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563960B - 输送管 - Google Patents

输送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563960B
CN109563960B CN201780045092.7A CN201780045092A CN109563960B CN 109563960 B CN109563960 B CN 109563960B CN 201780045092 A CN201780045092 A CN 201780045092A CN 109563960 B CN109563960 B CN 10956396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vacuum heat
heat insulation
main body
tub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4509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563960A (zh
Inventor
八木正史
福岛弘之
高木智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95639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5639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5639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56396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59/00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59/14Arrangements for the insulation of pipes or pipe syste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59/00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59/06Arrangements using an air layer or vacuum
    • F16L59/065Arrangements using an air layer or vacuum using vacuum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59/00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59/14Arrangements for the insulation of pipes or pipe systems
    • F16L59/141Arrangements for the insulation of pipes or pipe systems in which the temperature of the medium is below that of the ambient temperat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59/00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59/14Arrangements for the insulation of pipes or pipe systems
    • F16L59/16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to local requirements at flanges, junctions, valves or the like
    • F16L59/18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to local requirements at flanges, junctions, valves or the like adapted for joints
    • F16L59/182Joints with sleeve or socke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59/00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59/14Arrangements for the insulation of pipes or pipe systems
    • F16L59/16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to local requirements at flanges, junctions, valves or the like
    • F16L59/22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to local requirements at flanges, junctions, valves or the like adapted for ben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Insulation (AREA)
