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033440B - 一种勘察选址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勘察选址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033440B
CN116033440B CN202310109450.3A CN202310109450A CN116033440B CN 116033440 B CN116033440 B CN 116033440B CN 202310109450 A CN202310109450 A CN 202310109450A CN 116033440 B CN116033440 B CN 11603344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age
determining
area
site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10945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033440A (zh
Inventor
谷星星
马兰
刘小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Wanhe Huitong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Wanhe Huitong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Wanhe Huitong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Wanhe Huitong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109450.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033440B/zh
Publication of CN1160334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334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0334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3344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勘察选址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其方法包括获取目标区域的网络建设等级;基于目标区域,确定现有网络布局和业务量分布信息;基于目标区域的网络建设等级以及现有网络布局,确定若干个待选站址,待选站址未被现有基站的网络所覆盖;基于网络建设等级、业务量分布信息以及所有待选站址,确定所有待选站址各自对应的覆盖半径;基于目标区域的网络建设等级、现有网络布局、业务量分布信息以及所有待选站址的覆盖半径,确定选址方案,选址方案包括若干个目标站址以及每个目标站址的基站覆盖区域。本申请具有提高基站选址效率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勘察选址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设施建设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勘察选址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基站选址是网络建设从规划走向实施的第一步,实际的网络建设是否能满足预期的规划,选址是至关重要的一步。随着时代的发展,为了满足更高的使用需求,基站选址密集化趋势明显,进而使得基站布局也将更为困难。
在相关技术中,通过技术人员前往不同位置的场地进行现场勘察,根据勘察结果并结合自身经验选取基站的建设地址。同时,在进行现场勘察后还需要对现场的照片、数据等信息进行分类处理并归档,为后续的站址选择分析做准备,所以人工选址的效率较低。因此,如何确定提高基站选址的效率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提高基站选址的效率,本申请涉及一种勘察选址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勘察选址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勘察选址方法,包括:
获取目标区域的网络建设等级;
基于所述目标区域,确定现有网络布局和业务量分布信息,所述现有网络布局包括目标区域内每个现有基站的类型和位置,所述业务量分布信息包括目标区域中各个子区域分别对应的业务量和位置;
基于所述目标区域的网络建设等级以及所述现有网络布局,确定若干个待选站址,所述待选站址未被现有基站的网络所覆盖;
基于所述网络建设等级、所述业务量分布信息以及所有所述待选站址,确定所有所述待选站址各自对应的覆盖半径;
基于所述目标区域的网络建设等级、所述现有网络布局、所述业务量分布信息以及所有所述待选站址的覆盖半径,确定选址方案,所述选址方案包括若干个目标站址以及每个所述目标站址的基站覆盖区域。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获取目标区域的网络建设等级,并确定目标区域的现有网络布局以及业务量分布信息;基于目标区域的网络建设等级以及现有网络布局,确定出在当前的网络建设等级下需要进行网络覆盖或加强的区域,并从中确定出若干个可以进行基站建设的待选站址;根据网络建设等级、业务量分布信息以及所有待选站址,确定所有待选站址各自对应的覆盖半径,使得在覆盖半径内的区域都能到达网络建设等级的要求,能够提高网络建设的精度;综合目标区域的网络建设等级、现有网络布局、业务量分布信息以及所有待选站址的覆盖半径,进而确定选址方案,能够提高选址方案的产出效率。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基于目标区域,确定业务量分布信息,包括:
获取会话信息,所述会话信息包括在预设时段内目标区域中所有终端各自对应的会话时长、会话次数以及位置;
将所述目标区域进行划分,确定若干个子区域;
基于所述会话信息以及所有所述子区域,获取业务量分布信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获取会话信息,会话信息包括在预设时段内目标区域中所有终端各自对应的会话时长、会话次数以及位置;将目标区域进行划分,确定若干个子区域,基于会话信息以及所有子区域,确定业务量分布信息。通过划分子区域,确定目标区域内的业务量分布情况,能够提高业务量分布信息的精度。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基于目标区域的网络建设等级以及现有网络布局,确定若干个待选站址,包括:
获取所述目标区域的环境信息,所述环境信息包括目标区域的区域类型、市政规划信息以及安全风险区域,所述市政规划信息包括所述目标区域内的所有设施的位置;
基于所述现有网络布局以及所述网络建设等级,确定现有覆盖区域,所述现有覆盖区域为现有基站在所述网络建设等级下可覆盖的区域;
基于所述目标区域、所述现有覆盖区域以及所述安全风险区域,确定可选区域;
基于所述区域类型以及所述市政规划信息,从所述可选区域中确定若干个待选站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获取目标区域的环境信息,环境信息包括目标区域的区域类型、市政规划信息以及安全风险区域;基于现有网络布局以及网络建设等级,确定目标区域内所有现有基站的网络在网络建设等级下可以覆盖的现有覆盖区域;基于目标区域、现有覆盖区域以及安全风险区域,确定出可以进行基站建设的可选区域;结合目标区域的区域类型以及市政规划信息,根据目标区域的实际情况从可选取与中确定若干个待选站址,能够提高确定出待选站址可行性以及实用性。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基于网络建设等级、业务量分布信息以及所有所述待选站址,确定所有所述待选站址各自对应的覆盖半径,包括:
基于所述网络建设等级,确定使用频段;
