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442368A - 一种提升供热机组调节能力的旁路系统综合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提升供热机组调节能力的旁路系统综合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442368A
CN109442368A CN201811110284.4A CN201811110284A CN109442368A CN 109442368 A CN109442368 A CN 109442368A CN 201811110284 A CN201811110284 A CN 201811110284A CN 109442368 A CN109442368 A CN 10944236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valve
power plant
thermal power
steam
plant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11028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442368B (zh
Inventor
姚远
李建军
董恩伏
隋玉秋
葛维春
张永兴
戴黎
王力
张天放
宋圣军
罗桓桓
周桂平
王春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State Grid Liaoni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ate Grid Liaoni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State Grid Liaoni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ate Grid Liaoni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State Grid Liaoni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ate Grid Liaoni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Priority to CN201811110284.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442368B/zh
Publication of CN1094423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423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4423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4236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2STEAM GENERATION
    • F22BMETHODS OF STEAM GENERATION; STEAM BOILERS
    • F22B33/00Steam-generation plants, e.g. comprising steam boilers of different types in mutual association
    • F22B33/18Combinations of steam boilers with other apparatu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KSTEAM ENGINE PLANTS; STEAM ACCUMULATORS; ENGINE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NGINES USING SPECIAL WORKING FLUIDS OR CYCLES
    • F01K11/00Pla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engines being structurally combined with boilers or condensers
    • F01K11/02Pla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engines being structurally combined with boilers or condensers the engines being turbin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KSTEAM ENGINE PLANTS; STEAM ACCUMULATORS; ENGINE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NGINES USING SPECIAL WORKING FLUIDS OR CYCLES
    • F01K17/00Using steam or condensate extracted or exhausted from steam engine plant
    • F01K17/02Using steam or condensate extracted or exhausted from steam engine plant for heating purposes, e.g. industrial, domestic
    • F01K17/025Using steam or condensate extracted or exhausted from steam engine plant for heating purposes, e.g. industrial, domestic in combination with at least one gas turbine, e.g. a combustion gas turbin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DDOMESTIC- OR SPACE-HEATING SYSTEMS, e.g.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ELEMENTS OR COMPONENTS THEREFOR
    • F24D1/00Steam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 F24D1/08Feed-line arrangements, e.g. providing for heat-accumulator tanks, expansion tan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ontrol Of Turb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动控制方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提升供热机组调节能力的旁路系统综合控制方法。是通过综合控制供热机组的旁路系统,实现供热机组调节能力的提升,包括:旁路系统包括高压旁路系统和低压旁路系统;判断供热机组处于旁路供热方式;判断供热机组退出旁路供热方式;分别优化高压旁路系统各个阀门的控制逻辑;分别优化低压旁路系统各个阀门的控制逻辑;通过对供热机组DCS进行控制逻辑组态实现,同时对供热机组DCS的控制逻辑进行优化调节,提升供热机组调节能力。本发明通过现有机组分散控制系统DCS旁路控制系统,实时性好,现场调试过程简单,便于工程实现。

Description

一种提升供热机组调节能力的旁路系统综合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动控制方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提升供热机组调节能力的旁路系统综合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国家发改委、能源局明确指出:“大力发展新能源”和“推进集中供热,逐步替代燃煤小锅炉”是我国电力发展的两项重点任务。然而,供热机组的运行特性及“以热定电”的运行方式限制了电出力的调节能力,导致严重的弃风/弃光问题。为提高新能源的消纳能力,提升供热机组的调节能力已是迫在眉睫的任务,国家能源局对开展火电灵活性改造提出明确要求,计划实施2.2亿千瓦燃煤机组的灵活性改造,使机组具备深度调峰能力,并进一步增加负荷响应速率,部分机组具备快速启停调峰能力。其中通过机组的旁路系统进行供热是提高供热机组灵活性的一种有效途径,可以大幅增加供热机组的调节能力,通过机组的旁路系统进行供热后,涉及到了机组的安全问题和负荷响应速度问题,给机组的旁路系统控制带来了许多困难。
