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526182B - 液冷式双侧冷却器 - Google Patents
液冷式双侧冷却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526182B CN109526182B CN201711441886.3A CN201711441886A CN109526182B CN 109526182 B CN109526182 B CN 109526182B CN 201711441886 A CN201711441886 A CN 201711441886A CN 109526182 B CN109526182 B CN 10952618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oling
- communication hole
- liquid
- edge portion
- cooling par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8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for power electronics, e.g. for inverters for controlling motor
- H05K7/20927—Liquid coolant without phase chang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31/00—Compressor arrangements
- F25B31/006—Cooling of compressor or motor
- F25B31/008—Cooling of compressor or motor by injecting a liquid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1/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 F28D1/02—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 F28D1/03—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s
- F28D1/0308—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s the conduits being formed by paired plates touching each other
- F28D1/0325—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s the conduits being formed by paired plates touching each other the plates having lateral openings therein for circulation of the heat-exchange medium from one conduit to another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1/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 F28D1/02—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 F28D1/03—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s
- F28D1/0308—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s the conduits being formed by paired plates touching each other
- F28D1/0325—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s the conduits being formed by paired plates touching each other the plates having lateral openings therein for circulation of the heat-exchange medium from one conduit to another
- F28D1/0333—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s the conduits being formed by paired plates touching each other the plates having lateral openings therein for circulation of the heat-exchange medium from one conduit to another the plates having integrated connecting membe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1/00—Tubular elements; Assemblies of tubular elements
- F28F1/10—Tubular elements and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projections, with recesses
- F28F1/12—Tubular elements and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projections, with recesses the means being only outside the tubular element
- F28F1/24—Tubular elements and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projections, with recesses the means being only outside the tubular element and extending transversely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3/00—Plate-like or laminated elements; Assemblies of plate-like or laminated elements
- F28F3/02—Elements or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recesses, with corrugations
- F28F3/025—Elements or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recesses, with corrugations the means being corrugated, plate-like el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3/00—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H01L23/34—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heating, ventilating or temperature compensation ; Temperature sensing arrangements
- H01L23/46—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heating, ventilating or temperature compensation ; Temperature sensing arrangements involving the transfer of heat by flowing fluids
- H01L23/473—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heating, ventilating or temperature compensation ; Temperature sensing arrangements involving the transfer of heat by flowing fluids by flowing liquids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218—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using a liquid coolant without phase change in electronic enclosures
