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439611B - 提高色绿藻胞内虾青素和藻油积累量的诱导培养方法 - Google Patents
提高色绿藻胞内虾青素和藻油积累量的诱导培养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439611B CN109439611B CN201811383416.0A CN201811383416A CN109439611B CN 109439611 B CN109439611 B CN 109439611B CN 201811383416 A CN201811383416 A CN 201811383416A CN 109439611 B CN109439611 B CN 10943961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staxanthin
- culture
- cells
- chlorella
- accumul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1/00—Microorganisms, e.g. protozoa;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cesses of propagating, maintaining or preserving microorganisms or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cesses of preparing or isolating a composition containing a microorganism; Culture media therefor
- C12N1/38—Chemical stimulation of growth or activity by addition of chemical compounds which are not essential growth factors; Stimulation of growth by removal of a chemical compound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1/00—Microorganisms, e.g. protozoa;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cesses of propagating, maintaining or preserving microorganisms or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cesses of preparing or isolating a composition containing a microorganism; Culture media therefor
- C12N1/12—Unicellular algae; Culture media therefor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Zoology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Virolog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Tropical Medicine & Parasitolog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Botany (AREA)
- Cell Biology (AREA)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 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By Using Micro-Organis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色绿藻胞内虾青素和藻油积累量的诱导培养方法。本发明采用常规的微藻三角瓶培养和基于微孔板的培养方法,实现色绿藻细胞在不同植物激素和高光无氮条件下的协同诱导培养,最终显著提高色绿藻胞内的虾青素的积累量,同时生产制备藻油。本发明可以显著改进或取代现有的利用微藻制备天然虾青素的生产方式,可以大大提高虾青素的生产效率,在微藻工业化生产制备虾青素和藻油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藻类生物发酵培养工艺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利用植物激素诱导色绿藻同时高效积累虾青素和藻油的方法。
背景技术
虾青素是一种天然紫红色的酮基类胡萝卜素,化学名为3,3’-二羟基-4,4’-二酮基-β,β’-胡萝卜素,分子式为C40H52O4,分子量为596.86。虾青素(Astaxanthin)被称为“超级抗氧化剂”,抗氧化能力是其它类胡萝卜素如β-胡萝卜素、玉米黄素、叶黄素和角黄素等的10倍多,具有清除自由基、阻止脂质过氧化能力,对于维护眼睛和中枢神经系统健康,增强免疫系统功能、强化肌体能量代谢、抗癌、抗感染等具有多重功效。目前虾青素在食品、医药、保健品和化妆品行业等有着广泛的应用,具有重要的市场价值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目前虾青素的生产方法主要有三种,分别为从虾蟹和鱼类等体内提取生产、化学合成法生产、采用红发夫酵母和红球藻等微藻的生物发酵法生产等,此外还有采用转基因植物技术培养生产虾青素。
微藻发酵法生产虾青素是目前虾青素生产的重要生产方式。雨生红球藻培养法是目前天然虾青素的最主要生产制备方法。采用雨生红球藻Haematococcuspluvialis等微藻制备得到的虾青素均为3S,3’S构型,抗氧化活性高,无毒副作用,被FDA(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和EFSA(欧洲食品安全局)批准作为营养强化剂。但由于雨生红球藻生长速率慢,自养培养周期长,易生物污染等因素的制约,目前虾青素的生产成本较高且生产效率低下。
色绿藻(Chromochloris.zofingiensis)是一种单细胞绿藻,生长速率快,能够在黑暗异养条件下利用有机碳源进行异养高密度发酵,实现高密度细胞生长。此外,色绿藻在高光、高盐、氮磷营养元素限制等诱导条件下可以有效积累虾青素,同时还可以积累藻油,是目前虾青素生产的重要潜在微藻种质。相对于自养型雨生红球藻培养生产虾青素而言,色绿藻可以利用现在发酵培养装置在异养条件下实现高密度培养,但是色绿藻胞内虾青素积累量还比较低。筛选高效的诱导胁迫条件,进一步提高色绿藻胞内虾青素含量,进而建立针对色绿藻C.zofingiensis胞内色素尤其是虾青素的诱导培养工艺,这对于色绿藻生产制备虾青素和进一步商业化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色绿藻胞内虾青素和藻油积累量的诱导培养方法,实现了色绿藻胞内虾青素和藻油的同时高效积累,极大地提高了色绿藻胞内虾青素和藻油的产量。