近些年众多国内学者对火电机组的旁路系统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与探讨,例如《河北电力技术》的《100%旁路系统用于350MW超临界机组锅炉直接供热可行性分析》,介绍100%旁路系统进行锅炉直接供热的具体方案,从供热量和系统布置上与传统容量旁路进行比较,论证了100%旁路系统在锅炉直接供热中发挥的作用。中国专利“一种完全热电解耦的抽汽供热电站系统及工作方法”专利申请号 CN201710192352.5,提出一种针对中间再热机组汽轮机系统抽汽供热的改造方案,提供一种完全热电解耦的抽汽供热电站系统及工作方法,该系统及方法不仅能够做到大幅度提高接纳风电能力,达到完全热电解耦的目的,而且能大幅度提高机组的供热能力。中国专利“利用机组旁路供热提高热电联产机组深度调峰系统及方法”专利申请号CN201611166629.9,提出一种利用机组旁路供热提高热电联产机组深度调峰系统,包括:锅炉、锅炉的出汽口连通高压缸、高压缸排汽经锅炉再热器加热后连接中压缸、中压缸排汽连接低压缸,低压缸连接凝汽器,高压旁路系统从主蒸汽管路接出,经高压旁路阀减压、减温后接至再热冷段管路,低压旁路系统蒸汽旁通汽轮机中低压缸经低压旁路阀减压、减温后接至凝汽器,高压缸的高旁控制阀前并接抽汽管线,所述抽汽管线上设置有控制阀组和减温减压装置,所述抽汽管线连通至热网加热器。
以上这些文献及专利主要从机组旁路系统的布置上与传统容量旁路进行比较,提出针对中间再热机组汽轮机系统抽汽供热的改造方案,提出利用机组旁路供热提高热电联产机组深度调峰系统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但对提升供热机组调节能力的旁路系统综合控制没有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升供热机组调节能力的旁路系统综合控制方法,其目的是为了解决供热机组旁路系统改造供热后的控制问题,兼顾保障设备的安全性和机组运行的灵活性,在满足供热要求的前提下,提高机组的深度调峰能力。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提升供热机组调节能力的旁路系统综合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通过综合控制供热机组的旁路系统,实现供热机组调节能力的提升,旁路系统包括高压旁路系统和低压旁路系统,高压旁路系统的控制阀门包括高压旁路调节阀门、高压旁路减温水调节阀门和高压旁路调节阀门前关断阀门,低压旁路系统的控制阀门包括低压旁路调节阀门、低压旁路减温水调节阀门、低压旁路至凝汽器关断阀门和低压旁路至热网加热器关断阀门;当采暖期时,旁路系统不仅用于供热机组启、停过程控制锅炉主蒸汽和再热蒸汽的温度和压力稳定,还用于机组深度调峰时的供热补偿,机组深度调峰时供热不足部分由锅炉过热器出口引出蒸汽,经高压旁路系统减温、减压进入再热器加热,再经低压旁路系统减温、减压后,成为与中压缸排汽参数相同的蒸汽送往热网加热器供热;当非采暖期时,旁路系统用于供热机组启、停过程控制锅炉主蒸汽和再热蒸汽的温度和压力稳定;
步骤2:供热机组处于旁路供热方式判断条件为:
(a)高压旁路调节阀门、高压旁路减温水调节阀门、高压旁路调节阀门前关断阀门、低压旁路调节阀门、低压旁路减温水调节阀门、低压旁路至凝汽器关断阀门、低压旁路至热网加热器关断阀门共7个阀门的状态反馈信号在机组分散控制系统 (DCS)中显示为好品质;
(b)高旁蒸汽流量测量值、高旁减温水流量测量值、低旁蒸汽流量测量值、高压缸排汽压力测量值、高压缸排汽温度测量值、高压旁路调节阀门后蒸汽温度测量值、低压旁路调节阀门后蒸汽温度测量值、机前压力测量值、再热蒸汽压力测量值、供热蒸汽母管压力测量值、供热蒸汽母管温度测量值、机组实际发电功率测量值、汽轮机调节级压力测量值共13个测量值的状态信号在机组DCS中显示为好品质;
(c)机组实际发电功率测量值低于数值S;
(d)机组运行人员在DCS操作画面中操作旁路供热方式投入按钮;以上4个条件同时满足,则供热机组处于旁路供热方式,供热机组处于旁路供热方式有效后,则 DCS系统自动保持此种方式有效,直到有供热机组退出旁路供热方式的条件满足;
步骤3:供热机组退出旁路供热方式的条件为:
(a)高压旁路调节阀门开度小于数值T,并且低压旁路调节阀门开度小于数值 U,并且延时V分钟,发出W秒脉冲信号;
(b)机组运行人员在DCS操作画面中操作旁路供热方式退出按钮;以上2个条件任意1个条件满足,则供热机组退出旁路供热方式,供热机组未处于旁路供热方式有效;
步骤4:分别优化高压旁路系统各个阀门的控制逻辑;
(4.1)高压旁路调节阀门,高压旁路调节阀门由两套控制逻辑进行控制,这两套控制逻辑为:
(a)高压旁路调节阀门供热机组旁路供热方式控制逻辑;
(b)高压旁路调节阀门供热机组启、停方式控制逻辑;这两套控制逻辑通过切换条件进行有效性切换,切换条件为:供热机组处于旁路供热方式;当供热机组处于旁路供热方式时,高压旁路调节阀门供热机组旁路供热方式控制逻辑有效,高压旁路调节阀门供热机组启、停方式控制逻辑处于跟踪状态,当供热机组未处于旁路供热方式时,高压旁路调节阀门供热机组启、停方式控制逻辑有效,高压旁路调节阀门供热机组旁路供热方式控制逻辑处于跟踪状态;
高压旁路调节阀门供热机组旁路供热方式控制逻辑为:若高压旁路调节阀门处于手动运行方式时,其控制指令由运行人员设置;若高压旁路调节阀门处于自动运行方式时,其控制指令由随动控制指令和高旁流量控制指令求和得出,随动控制指令由低压旁路调节阀门控制指令经过DCS系统自带折线函数f1(x)运算后形成,高旁流量控制指令为高旁流量PID调节器的输出,高旁流量PID调节器的被调量为高旁蒸汽流量测量值,高旁流量PID调节器的设定值为低旁蒸汽流量测量值和高旁减温水流量测量值的差值,高压旁路调节阀门的闭锁开启条件为高压缸排汽压力高于数值A,高压旁路调节阀门的闭锁关闭条件为高压缸排汽压力低于数值B,高压旁路调节阀门的连锁开启条件为高压缸排汽压力低于数值C,连锁开启增大值为D,高压旁路调节阀门的连锁关闭条件为高压缸排汽压力高于数值E,连锁关闭减小值为F;
高压旁路调节阀门保护关闭至0的条件为:
(a)高压旁路调节阀门后蒸汽温度测量值高于数值G;
(b)或者低压旁路调节阀门后蒸汽温度测量值高于数值H;
(c)或者热网加热器切除;
(d)或者机组跳闸;
(e)或者汽轮机OPC动作;
高压旁路调节阀门供热机组启、停方式控制逻辑为:若高压旁路调节阀门处于手动运行方式时,其控制指令由运行人员设置;若高压旁路调节阀门处于自动运行方式时,其控制指令由高压旁路调节阀门供热机组启、停方式控制逻辑输出,包括最小阀位方式指令、最小压力方式指令、压力跟随方式指令、最大开度方式指令和机前压力控制方式指令,控制锅炉主蒸汽的压力稳定,满足供热机组启、停过程运行参数的要求;
(4.2)高压旁路减温水调节阀门,高压旁路减温水调节阀门由两套控制逻辑进行控制,这两套控制逻辑为:
(a)高压旁路减温水调节阀门供热机组旁路供热方式控制逻辑;
(b)高压旁路减温水调节阀门供热机组启、停方式控制逻辑;这两套控制逻辑通过切换条件进行有效性切换,切换条件为:供热机组处于旁路供热方式;当供热机组处于旁路供热方式时,高压旁路减温水调节阀门供热机组旁路供热方式控制逻辑有效,高压旁路减温水调节阀门供热机组启、停方式控制逻辑处于跟踪状态;当供热机组未处于旁路供热方式时,高压旁路减温水调节阀门供热机组启、停方式控制逻辑有效,高压旁路减温水调节阀门供热机组旁路供热方式控制逻辑处于跟踪状态;
高压旁路减温水调节阀门供热机组旁路供热方式控制逻辑为:若高压旁路减温水调节阀门处于手动运行方式时,其控制指令由运行人员设置;若高压旁路减温水调节阀门处于自动运行方式时,其控制指令由高旁蒸汽温度PID调节器A输出,高旁蒸汽温度PID调节器A的被调量为高压旁路调节阀门后蒸汽温度测量值,高旁蒸汽温度PID调节器A的设定值为高压缸排汽温度测量值,保证高压旁路调节阀门后蒸汽温度测量值和高压缸排汽温度测量值差异不大;
高压旁路减温水调节阀门供热机组启、停方式控制逻辑为:若高压旁路减温水调节阀门处于手动运行方式时,其控制指令由运行人员设置,若高压旁路减温水调节阀门处于自动运行方式时,其控制指令由高旁蒸汽温度PID调节器B输出,高旁蒸汽温度PID调节器B的被调量为高压旁路调节阀门后蒸汽温度测量值,高旁蒸汽温度PID 调节器B的设定值为运行人员设置;
高压旁路减温水调节阀门的连锁关闭至0条件为高压旁路调节阀门开度小于数值I;
(4.3)高压旁路调节阀门前关断阀门,高压旁路调节阀门前关断阀门的开启允许条件为高压旁路调节阀门开度小于数值J;
步骤5:分别优化低压旁路系统各个阀门的控制逻辑;
(5.1)低压旁路调节阀门,低压旁路调节阀门由两套控制逻辑进行控制,这两套控制逻辑为:
(a)低压旁路调节阀门供热机组旁路供热方式控制逻辑;
(b)低压旁路调节阀门供热机组启、停方式控制逻辑;这两套控制逻辑通过切换条件进行有效性切换,切换条件为:供热机组处于旁路供热方式;当供热机组处于旁路供热方式时,低压旁路调节阀门供热机组旁路供热方式控制逻辑有效,低压旁路调节阀门供热机组启、停方式控制逻辑处于跟踪状态,当供热机组未处于旁路供热方式时,低压旁路调节阀门供热机组启、停方式控制逻辑有效,低压旁路调节阀门供热机组旁路供热方式控制逻辑处于跟踪状态;