  • Joints With Sleeves (AREA)
  • Joints Allowing Movement (AREA)

Abstract

能够应对长距离的输送,也提高施工性。输送管具有:多个双层管构造的主体用真空隔热管(20),其在内管(21)与外管(22)之间的区域内具有真空部(23);中心管(30),其配置于主体用真空隔热管的内侧,供作为输送对象的流体通过;双层管构造的连接用真空隔热管(40),其在从两端部插入有两根主体用真空隔热管的状态下将该两根主体用真空隔热管连接,内管(41)和外管(42)的端部被完全封闭而在之间的区域内具有真空部(43),该输送管处于从连接用真空隔热管的两端部插入有两根主体用真空隔热管的状态,两根主体用真空隔热管彼此的端部相互分离,经由连接用真空隔热管而连接起来。

Description

输送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实现在内部流过的流体的隔热的输送管。
背景技术
在对低温介质、高温液体、高温蒸汽等比常温高温或者低温的流体进行隔热并送出的情况下,一般进行对配管装配隔热构造。
例如,在处理极其低温的液体氦的领域中,在具有作为最外层的真空套管、配置在该真空套管的内侧的第二管和配置在第二管的内侧的第一管的三层管构造中,通过在第一管的内侧流过液体氦,在第一管与第二管之间流过低温的氦气,对第二管与真空套管之间的空间进行真空化,抑制了对在第一管的内侧流过的液体氦的热侵入,从而实现了隔热化(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件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352308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上述专利文献1的三层管构造中,未考虑配管变长的情况。当配管变长时,难以一体地形成作为最外层的真空套管,必须将两根以上的真空套管连接起来使用。
但是,在专利文献1的三层管构造中,未提及真空套管彼此的连接,无法应对配管的路径长度变长的情况。
另外,在考虑了一般技术水准的情况下,考虑通过焊接将多个真空套管的端部彼此连接而实现较长的配管的隔热化,但由于有可能因热使焊接部分产生破损等,所以可预想需要对焊接后的真空套管进行X射线、超声波、渗透探伤检查等的检查,在现场进行施工的情况下,需要花费较多的工夫和时间。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施工性优异且也能够应对长距离的输送的输送管。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第1方面所述的发明是一种输送管,其特征在于,该输送管具有:
双层管构造的主体用真空隔热管,其在内管与外管之间的区域内具有真空部;
中心管,其配置于所述主体用真空隔热管的内侧,供作为输送对象的流体通过;以及
双层管构造的连接用真空隔热管,其在内管与外管之间的区域内具有真空部,
所述输送管处于从所述连接用真空隔热管的两端部插入有两根所述主体用真空隔热管的状态,所述两根主体用真空隔热管彼此的端部相互分离,经由所述连接用真空隔热管而连接起来。
根据第1方面所述的输送管,第2方面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
所述两根主体用真空隔热管以分别维持能够相对于所述连接用真空隔热管滑动的状态的方式被连接起来。
根据第1方面或第2方面所述的输送管,第3方面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用真空隔热管的外管是直管。
根据第1~3方面中的任意一个方面所述的输送管,第4方面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用真空隔热管的内管是直管。
根据第1~3方面中的任意一个方面所述的输送管,第5方面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用真空隔热管的全长或者一部分是波纹形状。
根据第1~5方面中的任意一个方面所述的输送管,第6方面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用真空隔热管是对开构造。
根据第1~6方面中的任意一个方面所述的输送管,第7方面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中心管与所述主体用真空隔热管之间设置有隔离件。
根据第1~7方面中的任意一个方面所述的输送管,第8方面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连接用真空隔热管与所述主体用真空隔热管之间设置有密封件。
发明效果
本发明利用连接用真空隔热管将多个主体用真空隔热管连接,因此,在输送距离较长的情况下,也能够容易地应对。此外,无需过度延长单个主体用真空隔热管,能够在工厂等中在事先形成有真空部的状态下制造主体用真空隔热管、连接用真空隔热管。
因此,在施工时,无需现场的抽真空、真空状态的检查,能够容易地进行施工,能够提供施工性较高的输送管。