获取所述目标区域的区域类型;
基于所述使用频段以及所述区域类型,确定覆盖半径区间;
基于所述覆盖半径区间、所述业务量分布信息以及所有所述待选站址,确定所有所述待选站址各自对应的覆盖半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基于网络建设等级,确定目标区域中网络的使用频段;获取目标区域的区域类型,基于使用频段以及区域类型,确定出覆盖半径区间,在覆盖半径区间内均能够达到网络建设等级的建设要求;基于覆盖半径区域、业务量分布信息以及所有待选站址,结合各个待选站址周围实际的业务量情况,确定出各个待选站址分别对应的覆盖半径,有针对性的制定各个待选站址的覆盖半径,能够提高待选站址的网络覆盖效果。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基于目标区域的网络建设等级、现有网络布局、业务量分布信息以及所有待选站址的覆盖半径,确定选址方案,包括:
基于所述目标区域的网络建设等级以及所述现有网络布局,确定规划覆盖区域,所述规划覆盖区域为待选站址的网络需要覆盖的区域;
基于所述规划覆盖区域、所述业务量分布信息以及所有所述待选站址的覆盖半径,确定若干个待选方案,任一所述待选方案包括至少一个待选站址以及每个待选站址的基站覆盖区域;
确定所有所述待选方案的覆盖信息,所述覆盖信息包括对应的待选方案的重覆盖面积、总面积覆盖率以及业务量覆盖率;
基于所有所述待选方案的覆盖信息,从所有所述待选方案中确定选址方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基于目标区域的网络建设等级以及现有网络布局,确定出规划覆盖区域,规划覆盖区域为待选站址的网络需要覆盖的区域;基于规划覆盖区域、业务量分布信息以及所有待选站址的覆盖半径,确定若干个待选方案;确定所有待选方案的覆盖信息,覆盖信息包括对应的待选方案的重覆盖面积、总面积覆盖率以及业务量覆盖率;综合考虑覆盖信息中包含各个维度,从所有待选方案中确定选址方案,使得确定出的选址方案更符合网络建设等级的要求。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基于规划覆盖区域、业务量分布信息以及所有待选站址的覆盖半径,确定若干个待选方案,包括:
基于所述业务量分布信息,将所述规划覆盖区域划分为多个子区域,确定所有所述子区域的关联信息,任一所述关联信息包括对应的子区域的编号、业务量以及位置;
基于所有所述子区域的关联信息以及所有所述待选站址的覆盖半径,确定站址覆盖信息,所述站址覆盖信息包括各个待选站址分别对应的所有子区域的编号和业务量;
基于所有所述待选站址,确定所有可能的站址组合;
基于所述站址覆盖信息,确定所有所述站址组合的覆盖总量,所述覆盖总量包括对应的站址组合的业务覆盖总量和子区域覆盖总量;
基于所有所述站址组合的覆盖总量,从所有所述站址组合中确定若干个待选方案,任一所述待选方案的业务覆盖总量大于或等于预设的第一覆盖量且子区域覆盖总量大于或等于预设的第二覆盖量。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基于业务量分布信息,将规划覆盖区域划分为多个子区域,确定所有子区域的关联信息,关联信息包括对应的子区域的编号、业务量以及位置,基于所有子区域的关联信息以及所有待选站址的覆盖半径,确定站址覆盖信息,站址覆盖信息包括各个待选站址分别对应的所有子区域的编号和业务量;基于所有待选站址,确定所有可能的站址组合,能够更全面地进行选址;基于站址覆盖信息,确定所有站址组合的覆盖总量,覆盖总量包括对应的站址组合的业务覆盖总量和子区域覆盖总量;从所有的站址组合中确定站址总量能够满足预设条件的为待选方案,从业务量和面积两方面综合判断站址组合,使得确定出的待选方案均能够满足网络建设等级的要求。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一种勘察选址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选址方案中任一目标站址的勘察图像和站址高度,所述勘察图像包括在所述目标站址针对其周围不同角度拍摄的图像;
基于所述任一目标站址的勘察图像、站址高度以及覆盖半径,确定是否存在遮挡区域;
若是,则基于所述遮挡区域,确定若干个次级站址以及每个次级站址的次级基站类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获取选址方案中任一目标站址的勘察图像和站址高夫,勘察图像包括在目标站址针对其周围多个不同角度拍摄的图像;基于任一目标站址的勘察图像、站址高度以及覆盖半径,确定是否存在遮挡区域;若存在遮挡区域,则根据遮挡区域所处的位置以及面积,确定出若干个次级站址以及每个次级站址的次级基站类型,能够使网络更全面的覆盖目标区域,提高目标区域中用户的使用感受。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勘察选址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网络建设等级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区域的网络建设等级;
目标区域信息获取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目标区域,确定现有网络布局和业务量分布信息,所述现有网络布局包括目标区域内每个现有基站的类型和位置,所述业务量分布信息包括目标区域中各个子区域分别对应的业务量和位置;
待选站址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目标区域的网络建设等级以及所述现有网络布局,确定若干个待选站址,所述待选站址未被现有基站的网络所覆盖;
覆盖半径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网络建设等级、所述业务量分布信息以及所有所述待选站址,确定所有所述待选站址各自对应的覆盖半径;
选址方案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目标区域的网络建设等级、所述现有网络布局、所述业务量分布信息以及所有所述待选站址的覆盖半径,确定选址方案,所述选址方案包括若干个目标站址以及每个所述目标站址的基站覆盖区域。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获取目标区域的网络建设等级,并确定目标区域的现有网络布局以及业务量分布信息;基于目标区域的网络建设等级以及现有网络布局,确定出在当前的网络建设等级下需要进行网络覆盖或加强的区域,并从中确定出若干个可以进行基站建设的待选站址;根据网络建设等级、业务量分布信息以及所有待选站址,确定所有待选站址各自对应的覆盖半径,使得在覆盖半径内的区域都能到达网络建设等级的要求,能够提高网络建设的精度;综合目标区域的网络建设等级、现有网络布局、业务量分布信息以及所有待选站址的覆盖半径,进而确定选址方案,能够提高选址方案的产出效率。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当目标区域信息获取模块基于目标区域,确定业务量分布信息时,具体用于:
获取会话信息,所述会话信息包括在预设时段内目标区域中所有终端各自对应的会话时长、会话次数以及位置;
将所述目标区域进行划分,确定若干个子区域;
基于所述会话信息以及所有所述子区域,获取业务量分布信息。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当待选站址确定模块基于目标区域的网络建设等级以及现有网络布局,确定若干个待选站址时,具体用于:
获取所述目标区域的环境信息,所述环境信息包括目标区域的区域类型、市政规划信息以及安全风险区域,所述市政规划信息包括所述目标区域内的所有设施的位置;
基于所述现有网络布局以及所述网络建设等级,确定现有覆盖区域,所述现有覆盖区域为现有基站在所述网络建设等级下可覆盖的区域;
基于所述目标区域、所述现有覆盖区域以及所述安全风险区域,确定可选区域;
基于所述区域类型以及所述市政规划信息,从所述可选区域中确定若干个待选站址。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当覆盖半径确定模块基于网络建设等级、业务量分布信息以及所有所述待选站址,确定所有所述待选站址各自对应的覆盖半径时,具体用于:
基于所述网络建设等级,确定使用频段;
获取所述目标区域的区域类型;
基于所述使用频段以及所述区域类型,确定覆盖半径区间;