低压旁路调节阀门供热机组旁路供热方式控制逻辑为:若低压旁路调节阀门处于手动运行方式时,其控制指令由运行人员设置;若低压旁路调节阀门处于自动运行方式时,其控制指令由供热蒸汽母管压力PID调节器的输出,供热蒸汽母管压力PID调节器的被调量为供热蒸汽母管压力测量值,供热蒸汽母管压力PID调节器的设定值为运行人员设置,低压旁路调节阀门的闭锁开启条件为高压缸排汽压力低于数值B,低压旁路调节阀门的闭锁关闭条件为高压缸排汽压力高于数值A,低压旁路调节阀门的连锁开启条件为高压缸排汽压力高于数值E,连锁开启增大值为N,低压旁路调节阀门的连锁关闭条件为高压缸排汽压力低于数值C,连锁关闭减小值为Q;
低压旁路调节阀门保护关闭至0的条件为:
(a)高压旁路调节阀门后蒸汽温度测量值高于数值G;
(b)或者低压旁路调节阀门后蒸汽温度测量值高于数值H;
(c)或者热网加热器切除;
(d)或者机组跳闸;
(e)或者汽轮机OPC动作;
低压旁路调节阀门供热机组启、停方式控制逻辑分为:若低压旁路调节阀门处于手动运行方式时,其控制指令由运行人员设置;若低压旁路调节阀门处于自动运行方式时,其控制指令由再热蒸汽压力PID调节器的输出,再热蒸汽压力PID调节器的被调量为再热蒸汽压力测量值,再热蒸汽压力PID调节器的设定值为运行人员设置,控制锅炉再热蒸汽的压力稳定,满足供热机组启、停过程运行参数的要求;
(5.2)低压旁路减温水调节阀门,低压旁路减温水调节阀门由两套控制逻辑进行控制,这两套控制逻辑为:
(a)低压旁路减温水调节阀门供热机组旁路供热方式控制逻辑;
(b)低压旁路减温水调节阀门供热机组启、停方式控制逻辑;这两套控制逻辑通过切换条件进行有效性切换,切换条件为:供热机组处于旁路供热方式;当供热机组处于旁路供热方式时,低压旁路减温水调节阀门供热机组旁路供热方式控制逻辑有效,低压旁路减温水调节阀门供热机组启、停方式控制逻辑处于跟踪状态,当供热机组未处于旁路供热方式时,低压旁路减温水调节阀门供热机组启、停方式控制逻辑有效,低压旁路减温水调节阀门供热机组旁路供热方式控制逻辑处于跟踪状态;
低压旁路减温水调节阀门供热机组旁路供热方式控制逻辑为:若低压旁路减温水调节阀门处于手动运行方式时,其控制指令由运行人员设置;若低压旁路减温水调节阀门处于自动运行方式时,其控制指令由低旁蒸汽温度PID调节器A输出,低旁蒸汽温度PID调节器A的被调量为供热蒸汽母管温度测量值,低旁蒸汽温度PID调节器A 的设定值为运行人员设置;
低压旁路减温水调节阀门供热机组启、停方式控制逻辑为:若低压旁路减温水调节阀门处于手动运行方式时,其控制指令由运行人员设置,若低压旁路减温水调节阀门处于自动运行方式时,其控制指令由低旁蒸汽温度PID调节器B输出,低旁蒸汽温度PID调节器B的被调量为低压旁路调节阀门后蒸汽温度测量值,低旁蒸汽温度PID 调节器B的设定值为运行人员设置;
低压旁路减温水调节阀门的连锁关闭至0条件为低压旁路调节阀门开度小于数值R;
(5.3)当供热机组处于旁路供热方式时,关闭低压旁路至凝汽器关断阀门,开启低压旁路至热网加热器关断阀门;当供热机组处于非旁路供热方式时,开启低压旁路至凝汽器关断阀门,关闭低压旁路至热网加热器关断阀门;
步骤6:前述步骤1-步骤5的实现方式为:通过对供热机组DCS进行控制逻辑组态实现,同时通过步骤1-5对供热机组DCS的控制逻辑进行优化调节,提升供热机组调节能力。
所述机组实际发电功率测量值低于数值S具体范围为机组额定容量的40%至50%。
所述高压旁路调节阀门开度小于数值T具体范围为2%至5%,低压旁路调节阀门开度小于数值U具体范围为2%至5%,延时V分钟具体范围为3分钟至5分钟,W秒脉冲信号具体范围为3秒至10秒。
所述高压旁路调节阀门的闭锁开启条件和低压旁路调节阀门的闭锁关闭条件为高压缸排汽压力高于数值A,数值A根据汽轮机调节级压力测量值经过DCS系统自带折线函数f2(x)运算后形成,具体范围为3MPa至7MPa;高压旁路调节阀门的闭锁关闭条件和低压旁路调节阀门的闭锁开启条件为高压缸排汽压力低于数值B,数值B根据汽轮机调节级压力测量值经过DCS系统自带折线函数f3(x)运算后形成,具体范围为1.2MPa至5.2MPa;高压旁路调节阀门的连锁开启条件和低压旁路调节阀门的连锁关闭条件为高压缸排汽压力低于数值C,数值C根据汽轮机调节级压力测量值经过DCS 系统自带折线函数f4(x)运算后形成,具体范围为1MPa至5MPa,高压旁路调节阀门连锁开启增大值为D具体范围为5%至10%,低压旁路调节阀门连锁关闭减小值为Q具体范围为-2%至-5%;高压旁路调节阀门的连锁关闭条件和低压旁路调节阀门的连锁开启条件为高压缸排汽压力高于数值E,数值E根据汽轮机调节级压力测量值经过DCS 系统自带折线函数f5(x)运算后形成,具体范围为3.2MPa至7.2MPa,高压旁路调节阀门连锁关闭减小值为F具体范围为-5%至-10%,低压旁路调节阀门连锁开启增大值为N具体范围为2%至5%;
高压旁路调节阀门和低压旁路调节阀门保护关闭至0的条件为:
(a)高压旁路调节阀门后蒸汽温度测量值高于数值G具体范围为330℃至350℃;
(b)或者低压旁路调节阀门后蒸汽温度测量值高于数值H具体范围为280℃至 300℃;高压旁路减温水调节阀门的连锁关闭为高压旁路调节阀门开度小于数值I具体范围为2%至5%,高压旁路调节阀门前关断阀门的开启允许条件为高压旁路调节阀门开度小于数值J具体范围为2%至5%;低压旁路减温水调节阀门的连锁关闭为低压旁路调节阀门开度小于数值R具体范围为2%至5%。
所述高压旁路调节阀门,其自动控制指令逻辑如下:
低旁蒸汽流量测量值,高旁减温水流量测量值,高旁蒸汽流量测量值,低压旁路调节阀门控制指令,高压旁路调节阀门供热机组启、停方式控制指令,均可直接从 DCS实时数据库中读取;切换条件:闭锁开启条件满足,闭锁关闭条件满足,连锁开启条件满足,连锁关闭条件满足,保护关闭至0的条件满足,供热机组处于旁路供热方式,由逻辑判断得出;闭锁开启条件、闭锁关闭条件、连锁开启条件和连锁关闭条件由高压缸排汽压力经过坎值判断形成,f2(x)为DCS系统自带折线函数,其输入为汽轮机调节级压力,输出为坎值数值A,f3(x)为DCS系统自带折线函数,其输入为汽轮机调节级压力,输出为坎值数值B,f4(x)为DCS系统自带折线函数,其输入为汽轮机调节级压力,输出为坎值数值C,f5(x)为DCS系统自带折线函数,其输入为汽轮机调节级压力,输出为坎值数值E;f1(x)为DCS系统自带折线函数,其输入为低压旁路调节阀门控制指令,输出为高压旁路调节阀门随动控制指令;f1(x)、f2(x)、f3(x)、 f4(x)、f5(x)的参数可根据实时曲线在线整定,整定的原则是通过现有DCS旁路控制系统,在满足供热要求的前提下,提高机组的深度调峰能力。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升供热机组调节能力的旁路系统综合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缸排汽温度测量值,高压旁路调节阀门后蒸汽温度测量值,运行人员设置值,均可直接从DCS实时数据库中读取;切换条件:供热机组处于旁路供热方式,连锁关闭至0的条件满足,由逻辑判断得出。
所述供热蒸汽母管压力测量值,运行人员设置值,低压旁路调节阀门供热机组启、停方式控制指令,均可直接从DCS实时数据库中读取;切换条件:闭锁开启条件满足,闭锁关闭条件满足,连锁开启条件满足,连锁关闭条件满足,保护关闭至0的条件满足,供热机组处于旁路供热方式,由逻辑判断得出;闭锁开启条件、闭锁关闭条件、连锁开启条件和连锁关闭条件由高压缸排汽压力经过坎值判断形成,形成方法与高压旁路调节阀门自动控制指令形成逻辑的形成方法相同。
所述运行人员设置值,供热蒸汽母管温度测量值,低压旁路调节阀门后蒸汽温度测量值,均可直接从DCS实时数据库中读取;切换条件:供热机组处于旁路供热方式,连锁关闭至0的条件满足,由逻辑判断得出。
本发明的优点及有益效果在于:
(1)通过判断供热机组处于旁路供热方式和退出旁路供热方式的条件后,确定旁路系统的控制方式,分别优化高压旁路系统各个阀门的控制逻辑,分别优化低压旁路系统各个阀门的控制逻辑,对供热机组DCS的控制逻辑进行优化调节,提升供热机组调节能力。
(2)可有效降低运行人员的劳动强度,且控制效果不依赖于运行人员的技术水平。
(3)实时性好,现场调试过程简单,便于工程实现。
为了便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和实施本发明,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附图说明
图1是高压旁路调节阀门自动控制指令形成逻辑图;
图2是高压旁路减温水调节阀自动控制指令形成逻辑图;
图3是低压旁路调节阀门自动控制指令形成逻辑图;
图4是低压旁路减温水调节阀自动控制指令形成逻辑图;
图5是本发明的工作流程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是一种提升供热机组调节能力的旁路系统综合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通过综合控制供热机组的旁路系统,实现供热机组调节能力的提升,旁路系统包括高压旁路系统和低压旁路系统,高压旁路系统的控制阀门包括高压旁路调节阀门、高压旁路减温水调节阀门和高压旁路调节阀门前关断阀门,低压旁路系统的控制阀门包括低压旁路调节阀门、低压旁路减温水调节阀门、低压旁路至凝汽器关断阀门和低压旁路至热网加热器关断阀门;当采暖期时,旁路系统不仅用于供热机组启、停过程控制锅炉主蒸汽和再热蒸汽的温度和压力稳定,还用于机组深度调峰时的供热补偿,机组深度调峰时供热不足部分由锅炉过热器出口引出蒸汽,经高压旁路系统减温、减压进入再热器加热,再经低压旁路系统减温、减压后,成为与中压缸排汽参数相同的蒸汽送往热网加热器供热;当非采暖期时,旁路系统用于供热机组启、停过程控制锅炉主蒸汽和再热蒸汽的温度和压力稳定;
