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429234A - 一种基站的部署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站的部署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429234A
CN109429234A CN201710729504.0A CN201710729504A CN109429234A CN 109429234 A CN109429234 A CN 109429234A CN 201710729504 A CN201710729504 A CN 201710729504A CN 109429234 A CN109429234 A CN 1094292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station
weak
deployment
micro
overlay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72950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永军
黄萍
范小丽
于丽颖
邹广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710729504.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429234A/zh
Priority to PCT/CN2018/101324 priority patent/WO2019037683A1/zh
Priority to EP18847881.2A priority patent/EP3675547A4/en
Publication of CN1094292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2923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18Network planning to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2Arrangements for optimis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站的部署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基站部署的部署参数以及终端发送的测量报告数据;根据所述测量报告数据得到弱覆盖区域;对所述弱覆盖区域进行分类得到所述弱覆盖区域的类型;根据所述弱覆盖区域的类型、预设的弱覆盖区域的类型和基站类型的对应关系,以及所述部署参数,对弱覆盖区域进行基站部署。本发明实施例的基站的部署方法及装置可根据实际的区域特征,自动进行场景识别,进而提供匹配的站点部署方案,提高部署方案的准确度。同时,本发明实施例的基站的部署方法及装置可通过程序自动完成所有操作,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减少规划工程师在进行主观判断时,由于经验不足造成的误差。

Description

一种基站的部署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站的部署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2G、3G或4G的无线网络中,利用大数据平台,可以将用户上报的MR(MeasurementReport,测量报告)数据分析出弱覆盖区域,并判断弱覆盖是发生在室内还是室外。为了消除弱覆盖,网络规划工程师可以在这些区域增加新的宏站、室外微站和室内微站。具体部署的站点类型、位置、数量需要根据弱覆盖区域的大小、场景特征(居民区、商业区,酒店等)等因素决定。如果完全由工程师手工部署,效率非常低,并且严重依赖于工程师的个人经验,不能保证部署方案的准确度。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站的部署方法及装置。该基站的部署方法可解决由于工程师手工部署基站导致工作效率低以及部署方案准确度低的技术问题。
依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基站的部署方法,包括:
获取基站部署的部署参数以及终端发送的测量报告数据;
根据所述测量报告数据得到弱覆盖区域;
对所述弱覆盖区域进行分类得到所述弱覆盖区域的类型;根据所述弱覆盖区域的类型、预设的弱覆盖区域的类型和基站类型的对应关系,以及所述部署参数,对弱覆盖区域进行基站部署。
依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基站的部署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基站部署的部署参数以及终端发送的测量报告数据;
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测量报告数据得到弱覆盖区域;
分类模块,用于对所述弱覆盖区域进行分类得到所述弱覆盖区域的类型;
部署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弱覆盖区域的类型、预设的弱覆盖区域的类型和基站类型的对应关系,以及所述部署参数,对弱覆盖区域进行基站部署。
依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又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基站的部署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上所述的基站的部署方法中的步骤。
依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再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基站的部署方法中的步骤。
本发明的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首先,通过根据所述弱覆盖区域的类型、预设的弱覆盖区域的类型和基站类型的对应关系,以及所述部署参数,对弱覆盖区域进行基站部署,其中可通过POI(Point ofInterest,信息点)数据库来识别弱覆盖区域的类型,并根据所述弱覆盖区域的类型、预设的弱覆盖区域的类型和基站类型的对应关系,确定该指定适合部署基站的类型,这样本发明实施例的基站的部署方法及装置可根据实际的区域特征,自动进行场景识别,进而提供匹配的站点部署方案,提高了方案的准确度。同时,本发明实施例的基站的部署方法及装置还可通过程序自动完成所有操作,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减少规划工程师在进行主观判断时,由于经验不足造成的误差。
其次,在对弱覆盖区域进行基站部署的过程中,本发明实施例的基站的部署方法及装置可提供宏微协同、室内外综合解决方案,一步到位,可实施性强。
再次,本发明实施例的基站的部署方法及装置可由程序自动寻找最有效的加站位置,并选择不同的基站站址来制定多个的基站部署方案,再从多个基站部署方案中选择最优的基站部署方案进行基站部署,这样可尽量以最少的站点数消除最多的弱覆盖栅格,在提高基站部署效率的同时,还可提高基站部署的有效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站的部署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以蜂窝结构进行基站部署的效果图之一;
图3a~3b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基站的部署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弱覆盖区域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初始站点位置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以蜂窝结构进行基站部署的效果图之二;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对可选站点排查后剩余的站点的效果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初始站址需要挪移的位置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最终选取的宏站部署结果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宏站加站后剩余的室外弱覆盖栅格的示意图;
图11a~11c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覆盖层数分别为1、2和3对应的宫格范围的示意图;
图12a~12b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室外微站b和室外微站c的宫格范围;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扇区方位角调整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在bin6上的布站结果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所有室外弱覆盖栅格上的布站结果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一种弱覆盖区域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第一个室外微站部署的结果的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在建筑物二的所有候选站址上布站后的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最终部署的微站的效果图;
图2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站的部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基站的部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2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站的部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为了满足在弱覆盖区域进行自动部署基站的需求,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站的部署方法,参见图1,所述部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1,获取基站部署的部署参数以及终端发送的测量报告数据。
其中,所述部署参数可包括宏基站(可简称为宏站)覆盖半径、微基站(可简称为微站)的覆盖半径、微站的覆盖面积、宏基站与宏基站之间的最近站间距以及宏基站与微基站之间的最近站间距等参数,其中宏基站覆盖半径可包括:宏基站室外覆盖半径、宏基站室内覆盖半径。微基站的覆盖半径可包括:微站室外覆盖半径、微站室内覆盖半径。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并不具体限定所述部署参数的种类。
所述测量报告数据指终端(或称为用户)在连接网络时,终端通过控制信道在业务信道上以一定时间间隔向基站周期上报的报告,报告内容包括:终端的经纬度、主服务小区和邻区的覆盖强度等信息。例如,终端可在业务信道上每480ms(或者在信令信道上每470ms)发送一次数据给基站。通过所述测量报告数据可以统计出弱覆盖区域,因此所述测量报告数据可用于网络评估和优化。
需要说明的是,S101中获取基站部署的部署参数的流程,以及获取终端发送的测量报告数据的流程可同时执行,也可分开执行,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并不具体限定执行获取基站部署的部署参数以及终端发送的测量报告数据的步骤的先后顺序。
S102,根据所述测量报告数据得到弱覆盖区域。
弱覆盖是基站所需要覆盖面积大,基站间距过大,或者建筑物遮挡而导致边界区域信号较弱。弱覆盖一般的都是在接收信号电平(Rxlev)小于-90dBm。
可选地,弱覆盖区域可用弱覆盖栅格列表表示,弱覆盖栅格列表可包含室外和室内两张表格。弱覆盖栅格列表中的每个栅格包含一个地物属性,比如水域、建筑物、植被等。
S103,对所述弱覆盖区域进行分类得到所述弱覆盖区域的类型。
可选地,可根据所述弱覆盖区域的兴趣点信息和弱覆盖栅格数量的至少一项对所述弱覆盖区域进行场景分类,得到所述弱覆盖区域的类型。
为了满足在弱覆盖区域进行自动部署基站的需求,可以通过POI(Point ofInterest,兴趣点)数据库来识别弱覆盖区域的类型,POI数据库包含弱覆盖区域对应的经度和纬度、弱覆盖区域对应的场景等信息,POI数据库对建筑物的类型进行了划分,例如百度的POI数据库中包含了美食、酒店、购物等行业分类,POI数据可用坐标或者数据格式标注、分类精准。可以将每个弱覆盖区域的经纬度发送到POI数据库查询得到弱覆盖区域对应的建筑物的行业分类,根据POI数据库可识别出弱覆盖区域的类型,并根据所述弱覆盖区域的类型、预设的弱覆盖区域的类型和基站类型的对应关系,确定该指定适合部署基站的类型。
需要说明的是,可根据需要定义弱覆盖区域的类型。可根据弱覆盖栅格数量对弱覆盖区域进行分类得到的弱覆盖区域的类型。也可根据弱覆盖区域对应的场景,例如,可将POI数据库中的行业分类中的住宿区和宿舍均定义弱覆盖区域的类型为居民区。S104,根据所述弱覆盖区域的类型、预设的弱覆盖区域的类型和基站类型的对应关系,以及所述部署参数,对弱覆盖区域进行基站部署。
