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455049B - 一种无碳水陆两栖多功能观光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无碳水陆两栖多功能观光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455049B
CN109455049B CN201811595542.2A CN201811595542A CN109455049B CN 109455049 B CN109455049 B CN 109455049B CN 201811595542 A CN201811595542 A CN 201811595542A CN 109455049 B CN109455049 B CN 10945504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ering
sleeve
vehicle
wheel
bea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59554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455049A (zh
Inventor
蔡宗琰
李富康
龙麒谭
栾飞
张国连
彭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a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Changa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a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Changa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811595542.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455049B/zh
Publication of CN1094550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550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4550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5504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FVEHICLES FOR USE BOTH ON RAIL AND ON ROAD; AMPHIBIOUS OR LIKE VEHICLES; CONVERTIBLE VEHICLES
    • B60F3/00Amphibious vehicles, i.e. vehicles capable of travelling both on land and on water; Land vehicles capable of travelling under water
    • B60F3/003Parts or details of the vehicle structure; vehicle arrangem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FVEHICLES FOR USE BOTH ON RAIL AND ON ROAD; AMPHIBIOUS OR LIKE VEHICLES; CONVERTIBLE VEHICLES
    • B60F3/00Amphibious vehicles, i.e. vehicles capable of travelling both on land and on water; Land vehicles capable of travelling under water
    • B60F3/0061Amphibious vehic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of a particular type
    • B60F3/0069Recreational amphibious veh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3/00Antiglare equipment associated with windows or windscreens; Sun visors for vehicles
