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278935A - 基站选址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基站选址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278935A
CN117278935A CN202311231876.2A CN202311231876A CN117278935A CN 117278935 A CN117278935 A CN 117278935A CN 202311231876 A CN202311231876 A CN 202311231876A CN 117278935 A CN117278935 A CN 1172789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ilding
built
base station
determining
target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23187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万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yu Zhengq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yu Zhengq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yu Zhengq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yu Zhengq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231876.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278935A/zh
Publication of CN1172789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27893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H04W4/023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using mutual or relative location information between multiple location based services [LBS] targets or of distance threshold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H04W4/025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using location based information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osition Fixing By Use Of Radio Wav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基站选址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涉及信息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获取目标区域中的每个邻近基站对应的覆盖半径和位置信息,基于每个邻近基站对应的覆盖半径和位置信息,从目标区域中确定各个待建设位置,获取目标区域中各个建筑物分别对应的建筑物高度和位置信息,基于各个建筑物分别对应的建筑物高度和位置信息,以及各个待建设位置,确定各个待建设位置分别对应的穿透损耗值,基于各个待建设位置分别对应的穿透损耗值,确定目标位置。本申请提供的基站选址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提高基站选址的准确性。

Description

基站选址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信息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站选址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网络通讯技术的不断革新,基站的建设也必须跟上节奏,在建设基站时,需要对基站建设的位置进行选择,在相关技术中对基站进行选址时,根据已经建设的基站的分布情况,确定基站的建设位置。例如根据已经建设的基站的位置和覆盖半径,进行基站选址。
然而,在基站所在的区域,仅根据已建设基站的覆盖半径和位置进行基站选址,可能会导致基站选址的准确性较低,因此如何确定出一种准确的基站选址的方法越来越重要。
发明内容
为了提高基站选址的准确度,本申请提供一种基站选址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本申请的上述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基站选址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获取目标区域中的每个邻近基站对应的覆盖半径和位置信息,所述目标区域为待建设基站的区域,且所述目标区域中不存在已建设的基站,所述邻近基站为距离目标区域的中心小于第一预设距离的基站;
基于所述每个邻近基站对应的所述覆盖半径和所述位置信息,从所述目标区域中确定各个待建设位置,所述待建设位置为准备建设基站的位置;
获取所述目标区域中各个建筑物分别对应的建筑物高度和位置信息;
基于各个建筑物分别对应的所述建筑物高度和所述位置信息,以及各个待建设位置,确定各个待建设位置分别对应的穿透损耗值,所述穿透损耗值为在待建设位置处的基站发出的信号穿透建筑物时的衰减量,每个待建设位置对应一个穿透损耗值;
基于各个待建设位置分别对应的穿透损耗值,确定目标位置。
通过采用以上技术方案,获取目标区域中的每个邻近基站对应的覆盖半径和位置信息,并基于每个邻近基站对应的覆盖半径和位置信息,从目标区域中确定各个待建设位置,建筑物可能会影响基站的信号传输质量,获取目标区域中各个建筑物分别对应的建筑物高度和位置信息,并基于各个建筑物分别对应的建筑物高度和位置信息,确定各个待建设位置分别对应的穿透损耗值,当基站在信号传输中存在建筑物阻挡时,会减弱基站信号在输出过程中的强度,通过各个待建设位置分别对应的穿透损耗值,确定目标位置,通过对邻近基站的覆盖半径以及基站在穿过建筑物时的穿透损耗值进行分析,确定出目标位置,降低建筑物对基站信号传输的影响,从而提高基站选址的准确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基于所述每个邻近基站对应的所述覆盖半径和所述位置信息,从目标区域中确定各个待建设位置,包括:
基于所述每个邻近基站对应的覆盖半径和所述位置信息,从目标区域中确定待建设区域;
基于第二预设距离和所述每个邻近基站的所述位置信息,从所述待建设区域中确定各个待建设位置。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基于各个建筑物分别对应的所述建筑物高度和所述位置信息,以及各个待建设位置,确定各个待建设位置分别对应的穿透损耗值,包括:
基于各个建筑物分别对应的所述建筑物高度,确定第一类建筑物和第二类建筑物,所述第一类建筑物中包含至少一个第一建筑物,所述第一建筑物的建筑物高度大于第一预设高度,所述第二类建筑物中包含至少一个第二建筑物,所述第二建筑物的建筑物高度小于第二预设高度,所述第一预设高度大于所述第二预设高度;
基于每个第二建筑物对应的位置信息和各个待建设位置,确定各个待建设位置分别对应的传播区域,所述传播区域为在待建设位置处的基站向第二建筑物传播信号时经过的区域;
