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462715A - 电子设备、打印装置及通信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打印装置及通信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462715A
CN109462715A CN201811023778.9A CN201811023778A CN109462715A CN 109462715 A CN109462715 A CN 109462715A CN 201811023778 A CN201811023778 A CN 201811023778A CN 109462715 A CN109462715 A CN 1094627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processing
distance
terminal installation
electronic equip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02377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462715B (zh
Inventor
横山大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94627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627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4627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6271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35User-machine interface; Control console
    • H04N1/00501Tailoring a user interface [UI] to specific requirements
    • H04N1/00506Customising to the data to be display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44Secrecy systems
    • H04N1/4406Restricting access, e.g. according to user ident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127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 H04N1/00281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with a telecommunication apparatus, e.g. a switched network of teleprinters for the distribution of text-based information, a selective call terminal
    • H04N1/00307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with a telecommunication apparatus, e.g. a switched network of teleprinters for the distribution of text-based information, a selective call terminal with a mobile telephone apparatu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885Power supply means, e.g.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power supply to the apparatus or components thereof
    • H04N1/00888Control thereof
    • H04N1/00891Switching on or off, e.g. for saving power when not in us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H04W4/023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using mutual or relative location information between multiple location based services [LBS] targets or of distance threshold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77Types of the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 H04N2201/0094Multifunctional device, i.e. a device capable of all of reading, reproducing, copying, facsimile transception, file transcep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根据用户状况进行灵活状态控制的电子设备、打印装置及通信系统。电子设备(200)包括接收来自终端装置(100)的信标信号的通信部(220)、显示部(230)、进行显示部(230)的显示处理的处理部(210)。当基于信标信号的接收电波强度判断为与终端装置(100)的距离在第一基准距离以下时,处理部(210)进行如下处理:将向发送了信标信号的终端装置(100)的用户显示的画面,以第一显示方式显示在显示部(230)。当判断为距离在比第一基准距离短的第二基准距离以下时,处理部(210)进行如下处理:将向用户显示的画面以与第一显示方式不同的第二显示方式显示在显示部(230)。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打印装置及通信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设备、打印装置及通信系统等。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具有多种功能的电子设备。这里的电子设备例如是除了打印功能之外,还是具有扫描功能、传真功能、复印功能等的打印机(复合机)。在这种电子设备中,由于需要用户选择使用哪个功能,因此各功能的图标并排布置在主画面上。因此,用户从主画面搜索自己想要使用的功能,导致需要花费时间选择。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技术:复合机接收来自终端装置的信标信号,指定发送接收电波强度最高的信标信号的终端,并在复合机的显示部显示指定的终端装置固有的画面(个别待机画面)。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123038号公报
专利文献1中的复合机进行显示接收电波强度最大的终端装置固有的画面这样的单纯状态控制(显示控制)。因此,在专利文献1的方案中,无法实现与用户状况相符的灵活状态控制(推断为用户所期望的状态控制)。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几个方面,能够提供根据用户状况进行灵活状态控制的电子设备、打印装置及通信系统等。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电子设备,包括:通信部,接收来自终端装置的信标信号;显示部;以及处理部,进行所述显示部的显示处理,当基于所述信标信号的接收电波强度判断为与所述终端装置的距离在第一基准距离以下时,所述处理部进行将向发送了所述信标信号的所述终端装置的用户显示的画面以第一显示方式显示在所述显示部的处理,当判断为所述距离在比所述第一基准距离短的第二基准距离以下时,所述处理部进行将向发送了所述信标信号的所述终端装置的所述用户显示的画面以与第一显示方式不同的第二显示方式显示在所述显示部的处理。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中,基于和终端装置的距离与第一基准距离的关系、以及和终端装置的距离与第二基准距离的关系的判断结果,变更在显示部的显示方式。如此,通过设定多个基准距离,能够灵活地进行与终端装置和电子设备的距离对应的显示控制,能够实现与用户状况相符的适当控制。
此外,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中,当判断为所述距离在所述第一基准距离以下且大于所述第二基准距离时,所述处理部进行所述画面的生成处理以及不点亮所述显示部的光源的处理,当判断为所述距离在所述第二基准距离以下时,所述处理部进行点亮所述光源的处理。
这样,能够进行兼顾电力消耗和用户便利性的平衡的显示控制。
此外,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中,当判断为所述距离大于所述第一基准距离时或者当无法接收所述信标信号时,所述处理部进行使所述显示部不显示的处理。
这样,当未检测到终端装置接近时,能够抑制电子设备的电力消耗。
此外,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中,当在省电状态下判断为所述距离在所述第一基准距离以下时,所述处理部进行从所述省电状态恢复的处理,当在从所述省电状态恢复的状态下判断为所述距离超过在所述第一基准距离以上的第三基准距离时,所述处理部进行转移到所述省电状态的处理。
这样,能够利用与终端装置的距离实现从省电状态的恢复以及向省电状态的转移。进一步地,通过可设定多个基准距离能够实现灵活的状态转移。
此外,本发明的其他方面涉及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通信部,接收来自终端装置的信标信号;显示部;以及处理部,进行所述显示部的显示处理,当基于所述信标信号的接收电波强度判断为与所述终端装置的距离在第一基准距离以下时,所述处理部基于发送了所述信标信号的所述终端装置的用户的认证任务信息、所述用户的使用历史信息及所述用户的类别信息中的至少一个,确定向发送了所述信标信号的所述终端装置的所述用户显示的画面,并进行在所述显示部显示确定的所述画面的处理。
