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02736B - 场强预测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 Google Patents

场强预测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602736B
CN110602736B CN201910620032.4A CN201910620032A CN110602736B CN 110602736 B CN110602736 B CN 110602736B CN 201910620032 A CN201910620032 A CN 201910620032A CN 110602736 B CN110602736 B CN 11060273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eld strength
prediction model
module
parameters
ray trac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62003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602736A (zh
Inventor
何丹萍
官科
王龙河
米航
艾渤
钟章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910620032.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602736B/zh
Publication of CN1106027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027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6027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0273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14Network analysis or design
    • H04L41/147Network analysis or design for predicting network behaviou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6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simulated traffic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osition Fixing By Use Of Radio Wav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场强预测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该方法包括获取目标区域中一目标测量点的坐标信息之后,再将所述坐标信息输入校正之后的射线跟踪场强预测模型中,并得到所述射线跟踪场强预测模型输出的所述目标测量点的接收场强。这样,由于在模型校正过程中,兼顾了传播参数和场景参数的影响,因此可准确得到基于多径信息校正的射线跟踪场强预测模型输出的目标测量点的接收场强,物理意义更明确,应用部署范围更合适,鲁棒性更高。

Description

场强预测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场强预测方法、装置和计 算机设备。
背景技术
无线电波传播的覆盖预测和干扰预测不但是无线网络基站部署规划的基 础,而且还是准确优化现网中存在的问题的前提。同时,射线跟踪是一种被 广泛用于移动通信和个人通信环境中的预测无线电波传播特性的技术,可以 用来辨认出多径信号中收发之间所有可能的射线路径。
但是,现有的基于射线跟踪技术实现的场强预测模型依赖于场景信息, 而这些场景信息在无线网络基站部署规划过程中并未经过精确的测量,这就 会导致使用上述场强预测模型预测的场强并不准确。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场强预测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根据参考 区域中多个参考测量点的多径信息对射线跟踪场强预测模型进行校正,实现 目标测量点接收场强的准确预测和常态化的监控。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场强预测方法,包括:
获取目标区域中一目标测量点的坐标信息;
将所述坐标信息输入校正之后的射线跟踪场强预测模型中,并得到所述 射线跟踪场强预测模型输出的所述目标测量点的接收场强;
其中,所述射线跟踪场强预测模型根据参考区域中多个参考测量点的多 径信息进行校正,所述多径信息包括无线信号发射天线到每个所述参考测量 点的多条无线信号的传播路径信息。
其中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将所述坐标信息输入校正之后的射 线跟踪场强预测模型中之前,还包括:
根据参考区域中多个参考测量点的第一坐标信息,确定基于所述射线跟 踪场强预测模型输出的每个参考测量点与所述无线信号发射天线之间的第一 传播路径信息;
根据多个参考测量点的第一场景信息,确定基于所述射线跟踪场强预测 模型输出的每条第一传播路径信息的第一场强损耗值;
根据每个所述第一场强损耗值,得到每个所述参考测量点的第一理论接 收场强;
根据所述第一理论接收场强与对应参考测量点的实际接收场强的差值, 对所述射线跟踪场强预测模型的参数进行校正,直至所述差值小于或等于预 设阈值。
其中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参数包括传播参数和场景参数,所 述根据所述第一理论接收场强与对应参考测量点的实际接收场强的差值,对 所述射线跟踪场强预测模型的参数进行校正,直至所述差值小于或等于预设 阈值包括:
当所述差值大于所述预设阈值时,校正所述传播参数;
基于校正之后的传播参数,确定基于所述射线跟踪场强预测模型输出的 每个参考测量点与所述无线信号发射天线之间的第二传播路径信息;
根据多个参考测量点的第一场景信息,确定基于所述射线跟踪场强预测 模型输出的每条第二传播路径信息的第二场强损耗值;
根据每个所述第二场强损耗值,得到每个所述参考测量点的第二理论接 收场强;
根据所述第二理论接收场强与对应的实际接收场强之间的差值,对所述 场景参数进行校正,直至所述差值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
