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500794A - 一种建筑领域使用的墨斗及防回墨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建筑领域使用的墨斗及防回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500794A
CN109500794A CN201811537967.8A CN201811537967A CN109500794A CN 109500794 A CN109500794 A CN 109500794A CN 201811537967 A CN201811537967 A CN 201811537967A CN 109500794 A CN109500794 A CN 10950079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k
line
string holes
drip
mark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53796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500794B (zh
Inventor
秦锦峰
沈宇杰
凌卫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SHU GREATER MECHANICAL PRODUCT DESIGN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秦锦峰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秦锦峰 filed Critical 秦锦峰
Priority to CN201811537967.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500794B/zh
Publication of CN1095007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5007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5007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50079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HWORKSHOP EQUIPMENT, e.g. FOR MARKING-OUT WORK; STORAGE MEANS FOR WORKSHOPS
    • B25H7/00Marking-out or setting-out work
    • B25H7/04Devices, e.g. scribers, for mark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HWORKSHOP EQUIPMENT, e.g. FOR MARKING-OUT WORK; STORAGE MEANS FOR WORKSHOPS
    • B25H7/00Marking-out or setting-out work
    • B25H7/04Devices, e.g. scribers, for marking
    • B25H7/045Devices, e.g. scribers, for marking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marking el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墨斗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领域使用的墨斗,它包括驱动壳、驱动槽、墨盒、沥墨壳、缠线盒、第一连接块、缠线轮、墨线和定位针等,其中驱动壳中开有驱动槽;墨线在被向外拉动时,两个压板挤压海绵,海绵中的墨汁被挤出到墨线上,墨线蘸着墨汁被拉出,为接下来的弹线工作做好准备;在墨斗的使用结束并收缩的过程中,两个沥墨轮相互挤压墨线,墨线上的残留墨汁被两个沥墨轮挤出并滴落到沥墨槽中,被沥出的墨汁顺着沥墨槽中的回流斜面经回流槽进入墨盒中被两个海绵吸收,一方面节约了墨汁,另一方面清理墨线上的残留墨汁,保证墨斗里的清洁。本发明还揭示了防回墨方法。

Description

一种建筑领域使用的墨斗及防回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墨斗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领域使用的墨斗及防回墨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的墨斗中的墨盒装填有棉花或海绵,棉花中吸纳有墨汁;在拉动墨线的时候,棉花或海绵中的墨汁被动地涂抹在墨线上;当棉花或海绵中的墨汁量减少时,由于棉花或海绵对墨线的涂抹墨汁是被动的,所以会出现墨线上的墨汁量不足,从而导致在弹线后,线条不是很清晰或出现断线的情况,这样不利于材料的裁割或加工;传统的墨斗在使用结束后,墨线上依然保留很多的残留墨汁;在回收墨线的过程中,墨线上的残留墨汁被墨斗的内壁挤压出来并滴落,墨斗内外被滴落的墨汁弄脏,而且长时间的残留墨汁的积累使得墨线不再柔软并影响其吸纳墨汁的能力,进而影响弹线的效果。