在本发明的其他方面中,除了和终端装置的距离与第一基准距离的关系的判断结果之外,还使用认证任务信息、使用历史信息、类别信息等,确定向用户显示的画面。这样,能够显示与终端装置对应的适当画面,并且能够根据终端装置(使用终端装置的用户)的状态动态地变更该画面。
此外,在本发明的其他方面中,在执行任务时进行认证处理的设定有效且基于所述认证任务信息判断为存在与所述距离在所述第一基准距离以下的所述终端装置的所述用户对应的任务时,所述处理部进行在所述显示部显示任务选择画面的处理。
如此,通过使用认证任务信息,能够判断是否存在使用电子设备盖然性高的用户,并且能够在该用户存在时进行便利性较高的画面显示。
此外,在本发明的其他方面中,所述处理部基于所述信标信号,获取发送了所述信标信号的所述终端装置的所述用户的所述使用历史信息,所述处理部基于所述使用历史信息,选择所述电子设备具有的多个功能中的任意功能,进行在所述显示部显示与所选择的功能对应的所述画面的处理。
如此,通过利用使用历史信息,能够将与对象用户使用盖然性高的功能相关的画面作为显示对象,能够提高用户的便利性。
此外,在本发明的其他方面中,所述处理部基于所述信标信号,获取表示发送了所述信标信号的所述终端装置的所述用户是否是进行维护的用户的信息,作为所述用户的类别信息,当所述用户是进行维护的用户时,所述处理部进行在所述显示部显示维护画面的处理。
如此,通过使用用户的类别信息,能够对特定类别的用户显示适当的画面。
此外,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中,在执行任务时进行认证处理的设定有效且存在多个被判断为所述距离在所述第一基准距离以下的所述终端装置时,所述处理部基于认证任务信息,指定任意一个所述终端装置,并进行在所述显示部显示与指定的所述终端装置对应的所述画面的处理。
这样,当在第一基准距离以下的范围内存在多个终端装置时,能够将使用电子设备盖然性高的用户作为对象进行显示。
此外,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中,所述处理部判定认证任务对应终端装置的数量,所述认证任务对应终端装置是被判断为所述距离在所述第一基准距离以下且基于所述认证任务信息被判断为存在与所述终端装置的所述用户对应的所述任务的所述终端装置,在所述认证任务对应终端装置为一个的情况下,所述处理部进行在所述显示部显示与所述认证任务对应终端装置对应的所述画面的处理,在所述认证任务对应终端装置为多个的情况下,所述处理部进行在所述显示部显示与多个所述认证任务对应终端装置中所述信标信号电波强度最高的所述终端装置对应的所述画面的处理。
这样,能够适当地执行使用认证任务信息的用户(终端装置)的指定处理。
此外,本发明进一步的其他方面涉及打印装置,该打印装置包括:通信部,从终端装置接收依据蓝牙通信标准的信标信号;和处理部,当在省电状态下基于所述信标信号的接收电波强度判断为与所述终端装置的距离在第一基准距离以下时,所述处理部进行从所述省电状态恢复的处理,当在从所述省电状态恢复的状态下判断为所述距离超过在所述第一基准距离以上的给定基准距离时,所述处理部进行转移到所述省电状态的处理。
在本发明的其他方面中,基于和终端装置的距离与第一基准距离的关系、以及所述距离与在第一基准距离以上的给定基准距离的关系,进行与省电状态相关的控制。这样,能够利用与终端装置的距离实现从省电状态的恢复以及向省电状态的转移,进一步地能够通过可设定多个基准距离来实现灵活的状态转移。
此外,本发明进一步的其他方面涉及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包括所述电子设备和所述终端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包括终端装置和电子设备的通信系统的结构例。
图2是终端装置的结构例。
图3是电子设备的结构例。
图4是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基准距离的示意图。
图5是信标信号(广播包)的数据结构的示例。
图6是距离与接收电波强度的关系例。
图7是说明第一实施方式处理的流程图。
图8是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基准距离的示意图。
图9是说明认证打印处理的时序图。
图10是显示在电子设备的显示部上的主画面的示例。
图11是显示在电子设备的显示部上的复印画面的示例。
图12是显示在电子设备的显示部上的传真画面的示例。
图13是显示在电子设备的显示部上的扫描画面的示例。
图14是显示在电子设备的显示部上的打印画面的示例。
图15是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16是用于说明确定与用户对应的显示画面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17是说明变形例的处理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通信系统;100:终端装置;110:处理部;120:通信部;130:显示部;140:操作部;150:通知部;160:存储部;200:电子设备;210:处理部;220:通信部;230:显示部;240:操作部;250:打印部;260:存储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应该注意的是,以下说明的本实施方式并不对技术方案所记载的本发明的内容进行不当的限定。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结构并不一定全部都是本发明的必要构成要件。
1.通信系统
图1是示意性示出本发明通信系统10的一个例子的图。通信系统10包括终端装置100和电子设备200。终端装置100例如是智能手机等便携式终端装置。电子设备200例如是打印机(打印装置)。但是,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电子设备200也可以是扫描器、传真装置、复印机中的任意一种。或者,电子设备200也可以是具有多个功能的复合机(MFP:多功能数码复合一体机)。另外,通信系统10不限于图1的结构,可以实施追加其他构成要素等各种变形。例如,在图1中示出了一个终端装置100,但是也可以对一个电子设备200连接多个终端装置100。此外,能够实施构成要素的省略、追加等变形,这一点在后述的图2和图3中是相同的。
终端装置100和电子设备200能够通过无线进行通信。这里的无线通信是依据蓝牙(Bluetooth,注册商标)标准的通信,狭义上是依据BLE(低功耗蓝牙;Bluetooth LowEnergy)标准的通信。但是,终端装置100及电子设备200也可以进行根据与BLE不同标准的无线通信,例如依据Wi-Fi(注册商标)标准的通信。
图2是示出终端装置100结构的一个例子的框图。终端装置100包括处理部110(处理器)、通信部120(通信接口)、显示部130(显示器)、操作部140(操作按钮等)、通知部150(通知接口)、存储部160(存储器)。
处理部110(处理器、控制器)对通信部120、显示部130、操作部140、通知部150和存储部160各部分进行控制。
处理部110对各部分进行的本实施方式的各种处理(各种功能)能够通过处理器(包括硬件的处理器)来实现。例如,本实施方式的各种处理能够通过基于程序等信息进行运作的处理器和存储程序等信息的存储装置(存储器)来实现。这里的处理器,例如既可以用单个硬件来实现各部分的功能,或者也可以用一体的硬件来实现各部分的功能。例如,处理器可以包括硬件,该硬件可以包括处理数字信号的电路及处理模拟信号的电路中的至少一个。例如,处理器可以由安装在电路基板上的一个或多个电路装置(例如IC等)、一个或多个电路元件(例如电阻、电容器等)构成。处理器例如可以是CPU。但是,处理器不限于CPU,可以使用GPU(图形处理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或者DSP(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Signal Processor)等各种处理器。此外,处理器也可以是由ASIC形成的硬件电路。此外,处理器既可以由多个CPU构成,也可以通过由多个ASIC形成的硬件电路构成。此外,处理器也可以由多个CPU和由多个ASIC形成的硬件电路的组合构成。此外,处理器也可以包括处理模拟信号的放大器电路、滤波器电路等。存储器既可以是SRAM、DRAM等半导体存储器,也可以是寄存器,也可以是硬盘装置等磁存储装置,还可以是光盘装置等光学式存储装置。例如,存储器存储可由计算机读取的指令,该指令由处理器执行,由此实现终端装置100等各部分(通信部、处理部)的功能。这里的指令既可以是构成程序的指令集的指令,也可以是对处理器的硬件电路指示运作的指令。例如,存储部160存储OS(操作系统;OperatingSystem)和应用软件,处理部110根据该OS等进行运作,由此执行对各部分的控制等。
通信部120(无线通信部)可以通过至少一个通信设备(无线通信设备)来实现。通信部120包括执行依据BLE标准的无线通信的无线通信设备(无线通信芯片)。但是,通信部120也可以包括无线通信设备,该无线通信设备执行依据BLE标准以外标准的无线通信。
显示部130由向用户显示各种信息的显示器等构成,操作部140由接受来自用户的输入操作的按钮等构成。另外,显示部130及操作部140例如也可以由触摸面板一体地构成。通知部150对用户进行通知。通知部150例如既可以是通过声音进行通知的扬声器,也可以是通过振动进行通知的振动单元(振动电动机),还可以是这些的组合。
存储部160(存储装置)由这样的存储介质构成,即HDD(硬盘驱动器;Hard DiskDrive)、ROM(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或者RA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Memory)。例如,终端装置100具有未图示的摄像单元(照相机),存储部160存储由该摄像单元拍摄的图像数据(包括静止图像、运动图像)。
图3是示出电子设备200的结构一个例子的框图。另外,图3示出具有打印功能的电子设备200(打印机),在以下说明中,也对电子设备200是打印机的示例进行说明。但是,如上所述,电子设备200可以扩展至打印机以外的设备。电子设备200包括处理部210(处理器)、通信部220(通信接口)、显示部230(显示器)、操作部240(操作面板)、打印部250、存储部260(存储器)。
处理部210(处理器、控制器)对通信部220、显示部230、操作部240、打印部250、存储部260各部分进行控制,并且总体上控制由电子设备200(打印机)执行的运作。处理部210各部分进行的本实施方式的各处理(各功能)能够通过处理器(包括硬件的处理器)来实现。例如,本实施方式的各处理能够通过基于程序等信息进行运作的处理器和存储程序等信息的存储装置(存储器)来实现。