本发明的技术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所述的提高色绿藻胞内虾青素和藻油积累量的诱导培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色绿藻细胞进行活化培养以获得种子液;
S2、将步骤S1活化培养获得种子液接种至无氮含糖的培养基,同时加入植物激素类诱导物,在微藻培养装置中进行诱导胁迫培养。
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植物激素类诱导物为1-氨基环丙烷羧酸(ACC)、2,4-二氯苯氧基乙酸(2,4D)、2-氯苯甲酸(CA)、赤霉素(GA)、3-吲哚乙酸(IAA)、3-吲哚丁酸(IBA)、3-吲哚丙酸(IPA)、脱落酸(ABA)、激动素(KT)、乙醇胺(ETA)、胺鲜酯(DA)、1-萘乙酸(NAA)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优选地,本发明所述植物激素类诱导物选自1-氨基环丙烷羧酸,其添加浓度为1.0~5.0mg/L;或所述植物激素类诱导物选自2,4-二氯苯氧基乙酸,其添加浓度为5.0~10.0mg/L;或所述植物激素类诱导物选自2-氯苯甲酸,其添加浓度为5.0~10.0mg/L;或所述植物激素类诱导物选自赤霉素,其添加浓度为3.5~6.3mg/L;或所述植物激素类诱导物选自3-吲哚乙酸,其添加浓度为7.8~15.7mg/L;或所述植物激素类诱导物选自3-吲哚丁酸,其添加浓度为9.9~49.9mg/L;或所述植物激素类诱导物选自3-吲哚丙酸,其添加浓度为10.0~25.0mg/L;或所述植物激素类诱导物选自脱落酸,其添加浓度为10.0~100.0mg/L;或所述植物激素类诱导物选自激动素,其添加浓度为0.5~5.0mg/L;或所述植物激素类诱导物选自乙醇胺,其添加浓度为76.8~153.7mg/L;或所述植物激素类诱导物选自胺鲜酯,其添加浓度为2.1~21.5mg/L;或所述植物激素类诱导物选自1-萘乙酸,其添加浓度为5.3~10.7mg/L。
优选地,本发明所述植物激素类诱导物选自1-氨基环丙烷羧酸,其添加浓度为5.0mg/L;或所述植物激素类诱导物选自2,4-二氯苯氧基乙酸,其添加浓度为5.0mg/L;或所述植物激素类诱导物选自2-氯苯甲酸,其添加浓度为5.0mg/L;或所述植物激素类诱导物选自赤霉素,其添加浓度为6.9mg/L;或所述植物激素类诱导物选自3-吲哚乙酸,其添加浓度7.8mg/L;或所述植物激素类诱导物选自3-吲哚丁酸,其添加浓度为9.9mg/L;或所述植物激素类诱导物选自3-吲哚丙酸,其添加浓度为10.0mg/L,或所述植物激素类诱导物选自脱落酸,其添加浓度为10.0mg/L。
优选地,本发明步骤S2中,加入植物激素类诱导物同时加入助溶剂,所述助溶剂在培养基中浓度为0.01%~0.1%,所述植物激素类诱导物为3-吲哚乙酸、3-吲哚丁酸、赤霉素中一种或两种或三种的组合;优选地,所述助溶剂选自水、乙醇或二甲亚砜。
优选地,本发明步骤S2中,将所述种子液接种至无氮含糖的培养基,并使种子液中色绿藻细胞密度稀释至2~3g/L,加入植物激素类诱导物,分装至包括透明微孔板或薄层培养装置的微藻培养装置中,并置于振荡器中,然后在光照培养箱中进行诱导胁迫培养,采用光源白光,光源强度为300±30μmol m-2s-1,光暗周期为0h∶24h~24h∶0h,培养温度为20~30℃。
优选地,本发明步骤S2诱导胁迫的培养温度为20~30℃,光源采用白光,光源强度为300μmol m-2s-1,光暗周期为24h∶0h。
优选地,本发明步骤S2中所述无氮含糖培养基还包括如下浓度的组分:10g葡萄糖、0.175g磷酸二氢钾、0.075g磷酸氢二钾、0.075g七水硫酸镁、0.025g二水氯化钙、0.025g氯化钠、5mg氯化铁、0.287mg七水硫酸锌、0.169mg一水硫酸锰、0.061mg硼酸、0.0025mg五水硫酸铜、0.00124mg七水钼酸铵。
优选地,本发明步骤S1中活化培养是将色绿藻细胞转接至液体培养基中进行循环往复振荡培养,培养温度为20~30℃,光源强度为10~300μmol m-2s-1,转速为50~500rpm,光暗周期为0:24(h)~24:0(h),所述液体培养基pH为6.0~7.0。
优选地,本发明所述液体培养基选自改良的Bristol、Basal、BG-11、BBM或Kuhl培养基。
具体地,本发明还包括以下步骤:
S3、培养结束后,收集培养的新鲜藻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在通道FL1和通道FL2进行色绿藻细胞的平均荧光强度的快速检测,从而初筛获得色绿藻细胞荧光增强的诱导条件;
S4、基于S3所获得诱导条件初筛实验结果,综合分析确定诱导物的种类和浓度,在相同诱导条件下进行色绿藻细胞的重新培养制备,再采用传统的准确检测分析方法测定色绿藻细胞内虾青素及藻油的含量;
S5、基于S4所获得诱导效果验证实验的测定结果,采用聚类分析方法,针对不同诱导条件进行综合分类,最终选择确定最佳的诱导胁迫条件,以达到色绿藻胞内虾青素和脂类的单独或共同积累。
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建立诱导胁迫培养条件筛选的工艺技术,最终筛选并验证了有助于色绿藻胞内虾青素高效积累的植物激素类诱导物,实现了色绿藻胞内虾青素和藻油的同时高效积累,极大地提高了色绿藻胞内虾青素的产量。
2).该方法与现有的雨生红球藻生产虾青素的培养方式相比,可以大大提高虾青素的生产效率,方法简便,经济高效,在微藻工业化生产制备虾青素和藻油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不同植物激素诱导胁迫条件对于色绿藻C.zofingiensis细胞在流式细胞仪FL1和FL2通道的平均荧光强度的影响。FL1:533nm±15nm;FL2:585nm±20nm;Ct1:对照组;D:二甲亚砜;E:乙醇;H:高浓度;L:低浓度。
图2为不同植物激素诱导胁迫条件对于色绿藻C.zofingiensis细胞的生物量的影响。
图3为不同植物激素诱导胁迫条件对于色绿藻C.zofingiensis细胞内虾青素积累效果的影响。
图4为不同植物激素诱导胁迫条件对于色绿藻C.zofingiensis细胞内色素组分的影响。
图5为不同植物激素诱导胁迫条件对于色绿藻C.zofingiensis细胞内总脂积累效果的影响。
图6为不同植物激素诱导胁迫条件对于色绿藻C.zofingiensis细胞内脂肪酸组分的影响。
