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489306A - 一种热交换器、制冷器具及导热带 - Google Patents

一种热交换器、制冷器具及导热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489306A
CN109489306A CN201710823295.6A CN201710823295A CN109489306A CN 109489306 A CN109489306 A CN 109489306A CN 201710823295 A CN201710823295 A CN 201710823295A CN 109489306 A CN109489306 A CN 1094893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r
pipeline
contact side
thermal conductive
conductive bel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82329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啟武
张晔
朱卫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SH Electrical Appliances Jiangsu Co Ltd
BSH Hausgeraete GmbH
Original Assignee
BSH Electrical Appliances Jiangsu Co Ltd
BSH Bosch und Siemens Hausgeraete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SH Electrical Appliances Jiangsu Co Ltd, BSH Bosch und Siemens Hausgeraete GmbH filed Critical BSH Electrical Appliances Jiangs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823295.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489306A/zh
Publication of CN1094893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8930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39/00Evaporators; Condens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7/00Arrangements for preventing or removing deposits or corrosion,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1/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 F28D1/02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 F28D1/04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tubular conduits
    • F28D1/047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tubular conduits the conduits being bent, e.g. in a serpentine or zig-zag
    • F28D1/0477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tubular conduits the conduits being bent, e.g. in a serpentine or zig-zag the conduits being bent in a serpentine or zig-za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1/00Tubular elements; Assemblies of tubular elements
    • F28F1/10Tubular elements and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projections, with recesses
    • F28F1/12Tubular elements and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projections, with recesses the means being only outside the tubular element
    • F28F1/34Tubular elements and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projections, with recesses the means being only outside the tubular element and extending obliquely
    • F28F1/36Tubular elements and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projections, with recesses the means being only outside the tubular element and extending obliquely the means being helically wound fins or wire spira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21/00Constructions of heat-exchange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the selection of particular materials
