的(a)中的箭头所示,在燃烧气体流动时,可以最小化燃烧气体通过第一压力支撑部125a-1和第二压力支撑部125b-1的过程中的流动阻力。
根据本实施例的管道组件100-2的加工可以如第一实施例那样通过将一个母材板以其中心线C为基准而弯曲位于一侧的第一部分120a-1和位于另一侧的第二部分120b-1而加工。
<第三实施例>
参照图22至图26,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用于管体型热交换器的管道组件100-3包括:管道110-2,形成为扁平的形状,使燃烧气体沿着内部流动并与在外部流动的热介质进行热交换;扰流器120-1-2,结合于所述管道110-2的内侧而在所述燃烧气体的流动中引导湍流的产生;以及压力支撑部,形成于所述管道110-2的内侧,且用于支撑作用到所述管道110-2的相向的两侧面的外部压力。
所述压力支撑部构成为:在所述管道110-2的两侧面分别向所述管道110-2的内侧空间突出而相向的一对凹陷部111a-2、111b-2、111-2沿上下相隔而形成为多个。
参照图24和图26,所述凹陷部111a-2、111b-2、111-2通过如下工序形成:在所述扰流器120-1-2插入于管道110-2的内侧之后,如图24的箭头所示,将所述管道110-2的外侧面朝向所述管道110-2的内侧加压。并且,在所述扰流器120-1-2形成有当外部压力上升时使所述一对凹陷部111a-2、111b-2、111-2被贯通而抵接的多个孔128-2。
如上所述,通过在插入有扰流器120-1-2的管道110-2的外侧面形成凹陷部111a-2、111b-2、111-2而实现压力支撑部,从而不追加其他部件也可以实现压力支撑部,因此可以减少耐压性能优秀的管道组件的制造成本。
参照图25,所述扰流器120-1-2可以包括:平面部121-2,将管道110-2的内部空间向两侧分割,且沿所述管道110-2的长度方向布置;第一引导片122-2和第二引导片123-2,在所述平面部121-2的两侧面沿长度方向相隔而交替地倾斜突出。
所述第一引导片122-2在所述平面部121-2的一侧面向一侧倾斜地布置,所述第二引导片123-2在所述平面部121-2的另一侧面向另一侧倾斜地布置。因此,流入所述第一引导片122-2和第二引导片123-2的热介质分别被依次转移到在所述平面部121-2的相反侧面相邻地布置的第二引导片123-2和第一引导片122-2,从而在所述平面部121-2的两侧空间交替地流动。
所述第一引导片122-2的热介质流入端借助第一连接片122a-2而连接于所述平面部121-2的一侧端,与此同时,在所述平面部121-2的一侧端与第一连接片122a-2及第一引导片122-2之间配备有用于使流体向平面部121-2的两侧空间疏通的第一疏通口122b-2。
所述第二引导片123-2的热介质流入端借助第二连接片123a-2而连接于所述平面部121-2的另一侧端,与此同时,在所述平面部121-2的另一侧端与第二连接片123a-2及第二引导片123-2之间配备有用于使流体向平面部121-2的两侧空间疏通的第二疏通口123b-2。
所述第一引导片122-2和第二引导片123-2可以构成为:由所述平面部121-2的一部分被切开而分别向所述平面部121-2的两侧弯曲,并使流体能够通过所述平面部121-2的被切开的部分而向所述平面部121-2的两侧空间进行疏通。
并且,在所述扰流器120-1-2的上端部和下端部分别形成有第一支撑部124-2和第二支撑部125-2,所述第一支撑部124-2和第二支撑部125-2以与所述管道110-2的两侧面抵接的方式沿上下相隔而向前方和后方突出,并且在上下方向相隔而布置。
并且,在所述扰流器120-1-2的上端部和下端部分别形成有第一支撑片126a-2、126b-2、126-2及第二支撑片127a-2、127b-2、127-2,所述第一支撑片126a-2、126b-2、126-2及第二支撑片127a-2、127b-2、127-2以与所述管道110-2的前表面和后表面抵接的方式沿上下相隔而向前方和后方突出,并且在上下方向相隔而布置。
如上所述,通过在管道110-2形成凹陷部111a-2、111b-2、111-2,并在扰流器120-1-2配备所述第一支撑部124-2、第二支撑部125-2、第一支撑片126-2及第二支撑片127-2,可以在水压高的环境下防止管道的变形及破损,因此除了锅炉以外,还可以扩大应用于热水器(使用压力:10kg/cm2以上)和商用(大容量)产品等。
<第四实施例>
参照图27至图30,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用于管体型热交换器的管道组件100-4相比于上述的第三实施例,在压力支撑部的构成上存在差异,其他构成可以与第三实施例相同地构成。因此,在对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用于管体型热交换器的管道组件100-4的构成及作用进行说明时,对于与上述的第三实施例相同的构成要素赋予相同的附图符号,并省略对此的重复的说明。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用于管体型热交换器的管道组件100-4包括:管道110-2,形成为扁平的形状,使燃烧气体沿着内部流动并与在外部流动的热介质进行热交换;扰流器120-2-2,结合于所述管道110-2的内侧而在所述燃烧气体的流动中引导湍流的产生;以及压力支撑部,形成于所述管道110-2的内侧,且用于支撑作用到所述管道110-2的相向的两侧面的外部压力。
所述压力支撑部包括:支撑台129a-2、129b-2、129-2,从扰流器120-2-2的两侧面分别向外侧方向突出而抵接于所述管道110-2的相向的内侧面。
所述支撑台129-2包括:第一支撑台129a-2,从扰流器120-2-2的一侧面向前方突出;第二支撑台129b-2,从扰流器120-2-2的另一侧面向后方突出。所述第一支撑台129a-2和第二支撑台129b-2向两侧相隔形成,并沿着扰流器120-2-2的长度方向相隔预定间距而形成为多个。