图7为不同植物激素诱导胁迫条件下色绿藻C.zofingiensis细胞生长情况以及虾青素和总脂积累效果的聚类分析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诱导胁迫条件是决定色绿藻胞内虾青素积累量的重要影响因素。植物激素是微藻生物体内一大类非常重要的代谢调控因子,对于调节虾青素合成过程中的代谢合成酶的活性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已知的促进虾青素积累的诱导物主要有水杨酸、茉莉酸甲酯、赤霉素A3、脱落酸、表油菜素内酯、外源性乙烯等,它们都是重要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微藻合成虾青素的代谢调控中具有积极作用。而营养物质缺乏胁迫、氧化胁迫以及代谢抑制剂胁迫等诱导胁迫条件,本质上都是诱导藻细胞内氧化水平的提高,进而通过活性氧自由基(ROS)信号介导的调控机制来诱导虾青素的合成。
植物激素的不同之处在于,它能够直接调控细胞的抗逆过程相关的特定基因的转录表达,进而诱导调控虾青素的积累,同时植物激素作为一种天然经济安全无害的化学诱导剂,在工农业生产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快速筛选实验可以获得有助于虾青素高效积累的植物激素,再结合特定设计的微藻诱导培养装置(包括透明微孔板或类似薄层培养装置),可以进一步显著提高色绿藻胞内虾青素和藻油积累量,具有非常重要的商业化应用前景。
本发明开发一种提高色绿藻胞内虾青素和藻油积累量的诱导培养方法,采用常规的微藻三角瓶培养和基于微孔板的培养方法实现色绿藻细胞在不同植物激素和高光无氮条件下的协同诱导培养,然后采用流式细胞仪进行快速检测评估和初步筛选,再采用验证实验准确测定色绿藻细胞内高价值色素和藻油含量,从而确定最佳的植物激素诱导物及其最适浓度,最终显著提高色绿藻胞内的虾青素的积累量,同时生产制备藻油等。本发明可以显著改进或取代现有的利用微藻制备天然虾青素的生产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多种不同植物激素诱导条件对色绿藻积累虾青素影响的初筛实验
本实施例采用多种不同的植物激素结合高光(80umol/m2/s以上)无氮胁迫条件对色绿藻Chromochloris zofingiensis细胞进行诱导胁迫培养,然后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了色绿藻细胞的平均荧光强度值,通过快速检测评估从而初步筛选确定了有助于色绿藻细胞荧光强度值增加的植物激素及其适宜浓度。
1.1菌种活化及种子液制备
将实验室中保存的色绿藻C.zofingiensis菌种转接到装有改良Bristol培养基的斜面上进行培养,培养温度为26℃,光照为10μmol m-2s-1,并观察色绿藻生长情况。
用接种环将色绿藻藻苔接种到装有改良Bristol液体培养基的三角瓶中进行培养,在温度为26℃、光源强度为10μmol m-2s-1的恒温振荡摇床中,培养3~5天用作种子液。
其中所述的改良Bristol培养基(pH6.5)成分如下表1所示(单位为mg/L):
表1液体培养基配方
组分 | 含量(mg/L) | 组分 | 含量(mg/L) | 组分 | 含量(mg/L) |
葡萄糖 | 10000 | NaNO<sub>3</sub> | 750 | KH<sub>2</sub>PO<sub>4</sub> | 175 |
K<sub>2</sub>HPO<sub>4</sub> | 75 | MgSO<sub>4</sub>·7H<sub>2</sub>O | 25 | CuSO<sub>4</sub>·5H<sub>2</sub>O | 0.0025 |
FeCl<sub>3</sub> | 5 | CaCl<sub>2</sub>·2H<sub>2</sub>O | 25 | MnSO<sub>4</sub>·H<sub>2</sub>O | 0.169 |
NaCl | 25 | ZnSO<sub>4</sub>·7H<sub>2</sub>O | 0.287 | (NH<sub>4</sub>)<sub>6</sub>Mo<sub>7</sub>O<sub>24</sub>·7H<sub>2</sub>O | 0.00124 |
H<sub>3</sub>BO<sub>3</sub> | 0.061 | / | / | / | / |
1.2色绿藻C.zofingiensis在多种植物激素条件下的诱导胁迫培养
1.2.1色绿藻C.zofingiensis诱导培养条件的初筛实验
将培养好的色绿藻种子液在3800×g离心力的离心机中离心2min,弃去上层培养基,并用无菌水重新悬浮洗涤后,再次离心去除上清液,将收集的色绿藻细胞采用改良的无氮含糖发酵Bristol培养基进行稀释重悬,控制色绿藻的细胞密度在2~3g/L之间。同时,向重悬藻液中加入不同种类的植物激素(分别用水、乙醇、二甲亚砜作为助溶剂,浓度不超过0.1%),控制植物激素在培养基中终浓度如表2所示。然后将重悬藻液分装到透明微孔板中,并置于微孔板振荡器中,一起放置于光照培养箱中进行诱导培养以积累虾青素。无氮含糖发酵培养基其和表1中的配方相比,不同仅在于:葡萄糖为10g/L,NaNO3为0g/L,并且分别添加有不同浓度不同种类的植物激素类诱导物(见表2)。
培养条件为:转速为50~500rpm,温度为26℃、采用白色的荧光灯并排放置作为光源进行持续光照培养,控制微孔板表面的光照强度为300±30μmol m-2s-1以上,分别培养12天以上。
培养结束后,收集新鲜的色绿藻培养液,按照流式细胞仪测定荧光值的方法(如1.2.2所示),快速测定色绿藻细胞在通道FL1和FL2的平均荧光强度值,用于对比分析不同植物激素的诱导效果。
表2植物激素诱导物及其终浓度
1.2.2流式细胞仪分析法
色绿藻诱导培养结束后,获得新鲜的色绿藻细胞,然后采用流式细胞仪(AccuriC6,BD,USA)分析测定不同培养条件得到的色绿藻细胞的平均荧光强度值(Meanfluorescence intensity,MFI)。
本实施例采用的流式细胞仪,配备有两个50mW的空冷激光器(激发波长分别为488nm和640nm),并分别对应有四个检测通道(FL1:533±15nm;FL2:585±20nm;FL3>670nm;FL4:675±25nm)。
具体检测过程如下:将新鲜藻液在3800×g离心力下离心2分钟,然后用纯水洗涤离心两次后,用纯水将藻细胞密度稀释到0.6~2×106cells/mL,然后用400目过滤膜将藻细胞悬液过滤后直接用于流式细胞仪分析。
流式细胞仪分析中,流速设置为35μL/min,一共收集测定10000个细胞以上,分别测定细胞的正向散射光信号(Forward scatter,FSC),侧向散射光信号(Side scatter,SSC),以及两个通道FL1和FL2的平均荧光强度值。测定结束后,采用系统自带AccuriCflow数据处理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色绿藻细胞的平均荧光强度值MFI。
1.3多种不同植物激素诱导条件对色绿藻积累虾青素影响的初筛实验结果
通过1.2.1和1.2.2的色绿藻诱导培养和流式细胞仪测定方法,可以获得色绿藻细胞的平均荧光强度值的变化情况,结果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前期研究表明色绿藻细胞内虾青素等类胡萝卜素在488nm激发波长作用下可以发射荧光,并且虾青素含量较高,发射荧光强度越大,这暗示虾青素含量与该细胞在FL1和FL2通道(尤其是FL2通道)的平均荧光强度存在较强正相关性。因此本实施例采用流式细胞仪(Flow cytometry,FCM)测定色绿藻细胞的平均荧光强度,可以用来间接快速检测评估色绿藻细胞内的虾青素积累量,以此可以作为植物激素诱导效果的快速初筛的基本依据。为了直观展示不同植物激素诱导条件对于色绿藻细胞平均荧光强度值的影响,这里采用对照组的藻细胞的平均荧光强度值作为基准,其它诱导条件得到的藻细胞荧光值与之相比获得荧光强度比值,从而便于分析。