    • F28F21/08Constructions of heat-exchange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the selection of particular materials of metal
    • F28F21/081Heat exchange elements made from metals or metal alloy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39/00Details of evaporators; Details of condensers
    • F25B2339/02Details of evapor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39/00Details of evaporators; Details of condensers
    • F25B2339/04Details of condens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47/00Details for preventing or removing deposits or corrosion
    • F25B2347/02Details of defrosting cycles
    • F25B2347/023Set point defros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ometry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一种热交换器、制冷器具及导热带,所述热交换器包括管路,还包括:导热带,所述导热带沿宽度方向分为接触侧和非接触侧,并通过所述接触侧设置于所述管路上;其中,所述接触侧与所述管路的管壁面接触;所述非接触侧自所述管路向外辐射延伸。通过本发明方案能够通过导热带的设计提供一种耗材更少、制造工艺更简单、结构更简洁的热交换器,使得采用所述热交换器的制冷器具能够获得更好的制冷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热交换器、制冷器具及导热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冷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热交换器、制冷器具及导热带。
背景技术
当前,热交换器普遍应用于制冷技术领域,现有的热交换器主要包括蒸发器和冷凝器两大类,分别通过吸热和散热的方式实现制冷效果。
以蒸发器为例,整体翅片式蒸发器和独立翅片式蒸发器被广泛的应用于电冰箱,以使电冰箱能够产生较好的制冷效果。其中,与整体式蒸发器相比,独立翅片式蒸发器与管路(如制冷管、加热管)的接触更好,因而传热、散冷的效果也更好;而整体式蒸发器的生产工艺更为稳定,加热丝较易安装,其结构较之独立翅片式蒸发器的结构也更为简单,成本更低。
但是,上述这两种蒸发器的翅片需要根据管路的形状进行配套设计,而且每一个翅片都是一体化压制成型的,一旦管路的设计发生了变化,就需要重新设计翅片形状,增大了开发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设计一种用材更少、制造工艺更简单、结构更简洁的热交换器,以确保甚至提高采用所述热交换器的制冷器具的制冷效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热交换器,包括管路,还包括:导热带,所述导热带沿宽度方向分为接触侧和非接触侧,并通过所述接触侧设置于所述管路上;其中,所述接触侧与所述管路的管壁面接触;所述非接触侧自所述管路向外辐射延伸。
可选的,所述接触侧与所述管路热耦合。
可选的,所述导热带通过所述接触侧螺旋缠绕于所述管路。
可选的,所述导热带通过所述接触侧套设于所述管路。
可选的,所述非接触侧在预定方向上分切成多个热交换部件,所述预定方向为与所述导热带的长度方向呈预定角度的方向。
可选的,所述预定角度为90度。
可选的,所述热交换部件呈翅片状或针状。
可选的,所述接触侧和非接触侧一体成型。
可选的,所述接触侧所在平面与非接触侧所在平面存在夹角。
可选的,所述夹角取自80至110度。
可选的,所述接触侧的宽度不小于预设阈值,以确保与所述管路实现面接触。
可选的,所述接触侧的宽度为3至5毫米。
可选的,所述非接触侧在所述管路的长度方向上的间距随气流流动的方向逐渐减小。
可选的,基于所述接触侧的宽度调节所述非接触侧在所述管路的长度方向上的间距。
可选的,所述管路在气流流动的方向上形成多层结构。
可选的,所述导热带的材料为金属。
可选的,所述热交换器为蒸发器。
可选的,所述管路包括制冷剂管。
可选的,所述管路还包括加热器,所述加热器与所述制冷剂管并行设置。
可选的,所述热交换器为冷凝器。
可选的,所述管路包括加热器。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制冷器具,包括上述热交换器。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导热带,所述导热带沿宽度方向分为接触侧和非接触侧,并通过所述接触侧设置于待换热体上,其中,所述接触侧与所述待换热体的表面面接触,所述非接触侧自所述待换热体向外辐射延伸。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热交换器,包括管路,还包括导热带,所述导热带沿宽度方向分为接触侧和非接触侧,并通过所述接触侧设置于所述管路上;其中,所述接触侧与所述管路的管壁面接触;所述非接触侧自所述管路向外辐射延伸。较之现有的热交换器结构,本发明实施例所述方案通过所述导热带的设计提供一种耗材更少、制造工艺更简单、结构更简洁的热交换器。进一步,基于本发明实施例的设计,所述导热带通过接触侧与管路的管壁形成面接触,所述导热带的非接触侧自所述管路向外辐射延伸,使得所述导热带与管路能够包裹的更紧密,并且增大导热带与流经所述热交换器的气流的接触面积,从而获得更好的热交换效果,有效优化所述热交换器的制冷性能。
