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485338A - 一种建筑垃圾再生骨料路面砖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建筑垃圾再生骨料路面砖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485338A
CN109485338A CN201811400564.9A CN201811400564A CN109485338A CN 109485338 A CN109485338 A CN 109485338A CN 201811400564 A CN201811400564 A CN 201811400564A CN 109485338 A CN109485338 A CN 1094853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aggregate
building waste
pavement brick
refuse regenera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40056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裴珂敏
吴坚
陈伟伟
陈霏
李学东
何福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xi Nanning Delei Brick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xi Nanning Delei Brick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xi Nanning Delei Brick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xi Nanning Delei Brick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400564.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485338A/zh
Publication of CN1094853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8533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8/00Compositions of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ontaining inorganic binders or the reaction product of an inorganic and an organic binder, e.g. polycarboxylate cements
    • C04B28/02Compositions of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ontaining inorganic binders or the reaction product of an inorganic and an organic binder, e.g. polycarboxylate cements containing hydraulic cements other than calcium sulfates
    • C04B28/08Slag cem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40/00Processes, in general, for influencing or modifying the properties of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ompositions, e.g. their setting or hardening ability
    • C04B40/0028Aspects relating to the mixing step of the mortar preparation
    • C04B40/0039Premixtures of ingredi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201/00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physical values
    • C04B2201/50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physical values for the mechanical strength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50Reuse, recycling or recovery technologies
    • Y02W30/91Use of waste materials as fillers for mortars or concrete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Road Paving Structures (AREA)
  • Curing Cements, Concrete, And Artificial Ston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建筑垃圾再生骨料路面砖的制备方法,所述建筑垃圾再生骨料路面砖包括以下原料:建筑垃圾、赤泥、矿渣、水泥、脱硫石膏、复合添加剂,经过制备再生骨料、制备胶凝材料、成型、养护等步骤制备成建筑垃圾再生骨料路面砖。本发明通过利用建筑垃圾、赤泥、矿渣、脱硫石膏等固体废弃物制备路面砖、路沿石等,具有强度高、无污染、产品性能稳定等优点,同时可消耗大量固体废弃物。

Description