步骤2:供热机组处于旁路供热方式判断条件为:
(a)高压旁路调节阀门、高压旁路减温水调节阀门、高压旁路调节阀门前关断阀门、低压旁路调节阀门、低压旁路减温水调节阀门、低压旁路至凝汽器关断阀门、低压旁路至热网加热器关断阀门共7个阀门的状态反馈信号在机组分散控制系统 (DCS)中显示为好品质;
(b)高旁蒸汽流量测量值、高旁减温水流量测量值、低旁蒸汽流量测量值、高压缸排汽压力测量值、高压缸排汽温度测量值、高压旁路调节阀门后蒸汽温度测量值、低压旁路调节阀门后蒸汽温度测量值、机前压力测量值、再热蒸汽压力测量值、供热蒸汽母管压力测量值、供热蒸汽母管温度测量值、机组实际发电功率测量值、汽轮机调节级压力测量值共13个测量值的状态信号在机组DCS中显示为好品质;
(c)机组实际发电功率测量值低于数值S;
(d)机组运行人员在DCS操作画面中操作旁路供热方式投入按钮;以上4个条件同时满足,则供热机组处于旁路供热方式,供热机组处于旁路供热方式有效后,则 DCS系统自动保持此种方式有效,直到有供热机组退出旁路供热方式的条件满足;
步骤3:供热机组退出旁路供热方式的条件为:
(a)高压旁路调节阀门开度小于数值T,并且低压旁路调节阀门开度小于数值 U,并且延时V分钟,发出W秒脉冲信号;
(b)机组运行人员在DCS操作画面中操作旁路供热方式退出按钮;以上2个条件任意1个条件满足,则供热机组退出旁路供热方式,供热机组未处于旁路供热方式有效;
步骤4:分别优化高压旁路系统各个阀门的控制逻辑;
(4.1)高压旁路调节阀门,高压旁路调节阀门由两套控制逻辑进行控制,这两套控制逻辑为:
(a)高压旁路调节阀门供热机组旁路供热方式控制逻辑;
(b)高压旁路调节阀门供热机组启、停方式控制逻辑;这两套控制逻辑通过切换条件进行有效性切换,切换条件为:供热机组处于旁路供热方式;当供热机组处于旁路供热方式时,高压旁路调节阀门供热机组旁路供热方式控制逻辑有效,高压旁路调节阀门供热机组启、停方式控制逻辑处于跟踪状态,当供热机组未处于旁路供热方式时,高压旁路调节阀门供热机组启、停方式控制逻辑有效,高压旁路调节阀门供热机组旁路供热方式控制逻辑处于跟踪状态;
高压旁路调节阀门供热机组旁路供热方式控制逻辑为:若高压旁路调节阀门处于手动运行方式时,其控制指令由运行人员设置;若高压旁路调节阀门处于自动运行方式时,其控制指令由随动控制指令和高旁流量控制指令求和得出,随动控制指令由低压旁路调节阀门控制指令经过DCS系统自带折线函数f1(x)运算后形成,高旁流量控制指令为高旁流量PID调节器的输出,高旁流量PID调节器的被调量为高旁蒸汽流量测量值,高旁流量PID调节器的设定值为低旁蒸汽流量测量值和高旁减温水流量测量值的差值,高压旁路调节阀门的闭锁开启条件为高压缸排汽压力高于数值A,高压旁路调节阀门的闭锁关闭条件为高压缸排汽压力低于数值B,高压旁路调节阀门的连锁开启条件为高压缸排汽压力低于数值C,连锁开启增大值为D,高压旁路调节阀门的连锁关闭条件为高压缸排汽压力高于数值E,连锁关闭减小值为F;
高压旁路调节阀门保护关闭至0的条件为:
(a)高压旁路调节阀门后蒸汽温度测量值高于数值G;
(b)或者低压旁路调节阀门后蒸汽温度测量值高于数值H;
(c)或者热网加热器切除;
(d)或者机组跳闸;
(e)或者汽轮机OPC动作;
高压旁路调节阀门供热机组启、停方式控制逻辑为:若高压旁路调节阀门处于手动运行方式时,其控制指令由运行人员设置;若高压旁路调节阀门处于自动运行方式时,其控制指令由高压旁路调节阀门供热机组启、停方式控制逻辑输出,包括最小阀位方式指令、最小压力方式指令、压力跟随方式指令、最大开度方式指令和机前压力控制方式指令,控制锅炉主蒸汽的压力稳定,满足供热机组启、停过程运行参数的要求;
(4.2)高压旁路减温水调节阀门,高压旁路减温水调节阀门由两套控制逻辑进行控制,这两套控制逻辑为:
(a)高压旁路减温水调节阀门供热机组旁路供热方式控制逻辑;
(b)高压旁路减温水调节阀门供热机组启、停方式控制逻辑;这两套控制逻辑通过切换条件进行有效性切换,切换条件为:供热机组处于旁路供热方式;当供热机组处于旁路供热方式时,高压旁路减温水调节阀门供热机组旁路供热方式控制逻辑有效,高压旁路减温水调节阀门供热机组启、停方式控制逻辑处于跟踪状态;当供热机组未处于旁路供热方式时,高压旁路减温水调节阀门供热机组启、停方式控制逻辑有效,高压旁路减温水调节阀门供热机组旁路供热方式控制逻辑处于跟踪状态;
高压旁路减温水调节阀门供热机组旁路供热方式控制逻辑为:若高压旁路减温水调节阀门处于手动运行方式时,其控制指令由运行人员设置;若高压旁路减温水调节阀门处于自动运行方式时,其控制指令由高旁蒸汽温度PID调节器A输出,高旁蒸汽温度PID调节器A的被调量为高压旁路调节阀门后蒸汽温度测量值,高旁蒸汽温度 PID调节器A的设定值为高压缸排汽温度测量值,保证高压旁路调节阀门后蒸汽温度测量值和高压缸排汽温度测量值差异不大;
高压旁路减温水调节阀门供热机组启、停方式控制逻辑为:若高压旁路减温水调节阀门处于手动运行方式时,其控制指令由运行人员设置,若高压旁路减温水调节阀门处于自动运行方式时,其控制指令由高旁蒸汽温度PID调节器B输出,高旁蒸汽温度PID调节器B的被调量为高压旁路调节阀门后蒸汽温度测量值,高旁蒸汽温度PID 调节器B的设定值为运行人员设置;
高压旁路减温水调节阀门的连锁关闭至0条件为高压旁路调节阀门开度小于数值I;
(4.3)高压旁路调节阀门前关断阀门,高压旁路调节阀门前关断阀门的开启允许条件为高压旁路调节阀门开度小于数值J;
步骤5:分别优化低压旁路系统各个阀门的控制逻辑;
(5.1)低压旁路调节阀门,低压旁路调节阀门由两套控制逻辑进行控制,这两套控制逻辑为:
(a)低压旁路调节阀门供热机组旁路供热方式控制逻辑;
(b)低压旁路调节阀门供热机组启、停方式控制逻辑;这两套控制逻辑通过切换条件进行有效性切换,切换条件为:供热机组处于旁路供热方式;当供热机组处于旁路供热方式时,低压旁路调节阀门供热机组旁路供热方式控制逻辑有效,低压旁路调节阀门供热机组启、停方式控制逻辑处于跟踪状态,当供热机组未处于旁路供热方式时,低压旁路调节阀门供热机组启、停方式控制逻辑有效,低压旁路调节阀门供热机组旁路供热方式控制逻辑处于跟踪状态;
低压旁路调节阀门供热机组旁路供热方式控制逻辑为:若低压旁路调节阀门处于手动运行方式时,其控制指令由运行人员设置;若低压旁路调节阀门处于自动运行方式时,其控制指令由供热蒸汽母管压力PID调节器的输出,供热蒸汽母管压力PID调节器的被调量为供热蒸汽母管压力测量值,供热蒸汽母管压力PID调节器的设定值为运行人员设置,低压旁路调节阀门的闭锁开启条件为高压缸排汽压力低于数值B,低压旁路调节阀门的闭锁关闭条件为高压缸排汽压力高于数值A,低压旁路调节阀门的连锁开启条件为高压缸排汽压力高于数值E,连锁开启增大值为N,低压旁路调节阀门的连锁关闭条件为高压缸排汽压力低于数值C,连锁关闭减小值为Q;
低压旁路调节阀门保护关闭至0的条件为:
(a)高压旁路调节阀门后蒸汽温度测量值高于数值G;
(b)或者低压旁路调节阀门后蒸汽温度测量值高于数值H;
(c)或者热网加热器切除;
(d)或者机组跳闸;
(e)或者汽轮机OPC动作;
低压旁路调节阀门供热机组启、停方式控制逻辑分为:若低压旁路调节阀门处于手动运行方式时,其控制指令由运行人员设置;若低压旁路调节阀门处于自动运行方式时,其控制指令由再热蒸汽压力PID调节器的输出,再热蒸汽压力PID调节器的被调量为再热蒸汽压力测量值,再热蒸汽压力PID调节器的设定值为运行人员设置,控制锅炉再热蒸汽的压力稳定,满足供热机组启、停过程运行参数的要求;
(5.2)低压旁路减温水调节阀门,低压旁路减温水调节阀门由两套控制逻辑进行控制,这两套控制逻辑为:
(a)低压旁路减温水调节阀门供热机组旁路供热方式控制逻辑;
(b)低压旁路减温水调节阀门供热机组启、停方式控制逻辑;这两套控制逻辑通过切换条件进行有效性切换,切换条件为:供热机组处于旁路供热方式;当供热机组处于旁路供热方式时,低压旁路减温水调节阀门供热机组旁路供热方式控制逻辑有效,低压旁路减温水调节阀门供热机组启、停方式控制逻辑处于跟踪状态,当供热机组未处于旁路供热方式时,低压旁路减温水调节阀门供热机组启、停方式控制逻辑有效,低压旁路减温水调节阀门供热机组旁路供热方式控制逻辑处于跟踪状态;
低压旁路减温水调节阀门供热机组旁路供热方式控制逻辑为:若低压旁路减温水调节阀门处于手动运行方式时,其控制指令由运行人员设置;若低压旁路减温水调节阀门处于自动运行方式时,其控制指令由低旁蒸汽温度PID调节器A输出,低旁蒸汽温度PID调节器A的被调量为供热蒸汽母管温度测量值,低旁蒸汽温度PID调节器A 的设定值为运行人员设置;
低压旁路减温水调节阀门供热机组启、停方式控制逻辑为:若低压旁路减温水调节阀门处于手动运行方式时,其控制指令由运行人员设置,若低压旁路减温水调节阀门处于自动运行方式时,其控制指令由低旁蒸汽温度PID调节器B输出,低旁蒸汽温度PID调节器B的被调量为低压旁路调节阀门后蒸汽温度测量值,低旁蒸汽温度PID 调节器B的设定值为运行人员设置;
低压旁路减温水调节阀门的连锁关闭至0条件为低压旁路调节阀门开度小于数值R;
