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915978A - 一种覆盖半径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覆盖半径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915978A
CN114915978A CN202210505112.7A CN202210505112A CN114915978A CN 114915978 A CN114915978 A CN 114915978A CN 202210505112 A CN202210505112 A CN 202210505112A CN 114915978 A CN114915978 A CN 11491597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age
loss
preset
signal strength
targ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50511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915978B (zh
Inventor
南作用
钟志刚
朱悦
陈任翔
曹恒
王尚奇
张千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Information Technology Designing and Consulting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Information Technology Designing and Consulting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Information Technology Designing and Consulting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505112.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915978B/zh
Publication of CN1149159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159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9159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1597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18Network planning to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22Traffic simulation tools or mode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Monitoring And Testing Of Transmission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覆盖半径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解决了相关技术仅基于终端的接收电平可能不能真实地反映出基站的覆盖情况,无法准确、有效地确定出基站的覆盖半径的技术问题。该方法包括:确定目标基站对应的覆盖场景;基于该覆盖场景进行仿真建模,以确定目标区域对应的每一个位置的信号强度,该目标区域为该目标基站对应的覆盖区域;根据该每一个位置的信号强度,确定多个信号强度各自对应的覆盖半径,其中,第一信号强度对应的覆盖半径用于表征第一覆盖区域的半径,该第一覆盖区域为该目标区域中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该第一信号强度的覆盖区域,该第一信号强度为该多个信号强度中的一个。

Description

一种覆盖半径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覆盖半径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可以基于基站对应的多个终端的接收电平,确定该基站的覆盖半径。
但是上述方法中,由于不同终端接收信号的链路情况不同,仅基于终端的接收电平可能不能真实地反映出基站的覆盖情况,无法准确、有效地确定出基站的覆盖半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覆盖半径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解决了相关技术仅基于终端的接收电平可能不能真实地反映出基站的覆盖情况,无法准确、有效地确定出基站的覆盖半径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覆盖半径确定方法,包括:确定目标基站对应的覆盖场景;基于该覆盖场景进行仿真建模,以确定目标区域对应的每一个位置的信号强度,该目标区域为该目标基站对应的覆盖区域;根据该每一个位置的信号强度,确定多个信号强度各自对应的覆盖半径,其中,第一信号强度对应的覆盖半径用于表征第一覆盖区域的半径,该第一覆盖区域为该目标区域中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该第一信号强度的覆盖区域,该第一信号强度为该多个信号强度中的一个。
可选地,上述根据该每一个位置的信号强度,确定多个信号强度各自对应的覆盖半径具体包括:根据该每一个位置的信号强度,确定该多个信号强度各自对应的覆盖面积,该第一信号强度对应的覆盖面积用于表征该第一覆盖区域的面积;根据该多个信号强度各自对应的覆盖面积以及该覆盖场景对应的修正参数,确定该多个信号强度各自对应的覆盖半径。
可选地,上述覆盖半径确定方法还包括:获取预设发射功率、预设馈线损耗、预设天线增益以及预设损耗余量,该预设发射功率为该目标基站对应的一个天线的发射功率,该预设馈线损耗为该目标基站与该天线之间的馈线的损耗;确定目标终端对应的用户场景,该目标终端为与该目标基站存在通信关系的终端;当该用户场景为室外时,根据该预设发射功率、该预设馈线损耗、该预设天线增益、该预设损耗余量以及该第一信号强度,确定该第一信号强度对应的最大空口损耗。
可选地,上述覆盖半径确定方法还包括:当该用户场景为室内时,确定该目标终端对应的室内穿透损耗;根据该预设发射功率、该预设馈线损耗、该预设天线增益、该预设损耗余量、该室内穿透损耗以及该第一信号强度,确定该第一信号强度对应的最大空口损耗。