一种建筑垃圾再生骨料路面砖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材料领域,涉及一种建筑垃圾再生骨料路面砖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中国城镇化的高速发展,每年新建和拆迁改造等工程产生的建筑垃圾约15.5亿t。绝大部分建筑垃圾未经任何处理,便被施工单位运往郊外或乡村,露天堆放或填埋,耗用大量的征用土地费、垃圾清运费等建设经费。建筑垃圾是旧建筑物维修、拆除或新建建筑物建设过程中产生的系列固体废弃物,主要由渣土、砂浆、破碎的砖石和混凝土碎块组成。经分选、破碎、筛分加工后,可作为再生资源重新被利用。建筑垃圾经特定处理、破碎、分级并按一定比例混合后,形成满足不同混凝土制品生产要求的骨料就是再生骨料。再生骨料、再生砖作为直接应用于工程建设的建筑材料,完全可以替代现用的天然砂石及普通砖类墙体材料,对解决建筑材料生产资源短缺及巨大的能源消耗具有显著意义。
赤泥一矿渣体系充填属于胶结充填法,它是将赤泥,矿渣等工业废弃物用作胶结剂代替水泥,能够大规模地利用工业废弃物,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再生骨料经过破碎、筛分、分级可产生不同粒径的再生骨料,通常把再生骨料分为粗骨料、细骨料和微粉。与天然砂石骨料相比,再生骨料具有空隙率高、表观密度小、强度较低的特点。通过调整再生骨料颗粒粒径分布,以赤泥一矿渣水泥作为胶凝材料,控制水胶比,掺加适量的复合添加剂,可制备出高强度的路面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建筑垃圾再生骨料路面砖的制备方法,以解决建筑垃圾及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的问题。
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建筑垃圾再生骨料路面砖,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建筑垃圾微粉5-15份、建筑垃圾细集料35-50份、建筑垃圾粗集料10-20份、赤泥8-15份、矿渣8-15份、水泥8-12份、脱硫石膏0.3-0.5份、复合添加剂0.5-1.0份、水10-15份;
所述复合添加剂为包括三乙醇胺、Na2SO4、CaCl2
优选地,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建筑垃圾微粉8-12份、建筑垃圾细集料38-47份、建筑垃圾粗集料12-18份、赤泥10-13份、矿渣10-13份、水泥9-11份、脱硫石膏0.35-0.45份、复合添加剂0.6-0.8份、水11-14份。
优选地,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建筑垃圾微粉10份、建筑垃圾细集料42份、建筑垃圾粗集料15份、赤泥12份、矿渣12份、水泥10份、脱硫石膏0.4份、复合添加剂0.7份、水12份。
优选地,所述建筑垃圾微粉细度<0.5mm、建筑垃圾细集料细度0.5-3mm、建筑垃圾粗集料3-9.5mm。
优选地,所述赤泥经过破碎、筛分后细度<0.5mm。
优选地,所述矿渣为S95高炉矿渣。
优选地,所述水泥为硅酸盐P·O42.5水泥。
优选地,所述脱硫石膏为电厂烟气脱硫后而得到的工业副产石膏。
优选地,所述复合添加剂三乙醇胺、Na2SO4、CaCl2的比例为1:15-30:10-20。。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建筑垃圾再生骨料路面砖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制备再生骨料
将建筑垃圾破碎、筛分后得到微粉(细度<0.5mm)、细集料(细度0.5-3mm)、粗集料(细度3-9.5mm)三种集料。
S2:制备胶凝材料
将破碎、筛分后的赤泥、矿渣、水泥、脱硫石膏混合均匀,然后加入复合添加剂和水混合搅拌均匀。
S3:成型
搅拌均匀的混合料进入砖块成型机振动成型,振动时间20-40s,成型压力为5MPa。
S4:成品
成型后的产品送到露天养护场,在常温、湿度80-90条件下养护28天即得成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采用建筑垃圾微粉、细集料、粗集料的颗粒级配,复合添加剂还可激发微粉活性,增加路面砖强度。
(2)采用赤泥一矿渣用作胶结剂代替水泥,在利用工业废弃物的同时,减少水泥用量,节约能源,减少对环境污染。
(3)赤泥、矿渣、水泥、脱硫石膏经过复合添加剂激发,强度大于单掺水泥。
(4)传统碱复合添加剂以水玻璃(液体)为主,水玻璃需要现场调配,且模数不好控制。本项目复合添加剂采用三乙醇胺、Na2SO4、CaCl2等复合,生产工艺简单,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是制备建筑垃圾再生骨料路面砖的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但不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和应用范围。
一、建筑垃圾再生骨料路面砖的制备
实施例1
S1:制备再生骨料
将建筑垃圾破碎、筛分后得到微粉(细度0.1mm)、细集料(细度0.5mm)、粗集料(细度3mm)三种集料。取建筑垃圾微粉5份、建筑垃圾细集料35份、建筑垃圾粗集料10份混合均匀得到再生骨料。
S2:制备胶凝材料
将破碎、筛分后的赤泥8份、矿渣8份、水泥8份、脱硫石膏0.3份混合均匀;然后加入复合添加剂三乙醇胺0.01份、Na2SO40.2份、CaCl20.1份和水10份混合搅拌均匀。
S3:成型
将再生骨料与胶凝材料搅拌均匀送入砖块成型机振动成型,振动时间30s,成型压力为5MPa。
S4:成品
成型后的产品送到露天养护场,在常温、湿度80-90条件下养护28天即得成品。
实施例2
S1:制备再生骨料
将建筑垃圾破碎、筛分后得到微粉(细度0.2mm)、细集料(细度1mm)、粗集料(细度4mm)三种集料。取建筑垃圾微粉15份、建筑垃圾细集料50份、建筑垃圾粗集料20份混合均匀得到再生骨料。
S2:制备胶凝材料
将破碎、筛分后的赤泥15份、矿渣15份、水泥12份、脱硫石膏0.3份混合均匀;然后加入复合添加剂三乙醇胺0.01份、Na2SO40.3份、CaCl20.2份和水15份混合搅拌均匀。
S3:成型