需要说明的是,可根据弱覆盖栅格数量的多少和/或弱覆盖区域对应的场景对弱覆盖区域进行分类。其中,根据弱覆盖栅格数量的多少进行分类时,弱覆盖区域的类型包括但不限于:弱覆盖栅格数量达到第一门限值的第一区域、弱覆盖栅格数量未达到第一门限值的第二区域和弱覆盖建筑物。根据弱覆盖区域对应的场景进行分类时,弱覆盖区域的类型包括但不限于:居民区、商业区和公园类等。
基站类型包括但不限于宏基站、室内微基站和室外微基站。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根据所述弱覆盖区域的类型、预设的弱覆盖区域的类型和基站类型的对应关系,以及所述部署参数,对弱覆盖区域进行基站部署,其中可通过POI数据库来识别弱覆盖区域的类型,并根据所述弱覆盖区域的类型、预设的弱覆盖区域的类型和基站类型的对应关系,确定该指定适合部署基站的类型,这样本发明实施例的基站的部署方法可根据实际的区域特征,自动进行场景识别,进而提供匹配的站点(基站)部署方案,提高了方案的准确度。本发明实施例的基站的部署方法还可通过程序自动完成所有操作,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减少规划工程师在进行主观判断时,由于经验不足造成的误差。
在基站部署过程中,可首先对弱覆盖区域根据弱覆盖栅格数量进行分区或分类处理,可通过根据弱覆盖栅格数量得到弱覆盖区域的类型,确定部署宏站的类型。同时还可以根据弱覆盖栅格数量划分得到的区域大小确定部署基站的先后顺序。例如,可优先对弱覆盖区域中弱覆盖栅格较多的区域进行基站部署。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若所述弱覆盖区域包括弱覆盖栅格数量达到第一门限值的第一区域,其中所述第一区域包括一个或多个子区域。所述第一区域可由弱覆盖栅格根据邻近关系,采用聚合算法生成,且当区域内的弱覆盖栅格数量达到第一门限值后,才认定该区域为第一区域。
此时,根据所述弱覆盖区域的类型、预设的弱覆盖区域的类型和基站类型的对应关系,以及所述部署参数,对弱覆盖区域进行基站部署的具体流程包括:
11)根据所述弱覆盖区域的类型、预设的弱覆盖区域的类型和基站类型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一区域的基站类型为宏基站。
12)对所述第一区域的一个或多个子区域进行优先级排序,得到最高优先级的子区域。
可选地,可根据子区域的面积大小对一个或多个子区域进行优先级排序,例如,面积大的子区域的所对应的优先级大,当然并不仅限于此。
13)根据所述部署参数中的宏基站覆盖半径,对所述最高优先级的子区域进行宏基站部署。
14)判断所述第一区域中是否存在未部署宏基站的子区域。若所述第一区域中存在未部署宏基站的子区域,则执行步骤12),即执行对所述第一区域的一个或多个子区域进行优先级排序,得到最高优先级的子区域的步骤。
需要说明的是,若所述第一区域中不存在未部署宏基站的子区域,且所述弱覆盖区域只包括第一区域时,则结束流程。若所述第一区域中不存在未部署宏基站的子区域,且所述弱覆盖区域除了包括第一区域,还包括一个或多个弱覆盖栅格数量未达到第一门限值的第二区域时,则需要继续对第二区域进行基站部署。
其中,根据所述部署参数中的宏基站覆盖半径,对所述最高优先级的子区域进行宏基站部署可以有多种实现方式,以下对其中的一种最优的实现方式进行具体说明。
具体地,根据所述部署参数中的宏基站覆盖半径,对所述最高优先级的子区域进行宏基站部署,包括以下步骤:
201)计算所述最高优先级的子区域的第一基站站址;
可选地,可计算最高优先级的子区域内各栅格的中心点的X坐标(大地坐标)的均值和Y坐标的均值,得到最高优先级的子区域的重心坐标,取重心坐标所在的栅格中心点作为第一基站站址。
202)以所述第一基站站址为起点,根据所述部署参数中的宏基站覆盖半径对最高优先级的子区域以蜂窝结构制定第一宏基站部署方案。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以蜂窝结构进行基站部署的效果图,参见图2,第一基站站址为起点,向外层层布站,每个基站(或称为站点)的覆盖范围为蜂窝范围,直至所有基站的覆盖范围能够完全包含最高优先级的子区域。每加一个新基站,必须保证新基站的覆盖范围内有弱覆盖栅格。判断一个栅格是否被覆盖的依据是看栅格中心点是否位于站点覆盖范围内。
203)若所述第一宏基站部署方案中不存在布站位置不合适的已部署的宏基站,计算所述第一宏基站部署方案中每个已部署的宏基站所消除的弱覆盖栅格数量。
其中,所述布站位置不合适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两种情形:
情形一:已部署的宏基站的站址位于在某些不能加站的区域(如水域);
情形二:已部署的宏基站的站址与现网站点或者其他已部署的宏基站的站址过近。
另外,若所述第一宏基站部署方案中存在布站位置不合适的已部署的宏基站,删除第一宏基站部署方案中的布站位置不合适的已部署的宏基站。
需要说明的是,计算每个已部署的宏基站所消除的弱覆盖栅格数量时,需要统计已部署的宏基站所消除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的弱覆盖栅格数量。
204)删除所消除的弱覆盖栅格数量小于第二门限值的已部署的宏基站,得到最高优先级的子区域的第二宏基站部署方案。
其中,所述第二门限值是指已部署的宏基站的最少消除的弱覆盖栅格数量,需要说明的是,可根据需要设定第二门限值的大小。
205)统计所述第二宏基站部署方案的已部署的宏基站的站点数和消除弱覆盖栅格总数。
需要说明的是,统计消除弱覆盖栅格总数时,需要统计已部署的宏基站所消除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的弱覆盖栅格数量。
206)依次以所述最高优先级的子区域中除第一基站站址之外的其他位置为起点,根据宏基站覆盖半径对最高优先级的子区域以蜂窝结构制定第三宏站部署方案。
207)若所述第三宏站部署方案中不存在布站位置不合适的已部署的宏基站,计算第三宏站部署方案中每个已部署的宏基站所消除的弱覆盖栅格数量;
需要说明的是,若所述第三宏站部署方案中存在布站位置不合适的已部署的宏基站,删除所述第三宏站部署方案中的布站位置不合适的已部署的宏基站。
208)删除所述第三宏站部署方案中所消除的弱覆盖栅格数量小于第三门限值的已部署的宏基站,得到最高优先级的子区域的第四宏基站部署方案。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三门限值可与所述第二门限值相等,当然并不仅限于此。
209)统计所述第四宏基站部署方案的已部署的宏基站的站点数和消除弱覆盖栅格总数。
210)根据所述第二宏基站部署方案的已部署的宏基站的站点数和消除弱覆盖栅格总数以及所述第四宏基站部署方案的已部署的宏基站的站点数和消除弱覆盖栅格总数,从所述第二宏基站部署方案和所述第四宏基站部署方案中选择最优的部署方案。
其中,选择最优的部署方案的原则包括:
(a)消除的弱覆盖栅格数最多;
(b)消除相同弱覆盖栅格数的情况下,新增基站(或称为站点)数量最少;
(c)在消除弱覆盖栅格数和新增站点数量都一样的情况下,各站点距离其所覆盖的弱覆盖栅格的平均距离最近。
(d)如果满足以上三个原则的基站部署方案依然有多个,随机选取其中一个。
211)以所述最优的部署方案,对所述最高优先级的子区域进行宏基站部署。
在另一实施例中,若所述第一区域中不存在未部署宏站的子区域,所述弱覆盖区域除了包括第一区域,还包括一个或多个弱覆盖栅格数量未达到第一门限值的第二区域;其中,所述第二区域包括所述第一区域的已部署的宏基站的覆盖范围未覆盖的弱覆盖栅格;此时,在步骤14)之后,根据所述弱覆盖区域的类型、预设的弱覆盖区域的类型和基站类型的对应关系,以及所述部署参数,对弱覆盖区域进行基站部署还包括以下步骤:
31)根据所述弱覆盖区域的类型、预设的弱覆盖区域的类型和基站类型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二区域的基站类型为微基站。
32)根据所述部署参数中的微基站的覆盖半径,计算微基站的最大覆盖层数。
其中,所述最大覆盖层数是将微基站的覆盖半径折算到覆盖的栅格数。可选地,假设微基站的覆盖半径为R,栅格精度为L,计算微基站的最大覆盖层数的公式:
如果R<L/2,则最大覆盖层数为0,即因为地图精度过大,不建议此站型部署;
如果R≥L/2,则最大覆盖层数为INT(R/L)+1,即R除以L后取整再加1。
需要说明的是,微基站的覆盖半径可包括室内覆盖半径和室外覆盖半径。对应地,微基站的最大覆盖层数包括:微基站的室内最大覆盖层数和室外最大覆盖层数。
33)获取所述第二区域的弱覆盖栅格所对应的候选站址。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候选站址为布站位置合适的微站站址。获取所述第二区域的弱覆盖栅格所对应的候选站址,即根据上述的布站位置不合适的两种情形,排除布站位置不合适的弱覆盖栅格所对应的候选站址之后,只获取其中布站位置合适的弱覆盖栅格所对应的候选站址。
34)对所述第二区域的候选站址进行优先级排序,得到优先级最高的候选站址。
可选地,可根据每个候选站址所在栅格的MR样本数(即向基站发送MR的终端数)从大到小进行排序,例如,每个候选站址所在栅格的MR样本数越多,则该栅格所对应的候选站址的优先级越高。
35)根据所述微基站的最大覆盖层数,确定微基站类型和在优先级最高的候选站址处部署微基站的数量。
可选地,选择微站类型的原则如下:
(e)在微基站的最大覆盖层数内室外弱覆盖栅格数最多的微站;
(f)如果室外弱覆盖栅格数一致,则微基站的覆盖层数最小的微站。
36)根据所述微基站类型和在优先级最高的候选站址处部署微基站的数量,在所述优先级最高的候选站址处进行微基站部署。
37)判断所述第二区域中是否存在未部署微基站的区域。若所述第二区域中存在未部署微基站的区域,执行步骤34),即执行对所述第二区域的候选站址进行优先级排序,得到优先级最高的候选站址的步骤。
需要说明的是,若所述第二区域中不存在未部署微基站的区域,且所述弱覆盖区域只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则结束流程;若所述第二区域中不存在未部署微基站的区域,且所述弱覆盖区域除了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外,还包括一个或多个弱覆盖建筑物,则需要对一个或多个弱覆盖建筑物进行基站部署。若所述弱覆盖区域只包括第二区域时,则只需执行步骤301)到步骤307)。
根据微基站的最大覆盖层数,确定在优先级最高的候选站址处部署微基站的数量的实现方式可以有多种,以下对其中的一种最优的实现方式进行具体说明。
若微基站是全向站,则微基站数量为一个;若微基站是定向站,天线精确的位置部署需要与弱覆盖栅格的实际分布相吻合,尽量以最少的站点解决全部弱覆盖栅格。
为了加快运算速度,简化算法,减低精确度,在本实施例中,可假设所述微基站的天线部署在最大覆盖层数的中心层内,且默认一个微站的覆盖方位角范围为120度(可以根据设备天线的性能进行修改)。根据微基站的最大覆盖层数,确定在优先级最高的候选站址处部署微基站的数量,包括以下步骤:
41)判断是否只在最大覆盖层数的中心层有弱覆盖栅格。
42)若只在最大覆盖层数的中心层有弱覆盖栅格,则在最大覆盖层数的中心层部署一个微基站;
此时,方位角0度。其中,方位角又称地平经度,是在平面上量度物体之间的角度差的方法之一。是从某点的指北方向线起,依顺时针方向到目标方向线之间的水平夹角。方位角范围指一个天线能够覆盖的方位角的宽度。
43)若不只是在最大覆盖层数的中心层有弱覆盖栅格,在最大覆盖层数的中心层部署三个扇区,将三个扇区按照多个预设角度旋转形成多个场景,每个场景中三个扇区对应的方位角均不相同。
例如,可将三个扇区按照每次向右旋转10度递增方式旋转形成多个场景,包括第一场景、第二场景和第三场景。例如,第一场景对应的三扇区的方位角分别为0°、120°和240°,第二场景对应的三扇区的方位角分别为10°、130°和250°,第三场景对应的三扇区的方位角分别为20°、140°和260°。
44)若所有场景中的所有扇区的覆盖范围内均有弱覆盖栅格,依次判断所有场景中的相邻扇区所包含的弱覆盖栅格是否能够被一个扇区所覆盖。
45)如果有场景中的相邻扇区所包含的弱覆盖栅格能够被一个扇区所覆盖,则将所述相邻扇区进行合并。
46)统计所有场景中的扇区的数量对应的微基站数量。
47)根据所有场景的微基站数量,从所有场景中选取最优的场景;
需要说明的是,从所有场景中选取最优的场景的原则如下:
(g)选取所有场景中剩余扇区数最小的场景;
(h)如果扇区数量相等,则选取所有扇区包含的弱覆盖栅格数量的方差最小的场景,比如两个场景中都有两个扇区,包含的弱覆盖栅格分别为(2,2)、(1,3),则它们的方差分别为0和1,则选取(2,2)场景作为最终方案;
(i)如果数量和方差都相等,则选取第一个小区方位角更接近于0度的场景。
48)确定扇区的方位角。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个扇区所包含的所有弱覆盖栅格中,令方位角最小的为X,最大的为Y,扇区的方位角的计算公式为:
如果Y-X≤180,则扇区的方位角为
如果Y-X>180并且则扇区的方位角为
如果Y-X>180并且则扇区的方位角为
49)按照微基站的方位角和最优的场景,进行微基站部署。
在又一实施例中,若所述第二区域中不存在未部署微基站的区域,所述弱覆盖区域除了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之外,还包括一个或多个弱覆盖建筑物。此时,在步骤37)之后,根据所述部署参数以及弱覆盖区域的类型,对弱覆盖区域进行基站部署,还包括:
501)判断已部署微基站的覆盖范围是否能够覆盖到弱覆盖建筑物内的弱覆盖栅格;如果已部署微基站的覆盖范围不能够覆盖到弱覆盖建筑物内的弱覆盖栅格,则执行步骤502);如果已部署微基站的覆盖范围能够覆盖到弱覆盖建筑物内的弱覆盖栅格,则结束流程。
502)如果已部署微基站的覆盖范围不能够覆盖到弱覆盖建筑物内的弱覆盖栅格,则对弱覆盖建筑物进行优先级排序,得到优先级最高的弱覆盖建筑物。
可选地,可按弱覆盖建筑物的面积从大到小对弱覆盖建筑物的优先级进行排序,如果面积相等,则随机选取一个。
503)获取优先级最高的弱覆盖建筑物的第二候选站址。
504)判断弱覆盖区域对应的弱覆盖栅格是否存在第二候选站址。