- H05K7/20272—Accessories for moving fluid, for expanding fluid, for connecting fluid conduits, for distributing fluid, for removing gas or for preventing leakage, e.g. pumps, tanks or manifold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3/00—Electric devices on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for safety purpos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e.g. speed, deceleration or energy consumption
- B60L3/0023—Detecting, eliminating, remedying or compensating for drive train abnormalities, e.g. failures within the drive train
- B60L3/003—Detecting, eliminating, remedying or compensating for drive train abnormalities, e.g. failures within the drive train relating to inverte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Y—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SPECTS CROSS-CUTTING VEHICLE TECHNOLOGY
- B60Y2200/00—Type of vehicle
- B60Y2200/90—Vehicles comprising electric prime movers
- B60Y2200/91—Electric vehicl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Y—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SPECTS CROSS-CUTTING VEHICLE TECHNOLOGY
- B60Y2200/00—Type of vehicle
- B60Y2200/90—Vehicles comprising electric prime movers
- B60Y2200/92—Hybrid vehicl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21/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any of the groups F28D1/00 - F28D20/00
- F28D2021/0019—Other heat exchanger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Heat exchange syste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8D2021/0028—Other heat exchanger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Heat exchange syste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cooling heat generating elements, e.g. for cooling electronic components or electric devices
- F28D2021/0029—Heat sink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2230/00—Sealing mea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9/00—Casings; Header boxes; Auxiliary supports for elements; Auxiliary members within casings
- F28F9/26—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different sections of heat-exchange elements, e.g. of radiators
- F28F9/262—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different sections of heat-exchange elements, e.g. of radiators for radiators
- F28F9/264—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different sections of heat-exchange elements, e.g. of radiators for radiators by sleeves, nippl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3/00—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H01L23/34—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heating, ventilating or temperature compensation ; Temperature sensing arrangements
- H01L23/36—Selection of materials, or shaping, to facilitate cooling or heating, e.g. heatsinks
- H01L23/367—Cooling facilitated by shape of device
- H01L23/3672—Foil-like cooling fins or heat sin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ometry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Semiconductors Or Solid State Devi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液冷式双侧冷却器,包括:第一冷却部,其被配置成:形成内部有冷却液流动的第一冷却液通路;并且使冷却液流入至第一冷却部的一端中或从其排出;和第二冷却部,其被配置成:形成内部有冷却液流动的第二冷却液通路;使冷却液流入至第二冷却部的一端中或从其排出;并且位于在第一冷却部的下方距第一冷却部预定距离的位置处,其中,第一冷却部的另一端形成有第一连通孔,第一连通孔连通第一冷却液通路和第一冷却部的外侧,并且第二冷却部的另一端形成有第二连通孔,第二连通孔穿过第二冷却液通路和第二冷却部的外侧;第一冷却部和第二冷却部被布置成第一连通孔和第二连通孔彼此面对;并且第一冷却液通路和第二冷却液通路彼此连接。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冷式双侧冷却器,更具体涉及以下这种液冷式双侧冷却器,其能够改善在内部流动的冷却液的温度偏差,降低冷却液的压力损失,并且解决冷却性能的降低和冷却液的压力偏差。
背景技术
该部分的描述仅提供与本发明相关的背景信息并且可不构成现有技术。
作为混合动力车辆和电动车辆的核心部件之一的功率转换装置(例如,逆变器)已经被开发为环保车辆的主要部件。在环保车辆领域中,作为功率转换装置的另一核心部件的功率模块的开发通常花费非常高的成本。
功率模块的主要核心技术发展的一个方面涉及节约成本和提高冷却性能。在提高功率模块的冷却性能时,可能会降低功率半导体元件的额定电流,同时减小芯片尺寸,从而实现芯片的成本降低和功率模块的稳定操作。
为了提高功率模块的冷却性能,目前使用液冷式双侧冷却器,其中功率模块的上表面和下表面都接触冷却液在其中流动的冷却部。
在现有技术中,液冷式双侧冷却器采用形成上冷却部和下冷却部的方法。该方法通过挤压工艺,然后通过弯曲工艺来制造冷却管,使其能够与功率模块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接触。
由于现有技术中的液冷式双侧冷却器在冷却期间(与功率模块接触)和非冷却期间(不与功率模块接触)具有相同的流动通路形状,因此,冷却期间的冷却效率受到限制,并且在非冷却期间,特别是在弯曲工艺中可能产生不必要的压力损失。
此外,在液冷式双侧冷却器增加冷却片的数量以提高冷却效率的情况下,会减小流动通路的尺寸;并且在弯曲工艺中,会增大使流动通路变窄或堵塞的可能性。因此,压力损失增大,冷却液泵的负担也增大,并且由于杂质导致的流动通路堵塞的风险也增大。此外,在弯曲工艺和随后的组装过程中,还会增大破坏冷却管的可能性。
此外,在现有技术中,当在管中均分流动通路时,由于分开的流动通路之间的冷却液温度的差异,也会降低冷却效率。