本发明设计一种建筑领域使用的墨斗解决如上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本发明公开一种建筑领域使用的墨斗,它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下”、“上”等指示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或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一种建筑领域使用的墨斗,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驱动壳、驱动槽、第一线孔、第一活动槽、第一梯形滑槽、墨盒、墨槽、回流槽、第二线孔、第二活动槽、沥墨壳、沥墨槽、第三线孔、第二梯形滑槽、回流斜面、第二连接块、第四线孔、缠线盒、缠线槽、穿线槽、盒盖、第一滚轮、环槽、第一齿轮、第一轴、齿条、第一梯形滑块、第一复位弹簧、第一连接块、压板、海绵、沥墨轮、摆孔、摩擦面、让位斜面、第二轴、滑动块、第二梯形滑块、第二复位弹簧、第二齿轮、第三轴、第二滚轮、盘卷回位装置、第四轴、缠线轮、墨线、定位针,其中驱动壳中开有驱动槽;驱动壳上两个相背的侧端面中心处开有贯通的第一线孔,且第一线孔与驱动槽横向相通;驱动壳上开有第一线孔的一个侧端面上开有两个与驱动槽横向相通的竖直方向的第一活动槽,且两个第一活动槽关于第一线孔的中心轴线中心对称;驱动槽内为开有第一线孔的两个相对的内壁上分别开有一个竖直方向的第一梯形滑槽,且两个第一梯形滑槽关于第一线孔的中心轴线中心对称;两个第一梯形滑槽分别与两个第一活动槽一一对应。
墨盒的一个侧端面上开有墨槽;墨盒上与开有墨槽的侧端面相邻的两个侧端面中心处开有贯通的且与墨槽相通的第二线孔;墨盒上开有第二线孔的一个侧端面上开有两个关于第一线孔中心轴线中心对称的竖直方向的第二活动槽;墨盒上与开有第二活动槽的侧端面相背的侧端面上开有回流槽;墨盒上开有第二活动槽的侧端面与驱动壳上开有第一活动槽的侧端面固连,且两个第二活动槽分别与两个第一活动槽对接;第二线孔与第一线孔对接。
沥墨壳的一个侧端面上开有一个向外扩口的沥墨槽;沥墨槽的一个侧壁为向外倾斜的回流斜面;沥墨槽内与沥墨槽槽口相对的侧壁中心处开有第三线孔;沥墨槽内与回流斜面相对的侧壁上开有竖直方向的第二梯形滑槽;沥墨壳上开有沥墨槽的侧端面与墨盒上开有回流槽的侧端面固连,且沥墨槽槽口与回流槽槽口对接,第三线孔与第二线孔相对;第二连接块的两个相背的侧端面中心处开有贯通的第四线孔;第二连接块上开有第四线孔的一个侧端面与沥墨壳上开有第三线孔的侧端面固连,且第四线孔与第三线孔对接;缠线盒为圆柱形;缠线盒内开有圆柱形的缠线槽,且缠线槽的中心轴线与缠线盒的中心轴线重合;缠线盒的外圆面上开有与缠线槽相通的穿线槽;缠线盒的外圆面与第二连接块固连,且穿线槽的中心处与第四线孔对接。
两个第一齿轮分别通过两个第一轴安装在驱动槽中,且两个第一齿轮分别与两个第一活动槽相对应;第一滚轮的外圆面上沿周向开有环槽;两个第一滚轮分别安装在两个第一轴上,且两个第一滚轮对称地分布于第一线孔的上下两侧;齿条上的齿面为不完全齿面;齿条的一个侧端面上安装有第一梯形滑块;两个齿条分别通过第一梯形滑块与第一梯形滑槽的滑动配合安装在驱动槽中,且两个齿条分别与两个第一齿轮相啮合;两个第一复位弹簧分别安装在两个齿条的端面上;每个第一复位弹簧的一端与相应的齿条端面连接,另一端与驱动槽的内壁连接;两个压板分别位于墨槽的上下端面处,且两个压板分别通过穿过相应第一活动槽的第一连接块与两个齿条侧端面固连;两个外观尺寸相等的海绵分别安装在两个压板上靠近第二线孔的端面上,且两个海绵位于第二线孔的上下两侧;滑动块的一个侧端面上安装有第二梯形滑块;两个滑动块分别通过第二梯形滑块与第二梯形滑槽的滑动配合安装在沥墨槽中开有第二梯形滑槽的侧壁上;两个第二复位弹簧分别安装在两个滑动块的端面上;每个第二复位弹簧的一端与滑动块的端面连接,另一端与沥墨槽的内壁连接;沥墨轮的外圆面开有相交的摩擦面和让位斜面;沥墨轮的外弧面为齿面;两个沥墨轮分别通过相应的第二轴安装在两个滑动块的侧端面上,且两个沥墨轮对称地分布于第三线孔的上下两侧;两个第二齿轮分别通过相应的第三轴安装在沥墨槽上开有第二梯形滑槽的侧壁上,且两个第二齿条分别与两个沥墨轮的外圆面相啮合。
两个第二滚轮分别通过销安装在穿线槽中,且两个第二滚轮位于穿线槽内的上下两端;盘卷回位装置安装在缠线槽的一个端面上;缠线轮安装在盘卷回位装置上的第四轴上;墨线缠绕在缠线轮上;墨线的一端与缠线轮连接,另一端穿过安装于穿线槽内的两个第二滚轮之间并接着依次穿过第四线孔、第三线孔、第二线孔和第一线孔至驱动壳外;墨线上穿出驱动壳的一端上安装有定位针;两个沥墨轮上摩擦面同时与位于两者之间的墨线相配合;两个第一滚轮与位于两者之间的墨线相配合;两个海绵与位于两者之间的墨线相配合;两个第二滚轮与位于两者之间的墨线相配合。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第一线孔的直径与第二线孔的直径相等,第二线孔的直径与第三线孔的直径相等,第三线孔的直径与第四线孔的直径相等。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摩擦面与沥墨轮的中心轴线之间的垂直距离大于让位斜面与沥墨轮的中心轴线之间的垂直距离。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第一复位弹簧为拉伸弹簧。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第二复位弹簧为压缩弹簧。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海绵与压板之间通过胶水连接。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第三轴与沥墨槽侧壁固连,第二齿轮与相应的第三轴固连。
本发明中盘卷回位装置为现有技术,盘卷回位装置中具有复位功能的涡卷弹簧,当缠绕在缠线轮上的墨线被向外拉动时,盘卷回位装置内的涡卷弹簧在第四轴的带动下发生形变;当被拉出的墨线没有外力拉动时,在盘卷回位装置内的涡卷弹簧的作用下,第四轴带动缠线轮反向旋转,缠线轮把墨线重新缠绕其上。