将再生骨料与胶凝材料搅拌均匀送入砖块成型机振动成型,振动时间30s,成型压力为5MPa。
S4:成品
成型后的产品送到露天养护场,在常温、湿度80-90条件下养护28天即得成品。
实施例3
S1:制备再生骨料
将建筑垃圾破碎、筛分后得到微粉(细度0.3mm)、细集料(细度1.5mm)、粗集料(细度5mm)三种集料。取建筑垃圾微粉8份、建筑垃圾细集料38份、建筑垃圾粗集料12份混合均匀得到再生骨料。
S2:制备胶凝材料
将破碎、筛分后的赤泥10份、矿渣10份、水泥9份、脱硫石膏0.35份混合均匀;然后加入复合添加剂三乙醇胺0.02份、Na2SO40.3份、CaCl20.3份和水11份混合搅拌均匀。
S3:成型
将再生骨料与胶凝材料搅拌均匀送入砖块成型机振动成型,振动时间30s,成型压力为5MPa。
S4:成品
成型后的产品送到露天养护场,在常温、湿度80-90条件下养护28天即得成品。
实施例4
S1:制备再生骨料
将建筑垃圾破碎、筛分后得到微粉(细度0.4mm)、细集料(细度2.5mm)、粗集料(细度7mm)三种集料。取建筑垃圾微粉12份、建筑垃圾细集料47份、建筑垃圾粗集料18份混合均匀得到再生骨料。
S2:制备胶凝材料
将破碎、筛分后的赤泥13份、矿渣13份、水泥11份、脱硫石膏0.45份混合均匀;然后加入复合添加剂三乙醇胺0.02份、Na2SO40.5份、CaCl20.3份和水14份混合搅拌均匀。
S3:成型
将再生骨料与胶凝材料搅拌均匀送入砖块成型机振动成型,振动时间30s,成型压力为5MPa。
S4:成品
成型后的产品送到露天养护场,在常温、湿度80-90条件下养护28天即得成品。
实施例5
S1:制备再生骨料
将建筑垃圾破碎、筛分后得到微粉(细度0.5mm)、细集料(细度3mm)、粗集料(细度9.5mm)三种集料。取建筑垃圾微粉10份、建筑垃圾细集料42份、建筑垃圾粗集料15份混合均匀得到再生骨料。
S2:制备胶凝材料
将破碎、筛分后的赤泥12份、矿渣12份、水泥10份、脱硫石膏0.4份混合均匀;然后加入复合添加剂三乙醇胺0.02份、Na2SO40.4份、CaCl20.3份和水12份混合搅拌均匀。
S3:成型
将再生骨料与胶凝材料搅拌均匀送入砖块成型机振动成型,振动时间30s,成型压力为5MPa。
S4:成品
成型后的产品送到露天养护场,在常温、湿度80-90条件下养护28天即得成品。
对比例1
按照实施例1的制备方法制备,除去复合添加剂的使用。
对比例2
按照实施例2的制备方法制备,除去脱硫石膏的使用。
二、建筑垃圾再生骨料路面砖性能测试,详见表1
表1建筑垃圾再生骨料路面砖性能测试表
项目 抗折强度(MPa) 抗压强度(MPa) 吸水率
实施例1 4.1 38.7 4.8
实施例2 3.8 32.4 5.7
实施例3 3.9 33.6 5.3
实施例4 4.3 40.5 4.6
实施例5 4.4 41.7 4.5
对比例1 2.7 25.1 3.3
对比例2 3.2 23.5 3.2
本发明对比例1中,除去复合添加剂的使用,明显降低了路面砖的抗折强度和抗压强度以及吸水率。对比例2中减少脱硫石膏的使用,降低了路面砖的抗折强度和抗压强度,以及吸水率。可见本发明的是建筑垃圾再生骨料路面砖及其制备方法,采用建筑垃圾微粉、细集料、粗集料的颗粒级配,复合添加剂还可激发微粉活性,增加路面砖强度,赤泥、矿渣、水泥、脱硫石膏经过复合添加剂激发,强度大于单掺水泥。本发明采用的复合添加剂中存在早强组分,可以大大的促进脱硫石膏早期的水化速度,与脱硫石膏共同作用促进脱硫石膏的反应,大力增加路面砖的抗折强度和抗压强度。
尽管已经描述和叙述了被看作本发明的示范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明白,可以对其作出各种改变和替换,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另外,可以做出许多修改以将特定情况适配到本发明的教义,而不会脱离在此描述的本发明中心概念。所以,本发明不受限于在此披露的特定实施例,但本发明可能还包括属于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实施例及其等同物。

Claims (10)

1.一种建筑垃圾再生骨料路面砖,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建筑垃圾微粉5-15份、建筑垃圾细集料35-50份、建筑垃圾粗集料10-20份、赤泥8-15份、矿渣8-15份、水泥8-12份、脱硫石膏0.3-0.5份、复合添加剂0.5-1.0份、水10-15份;
所述复合添加剂为包括三乙醇胺、Na2SO4、CaCl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垃圾再生骨料路面砖,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建筑垃圾微粉8-12份、建筑垃圾细集料38-47份、建筑垃圾粗集料12-18份、赤泥10-13份、矿渣10-13份、水泥9-11份、脱硫石膏0.35-0.45份、复合添加剂0.6-0.8份、水11-14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垃圾再生骨料路面砖,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建筑垃圾微粉10份、建筑垃圾细集料42份、建筑垃圾粗集料15份、赤泥12份、矿渣12份、水泥10份、脱硫石膏0.4份、复合添加剂0.7份、水12份。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建筑垃圾再生骨料路面砖,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垃圾微粉细度<0.5mm、建筑垃圾细集料细度0.5-3mm、建筑垃圾粗集料3-9.5mm。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建筑垃圾再生骨料路面砖,其特征在于,所述赤泥经过破碎、筛分后细度<0.5mm。
6.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建筑垃圾再生骨料路面砖,其特征在于,所述矿渣为S95高炉矿渣。
7.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建筑垃圾再生骨料路面砖,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泥为硅酸盐P·O42.5水泥。