基于每个第一建筑物对应的位置信息和各个待建设位置分别对应的传播区域,确定各个待建设位置分别对应的阻挡建筑物的个数,所述阻挡建筑物为存在待建设位置的传播区域内的第一建筑物;
基于各个待建设位置分别对应的阻挡建筑物的个数,确定各个待建设位置分别对应的穿透损耗值。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基于各个待建设位置分别对应的阻挡建筑物的个数,确定各个待建设位置分别对应的穿透损耗值,包括:
获取每个阻挡建筑物对应的材料类型;
基于预设关系以及所述每个阻挡建筑物对应的材料类型,确定每个阻挡建筑物对应的类型损耗值,所述预设关系为材料类型和类型损耗值之间的对应关系;
基于所述各个待建设位置分别对应的阻挡建筑物的个数,以及所述每个阻挡建筑物对应的类型损耗值,确定各个待建设位置分别对应的穿透损耗值。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基于所述各个待建设位置分别对应的阻挡建筑物的个数,以及所述每个阻挡建筑物对应的类型损耗值,确定各个待建设位置分别对应的穿透损耗值,包括:
基于各个待建设位置,以及所述第二建筑物对应的位置信息,确定各个待建设位置分别对应的路径损耗;
基于各个待建设位置分别对应的路径损耗和阻挡建筑物的个数,以及所述每个阻挡建筑物对应的类型损耗值,确定各个待建设位置分别对应的穿透损耗值。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获取所述目标区域中各个建筑物分别对应的建筑物高度,之后还包括:
基于各个建筑物分别对应的所述建筑物高度,确定所述目标区域内建筑物的平均高度;
基于所述平均高度和预设高度阈值,确定基站高度。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各个建筑物分别对应的面积和目标区域对应的面积;
基于各个建筑物分别对应的面积,确定建筑物总面积;
基于所述建筑物总面积和所述目标区域对应的面积,确定目标区域的建筑物密度;
基于所述建筑物密度和所述基站高度,确定所述目标区域的基站发射功率。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基站选址的装置,该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区域中的每个邻近基站对应的覆盖半径和位置信息,所述目标区域为待建设基站的区域,且所述目标区域中不存在已建设的基站,所述邻近基站为距离目标区域的中心小于第一预设距离的基站;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每个邻近基站对应的所述覆盖半径和所述位置信息,从所述目标区域中确定各个待建设位置,所述待建设位置为准备建设基站的位置;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目标区域中各个建筑物分别对应的建筑物高度和位置信息;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基于各个建筑物分别对应的所述建筑物高度和所述位置信息,以及各个待建设位置,确定各个待建设位置分别对应的穿透损耗值,所述穿透损耗值为在待建设位置处的基站发出的信号穿透建筑物时的衰减量,每个待建设位置对应一个穿透损耗值;
第三确定模块,用于基于各个待建设位置分别对应的穿透损耗值,确定目标位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确定模块在基于所述每个邻近基站对应的所述覆盖半径和所述位置信息,从目标区域中确定各个待建设位置时,具体用于:
基于所述每个邻近基站对应的覆盖半径和所述位置信息,从目标区域中确定待建设区域;
基于第二预设距离和所述每个邻近基站的所述位置信息,从所述待建设区域中确定各个待建设位置。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确定模块在基于各个建筑物分别对应的所述建筑物高度和所述位置信息,以及各个待建设位置,确定各个待建设位置分别对应的穿透损耗值时,具体用于:
基于各个建筑物分别对应的所述建筑物高度,确定第一类建筑物和第二类建筑物,所述第一类建筑物中包含至少一个第一建筑物,所述第一建筑物的建筑物高度大于第一预设高度,所述第二类建筑物中包含至少一个第二建筑物,所述第二建筑物的建筑物高度小于第二预设高度,所述第一预设高度大于所述第二预设高度;
基于每个第二建筑物对应的位置信息和各个待建设位置,确定各个待建设位置分别对应的传播区域,所述传播区域为在待建设位置处的基站向第二建筑物传播信号时经过的区域;
基于每个第一建筑物对应的位置信息和各个待建设位置分别对应的传播区域,确定各个待建设位置分别对应的阻挡建筑物的个数,所述阻挡建筑物为存在待建设位置的传播区域内的第一建筑物;
基于各个待建设位置分别对应的阻挡建筑物的个数,确定各个待建设位置分别对应的穿透损耗值。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确定模块在基于各个待建设位置分别对应的阻挡建筑物的个数,确定各个待建设位置分别对应的穿透损耗值时,具体用于:
获取每个阻挡建筑物对应的材料类型;
基于预设关系以及所述每个阻挡建筑物对应的材料类型,确定每个阻挡建筑物对应的类型损耗值,所述预设关系为材料类型和类型损耗值之间的对应关系;
基于所述各个待建设位置分别对应的阻挡建筑物的个数,以及所述每个阻挡建筑物对应的类型损耗值,确定各个待建设位置分别对应的穿透损耗值。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确定模块在基于所述各个待建设位置分别对应的阻挡建筑物的个数,以及所述每个阻挡建筑物对应的类型损耗值,确定各个待建设位置分别对应的穿透损耗值时,具体用于:
基于各个待建设位置,以及所述第二建筑物对应的位置信息,确定各个待建设位置分别对应的路径损耗;
基于各个待建设位置分别对应的路径损耗和阻挡建筑物的个数,以及所述每个阻挡建筑物对应的类型损耗值,确定各个待建设位置分别对应的穿透损耗值。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第四确定模块和第五确定模块,其中,
所述第四确定模块,用于基于各个建筑物分别对应的所述建筑物高度,确定所述目标区域内建筑物的平均高度;
所述第五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平均高度和预设高度阈值,确定基站高度。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三获取模块、第六确定模块、第七确定模块和第八确定模块,其中,
所述第三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各个建筑物分别对应的面积和目标区域对应的面积;
所述第六确定模块,用于基于各个建筑物分别对应的面积,确定建筑物总面积;
所述第七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建筑物总面积和所述目标区域对应的面积,确定目标区域的建筑物密度;
所述第八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建筑物密度和所述基站高度,确定所述目标区域的基站发射功率。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
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
存储器;