可选地,上述确定该目标终端对应的室内穿透损耗具体包括:确定目标建筑物的建筑体类型,该目标建筑物为该目标终端所处的建筑物;根据该建筑体类型,确定该目标建筑物对应的第一层墙体的穿透损耗;根据该第一层墙体与该目标终端之间的距离以及预设损耗步进参数,确定该目标建筑物对应的其他穿透损耗,该预设损耗步进参数为该建筑体类型对应的损耗步进参数;将该第一层墙体的穿透损耗与该其他穿透损耗之和,确定为该目标终端对应的室内穿透损耗。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覆盖半径确定装置,包括:第一确定模块;该第一确定模块,被配置为确定目标基站对应的覆盖场景;该第一确定模块,还被配置为基于该覆盖场景进行仿真建模,以确定目标区域对应的每一个位置的信号强度,该目标区域为该目标基站对应的覆盖区域;该第一确定模块,还被配置为根据该每一个位置的信号强度,确定多个信号强度各自对应的覆盖半径,其中,第一信号强度对应的覆盖半径用于表征第一覆盖区域的半径,该第一覆盖区域为该目标区域中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该第一信号强度的覆盖区域,该第一信号强度为该多个信号强度中的一个。
可选地,该第一确定模块,具体被配置为根据该每一个位置的信号强度,确定该多个信号强度各自对应的覆盖面积,该第一信号强度对应的覆盖面积用于表征该第一覆盖区域的面积;该第一确定模块,具体还被配置为根据该多个信号强度各自对应的覆盖面积以及该覆盖场景对应的修正参数,确定该多个信号强度各自对应的覆盖半径。
可选地,上述覆盖半径确定装置还包括获取模块和第二确定模块;该获取模块,被配置为获取预设发射功率、预设馈线损耗、预设天线增益以及预设损耗余量,该预设发射功率为该目标基站对应的一个天线的发射功率,该预设馈线损耗为该目标基站与该天线之间的馈线的损耗;该第二确定模块,被配置为确定目标终端对应的用户场景,该目标终端为与该目标基站存在通信关系的终端;该第二确定模块,还被配置为当该用户场景为室外时,根据该预设发射功率、该预设馈线损耗、该预设天线增益、该预设损耗余量以及该第一信号强度,确定该第一信号强度对应的最大空口损耗。
可选地,上述覆盖半径确定装置还包括第三确定模块;该第三确定模块,被配置为当该用户场景为室内时,确定该目标终端对应的室内穿透损耗;该第三确定模块,还被配置为根据该预设发射功率、该预设馈线损耗、该预设天线增益、该预设损耗余量、该室内穿透损耗以及该第一信号强度,确定该第一信号强度对应的最大空口损耗。
可选地,该第三确定模块,具体被配置为确定目标建筑物的建筑体类型,该目标建筑物为该目标终端所处的建筑物;该第三确定模块,具体还被配置为根据该建筑体类型,确定该目标建筑物对应的第一层墙体的穿透损耗;该第三确定模块,具体还被配置为根据该第一层墙体与该目标终端之间的距离以及预设损耗步进参数,确定该目标建筑物对应的其他穿透损耗,该预设损耗步进参数为该建筑体类型对应的损耗步进参数;该第三确定模块,具体还被配置为将该第一层墙体的穿透损耗与该其他穿透损耗之和,确定为该目标终端对应的室内穿透损耗。
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和被配置为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其中,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所述指令,以实现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种可选地覆盖半径确定方法。
第四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指令,当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的指令由电子设备执行时,使得该电子设备能够执行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种可选地覆盖半径确定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覆盖半径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电子设备可以确定目标基站对应的覆盖场景,并且基于该覆盖场景进行仿真建模,以确定目标区域对应的每一个位置的信号强度;然后该电子设备可以根据该每一个位置的信号强度,确定该多个信号强度各自对应的覆盖半径。本发明中,电子设备可以基于不同的覆盖场景建立不同的电磁传播模型,并且基于该电子传播模型确定出多个信号强度中每一个信号强度对应的至少一个位置,进而确定出该每一个信号强度对应的覆盖半径,具体为确定出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该每一个信号强度的覆盖区域的覆盖半径,能够真实地反映出基站的覆盖情况,可以准确、有效地确定出基站在不同信号强度下的覆盖半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覆盖半径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覆盖半径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覆盖半径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覆盖半径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覆盖半径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覆盖半径确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覆盖半径确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覆盖半径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进行详细的描述。
此外,本申请的描述中所提到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其他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他步骤或单元。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他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
本申请中所述“和/或”,包括用两种方法中的任意一种或者同时使用两种方法。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