    • B60J3/04Antiglare equipment associated with windows or windscreens; Sun visors for vehicles adjustable in transparenc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8/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not provided for in one of the preceding main group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37/00Stabilising vehicle bodies without controlling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otorcycle And Bicycle Frame (AREA)
  • Toy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碳水陆两栖多功能观光车,包括悬挂车体、座椅、两个车轮、套筒、车底板、配重块、动力机构、传动机构、转向机构和制动机构;传动机构的一端位于套筒内部,另一端连接车轮上设置的车轮轴;动力机构、转向机构和制动机构的一端均位于车底板上方,另一端均连接套筒内部的传动机构;动力机构、传动机构和制动机构均有两个,且均沿悬挂车体的中心平面对称分布;车轮上设置螺旋桨轮辐。无需使用电力驱动,仅靠人力脚踩踏板驱动,节能环保,实现了无碳化设计。并且由于采用人力驱动,因此速度可以自由调节,保证安全性。同时,车轮采用倾斜轮辐设计,可以在水中直接充当船桨,可以直接进入水面,给人们提供安全的水上观光服务。

Description

一种无碳水陆两栖多功能观光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观光车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无碳水陆两栖多功能观光车。
背景技术
随着人民生活的不断改善,休闲度假意识的日益提高,旅游市场的蓬勃发展,旅游观光车作为人们休闲、观光的代步工具,越来越受到广大游客的喜爱,同时由于观光车有噪音低、操作简单、维护使用费用较低等特点,使用的范围越来越广,旅游观光车作为适应这一市场需求的特殊车辆产品,已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在旅游风景区、步行街、休闲度假村、疗养院、大学校园、房产开发新区、体育场馆、游乐场、包括警车、市容监察用车,虽然与汽车等成熟产品相比较,旅游观光车只是汽车的初级或过渡产品,但它的优点越来越被广大消费者、使用者认可。
但是市面上几乎所有自助的观光车均使用电力驱动,而电力驱动的小车一般速度较快,无法使人们充分欣赏风景,同时也会造成一定程度的资源浪费。另一方面电力驱动的观光车由于可能会发生的漏电以及其他特殊系统故障,会导致人身安全受到威胁。并且由于使用电力驱动,一般也不可直接进入水中,为想在水中观光的游客造成了一定的困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无碳水陆两栖多功能观光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无碳水陆两栖多功能观光车,包括悬挂车体、座椅、两个车轮、套筒、车底板、动力机构、传动机构、转向机构和制动机构;悬挂车体的两端与两个车轮连接;车底板设置在悬挂车体内部;座椅设置在车底板上方;套筒设置在车底板下方;套筒两端与悬挂车体固定连接;车轮上设置用于在水中给观光车提供动力的螺旋桨轮辐;
传动机构的一端位于套筒内部,另一端连接车轮上设置的车轮轴;动力机构、转向机构和制动机构的一端均位于车底板上方,另一端均连接套筒内部的传动机构;动力机构、传动机构和制动机构均有两个,且均沿悬挂车体的中心平面对称分布。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
动力机构包括两个踏板、两个踏板支座、主动链、主动链轮和踏板轴;
两个踏板支座的一端与车底板连接,另一端通过踏板轴连接;两个踏板分别与踏板轴的两端连接;主动链轮设置在踏板轴上;主动链一端与主动链轮连接,另一端连接传动机构。
动力机构还包括设置在踏板轴与踏板支座连接处的用于承载踏板轴的径向力的踏板轴承。
传动机构包括从动链、从动链轮、传动主动链轮、传动从动链轮和半轴;半轴位于套筒内部,半轴一端上设置传动从动链轮,另一端上设置传动主动链轮;从动链轮设置在车轮轴上;传动从动链轮与主动链连接;从动链一端连接传动从动链轮,另一端连接从动链轮。