(5.3)当供热机组处于旁路供热方式时,关闭低压旁路至凝汽器关断阀门,开启低压旁路至热网加热器关断阀门;当供热机组处于非旁路供热方式时,开启低压旁路至凝汽器关断阀门,关闭低压旁路至热网加热器关断阀门;
步骤6:前述步骤1-步骤5的实现方式为:通过对供热机组DCS进行控制逻辑组态实现,同时通过步骤1-5对供热机组DCS的控制逻辑进行优化调节,提升供热机组调节能力。
所述的机组实际发电功率测量值低于数值S具体范围为机组额定容量的40%至50%。
所述的高压旁路调节阀门开度小于数值T具体范围为2%至5%,低压旁路调节阀门开度小于数值U具体范围为2%至5%,延时V分钟具体范围为3分钟至5分钟,W 秒脉冲信号具体范围为3秒至10秒。
所述的高压旁路调节阀门的闭锁开启条件和低压旁路调节阀门的闭锁关闭条件为高压缸排汽压力高于数值A,数值A根据汽轮机调节级压力测量值经过DCS系统自带折线函数f2(x)运算后形成,具体范围为3MPa至7MPa;高压旁路调节阀门的闭锁关闭条件和低压旁路调节阀门的闭锁开启条件为高压缸排汽压力低于数值B,数值B 根据汽轮机调节级压力测量值经过DCS系统自带折线函数f3(x)运算后形成,具体范围为1.2MPa至5.2MPa;高压旁路调节阀门的连锁开启条件和低压旁路调节阀门的连锁关闭条件为高压缸排汽压力低于数值C,数值C根据汽轮机调节级压力测量值经过 DCS系统自带折线函数f4(x)运算后形成,具体范围为1MPa至5MPa,高压旁路调节阀门连锁开启增大值为D具体范围为5%至10%,低压旁路调节阀门连锁关闭减小值为Q 具体范围为-2%至-5%;高压旁路调节阀门的连锁关闭条件和低压旁路调节阀门的连锁开启条件为高压缸排汽压力高于数值E,数值E根据汽轮机调节级压力测量值经过DCS 系统自带折线函数f5(x)运算后形成,具体范围为3.2MPa至7.2MPa,高压旁路调节阀门连锁关闭减小值为F具体范围为-5%至-10%,低压旁路调节阀门连锁开启增大值为N具体范围为2%至5%;
高压旁路调节阀门和低压旁路调节阀门保护关闭至0的条件为:
(a)高压旁路调节阀门后蒸汽温度测量值高于数值G具体范围为330℃至350℃;
(b)或者低压旁路调节阀门后蒸汽温度测量值高于数值H具体范围为280℃至 300℃;高压旁路减温水调节阀门的连锁关闭为高压旁路调节阀门开度小于数值I具体范围为2%至5%,高压旁路调节阀门前关断阀门的开启允许条件为高压旁路调节阀门开度小于数值J具体范围为2%至5%;低压旁路减温水调节阀门的连锁关闭为低压旁路调节阀门开度小于数值R具体范围为2%至5%。
本发明算法逻辑图,即一种提升供热机组调节能力的旁路系统综合控制算法,高压旁路调节阀门自动控制指令逻辑如图1所示,高压旁路减温水调节阀自动控制指令逻辑如图2所示,低压旁路调节阀门自动控制指令逻辑如图3所示,低压旁路减温水调节阀自动控制指令逻辑如图4所示,本发明工作流程框图如图5所示。
图1中,低旁蒸汽流量测量值,高旁减温水流量测量值,高旁蒸汽流量测量值,低压旁路调节阀门控制指令,高压旁路调节阀门供热机组启、停方式控制指令,均可直接从DCS实时数据库中读取;切换条件:闭锁开启条件满足,闭锁关闭条件满足,连锁开启条件满足,连锁关闭条件满足,保护关闭至0的条件满足,供热机组处于旁路供热方式,由逻辑判断得出;闭锁开启条件、闭锁关闭条件、连锁开启条件和连锁关闭条件由高压缸排汽压力经过坎值判断形成,f2(x)为DCS系统自带折线函数,其输入为汽轮机调节级压力,输出为坎值数值A,f3(x)为DCS系统自带折线函数,其输入为汽轮机调节级压力,输出为坎值数值B,f4(x)为DCS系统自带折线函数,其输入为汽轮机调节级压力,输出为坎值数值C,f5(x)为DCS系统自带折线函数,其输入为汽轮机调节级压力,输出为坎值数值E;f1(x)为DCS系统自带折线函数,其输入为低压旁路调节阀门控制指令,输出为高压旁路调节阀门随动控制指令;f1(x)、f2(x)、 f3(x)、f4(x)、f5(x)的参数可根据实时曲线在线整定,整定的原则是通过现有DCS旁路控制系统,在满足供热要求的前提下,提高机组的深度调峰能力。
图2中,高压缸排汽温度测量值,高压旁路调节阀门后蒸汽温度测量值,运行人员设置值,均可直接从DCS实时数据库中读取;切换条件:供热机组处于旁路供热方式,连锁关闭至0的条件满足,由逻辑判断得出。
图3中,供热蒸汽母管压力测量值,运行人员设置值,低压旁路调节阀门供热机组启、停方式控制指令,均可直接从DCS实时数据库中读取;切换条件:闭锁开启条件满足,闭锁关闭条件满足,连锁开启条件满足,连锁关闭条件满足,保护关闭至0 的条件满足,供热机组处于旁路供热方式,由逻辑判断得出;闭锁开启条件、闭锁关闭条件、连锁开启条件和连锁关闭条件由高压缸排汽压力经过坎值判断形成,形成方法与图1中的形成方法相同。
图4中,运行人员设置值,供热蒸汽母管温度测量值,低压旁路调节阀门后蒸汽温度测量值,均可直接从DCS实时数据库中读取;切换条件:供热机组处于旁路供热方式,连锁关闭至0的条件满足,由逻辑判断得出。
下面以某350MW供热机组旁路系统自动控制为例,介绍算法参数整定结果,如表 1所示。
机组概况:该机组汽轮机为北汽北重汽轮机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NC350– 24.2/0.4/566/556型超临界、一次中间再热、双缸双排汽、抽汽凝汽式汽轮机。汽轮机铭牌功率350MW,设计工业抽汽流量为50t/h,抽汽参数为0.85MPa,345.6℃;设计采暖抽汽流量为500t/h,抽汽参数为0.4MPa、253.9℃,实际最大采暖抽汽流量490t/h。汽轮机设计低压缸最小冷却通流量为150t/h,低于140MW无法投入低压抽汽;该机组汽轮机采用高压旁路和低压旁路二级串联旁路系统装置,设计容量为 40%BMCR,高压旁路减温水取自高压给水,低压旁路减温水取自凝结水;高压旁路设计入口蒸汽流量450t/h,出口蒸汽流量528.86t/h、压力4.581MPa、温度321.4℃;低压旁路设计入口蒸汽流量528.86t/h,出口蒸汽流量701.16t/h、压力0.59MPa、蒸汽温度160℃。
如表1所示,表1是高压旁路调节阀门随动控制指令,高压缸排汽压力坎值A、B、C、D、E控制参数整定。
表1中与f1(x)对应的x为低压旁路调节阀门控制指令(%);与f2(x)对应的x为汽轮机调节级压力(MPa);与f3(x)对应的x为汽轮机调节级压力(MPa);与f4(x) 对应的x为汽轮机调节级压力(MPa);与f5(x)对应的x为汽轮机调节级压力(MPa);该机组的低压旁路调节阀门控制指令,汽轮机调节级压力可直接从机组分散控制系统 DCS实时数据库中读取;完成一种提升供热机组调节能力的旁路系统综合控制方法控制回路逻辑组态,将系统投入实际运行,根据机组运行曲线,反复在线整定f1(x)、 f2(x)、f3(x)、f4(x)、f5(x)相应参数,在满足供热要求的前提下,提高机组的深度调峰能力;现场调试过程简单,便于工程实现。
表1一种提升供热机组调节能力的旁路系统综合控制方法控制参数整定。
x(%) 0 5 50 90 100
f1(x)(%) 0 8 50 87 100
x(MPa) 5.5 8.2 12.0 17.0 19.2
f2(x)(MPa) 3.05 3.7 4.7 5.9 6.7
x(MPa) 5.5 8.2 12.0 17.0 19.2
f3(x)(MPa) 1.2 1.2 2.4 3.9 4.45
x(MPa) 5.5 8.2 12.0 17.0 19.2
f4(x)(MPa) 3.25 3.9 4.9 6.1 6.9
x(MPa) 5.5 8.2 12.0 17.0 19.2
f5(x)(MPa) 1 1 2.2 3.7 4.25

Claims (8)

1.一种提升供热机组调节能力的旁路系统综合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通过综合控制供热机组的旁路系统,实现供热机组调节能力的提升,旁路系统包括高压旁路系统和低压旁路系统,高压旁路系统的控制阀门包括高压旁路调节阀门、高压旁路减温水调节阀门和高压旁路调节阀门前关断阀门,低压旁路系统的控制阀门包括低压旁路调节阀门、低压旁路减温水调节阀门、低压旁路至凝汽器关断阀门和低压旁路至热网加热器关断阀门;当采暖期时,旁路系统不仅用于供热机组启、停过程控制锅炉主蒸汽和再热蒸汽的温度和压力稳定,还用于机组深度调峰时的供热补偿,机组深度调峰时供热不足部分由锅炉过热器出口引出蒸汽,经高压旁路系统减温、减压进入再热器加热,再经低压旁路系统减温、减压后,成为与中压缸排汽参数相同的蒸汽送往热网加热器供热;当非采暖期时,旁路系统用于供热机组启、停过程控制锅炉主蒸汽和再热蒸汽的温度和压力稳定;
步骤2:供热机组处于旁路供热方式判断条件为:
(a) 高压旁路调节阀门、高压旁路减温水调节阀门、高压旁路调节阀门前关断阀门、低压旁路调节阀门、低压旁路减温水调节阀门、低压旁路至凝汽器关断阀门、低压旁路至热网加热器关断阀门共7个阀门的状态反馈信号在机组分散控制系统(DCS)中显示为好品质;
(b) 高旁蒸汽流量测量值、高旁减温水流量测量值、低旁蒸汽流量测量值、高压缸排汽压力测量值、高压缸排汽温度测量值、高压旁路调节阀门后蒸汽温度测量值、低压旁路调节阀门后蒸汽温度测量值、机前压力测量值、再热蒸汽压力测量值、供热蒸汽母管压力测量值、供热蒸汽母管温度测量值、机组实际发电功率测量值、汽轮机调节级压力测量值共13个测量值的状态信号在机组DCS中显示为好品质;
(c) 机组实际发电功率测量值低于数值S;
(d)机组运行人员在DCS操作画面中操作旁路供热方式投入按钮;以上4个条件同时满足,则供热机组处于旁路供热方式,供热机组处于旁路供热方式有效后,则DCS系统自动保持此种方式有效,直到有供热机组退出旁路供热方式的条件满足;