以上内容仅仅是为了帮助理解本发明的背景,并不旨在意味着本发明落入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范围内。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液冷式双侧冷却器,其能够改善在其中流动的冷却液的温度偏差,降低冷却液的压力损失,并且解决冷却性能的降低和冷却液的压力偏差。
本发明提供一种液冷式双侧冷却器,包括:第一冷却部,其被配置成:形成内部有冷却液流动的第一冷却液通路;并且使冷却液流入至第一冷却部的一端中或从第一冷却部的一端排出;和第二冷却部,其被配置成:形成内部有冷却液流动的第二冷却液通路;使冷却液流入至第二冷却部的一端中或从第二冷却部的一端排出;并且位于在第一冷却部的下方距第一冷却部预定距离的位置处,其中,第一冷却部的另一端形成有第一连通孔,第一连通孔被配置成连通第一冷却液通路和第一冷却部的外侧,并且第二冷却部的另一端形成有第二连通孔,第二连通孔被配置成连通第二冷却液通路和第二冷却部的外侧;并且其中,第一冷却部和第二冷却部被布置成使得:第一连通孔和第二连通孔彼此面对;并且第一冷却液通路和第二冷却液通路彼此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冷却部包括沿着第一连通孔的周边朝向第一冷却部的外侧突出的第一边缘部,第二冷却部包括沿着第二连通孔的周边朝向第二冷却部的外侧突出的第二边缘部,并且第一边缘部和第二边缘部彼此联接,并且第一冷却液通路和第二冷却液通路彼此连接。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液冷式双侧冷却器还包括:密封部,被配置成密封第一边缘部与第二边缘部之间的间隙,其中,密封部布置在第一边缘部与第二边缘部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边缘部包括:第一突出部,其沿着第二连通孔的周边朝向第二连通孔的外侧突出;和第二突出部,其沿着第一突出部的周边朝向第一突出部的外侧突出,其中,第二突出部设置在相对于第二连通孔与第一突出部相反的方向上,并且第一边缘部可插入到第一突出部与第二突出部之间的间隙中,使得第一边缘部和第二边缘部彼此联接。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液冷式双侧冷却器还包括:密封部,其形成在第一突出部与第二突出部之间的间隙中,并且被配置成密封第一突出部与第二突出部之间的间隙。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冷却部包括在第一连通孔的周边上具有预定厚度的第一边缘部,第二冷却部包括在第二连通孔的周边上具有预定厚度的第二边缘部,并且第一边缘部的一个表面和第二边缘部的一个表面彼此接触,使得第一冷却液通路和第二冷却液通路彼此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边缘部的一个表面包括:密封部,其填充沿第二连通孔的周边形成的槽。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边缘部包括在第一边缘部的一个表面上沿第一连通孔的周边突出的突出部,第二边缘部包括在第二边缘部的一个表面上沿第二连通孔的周边形成的槽,并且当第一边缘部的一个表面和第二边缘部的一个表面彼此接触时,突出部插入槽中。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液冷式双侧冷却器还包括:密封部,其被配置成密封突出部与槽之间的间隙。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边缘部包括在第一边缘部的另一表面上沿第一连通孔的周边形成的第一槽,并且第二边缘部包括在第二边缘部的另一表面上沿第二连通孔的周边形成的第二槽,其中,第一槽和第二槽彼此面对。液冷式双侧冷却器还包括:密封部,被配置成当第一冷却部的一个表面和第二冷却部的一个表面彼此接触时,填充由第一槽和第二槽形成的间隙。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冷却部包括:上盖,联接至下盖;和形成有第一连通孔的下盖,其中上盖和下盖被配置成形成第一冷却液通路。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冷却部包括:形成有第二连通孔的上盖;和联接至上盖的下盖,其中上盖和下盖被配置成形成第二冷却液通路。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冷却部包括布置在第一冷却液通路上的冷却片。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冷却部包括布置在第二冷却液通路上的冷却片。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冷却片布置在面向置于第一冷却部与第二冷却部之间的冷却对象的位置处。
在达到发明目的的另一个方式中,本发明提供一种液冷式双侧冷却器,包括:第一冷却部,包括:第一上盖,其联接至第一下盖;和第一下盖,其具有位于第一下盖的一个端部上的第一连通孔,第一连通孔被配置成连通第一冷却液通路和第一冷却部的外侧,其中第一上盖和第一下盖在第一上盖与第一下盖之间形成第一冷却液通路;以及第二冷却部,包括:第二下盖,其联接至第二上盖;和第二上盖,其具有位于第二上盖的一个端部上的第二连通孔,第二连通孔被配置成连通第二冷却液通路和第二冷却部的外侧,其中第二上盖设置在距第一冷却部的下部预定距离的位置处;其中,第一冷却部和第二冷却部被布置成使得:第一连通孔和第二连通孔彼此面对;并且第一冷却液通路和第二冷却液通路彼此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冷却部包括附接至第一下盖并且沿第一连通孔的周边朝向第一连通孔的下部突出的第一边缘部,第二冷却部包括附接至第二上盖并且沿第二连通孔的周边朝向第二连通孔的上部突出的第二边缘部,并且第一边缘部和第二边缘部彼此联接,使得第一冷却液通路和第二冷却液通路彼此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液冷式双侧冷却器还包括:密封部,设置在第一边缘部与第二边缘部之间,并被配置成密封第一边缘部与第二边缘部之间的间隙。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边缘部包括:第一突出部,沿第二连通孔的周边朝向第二连通孔的外侧突出;和第二突出部,沿第一突出部的周边朝向第一突出部的外侧突出,其中第二突出部设置在相对于第二连通孔与第一突出部相反的方向上,并且第一边缘部插入到第一突出部与第二突出部之间的间隙中,使得第一边缘部和第二边缘部彼此联接。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液冷式双侧冷却器还包括:密封部,其形成在第一突出部与第二突出部之间的间隙中,且被配置成密封第一突出部与第二突出部之间的间隙。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冷却部包括附接至第一下盖的第一边缘部,第一边缘部在第一连通孔的周边上具有预定厚度;第二冷却部包括附接至第二上盖的第二边缘部,其中第二边缘部在第二连通孔的周边上具有预定厚度;第一边缘部的下表面和第二边缘部的上表面接触,使得第一冷却液通路和第二冷却液通路彼此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边缘部的上表面包括:槽,其沿着第二连通孔的周边形成;和密封部,其填充槽。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边缘部包括在第一边缘部的下表面上沿第一连通孔的周边突出的突出部;第二边缘部包括在第二边缘部的上表面上沿第二连通孔的周边形成的槽,并且当第一边缘部的下表面和第二边缘部的上表面彼此接触时,突出部可插入到槽中。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液冷式双侧冷却器还包括:密封部,其被配置成密封突出部与槽之间的间隙。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边缘部包括在第一边缘部的下表面上沿第一连通孔的周边形成的第一槽;第二边缘部包括在第二边缘部的上表面上沿第二连通孔的周边形成并且被配置成面向第一槽的第二槽。液冷式双侧冷却器还包括:密封部,其被配置成当第一冷却部的下表面和第二冷却部的上表面彼此接触时,填充由第一槽和第二槽一起形成的间隙中。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上盖还包括沿第二连通孔的周边延伸并且朝向第二上盖的上部突出的引导部,第二边缘部设置在距引导部预定距离的位置处,并且引导部的上端和第二边缘部的上表面与第一边缘部的下表面相接触。该实施方式的液冷式双侧冷却器还包括密封部,其被配置成填充引导部与第二边缘部之间的间隙。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下盖还包括沿第一连通孔的周边延伸并且朝向第一下盖的下部突出的第一引导部;第二上盖还包括沿第二连通孔的周边延伸并且朝向第一下盖的上部突出的第二引导部;第一边缘部设置在距第一引导部预定距离的位置处;第二边缘部设置在距第二引导部预定距离的位置处;第一引导部的下端和第二引导部的上端彼此接触;第一间隙和第二间隙彼此面对,其中,第一间隙是第一边缘部与第一引导部之间的间隙,并且第二间隙是第二边缘部与第二引导部之间的间隙。该实施方式的液冷式双侧冷却器还包括:密封部,其被配置成填充由第一间隙和第二间隙一起形成的间隙。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下盖还包括沿第一连通孔的周边延伸并且朝向第一下盖的下部突出的第一引导部;第二上盖还包括沿第二连通孔的周边延伸并且朝向第一下盖的上部突出的第二引导部;第一冷却部包括附接至第一下盖并且设置在第一连通孔的周边上的第一保护板;第二冷却部包括附接至第二上盖并且设置在第二连通孔的周边上的第二保护板,第二保护板包括在距第二连通孔预定距离的位置处沿第二连通孔的周边朝向第二冷却部的上部突出的突出部;第一引导部的下端和第二引导部的上端彼此接触并且彼此联接,使得第一冷却液通路与第二冷却液通路彼此连接。该实施方式还包括垫片,其设置在第一保护板的下表面与第二保护板的上表面之间,其中,第二保护板设置在突出部与第二引导部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保护板包括在距第一连通孔预定距离的位置处沿第一连通孔的周边朝向第一保护板的下部突出的突出部,第一保护板的突出部的下端与第二保护板的突出部的上端彼此接触,垫片设置在由第三间隙和第四间隙形成的间隙中,其中第三间隙是第一保护板的突出部与第一引导部之间的间隙,并且第四间隙是第二保护板的突出部与第二引导部之间的间隙。