如上所述,使多个第一支撑台129a-2和第二支撑台129b-2朝向扰流器120-2-2的前方和后方而弯曲形成,从而可以不追加另外的部件而实现压力支撑部,因此可以减少制造耐压性能优秀的管道组件的成本。
<第五实施例>
参照图31至图34,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用于管体型热交换器的管道组件100-5包括:管道110-3,形成为扁平的形状,使燃烧气体沿着内部流动并与在外部流动的热介质进行热交换;扰流器150-3,结合于所述管道110-3的内侧而在所述燃烧气体的流动中引导湍流的产生。
所述扰流器150-3可以包括:平面部151-3,将管道110-3的内部空间向两侧分割且沿着所述管道110-3的长度方向布置;第一引导片152-3和第二引导片153-3,在所述平面部151-3的两侧面沿着长度方向相隔而交替地倾斜突出。
所述第一引导片152-3在所述平面部151-3的一侧面向一侧倾斜地布置,所述第二引导片153-3在所述平面部151-3的另一侧面向另一侧倾斜地布置。因此,流入所述第一引导片152-3和所述第二引导片153-3的热介质分别被依次转移至在所述平面部151-3的相反侧面相邻地布置的第二引导片153-3和第一引导片152-3,从而在所述平面部151-3的两侧空间交替地流动。
所述第一引导片152-3的热介质流入端借助第一连接片152a-3而连接于所述平面部151-3的一侧端,与此同时,在所述平面部151-3的一侧端与第一连接片152a-3及第一引导片152-3之间配备有用于使流体向平面部151-3的两侧空间疏通的第一疏通口152b-3。
所述第二引导片153-3的热介质流入端借助第二连接片153a-3而连接于所述平面部151-3的另一侧端,与此同时,在所述平面部151-3的另一侧端与第二连接片153a-3及第二引导片153-3之间配备有用于使流体向平面部151-3的两侧空间疏通的第二疏通口153b-3。
所述第一引导片152-3和第二引导片153-3可以构成为,所述平面部151-3的一部分被切开而分别向所述平面部151-3的两侧弯曲,并且使流体能够通过所述平面部151-3的被切开的部分而向所述平面部151-3的两侧空间进行疏通。
并且,在所述平面部151-3,焊接部154-3、155-3以与管道110-3的内侧面抵接的方式向两侧突出形成,从而可以在所述焊接部154-3、155-3和管道110-3的内侧面之间焊接结合。因此,可以减少扰流器150-3与管道110-3之间的焊接部位的面积和数量。
根据如上所述的扰流器150-3的构成,如图32的(b)中的箭头所示,燃烧气体的流动方向借助第一引导片152-3和第二引导片153-3而在管道110-3的内部空间向一侧和另一侧持续变换,从而促进湍流的流动,因此可以提高燃烧气体与热介质之间的热交换效率。
另外,在燃烧气体依次通过图示于图10的显热交换部1000a和潜热热交换部1000b的过程中,燃烧气体的温度由于与热介质的热交换而逐渐变低。因此,在流入燃烧气体的显热热交换部1000a,燃烧气体的温度较高而使体积膨胀,并且在排出燃烧气体的潜热热交换部1000b,燃烧气体的温度降低而使体积减少。
因此,为了提高热交换效率,优选地,使通过所述显热热交换部1000a的燃烧气体的流路面积构成为较大而减少燃烧气体的流动阻力,并且在潜热热交换部1000b使燃烧气体的流路面积构成为相对小。
作为用于实现上述情况的构成,所述扰流器150-3中,配备于燃烧气体的流入侧的上部扰流器150a-3和配备于燃烧气体的排出侧的下部扰流器150b-3形成为一体型结构,并且下部扰流器150b-3可以形成为在所述管道110-3的内侧与热介质接触的面积大于上部扰流器150a-3,以使下部扰流器150b-3和管道110-3的内侧面之间的流路面积形成为小于上部扰流器150a-3和管道110-3的内侧面之间的流路面积。
作为一实施例,如图32所示,可以布置为,形成于下部扰流器150b-3的多个第一引导片152-3与第二引导片153-3上下相隔的间距L2小于形成于上部扰流器150a-3的多个第一引导片152-3与第二引导片153-3上下相隔的间距L1。
在此情况下,形成于所述扰流器150-3的多个第一引导片152-3和第二引导片153-3的上下相隔的间距可以形成为,从燃烧气体的流入侧向燃烧气体的排出侧逐渐变窄。
作为另一实施例,如图33所示,可以构成为,在位于所述燃烧气体的排出侧的管道110-3的内侧面形成多个突出部111-3,从而减少燃烧气体的排出侧的流路面积。
参照图34,在管道110-3的内侧可以追加配备有用于支撑热介质的水压的支撑部142-3、142a-3、142b-3、142c-3。
如图34的(a)所示,所述支撑部142-3可以包括:一字型支撑台142a-3,两端固定于管道110-3的内侧面;支撑台142b-3,如图34的(b)和(c)所示,两端弯曲而固定于管道110-3的内侧面。
对于图示于图34的(a)和(b)的结构而言,当制造管道110-3时,将支撑台142a-3、142b-3的一侧端焊接于将形成管道110-3的母材,并将母材以管道110-3的形状卷曲而加工,然后将母材的两侧末端部和支撑台142a-3、142b-3的另一侧端分别焊接,并向支撑台142a-3、142b-3的两侧分别插入扰流器150-3而结合。
对于图示于图34的(c)的结构而言,当制造管道110-3时,将支撑台142b-3和扰流器150-3首先结合,并将支撑台142b-3和扰流器150-3的结合体压入管道110-3的内侧而结合。
作为另一实施例,如图34的(d)所示,所述支撑部142-3由从管道110-3的对应的两侧面向管道140的内侧突出形成的凸起142c-3构成。根据这种构成,在管道110-3的外部作用有较高的水压的情况下,形成于所述对应的位置的凸起142c-3将会抵接,从而可以防止管道110-3的变形。
如上所述,通过在管道110-3的内侧结合支撑部142-3,在热介质的水压较大地作用于管道110-3的外侧面的情况下,也可以防止管道110-3变形。因此,与所述支撑部142-3结合的管道110-3可以应用于锅炉或热水器以外的多种用途的燃烧设备。