基于背景技术中所描述,由于相关技术中,可以基于基站对应的多个终端的接收电平,确定该基站的覆盖半径,但是该过程可能不能真实地反映出基站的覆盖情况,无法准确、有效地确定出基站的覆盖半径。基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覆盖半径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电子设备可以基于不同的覆盖场景建立不同的电磁传播模型,并且基于该电子传播模型确定出多个信号强度中每一个信号强度对应的至少一个位置,进而确定出该每一个信号强度对应的覆盖半径,具体为确定出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该每一个信号强度的覆盖区域的覆盖半径,能够真实地反映出基站的覆盖情况,可以准确、有效地确定出基站在不同信号强度下的覆盖半径。
需要说明的是,执行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覆盖半径确定方法的电子设备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桌面型、膝上型、手持计算机、笔记本电脑、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 personal computer,UMPC)、上网本,以及蜂窝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digital assistant,PDA)、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VR)设备等,本公开对电子设备的具体形态不作特殊限制。其可以与用户通过键盘、触摸板、触摸屏、遥控器、语音交互或手写设备等一种或多种方式进行人机交互。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覆盖半径确定方法可以包括S101-S103。
S101、电子设备确定目标基站对应的覆盖场景。
应理解,目标基站为信号的发送端设备,与目标基站存在通信关系的目标终端为信号的接收端设备,目标基站对应的覆盖场景为该目标基站以及该目标终端共同所处的覆盖场景,该覆盖场景用于表征该目标基站与该目标终端之间的信号传播环境。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一个基站对应的覆盖场景可以为密集市区、普通市区、郊区或者农村等。电子设备可以基于该基站对应的覆盖区域中建筑物的平均高度,确定该基站对应的覆盖场景。
具体的,当该基站对应的覆盖区域中建筑物的平均高度大于或等于第一高度阈值(例如20m(米))时,电子设备可以确定该基站对应的覆盖场景为密集市区。当该平均高度大于或等于该第一高度阈值时,说明该覆盖区域中建筑物的平均层数大于或等于7层,电磁传播隧道效应明显,长路时延明显,密集车流引起的发射及频偏较为严重,信号几乎不可能从建筑物的顶端绕射传播。
当上述覆盖区域中建筑物的平均高度小于该第一高度阈值,并且大于或等于第二高度阈值(例如10m)时,电子设备可以确定该基站对应的覆盖场景为普通市区;当该覆盖区域中的建筑物的平均高度小于该第二高度阈值,并且大于或等于第三高度阈值(例如5m)时,电子设备可以确定该基站对应的覆盖场景为郊区;当该覆盖区域中的建筑物的平均高度小于该第三高度阈值时,电子设备可以确定该基站对应的覆盖场景为农村。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第一高度阈值>第二高度阈值>第三高度阈值。
S102、电子设备基于目标基站对应的覆盖场景进行仿真建模,以确定目标区域对应的每一个位置的信号强度。
其中,该目标区域为该目标基站对应的覆盖区域。
应理解,该目标区域对应的每一个位置为该目标基站对应的每一个接收端设备(或目标终端)所处的位置,一个目标终端所处的位置的信号强度为该目标终端在该位置接收到信号的信号强度。
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以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power,RSRP)的形式表征上述每一个位置的信号强度。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上述电子设备基于目标基站对应的覆盖场景进行仿真建模即为基于该目标基站对应的覆盖场景建立一个电磁传播模型,该电磁传播模型表征出的信号传播环境(或信号传播情况)与上述目标基站与目标终端之间的信号传播环境是相同或类似的。
具体的,电子设备可以为上述目标区域配置预设发射功率、预设频率、预设带宽以及预设子载波带宽,并且基于该预设发射功率、预设频率、预设带宽以及预设子载波带宽进行仿真建模。
可以理解的是,该预设发射功率为该目标基站对应的一个天线的发射功率。该预设频率为目标基站所处网络的网络制式的频段,例如当该网络制式为5G网络时,该预设频率可以为3.5Ghz,当该网络制式为4G网络时,该预设评率可以为1.8Ghz。该预设带宽为该网络中每一个频点的带宽,例如100M等该预设子载波带宽为每一个子载波的带宽,例如180k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基于不同的覆盖场景进行仿真建模时,所使用的到的参数的类型不变(该类型包括上述预设发射功率、预设频率、预设带宽以及预设子载波带宽),但参数的数值会随着覆盖场景的不同而变化。
可选地,电子设备可以为电磁传播模型配置一个三维射线跟踪模型,进而电子设备可以基于该三维射线跟踪模型,确定出目标区域对应的每一个位置的信号强度。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电子设备还可以利用连续波对上述三维射线跟踪模型进行校正,进而基于校正后的三维射线跟踪模型确定上述目标区域对应的每一个位置的信号强度,能够准确地确定出该每一个位置的信号强度。
S103、电子设备根据每一个位置的信号强度,确定多个信号强度各自对应的覆盖半径。
其中,第一信号强度对应的覆盖半径用于表征第一覆盖区域的半径,该第一覆盖区域为上述目标区域中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该第一信号强度的覆盖区域,该第一信号强度为该多个信号强度中的一个。
应理解,该多个信号强度为该目标区域对应的所有信号强度,也可以理解为该多个信号强度包括上述每一个位置的信号强度。