在液冷式双侧冷却器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可以将冷却片仅仅布置在需要冷却的部分上,从而通过冷却片对冷却对象进行强烈的冷却并降低冷却液的压力损失;并且通过冷却片将冷却液在其中流动的流动通路分开,从而防止产生冷却液的温度偏差。因此,能够提高冷却效率。
此外,当与对于管状冷却部通过弯曲工艺形成上部和下部的冷却结构的现有技术中的液冷式双侧冷却器相比时,在一些实施方式的液冷式双侧冷却器中,可以形成分离的联接结构,使得上冷却部和下冷却部通过形成在其下表面和上表面中的每一个之上的连通孔彼此连接,从而解决了在弯曲工艺中可能出现的诸如流动通路变窄和压力损失、因杂质引起的流动通路阻塞等问题。此外,还可以解决冷却器在弯曲工艺中或在弯曲工艺之后容易破裂的问题。
根据本文提供的描述,其它应用领域将会变得显而易见。应该理解的是,这些描述和具体实施方式旨在说明的目的,而不意欲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附图说明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现在将参考附图,以示例的方式描述其各种实施方式,其中:
图1是示出液冷式双侧冷却器的透视图;
图2是示出图1所示的液冷式双侧冷却器的分解透视图;
图3是示出图1所示的液冷式双侧冷却器的侧视图;
图4是在图1所示的液冷式双侧冷却器上截取的局部截面图;
图5是示出图1所示的液冷式双侧冷却器的冷却部的分解透视图;
图6是详细示出图1所示的液冷式双侧冷却器的联接结构的局部截面图;以及
图7至图13是示出液冷式双侧冷却器的联接构造的各种实施例的局部截面图。
本文描述的附图仅用于说明目的,而不旨在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的性质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旨在限制本发明、应用、或用途。应当理解,在整个附图中,对应的附图标记指示类似或对应的部件和特征。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各种实施方式中的液冷型双侧冷却器。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的液冷式双侧冷却器的透视图;图2是示出图1所示的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的液冷型双侧冷却器的分解透视图;并且图3是示出图1所示的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的液冷式双侧冷却器的侧视图。
参考图1至图3,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的液冷型双侧冷却器可被配置成包括第一冷却部11、12和第二冷却部21、22。
第一冷却部11、12具有可形成内部具有冷却液流动的冷却液通路并且可以将冷却液引入到其一端中或从其一端排出的结构。同样,第二冷却部21、22具有可形成内部有冷却液流动的冷却液通路并且可以将冷却液引入至其一端中或从其一端排出的结构。
第一冷却部11、12和第二冷却部21、22可被布置成按上下关系以预定间隔隔开,并且冷却对象100可以位于二者之间的空间中。例如,冷却对象100可以是用于封装诸如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或二极管等的元件的功率转换用功率模块。冷却对象100的上表面可以与第一冷却部11、12的下表面直接接触或者在其间插入导热油脂的情况下与第一冷却部11、12相接触;冷却对象100的下表面可以与第二冷却部21、22的上表面直接接触或者在其间插入导热油脂的情况下与第二冷却部21、22相接触。
根据这种布置,可以在冷却对象100和冷却部11、12、21、22的接触表面进行热交换,从而防止冷却对象100过热并且实现冷却。
图4是截取于图1所示的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中的液冷型双侧冷却器的局部截面图,并且图5是示出图1所示的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的液冷式双侧冷却器的冷却部的分解透视图。
参考图4和图5,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冷却部11可被配置成包括上盖111和下盖112。同样,第二冷却部21也可被配置成包括上盖211和下盖212。上盖111、211和下盖112、212可以沿其宽度方向在两端处彼此接合,并且在二者之间可以形成内部有冷却液流动的冷却液通路。
为了对如上所述的冷却对象100进行冷却,第一冷却部11的下盖112的外表面可以与冷却对象100的上表面直接接触或者在插入导热油脂的情况下与其接触;并且第二冷却部21的上盖211的外表面可以与冷却对象100的下表面直接接触或者在插入导热油脂的情况下与其接触。
此外,第一冷却部11的冷却液通路和第二冷却部21的冷却液通路可以安装冷却片113、213。冷却片113、213可被布置成与冷却部11、21各自安装的上盖111、211和下盖112、212接触;并且从与冷却对象100接触的下盖112和上盖211释放的热量增加了与冷却液接触的面积,从而进一步提高冷却效率。
具体地,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由于冷却片113、213作为上盖111、211与下盖112、212之间的结构而被插入,因此可以将其调整为仅选择性地布置在位于第一冷却部11与第二冷却部21之间的冷却对象100面向每个冷却部11、21的位置处,即在与其接触的位置处。
因此,在现有技术中整体安装有冷却片的冷却器的管结构中,可以通过冷却片来消除压力损失的产生,并且可以解决由冷却片分开的流动通路之间的冷却液的温度偏差。因此,与现有技术中的冷却器相比,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中的液冷式双侧冷却器可以显著提高冷却效率。
同时,第一冷却部11、12和第二冷却部21、22的一端可以形成有冷却接头31、32和集水室41、42,以便可以引入或排出冷却液。例如,冷却液可以经由连接至第一冷却部11、12的一端的冷却接头31和集水室41引入到第一冷却部11、12中,并且经由连接至第二冷却部21、22的一端集水室42和冷却接头32排出。当然,可以相反地形成冷却液流。
因此,为了可以在第一冷却部11、12与第二冷却部21、22之间形成冷却液流,第一冷却部11、12和第二冷却部21、22的另一端可以形成有联接结构(A),使得两个冷却部的冷却液通路可以彼此连通。
图6是详细示出图1所示的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液冷式双侧冷却器的联接结构的局部截面图。
参考图6,第一冷却部11和第二冷却部21可以分别形成有连通孔H1、H2,其连通冷却液通路和与冷却液被引入或排出的一端相反的另一端的外侧。也就是说,第一连通孔H1可以形成在第一冷却部11的下盖112的端部上,并且第二连通孔H2可以形成在第二冷却部21的上盖211的端部上。第一连通孔H1和第二连通孔H2可被布置成面向彼此,并且第一冷却部11和第二冷却部21在其另一端处联接,以使第一冷却部11的冷却液通路和第二冷却部21的冷却液通路可以彼此连通。因此,可以形成第一冷却部11、12与第二冷却部21、22之间的冷却液的流动,即从第一冷却部11、12的一端引入的冷却液流向第二冷却部21、22的一端或沿其相反方向的冷却液的流动。
当通过第一连通孔H1和第二连通孔H2在第一冷却部11、12与第二冷却部21、22之间形成冷却液流的情况下,必须形成基于第一冷却部11、12与第二冷却部21、22的联接的液密结构。
为此,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可形成有:第一边缘部114,其在第一冷却部11、12上沿第一连通孔H1的周边朝向外侧突出;以及第二边缘部214、215,其在第二冷却部21、22上沿第二连通孔H2的周边朝向外侧突出。第一边缘部114和第二边缘部214、215中的一个可被联接为彼此插接的结构;并且在第一边缘部114和第二边缘部214、215的插接结构周围可形成用于密封的密封部300,以形成更强的液密结构。在此,可以通过沉积液态密封部件或者利用组装诸如预制橡胶等弹性部件的方法来形成密封部300。