进一步,所述接触侧与所述管路热耦合,以确保所述导热带与管路能够紧密接触,提升导热带的传热(或传冷)性能。
进一步,所述导热带通过所述接触侧螺旋缠绕于所述管路,以有效简化热交换器的制造工艺,提高生产效率。
进一步,所述导热带通过所述接触侧套设于所述管路,以确保所述接触侧能够与管路实现紧密的面接触,优化热交换效果。
进一步,所述非接触侧在预定方向上分切成多个热交换部件,所述预定方向为与所述导热带的长度方向呈预定角度的方向,以更好的增大非接触侧与流经所述热交换器的气流的接触面积,更好的提升所述导热带的导热性能。
进一步,所述预定角度为90度,以确保切割获得的每一热交换部件均具有统一的尺寸,更好的简化导热带的制造工艺,进而有效简化热交换器的制造工艺,提高生产效率。
进一步,所述热交换部件呈翅片状或针状,以形成自所述管路向外延伸的辐射结构,通过形成类似刺猬状的结构来提升所述热交换器的热交换性能。
进一步,所述接触侧和非接触侧一体成型,以更好的简化所述导热带的制造工艺。
进一步,所述接触侧所在平面与非接触侧所在平面存在夹角,从而在确保所述接触侧与所述管路形成紧密的面接触的基础上,所述非接触侧能够自所述管路向外辐射延伸。
进一步,所述夹角取自80至110度,以最大化与流经所述热交换器的气流的接触面积,优化热交换性能。优选地,所述夹角为90度。
进一步,所述接触侧的宽度不小于预设阈值,以确保与所述管路实现面接触,优化所述导热带的吸热/散热效果。
进一步,所述接触侧的宽度为3至5毫米,以更好的实现与所述管路的面接触效果。
进一步,所述非接触侧在所述管路的长度方向上的间距随气流流动的方向逐渐减小,以最大程度的确保气流能够在所述热交换器内顺畅流通,同时还能与所述热交换器(尤其是导热带的非接触侧)实现尽可能多的能量交换。
进一步,基于所述接触侧的宽度调节所述非接触侧在所述管路的长度方向上的间距。例如,所述导热带可以通过所述接触侧紧密的缠绕于所述管路,或者,所述导热带还可以通过所述接触侧逐圈紧挨着的套设于所述管路,则所述接触侧的宽度即为非接触侧在所述管路的长度方向上的间距。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通过调节所述接触侧的宽度,方便、直观的调节所述非接触侧在所述管路的长度方向上的间距,确保其能够随气流流动的方向逐渐减小。
进一步,所述管路在气流流动的方向上形成多层结构。所述多层结构可以由单根管路弯折而成,其中,所述多层结构的直线部分上可以缠绕的设置有所述导热带;而所述多层结构的弯折部分(即弯曲段)可以呈裸露状态。或者,所述多层结构也可以由多段管路拼接获得,其中,设置有导热带的直线管路成多层排布,每两层直线管路间用未设置导热带的弯曲管路焊接连接。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采用这样的设计,能够根据流经所述热交换器的气流的流动方向灵活的调整所述热交换器的管路铺设情况,从而确保流经所述热交换器的气流能够与所述导热带充分实现能量交换(也可称为热交换)。
进一步,所述导热带的材料为金属,以在获得较高的导热率的同时,尽可能的降低成本。优选地,所述导热带的材料至少选自铝或铜,以获得更好的传热效果。
进一步,所述热交换器为蒸发器,以通过吸热的方式降低周围空气中的热量,以实现制冷效果。
进一步,所述管路包括制冷剂管,以通过与流经所述蒸发器的气流进行能量交换,降低流出所述蒸发器的气流的气体温度,实现制冷。进一步,通过所述导热带的设计,使得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导热带与所述制冷剂管的包裹更紧密,热交换效果更好,制冷效果也更好。
进一步,所述管路还包括加热器,所述加热器与所述制冷剂管并行设置,以在实现更好的制冷效果的同时,基于所述加热器(如加热丝)与所述制冷剂管更紧密的接触,获得更好的传热效果,从而有效优化所述蒸发器的化霜性能,延长所述蒸发器(如无霜蒸发器)的有效工作时间。
进一步,所述热交换器为冷凝器,以通过散热的方式实现制冷效果。
进一步,所述管路包括加热器,采用所述导热带的构造设置的冷凝器能够将所述加热器的热量快速散发到周围空气中,通过与流经所述冷凝器的气流的密切接触提高散热效率,从而获得更好的制冷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制冷器具,包括上述的热交换器。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通过采用前述热交换器的设计,由于所述热交换器中导热带的接触侧面接触的设置于管路(如制冷剂管)表面,使得所述导热带(如导热带的非接触侧)与管路的包裹更为紧密,能够有效提升所述热交换器的热交换效果,使得采用所述热交换器的制冷器具能够获得更好的制冷效果。进一步,当所述管路还包括加热器时,采用前述热交换器的制冷器具还能够获得卓越的化霜性能,极大地延长所述制冷器具的有效制冷时间。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导热带,所述导热带沿宽度方向分为接触侧和非接触侧,并通过所述接触侧设置于待换热体上,其中,所述接触侧与所述待换热体的表面面接触,所述非接触侧自所述待换热体向外辐射延伸,以增大所述导热带与所述待换热体表面的接触面积,并通过自所述待换热体向外辐射延伸的非接触侧与流经所述导热带的气流尽可能多的实现能量交换。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一种热交换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在x方向上的示意图;
图3是图1在z方向上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热交换器中导热带的局部平铺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导热带弯曲后接触侧所在平面的弯曲效果图;
图6是图4所示导热带弯曲后非接触侧所在平面的弯曲效果图;
图7是图4所示导热带与图1所示热交换器的管路的局部结合示意图;
图8是图7在局部结合部位的透视图;
图9是图7和图8所示与管路结合后的导热带的立体结构图;
图10是图9在y’方向上的示意图;
图11是图7和图9所示与导热带结合后的管路在热交换器上的结合效果图;
图12是图11在z’方向上的示意图;
图13是图1在y方向上的示意图。