<第六实施例>
参照图35至图38,根据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的用于管体型热交换器的管道组件100-6包括:管道110-4,形成为扁平的形状,使燃烧气体沿着内部流动并与在外部流动的热介质进行热交换;扰流器120-1-4,结合于所述管道110-4的内侧而在所述燃烧气体的流动中引导湍流的产生;支撑件130-1-4,结合于所述扰流器120-1-4,并用于支撑作用于所述管道110-4的外部压力。
对构成根据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的管道组件100-6的扰流器120-1-4和支撑件130-1-4的构成及组装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38所示,在所述支撑件130-1-4的主体部131-4的中央部形成有上端被堵住且下端开口132c-4的形状的缝隙132-1-4、132-4,如图37所示,由如下结构构成:扰流器120-1-4沿长方向插入到形成于支撑件130-1-4的缝隙132-1-4的内侧,从而扰流器120-1-4与支撑件130-1-4被组装。
所述缝隙132-1-4形成为如下结构:第一切开部132a-4和第二切开部132b-4沿上下方向连接且交替形成,所述第一切开部132a-4以与扰流器120-1-4的两侧面抵接的宽度形成,所述第二切开部132b-4形成为宽度比所述第一切开部132a-4宽。因此,扰流器120-1-4的两侧面紧贴于所述第一切开部132a-4而得到支撑,并且可以使燃烧气体通过配备于第二切开部132a-4和扰流器120-1-4之间的空间流动。
并且,在所述支撑件130-1-4的外侧端,以与管道110-4的内侧面抵接的方式以凹凸形状突出形成的多个突出部133-4上下相隔而配备。根据这种突出部133-4的构成,支撑件130-1-4与管道110-4之间的接触面积受限于形成突出部133-4的面积,从而可以减少接触面积。因此,可以防止在支撑件与管道之间的接触面积较大的情况下,热介质由于表面张力而停滞从而可能产生的缝隙腐蚀,因此可以提高管道组件的耐久性。
所述扰流器120-1-4可以包括:平面部121-4,将管道110-4的内部空间向两侧分割且沿着所述管道110-4的长度方向布置;第一引导片122-4和第二引导片123-4,在所述平面部121-4的两侧面沿着长度方向相隔而交替地倾斜突出。
所述第一引导片122-4在所述平面部121-4的一侧面向一侧倾斜地布置,所述第二引导片123-4在所述平面部121-4的另一侧面向另一侧倾斜地布置。因此,流入所述第一引导片122-4和所述第二引导片123-4的热介质分别被依次转移至在所述平面部121-4的相反侧面相邻地布置的第二引导片123-4和第一引导片122-4,从而在所述平面部121-4的两侧空间交替地流动。
所述第一引导片122-4的热介质流入端借助第一连接片122a-4而连接于所述平面部121-4的一侧端,与此同时,在所述平面部121-4的一侧端与第一连接片122a-4及第一引导片122-4之间配备有用于使流体向平面部121-4的两侧空间疏通的第一疏通口122b-4。
所述第二引导片123-4的热介质流入端借助第二连接片123a-4而连接于所述平面部121-4的另一侧端,与此同时,在所述平面部121-4的另一侧端与第二连接片123a-4及第二引导片123-4之间配备有用于使流体向平面部121-4的两侧空间疏通的第二疏通口123b-4。
所述第一引导片122-4和第二引导片123-4可以构成为,所述平面部121-4的一部分被切开而分别向所述平面部121-4的两侧弯曲,并且使流体能够通过所述平面部121-4的被切开的部分而向所述平面部121-4的两侧空间进行疏通。
并且,在所述扰流器120-1-4的上端部和下端部分别形成有:第一支撑部124-4及第二支撑部125-4,以与所述管道110-4的两侧面抵接的方式上下相隔而向前方和后方突出,且上下相隔而布置。
并且,在所述扰流器120-1-4的两侧面,以支撑所述支撑件130-1-4的两侧面的方式突出形成的一对第一支撑片126-4和第二支撑片127-4上下相隔地配备为多个。
因此,在将绕路器120-1-4沿长方向插入于支撑件130-1-4的缝隙132-1-4的情况下,支撑件130-1-4被所述第一支撑片126-4和第二支撑片127-4支撑,因此可以固定扰流器120-1-4和支撑件130-1-4的位置。
根据上述的扰流器120-1-4的构成,燃烧气体的流动方向在管道110-4的内部空间借助第一引导片122-4和第二引导片123-4而持续变化,从而能够促进湍流流动,因此可以提高燃烧气体与热介质之间的热交换效率。
<第七实施例>
参照图39至图41,根据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的用于管体型热交换器的管道组件100-7包括:管道110-4,形成为扁平的形状,使燃烧气体沿着内部流动并与在外部流动的热介质进行热交换;扰流器120-2-4,结合于所述管道110-4的内侧而在所述燃烧气体的流动中引导湍流的产生;以及支撑件130-2-4,结合于所述扰流器120-1-4,并用于支撑作用于所述管道110-4的外部压力。
以下,对构成根据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的用于管体型热交换器的管道组件100-7的扰流器120-2-4与支撑件130-2-4的构成及组装结构进行说明,对于与上述的第六实施例相同的构成要素,赋予相同的附图符号并省略对此的重复的说明。
本实施例中,如图41所示,在所述支撑件130-2-4的主体部131-4形成有上端和下端被堵住的形状的缝隙132-2-4,如图40所示,扰流器120-2-4和支撑件130-2-4形成为如下结构:所述扰流器120-2-4沿短方向插入于在支撑件130-2-4形成的缝隙132-2-4的内侧而被组装。