由在图1中结果可知,在不同植物激素诱导条件下,色绿藻细胞在FL1和FL2通道的荧光比值的变化情况基本一致,因此本实施例以FL2通道荧光强度比值为主,FL2通道荧光强度比值为辅,进而分析筛选出最有助于提高色绿藻细胞自发荧光强度的植物激素诱导物及其浓度。通过F检验可知,不同植物激素诱导胁迫条件对于色绿藻细胞在FL1(533nm±15nm)和FL2(585nm±20nm)通道的平均荧光强度比值均具有显著的影响(p<0.01)。在相同植物激素诱导条件下,不同的浓度对于色绿藻细胞的平均荧光强度比值也存在明显影响。由图中可知,在适宜的浓度条件下,植物激素IAA(7.8mg/L)、IBA(9.9mg/L)、ABA(10.0mg/L)、GA(6.9mg/L)、24D(5.0mg/L)、CA(5.0mg/L)均有助于色绿藻细胞平均荧光强度的增加,这表明这些植物激素可能是潜在的虾青素高效诱导物,因此这些植物激素作为初步筛选的条件,以备后续进一步验证。此外,由图1可知,植物激素ACC、IPA、KT等对于色绿藻细胞的荧光强度影响不大,但是不同浓度对于细胞荧光强度还是存在影响,为了避免假性实验结果,本实施例选择ACC和IPA在浓度分别为5.0mg/L和10.0mg/L浓度作为后续验证实验。针对另外一些植物激素如ETA、DA和NAA等,它们对于色绿藻细胞的荧光强度具有降低作用,说明这些植物激素不仅没有提高虾青素的合成,还极大抑制了藻细胞内虾青素的积累,它们不适宜用于诱导色绿藻胞内虾青素的积累。
综上可知,通过分析不同植物激素诱导条件对于色绿藻细胞的荧光强度影响,本实施例基本完成了不同植物激素诱导物及其浓度的初步筛选,有助于提高色绿藻胞内虾青素积累量。但是考虑到采用不同的诱导胁迫条件进行色绿藻培养培养时,会导致细胞内积累的色素比例和含量存在较在差异,而这会影响到FCM快速检测评估的稳定性。因此,为了提高初筛的准确性,本实验仅采用FCM快速评估法来作为初步筛选结果,还需要结合验证实验最终确定,即首先初筛确定适宜的植物激素及其浓度,然后采用相同的诱导条件重新进行色绿藻细胞的培养验证实验,获得足够的藻细胞后采用传统定量方法,准确测定色绿藻细胞内虾青素含量,从而最终确定最佳的植物激素诱导物及其浓度。
实施例2不同植物激素诱导条件对色绿藻生物量、虾青素和脂类积累影响的验证实验
本实施例主要针对实施例1中初步筛选确定的有助于增加色绿藻细胞荧光值的植物激素进行进一步验证,准确测定这些植物激素对于色绿藻细胞生长和虾青素积累量的影响,从而最终确定能够高效诱导色绿藻胞内虾青素积累的植物激素,最大限制提高色绿藻生产制备虾青素的生产水平。
2.1菌种活化及种子液制备
将实验室斜面保存的色绿藻C.zofingiensis菌种按1.1所述的培养方法,培养3~5天用作种子液。
2.2色绿藻C.zofingiensis在不同植物激素诱导作用下的验证培养实验
2.2.1色绿藻在不同植物激素作用下的验证培养实验
将培养好的色绿藻种子液按1.2.1所述的方法,离心收集色绿藻细胞,然后采用无氮含糖的发酵培养基进行稀释重悬,控制色绿藻细胞起始密度为2~3g/L左右,同时向重悬藻液中分别加入1.2初筛实验中确定的植物激素,然后将该藻液分装到不同的透明微孔板中,并置于微孔板振荡器中,最后一起放置于光照培养箱中,进行色绿藻C.zofingiensis培养积累虾青素。本实施例是为了解决实施例1的批量筛选实验中色绿藻细胞样品量少,无法满足色素和总脂样品测定的要求等间题,最终目的是获得足够的藻细胞,用于准确测定细胞内虾青素和藻油积累量,从而最终确定这些植物激素的诱导效果。
发酵培养基采用改良Bristol培养基,其和表1中的培养基的不同在于:其葡萄糖为10g/L,另外分别添加实验例1中的1.2实验中筛选的植物激素及其最适浓度,为ACC5.0mg/L、24D 5.0mg/L、CA 5.0mg/L、GA 6.9mg/L、IAA 7.8mg/L、IBA 9.9mg/L、IPA 10.0mg/L、ABA 10.0mg/L,从而制备得到含有不同植物激素诱导物的无氮含糖发酵培养基。
培养条件为:转速为50~500rpm,温度为26℃、采用白色的荧光灯并排放置作为光源,控制微孔板表面的光照强度为300±30μmol m-2s-1,进行持续高光照射,培养12天以上。
培养结束后,收集色绿藻培养液,并离心收集藻泥细胞,冻干获得干藻粉,置于-20℃冰箱中进行冷冻保存,用于色绿藻胞内色素和脂类含量的分析。色绿藻的生物量测定、色素含量测定以及脂类含量测定,采用2.2.2所述的测定方法进行分析。
2.2.2色绿藻细胞相关测定方法
2.2.2.1生物量的测定方法
色绿藻培养过程中的生物量的测定方法采用干重法进行测定。将取样获得的藻液,量取一定的体积置于事前称重的离心管中,在6000rpm转速下离心1min收集下层藻细胞,然后加入纯水振荡悬浮后,重复离心洗涤2次,除去上清液,将含有藻泥的离心管置于60℃烘箱中烘干至恒重,测定藻粉和离心管的总重。将干藻粉重量与藻液体积,通过换算即可以获得色绿藻培养液中的生物量。
2.2.2.2色绿藻胞内色素的提取方法
准确称取冻干藻粉10mg,置于装有陶瓷珠的冻存管中,加入含有0.1%(质量)BHT的二氯甲烷和甲醇的混合溶剂中,该混合溶剂中二氯甲烷∶甲醇的体积比为3∶1,高速振荡1分钟,然后置于液氮中迅速冷却,离心收集上清液;沉淀再次加入含有0.1%(质量)BHT的二氯甲烷和甲醇的混合溶剂中,振荡,置于液氮中冷却,离心收集上清液,重复该步骤直至藻细胞呈无色为止。合并所有上清液,用氮气吹干后,用色谱纯的甲醇和MTBE的混合溶剂(二者的体积比为1∶1)溶剂定容到1mL,用于后续HPLC分析测定色绿藻胞内色素含量。
2.2.2.3 HPLC测定方法
色绿藻C.zofingiensis胞内虾青素的HPLC检测方法:采用配备PDA检测器和YMCTMC30色谱柱(4.6mm×150mm,3μm)的液相色谱仪进行分析,洗脱液为色谱级甲醇(流动相A)、甲基叔丁基醚MTBE(流动相B)和水(流动相C)。梯度洗脱程序为:0-6min,95→80%A、5→20%B、0%C;6-12min,80→60%A、20→38%B、0→2%C;12-28min,60→50%A、38→48%B、2%C;28-33min,50%A、48%B、2%C;33-35min,50→95%A、48→5%B、2→0%C;35-38min,95%A、5%B、0%C。
柱温箱温度为30℃,洗脱液流速为0.8mL/min,进样量为20μL,PDA检测器检测波长在300-700nm进行全波长扫描以测定色素吸收光谱图,同时在480nm波长下测定胞内色素的含量。色素的定性分析采用色素标准品(虾青素、叶绿素a、叶绿素b、叶黄素、角黄素、玉米黄质)的保留时间和吸收光谱图进行分析,定量分析采用色素标准品制作的标准曲线进行分析,对于酮基叶黄素和胡萝卜素类色素则采用类似的叶黄素标准曲线进行定量分析。
2.2.2.4总脂测定方法