通信部220(无线通信部)可以通过至少一个通信设备(无线通信设备)来实现。通信部220包括执行依据BLE标准的通信的无线通信设备(无线通信芯片)。但是,通信部220也可以包括无线通信设备,该无线通信设备执行依据BLE标准以外标准的无线通信。
显示部230由向用户显示各种信息的显示器等构成,操作部240由接受来自用户的输入操作的按钮等构成。另外,显示部230及操作部240例如也可以由触摸面板一体地构成。
打印部250包括打印引擎。打印引擎是指对打印介质执行图像打印的机械结构。打印引擎例如包括输送机构、喷墨式喷头、包括该喷头的滑架驱动机构等。打印引擎通过从喷头向由输送机构输送的打印介质(纸或布)喷出墨水,在打印介质上打印图像。另外,打印引擎的具体结构并不限于这里例示的结构,也可以是以激光方式利用调色剂进行打印的结构。此外,打印部250也可以包括检测与打印引擎的运行状态相关的各种物理量的传感器、对检测结果进行计数的计数器等。通过使用传感器或计数器,例如能够获取输送机构的驱动量(电动机的旋转量)、喷头的往复次数、墨水的消耗量等信息。
存储部260(存储装置)由HDD、ROM或者RAM等存储介质构成。存储部260存储从打印部250输出的数据,作为表示打印机运行状况的信息。
此外,存储部260也可以存储从终端装置100发送的数据。例如,通信部220从终端装置100接收打印部250中成为打印对象的数据,存储部260存储该数据。这样,也能够将打印对象数据预先存储在电子设备200(打印机)中,并且能够减轻在执行打印时的通信负荷等。另外,对打印对象数据的存储并不限于由内置在电子设备200中的存储部260进行的存储。例如,电子设备200可以具有未图示的接口,并且将打印对象数据存储在经由该接口连接的外部存储装置中。所谓外部存储装置例如既可以是通过USB(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Serial Bus)连接的HDD或SSD(固态驱动器;Solid State Drive)、闪存,也可以是插入到卡槽中的SD卡(包括microSD卡等相关标准的存储装置),还可以是能够连接到电子设备200的其他存储装置。
2.第一实施方式
首先,对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具体而言,在对基准距离的设定和显示控制的示例进行说明之后,说明基于信标信号推断终端装置100和电子设备200之间的距离的方法。之后,使用图7的流程图说明在电子设备200中进行处理的流程。
2.1基准距离的设定以及根据距离的显示控制的具体示例
具有多个功能的电子设备200(例如复合机)需要复杂的状态控制。例如,在具有打印功能、扫描功能、传真功能、复印功能的复合机中,进行如下控制:根据用户的请求,将执行打印功能的状态、执行扫描功能的状态、执行传真功能的状态、执行复印功能的状态,进行适当地切换。如果是显示部230的显示控制的示例,则准备与各功能对应的显示画面(例如后述的图11~图14),并且处理部210进行显示与当前状态对应的画面的处理。此时,如果强制用户进行用于状态转移的操作,例如在主画面(后述的图10)中选择想要利用的功能的操作,则用户负担大且从便利性的观点出发,存在问题。
与此相对,如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那样,考虑显示与信标信号的接收电波强度最强的终端(即,推断为最接近打印机的终端)对应的画面的方法。在专利文献1的方法中,认为通过指定哪个终端(哪个用户)接近,并显示与被指定的终端(用户)对应的画面,能够减轻用户负担。
但是,专利文献1的方法仅指定最近的终端并显示与该终端相关联的画面,而难以根据用户的状态进行灵活的状态控制。
例如,在近年来的电子设备200中对省电的要求增加,因此通过设定电力消耗不同的多个状态,并在它们之间进行状态控制,来实现省电。具体而言,通过将通常使用打印功能等电子设备200的功能的状态(以下,称为通常运作状态)和与通常运作状态相比电力消耗小的省电状态进行切换,处理部210降低电子设备200的电力消耗。此时,有时也设定如下两种状态:虽然电力消耗非常小,但恢复到通常运作状态是需要时间的第一省电状态;和虽然与第一省电状态相比电力消耗较大(与通常运作状态相比较小),但能够高速恢复到通常运作状态的第二省电状态。通过设定包括通常运作状态以及多个省电状态在内的三个以上的状态,能够进行兼顾电力消耗和速度恢复的平衡的灵活的电力控制。难以通过如专利文献1那样仅指定接近的终端的简单控制来实现这种灵活的控制。
如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电子设备200包括接收来自终端装置100的信标信号的通信部220、显示部230和进行显示部230的显示处理的处理部210。而且,当基于信标信号的接收电波强度,判断为与终端装置100的距离在第一基准距离以下时,处理部210进行如下处理:将向发送信标信号后的终端装置100的用户显示的画面,以第一显示方式显示在显示部230上。此外,当判断为距离在比第一基准距离短的第二基准距离以下时,处理部210进行如下处理:将向发送信标信号后的终端装置100的用户显示的画面,以与第一显示方式不同的第二显示方式显示在显示部230上。
这里的信标信号是使用无线通信发送的信号,是用于获取位置等信息、确认设备存在的信号。信标信号例如在不指定发送目的地的状态下被发送,并由存在于范围内的终端接收。这里的信标信号是依据蓝牙通信标准的信号,具体而言是用于数据广播的广播包。但是,信标信号能够扩展到依据Wi-Fi通信标准的广播信号(SSID广播)等。
此外,第一基准距离是指判定为终端装置100的用户使用电子设备200的盖然性高到某种程度的基准距离,例如设定1~2m左右的距离。第二基准距离是指终端装置100的用户使用电子设备200的盖然性足够高且假定该用户能够视觉确认显示部230的基准距离。第二基准距离例如设定为数十厘米左右的距离。但是,能够对第一基准距离及第二基准距离的具体数值,实施各种变形。
图4是说明第一基准距离及第二基准距离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设定如下三个区域:与电子设备200相距在第二基准距离以下的区域(R1)、与电子设备200相距大于第二基准距离且在第一基准距离以下的区域(R2)、以及与电子设备200相距大于第一基准距离的区域(R3)。处理部210能够基于来自终端装置100的信标信号的接收电波强度,判断与终端装置100的距离,即判断终端装置100位于上述三个区域(R1~R3)中的哪一个。后面描述用于判断距离的处理的详细情况。
此外,这里向用户显示的画面表示与终端装置100的用户使用相关联的显示画面。例如,处理部210基于包括在信标信号中的终端装置100的识别信息(后述的图5),指定信标信号的发送源即终端装置100。然后,处理部210获取将终端装置100与用户相对应的信息以及将用户与显示画面相对应的信息,并且基于根据信标信号指定的终端装置100和该信息,选择适当的显示画面作为向用户显示的画面。另外,将终端装置100与用户相对应的信息以及将用户与显示画面相对应的信息,既可以存储在电子设备200的存储部260中,也可以存储在能够由通信部220进行通信的外部设备(服务器系统等)中。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方法,不仅能够显示与终端装置100的用户对应的画面,而且能够根据与终端装置100的距离进行三个阶段以上的显示控制。具体而言,即使对象是同一终端装置100(与同一用户相关联的终端装置100),也能够实现与该终端装置100的距离对应的灵活控制。在给定终端装置100在某种程度上接近电子设备200的情况(进入图4的R2)和该终端装置100足够接近电子设备200的情况(进入图4的R1)下,能够变更显示,因此与简单显示与距离最近的终端对应的画面的示例相比,能够进行灵活且复杂的控制。
具体而言,当判断为在第一基准距离以下且大于第二基准距离时(R2),处理部210进行画面的生成处理以及不点亮显示部230的光源的处理,当判断为距离在第二基准距离以下时(R1),处理部210进行点亮光源的处理。另外,这里不点亮光源的处理包括维持不点亮状态的处理。如果是后述的图7的示例,则判断为在第一基准距离以下且大于第二基准距离的情况相当于在S102中为是而在S108中为否的情况。处理部210在S102~S108期间不执行光源的点亮处理,因此光源维持在其以前的状态(不点亮状态)。
另外,这里的光源例如对应于液晶面板的背光。但是,在使用前光型液晶面板作为显示部230的情况下,或者在使用电泳面板的情况下,光源也可以是前光。此外,这里的光源只要是用户视觉确认显示部230时所使用的光源即可,能够对具体结构实施各种变形。
此外,画面的生成处理既可以是向显示部230发送的显示数据的生成处理,也可以包括基于该显示数据驱动显示部230的处理。例如,在显示部230是液晶面板的情况下,既可以将生成驱动该液晶面板的驱动单元(扫描线驱动单元及数据线驱动单元)的信号的处理视为画面的生成处理,也可以将实际驱动驱动单元的处理视为画面的生成处理。在后者的情况下,液晶元件成为与图像数据对应的状态。因此,与显示部230的光源点亮的情况相比,视觉确认性低,但画面本身是能够由用户通过来自不同光源(例如室内照明)的光进行识别的状态。
这样,在终端装置100接近到第一基准距离以下的阶段,可以生成显示画面。总之,在用户使用电子设备200的盖然性高到某种程度的阶段,能够开始为该用户准备显示画面。如果预先进行显示准备,则当终端装置100接近到第二基准距离以下时,仅点亮光源(背光)就能够使用户阅览画面。即,能够高速显示画面,因此能够提高用户的便利性。此时,当在第一基准距离以下且大于第二基准距离时,不点亮光源,所以能够降低准备显示期间的电力消耗。此外,当用户仅在电子设备200的附近移动,与电子设备200分离而不在第二基准距离以下时,不执行光源的点亮,因此能够抑制电力消耗。总之,关于本实施方式的方法,能够实现兼顾用户的便利性和电力消耗的平衡的控制。
此外,当判断为距离大于第一基准距离时,或者在无法接收信标信号时,处理部210进行使显示部230不显示的处理。无法接收信标信号的情况是指,在与来自电子设备200的信标信号可到达的距离对应的范围内不存在终端装置100的情况。信标信号的可到达距离取决于信标信号的发送电波强度、配置在电子设备200周边的物体(其他电子设备、遮蔽物)等,例如为十几米以上的距离,并且可以假定大于第一基准距离。距离大于第一基准距离的情况是指,能够接收信标信号以及推断与终端装置100之间的距离,但判断为推断结果即距离大于第一基准距离的情况。即,当不存在接近到电子设备200的一定距离的终端装置100时,使显示部230不显示。
如此,当判断为与终端装置100的距离足够远时,不仅不点亮光源,而且跳过显示画面的生成处理。因此,在显示画面的必要性低的状况下,能够充分抑制与显示相关的电力消耗。