505)如果弱覆盖区域对应的弱覆盖栅格存在第二候选站址,则在第二候选站址处制定第一微基站部署方案。
506)计算第二候选站址部署的微基站所消除的弱覆盖格栅数。
507)选择第三候选站址作为新增站点,判断弱覆盖区域对应的弱覆盖栅格是否存在第三候选站址。
508)如果弱覆盖区域对应的弱覆盖栅格存在第三候选站址,则在第三候选站址处制定第二微基站部署方案。
509)计算第三候选站址部署的微基站所消除的弱覆盖格栅数。
510)根据第三候选站址部署的微基站所消除的弱覆盖格栅数和第二候选站址部署的微基站所消除的弱覆盖格栅数,从第一微基站部署方案和第二微基站部署方案中选择最优的微基站部署方案对应的候选站址。
511)计算弱覆盖建筑物内需要部署的微站数量。
例如,弱覆盖建筑物面积为20000平方米,微站的覆盖面积为200平方米,默认每层楼高为3米,则这个弱覆盖建筑物需要部署的微站的数量约为20000/200/3≈33个。
512)根据弱覆盖建筑物内需要部署的微站数量,在最优的弱覆盖建筑物的候选站址处进行微基站部署。
513)判断弱覆盖区域中是否存在未部署微基站的弱覆盖建筑物;如果弱覆盖区域中存在未部署微基站的弱覆盖建筑物,则执行步骤502),即继续执行对弱覆盖建筑物进行优先级排序,得到优先级最高的弱覆盖建筑物的步骤。
需要说明的是,当所述弱覆盖区域只包括一个或多个弱覆盖建筑物,则可直接执行步骤501)到步骤513)。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基站的部署方法,以下通过附图所述部署方法的工作流程进行具体说明。
图3a~3b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基站的部署方法,参见图图3a~3b,所述部署方法包括以下流程:
步骤401,输入弱覆盖数据、设计参数。
其中,所述弱覆盖数据包括弱覆盖区域对应的位置信息,弱覆盖区域对应的位置信息可用弱覆盖栅格表示,如每一个相邻的弱覆盖栅格都认为处在同一个区域中,不相邻的栅格处在不同区域中。一般只有区域内的弱覆盖栅格数量达到一定门限后,才会被输出作为聚合区域,因此会存在未能聚合的零散弱覆盖栅格。聚合区域同样可分为室外和室内。后面流程中只有在聚合区域里才会尝试部署宏站,因此一般情况下,只有弱覆盖栅格比较密集的区域才会聚合并部署宏站,这实际是对宏站部署场景的判断。在下面叙述中,“弱覆盖区域”泛指所有弱覆盖栅格,只有“聚合区域”才指这里输出的弱覆盖聚合区域。
参见图4,在本实施例中,弱覆盖区域包括室外弱覆盖聚合区域一(下文简称为区域一)、室外弱覆盖聚合区域二(下文简称为区域二)、室外弱覆盖区域三(下文简称为区域三)和弱覆盖建筑物(面积为20000平方米)。其中室外弱覆盖聚合区域一、室外弱覆盖聚合区域二为两个聚合区域,室外弱覆盖区域三为一个未聚合的零散弱覆盖栅格分布区域。栅格精度为100米。现网有一个宏站。
在本实施例中,采用的站点类型(或称为基站类型)包括:宏站、室外微站b、室外微站c、室内微站d。宏站为定向天线,半功率角65度;室外微站b和c为定向天线,半功率角65度;室内微站d为全向天线。
所述弱覆盖数据还包括建筑物场景匹配表,建筑物场景匹配表包含了建筑物场景、POI数据库中行业分类以及匹配站点类型的对应关系,例如下表所示。
场景 百度POI数据库的行业分类 匹配站型
居民区 住宿区、宿舍 室外微站b
商业区 写字楼 室内微站d
公园类 公园、动物园、植物园、游乐园 室外微站c
所述设计参数的相关信息如下:
(1)宏站室外覆盖半径:250米;
(2)宏站室内覆盖半径:100米;
(3)室外微站b室外覆盖半径:200米;
(4)室外微站b室内覆盖半径:70米;
(5)室外微站c室外覆盖半径:150米;
(6)室外微站c室内覆盖半径:60米;
(7)室内微站d的覆盖面积:200平方米;
(8)宏站与宏站之间的最近站间距(米):新增宏站与现网宏站、新增宏站之间的距离不能小于这个门限,本实施例为150米;
(9)宏站与微站之间的最近站间距(米):新增的室外微站与所有宏站(包括现网和新站)之间的距离不能小于这个门限,本实施例为100米。
(10)新增宏站最少覆盖栅格数:新增宏站覆盖的栅格数必须大于等于这个门限,本实施例为6。
步骤402,判定弱覆盖建筑物场景和匹配站型。例如,继续参见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存在一个室内弱覆盖建筑物,经百度数据库查询得到它的行业类型为“写字楼”,根据上一步输入的建筑物场景匹配表,查询得到它的场景为商业区,匹配站型为室内微站d。
步骤403,对聚合区域按面积进行优先级排序。
继续参见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区域一和区域二的面积分别为49和6个栅格,则区域一的优先级高于区域二。
步骤404,在候选的聚合区域中寻找优先级最高的区域。
在当前候选的聚合区域中寻找优先级最高的进行布站。本实施例中先对区域一进行部署。
步骤405,计算初始站址。
先计算聚合区域的重心,取聚合区域内各栅格的中心点X坐标(大地坐标)取均值,Y坐标取均值,得到的坐标即为重心坐标。再取重心所在的栅格中心点作为初始站址。本实施例中,区域一的初始站址如图5所示。
步骤406,以当前初始站址为起点,按覆盖半径进行蜂窝布站。
参见图6,以当前初始站址为出发点,向外层层布站,每个站的覆盖范围为蜂窝范围,直至所有站点的覆盖范围能够完全包含聚合区域。每加一个新站,必须保证新加站的覆盖范围内有弱覆盖栅格。一个栅格是否被覆盖,看栅格中心点是否位于站点覆盖范围内。区域一经过蜂窝布站后总共布了7个宏站,刚好能包围住弱覆盖区域。
步骤407,排除掉布站位置不适合的新增站。
如果上面7个站所在的栅格不适合布站,则排除掉。不合适的原因有两个:
(1)站址位于在某些不能加站的区域(如水域);
(2)这个站址与现网站点和前面新增的站点过近。
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导入栅格地物属性后,发现站点1所在栅格为水域,不能布站,被排除掉;再导入现网站点列表,发现站点2与现网站点过近而被排除掉。排除后的新增站如图7所示。
步骤408,计算每个新增站消除的弱覆盖栅格数量。
计算每个新增站覆盖范围内的弱覆盖栅格数量。这里需要计算的弱覆盖栅格,除了当前这个聚合区域外,还包括旁边其他区域内的栅格,以及未聚合成区域的零散弱覆盖栅格,后面步骤中统计的弱覆盖栅格也采取同样的处理,不再赘述。继续参见图7,上面所布站点消除的弱覆盖栅格数量分别为4、5、5、6、18。
步骤409,排除掉消除栅格数小于门限的新增站。
在输入参数中设定“新增宏站最少覆盖栅格数”为6,所以只保留图7中栅格数为18和6的两个站。
步骤410,统计新增站点数和消除弱覆盖栅格总数。在这个场景中,新增站为2个,消除弱覆盖栅格总数为24。
步骤411,初始站址是否可以挪移。
如图8所示,初始站址可以在它半径范围之内的栅格上挪移,直接全部挪移完毕。
步骤412,将初站址挪移一格。
将初始站址挪到其他栅格,再回到步骤406,重新进行蜂窝布站等,得到新场景下新增站点数和消除的弱覆盖栅格数。
步骤413,选取最优的布站场景。
在不同初始站址布站的场景中,按以下原则选取最终的部署方案:
(1)消除弱覆盖栅格数最多;
(2)消除相同弱覆盖栅格数的情况下,新增站点数量最少;
(3)在消除弱覆盖栅格数和新增站点数量都一样的情况下,各站点距离它所覆盖的弱覆盖栅格的平均距离最近。
(4)如果三个条件一致的场景依然有多个,则随机选取其中一个。
本实施例中,在初始站点挪移完毕后得到的所有场景的新增站点数和消除弱覆盖栅格数如下表:
站点数 2 4 4 4 4 4 4 4 3 4 4
栅格数 24 39 41 40 41 43 42 44 38 43 40
站点数 4 3 4 4 3 4 3 4 3 4
栅格数 45 40 41 43 36 45 39 44 38 44
根据上表所示的新增站点数和消除弱覆盖栅格数的关系,则在两个站点数为4、栅格数为45的场景中随机选取其中一个,如图9所示。
步骤414,将当前聚合区域在列表中删去。
在本实施例中,将区域一删除,列表中只剩区域二。
步骤415,更新被新增站消除的其他聚合区域。如果上面新增站点的覆盖范围内有其他弱覆盖区域,并且能够完整地消除其他弱覆盖区域,则将此弱覆盖区域也从列表中删去。
在本实施例中,上面新增站点的覆盖范围不能够完整地消除其他弱覆盖区域。
步骤416,对剩下的区域重新进行优先级排序。
在本实施例只有区域二,不用再排序。
步骤417,更新零星弱覆盖栅格列表。如果上面新增站点的覆盖范围内有零星的弱覆盖栅格,则也将这些栅格从弱覆盖栅格列表中删去。
在本实施例中,上面新增站点的覆盖范围内没有零星的弱覆盖栅格。
步骤418,判断是否所有聚合区域都已经消除;如果所有聚合区域都已经消除,则宏站加站结束,执行步骤419;如果所有聚合区域没有全部消除,则返回到步骤404,寻找最高优先级的区域继续加站。
本实施例中,将继续在区域二进行加站,新增一个宏站,最终所有宏站加站结果如图9所示。
步骤419,计算室外微站最大覆盖层数。
其中,根据上述的计算最大覆盖层数公式,可以计算得到室外微站b和室外微站c的最大覆盖层数如下:
室外最大覆盖层数 室内最大覆盖层数
室外微站b 3 1
室外微站c 2 1
步骤420,筛选备选微站类型。
如果有两个微站的室外最大覆盖层数是一样的,则选取半径较大的作为备选,半径较小的不在下面的加站中考虑。如果半径也一样,则随机选取一个。在本实施例中,微站b和微站c都作为备选基站类型。
步骤421,在剩余的室外弱覆盖栅格中,筛选出可以布站的栅格作为候选站址。其中,筛选条件与步骤407一致。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剩余的室外弱覆盖栅格包括区域一的bin1~bin5,区域三的bin6、bin7,经筛选可以作为候选站址。
步骤422,按照MR样本数对候选站址进行优先级排序。
在本实施例中,针对每个候选站址所在栅格的MR样本数从大到小进行排序,作为候选站址的优先级顺序。本实施例中优先级顺序为bin6>bin7>bin1>bin2>bin3>bin4>bin5。
步骤423,寻找优先级最高的候选站址。
在本实施例中,选择bin6进行布站。
步骤424,选择合适的微站类型。
可选地,选择方法如下:将所有微站类型在当前栅格上部署,并按微站的最大覆盖层数计算宫格范围,宫格的形状如图11a~11c所示。其中,图11a为覆盖层数为3层对应的宫格范围,图11b为覆盖层数为2层对应的宫格范围,图11c为覆盖层数为1层对应的宫格范围。
并按以下原则选择微站类型:
在宫格范围内室外弱覆盖栅格数最多的微站;
如果室外弱覆盖栅格数一致,则覆盖层数最小的微站。
本实施例中,图12a为微站b的宫格范围,参见图12a所示,微站b消除的弱覆盖栅格数是2个。图12b为微站c的宫格范围,参见图12b所示,微站c消除的弱覆盖栅格数也是2个,由于微站c的覆盖层数较少,因此最终微站的类型选择为微站c。
步骤425,确定微站数量。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微站是全向站,则微站数量为一个;如果微站是定向站,天线精确的位置部署需要与弱覆盖栅格的实际分布相吻合,尽量以最少的站点解决全部弱覆盖栅格。这里可以采取精细化的最优化算法来求得最优分布(天线并不一定部署在宫格中心),也可以为了加快运算速度,简化算法,减低精确度。
在本实施例中,采用了简化算法,默认所有天线都部署在宫格中心部署,来计算天线数量和方位角,默认一个微站的覆盖方位角范围为120度(可以根据设备天线的性能进行修改),即对于微站c来说,可以覆盖120度方位角范围内的二层栅格;方位角又称地平经度,是在平面上量度物体之间的角度差的方法之一。是从某点的指北方向线起,依顺时针方向到目标方向线之间的水平夹角。方位角范围指一个天线能够覆盖的方位角的宽度。具体过程如下:
601)若只在宫格中心点有弱覆盖栅格,则在宫格中心部署一个微站,方位角0度,结束本流程。若不只在宫格中心点有弱覆盖栅格,进入步骤602);
602)在宫格中心部署三个扇区,在此,定义了多个场景,每一个场景向右旋转10度,每个场景对应的三个扇区的方位角不同,例如,不同场景的三扇区方位角分别为0°/120°/240°、10°/130°/250°、20°/140°/260°……110°/230°/350°。
603)判断每一个场景中的所有扇区的覆盖范围内是否有弱覆盖栅格,如果有场景中的所有扇区的覆盖范围内没有弱覆盖栅格,则将该场景去掉。
604)遍历所有场景中的相邻扇区,判断相邻扇区所包含的弱覆盖栅格是否可以被一个扇区所覆盖,如果相邻扇区所包含的弱覆盖栅格可以被一个扇区所覆盖,则对这相邻扇区进行合并,只保留一个扇区;
605)选取所有场景中剩余扇区数最小的场景;如果扇区数量相等,则选取所有扇区包含的弱覆盖栅格数量的方差最小的场景,比如两个场景中都有两个扇区,包含的弱覆盖栅格分别为(2,2)、(1,3),则它们的方差分别为0和1,则选取(2,2)场景作为最终方案;如果数量和方差都相等,则选取第一个小区方位角更接近于0度的场景。
606)初步调整扇区的方位角。在一个扇区所包含的所有弱覆盖栅格中,令方位角最小的为X,最大的为Y:
如果Y-X≤180,则扇区的方位角为
如果Y-X>180并且则扇区的方位角为
如果Y-X>180并且则扇区的方位角为
例如,参见图13,对位于中心栅格的站点来说,包含了两个弱覆盖栅格,角度分别为45°和90°,则扇区的方位角为(45°+90°)/2=67.5°。更精细化的方位角的调整还涉及到小区间干扰,将它放在后面的仿真中操作。
在本实施例中,对bin6和bin7的覆盖站点如图14所示,一个微站c覆盖bin6和bin7,方位角为90°。
步骤426,更新室外弱覆盖栅格列表。
在本实施例中,将区域三的两个弱覆盖栅格从列表中消去。
步骤427,判断是否所有候选站址遍历完毕或室外弱覆盖栅格全部消除。如果判断所有候选站址没有遍历完毕或室外弱覆盖栅格没有全部消除,则返回步骤423。如果所有候选站址遍历完毕或室外弱覆盖栅格全部消除,则进入步骤428。
本实施例中,还有bin1~bin5没有消除,因此返回步骤423。经过步骤423~427的迭代操作后,bin1~bin5通过部署3个微站解决,如图16所示。
步骤428,检查室外微站是否可以消除建筑物内的弱覆盖栅格。根据新增室外微站的室内覆盖层数计算在其方位角覆盖范围内是否有弱覆盖栅格,如果室外微站可以消除建筑物内的弱覆盖栅格,则结束流程。如果室外微站不可以消除建筑物内的弱覆盖栅格,则执行步骤429。
本实施例中,新增微站c的室内覆盖层数为1,无法消除图4中的弱覆盖建筑物,则需要继续执行步骤429。
步骤429,对剩余弱覆盖建筑物部署室外或室内微站。