总脂含量测定采用有机溶剂提取法进行测定,简述如下:取冷冻干燥得到的藻粉,准确称取约100mg,置于冻存管中,再加入适量陶瓷珠,用甲醇/二氯甲烷混合试剂(1∶3,v/v)作为有机提取试剂进行提取。首先在高速珠磨仪上进行快速振荡,再用液氮冷冻破碎以提取脂类,期间多次离心收集上层提取液,直到油脂提取完全为止。合并的所有上层提取液用氮气吹干,最后用天平称重,根据提取前重质量差,即可获得藻细胞内总脂含量。
2.2.2.5脂肪酸提取方法
色绿藻胞内脂肪酸采用皂化和甲酯化的方法进行提取并用于GC-MS检测分析,具体如下:在螺口试管中加入一定体积的C19∶0脂肪酸标准品溶液(浓度为1mg/mL,溶剂为二氯甲烷),并氮气吹干溶剂后,再称量放入20mg左右藻粉,加入1mL饱和氢氧化钾-甲醇溶液,迅速摇匀,75℃水浴中加热10min,冷却至室温,加入2mL三氟化硼-无水甲醇溶液(1/2,v/v,其中三氟化硼浓度约为15%左右),振荡混匀后75℃水浴加热10min,冷却至室温,再加入0.3mL饱和食盐水,最后加2mL正己烷混匀萃取脂肪酸甲酯,低速离心后取上层油层,采用有机滤膜过滤后置于气相进样小瓶中,用于气相质谱仪分析。
2.2.2.6气相质谱GC-MS测定法
脂肪酸含量测定方法采用安捷伦气相质谱联用仪进行分析,配以6890气相色谱仪、5975内置型MSD和高效毛细管柱(DB-23,30mm×0.25mm,0.25μm)。选用高纯氦气作为载气,流速为1ml/min,样品不分流,进样量为0.2μL。进样口温度为250℃,检测器温度为270℃。程序升温条件为:柱温箱130℃保持1min,然后以5℃/min升高到200℃保持5min。质谱的质量扫描范围为33-400amu。各峰型的鉴定采用NIST质谱库自动检索,对脂肪酸组分进行定性分析。定量分析采用C19∶0为内标,以内标法测得各脂肪酸组分的定量分析。
2.3不同植物激素对色绿藻生物量、虾青素和脂类(藻油)积累的影响
通过本实施例2.2所述的诱导培养方法,可以获得不同植物激素对于色绿藻细胞生长、虾青素和脂类积累的影响,结果如图2~6所示。
由图2中可知,通过F检验可知,不同植物激素对于色绿藻细胞生物量具有极显著影响(p<0.01)。植物激素如生长素IPA和脱落酸ABA对于色绿藻细胞生长则具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尤其是IPA作为重要的植物生长素,相对于生长素IAA和IBA促进色绿藻细胞生长而言,经过IPA诱导培养后,色绿藻最终生物量仅为3.2g/L,与对照相比显著降低了52.9%。而生长素IAA和IBA以及赤霉素对于色绿藻细胞的生长均具有促进作用。其中,生长素IAA对于色绿藻生长具有最大促进作用,最高生长量可以达8.3g/L,同对照相比增加了26.7%,促进效果非常显著(p<0.05)。
在虾青素积累方面,除了植物激素2,4-D之外,其它植物激素如IAA、IBA、IPA、ABA等对于色绿藻胞内虾青素积累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结果如图3所示。在虾青素含量方面,吲哚丙酸IPA和脱落酸ABA对于色绿藻胞内虾青素含量的提高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p<0.05),虾青素含量最高分别达到13.1mg/g和12.6mg/g,相对于对照而言,分别增加了49%和43%。尤其需要强调的是,这也是目前报道的色绿藻胞内虾青素含量的最高水平。本实施例的研究结果,极大地提高了现有色绿藻细胞内积累虾青素的水平。
在虾青素产量和产率方面,要提高虾青素的生产水平,就需要同时兼顾生产色绿藻的生物量和虾青素含量。结合图2和图3可知,虽然IPA和ABA可以显著提高虾青素含量,但是它们均会显著抑制细胞的生长,导致生物量显著降低,因此最终的虾青素产量也较低,仅分别为42.1mg/L和44.6mg/L。相对而言,植物激素IAA、IBA、GA等对于虾青素积累的诱导效果稍低于IPA和ABA,但是它们不会显著抑制细胞生长,反而对于生物量和虾青素含量同时具有促进作用,因此最终显著提高了色绿藻细胞内虾青素的产量。当IAA浓度为7.8mg/L时,虾青素产量和产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89.8mg/L和7.5mg/L/d。该产量和产率也是目前色绿藻生产积累虾青素的较高水平,基本达到或略优于采用自养雨生红球藻生产虾青素的水平。
通过对色绿藻胞内色素组分进行分析可知(如图4所示),采用不同植物激素诱导培养色绿藻细胞,基本都可以诱导细胞内积累大量的虾青素二酯和单酯、酮基叶黄素、角黄素、类胡萝卜素等色素,还有少量游离虾青素、叶黄素和叶绿素等其它色素。在这些色素中,不同色素组分之间的百分比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虾青素及其酯类基本都是色绿藻细胞内的最主要的色素,其占总色素百分比含量均达65%以上。虾青素二酯是藻细胞内虾青素的主要存在形式,其占总虾青素的含量达到75%以上,尤其是采用IAA和IBA进行诱导时,虾青素二酯占总虾青素的含量可以达到88%以上。综上,这表明色绿藻细胞在生产积累虾青素的同时,还可以同时生产积累叶黄素等其它功能性类胡萝卜素,在功能性食品和水产饵料方面有着潜在的应用价值。
在色绿藻胞内脂类积累方面,由图5可知,不同植物激素不仅对色绿藻细胞内虾青素积累具有影响,对于脂类合成也具有促进作用。在众多植物激素,仅有植物生长素IAA和IBA会同时诱导色绿藻细胞内虾青素和脂类的积累。相对于植物激素IPA、ABA、CA显著抑制脂类积累而言(p<0.05),IAA和IBA没有抑制脂类的合成,反而有一定程度提高,最高总脂含量分别达到细胞干重的64.5%和61.4%,同对照相比分别增加了7.6%和2.6%。在总脂产量和产率方面,经过IAA诱导培养后,色绿藻细胞的总脂产量最高可以达到5.3g/L,总脂产率同样可以高达445.7mg/L/d。该总脂产率是目前微藻生产积累脂类的较高水平,对于提高目前微藻工业化生产藻油的生产水平具有重要的价值。
最重要的是,本实施例2的最重要的创新性价值在于,采用本发明的工艺技术,可以诱导色绿藻胞内同时积累高附加值的虾青素和藻油,可以用作功能性食品原料和生物燃料原料,一方面极大地降低了微藻生物炼制工业的生产成本,另一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社会经济价值和环保价值。
通过对色绿藻胞内脂肪酸组分进行分析可知(如图6所示),采用不同植物激素诱导培养色绿藻细胞,对于其胞内各脂肪酸组分百分比有着显著的影响(p<0.05)。由图6可知,虽然诱导培养条件不同,但色绿藻胞内脂肪酸主要以十六碳和十八碳脂肪酸为主,其百分比含量从高到低依次是C18∶1、C16∶0、C18∶2、C18∶3。其中C18∶1基本占到色绿藻胞内总脂肪酸的40%左右,是色绿藻胞内最主要的脂肪酸。目前微藻生物炼制生产藻油是未来生物燃料原料以及未来食用型藻油的重要生产方式之一,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前景。本实施例中,经过诱导培养后,色绿藻胞内可以积累大量的藻油,其中脂肪酸主要以十六碳和十八碳为主,这表明经过诱导培养后获得的富油色绿藻具有开发为生物燃料来源的重要潜力;同时,藻油中含有丰富的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等脂肪酸,具备有开发为食用型藻油的潜力。