另外,以上作为对显示方式的控制,说明了进行如下控制的示例:是否进行显示画面的生成处理的控制、以及是否点亮光源的控制。但是,对本实施方式中的显示方式的控制并不限于此。例如,当判断为与终端装置100的距离在第一基准距离以下且大于第二基准距离时,可以显示第一显示画面,当判断为与终端装置100的距离在第二基准距离以下时,也可以显示与第一显示画面不同的第二显示画面。第一显示画面和第二显示画面例如是所显示的文本、图像(图标)的数量、配置、尺寸等不同的画面。
此外,在以上示例中,当判断为与终端装置100的距离在第一基准距离以下时,开始用于显示显示画面的处理。在广义上,可以认为:当在省电状态下,判断为距离在第一基准距离以下时,处理部210进行从省电状态恢复的处理。总之,电子设备200处于省电状态,直到与终端装置100的距离在第一基准距离以下,以判断为在第一基准距离以下为触发,至少恢复到与此之前的省电状态相比电力消耗大的状态。这样,当用户使用电子设备200的盖然性高到某种程度时,能够顺利地从省电状态恢复。
另外,这里认为从上述第一省电状态向第二省电状态的转移也包括在“从省电状态的恢复”中。如果是上述示例,则本实施方式中的从省电状态的恢复通过如下方式来实现:以判断为在第一基准距离以下为触发,从第一省电状态向第二省电状态转移(恢复);以及以判断为距离在第二基准距离以下为触发,从第二省电状态向通常运作状态转移(恢复)。上述示例中的第一省电状态是指使显示部230不显示的状态,第二省电状态是指生成显示画面但不点亮显示部230的光源的状态,通常运作状态是指点亮光源而显示显示画面的状态。
以上是终端装置100和电子设备200的距离变短时的状态控制,但如果考虑到降低电力消耗,则当终端装置100和电子设备200的距离变长时,期望再次转移到省电状态。因此,当在从省电状态恢复的状态下,判断为距离超过第三基准距离时,处理部210进行转移到省电状态的处理。
这里,第三基准距离也可以与第一基准距离相同。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在第一基准距离以下,则为从省电状态恢复的状态,如果距离大于第一基准距离,则为省电状态。例如,当终端装置100从图4的R1移动到R2时,从通常运作状态转移到第二省电状态,当从R2移动到R3时,从第二省电状态转移到第一省电状态,由此实现当距离超过第一基准距离时向省电状态的转移。或者,当向省电状态转移时,也可以进行向第一省电状态的直接转移。具体而言,当终端装置100从R2移动到R3时,从第二省电状态转移到第一省电状态,并且当终端装置100从R1(经由R2)移动到R3时,也可以省略第二省电状态而直接从通常运作状态转移到第一省电状态。但是,在以上示例中,当终端装置100和电子设备200的距离处于第一基准距离附近时,仅终端装置100的位置稍微改变,因此无法否定可能频繁反复地进行省电状态与恢复状态之间的状态转移。
因此,上述第三基准距离也可以是比第一基准距离大的距离,例如为5~10m左右。在这种情况下,一旦进行从省电状态的恢复,则只要未判断为终端装置100的用户与电子设备200足够分离,就不进行向省电状态的转移。这样,在能够明确判断为用户没有使用电子设备200的打算的状况下,进行向省电状态的转移,因此能够抑制不适当的状态转移。
另外,以上以显示部230进行的显示控制为前提进行了说明。如上所述,显示控制既可以是对假定控制电力消耗的光源等的控制,也可以是像切换显示画面的内容自身而与电力消耗无关那样的控制。
但是,本实施方式的方法能够适用于进行不以显示控制为前提的电力控制的设备。具体而言,本实施方式的方法可以适用于打印装置,该打印装置包括从终端装置100接收依据蓝牙通信标准的信标信号(广播包)的通信部220和处理部210。当在省电状态下,基于信标信号的接收电波强度判断为与终端装置100的距离在第一基准距离以下时,打印装置的处理部210进行从省电状态恢复的处理,当在从省电状态恢复的状态下判断为距离超过比第一基准距离大的给定基准距离时,打印装置的处理部210进行转移到省电状态的处理。
这样,基于利用蓝牙通信的距离判断而进行状态转移,从而能够实现能够适当降低电力消耗的打印装置。此时,通过使用第一基准距离以及第一基准距离以上的基准距离(与上述第三基准距离对应),能够抑制不适当的状态转移等。
可以考虑在这种情况下的省电状态、包括通常运作状态的恢复状态的各种具体示例。例如,在打印装置的处理部210包括用于控制打印动作的处理装置(主CPU)和进行通信控制等的处理装置(子CPU)时,省电状态是指主CPU处于关闭的状态,恢复状态是指主CPU处于接通的状态。更具体而言,所谓省电状态,只要能够执行蓝牙的信标信号(广播包)的接收(扫描)即可,也可以是与信标信号接收处理无关的各部分动作停止的状态。如上所述,省电状态是显示关闭的状态,恢复状态是显示开启的状态(至少是生成显示画面的状态,无论点亮还是不点亮光源),均不受妨碍。
2.2距离的判断
接着,对基于信标信号接收电波强度的距离判定处理进行说明。
图5是终端装置100发送的信标信号(广播包)的数据结构例。另外,图5示出信标信号的数据结构的一部分,信标信号也可以包括其他数据。此外,也可以省略图5的一部分数据。
如图5所示,信标信号包括发送源地址、终端装置100的识别信息、作为距离基准的电波强度信息、以及用户对电子设备200的使用历史信息。发送源地址是指,表示信标信号的发送源的地址信息,例如是蓝牙的设备地址。终端装置100的识别信息是唯一地指定发送源的终端装置100的信息,例如是MAC地址。作为距离基准的电波强度信息是在处理部210中用于推断终端装置100和电子设备200的距离的信息。后面,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对电子设备200的使用历史信息进行描述。
电子设备200的处理部210基于信标信号的接收电波强度,求得与终端装置100的距离。处理部210将信号强度值与接收信号强度进行比较,其中信号强度值为包括在信标信号中的距离基准。作为距离基准的信号强度值是指,当与信标信号的发送侧设备仅相距基准距离的位置处设置接收侧设备时的、由该接收侧设备接收的信标信号的信号强度(RSSI: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ion)。如果是使用BLE标准的信标信号(广播包)的示例,则发送侧设备是广播装置(Broadcaster),接收侧设备是观测器(Observer)。基准距离例如为1m,但也可以设定为不同的距离。
图6是与发送信标信号的设备的距离和在各距离处接收到的信标信号的电波强度的关系例。一般来说,已知电波强度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地减弱。因此,如果知道基准距离处的电波强度(上述的信号强度值),则能够基于实际接收到的信标信号的电波强度,计算终端装置100与电子设备200之间的距离。处理部210将相当于图6的关系式存储在存储部260中,并通过将基准信号强度值和实际测量的接收信号强度代入该式来计算距离。或者,也可以将图6的关系存储在存储部260中作为格(查找表),基于基准信号强度值和实际测量的接收信号强度,从格中取出适当的数据,从而求得距离。处理部210将求得的距离与基准距离(第一基准距离~第三基准距离)进行比较,并基于比较结果执行上述控制。
或者,也可以使包括在信标信号中的信号强度值的基准距离与上述第一基准距离~第三基准距离一致。例如,如果第一基准距离为“1m”,则使在与广播装置仅相距1m的位置处设置观测器时的接收信号强度包括在信标信号中。
在这种情况下,处理部210进行该信号强度值与信标信号接收信号强度的比较处理。如果接收信号强度为基准信号强度值以上,则终端装置100与电子设备200的距离在第一基准距离以下,如果接收信号强度小于基准信号强度值,则能够判定为终端装置100与电子设备200的距离大于第一基准距离。对于第二基准距离和第三基准距离也是同样的。信标信号包括在与广播装置仅相距第二基准距离(第三基准距离)的位置处设置观测器时的接收信号强度的信息,通过对该信号强度值和信标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进行比较处理,判断距离是否在第二基准距离(第三基准距离)以下。即,本实施方式中的“判断为与终端装置100的距离在基准距离以下的情况”既包括使用数学式或表实际求得距离而进行判断的情况,也包括基于电波强度(信号强度)的比较处理进行判断的情况。
2.3处理的详细内容
图7是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200的处理的流程图。当开始该处理时,电子设备200开始接收信标信号(广播包的扫描)(S101)。当接收到信标信号时,基于该信标信号,判定与发送源的终端装置100的距离是否在第一基准距离以下(S102)。当距离大于第一基准距离时(在S102中为否),返回到S101继续接收信标信号。
当判断为终端装置100与电子设备200的距离在第一基准距离以下时(在S102中为是),电子设备200从省电状态恢复(S103),并且生成用于向终端装置100的用户进行显示的显示画面(S104)。但是,在这个阶段,显示部230的光源停留在不点亮的状态中。另外,如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后述的那样,S104的处理也可以基于对用户使用状况的分析处理等(后述的图16的流程图所示的处理)而生成。
在S104的处理之后,电子设备200接收信标信号(S105),并且判定与终端装置100的距离是否超过第三基准距离(S106)。当判断为超过第三基准距离时(在S106中为是),电子设备200转移到省电状态(S107),并返回到S101。在S106中为是的情况对应于用户离开电子设备200的状况。
此外,当与终端装置100的距离在第三基准距离以下时(在S106中为否),处理部210判定该距离是否在第二基准距离以下(S108)。当距离大于第二基准距离时(在S108中为否),返回到S105继续接收信标信号。
当终端装置100与电子设备200的距离在第二基准距离以下时(在S108中为是),判断为用户处于进一步接近的状况。具体而言,判定如下情况:在S108中判定为是的终端装置100的用户是否与S104中生成显示画面的用户相同(S109)。在S109中,处理部210进行在S102中判定为是时所使用的信标信号的发送源的终端装置100(第一终端装置)的指定处理、以及在S108中判定为是时所使用的信标信号的发送源的终端装置100(第二终端装置)的指定处理。具体而言,使用包括在信标信号中的终端装置100的识别信息来进行指定处理。而且,处理部210判定与第一终端装置相对应的用户和与第二终端装置相对应的用户是否相同。或者,处理部210也可以判定第一终端装置和第二终端装置是否为同一装置。
当用户相同时(在S109中为是),由于能够直接利用在S104中准备的显示画面,因此处理部210点亮显示部230的光源(背光)(S111)。当用户不相同时(在S109中为否),在S104中准备的显示画面是与实际接近到第二基准距离以下的用户不同的供用户使用的画面。因此,处理部210生成供第二终端装置的用户使用的显示画面(S110),然后点亮显示部230的光源(S111)。
之后,电子设备200重新开始接收信标信号(S112),并且判定与终端装置100的距离是否超过第三基准距离(S113)。当判断为与终端装置100的距离小于第三基准距离时(在S113中为否),返回到S112。当判断为距离超过第三基准距离时(在S113中为是),电子设备200熄灭显示部230的光源(S114),向省电状态转移(S107),并返回到S101。