本发明中两个第一滚轮及沥墨轮的作用是,当使用墨斗时,墨线被拉出,墨线带动与之相配合的两个第一滚轮发生旋转,两个第一滚轮分别带动两个第一齿轮旋转;两个第一齿轮分别通过相应的齿条、第一连接块和压板带动两个海绵相向运动而发生相互挤压,海绵中的墨汁被挤出到墨线上,墨线被浸染墨汁而为弹墨线做好准备,两个第一复位弹簧同时被拉伸;同时,墨线与两个沥墨轮上的摩擦面相互作用,墨线带动两个沥墨轮绕相应的第二轴中心轴线旋转两个沥墨轮上的让位斜面同时转向墨线;由于第三轴与沥墨槽侧壁固连,第二齿轮与相应的第三轴固连,所以两个沥墨轮自转的同时并随相应的滑动块沿相应的第二梯形滑槽向相反的方向运动脱离墨线,两个第二复位弹簧同时被压缩;由于摩擦面与沥墨轮的中心轴线之间的垂直距离大于让位斜面与沥墨轮的中心轴线之间的垂直距离,所以两个沥墨轮上的让位斜面不会与墨线相互接触,两个沥墨轮不与墨线产生作用;当墨线被拉到目标长度后停止拉伸,在两个第二复位弹簧和两个第二齿轮的共同作用下,两个滑动块分别带动两个沥墨轮相向运动;在两个第二齿轮的作用下两个沥墨轮同时反向自转,两个沥墨轮上的摩擦面重新回转至初始位置并与墨线重新接触;当墨斗使用结束后,撤去墨线上的拉力,在盘卷回位装置中的涡卷弹簧的共同作用下,墨线被缠线轮拉回;在两个第一复位弹簧的作用下,两个齿条分别通过相应的第一齿轮带动两个第一滚轮反向旋转复位;与此同时,两个齿条通过相应的第一连接块和压板带动两个海绵复位与墨线分离,墨汁不再被挤压出;同时,墨线带动两个与之接触的沥墨轮反向旋转,两个沥墨轮上的弧面对墨线形成挤压,两个沥墨轮上的弧面相互挤压墨线,残留在墨线里的墨汁被挤出,被挤出的墨汁顺着回流斜面经回流槽流回墨盒并两个海绵吸收。
本发明中两个第二滚轮的作用是,当墨线被向外拉动时,穿线槽与缠线轮之间的墨线被绷直,如果在穿线槽内墨线两侧没有第二滚轮,墨线与穿线槽的上下端面之间存在摩擦,经过长时间的反复拉动,墨线就会因为反复的滑动摩擦而发生断裂,为了延长墨线的寿命减少墨线与穿线槽之间的滑动摩擦,从而设置两个第二滚轮,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进而最大程度地减小墨线与穿线槽之间的摩擦,延长墨线的寿命。
本发明中第一线孔的直径与第二线孔的直径相等,第二线孔的直径与第三线孔的直径相等,第三线孔的直径与第四线孔的直径相等的设计目的是,在墨线被向外拉动或回收时,残留在墨线上的墨汁可能滴落至第一线孔、第二线孔、第三线孔及第四线孔的连接处;如果第一线孔与第二线孔的直径不相同,第二线孔与第三线孔的直径不相同,第三线孔的直径与第四线孔的直径不相同,那么滴落的墨汁就会滞留于第一线孔、第二线孔、第三线孔及第四线孔的连接处得不到回收,一方面浪费墨汁,另一方面污染墨斗;如果第一线孔的直径与第二线孔的直径相等,第二线孔的直径与第三线孔的直径相等,第三线孔的直径与第四线孔的直径相等,那么滴落的墨汁就会顺着第一线孔、第二线孔、第三线孔和第四线孔回流至墨盒中而得到回收。
一种墨斗防回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建筑领域使用的墨斗,所述方法为:当需要使用墨斗进行弹线时,用手拉动位于驱动壳外的墨线一端,在拉力的作用下,缠线轮发生旋转并放线,盘卷回位装置中的涡卷弹簧形变;同时,墨线带动与之相配合的两个第一滚轮旋转;两个第一滚轮分别通过相应的第一齿轮带动两个齿条相向运动,两个第一复位弹簧同时被拉伸;两个齿条分别通过相应的第一连接块和压板带动两个蘸满墨汁的海绵沿墨槽的内壁相向运动并发生相互挤压;墨汁从海绵中挤出并被涂抹到墨线上,饱蘸墨汁的墨线逐渐被拉出;与此同时,墨线带动两个沥墨轮自转的同时分别随两个滑动块沿相应的第二梯形滑槽向相反方向运动;两个沥墨轮与墨线分离不再产生相互作用;当墨线被拉到目标长度后停止拉伸,在两个第二复位弹簧和两个第二齿轮的共同作用下,两个滑动块分别带动两个沥墨轮相向运动;在两个第二齿轮的作用下两个沥墨轮同时反向自转,两个沥墨轮上的摩擦面重新回转至初始位置并与墨线重新接触;当弹线结束后需要收回墨线时,撤去对墨线的拉力,在盘卷回位装置中涡卷弹簧的作用下,缠线轮反向旋转并把被拉出的墨线缠绕其上;在第一复位弹簧的作用下,两个齿条通过相应的第一齿轮带动两个第一滚轮反向旋转,两个第一滚轮向内送线;同时,两个齿条分别通过相应的第一连接块和压板带动两个海绵向相反方向运动;两个海绵不再相互挤压并远离墨线,两个海绵不再向墨线上涂抹墨汁;与此同时,墨线带动两个与之接触的沥墨轮反向旋转,两个沥墨轮上的弧面对墨线形成挤压,两个沥墨轮上的弧面相互挤压墨线,残留在墨线里的墨汁被挤出,被挤出的墨汁顺着回流斜面经回流槽流回墨盒并两个海绵吸收;墨线回收结束,两个齿条、两个第一连接块和两个压板回到初始位置;连个海绵回到初始位置;当墨线被完全收回时,在两个第二复位弹簧和两个第二齿轮的共同作用下,两个滑块及两个沥墨轮回到初始位置。
相对于传统的墨斗,本发明中的墨线在被向外拉动时,位于墨盒里的两个压板带动两个位于墨线两侧的海绵相向运动并相互挤压,海绵中的墨汁被挤出到墨线上,墨线蘸着墨汁被拉出,为接下来的弹线工作做好准备;当墨斗的使用结束后,撤去墨线上的拉力,在复位弹簧和盘卷回位装置的共同作用下,被拉出的墨线向回收缩并缠绕在缠线轮上;在墨线收缩的过程中,两个沥墨轮相互挤压墨线,墨线上的残留墨汁被两个沥墨轮挤出并滴落到沥墨槽中,被沥出的墨汁顺着沥墨槽中的回流斜面经回流槽进入墨盒中被两个海绵吸收,一方面节约了墨汁,另一方面清理墨线上的残留墨汁,保证墨斗里的清洁;本发明结构简单,具有较好的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墨斗示意图。
图2是第一滚轮、墨线、第一齿轮、齿条、第一连接块、压板、海绵、沥墨轮及第二齿轮配合剖面示意图。
图3是第一滚轮、第一齿轮、第一复位弹簧、齿条、墨线及驱动壳配合剖面示意图。
图4是齿条、第一复位弹簧、第一梯形滑块及驱动壳配合剖面示意图。
图5是沥墨壳、沥墨轮、第二齿轮、墨线、滑动块及第二复位弹簧配合剖面示意图。
图6是驱动壳、墨盒及沥墨壳配合剖面示意图。
图7是缠线轮、墨线、第二滚轮、复位装置及缠线盒配合剖面示意图。
图8是缠线轮、墨线、第二滚轮及缠线盒配合剖面示意图。
图9是驱动壳透视示意图。
图10是驱动壳中第一梯形滑槽及第一线孔透视示意图。
图11是墨盒示意图。
图12是齿条、第一梯形滑块、第一连接块、压板及海绵配合示意图。
图13是第一滚轮示意图。
图14是沥墨壳示意图。
图15是沥墨壳剖面示意图。
图16是第二连接块透视示意图。
图17是缠线盒透视示意图。
图18是缠线盒剖面透视示意图。
图19是墨斗内部传动示意图。
图20是沥墨轮透视示意图。
图21是驱动壳、墨盒、沥墨壳、第二连接块及缠线盒配合剖面示意图。