其中,所述射线跟踪场强预测模型基于校正之后的场景参数重新确定每 条第二传播路径信息的第二场强损耗值。
其中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传播参数和所述场景参数的校正包 括:
通过梯度下降法校正所述传播参数和所述场景参数。
其中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传播参数包括介电常数、等效厚度、 透射系数、粗糙度、散射增益、绕射系数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场景参数包括第一场景信息中的结构体几何属性和材料标识的一种 或两种。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场强预测装置,所述的装置包括第 一获取模块、第一输入模块和第一输出模块;
所述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区域中一目标测量点的坐标信息;
所述第一输入模块,与所述第一获取模块相连接,用于输入所述坐标信 息至校正之后的射线跟踪场强预测模型中;
所述第一输出模块,与所述第一输入模块相连接,用于得到所述射线跟 踪场强预测模型输出的所述目标测量点的接收场强;
其中,所述射线跟踪场强预测模型根据参考区域中多个参考测量点的多 径信息进行校正,所述多径信息包括无线信号发射天线到每个所述参考测量 点的多条无线信号的传播路径信息。
其中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一确定模块、第二确 定模块、第二输出模块和第一校正模块;
所述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参考区域中多个参考测量点的第一坐标信 息,确定基于所述射线跟踪场强预测模型输出的每个参考测量点与所述无线 信号发射天线之间的第一传播路径信息;
所述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多个参考测量点的第一场景信息,确定基 于所述射线跟踪场强预测模型输出的每条第一传播路径信息的第一场强损耗 值;
所述第二输出模块,与所述第二确定模块相连接,用于根据每个所述第 一场强损耗值,得到每个所述参考测量点的第一理论接收场强;
所述第一校正模块,与所述第二输出模块相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理 论接收场强与对应参考测量点的实际接收场强的差值,对所述射线跟踪场强 预测模型的参数进行校正,直至所述差值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
其中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校正模块包括第一校正单元和 第二校正单元,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三确定模块、第四确定模块和第三输出 模块;
所述第一校正单元,用于当所述差值大于所述预设阈值时,校正所述传 播参数;
所述第三确定模块,与所述第一校正单元相连接,用于基于校正之后的 传播参数,确定基于所述射线跟踪场强预测模型输出的每个参考测量点与所 述无线信号发射天线之间的第二传播路径信息;
所述第四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多个参考测量点的第一场景信息,确定基 于所述射线跟踪场强预测模型输出的每条第二传播路径信息的第二场强损耗 值;
所述第三输出模块,与所述第四确定模块相连接,用于根据每个所述第 二场强损耗值,得到每个所述参考测量点的第二理论接收场强;
所述第二校正单元,与所述第三输出模块相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理 论接收场强与对应的实际接收场强之间的差值,对所述场景参数进行校正, 直至所述差值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
其中,所述射线跟踪场强预测模型基于校正之后的场景参数重新确定每 条第二传播路径信息的第二场强损耗值。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与所述处理器通信连接的至少一个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处理器执行的程序指令,所述处理器调用所 述程序指令能够执行上述场强预测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 述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使所述计算 机执行上述场强预测方法。
以上技术方案中,在获取目标区域中一目标测量点的坐标信息之后,再 将所述坐标信息输入校正之后的射线跟踪场强预测模型中,并得到所述射线 跟踪场强预测模型输出的所述目标测量点的接收场强。这样,由于在模型校 正过程中,兼顾了传播参数和场景参数的影响,因此可准确得到基于多径信 息校正的射线跟踪场强预测模型输出的目标测量点的接收场强,物理意义更 明确,应用部署范围更合适,鲁棒性更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 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 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 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场强预测方法的一实施例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场强预测方法的另一实施例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场强预测方法的再一实施例流程图;
图4为本申请场强预测装置的一连接结构示意流程图;
图5为本申请计算机设备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 详细描述。
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 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 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 “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图1为本申请场强预测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上述方法 包括:
S101:获取目标区域中一目标测量点的坐标信息。
具体地,上述坐标信息为所述目标测量点的经纬度信息,本申请实施例 可基于预设关系表查询目标测量点的经纬度信息(参见下表1),例如:
表1
目标测量点 经度 纬度
天安门 116.23128 40.22077
国家图书馆 116.38533 39.92268
北京大学 116.310249 39.99287
本申请实施例中,如目标测量点为天安门时,则可获取经度116.23128°, 纬度40.22077°的坐标信息。
S102:将所述坐标信息输入校正之后的射线跟踪场强预测模型中,并得 到所述射线跟踪场强预测模型输出的所述目标测量点的接收场强;
具体地,本申请实施例的射线跟踪场强预测模型为基于射线跟踪技术实 现的场强预测模型,是一种高精度的场强预测模型。本申请实施例将坐标信 息输入校正之后的射线跟踪场强预测模型中,能够精确得到目标测量点的接 收场强。
其中,所述射线跟踪场强预测模型根据参考区域中多个参考测量点的多 径信息进行校正,所述多径信息包括无线信号发射天线到每个所述参考测量 点的多条无线信号的传播路径信息,该校正过程详见下文。
上述场强预测方法中,在获取目标区域中一目标测量点的坐标信息之后, 再将所述坐标信息输入校正之后的射线跟踪场强预测模型中,并得到所述射 线跟踪场强预测模型输出的所述目标测量点的接收场强。这样,由于在模型 校正过程中,兼顾了传播参数和场景参数的影响,因此可准确得到基于多径 信息校正的射线跟踪场强预测模型输出的目标测量点的接收场强,物理意义 更明确,应用部署范围更合适,鲁棒性更高。
图2为本申请场强预测方法另一实施例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本申请 图1所示的S102中将所述坐标信息输入校正之后的射线跟踪场强预测模型 之前,还包括:
S201:根据参考区域中多个参考测量点的第一坐标信息,确定基于所述 射线跟踪场强预测模型输出的每个参考测量点与所述无线信号发射天线之间 的第一传播路径信息。
同样,上述参考测量点的第一坐标信息也可基于测量点与第一坐标信息 的预设对应表获知,如表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将对此不再赘述。
具体地,可基于多个参考测量点的第一坐标信息和无线信号发射天线的 位置,确定由无线信号发射天线到达参考测量点的所有第一传播路径信息。
S202:根据多个参考测量点的第一场景信息,确定基于所述射线跟踪场 强预测模型输出的每条第一传播路径信息的第一场强损耗值。
具体地,上述第一场景信息可包括与参考测量点相对应的结构体的几何 属性和材料标识,其中几何属性包括点、线、面、体、位置的定义,例如四边 形中四个顶点的三维坐标,又如圆柱体的半径和高度等;上述材料标识包括 混凝土、钢化玻璃、大理石、金属等不同类型的材料编号,该材料编号可根据 实际需要进行自定义,例如混凝土编号为C1,C2,C3…CN,又如钢化玻璃为 TG1,TG2,TG3…TGN等。
进一步地,本申请实施例S202中的第一场强损耗值为每条第一传播路径 受建筑物材质影响的损耗,比如由建筑物材质引起的透射、反射、衍射的损 耗总和。
S203:根据每个所述第一场强损耗值,得到每个所述参考测量点的第一 理论接收场强。
具体地,上述S203可以包括:
步骤(1):获取无线信号发射天线的发射功率;
步骤(2):获取无线信号发射天线和每个参考测量点的天线增益;
步骤(3):将所述发射功率和对应所述天线增益转化为场强值;
步骤(4):获取所述场强值与所述第一场强损耗值的差值,得到第一理 论接收场强。
S204:根据所述第一理论接收场强与对应参考测量点的实际接收场强的 差值,对所述射线跟踪场强预测模型的参数进行校正,直至所述差值小于或 等于预设阈值。
具体地,上述预设阈值可以在具体实现时,根据系统性能和/或实现需求 等自行设定,本实施例对上述预设阈值的大小不作限定,举例来说,上述预 设阈值可以是±5v/m。
图3为本申请场强预测方法再一实施例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本申请 图2所示的S204中,所述参数包括传播参数和场景参数,所述根据所述第一 理论接收场强与对应参考测量点的实际接收场强的差值,对所述射线跟踪场 强预测模型的参数进行校正,直至所述差值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包括:
S301:当所述差值大于所述预设阈值时,校正所述传播参数。
具体地,上述传播参数包括介电常数、等效厚度、透射系数、粗糙度、散 射增益、绕射系数中的一种或多种。
具体地,当所述差值大于所述预设阈值时,可将砖墙的透射系数从 100dB/m校正为90dB/m,或将绕射系数从0.5校正为0.7等。
S302:基于校正之后的传播参数,确定基于所述射线跟踪场强预测模型 输出的每个参考测量点与所述无线信号发射天线之间的第二传播路径信息。
S303:根据多个参考测量点的第一场景信息,确定基于所述射线跟踪场 强预测模型输出的每条第二传播路径信息的第二场强损耗值。
S304:根据每个所述第二场强损耗值,得到每个所述参考测量点的第二 理论接收场强。
S305:根据所述第二理论接收场强与对应的实际接收场强之间的差值, 对所述场景参数进行校正,直至所述差值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
其中,所述射线跟踪场强预测模型基于校正之后的场景参数重新确定每 条第二传播路径信息的第二场强损耗值。
具体地,上述场景参数包括结构体几何属性和材料标识的一种或两种。
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几何属性包括点、线、面、体、位置的定义,例如 四边形中四个顶点的三维坐标,又如圆柱体的半径和高度等;上述材料标识 包括混凝土、钢化玻璃、大理石、金属等不同类型的材料编号,该材料编号可 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自定义,例如混凝土编号为C1,C2,C3…CN,又如钢化玻 璃为TG1,TG2,TG3…TGN等
这样,上述场景参数的校正包括,将某类物体的编号进行修改、新增或 删除。
进一步地,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梯度下降法校正所述传播参数和所述场景 参数。
图4为本申请场强预测装置的一实施例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 上述装置包括第一获取模块11,第一输入模块12和第一输出模块13;
所述第一获取模块11,用于获取目标区域中一目标测量点的坐标信息。
具体地,上述坐标信息为所述目标测量点的经纬度信息,本申请实施例 可基于预设关系表查询目标测量点的经纬度信息(参见下表1),例如:
表1
目标测量点 经度 纬度
天安门 116.23128 40.22077
国家图书馆 116.38533 39.92268
北京大学 116.310249 39.99287