3.第二实施方式
接着,对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首先,说明基准距离的设定例,然后说明显示控制的具体示例。之后,使用图15、图16的流程图,说明在电子设备200中进行处理的流程。
3.1基准距离的具体示例
图8是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基准距离(第一基准距离)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设定如下两个区域:与电子设备200相距在第一基准距离以下的区域(R4);和与电子设备200相距大于第一基准距离的区域(R5)。处理部210能够基于来自终端装置100的信标信号的接收电波强度,判断与终端装置100的距离,即判断终端装置100位于上述两个区域中的哪一个区域。对于判断距离的处理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只要设定至少一个基准距离即可,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设定两个以上的基准距离也无妨。此外,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基准距离并不限于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第一基准距离相同的距离,可以对具体数值实施各种变形。例如,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基准距离也可以是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基准距离相同程度的距离(数十厘米左右)。
在专利文献1中,成为显示对象的画面是与终端(用户)相对应地预先保存的自定义画面。因此,当电波强度最强、显示控制的对象终端(用户)相同时,存在显示的画面被固定的问题。
如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电子设备200包括接收来自终端装置100的信标信号的通信部220、显示部230和进行显示部230的显示处理的处理部210。而且,当基于信标信号的接收电波强度,判断为与终端装置100的距离在第一基准距离以下时,处理部210基于发送信标信号后的终端装置100的用户认证任务信息、用户的使用历史信息及用户的类别信息中的至少一个,确定(生成)向发送信标信号后的终端装置100的用户显示的画面,并进行将确定的画面显示在显示部230上的处理。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方法,能够动态地确定显示画面。因此,能够实现与终端装置100的状况(用户的状况)对应的灵活的显示控制。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方法根据状况选择(确定、生成)显示画面,并且根据终端装置100的状况,允许连续地显示相同的显示画面。以下,对使用了三个信息的显示控制,分别进行详细说明。
3.2认证打印
首先说明认证任务。这里的认证任务表示在电子设备200中执行任务时需要用户认证的任务。以下,对电子设备200是打印机、认证任务是认证打印任务的示例进行说明,但本实施方式的认证任务可以扩展到打印以外的任务。
图9是说明进行认证打印时包括打印机(电子设备200)的系统的动作顺序的图。另外,图9是认证打印处理的一个例子,并且可以对图9实施局部处理的省略、其他处理的追加、处理顺序的变更等各种变形。
在图9中,主机PC是指向打印机请求打印对象数据的打印的装置。打印服务器是指与多个打印机连接,控制各打印机运作的服务器。在认证打印中,大多情况下设置与打印机分开的打印服务器,但多个打印机中的一个或多个打印机包括内部服务器,该内部服务器也可以作为打印服务器而进行运作。主机PC、打印服务器和打印机经由LAN等网络连接。
首先,主机PC接受将打印服务器指定为打印任务发送目的地的用户的打印指示(S201)。具体而言,主机PC经由打印设定画面从用户接受打印指示,获取打印设定、打印对象的数据、用户信息。这里的用户信息例如是用户ID。主机PC生成包括在S201中获取的打印设定及打印对象数据的打印任务,并且将包括该任务和用户信息的打印请求发送到打印服务器(S202)。
打印服务器从主机PC接收打印请求(S203),并将打印完成通知发送到主机PC(S204)。主机PC接收打印完成通知,结束与S201中所指示的打印相关的处理(S205)。
打印机(电子设备200的处理部210、打印控制部)接受在S201中进行打印指示的用户的打印指示(S206)。具体而言,打印机经由操作部240从用户接受认证信息及打印指示的输入。或者,也可以进行使用了NFC的卡认证。在这种情况下,打印机具有读卡器,当用户进行将认证用卡放置在该读卡器上的操作时,经由该读卡器获取认证信息。这里,认证信息是用户ID和密码。打印机将包括在S206中获取的认证信息的认证请求发送到打印服务器(S207)
打印服务器执行认证处理(S208)。具体而言,打印服务器获取从打印机发送的认证请求中包含的认证信息。然后,通过比较获取的认证信息(用户ID、密码)和预先存储的认证信息来进行认证。然后,向打印机发送认证结果(成功或失败)。另外,打印服务器也可以与经由网络连接的其他认证服务器协作进行认证。
打印服务器针对在S208中成功认证的用户,更新用户信息(S209)。例如,当完成注册用户成功认证时,更新认证有效期限,当对象用户未完成注册时,进行新用户注册。
打印机从打印服务器接收认证结果(S210),在S206中进行了打印指示的用户成功认证时,将用于获取该用户打印任务的打印任务请求发送到打印服务器(S211)。另外,当认证失败时,打印机例如显示表示认证失败的信息,或者显示表示需要输入再次认证的信息。
打印服务器从打印机接收打印任务请求(S212),从假脱机(spool)目的地获取该打印任务请求表示的打印任务,并发送到打印机(S213)。当结束发送打印任务时,打印服务器将发送完成通知发送到打印机(S214)。
打印机从打印服务器接收打印任务,执行基于该打印任务生成的打印数据的打印(S215)。当打印处理结束时,打印机将打印完成通知发送到打印服务器(S216)。打印服务器接收打印完成通知,并结束与S211中请求的打印任务相关的处理(S217)。
通过进行图9所示的处理,当打印机进行打印处理(S215)时,要求用户进行认证处理(S208)。因此,能够抑制打印物的搁置和移除,并加强安全性。
但是,如图9的S207所示,当实现认证打印时,需要用户输入认证信息的操作。具体而言,用户在执行来自主机PC的打印指示之后,移动到打印机的附近,操作打印机的操作部240(操作面板),输入认证信息。关于认证信息的输入,有时也需要这样的操作,即从保存在打印服务器中的打印任务的列表中选择自身请求打印的任务,作为其前提,有时也需要从主画面向任务选择画面转移的操作。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执行任务时进行认证处理的设定有效,并且基于认证任务信息,判断为存在与关联到在第一基准距离以下的终端装置100的用户对应的任务时,处理部210进行在显示部230上显示任务选择画面的处理。
这里,认证任务信息是指,指定需要认证处理的任务的信息以及指定与该任务相对应的用户的信息。如果是图9的认证打印的示例,则与S203中发送到打印服务器、S208中用于认证处理的打印任务的信息及用户信息对应。关于是否存在与用户对应的任务的判定,通过与在第一基准距离以下的终端装置100相关联的用户(第一用户)的指定处理、与认证任务相对应的用户(第二用户)的指定处理、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的比较处理(同一判定处理)来实现。基于包括在信标信号中的终端装置100的识别信息以及终端装置100与用户的对应信息,进行第一用户的指定处理。基于打印服务器保存的用户信息,进行第二用户的指定处理。
另外,第一用户的指定处理、第二用户的指定处理、第一用户与第二用户的比较处理的各处理既可以由打印机执行,也可以由打印服务器执行,还可以通过分布式处理执行。作为一个例子,打印机基于信标信号指定第一用户,并将指定信息发送到打印服务器。打印服务器使用第一用户的指定信息和在S203的处理中接收并存储的用户信息,从而判定是否存在与用户对应的任务(第二用户的指定处理以及比较处理),并将判定结果发送到打印机。
当存在认证任务的用户接近打印机时,推断为该用户打算执行认证任务(图9的S206的打印指示及S207的认证请求)。因此,当判断为存在认证任务的用户的终端装置100接近到第一基准距离以下时,处理部210在显示部230上显示与该用户相对应的用于执行认证任务的画面。
这样,用户能够容易地进行认证任务的执行请求而不进行繁杂的操作,并且能够提高用户的便利性。
3.3使用历史
图10是电子设备200(打印机)的主画面的示例。在主画面中,显示电子设备200具有的多个功能,通过选择任意一个功能,进行向与所选择的功能相关的显示画面的转移。在图10的主画面的示例中,可以选择复印功能、传真功能、扫描功能、打印功能。
图11是与复印功能相关的显示画面,显示布局、原稿尺寸等与复印功能相关的各种设定信息,并且能够通过按钮的触摸等进行各设定的变更。图12是与传真功能相关的显示画面,显示发送目的地传真号码的输入栏、画质、浓度、原稿尺寸等与传真功能相关的各种设定信息,并且能够通过按钮的触摸等进行号码输入、各设定的变更。图13是与扫描功能相关的显示画面,显示用于选择扫描的数据的保存目的地(发送目的地)的按钮等,并且通过触摸的按钮确定保存目的地(发送目的地)。图14是与打印功能相关的显示画面,并排显示打印候选数据(照片数据)的缩略图,在用户选择、确定了某一照片时执行打印任务。
通常,在电子设备200启动之后,首先显示图10的主画面,当在该主画面中选择了某一功能时,进行向图11~图14的各画面的转移。因此,即使当用户频繁使用特定的功能时,也需要从图10向对应于与该功能的画面转移的操作,便利性方面存在问题。
此外,即使用专利文献1等现有方法,也能够跳过主画面的显示,直接显示图11~图14中的任意一个画面,但不能灵活地变更显示对象的功能。例如,就像在某个时间点之前给定的用户使用传真功能的频度较高,但在该时间点以后使用扫描器的频度变高,即使是同一用户,有时随着时间的推移,使用频度高的功能也会发生变化。在专利文献1中,没有充分地公开与这种变化对应的方法,例如需要用户自身变更作为显示对象的画面(自定义画面)。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200的处理部210基于信标信号,获取与发送信标信号后的终端装置100相关联的用户的使用历史信息,并且基于使用历史信息,选择电子设备200具有的多个功能中的任意功能,并进行在显示部230上显示与所选择的功能对应的画面的处理。