步骤3:供热机组退出旁路供热方式的条件为:
(a) 高压旁路调节阀门开度小于数值T,并且低压旁路调节阀门开度小于数值U,并且延时V分钟,发出W秒脉冲信号;
(b)机组运行人员在DCS操作画面中操作旁路供热方式退出按钮;以上2个条件任意1个条件满足,则供热机组退出旁路供热方式,供热机组未处于旁路供热方式有效;
步骤4:分别优化高压旁路系统各个阀门的控制逻辑;
(4.1)高压旁路调节阀门,高压旁路调节阀门由两套控制逻辑进行控制,这两套控制逻辑为:
(a)高压旁路调节阀门供热机组旁路供热方式控制逻辑;
(b)高压旁路调节阀门供热机组启、停方式控制逻辑;这两套控制逻辑通过切换条件进行有效性切换,切换条件为:供热机组处于旁路供热方式;当供热机组处于旁路供热方式时,高压旁路调节阀门供热机组旁路供热方式控制逻辑有效,高压旁路调节阀门供热机组启、停方式控制逻辑处于跟踪状态,当供热机组未处于旁路供热方式时,高压旁路调节阀门供热机组启、停方式控制逻辑有效,高压旁路调节阀门供热机组旁路供热方式控制逻辑处于跟踪状态;
高压旁路调节阀门供热机组旁路供热方式控制逻辑为:若高压旁路调节阀门处于手动运行方式时,其控制指令由运行人员设置;若高压旁路调节阀门处于自动运行方式时,其控制指令由随动控制指令和高旁流量控制指令求和得出,随动控制指令由低压旁路调节阀门控制指令经过DCS系统自带折线函数f1(x)运算后形成,高旁流量控制指令为高旁流量PID调节器的输出,高旁流量PID调节器的被调量为高旁蒸汽流量测量值,高旁流量PID调节器的设定值为低旁蒸汽流量测量值和高旁减温水流量测量值的差值,高压旁路调节阀门的闭锁开启条件为高压缸排汽压力高于数值A,高压旁路调节阀门的闭锁关闭条件为高压缸排汽压力低于数值B,高压旁路调节阀门的连锁开启条件为高压缸排汽压力低于数值C,连锁开启增大值为D,高压旁路调节阀门的连锁关闭条件为高压缸排汽压力高于数值E,连锁关闭减小值为F;
高压旁路调节阀门保护关闭至0的条件为:
(a)高压旁路调节阀门后蒸汽温度测量值高于数值G;
(b)或者低压旁路调节阀门后蒸汽温度测量值高于数值H;
(c)或者热网加热器切除;
(d)或者机组跳闸;
(e)或者汽轮机OPC动作;
高压旁路调节阀门供热机组启、停方式控制逻辑为:若高压旁路调节阀门处于手动运行方式时,其控制指令由运行人员设置;若高压旁路调节阀门处于自动运行方式时,其控制指令由高压旁路调节阀门供热机组启、停方式控制逻辑输出,包括最小阀位方式指令、最小压力方式指令、压力跟随方式指令、最大开度方式指令和机前压力控制方式指令,控制锅炉主蒸汽的压力稳定,满足供热机组启、停过程运行参数的要求;
(4.2)高压旁路减温水调节阀门,高压旁路减温水调节阀门由两套控制逻辑进行控制,这两套控制逻辑为:
(a)高压旁路减温水调节阀门供热机组旁路供热方式控制逻辑;
(b)高压旁路减温水调节阀门供热机组启、停方式控制逻辑;这两套控制逻辑通过切换条件进行有效性切换,切换条件为:供热机组处于旁路供热方式;当供热机组处于旁路供热方式时,高压旁路减温水调节阀门供热机组旁路供热方式控制逻辑有效,高压旁路减温水调节阀门供热机组启、停方式控制逻辑处于跟踪状态;当供热机组未处于旁路供热方式时,高压旁路减温水调节阀门供热机组启、停方式控制逻辑有效,高压旁路减温水调节阀门供热机组旁路供热方式控制逻辑处于跟踪状态;
高压旁路减温水调节阀门供热机组旁路供热方式控制逻辑为:若高压旁路减温水调节阀门处于手动运行方式时,其控制指令由运行人员设置;若高压旁路减温水调节阀门处于自动运行方式时,其控制指令由高旁蒸汽温度PID调节器A输出,高旁蒸汽温度PID调节器A的被调量为高压旁路调节阀门后蒸汽温度测量值,高旁蒸汽温度PID调节器A的设定值为高压缸排汽温度测量值,保证高压旁路调节阀门后蒸汽温度测量值和高压缸排汽温度测量值差异不大;
高压旁路减温水调节阀门供热机组启、停方式控制逻辑为:若高压旁路减温水调节阀门处于手动运行方式时,其控制指令由运行人员设置,若高压旁路减温水调节阀门处于自动运行方式时,其控制指令由高旁蒸汽温度PID调节器B输出,高旁蒸汽温度PID调节器B的被调量为高压旁路调节阀门后蒸汽温度测量值,高旁蒸汽温度PID调节器B的设定值为运行人员设置;
高压旁路减温水调节阀门的连锁关闭至0条件为高压旁路调节阀门开度小于数值I;
(4.3)高压旁路调节阀门前关断阀门,高压旁路调节阀门前关断阀门的开启允许条件为高压旁路调节阀门开度小于数值J;
步骤5:分别优化低压旁路系统各个阀门的控制逻辑;
(5.1)低压旁路调节阀门,低压旁路调节阀门由两套控制逻辑进行控制,这两套控制逻辑为:
(a)低压旁路调节阀门供热机组旁路供热方式控制逻辑;
(b)低压旁路调节阀门供热机组启、停方式控制逻辑;这两套控制逻辑通过切换条件进行有效性切换,切换条件为:供热机组处于旁路供热方式;当供热机组处于旁路供热方式时,低压旁路调节阀门供热机组旁路供热方式控制逻辑有效,低压旁路调节阀门供热机组启、停方式控制逻辑处于跟踪状态,当供热机组未处于旁路供热方式时,低压旁路调节阀门供热机组启、停方式控制逻辑有效,低压旁路调节阀门供热机组旁路供热方式控制逻辑处于跟踪状态;
低压旁路调节阀门供热机组旁路供热方式控制逻辑为:若低压旁路调节阀门处于手动运行方式时,其控制指令由运行人员设置;若低压旁路调节阀门处于自动运行方式时,其控制指令由供热蒸汽母管压力PID调节器的输出,供热蒸汽母管压力PID调节器的被调量为供热蒸汽母管压力测量值,供热蒸汽母管压力PID调节器的设定值为运行人员设置,低压旁路调节阀门的闭锁开启条件为高压缸排汽压力低于数值B,低压旁路调节阀门的闭锁关闭条件为高压缸排汽压力高于数值A,低压旁路调节阀门的连锁开启条件为高压缸排汽压力高于数值E,连锁开启增大值为N,低压旁路调节阀门的连锁关闭条件为高压缸排汽压力低于数值C,连锁关闭减小值为Q;
低压旁路调节阀门保护关闭至0的条件为:
(a)高压旁路调节阀门后蒸汽温度测量值高于数值G;
(b)或者低压旁路调节阀门后蒸汽温度测量值高于数值H;
(c)或者热网加热器切除;
(d)或者机组跳闸;
(e)或者汽轮机OPC动作;
低压旁路调节阀门供热机组启、停方式控制逻辑分为:若低压旁路调节阀门处于手动运行方式时,其控制指令由运行人员设置;若低压旁路调节阀门处于自动运行方式时,其控制指令由再热蒸汽压力PID调节器的输出,再热蒸汽压力PID调节器的被调量为再热蒸汽压力测量值,再热蒸汽压力PID调节器的设定值为运行人员设置,控制锅炉再热蒸汽的压力稳定,满足供热机组启、停过程运行参数的要求;
(5.2)低压旁路减温水调节阀门,低压旁路减温水调节阀门由两套控制逻辑进行控制,这两套控制逻辑为:
(a)低压旁路减温水调节阀门供热机组旁路供热方式控制逻辑;
(b)低压旁路减温水调节阀门供热机组启、停方式控制逻辑;这两套控制逻辑通过切换条件进行有效性切换,切换条件为:供热机组处于旁路供热方式;当供热机组处于旁路供热方式时,低压旁路减温水调节阀门供热机组旁路供热方式控制逻辑有效,低压旁路减温水调节阀门供热机组启、停方式控制逻辑处于跟踪状态,当供热机组未处于旁路供热方式时,低压旁路减温水调节阀门供热机组启、停方式控制逻辑有效,低压旁路减温水调节阀门供热机组旁路供热方式控制逻辑处于跟踪状态;
低压旁路减温水调节阀门供热机组旁路供热方式控制逻辑为:若低压旁路减温水调节阀门处于手动运行方式时,其控制指令由运行人员设置;若低压旁路减温水调节阀门处于自动运行方式时,其控制指令由低旁蒸汽温度PID调节器A输出,低旁蒸汽温度PID调节器A的被调量为供热蒸汽母管温度测量值,低旁蒸汽温度PID调节器A的设定值为运行人员设置;
低压旁路减温水调节阀门供热机组启、停方式控制逻辑为:若低压旁路减温水调节阀门处于手动运行方式时,其控制指令由运行人员设置,若低压旁路减温水调节阀门处于自动运行方式时,其控制指令由低旁蒸汽温度PID调节器B输出,低旁蒸汽温度PID调节器B的被调量为低压旁路调节阀门后蒸汽温度测量值,低旁蒸汽温度PID调节器B的设定值为运行人员设置;
低压旁路减温水调节阀门的连锁关闭至0条件为低压旁路调节阀门开度小于数值R;
(5.3)当供热机组处于旁路供热方式时,关闭低压旁路至凝汽器关断阀门,开启低压旁路至热网加热器关断阀门;当供热机组处于非旁路供热方式时,开启低压旁路至凝汽器关断阀门,关闭低压旁路至热网加热器关断阀门;