结合本发明在色绿藻诱导积累虾青素和藻油方面的创造性成果价值,这里将本发明研究成果与现有公开的技术方案的成果进行对比,具体结果如表3所示。
表3微藻生产积累虾青素的文献综合对比
由表3中可知,相对于近年来研究最多的虾青素生产藻种雨生红球藻H.pluvialis,色绿藻C.zofingiensis最大的优势是可以利用有机碳源进行快速生长,获得最大98g/L的生物量,生长效率增加效果非常显著。但该藻种最大的缺点就是胞内虾青素含量偏低,基本在0.7~5.2mg/g之间。本发明申请技术方案最大的创造性贡献之一在于,可以将色绿藻胞内虾青素含量提高一个数据级,最高达到13.1mg/g(见图3),虾青素的产率最高达到7.5mg/L/d(见表3),极显著地提高了现有色绿藻生产积累虾青素的水平。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另一个创造性贡献在于,在保证虾青素高效积累的同时,也实现了色绿藻胞内藻油的高效积累。相对于现有生产水平,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也显著提高了色绿藻胞内总脂含量,最高可以达到64.5%,总脂产率达到445.7mg/L/d(见表3),处于目前生产的较高水平。
本发明成功实现了虾青素和藻油的高效同步积累,取得了创造性的研究成果。在本实施例2中,不同植物激素诱导胁迫条件对于色绿藻细胞生长、虾青素积累和脂类积累具有不同的诱导效果。为了对这些不同的植物激素地行归类对比分析,本实施例采用系统聚类分析技术对不同植物激素诱导胁迫条件进行分析,依据色绿藻细胞的生物量、虾青素和脂类含量及产量等数据为依据,采用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系统聚类分析,采用组间联接的聚类方法,度量标准为Euclidean距离,聚类树状图如图7所示。由图中可知,当聚类标定距离为20时,基本可以将不同植物激素为分三类,分别是对虾青素和脂类积累均无明显促进的植物激素(ACC、2,4D)、同时促进虾青素和脂类积累的植物激素(IAA、IBA、GA)、促进虾青素积累但抑制脂类合成的植物激素(IPA、ABA)。在实际生产中,为了获得最高的虾青素胞内含量同时降低色绿藻胞内脂类含量,就可以选用IPA和ABA作为诱导物进行的色绿藻的诱导培养。而为了实现虾青素的最大化生产效率,同时高产藻油和脂肪酸等原料,就可以选用IAA和IBA等植物激素作为诱导物进行培养。总之,通过系统聚类分析,可以直观地反应不同植物激素对于虾青素和脂类合成的诱导效果,同时对于色绿藻生产制备虾青素和藻油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故凡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提高色绿藻胞内虾青素和藻油积累量的诱导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将色绿藻细胞进行活化培养以获得种子液;
S2、将步骤S1活化培养获得种子液接种至无氮含糖的培养基,同时加入植物激素类诱导物,在微藻培养装置中进行诱导胁迫培养;所述植物激素类诱导物选自赤霉素,其添加浓度为3.5~6.9mg/L;或所述植物激素类诱导物选自3-吲哚乙酸,其添加浓度为7.8~15.7 mg/L;或所述植物激素类诱导物选自3-吲哚丁酸,其添加浓度为9.9~49.9 mg/L。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色绿藻胞内虾青素和藻油积累量的诱导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激素类诱导物选自赤霉素,其添加浓度为6.9 mg/L;或所述植物激素类诱导物选自3-吲哚乙酸,其添加浓度7.8 mg/L;或所述植物激素类诱导物选自3-吲哚丁酸,其添加浓度为9.9 mg/L。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色绿藻胞内虾青素和藻油积累量的诱导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加入植物激素类诱导物同时加入助溶剂,所述助溶剂在培养基中浓度为0.01%~0.1%;所述植物激素类诱导物为3-吲哚乙酸、3-吲哚丁酸、赤霉素中一种或两种或三种的组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提高色绿藻胞内虾青素和藻油积累量的诱导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助溶剂选自水、乙醇或二甲亚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色绿藻胞内虾青素和藻油积累量的诱导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将所述种子液接种至无氮含糖的培养基,并使种子液中色绿藻细胞密度稀释至2~3 g/L,加入植物激素类诱导物,分装至包括透明微孔板或类似薄层培养装置的微藻培养装置中,并置于振荡器中,然后在光照培养箱中进行诱导胁迫培养,采用白光光源,光源强度为300±30μmol m-2 s-1,光暗周期为0 h: 24 h ~ 24 h: 0 h,培养温度为20~30˚C。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提高色绿藻胞内虾青素和藻油积累量的诱导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诱导胁迫的培养温度为20~30 ˚C,光源采用白光,光源强度为300μmol m-2s-1,光暗周期为24 h: 0 h。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色绿藻胞内虾青素和藻油积累量的诱导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所述无氮含糖培养基还包括如下浓度的组分:10 g 葡萄糖、0.175 g 磷酸二氢钾、0.075 g磷酸氢二钾、0.075 g 七水硫酸镁、0.025 g 二水氯化钙、0.025 g氯化钠、5 mg氯化铁、0.287 mg七水硫酸锌、0.169 mg一水硫酸锰、0.061 mg硼酸、0.0025 mg五水硫酸铜、0.00124 mg七水钼酸铵。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色绿藻胞内虾青素和藻油积累量的诱导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活化培养是将色绿藻细胞转接至液体培养基中进行循环往复振荡培养,培养温度为20~30 ˚C,光源强度为10~300μmol m-2 s-1,光暗周期为0: 24 h~ 24 : 0h,所述液体培养基pH 为6.0 ~ 7.0。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383416.0A CN109439611B (zh) | 2018-11-20 | 2018-11-20 | 提高色绿藻胞内虾青素和藻油积累量的诱导培养方法 |