所述缝隙132-2-4形成为如下结构:第一切开部132d-4和第二切开部132d-4沿上下方向连接且交替形成,所述第一切开部132d-4以与扰流器120-2-4的两侧面抵接的宽度形成,所述第二切开部132d-4形成为宽度比所述第一切开部132d-4宽。
因此,扰流器120-2-4的两侧面紧贴于所述第一切开部132d-4而得到支撑,并且可以使燃烧气体通过配备于所述第二切开部132e-4和扰流器120-2-4之间的空间流动。
在根据本实施例的扰流器120-2-4的上端部和下端部形成有以支撑支撑件130-2-4的两侧面的方式突出的卡接片128a-4和卡接突起128b-4。
所述卡接片128a-4将平面部121-4的一部分切开而垂直地弯曲而形成,所述卡接突起128b-4可以在向所述卡接片128a-4的一侧相隔对应于支撑件130-2-4的厚度的间距的位置以凸起形态配备。因此,如果扰流器120-2-4沿着短方向插入于形成在支撑件130-2-4的缝隙132-2-4的内侧,则所述卡接突起128b-4通过在缝隙132-2-4以卡接突起128b-4的形态形成的贯通部132f-4,此时,所述卡接片128a-4紧贴于支撑件130-2-4的主体部131-4,因此所述支撑件130-2-4被所述卡接片128a-4和卡接突起128b-4支撑,从而可以固定扰流器120-2-4和支撑件130-2-4的位置。
<第八实施例>
参照图42至图44,根据本发明的第八实施例的用于管体型热交换器的管道组件100-8包括:管道110-4,形成为扁平的形状,使燃烧气体沿着内部流动并与在外部流动的热介质进行热交换;扰流器120-3-4,结合于所述管道110-4的内侧而在所述燃烧气体的流动中引导湍流的产生;支撑件130-3-4,结合于所述扰流器120-3-4,并用于支撑作用于所述管道110-4的外部压力。
以下,对构成根据本发明的第八实施例的用于管体型热交换器的管道组件100-8的扰流器120-3-4与支撑件130-3-4的构成及组装结构进行说明,对于与上述的第六实施例及第七实施例相同的构成要素,赋予相同的附图符号并省略对此的重复的说明。
本实施例中,如图44所示,在扰流器120-3-4的平面部121-4形成有上下相隔的多个缝隙129-4,如图43所示,所述扰流器120-3-4和支撑件130-3-4形成为如下结构:所述支撑件130-3-4的一部分沿垂直方向插入于形成在所述扰流器120-3-4的缝隙129-4的内侧而被组装。
在所述扰流器120-3-4,在相邻地布置的所述缝隙129-4之间形成有阻挡部129a-4,在所述支撑件130-3-4形成有被所述阻挡部129a-4卡接的多个支撑槽135-4。
并且,在所述支撑件130-3-4的外侧端,以与管道110-4的内侧面抵接的方式突出形成的多个突出部134-4上下相隔而配备,从而减少管道110-4和支撑件130-3-4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可以防止缝隙腐蚀。
如上所述,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不脱离权利要求书中请求的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基本知识的人员可以进行显然的变形实施,上述变形实施属于本发明的范围内。

Claims (20)

1.一种用于管体型热交换器的管道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管道,形成为扁平的形状,使在燃烧室产生的燃烧气体沿着内部流动并与在外部流动的热介质进行热交换;
扰流器,结合于所述管道的内侧而在所述燃烧气体的流动中引导湍流的产生,
其中,所述扰流器包括:
上部扰流器,在靠近所述燃烧室的所述管道的上部内侧以与所述管道面接触的方式结合而增加导热系数,并且在所述燃烧气体的流动中引导湍流的产生;
下部扰流器,在所述上部扰流器的下侧结合于所述管道的内侧而在所述燃烧气体的流动中引导湍流的产生,
所述上部扰流器包括:第一部分,包括第一管道接触面,所述第一管道接触面形成为与所述管道的一侧部对应的形状并与所述管道的一侧部的内侧面面接触;第二部分,包括第二管道接触面,所述第二管道接触面形成为与所述管道的另一侧部对应的形状并与所述管道的另一侧部的内侧面面接触,
在所述上部扰流器形成有:第一压力支撑部,由在所述第一管道接触面被切开的第一切开部中的一部分弯曲而朝向所述第二管道接触面突出;第二压力支撑部,由在所述第二管道接触面被切开的第二切开部中的一部分弯曲而朝向所述第一管道接触面突出,
所述第一压力支撑部的突出的端部接触于所述第二管道接触面,所述第二压力支撑部的突出的端部贯通所述第一切开部而接触于所述管道的内侧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管体型热交换器的管道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压力支撑部和所述第二压力支撑部沿前后方向及上下方向相隔而配备为多个,
位于上侧的第一压力支撑部和位于下侧的第一压力支撑部配备于在上下方向上不重叠的位置,
位于上侧的第二压力支撑部和位于下侧的第二压力支撑部配备于在上下方向上不重叠的位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管体型热交换器的管道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压力支撑部和所述第二压力支撑部形成为板形状,且面积较大的两侧面布置为与燃烧气体的流动方向平行。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管体型热交换器的管道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扰流器包括:平面部,将所述管道的内部空间向两侧分割且沿着所述管道的长度方向布置;第一引导片和第二引导片,在所述平面部的两侧面沿着长度方向相隔而交替地倾斜突出。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管体型热交换器的管道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引导片在所述平面部的一侧面向一侧倾斜地布置,