可以理解的是,电子设备在确定出该每一个位置的信号强度之后,可以确定出相同信号强度(即该多个信号强度中每一个信号强度)对应的至少一个位置。电子设备可以基于该每一个信号强度对应的至少一个位置,确定该多个信号强度中每一个信号强度对应的覆盖半径。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能够带来以下有益效果:由S101-S103可知,电子设备可以确定目标基站对应的覆盖场景,并且基于该覆盖场景进行仿真建模,以确定目标区域对应的每一个位置的信号强度;然后该电子设备可以根据该每一个位置的信号强度,确定该多个信号强度各自对应的覆盖半径。本发明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可以基于不同的覆盖场景建立不同的电磁传播模型,并且基于该电子传播模型确定出多个信号强度中每一个信号强度对应的至少一个位置,进而确定出该每一个信号强度对应的覆盖半径,具体为确定出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该每一个信号强度的覆盖区域的覆盖半径,能够真实地反映出基站的覆盖情况,可以准确、有效地确定出基站在不同信号强度下的覆盖半径。
结合图1,如图2所示,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上述根据每一个位置的信号强度,确定多个信号强度各自对应的覆盖半径,具体可以包括S1031-S1032。
S1031、电子设备根据每一个位置的信号强度,确定多个信号强度各自对应的覆盖面积。
其中,上述第一信号强度对应的覆盖面积用于表征上述第一覆盖区域的面积。
结合上述实施例的描述,应理解,电子设备可以根据该每一个位置的信号强度,确定上述多个信号强度中每一个信号强度对应的至少一个位置。然后该电子设备可以获取该每一个信号强度对应的至少一个位置各自的位置信息(或面积),确定该每一个信号强度对应的覆盖面积。具体的,对于一个信号强度对应的覆盖面积而言,电子设备可以将该信号强度对应的至少一个位置中每个位置的面积之和,确定为该信号强度对应的覆盖面积。
S1032、电子设备根据多个信号强度各自对应的覆盖面积以及覆盖场景对应的修正参数,确定多个信号强度各自对应的覆盖半径。
应理解,该覆盖场景为上述目标基站对应的覆盖场景,不同的覆盖场景对应不同的修正参数,当该覆盖场景为密集市区或普通市区时,该修正参数可以较大;当该覆盖场景为郊区或农村时,该修正参数可以较小。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电子设备可以确定上述第一信号强度对应的覆盖半径满足下述公式:
Figure BDA0003637171570000081
其中,R表示该第一信号强度对应的覆盖半径,S表示该第一信号强度对应的覆盖面积,k表示该修正系数,0.5≤k≤1。
至此,电子设备可以基于上述公式,确定出该多个信号强度各自对应的覆盖半径。
示例性的,以下表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多个信号强度各自对应的覆盖面积的一种示例。具体的,信号强度1(信号强度的值为-70dbm(分贝毫瓦))对应的覆盖面积为0.00312km2(平方千米),信号强度2(信号强度的值为-71dbm)对应的覆盖面积为0.0039km2,信号强度3(信号强度的值为-72dbm)对应的覆盖面积为0.0048km2,信号强度4(信号强度的值为-73dbm)对应的覆盖面积为0.0057km2
假设上述修正系数为0.8,则电子设备可以得到如表2示出的上述多个信号强度各自对应的覆盖半径。具体的,信号强度1对应的覆盖半径为0.0252km,信号强度2对应的覆盖半径为0.0282km,信号强度3对应的覆盖半径为0.0313km,信号强度4对应的覆盖半径为0.0341。
表1
信号强度 信号强度的值(dbm) 覆盖面积(km<sup>2</sup>)
信号强度1 -70 0.00312
信号强度2 -71 0.0039
信号强度3 -72 0.0048
信号强度4 -73 0.0057
表2
Figure BDA0003637171570000091
需要说明的是,表1和表2中示出的4个信号强度仅为上述多个信号强度的一种示例,本发明实施例不限定该多个信号强度的具体数量。
结合图1,如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覆盖半径确定方法还可以包括S104-S106。
S104、电子设备获取预设发射功率、预设馈线损耗、预设天线增益以及预设损耗余量。
其中,该预设发射功率为上述目标基站对应的一个天线的发射功率,该预设馈线损耗为该目标基站与该天线之间的馈线的损耗。
应理解,该预设天线增益为在上述电磁传播模型中,电子设备为该目标基站对应的每一个天线配置的天线增益。本发明实施例中,不同方向的天线增益相同。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预设损耗余量为仿真过程中规划出的一段额外的信号强度大小。本发明实施例获取该预设损耗余量,以保证仿真出的电磁传播模型可以与实际传播情况相同。
S105、电子设备确定目标终端对应的用户场景。
其中,该目标终端为与上述目标基站存在通信关系的终端。
应理解,该目标基站发出的信号可以经由上述馈线到达相应的天线,进而由该天线将该信号发送至某一目标终端(或接收端设备)。
本公开实施例中,目标终端对应的用户场景可以为室内或室外,电子设备可以基于目标终端对应的位置信息,确定该目标终端对应的用户场景。
S106、当用户场景为室外时,电子设备根据预设发射功率、预设馈线损耗、预设天线增益、预设损耗余量以及第一信号强度,确定第一信号强度对应的最大空口损耗。
应理解,一个信号强度对应的最大空口损耗用于表征在该信号强度下,发送端设备与接收端设备之间的最大信号强度差值。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当上述用户场景为室外时,电子设备可以确定上述第一信号强度对应的最大空口损耗满足下述公式:
Figure BDA0003637171570000101
其中,
Figure BDA0003637171570000102
表示该第一信号强度对应的最大空口损耗,Pb表示上述预设发射功率,La表示上述预设馈线损耗,G表示上述预设天线增益,Lb表示上述预设损耗余量,
Figure BDA0003637171570000103
表示该第一信号强度。
至此,电子设备可以确定出上述多个信号强度各自对应的最大空口损耗。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电子设备可以基于上述多个信号强度各自对应的覆盖半径以及该多个信号强度各自对应的最大空口损耗,生成预设对应关系,该预设对应关系可以包括多个最大空口损耗以及该多个最大空口损耗各自对应的覆盖半径,该多个最大空口损耗即为该多个信号强度对应的最大空口损耗。进而,电子设备在获取到某一个待识别空口损耗之后,可以基于该预设对应关系,确定出与该待识别空口损耗对应的覆盖半径,能够提升覆盖半径的确定效率。