这里,用户的使用历史信息是指,表示用户使用电子设备200的历史的信息。使用历史信息例如是将用户使用电子设备200的时刻与该时刻所使用的功能相对应的时间序列的信息。但是,为了将预定期间内各功能的使用次数作为历史信息,也可以将经过某些加工处理(统计处理)之后的数据作为使用历史信息,并且可以对使用历史信息的数据结构实施各种变形。
在本实施方式中,基于终端装置100在第一基准距离以下的时间点的使用历史信息,动态地选择(生成)显示画面。因此,能够适当地显示与该时间点的用户状况相符的画面。例如,如上述示例那样,当使用频度高的功能从传真功能变为扫描功能时,被选为显示对象的画面从图12变更为图13,而不会强迫用户进行明确的操作。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的使用历史信息也可以包括更详细的信息。例如,作为使用历史信息,也可以使用由各功能设定的历史信息。如果是复印功能,则在使用历史信息中包括执行复印时的原稿尺寸和倍率等,如果是传真功能,则在使用历史信息中包括发送对象的传真号码。而且,处理部210也可以进行基于这些更详细的使用历史信息来显示显示画面的处理。具体而言,可以考虑:在复印功能中,基于用户的使用历史信息变更在初始状态下选择的原稿尺寸,或者在传真功能中,在传真号码的输入栏中预先将使用频度高的号码设为输入完成的状态等变形实施。
3.4用户类别
此外,在进行电子设备200的操作的用户中,除了利用电子设备200的功能的一般用户之外,还有负责电子设备200的维护的用户。例如,电子设备200的制造商的员工、或者接受来自该制造商的委托的专业职员(服务人员)等是进行电子设备200的维护的用户。
在电子设备200的维护中,假定使用专用维护画面。因此,当进行维护的用户操作电子设备200时,首先假定通过该维护画面执行维护,并且认为图11~图14等中例示的各画面的使用优先级低。
因此,电子设备200的处理部210基于信标信号,获取表示与发送信标信号后的终端装置100相关联的用户是否是进行维护的用户的信息,作为用户的类别信息。例如,对于进行维护的用户,分配与分配给一般用户的用户识别信息不同的专用的用户识别信息,当终端装置100的识别信息与该专用的用户识别信息相对应时,判定为对象用户是进行维护的用户。这里的用户的类别信息是上述专用的用户识别信息,也可以由电子设备200判定用户是否是进行维护的用户。或者,电子设备200也可以将包括在信标信号中的终端装置100的识别信息等发送到外部设备(服务器系统等),并与该外部设备中的用户识别信息进行核对,获取表示核对结果的信息作为用户的类别信息。
当用户是进行维护的用户时,处理部210进行在显示部230上显示维护画面的处理。这样,可以提高便利性,而不会强迫进行维护的用户进行繁杂的操作。特别是,维护画面被假定为由一般用户利用的频度非常低,所以有可能不容易从主画面转移(例如必要的操作复杂、经由的画面数量多)。关于这一点,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方法,即使在将进行维护的用户作为对象的情况下,也能够进行考虑到用户便利性的显示。
3.5处理的详细内容
图15是说明本实施方式电子设备200的处理的流程图。当开始该处理时,电子设备200开始接收信标信号(广播包的扫描)(S301)。当接收到信标信号时,基于该信标信号,判定与发送源的终端装置100的距离是否在第一基准距离以下(S302)。当距离大于第一基准距离时(在S302中为否),返回到S301继续接收信标信号。
当判断为与终端装置100的在第一基准距离以下时(在S302中为是),电子设备200分析用户的使用状况(S303),生成用于向终端装置100的用户进行显示的显示画面(S304)。进一步地,处理部210点亮显示部230的光源(背光)(S305)。
之后,电子设备200重新开始接收信标信号(S306),并且判定与终端装置100的距离是否超过第三基准距离(S307)。当判断为该距离在第三基准距离以下时(在S307中为否),返回到S306继续接收信标信号。当判断为该距离超过第三基准距离时(在S307中为是),电子设备200熄灭显示部230的光源(S308),返回到S301。
图16是说明图15的S303及S304处理的详细内容的流程图。当开始该处理时,处理部210判定在S302中被判定为在第一基准距离以下的终端装置100的用户是否是进行维护的用户(S401)。当该用户是进行维护的用户时(在S401中为是),将维护画面确定为显示对象(S402)。
当该用户不是进行维护的用户时(在S401中为否),判定电子设备200是否将认证任务的执行设定为有效模式(S403)。S403的处理如果是打印机的示例,则与认证打印是否设定为有效的判定对应。当认证任务有效时(在S403中为是),判定是否存在与S302中被判定为在第一基准距离以下的终端装置100的用户对应的认证任务(打印数据)(S404)。当存在认证任务时,将任务选择画面(打印物的选择画面)确定为显示对象(S405)。
当电子设备200未将认证任务的执行设定为有效时(在S403中为否,包括电子设备200原本不与认证处理对应的情况等),或者当认证任务的执行被设定为有效但与用户对应的认证任务不存在时(在S404中为否),转移到基于使用历史来确定显示画面的处理。具体而言,判定电子设备200是否能够从外部服务器系统获取使用历史信息(S406)。
当能够获取使用历史信息时(在S406中为是),处理部210基于来自服务器系统的信息分析用户的使用历史,当不能获取使用历史信息时(在S406中为否),处理部210基于在S301中接收到的信标信号分析使用历史(S407)。当进行S407的处理时,需要终端装置100获取使用历史信息,并且如图5所示,进行发送包括该使用历史信息的信标信号的处理。
然后,基于使用历史的分析,指定对象用户使用电子设备200次数较多的功能(S408)。在打印功能的使用次数多的情况下,处理部210例如将图14所示的打印画面确定为显示对象(S409、S410)。在传真功能的使用次数多的情况下,处理部210例如将图12所示的传真画面确定为显示对象(S411、S412)。在复印功能的使用次数多的情况下,处理部210例如将图11所示的复印画面确定为显示对象(S413、S414)。虽在图16中进行了省略,但如果是具有扫描功能的电子设备200,则也可以将图13的画面确定为显示对象。
4.变形例
在以上的第一实施方式及第二实施方式中,说明了被判定为在基准距离以下的终端装置100、即作为画面的显示对象的终端装置100为一个的示例。但是,根据基准距离的设定或电子设备200的使用状况,也可以认为多个终端装置100可能同时接近到基准距离以下。例如,电子设备200是设置在办公室中的商用打印机,如第一实施方式那样,当第一基准距离为1~2m左右的距离时,在距离打印机1~2m左右的范围内,充分考虑存在携带终端装置100的多个用户。在这种情况下,从显示部230的尺寸和用户便利性的观点出发,同时显示与多个终端装置100(多个用户)对应的画面不是优选的,显示对象应该缩减到一个。与此相对,可以考虑以电波强度最强的终端装置100的用户为对象的方法。但是,如上述办公室的示例那样,不打算使用电子设备200的用户在电子设备200附近偶然移动的情况较多,不清楚电波强度最强的终端装置100的用户是否真的打算使用电子设备200。
因此,在本变形例中,在执行任务时进行认证处理的设定有效,并且存在被判断为在第一基准距离以下的多个终端装置100时,处理部210基于认证任务信息,指定任意一个终端装置100,并进行在显示部230上显示与指定的终端装置100对应的画面(向指定的终端装置100的用户显示的画面)的处理。
如以上参照图9所述,在认证任务(认证打印)被设定为有效的情况下,请求执行认证任务的用户需要移动到电子设备200的位置,并输入认证信息。总之,认为:与未请求执行认证任务的用户相比,存在认证任务且与电子设备200的距离接近至第一基准距离以下的用户使用电子设备200的盖然性较高。
处理部210判定认证任务对应终端装置的数量,该认证任务对应终端装置是在判断为在第一基准距离以下且基于认证任务信息判断为存在与关联到终端装置100的用户对应的任务的终端装置100。在认证任务对应终端装置为一个的情况下,进行在显示部230上显示与认证任务对应终端装置对应的画面的处理。另一方面,在认证任务对应终端装置为多个的情况下,进行在显示部230上显示与多个认证任务对应终端装置中信标信号电波强度最高的终端装置100对应的画面的处理。
这样,优先于其他终端装置100的用户,能够选择认证任务对应终端装置的用户作为显示对象。此时,如果认证任务对应终端装置为一个,则可以将该一个认证任务对应终端装置的用户作为显示对象。当存在多个认证任务对应终端装置时,难以从其中指定首先操作电子设备200的用户的终端装置100,因此使用电波强度来进行判定。
图17是说明本变形例处理的流程图。当开始该处理时,处理部210判定是否存在在第一基准距离以下的多个终端装置100(多个用户)(S501)。当在第一基准距离以下的终端装置100为一个时(在S501中为否),将该终端装置100的用户确定为画面显示的对象(S502)。
当存在多个在第一基准距离以下的终端装置100时(在S501中为是),判定电子设备200是否设定为有效执行认证任务的模式(S503)。当认证任务有效时(在S503中为是),判定存在认证任务(认证打印的打印数据)的用户是否为一个人(S504)。
当用户为一个人时,即,当上述认证任务对应终端装置为一个时(在S504中为是),将该认证任务对应终端装置的用户确定为对象。当电子设备200中认证任务的执行被设定为无效时(在S503中为否),或者当认证任务对应终端装置为多个时(在S504中为否),将电波强度最强的终端装置100的用户确定为对象(S506)。
当确定了作为对象的用户(终端装置100)之后,处理部210将该用户作为对象,执行图7的104的处理或者图15的S303~S304的处理。
此外,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方法可以应用于包括上述电子设备200和终端装置100的通信系统10。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终端装置100、电子设备200的一部分或大部分处理也可以通过程序来实现。在这种情况下,通过CPU等处理器执行程序,实现本实施方式的终端装置100等。具体而言,读取存储在非暂时性信息存储介质中的程序,并且由CPU等处理器执行读取的程序。这里,信息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介质)用于存储程序和数据等,其功能可以通过光盘(DVD、CD等)、HDD(硬盘驱动器)或存储器(卡型存储器、ROM等)等来实现。而且,CPU等处理器基于存储在信息存储介质中的程序(数据)进行本实施方式的各种处理。即,在信息存储介质中,存储有用于使计算机(具备操作部、处理部、存储部、输出单元的装置)发挥功能作为本实施方式各部分的程序(用于使计算机执行各部分处理的程序)。