基于所述覆盖半径区间、所述业务量分布信息以及所有所述待选站址,确定所有所述待选站址各自对应的覆盖半径。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当选址方案确定模块基于目标区域的网络建设等级、现有网络布局、业务量分布信息以及所有待选站址的覆盖半径,确定选址方案时,具体用于:
基于所述目标区域的网络建设等级以及所述现有网络布局,确定规划覆盖区域,所述规划覆盖区域为待选站址的网络需要覆盖的区域;
基于所述规划覆盖区域、所述业务量分布信息以及所有所述待选站址的覆盖半径,确定若干个待选方案,任一所述待选方案包括至少一个待选站址以及每个待选站址的基站覆盖区域;
确定所有所述待选方案的覆盖信息,所述覆盖信息包括对应的待选方案的重覆盖面积、总面积覆盖率以及业务量覆盖率;
基于所有所述待选方案的覆盖信息,从所有所述待选方案中确定选址方案。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当选址方案确定模块基于规划覆盖区域、业务量分布信息以及所有待选站址的覆盖半径,确定若干个待选方案时,具体用于:
基于所述业务量分布信息,将所述规划覆盖区域划分为多个子区域,确定所有所述子区域的关联信息,任一所述关联信息包括对应的子区域的编号、业务量以及位置;
基于所有所述子区域的关联信息以及所有所述待选站址的覆盖半径,确定站址覆盖信息,所述站址覆盖信息包括各个待选站址分别对应的所有子区域的编号和业务量;
基于所有所述待选站址,确定所有可能的站址组合;
基于所述站址覆盖信息,确定所有所述站址组合的覆盖总量,所述覆盖总量包括对应的站址组合的业务覆盖总量和子区域覆盖总量;
基于所有所述站址组合的覆盖总量,从所有所述站址组合中确定若干个待选方案,任一所述待选方案的业务覆盖总量大于或等于预设的第一覆盖量且子区域覆盖总量大于或等于预设的第二覆盖量。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一种勘察选址装置,还包括:
目标站址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选址方案中任一目标站址的勘察图像和站址高度,所述勘察图像包括在所述目标站址针对其周围不同角度拍摄的图像;
遮挡区域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任一目标站址的勘察图像、站址高度以及覆盖半径,确定是否存在遮挡区域;
次级站址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遮挡区域,确定若干个次级站址以及每个次级站址的次级基站类型。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设备,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
存储器;
至少一个应用程序,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应用程序被存储在存储器中并被配置为由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所述至少一个应用程序配置用于:执行上述勘察选址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上述勘察选址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获取目标区域的网络建设等级,并确定目标区域的现有网络布局以及业务量分布信息;基于目标区域的网络建设等级以及现有网络布局,确定出在当前的网络建设等级下需要进行网络覆盖或加强的区域,并从中确定出若干个可以进行基站建设的待选站址;根据网络建设等级、业务量分布信息以及所有待选站址,确定所有待选站址各自对应的覆盖半径,使得在覆盖半径内的区域都能到达网络建设等级的要求,能够提高网络建设的精度;综合目标区域的网络建设等级、现有网络布局、业务量分布信息以及所有待选站址的覆盖半径,进而确定选址方案,能够提高选址方案的产出效率。
获取会话信息,会话信息包括在预设时段内目标区域中所有终端各自对应的会话时长、会话次数以及位置;将目标区域进行划分,确定若干个子区域,基于会话信息以及所有子区域,确定业务量分布信息。通过划分子区域,确定目标区域内的业务量分布情况,能够提高业务量分布信息的精度。
获取目标区域的环境信息,环境信息包括目标区域的区域类型、市政规划信息以及安全风险区域;基于现有网络布局以及网络建设等级,确定目标区域内所有现有基站的网络在网络建设等级下可以覆盖的现有覆盖区域;基于目标区域、现有覆盖区域以及安全风险区域,确定出可以进行基站建设的可选区域;结合目标区域的区域类型以及市政规划信息,根据目标区域的实际情况从可选取与中确定若干个待选站址,能够提高确定出待选站址可行性以及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勘察选址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勘察选址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图1-图3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另外,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如无特殊说明,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勘察选址方法,由电子设备执行,参照图1,该方法包括步骤S101-步骤S105,其中:
步骤S101、获取目标区域的网络建设等级。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获取目标区域的网络建设等级,目标区域的轮廓由多个坐标点组成,根据所有坐标点表示目标区域的位置。网络建设等级用于表征目标区域进行网络建设后需要达到的网络覆盖效果,不同的网络建设等级对网络覆盖效果的要求不同。例如,网络建设等级包括1级、2级和3级,其中,1级:目标区域内的所有基站能够实现目标区域的全面覆盖,对各个基站的容量不进行限制;2级:在1级的基础上能满足目标区域内用户的网络使用需求,即能够兼顾覆盖面积和基站容量;3级:在2级的基础上能够实现深度覆盖和热点覆盖,同时当有新业务需求时可实现改造升级,以满足新业务需求。
进一步地,目标区域的网络建设等级可以为人为输入的信息,也可以根据目标区域当前的网络发展阶段,对目标区域内的网络进行规划得到对应的网络建设等级。对于获取网络建设等级的方式,本申请实施例中不进行具体限定。
步骤S102、基于目标区域,确定现有网络布局和业务量分布信息,现有网络布局包括目标区域内每个现有基站的类型和位置,业务量分布信息包括目标区域中各个子区域分别对应的业务量和位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获取目标区域的现有网络布局以及业务量分布信息,现有网络布局包括目标区域内所有现有基站的位置和类型,现有基站的位置可以为现有基站对应的坐标;现有基站的类型包括但不限于宏基站、微基站和直放站等。业务量分布信息包括目标区域中各个子区域分别对应的业务量和位置,子区域可以为目标区域以预设的划分规则进行划分得到的区域,子区域的位置可以根据子区域的轮廓对应的多个坐标点确定,业务量为在预设时段内子区域中所有终端进行通话等业务产生的业务总量。子区域的位置、现有基站的位置以及目标区域的位置使用同一套坐标系表示。
步骤S103、基于目标区域的网络建设等级以及现有网络布局,确定若干个待选站址,待选站址未被现有基站的网络所覆盖。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根据目标区域的网络建设等级,确定现有网络布局中各个现有基站在网络建设等级下可以覆盖的区域,进而确定出目标区域中无法被现有基站的网络所覆盖的区域,记为未覆盖区域。结合未覆盖区域的实际情况,从未覆盖区域中选取若干个可以进行基站建设的待选站址。
步骤S104、基于网络建设等级、业务量分布信息以及所有待选站址,确定所有待选站址各自对应的覆盖半径。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根据网络建设等级,确定出目标区域的网络强度,对于任一待选站址,以该待选站址的坐标为圆心,结合其临近的子区域的业务量,确定该待选站址的基站在该网络强度下可以覆盖的所有子区域,基于所有可以被该待选站址覆盖的子区域各自对应的所有轮廓坐标,确定与该待选基站坐标距离最远的子区域轮廓坐标,并确定该距离为该待选站址的覆盖半径。