本申请实施例中,如目标测量点为天安门时,则可获取经度116.23128°, 纬度40.22077°的坐标信息。
所述第一输入模块12,用于输入所述坐标信息至校正之后的射线跟踪场 强预测模型中;
所述第一输出模块13,与所述第一输入模块12相连接,用于得到所述射 线跟踪场强预测模型输出的所述目标测量点的接收场强;
具体地,本申请实施例的射线跟踪场强预测模型为基于射线跟踪技术实 现的场强预测模型,是一种高精度的场强预测模型。本申请实施例将坐标信 息输入校正之后的射线跟踪场强预测模型中,能够精确得到目标测量点的接 收场强。
其中,所述射线跟踪场强预测模型根据参考区域中多个参考测量点的多 径信息进行校正,所述多径信息包括无线信号发射天线到每个所述参考测量 点的多条无线信号的传播路径信息,该校正过程详见下文。
上述场强预测装置中,第一获取模块11在获取目标区域中一目标测量点 的坐标信息之后,第一输入模块12输入所述坐标信息至校正之后的射线跟踪 场强预测模型中,然后第一输出模块13用于得到所述射线跟踪场强预测模型 输出的所述目标测量点的接收场强。这样,由于在模型校正过程中,兼顾了 传播参数和场景参数的影响,因此可准确得到基于多径信息校正的射线跟踪 场强预测模型输出的目标测量点的接收场强,物理意义更明确,应用部署范 围更合适,鲁棒性更高。
本申请图4所示的装置还包括:第一确定模块14、第二确定模块15、第 二输出模块16和第一校正模块17;
第一确定模块14,用于根据参考区域中多个参考测量点的第一坐标信息, 确定基于所述射线跟踪场强预测模型输出的每个参考测量点与所述无线信号 发射天线之间的第一传播路径信息。
同样,上述参考测量点的第一坐标信息也可基于测量点与第一坐标信息 的预设对应表获知,如表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将对此不再赘述。
具体地,可基于多个参考测量点的第一坐标信息和无线信号发射天线的 位置,确定由无线信号发射天线到达参考测量点的所有第一传播路径信息。
第二确定模块15,用于根据多个参考测量点的第一场景信息,确定基于 所述射线跟踪场强预测模型输出的每条第一传播路径信息的第一场强损耗值。
具体地,上述第一场景信息可包括与参考测量点相对应的结构体的几何 属性和材料标识,其中几何属性包括点、线、面、体、位置的定义,例如四边 形中四个顶点的三维坐标,又如圆柱体的半径和高度等;上述材料标识包括 混凝土、钢化玻璃、大理石、金属等不同类型的材料编号,该材料编号可根据 实际需要进行自定义,例如混凝土编号为C1,C2,C3…CN,又如钢化玻璃为 TG1,TG2,TG3…TGN等。
进一步地,本申请实施例S202中的第一场强损耗值为每条第一传播路径 受建筑物材质影响的损耗,比如由建筑物材质引起的透射、反射、衍射的损 耗总和。
所述第二输出模块16,与所述第二确定模块15相连接,用于根据每个所 述第一场强损耗值,得到每个所述参考测量点的第一理论接收场强。
具体地,上述第二输出模块16具体用于执行以下步骤:
步骤(1):获取无线信号发射天线的发射功率;
步骤(2):获取无线信号发射天线和每个参考测量点的天线增益;
步骤(3):将所述发射功率和对应所述天线增益转化为场强值;
步骤(4):获取所述场强值与所述第一场强损耗值的差值,以得到第一 理论接收场强。
所述第一校正模块17,与所述第二输出模块16相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第 一理论接收场强与对应参考测量点的实际接收场强的差值,对所述射线跟踪 场强预测模型的参数进行校正,直至所述差值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
具体地,上述预设阈值可以在具体实现时,根据系统性能和/或实现需求 等自行设定,本实施例对上述预设阈值的大小不作限定,举例来说,上述预 设阈值可以是±5v/m。
本申请图4所示的第一校正模块17包括第一校正单元18和第二校正单 元22,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三确定模块19、第四确定模块20和第三输出模 块21;
所述第一校正单元18,用于当所述差值大于所述预设阈值时,校正所述 传播参数;
具体地,上述传播参数包括介电常数、等效厚度、透射系数、粗糙度、散 射增益、绕射系数中的一种或多种。
具体地,当所述差值大于所述预设阈值时,可将砖墙的透射系数从 100dB/m校正为90dB/m,或将绕射系数从0.5校正为0.7等。
所述第三确定模块19,与所述第一校正单元18相连接,基于校正之后的 传播参数,确定基于所述射线跟踪场强预测模型输出的每个参考测量点与所 述无线信号发射天线之间的第二传播路径信息。
所述第四确定模块20,用于根据多个参考测量点的第一场景信息,确定 基于所述射线跟踪场强预测模型输出的每条第二传播路径信息的第二场强损 耗值。
所述第三输出模块21,与所述第四确定模块20相连接,用于根据每个所 述第二场强损耗值,得到每个所述参考测量点的第二理论接收场强。
所述第二校正单元22,与所述第三输出模块21相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第 二理论接收场强与对应的实际接收场强之间的差值,对所述场景参数进行校 正,直至所述差值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
其中,所述射线跟踪场强预测模型基于校正之后的场景参数重新确定每 条第二传播路径信息的第二场强损耗值。
具体地,上述场景参数包括结构体几何属性和材料标识的一种或两种。
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几何属性包括点、线、面、体、位置的定义,例如 四边形中四个顶点的三维坐标,又如圆柱体的半径和高度等;上述材料标识 包括混凝土、钢化玻璃、大理石、金属等不同类型的材料编号,该材料编号可 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自定义,例如混凝土编号为C1,C2,C3…CN,又如钢化玻 璃为TG1,TG2,TG3…TGN等
这样,上述场景参数的校正包括,将某类物体的编号进行修改、新增或 删除。
进一步地,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梯度下降法校正所述传播参数和所述场景 参数。
图5为本申请计算机设备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上述计算机设备可 以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与所述处理器通信连接的至少一个存储器;所 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处理器执行的程序指令,所述处理器调用所述程序 指令能够执行上述场强预测方法,可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场强预测方 法。