并且,各主体用真空隔热管能够通过插入到连接用真空隔热管而连接起来,因此,也能够无需焊接作业等,在该情况下,由于无需焊接后的检查,所以基于该方面,也能够实现施工性的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作为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输送管的一部分结构的连接前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2是示出将输送管的两根中心管和两根主体用真空隔热管的端部彼此连接后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3是示出在输送管中附加了隔离件和密封件的例子的剖视图。
图4是示出连接用真空隔热管使用了波纹管的情况下的例子的剖视图。
图5是示出使连接用真空隔热管成为对开构造的情况下的例子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概略]
下面,使用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是,在以下叙述的实施方式中,在技术上附加了优选的各种限定以实施本发明,但本发明的范围不限定于以下的实施方式和图示例。
此外,在各附图中,对相同或者对应的要素适当标注相同标号,适当省略重复的说明。并且,附图仅是示意图,需要注意到存在各个要素的尺寸关系等与实际情况不同的情况。有时在附图相互之间也包括彼此的尺寸关系和比率不同的部分。
图1是示出作为本实施方式的输送管10的一部分结构的连接前的状态的剖视图。
该输送管10用于将低温介质(例如,-200℃)、高温液体、高温蒸汽(例如,600℃)等比常温低温或者高温的流体(以下,称作输送体)作为输送对象在隔热状态下输送。
输送管10将双层管构造的主体用真空隔热管20、配置于主体用真空隔热管20的内侧并供输送体通过的中心管30和将两根主体用真空隔热管20连接的双层管构造的连接用真空隔热管40作为1个单元,具有这些多个单元。而且,通过将多个图1的单元连结,能够更长距离地输送输送体。
[中心管]
中心管30是使输送体在内部通过的圆管,为了获得耐受输送体形成的内部压力的强度而具有适当的厚度。此外,由耐受高温或者低温的输送体的加热或者冷却且还耐受热膨胀或者热收缩的金属材料(例如,碳素钢、镍合金钢、不锈钢等)形成。并且,中心管30使用在管壁上未形成有凹凸和波形的直管。
该中心管30的端部与其他中心管30的端部彼此通过焊接而无间隙地接合。
[主体用真空隔热管]
主体用真空隔热管20具有圆筒状且相同长度的内管21和外管22,完全封闭内管21和外管22各自的两端部并对内部进行气密化,并且,在内管21与外管22之间的区域内进行抽真空而形成有真空部23。这样,主体用真空隔热管20形成为在内管21与外管22之间具有真空部23的双层管构造,因此,能够针对配置于内管21的内侧的中心管30发挥较高的隔热性。
另外,基于加工性、强度、耐久性、薄壁化的容易性等观点,主体用真空隔热管20由金属材料(例如,不锈钢等)形成。
此外,主体用真空隔热管20的内管21和外管22均使用在管壁上未形成有凹凸和波形的直管。
此外,主体用真空隔热管20的长度稍微短于中心管30,在将该中心管30配置于该主体用真空隔热管20的内侧时,中心管30的两端部成为从主体用真空隔热管20的两端部朝外部突出的状态。
[连接用真空隔热管]
连接用真空隔热管40具有圆筒状且相同长度的内管41和外管42,完全封闭内管41和外管42各自的两端部并对内部进行气密化,并且,在内管41与外管42之间的区域内进行抽真空而形成了真空部43。这样,连接用真空隔热管40形成为在内管41与外管42之间具有真空部43的双层管构造。
另外,基于加工性、强度、耐久性、薄壁化的容易性等观点,连接用真空隔热管40由金属材料(例如,不锈钢等)形成。
该连接用真空隔热管40用于将两根主体用真空隔热管20的端部彼此连接。
连接用真空隔热管40的内管41的内径稍微大于主体用真空隔热管20的外管22的外径。
因此,可从连接用真空隔热管40的两端部分别插入两根主体用真空隔热管20的端部,能够将两根主体用真空隔热管20的端部彼此连接。此外,连接用真空隔热管40能够相对于主体用真空隔热管20在轴向以及相对于轴的旋转方向上分别自由地滑动。例如,当主体用真空隔热管的外管与连接用真空隔热管的内管这两者使用波纹管时,无法自由地进行相互之间的轴向的滑动移动,还较大地限制了绕轴的旋转方向的滑动。但是,通过在主体用真空隔热管20的外管22和连接用真空隔热管40的内管41中的至少任意一方使用直管而不使用波纹管,能够良好地进行相互之间的轴向的滑动移动和相对于轴的旋转方向的滑动移动。另外,主体用真空隔热管20和连接用真空隔热管40也可以在固定到规定位置之后,通过焊接等固定。
此外,两根主体用真空隔热管20的端部彼此分离。而且,在该状态下未通过焊接等将两根主体用真空隔热管20与连接用真空隔热管40固定地连结的情况下,能够通过相互之间的轴向的滑动移动、绕轴的旋转方向的滑动进行后期的位置调节。此外,在由于温度变化和其他外部因素,在两根主体用真空隔热管20之间施加了使它们远离或者接近的外力的情况或施加了扭转方向的外力的情况下,也能够产生相互之间的轴向的滑动移动、绕轴的旋转方向的滑动,从而防止相互之间的应力的产生、破损破坏。
另外,在图1中较大示出了主体用真空隔热管20与连接用真空隔热管40的间隙,但优选能够滑动移动并尽可能使该间隙较小。
此外,连接用真空隔热管40的内管41和外管42均使用在管壁上未形成有凹凸和波形的直管。或者,如上所述,在连接用真空隔热管40的内管41和主体用真空隔热管20的外管22中的至少任意一方未形成有凹凸和波形,由此,能够在连接用真空隔热管40与主体用真空隔热管20之间在轴向和相对于轴的旋转方向上分别自由地滑动。例如,通过设主体用真空隔热管20的外管22为直管,能够良好地进行相互之间的轴向和旋转方向的滑动移动。