步骤6:前述步骤1-步骤5的实现方式为:通过对供热机组DCS进行控制逻辑组态实现,同时通过步骤1-5对供热机组DCS的控制逻辑进行优化调节,提升供热机组调节能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升供热机组调节能力的旁路系统综合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组实际发电功率测量值低于数值S具体范围为机组额定容量的40%至5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升供热机组调节能力的旁路系统综合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旁路调节阀门开度小于数值T具体范围为2%至5%,低压旁路调节阀门开度小于数值U具体范围为2%至5%,延时V分钟具体范围为3分钟至5分钟,W秒脉冲信号具体范围为3秒至10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升供热机组调节能力的旁路系统综合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旁路调节阀门的闭锁开启条件和低压旁路调节阀门的闭锁关闭条件为高压缸排汽压力高于数值A,数值A根据汽轮机调节级压力测量值经过DCS系统自带折线函数f2(x)运算后形成,具体范围为3MPa至7MPa;高压旁路调节阀门的闭锁关闭条件和低压旁路调节阀门的闭锁开启条件为高压缸排汽压力低于数值B,数值B根据汽轮机调节级压力测量值经过DCS系统自带折线函数f3(x)运算后形成,具体范围为1.2MPa至5.2MPa;高压旁路调节阀门的连锁开启条件和低压旁路调节阀门的连锁关闭条件为高压缸排汽压力低于数值C,数值C根据汽轮机调节级压力测量值经过DCS系统自带折线函数f4(x)运算后形成,具体范围为1MPa至5MPa,高压旁路调节阀门连锁开启增大值为D具体范围为5%至10%,低压旁路调节阀门连锁关闭减小值为Q具体范围为-2%至-5%;高压旁路调节阀门的连锁关闭条件和低压旁路调节阀门的连锁开启条件为高压缸排汽压力高于数值E,数值E根据汽轮机调节级压力测量值经过DCS系统自带折线函数f5(x)运算后形成,具体范围为3.2MPa至7.2MPa,高压旁路调节阀门连锁关闭减小值为F具体范围为-5%至-10%,低压旁路调节阀门连锁开启增大值为N具体范围为2%至5%;
高压旁路调节阀门和低压旁路调节阀门保护关闭至0的条件为:
(a)高压旁路调节阀门后蒸汽温度测量值高于数值G具体范围为330℃至350℃;
(b)或者低压旁路调节阀门后蒸汽温度测量值高于数值H具体范围为280℃至300℃;高压旁路减温水调节阀门的连锁关闭为高压旁路调节阀门开度小于数值I具体范围为2%至5%,高压旁路调节阀门前关断阀门的开启允许条件为高压旁路调节阀门开度小于数值J具体范围为2%至5%;低压旁路减温水调节阀门的连锁关闭为低压旁路调节阀门开度小于数值R具体范围为2%至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升供热机组调节能力的旁路系统综合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旁路调节阀门,其自动控制指令逻辑如下:
低旁蒸汽流量测量值,高旁减温水流量测量值,高旁蒸汽流量测量值,低压旁路调节阀门控制指令,高压旁路调节阀门供热机组启、停方式控制指令,均可直接从DCS实时数据库中读取;切换条件:闭锁开启条件满足,闭锁关闭条件满足,连锁开启条件满足,连锁关闭条件满足,保护关闭至0的条件满足,供热机组处于旁路供热方式,由逻辑判断得出;闭锁开启条件、闭锁关闭条件、连锁开启条件和连锁关闭条件由高压缸排汽压力经过坎值判断形成,f2(x)为DCS系统自带折线函数,其输入为汽轮机调节级压力,输出为坎值数值A,f3(x)为DCS系统自带折线函数,其输入为汽轮机调节级压力,输出为坎值数值B,f4(x)为DCS系统自带折线函数,其输入为汽轮机调节级压力,输出为坎值数值C,f5(x)为DCS系统自带折线函数,其输入为汽轮机调节级压力,输出为坎值数值E;f1(x)为DCS系统自带折线函数,其输入为低压旁路调节阀门控制指令,输出为高压旁路调节阀门随动控制指令;f1(x)、 f2(x)、f3(x)、f4(x)、f5(x)的参数可根据实时曲线在线整定,整定的原则是通过现有DCS旁路控制系统,在满足供热要求的前提下,提高机组的深度调峰能力。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升供热机组调节能力的旁路系统综合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缸排汽温度测量值,高压旁路调节阀门后蒸汽温度测量值,运行人员设置值,均可直接从DCS实时数据库中读取;切换条件:供热机组处于旁路供热方式,连锁关闭至0的条件满足,由逻辑判断得出。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升供热机组调节能力的旁路系统综合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热蒸汽母管压力测量值,运行人员设置值,低压旁路调节阀门供热机组启、停方式控制指令,均可直接从DCS实时数据库中读取;切换条件:闭锁开启条件满足,闭锁关闭条件满足,连锁开启条件满足,连锁关闭条件满足,保护关闭至0的条件满足,供热机组处于旁路供热方式,由逻辑判断得出;闭锁开启条件、闭锁关闭条件、连锁开启条件和连锁关闭条件由高压缸排汽压力经过坎值判断形成,形成方法与高压旁路调节阀门自动控制指令形成逻辑的形成方法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一种提升供热机组调节能力的旁路系统综合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行人员设置值,供热蒸汽母管温度测量值,低压旁路调节阀门后蒸汽温度测量值,均可直接从DCS实时数据库中读取;切换条件:供热机组处于旁路供热方式,连锁关闭至0的条件满足,由逻辑判断得出。
CN201811110284.4A 2018-09-21 2018-09-21 一种提升供热机组调节能力的旁路系统综合控制方法 Active CN10944236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10284.4A CN109442368B (zh) 2018-09-21 2018-09-21 一种提升供热机组调节能力的旁路系统综合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10284.4A CN109442368B (zh) 2018-09-21 2018-09-21 一种提升供热机组调节能力的旁路系统综合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42368A true CN109442368A (zh) 2019-03-08
CN109442368B CN109442368B (zh) 2020-02-14

Family

ID=655307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110284.4A Active CN109442368B (zh) 2018-09-21 2018-09-21 一种提升供热机组调节能力的旁路系统综合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442368B (zh)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00645A (zh) * 2019-07-23 2019-11-26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提升机组旁路供热运行可靠性的优化控制方法
CN111123770A (zh) * 2019-12-13 2020-05-08 山东中实易通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fcb工况下旁路模型开度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11502787A (zh) * 2020-05-07 2020-08-07 西安西热节能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高、低旁联合供热机组中高旁阀实现自动控制的方法
CN113357689A (zh) * 2021-06-29 2021-09-07 国网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供热机组调节能力的提升方法
CN113483316A (zh) * 2021-07-12 2021-10-08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母管制机组锅炉启停调节系统及方法
CN113568443A (zh) * 2021-07-28 2021-10-29 哈尔滨沃华智能发电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低压旁路控制系统阀后压力控制方法
CN113805542A (zh) * 2021-08-23 2021-12-17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火电机组高压旁路区间自适应控制方法
CN114017149A (zh) * 2021-09-18 2022-02-08 华能国际电力江苏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南通电厂 一种深度调峰工况下供热汽源匹配系统及其方法
CN114776406A (zh) * 2022-04-20 2022-07-22 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基于深度调峰工况的供热旁路故障减负荷方法及装置
