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537575B - 型钢围护桩施工用定位器及型钢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型钢围护桩施工用定位器及型钢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537575B CN109537575B CN201811260370.3A CN201811260370A CN109537575B CN 109537575 B CN109537575 B CN 109537575B CN 201811260370 A CN201811260370 A CN 201811260370A CN 109537575 B CN109537575 B CN 10953757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ositioning
- frame
- section steel
- movable
- clamping groov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5/00—Bulkheads, piles, or other structural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to foundation engineering
- E02D5/20—Bulkheads or similar walls made of prefabricated parts and concrete, including reinforced concrete, in situ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19/00—Keeping dry foundation sites or other areas in the ground
- E02D19/06—Restraining of underground water
- E02D19/12—Restraining of underground water by damming or interrupting the passage of underground water
- E02D19/18—Restraining of underground water by damming or interrupting the passage of underground water by making use of sealing aprons, e.g. diaphragms made from bituminous or clay materi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Paleontology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Placing Or Removing Of Piles Or Sheet Piles, Or Accessories Thereof (AREA)
- Conveying And Assembling Of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型钢围护桩施工用定位器及型钢施工方法,旨在提供一种可以保证TRD工法或SMW工法在型钢插入搅拌后的水泥土墙时,型钢能够按照设计轴线插入水泥土墙,使插入水泥土墙内的型钢处于竖直状态,并使型钢能够按照设计要求的间距插入搅拌后的水泥土墙的型钢围护桩施工用定位器及型钢施工方法。型钢围护桩施工用定位器包括支撑定位框架,支撑定位框架上设有两根相互平行的卡槽横梁,卡槽横梁上设有若干定位卡槽;至少两个移动定位框,移动定位框包括定位顶框、位于定位顶框下方的定位底框及连接定位顶框与定位底框的竖向连杆,所述移动定位框通过定位顶框挂置在两根卡槽横梁上,且定位顶框定位在卡槽横梁的定位卡槽内。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泥土连续墙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型钢围护桩施工用定位器及型钢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建筑或构筑物的地下室基坑,常需要进行施工基坑帷幕(即止水帷幕),以封闭来自基坑外侧的地下水,同时也兼具支挡坑外的主动土压力。目前的基坑帷幕通常采用TRD工法和SMW工法施工,先施工地下水泥土墙,然后在水泥土墙内按照型钢的设计间距要求依次插入型钢(通常H型钢),形成基坑围护墙。