8.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建筑垃圾再生骨料路面砖,其特征在于,所述脱硫石膏为电厂烟气脱硫后而得到的工业副产石膏。
9.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建筑垃圾再生骨料路面砖,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添加剂三乙醇胺、Na2SO4、CaCl2的比例为1:15-30:10-20。
10.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建筑垃圾再生骨料路面砖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制备再生骨料
将建筑垃圾破碎、筛分后得到微粉(细度<0.5mm)、细集料(细度0.5-3mm)、粗集料(细度3-9.5mm)三种集料;
S2:制备胶凝材料
将破碎、筛分后的赤泥、矿渣、水泥、脱硫石膏混合均匀,然后加入复合添加剂和水混合搅拌均匀;
S3:成型
搅拌均匀的混合料进入砖块成型机振动成型,振动时间20-40s,成型压力为5MPa;
S4:成品
成型后的产品送到露天养护场,在常温、湿度80-90条件下养护28天即得成品。
CN201811400564.9A 2018-11-22 2018-11-22 一种建筑垃圾再生骨料路面砖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0948533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400564.9A CN109485338A (zh) 2018-11-22 2018-11-22 一种建筑垃圾再生骨料路面砖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400564.9A CN109485338A (zh) 2018-11-22 2018-11-22 一种建筑垃圾再生骨料路面砖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85338A true CN109485338A (zh) 2019-03-19

Family

ID=656975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400564.9A Pending CN109485338A (zh) 2018-11-22 2018-11-22 一种建筑垃圾再生骨料路面砖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485338A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93901A (zh) * 2019-04-26 2019-08-06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一种全方位联锁生态护坡砖及其制备方法
CN110424216A (zh) * 2019-07-03 2019-11-08 金华市中天城建绿色再生资源有限公司 透水和蓄水结合的绿道游径构造
CN110423084A (zh) * 2019-08-30 2019-11-08 江西鑫泉固废处理有限公司 一种环保砖制备工艺
CN111393083A (zh) * 2020-03-25 2020-07-10 山东省路桥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全固废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292303A (zh) * 2021-06-11 2021-08-24 山东华美建材有限公司 一种环保复合材料墙体砖及其制造方法
CN113387638A (zh) * 2021-05-24 2021-09-14 长沙工研院环保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垃圾再生砖及其制造工艺
CN114933444A (zh) * 2022-04-18 2022-08-23 安徽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 一种生态路面砖及其制备方法
CN115557769A (zh) * 2022-10-21 2023-01-03 湖南中邦再生资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环保砖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83483A (zh) * 2011-12-27 2013-07-03 上海德滨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环境友好辅助胶凝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591562A (zh) * 2014-08-04 2015-05-06 湖北文理学院 一种用固体废弃物配制再生建筑砂浆的方法
CN107954647A (zh) * 2017-12-27 2018-04-24 新昌县隆豪轴承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垃圾混凝土砖
CN108083697A (zh) * 2017-11-27 2018-05-29 广东省建筑材料研究院 一种大掺量钢渣混凝土砌块及其制备方法
CN108117362A (zh) * 2018-01-05 2018-06-05 湖南云中再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垃圾路面基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83483A (zh) * 2011-12-27 2013-07-03 上海德滨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环境友好辅助胶凝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591562A (zh) * 2014-08-04 2015-05-06 湖北文理学院 一种用固体废弃物配制再生建筑砂浆的方法