更优选地,如图6所示,第二边缘部214、215可被形成为包括如下部分的结构:第一突出部214,沿第二连通孔H2的周边朝向外侧突出;和第二突出部215,在第二连通孔H2相反的方向上与第一突出部214隔开的位置处,沿着第一连通孔H1的周边朝向外侧突出。
在此,第一边缘部114可被插入到第一突出部214与第二突出部215之间的间隙(C)中,从而使第一边缘部114和第二边缘部214、215被联接。
在这种情况下,第一突出部214和第二突出部215之间的间隙(C)可以形成有用于密封的密封部300;密封部300可以密封第一边缘部114与第一突出部214之间以及第一边缘部114与第二突出部215之间的间隙,从而形成更强的液密结构。
因此,与针对管状冷却部,通过弯曲工艺形成上部和下部的冷却结构的现有技术中的液冷式双侧冷却器相比,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可以形成分离的联接结构(A),使得上部和下部的第一冷却部11、12和第二冷却部21、22通过分别形成在其下表面和上表面的连通孔H1、H2彼此联通,从而解决了在弯曲工艺中出现的例如流动通路变窄和由此引起的压力损失、因杂质等引起的流动通路阻塞等问题,同时还解决了冷却器容易在弯曲工艺中或在弯曲工艺之后产生破裂的问题。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冷却器的联接结构可被实施为除图6所示的实施方式之外的其它实施方式。
图7至图12是示出应用于本发明的各种实施方式的液冷式双侧冷却器的联接构造的各种实施例的局部截面图。
首先,图7示出分别在第一下盖112和第二上盖211上形成具有恒定厚度d1、d2的板状边缘部114′、214′的实施方式。包含在第一冷却部11中的第一边缘部114′布置在第一连通孔H1的周边上;并且包含在第二冷却部21中的第二边缘部214′布置在第二连通孔H2的周边上。
根据图7的联接结构,在第一冷却部11和第二冷却部21被布置成使得第一连通孔H1和第二连通孔H2面向彼此,从而使第一冷却液通路和第二冷却液通路彼此连通的情况下,第一边缘部114′的下表面和第二边缘部214′的上表面可以彼此表面接触并且彼此联接。
具体地,在图7中,槽(g)可以形成在第二边缘部214′的上表面上,以沿着第二连通孔H2的周边与第二连通孔H2间隔开;并且可以在槽(g)上形成密封部300′,由此实现液密结构。如上所述,密封部300′可以由液态密封部件或橡胶等固态弹性部件(垫片)等来实现。在图7中,由于不需要密封部必须通过联接而穿入到特定空间中,因此可以适当地应用固态垫片。
图8所示的实施方式是在图7的实施方式中的第一边缘部114′的下表面上形成突出部(p)的变型例。在第一冷却部11和第二冷却部12联接的情况下,突出部(p)可被插入到形成于第二边缘部214′的上表面上的槽(g)中。在形成联接结构的组装过程中,可以在槽(g)内预先准备液态密封部件。因此,在突出部(p)的插入过程中,密封部件可以在突出部(p)与槽(g)彼此面对的表面之间穿入,以形成液密结构。
图9所示的实施方式表示在第一边缘部114′的下表面上形成第一槽(g1)以便面向图7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的第二边缘部214′的第二槽(g2)的变型例。在第一冷却部11和第二冷却部12被联接的情况下,图9的实施方式可作为密封用途布置具有与由第一槽(g1)和第二槽(g2)形成的间隙相适合的尺寸的垫片300′,以形成液密结构。
图10所示的实施方式表示在第二冷却部21的上盖211上形成延伸突出以围绕第二连通孔H2的引导部211e的实施方式。可以将第二边缘部214′布置成与引导部211e的周边以预定间隔隔开,并且布置垫片300′以密封引导部211e和第二边缘部214′的间隙。在第一冷却部11和第二冷却部12联接的情况下,图10的实施方式使第一边缘部114′的下表面与引导部211e的上端和第二边缘部214′的上表面接触。
图11所示的实施方式,例如在第二冷却部21的上盖211上延伸突出以围绕第二连通孔H2的引导部211e,表示在第一冷却部11的下盖112上形成延伸突出以围绕第一连通孔H1的引导部112e的实施方式。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一冷却部11可以包括第一边缘部114′,其被形成为与引导部112e的周边以预定间隔隔开。在第一冷却部11和第二冷却部21被联接的状态下,引导部112e的下端和引导部211e的上端彼此接触;并且第一边缘部114′和第二边缘部214′彼此表面接触。此外,引导部112e与第一边缘部114′之间的间隙以及引导部211e与第二边缘部214′之间的间隙可以面向彼此,以形成一个间隙;并且可作为密封用途而布置具有与该间隙相适配尺寸的垫片300′,以形成液密结构。
图12所示的实施方式表示用板状结构代替具有图7至图11中说明的厚度的边缘部的实施例,并且形成第一冷却部11和第二冷却部21的联接结构。
与图11所示的实施方式相类似,在图12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如图所示,第一冷却部11的下盖112可包括延伸突出以围绕第一连通孔H1的引导部112e;并且第二冷却部21的上盖211可包括延伸突出以围绕第二连通孔H2的引导部211e。
第一冷却部11可包括具有板状结构的保护板114″;并且第二冷却部21也可包括具有板状结构的保护板214″。包含于第一冷却部11中的保护板114″,布置在包含与第二连通孔H2相对应的贯通孔形式的第一连通孔H1的周围,使得第一连通孔H1无需其它工艺就可与外侧连通。包含于第二冷却部21中的保护板214″,可包括通过挤压工艺等,沿着第二连通孔H2的周边突出的突出部(p′)。
在该实施方式中,在第一冷却部11和第二冷却部21联接的状态下,引导部112e的下端和引导部211e的上端彼此接触;并且突出部(p′)不与第一冷却部11接触。该实施方式还可以包括垫片300′,其位于第一保护板114″与第二保护板124″的上表面之间,突出部(P)与第二引导部211e之间,以实施液密结构。
图13的特征在于形成第一冷却部11的保护板114″,并且还在图12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的第一保护板114″上形成突出部。
图13所示的实施方式,在第一冷却部11和第二冷却部21联接的状态下,使引导部112e的下端和引导部211e的上端彼此接触;并且两个突起部(P1,P2)在其上端和下端彼此接触。此外,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一保护板114″的突出部与第一引导部112e之间的间隙,以及第二保护板214″的突出部与第二引导部211e之间的间隙彼此面对并且彼此连通形成一个间隙。由两个间隙形成的间隙可形成有垫片300′,以实施双侧冷却器的液密结构。
本发明的描述本质上仅是示例性的,因此,不偏离本发明的实质的各种变型旨在落入本发明的范围内。这种变型不应该被认为是偏离了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27)
1.一种液冷式双侧冷却器,包括:
第一冷却部,其被配置成:
形成内部有冷却液流动的第一冷却液通路;并且
使所述冷却液流入至所述第一冷却部的一端中或从所述第一冷却部的一端排出;和
第二冷却部,其被配置成:
形成内部有冷却液流动的第二冷却液通路;
使冷却液流入至所述第二冷却部的一端中或从所述第二冷却部的一端排出;并且
位于在所述第一冷却部的下方距所述第一冷却部预定距离的位置处,
其中,所述第一冷却部和所述第二冷却部被布置成按上下关系以预定间隔隔开,并且所述第一冷却部和所述第二冷却部之间的空间配置为放置冷却对象,
其中,所述第一冷却部的另一端形成有第一连通孔,所述第一连通孔被配置成连通所述第一冷却液通路和所述第一冷却部的外侧,并且所述第二冷却部的另一端形成有第二连通孔,所述第二连通孔被配置成连通所述第二冷却液通路和所述第二冷却部的外侧;并且
其中,所述第一冷却部和所述第二冷却部被布置成使得:
所述第一连通孔和所述第二连通孔彼此面对;并且
所述第一冷却液通路和所述第二冷却液通路彼此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冷却部包括沿着所述第一连通孔的周边朝向所述第一冷却部的外侧突出的第一边缘部,
其中,所述第二冷却部包括沿着所述第二连通孔的周边朝向所述第二冷却部的外侧突出的第二边缘部,并且
其中,所述第一边缘部和所述第二边缘部彼此联接,并且所述第一冷却液通路和所述第二冷却液通路彼此连接,
其中,所述第二边缘部包括:
第一突出部,其沿着所述第二连通孔的周边朝向所述第二连通孔的外侧突出;和
第二突出部,其沿着所述第一突出部的周边朝向所述第一突出部的外侧突出,其中,所述第二突出部设置在相对于所述第二连通孔与所述第一突出部相反的方向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式双侧冷却器,其中,所述液冷式双侧冷却器还包括:
密封部,被配置成密封所述第一边缘部与所述第二边缘部之间的间隙,其中,所述密封部布置在所述第一边缘部与所述第二边缘部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式双侧冷却器,
其中,所述第一边缘部插入到所述第一突出部与所述第二突出部之间的间隙中,使得所述第一边缘部和所述第二边缘部彼此联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冷式双侧冷却器,其中,所述液冷式双侧冷却器还包括:
密封部,其被配置成密封所述第一突出部与所述第二突出部之间的间隙,其中所述密封部形成在所述第一突出部与所述第二突出部之间的间隙中。
5.一种液冷式双侧冷却器,包括:
第一冷却部,其被配置成:
形成内部有冷却液流动的第一冷却液通路;并且
使所述冷却液流入至所述第一冷却部的一端中或从所述第一冷却部的一端排出;和
第二冷却部,其被配置成:
形成内部有冷却液流动的第二冷却液通路;
使冷却液流入至所述第二冷却部的一端中或从所述第二冷却部的一端排出;并且
位于在所述第一冷却部的下方距所述第一冷却部预定距离的位置处,
其中,所述第一冷却部和所述第二冷却部被布置成按上下关系以预定间隔隔开,并且所述第一冷却部和所述第二冷却部之间的空间配置为放置冷却对象,
其中,所述第一冷却部的另一端形成有第一连通孔,所述第一连通孔被配置成连通所述第一冷却液通路和所述第一冷却部的外侧,并且所述第二冷却部的另一端形成有第二连通孔,所述第二连通孔被配置成连通所述第二冷却液通路和所述第二冷却部的外侧;并且
其中,所述第一冷却部和所述第二冷却部被布置成使得:
所述第一连通孔和所述第二连通孔彼此面对;并且
所述第一冷却液通路和所述第二冷却液通路彼此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冷却部包括在所述第一连通孔的周边上具有预定厚度的第一边缘部,
其中,所述第二冷却部包括在所述第二连通孔的周边上具有预定厚度的第二边缘部,并且
其中,所述第一边缘部的一个表面和所述第二边缘部的一个表面彼此接触,使得所述第一冷却液通路和所述第二冷却液通路彼此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边缘部包括在所述第一边缘部的一个表面上沿所述第一连通孔的周边突出的突出部,
其中,所述第二边缘部包括在所述第二边缘部的一个表面上沿所述第二连通孔的周边形成的槽,并且
其中,当所述第一边缘部的一个表面和所述第二边缘部的一个表面彼此接触时,所述突出部插入所述槽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冷式双侧冷却器,其中,所述第二边缘部的一个表面包括:密封部,其填充沿所述第二连通孔的周边形成的槽。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冷式双侧冷却器,其中,所述液冷式双侧冷却器还包括:密封部,其被配置成密封所述突出部与所述槽之间的间隙。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冷式双侧冷却器,其中,所述液冷式双侧冷却器还包括:
密封部,被配置成当所述第一冷却部的一个表面和所述第二冷却部的一个表面彼此接触时,填充由第一槽和第二槽形成的间隙,
其中,所述第一边缘部包括在所述第一边缘部的另一表面上沿所述第一连通孔的周边形成的第一槽,并且所述第二边缘部包括在所述第二边缘部的另一表面上沿所述第二连通孔的周边形成的第二槽,其中,所述第一槽和所述第二槽彼此面对。
9.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液冷式双侧冷却器,其中,所述第一冷却部包括:
上盖,联接至下盖;和
形成有所述第一连通孔的所述下盖,其中所述上盖和所述下盖被配置成形成所述第一冷却液通路。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液冷式双侧冷却器,其中,所述第二冷却部包括:
形成有所述第二连通孔的上盖;和
联接至所述上盖的下盖,其中所述上盖和所述下盖被配置成形成所述第二冷却液通路。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液冷式双侧冷却器,
其中,所述第一冷却部包括布置在所述第一冷却液通路上的冷却片。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液冷式双侧冷却器,
其中,所述第二冷却部包括布置在所述第二冷却液通路上的冷却片。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液冷式双侧冷却器,
其中,所述冷却片布置在面向置于所述第一冷却部与所述第二冷却部之间的冷却对象的位置处。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液冷式双侧冷却器,
其中,所述冷却片布置在面向置于所述第一冷却部与所述第二冷却部之间的冷却对象的位置处。
15.一种液冷式双侧冷却器,包括:
第一冷却部,包括:
第一上盖,其联接至第一下盖;和
第一下盖,其具有位于所述第一下盖的一个端部上的第一连通孔,所述第一连通孔被配置成连通第一冷却液通路和所述第一冷却部的外侧,其中所述第一上盖和所述第一下盖在所述第一上盖与所述第一下盖之间形成第一冷却液通路;以及
第二冷却部,包括:
第二下盖,其联接至第二上盖;和
第二上盖,其具有位于所述第二上盖的一个端部上的第二连通孔,所述第二连通孔被配置成连通第二冷却液通路和所述第二冷却部的外侧,其中所述第二上盖设置在距所述第一冷却部的下部预定距离的位置处;
其中,所述第一冷却部和所述第二冷却部被布置成按上下关系以预定间隔隔开,并且所述第一冷却部和所述第二冷却部之间的空间配置为放置冷却对象,
其中,所述第一冷却部和所述第二冷却部被布置成使得:
所述第一连通孔和所述第二连通孔彼此面对;并且
所述第一冷却液通路和所述第二冷却液通路彼此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冷却部包括附接至所述第一下盖并且沿所述第一连通孔的周边朝向所述第一连通孔的下部突出的第一边缘部,
其中,所述第二冷却部包括附接至所述第二上盖并且沿所述第二连通孔的周边朝向所述第二连通孔的上部突出的第二边缘部,并且
其中,所述第一边缘部和所述第二边缘部彼此联接,使得所述第一冷却液通路和所述第二冷却液通路彼此连接。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液冷式双侧冷却器,其中,所述液冷式双侧冷却器还包括:
密封部,其被配置成密封所述第一边缘部与所述第二边缘部之间的间隙,其中,所述密封部设置在所述第一边缘部与所述第二边缘部之间。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液冷式双侧冷却器,
其中,所述第二边缘部包括:
第一突出部,沿所述第二连通孔的周边朝向所述第二连通孔的外侧突出;和
第二突出部,沿所述第一突出部的周边朝向所述第一突出部的外侧突出,其中所述第二突出部设置在相对于所述第二连通孔与所述第一突出部相反的方向上,并且
其中,所述第一边缘部插入到所述第一突出部与所述第二突出部之间的间隙中,使得所述第一边缘部和所述第二边缘部彼此联接。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液冷式双侧冷却器,其中,所述液冷式双侧冷却器还包括:密封部,其被配置成密封所述第一突出部与所述第二突出部之间的间隙,其中所述密封部形成在所述第一突出部与所述第二突出部之间的间隙中。
19.一种液冷式双侧冷却器,包括:
第一冷却部,包括:
第一上盖,其联接至第一下盖;和
第一下盖,其具有位于所述第一下盖的一个端部上的第一连通孔,所述第一连通孔被配置成连通第一冷却液通路和所述第一冷却部的外侧,其中所述第一上盖和所述第一下盖在所述第一上盖与所述第一下盖之间形成第一冷却液通路;以及
第二冷却部,包括:
第二下盖,其联接至第二上盖;和
第二上盖,其具有位于所述第二上盖的一个端部上的第二连通孔,所述第二连通孔被配置成连通第二冷却液通路和所述第二冷却部的外侧,其中所述第二上盖设置在距所述第一冷却部的下部预定距离的位置处;
其中,所述第一冷却部和所述第二冷却部被布置成按上下关系以预定间隔隔开,并且所述第一冷却部和所述第二冷却部之间的空间配置为放置冷却对象,
其中,所述第一冷却部和所述第二冷却部被布置成使得:
所述第一连通孔和所述第二连通孔彼此面对;并且
所述第一冷却液通路和所述第二冷却液通路彼此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冷却部包括附接至所述第一下盖的第一边缘部,其中,所述第一边缘部在所述第一连通孔的周边上具有预定厚度,
其中,所述第二冷却部包括附接至所述第二上盖的第二边缘部,其中所述第二边缘部在所述第二连通孔的周边上具有预定厚度,并且
其中,所述第一边缘部的下表面和所述第二边缘部的上表面接触,使得所述第一冷却液通路和所述第二冷却液通路彼此连接。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液冷式双侧冷却器,
其中,所述第二边缘部的上表面包括:
槽,其沿着所述第二连通孔的周边形成;和
密封部,其填充所述槽。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液冷式双侧冷却器,
其中,所述第一边缘部包括在所述第一边缘部的下表面上沿所述第一连通孔的周边突出的突出部,
其中,所述第二边缘部包括在所述第二边缘部的上表面上沿所述第二连通孔的周边形成的槽,并且
其中,当所述第一边缘部的下表面和所述第二边缘部的上表面彼此接触时,所述突出部插入到所述槽中。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液冷式双侧冷却器,其中,所述液冷式双侧冷却器还包括:密封部,其被配置成密封所述突出部与所述槽之间的间隙。
23.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液冷式双侧冷却器,