TRD和SMW工法施工时,型钢能否按照设计轴线插入水泥土墙,使插入水泥土墙内的型钢处于竖直状态,以及型钢能否按照设计要求的间距插入搅拌后的水泥土墙,对最终的围护墙成墙质量起到重要作用。因而,如何在施工中保证型钢能准确的沿设计轴线插入水泥土墙,使插入水泥土墙内的型钢处于竖直状态至关重要;特别是,当型钢上端是埋入水泥土墙中的情况,此时因水泥土墙覆盖在型钢上端头,无法凭肉眼判断型钢的具体位置时,对型钢的插入是一个重大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型钢围护桩施工用定位器及型钢施工方法,其可以保证TRD工法或SMW工法在型钢插入搅拌后的水泥土墙时,型钢能够按照设计轴线插入水泥土墙,使插入水泥土墙内的型钢处于竖直状态,并使型钢能够按照设计要求的间距插入搅拌后的水泥土墙,从而提高围护墙成墙质量。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型钢围护桩施工用定位器,包括:支撑定位框架,支撑定位框架上设有两根相互平行的卡槽横梁,且两根卡槽横梁位于同一高度,卡槽横梁上设有若干沿卡槽横梁的长度方向依次分布的开口朝上的定位卡槽;至少两个移动定位框,移动定位框包括定位顶框、位于定位顶框下方的定位底框及连接定位顶框与定位底框的竖向连杆,所述定位顶框中部设有用于定位型钢的型钢上定位孔,定位底框上设有用于定位型钢的型钢下定位孔,且型钢下定位孔位于型钢上定位孔的正下方,所述移动定位框通过定位顶框挂置在两根卡槽横梁上,且定位顶框定位在卡槽横梁的定位卡槽内。
本方法的型钢围护桩施工用定位器可以保证TRD工法或SMW工法在型钢插入搅拌后的水泥土墙时,型钢能够按照设计轴线插入水泥土墙,使插入水泥土墙内的型钢处于竖直状态,并使型钢能够按照设计要求的间距插入搅拌后的水泥土墙,从而提高围护墙成墙质量。
作为优选,卡槽横梁两端分别通过调节螺栓组与支撑定位框架相连接,所述调节螺栓组包括连接卡槽横梁与支撑定位框架的连接螺栓及用于调节卡槽横梁的高度的调节螺栓,所述卡槽横梁上设有与调节螺栓相对应的调节螺孔,调节螺栓与对应的调节螺孔相配合,且调节螺栓的下端抵在支撑定位框架的表面上。
作为优选,竖向连杆包括自上而下依次分布的竖向上连杆、竖向加长杆与竖向下连杆,所述竖向上连杆的上端与定位顶框相连接,竖向上连杆的下端设有上连接螺纹,所述竖向下连杆的下端与定位底框相连接,竖向下连杆的上端设有下连接螺纹,所述竖向加长杆的上下两端均设有端部连接螺纹,所述竖向上连杆与竖向加长杆之间通过上连接螺套相连接,所述竖向下连杆与竖向加长杆之间通过下连接螺套相连接。
作为优选,型钢上定位孔为矩形孔。
作为优选,型钢下定位孔为矩形孔。
作为优选,支撑定位框架上设有把手。
作为优选,定位顶框与定位底框均由铝合金材料制作。
一种利用型钢围护桩施工用定位器的型钢施工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将支撑定位框架支撑在水泥土墙所在的地面上,并使卡槽横梁的长度方向沿水泥土墙的长度方向延伸分布;
接着,通过卡槽横梁两端的调节螺栓来调节卡槽横梁的位置,使卡槽横梁处于水平状态,并使两根卡槽横梁位于同一高度;
第二,安装第一个移动定位框,将第一个移动定位框的定位底框压入水泥土墙内,并通过第一个移动定位框的定位顶框将第一个移动定位框挂置在两根卡槽横梁上,定位顶框定位在卡槽横梁的定位卡槽内,第一个移动定位框的定位顶框上的型钢上定位孔位于水泥土墙的正上方;接着,将第一根型钢沿着第一个移动定位框的型钢上定位孔与型钢下定位孔插入水泥土墙内,第一根型钢的下端自上而下依次穿过第一个移动定位框的型钢上定位孔与型钢下定位孔;
根据型钢的设计间距要求,安装第二个移动定位框,将第二个移动定位框的定位底框压入水泥土墙内,并通过第二个移动定位框的定位顶框将第二个移动定位框挂置在两根卡槽横梁上,定位顶框定位在卡槽横梁的定位卡槽内,第二个移动定位框的定位顶框上的型钢上定位孔位于水泥土墙的正上方;接着,将第二根型钢沿着第二个移动定位框的型钢上定位孔与型钢下定位孔插入水泥土墙内,第二根型钢的下端自上而下依次穿过第二个移动定位框的型钢上定位孔与型钢下定位孔;
第三,将第一个移动定位框往上拔出,使第一个移动定位框与水泥土墙分离;
将第二个移动定位框往上提设定高度,使第二个移动定位框的定位顶框与定位卡槽分离,同时使第二个移动定位框的定位底框保持套在第二根型钢上;
接着,将支撑定位框架沿水泥土墙的长度方向移动设定距离;