在前面场景识别中,有些弱覆盖建筑物被识别出来并指定了部署站型,有些可能没有。对于没有识别出的弱覆盖建筑物,则按默认的一款室内微站进行部署。如果是室内微站,则根据建筑物的体积和室内微站的覆盖能力,计算所需的微站数量。
本实施例中,在步骤402中判定部署室内微站d。其中建筑物面积为20000平方米,d的覆盖面积为200平方米,默认每层楼高为3米,则这个建筑物需要部署的室内微站d数量约为20000/200/3≈33个。这个计算公式用户可以根据不同项目的情况进行调整。
为了便于理解弱覆盖建筑物部署室外微站过程,本发明提供了有关于基站的部署方法的另一实施例,参见图16,弱覆盖区域除了包括聚合区域之外,还包括弱覆盖建筑物一(或简称为建筑物一)、弱覆盖建筑物二(或简称为建筑物二)、弱覆盖建筑物三(或简称为建筑物三)和室外弱覆盖。其中,栅格精度为50米。如果指定的基站类型是室外微站,则选择离室内弱覆盖栅格最近的室外微站候选站址依次进行布站。
三个室内弱覆盖建筑物的分配站型如下:
室外弱覆盖栅格部署室外微站b。
其中弱覆盖建筑物一的面积为5000平方米,高度为50米。
在本实施例中,可参照步骤401~步骤418,对聚合区域进行完宏站部署,若不存在未部署宏站的区域后,对三个室外弱覆盖栅格部署微站b,对室外弱覆盖栅格部署微站b具体流程可参照上述实施例,最终部署位置如图17所示。具体地,可根据步骤428检查得到弱覆盖建筑物一左边的栅格可以被上面部署的微站所消除,如图17所示。根据步骤429,弱覆盖建筑物一总共包含了2个栅格,还有1个弱覆盖栅格没有被消除,总共则剩余弱覆盖栅格比例为1/2,剩余弱覆盖面积为5000×1/2≈2500平方米,需要部署的室内微站d为2500/200/3≈4个。
以下对弱覆盖建筑物二和弱覆盖建筑物三进行室外微站b部署进行具体说明,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步骤501,按面积从大到小对所有弱覆盖建筑物进行排序,如果面积相等,则随机选取一个。
本实施例中,弱覆盖建筑物二的面积大于弱覆盖建筑物三,先从弱覆盖建筑物二开始。
步骤502,筛选当前建筑物的室外微站候选站址。
方法如下:在建筑物周边邻近一圈栅格中,挑出所有室外栅格,或高度小于30米的建筑物所在栅格作为候选站址,并进一步按照上述的步骤407的规则筛选出候选站址,结果如图18所示。弱覆盖建筑物三的高度大于30米,因此所在栅格不作为候选站址。
步骤703,候选站址是否为空或此建筑物弱覆盖栅格为空。如果候选站址为空或此建筑物弱覆盖栅格为空,则转入步骤706;否则,转入步骤704。
在本实施例中,本次迭代不为空,转入步骤704。
步骤704,尝试在所有候选站址上布站,并计算消除的弱覆盖栅格。
这里消除的弱覆盖栅格还包括旁边其他的弱覆盖建筑物。室外微站b的室内覆盖层数为1,因此在图17中的每个候选站址上进行九宫格布站。如图18所示,所有站址消除的弱覆盖栅格数分别为1、2、2、2、3,其中两个站址消除的弱覆盖栅格包括了弱覆盖建筑物三的一个栅格。
步骤705,选择一个候选站址作为新增站点,并更新弱覆盖栅格列表。
选择消除弱覆盖栅格数量最多的候选站址作为新增站址,同时按照上述的步骤425的方式在宫格范围计算需要布放的微站数量和方位角。本实施例中选择消除弱覆盖栅格数量为3的站址,同时布放了一个方位角为45°的微站b,如图19所示。此次迭代结束后,返回步骤703,因为所有建筑物二的所有弱覆盖栅格都已经消除,因此进入步骤706。
步骤706,更新弱覆盖建筑物列表。本次迭代的弱覆盖建筑物在列表中消除,同时检查是否有邻近的弱覆盖建筑物也已经被消除,如果有邻近的弱覆盖建筑物也已经被消除,则也从列表中去除。本实施例中,建筑物二和建筑物三都从列表中消除。
步骤707,弱覆盖建筑物列表是否为空;如果弱覆盖建筑物列表不为空,则返回步骤501;如果弱覆盖建筑物列表为空,则室外微站覆盖室内弱覆盖的加站流程完毕。本实施例已遍历了所有建筑物,流程完毕退出。最终的部署的基站站点如图19所示。
综上所述,在对弱覆盖区域进行基站部署的过程中,本发明实施例的基站的部署方法可提供宏微协同、室内外综合解决方案,一步到位,可实施性强。同时,本发明实施例的基站的部署方法可由程序自动寻找最有效的加站位置,并选择不同的基站站址来制定多个的基站部署方案,再从多个基站部署方案中选择最优的基站部署方案进行基站部署,这样可尽量以最少的站点数消除最多的弱覆盖栅格,在提高基站部署效率的同时,还可提高基站部署的有效性。
图2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站的部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20,所述基站的部署装置2000,包括:获取模块2001、计算模块2002、分类模块2003和部署模块2004。
其中,所述获取模块2001,用于获取基站部署的部署参数以及终端发送的测量报告数据。
所述计算模块2002,用于根据所述测量报告数据得到弱覆盖区域。
所述分类模块2003,用于对所述弱覆盖区域进行分类得到所述弱覆盖区域的类型。
可选地,所述分类模块2003包括:分类单元。
所述分类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弱覆盖区域的兴趣点信息和弱覆盖栅格数量的至少一项对所述弱覆盖区域进行场景分类,得到所述弱覆盖区域的类型。
所述部署模块2004,用于根据所述弱覆盖区域的类型、预设的弱覆盖区域的类型和基站类型的对应关系,以及所述部署参数,对弱覆盖区域进行基站部署。
可选地,若所述弱覆盖区域包括弱覆盖栅格数量达到第一门限值的第一区域,其中所述第一区域包括一个或多个子区域;此时,所述部署模块2004,包括:第一确定单元、第一排序单元、第一部署单元和第一判断单元。
其中,所述第一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弱覆盖区域的类型、预设的弱覆盖区域的类型和基站类型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一区域的基站类型为宏基站。
所述第一排序单元,用于对所述第一区域的一个或多个子区域进行优先级排序,得到最高优先级的子区域。
所述第一部署单元,用于根据所述部署参数中的宏基站覆盖半径,对所述最高优先级的子区域进行宏基站部署。
所述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第一区域中是否存在未部署宏基站的子区域。如果所述第一区域中存在未部署宏基站的子区域,则触发第一排序单元执行对所述第一区域的一个或多个子区域进行优先级排序,得到最高优先级的子区域。
可选地,所述第一部署单元还包括:第一计算子单元、第一部署子单元、第二计算子单元、第一删除子单元、第一统计子单元、第二部署子单元、第三计算子单元、第二删除子单元、第二统计子单元、第一选择子单元和第三部署子单元。
其中,所述第一计算子单元,用于计算所述最高优先级的子区域的第一基站站址。
所述第一部署子单元,用于以所述第一基站站址为起点,根据所述部署参数中的宏基站覆盖半径对最高优先级的子区域以蜂窝结构制定第一宏基站部署方案。
所述第二计算子单元,用于若所述第一宏基站部署方案中不存在布站位置不合适的已部署的宏基站,计算所述第一宏基站部署方案中每个已部署的宏基站所消除的弱覆盖栅格数量。
所述第一删除子单元,用于删除所消除的弱覆盖栅格数量小于第二门限值的已部署的宏基站,得到最高优先级的子区域的第二宏基站部署方案。
所述第一统计子单元,用于统计所述第二宏基站部署方案的已部署的宏基站的站点数和消除弱覆盖栅格总数。
所述第二部署子单元,用于依次以所述最高优先级的子区域中除第一基站站址之外的其他位置为起点,根据宏基站覆盖半径对最高优先级的子区域以蜂窝结构制定第三宏站部署方案。
所述第三计算子单元,用于若所述第三宏站部署方案中不存在布站位置不合适的已部署的宏基站,计算第三宏站部署方案中每个已部署的宏基站所消除的弱覆盖栅格数量。
所述第二删除子单元,用于删除所述第三宏站部署方案中所消除的弱覆盖栅格数量小于第三门限值的已部署的宏基站,得到最高优先级的子区域的第四宏基站部署方案。
所述第二统计子单元,用于统计所述第四宏基站部署方案的已部署的宏基站的站点数和消除弱覆盖栅格总数。
所述第一选择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宏基站部署方案的已部署的宏基站的站点数和消除弱覆盖栅格总数以及所述第四宏基站部署方案的已部署的宏基站的站点数和消除弱覆盖栅格总数,从所述第二宏基站部署方案和所述第四宏基站部署方案中选择最优的部署方案。
所述第三部署子单元,用于以所述最优的部署方案,对所述最高优先级的子区域进行宏基站部署。
可选地,若所述第一区域中不存在未部署宏站的子区域,所述弱覆盖区域还包括一个或多个弱覆盖栅格数量未达到第一门限值的第二区域;其中,所述第二区域包括所述第一区域的已部署的宏基站的覆盖范围未覆盖的弱覆盖栅格;此时,所述部署模块2004还包括:第二确定单元、第一计算单元、第一获取单元、第二排序单元、第三确定单元、第二部署单元和第二判断单元。
其中,所述第二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弱覆盖区域的类型、预设的弱覆盖区域的类型和基站类型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二区域的基站类型为微基站。
所述第一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部署参数中的微基站的覆盖半径,计算微基站的最大覆盖层数。
所述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第二区域的弱覆盖栅格所对应的候选站址。
所述第二排序单元,用于对所述第二区域的候选站址进行优先级排序,得到优先级最高的候选站址。
所述第三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微基站的最大覆盖层数,确定微基站类型和在优先级最高的候选站址处部署微基站的数量。
所述第二部署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微基站类型和在优先级最高的候选站址处部署微基站的数量,在所述优先级最高的候选站址处进行微基站部署。
所述第二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第二区域中是否存在未部署微基站的区域。如果所述第二区域中存在未部署微基站的区域,则触发第二排序单元对所述第二区域的候选站址进行优先级排序,得到优先级最高的候选站址。
可选地,假设所述微基站的天线部署在最大覆盖层数的中心层内,所述第三确定单元包括:第一判断子单元、第三部署子单元、第四部署子单元、第二判断子单元、合并子单元、第三统计子单元、第二选择子单元、第一确定子单元和第五部署子单元。
其中,所述第一判断子单元,用于判断是否只在最大覆盖层数的中心层有弱覆盖栅格。
所述第三部署子单元,用于若只在最大覆盖层数的中心层有弱覆盖栅格,则在最大覆盖层数的中心层部署一个微基站。
所述第四部署子单元,用于若不只是在最大覆盖层数的中心层有弱覆盖栅格,在最大覆盖层数的中心层部署三个扇区,将三个扇区按照多个预设角度旋转形成多个场景,每个场景中三个扇区对应的方位角均不相同。
所述第二判断子单元,用于若所有场景中的所有扇区的覆盖范围内均有弱覆盖栅格,依次判断所有场景中的相邻扇区所包含的弱覆盖栅格是否能够被一个扇区所覆盖。
所述合并子单元,用于若有场景中的相邻扇区所包含的弱覆盖栅格能够被一个扇区所覆盖,则将所述相邻扇区进行合并。
所述第三统计子单元,用于统计所有场景中的扇区的数量对应的微基站数量。
所述第二选择子单元,用于根据所有场景的微基站数量,从所有场景中选取最优的场景。
所述第一确定子单元,用于确定扇区的方位角。
所述第五部署子单元,用于按照扇区的方位角和最优的场景,进行微基站部署。
可选地,若所述第二区域中不存在未部署微基站的区域,所述弱覆盖区域还包括一个或多个弱覆盖建筑物;此时,所述部署模块2004还包括:第三判断单元、第三排序单元、第二获取单元、第四判断单元、第三部署单元、第二计算单元、第五判断单元、第四部署单元、第三计算单元、第一选择单元、第四计算单元、第五部署单元和第六判断单元。
其中,所述第三判断单元,用于判断已部署微基站的覆盖范围是否能够覆盖到弱覆盖建筑物内的弱覆盖栅格。
所述第三排序单元,用于若已部署微基站的覆盖范围不能够覆盖到弱覆盖建筑物内的弱覆盖栅格,则对弱覆盖建筑物进行优先级排序,得到优先级最高的弱覆盖建筑物。
所述第二获取单元,用于获取优先级最高的弱覆盖建筑物的第二候选站址。
所述第四判断单元,用于判断弱覆盖区域对应的弱覆盖栅格是否存在第二候选站址。
所述第三部署单元,用于若弱覆盖区域对应的弱覆盖栅格存在第二候选站址,则在第二候选站址处制定第一微基站部署方案。
所述第二计算单元,用于计算第二候选站址部署的微基站所消除的弱覆盖格栅数。
所述第五判断单元,用于选择第三候选站址作为新增站点,判断弱覆盖区域对应的弱覆盖栅格是否存在第三候选站址。
所述第四部署单元,用于若弱覆盖区域对应的弱覆盖栅格存在第三候选站址,则在第三候选站址处制定第二微基站部署方案。
所述第三计算单元,用于计算第三候选站址部署的微基站所消除的弱覆盖格栅数。
所述第一选择单元,用于根据第三候选站址部署的微基站所消除的弱覆盖格栅数和第二候选站址部署的微基站所消除的弱覆盖格栅数,从第一微基站部署方案和第二微基站部署方案中选择最优的微基站部署方案对应的候选站址。
所述第四计算单元,用于计算弱覆盖建筑物内需要部署的微站数量。
所述第五部署单元,用于根据弱覆盖建筑物内需要部署的微站数量,在最优的弱覆盖建筑物的候选站址处进行微基站部署。
所述第六判断单元,用于判断弱覆盖区域中是否存在未部署微基站的弱覆盖建筑物。若弱覆盖区域中存在未部署微基站的弱覆盖建筑物,则触发第三排序单元对弱覆盖建筑物进行优先级排序,得到优先级最高的弱覆盖建筑物。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基站的部署装置可实现上述的基站的部署方法的各个步骤,在此不在赘述。
首先,所述基站的部署装置可根据所述弱覆盖区域的类型、预设的弱覆盖区域的类型和基站类型的对应关系,以及所述部署参数,对弱覆盖区域进行基站部署,其中可通过POI数据库来识别弱覆盖区域的类型,并根据所述弱覆盖区域的类型、预设的弱覆盖区域的类型和基站类型的对应关系,确定该指定适合部署基站的类型,这样本发明实施例的所述基站的部署装置可根据实际的区域特征,自动进行场景识别,进而提供匹配的站点部署方案,提高了方案的准确度。同时,本发明实施例的基站的部署装置还可通过程序自动完成所有操作,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减少规划工程师在进行主观判断时,由于经验不足造成的误差。