此外,连接用真空隔热管40用于通过插入将两根主体用真空隔热管20的端部连接,因此,该连接用真空隔热管40的长度为能够从两侧插入主体用真空隔热管20的端部并确保一定程度的插入量的长度即可,因此,比主体用真空隔热管20短得多。
[输送管的铺设]
图2示出了在铺设输送管10时将两根中心管30和两根主体用真空隔热管20的端部彼此连接起来的状态。
如图所示,两根中心管30的端部彼此通过焊接直接地连接。
这时,主体用真空隔热管20未固定于中心管30,因此,各主体用真空隔热管20的端部能够预先与中心管30的连接位置分离。此外,连接用真空隔热管40也能够相对于主体用真空隔热管20滑动移动,因此,连接用真空隔热管40能够预先与中心管30的连接位置分离。
这样,由于预先使各主体用真空隔热管20的端部和连接用真空隔热管40与中心管30的连接端部分离,所以在对焊接后的中心管30的连接端部进行非破坏检查(X射线、超声波、渗透探伤等)的气密状态、接合强度的检查时不成为妨碍。此外,还能够进行针对连接后的中心管30的耐压试验。
而且,设各个主体用真空隔热管20的端部配置于距中心管30的连接位置为固定的距离处(至少比连接用真空隔热管40的全长的1/2短的距离。例如,1/4左右)。另外,主体用真空隔热管20在设置部位处形成有用于保持主体用真空隔热管20的支撑基础,并固定在该支撑基础上。
而且,配置成使连接用真空隔热管40相对于主体用真空隔热管20滑动移动而使其长度方向中心位置与中心管30的连接位置一致。由此,如图2所示,成为各主体用真空隔热管20的端部从连接用真空隔热管40的两端部插入于该连接用真空隔热管40的状态,并成为连接用真空隔热管40与各主体用真空隔热管20连接的状态。
[输送管的技术效果]
主体用真空隔热管20和连接用真空隔热管40均为在双层管构造中在内部具有真空部23、43的构造,因此,能够有效地抑制管内与管外的热传递,能够减少向管内的热侵入、向管外的热释放,获得较高的隔热效果。
而且,在输送管10中,主体用真空隔热管20在中心管30的大致全长范围内围绕中心管30的周围,在主体用真空隔热管20的端部与主体用真空隔热管20的端部之间,连接用真空隔热管40围绕中心管30的周围,因此,即使在将多个中心管30连接起来的情况下,也能够使主体用真空隔热管20或者连接用真空隔热管40无裂缝地围绕中心管30的周围而实现真空隔热。因此,在利用连接起来的中心管30在长距离的范围内输送输送体的情况下,也能够有效地隔热。
另外,通过使主体用真空隔热管20能够相对于连接用真空隔热管40滑动,稍微产生间隙,但能够与主体用真空隔热管20插入到连接用真空隔热管40的插入长度对应地获得温度梯度,如果确保充分的插入长度,则不会损害隔热效果。
此外,输送管10利用连接用真空隔热管40将多个主体用真空隔热管20连接,因此,即使不一个一个地延长,也能够容易地应对输送距离较长的情况,并且,无需过度延长单个主体用真空隔热管20,因此,能够在工厂等中事先以形成有真空部23、43的状态制造出主体用真空隔热管20、连接用真空隔热管40。
因此,在施工时,无需现场的抽真空、真空状态的检查,能够容易地进行施工,能够提供施工性较高的输送管10。
并且,由于不通过焊接等而直接地将主体用真空隔热管20彼此连接,各主体用真空隔热管20能够通过在不进行焊接等的情况下插入到连接用真空隔热管40而连接,所以无需焊接作业等,无需焊接后的检查,并且还无需连接作业,因此,基于该方面,也能够实现施工性的提高。
此外,通过形成为在双层管构造中在内部具有真空部23、43的构造,主体用真空隔热管20和连接用真空隔热管40的制造成本比卷绕通常的隔热材料的情况高,但能够充分地减少现场的设置的作业成本,并且,能够利用热损失为现有的隔热材料的1/100以下(参照后述的实施例)的优异隔热效果获得较高的节能效果,因此,在综合成本方面是有利的。
并且,主体用真空隔热管20与主体用真空隔热管20的连接作业通过向连接用真空隔热管40的插入来进行,因此,还能够飞跃性地减少连接作业负担。
此外,在主体用真空隔热管20彼此之间以及主体用真空隔热管20与连接用真空隔热管40之间无需焊接等接合作业,因此,能够在不担心由于焊接作业引起的真空破坏的情况下,有效地减少隔热状态的丧失状态的产生。
此外,能够无需现场的真空状态的检查。
此外,连接用真空隔热管40能够相对于主体用真空隔热管20滑动,因此,也能够在连接主体用真空隔热管20之后使连接用真空隔热管40容易地移动,还能够容易地进行中心管30的连接端部的焊接状态的检查以及之后的保养检查等。
特别是,连接用真空隔热管40的内管41、主体用真空隔热管20的外管22使用直管而不使用波纹管,能够容易且顺畅地进行连接用真空隔热管40与主体用真空隔热管20之间的沿着轴向的滑动移动、绕轴的旋转方向的滑动移动,能够实现作业性的提高。此外,由此,连接用真空隔热管40与主体用真空隔热管20之间未受到约束,因此,在受到了外力的情况下,连接用真空隔热管40或者主体用真空隔热管20在轴向上滑动移动或者绕轴旋转移动,能够减少破坏、破损等影响。
另外,还可以设连接用真空隔热管40的内管41和主体用真空隔热管20的外管22中的任意一方为直管、另一方为波纹管。
此外,以往,在流体的输送管中,管内的液体的流动状态急剧地发生变化,由此,由于压力变动产生如水锤(water-hammer)的现象。该现象不仅在水配管系统中产生,也在蒸汽中产生。由于该水锤的冲击反复发生,在现有的输送管中,产生了支撑基础的破坏、保温材料的剥离、阀机构的损伤等。
与此相对,在上述输送管10中,中心管30配置于主体用真空隔热管20和连接用真空隔热管40的内侧,未直接地固定在支撑基础上,并且,还未被主体用真空隔热管20固定,因此,即使中心管30产生水锤,对主体用真空隔热管20、连接用真空隔热管40的影响也较小,能够抑制输送管10整体的破损、损耗的产生并实现设备的长寿命化。
[附加要素:隔离件]