再接着,将第二个移动定位框往下压,并通过第二个移动定位框的定位顶框将第二个移动定位框挂置在两根卡槽横梁上,定位顶框定位在卡槽横梁的定位卡槽内;
第四,根据型钢的设计间距要求,再次安装第一个移动定位框,
将第一个移动定位框沿水泥土墙的长度方向移动设定距离,该第一个移动定位框的移动距离与型钢的设计间距相同,然后,将第一个移动定位框的定位底框压入水泥土墙内,并通过第一个移动定位框的定位顶框将第一个移动定位框挂置在两根卡槽横梁上,定位顶框定位在卡槽横梁的定位卡槽内,第一个移动定位框的定位顶框上的型钢上定位孔位于水泥土墙的正上方;
接着,将第三根型钢沿着第一个移动定位框的型钢上定位孔与型钢下定位孔插入水泥土墙内,第三根型钢的下端自上而下依次穿过第一个移动定位框的型钢上定位孔与型钢下定位孔;
第五,将第二个移动定位框往上拔出,使第二个移动定位框与水泥土墙分离;
将第一个移动定位框往上提设定高度,使第一个移动定位框的定位顶框与定位卡槽分离,同时使第一个移动定位框的定位底框保持套在第三根型钢上;
接着,将支撑定位框架沿水泥土墙的长度方向移动设定距离;
再接着,将第一个移动定位框往下压,并通过第一个移动定位框的定位顶框将第一个移动定位框挂置在两根卡槽横梁上,定位顶框定位在卡槽横梁的定位卡槽内;
第六,根据型钢的设计间距要求,再次安装第二个移动定位框,
将第二个移动定位框沿水泥土墙的长度方向移动设定距离,该第二个移动定位框的移动距离与型钢的设计间距相同,然后,将第二个移动定位框的定位底框压入水泥土墙内,并通过第二个移动定位框的定位顶框将第二个移动定位框挂置在两根卡槽横梁上,定位顶框定位在卡槽横梁的定位卡槽内,第二个移动定位框的定位顶框上的型钢上定位孔位于水泥土墙的正上方;
接着,将第四根型钢沿着第二个移动定位框的型钢上定位孔与型钢下定位孔插入水泥土墙内,第四根型钢的下端自上而下依次穿过第二个移动定位框的型钢上定位孔与型钢下定位孔;
第七,返回第三步骤,如此循环。
本方案的利用型钢围护桩施工用定位器的型钢施工方法可以保证TRD工法或SMW工法在型钢插入搅拌后的水泥土墙时,型钢能够按照设计轴线插入水泥土墙,使插入水泥土墙内的型钢处于竖直状态,并使型钢能够按照设计要求的间距插入搅拌后的水泥土墙,从而提高围护墙成墙质量。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可以保证TRD工法或SMW工法在型钢插入搅拌后的水泥土墙时,型钢能够按照设计轴线插入水泥土墙,使插入水泥土墙内的型钢处于竖直状态,并使型钢能够按照设计要求的间距插入搅拌后的水泥土墙,从而提高围护墙成墙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型钢围护桩施工用定位器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图2中C向视图。
图4是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图4中D-D处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移动定位框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移动定位框的定位顶框的俯视图。
图8是本发明的移动定位框的定位底框的俯视图。
图9是本发明的利用型钢围护桩施工用定位器的型钢施工方法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的某一步骤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的俯视图。
图11是本发明的利用型钢围护桩施工用定位器的型钢施工方法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的另一步骤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中:
支撑定位框架1;
卡槽横梁2,定位卡槽2.1;
移动定位框3,定位顶框3.1,型钢上定位孔3.11,定位底框3.2,型钢下定位孔3.21,竖向连杆3.3,竖向上连杆3.31,竖向加长杆3.32,竖向下连杆3.33,上连接螺套3.34,下连接螺套3.35;
调节螺栓组4,连接螺栓4.1,调节螺栓4.2;
型钢5。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技术方案实施例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地解释和说明,但下述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方案,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发明方案的限制。