图中标号名称:1、驱动壳;2、驱动槽;3、第一线孔;4、第一活动槽;5、第一梯形滑槽;6、墨盒;7、回流槽;8、第二线孔;9、第二活动槽;10、沥墨壳;11、沥墨槽;12、第三线孔;13、第二梯形滑槽;14、回流斜面;15、第二连接块;16、第四线孔;17、缠线盒;18、缠线槽;19、穿线槽;20、盒盖;21、第一滚轮;22、第一齿轮;23、第一轴;24、齿条;25、第一梯形滑块;26、第一复位弹簧;27、墨槽;28、第一连接块;29、压板;30、海绵;31、沥墨轮;32、摆孔;33、摩擦面;34、让位斜面;35、第二轴;36、滑动块;37、第二梯形滑块;38、第二复位弹簧;39、第二齿轮;40、第三轴;41、第二滚轮;42、盘卷回位装置;43、第四轴;44、缠线轮;45、墨线;46、环槽;47、定位针。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3所示,它包括驱动壳1、驱动槽2、第一线孔3、第一活动槽4、第一梯形滑槽5、墨盒6、墨槽27、回流槽7、第二线孔8、第二活动槽9、沥墨壳10、沥墨槽11、第三线孔12、第二梯形滑槽13、回流斜面14、第二连接块15、第四线孔16、缠线盒17、缠线槽18、穿线槽19、盒盖20、第一滚轮21、环槽46、第一齿轮22、第一轴23、齿条24、第一梯形滑块25、第一复位弹簧26、第一连接块28、压板29、海绵30、沥墨轮31、摆孔32、摩擦面33、让位斜面34、第二轴35、滑动块36、第二梯形滑块37、第二复位弹簧38、第二齿轮39、第三轴40、第二滚轮41、盘卷回位装置42、第四轴43、缠线轮44、墨线45、定位针47,其中如图9所示,驱动壳1中开有驱动槽2;如图10所示,驱动壳1上两个相背的侧端面中心处开有贯通的第一线孔3,且第一线孔3与驱动槽2横向相通;驱动壳1上开有第一线孔3的一个侧端面上开有两个与驱动槽2横向相通的竖直方向的第一活动槽4,且两个第一活动槽4关于第一线孔3的中心轴线中心对称;驱动槽2内为开有第一线孔3的两个相对的内壁上分别开有一个竖直方向的第一梯形滑槽5,且两个第一梯形滑槽5关于第一线孔3的中心轴线中心对称;两个第一梯形滑槽5分别与两个第一活动槽4一一对应。
如图11所示,墨盒6的一个侧端面上开有墨槽27;墨盒6上与开有墨槽27的侧端面相邻的两个侧端面中心处开有贯通的且与墨槽27相通的第二线孔8;墨盒6上开有第二线孔8的一个侧端面上开有两个关于第一线孔3中心轴线中心对称的竖直方向的第二活动槽9;墨盒6上与开有第二活动槽9的侧端面相背的侧端面上开有回流槽7;如图2所示,墨盒6上开有第二活动槽9的侧端面与驱动壳1上开有第一活动槽4的侧端面固连,且两个第二活动槽9分别与两个第一活动槽4对接;第二线孔8与第一线孔3对接。
如图14所示,沥墨壳10的一个侧端面上开有一个向外扩口的沥墨槽11;如图15所示,沥墨槽11的一个侧壁为向外倾斜的回流斜面14;沥墨槽11内与沥墨槽11槽口相对的侧壁中心处开有第三线孔12;沥墨槽11内与回流斜面14相对的侧壁上开有竖直方向的第二梯形滑槽13;如图2、6所示,沥墨壳10上开有沥墨槽11的侧端面与墨盒6上开有回流槽7的侧端面固连,且沥墨槽11槽口与回流槽7槽口对接,第三线孔12与第二线孔8相对;如图16所示,第二连接块15的两个相背的侧端面中心处开有贯通的第四线孔16;如图5、6所示,第二连接块15上开有第四线孔16的一个侧端面与沥墨壳10上开有第三线孔12的侧端面固连,且第四线孔16与第三线孔12对接;如图17所示,缠线盒17为圆柱形;如图18所示,缠线盒17内开有圆柱形的缠线槽18,且缠线槽18的中心轴线与缠线盒17的中心轴线重合;缠线盒17的外圆面上开有与缠线槽18相通的穿线槽19;如图1、8所示,缠线盒17的外圆面与第二连接块15固连,且穿线槽19的中心处与第四线孔16对接。
如图2、3所示,两个第一齿轮22分别通过两个第一轴23安装在驱动槽2中,且两个第一齿轮22分别与两个第一活动槽4相对应;如图13所示,第一滚轮21的外圆面上沿周向开有环槽46;如图2、3所示,两个第一滚轮21分别安装在两个第一轴23上,且两个第一滚轮21对称地分布于第一线孔3的上下两侧;如图2、4、12所示,齿条24上的齿面为不完全齿面;齿条24的一个侧端面上安装有第一梯形滑块25;两个齿条24分别通过第一梯形滑块25与第一梯形滑槽5的滑动配合安装在驱动槽2中,且两个齿条24分别与两个第一齿轮22相啮合;两个第一复位弹簧26分别安装在两个齿条24的端面上;每个第一复位弹簧26的一端与相应的齿条24端面连接,另一端与驱动槽2的内壁连接;如图2、19所示,两个压板29分别位于墨槽27的上下端面处,且两个压板29分别通过穿过相应第一活动槽4的第一连接块28与两个齿条24侧端面固连;两个外观尺寸相等的海绵30分别安装在两个压板29上靠近第二线孔8的端面上,且两个海绵30位于第二线孔8的上下两侧;如图5、19所示,滑动块36的一个侧端面上安装有第二梯形滑块37;两个滑动块36分别通过第二梯形滑块37与第二梯形滑槽13的滑动配合安装在沥墨槽11中开有第二梯形滑槽13的侧壁上;两个第二复位弹簧38分别安装在两个滑动块36的端面上;每个第二复位弹簧38的一端与滑动块36的端面连接,另一端与沥墨槽11的内壁连接;如图20所示,沥墨轮31的外圆面开有相交的摩擦面33和让位斜面34;沥墨轮31的外弧面为齿面;如图2、5、19所示,两个沥墨轮31分别通过相应的第二轴35安装在两个滑动块36的侧端面上,且两个沥墨轮31对称地分布于第三线孔12的上下两侧;两个第二齿轮39分别通过相应的第三轴40安装在沥墨槽11上开有第二梯形滑槽13的侧壁上,且两个第二齿条24分别与两个沥墨轮31的外圆面相啮合。
如图8所示,两个第二滚轮41分别通过销安装在穿线槽19中,且两个第二滚轮41位于穿线槽19内的上下两端;如图7所示,盘卷回位装置42安装在缠线槽18的一个端面上;缠线轮44安装在盘卷回位装置42上的第四轴43上;如图2、19所示,墨线45缠绕在缠线轮44上;墨线45的一端与缠线轮44连接,另一端穿过安装于穿线槽19内的两个第二滚轮41之间并接着依次穿过第四线孔16、第三线孔12、第二线孔8和第一线孔3至驱动壳1外;墨线45上穿出驱动壳1的一端上安装有定位针47;两个沥墨轮31上摩擦面33同时与位于两者之间的墨线45相配合;两个第一滚轮21与位于两者之间的墨线45相配合;两个海绵30与位于两者之间的墨线45相配合;两个第二滚轮41与位于两者之间的墨线45相配合。