如上所述,在主体用真空隔热管20内,中心管30未被固定。在该情况下,如果输送管10的设置部位为水平,则没有问题,但在设置于坡地或使管朝向铅直方向设置的情况下,也可以在主体用真空隔热管20内设置用于将中心管30相对于主体用真空隔热管20固定的隔离件51。
隔离件51可以通过粘接等固定中心管30,但为了容许由于热收缩或热膨胀引起的移动,更优选使隔离件51利用摩擦进行位置保持。此外,在图3中,仅在中心管30的下侧配置有隔离件51,因此,也可以设置成围绕中心管30的周围整体。
[附加要素:密封件]
此外,由于连接用真空隔热管40能够相对于主体用真空隔热管20滑动移动,难以消除它们相互之间的间隙。
另一方面,当存在间隙时,从该间隙进行热侵入、热释放,可能对隔热性能带来影响。此外,在将输送管10设置于室外的情况下,还可能产生雨水的浸入。
因此,如图3所示,也可以在主体用真空隔热管20与连接用真空隔热管40之间设置用于防止水分的侵入的密封件52。作为密封件52,优选纸带、布带、玻璃带、塑料带、由树脂或橡胶构成的垫片、润滑脂等能够根据间隙而调整直径的材料。
[附加要素:连接用真空隔热管的波纹形状化]
上述的中心管30有时使连接端面为倾斜面而在连接部处形成弯曲形状,使输送路径弯曲。
在这样的情况下,在用直管形成了内管41和外管42的连接用真空隔热管40中,主体用真空隔热管20彼此的连接变得困难。
因此,如图4所示,优选使用连接用真空隔热管40A,该连接用真空隔热管40A的内管41A和外管42A除了端部以外均由波纹形状的波纹管构成。
在采用使内管41A和外管42A为波纹管的连接用真空隔热管40A的情况下,在长度方向上具有伸缩性,因此,圆周的一部分伸长而其相反侧收缩,由此,能够容易地使连接用真空隔热管40A弯曲。
因此,在中心管30的输送路径弯曲的情况下,通过与该弯曲对应地使连接用真空隔热管40A弯曲,能够在对应于弯曲的状态下将主体用真空隔热管20连接。即,能够形成对应于弯曲路径的输送管10A。
另外,作为上述连接用真空隔热管40A,例示了使两端部为直管、除此以外的部分为波纹形状的波纹管,但在主体用真空隔热管20均为直管的情况下,针对其连接,也能够在全长范围使用形成为波纹形状的波纹管。在该情况下,也能够在连接用真空隔热管40与主体用真空隔热管20之间进行轴向的滑动移动和绕轴的旋转移动。
[附加要素:连接用真空隔热管的对开构造]
当中心管30的输送路径的弯曲成为较大的弯曲形状时,通过滑动移动使连接用真空隔热管40或者40A在弯曲的角部处移动变得困难。此外,还考虑预先以弯曲形状形成连接用真空隔热管40,但在该情况下将中心管30彼此连接时,无法预先使连接用真空隔热管40避让至退避位置。
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如图5所示,优选使连接用真空隔热管40B成为对开构造。
该连接用真空隔热管40B由将弯曲形状的管(弯头管)利用通过该管道的中心线的半切面进行二分割后的形状的两个部件构成。这些两个部件均具有半切的内管41B和半切的外管42B,并且,全部封闭其两端部和由半切形成的切断端面,对每个部件分别进行密封,并且,对该密闭后的内部空间进行抽真空而使每个部件形成有真空部。
这样,在使连接用真空隔热管40B为对开构造的情况下,在铺设输送管10时,在使连接之前的中心管30在主体用真空隔热管20中贯穿的状态下,以弯曲状态对中心管30彼此进行焊接。然后,在对通过焊接而连接起来的中心管30进行焊接状态、气密状态、接合强度等检查和耐压试验之后,调节主体用真空隔热管20的位置,以从两侧夹持中心管30的连接部的方式将构成连接用真空隔热管40B的两个部件安装成半切面吻合。
在该情况下,连接用真空隔热管40B的两个部件也能够进行焊接,但优选不使用焊接等接合方法,而通过以胶带和皮带为代表对周围进行紧固的紧固件等将两个部件连结起来。此外,在将该两个部件一体化而成为弯头管的形状的状态下,配置成处于在其两端部插入有各主体用真空隔热管20的端部的状态。
由此,针对中心管30的弯曲路径,连接用真空隔热管40B将主体用真空隔热管20彼此连接,也能够实现形成弯曲路径的中心管30的隔热。
另外,构成连接用真空隔热管40B的两个部件也可以使用波纹形状的波纹管的半切体作为内管和外管。
[实施例]
对由上述结构构成的输送管10的尺寸等具体地进行例示。
在蒸汽输送用的配管中规定的标准中设中心管30为125A(称为所谓的“A”)的情况下,该中心管30的外径为141.3[mm],长度为12[m]。
与此相对,使用内管21的内径为
Figure BDA0001951322930000111
外管22的内径为
Figure BDA0001951322930000114
且长度为11[m]的主体用真空隔热管20、以及内管41的内径为
Figure BDA0001951322930000112
外管的内径为
Figure BDA0001951322930000113
且长度为2[m]的连接用真空隔热管40。此外,主体用真空隔热管20的外管22与连接用真空隔热管40的内管41的间隙设为0.2[mm]以内。
中心管30比主体用真空隔热管20长1[m],中心管30的两端分别突出0.5[m]。
而且,在对中心管30彼此进行了焊接时,主体用真空隔热管20彼此的端部成为分离1[m]的状态。因此,能够适当地对通过中心管30彼此的焊接而形成的连接部进行检查。
此外,在利用连接用真空隔热管40将主体用真空隔热管20彼此连接起来的情况下,各主体用真空隔热管20插入到连接用真空隔热管40的插入长度为(2-1)/2=0.5[m]。
在输送管10的整个输送路径的全长为120[m]的情况下,连接部为10处。在输送200℃的蒸汽的情况下,在配管上卷绕隔热材料的构造的现有方法中,在上游和下游产生了2℃的温度差,但根据上述输送管10的方法,能够使温度差为0.02℃而无限接近于零,使热损失为现有的1/100。