参照下面的描述和附图,将清楚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这些和其他方面。在这些描述和附图中,具体公开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一些特定实施方式来表示实施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原理的一些方式,但是应当理解,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范围不受此限制。相反,本发明的实施例包括落入所附加权利要求书的精神和内涵范围内的所有变化、修改和等同物。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厚度”、“上”、“下”、“水平”、“顶”、“底”、“内”、“外”、“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若干”的含义是表示一个或者多个。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具体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一种型钢围护桩施工用定位器,包括:支撑定位框架1及至少两个移动定位框3。本实施例中的移动定位框为两个。
支撑定位框架由方钢管和/或U形槽钢制成,支撑定位框架可以通过方钢管和/或U形槽钢焊接为一体,也可以通过方钢管和/或U形槽钢在施工现场,依靠螺栓现场拼装而成。支撑定位框架上设有把手。
如图1、图2、图3、图4、图5所示,支撑定位框架上设有两根相互平行的卡槽横梁2。两根卡槽横梁位于同一高度。卡槽横梁上设有若干沿卡槽横梁的长度方向依次分布的开口朝上的定位卡槽2.1。
卡槽横梁两端分别通过调节螺栓组4与支撑定位框架相连接。调节螺栓组包括连接卡槽横梁与支撑定位框架的连接螺栓4.1及用于调节卡槽横梁的高度的调节螺栓4.2。卡槽横梁上设有与调节螺栓相对应的调节螺孔,调节螺栓与对应的调节螺孔相配合,且调节螺栓的下端抵在支撑定位框架的表面上,从而实现通过旋转调节螺栓来调节卡槽横梁端部的高度。卡槽横梁上设有与连接螺栓相对应的连接通孔,支撑定位框架上设有与连接螺栓相对应的连接螺孔,连接螺栓穿过对应的连接通孔并与对应的连接螺孔相配合,以实现连接卡槽横梁与支撑定位框架。
如图1、图6、图7、图8所示,移动定位框3包括定位顶框3.1、位于定位顶框下方的定位底框3.2及连接定位顶框与定位底框的竖向连杆3.3。本实施例中,定位顶框与定位底框均由铝合金材料制作。竖向连杆由铝合金空心管制成。定位顶框中部设有用于定位型钢的型钢上定位孔3.11,定位底框上设有用于定位型钢的型钢下定位孔3.21,且型钢下定位孔位于型钢上定位孔的正下方。型钢上定位孔为矩形孔。型钢下定位孔为矩形孔。
移动定位框通过定位顶框挂置在两根卡槽横梁上,且定位顶框定位在卡槽横梁的定位卡槽内。
竖向连杆包括自上而下依次分布的竖向上连杆3.31、竖向加长杆3.32与竖向下连杆3.33。竖向上连杆的上端与定位顶框相连接。竖向上连杆的下端设有上连接螺纹。竖向下连杆的下端与定位底框相连接,竖向下连杆的上端设有下连接螺纹。竖向加长杆的上下两端均设有端部连接螺纹。竖向上连杆与竖向加长杆之间通过上连接螺套3.34相连接,上连接螺套与上连接螺纹和竖向加长杆的上端的端部连接螺纹配合连接。竖向下连杆与竖向加长杆之间通过下连接螺套3.35相连接,下连接螺套与下连接螺纹和竖向加长杆的下端的端部连接螺纹配合连接。竖向连杆可以通过更换不同长度竖向加长杆来调节竖向连杆的长度,以适应不同的型钢下埋深度(竖向连杆可以根据型钢下埋深度的增加而加长)。
一种利用型钢围护桩施工用定位器的型钢施工方法,具体说是,利用型钢围护桩施工用定位器的TRD工法或SMW工法中的型钢施工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如图9、图10所示,将支撑定位框架1支撑在水泥土墙所在的地面上,并使卡槽横梁2的长度方向沿水泥土墙的长度方向延伸分布;
接着,通过卡槽横梁两端的调节螺栓4.2来调节卡槽横梁的位置,使卡槽横梁处于水平状态,并使两根卡槽横梁位于同一高度;然后,通过连接螺栓将卡槽横梁固定在支撑定位框架上;