CN114776405A (zh) * 2022-04-11 2022-07-22 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热电联产机组的供热保护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4941552A (zh) * 2022-05-13 2022-08-26 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大型超临界再热型双抽背压机组停机不停炉供热快速切换控制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96917A (zh) * 2007-06-11 2008-01-02 上海外高桥第三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发电机组旁路控制方法
CN104074560A (zh) * 2014-06-26 2014-10-01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燃气轮机联合循环发电机组蒸汽旁路控制的方法
CN106894855A (zh) * 2017-04-01 2017-06-27 祝凤娟 一种基于热源端和热网综合调节的热电解耦改造及运行方法
CN108533340A (zh) * 2018-05-09 2018-09-14 宋涛 热电联产机组深度调峰旁路供热运行装置和运行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96917A (zh) * 2007-06-11 2008-01-02 上海外高桥第三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发电机组旁路控制方法
CN104074560A (zh) * 2014-06-26 2014-10-01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燃气轮机联合循环发电机组蒸汽旁路控制的方法
CN106894855A (zh) * 2017-04-01 2017-06-27 祝凤娟 一种基于热源端和热网综合调节的热电解耦改造及运行方法
CN108533340A (zh) * 2018-05-09 2018-09-14 宋涛 热电联产机组深度调峰旁路供热运行装置和运行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刘刚: "火电机组灵活性改造技术路线研究", 《电站系统工程》 *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00645A (zh) * 2019-07-23 2019-11-26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提升机组旁路供热运行可靠性的优化控制方法
CN111123770A (zh) * 2019-12-13 2020-05-08 山东中实易通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fcb工况下旁路模型开度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11502787B (zh) * 2020-05-07 2022-08-16 西安西热节能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高、低旁联合供热机组中高旁阀实现自动控制的方法
CN111502787A (zh) * 2020-05-07 2020-08-07 西安西热节能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高、低旁联合供热机组中高旁阀实现自动控制的方法
CN113357689A (zh) * 2021-06-29 2021-09-07 国网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供热机组调节能力的提升方法
CN113483316A (zh) * 2021-07-12 2021-10-08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母管制机组锅炉启停调节系统及方法
CN113568443A (zh) * 2021-07-28 2021-10-29 哈尔滨沃华智能发电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低压旁路控制系统阀后压力控制方法
CN113805542A (zh) * 2021-08-23 2021-12-17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火电机组高压旁路区间自适应控制方法
CN114017149A (zh) * 2021-09-18 2022-02-08 华能国际电力江苏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南通电厂 一种深度调峰工况下供热汽源匹配系统及其方法
CN114776405A (zh) * 2022-04-11 2022-07-22 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热电联产机组的供热保护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4776405B (zh) * 2022-04-11 2024-01-26 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热电联产机组的供热保护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4776406A (zh) * 2022-04-20 2022-07-22 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基于深度调峰工况的供热旁路故障减负荷方法及装置
CN114776406B (zh) * 2022-04-20 2024-01-26 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基于深度调峰工况的供热旁路故障减负荷方法及装置
CN114941552A (zh) * 2022-05-13 2022-08-26 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大型超临界再热型双抽背压机组停机不停炉供热快速切换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42368B (zh) 2020-02-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442368A (zh) 一种提升供热机组调节能力的旁路系统综合控制方法
CN106773681B (zh) 一种汽包锅炉火电机组一次调频控制优化方法
CN102787870B (zh) 一种提高供热机组一次调频能力的方法
CN109373347A (zh) 一种机组旁路供热的给煤量优化控制方法
CN110500645A (zh) 一种提升机组旁路供热运行可靠性的优化控制方法
CN206539378U (zh) 利用机组旁路供热提高热电联产机组深度调峰系统
CN105352361B (zh) 用于超超临界无炉水泵直流锅炉的蒸汽吹管方法
CN106065791A (zh) 一种火力发电机组一次调频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4481598A (zh) 一种火电厂汽轮机在线滑压优化方法
CN113623034B (zh) 一种带两级蒸汽喷射器的热电解耦系统及运行方法
CN102606227A (zh) 全周进汽汽轮机初压定值的多目标优化方法
CN106838865A (zh) 一种完全热电解耦的抽汽供热电站系统及工作方法
CN106958465B (zh) 一种用于汽轮发电机组甩负荷后快速稳定转速的方法
CN112594667A (zh) 高温超高压再热干熄焦锅炉再热蒸汽温度调节系统及方法
CN113357689A (zh) 一种供热机组调节能力的提升方法
CN210118175U (zh) 压水堆核电机组二回路热力系统自适应供汽系统
CN104421922B (zh) 一种亚临界机组的改造方法
CN106246251B (zh) 联合循环热电联供系统及其高排抽汽控制方法
CN210088824U (zh) 一种火电机组加热器端差自适应调节装置
CN209978005U (zh) 用于二次再热机组的一次调频控制系统
CN210264838U (zh) 一种喷水减温的热电联产机组热电解耦运行系统
CN207762873U (zh) 一种锅炉富氧燃烧结合辅助调峰调频设备的系统
CN212537810U (zh) 余热锅炉的低压过热器系统
CN106884689A (zh) 一种小型抽汽式供热汽轮机排汽降湿的方法
CN203547811U (zh) 一种改进型高温亚临界机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