示例性的,以下表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预设对应关系的一种示例。具体的,最大空口损耗1(最大空口损耗的值为111dbm)对应的覆盖半径为0.0252km,最大空口损耗2(最大空口损耗的值为112dbm)对应的覆盖半径为0.0282km,最大空口损耗3(最大空口损耗的值为113dbm)对应的覆盖半径为0.0313km,最大空口损耗4(最大空口损耗的值为114dbm)对应的覆盖半径为0.0341km。
表3
最大空口损耗 最大空口损耗的值(dbm) 覆盖半径(km)
最大空口损耗1 111 0.0252
最大空口损耗2 112 0.0282
最大空口损耗3 113 0.0313
最大空口损耗4 114 0.0341
结合图3,如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覆盖半径确定方法还可以包括S107-S108。
S107、当用户场景为室内时,电子设备确定目标终端对应的室内穿透损耗。
应理解,该室内穿透损耗用于表征信号在目标建筑物(即目标终端所处的建筑物)内的损耗情况。当该用户场景为室内时,电子设备需要确定信号在该目标建筑物内的损耗情况,并且在后续计算相关最大空口损耗时需要将该室内穿透损耗考虑在内。
S108、电子设备根据预设发射功率、预设馈线损耗、预设天线增益、预设损耗余量、室内穿透损耗以及第一信号强度,确定第一信号强度对应的最大空口损耗。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电子设备可以将上述S106中确定出的第一信号强度对应的最大空口损耗,与S107中确定出的室内穿透损耗之间的差值,确定为用户场景为室内时,该第一信号强度对应的最大空口损耗。即当该用户场景为室内时,电子设备可以确定该第一信号强度对应的最大空口损耗满足下述公式:
Figure BDA0003637171570000111
其中,
Figure BDA0003637171570000112
表示该第一信号强度对应的最大空口损耗,Pb表示上述预设发射功率,La表示上述预设馈线损耗,G表示上述预设天线增益,Lb表示上述预设损耗余量,
Figure BDA0003637171570000113
表示该第一信号强度,Pd表示该室内穿透损耗。
结合图4,如图5所示,上述确定目标终端对应的室内穿透损耗,具体可以包括S1071-S1074。
S1071、电子设备确定目标建筑物的建筑体类型。
其中,该目标建筑物为上述目标终端所处的建筑物。
S1072、电子设备根据建筑体类型,确定目标建筑物对应的第一层墙体的穿透损耗。
本发明实施例中,一个建筑物的建筑体类型可以为水泥、金属或者玻璃等,电子设备可以根据不同的建筑体类型,确定该建筑物的相关穿透损耗。示例性的,当该建筑体类型分别为水泥、金属以及玻璃时,该第一层墙体的穿透损耗分别可以为17dB、12dB以及7dB。
S1073、电子设备根据第一层墙体与目标终端之间的距离以及预设损耗步进参数,确定目标建筑物对应的其他穿透损耗。
其中,该预设损耗步进参数为与该建筑体类型对应的损耗步进参数。
应理解,该其他穿透损耗用于表征信号从该第一层墙体到该目标终端的损耗情况。
可以理解的是,不同的建筑体类型可以对应不同的损耗步进参数。电子设备在确定出目标建筑物的建筑体类型之后,可以根据该建筑体类型确定该预设损耗步进参数,然后基于该第一层墙体与目标终端之间的距离(以下简称目标距离)以及该预设损耗步进参数,确定该其他穿透损耗。具体的,电子设备可以将该目标距离与该预设损耗步进参数的乘积,确定为该其他穿透损耗。
示例性的,当该建筑体类型分别为水泥、金属以及玻璃时,该预设步进损耗步进参数分别可以为1.7dB/m、1.1dB/m以及0.8dB/m。
S1074、电子设备将第一层墙体的穿透损耗与其他穿透损耗之和,确定为目标终端对应的室内穿透损耗。
结合上述实施例的描述,应理解,该其他穿透损耗用于表征信号从该第一层墙体到该目标终端的损耗情况,电子设备将该其他穿透损耗与该第一墙体的穿透损耗之和,确定为该目标终端对应的室内穿透损耗,能够准确、有效地反映出信号在整个目标建筑物内(也可以理解为整个室内)的损耗情况。
本发明实施例可以根据上述方法示例对电子设备等进行功能模块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对模块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
在采用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的情况下,图6示出了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覆盖半径确定装置的一种可能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覆盖半径确定装置10可以包括:第一确定模块101。
第一确定模块101,被配置为确定目标基站对应的覆盖场景。
第一确定模块101,还被配置为基于该覆盖场景进行仿真建模,以确定目标区域对应的每一个位置的信号强度,该目标区域为该目标基站对应的覆盖区域。
第一确定模块101,还被配置为根据该每一个位置的信号强度,确定多个信号强度各自对应的覆盖半径,其中,第一信号强度对应的覆盖半径用于表征第一覆盖区域的半径,该第一覆盖区域为该目标区域中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该第一信号强度的覆盖区域,该第一信号强度为该多个信号强度中的一个。
可选地,第一确定模块101,具体被配置为根据该每一个位置的信号强度,确定该多个信号强度各自对应的覆盖面积,该第一信号强度对应的覆盖面积用于表征该第一覆盖区域的面积。
第一确定模块101,具体还被配置为根据该多个信号强度各自对应的覆盖面积以及该覆盖场景对应的修正参数,确定该多个信号强度各自对应的覆盖半径。
可选地,上述覆盖半径确定装置10还包括获取模块102和第二确定模块103。
获取模块102,被配置为获取预设发射功率、预设馈线损耗、预设天线增益以及预设损耗余量,该预设发射功率为该目标基站对应的一个天线的发射功率,该预设馈线损耗为该目标基站与该天线之间的馈线的损耗。
第二确定模块103,被配置为确定目标终端对应的用户场景,该目标终端为与该目标基站存在通信关系的终端。
第二确定模块103,还被配置为当该用户场景为室外时,根据该预设发射功率、该预设馈线损耗、该预设天线增益、该预设损耗余量以及该第一信号强度,确定该第一信号强度对应的最大空口损耗。
可选地,上述覆盖半径确定装置10还包括第三确定模块104。
第三确定模块104,被配置为当该用户场景为室内时,确定该目标终端对应的室内穿透损耗。
第三确定模块104,还被配置为根据该预设发射功率、该预设馈线损耗、该预设天线增益、该预设损耗余量、该室内穿透损耗以及该第一信号强度,确定该第一信号强度对应的最大空口损耗。
可选地,第三确定模块104,具体被配置为确定目标建筑物的建筑体类型,该目标建筑物为该目标终端所处的建筑物。
第三确定模块104,具体还被配置为根据该建筑体类型,确定该目标建筑物对应的第一层墙体的穿透损耗。
第三确定模块104,具体还被配置为根据该第一层墙体与该目标终端之间的距离以及预设损耗步进参数,确定该目标建筑物对应的其他穿透损耗,该预设损耗步进参数为该建筑体类型对应的损耗步进参数。