第二,安装第一个移动定位框3(即图9中左侧的移动定位框),将第一个移动定位框的定位底框压入水泥土墙内,并通过第一个移动定位框的定位顶框将第一个移动定位框挂置在两根卡槽横梁上,定位顶框定位在卡槽横梁的定位卡槽内,第一个移动定位框的定位顶框上的型钢上定位孔位于水泥土墙的正上方;接着,将第一根型钢5(即图9中左侧的型钢)沿着第一个移动定位框的型钢上定位孔与型钢下定位孔插入水泥土墙内,第一根型钢的下端自上而下依次穿过第一个移动定位框的型钢上定位孔与型钢下定位孔;如此,可以保证第一根型钢插入搅拌后的水泥土墙时,型钢能够按照设计轴线插入水泥土墙,使插入水泥土墙内的型钢处于竖直状态;
根据型钢的设计间距要求,安装第二个移动定位框3(即图9中右侧的移动定位框),将第二个移动定位框的定位底框压入水泥土墙内,并通过第二个移动定位框的定位顶框将第二个移动定位框挂置在两根卡槽横梁上,定位顶框定位在卡槽横梁的定位卡槽内,第二个移动定位框的定位顶框上的型钢上定位孔位于水泥土墙的正上方;接着,将第二根型钢5(即图9中右侧的型钢)沿着第二个移动定位框的型钢上定位孔与型钢下定位孔插入水泥土墙内,第二根型钢的下端自上而下依次穿过第二个移动定位框的型钢上定位孔与型钢下定位孔;如此,可以保证第二根型钢插入搅拌后的水泥土墙时,型钢能够按照设计轴线插入水泥土墙,使插入水泥土墙内的型钢处于竖直状态;同时使第二根型钢与第一根型钢能够按照设计要求的间距插入搅拌后的水泥土墙;
第三,如图11所示,将第一个移动定位框往上拔出,使第一个移动定位框与水泥土墙分离;
将第二个移动定位框往上提设定高度,使第二个移动定位框的定位顶框与定位卡槽分离,同时使第二个移动定位框的定位底框保持套在第二根型钢上;
接着,将支撑定位框架沿水泥土墙的长度方向移动设定距离;
再接着,将第二个移动定位框往下压,并通过第二个移动定位框的定位顶框将第二个移动定位框挂置在两根卡槽横梁上,定位顶框定位在卡槽横梁的定位卡槽内;
第四,根据型钢的设计间距要求,再次安装第一个移动定位框,
将第一个移动定位框沿水泥土墙的长度方向移动设定距离,该第一个移动定位框的移动距离与型钢的设计间距相同,然后,将第一个移动定位框的定位底框压入水泥土墙内,并通过第一个移动定位框的定位顶框将第一个移动定位框挂置在两根卡槽横梁上,定位顶框定位在卡槽横梁的定位卡槽内,第一个移动定位框的定位顶框上的型钢上定位孔位于水泥土墙的正上方;
接着,将第三根型钢沿着第一个移动定位框的型钢上定位孔与型钢下定位孔插入水泥土墙内,第三根型钢的下端自上而下依次穿过第一个移动定位框的型钢上定位孔与型钢下定位孔;如此,可以保证第三根型钢插入搅拌后的水泥土墙时,型钢能够按照设计轴线插入水泥土墙,使插入水泥土墙内的型钢处于竖直状态;同时使第三根型钢与第二根型钢能够按照设计要求的间距插入搅拌后的水泥土墙;
第五,将第二个移动定位框往上拔出,使第二个移动定位框与水泥土墙分离;
将第一个移动定位框往上提设定高度,使第一个移动定位框的定位顶框与定位卡槽分离,同时使第一个移动定位框的定位底框保持套在第三根型钢上;
接着,将支撑定位框架沿水泥土墙的长度方向移动设定距离;
再接着,将第一个移动定位框往下压,并通过第一个移动定位框的定位顶框将第一个移动定位框挂置在两根卡槽横梁上,定位顶框定位在卡槽横梁的定位卡槽内;
第六,根据型钢的设计间距要求,再次安装第二个移动定位框,
将第二个移动定位框沿水泥土墙的长度方向移动设定距离,该第二个移动定位框的移动距离与型钢的设计间距相同,然后,将第二个移动定位框的定位底框压入水泥土墙内,并通过第二个移动定位框的定位顶框将第二个移动定位框挂置在两根卡槽横梁上,定位顶框定位在卡槽横梁的定位卡槽内,第二个移动定位框的定位顶框上的型钢上定位孔位于水泥土墙的正上方;
接着,将第四根型钢沿着第二个移动定位框的型钢上定位孔与型钢下定位孔插入水泥土墙内,第四根型钢的下端自上而下依次穿过第二个移动定位框的型钢上定位孔与型钢下定位孔;如此,可以保证第四根型钢插入搅拌后的水泥土墙时,型钢能够按照设计轴线插入水泥土墙,使插入水泥土墙内的型钢处于竖直状态;同时使第四根型钢与第三根型钢能够按照设计要求的间距插入搅拌后的水泥土墙;
第七,返回第三步骤,如此循环。
型钢为H型钢或方钢或工字钢,本实施例的型钢为H型钢。
因而本实施例可以保证TRD工法或SMW工法在型钢插入搅拌后的水泥土墙时,型钢能够按照设计轴线插入水泥土墙,使插入水泥土墙内的型钢处于竖直状态,并使型钢能够按照设计要求的间距插入搅拌后的水泥土墙,从而提高围护墙成墙质量。
Claims (7)
1.一种型钢施工方法,其特征是,该型钢施工方法利用型钢围护桩施工用定位器进行施工;型钢围护桩施工用定位器,包括:
支撑定位框架,支撑定位框架上设有两根相互平行的卡槽横梁,且两根卡槽横梁位于同一高度,卡槽横梁上设有若干沿卡槽横梁的长度方向依次分布的开口朝上的定位卡槽;