所述第二引导片在所述平面部的另一侧面向另一侧倾斜地布置,
流入所述第一引导片和第二引导片的热介质分别被依次转移到在所述平面部的相反侧面相邻地布置的第二引导片和第一引导片,从而在所述平面部的两侧空间交替流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管体型热交换器的管道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引导片的热介质流入端借助第一连接片而连接于所述平面部的一侧端,与此同时,在所述平面部的一侧端与第一连接片及第一引导片之间配备有用于使流体向所述平面部的两侧空间疏通的第一疏通口,
所述第二引导片的热介质流入端借助第二连接片而连接于所述平面部的另一侧端,与此同时,在所述平面部的另一侧端与第二连接片及第二引导片之间配备有用于使流体向所述平面部的两侧空间疏通的第二疏通口。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管体型热交换器的管道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引导片和第二引导片由所述平面部的一部分被切开而分别向所述平面部的两侧弯曲,
流体通过所述第一引导片和第二引导片的被切开的部分而向所述平面部的两侧空间进行疏通。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管体型热交换器的管道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扰流器由配备于燃烧气体的流入侧的上部扰流器和配备于燃烧气体的排出侧的下部扰流器构成,
形成于所述下部扰流器的多个第一引导片和第二引导片上下相隔的间距小于形成于上部扰流器的多个第一引导片与第二引导片上下相隔的间距。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管体型热交换器的管道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扰流器由配备于燃烧气体的流入侧的上部扰流器和配备于燃烧气体的排出侧的下部扰流器构成,
所述下部扰流器和所述管道的内侧面之间的流路面积形成为小于所述上部扰流器和所述管道的内侧面之间的流路面积。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管体型热交换器的管道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部扰流器在所述管道的内侧与热介质接触的面积大于所述上部扰流器在所述管道的内侧与热介质接触的面积。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管体型热交换器的管道组件,其特征在于,
在位于所述燃烧气体的排出侧的管道的内侧面形成有多个突出部。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管体型热交换器的管道组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下部扰流器的上端部和下端部分别形成有:支撑部,以与所述管道的两个侧面抵接的方式上下相隔而向前方和后方突出,且在上下方向相隔而布置。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管体型热交换器的管道组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下部扰流器的上端部和下端部分别形成有:支撑片,以与所述管道的前表面和后表面抵接的方式上下相隔而向前方和后方突出,且在上下方向相隔而布置。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管体型热交换器的管道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支撑件,结合于所述扰流器,并用于支撑作用于所述管道的外部压力。
15.一种用于管体型热交换器的管道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管道,形成为扁平的形状,使在燃烧室产生的燃烧气体沿着内部流动并与在外部流动的热介质进行热交换;
扰流器,结合于所述管道的内侧而在所述燃烧气体的流动中引导湍流的产生;
压力支撑部,形成于所述管道的内侧,且用于支撑作用到所述管道的相向的两侧面的外部压力,
其中,所述压力支撑部包括:支撑台,从所述扰流器的两侧面分别向外侧方向突出而抵接于所述管道的相向的内侧面,
所述支撑台由所述扰流器的面的一部分被切开而分别向两侧弯曲而与所述管道及扰流器的长度方向平行地布置,并且沿着所述扰流器的长度方向相隔预定间距而形成为多个,所述支撑台的弯曲的末端面面接触于所述管道的相向的内侧面而支撑所述管道。
16.一种管体型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部护套,使热介质流入及排出;
燃烧室,结合于所述外部护套的内侧,以在与所述外部护套之间的空间形成热介质的流路;以及