转向机构包括转向盘、转向锥齿轮组、丝杆、第一活动套筒、两个转向轴承挂板和第二活动套筒;转向锥齿轮组包括相连接第一锥齿和第二锥齿;第一锥齿设置在转向盘的操纵杆位于车底板下方的一端上,第二锥齿设置在丝杆上,第一锥齿和第二锥齿垂直安装;第一活动套筒一端连接第一半轴,另一端设置花键轴;第二活动套筒一端连接第二半轴,另一端设置与花键轴相配合的花键轴孔;两个转向轴承挂板的一端分别连接丝杆的两端,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一活动套筒和第二活动套筒;
第一活动套筒和第二活动套筒能在丝杆和两个转向轴承挂板的旋合作用下进行伸缩,使花键轴与花键轴孔啮合或分离。
转向机构还包括两个转向轴承,转向轴承设置在转向轴承挂板与第一活动套筒之间以及转向轴承挂板和第二活动套筒之间;转向轴承用于连接转向轴承挂板和第一活动套筒以及转向轴承挂板和第二活动套筒。
转向机构还包括设置在操纵杆与车底板之间的用于支撑转向盘的转向盘支撑轴承。
转向机构还包括轴承内套筒以及套筒支撑轴承;套筒支撑轴承设置在套筒内部,轴承内套筒设置在第一半轴和第二半轴外侧以及套筒支撑轴承内部。
制动机构包括刹车盘、刹车盘支撑轴承和刹车片;刹车盘的刹车盘操作杆通过刹车盘支撑轴承与车底板连接,刹车盘操作杆的一端连接刹车片;刹车片能在刹车盘操作杆的控制下与半轴连接或分离。
观光车还包括遮阳板、平衡轮、配重块以及底轮支架;遮阳板位于悬挂车体上设置的滑动槽内且能在滑动槽内滑动;平衡轮通过底轮支架与悬挂车体下端外壁连接;配重块设置在车底板下方且与悬挂车体连接,配重块用于保证观光车的重心位于观光车的正中间;所述悬挂车体采用透明塑料材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人力脚踩踏板给整个观光车提供动力,不需要额外的其他动力源,节能环保,真正意义上实现了无碳化设计,不使用任何燃料,对环境无害。同时,采用人力驱动,速度可以自由调节,给人们充足的时间和视界欣赏路上的风景;在安全性能上相较于传统的电力驱动也有很大提升。通过在车轮上设置螺旋桨轮辐,使车轮在水中能够充当船桨使用,实现一轮两用,可以直接进入水面,给人们提供安全的水上观光服务。
进一步的,将传动主轴分为两个半轴,两个半轴均连接有活动套筒,通过两个活动套筒端部的花键轴和花键轴孔的啮合和分离,实现观光车的前进和转向功能,结构简单,便于实施。
进一步的,在车底板下方设置与悬挂车体连接的配重块,在配重块的作用下车体的重心始终位于车体正中间,从而不会在水中发生翻转;在悬挂车体的滑动槽内设置遮阳板,且遮阳板能在滑动槽内自由移动,方便游客抵挡阳光的照射;在悬挂车体下端外壁上设置平衡轮,由于在上坡、下坡、刹车、加速过程中,车体可能由于惯性会向前或向后旋转,为了保持不至于发生侧翻,当车体旋转的角度超过了设定的角度后,平衡轮会接触到地面,产生一定的支撑力,从而保证了观光车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无碳水陆两栖多功能观光车剖面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无碳水陆两栖多功能观光车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无碳水陆两栖多功能观光车剖面左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踏板传动结构图;
图5为本发明的轮辐结构图;
图6为本发明的合轴系统工作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无碳水陆两栖多功能观光车机械传动原理图。
其中:1-悬挂车体;2-遮阳板;3-座椅;4-转向盘;5-刹车盘;6-刹车盘支撑轴承;7-踏板;8-踏板支座;9-主动链;10-车轮;11-主动链轮;12-从动链;13-从动链轮;14-车轮轴;15-踏板轴承;16-转向锥齿轮组;17-丝杆;18-第一半轴;19-传动主动链轮;20-第一活动套筒;21-转向轴承挂板;22-转向轴承;23-第二活动套筒;24-第二半轴;25-平衡轮;26-刹车片;27-套筒;28-轴承内套筒;29-套筒支撑轴承;30-车底板;31-配重块;32-底轮支架;33-滑动槽;34-螺旋桨轮辐;35-转向盘支撑轴承;36-踏板轴;37-传动从动链轮;38-链轮;39-链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参见图1-6,本发明一种无碳水陆两栖多功能观光车,包括包括悬挂车体1、遮阳板2、座椅3、两个车轮10、平衡轮25、套筒27、车底板30、配重块31、动力机构、传动机构、转向机构和制动机构;悬挂车体1的两端与两个车轮10连接;车底板30设置在悬挂车体1内部;座椅3设置在车底板30上方;套筒27设置在车底板30下方,两端与悬挂车体1固定连接;配重块31设置在车底板30下方且与悬挂车体1连接;车轮10上设置螺旋桨轮辐34,螺旋桨轮辐34采用倾斜设计,使车轮10在水中行驶时能够充当螺旋桨使用,从而为车体提供前进动力;传动机构的一端位于套筒27内部,另一端连接车轮10上设置的车轮轴14;动力机构、转向机构和制动机构的一端均位于车底板30上方,另一端均连接套筒27内部的传动机构;动力机构、传动机构和制动机构均有2个,沿悬挂车体1的中心平面对称分布。