至少两个移动定位框,移动定位框包括定位顶框、位于定位顶框下方的定位底框及连接定位顶框与定位底框的竖向连杆,所述定位顶框中部设有用于定位型钢的型钢上定位孔,定位底框上设有用于定位型钢的型钢下定位孔,且型钢下定位孔位于型钢上定位孔的正下方,
所述移动定位框通过定位顶框挂置在两根卡槽横梁上,且定位顶框定位在卡槽横梁的定位卡槽内;
型钢施工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将支撑定位框架支撑在水泥土墙所在的地面上,并使卡槽横梁的长度方向沿水泥土墙的长度方向延伸分布;
接着,通过卡槽横梁两端的调节螺栓来调节卡槽横梁的位置,使卡槽横梁处于水平状态,并使两根卡槽横梁位于同一高度;
第二,安装第一个移动定位框,将第一个移动定位框的定位底框压入水泥土墙内,并通过第一个移动定位框的定位顶框将第一个移动定位框挂置在两根卡槽横梁上,定位顶框定位在卡槽横梁的定位卡槽内,第一个移动定位框的定位顶框上的型钢上定位孔位于水泥土墙的正上方;接着,将第一根型钢沿着第一个移动定位框的型钢上定位孔与型钢下定位孔插入水泥土墙内,第一根型钢的下端自上而下依次穿过第一个移动定位框的型钢上定位孔与型钢下定位孔;
根据型钢的设计间距要求,安装第二个移动定位框,将第二个移动定位框的定位底框压入水泥土墙内,并通过第二个移动定位框的定位顶框将第二个移动定位框挂置在两根卡槽横梁上,定位顶框定位在卡槽横梁的定位卡槽内,第二个移动定位框的定位顶框上的型钢上定位孔位于水泥土墙的正上方;接着,将第二根型钢沿着第二个移动定位框的型钢上定位孔与型钢下定位孔插入水泥土墙内,第二根型钢的下端自上而下依次穿过第二个移动定位框的型钢上定位孔与型钢下定位孔;
第三,将第一个移动定位框往上拔出,使第一个移动定位框与水泥土墙分离;
将第二个移动定位框往上提设定高度,使第二个移动定位框的定位顶框与定位卡槽分离,同时使第二个移动定位框的定位底框保持套在第二根型钢上;
接着,将支撑定位框架沿水泥土墙的长度方向移动设定距离;
再接着,将第二个移动定位框往下压,并通过第二个移动定位框的定位顶框将第二个移动定位框挂置在两根卡槽横梁上,定位顶框定位在卡槽横梁的定位卡槽内;
第四,根据型钢的设计间距要求,再次安装第一个移动定位框,
将第一个移动定位框沿水泥土墙的长度方向移动设定距离,该第一个移动定位框的移动距离与型钢的设计间距相同,然后,将第一个移动定位框的定位底框压入水泥土墙内,并通过第一个移动定位框的定位顶框将第一个移动定位框挂置在两根卡槽横梁上,定位顶框定位在卡槽横梁的定位卡槽内,第一个移动定位框的定位顶框上的型钢上定位孔位于水泥土墙的正上方;
接着,将第三根型钢沿着第一个移动定位框的型钢上定位孔与型钢下定位孔插入水泥土墙内,第三根型钢的下端自上而下依次穿过第一个移动定位框的型钢上定位孔与型钢下定位孔;
第五,将第二个移动定位框往上拔出,使第二个移动定位框与水泥土墙分离;
将第一个移动定位框往上提设定高度,使第一个移动定位框的定位顶框与定位卡槽分离,同时使第一个移动定位框的定位底框保持套在第三根型钢上;
接着,将支撑定位框架沿水泥土墙的长度方向移动设定距离;
再接着,将第一个移动定位框往下压,并通过第一个移动定位框的定位顶框将第一个移动定位框挂置在两根卡槽横梁上,定位顶框定位在卡槽横梁的定位卡槽内;
第六,根据型钢的设计间距要求,再次安装第二个移动定位框,
将第二个移动定位框沿水泥土墙的长度方向移动设定距离,该第二个移动定位框的移动距离与型钢的设计间距相同,然后,将第二个移动定位框的定位底框压入水泥土墙内,并通过第二个移动定位框的定位顶框将第二个移动定位框挂置在两根卡槽横梁上,定位顶框定位在卡槽横梁的定位卡槽内,第二个移动定位框的定位顶框上的型钢上定位孔位于水泥土墙的正上方;
接着,将第四根型钢沿着第二个移动定位框的型钢上定位孔与型钢下定位孔插入水泥土墙内,第四根型钢的下端自上而下依次穿过第二个移动定位框的型钢上定位孔与型钢下定位孔;
第七,返回第三步骤,如此循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型钢施工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卡槽横梁两端分别通过调节螺栓组与支撑定位框架相连接,所述调节螺栓组包括连接卡槽横梁与支撑定位框架的连接螺栓及用于调节卡槽横梁的高度的调节螺栓,所述卡槽横梁上设有与调节螺栓相对应的调节螺孔,调节螺栓与对应的调节螺孔相配合,且调节螺栓的下端抵在支撑定位框架的表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型钢施工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竖向连杆包括自上而下依