这里,作为比较例,对不使用连接用真空隔热管40而仅用主体用真空隔热管20围绕中心管30并通过焊接将各主体用真空隔热管20的端部彼此连接起来的输送管进行说明。
在该比较例的情况下,不存在由于主体用真空隔热管20与连接用真空隔热管40的间隙引起的损失,因此,输送管10的整个输送路径的全长为120[m]的情况下的温度差为0.015℃,更加减少了温度下降。
但是,在比较例的构造中,在对中心管30进行焊接之后,需要从所焊接的中心管30的端部起围绕该中心管30拉动主体用真空隔热管20,因此,施工难度大,在拉入的过程中,主体用真空隔热管20的内壁有可能产生损伤等,还有可能破坏密封状态,丧失隔热效果。
并且,主体用真空隔热管20需要为长尺寸且全线为波纹形状的波纹管,导致高成本。
因此,作为实施例的输送管10不易产生隔热效果的丧失且可靠性优异、耐久性高,因此,可以说在成本面和施工性方面优于比较例。
此外,作为其他比较例,对如下构造的输送管进行说明:设主体用真空隔热管20的内管21及外管22和连接用真空隔热管40的内管41及外管42为波纹形状的波纹管,通过焊接将各主体用真空隔热管20的端部彼此连接,并且,在内部不设置中心管30而直接使输送体在内管21的内侧流过。
在这样的输送管的情况下,由于通过焊接将主体用真空隔热管20连接,因此,需要对焊接后的主体用真空隔热管20进行基于X射线、超声波、渗透探伤检查等的检查,在现场进行施工的情况下,需要花费较多的工夫和时间。
并且,因由于输送体的压力变化引起的水锤的冲击,主体用真空隔热管20频繁地产生伸缩,管壁的耐久性显著下降,容易由于断裂、破损产生隔热效果的丧失。
因此,作为实施例的输送管10不易产生隔热效果的丧失且可靠性优异、耐久性高,因此,可以说施工性和成本面大大优于其他比较例。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输送管对在内部流过高温或者低温的流体的输送管具有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标号说明
10、10A:输送管:20:主体用真空隔热管:21:内管:22:外管:23:真空部:30:中心管:40、40A、40B:连接用真空隔热管:41、41A、41B:内管:42、42A、42B:外管:43:真空部:51:隔离件:52:密封件。

Claims (9)

1.一种输送管,其特征在于,该输送管具有:
双层管构造的主体用真空隔热管,其在内管与外管之间的区域内具有真空部;
中心管,其配置于所述主体用真空隔热管的内侧,供作为输送对象的流体通过;以及
双层管构造的连接用真空隔热管,其在内管与外管之间的区域内具有真空部,
所述输送管处于从所述连接用真空隔热管的两端部插入有两根所述主体用真空隔热管的状态,两根所述主体用真空隔热管彼此的端部相互分离,经由所述连接用真空隔热管而连接起来,所述连接用真空隔热管能够相对于两根所述主体用真空隔热管在轴向上滑动,能够在所述连接用真空隔热管与两根所述主体用真空隔热管连接之后使所述连接用真空隔热管容易地移动,能够容易地进行所述中心管的连接端部的焊接状态的检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用真空隔热管的外管是直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用真空隔热管的内管是直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用真空隔热管的全长或者一部分是波纹形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用真空隔热管是对开构造。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管,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中心管与所述主体用真空隔热管之间设置有隔离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管,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连接用真空隔热管与所述主体用真空隔热管之间设置有密封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送管还具有两根所述中心管直接连接而成的连接部,
所述连接部与所述两根主体用真空隔热管的端部分离。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心管未固定于所述主体用真空隔热管。
CN201780045092.7A 2016-07-29 2017-07-28 输送管 Active CN10956396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49106 2016-07-29
JP2016149106 2016-07-29
PCT/JP2017/027359 WO2018021509A1 (ja) 2016-07-29 2017-07-28 輸送管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563960A CN109563960A (zh) 2019-04-02
CN109563960B true CN109563960B (zh) 2021-08-10

Family

ID=610168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45092.7A Active CN109563960B (zh) 2016-07-29 2017-07-28 输送管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209117B2 (zh)