附图中:1-热交换器;2-管路;21-制冷剂管;211-注射管;22-加热器;221-控制盒;3-导热带;31-接触侧;32-非接触侧;321-热交换部件;4-连接管;a-分界线;b-非接触侧的宽度;c-接触侧的宽度;d-非接触侧在管路的长度方向的间距;A-多层结构的直线部分;B-多层结构的弯折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如背景技术所言,现有的热交换器存在工艺复杂,制造成本高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提供一种热交换器,包括管路,还包括导热带,所述导热带沿宽度方向分为接触侧和非接触侧,并通过所述接触侧设置于所述管路上;其中,所述接触侧与所述管路的管壁面接触;所述非接触侧自所述管路向外辐射延伸。
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发明实施例所述方案通过所述导热带的设计提供一种耗材更少、制造工艺更简单、结构更简洁的热交换器。进一步,基于本发明实施例的设计,所述导热带通过接触侧与管路的管壁形成面接触,所述导热带的非接触侧自所述管路向外辐射延伸,使得所述导热带与管路能够包裹的更紧密,并且增大与流经所述热交换器的气流的接触面积,从而获得更好的热交换效果,有效优化所述热交换器的导热性能。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作详细地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一种热交换器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通过所述热交换器1对流经的气流进行制冷。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热交换器1可以包括管路2。
为了更清楚的展示本实施例所述热交换器1的结构,图1至图3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描绘所述热交换器1的具体细节。
在一个非限制性实施例中,参考图1至图3,所述管路2可以包括制冷剂管21。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通过注射管211向所述制冷剂管21中填充制冷剂,以降低所述制冷剂管21的管壁温度,进而降低整个热交换器1的温度。
进一步地,当气流(或者称为空气)流入低温的热交换器1时,通过与所述制冷剂管21的能量交换,在流出所述热交换器1时,所述气流的温度被极大的降低,从而实现对所述气流的制冷效果。
优选地,所述制冷剂可以为低温的冷凝液体。
在实际应用中,由于流入所述热交换器1的气流中可能包含水汽(也可称为水份),当所述气流进入所述热交换器1周围形成的低温环境时,其中的水汽会在所述制冷剂管21表面凝结成冰(或者霜),随着工作时间的增长,所述制冷剂管21表面凝结的霜越结越多,极有可能会堵塞气流在所述热交换器1中的流通。
所以,在另一个非限制性实施例中,所述管路2还可以包括加热器22(也可称为加热管),所述加热器22可以与所述制冷剂管21并行设置,以在通过所述制冷剂管21对流经所述热交换器1的气流进行制冷的同时,加热所述制冷剂管21,从而将凝结在所述制冷剂管21表面的冰或霜融化掉,确保气流能够在所述热交换器1中顺畅流通。
优选地,所述加热器22可以为加热丝,可以通过控制盒221对所述加热丝进行加热。其中,所述控制盒221可以设置于所述热交换器1内部;或者,所述控制盒221也可以外设于所述热交换器1,并通过导线与所述加热丝相连接。
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加热器22的管径小于所述制冷剂管21的管径。而在实际应用中,所述加热器22的管径也可以大于所述制冷剂管21的管径;或者,两者的管径也可以相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变化,在此不予赘述。
进一步地,在所述热交换器1中还可以设置排水沟槽(图未示),以将融化的水排出所述热交换器1。
在实际应用中,如在电冰箱、空调等需要进行制冷操作的电器中,通过在所述热交换器1中设置所述制冷剂管21和加热器22的形式,可以获得无霜的制冷效果,从而延长所述电器的有效制冷时间。
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采用本实施例所述并行设置的方案,所述加热器22与所述制冷剂管21之间的接触更为紧密,传热效果更好,极大地提高了化霜性能。
进一步地,还可以通过增设导热带3的方式增大所述制冷剂管21与流经所述热交换器1的气流的接触面积。为了简化,接下来以所述管路2包括所述制冷剂管21和加热器22为例对本实施例所述热交换器1的具体结构和工作原理做进一步阐述。
进一步地,继续参考图1至图4,所述热交换器1还可以包括导热带3,所述导热带3沿宽度方向可以分为接触侧31和非接触侧32,并通过所述接触侧31设置于所述管路2上;其中,所述接触侧31与所述管路2的管壁面接触;所述非接触侧32自所述管路2向外辐射延伸。
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发明实施例所述方案通过所述导热带3的设计提供一种耗材更少、制造工艺更简单、结构更简洁的热交换器1。
进一步地,基于本发明实施例的设计,所述导热带3通过所述接触侧31与管路2的管壁形成面接触,所述导热带3的非接触侧32自所述管路2向外辐射延伸,使得所述导热带3与管路2能够包裹的更紧密,以将所述管路2的低温有效传递至所述导热带3,尤其传递至所述非接触侧32。
进一步地,所述导热带3的构造设置能够有效增大所述管路2与流经所述热交换器1的气流的热交换面积。例如,由于所述导热带3的存在,使得所述气流不必接触到所述管路2即可获得能量交换,所述非接触侧32可以作为所述管路2的“延伸部件”,代替所述管路2实现与所述气流的能量交换,有效增大了换热面积。
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采用本实施例所述导热带3的热交换器1能够具有更优的热交换效果,从而获得更好的制冷性能。并且,由于所述加热器21的管壁与所述导热带3的接触侧31同样形成面接触,使得所述加热器21的热量能够有效传递至所述导热带3,确保凝结在所述导热带3上的冰(尤其是凝结在所述非接触侧32上的冰)能够被快速融化,避免冰在所述导热带3上堆积而堵塞气流在所述热交换器1中的流通。
进一步地,所述接触侧31可以与所述管路2热耦合,以确保所述导热带3与管路2能够紧密接触,提升导热带3的传热(或传冷)性能。