一个或多个应用程序,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应用程序被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被配置为由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所述一个或多个应用程序配置用于:执行根据第一方面中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所示的基站选址的方法对应的操作。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介质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至少一段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至少一条指令、至少一段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第一方面中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所示的基站选址的方法。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站选址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与相关技术相比,在本申请中,通过获取目标区域中的每个邻近基站对应的覆盖半径和位置信息,并基于每个邻近基站对应的覆盖半径和位置信息,从目标区域中确定各个待建设位置,建筑物可能会影响基站的信号传输质量,获取目标区域中各个建筑物分别对应的建筑物高度和位置信息,并基于各个建筑物分别对应的建筑物高度和位置信息,确定各个待建设位置分别对应的穿透损耗值,当基站在信号传输中存在建筑物阻挡时,会减弱基站信号在输出过程中的强度,通过各个待建设位置分别对应的穿透损耗值,确定目标位置,通过对邻近基站的覆盖半径以及基站在穿过建筑物时的穿透损耗值进行分析,确定出目标位置,降低建筑物对基站信号传输的影响,从而提高基站选址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站选址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站选址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附图3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申请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另外,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如无特殊说明,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基站选址的方法,由电子设备执行,该电子设备可以为服务器也可以为终端设备,其中,该服务器可以是独立的物理服务器,也可以是多个物理服务器构成的服务器集群或者分布式系统,还可以是提供云计算服务的云服务器。终端设备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计算机等,但并不局限于此,该终端设备以及服务器可以通过有线或无线通信方式进行直接或间接地连接,本申请实施例在此不做限制,其中,如图1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S101、获取目标区域中的每个邻近基站对应的覆盖半径和位置信息。
其中,目标区域为待建设基站的区域,且目标区域中不存在已建设的基站,邻近基站为与小于目标区域中心距离小于的第一预设距离的基站。
对于本申请实施例,电子设备可以在本地存储中获取目标区域中的每个邻近基站对应的覆盖半径和位置信息,也可以在其他设备中获取目标区域中的每个邻近基站对应的覆盖半径和位置信息,还可以获取用户输入的目标区域中的每个邻近基站对应的覆盖半径和位置信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不做限定。
对于本申请实施例,邻近基站对应的位置信息可以用坐标表示,还可以用距离和方向表示,邻近基站为在目标区域周围已经建立的基站。
在上述申请实施例中,在获取目标区域中的每个邻近基站对应的覆盖半径和位置信息之后,显示器可以实时显示目标区域中的每个邻近基站对应的覆盖半径和位置信息,也可以当检测到用户触发的显示指令时,显示目标区域中的每个邻近基站对应的覆盖半径和位置信息,以供工作人员掌握目标区域内基站的分布信息。
步骤S102、基于每个邻近基站对应的覆盖半径和位置信息,从目标区域中确定各个待建设位置。
其中,待建设位置为准备建设基站的位置。
对于本申请实施例,基站在选址时,需要距离邻近基站一定的距离,可以直接基于每个邻近基站对应的位置信息和覆盖半径,以及第二预设距离,确定待建设位置。在对基站选址时,新基站的位置需要在邻近基站的信号强度较低的区域,距离邻近基站的位置越远,信号强度越低,第二预设距离可以是邻近基站的覆盖半径的90%。例如,邻近基站1的位置信息为位置A,覆盖半径为300米,则第二预设距离为270米,则待建设位置为距离位置A大于270米的位置。
步骤S103、获取目标区域中各个建筑物分别对应的建筑物高度和位置信息。
对于本申请实施例,建筑物的位置信息可以用坐标表示,还可以用距离和方向表示,电子设备可以在本地存储中获取目标区域中各个建筑物分别对应的建筑物高度和位置信息,也可以在其他设备中获取目标区域中各个建筑物分别对应的建筑物高度和位置信息,还可以获取用户输入的获取目标区域中各个建筑物分别对应的建筑物高度和位置信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不做限定。
步骤S104、基于各个建筑物分别对应的建筑物高度和位置信息,以及各个待建设位置,确定各个待建设位置分别对应的穿透损耗值。
其中,穿透损耗值为在待建设位置处的基站发出的信号穿透建筑物时的衰减量,每个待建设位置对应一个穿透损耗值。
对于本申请实施例,当基站将信号传输至建筑物时,存在阻挡基站信号传输的建筑物时,基站次传输的信号产生衰减,也即穿透损耗值。当基站向建筑物传输信号时,不存在阻挡基站信号传输的建筑物时,穿透损耗值为0。
步骤S105、基于各个待建设位置分别对应的穿透损耗值,确定目标位置。
对于本申请实施例,在确定出各个待建设位置分别对应的穿透损耗值后,待建设位置对应的穿透损耗值越小,基站对应的覆盖区域内信号的传输强度降低的情况越小,可以将最小的穿透损耗值对应的待建设位置确定为目标位置。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站选址的方法,与相关技术相比,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获取目标区域中的每个邻近基站对应的覆盖半径和位置信息,并基于每个邻近基站对应的覆盖半径和位置信息,从目标区域中确定各个待建设位置,建筑物可能会影响基站的信号传输质量,获取目标区域中各个建筑物分别对应的建筑物高度和位置信息,并基于各个建筑物分别对应的建筑物高度和位置信息,确定各个待建设位置分别对应的穿透损耗值,当基站在信号传输中存在建筑物阻挡时,会减弱基站信号在输出过程中的强度,通过各个待建设位置分别对应的穿透损耗值,确定目标位置,通过对邻近基站的覆盖半径以及基站在穿过建筑物时的穿透损耗值进行分析,确定出目标位置,降低建筑物对基站信号传输的影响,从而提高基站选址的准确性。
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基于每个邻近基站对应的覆盖半径和位置信息,从目标区域中确定各个待建设位置,具体可以包括:基于每个邻近基站对应的覆盖半径和位置信息,从目标区域中确定待建设区域;基于第二预设距离和每个邻近基站的位置信息,从待建设区域中确定各个待建设位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基于每个邻近基站对应的覆盖半径和位置信息,确定每个邻近基站的边缘区域,基于每个邻近基站对应的边缘区域,基于目标区域和覆盖区域,确定出待建设区域,待建设区域为应该建设基站的区域。
对于本申请实施例,由于在建设基站时,基站需要距离已经建设完成的基站一定的距离,基于第二预设距离和每个邻近基站的位置信息,待建设位置从待建设区域中确定各个待建设位置,例如,邻近基站A的位置信息为a1,第二预设距离为1000m,则与基站A相距1000m且在待建设区域中的位置,包括位置B、位置C和位置D。
对于本申请实施例,通过邻近基站的覆盖半径和位置信息,确定待建设区域,当基站建在目标区域中的待建设区域时,可以使基站对目标区域的覆盖更完全,并根据第二预设距离以及每个邻近基站的位置信息,准确地从待建设区域中确定各个待建设位置。