CN108083697A (zh) * 2017-11-27 2018-05-29 广东省建筑材料研究院 一种大掺量钢渣混凝土砌块及其制备方法
CN107954647A (zh) * 2017-12-27 2018-04-24 新昌县隆豪轴承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垃圾混凝土砖
CN108117362A (zh) * 2018-01-05 2018-06-05 湖南云中再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垃圾路面基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侯云芬等: "《胶凝材料》", 31 August 2012, 中国电力出版社 *
姚燕等: "《水泥与混凝土研究进展 第14届国际水泥化学大会论文综述》", 31 October 2016,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93901A (zh) * 2019-04-26 2019-08-06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一种全方位联锁生态护坡砖及其制备方法
CN110424216A (zh) * 2019-07-03 2019-11-08 金华市中天城建绿色再生资源有限公司 透水和蓄水结合的绿道游径构造
CN110423084A (zh) * 2019-08-30 2019-11-08 江西鑫泉固废处理有限公司 一种环保砖制备工艺
CN111393083A (zh) * 2020-03-25 2020-07-10 山东省路桥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全固废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387638A (zh) * 2021-05-24 2021-09-14 长沙工研院环保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垃圾再生砖及其制造工艺
CN113292303A (zh) * 2021-06-11 2021-08-24 山东华美建材有限公司 一种环保复合材料墙体砖及其制造方法
CN114933444A (zh) * 2022-04-18 2022-08-23 安徽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 一种生态路面砖及其制备方法
CN115557769A (zh) * 2022-10-21 2023-01-03 湖南中邦再生资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环保砖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485338A (zh) 一种建筑垃圾再生骨料路面砖及其制备方法
CN103121819B (zh) 一种用再生骨料配制的c30自密实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04876459B (zh) 一种粉煤灰活性激发剂及大掺量高钙粉煤灰水泥
CN101182141B (zh) 一种利用铁尾矿制备高强结构材料的方法
CN108640547A (zh) 一种铁尾矿\偏高岭土基地质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306929B (zh) 一种高掺量建筑垃圾蒸压砖及其生产方法
CN112341101B (zh) 一种轻质再生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0981319A (zh) 再生红砖微粉协同矿粉的粉煤灰基新型地质聚合物砂浆及其制备方法
CN113754364B (zh) 一种基于渣土洗砂尾泥的人造骨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043977A (zh) 一种矿渣微粉免烧砖及其生产方法
CN106830792A (zh) 掺有废砖和再生利用粗骨料的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08275944B (zh) 一种用建筑垃圾微粉—再生砂制备的环保砖及其制备方法
CN110655338A (zh) 铜渣-矿渣基胶凝材料、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14105580A (zh) 一种利用大宗煤矿工业固废制备活性粉末混凝土的方法
CN103130464B (zh) 一种用再生骨料配制的c25自密实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03319143B (zh) 一种钾长石尾矿免烧砖及其制备方法
CN106348662A (zh) 一种矿渣建筑垃圾陶粒及其制备方法
CN101306937A (zh) 一种建筑垃圾混凝土砖及其生产方法
CN114890757A (zh) 一种再生骨料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03193424A (zh) 煤矸石综合利用制作透水混凝土的方法
CN110218036A (zh) 利用废弃混凝土制备再生混凝土的方法
CN106365570A (zh) 一种废弃粘土砖制备的蒸压砖及其制备方法
CN106167361A (zh) 一种碱渣建筑垃圾陶粒及其制备方法
CN105330206A (zh) 非承重再生细骨料混凝土多孔砖
CN107651924A (zh) 一种碱激发高钛矿渣小型空心砌块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319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