其中,上述计算机设备可以为服务器,例如:云服务器,或者上述计算机 设备也可以为计算机设备,例如:智能手机、智能手表、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以下简称:PC)、笔记本电脑或平板电脑等智能设备,本实施例对 上述计算机设备的具体形态不作限定。
图5示出了适于用来实现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示例性计算机设备52的 框图。图5显示的计算机设备52仅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 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如图5所示,计算机设备52以通用计算设备的形式表现。计算机设 备52的组件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或者处理单元56, 系统存储器78,连接不同系统组件(包括系统存储器78和处理单元 56)的总线58。
总线58表示几类总线结构中的一种或多种,包括存储器总线或者存 储器控制器,外围总线,图形加速端口,处理器或者使用多种总线结构 中的任意总线结构的局域总线。举例来说,这些体系结构包括但不限于 工业标准体系结构(Industry StandardArchitecture;以下简称:ISA)总 线,微通道体系结构(Micro Channel Architecture;以下简称:MAC)总 线,增强型ISA总线、视频电子标准协会(Video Electronics StandardsAssociation;以下简称:VESA)局域总线以及外围组件互连(Peripheral ComponentInterconnection;以下简称:PCI)总线。
计算机设备52典型地包括多种计算机系统可读介质。这些介质可以 是任何能够被计算机设备52访问的可用介质,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介 质,可移动的和不可移动的介质。
系统存储器78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形式的计算机系统可读介质, 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以下简称:RAM)70和 /或高速缓存存储器72。计算机设备52可以进一步包括其它可移动/不可 移动的、易失性/非易失性计算机系统存储介质。仅作为举例,存储系统 74可以用于读写不可移动的、非易失性磁介质(图5未显示,通常称为“硬盘驱动器”)。尽管图5中未示出,可以提供用于对可移动非易失 性磁盘(例如“软盘”)读写的磁盘驱动器,以及对可移动非易失性光 盘(例如:光盘只读存储器(Compact DiscRead Only Memory;以下简 称:CD-ROM)、数字多功能只读光盘(Digital Video Disc ReadOnly Memory;以下简称:DVD-ROM)或者其它光介质)读写的光盘驱动 器。在这些情况下,每个驱动器可以通过一个或者多个数据介质接口与 总线58相连。存储器78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程序产品,该程序产品具有 一组(例如至少一个)程序模块,这些程序模块被配置以执行本申请各 实施例的功能。
具有一组(至少一个)程序模块82的程序/实用工具80,可以存储 在例如存储器78中,这样的程序模块82包括——但不限于——操作系 统、一个或者多个应用程序、其它程序模块以及程序数据,这些示例中 的每一个或某种组合中可能包括网络环境的实现。程序模块82通常执行 本申请所描述的实施例中的功能和/或方法。
计算机设备52也可以与一个或多个外部设备54(例如键盘、指向设 备、显示器64等)通信,还可与一个或者多个使得用户能与该计算机设 备52交互的设备通信,和/或与使得该计算机设备52能与一个或多个其 它计算设备进行通信的任何设备(例如网卡,调制解调器等等)通信。 这种通信可以通过输入/输出(I/O)接口62进行。并且,计算机设备52 还可以通过网络适配器60与一个或者多个网络(例如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以下简称:LAN),广域网(Wide Area Network;以下 简称:WAN)和/或公共网络,例如因特网)通信。如图5所示,网络适 配器60通过总线58与计算机设备52的其它模块通信。应当明白,尽管图5中未示出,可以结合计算机设备52使用其它硬件和/或软件模块,包 括但不限于:微代码、设备驱动器、冗余处理单元、外部磁盘驱动阵 列、RAID系统、磁带驱动器以及数据备份存储系统等。
处理单元56通过运行存储在系统存储器78中的程序,从而执行各种 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例如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场强预测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非暂态计 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使所述计算机执行上述 场强预测方法。
上述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采用一个或多个计算机可读的介 质的任意组合。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或者计算机可读 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磁、光、 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计算 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非穷举的列表)包括:具有一个或多个导 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以下简称: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 (Erasable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以下简称:EPROM)或闪 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 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在本文件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 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 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