JP (1) JPWO2018021509A1 (zh)
CN (1) CN109563960B (zh)
WO (1) WO201802150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079618B2 (ja) * 2018-02-22 2022-06-02 高砂熱学工業株式会社 接続部保温部材の施工方法、接続部保温部材、接続部保温部材ユニット及び冷媒配管ユニット
CN110285885A (zh) * 2019-07-29 2019-09-27 湖南博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温热处理炉红外测温系统
CN112524348B (zh) * 2019-09-18 2022-08-02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装配式长输管道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CN111377607B (zh) * 2020-04-24 2022-02-08 黄宏琪 一种用于mcvd的稀土及共掺剂原料蒸汽的输送装置
FR3132135A1 (fr) * 2022-01-25 2023-07-28 Airbus (S.A.S.) Dispositif de raccordement de deux conduits à double paroi et canalisation d’hydrogène comprenant ledit dispositif de raccordement
CN115958274A (zh) * 2022-12-26 2023-04-14 北京星航机电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铝合金双层管路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42366A (en) * 1976-05-18 1979-03-06 Toyota Jidosha Kogyo Kabushiki Kaisha Exhaust double pipe of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WO1981001184A1 (en) * 1979-10-17 1981-04-30 United Gas Industries Ltd Axial compensators for pipe lines
EP0229345B1 (de) * 1986-01-02 1989-03-15 Witzenmann GmbH Metallschlauch-Fabrik Pforzheim Vorrichtung zum elastischen Verbinden zweier Mantelrohrleitungen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696835A (en) * 1950-11-04 1954-12-14 Edward W Kaiser Conduit construction
US3068026A (en) * 1958-06-13 1962-12-11 Gen Motors Corp Cryogenic fluid transfer line coupling
US2924245A (en) * 1958-10-01 1960-02-09 Harvey A Wilson Pipe line for hot fluids and method of constructing same
US3207533A (en) * 1963-01-17 1965-09-21 Donald A Van Gundy Double bayonet insulated transfer line coupling
US3410313A (en) * 1965-05-04 1968-11-12 New England Realty Co Corrosion protected conduit system
GB1363076A (en) * 1970-10-12 1974-08-14 British Oxygen Co Ltd Pipeline insulation
US4107946A (en) * 1977-05-03 1978-08-22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Of The Navy Low heat loss liquid helium disconnect attachment and system
JPS5765294U (zh) 1980-10-06 1982-04-19
JPS6132895U (ja) 1984-07-31 1986-02-27 株式会社クボタ 断熱管の接続部構造
JPS62204095U (zh) 1986-06-19 1987-12-26
JP3694405B2 (ja) * 1997-11-07 2005-09-14 株式会社ベネックス 流体輸送配管用断熱管
JP3523085B2 (ja) 1998-09-29 2004-04-26 独立行政法人 科学技術振興機構 トランスファーライン
JP2001041390A (ja) 1999-07-30 2001-02-13 Benkan Corp 流体輸送配管用真空断熱管およびその配管支持方法