步骤S105、基于目标区域的网络建设等级、现有网络布局、业务量分布信息以及所有待选站址的覆盖半径,确定选址方案,选址方案包括若干个目标站址以及每个目标站址的基站覆盖区域。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基于目标区域的网络建设等级以及现有网络布局,确定出待选站址的基站的网络需要覆盖的第一区域。对于任一待选站址,确定该待选站址与其他所有待选站址的重叠面积。可以根据所有待选站址的重叠面积的大小,由低到高对待选站址进行排序,依次判断待选站址是否可以保留,确定可以被保留的待选站址为目标站址,直至第一区域可以被全部覆盖,进而确定出选址方案,选址方案包括若干个目标站址以及每个目标站址的基站覆盖区域。
获取目标区域的网络建设等级,并确定目标区域的现有网络布局以及业务量分布信息;基于目标区域的网络建设等级以及现有网络布局,确定出在当前的网络建设等级下需要进行网络覆盖或加强的区域,并从中确定出若干个可以进行基站建设的待选站址;根据网络建设等级、业务量分布信息以及所有待选站址,确定所有待选站址各自对应的覆盖半径,使得在覆盖半径内的区域都能到达网络建设等级的要求,能够提高网络建设的精度;综合目标区域的网络建设等级、现有网络布局、业务量分布信息以及所有待选站址的覆盖半径,进而确定选址方案,能够提高选址方案的产出效率。
进一步地,获取目标区域的业务量分布信息,包括步骤S1021(图中未示出)-步骤S1023(图中未示出),其中:
步骤S1021、获取会话信息,会话信息包括在预设时段内目标区域中所有终端各自对应的会话时长、会话次数以及位置。
具体地,获取会话信息,会话即用户的终端与基站/通信设施之间建立通话业务实现信息交互的行为,会话信息包括在预设时段内目标区域中所有终端各自对应的会话时长、会话次数以及位置。其中,会话时长可以为对应终端在预设时段内每次会话的平均时长。
步骤S1022、将目标区域进行划分,确定若干个子区域。
具体地,将目标区域以预设划分规则进行划分,确定若干个子区域,预设的划分规则可以为以预设的区域形状进行划分,也可以为以相同的区域面积,结合目标区域的地理信息及建设信息进行划分。对于目标区域的划分当时,本申请实施例中不进行具体限定。
步骤S1023、基于会话信息以及所有子区域,获取业务量分布信息。
具体地,根据预设时段内目标区域中所有终端各自对应的位置以及所有子区域的位置,确定出每个子区域对应的所有终端。对于任一子区域,根据其包含的所有的终端各自对应的会话时长以及会话次数,确定出该目标区域的话务量。对于任一终端的话务量可以表示为:终端话务量=会话时长*会话次数,通过汇总子区域内所有终端的终端话务量,确定子区域的话务量。
获取会话信息,会话信息包括在预设时段内目标区域中所有终端各自对应的会话时长、会话次数以及位置;将目标区域进行划分,确定若干个子区域,基于会话信息以及所有子区域,确定业务量分布信息。通过划分子区域,确定目标区域内的业务量分布情况,能够提高业务量分布信息的精度。
进一步地,基于目标区域的网络建设等级以及现有网络布局,确定若干个待选站址,包括步骤S1031(图中未示出)-步骤S1034(图中未示出),其中:
步骤S1031、获取目标区域的环境信息,环境信息包括目标区域的区域类型、市政规划信息以及安全风险区域,市政规划信息包括目标区域内的所有设施的位置。
具体地,获取目标区域的环境信息,环境信息包括目标区域的区域类型、市政规划信息以及安全风险区域。目标区域的区域类型包括密集市区、普通城区、郊区乡镇、乡村、山区、道路、海岸以及水路中至少一个;安全风险区域包括洪涝区、高压电站、加油站、滑坡山体、航空管制区、易燃易爆区、粉尘区等;市政规划信息包括目标区域内的当前已建设以及未来规划建设的基础设施、重要工程项目等的位置。
步骤S1032、基于现有网络布局以及网络建设等级,确定现有覆盖区域,现有覆盖区域为现有基站在网络建设等级下可覆盖的区域。
具体地,对于任一现有基站,根据目标区域的网络建设等级,结合该现有基站的位置以及类型,确定该现有基站在网络建设等级下可以覆盖的面积,进而确定所有现有基站在网络建设等级下的现有覆盖区域。
步骤S1033、基于目标区域、现有覆盖区域以及安全风险区域,确定可选区域。
具体地,确定目标区域中不包括现有覆盖区域以及安全风险区域的部分为可选区域,在可选区域内可以进行基站建设。
步骤S1034、基于区域类型以及市政规划信息,从可选区域中确定若干个待选站址。
具体地,根据可选区域中包括区域类型,根据区域类型的不同对可选区域进行划分,并结合市政规划信息,从可选区域中确定若干个待选站址。区域类型不同,对应的选址方式可能不同,例如,对于密集市区,因其高楼林立,多径现象较为严重,可以利用公共设施进行基站建设,如宾馆、酒楼、政府机构的建筑,同时减少居民楼区域的选择。
获取目标区域的环境信息,环境信息包括目标区域的区域类型、市政规划信息以及安全风险区域;基于现有网络布局以及网络建设等级,确定目标区域内所有现有基站的网络在网络建设等级下可以覆盖的现有覆盖区域;基于目标区域、现有覆盖区域以及安全风险区域,确定出可以进行基站建设的可选区域;结合目标区域的区域类型以及市政规划信息,根据目标区域的实际情况从可选取与中确定若干个待选站址,能够提高确定出待选站址可行性以及实用性。
进一步地,基于网络建设等级、业务量分布信息以及所有待选站址,确定所有待选站址各自对应的覆盖半径,包括步骤S1041(图中未示出)-步骤S1044(图中未示出),其中:
步骤S1041、基于网络建设等级,确定使用频段。
具体地,根据网络建设等级的不同,确定覆盖目标区域的网络所使用的频段,即使用频段。同时不同的运营商使用的系统制式可能不同,进而导致不同的系统制式对应的使用频段也不同。
步骤S1042、获取目标区域的区域类型。
具体地,获取目标区域的区域类型,目标区域的区域类型包括密集市区、普通城区、郊区乡镇、乡村、山区、道路、海岸和水路中至少一个。
步骤S1043、基于使用频段以及区域类型,确定覆盖半径区间。
具体地,根据使用频段以及区域类型,确定目标区域中基站的覆盖半径区间,其中使用频段、区域类型以及覆盖半径区间之间存在对应关系,可以根据对应关系表确定该使用频段对应的覆盖半径区间。
步骤S1044、基于覆盖半径区间、业务量分布信息以及所有待选站址,确定所有待选站址各自对应的覆盖半径。
具体地,对于任一待选站址,根据业务量分布信息、覆盖半径区间以及该待选站址的位置,确定该待选站址在覆盖半径区间中各个半径长度分别对应的业务总量,进而确定业务总量与半径长度对应关系曲线,通过对对应关系曲线进行分析,从所有半径长度中确定出覆盖半径。
基于网络建设等级,确定目标区域中网络的使用频段;获取目标区域的区域类型,基于使用频段以及区域类型,确定出覆盖半径区间,在覆盖半径区间内均能够达到网络建设等级的建设要求;基于覆盖半径区域、业务量分布信息以及所有待选站址,结合各个待选站址周围实际的业务量情况,确定出各个待选站址分别对应的覆盖半径,有针对性的制定各个待选站址的覆盖半径,能够提高待选站址的网络覆盖效果。
进一步地,基于目标区域的网络建设等级、现有网络布局、业务量分布信息以及所有待选站址的覆盖半径,确定选址方案,包括步骤S1051(图中未示出)-步骤S1054,其中:
步骤S1051、基于目标区域的网络建设等级以及现有网络布局,确定规划覆盖区域,规划覆盖区域为待选站址的网络需要覆盖的区域。
具体地,根据网络建设等级以及现有网络布局,确定出所有的现有基站在网络建设等级下能够覆盖的现有网络可覆盖区域,进而在目标区域中确定现有网络可覆盖区域无法覆盖的范围,即规划覆盖区域。
进一步地,可以将目标区域划分成若干个子区域,根据网络建设等级以及现有网络布局,确定出现有基站可以覆盖的所有子区域,则对应的所有无法被覆盖的子区域为规划覆盖区域。
步骤S1052、基于规划覆盖区域、业务量分布信息以及所有待选站址的覆盖半径,确定若干个待选方案,任一待选方案包括至少一个待选站址以及每个待选站址的基站覆盖区域。
具体地,从业务量分布信息中确定规划覆盖区域对应的业务量分布情况,根据所有待选基站的覆盖半径,确定出若干个能够包含预设比例以上的规划覆盖区域的待选站址组合,即待选方案,其中预设比例可以根据网络建设等级确定,网络建设等级越高对应的预设比例越大。每个待选方案中包括至少一个待选站址以及每个待选站址的基站覆盖区域,基站覆盖区域可以根据对应的待选站址的覆盖半径确定,也可以根据待选站址可覆盖的子区域确定。
步骤S1053、确定所有待选方案的覆盖信息,覆盖信息包括对应的待选方案的重覆盖面积、总面积覆盖率以及业务量覆盖率。
具体地,确定所有待选方案的覆盖信息,覆盖信息包括对应的待选方案的重覆盖面积、总面积覆盖率以及业务量覆盖率。重覆盖面积包括待选方案中任意两个待选站址之间重合部分,以及待选方案中每个待选站址的基站覆盖区域超出规划覆盖区域的部分;总面积覆盖率为待选方案中所有待选站址能覆盖的总面积与规划覆盖区域对应的面积之间的比值;业务量覆盖率为待选方案中所有待选站址能容纳的总业务量与规划覆盖区域在业务量分布信息中对应的业务量的比值。