进一步地,所述接触侧31所在平面与非接触侧32所在平面可以存在夹角,从而在确保所述接触侧31与所述管路2形成紧密的面接触的基础上,所述非接触侧32能够自所述管路向外辐射延伸。其中,所述夹角的范围可以是[80,110]度。
优选地,所述夹角可以为90度,以最大化与流经所述热交换器1的气流的接触面积,优化热交换性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整所述夹角的具体数值,在此不予赘述。
例如,参考图4至图7,所述导热带3可以为单根铝带(图4仅截取该铝带的中间一段),在沿宽度方向上所述铝带可以分为接触侧31和非接触侧32。进一步地,沿着所述接触侧31和非接触侧32的分界线a,可以90度弯折(也可称为弯曲)所述铝带,弯曲后的铝带如图5和图6所示。进一步地,在将所述弯曲后的铝带组装到所述管路2上时,可以将所述铝带的接触侧31一圈一圈螺旋地缠绕于所述管路2,以形成图7所示的结构。
进一步地,继续参考图1至图8,所述导热带3可以通过所述接触侧31螺旋缠绕于所述管路2,以有效简化热交换器1的制造工艺,提高生产效率。
例如,所述导热带3的长度可以大于所述管路2的管道周长,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通过缠绕的方式一圈接一圈地将所述导热带3的接触侧31螺旋缠绕于所述管路2的外表面。
进一步地,图9和图10分别从两个角度示出所述导热带3在所述管路2上正好缠绕一圈后的缠绕效果。
进一步地,图11和图12分别从不同角度示出正好缠绕了一圈导热带3的管路2在所述热交换器1上的装配效果图。
作为一个变化例,所述导热带3也可以通过所述接触侧31套设于所述管路2,以确保所述接触侧31能够与管路2实现紧密的面接触,优化热交换效果。
例如,所述导热带3的长度可以小于或等于所述管路2的管道周长,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所述管路2的管道周长将所述导热带3沿长度方向裁剪为多段,对于每一段导热带3,可以将其首尾相接形成环状的导热带3,然后再将所述环状的导热带3逐个地套接到所述管路2上,以实现所述导热带3与所述管路2的结合。
在一个非限制性实施例中,继续参考图4至图10,所述非接触侧32在预定方向上可以分切成多个热交换部件321,所述预定方向为与所述导热带3的长度方向呈预定角度的方向,以更好的增大非接触侧32与流经所述热交换器1的气流的接触面积,更好的提升所述导热带3的导热性能。
优选地,参考图4,所述预定角度可以为90度,以确保切割获得的每一热交换部件321均具有统一的尺寸,更好的简化导热带3的制造工艺,进而有效简化热交换器1的制造工艺,提高生产效率。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所述预定角度的具体数值进行变化,在此不予赘述。
进一步地,所述热交换部件321可以呈翅片状(如图1至图13所示)或针状(图未示),以形成自所述管路2向外延伸的辐射结构,通过形成类似刺猬状的结构来提升所述热交换器1的热交换性能。
或者,所述热交换部件321还可以呈拐弯状、波浪状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变化出更多实施例,在此不予赘述。
作为一个变化例,所述非接触侧32也可以不经分切,而是整体的自所述管路2向外辐射延伸,这样的设计同样可以与流经所述热交换器1的气流实现更多的能量交换。
进一步地,所述接触侧31和非接触侧32可以一体成型,以更好的简化所述导热带的制造工艺。
进一步地,继续参考图6,所述非接触侧32的宽度b(亦即所述非接触侧32沿所述导热带3宽度方向上的长度)可以为7到10毫米。优选地,所述宽度b可以为7毫米。在实际应用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所述制冷剂管21与所述热交换器1所处间室(如位于电冰箱的冷藏室还是冷冻室)的温度差调整所述宽度b的具体数值,或者,还可以根据换热和温度衰减综合考量所述宽度b的优选数值,从而获得最优的换热效果。
进一步地,继续参考图5,所述接触侧31的宽度c可以不小于预设阈值,以确保与所述管路2实现面接触,优化所述导热带3的吸热/散热效果。
优选地,所述接触侧31的宽度c可以为3至5毫米,以更好的实现与所述管路2的面接触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非接触侧32在所述管路2的长度方向上(即图1示出的z方向上)的间距d可以随气流流动的方向逐渐减小,以最大程度的确保气流能够在所述热交换器1内顺畅流通,同时还能与所述热交换器1(尤其是导热带3的非接触侧32)实现尽可能多的能量交换。
发明人经过分析发现,流入所述热交换器1中的空气含有水份,当气流流入温度较低的热交换器1时,空气中的部分水份会留在接触到的导热带3(如热交换部件321)上并凝结成冰,随着所述气流的流动,气流中的水份逐渐在流经的导热带3上凝结成冰或霜,所述气流的含水量逐渐减少。
因而,对于设置在靠近所述热交换器1的进风口的管路2上的导热带3,其非接触侧32在所述管路2的长度方向上的间距d可以设定的较大,以尽可能多的凝结一些冰,但又不至于堵塞气流的流通。
进一步地,随着所述气流的流动,越靠近所述热交换器1的出风口,气流中包含的水汽(也可称为水份)越少。此时,所述非接触侧32在所述管路2的长度方向上的间距d可以设定的较小,以增大所述导热带3与所述气流的接触面积,使得气流的能量能够尽快散发掉,获得更好的制冷效果。
由上,采用本实施例的方案,充分利用热交换器1内气流遇冷结霜可能阻碍通风的特性,合理设计所述非接触侧32在所述管路2的长度方向上的间距d,使得所述间距d在所述热交换器1内有密有疏。其中,在疏的地方(即靠近所述热交换器1的进风口的位置),所述导热带3能多结点冰还不会堵住空气,有利于气流流通后与所述管路2上剩余的导热带3顺利换热;在密的地方(即靠近所述热交换器1的出风口的位置),所述气流里的水份都在前面结冰结掉了,此时就可以通过较小的间距x设置更多的热交换部件321,从而尽可能多与气流进行能量交换,优化制冷效果。
进一步地,参考图1和图13,可以基于所述接触侧31的宽度c调节所述非接触侧32在所述管路2的长度方向上的间距d。