其中,所述第一边缘部包括在所述第一边缘部的下表面上沿所述第一连通孔的周边形成的第一槽,并且
其中,所述第二边缘部包括在所述第二边缘部的上表面上沿所述第二连通孔的周边形成并且被配置成面向所述第一槽的第二槽,并且
其中,所述液冷式双侧冷却器还包括:
密封部,其被配置成当所述第一冷却部的下表面和所述第二冷却部的上表面彼此接触时,填充由所述第一槽和所述第二槽形成的间隙中。
24.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液冷式双侧冷却器,
其中,所述第二上盖还包括沿所述第二连通孔的周边延伸并且朝向所述第二上盖的上部突出的引导部,
其中,所述第二边缘部设置在距所述引导部预定距离的位置处,
其中,所述引导部的上端和所述第二边缘部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一边缘部的下表面相接触,并且
其中,所述液冷式双侧冷却器还包括:
密封部,其被配置成填充所述引导部与所述第二边缘部之间的间隙。
25.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液冷式双侧冷却器,其中,所述液冷式双侧冷却器还包括:
密封部,其被配置成填充由第一间隙和第二间隙形成的间隙,
其中,所述第一下盖还包括沿所述第一连通孔的周边延伸并且朝向所述第一下盖的下部突出的第一引导部,并且所述第二上盖还包括沿所述第二连通孔的周边延伸并且朝向所述第一下盖的上部突出的第二引导部,
其中,所述第一边缘部设置在距所述第一引导部预定距离的位置处,并且所述第二边缘部设置在距所述第二引导部预定距离的位置处,
其中,所述第一引导部的下端和所述第二引导部的上端彼此接触,并且
其中,所述第一间隙和所述第二间隙彼此面对,其中,所述第一间隙是所述第一边缘部与所述第一引导部之间的间隙,并且所述第二间隙是所述第二边缘部与所述第二引导部之间的间隙。
26.一种液冷式双侧冷却器,包括:
第一冷却部,包括:
第一上盖,其联接至第一下盖;和
第一下盖,其具有位于所述第一下盖的一个端部上的第一连通孔,所述第一连通孔被配置成连通第一冷却液通路和所述第一冷却部的外侧,其中所述第一上盖和所述第一下盖在所述第一上盖与所述第一下盖之间形成第一冷却液通路;以及
第二冷却部,包括:
第二下盖,其联接至第二上盖;和
第二上盖,其具有位于所述第二上盖的一个端部上的第二连通孔,所述第二连通孔被配置成连通第二冷却液通路和所述第二冷却部的外侧,其中所述第二上盖设置在距所述第一冷却部的下部预定距离的位置处;
其中,所述第一冷却部和所述第二冷却部被布置成按上下关系以预定间隔隔开,并且所述第一冷却部和所述第二冷却部之间的空间配置为放置冷却对象,
其中,所述第一冷却部和所述第二冷却部被布置成使得:
所述第一连通孔和所述第二连通孔彼此面对;并且
所述第一冷却液通路和所述第二冷却液通路彼此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下盖还包括沿所述第一连通孔的周边延伸并且朝向所述第一下盖的下部突出的第一引导部,并且所述第二上盖还包括沿所述第二连通孔的周边延伸并且朝向所述第一下盖的上部突出的第二引导部,
其中,所述第一冷却部包括附接至所述第一下盖并且设置在所述第一连通孔的周边上的第一保护板,
其中,所述第二冷却部包括附接至所述第二上盖并且设置在所述第二连通孔的周边上的第二保护板,其中,所述第二保护板包括在距所述第二连通孔预定距离的位置处沿所述第二连通孔的周边朝向所述第二冷却部的上部突出的突出部,并且
其中,所述第一引导部的下端和所述第二引导部的上端彼此联接,使得所述第一冷却液通路和所述第二冷却液通路彼此连接,
其中,所述液冷式双侧冷却器还包括:
垫片,其设置在第一保护板的下表面与第二保护板的上表面之间,其中,所述第二保护板设置在所述突出部与所述第二引导部之间。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液冷式双侧冷却器,
其中,所述第一保护板包括在距所述第一连通孔预定距离的位置处沿所述第一连通孔的周边朝向所述第一保护板的下部突出的突出部,
其中,所述第一保护板的突出部的下端与所述第二保护板的突出部的上端彼此接触,并且
其中,所述垫片设置在由第三间隙和第四间隙形成的间隙中,其中,所述第三间隙是所述第一保护板的突出部与所述第一引导部之间的间隙,并且所述第四间隙是所述第二保护板的突出部与所述第二引导部之间的间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KR1020170119338A KR102030143B1 (ko) | 2017-09-18 | 2017-09-18 | 수랭식 양면 냉각기 |
KR10-2017-0119338 | 2017-09-18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526182A CN109526182A (zh) | 2019-03-26 |
CN109526182B true CN109526182B (zh) | 2022-09-06 |
Family
ID=655270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1441886.3A Active CN109526182B (zh) | 2017-09-18 | 2017-12-26 | 液冷式双侧冷却器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3) | US10729041B2 (zh) |
KR (1) | KR102030143B1 (zh) |
CN (1) | CN109526182B (zh) |
DE (1) | DE102017222266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2676721B1 (ko) * | 2019-04-24 | 2024-06-18 |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 전력변환 장치용 냉각 시스템 |
US11168949B2 (en) * | 2019-09-16 | 2021-11-09 | Senior Uk Limited | Heat exchangers with improved heat transfer fin insert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1166526Y (zh) * | 2008-01-01 | 2008-12-17 | 新乡市科工工业有限公司 | 一种板翅式冷却器 |
CN204014403U (zh) * | 2014-08-28 | 2014-12-10 | 东风汽车公司 | 液冷式控制器的强化对流换热装置 |
CN204231855U (zh) * | 2014-12-04 | 2015-03-25 | 南京润杰电控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能提高控制柜冷却速度的结构 |
CN104755873A (zh) * | 2012-11-07 | 2015-07-01 | 阿尔法拉瓦尔股份有限公司 | 制作用于板式热交换器的板包装的方法 |
CN105658027A (zh) * | 2015-10-22 | 2016-06-08 | 浙江大学 | 用于电子部件冷却的液冷板 |
CN106793673A (zh) * | 2016-11-11 | 2017-05-31 | 宁波安信数控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组合式液冷冷却板结构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9119727D0 (en) * | 1991-09-16 | 1991-10-30 | Apv Baker Ltd | Plate heat exchanger |
US6131648A (en) * | 1998-11-09 | 2000-10-17 | Electric Boat Corporation | High pressure corrugated plate-type heat exchanger |
AU2002303134A1 (en) * | 2001-03-16 | 2002-10-03 | Creare Inc. | Lightweight direct methanol fuel cell and supporting systems |
US20060278378A1 (en) * | 2005-06-09 | 2006-12-14 | Calsonic Kansei Corporation | Oil-cooler-equipped radiator |
US7568520B2 (en) * | 2005-06-21 | 2009-08-04 | Calsonic Kansei Corporation | Oil cooler |
EP1939568A1 (en) | 2006-12-27 | 2008-07-02 | Radiatori Tubor S.P.A. | Modular structure thermal exchang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is apparatus |
KR20100102831A (ko) | 2009-03-12 | 2010-09-27 | 김인갑 | 오일쿨러 |