当两个建筑物的高度相差较大时,基站的信号传输强度会被较高建筑物削弱。基于各个建筑物分别对应的建筑物高度和位置信息,以及各个待建设位置,确定各个待建设位置分别对应的穿透损耗值,具体可以包括:基于各个建筑物分别对应的建筑物高度,确定第一类建筑物和第二类建筑物,第一类建筑物中包含至少一个第一建筑物,第二类建筑物中包含至少一个第二建筑物;基于每个第二建筑物对应的位置信息和各个待建设位置,确定各个待建设位置分别对应的传播区域,传播区域为在待建设位置处的基站向第二建筑物传播信号时经过的区域;基于每个第一建筑物对应的位置信息和各个待建设位置分别对应的传播区域,确定各个待建设位置分别对应的阻挡建筑物的个数,阻挡建筑物为存在待建设位置的传播区域内的第一建筑物;基于各个待建设位置分别对应的阻挡建筑物的个数,确定各个待建设位置分别对应的穿透损耗值。
其中,第一建筑物的建筑物高度大于第一预设高度,第二建筑物的建筑物高度小于第二预设高度,第一预设高度大于第二预设高度。
对于本申请实施例,当两个建筑物的高度相差较大时,较高的建筑物可能会影响基站向较低的建筑物的信号传播质量,通过将各个建筑物分别对应的建筑物高度与第一预设高度和第二预设高度进行比较,确定出第一建筑物和第二建筑物。例如,建筑物A的建筑物高度为20米,建筑物B的建筑物高度为50米,第一预设高度为40米,第二预设高度为25米,则建筑物A为第二建筑物,建筑物B为第一建筑物。
对于本申请实施例,当基站向第二建筑物传输信号的区域内存在第一建筑物时,该第一建筑物为阻挡建筑物,且阻挡建筑物越多,基站信号传输至第二建筑物的强度越弱。例如,第一建筑物A的位置信息为a,第二建筑物的位置信息为b,待建设位置为c,基于第二建筑物的位置信息和待建设位置的位置信息,确定传播区域为a和b之间的区域,若第一建筑物的位置信息a在传播区域a和b之间的区域中,则第一建筑物A 为阻挡建筑物。
对于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基于阻挡建筑物的个数以及每个建筑对应的预设损耗,确定各个待建设位置分别对应的穿透损耗值。例如,一个建筑对应的预设损耗为,20dB,待建设位置B对应的阻挡建筑物的个数为3,则待建设位置B对应的穿透损耗值为60dB。
对于本申请实施例,当建筑物的高度之差较大时,较高建筑会削弱基站向较低建筑的信号传输强度,通过确定基站向较低建筑物的传播区域的阻挡建筑个数,准确地确定各个待建设位置分别对应的穿透损耗值。
建筑物对基站信号传输的削弱作用不仅和阻挡建筑物的个数相关,还和建筑物的材料相关,建筑物的材料类型为木质和混凝土时,对基站信号传输的削弱作用不同。基于各个待建设位置分别对应的阻挡建筑物的个数,确定各个待建设位置分别对应的穿透损耗值,具体可以包括:获取每个阻挡建筑物对应的材料类型;基于预设关系以及每个阻挡建筑物对应的材料类型,确定每个阻挡建筑物对应的类型损耗值;基于各个待建设位置分别对应的阻挡建筑物的个数,以及每个阻挡建筑物对应的类型损耗值,确定各个待建设位置分别对应的穿透损耗值。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在本地存储中获取每个阻挡建筑物对应的材料类型,也可以在其他设备中获取每个阻挡建筑物对应的材料类型,还可以获取用户输入的每个阻挡建筑物对应的材料类型,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不做限定。
其中,预设关系为材料类型和类型损耗值之间的对应关系。
对于本申请实施例,基于预设关系,确定与每个阻挡建筑物的材料类型相匹配的类型损耗值,例如,材料类型为木质,木质对应的损耗为20dB。并基于阻挡建筑物的个数和类型损耗值,确定各个待建设位置分别对应的穿透损耗值。
对于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待建设位置和第二建筑物之间的阻挡建筑物的材料类型,确定类型损耗值,并基于类型损耗和阻挡建筑物的个数,准确地确定各个待建设位置分别对应的穿透损耗值。
各个待建设位置分别对应的穿透损耗值还和待建设位置与第二建筑物的距离有关,即路径损耗,路径损耗主要源于信号功率在空间的扩散和吸收,基站在信号传输的过程中,。基于各个待建设位置分别对应的阻挡建筑物的个数,以及每个阻挡建筑物对应的类型损耗值,确定各个待建设位置分别对应的穿透损耗值,具体可以包括:基于各个待建设位置,以及第二建筑物对应的位置信息,确定各个待建设位置分别对应的路径损耗;基于各个待建设位置分别对应的路径损耗和阻挡建筑物的个数,以及每个阻挡建筑物对应的类型损耗值,确定各个待建设位置分别对应的穿透损耗值。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待建设位置距离第二建筑物的位置越远,对应的路径损耗越大,基于各个待建设位置,以及第二建筑物对应的位置信息,确定待建设位置与第二建筑物的距离,并基于距离和路径损耗的预设关系,确定各个待建设位置分别对应的路径损耗。
对于本申请实施例,当阻挡建筑物的个数较多时,穿透损耗值也会增加,可以基于预设系数增加关系以及阻挡建筑物的个数确定增加系数,可以将待建设位置对应的所有阻挡建筑物的类型损耗值以及增加系数的总和,确定待建设位置的类型损耗总值。例如,待建设位置A的阻挡建筑物的类型损耗值分别为15dB和5dB,阻挡建筑物的个数对应的增加系数为1.2,则待建设位置A对应的类型损耗总值为24dB。并基于待建设位置对应的路径损耗、阻挡建筑物的个数以及阻挡建筑物的类型损耗值,确定待建设位置对应的穿透损耗值。例如,待建设位置A对应的路径损耗为10dB,以及阻挡建筑物的类型损耗总值为24dB,则待建设位置A对应的穿透损耗值为34dB。
其中,系数增加关系为阻挡建筑物的个数与增加系数之间的关系。
对于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待建设位置对应的阻挡建筑物个数、待建设位置与第二建筑物的距离,以及阻挡建筑物的类型损耗值,准确地确定待建设位置对应的穿透损耗值。
对于本申请实施例,当第二类建筑物包含至少两个第二建筑物时,也即一个待建设位置与至少两个第二建筑物的传播区域中均存在阻挡建筑物时,将待建设位置和所有第二建筑物的传播区域中的所有阻挡建筑物的个数的总和,确定为阻挡建筑物的个数。例如,待建设位置A和第二建筑物b1的传播区域中存在阻挡建筑物的个数为2,待建设位置A和第二建筑物b2的传播区域中存在阻挡建筑物的个数为1,则待建设位置A对应的阻挡建筑物个数为3。
进一步地,在确定各个待建设位置分别对应的穿透损耗值时,需要基于待建设位置和所有第二建筑物的类型损耗总值以及路径损耗的总值的和,确定待建设位置的穿透损耗值。例如,待建设位置A和第二建筑物b1的类型损耗总值为24dB,路径损耗为5dB,待建设位置A和第二建筑物b2的类型损耗总值为10dB,路径损耗为15dB,则待建设位置A的穿透损耗值为54dB。
在选择基站所在的位置之后,需要根据目标区域中建筑物的高度,确定基站的高度。获取目标区域中各个建筑物分别对应的建筑物高度,之后还可以包括:基于各个建筑物分别对应的建筑物高度,确定目标区域内建筑物的平均高度;基于平均高度和预设高度阈值,确定基站高度。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保证基站可以覆盖目标区域中的较大的范围,且对其他基站不造成干扰,基站的高度需要高于目标区域内建筑物的平均高度,并基于预设高度阈值和平均高度,确定基站高度。
对于本申请实施例,预设高度阈值可以由系统预先设置,也可以是用户选择的。例如,平均高度为25m,预设高度阈值为10m,则基站高度为35m。
对于本申请实施例,根据目标区域中的建筑物的平均高度,确定基站高度,以使得基站传输的信号在目标区域内覆盖的范围较大。
在确定出各个待建设位置分别对应的穿透损耗值后,基于各个待建设位置分别对应的穿透损耗值,确定目标位置,具体可以包括:将最小的穿透损耗值对应的待建设位置确定为目标位置。当在目标位置建设的基站的穿透损耗值最小时,该基站向目标区域内传播信号的强度受到的影响最小。