例如,所述导热带3可以通过所述接触侧31紧密的螺旋缠绕于所述管路2,或者,所述导热带3还可以通过所述接触侧31逐圈紧挨着的套设于所述管路2。相应的,当相邻两圈接触侧31是紧挨着的设置于所述管路2的表面时,所述接触侧31的宽度c即为所述非接触侧32在所述管路2的长度方向上的间距d。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通过调节所述接触侧31的宽度c,方便、直观的调节所述非接触侧32在所述管路2的长度方向上的间距d,以确保其能够随气流流动的方向逐渐减小。
作为一个非限制性实施例,继续参考图1和图13,所述管路2在气流流动的方向上可以形成多层结构。
例如,参考图13,所述气流可以沿-x方向流动,相应的,所述管路2在所述-x方向上可以形成4层结构。其中,对于第一层和第二层的管路2,所述非接触侧32在所述管路2的长度方向上的间距d可以为10毫米(mm);对于第三层和第四层的管路2,所述非接触侧32在所述管路2的长度方向上的间距d可以为5毫米(mm)。
又例如,对于上述示例,所述非接触侧32在第一层管路2的长度方向上的间距d还可以大于所述接触侧32在第二层管路2的长度方向上的间距d;所述非接触侧32在第三层管路2的长度方向上的间距d还可以大于所述接触侧32在第四层管路2的长度方向上的间距d。
在一个优选例中,所述多层结构可以由单根管路2弯折而成,其中,所述多层结构的直线部分A上可以缠绕的设置有所述导热带3;而所述多层结构的弯折部分B(即弯曲段)可以呈裸露状态,以利于弯折。
作为一个变化例,所述多层结构也可以由多段管路2拼接获得,其中,设置有导热带3的直线管路(可参考上述多层结构中直线部分A的管路2)成多层排布,每两层直线管路间用未设置导热带3的弯曲管路(可参考上述多层结构中弯折部分B的管路2)焊接连接。
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采用这样的设计,能够根据流经所述热交换器1的气流的流动方向灵活的调整所述热交换器1内的管路2铺设情况,从而确保流经所述热交换器1的气流能够与所述导热带3充分实现能量交换(也可称为热交换)。
作为一个变化例,当所述气流沿z方向流通时,在同一层管路2上,所述非接触侧32在所述管路2的长度方向上的间距d也可以根据气流的流动方向产生变化,以在确保气流顺畅流通的同时,尽可能地增大换热面积。
进一步地,所述导热带3的材料可以为金属。例如,所述导热带3的材料可以为铝或铜,以在获得较高的导热率的同时,尽可能的降低成本。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其他材料制成所述导热带3,在此不予赘述。
进一步地,所述导热带3的厚度可以在2至0.01毫米(mm)之间。
作为一个非限制性实施例,所述热交换器1可以为蒸发器,以通过吸热的方式降低周围空气中的热量,以实现制冷效果。
例如,当所述热交换器1为蒸发器时,所述管路2可以包括制冷剂管21,以通过与流经所述蒸发器的气流进行能量交换,降低流出所述蒸发器的气流的气体温度,实现制冷。进一步,通过所述导热带3的设计,使得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导热带3与所述制冷剂管21的包裹更紧密,热交换效果更好,制冷效果也更好。
又例如,所述蒸发器还可以为无霜蒸发器。相应的,参考图1至图13,所述管路2还可以包括加热器22,所述加热器22与所述制冷剂管21并行设置,以在实现更好的制冷效果的同时,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导热带3的设计,使得所述加热器22(如加热丝)与所述导热带3的接触更为紧密,传热效果更好,从而有效优化所述蒸发器的化霜性能,延长所述蒸发器(如无霜蒸发器)的有效工作时间。
作为另一个非限制性实施例,所述热交换器1还可以为冷凝器,以通过散热的方式实现制冷效果。
例如,当所述热交换器1为冷凝器时,所述管路2可以包括加热器22。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导热带3的构造设置的冷凝器,能够将所述加热器22的热量快速散发到周围空气中,通过与流经所述冷凝器的气流的密切接触提高散热效率,从而获得更好的制冷效果。
在实际应用中,所述热交换器1可以设置为冰箱的蒸发器或冷凝器。
进一步地,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制冷器具(图未示),所述制冷器具可以包括上述图1至图13所示实施例所述热交换器1。
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通过采用上述热交换器1的设计,由于所述热交换器1中导热带3的接触侧31面接触的设置于管路2(如制冷剂管21)表面,使得所述导热带3(如导热带3的非接触侧32)与管路2的包裹更为紧密,能够有效提升所述热交换器1的热交换效果,使得采用所述热交换器1的制冷器具能够获得更好的制冷效果。
进一步地,当所述管路2还包括加热器22时,采用上述热交换器1的制冷器具还能够获得卓越的化霜性能,极大地延长所述制冷器具的有效制冷时间。
优选地,所述制冷器具可以为冰箱(也可称为电冰箱)。
进一步地,参考上述图4至图10所示实施例,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导热带3,所述导热带3沿宽度方向分为接触侧31和非接触侧32,并通过所述接触侧31设置于待换热体上,其中,所述接触侧31与所述待换热体的表面面接触,所述非接触侧32自所述待换热体向外辐射延伸,以增大所述导热带3与所述待换热体表面的接触面积,并通过自所述待换热体向外辐射延伸的非接触侧32与流经所述导热带的气流尽可能多的实现能量交换。
优选地,所述待换热体可以为上述图1至图13所示实施例中所述的管路2。或者,所述待换热体还可以为其他需要与流经的气流实现热交换的物体。
优选地,所述待换热体可以为加热器、制冷剂管,或者两者的结合。
虽然本发明披露如上,但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23)

1.一种热交换器(1),包括管路(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导热带(3),所述导热带(3)沿宽度方向分为接触侧(31)和非接触侧(32),并通过所述接触侧(31)设置于所述管路(2)上;
其中,所述接触侧(31)与所述管路(2)的管壁面接触;