权利要求1至1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管体型热交换器的管道组件。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管体型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管道沿垂直方向设置,以使产生于所述燃烧室的燃烧气体向下方流动,所述管道沿着圆周方向相隔且布置成放射状。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管体型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外部护套的内部,多阶隔膜以上下相隔的方式形成,以引导热介质的流动而使热介质的流动方向交替地转换为半径方向的内侧和外侧,所述管道插入于所述多阶隔膜而得到支撑。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管体型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阶隔膜由板形状的上部隔膜、中间部隔膜及下部隔膜形成,
所述上部隔膜和下部隔膜在中央部形成有用于使热介质流动的开口部,且所述上部隔膜和下部隔膜的边缘位置部以与所述外部护套的内侧面相接的方式配备,所述中间部隔膜形成为中央部被堵住的形状,且所述中间部隔膜的边缘位置部与所述外部护套的内侧面相隔,从而使热介质在所述中间部隔膜的边缘位置部与所述外部护套的内侧面之间流动。
20.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管体型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燃烧室的下端结合有上部管道板,所述上部管道板使所述管道的上端部插入,
在所述外部护套的下端结合有下部管道板,所述下部管道板使所述管道的下端部插入。
CN201780044918.8A 2016-09-09 2017-09-07 用于管体型热交换器的管道组件及包括此的管体型热交换器 Active CN10956406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6-0116363 2016-09-09
KR1020160116363A KR101946629B1 (ko) 2016-09-09 2016-09-09 관체형 열교환기용 튜브 조립체
KR20160116360 2016-09-09
KR10-2016-0116360 2016-09-09
KR1020160137834A KR20180044126A (ko) 2016-10-21 2016-10-21 관체형 열교환기용 튜브 조립체
KR10-2016-0137834 2016-10-21
PCT/KR2017/009835 WO2018048226A1 (ko) 2016-09-09 2017-09-07 관체형 열교환기용 튜브 조립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관체형 열교환기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564068A CN109564068A (zh) 2019-04-02
CN109564068B true CN109564068B (zh) 2021-08-06

Family

ID=615619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44918.8A Active CN109564068B (zh) 2016-09-09 2017-09-07 用于管体型热交换器的管道组件及包括此的管体型热交换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306943B2 (zh)
EP (1) EP3511665B1 (zh)
CN (1) CN109564068B (zh)
RU (1) RU2738905C2 (zh)
WO (1) WO201804822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938398B1 (ko) * 2016-03-28 2019-01-15 주식회사 경동나비엔 관체형 열교환기
PL236140B1 (pl) * 2018-04-05 2020-12-14 Aic Spolka Akcyjna Zespół palnika gazowego dla wymiennika ciepła
CN112304118A (zh) * 2020-10-27 2021-02-02 王结有 一种用于制备纳米氧化锌的冷却装置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123195A1 (zh) * 1971-01-28 1972-09-08 Chausson Usines Sa
FR2512940A1 (fr) * 1981-09-14 1983-03-18 Sueddeutsche Kuehler Behr Echangeur de chaleur a tubes de profil aplati a elements rapportes generateurs de turbulence
EP0271434A2 (de) * 1986-12-06 1988-06-15 Joh. Vaillant GmbH u. Co. Stahlheizkessel
DE9309771U1 (de) * 1993-07-01 1993-08-26 Viessmann Werke Kg Heizgaszug
EP1630513A2 (de) * 2004-08-24 2006-03-01 Behr GmbH & Co. KG Flachrohr für einen Wärmeübertrager, insbesondere für Kraftfahrzeuge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des Flachrohres
CN1749684A (zh) * 2004-09-08 2006-03-22 臼井国际产业株式会社 翅片结构、设置有该翅片结构的传热管以及装配有该传热管的换热器