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 据信号,其中承载了计算机可读的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 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 合。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还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计算机 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 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
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 —但不限于——无线、电线、光缆、RF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 合。
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或其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申请操作的 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程序设计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 Java、Smalltalk、C++,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 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部分地在用 户计算机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机上部分在 远程计算机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机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 算机的情形中,远程计算机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以下简称:LAN)或广域网(Wide Area Network;以下简称: WAN)连接到用户计算机,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机(例如利用因特网 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 “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 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 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 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 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 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 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 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流程图中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任何过程或方法描述可以被理解为, 表示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用于实现定制逻辑功能或过程的步骤的可执行指令的 代码的模块、片段或部分,并且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范围包括另外的实 现,其中可以不按所示出或讨论的顺序,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 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这应被本申请的实施例所属技术领域 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 “当……时”或“响应于确定”或“响应于检测”。类似地,取决于语境,短语“如 果确定”或“如果检测(陈述的条件或事件)”可以被解释成为“当确定时”或“响 应于确定”或“当检测(陈述的条件或事件)时”或“响应于检测(陈述的条件或 事件)”。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 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 申请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场强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法包括:
获取目标区域中一目标测量点的坐标信息;
根据参考区域中多个参考测量点的第一坐标信息,确定基于射线跟踪场强预测模型输出的每个参考测量点与无线信号发射天线之间的第一传播路径信息;
根据多个参考测量点的第一场景信息,确定基于所述射线跟踪场强预测模型输出的每条第一传播路径信息的第一场强损耗值;
根据每个所述第一场强损耗值,得到每个所述参考测量点的第一理论接收场强;
根据所述第一理论接收场强与对应参考测量点的实际接收场强的差值,对所述射线跟踪场强预测模型的参数进行校正,直至所述差值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
将所述坐标信息输入校正之后的射线跟踪场强预测模型中,并得到所述射线跟踪场强预测模型输出的所述目标测量点的接收场强;
其中,所述射线跟踪场强预测模型根据参考区域中多个参考测量点的多径信息进行校正,所述多径信息包括无线信号发射天线到每个所述参考测量点的多条无线信号的传播路径信息;