次分布的竖向上连杆、竖向加长杆与竖向下连杆,所述竖向上连杆的上端与定位顶框相连接,竖向上连杆的下端设有上连接螺纹,所述竖向下连杆的下端与定位底框相连接,竖向下连杆的上端设有下连接螺纹,所述竖向加长杆的上下两端均设有端部连接螺纹,所述竖向上连杆与竖向加长杆之间通过上连接螺套相连接,所述竖向下连杆与竖向加长杆之间通过下连接螺套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型钢施工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型钢上定位孔为矩形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型钢施工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型钢下定位孔为矩形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型钢施工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支撑定位框架上设有把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型钢施工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定位顶框与定位底框均由铝合金材料制作。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260370.3A CN109537575B (zh) | 2018-10-26 | 2018-10-26 | 型钢围护桩施工用定位器及型钢施工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260370.3A CN109537575B (zh) | 2018-10-26 | 2018-10-26 | 型钢围护桩施工用定位器及型钢施工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537575A CN109537575A (zh) | 2019-03-29 |
CN109537575B true CN109537575B (zh) | 2020-08-18 |
Family
ID=658457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1260370.3A Active CN109537575B (zh) | 2018-10-26 | 2018-10-26 | 型钢围护桩施工用定位器及型钢施工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9537575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851468B (zh) * | 2020-07-28 | 2021-11-02 | 上海市基础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 地下水泥土钢墙连续插放垂直度控制施工方法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161807A (ja) * | 1997-08-15 | 1999-03-05 | Shimizu Corp | 鉄骨の建て入れ装置 |
CN204080812U (zh) * | 2014-07-18 | 2015-01-07 | 中铁四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钢护筒精确定位装置 |
CN206916745U (zh) * | 2017-07-14 | 2018-01-23 | 浙江之江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 一种地下密集障碍层钻孔灌注桩的定位导架 |
CN207739274U (zh) * | 2017-12-22 | 2018-08-17 | 广东碧云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用于光伏支架桩基施工的辅助装置 |
CN209293049U (zh) * | 2018-10-26 | 2019-08-23 | 东通岩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型钢围护桩施工用定位器 |