动力机构包括两个踏板7、两个踏板支座8、主动链9、主动链轮11、踏板轴承15和踏板轴36;传动机构包括从动链12、从动链轮13、传动主动链轮19、传动从动链轮37和半轴;转向机构包括转向盘4、转向锥齿轮组16、丝杆17、第一活动套筒20、两个转向轴承挂板21、转向轴承22、转向盘支撑轴承35、轴承内套筒28、套筒支撑轴承29和第二活动套筒23;制动机构包括刹车盘5、刹车盘支撑轴承6和刹车片26。
悬挂车体1是整个观光车的外框架,可用透明材料制作,要求保证一定的刚度和强度要求;悬挂车体1安装在左右两个车轮10的中间,悬挂安装,成环形圆柱状。悬挂车体1的作用是保持整个观光车的稳定,提供乘用空间,同时连接其他零部件。
遮阳板2安装在悬挂车体1上,是与环形车体相契合的圆弧形板件,一般安装在悬挂车体1的正上方,即驾驶位的上方,同时遮阳板2可以沿着悬挂车体1上设置的滑动槽33进行活动调节,来满足驾驶员的不同需求。
座椅3,安装在悬挂车体1内部,即车底板30上,用于给驾驶观光者提供座位,方便更好的观光体验。
转向盘4,通过支撑轴承35与车底板30安装在两座椅3的中间位置,方便操控;转向盘4另一端上安装有转向锥齿轮组16,转向盘4的转动可以带动转向锥齿轮组16进行转动。
刹车盘5,设置有两个,通过刹车盘支撑轴承6与车底板30安装在两座椅3的两边,方便操控;刹车盘5的另一端安装有刹车片26,刹车片26可以通过操纵刹车盘5来与第一半轴18或第二半轴24相接触,通过不断增加刹车片26与第一半轴18或第二半轴24之间的摩擦力来达到刹车的目的。
支撑轴承6,安装在刹车盘5的操纵杆与车底板30之间,用于支撑刹车盘5,保持稳定。
踏板7,设置有两个,分别通过踏板轴承15安装在踏板支座8的两边,踏板支座8中间安装有踏板轴36,踏板轴36上安装有主动链轮11,驾驶者可以通过踩踏踏板7来带动踏板轴36的转动,从而带动主动链轮11的转动。
踏板支座8通过焊接安装在车底板30上,用来安装踏板7、踏板轴承15、轴36和主动链轮11,使踏板7、踏板轴承15、轴36和主动链轮11能够配合运动,保持动力机构的稳定和运动的稳定。
主动链9,安装于主动链轮11与传动从动链轮37上,将主动链轮11的动力传递至传动从动链轮37。
车轮10,可以是空心车轮,进一步减轻车体负载;在水中还可产生一定浮力。车轮10通过车轮轴14安装在悬挂车体1的两边,承载整车的载荷,并通过转动进行运动。
主动链轮11,安装在踏板轴36上,通过主动链9带动从动链轮37进行转动,从而使动能传递到第一半轴18与第二半轴24上。
从动链12安装于从动链轮13与传动主动链轮19上,与从动链轮13与传动主动链轮19配合传动。
从动链轮13安装在车轮轴14的一端,通过从动链12和传动主动链轮19配合运动将动能传递到车轮轴14上。
车轮轴14,安装紧固在悬挂车体1上,一端用于紧固安装车轮10,另一端安装有从动链轮13,从动链轮13转动带动车轮轴14以及车轮10转动,主要用于传动以及承载车轮上的负荷。
踏板轴承15,安装在踏板支座8上,与踏板轴36配合,承载径向力。
转向锥齿轮组16,转向锥齿轮组16包括相连接第一锥齿和第二锥齿;第一锥齿设置在转向盘4的操纵杆位于车底板30下方的一端,第二锥齿设置在丝杆17上,第一锥齿和第二锥齿垂直安装。两个锥齿轮配合进行传动,改变了力传动的方向;转向锥齿轮组16将转向盘4的转动转变为丝杆17的转动。
丝杆17,安装在两个转向轴承挂板21上,在丝杆17上安装有第二锥齿。
第一半轴18,安装在右侧两个轴承内套筒28中心,一端安装有传动主动链轮19,另一端安装有第一活动套筒20;主要是进行传动。
传动主动链轮19,安装在第一半轴18上,通过与从动链12配合运动将动能传递到从动链轮13上。
第一活动套筒20,一端与第一半轴18连结,另一端安装有转向轴承22以及转向轴承挂板21;第一活动套筒20安装转向轴承挂板21一端是突出轴,可以在丝杆17与转向轴承挂板21的旋合作用下进行伸缩,与第二活动套筒23上的轴孔相配合。
转向轴承挂板21,安装在第一活动套筒20的一端,其中间安装有转向轴承22,转向轴承挂板21与丝杆17进行配合旋合运动进行移动,进而拉动第一活动套筒20进行伸缩。
转向轴承22,安装在转向轴承挂板21与第一活动套筒20之间,用于连接,可保持内圈轴的转动,外圈转向轴承挂板21的固定。
第二活动套筒23,一端与第二半轴24连结,另一端安装有转向轴承22以及转向轴承挂板21;左侧活动套筒20安装转向轴承挂板21一端是轴孔,可以在丝杆17与转向轴承挂板21的旋合作用下进行伸缩,与第一活动套筒20上的突出轴相配合。
第二半轴24,其安装及结构功能与第一半轴18相同。安装在左侧两个轴承内套筒28中心,一端安装有传动从动链轮19,另一端安装有第二活动套筒23;主要是进行传动。
平衡轮25,安装在悬挂车体1的下端外壁,保持车体的稳定,防止内部悬挂车架的旋转,保持稳定。
刹车片26,一般材料为橡胶,可以通过操纵刹车盘5来与第一半轴18和第二半轴24相接触,通过不断增加刹车片26与第一半轴18和第二半轴24间的摩擦力来达到刹车的目的。