其次,在对弱覆盖区域进行基站部署的过程中,本发明实施例的基站的部署装置可提供宏微协同、室内外综合解决方案,一步到位,可实施性强。
再次,本发明实施例的基站的部署装置可由程序自动寻找最有效的加站位置,并选择不同的基站站址来制定多个的基站部署方案,再从多个基站部署方案中选择最优的基站部署方案进行基站部署,这样可尽量以最少的站点数消除最多的弱覆盖栅格,在提高基站部署效率的同时,还可提高基站部署的有效性。
为了便于理解上述的基站的部署装置的构成,以下进行具体的举例说明。
图2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基站的部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基站的部署装置包括:输入模块2101、场景自动识别模块2102、宏站自动加站模块2103、微站自动加站模块2104、天线优化和覆盖预测模块2105和执行主模块2106。
其中,所述输入模块2101的输入内容如下;
(1)由MR数据分析出的所有弱覆盖栅格列表,包含室外和室内两张表格。每个栅格包含一个地物属性,比如水域、建筑物、植被等。
(2)根据上面弱覆盖栅格计算得到的聚合区域。聚合区域是由弱覆盖栅格根据邻近关系,采用聚合算法生成。如每一个相邻的弱覆盖栅格都认为处在同一个区域中,不相邻的栅格处在不同区域中。一般只有区域内的弱覆盖栅格数量达到一定门限后,才会被输出作为聚合区域,因此会存在未能聚合的零散弱覆盖栅格。聚合区域同样分室外和室内。后面流程中只有在聚合区域里才会尝试部署宏站,因此一般情况下,只有弱覆盖栅格比较密集的区域才会聚合并部署宏站,这实际是对宏站部署场景的判断。
(3)存在弱覆盖的建筑物列表,即室内弱覆盖区域。建筑物的位置、轮廓和高度信息从三维电子地图(包含了海拔高度、地物信息、建筑物轮廓和高度信息的电子地图)中提取。
(4)用户定义的建筑物场景匹配表:POI数据库中行业分类、建筑物场景和站点类型的对应关系表。如用户定义的“居民区”场景对应百度POI信息中的行业分类“住宅”和“宿舍”,同时为“居民区”这个场景指定部署某种站点类型。
(5)自动加站的设计参数,包括新建站的设备类型、站点设计半径、最近站间距、新增宏站最少覆盖栅格数等。
用户需要给每一个聚合区域和栅格都赋予一个覆盖半径,赋值方式支持全网统一赋值,以及分区域赋予不同的值。
(6)现网宏站和微站经纬度。
所述场景自动识别模块2102,用于根据POI数据库识别出建筑物场景,查找建筑物场景与站点类型的匹配关系表,给建筑物指定站点类型。站点类型包括宏站、室外微站和室内微站。
所述宏站自动加站模块2103,用于针对适合宏站部署的弱覆盖区域,自动进行宏站部署,消除弱覆盖栅格。
微站自动加站模块2104,用于针对所有剩下的弱覆盖栅格,自动进行微站部署,消除弱覆盖栅格。
所述天线优化和覆盖预测模块2105,用于对上面的新增宏站和微站进行天线参数调整、覆盖强度和质量的预测,并输出新加站后网络的整体覆盖强度和质量。
所述执行主模块2106,用于根据上述方法流程,调用上述模块完成程序全流程。
各个模块之间的关系是,模块2101~2105依次调用前面模块输出的结果,执行主模块2106调用上述所有模块。
图22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基站的部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2所示,图22所示的基站的部署设备2200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2201、存储器2202、至少一个网络接口2204和用户接口2203。基站的部署设备2200中的各个组件通过总线系统2205耦合在一起。可理解,总线系统2205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总线系统2205除包括数据总线之外,还包括电源总线、控制总线和状态信号总线。但是为了清楚说明起见,在图22中将各种总线都标为总线系统2205。
其中,用户接口2203可以包括显示器、键盘或者点击设备(例如,鼠标,轨迹球(track ball)、触感板或者触摸屏等。可以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存储器2202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RAM,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 Rate SDRAM,DDR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link DRAM,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 Rambus RAM,DRRAM)。本发明实施例描述的系统和方法的存储器2202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存储器2202存储了如下的元素,可执行模块或者数据结构,或者他们的子集,或者他们的扩展集:操作系统22021和应用程序22022。
其中,操作系统22021,包含各种系统程序,例如框架层、核心库层、驱动层等,用于实现各种基础业务以及处理基于硬件的任务。应用程序22022,包含各种应用程序,例如媒体播放器(Media Player)、浏览器(Browser)等,用于实现各种应用业务。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方法的程序可以包含在应用程序22022中。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调用存储器2202存储的程序或指令,具体的,可以是应用程序22022中存储的程序或指令,处理器2201可以执行上述基站的部署方法。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揭示的方法可以应用于处理器2201中,或者由处理器2201实现。处理器2201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2201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处理器2201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2202,处理器2201读取存储器2202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
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描述的这些实施例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中间件、微码或其组合来实现。对于硬件实现,处理单元可以实现在一个或多个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s,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Processing,DSP)、数字信号处理设备(DSP Device,DSPD)、可编程逻辑设备(ProgrammableLogic Device,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通用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用于执行本发明所述功能的其它电子单元或其组合中。
对于软件实现,可通过执行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功能的模块(例如过程、函数等)来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技术。软件代码可存储在存储器中并通过处理器执行。存储器可以在处理器中或在处理器外部实现。
优选的,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2201执行时可实现如下步骤:
获取基站部署的部署参数以及终端发送的测量报告数据;根据所述测量报告数据得到弱覆盖区域;根据所述弱覆盖区域的类型、预设的弱覆盖区域的类型和基站类型的对应关系,以及所述部署参数,对弱覆盖区域进行基站部署。
可选的,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2201执行时还可实现如下步骤:
根据所述弱覆盖区域的类型、预设的弱覆盖区域的类型和基站类型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一区域的基站类型为宏基站;对所述第一区域的一个或多个子区域进行优先级排序,得到最高优先级的子区域;根据所述部署参数中的宏基站覆盖半径,对所述最高优先级的子区域进行宏基站部署。
可选的,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2201执行时还可实现如下步骤:
判断所述第一区域中是否存在未部署宏基站的子区域;如果所述第一区域中存在未部署宏基站的子区域,则执行对所述第一区域的一个或多个子区域进行优先级排序,得到最高优先级的子区域的步骤。
可选的,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2201执行时还可实现如下步骤:
计算所述最高优先级的子区域的第一基站站址;以所述第一基站站址为起点,根据所述部署参数中的宏基站覆盖半径对最高优先级的子区域以蜂窝结构制定第一宏基站部署方案;若所述第一宏基站部署方案中不存在布站位置不合适的已部署的宏基站,计算所述第一宏基站部署方案中每个已部署的宏基站所消除的弱覆盖栅格数量;删除所消除的弱覆盖栅格数量小于第二门限值的已部署的宏基站,得到最高优先级的子区域的第二宏基站部署方案;统计所述第二宏基站部署方案的已部署的宏基站的站点数和消除弱覆盖栅格总数;依次以所述最高优先级的子区域中除第一基站站址之外的其他位置为起点,根据宏基站覆盖半径对最高优先级的子区域以蜂窝结构制定第三宏站部署方案;若所述第三宏站部署方案中不存在布站位置不合适的已部署的宏基站,计算第三宏站部署方案中每个已部署的宏基站所消除的弱覆盖栅格数量;删除所述第三宏站部署方案中所消除的弱覆盖栅格数量小于第三门限值的已部署的宏基站,得到最高优先级的子区域的第四宏基站部署方案;统计所述第四宏基站部署方案的已部署的宏基站的站点数和消除弱覆盖栅格总数;根据所述第二宏基站部署方案的已部署的宏基站的站点数和消除弱覆盖栅格总数以及所述第四宏基站部署方案的已部署的宏基站的站点数和消除弱覆盖栅格总数,从所述第二宏基站部署方案和所述第四宏基站部署方案中选择最优的部署方案;以所述最优的部署方案,对所述最高优先级的子区域进行宏基站部署。
可选的,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2201执行时还可实现如下步骤:
根据所述弱覆盖区域的类型、预设的弱覆盖区域的类型和基站类型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二区域的基站类型为微基站;根据所述部署参数中的微基站的覆盖半径,计算微基站的最大覆盖层数;获取所述第二区域的弱覆盖栅格所对应的候选站址;对所述第二区域的候选站址进行优先级排序,得到优先级最高的候选站址;根据所述微基站的最大覆盖层数,确定微基站类型和在优先级最高的候选站址处部署微基站的数量;根据所述微基站类型和在优先级最高的候选站址处部署微基站的数量,在所述优先级最高的候选站址处进行微基站部署。
可选的,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2201执行时还可实现如下步骤:
判断所述第二区域中是否存在未部署微基站的区域;若所述第二区域中存在未部署微基站的区域,则执行对所述第二区域的候选站址进行优先级排序,得到优先级最高的候选站址的步骤。
可选的,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2201执行时还可实现如下步骤:
判断是否只在最大覆盖层数的中心层有弱覆盖栅格;若只在最大覆盖层数的中心层有弱覆盖栅格,则在最大覆盖层数的中心层部署一个微基站;若不只是在最大覆盖层数的中心层有弱覆盖栅格,在最大覆盖层数的中心层部署三个扇区,将三个扇区按照多个预设角度旋转形成多个场景,每个场景中三个扇区对应的方位角均不相同;若所有场景中的所有扇区的覆盖范围内均有弱覆盖栅格,依次判断所有场景中的相邻扇区所包含的弱覆盖栅格是否能够被一个扇区所覆盖;如果有场景中的相邻扇区所包含的弱覆盖栅格能够被一个扇区所覆盖,则将所述相邻扇区进行合并;统计所有场景中的扇区的数量对应的微基站数量;根据所有场景的微基站数量,从所有场景中选取最优的场景;确定扇区的方位角;按照扇区的方位角和最优的场景,进行微基站部署。
可选的,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2201执行时还可实现如下步骤:
判断已部署微基站的覆盖范围是否能够覆盖到弱覆盖建筑物内的弱覆盖栅格;如果已部署微基站的覆盖范围不能够覆盖到弱覆盖建筑物内的弱覆盖栅格,则对弱覆盖建筑物进行优先级排序,得到优先级最高的弱覆盖建筑物;获取优先级最高的弱覆盖建筑物的第二候选站址;判断弱覆盖区域对应的弱覆盖栅格是否存在第二候选站址;如果弱覆盖区域对应的弱覆盖栅格存在第二候选站址,在第二候选站址处制定第一微基站部署方案;计算第二候选站址部署的微基站所消除的弱覆盖格栅数;选择第三候选站址作为新增站点,判断弱覆盖区域对应的弱覆盖栅格是否存在第三候选站址;如果弱覆盖区域对应的弱覆盖栅格存在第三候选站址,则在第三候选站址处制定第二微基站部署方案;计算第三候选站址部署的微基站所消除的弱覆盖格栅数;根据第三候选站址部署的微基站所消除的弱覆盖格栅数和第二候选站址部署的微基站所消除的弱覆盖格栅数,从第一微基站部署方案和第二微基站部署方案中选择最优的微基站部署方案对应的候选站址;计算弱覆盖建筑物内需要部署的微站数量;根据弱覆盖建筑物内需要部署的微站数量,在最优的弱覆盖建筑物的候选站址处进行微基站部署。