第三确定模块104,具体还被配置为将该第一层墙体的穿透损耗与该其他穿透损耗之和,确定为该目标终端对应的室内穿透损耗。
在采用集成的单元的情况下,图7示出了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覆盖半径确定装置的一种可能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覆盖半径确定装置20可以包括:处理模块201和通信模块202。处理模块201可以用于对覆盖半径确定装置20的动作进行控制管理。通信模块202可以用于支持覆盖半径确定装置20与其他实体的通信。可选地,如图7所示,该覆盖半径确定装置20还可以包括存储模块203,用于存储覆盖半径确定装置20的程序代码和数据。
其中,处理模块201可以是处理器或控制器。通信模块202可以是收发器、收发电路或通信接口等。存储模块203可以是存储器。
其中,当处理模块201为处理器,通信模块202为收发器,存储模块203为存储器时,处理器、收发器和存储器可以通过总线连接。总线可以是外设部件互连标准(peripheralcomponent interconnect,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结构(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architecture,EISA)总线等。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
应理解,在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程序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来实现。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者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终端线(Digital Subscriber Line,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以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2)

1.一种覆盖半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目标基站对应的覆盖场景;
基于所述覆盖场景进行仿真建模,以确定目标区域对应的每一个位置的信号强度,所述目标区域为所述目标基站对应的覆盖区域;
根据所述每一个位置的信号强度,确定多个信号强度各自对应的覆盖半径,其中,第一信号强度对应的覆盖半径用于表征第一覆盖区域的半径,所述第一覆盖区域为所述目标区域中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信号强度的覆盖区域,所述第一信号强度为所述多个信号强度中的一个。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覆盖半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每一个位置的信号强度,确定多个信号强度各自对应的覆盖半径,包括:
根据所述每一个位置的信号强度,确定所述多个信号强度各自对应的覆盖面积,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对应的覆盖面积用于表征所述第一覆盖区域的面积;
根据所述多个信号强度各自对应的覆盖面积以及所述覆盖场景对应的修正参数,确定所述多个信号强度各自对应的覆盖半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覆盖半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预设发射功率、预设馈线损耗、预设天线增益以及预设损耗余量,所述预设发射功率为所述目标基站对应的一个天线的发射功率,所述预设馈线损耗为所述目标基站与所述天线之间的馈线的损耗;
确定目标终端对应的用户场景,所述目标终端为与所述目标基站存在通信关系的终端;
当所述用户场景为室外时,根据所述预设发射功率、所述预设馈线损耗、所述预设天线增益、所述预设损耗余量以及所述第一信号强度,确定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对应的最大空口损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覆盖半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用户场景为室内时,确定所述目标终端对应的室内穿透损耗;
根据所述预设发射功率、所述预设馈线损耗、所述预设天线增益、所述预设损耗余量、所述室内穿透损耗以及所述第一信号强度,确定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对应的最大空口损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覆盖半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目标终端对应的室内穿透损耗,包括:
确定目标建筑物的建筑体类型,所述目标建筑物为所述目标终端所处的建筑物;
根据所述建筑体类型,确定所述目标建筑物对应的第一层墙体的穿透损耗;
根据所述第一层墙体与所述目标终端之间的距离以及预设损耗步进参数,确定所述目标建筑物对应的其他穿透损耗,所述预设损耗步进参数为所述建筑体类型对应的损耗步进参数;
将所述第一层墙体的穿透损耗与所述其他穿透损耗之和,确定为所述目标终端对应的室内穿透损耗。
6.一种覆盖半径确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确定模块;
所述第一确定模块,被配置为确定目标基站对应的覆盖场景;
所述第一确定模块,还被配置为基于所述覆盖场景进行仿真建模,以确定目标区域对应的每一个位置的信号强度,所述目标区域为所述目标基站对应的覆盖区域;
所述第一确定模块,还被配置为根据所述每一个位置的信号强度,确定多个信号强度各自对应的覆盖半径,其中,第一信号强度对应的覆盖半径用于表征第一覆盖区域的半径,所述第一覆盖区域为所述目标区域中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信号强度的覆盖区域,所述第一信号强度为所述多个信号强度中的一个。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覆盖半径确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确定模块,具体被配置为根据所述每一个位置的信号强度,确定所述多个信号强度各自对应的覆盖面积,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对应的覆盖面积用于表征所述第一覆盖区域的面积;