步骤S1054、基于所有待选方案的覆盖信息,从所有待选方案中确定选址方案。
具体地,确定重覆盖面积、总面积覆盖率以及业务量覆盖率分别对应的权重,进而确定出每个待选方案综合评价值,例如,综合评价值=总面积覆盖率*a+业务量覆盖率*b-重覆盖面积*c,其中,a、b和c分别总面积覆盖率、业务量覆盖率以及重覆盖面积的权重。进而确定出综合评价值最高的待选方案为选址方案。其中重覆盖面积、总面积覆盖率以及业务量覆盖率分别对应的权重,可以根据用户的业务选择倾向确定,若用户对某一方面存在更多需求,则对应的权重越大。
基于目标区域的网络建设等级以及现有网络布局,确定出规划覆盖区域,规划覆盖区域为待选站址的网络需要覆盖的区域;基于规划覆盖区域、业务量分布信息以及所有待选站址的覆盖半径,确定若干个待选方案;确定所有待选方案的覆盖信息,覆盖信息包括对应的待选方案的重覆盖面积、总面积覆盖率以及业务量覆盖率;综合考虑覆盖信息中包含各个维度,从所有待选方案中确定选址方案,使得确定出的选址方案更符合网络建设等级的要求。
进一步地,基于规划覆盖区域、业务量分布信息以及所有待选站址的覆盖半径,确定若干个待选方案,包括步骤SA(图中未示出)-步骤SE(图中未示出),其中:
步骤SA、基于业务量分布信息,将规划覆盖区域划分为多个子区域,确定所有子区域的关联信息,任一关联信息包括对应的子区域的编号、业务量以及位置。
具体地,根据业务量信息中各个子区域的轮廓坐标,将规划覆盖区域进行划分,确定所有子区域的关联信息,关联信息包括对应子区域的编号、业务量以及位置。子区域的编号唯一表示对应的其区域,子区域的位置可以根据子区域的中心点所在的坐标确定,也可以根据子区域的轮廓对应的所有坐标点确定。
步骤SB、基于所有子区域的关联信息以及所有待选站址的覆盖半径,确定站址覆盖信息,站址覆盖信息包括各个待选站址分别对应的所有子区域的编号和业务量。
具体地,对于任一待选站址,根据待选站址的覆盖半径以及所有子区域的位置,结合所有子区域各自对应的的编号和业务量,确定出该待选站址覆盖半径内可覆盖的所有子区域的编号和业务量。进而确定各个待选站址各分别应的所有子区域的编号和业务量,及站址覆盖信息。
步骤SC、基于所有待选站址,确定所有可能的站址组合。
具体地,通过对所有待选站址进行排列组合,确定出所有可能的站址组合。
步骤SD、基于站址覆盖信息,确定所有站址组合的覆盖总量,覆盖总量包括对应的站址组合的业务覆盖总量和子区域覆盖总量。
具体地,对于任一站址组合,确定该站址组合中包含所有待选站址,从站址覆盖信息中确定该站址组合包含的所有待选站址,以及所有待选站址各自对应的编号和业务量,进而汇总确定该站址组合的覆盖总量。根据该站址组合包含的所有待选站址各自对应的编号进行汇总确定子区域覆盖总量,根据该站址组合包含的所有待选站址各自对应的业务量进行汇总确定业务覆盖总量。在进行汇总计算式时,对于规划覆盖区域内的任一子区域,其编号以及业务量只统计一次。
步骤SE、基于所有站址组合的覆盖总量,从所有站址组合中确定若干个待选方案,任一待选方案的业务覆盖总量大于或等于预设的第一覆盖量且子区域覆盖总量大于或等于预设的第二覆盖量。
具体地,对于任一站址组合,根据该站址组合的覆盖总量进行判断,若满足预设条件,则确定该站址组合为待选方案,进而从所有的站址组合中确定若干个待选站址。其中预设条件包括:业务覆盖总量大于或等于预设的第一覆盖量,以及子区域覆盖总量大于或等于预设的第二覆盖量,当同时满足上述两个条件时,确定对应的站址组合为待选站址。预设的第一覆盖量以及预设的第二覆盖量根据规划覆盖区域的实际情况以及网络建设等级确定。
基于业务量分布信息,将规划覆盖区域划分为多个子区域,确定所有子区域的关联信息,关联信息包括对应的子区域的编号、业务量以及位置,基于所有子区域的关联信息以及所有待选站址的覆盖半径,确定站址覆盖信息,站址覆盖信息包括各个待选站址分别对应的所有子区域的编号和业务量;基于所有待选站址,确定所有可能的站址组合,能够更全面地进行选址;基于站址覆盖信息,确定所有站址组合的覆盖总量,覆盖总量包括对应的站址组合的业务覆盖总量和子区域覆盖总量;从所有的站址组合中确定站址总量能够满足预设条件的为待选方案,从业务量和面积两方面综合判断站址组合,使得确定出的待选方案均能够满足网络建设等级的要求。
进一步地,在城市等密集型区域中,可能因高层建站造成信号的遮挡,因此,一种勘察选址方法,还包括步骤S201(图中未示出)-步骤S203(图中未示出),其中:
步骤S201、获取选址方案中任一目标站址的勘察图像和站址高度,勘察图像包括在目标站址针对其周围不同角度拍摄的图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获取选址方案中任一目标站址的勘察图像和站址高度,勘察图像包括在目标站址针对其周围不同角度拍摄的图像,站址高度为对应的目标站址预期的建设高度,站址高度根据网络建设等级以及目标站址的位置确定。
步骤S202、基于勘察图像以及站址高度,确定是否存在遮挡区域。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勘察图像进行分析,确定出可能造成遮挡的若干个目标建筑物,进而结合勘察图像确定出每个目标建筑物的高度以及与目标站址之间的距离。以目标站址的站址高度和覆盖半径为直角边建立直角三角形,对于任一目标建筑物,根据该目标建筑物与目标站址的距离,确定覆盖半径所在的直角边中目标建筑物所在的位置,进而根据目标建筑物的高度与三角形斜边的关系,确定是否存在遮挡区域。
步骤S203、若是,则基于遮挡区域,确定若干个次级站址以及以及每个次级站址的次级基站类型。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若确定存在遮挡区域,则可以建立二维坐标系,以目标站址的位置为圆心,目标站址的覆盖半径为半径画圆,确定出目标站址的覆盖区域。结合勘察图像中目标建筑物的所在图像的拍摄角度、目标建筑物在图像中的宽度以及目标建筑物与目标站址之间距离,确定目标建筑物的区域位置。根据坐标系中,目标站址的位置、覆盖区域以及目标建筑物的区域位置,确定遮挡区域。
进一步地,根据遮挡区域的位置以及面积,其中遮挡区域的位置可以由遮挡区域的轮廓对应的多个坐标点表示,确定可以覆盖该遮挡区域的若干个次级基站,以及每个次级基站的次级站址以及次级基站类型,不同的基站类型可覆盖的范围可能不同。
获取选址方案中任一目标站址的勘察图像和站址高夫,勘察图像包括在目标站址针对其周围多个不同角度拍摄的图像;基于任一目标站址的勘察图像、站址高度以及覆盖半径,确定是否存在遮挡区域;若存在遮挡区域,则根据遮挡区域所处的位置以及面积,确定出若干个次级站址以及每个次级站址的次级基站类型,能够使网络更全面的覆盖目标区域,提高目标区域中用户的使用感受。
上述实施例从方法流程的角度介绍一种勘察选址的方法,下述实施例从虚拟模块或者虚拟单元的角度介绍了一种勘察选址的装置,具体详见下述实施例。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勘察选址的装置,如图2所示,该勘察选址的装置具体可以包括网络建设等级获取模块201、目标区域信息获取模块202、待选站址确定模块203、覆盖半径确定模块204以及选址方案确定模块205,其中:
网络建设等级获取模块201,用于获取目标区域的网络建设等级;
目标区域信息获取模块202,用于基于目标区域,确定现有网络布局和业务量分布信息,现有网络布局包括目标区域内每个现有基站的类型和位置,业务量分布信息包括目标区域中各个子区域分别对应的业务量和位置;
待选站址确定模块203,用于基于目标区域的网络建设等级以及现有网络布局,确定若干个待选站址,待选站址未被现有基站的网络所覆盖;
覆盖半径确定模块204,用于基于网络建设等级、业务量分布信息以及所有待选站址,确定所有待选站址各自对应的覆盖半径;
选址方案确定模块205,用于基于目标区域的网络建设等级、现有网络布局、业务量分布信息以及所有待选站址的覆盖半径,确定选址方案,选址方案包括若干个目标站址以及每个目标站址的基站覆盖区域。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当目标区域信息获取模块202基于目标区域,确定业务量分布信息时,具体用于:
获取会话信息,会话信息包括在预设时段内目标区域中所有终端各自对应的会话时长、会话次数以及位置;
将目标区域进行划分,确定若干个子区域;
基于会话信息以及所有子区域,获取业务量分布信息。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当待选站址确定模块203基于目标区域的网络建设等级以及现有网络布局,确定若干个待选站址时,具体用于:
获取目标区域的环境信息,环境信息包括目标区域的区域类型、市政规划信息以及安全风险区域,市政规划信息包括目标区域内的所有设施的位置;
基于现有网络布局以及网络建设等级,确定现有覆盖区域,现有覆盖区域为现有基站在网络建设等级下可覆盖的区域;
基于目标区域、现有覆盖区域以及安全风险区域,确定可选区域;
基于区域类型以及市政规划信息,从可选区域中确定若干个待选站址。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当覆盖半径确定模块204基于网络建设等级、业务量分布信息以及所有待选站址,确定所有待选站址各自对应的覆盖半径时,具体用于:
基于网络建设等级,确定使用频段;
获取目标区域的区域类型;
基于使用频段以及区域类型,确定覆盖半径区间;
基于覆盖半径区间、业务量分布信息以及所有待选站址,确定所有待选站址各自对应的覆盖半径。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当选址方案确定模块205基于目标区域的网络建设等级、现有网络布局、业务量分布信息以及所有待选站址的覆盖半径,确定选址方案时,具体用于:
基于目标区域的网络建设等级以及现有网络布局,确定规划覆盖区域,规划覆盖区域为待选站址的网络需要覆盖的区域;
基于规划覆盖区域、业务量分布信息以及所有待选站址的覆盖半径,确定若干个待选方案,任一待选方案包括至少一个待选站址以及每个待选站址的基站覆盖区域;
确定所有待选方案的覆盖信息,覆盖信息包括对应的待选方案的重覆盖面积、总面积覆盖率以及业务量覆盖率;
基于所有待选方案的覆盖信息,从所有待选方案中确定选址方案。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当选址方案确定模块205基于规划覆盖区域、业务量分布信息以及所有待选站址的覆盖半径,确定若干个待选方案时,具体用于:
基于业务量分布信息,将规划覆盖区域划分为多个子区域,确定所有子区域的关联信息,任一关联信息包括对应的子区域的编号、业务量以及位置;
基于所有子区域的关联信息以及所有待选站址的覆盖半径,确定站址覆盖信息,站址覆盖信息包括各个待选站址分别对应的所有子区域的编号和业务量;
基于所有待选站址,确定所有可能的站址组合;
基于站址覆盖信息,确定所有站址组合的覆盖总量,覆盖总量包括对应的站址组合的业务覆盖总量和子区域覆盖总量;
基于所有站址组合的覆盖总量,从所有站址组合中确定若干个待选方案,任一待选方案的业务覆盖总量大于或等于预设的第一覆盖量且子区域覆盖总量大于或等于预设的第二覆盖量。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一种勘察选址装置,还包括:
目标站址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选址方案中任一目标站址的勘察图像和站址高度,勘察图像包括在目标站址针对其周围不同角度拍摄的图像;
遮挡区域确定模块,用于基于任一目标站址的勘察图像、站址高度以及覆盖半径,确定是否存在遮挡区域;
次级站址确定模块,用于基于遮挡区域,确定若干个次级站址以及每个次级站址的次级基站类型。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如图3所示,图3所示的电子设备300包括:处理器301和存储器303。其中,处理器301和存储器303相连,如通过总线302相连。可选地,电子设备300还可以包括收发器304。需要说明的是,实际应用中收发器304不限于一个,该电子设备300的结构并不构成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
处理器301可以是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通用处理器,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数据信号处理器),ASIC(Application 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专用集成电路),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晶体管逻辑器件、硬件部件或者其任意组合。其可以实现或执行结合本申请公开内容所描述的各种示例性的逻辑方框,模块和电路。处理器301也可以是实现计算功能的组合,例如包含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组合,DSP和微处理器的组合等。
总线302可包括一通路,在上述组件之间传送信息。总线302可以是PCI(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外设部件互连标准)总线或EISA(Extended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扩展工业标准结构)总线等。总线302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3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存储器303可以是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或者可存储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动态存储设备,也可以是EE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CD-ROM(Compact DiscRead Only Memory,只读光盘)或其他光盘存储、光碟存储(包括压缩光碟、激光碟、光碟、数字通用光碟、蓝光光碟等)、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
存储器303用于存储执行本申请方案的应用程序代码,并由处理器301来控制执行。处理器301用于执行存储器303中存储的应用程序代码,以实现前述方法实施例所示的内容。
其中,电子设备包括但不限于: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数字广播接收器、PDA(个人数字助理)、PAD(平板电脑)、PMP(便携式多媒体播放器)、车载终端(例如车载导航终端)等等的移动终端以及诸如数字TV、台式计算机等等的固定终端。还可以为服务器等。图3示出的电子设备仅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可以执行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相应内容。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附图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其可以以其他的顺序执行。而且,附图的流程图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子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其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他步骤或者其他步骤的子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部分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勘察选址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目标区域的网络建设等级,所述网络建设等级用于表征目标区域进行网络建设后需要达到的网络覆盖效果;
基于所述目标区域,确定现有网络布局和业务量分布信息,所述现有网络布局包括目标区域内每个现有基站的类型和位置,所述业务量分布信息包括目标区域中各个子区域分别对应的业务量和位置;
基于所述目标区域的网络建设等级以及所述现有网络布局,确定若干个待选站址,所述待选站址未被现有基站的网络所覆盖;
基于所述网络建设等级、所述业务量分布信息以及所有所述待选站址,确定所有所述待选站址各自对应的覆盖半径;