所述非接触侧(32)自所述管路(2)向外辐射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侧(31)与所述管路(2)热耦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带(3)通过所述接触侧(31)螺旋缠绕于所述管路(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带(3)通过所述接触侧(31)套设于所述管路(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接触侧(32)在预定方向上分切成多个热交换部件(321),所述预定方向为与所述导热带(3)的长度方向呈预定角度的方向。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交换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角度为90度。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交换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部件(321)呈翅片状或针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侧(31)和非接触侧(32)一体成型。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侧(31)所在平面与非接触侧(32)所在平面存在夹角。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热交换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夹角取自80至110度。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侧(31)的宽度不小于预设阈值,以确保与所述管路(2)实现面接触。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热交换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侧(31)的宽度(c)为3至5毫米。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接触侧(32)在所述管路(2)的长度方向上的间距(d)随气流流动的方向逐渐减小。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热交换器(1),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接触侧(31)的宽度(c)调节所述非接触侧(32)在所述管路(2)的长度方向上的间距(d)。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热交换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路(2)在气流流动的方向上形成多层结构。
16.根据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带(3)的材料为金属。
17.根据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器(1)为蒸发器。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热交换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路(2)包括制冷剂管(21)。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热交换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路(2)还包括加热器(22),所述加热器(22)与所述制冷剂管(21)并行设置。
20.根据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器(1)为冷凝器。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热交换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路(2)包括加热器(22)。
22.一种制冷器具,包括上述权利要求1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器(1)。
23.一种导热带(3),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带(3)沿宽度方向分为接触侧(31)和非接触侧(32),并通过所述接触侧(31)设置于待换热体上,其中,所述接触侧(31)与所述待换热体的表面面接触,所述非接触侧(32)自所述待换热体向外辐射延伸。
CN201710823295.6A 2017-09-13 2017-09-13 一种热交换器、制冷器具及导热带 Pending CN10948930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823295.6A CN109489306A (zh) 2017-09-13 2017-09-13 一种热交换器、制冷器具及导热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823295.6A CN109489306A (zh) 2017-09-13 2017-09-13 一种热交换器、制冷器具及导热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89306A true CN109489306A (zh) 2019-03-19

Family

ID=656890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823295.6A Pending CN109489306A (zh) 2017-09-13 2017-09-13 一种热交换器、制冷器具及导热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489306A (zh)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87597A (ja) * 1986-09-30 1988-04-18 Sakushiyon Gas Kikan Seisakusho:Kk 転圧成形帯又は、予押圧力帯付巻付フイン管熱交換装置