其中,所述参数包括传播参数和场景参数,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理论接收场强与对应参考测量点的实际接收场强的差值,对所述射线跟踪场强预测模型的参数进行校正,直至所述差值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包括:
当所述差值大于所述预设阈值时,校正所述传播参数;
基于校正之后的传播参数,确定基于所述射线跟踪场强预测模型输出的每个参考测量点与所述无线信号发射天线之间的第二传播路径信息;
根据多个参考测量点的第一场景信息,确定基于所述射线跟踪场强预测模型输出的每条第二传播路径信息的第二场强损耗值;
根据每个所述第二场强损耗值,得到每个所述参考测量点的第二理论接收场强;
根据所述第二理论接收场强与对应的实际接收场强之间的差值,对所述场景参数进行校正,直至所述差值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
其中,所述射线跟踪场强预测模型基于校正之后的场景参数重新确定每条第二传播路径信息的第二场强损耗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播参数和所述场景参数的校正包括:
通过梯度下降法校正所述传播参数和所述场景参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播参数包括介电常数、等效厚度、透射系数、粗糙度、散射增益、绕射系数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场景参数包括第一场景信息中的结构体几何属性和材料标识的一种或两种。
4.一种场强预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装置包括第一获取模块、第一输入模块和第一输出模块;
所述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区域中一目标测量点的坐标信息;
所述第一输入模块,与所述第一获取模块相连接,用于输入所述坐标信息至校正之后的射线跟踪场强预测模型中;
所述第一输出模块,与所述第一输入模块相连接,用于得到所述射线跟踪场强预测模型输出的所述目标测量点的接收场强;
其中,所述射线跟踪场强预测模型根据参考区域中多个参考测量点的多径信息进行校正,所述多径信息包括无线信号发射天线到每个所述参考测量点的多条无线信号的传播路径信息;
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一确定模块、第二确定模块、第二输出模块和第一校正模块;
所述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参考区域中多个参考测量点的第一坐标信息,确定基于所述射线跟踪场强预测模型输出的每个参考测量点与所述无线信号发射天线之间的第一传播路径信息;
所述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多个参考测量点的第一场景信息,确定基于所述射线跟踪场强预测模型输出的每条第一传播路径信息的第一场强损耗值;
所述第二输出模块,与所述第二确定模块相连接,用于根据每个所述第一场强损耗值,得到每个所述参考测量点的第一理论接收场强;
所述第一校正模块,与所述第二输出模块相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理论接收场强与对应参考测量点的实际接收场强的差值,对所述射线跟踪场强预测模型的参数进行校正,直至所述差值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
所述第一校正模块包括第一校正单元和第二校正单元,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三确定模块、第四确定模块和第三输出模块;
所述第一校正单元,用于当所述差值大于所述预设阈值时,校正传播参数;
所述第三确定模块,与所述第一校正单元相连接,用于基于校正之后的传播参数,确定基于所述射线跟踪场强预测模型输出的每个参考测量点与所述无线信号发射天线之间的第二传播路径信息;
所述第四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多个参考测量点的第一场景信息,确定基于所述射线跟踪场强预测模型输出的每条第二传播路径信息的第二场强损耗值;
所述第三输出模块,与所述第四确定模块相连接,用于根据每个所述第二场强损耗值,得到每个所述参考测量点的第二理论接收场强;
所述第二校正单元,与所述第三输出模块相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理论接收场强与对应的实际接收场强之间的差值,对场景参数进行校正,直至所述差值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
其中,所述射线跟踪场强预测模型基于校正之后的场景参数重新确定每条第二传播路径信息的第二场强损耗值。
5.一种计算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与所述处理器通信连接的至少一个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处理器执行的程序指令,所述处理器调用所述程序指令能够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方法。
6.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使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方法。
CN201910620032.4A 2019-07-10 2019-07-10 场强预测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Active CN11060273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20032.4A CN110602736B (zh) 2019-07-10 2019-07-10 场强预测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20032.4A CN110602736B (zh) 2019-07-10 2019-07-10 场强预测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02736A CN110602736A (zh) 2019-12-20
CN110602736B true CN110602736B (zh) 2020-10-30

Family