如图21所示,上述第一线孔3的直径与第二线孔8的直径相等,第二线孔8的直径与第三线孔12的直径相等,第三线孔12的直径与第四线孔16的直径相等。
如图2、20所示,上述摩擦面33与沥墨轮31的中心轴线之间的垂直距离大于让位斜面34与沥墨轮31的中心轴线之间的垂直距离。
如图2、19所示,上述第一复位弹簧26为拉伸弹簧。
如图19所示,上述第二复位弹簧38为压缩弹簧。
如图12所示,上述海绵30与压板29之间通过胶水连接。
如图2、5、19所示,上述第三轴40与沥墨槽11侧壁固连,第二齿轮39与相应的第三轴40固连。
本发明中盘卷回位装置42为现有技术,盘卷回位装置42中具有复位功能的涡卷弹簧,当缠绕在缠线轮44上的墨线45被向外拉动时,盘卷回位装置42内的涡卷弹簧在第四轴43的带动下发生形变;当被拉出的墨线45没有外力拉动时,在盘卷回位装置42内的涡卷弹簧的作用下,第四轴43带动缠线轮44反向旋转,缠线轮44把墨线45重新缠绕其上。
本发明中两个第一滚轮21及沥墨轮31的作用是,当使用墨斗时,墨线45被拉出,墨线45带动与之相配合的两个第一滚轮21发生旋转,两个第一滚轮21分别带动两个第一齿轮22旋转;两个第一齿轮22分别通过相应的齿条24、第一连接块28和压板29带动两个海绵30相向运动而发生相互挤压,海绵30中的墨汁被挤出到墨线45上,墨线45被浸染墨汁而为弹墨线45做好准备,两个第一复位弹簧26同时被拉伸;同时,墨线45与两个沥墨轮31上的摩擦面33相互作用,墨线45带动两个沥墨轮31绕相应的第二轴35中心轴线旋转两个沥墨轮31上的让位斜面34同时转向墨线45;由于第三轴40与沥墨槽11侧壁固连,第二齿轮39与相应的第三轴40固连,所以两个沥墨轮31自转的同时并随相应的滑动块36沿相应的第二梯形滑槽13向相反的方向运动脱离墨线45,两个第二复位弹簧38同时被压缩;由于摩擦面33与沥墨轮31的中心轴线之间的垂直距离大于让位斜面34与沥墨轮31的中心轴线之间的垂直距离,所以两个沥墨轮31上的让位斜面34不会与墨线45相互接触,两个沥墨轮31不与墨线45产生作用;当墨线45被拉到目标长度后停止拉伸,在两个第二复位弹簧38和两个第二齿轮39的共同作用下,两个滑动块36分别带动两个沥墨轮31相向运动;在两个第二齿轮39的作用下两个沥墨轮31同时反向自转,两个沥墨轮31上的摩擦面33重新回转至初始位置并与墨线45重新接触;当墨斗使用结束后,撤去墨线45上的拉力,在盘卷回位装置42中的涡卷弹簧的共同作用下,墨线45被缠线轮44拉回;在两个第一复位弹簧26的作用下,两个齿条24分别通过相应的第一齿轮22带动两个第一滚轮21反向旋转复位;与此同时,两个齿条24通过相应的第一连接块28和压板29带动两个海绵30复位与墨线45分离,墨汁不再被挤压出;同时,墨线45带动两个与之接触的沥墨轮31反向旋转,两个沥墨轮31上的弧面对墨线45形成挤压,两个沥墨轮31上的弧面相互挤压墨线45,残留在墨线45里的墨汁被挤出,被挤出的墨汁顺着回流斜面14经回流槽7流回墨盒6并两个海绵30吸收。
本发明中两个第二滚轮41的作用是,当墨线45被向外拉动时,穿线槽19与缠线轮44之间的墨线45被绷直,如果在穿线槽19内墨线45两侧没有第二滚轮41,墨线45与穿线槽19的上下端面之间存在摩擦,经过长时间的反复拉动,墨线45就会因为反复的滑动摩擦而发生断裂,为了延长墨线45的寿命减少墨线45与穿线槽19之间的滑动摩擦,从而设置两个第二滚轮41,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进而最大程度地减小墨线45与穿线槽19之间的摩擦,延长墨线45的寿命。
本发明中第一线孔3的直径与第二线孔8的直径相等,第二线孔8的直径与第三线孔12的直径相等,第三线孔12的直径与第四线孔16的直径相等的设计目的是,在墨线45被向外拉动或回收时,残留在墨线45上的墨汁可能滴落至第一线孔3、第二线孔8、第三线孔12及第四线孔16的连接处;如果第一线孔3与第二线孔8的直径不相同,第二线孔8与第三线孔12的直径不相同,第三线孔12的直径与第四线孔16的直径不相同,那么滴落的墨汁就会滞留于第一线孔3、第二线孔8、第三线孔12及第四线孔16的连接处得不到回收,一方面浪费墨汁,另一方面污染墨斗;如果第一线孔3的直径与第二线孔8的直径相等,第二线孔8的直径与第三线孔12的直径相等,第三线孔12的直径与第四线孔16的直径相等,那么滴落的墨汁就会顺着第一线孔3、第二线孔8、第三线孔12和第四线孔16回流至墨盒6中而得到回收。
本发明的工作流程:当需要使用墨斗进行弹线时,用手拉动位于驱动壳1外的墨线45一端,在拉力的作用下,缠线轮44发生旋转并放线,盘卷回位装置42中的涡卷弹簧形变;同时,墨线45带动与之相配合的两个第一滚轮21旋转;两个第一滚轮21分别通过相应的第一齿轮22带动两个齿条24相向运动,两个第一复位弹簧26同时被拉伸;两个齿条24分别通过相应的第一连接块28和压板29带动两个蘸满墨汁的海绵30沿墨槽27的内壁相向运动并发生相互挤压;墨汁从海绵30中挤出并被涂抹到墨线45上,饱蘸墨汁的墨线45逐渐被拉出;与此同时,墨线45带动两个沥墨轮31自转的同时分别随两个滑动块36沿相应的第二梯形滑槽13向相反方向运动;两个沥墨轮31与墨线45分离不再产生相互作用;当墨线45被拉到目标长度后停止拉伸,在两个第二复位弹簧38和两个第二齿轮39的共同作用下,两个滑动块36分别带动两个沥墨轮31相向运动;在两个第二齿轮39的作用下两个沥墨轮31同时反向自转,两个沥墨轮31上的摩擦面33重新回转至初始位置并与墨线45重新接触;