CN2372653Y (zh) * 1999-03-30 2000-04-05 文幼祥 旋转放射换热翅片
CN2791576Y (zh) * 2005-05-16 2006-06-28 蒋瑾瑶 高效换热管
CN102032819A (zh) * 2009-10-06 2011-04-27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热交换器及使用该热交换器的物品贮藏装置
CN203298531U (zh) * 2013-05-10 2013-11-20 浙江同星制冷有限公司 制冷剂高效除霜翅片式换热器
CN204227766U (zh) * 2014-05-28 2015-03-25 河南新科隆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c型毛翅片冷凝器
CN105091653A (zh) * 2014-05-15 2015-11-25 孙惠芳 翅片换热器、螺旋翅片管及其制造方法
CN204963306U (zh) * 2014-05-01 2016-01-13 昭和电工株式会社 蒸发器
US9328967B2 (en) * 2011-03-28 2016-05-03 William A Kelley Elongated counter-flow heat exchanger for heat recovery
CN205300349U (zh) * 2015-11-30 2016-06-08 仪征市永辉散热管制造有限公司 开齿型螺旋翅片管
CN205681755U (zh) * 2016-06-20 2016-11-09 中国西电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载流导体用散热结构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87597A (ja) * 1986-09-30 1988-04-18 Sakushiyon Gas Kikan Seisakusho:Kk 転圧成形帯又は、予押圧力帯付巻付フイン管熱交換装置
CN2372653Y (zh) * 1999-03-30 2000-04-05 文幼祥 旋转放射换热翅片
CN2791576Y (zh) * 2005-05-16 2006-06-28 蒋瑾瑶 高效换热管
CN102032819A (zh) * 2009-10-06 2011-04-27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热交换器及使用该热交换器的物品贮藏装置
US9328967B2 (en) * 2011-03-28 2016-05-03 William A Kelley Elongated counter-flow heat exchanger for heat recovery
CN203298531U (zh) * 2013-05-10 2013-11-20 浙江同星制冷有限公司 制冷剂高效除霜翅片式换热器
CN204963306U (zh) * 2014-05-01 2016-01-13 昭和电工株式会社 蒸发器
CN105091653A (zh) * 2014-05-15 2015-11-25 孙惠芳 翅片换热器、螺旋翅片管及其制造方法
CN204227766U (zh) * 2014-05-28 2015-03-25 河南新科隆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c型毛翅片冷凝器
CN205300349U (zh) * 2015-11-30 2016-06-08 仪征市永辉散热管制造有限公司 开齿型螺旋翅片管
CN205681755U (zh) * 2016-06-20 2016-11-09 中国西电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载流导体用散热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329871B (zh) 半导体制冷冰箱及其冷端换热装置
CN106322850A (zh) 微通道换热器及冰箱、风冷冰箱
CN106556059A (zh) 一种无风或微风空调室内机
WO2016095589A1 (zh) 半导体制冷冰箱
CN107462094B (zh) 相变集热腔热管组
CN203980456U (zh) 冷暖型空调器
CN109990419B (zh) 对流辐射空调末端以及空调系统
CN107548263A (zh) 高热流密度机柜散热冷却方法及其复合换热器
WO2015172738A1 (zh) 一种多层空间结构的螺旋百叶窗冷凝器
CN110145848A (zh) 散热装置、热交换循环系统及电器设备
CN104279647A (zh) 冷暖型空调器和单冷型空调器
CN212481774U (zh) 一种热泵压机余热辅助除霜装置
CN203671790U (zh) 空调器及其换热系统
RU2451883C2 (ru) Теплообменный агрегат
CN109489306A (zh) 一种热交换器、制冷器具及导热带
CN108801033A (zh) 一种冷凝用的高效换热管
CN214581438U (zh) 用于空调器的换热装置及空调器
CN111121229B (zh) 一种空调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散热结构和空调
CN208349454U (zh) 冷媒散热器及空调器
CN204176803U (zh) 冷暖型空调器和单冷型空调器
CN207991037U (zh) 流体加热结构及冷媒循环系统
CN207729869U (zh) 一种空调换热器及一种空调设备
CN113357848A (zh) 换热器和家电设备
CN107461798B (zh) 空调余热集热供水装置
JP4983878B2 (ja) 熱交換器及びこの熱交換器を備えた冷蔵庫、空気調和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319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