JP2002130547A (ja) 2000-10-30 2002-05-09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断熱管
WO2007129096A2 (en) * 2006-05-08 2007-11-15 Bhp Billiton Petroleum Pty Ltd 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hose
FR2937706B1 (fr) * 2008-10-29 2013-02-22 Saipem Sa Ensemble de conduites coaxiales comprenant un manchon d'isolation thermique
US8590942B2 (en) * 2010-03-29 2013-11-26 Ckd Corporation Connected structure of vacuum double pipe, vacuum double pipe, and joint of vacuum double pipe
JP2016065629A (ja) 2014-09-25 2016-04-28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断熱管絶縁ユニット、及び超電導ケーブル線路
CN104373759B (zh) * 2014-11-04 2017-03-01 王文杰 一种长距离真空绝热输送管道
CN105710551B (zh) * 2016-04-20 2019-05-03 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双层管的焊接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42366A (en) * 1976-05-18 1979-03-06 Toyota Jidosha Kogyo Kabushiki Kaisha Exhaust double pipe of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WO1981001184A1 (en) * 1979-10-17 1981-04-30 United Gas Industries Ltd Axial compensators for pipe lines
EP0229345B1 (de) * 1986-01-02 1989-03-15 Witzenmann GmbH Metallschlauch-Fabrik Pforzheim Vorrichtung zum elastischen Verbinden zweier Mantelrohrleitunge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8021509A1 (ja) 2018-02-01
JPWO2018021509A1 (ja) 2019-05-23
US11209117B2 (en) 2021-12-28
CN109563960A (zh) 2019-04-02
US20190162357A1 (en) 2019-05-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563960B (zh) 输送管
JP5795406B2 (ja) 液化天然ガス輸送用パイプ
US3068026A (en) Cryogenic fluid transfer line coupling
US20080169037A1 (en) Cryogenic bayonet connection
US7143788B2 (en) High temperature line expansion installation with bellows
JP5960692B2 (ja) 断熱流体ダクト
CN105829790A (zh) 流体输送装置和包括这种装置的设备
US3765705A (en) Vacuum-insulated pipeline
JP4899808B2 (ja) 超電導送電用断熱多重管の曲管部
US7578315B2 (en) Compound pipe
KR102030202B1 (ko) 극저온 유체를 이송하기 위한 연결부와 가요성 파이프를 포함하는 조립체
CN111594703A (zh) 一种具有外置补偿板的真空绝热管小真空焊接连接结构
CN111120781A (zh) 低温传输管线用冷屏结构
CN208204256U (zh) 低温真空管道的绝热对接机构
KR101639189B1 (ko) 진공단열배관의 연결구조
CN107725972B (zh) 一种真空夹层低温流体传输管道
KR101691586B1 (ko) 비금속성 익스펜션 조인트장치
CN110925524B (zh) 一种用于高压管路的绝热层的位移补偿装置及其安装方法
CN220582015U (zh) 一种真空套管
CN203189960U (zh) 真空绝热管
CN110849179A (zh) 一种带温度补偿的高温高压换热器及其加工方法
JP7409867B2 (ja) バイメタル配管、断熱配管及び冷凍システム
KR102443559B1 (ko) 액화수소 이송용 진공단열배관의 신축조인트
CN220249290U (zh) 一种具备补偿结构的保温管快速连接装置及保温管结构
KR20170000999U (ko) 배관 연결용 신축 이음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