当弹线结束后需要收回墨线45时,撤去对墨线45的拉力,在盘卷回位装置42中涡卷弹簧的作用下,缠线轮44反向旋转并把被拉出的墨线45缠绕其上;在第一复位弹簧26的作用下,两个齿条24通过相应的第一齿轮22带动两个第一滚轮21反向旋转,两个第一滚轮21向内送线;同时,两个齿条24分别通过相应的第一连接块28和压板29带动两个海绵30向相反方向运动;两个海绵30不再相互挤压并远离墨线45,两个海绵30不再向墨线45上涂抹墨汁;与此同时,墨线45带动两个与之接触的沥墨轮31反向旋转,两个沥墨轮31上的弧面对墨线45形成挤压,两个沥墨轮31上的弧面相互挤压墨线45,残留在墨线45里的墨汁被挤出,被挤出的墨汁顺着回流斜面14经回流槽7流回墨盒6并两个海绵30吸收;墨线45回收结束,两个齿条24、两个第一连接块28和两个压板29回到初始位置;连个海绵30回到初始位置;当墨线45被完全收回时,在两个第二复位弹簧38和两个第二齿轮39的共同作用下,两个滑块及两个沥墨轮31回到初始位置。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墨线45在被向外拉动时,位于墨盒6里的两个压板29带动两个位于墨线45两侧的海绵30相向运动并相互挤压,海绵30中的墨汁被挤出到墨线45上,墨线45蘸着墨汁被拉出,为接下来的弹线工作做好准备;当墨斗的使用结束后,撤去墨线45上的拉力,在复位弹簧和盘卷回位装置42的共同作用下,被拉出的墨线45向回收缩并缠绕在缠线轮44上;在墨线45收缩的过程中,两个沥墨轮31相互挤压墨线45,墨线45上的残留墨汁被两个沥墨轮31挤出并滴落到沥墨槽11中,被沥出的墨汁顺着沥墨槽11中的回流斜面14经回流槽7进入墨盒6中被两个海绵30吸收,一方面节约了墨汁,另一方面清理墨线45上的残留墨汁,保证墨斗里的清洁。

Claims (8)

1.一种建筑领域使用的墨斗,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驱动壳、驱动槽、第一线孔、第一活动槽、第一梯形滑槽、墨盒、墨槽、回流槽、第二线孔、第二活动槽、沥墨壳、沥墨槽、第三线孔、第二梯形滑槽、回流斜面、第二连接块、第四线孔、缠线盒、缠线槽、穿线槽、盒盖、第一滚轮、环槽、第一齿轮、第一轴、齿条、第一梯形滑块、第一复位弹簧、第一连接块、压板、海绵、沥墨轮、摆孔、摩擦面、让位斜面、第二轴、滑动块、第二梯形滑块、第二复位弹簧、第二齿轮、第三轴、第二滚轮、盘卷回位装置、第四轴、缠线轮、墨线、定位针,其中驱动壳中开有驱动槽;驱动壳上两个相背的侧端面中心处开有贯通的第一线孔,且第一线孔与驱动槽横向相通;驱动壳上开有第一线孔的一个侧端面上开有两个与驱动槽横向相通的竖直方向的第一活动槽,且两个第一活动槽关于第一线孔的中心轴线中心对称;驱动槽内为开有第一线孔的两个相对的内壁上分别开有一个竖直方向的第一梯形滑槽,且两个第一梯形滑槽关于第一线孔的中心轴线中心对称;两个第一梯形滑槽分别与两个第一活动槽一一对应;
墨盒的一个侧端面上开有墨槽;墨盒上与开有墨槽的侧端面相邻的两个侧端面中心处开有贯通的且与墨槽相通的第二线孔;墨盒上开有第二线孔的一个侧端面上开有两个关于第一线孔中心轴线中心对称的竖直方向的第二活动槽;墨盒上与开有第二活动槽的侧端面相背的侧端面上开有回流槽;墨盒上开有第二活动槽的侧端面与驱动壳上开有第一活动槽的侧端面固连,且两个第二活动槽分别与两个第一活动槽对接;第二线孔与第一线孔对接;
沥墨壳的一个侧端面上开有一个向外扩口的沥墨槽;沥墨槽的一个侧壁为向外倾斜的回流斜面;沥墨槽内与沥墨槽槽口相对的侧壁中心处开有第三线孔;沥墨槽内与回流斜面相对的侧壁上开有竖直方向的第二梯形滑槽;沥墨壳上开有沥墨槽的侧端面与墨盒上开有回流槽的侧端面固连,且沥墨槽槽口与回流槽槽口对接,第三线孔与第二线孔相对;第二连接块的两个相背的侧端面中心处开有贯通的第四线孔;第二连接块上开有第四线孔的一个侧端面与沥墨壳上开有第三线孔的侧端面固连,且第四线孔与第三线孔对接;缠线盒为圆柱形;缠线盒内开有圆柱形的缠线槽,且缠线槽的中心轴线与缠线盒的中心轴线重合;缠线盒的外圆面上开有与缠线槽相通的穿线槽;缠线盒的外圆面与第二连接块固连,且穿线槽的中心处与第四线孔对接;
两个第一齿轮分别通过两个第一轴安装在驱动槽中,且两个第一齿轮分别与两个第一活动槽相对应;第一滚轮的外圆面上沿周向开有环槽;两个第一滚轮分别安装在两个第一轴上,且两个第一滚轮对称地分布于第一线孔的上下两侧;齿条上的齿面为不完全齿面;齿条的一个侧端面上安装有第一梯形滑块;两个齿条分别通过第一梯形滑块与第一梯形滑槽的滑动配合安装在驱动槽中,且两个齿条分别与两个第一齿轮相啮合;两个第一复位弹簧分别安装在两个齿条的端面上;每个第一复位弹簧的一端与相应的齿条端面连接,另一端与驱动槽的内壁连接;两个压板分别位于墨槽的上下端面处,且两个压板分别通过穿过相应第一活动槽的第一连接块与两个齿条侧端面固连;两个外观尺寸相等的海绵分别安装在两个压板上靠近第二线孔的端面上,且两个海绵位于第二线孔的上下两侧;滑动块的一个侧端面上安装有第二梯形滑块;两个滑动块分别通过第二梯形滑块与第二梯形滑槽的滑动配合安装在沥墨槽中开有第二梯形滑槽的侧壁上;两个第二复位弹簧分别安装在两个滑动块的端面上;每个第二复位弹簧的一端与滑动块的端面连接,另一端与沥墨槽的内壁连接;沥墨轮的外圆面开有相交的摩擦面和让位斜面;沥墨轮的外弧面为齿面;两个沥墨轮分别通过相应的第二轴安装在两个滑动块的侧端面上,且两个沥墨轮对称地分布于第三线孔的上下两侧;两个第二齿轮分别通过相应的第三轴安装在沥墨槽上开有第二梯形滑槽的侧壁上,且两个第二齿条分别与两个沥墨轮的外圆面相啮合;
两个第二滚轮分别通过销安装在穿线槽中,且两个第二滚轮位于穿线槽内的上下两端;盘卷回位装置安装在缠线槽的一个端面上;缠线轮安装在盘卷回位装置上的第四轴上;墨线缠绕在缠线轮上;墨线的一端与缠线轮连接,另一端穿过安装于穿线槽内的两个第二滚轮之间并接着依次穿过第四线孔、第三线孔、第二线孔和第一线孔至驱动壳外;墨线上穿出驱动壳的一端上安装有定位针;两个沥墨轮上摩擦面同时与位于两者之间的墨线相配合;两个第一滚轮与位于两者之间的墨线相配合;两个海绵与位于两者之间的墨线相配合;两个第二滚轮与位于两者之间的墨线相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领域使用的墨斗,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线孔的直径与第二线孔的直径相等,第二线孔的直径与第三线孔的直径相等,第三线孔的直径与第四线孔的直径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领域使用的墨斗,其特征在于:上述摩擦面与沥墨轮的中心轴线之间的垂直距离大于让位斜面与沥墨轮的中心轴线之间的垂直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