基于所述目标区域的网络建设等级、所述现有网络布局、所述业务量分布信息以及所有所述待选站址的覆盖半径,确定选址方案,所述选址方案包括若干个目标站址以及每个所述目标站址的基站覆盖区域;
所述基于所述网络建设等级、所述业务量分布信息以及所有所述待选站址,确定所有所述待选站址各自对应的覆盖半径,包括:
基于所述网络建设等级,确定使用频段;
获取所述目标区域的区域类型;
基于所述使用频段以及所述区域类型,确定覆盖半径区间;
基于所述覆盖半径区间、所述业务量分布信息以及所有所述待选站址,确定所有所述待选站址各自对应的覆盖半径;
所述基于所述目标区域的网络建设等级、所述现有网络布局、所述业务量分布信息以及所有所述待选站址的覆盖半径,确定选址方案,包括:
基于所述目标区域的网络建设等级以及所述现有网络布局,确定规划覆盖区域,所述规划覆盖区域为待选站址的网络需要覆盖的区域;
基于所述规划覆盖区域、所述业务量分布信息以及所有所述待选站址的覆盖半径,确定若干个待选方案,任一所述待选方案包括至少一个待选站址以及每个待选站址的基站覆盖区域;
确定所有所述待选方案的覆盖信息,所述覆盖信息包括对应的待选方案的重覆盖面积、总面积覆盖率以及业务量覆盖率;
基于所有所述待选方案的覆盖信息,从所有所述待选方案中确定选址方案;
所述基于所述规划覆盖区域、所述业务量分布信息以及所有所述待选站址的覆盖半径,确定若干个待选方案,包括:
基于所述业务量分布信息,将所述规划覆盖区域划分为多个子区域,确定所有所述子区域的关联信息,任一所述关联信息包括对应的子区域的编号、业务量以及位置;
基于所有所述子区域的关联信息以及所有所述待选站址的覆盖半径,确定站址覆盖信息,所述站址覆盖信息包括各个待选站址分别对应的所有子区域的编号和业务量;
基于所有所述待选站址,确定所有可能的站址组合;
基于所述站址覆盖信息,确定所有所述站址组合的覆盖总量,所述覆盖总量包括对应的站址组合的业务覆盖总量和子区域覆盖总量;
基于所有所述站址组合的覆盖总量,从所有所述站址组合中确定若干个待选方案,任一所述待选方案的业务覆盖总量大于或等于预设的第一覆盖量且子区域覆盖总量大于或等于预设的第二覆盖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勘察选址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目标区域,确定业务量分布信息,包括:
获取会话信息,所述会话信息包括在预设时段内目标区域中所有终端各自对应的会话时长、会话次数以及位置;
将所述目标区域进行划分,确定若干个子区域;
基于所述会话信息以及所有所述子区域,获取业务量分布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勘察选址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目标区域的网络建设等级以及所述现有网络布局,确定若干个待选站址,包括:
获取所述目标区域的环境信息,所述环境信息包括目标区域的区域类型、市政规划信息以及安全风险区域,所述市政规划信息包括所述目标区域内的所有设施的位置;
基于所述现有网络布局以及所述网络建设等级,确定现有覆盖区域,所述现有覆盖区域为现有基站在所述网络建设等级下可覆盖的区域;
基于所述目标区域、所述现有覆盖区域以及所述安全风险区域,确定可选区域;
基于所述区域类型以及所述市政规划信息,从所述可选区域中确定若干个待选站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勘察选址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获取所述选址方案中任一目标站址的勘察图像和站址高度,所述勘察图像包括在所述目标站址针对其周围不同角度拍摄的图像;
基于所述任一目标站址的勘察图像、站址高度以及覆盖半径,确定是否存在遮挡区域;
若是,则基于所述遮挡区域,确定若干个次级站址以及每个次级站址的次级基站类型。
5.一种勘察选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网络建设等级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区域的网络建设等级,所述网络建设等级用于表征目标区域进行网络建设后需要达到的网络覆盖效果;
目标区域信息获取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目标区域,确定现有网络布局和业务量分布信息,所述现有网络布局包括目标区域内每个现有基站的类型和位置,所述业务量分布信息包括目标区域中各个子区域分别对应的业务量和位置;
待选站址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目标区域的网络建设等级以及所述现有网络布局,确定若干个待选站址,所述待选站址未被现有基站的网络所覆盖;
覆盖半径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网络建设等级、所述业务量分布信息以及所有所述待选站址,确定所有所述待选站址各自对应的覆盖半径;
选址方案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目标区域的网络建设等级、所述现有网络布局、所述业务量分布信息以及所有所述待选站址的覆盖半径,确定选址方案,所述选址方案包括若干个目标站址以及每个所述目标站址的基站覆盖区域;
所述覆盖半径确定模块在基于所述网络建设等级、所述业务量分布信息以及所有所述待选站址,确定所有所述待选站址各自对应的覆盖半径时,具体用于:
基于所述网络建设等级,确定使用频段;
获取所述目标区域的区域类型;
基于所述使用频段以及所述区域类型,确定覆盖半径区间;
基于所述覆盖半径区间、所述业务量分布信息以及所有所述待选站址,确定所有所述待选站址各自对应的覆盖半径;
所述选址方案确定模块在基于所述目标区域的网络建设等级、所述现有网络布局、所述业务量分布信息以及所有所述待选站址的覆盖半径,确定选址方案时,具体用于:
基于所述目标区域的网络建设等级以及所述现有网络布局,确定规划覆盖区域,所述规划覆盖区域为待选站址的网络需要覆盖的区域;
基于所述规划覆盖区域、所述业务量分布信息以及所有所述待选站址的覆盖半径,确定若干个待选方案,任一所述待选方案包括至少一个待选站址以及每个待选站址的基站覆盖区域;
确定所有所述待选方案的覆盖信息,所述覆盖信息包括对应的待选方案的重覆盖面积、总面积覆盖率以及业务量覆盖率;
基于所有所述待选方案的覆盖信息,从所有所述待选方案中确定选址方案;
所述选址方案确定模块在基于所述规划覆盖区域、所述业务量分布信息以及所有所述待选站址的覆盖半径,确定若干个待选方案时,具体用于:
基于所述业务量分布信息,将所述规划覆盖区域划分为多个子区域,确定所有所述子区域的关联信息,任一所述关联信息包括对应的子区域的编号、业务量以及位置;
基于所有所述子区域的关联信息以及所有所述待选站址的覆盖半径,确定站址覆盖信息,所述站址覆盖信息包括各个待选站址分别对应的所有子区域的编号和业务量;
基于所有所述待选站址,确定所有可能的站址组合;
基于所述站址覆盖信息,确定所有所述站址组合的覆盖总量,所述覆盖总量包括对应的站址组合的业务覆盖总量和子区域覆盖总量;
基于所有所述站址组合的覆盖总量,从所有所述站址组合中确定若干个待选方案,任一所述待选方案的业务覆盖总量大于或等于预设的第一覆盖量且子区域覆盖总量大于或等于预设的第二覆盖量。
6.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该电子设备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
存储器;
至少一个应用程序,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应用程序被存储在存储器中并被配置为由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所述至少一个应用程序配置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勘察选址方法。