可选的,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2201执行时还可实现如下步骤:
判断弱覆盖区域中是否存在未部署微基站的弱覆盖建筑物;如果弱覆盖区域中存在未部署微基站的弱覆盖建筑物,则继续执行对弱覆盖建筑物进行优先级排序,得到优先级最高的弱覆盖建筑物的步骤。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2201可根据所述弱覆盖区域的类型、预设的弱覆盖区域的类型和基站类型的对应关系,以及所述部署参数,对弱覆盖区域进行基站部署,其中可通过POI数据库来识别弱覆盖区域的类型,并根据所述弱覆盖区域的类型、预设的弱覆盖区域的类型和基站类型的对应关系,确定该指定适合部署基站的类型,这样本发明实施例的所述基站的部署装置可根据实际的区域特征,自动进行场景识别,进而提供匹配的站点部署方案,提高了方案的准确度。同时,本发明实施例的处理器2201还可通过程序自动完成所有操作,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减少规划工程师在进行主观判断时,由于经验不足造成的误差。
其次,在对弱覆盖区域进行基站部署的过程中,本发明实施例的处理器2201可提供宏微协同、室内外综合解决方案,一步到位,可实施性强。
再次,本发明实施例的处理器2201可由程序自动寻找最有效的加站位置,并选择不同的基站站址来制定多个的基站部署方案,再从多个基站部署方案中选择最优的基站部署方案进行基站部署,这样可尽量以最少的站点数消除最多的弱覆盖栅格,在提高基站部署效率的同时,还可提高基站部署的有效性。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基站的部署方法中的步骤。
应理解,说明书通篇中提到的“一个实施例”或“一实施例”意味着与实施例有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各处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在一实施例中”未必一定指相同的实施例。此外,这些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任意适合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
在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中,应理解,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理解,“与A相应的B”表示B与A相关联,根据A可以确定B。但还应理解,根据A确定B并不意味着仅仅根据A确定B,还可以根据A和/或其它信息确定B。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方法和装置,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包括,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上述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的集成的单元,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上述软件功能单元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侧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收发方法的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简称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4)

1.一种基站的部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基站部署的部署参数以及终端发送的测量报告数据;
根据所述测量报告数据得到弱覆盖区域;
对所述弱覆盖区域进行分类得到所述弱覆盖区域的类型;
根据所述弱覆盖区域的类型、预设的弱覆盖区域的类型和基站类型的对应关系,以及所述部署参数,对所述弱覆盖区域进行基站部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部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弱覆盖区域进行分类得到所述弱覆盖区域的类型,包括:
根据所述弱覆盖区域的兴趣点信息和弱覆盖栅格数量的至少一项对所述弱覆盖区域进行场景分类,得到所述弱覆盖区域的类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部署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弱覆盖区域包括弱覆盖栅格数量达到第一门限值的第一区域,其中,所述第一区域包括一个或多个子区域;
则所述根据所述弱覆盖区域的类型、预设的弱覆盖区域的类型和基站类型的对应关系以及所述部署参数,对弱覆盖区域进行基站部署,包括:
根据所述弱覆盖区域的类型、预设的弱覆盖区域的类型和基站类型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一区域的基站类型为宏基站;
对所述第一区域的一个或多个子区域进行优先级排序,得到最高优先级的子区域;
根据所述部署参数中的宏基站覆盖半径,对所述最高优先级的子区域进行宏基站部署。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部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弱覆盖区域的类型、预设的弱覆盖区域的类型和基站类型的对应关系以及所述部署参数,对弱覆盖区域进行基站部署,还包括:
判断所述第一区域中是否存在未部署宏基站的子区域;
若所述第一区域中存在未部署宏基站的子区域,则执行对所述第一区域的一个或多个子区域进行优先级排序,得到最高优先级的子区域的步骤。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部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部署参数中的宏基站覆盖半径,对所述最高优先级的子区域进行宏基站部署,还包括:
计算所述最高优先级的子区域的第一基站站址;
以所述第一基站站址为起点,根据所述部署参数中的宏基站覆盖半径对最高优先级的子区域以蜂窝结构制定第一宏基站部署方案;
若所述第一宏基站部署方案中不存在布站位置不合适的已部署的宏基站,计算所述第一宏基站部署方案中每个已部署的宏基站所消除的弱覆盖栅格数量;
删除所消除的弱覆盖栅格数量小于第二门限值的已部署的宏基站,得到最高优先级的子区域的第二宏基站部署方案;
统计所述第二宏基站部署方案的已部署的宏基站的站点数和消除弱覆盖栅格总数;
依次以所述最高优先级的子区域中除第一基站站址之外的其他位置为起点,根据宏基站覆盖半径对最高优先级的子区域以蜂窝结构制定第三宏站部署方案;
若所述第三宏站部署方案中不存在布站位置不合适的已部署的宏基站,计算第三宏站部署方案中每个已部署的宏基站所消除的弱覆盖栅格数量;
删除所述第三宏站部署方案中所消除的弱覆盖栅格数量小于第三门限值的已部署的宏基站,得到最高优先级的子区域的第四宏基站部署方案;
统计所述第四宏基站部署方案的已部署的宏基站的站点数和消除弱覆盖栅格总数;
根据所述第二宏基站部署方案的已部署的宏基站的站点数和消除弱覆盖栅格总数以及所述第四宏基站部署方案的已部署的宏基站的站点数和消除弱覆盖栅格总数,从所述第二宏基站部署方案和所述第四宏基站部署方案中选择最优的部署方案;
以所述最优的部署方案,对所述最高优先级的子区域进行宏基站部署。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部署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第一区域中不存在未部署宏站的子区域,所述弱覆盖区域还包括一个或多个弱覆盖栅格数量未达到第一门限值的第二区域;其中,所述第二区域包括所述第一区域的已部署的宏基站的覆盖范围未覆盖的弱覆盖栅格;
则所述根据所述弱覆盖区域的类型、预设的弱覆盖区域的类型和基站类型的对应关系以及所述部署参数,对弱覆盖区域进行基站部署,还包括:
根据所述弱覆盖区域的类型、预设的弱覆盖区域的类型和基站类型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二区域的基站类型为微基站;
根据所述部署参数中的微基站的覆盖半径,计算微基站的最大覆盖层数;
获取所述第二区域的弱覆盖栅格所对应的候选站址;
对所述第二区域的候选站址进行优先级排序,得到优先级最高的候选站址;
根据所述微基站的最大覆盖层数,确定微基站类型和在优先级最高的候选站址处部署微基站的数量;
根据所述微基站类型和在优先级最高的候选站址处部署微基站的数量,在所述优先级最高的候选站址处进行微基站部署。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部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弱覆盖区域的类型、预设的弱覆盖区域的类型和基站类型的对应关系以及所述部署参数,对弱覆盖区域进行基站部署,还包括:
判断所述第二区域中是否存在未部署微基站的区域;
如果所述第二区域中存在未部署微基站的区域,执行对所述第二区域的候选站址进行优先级排序,得到优先级最高的候选站址的步骤。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部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基站的天线部署在最大覆盖层数的中心层内;
所述根据微基站的最大覆盖层数,确定在优先级最高的候选站址处部署微基站的数量,包括:
判断是否只在最大覆盖层数的中心层有弱覆盖栅格;
若只在最大覆盖层数的中心层有弱覆盖栅格,则在最大覆盖层数的中心层部署一个微基站;
若不只是在最大覆盖层数的中心层有弱覆盖栅格,则在最大覆盖层数的中心层部署三个扇区,将三个扇区按照多个预设角度旋转形成多个场景,每个场景中三个扇区对应的方位角均不相同;
若所有场景中的所有扇区的覆盖范围内均有弱覆盖栅格,依次判断所有场景中的相邻扇区所包含的弱覆盖栅格是否能够被一个扇区所覆盖;
若有场景中的相邻扇区所包含的弱覆盖栅格能够被一个扇区所覆盖,则将所述相邻扇区进行合并;
统计所有场景中的扇区的数量对应的微基站数量;
根据所有场景的微基站数量,从所有场景中选取最优的场景;
确定扇区的方位角;
按照扇区的方位角和最优的场景,进行微基站部署。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部署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第二区域中不存在未部署微基站的区域,所述弱覆盖区域还包括一个或多个弱覆盖建筑物;
则所述根据所述弱覆盖区域的类型、预设的弱覆盖区域的类型和基站类型的对应关系,以及所述部署参数,对弱覆盖区域进行基站部署,还包括:
判断已部署微基站的覆盖范围是否能够覆盖到弱覆盖建筑物内的弱覆盖栅格;
若已部署微基站的覆盖范围不能够覆盖到弱覆盖建筑物内的弱覆盖栅格,则对弱覆盖建筑物进行优先级排序,得到优先级最高的弱覆盖建筑物;
获取优先级最高的弱覆盖建筑物的第二候选站址;
判断弱覆盖区域对应的弱覆盖栅格是否存在第二候选站址;
若弱覆盖区域对应的弱覆盖栅格存在第二候选站址,则在第二候选站址处制定第一微基站部署方案;
计算第二候选站址部署的微基站所消除的弱覆盖格栅数;
选择第三候选站址作为新增站点,判断弱覆盖区域对应的弱覆盖栅格是否存在第三候选站址;
若弱覆盖区域对应的弱覆盖栅格存在第三候选站址,则在第三候选站址处制定第二微基站部署方案;
计算第三候选站址部署的微基站所消除的弱覆盖格栅数;
根据第三候选站址部署的微基站所消除的弱覆盖格栅数和第二候选站址部署的微基站所消除的弱覆盖格栅数,从第一微基站部署方案和第二微基站部署方案中选择最优的微基站部署方案对应的候选站址;
计算弱覆盖建筑物内需要部署的微站数量;
根据弱覆盖建筑物内需要部署的微站数量,在最优的弱覆盖建筑物的候选站址处进行微基站部署。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部署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部署参数以及弱覆盖区域的类型,对弱覆盖区域进行基站部署,还包括:
判断弱覆盖区域中是否存在未部署微基站的弱覆盖建筑物;
若弱覆盖区域中存在未部署微基站的弱覆盖建筑物,则继续执行对弱覆盖建筑物进行优先级排序,得到优先级最高的弱覆盖建筑物的步骤。
11.一种基站的部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基站部署的部署参数以及终端发送的测量报告数据;
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测量报告数据得到弱覆盖区域;
分类模块,用于对所述弱覆盖区域进行分类得到所述弱覆盖区域的类型;部署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弱覆盖区域的类型、预设的弱覆盖区域的类型和基站类型的对应关系,以及所述部署参数,对弱覆盖区域进行基站部署。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部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类模块包括:
分类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弱覆盖区域的兴趣点信息和弱覆盖栅格数量的至少一项对所述弱覆盖区域进行场景分类,得到所述弱覆盖区域的类型。