领域使用的墨斗,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复位弹簧为拉伸弹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领域使用的墨斗,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复位弹簧为压缩弹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领域使用的墨斗,其特征在于:上述海绵与压板之间通过胶水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领域使用的墨斗,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三轴与沥墨槽侧壁固连,第二齿轮与相应的第三轴固连。
8.一种墨斗防回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了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7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建筑领域使用的墨斗,所述方法为:
当需要使用墨斗进行弹线时,用手拉动位于驱动壳外的墨线一端,在拉力的作用下,缠线轮发生旋转并放线,盘卷回位装置中的涡卷弹簧形变;同时,墨线带动与之相配合的两个第一滚轮旋转;两个第一滚轮分别通过相应的第一齿轮带动两个齿条相向运动,两个第一复位弹簧同时被拉伸;两个齿条分别通过相应的第一连接块和压板带动两个蘸满墨汁的海绵沿墨槽的内壁相向运动并发生相互挤压;墨汁从海绵中挤出并被涂抹到墨线上,饱蘸墨汁的墨线逐渐被拉出;与此同时,墨线带动两个沥墨轮自转的同时分别随两个滑动块沿相应的第二梯形滑槽向相反方向运动;两个沥墨轮与墨线分离不再产生相互作用;当墨线被拉到目标长度后停止拉伸,在两个第二复位弹簧和两个第二齿轮的共同作用下,两个滑动块分别带动两个沥墨轮相向运动;在两个第二齿轮的作用下两个沥墨轮同时反向自转,两个沥墨轮上的摩擦面重新回转至初始位置并与墨线重新接触;当弹线结束后需要收回墨线时,撤去对墨线的拉力,在盘卷回位装置中涡卷弹簧的作用下,缠线轮反向旋转并把被拉出的墨线缠绕其上;在第一复位弹簧的作用下,两个齿条通过相应的第一齿轮带动两个第一滚轮反向旋转,两个第一滚轮向内送线;同时,两个齿条分别通过相应的第一连接块和压板带动两个海绵向相反方向运动;两个海绵不再相互挤压并远离墨线,两个海绵不再向墨线上涂抹墨汁;与此同时,墨线带动两个与之接触的沥墨轮反向旋转,两个沥墨轮上的弧面对墨线形成挤压,两个沥墨轮上的弧面相互挤压墨线,残留在墨线里的墨汁被挤出,被挤出的墨汁顺着回流斜面经回流槽流回墨盒并两个海绵吸收;墨线回收结束,两个齿条、两个第一连接块和两个压板回到初始位置;连个海绵回到初始位置;当墨线被完全收回时,在两个第二复位弹簧和两个第二齿轮的共同作用下,两个滑块及两个沥墨轮回到初始位置。
CN201811537967.8A 2018-12-16 2018-12-16 一种建筑领域使用的墨斗及防回墨方法 Active CN10950079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537967.8A CN109500794B (zh) 2018-12-16 2018-12-16 一种建筑领域使用的墨斗及防回墨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537967.8A CN109500794B (zh) 2018-12-16 2018-12-16 一种建筑领域使用的墨斗及防回墨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500794A true CN109500794A (zh) 2019-03-22
CN109500794B CN109500794B (zh) 2021-09-07

Family

ID=657527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537967.8A Active CN109500794B (zh) 2018-12-16 2018-12-16 一种建筑领域使用的墨斗及防回墨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500794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73993A (zh) * 2022-01-19 2022-05-13 王胜华 一种具有干燥功能的墙壁划线装置
CN116697998A (zh) * 2023-08-09 2023-09-05 安徽拓盛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旋转曲面建筑施工测量放样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99002U (zh) * 1991-07-27 1992-03-18 郭迪华 自动收线的弹线枪
JPH08294880A (ja) * 1995-04-26 1996-11-12 Fujicopian Co Ltd 墨 壺
KR19980020487U (ko) * 1996-10-14 1998-07-15 황경규 건축용 먹통
KR20040014147A (ko) * 2002-08-08 2004-02-14 가부시키가이샤 마벨 먹물선 긋기 기구
CN2706287Y (zh) * 2004-04-30 2005-06-29 孙学全 自动卷线墨斗
CN206123623U (zh) * 2016-10-28 2017-04-26 浙江恒力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墨斗