套筒27,安装在车底板30的下部,两端和悬挂车体1进行焊接固定,与悬挂车体1形成固定连接件;套筒27内部安装有轴承内套筒28与支撑轴承29,相互配合,支撑整个观光车的传动部分,保持稳定。
轴承内套筒28,安装在第一半轴18和第二半轴24的外部、支撑轴承29的内环,用于支撑稳定第一半轴18、第二半轴24、套筒27以及支撑轴承29。
支撑轴承29,安装在套筒27的内部,轴承内套筒28的外部,能够保证第一半轴18和第二半轴24以及轴承内套筒28进行稳定转动。
车底板30,安装在悬挂车体1的下部,通过与悬挂车体1的焊接,与其形成一个紧固车体结构,车底板30的下部是观光车的主要传动部分,车底板30是观光车上下以及内外结构的分解板。
配重块31,配重块31设置在车底板30下方且与悬挂车体1连接,用于观光车在水中运行时保持稳定,配重块主要保持整个车的重心保持平衡。
底轮支架32,在观光车在陆地上运行时,给平衡轮25提供支撑,以保持车体的稳定。
滑动槽33,在悬挂车体1上,用于与环形车体相契合的圆弧形板件的滑动开合,方便驾驶人员的上下;同时遮阳板2可以沿着车体上的滑动槽33进行活动调节,来满足驾驶员的不同需求。
螺旋桨轮辐34,采用倾斜设计,使车轮在水中行驶时能够充当螺旋桨使用,从而为车体提供前进动力。
转向盘支撑轴承35,安装在转向盘4的操纵杆与车底板30之间,用于支撑转向盘4,保持转向盘4的稳定。
踏板轴36,安装在踏板支座8中间,踏板轴36上安装有主动链轮11,驾驶者可以通过踩踏踏板7来带动踏板轴36的转动,从而带动主动链轮11的转动。
传动从动链轮37,安装在第一半轴18上,主动链轮11通过主动链9的配合带动传动从动链轮37进行转动,从而使动能传递到第一半轴18上。
参见图7,本发明无碳水陆两栖多功能观光车机械传动原理图,通过链轮38和链条39在观光车内部进行动力传输。
具体工作方式:
本发明无碳水陆两栖多功能观光车设计主要分为两个大的场景,一为陆地行驶部分,二为水中行驶部分。水陆两栖观光车主要可以容纳两位乘客,采用与自行车类似的链传动方式,具体行驶部分如下:
1、陆地行驶
游客开始上车时,人为地将悬挂车体1沿着车轮10进行一定角度旋转,当平衡轮25接触到地面时,游客便可踏入车底板30从而进入车体1内部,随后便在座椅3上坐下。
此时可以进行模式选择:
若选择直行模式,则将转向盘4进行顺时针旋转,直至第一活动套筒20与第二活动套筒23连接在一起,此时第一半轴18与第二半轴24连接为一个整体,两个车轮的10转速则完全相同,从而只能进行直行。
若选择转向模式,则将转向盘4进行逆时针旋转,直至第一活动套筒20与第二活动套筒23分离,则此时第一半轴18与第二半轴24分离开,从而时两个车轮10可以产生不一样的运动速率,运用差速的原理即可实现转向。
选择完模式以后,通过脚踩踏板7即可实现带动踏板支座上8的主动链轮11旋转,由主动链9将动力传递至套筒27内的配套的从动链轮上,从而带动套筒27内第一半轴18与第二半轴24旋转,从而将动力传递至套筒27内传动主动链轮19上,随后通过从动链12将动力传递至从动链轮37上,从而带动车轮轴14转动,进而带动车轮10旋转,在地面摩擦力的作用下车体将开始行驶。
若途中需要转换行驶模式,则需要先将车体停下,随后按照上述行驶模式转换模式进行转换即可。
若途中发生意外,需要紧急停车,则可顺时针旋转刹车盘5,此时刹车盘5在内部丝杠作用下,向下旋转。在刹车盘5下方固定有一橡胶刹车片26,在刹车盘5下方丝杆向下运动过程中,刹车片26将紧贴套筒27内部第一半轴18或第二半轴24上,由于摩擦力的作用,从而实现紧急制动。
在上坡、下坡、刹车、加速过程中,悬挂车体1可能由于惯性会向前或向后旋转,为了保持不至于发生侧翻,当车体旋转的角度超过了设定的角度后,平衡轮25接触到地面,产生一定的支撑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车体的稳定性。
2、水中行驶
若观光车需要进入水中行驶,则需在公园设定的斜坡处进行下水,此时需降低车体速度,以免入水时发生翻转。
在车体进入水中后,悬挂车体1与车轮10将产生一定的浮力,从而使车体浮在水面之上。此时,由于车体前后的配重块31的作用,使车体的重心始终位于车体正中间,从而不会在水中发生翻转。
水中小车传递动力部分与上述陆地上方式一样,只是不再是靠摩擦力前行。此时,螺旋桨轮辐34充当“船桨”,在游客脚踩踏板7的过程中,将动力传递至螺旋桨轮辐34,从而实现船体在水中的行进。
在水中转换行驶方式与上述陆地方式一致。但是刹车主要依靠游客反向踩踏板7,产生一定的反向作用力,从而实现水中的刹车。
除了行驶部分,若在观光过程中阳光过于剧烈,则可通过拉动车体1上方遮阳板2的位置,来实现一定程度的遮阳效果。
另外,为了方便游客观察四周风景,悬挂车体1部分为透明设计,采用透明塑料材质。