以上,对应用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各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在实施阶段,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对构成要素进行变形而具体化。此外,通过适当地组合上述各实施方式和变形例中公开的多个构成要素,可以形成各种发明。例如,也可以从各实施方式和变形例所记载的全部构成要素中删除几个构成要素。进一步地,也可以适当地组合在不同实施方式和变形例中说明的构成要素。此外,在说明书或附图中,与具有更宽泛含义或相同含义的不同术语一起记载的术语,可以至少一次在说明书或附图的任何地方处置换为该不同术语。如此,在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变形和应用。

Claims (12)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信部,接收来自终端装置的信标信号;
显示部;以及
处理部,进行所述显示部的显示处理,
当基于所述信标信号的接收电波强度判断为与所述终端装置的距离在第一基准距离以下时,所述处理部进行将向发送了所述信标信号的所述终端装置的用户显示的画面以第一显示方式显示在所述显示部的处理,
当判断为所述距离在比所述第一基准距离短的第二基准距离以下时,所述处理部进行将向发送了所述信标信号的所述终端装置的所述用户显示的画面以与第一显示方式不同的第二显示方式显示在所述显示部的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当判断为所述距离在所述第一基准距离以下且大于所述第二基准距离时,所述处理部进行所述画面的生成处理以及不点亮所述显示部的光源的处理,
当判断为所述距离在所述第二基准距离以下时,所述处理部进行点亮所述光源的处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当判断为所述距离大于所述第一基准距离时或者当无法接收所述信标信号时,所述处理部进行使所述显示部不显示的处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当在省电状态下判断为所述距离在所述第一基准距离以下时,所述处理部进行从所述省电状态恢复的处理,
当在从所述省电状态恢复的状态下判断为所述距离超过在所述第一基准距离以上的第三基准距离时,所述处理部进行转移到所述省电状态的处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在执行任务时进行认证处理的设定有效且存在多个被判断为所述距离在所述第一基准距离以下的所述终端装置时,所述处理部基于认证任务信息,指定任意一个所述终端装置,并进行在所述显示部显示与指定的所述终端装置对应的所述画面的处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部判定认证任务对应终端装置的数量,所述认证任务对应终端装置是被判断为所述距离在所述第一基准距离以下且基于所述认证任务信息被判断为存在与所述终端装置的所述用户对应的所述任务的所述终端装置,
在所述认证任务对应终端装置为一个的情况下,所述处理部进行在所述显示部显示与所述认证任务对应终端装置对应的所述画面的处理,
在所述认证任务对应终端装置为多个的情况下,所述处理部进行在所述显示部显示与多个所述认证任务对应终端装置中所述信标信号电波强度最高的所述终端装置对应的所述画面的处理。
7.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信部,接收来自终端装置的信标信号;
显示部;以及
处理部,进行所述显示部的显示处理,
当基于所述信标信号的接收电波强度判断为与所述终端装置的距离在第一基准距离以下时,所述处理部基于发送了所述信标信号的所述终端装置的用户的认证任务信息、所述用户的使用历史信息及所述用户的类别信息中的至少一个,确定向发送了所述信标信号的所述终端装置的所述用户显示的画面,并进行在所述显示部显示确定的所述画面的处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在执行任务时进行认证处理的设定有效且基于所述认证任务信息判断为存在与所述距离在所述第一基准距离以下的所述终端装置的所述用户对应的任务时,所述处理部进行在所述显示部显示任务选择画面的处理。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部基于所述信标信号,获取发送了所述信标信号的所述终端装置的所述用户的所述使用历史信息,
所述处理部基于所述使用历史信息,选择所述电子设备具有的多个功能中的任意功能,进行在所述显示部显示与所选择的功能对应的所述画面的处理。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部基于所述信标信号,获取表示发送了所述信标信号的所述终端装置的所述用户是否是进行维护的用户的信息,作为所述用户的类别信息,
当所述用户是进行维护的用户时,所述处理部进行在所述显示部显示维护画面的处理。
11.一种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信部,从终端装置接收依据蓝牙通信标准的信标信号;和
处理部,
当在省电状态下基于所述信标信号的接收电波强度判断为与所述终端装置的距离在第一基准距离以下时,所述处理部进行从所述省电状态恢复的处理,
当在从所述省电状态恢复的状态下判断为所述距离超过在所述第一基准距离以上的给定基准距离时,所述处理部进行转移到所述省电状态的处理。
12.一种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和
终端装置。
CN201811023778.9A 2017-09-06 2018-09-04 电子设备、打印装置及通信系统 Active CN10946271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71098 2017-09-06
JP2017171098A JP7039893B2 (ja) 2017-09-06 2017-09-06 電子機器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62715A true CN109462715A (zh) 2019-03-12
CN109462715B CN109462715B (zh) 2021-01-12

Family

ID=655183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023778.9A Active CN109462715B (zh) 2017-09-06 2018-09-04 电子设备、打印装置及通信系统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645243B2 (zh)
JP (2) JP7039893B2 (zh)
CN (1) CN109462715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46395A (zh) * 2019-12-27 2020-06-05 上海商米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解锁和锁定电子设备的方法和装置
CN111752495A (zh) * 2019-03-27 2020-10-09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打印系统、操作系统、打印机及终端
CN113615316A (zh) * 2019-03-25 2021-11-05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控制设备、无线连接控制方法和程序
CN114518852A (zh) * 2022-02-16 2022-05-2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文件打印方法、装置、打印设备、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082012B2 (ja) * 2018-08-23 2022-06-07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通信不正成立防止システム及び通信不正成立防止方法
JP7234707B2 (ja) * 2019-03-12 2023-03-08 富士フイルムビジネ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20197871A (ja) * 2019-05-31 2020-12-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ステムおよび作業割り当て方法
JP2021011079A (ja) * 2019-07-08 2021-02-04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40355020A1 (en) * 2013-06-04 2014-12-04 Fuji Xerox Co., Ltd. Display control device,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recording medium
US20160360049A1 (en) * 2015-06-02 2016-12-08 Konica Minolta, Inc. Portable terminal device, communication system,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program
US20170208427A1 (en) * 2016-01-19 2017-07-2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deciding correction amount in th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295959A (ja) * 2001-03-28 2002-10-09 Seiko Epson Corp 撮影装置付き冷蔵庫
JP5316941B2 (ja) * 2009-01-16 2013-10-16 株式会社リコー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画像形成装置、情報処理システム、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JP5573044B2 (ja) * 2009-08-17 2014-08-20 株式会社リコー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画像形成装置、情報処理システム、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CN101771750A (zh) 2009-12-24 2010-07-0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预览拍摄的终端和方法