7.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勘察选址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CN202310109450.3A 2023-02-14 2023-02-14 一种勘察选址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Active CN11603344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109450.3A CN116033440B (zh) 2023-02-14 2023-02-14 一种勘察选址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109450.3A CN116033440B (zh) 2023-02-14 2023-02-14 一种勘察选址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33440A CN116033440A (zh) 2023-04-28
CN116033440B true CN116033440B (zh) 2023-06-13

Family

ID=860738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109450.3A Active CN116033440B (zh) 2023-02-14 2023-02-14 一种勘察选址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03344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452246B (zh) * 2023-06-19 2023-09-19 航天宏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电磁设备效能及选址评估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7278935A (zh) * 2023-11-04 2023-12-22 天宇正清科技有限公司 基站选址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54644A (zh) * 2013-07-31 2013-10-16 广东省电信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基站选址方法和系统
CN109429234A (zh) * 2017-08-23 2019-03-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站的部署方法及装置
CN111314940A (zh) * 2020-03-06 2020-06-19 重庆邮电大学 一种针对5g nsa组网模式下的无线网络部署方法
CN115412926A (zh) * 2021-05-26 2022-11-29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基站站址规划方法、基站站址规划系统、设备及介质
CN115442745A (zh) * 2022-09-05 2022-12-06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站址选取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54644A (zh) * 2013-07-31 2013-10-16 广东省电信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基站选址方法和系统
CN109429234A (zh) * 2017-08-23 2019-03-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站的部署方法及装置
EP3675547A1 (en) * 2017-08-23 2020-07-01 ZTE Corporation Base station deployment method and device
CN111314940A (zh) * 2020-03-06 2020-06-19 重庆邮电大学 一种针对5g nsa组网模式下的无线网络部署方法
CN115412926A (zh) * 2021-05-26 2022-11-29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基站站址规划方法、基站站址规划系统、设备及介质
CN115442745A (zh) * 2022-09-05 2022-12-06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站址选取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33440A (zh) 2023-04-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6033440B (zh) 一种勘察选址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0213714B (zh) 终端定位的方法及装置
CN104335064B (zh) 改进的三边测量处理
WO2012011147A1 (ja) 通信特性解析システム、通信特性解析方法、及び通信特性解析プログラム
US20130065615A1 (en) Location measur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using access point for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service
EP3140670B1 (en) Location error radius determination
WO2014138538A1 (en) Pyramid mapping data structure for indoor navigation
US11004122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identify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ssets
JPWO2008099927A1 (ja) 電波伝搬特性推定システム及びその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CN114710787B (zh) 网络规划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设备
CN102782519A (zh) 用于估计蜂窝塔位置的方法和装置
CN105517148A (zh) 一种定位方法及装置
CN110167034B (zh) 基站的规划方法及装置
CN114422955A (zh) 5g室内弱覆盖区域的定位方法及装置、设备、存储介质
CN115442745A (zh) 站址选取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8268821A (zh) 一种室内外场景识别方法及装置
CN105960019A (zh) 一种定位方法及装置
CN116017526A (zh) 网络性能评估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015180A (zh) 网络参数更新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电子设备
KR102248019B1 (ko) 지하 매설 시설물에 대한 3d 정보를 제공하는 서버 및 그 동작 방법
CN112996009B (zh) 无线设备的部署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220222592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service area of parking lot,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Golenbiewski et al. Implementation of an indoor positioning system using the WKNN Algorithm
CN110300375B (zh) 一种确定归属基站的方法及装置
CN105262832B (zh) 一种地理位置信息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