所述第一确定模块,具体还被配置为根据所述多个信号强度各自对应的覆盖面积以及所述覆盖场景对应的修正参数,确定所述多个信号强度各自对应的覆盖半径。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覆盖半径确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覆盖半径确定装置还包括获取模块和第二确定模块;
所述获取模块,被配置为获取预设发射功率、预设馈线损耗、预设天线增益以及预设损耗余量,所述预设发射功率为所述目标基站对应的一个天线的发射功率,所述预设馈线损耗为所述目标基站与所述天线之间的馈线的损耗;
所述第二确定模块,被配置为确定目标终端对应的用户场景,所述目标终端为与所述目标基站存在通信关系的终端;
所述第二确定模块,还被配置为当所述用户场景为室外时,根据所述预设发射功率、所述预设馈线损耗、所述预设天线增益、所述预设损耗余量以及所述第一信号强度,确定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对应的最大空口损耗。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覆盖半径确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覆盖半径确定装置还包括第三确定模块;
所述第三确定模块,被配置为当所述用户场景为室内时,确定所述目标终端对应的室内穿透损耗;
所述第三确定模块,还被配置为根据所述预设发射功率、所述预设馈线损耗、所述预设天线增益、所述预设损耗余量、所述室内穿透损耗以及所述第一信号强度,确定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对应的最大空口损耗。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覆盖半径确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确定模块,具体被配置为确定目标建筑物的建筑体类型,所述目标建筑物为所述目标终端所处的建筑物;
所述第三确定模块,具体还被配置为根据所述建筑体类型,确定所述目标建筑物对应的第一层墙体的穿透损耗;
所述第三确定模块,具体还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一层墙体与所述目标终端之间的距离以及预设损耗步进参数,确定所述目标建筑物对应的其他穿透损耗,所述预设损耗步进参数为所述建筑体类型对应的损耗步进参数;
所述第三确定模块,具体还被配置为将所述第一层墙体的穿透损耗与所述其他穿透损耗之和,确定为所述目标终端对应的室内穿透损耗。
1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处理器;
被配置为存储所述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所述指令,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覆盖半径确定方法。
1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指令,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的指令由电子设备执行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能够执行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覆盖半径确定方法。
CN202210505112.7A 2022-05-10 2022-05-10 一种覆盖半径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491597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05112.7A CN114915978B (zh) 2022-05-10 2022-05-10 一种覆盖半径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05112.7A CN114915978B (zh) 2022-05-10 2022-05-10 一种覆盖半径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15978A true CN114915978A (zh) 2022-08-16
CN114915978B CN114915978B (zh) 2023-09-05

Family

ID=827659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505112.7A Active CN114915978B (zh) 2022-05-10 2022-05-10 一种覆盖半径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915978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567102A (zh) * 2022-09-23 2023-01-03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衰减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190380A1 (en) * 1996-09-09 2012-07-26 Tracbeam Llc Wireless location using network centric location estimators