CN101866173A (zh) * 2010-05-27 2010-10-20 刘坤 智能饮食信息系统
JP6163997B2 (ja) 2013-09-18 2017-07-19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システム、画像処理装置及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JP2015066780A (ja) 2013-09-27 2015-04-13 株式会社リコー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システム、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492642B2 (ja) 2014-12-25 2019-04-03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システム、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646359B2 (ja) 2015-04-10 2020-02-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6477224B2 (ja) 2015-05-14 2019-03-0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システム、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660160B2 (ja) * 2015-11-30 2020-03-11 株式会社東芝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制御方法
JP6661354B2 (ja) 2015-12-04 2020-03-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及び制御方法
KR20170082342A (ko) 2016-01-06 2017-07-14 에스프린팅솔루션 주식회사 화상 형성 장치 및 이를 제어하는 방법
JP6908970B2 (ja) * 2016-03-24 2021-07-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と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771955B2 (ja) * 2016-06-06 2020-10-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JP6819466B2 (ja) * 2017-05-30 2021-01-27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電子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40355020A1 (en) * 2013-06-04 2014-12-04 Fuji Xerox Co., Ltd. Display control device,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recording medium
US20160360049A1 (en) * 2015-06-02 2016-12-08 Konica Minolta, Inc. Portable terminal device, communication system,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program
US20170208427A1 (en) * 2016-01-19 2017-07-2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deciding correction amount in th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15316A (zh) * 2019-03-25 2021-11-05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控制设备、无线连接控制方法和程序
CN111752495A (zh) * 2019-03-27 2020-10-09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打印系统、操作系统、打印机及终端
CN111246395A (zh) * 2019-12-27 2020-06-05 上海商米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解锁和锁定电子设备的方法和装置
CN114518852A (zh) * 2022-02-16 2022-05-2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文件打印方法、装置、打印设备、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90075212A1 (en) 2019-03-07
US10645243B2 (en) 2020-05-05
CN109462715B (zh) 2021-01-12
JP7039893B2 (ja) 2022-03-23
JP2019043087A (ja) 2019-03-22
JP2022081590A (ja) 2022-05-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462715A (zh) 电子设备、打印装置及通信系统
CN100367751C (zh) 图像形成装置、控制方法以及图像形成系统
KR101768447B1 (ko) 무선통신장치, 무선통신방법 및 기억매체
JP6234415B2 (ja) 携帯端末、携帯端末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9367269B2 (en) Printing apparatus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to implement charging control for printing a print data transmitted by a communication terminal
US9252847B2 (e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for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JP4297092B2 (ja) 印刷装置、印刷方法、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CN110196695A (zh) 终端装置、通信系统、记录介质及通信控制方法
JP6341173B2 (ja)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US9774759B2 (en) Print control apparatus, print control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US10908854B1 (en) Image forming system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that perform maintenance or cancel of sleep mode
JP2007142912A (ja) 操作パネルおよび操作パネルのカスタマイズシステム
CN104104815A (zh) 信息处理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7861344A (zh) 图像形成设备和图像形成方法
US10268936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including near-fiel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ag,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and storage medium
WO2016143346A1 (en) Device, authentic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JP2013247405A (ja) 画像処理システム及び画像処理方法
CN112492114A (zh) 图像读取装置和图像读取方法
JP2010167627A (ja)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の制御プログラム
EP3543836A1 (en) Operation apparatus,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displaying screen
CN107643883B (zh) 信息处理设备和信息处理方法
EP2998856B1 (en) Device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system, device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method, and device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program
CN104113653A (zh) 通过输入画面接受输入的信息处理装置
JP2018041484A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8037709A (ja)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