CN101861071B (zh) * | 2009-04-09 | 2014-05-07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电子装置 |
CA3005190A1 (en) | 2010-10-04 | 2012-04-12 | Dana Canada Corporation | Conformal fluid-cooled heat exchanger for battery |
JP5908975B2 (ja) | 2011-06-06 | 2016-04-26 | ジェンサーム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Gentherm Incorporated | カートリッジベース熱電システム |
US8895173B2 (en) | 2012-12-21 | 2014-11-25 |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 Battery module for an electric vehicle, and method of assembly thereof |
GB2516209A (en) * | 2013-02-26 | 2015-01-21 | Williams Grand Prix Eng | Heat Transfer Device |
US20160330874A1 (en) * | 2014-01-28 | 2016-11-10 |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 Cooling device and data center provided with same |
EP2957848A1 (en) * | 2014-06-17 | 2015-12-23 | Alfa Laval Corporate AB | A heater and a heat exchanger installation |
JP6344340B2 (ja) | 2014-09-23 | 2018-06-20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冷却器モジュール、および冷却器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
JP2017059810A (ja) | 2015-09-16 | 2017-03-23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熱交換器 |
JP2017079191A (ja) * | 2015-10-22 | 2017-04-27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リチウムイオン電池の製造方法 |
KR102413829B1 (ko) | 2015-12-30 | 2022-06-29 | 한온시스템 주식회사 | 전기소자 냉각용 열교환기 |
KR102325110B1 (ko) | 2017-05-31 | 2021-11-11 | 한온시스템 주식회사 | 전기소자 냉각용 열교환기 |
-
2017
- 2017-09-18 KR KR1020170119338A patent/KR102030143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7-12-06 US US15/833,408 patent/US10729041B2/en active Active
- 2017-12-08 DE DE102017222266.2A patent/DE102017222266A1/de active Pending
- 2017-12-26 CN CN201711441886.3A patent/CN109526182B/zh active Active
-
2020
- 2020-05-19 US US16/878,090 patent/US11665868B2/en active Active
-
2023
- 2023-04-19 US US18/136,658 patent/US20230262946A1/en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1166526Y (zh) * | 2008-01-01 | 2008-12-17 | 新乡市科工工业有限公司 | 一种板翅式冷却器 |
CN104755873A (zh) * | 2012-11-07 | 2015-07-01 | 阿尔法拉瓦尔股份有限公司 | 制作用于板式热交换器的板包装的方法 |
CN204014403U (zh) * | 2014-08-28 | 2014-12-10 | 东风汽车公司 | 液冷式控制器的强化对流换热装置 |
CN204231855U (zh) * | 2014-12-04 | 2015-03-25 | 南京润杰电控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能提高控制柜冷却速度的结构 |
CN105658027A (zh) * | 2015-10-22 | 2016-06-08 | 浙江大学 | 用于电子部件冷却的液冷板 |
CN106793673A (zh) * | 2016-11-11 | 2017-05-31 | 宁波安信数控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组合式液冷冷却板结构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230262946A1 (en) | 2023-08-17 |
US20200281100A1 (en) | 2020-09-03 |
CN109526182A (zh) | 2019-03-26 |
DE102017222266A1 (de) | 2019-03-21 |
US11665868B2 (en) | 2023-05-30 |
US10729041B2 (en) | 2020-07-28 |
US20190090388A1 (en) | 2019-03-21 |
KR102030143B1 (ko) | 2019-10-08 |
KR20190031650A (ko) | 2019-03-2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321613B2 (en) | Inverter power module packaging with cold plate | |
US8120914B2 (en) | Semiconductor cooling apparatus | |
US10582649B2 (en) | Heat exchanger for cooling electrical device | |
JP5983565B2 (ja) | 冷却器 | |
KR20050036905A (ko) | 구동 장치 | |
US10064310B2 (en) | Power-module device, power conversion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power-module device | |
US20230262946A1 (en) | Liquid-cooling type double-sided cooler | |
EP3905318A1 (en) | Power module assembly | |
US10548246B2 (en) | Electrical power converter | |
KR101988992B1 (ko) | 전기소자 냉각용 열교환기 | |
CN113170602B (zh) | 用于冷却车辆电气器件的热交换器 | |
JP6424750B2 (ja) | 電力変換装置 | |
JP2015065310A (ja) | シール部材、冷却装置及び半導体装置 | |
EP3644355B1 (en) | Packaging of a semiconductor device with phase-change material for thermal performance | |
KR20210027679A (ko) | 차량의 전기소자 냉각용 열교환기 | |
JP6327081B2 (ja) | 冷却器モジュール、および冷却器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 |
JP2014027165A (ja) | パワー・モジュール装置 | |
JP5589468B2 (ja) | 発熱素子の冷却装置 | |
CN114068450A (zh) | 印刷电路板部件用冷却部件及印刷电路系统 | |
JP2016046422A (ja) | 冷却器モジュール、および冷却器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 |
KR20240045735A (ko) | 차량의 전기소자 냉각용 열교환기 | |
KR20190131223A (ko) | 전기소자 냉각용 열교환기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 |
KR20180131119A (ko) | 전기소자 쿨링모듈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