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该方法还可以包括:获取各个建筑物分别对应的面积和目标区域对应的面积;基于各个建筑物分别对应的面积,确定建筑物总面积;基于建筑物总面积和目标区域对应的面积,确定目标区域的建筑物密度;基于建筑物密度和基站高度,确定目标区域的基站发射功率。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获取各个建筑物分别对应的面积和目标区域对应的面积的步骤,可以在基于各个建筑物分别对应的建筑物高度,确定目标区域内建筑物的平均高度的步骤之前执行,也可以在基于各个建筑物分别对应的建筑物高度,确定目标区域内建筑物的平均高度的步骤之后执行,还可以与基于各个建筑物分别对应的建筑物高度,确定目标区域内建筑物的平均高度的步骤同时执行,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不做限定。
对于本申请实施例,建筑物的密度影响基站在目标区域内信号的传播,例如,建筑物总面积为3000平方米,目标区域的面积为10000平方米,则目标区域的建筑物密度为30%。
对于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建筑物的总面积和目标区域的面积之比,准确地确定目标区域的建筑密度。在确定建筑物密度之后,可以将建筑物密度和基站高度进行归一化,并确定归一化后的建筑物密度和基站高度的比值,基于比值和发射功率的之间的预设关系,确定归一化后的建筑物密度和基站高度的比值对应的基站发射功率。例如,归一化后的建筑物密度为0.3,基站高度为0.5,比值为0.6,对应的发射功率为40dBm。
对于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对目标区域内建筑物密度和基站高度的分析,准确地确定基站发射功率,进一步使得基站传输的信号在目标区域内覆盖的范围较大。
上述实施例从方法流程的角度介绍了一种基站选址的方法,下述实施例从虚拟模块或者虚拟单元的角度介绍了一种基站选址的装置,具体详见下述实施例。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站选址的装置,如图2所示,该基站选址的装置20具体可以包括:第一获取模块21、第一确定模块22、第二获取模块23、第二确定模块24和第三确定模块25,其中,
第一获取模块21,用于获取目标区域中的每个邻近基站对应的覆盖半径和位置信息,目标区域为待建设基站的区域,且目标区域中不存在已建设的基站,邻近基站为距离目标区域的中心小于第一预设距离的基站;
第一确定模块22,用于基于每个邻近基站对应的覆盖半径和位置信息,从目标区域中确定各个待建设位置,待建设位置为准备建设新基站的位置;
第二获取模块23,用于获取目标区域中各个建筑物分别对应的建筑物高度和位置信息;
第二确定模块24,用于基于各个建筑物分别对应的建筑物高度和位置信息,以及各个待建设位置,确定各个待建设位置分别对应的穿透损耗值,穿透损耗值为在待建设位置处的基站发出的信号穿透建筑物时的衰减量,每个待建设位置对应一个穿透损耗值;
第三确定模块25,用于基于各个待建设位置分别对应的穿透损耗值,确定目标位置。
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一确定模块22在基于每个邻近基站对应的覆盖半径和位置信息,从目标区域中确定各个待建设位置时,具体用于:
基于每个邻近基站对应的覆盖半径和位置信息,从目标区域中确定待建设区域;
基于第二预设距离和每个邻近基站的位置信息,从待建设区域中确定各个待建设位置。
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二确定模块24在基于各个建筑物分别对应的建筑物高度和位置信息,以及各个待建设位置,确定各个待建设位置分别对应的穿透损耗值时,具体用于:
基于各个建筑物分别对应的建筑物高度,确定第一类建筑物和第二类建筑物,第一类建筑物中包含至少一个第一建筑物,第一建筑物的建筑物高度大于第一预设高度,第二类建筑物中包含至少一个第二建筑物,第二建筑物的建筑物高度小于第二预设高度,第一预设高度大于第二预设高度;
基于每个第二建筑物对应的位置信息和各个待建设位置,确定各个待建设位置分别对应的传播区域,传播区域为在待建设位置处的基站向第二建筑物传播信号时经过的区域;
基于每个第一建筑物对应的位置信息和各个待建设位置分别对应的传播区域,确定各个待建设位置分别对应的阻挡建筑物的个数,阻挡建筑物为存在待建设位置的传播区域内的第一建筑物;
基于各个待建设位置分别对应的阻挡建筑物的个数,确定各个待建设位置分别对应的穿透损耗值。
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二确定模块24在基于各个待建设位置分别对应的阻挡建筑物的个数,确定各个待建设位置分别对应的穿透损耗值时,具体用于:
获取每个阻挡建筑物对应的材料类型;
基于预设关系以及每个阻挡建筑物对应的材料类型,确定每个阻挡建筑物对应的类型损耗值,预设关系为材料类型和类型损耗值之间的对应关系;
基于各个待建设位置分别对应的阻挡建筑物的个数,以及每个阻挡建筑物对应的类型损耗值,确定各个待建设位置分别对应的穿透损耗值。
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二确定模块24在基于各个待建设位置分别对应的阻挡建筑物的个数,以及每个阻挡建筑物对应的类型损耗值,确定各个待建设位置分别对应的穿透损耗值时,具体用于:
基于各个待建设位置,以及第二建筑物对应的位置信息,确定各个待建设位置分别对应的路径损耗;
基于各个待建设位置分别对应的路径损耗和阻挡建筑物的个数,以及每个阻挡建筑物对应的类型损耗值,确定各个待建设位置分别对应的穿透损耗值。
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装置20还包括:第四确定模块和第五确定模块,其中,
第四确定模块,用于基于各个建筑物分别对应的建筑物高度,确定目标区域内建筑物的平均高度;
第五确定模块,用于基于平均高度和预设高度阈值,确定基站高度。
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装置20还包括:第三获取模块、第六确定模块、第七确定模块和第八确定模块,其中,
第三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各个建筑物分别对应的面积和目标区域对应的面积;
第六确定模块,用于基于各个建筑物分别对应的面积,确定建筑物总面积;
第七确定模块,用于基于建筑物总面积和目标区域对应的面积,确定目标区域的建筑物密度;
第八确定模块,用于基于建筑物密度和基站高度,确定目标区域的基站发射功率。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站选址的装置,与相关技术相比,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获取目标区域中的每个邻近基站对应的覆盖半径和位置信息,并基于每个邻近基站对应的覆盖半径和位置信息,从目标区域中确定各个待建设位置,建筑物可能会影响基站的信号传输质量,获取目标区域中各个建筑物分别对应的建筑物高度和位置信息,并基于各个建筑物分别对应的建筑物高度和位置信息,确定各个待建设位置分别对应的穿透损耗值,当基站在信号传输中存在建筑物阻挡时,会减弱基站信号在输出过程中的强度,通过各个待建设位置分别对应的穿透损耗值,确定目标位置,通过对邻近基站的覆盖半径以及基站在穿过建筑物时的穿透损耗值进行分析,确定出目标位置,降低建筑物对基站信号传输的影响,从而提高基站选址的准确性。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一种基站选址的装置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如图3所示,图3所示的电子设备30包括:处理器301和存储器303。其中,处理器301和存储器303相连,如通过总线302相连。可选地,电子设备30还可以包括收发器304。需要说明的是,实际应用中收发器304不限于一个,该电子设备30的结构并不构成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