CN110831019A (zh) * 2019-12-04 2020-02-21 中通服建设有限公司 基站规划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218306A (zh) * 2019-07-09 2021-01-12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江西有限公司 基站覆盖性能的预测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CN112469048A (zh) * 2020-11-30 2021-03-09 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 基于实测修正的电力无线专网系统覆盖状态获取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3038491A (zh) * 2019-12-09 2021-06-25 上海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信号覆盖信息的处理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3438658A (zh) * 2021-06-22 2021-09-24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基站覆盖范围确定方法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190380A1 (en) * 1996-09-09 2012-07-26 Tracbeam Llc Wireless location using network centric location estimators
CN112218306A (zh) * 2019-07-09 2021-01-12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江西有限公司 基站覆盖性能的预测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CN110831019A (zh) * 2019-12-04 2020-02-21 中通服建设有限公司 基站规划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038491A (zh) * 2019-12-09 2021-06-25 上海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信号覆盖信息的处理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2469048A (zh) * 2020-11-30 2021-03-09 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 基于实测修正的电力无线专网系统覆盖状态获取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3438658A (zh) * 2021-06-22 2021-09-24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基站覆盖范围确定方法和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沈文明;: "移动通信网室外天线对建筑物室内的覆盖效果研究", 广东通信技术, no. 05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567102A (zh) * 2022-09-23 2023-01-03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衰减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15978B (zh) 2023-09-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846688B (zh) 一种基于多运营商的无线网络站址规划方法和装置
CN113438658B (zh) 基站覆盖范围确定方法和装置
CN110602736B (zh) 场强预测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CN109474942B (zh) 无线网络优化方法及装置
CN111372256A (zh) 辅助客户终端设备安装的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14915978B (zh) 一种覆盖半径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218306A (zh) 基站覆盖性能的预测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JPWO2009119545A1 (ja) 基地局配置設計支援システム、基地局配置設計支援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20230059198A1 (en) Base statio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program
CN107682863B (zh) 一种电力基站选择和布局方法
CN107786987B (zh) 一种网络设备规划方法及装置
CN114615670A (zh) 一种评估方法及装置
CN114173351B (zh) 基站部署位置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3115291B (zh) 一种基于低功耗蓝牙的蓝牙自动重连方法及系统
CN108848566A (zh) 无线通信传输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
CN111954225B (zh) 路由器位置的确定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2399450A (zh) 一种干扰评估方法及装置
CN114727321B (zh) 一种网络优化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669815A (zh) 大气波导干扰的抑制方法及装置
CN111669772B (zh) 一种网络优化方法及装置
CN116761254B (zh) 室内定位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6455492B (zh) 高速场景下ris辅助被动mimo的信道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3347710B (zh) 一种定位方法和相关装置
CN108770022A (zh) 无线通信传输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
CN114401482B (zh) 终端设备定位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