13.一种基站的部署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基站的部署方法中的步骤。
14.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基站的部署方法中的步骤。
CN201710729504.0A 2017-08-23 2017-08-23 一种基站的部署方法及装置 Pending CN10942923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729504.0A CN109429234A (zh) 2017-08-23 2017-08-23 一种基站的部署方法及装置
PCT/CN2018/101324 WO2019037683A1 (zh) 2017-08-23 2018-08-20 一种基站的部署方法及装置
EP18847881.2A EP3675547A4 (en) 2017-08-23 2018-08-20 METHOD AND DEVICE FOR INSERTING A BASE STATIO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729504.0A CN109429234A (zh) 2017-08-23 2017-08-23 一种基站的部署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29234A true CN109429234A (zh) 2019-03-05

Family

ID=654399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729504.0A Pending CN109429234A (zh) 2017-08-23 2017-08-23 一种基站的部署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3675547A4 (zh)
CN (1) CN109429234A (zh)
WO (1) WO2019037683A1 (zh)

Cited B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13760A (zh) * 2019-04-29 2019-08-09 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站址方案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10446163A (zh) * 2019-07-22 2019-11-12 北京市天元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美食场景分类识别的网络优化方法以及装置
CN110519769A (zh) * 2019-08-16 2019-11-29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海南省分公司 基于o域与b域数据的站点规划方法及系统
CN110719567A (zh) * 2019-10-23 2020-01-21 珠海优特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站部署方式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10753353A (zh) * 2019-09-17 2020-02-04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设备选型方法和装置
CN112243237A (zh) * 2019-07-16 2021-01-19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有限公司 小微站选址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2911604A (zh) * 2019-12-04 2021-06-04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上海有限公司 基站建设优先级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2950243A (zh) * 2019-12-10 2021-06-11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5g站址规划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068198A (zh) * 2020-01-02 2021-07-02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无线网络基站站点分层方法及装置
CN113133007A (zh) * 2019-12-31 2021-07-16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贵州有限公司 通信站点的选址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4339843A (zh) * 2020-09-27 2022-04-12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网络覆盖的锚点问题识别方法和装置
CN114339780A (zh) * 2020-09-30 2022-04-12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站点覆盖范围的预测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4363909A (zh) * 2020-10-13 2022-04-15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方位角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348587A (zh) * 2021-05-14 2022-11-15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有限公司 组网规划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033440A (zh) * 2023-02-14 2023-04-28 北京万和汇通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勘察选址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580296A (en) * 2018-11-09 2020-07-22 Stratospheric Platforms Ltd Communication network and method of making a connection
CN112020072B (zh) * 2019-05-31 2023-04-07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河南有限公司 一种基站选址方法与装置
US20220240101A1 (en) * 2019-06-13 2022-07-28 Nippon Telegraph And Telephone Corporation Station placement designing assistance apparatus, station placement designing assistance method and program
WO2020250366A1 (ja) * 2019-06-13 2020-12-17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置局支援設計装置、置局支援設計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12566177A (zh) * 2019-09-25 2021-03-26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弱覆盖区域识别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可存储介质
CN113133006B (zh) * 2019-12-31 2023-09-12 华为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规划基站站址的方法和装置
CN113141570B (zh) * 2020-01-17 2023-04-28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陕西有限公司 地下场景定位方法、装置、计算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WO2021260410A1 (en) * 2020-06-22 2021-12-30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Radio design using machine learning
CN113055919B (zh) * 2021-03-25 2022-08-19 江苏亨鑫众联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对火灾楼宇的微基站故障的应急保障系统及其方法
CN115134817A (zh) * 2021-03-29 2022-09-30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山东有限公司 5g波束赋形优化方法及系统
CN115250478B (zh) * 2021-04-28 2023-09-19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上海有限公司 楼宇5g覆盖建设方案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873639B (zh) * 2021-11-02 2024-04-05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5g基站位置确定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CN114173351B (zh) * 2021-11-29 2023-06-16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基站部署位置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3949643A (zh) * 2021-12-01 2022-01-18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基站收益预测方法、装置、介质与电子设备
CN114383616B (zh) * 2021-12-29 2024-04-16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距离计算方法和相关装置
CN114302413B (zh) * 2022-01-13 2024-02-23 北京艾灵客科技有限公司 基站位置部署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501477B (zh) * 2022-02-23 2024-04-02 阿里巴巴(中国)有限公司 无线基站的安装点确定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14786188B (zh) * 2022-03-24 2024-03-29 阿里巴巴(中国)有限公司 基站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5002789B (zh) * 2022-05-24 2023-11-28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动态性通信资源的机动通信组网部署择优方法
CN117376176A (zh) * 2022-06-30 2024-01-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场景识别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442814B (zh) * 2022-11-10 2023-04-07 浪潮通信信息系统有限公司 连续弱覆盖识别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847365B (zh) * 2023-08-22 2023-11-03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杭州创新研究院 一种部署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806026B (zh) * 2023-08-25 2023-11-03 山东高速信息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高速公路建设的5g网络同步铺设方法及设备
CN116801267B (zh) * 2023-08-25 2023-11-07 中化学交通建设集团运营管理(山东)有限公司 一种结合楼宇功能分区的弱电优化部署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96227A (zh) * 2012-10-31 2014-05-14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进行无线信号覆盖分析的方法和系统