以上内容仅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思想,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是按照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思想,在技术方案基础上所做的任何改动,均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3)

1.一种无碳水陆两栖多功能观光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悬挂车体(1)、座椅(3)、两个车轮(10)、套筒(27)、车底板(30)、动力机构、传动机构、转向机构和制动机构;悬挂车体(1)的两端与两个车轮(10)连接;车底板(30)设置在悬挂车体(1)内部;座椅(3)设置在车底板(30)上方;套筒(27)设置在车底板(30)下方;套筒(27)两端与悬挂车体(1)固定连接;车轮(10)上设置用于在水中给观光车提供动力的螺旋桨轮辐(34);
传动机构的一端位于套筒(27)内部,另一端连接车轮(10)上设置的车轮轴(14);动力机构、转向机构和制动机构的一端均位于车底板(30)上方,另一端均连接套筒(27)内部的传动机构;动力机构、传动机构和制动机构均有两个,且均沿悬挂车体(1)的中心平面对称分布;
所述动力机构包括两个踏板(7)、两个踏板支座(8)、主动链(9)、主动链轮(11)和踏板轴(36);
两个踏板支座(8)的一端与车底板(30)连接,另一端通过踏板轴(36)连接;两个踏板(7)分别与踏板轴(36)的两端连接;主动链轮(11)设置在踏板轴(36)上;主动链(9)一端与主动链轮(11)连接,另一端连接传动机构;
所述动力机构还包括设置在踏板轴(36)与踏板支座(8)连接处的用于承载踏板轴(36)的径向力的踏板轴承(15);
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从动链(12)、从动链轮(13)、传动主动链轮(19)、传动从动链轮(37)和半轴;半轴位于套筒(27)内部,半轴一端上设置传动从动链轮(37),另一端上设置传动主动链轮(19);从动链轮(13)设置在车轮轴(14)上;传动从动链轮(37)与主动链(9)连接;从动链(12)一端连接传动从动链轮(37),另一端连接从动链轮(13);
所述转向机构包括转向盘(4)、转向锥齿轮组(16)、丝杆(17)、第一活动套筒(20)、两个转向轴承挂板(21)和第二活动套筒(23);转向锥齿轮组(16)包括相连接第一锥齿和第二锥齿;第一锥齿设置在转向盘(4)的操纵杆位于车底板(30)下方的一端上,第二锥齿设置在丝杆(17)上,第一锥齿和第二锥齿垂直安装;第一活动套筒(20)一端连接第一半轴(18),另一端设置花键轴;第二活动套筒(23)一端连接第二半轴(24),另一端设置与花键轴相配合的花键轴孔;两个转向轴承挂板(21)的一端分别连接丝杆(17)的两端,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一活动套筒(20)和第二活动套筒(23);
第一活动套筒(20)和第二活动套筒(23)能在丝杆(17)和两个转向轴承挂板(21)的旋合作用下进行伸缩,使花键轴与花键轴孔啮合或分离;
所述转向机构还包括两个转向轴承(22),转向轴承(22)设置在转向轴承挂板(21)与第一活动套筒(20)之间以及转向轴承挂板(21)和第二活动套筒(23)之间;转向轴承(22)用于连接转向轴承挂板(21)和第一活动套筒(20)以及转向轴承挂板(21)和第二活动套筒(23);
所述转向机构还包括设置在操纵杆与车底板(30)之间的用于支撑转向盘(4)的转向盘支撑轴承(35);
所述转向机构还包括轴承内套筒(28)以及套筒支撑轴承(29);套筒支撑轴承(29)设置在套筒(27)内部,轴承内套筒(28)设置在第一半轴(18)和第二半轴(24)外侧以及套筒支撑轴承(29)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碳水陆两栖多功能观光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机构包括刹车盘(5)、刹车盘支撑轴承(6)和刹车片(26);刹车盘(5)的刹车盘操作杆通过刹车盘支撑轴承(6)与车底板(30)连接,刹车盘操作杆的一端连接刹车片(26);刹车片(26)能在刹车盘操作杆的控制下与半轴连接或分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碳水陆两栖多功能观光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观光车还包括遮阳板(2)、平衡轮(25)、配重块(31)以及底轮支架(32);遮阳板(2)位于悬挂车体(1)上设置的滑动槽(33)内且能在滑动槽(33)内滑动;平衡轮(25)通过底轮支架(32)与悬挂车体(1)下端外壁连接;配重块(31)设置在车底板(30)下方且与悬挂车体(1)连接,配重块(31)用于保证观光车的重心位于观光车的正中间;所述悬挂车体(1)采用透明塑料材质。