-
2018
- 2018-10-26 CN CN201811260370.3A patent/CN109537575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161807A (ja) * | 1997-08-15 | 1999-03-05 | Shimizu Corp | 鉄骨の建て入れ装置 |
CN204080812U (zh) * | 2014-07-18 | 2015-01-07 | 中铁四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钢护筒精确定位装置 |
CN206916745U (zh) * | 2017-07-14 | 2018-01-23 | 浙江之江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 一种地下密集障碍层钻孔灌注桩的定位导架 |
CN207739274U (zh) * | 2017-12-22 | 2018-08-17 | 广东碧云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用于光伏支架桩基施工的辅助装置 |
CN209293049U (zh) * | 2018-10-26 | 2019-08-23 | 东通岩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型钢围护桩施工用定位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537575A (zh) | 2019-03-2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537575B (zh) | 型钢围护桩施工用定位器及型钢施工方法 | |
CN112302028A (zh) | 一种用于双壁钢围堰下放定位的导向装置 | |
CN113756320B (zh) | 一种高压线下低净空超长钢筋笼分节吊装入孔的方法 | |
US20100080658A1 (en) | System for supporting slab with concrete pier | |
CN109537600B (zh) | 基坑围护墙用装配式全钢冠梁 | |
CN214883827U (zh) | 一种施工升降机悬挑基础支撑体系装置 | |
CN114016520A (zh) | 可调钢板桩支撑结构 | |
CN215441896U (zh) | 一种用于逆作法施工的钢管柱快速定位装置 | |
CN209293049U (zh) | 一种型钢围护桩施工用定位器 | |
CN116537192A (zh) | 用于格构柱定位安装的辅助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 |
CN214739017U (zh) | 钢管束组合剪力墙与钢梁连接装置 | |
CN211364328U (zh) | 一种用于隧道内接触网槽道安装的调整型底座 | |
CN211777451U (zh) | 一种盾构超前钻孔注浆平台 | |
CN208604911U (zh) | 一种新型悬吊梁支架 | |
CN209323527U (zh) | 一种框架式双排桩基坑围护结构 | |
CN209323529U (zh) | 一种框架式双排桩水泥土墙基坑围护结构 | |
CN113073683A (zh) | 一种既有管线的临时悬吊装置及施工方法 | |
KR100502150B1 (ko) | 토류벽의 흙막이용 패널조립체 및 이의 가설을 위한시공방법 | |
CN220848643U (zh) | 一种后拉式锚固骑墙吊篮支撑架 | |
CN107246003B (zh) | 一种提高地下连续墙钢筋笼径向垂直度的装置和施工方法 | |
CN115434334B (zh) | 一种大直径荤素咬合桩锚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
CN111636435A (zh) | 一种基坑对拉锚杆支护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 |
CN221989312U (zh) | 大尺寸钢筋笼临时脚手架装置 | |
CN210597625U (zh) | 一种多方位连接钢结构 | |
CN211735490U (zh) | 板肋式现浇锚杆高挡墙施工平台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