CN206717828U (zh) * 2017-03-31 2017-12-08 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一种折合式自动墨斗
CN207548725U (zh) * 2017-09-26 2018-06-29 新昌县羽林街道维新机械厂 一种自动收线型墨斗
CN108724140A (zh) * 2018-07-09 2018-11-02 黄河科技学院 一种绕线均匀的弹线墨斗
CN208179505U (zh) * 2018-05-10 2018-12-04 中建二局第二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便携式自动收卷墨斗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99002U (zh) * 1991-07-27 1992-03-18 郭迪华 自动收线的弹线枪
JPH08294880A (ja) * 1995-04-26 1996-11-12 Fujicopian Co Ltd 墨 壺
KR19980020487U (ko) * 1996-10-14 1998-07-15 황경규 건축용 먹통
KR20040014147A (ko) * 2002-08-08 2004-02-14 가부시키가이샤 마벨 먹물선 긋기 기구
CN2706287Y (zh) * 2004-04-30 2005-06-29 孙学全 自动卷线墨斗
CN206123623U (zh) * 2016-10-28 2017-04-26 浙江恒力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墨斗
CN206717828U (zh) * 2017-03-31 2017-12-08 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一种折合式自动墨斗
CN207548725U (zh) * 2017-09-26 2018-06-29 新昌县羽林街道维新机械厂 一种自动收线型墨斗
CN208179505U (zh) * 2018-05-10 2018-12-04 中建二局第二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便携式自动收卷墨斗
CN108724140A (zh) * 2018-07-09 2018-11-02 黄河科技学院 一种绕线均匀的弹线墨斗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73993A (zh) * 2022-01-19 2022-05-13 王胜华 一种具有干燥功能的墙壁划线装置
CN116697998A (zh) * 2023-08-09 2023-09-05 安徽拓盛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旋转曲面建筑施工测量放样方法及装置
CN116697998B (zh) * 2023-08-09 2023-10-20 安徽拓盛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旋转曲面建筑施工测量放样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500794B (zh) 2021-09-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500794A (zh) 一种建筑领域使用的墨斗及防回墨方法
CN104934809B (zh) 一种具有连续自动收线能力的卷线装置
CN110618579A (zh) 一种自动清洁投影布
CN109318199A (zh) 一种建筑工程使用的防回墨墨斗
CN103225593A (zh) 泵装置
CN209973965U (zh) 一种交流充电桩自动收线和清洗装置
CN102689719A (zh) 一种牙膏挤压装置
CN109677723A (zh) 一种新型自动挤牙膏装置
CN201040377Y (zh) 迷你倍速墨斗
CN202847962U (zh) 自行车变速控制器
CN115590292A (zh) 化妆品涂抹器
CN206661965U (zh) 一种新型锡线收卷机构
CN206085018U (zh) 双色弹线器
CN208485432U (zh) 一种绕线自动上料装置
CN209255088U (zh) 丝扣油涂抹装置及丝扣油涂抹系统
CN213667520U (zh) 自动连续出料瓶
CN204318573U (zh) 防卡米定量取米器及防卡米定量取米箱
CN111603813B (zh) 净水机带旋转和提拉联动结构的手柄装置及其配套滤胆
EP2384677B1 (de) Faltenbalgpumpe für Seifenspender mit einschnappbaren Falten
CN205831329U (zh) 一种可重复使用的牙膏盒
CN203737447U (zh) 一种省力按钮切换结构
CN209582118U (zh) 一种新型自动挤牙膏装置
CN114834979B (zh) 实验教学用导线放线器
CN108528129A (zh) 一种可调节输出量的环保胶袋
CN108438622A (zh) 一种具有压缩功能的病房用垃圾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824

Address after: 215554 No. 15, Xinxiang village, Shang Hu Town, Changshou City, Suzhou, Jiangsu

Applicant after: CHANGSHU GREATER MECHANICAL PRODUCT DESIGN Co.,Ltd.

Address before: Dahe village, Shanghu Town,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Qin Jinfeng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