CN1755316A (zh) * 2004-07-23 2006-04-05 臼井国际产业株式会社 翅片、制造方法、换热器管、换热器和气体冷却装置
CN101067530A (zh) * 2006-05-02 2007-11-07 三星光州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冰箱的热交换器
DE102006033570A1 (de) * 2006-07-20 2008-01-24 Modine Manufacturing Co., Racine Flaches Wärmetauscherrohr mit Inneneinsatz
CN102637655A (zh) * 2011-02-14 2012-08-15 株式会社电装 热交换器
CN202734652U (zh) * 2012-03-22 2013-02-13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插入传热管内强化流体传热的扭栅构件
CN104390506A (zh) * 2014-11-05 2015-03-04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三研究所 锯齿形多孔型板翅换热器
CN104764353A (zh) * 2015-04-24 2015-07-0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换热器翅片及换热器
CN104884889A (zh) * 2012-12-26 2015-09-02 庆东纳碧安株式会社 翅片-管道式热交换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U512365A1 (ru) * 1973-08-20 1976-04-30 Предприятие П/Я В-8673 Теплообменна труба
US5271376A (en) * 1991-08-12 1993-12-21 Rheem Manufacturing Company Serpentined tubular heat exchanger apparatus for a fuel-fired forced air heating furnace
JP2559299Y2 (ja) * 1992-05-28 1998-01-14 株式会社ゼクセル 熱交換器の乱流促進体
RU2100731C1 (ru) * 1995-11-14 1997-12-27 Товарищество с ограниченной ответственностью Научно-производственное объединение "Тарк" Теплообменник типа труба в трубе
KR100299540B1 (ko) * 1998-08-14 2001-10-27 서평원 맨체스터코드를이용한데이터전송방법및그장치
GB9820712D0 (en) * 1998-09-24 1998-11-18 Btr Industries Ltd Heat exchanger
US5901641A (en) * 1998-11-02 1999-05-11 Afc Enterprises, Inc. Baffle for deep fryer heat exchanger
RU2263864C2 (ru) * 2001-08-21 2005-11-10 Открытое акционерное общество "Бугурусланский завод "Радиатор" Теплообменник водомасляный
JP4208632B2 (ja) 2003-04-18 2009-01-14 臼井国際産業株式会社 フィン部材を内装した伝熱管
KR101087152B1 (ko) 2005-01-17 2011-11-29 디에스티 주식회사 적층형 열교환기의 이너핀 제조장치
KR20090017174A (ko) 2007-08-14 2009-02-18 주식회사 경동나비엔 장방형 연관을 구비한 열교환기
KR20090063438A (ko) * 2007-12-14 2009-06-18 주식회사 경동나비엔 콘덴싱 보일러
PL216290B1 (pl) 2010-10-01 2014-03-31 Aic Społka Akcyjna Wymiennik ciepła
PL219104B1 (pl) 2011-04-07 2015-03-31 Aic Spółka Akcyjna Wymiennik ciepła
US10816277B2 (en) * 2014-07-21 2020-10-27 Hanon Systems Heat exchanger tubes with fluid communication channels
JP6670173B2 (ja) * 2016-05-24 2020-03-18 リンナイ株式会社 乱流形成具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熱交換器並びに給湯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123195A1 (zh) * 1971-01-28 1972-09-08 Chausson Usines Sa
FR2512940A1 (fr) * 1981-09-14 1983-03-18 Sueddeutsche Kuehler Behr Echangeur de chaleur a tubes de profil aplati a elements rapportes generateurs de turbulence
EP0271434A2 (de) * 1986-12-06 1988-06-15 Joh. Vaillant GmbH u. Co. Stahlheizkessel