CN103906104A (zh) * 2012-12-31 2014-07-02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内蒙古有限公司 一种定位覆盖空洞的方法及装置
CN105228242A (zh) * 2014-05-26 2016-01-06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弱覆盖区域的定位方法及装置
CN106804042A (zh) * 2016-12-23 2017-06-06 普天信息工程设计服务有限公司 弱覆盖问题区域的聚类方法与站点规划方法
CN106937296A (zh) * 2015-12-30 2017-07-07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部署蜂窝基站的方法及装置
CN106973406A (zh) * 2016-01-13 2017-07-21 亿阳信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弱覆盖区域检测方法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487222B (en) * 2011-01-14 2015-02-25 Fujitsu Ltd Coverage hole compensation in a cellular wireless network
CN104270769B (zh) * 2014-09-28 2018-03-06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基站选址的方法及装置
CN104378769B (zh) * 2014-11-14 2017-09-15 江苏省邮电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基于覆盖预测的td‑scdma基站规划点自动选点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96227A (zh) * 2012-10-31 2014-05-14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进行无线信号覆盖分析的方法和系统
CN103906104A (zh) * 2012-12-31 2014-07-02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内蒙古有限公司 一种定位覆盖空洞的方法及装置
CN105228242A (zh) * 2014-05-26 2016-01-06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弱覆盖区域的定位方法及装置
CN106937296A (zh) * 2015-12-30 2017-07-07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部署蜂窝基站的方法及装置
CN106973406A (zh) * 2016-01-13 2017-07-21 亿阳信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弱覆盖区域检测方法及系统
CN106804042A (zh) * 2016-12-23 2017-06-06 普天信息工程设计服务有限公司 弱覆盖问题区域的聚类方法与站点规划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吴有晓;: "城市密集居民区4G LTE网络协同覆盖解决方案" *
李新等: "LTE微站应用以及宏微协同组网研究", 《邮电设计技术》 *
李春旭;孙鹏飞;: "TD-LTE深度覆盖解决方案探讨" *
查昊;: "不同场景下LTEFDD深度覆盖解决方案" *
蔡伟祥;: "微基站规划方法研究" *
陶铠宇;: "城区LTE深度覆盖优化探讨" *

Cited By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13760A (zh) * 2019-04-29 2019-08-09 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站址方案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10113760B (zh) * 2019-04-29 2022-04-12 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站址方案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12243237A (zh) * 2019-07-16 2021-01-19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有限公司 小微站选址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2243237B (zh) * 2019-07-16 2022-07-01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有限公司 小微站选址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0446163A (zh) * 2019-07-22 2019-11-12 北京市天元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美食场景分类识别的网络优化方法以及装置
CN110519769A (zh) * 2019-08-16 2019-11-29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海南省分公司 基于o域与b域数据的站点规划方法及系统
CN110753353A (zh) * 2019-09-17 2020-02-04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设备选型方法和装置
CN110719567A (zh) * 2019-10-23 2020-01-21 珠海优特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站部署方式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12911604A (zh) * 2019-12-04 2021-06-04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上海有限公司 基站建设优先级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2950243B (zh) * 2019-12-10 2024-04-09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5g站址规划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950243A (zh) * 2019-12-10 2021-06-11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5g站址规划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133007A (zh) * 2019-12-31 2021-07-16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贵州有限公司 通信站点的选址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3133007B (zh) * 2019-12-31 2023-04-07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贵州有限公司 通信站点的选址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3068198A (zh) * 2020-01-02 2021-07-02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无线网络基站站点分层方法及装置
CN114339843A (zh) * 2020-09-27 2022-04-12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网络覆盖的锚点问题识别方法和装置
CN114339843B (zh) * 2020-09-27 2023-08-15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网络覆盖的锚点问题识别方法和装置
CN114339780B (zh) * 2020-09-30 2023-11-03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站点覆盖范围的预测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4339780A (zh) * 2020-09-30 2022-04-12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站点覆盖范围的预测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4363909A (zh) * 2020-10-13 2022-04-15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方位角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348587A (zh) * 2021-05-14 2022-11-15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有限公司 组网规划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348587B (zh) * 2021-05-14 2023-08-15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有限公司 组网规划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033440A (zh) * 2023-02-14 2023-04-28 北京万和汇通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勘察选址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6033440B (zh) * 2023-02-14 2023-06-13 北京万和汇通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勘察选址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9037683A1 (zh) 2019-02-28
EP3675547A4 (en) 2021-05-26
EP3675547A1 (en) 2020-07-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429234A (zh) 一种基站的部署方法及装置
JP5273664B2 (ja) 通信特性解析システム、通信特性解析方法、及び通信特性解析プログラム
CN105338498B (zh) 一种WiFi室内定位系统中指纹库的构建方法
CN103747524B (zh) 一种基于云平台的Android终端室内定位方法
WO2012011147A1 (ja) 通信特性解析システム、通信特性解析方法、及び通信特性解析プログラム
CN106488400B (zh) 生成地理围栏的方法及装置
CN109934265A (zh) 一种常驻地址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CN106937296B (zh) 一种部署蜂窝基站的方法及装置
CN108271171B (zh) 建筑物网络状况统计方法及装置
CN111919221B (zh) 用于处理图像的方法和装置
CN105468632B (zh) 一种地理编码方法及装置
CN108984785A (zh) 一种基于历史数据和增量的指纹库的更新方法及装置
CN109059919B (zh) 一种基于众包样本加权曲面拟合的室内定位方法
CN101873605B (zh) 一种网络规划中自适应传播环境分类方法
WO2020024597A1 (zh) 室内定位方法和装置
CN108521631A (zh) 一种面向室内定位的移动ap识别方法
CN108932839A (zh) 一种同行车辆判断方法及装置
CN110852547B (zh) 一种基于位置数据和聚类算法的公共服务设施分级方法
CN116482609A (zh) 指纹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存储介质和产品
CN107231635A (zh) 一种网络覆盖的分析方法及装置
CN108519579A (zh) 基于区间重叠度分析优选AP的WiFi指纹定位技术
CN116017526A (zh) 网络性能评估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505575A (zh) 一种基于基站覆盖扇区网格化的区域人口分布统计方法
WO2017206553A1 (zh) 一种定位方法及装置
CN109581288A (zh) 室内定位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