PCT/CN2019/112060 WO2020103622A1 (zh) | 2018-11-20 | 2019-10-18 | 提高色绿藻胞内虾青素和藻油积累量的诱导培养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383416.0A CN109439611B (zh) | 2018-11-20 | 2018-11-20 | 提高色绿藻胞内虾青素和藻油积累量的诱导培养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439611A CN109439611A (zh) | 2019-03-08 |
CN109439611B true CN109439611B (zh) | 2022-07-12 |
Family
ID=655540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1383416.0A Active CN109439611B (zh) | 2018-11-20 | 2018-11-20 | 提高色绿藻胞内虾青素和藻油积累量的诱导培养方法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9439611B (zh) |
WO (1) | WO2020103622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439611B (zh) * | 2018-11-20 | 2022-07-12 | 华南理工大学 | 提高色绿藻胞内虾青素和藻油积累量的诱导培养方法 |
CN110195085A (zh) * | 2019-05-15 | 2019-09-03 | 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 | 一种应用植物生长激素提高小球藻油脂产率的方法 |
CN110283867A (zh) * | 2019-05-24 | 2019-09-27 | 华南理工大学 | 一种利用佐夫色绿藻生产虾青素的方法 |
CN111440727B (zh) * | 2020-03-06 | 2022-10-21 | 华南理工大学 | 一种用于提高绿藻产油的化学诱导剂的筛选方法及其应用 |
CN113249291A (zh) * | 2021-07-01 | 2021-08-13 | 海南三元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利用海水诱导雨生红球藻细胞类型转换及积累虾青素的方法 |
CN114214386A (zh) * | 2021-12-13 | 2022-03-22 | 广东百睿盈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异养培养小球藻生产虾青素的方法 |
CN114317277B (zh) * | 2022-03-01 | 2022-07-29 | 南京益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提高佐夫色绿藻异养生产虾青素的细胞预培养方法 |
CN114875083A (zh) * | 2022-04-28 | 2022-08-09 | 暨南大学 | 一种促进丝状微藻联产油脂和虾青素的方法 |
CN116041429B (zh) * | 2022-12-05 | 2024-11-01 | 集美大学 | 一种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的棘胸蛙多肽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CN118360160B (zh) * | 2024-05-10 | 2024-10-22 |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 快速生长的高含虾青素的佐夫色绿藻突变株及其应用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119331A (zh) * | 2016-08-29 | 2016-11-16 | 华南理工大学 | 一种诱导色绿藻高效合成虾青素的方法 |
KR20170019561A (ko) * | 2015-08-11 | 2017-02-22 | 한양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 식물성장 조절제를 이용한 미세조류 바이오매스 생산방법 |
CN106498017A (zh) * | 2016-10-31 | 2017-03-15 | 昆明理工大学 | 一种利用己酸二乙氨基乙醇酯促进雨生红球藻生产虾青素的方法 |
CN107384802A (zh) * | 2017-08-23 | 2017-11-24 | 山东大学 | 一种促进微藻油脂积累并保持微藻高生物量的方法 |
CN108624507A (zh) * | 2018-05-18 | 2018-10-09 | 武汉藻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能产生虾青素的小球藻w7及其应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439611B (zh) * | 2018-11-20 | 2022-07-12 | 华南理工大学 | 提高色绿藻胞内虾青素和藻油积累量的诱导培养方法 |
-
2018
- 2018-11-20 CN CN201811383416.0A patent/CN109439611B/zh active Active
-
2019
- 2019-10-18 WO PCT/CN2019/112060 patent/WO2020103622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170019561A (ko) * | 2015-08-11 | 2017-02-22 | 한양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 식물성장 조절제를 이용한 미세조류 바이오매스 생산방법 |
CN106119331A (zh) * | 2016-08-29 | 2016-11-16 | 华南理工大学 | 一种诱导色绿藻高效合成虾青素的方法 |
CN106498017A (zh) * | 2016-10-31 | 2017-03-15 | 昆明理工大学 | 一种利用己酸二乙氨基乙醇酯促进雨生红球藻生产虾青素的方法 |
CN107384802A (zh) * | 2017-08-23 | 2017-11-24 | 山东大学 | 一种促进微藻油脂积累并保持微藻高生物量的方法 |