ID=688527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620032.4A Active CN110602736B (zh) 2019-07-10 2019-07-10 场强预测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60273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35539B (zh) * 2019-08-29 2022-04-22 杭州博联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针对射频模块的功率补偿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0995371B (zh) * 2019-12-23 2021-11-19 湘潭大学 一种绕射环境下的基站电磁辐射评估方法
CN110933685B (zh) * 2020-01-22 2020-06-05 北京中铁建电气化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基于机器学习和射线跟踪的高铁网络覆盖预测方法及装置
CN111490952B (zh) * 2020-03-27 2021-08-17 陈亮 一种射线追踪方法
CN114448474B (zh) * 2020-11-05 2022-11-22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多天线信道矩阵预测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02338A (zh) * 2013-12-24 2014-04-02 山东润谱通信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快速建立室内无线信号指纹数据库的方法
CN104363616A (zh) * 2014-10-27 2015-02-18 山东润谱通信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室外到室内传播模型预测室内三维空间场强的方法
CN105430740A (zh) * 2015-10-31 2016-03-23 北京工业大学 基于WiFi信号强度仿真与位置指纹算法的室内无线定位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02338A (zh) * 2013-12-24 2014-04-02 山东润谱通信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快速建立室内无线信号指纹数据库的方法
CN104363616A (zh) * 2014-10-27 2015-02-18 山东润谱通信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室外到室内传播模型预测室内三维空间场强的方法
CN105430740A (zh) * 2015-10-31 2016-03-23 北京工业大学 基于WiFi信号强度仿真与位置指纹算法的室内无线定位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02736A (zh) 2019-12-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602736B (zh) 场强预测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CN112218306B (zh) 基站覆盖性能的预测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CN110730422B (zh) 基于uwb的定位方法、装置、系统及终端设备
CN108415024A (zh) 接近传感器校准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WO2016166783A1 (en) Indoor location detection using combined radio frequency signal and audio frequency signal beacon system
CN110972261A (zh) 一种基站指纹库建立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CN106772229B (zh) 室内定位方法和相关设备
US20180224522A1 (en) Wireless signal identification
CN106131952A (zh) 利用四面体以及无线通讯技术的楼层定位系统及方法
CN112312306A (zh) 一种定位方法及装置
CN113219505B (zh) 用于车路协同隧道场景的采集gps坐标的方法、装置和设备
CN114915978B (zh) 一种覆盖半径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817924A (zh) 一种基于智能网关的室内定位方法、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16669180A (zh) 一种干扰定位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207699B (zh) 一种定位方法和装置
CN109116342B (zh) 定位方法、装置、介质和计算设备
KR101831199B1 (ko) 무선네트워크의 신호세기(RSSI: 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or) 및 배치(DOP: Dilution of Precision) 정보를 이용한 고정밀 측위 방법
KR20210051558A (ko) 스마트 단말의 측위오차를 저감시키는 방법
KR20150107056A (ko) 실내 위치 추정 장치 및 방법
CN116761254B (zh) 室内定位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0072189B (zh) 一种终端设备所处楼层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17269885B (zh) 基于机会信号融合的飞行器定位方法及装置
US11510171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osition estimation
CN114630416B (zh) 用于对移动终端进行定位的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2866628B (zh) 图像采集器名称确定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