CN201811595542.2A 2018-12-25 2018-12-25 一种无碳水陆两栖多功能观光车 Active CN10945504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595542.2A CN109455049B (zh) 2018-12-25 2018-12-25 一种无碳水陆两栖多功能观光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595542.2A CN109455049B (zh) 2018-12-25 2018-12-25 一种无碳水陆两栖多功能观光车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55049A CN109455049A (zh) 2019-03-12
CN109455049B true CN109455049B (zh) 2024-04-26

Family

ID=656145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595542.2A Active CN109455049B (zh) 2018-12-25 2018-12-25 一种无碳水陆两栖多功能观光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455049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09947A (zh) * 2013-01-07 2013-04-03 重庆理工大学 水陆两栖车船
KR101499416B1 (ko) * 2013-12-07 2015-03-09 이종훈 수륙양용 조정배
CN205588907U (zh) * 2016-03-03 2016-09-21 王春 两栖多功能自行车船
CN209381700U (zh) * 2018-12-25 2019-09-13 长安大学 一种无碳水陆两栖多功能观光车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09947A (zh) * 2013-01-07 2013-04-03 重庆理工大学 水陆两栖车船
KR101499416B1 (ko) * 2013-12-07 2015-03-09 이종훈 수륙양용 조정배
CN205588907U (zh) * 2016-03-03 2016-09-21 王春 两栖多功能自行车船
CN209381700U (zh) * 2018-12-25 2019-09-13 长安大学 一种无碳水陆两栖多功能观光车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一个关于新型水陆两栖儿童玩具车的设想;胡耀东;刘思达;;电子世界(第12期);454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55049A (zh) 2019-03-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20730B (zh) 球形两轮双向轿车
CN202180883U (zh) 自行式四轮棚车
CN209381700U (zh) 一种无碳水陆两栖多功能观光车
CN109455049B (zh) 一种无碳水陆两栖多功能观光车
CN102381374A (zh) 履带式全地形人员输送车
CN205256484U (zh) 一种dtv履带平衡车
CN201980345U (zh) 新型独轮电动车
JP2021530409A (ja) モータアシストペダル装置
CN2284706Y (zh) 水陆两用车船
CN201999131U (zh) 球形两轮双向轿车
CN106627905A (zh) 一种车斗前置式电动三轮车
CN203921108U (zh) 一种前后轮360°转向自行车的传动装置
CN102145642A (zh) 水陆浮具摩托车艇
CN201665295U (zh) 太阳能独轮游览车
CN101811552A (zh) 四轮电动脚踏两用车
CN201665137U (zh) 水陆浮具摩托车艇
CN1305694C (zh) 水陆两用三轮车
CN102501916B (zh) 筒式电动微型客车
CN201316362Y (zh) 越野电动轮椅
CN201042998Y (zh) 四轮电动自行车
CN104097738B (zh) 一种前后轮360°转向自行车的传动装置
CN102658851A (zh) 躺式脚踏、电动、太阳能三驱密闭型四轮自行车
CN203078249U (zh) 水陆两用自行车
CN202186424U (zh) 履带式全地形人员输送车
CN2601923Y (zh) 代步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