CN108624507A (zh) * | 2018-05-18 | 2018-10-09 | 武汉藻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能产生虾青素的小球藻w7及其应用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营养强化混养条件下提高色绿藻生物量和虾青素产量;姜雪亚等;《现代食品科技》;20180709;第34卷(第8期);155-164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20103622A1 (zh) | 2020-05-28 |
CN109439611A (zh) | 2019-03-0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439611B (zh) | 提高色绿藻胞内虾青素和藻油积累量的诱导培养方法 | |
Velea et al. | Optimization of Porphyridium purpureum culture growth using two variables experimental design: light and sodium bicarbonate | |
Park et al. | Astaxanthin production by Haematococcus pluvialis under various light intensities and wavelengths | |
Rebolloso‐Fuentes et al. | Biomass nutrient profiles of the microalga 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 | |
Zhang et al. | Composition and accumulation of secondary carotenoids in Chlorococcum sp. | |
Camacho-Rodríguez et al. | A quantitative study of eicosapentaenoic acid (EPA) production by Nannochloropsis gaditana for aquaculture as a function of dilution rate, temperature and average irradiance | |
Camacho-Rodríguez et al. | A low-cost culture medium for the production of Nannochloropsis gaditana biomass optimized for aquaculture | |
Molina Grima et al. | n-3 PUFA productivity in chemostat cultures of microalgae | |
Wen et al. | Enhancing the production of astaxanthin by mixotrophic cultivation of Haematococcus pluvialis in open raceway ponds | |
JP2018529343A (ja) | 単細胞紅藻類を培養するための新規な方法 | |
Li et al. | A novel potential source of β-carotene: Eustigmatos cf. polyphem (Eustigmatophyceae) and pilot β-carotene production in bubble column and flat panel photobioreactors | |
CN111440727B (zh) | 一种用于提高绿藻产油的化学诱导剂的筛选方法及其应用 | |
Yang et al. | Improving astaxanthin production of Haematococcus pluvialis by an efficient fed-batch strategy in a photobioreactor | |
CN114317277B (zh) | 一种提高佐夫色绿藻异养生产虾青素的细胞预培养方法 | |
Bresaola et al. | Semi-continuous process as a promising technique in Ankistrodesmus braunii cultivation in photobioreactor | |
Ak et al. | The effect of stress due to nitrogen limitation on lipid content of 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 (Bohlin) cultured outdoor in photobioreactor | |
Jin et al. | Effective fucoxanthin production in the flagellate alga Poterioochromonas malhamensis by coupling heterotrophic high-cell-density fermentation with illumination | |
Khazi et al. | Astaxanthin production from the microalga Haematococcus lacustris with a dual substrate mixotrophy strategy | |
CN115044474B (zh) | 一株高生育酚含量的微藻突变株、其筛选方法及应用 | |
Archer et al. | Effect of light irradiance on the production of sulfolipids from Anabaena 7120 in a fed-batch photobioreactor | |
JP3775855B2 (ja) | 光合成藻類によるフィコビリ蛋白質および/または脂肪酸の生産方法 | |
Işık et al. | The effect of the environmental factors on the vitamin C (ascorbic acid), E (alpha-tocopherol), β-carotene contents and the fatty acid composition of Spirulina platensis | |
CN116574613B (zh) | 一种蛋白核小球藻叶绿素合成缺陷型突变株及其应用 | |
CN116496967B (zh) | 一种提高微藻活性物质含量的促进剂及其应用 | |
Bhumibhamon et al. | The optimum use of salinity, nitrate and pond depth for β-carotene production of Dunaliella salina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