DE9309771U1 (de) * 1993-07-01 1993-08-26 Viessmann Werke Kg Heizgaszug
CN1755316A (zh) * 2004-07-23 2006-04-05 臼井国际产业株式会社 翅片、制造方法、换热器管、换热器和气体冷却装置
EP1630513A2 (de) * 2004-08-24 2006-03-01 Behr GmbH & Co. KG Flachrohr für einen Wärmeübertrager, insbesondere für Kraftfahrzeuge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des Flachrohres
CN1749684A (zh) * 2004-09-08 2006-03-22 臼井国际产业株式会社 翅片结构、设置有该翅片结构的传热管以及装配有该传热管的换热器
CN101067530A (zh) * 2006-05-02 2007-11-07 三星光州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冰箱的热交换器
DE102006033570A1 (de) * 2006-07-20 2008-01-24 Modine Manufacturing Co., Racine Flaches Wärmetauscherrohr mit Inneneinsatz
CN102637655A (zh) * 2011-02-14 2012-08-15 株式会社电装 热交换器
CN202734652U (zh) * 2012-03-22 2013-02-13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插入传热管内强化流体传热的扭栅构件
CN104884889A (zh) * 2012-12-26 2015-09-02 庆东纳碧安株式会社 翅片-管道式热交换器
CN104390506A (zh) * 2014-11-05 2015-03-04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三研究所 锯齿形多孔型板翅换热器
CN104764353A (zh) * 2015-04-24 2015-07-0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换热器翅片及换热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RU2019110262A (ru) 2020-10-09
RU2019110262A3 (zh) 2020-10-09
EP3511665A4 (en) 2020-03-11
RU2738905C2 (ru) 2020-12-18
WO2018048226A1 (ko) 2018-03-15
EP3511665B1 (en) 2023-12-13
US11306943B2 (en) 2022-04-19
US20190249902A1 (en) 2019-08-15
EP3511665A1 (en) 2019-07-17
CN109564068A (zh) 2019-04-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564068B (zh) 用于管体型热交换器的管道组件及包括此的管体型热交换器
KR101938398B1 (ko) 관체형 열교환기
CN108351184B (zh) 热交换器
US10465943B2 (en) Water heat exchanger with tube drainage member
KR20170113501A (ko) 관체형 열교환기
US20110017428A1 (en) Plane type heat exchanger
KR102151782B1 (ko) 필터 타입 인쇄기판형 열교환기와 이를 포함하는 라디에이터, 열회수 증기발생기 및 공기조화기의 실외기
JP7357208B2 (ja) 熱交換器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温水装置
JP2018031495A (ja) 熱交換器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給湯装置
JP2017106648A (ja) 熱交換器
JP7484074B2 (ja) 熱交換器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温水装置
KR101280453B1 (ko) 열교환기
US20100175860A1 (en) Heat exchanger
EP2746561A1 (en) Conduit for a heat exchanger of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EGR system
KR102207962B1 (ko) 관체형 열교환기용 튜브 조립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관체형 열교환기
KR20160015945A (ko) 고효율 친환경 현열 열교환기
JP2015114003A (ja) 熱交換器
CN112119267B (zh) 热水装置
JP7161930B2 (ja) 伝熱フィン
JP7162875B2 (ja) 熱交換器
JP2001263970A (ja) 内燃機関のegrガスクーラー
JP2017150749A (ja) 熱交換器および燃焼装置
JP7199636B2 (ja) 温水装置
CN111043892B (zh) 传热翅片
JP6798357B2 (ja) 熱交換器および熱源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