处理器301可以是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通用处理器,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数据信号处理器),ASIC(Application 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专用集成电路),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晶体管逻辑器件、硬件部件或者其任意组合。其可以实现或执行结合本申请公开内容所描述的各种示例性的逻辑方框,模块和电路。处理器301也可以是实现计算功能的组合,例如包含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组合,DSP和微处理器的组合等。
总线302可包括一通路,在上述组件之间传送信息。总线302可以是PCI(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外设部件互连标准)总线或EISA(Extended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扩展工业标准结构)总线等。总线302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3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型的总线。
存储器303可以是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或者可存储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动态存储设备,也可以是EE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CD-ROM(Compact DiscRead Only Memory,只读光盘)或其他光盘存储、光碟存储(包括压缩光碟、激光碟、光碟、数字通用光碟、蓝光光碟等)、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
存储器303用于存储执行本申请方案的应用程序代码,并由处理器301来控制执行。处理器301用于执行存储器303中存储的应用程序代码,以实现前述方法实施例所示的内容。
其中,电子设备包括但不限于: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数字广播接收器、PDA(个人数字助理)、PAD(平板电脑)、PMP(便携式多媒体播放器)、车载终端(例如车载导航终端)等等的移动终端以及诸如数字TV、台式计算机等等的固定终端。还可以为服务器等。图3示出的电子设备仅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可以执行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相应内容。与相关技术相比,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获取目标区域中的每个邻近基站对应的覆盖半径和位置信息,并基于每个邻近基站对应的覆盖半径和位置信息,从目标区域中确定各个待建设位置,建筑物可能会影响基站的信号传输质量,获取目标区域中各个建筑物分别对应的建筑物高度和位置信息,并基于各个建筑物分别对应的建筑物高度和位置信息,确定各个待建设位置分别对应的穿透损耗值,当基站在信号传输中存在建筑物阻挡时,会减弱基站信号在输出过程中的强度,通过各个待建设位置分别对应的穿透损耗值,确定目标位置,通过对邻近基站的覆盖半径以及基站在穿过建筑物时的穿透损耗值进行分析,确定出目标位置,降低建筑物对基站信号传输的影响,从而提高基站选址的准确性。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附图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其可以以其他的顺序执行。而且,附图的流程图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子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其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他步骤或者其他步骤的子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以上仅是本申请的部分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基站选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目标区域的每个邻近基站对应的覆盖半径和位置信息,所述目标区域为待建设基站的区域,且所述目标区域中不存在已建设的基站,所述邻近基站为距离目标区域的中心小于第一预设距离的基站;
基于所述每个邻近基站对应的所述覆盖半径和所述位置信息,从所述目标区域中确定各个待建设位置,所述待建设位置为准备建设新基站的位置;
获取所述目标区域中各个建筑物分别对应的建筑物高度和位置信息;
基于各个建筑物分别对应的所述建筑物高度和所述位置信息,以及各个待建设位置,确定各个待建设位置分别对应的穿透损耗值,所述穿透损耗值为在待建设位置处的基站发出的信号穿透建筑物时的衰减量,每个待建设位置对应一个穿透损耗值;
基于各个待建设位置分别对应的穿透损耗值,确定目标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每个邻近基站对应的所述覆盖半径和所述位置信息,从目标区域中确定各个待建设位置,包括:
基于所述每个邻近基站对应的覆盖半径和所述位置信息,从目标区域中确定待建设区域;
基于第二预设距离和所述每个邻近基站的所述位置信息,从所述待建设区域中确定各个待建设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各个建筑物分别对应的所述建筑物高度和所述位置信息,以及各个待建设位置,确定各个待建设位置分别对应的穿透损耗值,包括:
基于各个建筑物分别对应的所述建筑物高度,确定第一类建筑物和第二类建筑物,所述第一类建筑物中包含至少一个第一建筑物,所述第一建筑物的建筑物高度大于第一预设高度,所述第二类建筑物中包含至少一个第二建筑物,所述第二建筑物的建筑物高度小于第二预设高度,所述第一预设高度大于所述第二预设高度;
基于每个第二建筑物对应的位置信息和各个待建设位置,确定各个待建设位置分别对应的传播区域,所述传播区域为在待建设位置处的基站向第二建筑物传播信号时经过的区域;
基于每个第一建筑物对应的位置信息和各个待建设位置分别对应的传播区域,确定各个待建设位置分别对应的阻挡建筑物的个数,所述阻挡建筑物为存在待建设位置的传播区域内的第一建筑物;
基于各个待建设位置分别对应的阻挡建筑物的个数,确定各个待建设位置分别对应的穿透损耗值。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各个待建设位置分别对应的阻挡建筑物的个数,确定各个待建设位置分别对应的穿透损耗值,包括:
获取每个阻挡建筑物对应的材料类型;
基于预设关系以及所述每个阻挡建筑物对应的材料类型,确定每个阻挡建筑物对应的类型损耗值,所述预设关系为材料类型和类型损耗值之间的对应关系;
基于所述各个待建设位置分别对应的阻挡建筑物的个数,以及所述每个阻挡建筑物对应的类型损耗值,确定各个待建设位置分别对应的穿透损耗值。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各个待建设位置分别对应的阻挡建筑物的个数,以及所述每个阻挡建筑物对应的类型损耗值,确定各个待建设位置分别对应的穿透损耗值,包括:
基于各个待建设位置,以及所述第二建筑物对应的位置信息,确定各个待建设位置分别对应的路径损耗;
基于各个待建设位置分别对应的路径损耗和阻挡建筑物的个数,以及所述每个阻挡建筑物对应的类型损耗值,确定各个待建设位置分别对应的穿透损耗值。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所述目标区域中各个建筑物分别对应的建筑物高度,之后还包括:
基于各个建筑物分别对应的所述建筑物高度,确定所述目标区域内建筑物的平均高度;
基于所述平均高度和预设高度阈值,确定基站高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各个建筑物分别对应的面积和目标区域对应的面积;
基于各个建筑物分别对应的面积,确定建筑物总面积;
基于所述建筑物总面积和所述目标区域对应的面积,确定目标区域的建筑物密度;
基于所述建筑物密度和所述基站高度,确定所述目标区域的基站发射功率。
8.一种基站选址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区域中的每个邻近基站对应的覆盖半径和位置信息,所述目标区域为待建设基站的区域,且所述目标区域中不存在已建设的基站,所述邻近基站为距离目标区域的中心小于第一预设距离的基站;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每个邻近基站对应的所述覆盖半径和所述位置信息,从所述目标区域中确定各个待建设位置,所述待建设位置为准备建设新基站的位置;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目标区域中各个建筑物分别对应的建筑物高度和位置信息;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基于各个建筑物分别对应的所述建筑物高度和所述位置信息,以及各个待建设位置,确定各个待建设位置分别对应的穿透损耗值,所述穿透损耗值为在待建设位置处的基站发出的信号穿透建筑物时的衰减量,每个待建设位置对应一个穿透损耗值;
第三确定模块,用于基于各个待建设位置分别对应的穿透损耗值,确定目标位置。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
存储器;
一个或多个应用程序,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应用程序被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被配置为由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所述一个或多个应用程序配置用于:执行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基站选址的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基站选址的方法。
CN202311231876.2A 2023-11-04 2023-11-04 基站选址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727893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231876.2A CN117278935A (zh) 2023-11-04 2023-11-04 基站选址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231876.2A CN117278935A (zh) 2023-11-04 2023-11-04 基站选址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278935A true CN117278935A (zh) 2023-12-22

Family

ID=892003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231876.2A Pending CN117278935A (zh) 2023-11-04 2023-11-04 基站选址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278935A (zh)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090157U (zh) * 2014-08-26 2015-01-07 中睿通信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lte基站选址现场的基站参数获取装置
CN204948365U (zh) * 2015-08-18 2016-01-06 中睿通信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远程操控的lte基站立体规划、选点及勘察系统
CN109561440A (zh) * 2019-01-25 2019-04-02 田继红 一种无线通信组网系统的基站选址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2839342A (zh) * 2020-12-31 2021-05-25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长春供电公司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救灾移动应急基站选址方法
CN112929891A (zh) * 2021-01-20 2021-06-08 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 一种基于室内三维结构化模型的5g基站信号仿真和优化选址方法
US20210250778A1 (en) * 2018-11-05 2021-08-12 Softbank Corp. Area construction method
CN114040420A (zh) * 2021-12-17 2022-02-11 黑龙江龙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5g网络通信的基站设计方法及系统
CN114222306A (zh) * 2021-11-04 2022-03-22 中国通信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无线通信的通信基站选址系统及方法
CN114252888A (zh) * 2020-09-23 2022-03-29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自主机器人、基站选址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15915157A (zh) * 2022-10-22 2023-04-04 云南省通信产业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射线追踪的城市环境太赫兹无线通信基站选址方法
CN116033440A (zh) * 2023-02-14 2023-04-28 北京万和汇通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勘察选址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6390105A (zh) * 2023-04-11 2023-07-04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以服务可靠性为目标的移动基站动态选址优化方法
KR20230116513A (ko) * 2022-01-28 2023-08-04 주식회사 케이티 기지국의 설치 위치를 결정하는 방법 및 그 장치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090157U (zh) * 2014-08-26 2015-01-07 中睿通信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lte基站选址现场的基站参数获取装置
CN204948365U (zh) * 2015-08-18 2016-01-06 中睿通信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远程操控的lte基站立体规划、选点及勘察系统
US20210250778A1 (en) * 2018-11-05 2021-08-12 Softbank Corp. Area construction method
CN109561440A (zh) * 2019-01-25 2019-04-02 田继红 一种无线通信组网系统的基站选址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4252888A (zh) * 2020-09-23 2022-03-29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自主机器人、基站选址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12839342A (zh) * 2020-12-31 2021-05-25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长春供电公司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救灾移动应急基站选址方法
CN112929891A (zh) * 2021-01-20 2021-06-08 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 一种基于室内三维结构化模型的5g基站信号仿真和优化选址方法
CN114222306A (zh) * 2021-11-04 2022-03-22 中国通信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无线通信的通信基站选址系统及方法
CN114040420A (zh) * 2021-12-17 2022-02-11 黑龙江龙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5g网络通信的基站设计方法及系统
KR20230116513A (ko) * 2022-01-28 2023-08-04 주식회사 케이티 기지국의 설치 위치를 결정하는 방법 및 그 장치
CN115915157A (zh) * 2022-10-22 2023-04-04 云南省通信产业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射线追踪的城市环境太赫兹无线通信基站选址方法
CN116033440A (zh) * 2023-02-14 2023-04-28 北京万和汇通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勘察选址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6390105A (zh) * 2023-04-11 2023-07-04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以服务可靠性为目标的移动基站动态选址优化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刘霄;任毅;: "无线基站选址原则与实践", 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 no. 03, 15 March 2007 (2007-03-15), pages 1 - 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97397C (zh) 估测无线通信系统服务区域中用户位置的方法
US8805413B2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use in determining a location of a mobile device within a multi-level physical structure
US9756508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he location of a station in a wireless environment
CN101634700A (zh) 无线网络中终端的定位方法和装置
CN110636516B (zh) 信号传播模型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US8971919B2 (en) Fast generation of radio coverage map of access points in an indoor environment
CN110602736A (zh) 场强预测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CN116033440B (zh) 一种勘察选址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US9037131B2 (en) Efficient generation of radio coverage map of access points in an indoor environment
CN113438658A (zh) 基站覆盖范围确定方法和装置
CN111818550B (zh) 一种网络覆盖情况的预测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09150263B (zh) 一种基于多探头暗室的三维信道重建的方法及装置
CN112492636B (zh) 一种传播损耗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17278935A (zh) 基站选址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6817924A (zh) 一种基于智能网关的室内定位方法、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10708702A (zh) 信号传播模型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11954225B (zh) 路由器位置的确定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4915978A (zh) 一种覆盖半径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390563A (zh) 一种5g小区驻留能力评估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Tabakcioglu et al. Comparison of improved slope uniform theory of diffraction with some geometrical optic and physical optic methods for multiple building diffractions
CN107707319B (zh) 无线信号在建筑物内部的场强预测方法及装置
KR102552435B1 (ko) 근접센서 전파 우선순위를 이용한 컨텐츠 정보 제공 시스템 및 이를 활용한 서비스 방법
JP6466147B2 (ja) 算出装置、算出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Zhu et al. An Empirical Indoor Propagation Model for Underground Parking Area
US11510171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osition estim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